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一氧化碳(精选18篇)

时间:2023-12-29 07:45:19 作者:ZS文王

通过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可以提前安排好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时间,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工作计划是对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规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要求。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氧化碳安全教育教案

组长:徐凌君(副校长)

副组长:李芒(副校长)

成员:张豫湘、严红亮、韩黎黎、刘金栋、王江虎、张玉汝

成立防煤气中毒安全事故应急抢险组,由副校长任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安全办主任及政教主任及班主任任成员。

1、组长:

(1)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2)在第一时间向教育局报告情况。

(3)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各职能人员投入工作。

(4)密切配合公安、医疗等机构对事故进行处理。

(5)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有关指示。

(6)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

2、现场控制人员:张豫湘、严红亮各班主任:

(1)控制现场,维护秩序,防止发生混乱局面。

(2)组织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学生。

(3)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3、后勤保障人员:李芒

(1)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

(2)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4、信息资料人员:徐凌君

(1)采集突发事故全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料。

(2)撰写有关突发事故的书面报告,整理取证材料。

(3)作好相关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

(4)在第一时间向教育局通报情况。

(5)做好学校内部的通信联络工作。

1、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后,切不可慌张。在送医院前可采取一些自救措施,并一定要让中毒者充分吸氧,并注意呼吸道的畅通。

2、中毒者自救方法

煤气中毒的症状有:脸色潮红、头痛、头晕、恶心、耳鸣,慢慢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当感到煤气中毒时不要慌张,要镇静地关掉煤气开关,走到门窗边打开门窗,然后走出室内。如无力打开门窗,可砸破门窗玻璃等,使之通风,并呼叫救援者。

3、善后处置:做好受害人员处置安抚等工作,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受害人员,恢复正常秩序,保证施工的稳定。

4、煤气中毒事件结束后,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写出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中毒原因、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情况和病人救治、现场调查处理、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急处置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教训以及改进意见、整改措施等。)。

出现伤亡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预以安抚。对于有令不行,屡禁不止的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纪律直至到刑事责任。在煤气中毒事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一氧化碳安全教育教案

为防止钢渣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正常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热闷车间焖池为我厂钢渣处理车间的重要危险源,焖池区域的煤气超标,浓度很高,属事故多发区。

3.1一旦发生事故,当事人或目击人迅速报告当班事故救援队长,并向厂调度室发出求救信号(详细汇报地点、中毒人数)。由救援队队长组织抢救队员佩戴空气呼吸器后进入事故现场,迅速将窒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脱离事故现场(煤气未污染区域),争取抢救时间。

3.2当班调度在接到事故报告后首先确认事故地点、时间、受伤人数,依次迅速通知煤气防护站、医院、车间及厂领导、公司安全环保部、公司总调度室、保卫部等部门及有关人员。

3.3事故应急救援小队长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队员抢救,并做好事故现场警戒和有关人员的安全疏散工作,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的扩大,同时指派人员到车间西侧醒目的路上接应前来施救的救护车和救护人员。

3.4应急救援小队长在事故后应清点人数,分析原因,做好记录并上报厂部。

3.5应急响应部门和有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3.6外部援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按照应急救援措施,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实施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

料场煤气中毒救援程序:

1、一旦发生事故,当事人或目击人迅速报告当班厂调度,并详细汇报时间、具体地点、中毒人数,之后报告当班班长。由当班厂调度直接联系炼铁厂调度,告知事故时间、具体地点、中毒人数,请求炼铁厂立即派就近岗位救援队员协助抢救中毒人员。当班班长指派人员在醒目的路上接应炼铁厂救护队员和前来施救的救护车、救护人员。当班调度组织炼铁厂抢救队员佩戴空气呼吸器后进入事故现场,迅速将窒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脱离事故现场(煤气未污染区域),争取抢救时间。

2、当班调度在接到事故报告后首先确认事故地点、时间、受伤人数,依次迅速通知煤气防护站、医院、车间及厂领导或厂值班领导、公司安全环保部、公司总调度室、保卫部等部门及有关人员。

3、炼铁厂调度接到求助信息后,立即通知就近岗位(热风炉或布袋除尘)事故应急救援队长,应急救援队长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队员到达现场进行抢救,做好事故现场警戒、有关人员的安全疏散工作和泄露抢修工作,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的扩大。

4、炼铁应急救援队长在事故后应清点人数,分析原因,做好记录并上报炼铁厂部。

5、应急响应部门和有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6、外部援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按照应急救援措施,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实施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

