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风俗习惯(实用17篇)

时间:2023-12-27 14:24:30 作者:ZS文王

作文要具备独特的个人观点和深度的思考,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优秀作文描绘了作者深入思考的过程,展现出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能力。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和条理清晰的内容,还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这篇作文一定能给读者带来启迪和思考。想要写一篇优秀的作文,首先要有充分的材料准备和思路规划。通过广泛的阅读和积累知识,我们能够积淀丰富的素材库,为作文提供充足的支撑。此外,有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和逻辑框架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这些范文既有优美的语言和精准的表达,又具备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观点。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我喜欢傣族泼水节,因为他带给了我无穷的欢乐!

傣家人在泼水节,喜欢排成队伍,高着芒锣,擂起象脚舞,集体跳起“依拉贺”舞,挨家挨户去拜年,祝贺新年愉快,万事如意。“依拉贺”,是一种边舞边歌的唱词。具有傣家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情感,在“拜年”、“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时演唱,十分有趣。

当泼水节刚开始时,彬彬有礼有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会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的泼来,一个个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转成圆圈,在铓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我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其中“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而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寂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关于泼水节的传说。

传说有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追悔莫及,树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了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喜欢的节日,也是傣族人民最快乐的节日,如果有机会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精彩

你听说过傣族吗?我就去过傣族的村寨。

刚到寨子门口,就有一个穿着傣族服装的姑娘来接待我们,把我们领到了她家--一个吊角楼。

她叫玉兰。她先给我们介绍傣家的规矩:一脱,二摸,三不看。一脱就是进了主人家要脱鞋;二摸是要摸一摸屋子里的平安柱;三不看是不要看卧室,因为卧室里有灵魂,一看灵魂就跑了,如果谁看了,必须留下来,念一个月的平安经。在这里,女人的地位比男人高,一切财产由女人继承。女人负责挣钱、干活,男人负责带孩子。男人到结婚时不但要嫁出去,而且还要拿四百棵橡胶树和一条银腰带当陪嫁。生了男孩就是"赔钱货",但不能不要,这样是违背良心的。人死了以后会靠在卧室里那个贴了白布条的柱子上。如果他生前是个好人,没有做过违背良心的事,灵魂就会升天;如果他生前做过违背良心的事,灵魂就会入地。玉兰她妹妹就生了一个男孩,才一岁,玉兰问:"谁生了女孩不想要,可以和她妹妹家的男孩换一换?因为这样是不违背良心的。"......

原来傣族人的生活也很有趣呀!每天自愉自乐,其乐融融,过着他们自己的生活。我相信,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去了解傣族人的生活吧!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瞧,那些美丽动人的傣族姑娘,她们正在跳舞呢。她们有苗条的身姿,修长的手指,还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和樱桃般的小嘴。她们最喜欢跳孔雀舞。每当节日来临,他们庆祝的时候就跳孔雀舞。跳孔雀舞的姑娘们会戴一定方帽子,帽子上顶着一个小瓷碗。她们微笑着载歌载舞,欢聚一堂,随时传递着幸福的微笑,让我们忘掉了所有的烦恼和不开心的事情。

在传说中有一个故事,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村庄居住着一位善良、美丽而又勤劳的姑娘,她热爱跳舞也爱帮忙,她几乎帮遍了所有人的忙。人们都很喜欢看她跳舞。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忽然,光风暴雨、电闪雷鸣、雷雨交加,打到了所有的庄稼。第二天醒来,人们人们看到所有的庄稼都被淹死了,没有了食物人们怎么能活呀。当天晚上又下了一场暴雨,等到第三天早上起来水更深了,这位姑娘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人们有食物吃。就这样她每天都在跳舞,日积月累她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上天,上天对她说可以帮她让庄稼好起来,但是她要变成一个石头才可以。她毫不犹豫的说可以就立刻变成了一座石头人。

这个姑娘的品格和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后来村里人发现她消失了很想念她,便把她最爱吃的东西都当成过节时必吃的食品来吃。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我们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有一个就是傣族,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傣族人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等佛家圣物。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傣族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开门节,均为小乘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都和当地汉族一样。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桌子,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人称为“去拉曼”,意思为保护神,每年要祭拜两次,栽秧前祭拜是为了祈求丰收,秋收后祭拜是为了感恩。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在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嘻嘻,傣族是不是一个很有趣的民族呀?大家有空去一起看看吧!

傣族成婚的风俗习惯

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傣族成婚的风俗习惯,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婚期只能定在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

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寨父老乡亲。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蔑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子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词。主婚人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先为新郎、新娘祝福:“今天是个美好、吉祥的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金凤与铜凤结成一对,日子会幸福美好,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福你们幸福美满,永不离分。”。

主婚人念完祝词以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舂盐捧、芭蕉后摆在桌前。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缠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将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之上,表示将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一起。然后再拿两缕白线,分别缠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好合,无灾无难。在座的长者也各拿两缕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手上,边拴线,边念些祝愿词。拴完线后,婚仪基本结束,婚宴开始,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致意。

结婚拴线,傣语称为“树欢”意为拴魂。这千古之俗至今未改。关于拴线的来历,传说颇多,其中一种与婚姻有关。那是在很早以前,一位年幼的傣族公主不知为何,找宫中一个少年奴仆询问:“你知道我长大以后会嫁给谁吗?”奴仆张口便答:“我就是你未来的丈夫。”公主怒起,将手中小刀甩向仆人,割破了仆人的额头,仆人也因此而被赶出王宫。不知经过多少周折,那仆人终于成为另一个王国的君王,并且和他曾经入宫为奴的那个王国联姻。在举行婚礼的那天,公司发现新郎额头上的伤疤,知道他就是当年被她用刀子划伤的仆人,悔恨万分。她当即表示:“愿与丈夫心相印、魂相依,永不分离。”并拿起一缕白线将两人之手拴在一起,表示永不分离。从此,傣家人便有了结婚拴线之俗。

