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观潮教学设计课(模板9篇)

时间:2023-10-13 12:48:17 作者:GZ才子 2023年观潮教学设计课(模板9篇)

人生是一曲交响乐,总结是音符之间的重要间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旋律与韵律。总结人生要注重事实真相,追求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价。以下是一些值得思考的人生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观潮教学设计课篇一

本课是一首儿歌。用第—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课文分两节,第一节讲“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第二节讲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才发现夜晚原来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本课浯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妈妈在给我讲关于勇敢的故事。妈妈拿着一本故事书,耐心地给我讲着书中的故事。第二幅插图画的是爸爸在晚上牵着我的小手去散步。“我”面带微笑,因为“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这两幅插图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词句,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1.认识“胆、敢、勇、事、窗、原、此、再、睡、觉”12个字,会写“再、色、看、晚、爸、笑、外”7个字。学习1个新的部首:“夕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掌握7个字的正确读音、字形,做到字迹清晰,字体端正。

2.让学生观察7字的写法、笔顺后,再作以重点指导“再”的笔顺。(横、竖、横折勾、竖、横、横)通过音乐、图像等,调动各种感官来体会夜晚的美丽,在朗读中体会亲身体验与实践很重要的道理。指导学生朗读和识记生字。

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课件、挂图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

3.你们见到过夜晚的景色吗?夜晚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词语。

胆子 勇敢 原来 从此 睡觉 散步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师生评价。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再班级交流。

3.理解:

(1)我胆子小。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我还是怕黑。以后决定怎么办?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总结。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设置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含义。

观潮教学设计课篇二

优 秀 教 学 设 计

年级:五年级(2)班 姓名:******

《白鹭》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是文中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方式,状写白鹭特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表达方法的作用,进一步深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课文《白鹭》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特点。

主要任务:将课文与说明文《白鹭》相对比,在对比中感受课文“借助白鹭表达思想感情”的特点。

1、回顾课文,简要表述作者在本文所写的内容。 2、读说明文《白鹭》,思考、交流说明文《白鹭》写了小白鹭的哪些内容。

说明文《白鹭》原文: 白鹭

白鹭是白鹭属鸟类的统称。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雪鹭,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饰羽全有。

白鹭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它们会将河蚌往石头上甩,直到河蚌被震开。与其他鸟类不同的是,白鹤不会叫。

白鹭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里,属涉鸟类。主要食小的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浅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它们把大而不大讲究的窝筑在树上、灌木丛或地面上。

讨论要点:小白鹭颜色雪白、体型较小;分布较广,喜欢捉鱼吃,在树上、灌木丛或者地面上居住。

3、默读课文和说明文《白鹭》,将说明文与课文对比,看看课文所写内容与说明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讨论要点:

相同点:都写到了外形的颜色、大小、喜欢捉鱼、在树上生活、不会唱歌; 不同点:课文《白鹭》的作者写白鹭“是一首诗”“精巧、适宜”“生活场景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作者在写白鹭的时候,还写了“白鹤、朱鹭和苍鹭”;课文与说明文《白鹭》最大的不同是: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白鹭”非常喜爱的感情。

预设:

找不同点的时候,学生可能不会去关注“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白鹭非常喜爱的思想感情”,教师按照如下思路进行提示:

(感觉白鹭很美丽,作者非常喜爱。)

2、读“说明文”对白鹭外形介绍: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雪鹭,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饰羽全有。

3、再读课文,将你认为作者在表达着自己思想感情的句子和段落,勾画出来。

4、归纳:课文《白鹭》在写白鹭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白鹭非常喜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这一单元前面导读中说的“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二、初步认识《白鹭》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几种方法。 主要任务:认识写法,探究“为什么这样写”,初步学习“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课文中很多句子和段落的描写,都在表达着作者对白鹭美丽的喜爱和赞叹。那么,我们从课文的这些描写和介绍当中,能不能学习到一些具体的方法,让我们也能尝试着去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呢?我们挑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句段,来研究一下。