煤气中毒事故的现场与一般其它事故的现场不同,爆炸、坍塌、机械事故等发生后现场不保持原有的危险状态,而中毒事故发生后现场一般保持原有的危险状态。因此进行中毒事故抢救时,施救人员必须首先做好个人自身的防护(救护人员进行事故现场必须佩戴煤气报警器和空气呼吸器)。

4.1将中毒者迅速及时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如高空平台无煤气污染的地方),如在室内应移至室外通风良好的安全场所,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纽扣、腰带,并注意保暖,并指派专人维持秩序。

4.2如出现头痛、恶心、眩晕、呕吐的轻度中毒者,吸入新鲜空气或进行适当的补氧,其中毒症状即可迅速清除。轻微中毒者,可直接送往附近医院、卫生所急救。

4.3 如出现意识模糊、口吐白沫等症状的中度中毒者,应通知煤气防护站,立即进行现场输氧,待其恢复知觉,呼吸正常后,再送附近医院、卫生所治疗,如有高压氧舱可进舱治疗。

4.4 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的重度中毒后,应立即通知煤气防护站和医院现场急救。中毒者呼吸停止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强制苏生,在恢复知觉前不能用车送往较远的医院;中毒者身上没有出现尸斑或未经医务人员允许,不得停止急救。就近送往医院时,途中应采取有效急救措施,并应有医护人员护送。

4.5在抢救中毒人员的同时,因现场还保持原有危险状态,因此应对现场进行控制,严禁火种和其他人员进入,要保持现场空气流通。室内应打开门窗通风,将有毒气体排出与稀释,难以进行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用防爆型通风设备强制通风。

应急救援队职责:队 长:发生事故后立即组织应急救援队进行有效的抢救。

副队长:立即带领救援队员到现场进行抢救。

队 员:在队长或副队长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挥领导小组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超出本厂应急处置能力时,要及时向公司有关机构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及时研究应对方案,采取预警行动。

一氧化碳安全教育教案

1.了解煤气的作用和危险性,知道人在煤气中毒时,会产生的一些生理反应。

2.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3.初步树立安全警觉性,加强自我安全意识。

一、引进新课,切入正题。

同学们,日新日异,人们的生活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自豪地告别了刀耕火种,用草取暖,烧柴煮饭。目下,已进入了半自动化,甚至是全自动化,电器、燃气的年代,你们生活在幸福、温馨、和谐、富足的港湾之中,倍受慈父贤母的关怀、呵护。俗话说:生活中仍然有许许多多出乎意料的事,小心行事,否则,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板书课题)。

二、案例引入

案例一:今年1月3日,有个母子两人由于白天玩得太累,用

热水器洗完澡就倒在床上休息,不料,忘记关煤气,做妈妈的被一个电话吵醒,一看身边10岁的`儿子,已中毒昏迷。于是,打电话报警。

案例二:学生黄芳说,我听我爸爸说,在一个好朋友在家取暖

打火锅,谁知,一个多小时后,3个人出现头昏、胸闷,经送医院检查,均为一氧化碳中毒。

案例三:学生张丽容说:去年冬天,我阿姨洗澡,忘记开抽风机,

一家在津津有叶地聚精会神看球赛,后来,外婆从房间出来,一看阿姨不在,就问舅舅,舅舅指了指冲凉间,那里还亮着灯,可是一点声音也没有,外婆敲了敲门,设人回答,推开门一看,“呀!”,外婆尖叫一声,阿姨昏倒在冲凉房的地板上.......

三、同学们,大家听到没有?面对这些煤气中毒事故,我们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

学生讨论,归纳(板书)。

1、原因一:使用煤气时,空气不流通,紧闭窗户,造成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2、原因二:停止使脾煤气时,没有关闭煤气阀。

教者插问:煤气阀如何开关?请学生回答,并作演示。

一个学生抓住煤气阀,用力往下,慢慢地按顺

3.教师小结:如果不安全使用煤气,会发生很严重的事故。我们烧东西时候,水溢出来了,如果不及时关掉开关,火就会自己灭了,而煤气开关没关,煤气就会跑出来;使用过煤气后不及时关掉煤气开关,或煤气阀门没关系,或皮管破裂了都会造成漏气现象,从而产生煤气中毒或煤气爆炸等事件。时针方向旋转――开,然后又反过过,慢慢地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不能扭转为止――关。

四、预防和处理

同学们,既然大家都找出了一些原因,那么我们应如何做足防范措施呢?

请同学们讨论,举手发表意见。归纳,板书演示。

措施一:经常检查,煤气管道和煤气灶具是否漏气。

措施二:洗澡时,特别是冬天,要开抽风机,不要洗得过久。

措施三:每天晚上睡觉前,应检查放煤气的地方是否通风,总开关是否关闭。

措施四:应请专业人员安装各种煤气热水器,燃气灶具。

措施五:冬天打火锅,取暖应特别注意打开门窗,室内通风,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措施六:一经发生中毒,应尽快打开窗户,做足通风措施,轻者解开中毒者衣扣,让其吸收新鲜空气,较重的,立即拨打120.