傣族结婚时,不仅要筹办婚宴,还要请歌手唱歌祝贺。参加婚宴的人,一般也要送点礼物或礼线,表示祝贺。

1、在傣族,实行的是从妻居的习俗,也就是说男方到女方家去,所以婚礼大部分在女方家举行。

2、在婚礼的当天,新郎的亲朋好友要随同新郎一起去新娘家里参加婚礼,而且人越多越好。他们一路上张罗打鼓鸣放鞭炮,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欢声笑语,增加喜庆以及去除邪魔。

3、栓线仪式,是傣族结婚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在婚礼过程中,主持人用一根白线,从左到右地绕过新郎再绕过新娘的肩,然后把线的两头分别搭在婚桌上,意味着两位新人的灵魂已经被绑在一起了,从此之后,他们永不分离,白头到老。

4、拴线仪式结束后,便是宴请所有的来客嘉宾。婚宴上会有很多丰富的菜肴,其中一碗是用生血加料血炖,它象征着婚姻的幸福吉祥。这也是傣族婚礼特色之一。然后新人们要给来宾敬酒,跟客人们聊天,气氛欢乐,而且活跃。

1、傣族的服饰美观又实用。既有装饰的意味又能体现民族的个性。2、傣族婚礼的服饰,他们有专门的婚嫁衣,一般都是由新娘母亲或者长辈们亲手做的。傣族的服饰五彩缤纷色彩明亮。傣族女孩一般都身材苗条,看上去面容清秀,她们都穿的独具特色,把自己装扮的如花似玉。

3、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是很大。上身一般为大襟小袖或者无领对襟的短衫,下身一般穿宽松的长裤,用白色的或者青涩的布包着头,也有的带着礼帽。天冷的时候,有的披着毛毯,一年四季经常都光着脚。

傣族青年男女结婚,一般实行从妻居的习俗,即男到女方家上门,因此婚礼主要在女方家举行。婚礼开始前,新郎新娘先要到佛寺去拜佛,祈求吉祥幸福,白头偕老。

迎亲: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派出的亲朋好友来到女方家参加婚礼的人特别多。他们陪着新郎,一路敲着象脚鼓和铓鼓,喜气洋洋地来到女方家,沿途还鸣放鞭炮和鸟铳,以增加喜庆气氛和驱除邪魔。婚礼首先从女方家的门口开始:在地上铺一条花毯,在上面摆一张小供桌,桌上摆放着鲜花和果酒。新郎和新娘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并排坐在花毯前,请和尚念经。念完后,和尚用彩色丝线分别束在新娘和新郎的手腕上,以示祝福。接着,男方要走进女方的家,这需要经过几道关卡:一是到门口时,竹门已经关闭,男方需放鞭炮、付礼钱,门才打开让男方通过;二是登竹楼时,男方被女方的人阻挡,男方需付礼钱才能登楼;三是进了屋后,新娘被藏起来,见不着新娘。男方需付礼钱和敬酒,几番恳求,几经周折,新娘才被送出来。这一系列过程包含着考验新郎的意味,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拴线后,桌上的一只鸡献给主婚人,另一只拿给小伙子们去分吃,预祝他们早日找到心爱的姑娘,也来幸福地拴线。其余的东西全部放在新婚夫妇的帐子边,过了三天才能吃。

拴线结束后,便开始宴请宾客。席上的菜肴多带有呆味特色,其中一碗是生血加料血炖,以象征着婚姻的吉祥。席间,新郎新娘要殷勤地向宾客敬酒,宾客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新郎新娘回答,有的则要求新郎新娘表演节目等,不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气氛热烈而活跃。

婚礼过程中,傣族歌手赞哈的演唱是决不可少的。傣家人常说:没有赞哈的婚礼不热闹,酒也不好喝。因此,婚礼是男女赞哈们大显身手的机会。人们一边吃菜、喝酒,一边听赞哈们演唱,唱到精彩处,人们会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听,这是赞哈们的歌声:

今天是凤凰起舞的时刻,今天是孔雀开屏的时辰,在吉祥的日子里,来的都是最尊敬的喜客。欢迎你们,男女贵客,我要唱最好最美的歌。首先祝福新婚夫妻,他们是人间的好儿好女,像芭蕉一样的美丽,像椰子一样的稀奇。

赞哈演唱之后,参加婚礼的宾客和新郎新娘一起跳舞。在铓鼓和象脚鼓声中,人们聚集在庭院里或广场上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第二天天亮,新郎要返回父母家,到晚上才回妻家。第三天,男方父母亲挑着凉米粉等东西来女方家认亲戚,并分别向各亲友送凉米粉一块。婚后第五天,新郎新娘又挑着凉米粉到男方家认亲戚,同时也分别送亲友凉米粉一块,亲友也要向新娘赠送礼物。到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结婚后,男方一般要在女方家住满三年,然后才能携妻回到男方家住,在男方家住满三年后,又可以回到女方家住,即所谓“三年去、三年来”。直到夫妇二人盖起自己的房屋,经济能独立后,才离开双方父母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郎新娘结婚后即盖起自己的房屋,建立起自己小家庭的已不少。