(一)研读第1、2段,体会作者运用“把眼前事物比作其他美丽事物”的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深入理解精巧,体会作者“把白鹭‘色素的搭配、身段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比作‘精巧的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及作用。

课件呈现“精巧”的解释: 《文心雕龙》丽辞35“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精巧:“诗歌中的言语的音、韵、意”要精细巧妙的对称、般配。对称、般配到极致就是“精巧”,能够让人感觉到诗歌的美丽。如: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要使对偶的句子文理圆通,事义周密,像双联的璧玉呈现文采,共同放在一篇文章里。再加上交错地运用奇句和偶句,像用各种佩戴着的玉石来调节它,这才算是可贵的。

让学生读解释,从解释中体会精巧具体所指诗歌或者对联中作者精心的选择用词,用字精准而对仗。精巧的诗,就是用词精准对仗,让人感觉到像佩戴着玉石的诗,是美丽的。

(白鹭的色素搭配、身段大小,就好像人们精心设计过的,对仗、搭配得非常精致准确。)

4、在这两段话中,哪些词语本身就让你感觉到事物是让人喜爱的? (精巧、身段、适宜)

5、总结: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对白鹭喜爱、赞美的思想感情的?

(把所喜爱的事物比作人们都喜爱的其他事物,并且在用词上传递令人喜爱的感情。)

(“钓鱼图”,这样打比方,画面很美,而且还是“精心设计”,这样写让人觉得大家都很喜欢。“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歌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这样的写法,与前文的写法是一样的,都是借用美丽的诗来写白鹭的美丽,对白鹭进行赞美。)

(二)研读第5段,体会作者用“写美人”的句子来写白鹭,表达喜爱、赞美感情的方法。 1、读课文第4段,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回忆“这一段主要强调的是白鹭怎样的特点。”(搭配的合理、精巧、适宜)

2、课件呈现“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是在太美了。美到了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挑剔的程度。)3、朗读,读出作者的赞叹。

(指导要点,读出排比列举出来的具体,欢快的节奏。可以用提示前半句朗读后半句,提示前半段读后半段,提示 “色素的搭配,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学生读全段,提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学生读全段等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读出愉快的心情。)

(四)研读第7段,体会作者用 “把白鹭赋予人的美好特点”来写的方法表达作者对白鹭喜爱赞美的感情。

1、请学生读课文第7段,回忆已经读懂的本段写法和作者表达的态度。

2、对比阅读,体会“把白鹭当成有人的美好特点的”写法的作用。 在课件上在对比呈现另外一段话: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她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起来像是不安稳,它却一点事情都没有。这是别的鸟所没有的特点。

(讨论要点:课文写的白鹭好像是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生活很有情趣,热爱生活;另一个只是介绍了白鹭的生活习性。课文写得更让人觉得白鹭非常可爱,因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不仅有外表的美,还有内在的美,更让人觉得亲近,甚至可以让人觉得能给人启发。)

指导要点:提示学生抓住“孤独、悠然、嗜好”,展开想象,想象此刻“白鹭好像就是一个人,在望着远方,想什么,做什么”。

3、总结:作者在这里用了“把物当人来写”的方法,把人的美好特点赋予了白鹭,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

4、反复朗读,读出此刻白鹭在思索的味道。

(身段、让人觉得有生命了)学生讨论交流。

(五)小结学到的三种方法。 三、指导背诵。

1、回顾全文的内容,将全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总写(1、2段);

第二,白鹭的外形特征(3-5段); 第三,白鹭生活的三个美丽画面; 第四,总结。

2、为每一部分找关键词,然后依照关键词提示;练习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诵。

第三部分:钓鱼 潜在玻璃框里 镜匣 ;绝顶 悠然 嗜好 放哨 ;低飞 清澄 生命

第四部分:美中不足 一首歌 铿锵 韵在骨子里 3、依照“一首诗”“一切都很适宜”“水田垂钓”“树顶站立”“黄昏低飞”“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的内容提示,尝试背诵全篇。

四、抄写作者用修辞手法写白鹭表达感情的句子。

观潮教学设计课篇三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哪些城市的别称吗?春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被称为春城?

