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实用7篇)

时间:2023-09-24 18:13:06 作者:MJ笔神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实用7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篇一

调查时间:7月1日—7月4日

调查方式:走访

调查人:陈娇

调查地点:略

留守儿童家数:13户

留守儿童人数:26人

总户数:33户

其中有4户一位老人带3个小孩,有5户一位老人带2个小孩,有4户1位老人带1个小孩。

其中未满周岁的留守儿童:2人;学龄前的留守儿童:6人;学前班—四年级:11人;五年级—六年级:7人。

“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言传身教”这一成语也有很多人知道。但就此次调查情况看,在我们这个村组真正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屈指可数,真正做到的更是寥寥无几。推而广之,在中国像我们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比我们村经济条件差的还不可计数,可想而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确实多,并且情况不容乐观。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孩子读书而背井离乡出外打工,但这里面也含有个别怕吃苦而将重任交给来人的青年夫妇。他们有些一年回家一次或两次,有些甚至几年才归家一趟,只是按时寄一些钱让小孩生活、学习,有时寄一些衣服或玩具来“满足”这些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须不知正当这些父母自认为给了孩子富足的物质生活时,这些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却空虚得像一张白纸,他们很少享受到父母在身边的那种温馨与快乐,他们只能用电话线来寄托他们的情思,抑或在电话旁,在夜里,在父母牵着孩子小手玩的电视片前泪流满面。

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的行为习惯,对人的思想认知,对人智力的开发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留守儿童,这些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整天面对的却是没有文化的,已跟不是时代步伐的,思想已落伍的,身体里甚至还流淌着封建社会血液的老人。在这些老人的“熏陶”下,这些留守儿童又怎能从小养成爱祖国、爱学习的行为习惯呢?他们又怎能知道“狼来了”的故事,又怎会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朋友伙伴要团结呢?走访中我看到他们一个个脸上满是污垢,找不到一点白净的皮肤,身上的衣服像抹布,那个样子比鲁迅笔下的阿q还要让人心酸。他们整天只知吃饭,只知和伙伴在肮脏的地上打闹,在有青青禾苗的田中捉青蛙,或者和伙伴打架,或者跑到别家梨树上摘梨子。

我记得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言:“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将来要肩负起保国、兴国的重任,因此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要。

一朵奇葩,没有雨露的滋润,她将永远不会美丽动人。

一个蓓蕾,如果你希望她迎风绽放就需要细心栽培。

一棵小树,如果你期盼他成为凌云之木就应该用心浇灌。

一个小孩,如果你渴望他有雄心壮志,成为国之栋梁就必须精心教育和引导。

一个人总是需要有人去发现、去欣赏、去启发。即使是千里马,也需要有慧眼识才的伯乐,再丑陋的石头只要用心雕琢,也可能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然而那些老人能堪当如此重任吗?他们对于这些又懂多少,他们能走近、能了解他们孙子、孙女的心吗?他们不能!他们有时甚至就像《边城》中的爷爷和孙女,虽然天天在一起,虽然相依为命的他们彼此爱得很深,但他们却缺少必要的理解和沟通。

钱,固然重要,但好好地培养下一代更重要。因为这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一种民族行为和社会行为。父母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能认为培养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责任。其实,你们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历史上很多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他们明事知理的父母开导他们。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爱有时是孩子们成功的催化剂。因此,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至少应有一个陪在孩子身边教育、开启、照顾他们,使他们小的时候就受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养成爱祖国、讲文明、有骨气、有正义感的品德。父母要做真正对孩子负责,对国家尽义务的,合符时代要求的父母。

虽然国家现在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此也颁布过一些政策,但由于受多方面的影响,很多贫困偏远的乡村根本无法执行,有些地方执行了,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很多人由于缺少文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留守儿童这个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必须引起全社会热切关注的问题。我认为“留守儿童”这个话题完全可以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相提并论,甚至可以说“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属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一部分。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篇二

调查地点:xx乡村

参与人员:谢建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大多数人选择外出打工,将自己的孩子留给老人或亲戚照看。农民的收入虽然提高了,但是孩子却失去父母的爱,学习无人监督和指导,孩子的教育成了问题。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

近年来,农村的农民为了增加收入,丢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虽然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这还是有一些负面影响,如留守儿童问题。