五.如果家里发生煤气漏气了怎么办?我们如何解救自己呢?教师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重点讲解几个问题:

1.当成人正在厨房使用煤气烹饪时,小朋友尽量不要到厨房。

2.小朋友在家中,不要自己随便动煤气灶的开关。

4.如果大人不在家,小朋友要立即开门离家。如果无法开门,小朋友要立即开窗通气,并在窗口向外呼救,还可以用湿毛巾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还可以通过报警请求救助。

一氧化碳教案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难溶于水的中性气体,熔点-205.1℃,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1.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极弱的氧化性。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能进一步被氧化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教案-一氧化碳

教学重点及难点:

1.co化学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和实施。

2.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回忆、对比、观察、阅读,初步认识co的主要性质。

[讲解]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刚刚学过,利用对比和观察法来初步认识co。

[展示]co、co2样品(co的贮气瓶内有水)。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快速阅读教材、讨论发言、填表记录。

co2。

co。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可燃性。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可燃。

氧化性还原性。

弱氧化性。

还原性。

与碱液反应。

可反应。

不反应。

特性。

有毒。

展开:

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co的化学性质?

(明确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设计、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协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设计思路。

分组讨论、可用三个独立实验来验证,也可用一个实验全解决。

l三个实验分别考虑时,可参考h2、co2的性质实验,但要考虑co的毒性改造装置,通过改造形成初步设计。

可燃性:改h2燃烧装置,倒扣烧杯内壁涂石灰水。

还原性:改h2还原cuo的装置。

1.普通试管改成双通试管。

2.加尾气中co2的检验、除去装置(石灰水洗气瓶)。

3.加尾气中co的处理装置(酒精灯点燃)。

不与石灰水反应:改co2与石灰水反应的装置:在盛石灰水的试管口加双孔塞,加一尖嘴导管点燃co。

l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时,实验顺序为:先检验不与石灰水反应装置、干燥co装置、还原cuo装置、检验co2的生成并除尾气中的co2装置、最后点燃co并检验co2的生成装置。

组织交流:强调co的毒性,讨论防毒的几种办法,强化环保意识。特别是检验还原性、与碱液反应情况时要考虑co的吸收和处理。

l每个小组选代表展示本组实验设计、说明设计意图。

l其他同学质疑。

l充分讨论后组内再修改方案。

co尾气处理的主要方法:

1.点燃(无co2)。

2.回收。

实施方案:

l首先组织同学讨论实验步骤(一个实验组),再次强化防毒意识,确保实验成功;

l然后协助代表组实验;

l提醒其他组记录实验现象。

l选出一组代表(设计一个实验的小组代表)。

l讨论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连)。

2.检查气密性(查)。

3.装药品(装)。

4.通co气体(通),立即点燃尾气(点)。

5.加热氧化铜(点)。

6.先停止加热(灭)、再停止通气,停止点燃尾气(停)。

l在教师监控下、在毒气柜内实验。

l其他小组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

l引导学生在实。

验基础上形成知识,明确物质的化学性质源于化学实验。

l同时第三次强。

调在实验室使用co时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自愿发言。

l总结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3.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l总结毒性。

在实验室使用co时注意通风、尾气吸收或处理、操作要得当,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环境保护。

结束:讨论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产生、应用、尾气处理等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题,了解实际生活生产中co的产生、防毒与中毒处理、用途,形成对co全面、辩证的认识。

思考、讨论、发言、答题。

l讨论课上思考题。

2.冬天,在已发动但未行驶的小轿车中取暖,引起汽车尾气中毒,如何处理?。

l形成认识:

1.co有毒。利用其性质考虑处理co,防止环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确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会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谈等方法,了解身边的化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l记录课后思考题:调查你身。

边产生co较多的地方,了解或设想处理方法。

课后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全班展示交流。

探究活动。

2.在试管中加入10毫升鸡血(需加入抗凝血剂,如柠檬酸钠)的稀溶液,向试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3.小论文:一氧化碳对人类的危害。

化学教案-一氧化碳

教学重点及难点:

1.co化学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和实施。

2.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回忆、对比、观察、阅读,初步认识co的主要性质。

[讲解]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刚刚学过,利用对比和观察法来初步认识co。

[展示]co、co2样品(co的贮气瓶内有水)。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快速阅读教材、讨论发言、填表记录。

学生:回忆已有的co2知识、观察实物、阅读教材、师生对话、填表、对比co2认识co。

co2。

co。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可燃性。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可燃。

氧化性还原性。

弱氧化性。

还原性。

与碱液反应。

可反应。

不反应。

特性。

有毒。

展开:

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co的化学性质?