生1:拉萨―日光城广州―羊城

生2:春城指昆明。

生3:因为昆明四季如春,所以被称为春城。

师:春城的“春”一针见血的点出了昆明四季如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泉城。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1:为什么被称为泉城?

生2:泉城在哪里?

生3:泉城有哪些泉?

……

二。初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想解开你心目中的谜团吗?

生:想。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生: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泉城是在济南。

生2:我知道泉城的泉水很有名。

生3:我知道泉城有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

师:现在你知道济南为什么又叫泉城了吗?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我们就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自读课文要求做到以下两点: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同桌互查

生:练读课文。

师: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做下记号,有没有不懂的字、词?

生:没有。

师:那让老师考考大家,是不是会读字词了。请看电视屏幕,开火车读。

生:晶莹剔透秋雨潇潇昼夜不息

济南大约一亩见方不断悬崖

洞穴占地往上冒三堆白雪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生:齐读词语。

师:找一找共同的规律,选择你已掌握的生字,教一教小组里的成员。

生:小组内识字。

师:同学们用你的方法记下这些字了吗?

生:记住了。

三。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特色。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查字典。

生:大声读课文。

师:自由读,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1:共有3句话。

生2:告诉我们泉水的特点

生3:告诉我们泉水的形态和声音。

生4:告诉了我们最著名的泉有哪些。

师:综合我们同学的答案,这段中第一句告诉了我们泉城在哪里;第二句告诉了我们泉水的形态和声音。第三句告诉我们著名的泉有四个。分别是:

生齐回答: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

师:在这几句话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生:我最喜欢第二句,因为它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写。

生;我喜欢第二句,因为它的比喻用的很生动。

生:我喜欢第二句,因为它写的很美。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欣赏的眼睛,老师也很喜欢这一句,我们一起来品读品读。

师:(课件出示第2句话。)你看见过白浪翻滚吗?

生:有

生:没有。

生:我听见了泉水的声音。

生:我好象看见潺潺的流水。

……

师:读一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泉水的美丽的?

生:形态和声音

师:注意朗读泉水的声音时,有高有低,有急有缓的。(配乐范读)

师:这里用上一个什么词连接的?

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师: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生:自由练习。

师:谁先为我们来说一段?

生:体育课上,有的同学踢球;有的同学跳绳;有的同学跑步;有的同学打羽毛球。

生:下课了,有的同学在聊天,有的同学在下棋,有的同学在看书,有的同学在写字。

师:他们说的怎样?

生:太简单。

师:是,我们是四年级了,应该要把话说生动一点,像课文一样用上比喻就是错的方法。课后我们同学再仔细想想。

师:最后我们来齐读课文,试着把泉水的这些特点读出来。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试着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

生:试背第一自然段。

四、学生描红

师:请你拿笔把它们端正地写在田字格里

生:描红写字。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1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泉城,一起看看泉城,下面先检查上节课掌握的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银珠散落呼啸狮吼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生:开火车读。

师:都读对了吗?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这课的题目叫什么呀?

生:泉城。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甲:泉城在哪里?

生乙:有多少个泉?

生丙:泉城是怎样的?

生丁:为什么命名为泉城?

师:我们很会提问题。

师:下面打开你的书本,看看能不能从课本里找到我们要找的句子。

生:齐朗读课文。

师:泉城在哪里?

生:泉城在济南。

师:在课文那一段哪一句?

生:在课文的第一段。

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找到了吗?第几句?

生:第一句。

师:好。再读这一句。

师:泉城在哪里?

生:泉城在济南。

师:还告诉我们什么?

生:还告诉我们泉城有72泉。

师: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泉多。

师。那为什么叫泉城呢?

生:因为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称济南为泉城。

师:天下闻名什么意思。

生:天下闻名就是很出名,很有名的意思。

师:那泉城为什么那么出名?

生:因为这些泉池有的白浪翻滚,有的……

师:回答的声音特别响亮!我们拿起书本一起读相关的内容。

生:齐读。

师:这些内容写出了泉水的什么特点?