傣族结婚后,夫妻恩爱,感情融洽,离婚的极少。如离婚,由提出离婚的一方递给对方一对腊条,或双方拉一块白布从中剪断,从此便恩断义绝,算离婚了。如夫妻中一方死去,不论年龄多大,也要举行离婚仪式:生者用一根棉线拴在死者的棺材上,出殡时由一老人用刀将线割断,生者和死者便断了夫妻关系.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传说有一个火魔,它的身体和头发都很烫,火魔的洞口离一个居住着傣族人民的村子很近。一天,火魔把所有人叫到它洞口旁,从里面挑出六位漂亮的女子做它的妻子。第二天,它又发现了一位聪明漂亮的女子,就让这位女子做它的妻子。因为火魔今天不是把这个人烧死,就是把那个人烤死,所以那位最小的妻子问它:大王你是不是什么都不怕?”火魔说:“我怕有人从我头上拨下一根头发”。于是,她等火魔睡觉时,召集六位姐妹一齐把火魔头上的头发拨下来,拨下来时,火魔疼得嗷嗷直叫,并变成了一个大火球,滚出洞门。最小的那位妻子为了不让它滚,就把火球托起来,可那火球不燃火了,却往下掉稀泥,这时,人们闻讯赶来,用河边的水撒向她身上,这水代表着喜庆、除魔。

从此,傣族便有了这个风俗。

傣族风俗习惯简介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中国的云南地区,其他的地区也有一些傣族人,但是少数的。那么关于傣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傣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和小编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傣族人说的是属于壮侗语系,他们的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当地的文字俗称为傣文,是那种拼音形式的。当地的.傣族音乐和泰国北部的语言是非常相似的,他们能够听懂对方的语言,但是泰国南部的则是互相听不懂。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人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其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的特产,在唐代就已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季。

傣族人民十分喜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西双版纳地区是特产特别的丰富,风景气候宜人,有很多的美景景区,有非常多的新鲜水果,光是水果的品种就达到了110种。同时也是非常有名的植物王国,非常有名的动物王国,是大自然的恩赐。

小结:傣族的人信仰是小乘佛教,根据历史的记载,在公元109年就有傣族人信仰小乘佛教的历史。待人一般都穿着没有领带,没有襟袖衫,当地人主食主要是大米、还有特色的竹筒饭为主。

傣族风俗习惯的作文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瞧,我给你们带来了五月傣族的泼水节,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你看,泼水节多热闹啊!那些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还有弟弟妹妹都捧着盛满水的盆子向别人泼水,见到谁就泼谁,不管是否相识。每泼一次,人们的脸就像精灵升级了一样,笑得更加灿烂了。我想你们要是在那里的话,你们的笑容肯定比他们强十倍。他们的“怪事”也挺多,你看,有两个人忙着看别人互相泼水,一不小心,盆里的水泼向了自己,逗得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简直不能停止。还有两个人正要互相泼水,结果,两个盆子撞到了一起,水洒到了自个的身上,真好玩!

我之所以喜欢泼水节是因为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是高兴的样子和狼狈不堪的样子。如果你看到他们,你也会和他们一起笑,笑的那么开心,那么灿烂!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去傣族看看,体验一下他们的泼水节。

我爱傣族,也爱泼水节!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说到傣族,令我印象深刻的就属泼水节了,我们徒步游览了橄榄坝,傣族园和傣族村寨。

在傣族园我真正见到了泼水节,泼水活动分为几个部分:首先许多傣族妇女穿着傣族的传统服装,举着太阳花伞站在泼水池外围,围着池子,走一步,举一下花伞,转一个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第二部分,只见一只庞大的大象身上有一顶金色的轿子,上面坐的是谁呀?原来是泼水节的主持人,我惊讶的想:以前课文上讲过,人们身上被泼的水越多,越幸福,怎么还有主持人主持呢?接着,主持人开始喊:“一、二、三”!大家一起高喊:“水、睡(水)、睡(水)、睡(水)、水”!我们刚喊完,水池中央的大象雕塑便开始冒出水来,池中的水越积越多。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争先恐后地跑进水池中,用锅呀!盆呀!瓢呀等装水工具开始盛水,奋力往别人身上泼,有的小孩都被泼倒了,小孩并没有哭,反而一边开心的笑着,一边往别人身上泼水。大家泼了一阵子后,主持人高喊:“下面我们要泼出美丽的水花,让自己美丽的愿望飞向天空!”于是,大家便把水盆往后泼,便形成了美妙的图形,像孔雀开屏一样!观众席上为参加泼水的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傣族村寨里,令我难忘的事要属小玉姐姐了,她一看见我,就双手合十,闭上双眼,好像在为我祝福着什么?小玉姐姐的家非常特别,房子分为两层,都是用木头做的。第一层,有好多根又粗又高又大的柱子组成,主要是放拖拉机、摩托和一些砍橡胶的用具,他们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橡胶林呀!第二层主要是客厅和卧室,客厅虽然非常简陋,但非常干净,进去必须拖鞋或者穿鞋套。我刚进去,就看见许多竹编的小凳子,我抢先坐在前面。小玉开始讲傣族的风俗,她的前面有有一片用红布盖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小玉姐姐是个地地道道的傣族人,在家里叫妈妈是:“咩”!这里是女尊男卑的情况:如果家里添了一个女孩,大家就非常高兴,要请整个村寨吃酒席,长大在家里当家作主;如果生个男孩,奶奶就在屋里哭上好几天,嘴里不断的说:“生了个赔钱货”,长大结婚时,要给女方好多银呀!玉呀!橡胶林等值钱的东西,他有钱的时候,还必须交给老婆,请老婆给零花钱。傣族的建筑非常科学,听小玉姐姐说:“这样建房子,就是遇到地震,也会越来越坚固。即使有游客在里面吸烟,也会达到驱蚊效果”。最后,小玉姐姐掀开了她面前东西的`红盖头,原来就是银手镯、银项链、银戒指、银碗儿、银酒杯、银梳子、银筷子等宝贝,这里面最值钱的东西是银腰带。听说傣族小伙子结婚之前,要在女方家里当三年苦力,第一年干农活,第二年砍橡胶,第三年打银腰带,小小银腰带做工非常精细,整整需要一年时间来打造。银碗好漂亮呀!这么大一个,还泛着有些闪眼的银光,碗外面刻着龙凤的图案,真是精妙绝伦呀!