我走访了xx市政府,调查显示:xx市有2000万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1、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数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他们的文化水平低,孩子在家里无人辅导。由于老人在家有家务,他们很少或没有参加家长会,也就无法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孩子的文化成绩很低。这种趋势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2、缺乏父母爱,性格心理存在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缺乏父母的爱,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表现为:任性、郁闷、敏感、不安、胆怯等。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样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不利于孩子成长,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3、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4、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目前他们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判断,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外出务工人员花名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1、社会经济发展,交通改善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厂增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交通便利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

2、地区教育差异和教育制度的限制

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3、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1、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从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城就学问题,并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的歧视性待遇,确保流动儿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解决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村流动父母的后顾之忧。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篇三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164所,在校学生43199人。“留守儿童”总数达26783人,占全县在校学生总数62%;其中单亲外出的学生有20735人,占48%;双亲外出的学生6048人,占14%。在“留守儿童”中,由祖辈监护的3393人,占12.7%;由亲友监护的2041人,占7.6%;无固定监护人的613人,占2.3%。从学习成绩上看,优秀的占21.4%,较好的占30%,中等及以下的占49.6%;从行为习惯上看,优秀的占18.7%,较好的占22.3%,一般的占30.1%,差的占28.9%。以上数据显示,我县 “留守儿童”群体非常庞大,且他们在学习成绩、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弱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在祖辈的过度宠爱、溺爱下,性格表现为任性、孤僻、内向,不易与人交往,孩子与祖辈之间缺乏沟通,存在严重的代沟,依赖心理,懒惰心理较为严重。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亦不容忽视:一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令人担忧。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与祖辈等生活在一起。监护人普遍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较低,他们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只能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大多数监护人错误认为孩子接受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主动与学校进行沟通较少;二是“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偏差。他们身心都处在成长阶段,自律能力不强,而又不听监护人的劝教,多数“留守儿童”纪律散漫,是非善恶标准认识不清,有的道德品质较差,还有的染上不良习气,如抽烟、喝酒、小偷小摸、上网吧玩游戏等,他们原本纯洁的心灵受到污染。他们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保护能力,近年来我县“留守儿童”溺水、触电、烧伤、伤人和被人伤害及交通事故等现象明显增多;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难度较大。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办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孩子抓住时间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蒙骗监护人。由于监护人文化素质等问题,老师进行有效的家访渠道难以畅通;四是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较繁重,跨专业带课较为普遍,所以只能在时间上和精力上应对大众化应试教育,特别是目前学校都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和专职的生活教师,不能给学生更悉心的关怀;五是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在农村学校寄宿制工程刚刚启动,许多中小学住宿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如东庄中学,一间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房子要住二十个学生,人均不到一平方米。且缺乏卫生间、自来水等一些生活设施。这样既不便于学生生活,也不利于管理;六是社会环境不利于“留守儿童”教育。部分游戏厅、网吧业主只考虑经济利益,接纳未成年儿童,导致部分学生在上课期间进网吧玩游戏;七是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儿童”教育不科学。部分外出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身上零花钱较多,这很不利于学校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有些家长在认识上产生偏差,错误认为不管学习成绩好坏,打工是条不错的致富道路,产生“不上学可以省很多钱,不上学可以挣很多钱”的观念,导致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农村中将会出现“富了一代人,而垮了下代人”的现象。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催生的社会问题,而且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其健康成长,社会、学校、家庭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调研组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社会问题,需要统一认识,通力协作,形成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将加强未成年人义务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妥善解决。一是加快发展本地经济,让农民就近务工,以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二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有计划地筹建寄宿制学校,以便于对“留守儿童”集中管理;三是加快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使农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能够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为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就近入学创造有利条件;四是探索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发动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担任代理家长,组织“一加一”结对帮扶活动,对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给予救助,保证其健康成长;五是有关职能部门应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从源头上切断部分学生进网吧、游戏厅的途径;六是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来。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教育“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探索有效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关注他们成长动态,及时向家庭反馈孩子各方面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丰富“留守儿童”第二课堂。把他们组织在一起,有问题一起解决,有快乐一起分享,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冲淡孩子的孤独感,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三是强化“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加强对他们的安全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学校定期开展一些生活、卫生、饮食等方面教育,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四是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的活动。学校可选一些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教师与“留守儿童”接对帮扶,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五是加强学校寄宿制管理。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差,有空余时间精力容易转向其它渠道,因此加强寄宿管理,对于那些得不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减少他们教育的“真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应尽量留一人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双方外出务工的家长要选择好监护人。平时要借助电话等途径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及亲情的温暖。要充分利用各种返乡机会,多向教师、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庭的学习、生活情况,经常性保持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不要错误地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是教师的责任,尽可能发挥家庭、学校的监督教育作用。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共同体,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补充。三者必须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构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监护体系。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篇四