生:写出了泉水的美。

师:板书泉美。

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有的白浪翻滚,好像……

生:银花散开。

师:有的晶莹剔透,好像……

生:珍珠散落。

师:有的声音宏大,听起来如……

生:虎啸狮吼。

师:有的声音很细,听起来如……

生:秋雨潇潇。

师:我们再次拿起书本,把泉水的美读出来。

生:读有的

师:是啊,作者描写出了泉水宏伟的气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泉城有那么多泉,作者是否把所有的泉都写出来了呢?

生:不是。

师:那作者写了哪些泉呢?

生:写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还有趵突泉。

师:板书四个泉的名称。

师:我们先读课文,一会儿,我们一起比赛,看看能把四个泉的美读出来?

生:自由读2―5自然段。

师:课件展示任务一:仔细品读四个泉,完成表格。

生:读有关内容。

师:指名一学生读描写珍珠泉一段。

生甲:读有关内容。

师:有没有读错音?

生:没有。

师:五龙潭呢?

生乙读:五龙潭在……

师:第三个是黑虎泉。

生丙:黑虎泉……

师:趵突泉呢?

生: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师: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送给他们掌声。

生:掌声热烈。

师:再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想想:作者在介绍各种泉水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

生:一边读有关内容,一边在相应的文字上画。

师: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读的时候,还做着笔记呢。我们发现了他们的共同之处了吗?

生:我发现作者写出了泉水的位置、名称的由来和特点。

师:对吗?

生:对。

师:出示有关表格。我们一边看书本内容边画出来。

生:默读课文,边画出相关词句。

师:巡视指导。

师:来,一起来看看,珍珠泉泉在哪?

生:在泉城路北。

师:名称怎么来的呢?

生: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师:因为它形状像珍珠,所以叫它……

生:珍珠泉。

师:珍珠泉有什么特点?

生:珍珠泉的特点是在阳光映射下……“拎”上来。

师:你读得好熟啊,熟到不用看书都能回答了。其他同学找到有关句子了吗?

生:找到了。

师:我们拿出课本读一读,从句子里找到一个词来概括泉水的特别。

生:读珍珠泉内容。

师:能用哪个词来概括它的特点呢?

生:神奇。

师:出示课件,在相应的格子里填写“神奇”。

师:五龙潭在什么地方呢?

生:在旧城的西门外。

师:名称的由来呢?

生: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成为五龙潭。

师:可用那个词概括?

生:汇注。

师:是呀,可简单了。老师填写表格相关的内容“汇注“。

师:五龙潭的特点呢?

师:周围还有……组成了五龙潭。

生:还有很多泉池。

师:那它的特点是……

生:泉多。

师:把“泉多”填入表格中。

师:黑虎泉呢?

生:黑虎泉在悬崖下的洞穴中。

师:真聪明!

生:泉水是从三个老虎的嘴里喷吐出来。

师:我们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生:三个老虎头。

师:完成课件内容。

师:五龙潭有什么特点呢?

生:水生喧腾,昼夜不息。

师:水声喧腾,昼夜不息,流的水量非常多。

生:很多。

师:接着我们看看趵突泉在什么地方。

生:趵突泉在于西门外的趵突泉的公园内。

师:对呀。

师:名称的由来。

生:……

师:课文里有直接告诉我们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从字面上去看看,“趵”是什么意思?查字典吧。

生:是跳跃的意思。

师:是跳跃的意思,是什么在跳跃?

生:是泉水在跳跃。

师:从课文中找句子来读一读。

生:很认真地读有关的句子。

师:泉水不停地往上冒,显得很有生机,很有活力,所以叫它趵突泉。

师:那趵突泉的泉水有什么特点呢?

生:很大。

师:怎么个大法?

生: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看得清清楚楚。

师:是呀,水很清!

生: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都咕都”地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师:那说明清泉怎么样?