我们来到“跳骚市场”,看见了云南的特产,有煎海星和红薯饼,我买了一个星星,在我交钱的时候,看到有三个小男孩在数钱,游客都对那个卖“海星”的人说:“你怎么生了三个赔钱货!要卖命挣钱了!”卖煎“海星”的人说:“请大家多多品尝喽!”我拿了一个“海星”放入嘴中,外焦里嫩,回味无穷呀!我们看到大大的罕见的芒果,我不由的想:这芒果怎么这么大呀!比我们那里大好几倍!我品尝了一个,又酸又甜。

傣族园和傣族村寨让我明白了傣族的生活习俗,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傣族的风俗习惯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

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傣族的宗教信仰,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过去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农村中佛寺很多,其组织系统与封建统治机构的组织系统密切配合。

在西双版纳,过去未成年男子几乎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有的修身为僧。佛教对傣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都具有明显影响。

傣族人民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关门节约当夏历六月中旬,开门节约当九月中旬。从关门节这天到开门节的'三个月内,为一年中宗教活动如礼佛、听佛爷讲经等最多的时期,老年人更为频繁。

开门节后,才恢复节日前的正常生活。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约当夏历清明后10日,届时举行泼水、赛龙舟、放高升等活动,为每年最盛大节日。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热带原始森林。森林里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大个头的亚洲象和美丽的.孔雀,都是这里的“居民”

傣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楼组成。竹楼多为两层,样式很漂亮,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

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正值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咱们的春节。

泼水节期间,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献贡品,青年男女则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头相互泼水嬉戏。按照傣族风俗,用清水泼洒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傣族是制作和使用黑陶最多的民族。西双版纳、普洱镇远等地是黑陶的主产地。由于黑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因而在炎热的傣乡,长时间用它蓄水不仅仅不会变质,并且能坚持水的清凉感觉。还有一个用途是用作祈吉的滴水器,傣族寺庙佛殿中的柱脚处通常会有一个落水小洞,根据滴水的情景占卜,若有不吉要请佛爷为其念经解除。黑陶器的原料是傣乡特有的一种黑土,经与必须的沙和沾土混合沤透后捶砸揉压制成。

黑陶器均以手工拉坯制作,坯拉好后用刀刮或刻画出花纹,晾干后烧制即成。黑陶器一般皆为素色,表面光滑,质地细腻。红陶器具出品和用得最多的是罐,傣语称为“莫丁”,一般较大,造型十分别致,用于盛水装饭,在炎热条件下能免除腐坏之虞,为所有傣族人家必备之器。红陶制作材料为当地一种红粘土,呈砖红色,配以必须量的沙,拌透揉均,用木棒槌舂、打混合后,用自制的转盘手工拉坯。坯拉好后用有花纹的木拍拍上简单的花纹,放入棚下阴干,阴干后即行烧制。

傣族有传统的傣戏。以前西双版纳有一种以舞蹈为主兼唱戏词的形式,这是傣戏的雏形。其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持刀的猎人与化了装的龙、凤、龟、鹤进行斗争。傣戏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所以傣戏又称“滇西傣戏”。大约在19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盈江的盏西和干崖。

较早的剧目有《公孙犁田》、《冒少对唱》、《十二马》等。到20世纪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个傣戏剧团,于是傣戏迅速风靡各地。傣剧的唱腔、道白均用傣语,唱腔以男腔、女腔为主,剧本多根据傣族民间故事改编,表演以本民族歌舞及民间武术为主,也借用其他剧种表演的程式,构成自我的戏曲风格。

在傣族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挥了表演者道具扇子或手帕的作用,同时借鉴京剧、滇剧和傣拳创造了傣戏的武打动作,脸谱的化装则由原先的红、黑、白三色发展为较为细致的“勾脸”,以表现人物性格。

另外还根据剧情和主角的性格改善了曲调形式,音乐集傣族地区丰富的民间曲调而成,伴奏从以象脚鼓、铓锣、钹为主发展到使用多种乐器,并采用了滇剧不少以锣鼓经为主的伴奏手段。各地经常有剧团演出,每逢节庆日,村与村、坝与坝之间还举行巡回的交流演出。

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傣剧在传承方面的困难日益凸现。

傣文书法是以傣文字体为表观资料,以最初时的火炭笔、白泥巴笔以及之后的“列占”(铁锥笔)、蕨笔、钢笔和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传统傣文书法有“多温暖斐”、“多勤搭毖”、“多法顸”、“多洛谷”、“多麻环折”、“多南帘夺”等六种书体,傣语把它们统称为“南赞贺折”,意即“六种技法”或“六大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境内新出现了“折篾形”、“猫闭眼形”、“方体形”、“叠压形”、“鸡爪形”、“卷首甩尾形”、“金藤绕圈形”、“金花吐丝形”等众多流派、风格各异的优秀傣文书体。

云南傣族地区的剪纸,一般多用于刺绣样稿以及装饰门楣、灯彩、旗幡和供品等。题材多是几何形纹和花草鸟兽。

纹样的特点多为满地底纹,以托出中心主花,刀法粗壮有力,构图丰满完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傣族妇女的剪纸多以动、植物为题材。作品多为白象呈祥、孔雀开屏、虎啸山林、金鸡破晓、白鹤亮翅等,还有荷花、山茶、菊花等花卉为题材的剪纸。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公元51年,傣族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归附汉朝,汉朝太初历传入傣族地区后,进一步完善了傣族先民对日月星辰运动规律的认识。