1、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 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作为班主任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留守儿童身上,多给他们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爱永远在他们身边。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篇五

目前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留守儿童”已超过4390万人。昭通市共有儿童159.51万人,农村儿童124.31万人,农村留守儿童43.26万人,占昭通市儿童总数的27.1%,远远高于劳务输出大省四川22%的比例。新华村有留守儿童430新华村儿童的监护人多为隔代监护人,即是老人,达到306人,超过50%。新华村留守儿童年龄普遍较小,小学及学龄儿童比例高达84%。而留守儿童父母以出省打工为主,达到了63.3%。父母与孩子相隔千万里,难以照顾到孩子。另外一个数据值得关注,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有430人,超过留守儿童总人数的一半。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他们更难得到父母的疼爱。

农村流动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就意味着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位置的缺失。那么,这些留守孩子跟谁生活在一起,由谁来关心、保护和照顾他们呢?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隔代监护人有306人,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留守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通常情况下,留守儿童需要搬到这些祖辈的家里,如果祖辈一直与他们住在一起,留守儿童就不需要搬家了。有时候,留守儿童要从自己的村搬到另外一个村去。如果这些老人需要照顾几个儿女的留守孩子,为照顾方便,孩子们一般都要搬到老人家里去住,或者在那里吃饭后再回到自己家独居。

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

(1)一种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或者受过极少教育。

(2)第二种监护方式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姨、姨父,干爹、干妈。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他们有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如监护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监护者与监护者本人或是跟他们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原因而更换监护人。

(3)第三类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4)最后一种是监护缺失,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他们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新华村留守儿童以小学以下儿童为主,留守儿童年龄偏小,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于学习和生活都还需要大人的指导。这是从小形成良好习惯的阶段。另外这一年龄阶段正是家庭教育占主要位置的时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关爱的阶段。父母长期外出,一年难得回次家,对他们身心的伤害和亲情缺失的影响很大。

父母的远距离就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能见父母,一年能见几次父母。从上表中可以得出,新华村以出省务工为主,打工地离家乡很远。许多父母为了省下路费钱,一连几年都不曾回家一次。远距离的打工既不利于父母回家看孩子,也不利于孩子放假去看父母。因而容易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陌生化”。

从新华村来看,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从新华村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我国常年约有1.2亿的农民工在全国各地不断的流动,新华村约有近1000人的农民工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新华村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篇六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种情况是农村留守儿童中情况最多的,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根据本校的实际调查中显示,留守儿童一般在低年级阶段学习兴趣还比较浓,优生的成绩还有很大的比例,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多数的孩子,甚至用一句不夸张的话来说,孩子的成绩基本都在下降,甚至有的学生由班级的前几名,掉落到班级的后几名。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但是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学生无法享受正常的父爱母爱,生活中的很多困难无人倾诉,成长种的困惑无人及时的引导和排解……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期间,教师对于留守儿童多一份关注。对于个别班级中的学困生,教师采用一对一帮扶措施,让他们在学校中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爱,排解他们孤独的情绪。

2、通过班级班会,让学生理解父母,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让这一部分儿童能真正的理解父母,让他们知道父母在外地打工也是很不容易的,从而让学生不至于去怨恨父母在他们童年时期给他们带来的阴影。

3、在班级中国成立帮扶小组,让学校好的学生一对一帮扶这些留守儿童。其实这些儿童本事并不笨,只是由于对于家长不在身边。因此在平常的班级活动中对于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让学生感受到在学校期间也可以获得爱的。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篇七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的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凸现。作为农民工进城后的最大牵挂和未来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状况如何?其文化素质、心理健康情况怎样?他们在哪些方面急需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这些,都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点关注和深入思考。留守儿童的父母们之知道追求高物质的生活,却不关心自己子女的生活,心理是否健康,对于子女未来的成长没有看到正确的方向。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词汇最早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专指因为父母出国留学、工作而留在国内的孩子,而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主要是指由于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广大留守在农村得不到正常结构家庭抚养的农民工未成年子女。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1.21亿,到2003年,流动人口大约为1.4亿,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10%。未来5年,我国还将有至少1亿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中劳动力结构以“九九”(指老人)、“三八”(指妇女)、“六一”(指儿童)三支军(俗称“386199部队”)的村屯将越来越多,而其中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尤为突出。