(明确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设计、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协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设计思路。

分组讨论、可用三个独立实验来验证,也可用一个实验全解决。

l三个实验分别考虑时,可参考h2、co2的性质实验,但要考虑co的毒性改造装置,通过改造形成初步设计。

可燃性:改h2燃烧装置,倒扣烧杯内壁涂石灰水。

还原性:改h2还原cuo的装置。

1.普通试管改成双通试管。

2.加尾气中co2的检验、除去装置(石灰水洗气瓶)。

3.加尾气中co的处理装置(酒精灯点燃)。

不与石灰水反应:改co2与石灰水反应的装置:在盛石灰水的试管口加双孔塞,加一尖嘴导管点燃co。

l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时,实验顺序为:先检验不与石灰水反应装置、干燥co装置、还原cuo装置、2装置、最后点燃co并检验co2的生成装置。

组织交流:强调co的毒性,讨论防毒的几种办法,强化环保意识。特别是检验还原性、与碱液反应情况时要考虑co的吸收和处理。

l每个小组选代表展示本组实验设计、说明设计意图。

l其他同学质疑。

l充分讨论后组内再修改方案。

co尾气处理的主要方法:

1.点燃(无co2)。

2.回收。

实施方案:

l首先组织同学讨论实验步骤(一个实验组),再次强化防毒意识,确保实验成功;

l然后协助代表组实验;

l提醒其他组记录实验现象。

l选出一组代表(设计一个实验的小组代表)。

l讨论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连)。

2.检查气密性(查)。

3.装药品(装)。

4.通co气体(通),立即点燃尾气(点)。

5.加热氧化铜(点)。

6.先停止加热(灭)、再停止通气,停止点燃尾气(停)。

l在教师监控下、在毒气柜内实验。

l其他小组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

l引导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形成知识,明确物质的化学性质源于化学实验。

l同时第三次强。

调在实验室使用co时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自愿发言。

l总结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3.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l总结毒性。

在实验室使用co时注意通风、尾气吸收或处理、操作要得当,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环境保护。

结束:讨论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产生、应用、尾气处理等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题,了解实际生活生产中co的产生、防毒与中毒处理、用途,形成对co全面、辩证的认识。

思考、讨论、发言、答题。

l讨论课上思考题。

2.冬天,在已发动但未行驶的小轿车中取暖,引起汽车尾气中毒,如何处理?。

l形成认识:

1.co有毒。利用其性质考虑处理co,防止环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确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会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谈等方法,了解身边的化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2)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示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善于合作、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

(2)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实验探究式。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碳的氧化物有几种?

独立思考。

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课题。

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各种仪器可供选择)。

一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纠正错误。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自然过度到二氧化碳的性质。

导出课题。

独立思考,交流。

一学生演示并操作。

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掌握知识。

讨论、交流、发言。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判断能力。

实验探究。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一学生上台演示吹气球,气球下沉。

一学生演示用二氧化碳熄灭两层蜡烛的实验。

让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见解,避免标准化、统一化的固定答案。

实验探究。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设问: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

讨论、交流。

让学生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启发,起、确定方法后进行实验。

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的经验,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学生猜测。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提供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学生设计探究步骤,分组讨论,明确步骤后,开始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将小红花取出后加热,应如何操作?

独立思考,分别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在实验中体验成功和失败,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实验方法,启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要善于思考。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回忆旧知识,激发掌握新知识的欲望。

拿出一只长期存放石灰水的瓶,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

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用理论解释日常现象,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畅谈用途。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得不够完整时,教师补充。

让学生亲身体验。

温室效应。

2、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学生发言,老师加以归纳、总结。

通过学生之间对话、师生对话,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拓展。

自主小结。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化学教案-一氧化碳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品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入]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提问]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设问]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演示实验]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板书]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回忆并回答:

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完成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讨论并回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观察、验证实验现象。

结合实际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完成化学议程式的能力。

巩固co2的检验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

[讲述]根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o。

可以从o2继续得到氧变成co2。

标出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并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设问]co能否从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夺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实验]co还原cuo。

(课本p.98实验5-11)。

思考。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投影]实验装置图及讨论题讨论题:。

加热前为什么选通一会儿co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试管上尖嘴处排出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思考并完成讨论题结合h2的验纯,对比回答.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多余co气体,散逸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人中毒,应将它点燃.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应用co的可燃性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领悟co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结合co的性质,渗透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分为二”,不可绝对化的思想.