公元69年,汉朝吞并“勐达光”(哀牢国)、设立永昌郡,太初历在傣族地区全面推广,逐渐融入到傣族的生活与生产中、被傣族当成自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勐达光”(永昌郡)南边的骠国也经过傣族吸收了汉朝太初历。

公元7世纪,骠国(室利差呾罗王朝)在太初历的基础上创制骠历;公元832年,骠国被傣族联盟国家“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攻陷,骠人四处逃散、逐渐融入青藏高原南下的氐羌族群构成缅族。公元16世纪中期,继承骠人文化的缅族东吁国相继征服傣族各大小邦国,将骠历带到傣族地区,傣族逐渐理解骠历。

公元1966年,掸邦(缅甸联邦加盟邦之一)将当时使用的骠历改革后定为标准历法;因掸邦主体民族为掸族,掸族自诩“大傣”,掸邦标准历所以称作“大傣历”,而之前使用的骠历则降格为“小傣历”。之后,缅甸各地掸族也将自我使用的历法调整为掸邦标准。公元20世纪末,与缅甸掸族同属“大傣”一脉的中国滇西傣族、印度东北阿萨姆族也把自我使用的历法调整为掸邦标准。

规则。

傣历虽有“大傣历”与“小傣历”之分,但基本计算规则坚持一致,仅纪年起始年不一样,“大傣历”以公元前95年为纪年起始年、“小傣历”以公元638年为纪年起始年。

傣历用10个母(天干)和12个子(地支)循环相配得60个组合,60个组合循环代表年、月、日和时辰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一般情景下有12个月,分冷、热、雨3季,每个季度4个月,单月为30天,双月为29天,一年为354天;隔4至5年,在八月加一闰日,八月则为29+1天,此年称平年,一年便有355日;每置7个闰月,皆置闰于九月,闰九月也是30天,置闰月之年称闰年,一年有13个月、384天。每个月分“月出”与“月下”两个半月,上一个月的晦日(每月最终一天)之后称“月出一日”、顺序数至望日(十五日),望日之后称“月下一日”,顺序数至晦日。使用七曜(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纪周日;十二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纪年岁。

傣历一年的回归长度为365天6小时12分36秒(365.258日),与现代标准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有必须误差,朔望月为29.530583日(按:现代标准朔望月为29.53059日),所以需要在必须阶段置入闰日或闰月,补足误差。

傣历月序一般比中国农历早三个月,中国农历十月就是傣历一月,若中国农历在十月之前的月份置闰,则傣历一月就是中国农历十一月,月序就只比中国农早两个月,如大傣历21(小傣历1373年)1月1日相当于农历壬辰年十一月初二,当年农历闰四月,所以早两个月;置闰之年比农历早一年;由于采用早朔,月出一日也不必须是日月合朔的日子,有时与农历日序相差一日。

傣族医药理论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四种物质,称“四塔”,即“瓦约塔”(风)、“爹卓塔”(火)、阿波塔“(水),”巴塔维塔(士),万物生长离不开这四种物质,并借用“四塔来形象的解释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认为健康是人体内的”四塔“之间坚持相对的动态平衡和协调标志,同时也证明体内”四塔能与外界的“四塔坚持这种动态平衡和协调关系。

傣医理论中还吸取了佛教教义中的”五蕴“思想,即以色、受、想、行、识等五方面来概括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现象,分别为:录巴康塔(形体蕴)、维达康塔(受觉蕴)、先雅腊康塔(知觉蕴)、温雅腊康塔(心蕴)。傣医又将五蕴与”五戒“(世俗教徒的佛教戒律,戒杀生、偷盗、奸淫、妄语、饮酒)相联,在看病开药时强调进行五戒,以保证身心健康。

在傣医药书中介绍的傣族药方、用药配药和治疗方法既不一样于西医,也不一样于内地中医,有的药方甚至有”偏方气死名医“的效用。在西双版纳、德宏,傣医中一向流传着”八大名方“:”雅叫帕中布“、”雅溪(沙)里门囡“、”雅寄“、”雅澎冷“、”滚嘎仙恩“、”麻登憨“、”雅叫哈得(顿)“和”雅不踏不胆幸“。其中”雅叫哈顿“在70年代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入,”雅溪里门囡“和”雅叫帕中布“等为《云南省药品标准》收载。

傣医诊病方法主要是望、闻、问、摸、切。傣医还根据患者的肤色、体质及生病季节(傣族将一年分为热季、雨季、冷季)的不一样,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选用不一样的治法。傣医将药物分为”雅黄“(热性药)、”雅嘎因(凉性药)、“雅墨(平性药)三类。傣医用药除采用内服、外用、内外合治三种方法外,还有一些独特的方法,如睡药、敷药、蒸药、熏药、研磨药、刺药等。

仍存傣医药文献主要有《嘎牙山哈雅》、《玛弩萨罗》、《药典》、《医书》、《药书及病理》等。1990年,西双版纳州傣医研究所对全州傣族的民间医药进行了统计,收集到傣族医药典籍手抄本和贝叶经200多册,登记散见于各地的傣族医药书籍手抄本73本,调查统计傣药1208种,方剂405种,收集到的傣药方剂125个,傣药标本729种,样品253种。

1983年国家确定傣医药为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1988年4月10日成立了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构成了科研、临床、教学三位一体的新格局。德宏、思茅也相继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机构。许多傣族医药学专家与汉族科技人员一道对傣医药进行了很多的发掘、研究整理工作,先后编译了《西双版纳医药》《古傣医验方注释》1集,《西双版纳药志》1~4集(州内印刷3集)、景洪县还正式翻译出版了《档哈雅》《西双版纳家庭卫生常识》《傣族药物故事》《嘎牙山哈雅》等。在云南省有关单位的努力下还编了《傣肌松》专辑。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编写了《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1991年底研究所又研究整理完成了论述人体生理解剖、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四塔五蕴》一书,1991年初还专门编印了《傣族医药专辑》。