由于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广大农民工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诸多现实问题,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显示,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约1.5亿,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万,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00万,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而在我国重庆、江西、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达到20%左右。这些人中很大部分已进入学龄,在甘肃、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的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47.7%。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流动,其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得不生活在结构不完整的家庭之中。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4年做出的一份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中56.4%与留守的单亲生活在一起,32.2%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1%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0.9%被寄养在别人家里。而在劳动力输出规模庞大的四川省眉山市,留守儿童中被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照顾的,占全体留守儿童的80%,被托付给其他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8.3%,独自一人生活的占0.7%。留守儿童由于留得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产生种种问题,一度被人们称为“时代孤儿”。

然而随着形势发展,留守儿童的规模将呈扩大之势。2006年新春伊始,《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将明确提出,进一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国内一些地方也以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如老工业基地辽宁省鞍山市就在目前年输出劳动力不到10万人的基础上,计划2010年每年输出农村劳动力40万人,这几乎实现农村人口每户输出一名劳动力。而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则关系到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工的积极性、推动城镇共同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专家表示,留守儿童面临最大的是由于监护质量不高而造成的畸形成长,久而久之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目前的留守儿童监护方式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单亲监护人劳动负担重,对留守儿童的照顾欠佳;隔代监护人与留守儿童隔阂深,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落后;上代监护人(即孩子托付给与父母同一辈的亲戚朋友监护的)与留守儿童情感较疏远,对留守儿童的管束较少;同辈监护人(即孩子由哥哥、姐姐等兄长监护的)压力大,由于家长的缺位,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引导,导致留守儿童成长不健康。

由于以上监护模式中种种问题的存在,很容易给留守儿童带来一系列心理、道德等问题。这些主要包括,学习成绩不好,心理健康不佳;相当一部分人由于管教缺乏,放任自流,最终触犯法律。据广东省调查统计,该省80%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40%是差生。四川省心理学家游德良对井研县门坎小学近400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中近八成存在心理问题,其中106人存在焦虑心理,107人有抑郁症状,88人属易怒性格,100%的孩子都羡慕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的小伙伴,在精神方面被抛弃感强烈。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过失行为的占57%,有撒谎行为的占35%,有偷窃行为的占7.4%,有攻击行为的占30.6%。这是由于缺乏正常家庭生活中的管教、关爱等因素,留守儿童在成长质量上普遍不比正常儿童健康。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中,留守儿童也占相当比例。在辽宁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仅鞍山籍的未成年人犯罪,留守儿童就占服刑人员的12%,这比留守儿童占鞍山市儿童的比例(约8%)高4个百分点。相关报道中的留守儿童犯罪情况也相当惊人,2005年,3个平均年龄不到15岁的少年,手持砍刀闯进湖北大冶市罗桥中学学生宿舍,抢劫了53个在校中学生,这个震惊全国的抢劫案中的3名罪犯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江苏3名17岁少年因为没有钱上网玩游戏和抽烟,竟然将一名烟店老板残忍捅死。这3名少年中,父母离开他们外出打工最长的有4年,最短的也有3年。

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教育科在谈到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时说,如果没有人去关爱这些“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问题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李小融认为,“留守儿童”走向犯罪,家庭教育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长时间见不到父母,这样的家庭结构,无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犯罪的种子就会趁机滋生。通过深入调研,游德良认为,“留守儿童”正处于道德品质形成、文化知识掌握和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对他们予以关爱已是刻不容缓。

农村留守儿童并不知道什么是家庭教育,他们认为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家庭作业完成了就可以,完成作业之后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可以尽情的玩耍。尽管照顾留守儿童的人们做出极大地努力,希望让孩子们满意。但是大多数孩子还是希望得到亲情的滋润的,另外孩子们还有极大地物质欲望。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于生活物质的追求欲望是让他们离开孩子的主要原因,他们只考虑到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却不知道教育才是改变孩子最好的办法。不知道在孩子的心中,父母陪在身边才是他们最开心的事,给予他们关怀才是好的。但是对于现在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没有什么好的收入,并不能改善物质上的生活,所以才会选择去城市发展;其实社会的发展是监护人面临的最大困难;当今中国的监护人多数没有科学的教育被监护人的理念,比如:没有把孩子当公民(人)看,随意剥夺被监护人的权益(管理过宽、过严),不懂得孩子的心理,进而不能服从教育规律等;主要原因是历史文化造成的观念及应试教育制度。