[提问]co为什么能还原氧化铜?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板书]2.还原性。

讨论并回答:

co可以继续得氧变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还原成cu。说明co具有还原性。

完成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完成。

结合co化学性质完成练习二。

[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性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co和co2(b)co2t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它。

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课堂练习二。

4.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色火焰,同时,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性,在该反应中做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d)氢气。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无无难略小2.b3.c。

4.蓝放出热量5.还原还原6.c7.b。

附4:随堂检测。

co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黄色(b)蓝色(c)紫色(d)淡蓝色。

2.下列气体中,难溶于水的一组是。

o2和co2(b)h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鉴别h2和co的是根据它们的。

密度(b)溶解性(c)还原性(d)燃烧后的产物。

防一氧化碳教案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一氧化碳对人的危害,并初步掌握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

初步掌握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

二、介绍一氧化碳的生成及危害,气压低、吹南风、气温升高的时候特别要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即使不是南置的烟囱,雾气大,气压低,空气扩散能力弱,也是导致煤炉排烟不畅的另一个原因。气温突然上升,许多居民将煤炉封得很严实,同时也导致煤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气体聚积在室内引发中毒。所以,遇有大风天气,尤其是在夜晚,一定要打开炉门,让蜂窝煤能够充分燃烧,或者干脆将炉子灭掉;尤其在冬季的雨雪、阴天或者气压低的天气里,要注意及时清扫烟囱,保持内部通畅,并要经常开窗通风。

三、气中毒的原理及症状?

2、老师提问各小组。

3、老师点评:。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的原理: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

a、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

c、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a: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同时尽快离开中毒环境。

b: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

c: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d: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2:注意事项:因为一氧化碳的比重为0.967,比空气轻,救护者应俯伏入室。

1、防止煤气管道和煤气灶具漏气。

2、防止煤气点燃后被浇灭,而导致大量泄气。

3、正确使用煤气热水器。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六、课堂总结。

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

时值冬季,消防安全教育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的一个重点。为使全校广大师生充分认识火灾及其危害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自防自救能力,通过一系列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师生对“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一信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消防技能,提高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能力,增强了学校防控火灾的能力,确保了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不受损害。

“治”火拥抱安全

1、加深学生对火灾危害严重、防火意义重大的认识。

2、巩固防范火灾和火海自救的技能。

3、了解灭火常识,重点掌握科学使用灭火器,实现自救和“救他”

4、培养临危不惧、见机行事、科学“治”火的意识。

1、提前布置学生去搜集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火灾并了解其惨重后果。

2、布置学生复习关于平时学到的防范火灾和火海自救的知识,并通过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

3、联系学校安全主任,准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班会形式学生对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知识进行展示和介绍;多媒体展示相关知识;“我当消防员”(消防小演习)。

展示消防安全教育课的相片,勾起学生对防火、救火知识的回忆。教师设疑:“为什么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讲消防安全?”尤其是冬天来了,天气干燥。引入到大火无情,面对残酷的火灾我们该怎么办的问题上来。

学生展示其收集到的近年来有关火灾的事故案例,谈谈观后感,使学生确实能从他们自己收集的案例中体会到火灾危害和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首先要树立这种安全意识,认识到火灾的极端危性

2、安全用火用电,注意一些生活中细节

3、经常保持警惕,排除生活中的一些火灾安全隐患

很多时候我们自身虽然很注意火灾的预防,但是万一火灾在我们身边发生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怎么样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呢?观看《逃生知识》动画,结合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进行“逃生知识小测试”,巩固防范火灾和火海自救的技能。

面对火灾,我们实在无力控制火势时应该懂得逃生自救,但是,很多时候,火势并未蔓延,火灾并未失控,这时,我们就应该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控制火势、扑灭火灾,避免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果真,我们不但能实现自救,还能“救他”。

1、播放视频,了解火灾的分类和灭火器的分类,懂得针对不同的火灾用不同的灭火器。

2、利用动画,测试学生是否掌握正确使用灭火器的知识,确保消防小演习的顺利进行。

3、“我当消防员”消防小演习。请学校安全主任黎强老师进行灭火示范。观看后,学生分组实际操作灭火器进行灭火,通过实践,真正地掌握科学灭火的技能。

火灾无情,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火灾。万一不幸身边发生了火灾,我们也不要惊慌,要沉着冷静,用自己学的知识有效地保护自己,同时,合理利用消防器材,科学“治”火,实现自救和“救他”。最后,祝愿大家永远都平安、幸福!