耿马县孟定镇芒团村的傣族还有手工造纸的技术。

妇女是芒团手工造纸中的主要劳力和技术能手,作坊里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由妇女完成的。

造纸的原料是构皮。

工序有浸泡、拌草木灰、蒸煮、洗涤、捣浆、抄纸、晒干、砑光、揭纸等。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傣族有自我的民族语言,因分布而分别被称为傣语、泰语、老挝语等,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壮侗语族)台语支。

全球约有6600万左右的人口使用傣语。在类型上同汉语一样是单音节为主的有声调语言。由于分化年代久远、跨境分布等原因,傣语内部虽然仍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但语音、词汇、语法等等方面差异较大,如白傣语有22个辅音位,泰语则仅有21辅音位,已经难以互相通话。

傣文。

傣族所使用的文字为傣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其字符为傣语字符。傣文拥有多种方言文字,其中中国境内的傣族使用有四种,即傣泐文(西双版纳傣文)、金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中国境外则有泰文、老挝文等。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改善,中国境内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一般认为,傣文源于古印度文字系统,其构成与佛教东传及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有直接关系,但具体源于何种文字系统存在争议,主要由源于巴利文和格兰地字母两种观点,更早能够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传入古印度的婆罗米文。

傣文、泰文、老挝文都将辅音字母分组主要表示调类。但三种文字差别也很明显,如傣文按古声母清浊分为两组;泰文、老挝文的古清字母还区分了送气和不送气,加上浊音,一共分成了三组。

民间文学。

傣族文学的发展大致能够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古歌、神话、创世史诗产生和发达的时期;二是英雄史诗、传说、歌谣构成和昌盛的时期;三是故事、叙事长诗兴起和繁荣的时期;四是新文学蓬勃的时期。

著名的《傣族古歌谣》共收30首傣族古歌,反映了原始时期傣族先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状况。天地起源神话有《英叭开天辟地》、《古老的荷花》、《费梅嘎帕》(《大火烧天》)等,人类起源神话有《葫芦人》、《葫芦生蛋》、《人类果》、《污垢泥人》等,洪水神话有《葫芦传人种》等,图腾神话有《鸟姑娘》、《象的女儿》、《神牛之女》等。史诗有《巴塔麻嘎捧尚罗》、《变扎贡帕》(《古老的荷花》)、《细木过》、《天地万物的来历》。英雄史诗有《厘俸》。歌谣主要是情歌、习俗歌、劳动歌、童谣等。

傣族有500部左右的长篇叙事诗。仍保留的傣族传统长篇叙事诗题材广泛,资料丰富,其中有歌唱人类创世活动的如《布桑盖与瓦桑盖》、《坤撒》,颂扬祖先创业事迹的如《叭阿拉吾射金鹿》,反映历史事件的如《召网香召网朔》、《勐卯与景欠战争史》,揭露统治阶级贪婪残暴的如《娥并与桑洛》、《召树屯》、经过感情主线揭示社会矛盾的如《朗鲸布》、《线秀》,还有新中国成立后表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彩虹》、《流沙河之歌》等。

武术。

武术在西双版纳傣语叫“芬整”,德宏一带叫“戛拳”。过去,傣族男子到了十四、五岁,一般都要学会几套武术动作,作为防身、御敌、防野兽之用。腾冲县的永乐寨,男女老幼人人习武,被誉为“傣族武术之乡”。

傣族武术广泛吸收了汉族太极拳、长拳、形意拳和气功的资料,又引进缅甸、泰国的武术,构成了独特的风格。步伐多以四平马步、弓步、跪步为基础,步稳势烈,节奏分明,多借劲含力,以巧取胜。

傣族武术在西双版纳有四个流派:一是以拳术为主的本地派,二是以棍棒为主的汉族传来派,三是以长刀为主的缅甸传来派,四是以短刀为主的泰国传来派,总共有130多套武术。

武术中以拳术最为丰富,也最有地方特色,有大洪拳、小洪拳、扑虎拳、四方拳、老虎撩尾拳、螃蟹拳、梅花拳等。

傣族人还善于把各种动物的姿态糅合在武术之中,构成别具一格的青蛙拳、蛇拳、孔雀拳、鹭鸶拳、猴拳等。

傣族先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安排生活与生产。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里三层外三层地裹着,从0℃左右的长沙坐着慢吞吞的1803列车,经过二十来个小时的长途旅行,回到了相隔已久的湛江海湾,回到了日夜相思的梦里水乡。

回家那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多,乡中已经处处张灯结彩,尽显迎春之意,在这座海滨城中,却是一点寒意也没有,从下火车开始,我便将自己尽情地沉浸在这一直保持着二十多度气温的空气中了,暖暖的冬,噢,温暖的家乡,我回来了。

回到村中的家,便开始了忙活着准备过年,因小弟今年要复习高考,家中种种便由我这大姐当头了。

大扫除、置年货、买春联等等,而今年最是不同的是要我帮奶奶提鸡去拜神,因多年在外求学,对家中种种习俗自是不甚熟知,对拜神游神之类更几乎是一直排斥远离,只知这里的人们将拜神与祭奠祖先列在了重要的必须仪式里面,这个中有无数般规矩,村中家家户户必有懂得之人熟记,到日子时便相应张罗。各村中设有土地公、石公、老爷庙等等,也自然有布场请灵的道士,为大家向神灵及先人请愿、还愿,年初正月里人们前来祈愿一年的平安顺利、兴旺发达,到年底自然是还愿谢恩的时候了。各家便选好日子,杀鸡斩鸭,分别提到各个庙中,酬谢一年之风调雨顺。几天下来提着鸡和糕点,还有那些拜神用的香和纸元宝,跟着奶奶走遍各大庙小庙,听村中道婆道士的念词,心底却不时漾出对家乡的无比依恋来,迷信也好,封建也罢,这些老人们谨记遵守了一辈子条条规矩,不正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表达吗?村间蹒跚的脚步,吃素、烧香、祷告,那一跪一拜之间,包含着多少浓浓的思念!