表面看是教育部门全部负起对孩子的责任,监护人最需要;事实上是家庭教育管品德、意志、兴趣爱好等,学校管交往、文化知识等,各部分有其职责和作用范围。

改革基础教育还需要从上面动手。

专家认为,应对和解决当前我国留守儿童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力量的参与,人口计生部门应当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在为留守儿童构建健康网络中发挥主导作用。

人口计生部门有主导这项工作的先天优势。由于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特殊性,30多年来,人口计生部门已经探索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工作方式,逐步走上了管理和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道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遍及城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网络。这个网络在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具备政治、组织、群众和信息四大优势。在此基础上,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拓展能力也十分强,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相继开展的计划生育“三结合”、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试点,以及成功参与抗击“非典”等行动,都证明这个网络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嫁接、利用,就能产生巨大的裂变效应,为我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做出积极贡献。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为他们构建安全、健康网络,也应当成为计生部门今后工作的一大重点。

在以人口计生部门为主的基础上,教育、共青团、公安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也应当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来。要从今天的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其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个体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放在整个社会发展大环境、大背景下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思考。

专家还建议,中央应当组织专家、学者、有关部门专门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并纳入人口战略研究课题之一;地方应将当地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新农村建设和公共管理项目支持内容之一,纳入总体规划之中统筹考虑。

在为留守儿童构建安全、健康体系上,各基层组织应当根据当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作。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跟踪体系,分别以学校和村级组织为中心,对留守儿童实施特殊关爱。鉴于留守儿童中部分人生活贫困的特点,有条件的地方应当设立爱心基金,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扶持。鉴于留守儿童监护人生产、生活压力大等特点,还建立生产和生活互助小组,帮助监护人减轻劳动负担的压力,使监护人有更好的心情和更多的精力去照顾与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和学习。通过加强舆论宣传,使更多人了解到关注留守儿童的意义,从而使全社会都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1. 实施政策支持行动,争取留守儿童工作政策保障。

2. 实施社会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抚慰。

3. 实施济困扶助行动,为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

4. 实施权益维护行动,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5. 实施监护人素质提升行动,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质量。

1、强化政府统筹,构建组织管理网络。 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积极发展全日制寄宿制学校,建立由县、乡、村和社区组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建章立制,研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例如:对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连作业本费都予以免除;对于住校的学生,政府应给予每人每天生活费的补助,以保证农村学龄儿童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不至于失学。

2、加强部门合作,构建职能保护网络。调动全社会力量。同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诸多领域,扎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政府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

3、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一是各乡镇、村(居)委会应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信息情况,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合实际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教育问题。二是建立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倡导和组织有爱心的代理家长志愿者到留守儿童家里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可以实施“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和爱心书屋,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

4、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管网络。一是学校要建立健全关农村爱留守儿童(学生)的制度,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二是学校要建立心理辅导制度。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三是积极倡导社会各届爱心人士结对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图书室,通过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积极鼓励企业家们以经济帮扶为主导的关爱行动。四是办好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乡(镇)、关工委、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合作与协作,倾力办好家长学校,定期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代养人联系沟通,交换意见。

5、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键是要发展区域经济,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 09-24 2023年社区推普周活动方案(汇总7篇)
    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
  • 09-24 七年级政治教案教学反思(模板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
  • 09-24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优质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下面是
  • 09-24 幼儿园吸烟有害健康课件 幼儿园健康活动教案(实用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 09-24 最新武汉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优秀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武汉大学
  • 09-24 最新录取感言经典(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
  • 09-24 最新小学生大课间活动新闻稿(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 09-24 幼儿园教师舞蹈培训计划具体措施哪些内容(优秀9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将时间、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并设定合理的限制。这样,我们
  • 09-24 最新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实用10篇)
    计划是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任务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资源和能力而制定的一种指导性工具。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
  • 09-24 申请进度款报告(优秀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