生:很美。

师:说明泉水有“大”“清”“美”的三个特点。完成填空。

师:我们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进行一次朗读比赛。既然四个泉都那么著名,而且写得那么美,那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然后我们进行一个“夸夸泉城美”的诵读比赛。你可以夸你最喜欢的一个两个,也可以夸三个。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

生:有的在朗读课文,有的在练习“夸”。

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在迫不及待地互相夸起来了。现在请同学们珍惜机会,上来夸夸泉城美。

生甲:我来夸夸趵突泉…

师:你挺用功啊。听了你的介绍,我真想到趵突泉去看看,谢谢你。

生乙:我也来夸夸趵突泉。趵突泉位于七十二泉之首……

师:谁想上来?

生丙:我来夸夸珍珠泉……

师:真不错!课后,我们还可以互相夸一夸。

生:浏览课文。

师:请找到第一个词的同学说一说。

生:第一个是“涌”。

师:找到第二个的同学说一说。

生:第二个是“汇注”。

师:老师找到“冒”。

师:还有一个是什么?

生:喷吐。

师:对,就是这四个词。我们一起来读这四个词吧。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个词,看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请同学们读读有关的句子。

生甲:读了与“涌”相关的句子。

师:“涌”说明了什么?泉水怎么样?

生乙:说明了泉水流得很急。

师:流出来的水多吗?我们跟趵突泉的“冒”相比,是“冒”的水多还是“涌”的水更多?

生:“冒”的水多。

师:冒出来的水多,但涌出来的水很急。

师:引导学生读与“汇注”有关的句子。

生:读有关句子。

师:作者为什么用“汇注”而不用其他的词?什么意思?

生:“汇注”是聚集的意思。

师:是由几个地方聚集起来的。

生:我们在看看“喷吐”。

生:读有关句子。

师:泉水不断喷吐出来,说明……

生:多,急。

师:我们看看,作者虽然都是写泉水,却用了不同的词语,来表示不同的速度和数量。所以。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要仔细地琢磨,用上恰当的词语。

师:我们看看下一个内容。出示作业:

1、寻找中山的温泉。看我们中山温泉有哪些特点。

2、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介绍我们校园的一个景点。

3、阅读老舍先生写的《趵突泉》。篇幅跟这篇课文差不多,文章写得很美。请大家搜集认真阅读,对比景点和写法上的异同。

师:最后,我们拿起书本,好好地把美丽的泉城读出来。

生:朗读课文。

师:通过这一节课。我们不仅领略到了泉城泉多,而且还体会到泉的美和神奇。希望我们有机会到泉城走一走,领略泉城的风光.

1.《泉城》教学设计

2.关于《长城》教学设计

3.关于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4.关于窃读记的教学设计

5.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6.关于打电话教学设计

7.关于《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8.关于《给予树》教学设计

9.关于图案花的教学设计

10.关于乐高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课篇四

《望月》是一篇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作者是沐青。下面是望月课文原文,请参考!

从小喜爱月亮,那是大人讲的神话作祟。有时,仔细望月,依稀真见有桂树、仙人、小玉兔,尤其是中秋月明之夜。那时,便很希望生出一对翅膀,或者架起一副长长的够得上月亮的梯子,上去耍耍。

稍长,懂得一点天体知识,神话被揭穿了成为虚话,对月亮的兴趣陡减。什么月宫琼楼玉宇,不就是盖着厚厚的灰土,没有空气的死球一个吗?顶多就是人在上面可以半走半飞,令人神往罢了。当然也有遗憾,这一生是没有希望亲自去一趟了!