在家过春节,种种习俗过去和如今基本没变。除夕团年,一家人中午吃过饭便分工贴春联,在各个房间放上两根没洗过土的蒜或是连头拔起的胡萝卜预示“一年到头”的顺意,然后是将全家打扫干净把垃圾倒掉(正月前三天都不能扫地和往外仍垃圾),一切收拾好后,长辈们开始派发利是,小孩子们轮流洗澡换上新衣一起去放烟花,大人们则是呆在家里,看着电视里的粤剧,到晚上便开着全部的灯通宵迎春,团坐在大厅吃点心、看电视、话家常,一过十二点便点燃买好的长长鞭炮再渐渐睡觉。正月初一起来后便互道恭喜,一起吃个桔子,桔子是越酸越好,寓指好酸(粤语音同“孙”)吉利。

按家中传统,到初二父亲五个弟妹一起带着全家过来与爷爷奶奶团聚,大家聚在一起,老屋就显得很挤了,二十几个人必定要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大家站起来围着桌子吃饭,拉家常,好不热闹。

近日在电视上看到,广州十万摩托车大军浩浩荡荡回乡过年,我想,过年回家与亲友团聚,不仅仅是人本性中对家的眷恋与归属感,更是一种文化上的坚守。那些坐飞机、挤火车、骑摩托车,甚至是一步一步走回家的人们,如同祭拜祖先那样,也是在完成一种文化仪式。

明天,我又将踏上开往长沙的列车,郑重奔赴我的另一处心灵之乡,那里有我学识渊博的良师,有我风华正茂的挚友,有我求之不倦的理想。海边的女儿又将走到远方,尽享那方美丽多姿的风景,但我也终会记得,再待春到时,回家过年。

回忆过去,家家户户都为了不愁吃,小院里满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种点什么,小院里就会满满的,瞧去,各种颜色掺杂交错,杂乱无章。好拥挤、好杂乱的小院。现在,各家都不怎么种蔬菜了,而是种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天,月季、玫瑰等竞相开放。夏天花儿更加繁盛,五颜六色。秋天,本该百花凋零,菊花却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纷飞,梅花却在枝头绽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断。香啊,花园般美丽的家乡。

再想以前,村里村外都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到了夏天,在外边聊天的大人都顺着墙边坐,小孩们大都躲在屋里扇扇子。屋里像蒸笼,屋外像热锅。而现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虽说不像森林那样茂密,但也绿树成荫。夏天,大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们在树下嬉戏。茂密的树叶,送来了阵阵清凉。爽啊,森林般清凉的家乡。

回首以往,田野里种满了庄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时人们的种植技术还不是很高,虽然辛勤努力了,但收获的却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的庄稼,好像有意跟人们作对似的。现在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遍地都是绿色无公害作物,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省时又省力,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业余生活也丰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绿的海洋,泛起阵阵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头,大地一片金黄,真可谓是“春种满野皆碧绿,秋收遍地是黄金”。乐啊,田野般满是收获的家乡。

回首往事,垃圾拥有一片乐土——街道,任意呆在每个角落,有时还迎着风翩翩起舞,甚至在水里游泳,让人看了就想躲,真脏啊。现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垃圾场,街道整洁了,铺上了水泥路,成为了一个耀眼的亮点。净啊,冰晶般闪耀的家乡。

家乡在不断的变化。在我心中,家乡如妙龄少女,越变越好看,我从心眼里热爱我的家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早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唐宋文献称为“金齿”、“黑齿”、“银齿”、“绣脚”、“绣面”、“茫蛮”、“白衣”等。元明时期仍称为“金齿”、“白衣”。“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有的误作“僰夷”,以致与白族混淆。清以来称为“摆夷”。另外,越南史籍称傣族为“哀牢”;缅甸史籍称傣族为“掸”;印度史籍称傣族为“阿洪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thai),老挝称做老(lao),缅甸称做掸(shan),中国称做傣(dai),印度称做阿洪(ahom),但均自称tai。

关于傣族的起源,主要有两种主流观点以及诸多说法。

迁徙说。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种说法为“南下说”,该说法认为傣族源于川北陕南地区、阿尔泰山地区等中国北方或更远的地方,在其他民族的驱逐下不断南下,在迁徙的过程中,傣族一度停留在了云南,并建立起了南诏王国,在忽必烈平大理以后,傣族被迫继续南迁至云南南部及东南亚一带,该观点由于研究的深入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放弃。其他还有起源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两广云贵地区等说法。随着对傣族民族文献研究的深入,迁徙说得到了越来越多证据的支撑,如《本勐傣泐西双邦》、《西贺勐龙》、《巴沙坦》等,这些文献显示傣族居住区的土著主要为拉瓦人、克木人、孟人、孔人等,傣族为之后迁徙进入的。一些学者从语言学角度出发,提出了傣族先民曾与壮族先民在同一个地域生活的观点,认为傣族是从广西地区迁出的,但郑晓云认为由于不一样族源的民族使用同一语言的原因有很多,这一研究方法并不能说明傣族的起源。