幼儿在家中都见过煤气灶,父母也会讲一些小朋友不能随便动煤气的要求等。今天通过活动,幼儿了解到乱动煤气的危害,以及遇到煤气泄漏正确的做法。

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案

1、初步了解煤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煤气对身体有害不能乱动煤气开关。

2、知道正确使用煤气的方法,进一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自备图片“各种煤气燃具小图片一套”

1、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谈煤气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提问:

(1)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爸爸妈妈是用什么把饭菜烧熟的呢?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煤气呢?

根据幼儿谈到的内容出示各种使用煤气的燃具的小图片。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煤气。

2、了解煤气的基本特性。

提问:

(1)煤气为什么能把饭菜烧熟呢?

(2)煤气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我们能看见它,闻到它吗?

小结:煤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它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遇到火可以燃烧。为了防止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危险,工人在生产煤气的时候,加进了一种臭味剂,使煤气产生出一种臭味,这样当煤气漏出时,就容易被我们发现了。

3、教育幼儿在使用煤气时学会自我保护,并学习几种正确使用的方法。

(1)引导幼儿看图一

提问: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当发现室内有煤气的臭味,应赶快打开门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来。

(2)引导幼儿看图二

提问:他在做什么?我们不能这样做?

小结:煤气开关是控制管道内煤气进出的一个门。如果小朋友玩弄开关,就容易造成煤气中毒,给人的生命带来危险。

(3)引导幼儿看图三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该怎么办?

小结:锅里的东西烧开后,要及时将火关小或关掉。如果不及时关火,锅内的东西会溢出来将火扑灭,煤气还在继续向外流出,这样容易造成煤气中毒。

4、通过竞赛游戏,巩固知识。

教授任意指图,幼儿抢答方法。

幼儿在家中都见过煤气灶,父母也会讲一些小朋友不能随便动煤气的要求等。今天通过活动,幼儿了解到乱动煤气的危害,以及遇到煤气泄漏正确的做法,知道煤气开关不乱动。

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案

3、初步掌握防煤气中毒安全知识。

了解煤气中毒的情况及处理方法;

煤气中毒的处理方法;

讲授、讨论、演示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

(一)切入正题,明白道理: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许多事情需要务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引入最近我市报道的煤气中毒事件)

(二)讲述新课:

1、课题:煤气中毒安全教育【板书】

2、设问:煤气中毒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3、提问学生:举手回答。

4、老师点评:煤气中毒一般发生在秋冬季节,因为秋冬季节气温低、气压低、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最容易导致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小组探究学习:

一、煤气中毒的原理及症状?【板书】

2、老师提问各小组。

老师点评:

煤气中毒的原理: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

煤气中毒的原理: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

煤气中毒的症状:

a、轻度煤气中毒: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

b、中度煤气中毒: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

c、重度煤气中毒: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二、煤气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板书】

1、煤气中毒的急救措施:(冷静沉着)

a: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同时尽快离开中毒环境。

b: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

c: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d: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2:注意事项:因为一氧化碳的比重为0.967,比空气轻,救护者应俯伏入室。

每组派一个同学上讲台演示:假设某同学在洗澡时,发生煤气中毒事故,该如何处理?

三、如何防止煤气中毒:【板书】

1、防止煤气管道和煤气灶具漏气。

2、防止煤气点燃后被浇灭,而导致大量泄气。

3、正确使用煤气热水器。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四:集体讨论:

问题:这次班会课大家学到了什么?我们以后该怎么做?

五、作业

一氧化碳的教案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一氧化碳的教案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品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化学教案-一氧化碳。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入]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提问]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设问]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演示实验]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幼儿园一氧化碳安全教案

煤气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卫生的烹饪环境,但使用或保管不当很容易留下安全隐患,为了让幼儿了解煤气灶的作用和危险性,设计了此课程。

1、了解煤气灶的作用和危险性;

2、掌握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了解煤气灶的作用和危险性活 动难 点掌握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煤气灶图片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煤气灶图片;

2、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

(煤气灶)你们家使用煤气吗?煤气灶有哪些用处?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煤气灶使用不当,会有哪些危险?

教师小结:煤气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能烧水、烧饭、烧菜。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发生火灾,给我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带来危险。

二、请幼儿翻开教材,看图提问

1、小朋友为什么不能单独去开煤气灶(会发生煤气泄漏事故);

2、小朋友你们知道煤气泄漏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吗?(人会中毒,会爆炸,着火)

3、发现煤气泄露我们应该怎么做?(闻到煤气不能打电话、不能开灯、开窗通风、赶快跑到外面)

教师小结:煤气的用处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确的使用煤气,它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一旦发现煤气泄漏,马上关闭煤气阀门,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抽油烟机和排风扇,不能点火,也不能在室内拨打电话。要马上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打开门窗,跑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三、判断对与错教师:小朋友请你们说说下面的小朋友做得对吗?