当然,明月的入诗文入画幅,千古不绝,洋洋大观,主旨却在于借月寄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恋人、怀乡、爱国……种种离情别恨,尽可以通过望月,吟月来表达。“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亮出来了银光普照,美人儿越显得俏丽苗条,爱而不得啊让人心焦!两三千年前人们就这么表示了。“思家步月清宵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有条无形的线把怀家、思乡、恋旧国与月亮连接起来了。月的阴晴圆缺,在古今多少代人的心中搅起经久不息的涟渏,萌发绵绵不绝的遐想啊!更有一种深沉而又朦胧的表述,最引人深思。读字面写的是明月,却意在月外,似望月又非望月,像写景亦非写景,若抒情也非纯粹的.抒情。那是哲人在自言自语,在对宇宙与人生的真谛作苦苦追索,在对万古之谜作出他的破译。其杰出代表当然要数《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读着这些诗句,我的灵魂仿佛飞升到无垠的碧空,俯瞰我的肉身与心灵寄居的家园,只见一颗巨大的明珠静静地照着她,一片迷迷茫茫,永远看不真切那里面藏着多少奥秘!这时,我深感自己的浅薄,脑子里理不清头绪,反不如直观明月能获取更多的美感。我曾经在一些纳凉的夜晚,仔细地欣赏月亮。起初不见佳处,渐渐地便瞧出月亮通体燃烧着幽幽的淡蓝色的火焰,四周闪射着银黄色的优美光芒,似见袅袅轻烟向外悠悠飘散。一切是那么真切、灵动!然而,这美感多半产生于远距离造成的幻觉。不久前,在街上见到一元钱一看的望月望远镜,忍不住好奇看了一回。从那里面望见的月亮,是一个灰白的大球,球面上有若干小圆圈儿,就是环形山了;“桂树”部分的阴影,没法看清。总之,不怎么美。脑子里月亮的优美形像,与眼前的无法吻合,因此而淡淡地惆怅。这使我再次感悟了“距离产生美”的科学结论。再美的美人,只要你逼近去瞧,总能瞧出一些瑕疵。

但是,审美的月亮到底不是自然的月亮,不能用眼睛去欣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今天,人们可以“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远隔千山万水,不妨早出晚归;爪哇国可算近在咫尺;即使跑到地球的那一边去,还是同住一个“地球村”。一个电话,解决了多少难题。月亮,造物给予人类的宝贵馈赠,你的审美价值会一天天减少乃至完全消失吗?我无法知道。但我心中温柔的月,终究是美的化身。我愿在生命的终点做着一个梦:抱明月而飞去!

观潮教学设计课篇五

一、拨云见月——理清行文脉络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望月》,请一起把题目读一遍。

生:(齐)望月。

师:轻轻地读。

生:(轻声)望月。

师:柔柔地读。

生:(轻柔地)望月。

点评:“轻轻地读”“柔柔地读”,课伊始,教师轻声的提醒使这朗读似月光般宁静柔和。课境静谧,恰好望月。

师:有人说,《望月》所望的月亮,不是一个,而是三个。(课件呈现: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一个在江中,一个在诗中,一个在心中。打开书,静静地寻找,江中月在哪里,诗中月在哪里,心中月又在哪里。然后,试着做一做课堂作业第一大题第一小题。

(生默读课文,完成作业后交流)

生:先写江中月,再写诗中月,后写心中月。

师:(板书: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同意的请举手。(生全部举手)好的!不简单!只读一遍,就看清了《望月》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读课文,先把思路理清楚,心中就有了方向和全貌,这叫提纲挈领地读,我们才能够细致入微地读。

点评:提纲挈领地读。王老师以“《望月》所望的月亮,不是一个,而是三个”直接切入文本,引导学生迅速找出“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也就帮助学生理清了作者行文的脉络。

不蔓不枝,拨云见月。

二、月光如水水如天——品读江中月

师:那么,课文哪个部份写江中月呢?谁来读一读?(生朗读第2自然段)没错,这一段的确写了江中月。大家看——(课件呈现第2自然段文字)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段江中月,注意,轻轻地读,柔柔地读,读出你对这段文字的感觉来。(生自由读后师指名读)

生:清幽旷远。

师:这是课文中现在就有的一个词,你这是活学活用啊!清幽旷远,多么独特的感受!