土著说。该观点认为傣族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红河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的弧形地带,其构成是经济文化发展的自然结果,并非迁徙的结果。但就傣族是何种土著居民演化而来则有不一样说法,如黄惠焜认为傣族先民为古越人,陈吕范则认为傣族是由掸人演化而来。其中以源于古越人影响最大,该说法认为汉文史籍中的“滇越”、“掸国”、“越裳”、“蓬国”等为傣族先民所建立的国家,但也有学者对该观点提出了质疑,如:何平认为“滇越”、“掸国”、“越裳”、“蓬国”等与傣族先民没有关系;郑晓云认为百越并不是一个民族,自然也没有民族的沿袭性。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2.丧葬。旧城傣族丧葬分土葬与火葬,正常病故实行土葬,非正常死亡和僧侣则实行火葬。

3.饮食。旧城傣族饮食以大米为主,喜爱酸味食品。独特的菜肴有:酸扒菜、刹撇、刹大噜、剁生、酸肉等。

4.服饰。旧城傣族男子服装,上衣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的短衫,下穿长官裤,上白下蓝。青年男子鼓龙凤纹身,至今仍保留此遗风俗。女子喜穿艳色短上衣,紧束腰身,下装为各色艳丽的长统裙,结发辨绕于头顶,已婚妇女多缠白花头巾。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傣族男女青年追求时尚,不管在布料和服装款式上都比过去更加新潮美观。

(二)传统节日。

傣族对小乘佛教的信爷带有民族性、群众性,佛(缅)寺遍及各村寨,群众的赕佛活动极为频繁,而且很虔诚。因此,傣族的节日大多与宗教有联系。傣族一年之中有三大节日。

1.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中最有全民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来历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是傣族人民为纪念古代七个傣族姑娘为民除害战胜魔王,为姑娘们泼水,洗除身上污血的日子,泼水节时间在傣历六月,公历四月中旬,为期3-4天,每一天傣族青年男女敲锣打鼓到山上采花,和经二天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缅寺赕佛,全寨人为佛像泼水“洗尘”。待赕佛仪式完毕,大家不分彼此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互相泼水,相互祝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第三后还要进行丢包、放高升、超摆、嘎光等娱乐活动。

2.关门节和开门节。关门节在棒历九月十五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在傣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历10月中旬)。从关门节到开开节是傣族的关门时间,在此期间,忌男青年串姑娘,不办婚事,不提亲,老人不出外过夜等习俗。在节日各两天里,各寨傣族到缅寺举行“赕”活动,向佛爷、佛像供奉美味食品、鲜花和钱,听佛爷育经赕费,讲解教义成律。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1.酸肉。傣族传统风味菜肴,用牛肉经过腌制,而后炒制而成。特点是酸香味浓,可帮助消化。制法是将新鲜的黄牛肉用淘米水洗净,切成大片放入盆中,加入鲜花椒叶、盐、米饭拌匀,装入瓦罐,淋入白酒压实,上盖,用草木灰与泥巴合泥密封罐口,腌渍一个月即成。将腌好的黄牛肉切成丝,与青蒜苗炒熟。

2.火烧鱼。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特点是软嫩鲜甜,原汁原味。制法是将鲜鱼去鳃和内脏,洗净,将葱花、姜末、蒜末、青椒末、青姜叶末、芫荽末、野花椒叶末、薄荷、茴香叶末、香茅草叶末、草果粉、味精、盐、料酒拌制成馅,装入鱼腹,头尾折拢,再用香茅草捆成十字,外面包以芭蕉叶,埋入木柴烧后的炭或热灰中烧熟,取出去掉芭蕉叶和香茅草,装盘即成。

3.腌牛头。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其制法是将牛头、牛脚去毛、去蹄壳,砍成块煮烂,去骨,切成肉条,入盆加入淘米水浸泡3―4小时,取出改用冷水洗净,再将野花椒叶、红辣椒粉、生姜和蒜泥放入牛肉盆内,加盐、白酒拌匀入味,装入瓦罐压实,盖上盖密封,半月后即成。食时可蒸、可炒,是佐酒凉菜,脆嫩酸香、麻辣清凉。

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相关范文推荐
  • 12-27 申报事迹材料(通用14篇)
    事迹材料是一份通过事例和论述来展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和成就的文本。请大家参考下面的事迹材料范文,从中获取灵感,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
  • 12-27 游萤火虫洞(实用16篇)
    优秀作文是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需要坚持和反复练习。以下是一些备受好评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成为大家写作的参考和借鉴。只要有梦,即使是只小小的,也要借着微弱光亮追
  • 12-27 税务局工作总结的报告(模板21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很好的检查和反思的机会,通过总结整理过去一个月的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而进行改进和提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月工
  • 12-27 文明行动倡议书(汇总13篇)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思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品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共同进步。亲爱的农民朋友们:为引导大家不断提高思
  • 12-27 培训动员的领导讲话稿大全(18篇)
    在领导讲话中,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说教技巧,以增加讲话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讲话稿的撰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不断充实自己的写作
  • 12-27 供水协议书(精选16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达成一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它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保障交易安全和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我想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合同协议了吧。现在让我们一起
  • 12-27 难忘的师恩(汇总16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写好作文是每个学生的目标。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又是一个烂漫的夏天,又是一个明
  • 12-27 实习鉴定意见评语(优质22篇)
    实习鉴定是对实习生整体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综合评价,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实习鉴定范文的精选,它们反映了不同实习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成长。
  • 12-27 公司员工培训的心得体会(实用13篇)
    在撰写培训心得体会时,我们要真实客观地记录自己的收获和不足。附上了一些写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正在写作的人有所帮助。。时光飞逝,学生时代已然成为过去,__年
  • 12-27 淘宝客服工作心得总结(汇总17篇)
    在工作中,工作心得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它记录了我们的努力和成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在写作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机会。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