1、组织幼儿讨论

(1)小朋友不停的'开关煤气灶;

(2)肚子饿了,用煤气灶煮鸡蛋吃;

(3)闻到家里有煤气味,赶紧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4)闻到家里有煤气味,继续呆在家里玩教师小结:这些行为都不对!

2、教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闻到家里有煤气味,赶紧跑出家门求救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有时会有危险发生,小朋友要学会解救自己的方法活 动 反 思幼儿在家中都见过煤气灶,父母也会讲一些小朋友不能随便动煤气的要求等。今天通过活动,幼儿了解到乱动煤气的危害,以及遇到煤气泄漏正确的做法。

《一氧化碳》教案

教学重点及难点:

化学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和实施。

2.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

教学过程 :

引入:通过回忆、对比、观察、阅读,初步认识co的主要性质。

[讲解]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刚刚学过,利用对比和观察法来初步认识co。

[展示]co、co2样品(co的贮气瓶内有水)。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快速阅读教材、讨论发言、填表记录。

学生:回忆已有的co2知识、观察实物、阅读教材、师生对话、填表、对比co2认识co。

co2。

co。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可燃性。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可燃。

氧化性还原性。

还原性。

与碱液反应。

可反应。

不反应。

特性。

有毒。

展开:

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co的化学性质?

(明确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设计、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协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设计思路。

分组讨论、可用三个独立实验来验证,也可用一个实验全解决。

l三个实验分别考虑时,可参考h2、co2的性质实验,但要考虑co的毒性改造装置,通过改造形成初步设计。

可燃性:改h2燃烧装置,倒扣烧杯内壁涂石灰水。

还原性:改h2还原cuo的装置。

1.普通试管改成双通试管。

2.加尾气中co2的检验、除去装置(石灰水洗气瓶)。

3.加尾气中co的处理装置(酒精灯点燃)。

不与石灰水反应:改co2与石灰水反应的装置:在盛石灰水的试管口加双孔塞,加一尖嘴导管点燃co。

l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时,实验顺序为:先检验不与石灰水反应装置、干燥co装置、还原cuo装置、检验co2的生成并除尾气中的co2装置、最后点燃co并检验co2的生成装置。

组织交流:强调co的毒性,讨论防毒的几种办法,强化环保意识。特别是检验还原性、与碱液反应情况时要考虑co的吸收和处理。

l每个小组选代表展示本组实验设计、说明设计意图。

l其他同学质疑。

l充分讨论后组内再修改方案。

co尾气处理的主要方法:

1.点燃(无co2)。

2.回收。

实施方案:

l首先组织同学讨论实验步骤(一个实验组),再次强化防毒意识,确保实验成功;

l然后协助代表组实验;

l提醒其他组记录实验现象。

l选出一组代表(设计一个实验的小组代表)。

l讨论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连)。

2.检查气密性(查)。

3.装药品(装)。

4.通co气体(通),立即点燃尾气(点)。

5.加热氧化铜(点)。

6.先停止加热(灭)、再停止通气,停止点燃尾气(停)。

l在教师监控下、在毒气柜内实验。

l其他小组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

l引导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形成知识,明确物质的化学性质源于化学实验。

l同时第三次强。

调在实验室使用co时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自愿发言。

l总结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3.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l总结毒性。

在实验室使用co时注意通风、尾气吸收或处理、操作要得当,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环境保护。

结束:讨论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产生、应用、尾气处理等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题,了解实际生活生产中co的产生、防毒与中毒处理、用途,形成对co全面、辩证的认识。

思考、讨论、发言、答题。

l讨论课上思考题。

2.冬天,在已发动但未行驶的小轿车中取暖,引起汽车尾气中毒,如何处理?。

l形成认识:

有毒。利用其性质考虑处理co,防止环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确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会引起中毒。

有用。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谈等方法,了解身边的化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

1、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煤气中毒,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了解并掌握煤气中毒的抢救法。

2、通过这次的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防煤气中毒的思想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3、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知道发生火灾后应该怎样做,平时注意怎样预防火灾。

4、学会如何应急、自救与保护。

1、了解什么是煤气中毒。

2、煤气中毒与火场的抢救措施及应急方法。

煤气中毒的患者应如何抢救?

1、了解自己亲戚及周围邻居中,有没有发生过煤气中毒的事件及如何抢救治疗的。

2、提问学生,假如遇到煤气中毒的患者或遇到大火,你准备怎么做?