生:我会选“安祥”。

师:“安祥”,真好!这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状态。

生:我会用“静谧”这个词。

师:“静谧”,是吗?好一个“静谧”,这是一种安静而美好的氛围。

生:隐隐约约。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月光下的事物看得不是很清楚,隐隐约约的。

师:那是一种蒙眬的感觉。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清幽旷远的、安祥的、静谧的、蒙眬的,再来读一读这一片江天月色。(音乐响起)轻轻地,柔柔地,读——(生齐读第2自然段)

点评:自由读、指名读之后调动学生的想象与体验,再读。

师:多么安详的月亮,多么清幽的月光,多么静谧的月色呀!孩子们,既然这段文字写的是江中月,那它一定跟江有关。请大家找一找,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哪些带“江”的词语,找到一个,圈出一个。

(生默读,圈出带“江”的词语。)

(生依次读“长江”“江面”“江水”“江两岸”“江天”)

师:准确地说,应该是“江天”——

生:“江天交界处”。

师:嗯!这就对了!出现了5个带“江”的词语。(课件呈现第2自然段,其中带“江”的词语用红框框了出来。)孩子们,请看大屏幕,我读这些带“江”的词语,你们读其余的文字。

(师生合作朗读第2自然段,师随着学生的朗读,略带强调地、起伏有致地朗读这些带“江”的词语。)

(师生再次合作朗读第2自然段,师读得轻缓、轻柔、起伏有致。)

师:大家看,此时的“月”,此时的“江”,能够分离吗?(生:不能)此时的“江”,此时的“月”,能够分离吗?(生:不能)因为,此时此刻,月亮、月光和月色都已经融入到了——(生:长江里)融入到了——(生:江面)融入到了——(生:江水中)融入到了——(生:江两岸)融入到了——(生:江天交界处)

师:这真是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啊!孩子们,在这样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我相信,月光照亮的一定不只是一条江,也许是十条,也许是百条,也许是千条和万条。看!一轮明月映照着千条万条江,只见月亮、月光和月色融入到了——(指着大屏幕中的“长江里”一词)

生:(齐)长江里。

师:如果“长江”是指一条长长的江。月亮、月光和月色融入到了——

生:(齐)江面。

师:融入到了——

生:(齐)江水中。

师:融入到了——

生:(齐)江两岸。

师:融入到了——

生:(齐)江天交界处。

师:这就叫——“千江有水千江月”。

师:(音乐响起,深情地)月亮出来了——(师生接读)

师:安祥的月亮,清幽的月光,静谧的月色。这就是赵丽宏笔下的——

生:江中月。

点评:自由读、指名读、体验读、师生合作读……七读江中月,读出了感觉、读出了情景、读出了一片清幽旷远的江天月色。

在这一段的教学里,王老师借助入境的语言、精美的图片、恰切的音乐营造出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令听课者莫不沉浸其中。课件的背景极美,像沉沉的灰蓝色的天幕,又似夜色中墨绿的江水,而所有的文字都用白色显示,自然就是月的清辉了。

三、今月曾经照古人——走进诗中月

师:那么,“诗中月”又在哪儿呢?谁来读一读找到的段落?

(生朗读第6自然段到第11自然段)

师:一共6句诗。大家看,这就是诗中月——

(课件呈现: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师: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一句诗中都嵌着一个月亮。那么,诗人借着月亮在轻轻地、柔柔地诉说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请你从每一句诗中圈出一个合适的动词,来体会诗人望月的心情。

(生默读诗句,圈出动词。)

师:好的,我们先看第一句。你圈的是哪个动词?

生:“呼”。

生:(齐)白玉盘。

师:看!月亮出来了,圆圆的、亮亮的,叫什么来着?

生:(纷纷答)白玉盘。

生:那是一种富有童趣的心情。

师:来,把这种富有童趣的.感受读出来。

生:(读)“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真好,因为好奇而呼月。第二句,你圈的是哪个词?

生:我圈的是“问”。

师:询问的“问”,明知故问的“问”。好,把“问”字圈出来。问月,你在问什么?

生:我在问“明月几时有”。

师:明月能回答吗?

生:不能。

师:明明知道月亮不能回答,为什么还要问?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孤独。

生:充满矛盾。

生:烦恼。

师:也许,都有吧。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因为孤独而问月。第三句,你圈的又是哪个动词?

生:“疑”。

师:怀疑的“疑”,半信半疑的“疑”,把“疑”字圈出来。这首诗,我们太熟悉了。(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疑月是因为——

生:思念故乡。

师:请你读一读这句诗,读出那一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生:(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他们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生:感受是不一样的。

生:对月亮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师: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发现。我们看第四句,你圈出的是哪个动词?

