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流浪地球小说读后感(实用5篇)

时间:2023-09-26 06:55:55 作者:曼珠 最新流浪地球小说读后感(实用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流浪地球小说读后感篇一

故事在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进器,离开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的背景下展开。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并为后续展开铺垫。

整个故事的架构很宏大,三条主线交错前进,交代了刘培强的成长和历练,图恒宇对数字生命的执着和坚持,还有周老师作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的行动中的坚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节上的叙述,又有小的细节上的描写,总体上还是很吸引人的。

作为普通观众,观影体验良好。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特效画面震撼,特别是开场部分,有一种世界末日又充满希望的感觉。在人物的情感描述上,包括对家人,对国家,对地球等,没有过分的煽情和渲染,比如张鹏在引爆核弹时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地球还挺美好的。另外对数字生命的`讨论也很吸引人,对于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能要在续集中有更多的讨论。

不好的点也是有的,因为故事丰满,想要把它讲明白,就需要很多细节,需要很多时间,观众也容易抓不住重点。

看到快结束时,有人提前离开了,但是更多的人选择继续留下来,或坐或站,把它看完,并且耐心等待彩蛋。这也许就代表了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真实看法吧。

流浪地球小说读后感篇二

昨天看了流浪地球,故事情节感人,画面震撼,电影主旨引人深思,十分推荐。还没有去看的朋友们,一定一定要带好餐巾纸!!只要你的泪点不是异于常人的高,肯定会哭的。这篇观后感有剧透,所以还没看的朋友们,请谨慎选择要不要继续看这篇文章。

时看《三体》的时候就觉得,他好擅长构建世界观,和引导观众进入他小说中的世界,我在阅读的时候始终沉浸在那个有些奇怪和压抑的世界里。这部电影的世界观一样的宏伟且完整,那些巨大的全球发动机明明是纯想象的产物,和真实世界相差甚远,却在作者的层层铺垫下,显得合情合理。

这部电影里很多场景都提到了“家”:面临危难时,中澳混血的那个男生大喊着,“妈妈,我要回家”;姥爷在看到冰封的上海,回忆起这个曾经的家,包括那碗爱人做的面;姥爷死后,女主问道“我们的家在哪里?”;救援队长王磊心心念念的杭州救援站有着他的家人。电影里的种种都体现了我们人类对家的渴望。看到了这些,让我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是家,它又代表了什么?我想,家不仅是一个房子,一片土地,更应该是家人在的地方,有家人在,才有家的温暖,家代表了温馨。对男主来说,家人是姥爷、妹妹、还有他嘴上虽不承认却深深思念着的爸爸。

同样,家代表了安全,就像男主一直说要带妹妹回家,这个家我一开始觉得是他们居住的地下城,可后来想想,应该是代表了一个可以真正安全生活,不用再担惊受怕的地方。

家更是我们的大家园——地球,本片最后提倡的,不是像之前其他的科幻片所提出的,带着人类离开地球去新的星球生活,而是带着我们的家,带着地球上所有的人类(家人),一起去新的宜居的行星系统。

虽然这部电影因为春节排期的剪辑,有些剧情显得不太连贯,但还是很推荐大家去看。空间站和地下城的设计充满想象力,很多剧情也都让人很感动。看了这部《流浪地球》,我很期待《三体》也被搬上大荧幕!

流浪地球小说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部更加专注于故事/人文,在编剧上下足功夫,最终不负众望,成果斐然的片子。影史上能同时做好多故事线和大剧情时间跨度的电影真的少之又少,或者说大部分剧组导演根本不会选择这么做。我能想到的例子只有复仇者联盟,毕竟漫威是靠它来一举收割旗下不同超英的粉丝,属于为了加角色而磨剧情。但球2显然不是这样(不然它不得往里塞几个流量明星),而是为了把故事讲得更好而选择了更为困难的道路。这背后需要的是高超的编剧指导和一个专业、耐心、负责的编剧团队,而这些又代表着国内整个行业的专业化、工业化水平。

当然,多故事线、多人物的`代价就是缺少人物的`成长与转变,不过球2已经做到保证人物不过于扁平化工具化,足够了。

视觉方面,不论其工业机械的风格还是具体的元素,在科幻影史上都不算少见,所以没有让我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足够完整、扎实,这也就足够了。太空电梯是个例外,作为新元素放在开头给我带来了一点中国科幻震撼,效果很不错。应该说,流浪地球系列证明了国内完全能够做出2个小时以上、扎扎实实、没有大破绽的商业特效电影,而不只是错漏百出5毛特效糊脸一股塑料味的答辩。

剧本和画面说了,还有声音。音效全程在线,不同环境下合理赋予的不同声效给人以沉浸感。让人惋惜的是,这次依旧没有能给我留下印象的配乐,一方面是剧情紧凑没时间放音乐,另一方面电影音乐要出彩还得靠汉斯季默久石让这种大师,光是工业化还不行。除此之外的小缺陷,几处地方的配音感明显,(可能与李雪健老师的身体因素有关)还是需要更多打磨。