二、学习煤气中毒知识:

1、煤气中毒的季节和原因

(1)每年的冬天,人们烤火或用热水器洗澡的时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煤气中毒的现象。

(2)因为天气的问题,关闭所有窗户,导致空气不流通引发煤气中毒。

(3)由于用户的忽略,导致煤气瓶的阀门没有关闭,从而引发煤气中毒。

2、煤气中毒的过程我们知道人体的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组成。人们在生命过程中所需要的氧气,是靠红血球中血红蛋白把氧气带给人体的各个部分的。煤或木炭在氧气不足、燃烧不完全时,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煤气。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含0.04%~0.06%或以上浓度很快进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使其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300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

3、煤气的症状一氧化碳气体能与人体红血球中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而是人发生中毒。中毒前期出现的症状是:头昏头痛,眼花心慌,恶心呕吐,紧接着上述症状加剧,眩晕昏睡,脉搏细快而弱,血压下降。最后常常因为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

4、急救的方法如果发现煤气中毒的患者,首先应该立即打开门窗,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通风透气的地方,紧接着通知医生。

防一氧化碳教案

1、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了解并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放法。

2、通过这次的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思想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3、学会如何应急、自救与保护。

2、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措施及应急方法。

一、案例导入新课:

1、一氧化碳中毒考研女生挣扎打开一扇门救了三条命。

桌上动不了;小李则用虚弱的声音问是不是煤气中毒了,刚说完,她也瘫倒在地。但小李并没放弃希望,她慢慢往门边爬去,两米不到的距离,爬了很久。她终于站了起来,门被打开了,一股新鲜空气进来。“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不打开门大家都要完蛋。”小李说。约过了10分钟,小李体力有所恢复,打电话叫来同学,她们被送往校医院。事后发现,因当时刮大风将窗户关死,并将炉火吹熄,造成屋中3人中毒。

(1)、小组讨论,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现象?

(2)、假如这种现象发生在你身上,你怎么处理?

2、结合我县近两年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什么叫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也称作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气体能与人体红血球中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而是人发生中毒。中毒前期出现的症状是:头昏头痛,眼花心慌,恶心呕吐,紧接着上述症状加剧,眩晕昏睡,脉搏细快而弱,血压下降。最后常常因为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

2、日常生活中,预防煤气中毒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及发生煤气中毒的原因。

a、预设:(烧煮过程中无人看管;离开时忘了关闭煤气;淋浴器和煤气没有分房安装;睡在装有煤气设施的屋内……)。

b、煤气中毒的季节和原因。

(1)每年的冬天,人们烤火或用热水器洗澡的时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煤气中毒的现象。

(2)因为天气的问题,关闭所有窗户,导致空气不流通引发煤气中毒。

(3)由于用户的忽略,导致煤气瓶的阀门没有关闭,从而引发煤气中毒。

3、煤气中毒急救的措施:

如果发现煤气中毒的患者,首先应该立即打开门窗,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通风透气的地方,紧接着通知医院派车和医生前来抢救。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健康教育课让你学到了什么?

2、学习《安全使用煤气歌》。

相关范文推荐
  • 12-29 员工学习廉政教育心得体会(优秀2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成为我们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料。在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从中学习他人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随着社会风气的日益
  • 12-29 英语教学工作计划(优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注重实施的可行性,避免过于理想化和不切实际的目标设定。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教学设计的灵感和思路。
  • 12-29 依法行政工作计划(汇总18篇)
    行政职能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办公室管理等多个方面。以下是某些行政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为了认真贯彻我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 12-29 幼儿园清明节活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总结心得体会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为个人和团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接下来是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思路。1、了解引起山林火
  • 12-29 小升初指导看图的写作技巧范文(22篇)
    优秀作文在语言上富有创意和表现力,让人读来耐人寻味,难以忘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作家秦牧曾经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
  • 12-29 党员先锋岗承诺书(通用23篇)
    范文范本可以提供给我们一种写作思路和结构,使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借鉴以下范文范本的写作风格和技巧,相信能够提升大家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我是xx单位的
  • 12-29 卫生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总结(精选17篇)
    卫生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卫生管理和工作实施情况的综合概括。卫生工作总结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撰写一篇有条理、有逻辑、有价值的总结。城管局开展扫黑除恶
  • 12-29 朋友的故事(专业14篇)
    优秀作文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让人产生共鸣和思索。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我有许多朋友。其中有一
  • 12-29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模板18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巩固阅读的成果,促进个人的心智成长和情感体验。读后感是在阅读一本书或者文章之后,对其中的内容、思想和感受进行总结和表达的一种文字形式,它可以帮助我
  • 12-29 幼儿园疫情防控排查自查报告(通用16篇)
    自查报告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更加有条理地安排和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在撰写自查报告时,可以参考以下的范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借鉴和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