总之,球2是一部在方方面面能达到80分以上,值得去影院看的片子。它在剧情和视效方面做了许多“加法”,做到了不少以前国产甚至世界电影没做到的事情。而且,在近年好莱坞科幻电影基本只会炒冷饭和玩旧元素排列组合的环境下,它带来了不少新的叙事角度与元素。

而我也期待着在这基础上,国产科幻电影有朝一日可以开始做“减法”,在艺术性上更进一步,带来像《星际穿越》那样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

流浪地球小说读后感篇四

昨天下午和家人看了电影《流浪地球2》。谈谈个人的感受吧。

1、这部电影总体上不如《流浪地球1》好看。我很少看电影打瞌睡,但是看了这部电影半个小时后,电影的情节又无聊又无聊,笔者睡着了。笔者看了16:45的回,这时候不是一般容易犯困打瞌睡的时候,笔者确实睡了一会儿。这表明,该片在情节安排上,至少不会全程吸引人,至少有些情节对笔者没有代入感。

2、这部电影的特效不错,和美国科幻片一模一样。如果事先不知道是中国电影,观众可能会认为那是美国好莱坞的庞大系统!太空电梯、各种飞机、运输船和空间站都制作得体面、酷炫、充满高科技感。让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技术设计也不是这样。

3、这部电影学到了美国科幻电影的全部精髓!美国许多科幻电影,如星球大战、独立日等,都在宣传美国的科技力量和军事力量。美国领导全世界,最后的结果是很多美国人拯救地球,拯救全人类。这些影片通过巨大的'全球票房,将美国的文化影响力传递到世界各地,无数人无形中向美国致敬,认同美国领导世界的理念。《流浪地球1》和《流浪地球2》,最后的结果也是一两个中国人通过牺牲自己,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类。毕竟是中国人拍的科幻电影。毕竟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与美国无限接近。所以,宣传中国的影响力,中国人领导世界拯救,自然是很平常的事情。中国电影人应该制作更多类似风格和题材的电影,获得全球票房。以影视艺术为题材,更好地宣传中国,让世界观众从内心深处灵魂深处发起革命,深刻认同“中国引领世界”理念。当然,《流浪地球2》比《流浪地球1》具有更广阔的全球视野,在故事设置上更倾向于实现中国领导下的世界各国合作与合作拯救地球的目标。

流浪地球小说读后感篇五

在中国电影产业萧条3年后,在第一部的四年后,在众人万众期待中,在三体被搬上电视褒贬不一的情况下,小破球2终于来了。

没去看网上的评价和剧透,三个小时观影结束后,作为一个半资深的科幻迷,第一评价就是值了!就像电影那一句台词,希望,在我们这个年代,是宝贵的东西。

作为电影工业的最好要求的科幻类型整体完成非常高。是服化道音乐演员剧本都很成熟。场面不逊色于任何同等投资的好莱坞大片(距离阿凡达2这种差距还是有不小),但是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绝对是一流水准。长镜头下的各种磅礴大气的场面、视觉效果、质感,硬核且壮观。

故事情节三条主线互相不牵扯,但是又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刘德华扮演的图恒宇这条线原来应该不是很大戏份,但是表现和内容实在太好,不得不全部保留,导致全部观影时长长达接近三个小时。但是这条线加强了故事的思想性,也为第一部填坑,第三部也留下悬念。同时三条线又归集在一条暗线,即moss线,在moss如同上帝一般观察着人类的拼搏和希望。题外话:而三个人就是moss观察全人类的代表缩影,促进了moss的进化,人类危机不光来自于外部各种庞大天体,更加来自于内部的人类和人工智能。

本部的思想性,对于同等场面好莱坞大片大部分都是完胜,绝对不是简单的个人英雄主义,不是战狼拯救,深刻跟随第一部的内核,宏大叙事结合宏大场面,乐观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符合刘慈欣个人一贯的观点,也跳出了好莱坞传统套路。只有我们这个5000年绵延不绝的文明才会有信心去执行一个需要花费2500年的任务。

李雪健扮演的周没注意是什么角色,如果只是驻联合国大使,权利微妙的大了亿点,不过老戏骨全程演技在线,就是最后那个我们的人一定行稍微有些尴尬。郝晓熙这角色感觉有点多余,不知道为啥设计。吴京饰演刘培强,果然化妆显得嫩,恋爱情结是笑点。全片的泪点个人感觉是在沙溢饰演的'张鹏最后的50岁以上航天员站出来,以及张鹏的手指点三下,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张鹏笑着说“培强,地球还是挺美好的”。

三部曲个人认为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月球危机,木星危机,氦闪危机。刘德华这条线应该会在第三部有比较大的戏份。

第三部应该会填一些伏笔,比如马兆的画的符号,moss,图恒宇,图启动北京服务器的很多闪现画面,谁在预言每一次危机。期待第三部不要拖到四年后,但是也不要着急赶工。

最后是地狱笑话:北京房价终于不贵了。图恒宇看到的北京房价是350每平米。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