生:“近”。

生:我圈的是“愁”。

师:“愁”在这里是一种心情。

生:我圈的是“眠”。

师:“眠”是睡觉,那么,“眠月”就是月亮睡觉,不通啊!

生:我找的是“对”。

生:(接)对愁眠。

师:因为忧愁而对月。我们再看最后一句诗中月,你圈的是哪个动词?

生:我圈的是“入”。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月光走进了江水中。

师:进入江水的是月亮,不是诗人,你得找有关诗人的动词。

生:“流”。

师:流?谁在流?

生:江水在流。

生:我找的是“思”。

生:(齐)“呼月”。

师:有人因为孤独而——

生:(齐)“问月”。

师:有人因为思乡而——

生:(齐)“疑月”。

师:有人因为欣喜而——

生:(齐)“近月”。

师:有人因为忧愁而——

生:(齐)“对月”。

师:有人因为怀念而——

生:(齐)“思月”。

师:孩子们,望的是同一个月亮,但每个诗人的感受和心情却大不一样,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中月,感受诗人们望月时的不同心情。我读一句,大家接读下一句。

(音乐响起,师生对读“诗中月”。)

点评:在这个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赏析关于月的诗句。妙的是师生将探究体悟的中心指向诗人观月时的不同感受,也就指向了文学创作意义上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确实,没有什么意象能像“月”这样深受中国文人的青睐了。“月”的背后也承载着中国历代文人各种典型的文化心理。

四、月亮像天的眼睛——概括心中月

师:课文不仅写了江中月,诗中月,还写了——

生:(齐)心中月。

师:心中月在哪儿?

生:心中月在第17自然段到第19自然段。

师:读给大家听。

(生朗读第17自然段到第19自然段)

师:你找到的是小外甥的心中月。大家看——

(课件呈现:

你说,月亮像什么?

像眼睛,天的眼睛。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师:谁能将小外甥的心中月读成一句话?

生:你说月亮像什么?像眼睛,天的眼睛。

师:两句变一句,行不?

(生沉默)

师:这样,我先帮你起个头,听好了!月亮像——

生:眼睛,天的眼睛。

师:月亮像天的眼睛,是吗?多么奇特的想象,多么美妙的比喻,这就是小外甥的——

生:(齐)心中月。

点评:简简单单,读读说说。将“心中月”读成一句话,训练的是学生们提要概括的能力。

五、千江有水千江月——理解多元解读

(生完成作业后交流)

生:江中月是观察出来的。

(师板书:观察)

生:诗中月是回忆所得。

(师板书:回忆)

生:心中月是想象所得。

(师板书:想象)

(生完成作业后交流)

生:江中月是现在的月亮。

师:(纠正)代表现在的月亮之美。

生:江中月代表现在的月亮之美,诗中月代表过去的月亮之美,心中月代表未来的月亮之美。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逐次板书:现在、过去、未来。)

(生完成作业)

师:好,谁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

生:我认为江中月是散文。

师:(纠正)有散文的味道,是吗?

生:诗中月有诗歌的味道,心中月有童话的味道。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逐次板书:散文、诗歌、童话。)

此时形成如下板书:

望月

江中月观察现在散文

诗中月回忆过去诗歌

心中月想象未来童话

师:孩子们!看黑板,你们已经发现了《望月》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大家看,《望月》先写江中月,那是作者观察所得,代表着现在的月亮之美,有散文的味道;《望月》再写诗中月,那是作者的回忆所得,代表着过去的月亮之美,有诗歌的味道;《望月》最后写心中月,那是作者的想象所得,代表着未来的月亮之美,有童话的味道。

师:这样的思路好不好?

生:(齐)好。

师:这样的思路巧不巧?

生:(齐)巧。

师:这样的思路妙不妙?

生:(齐)妙。

师:连在一起就是三个字:好——巧——妙!(众笑)

点评:此处教师引导着学生体会了对文本的四种解读。若是研究过《望月》一课的,观课至此,可能会心一笑。因为王老师所呈现的四种读法都不是他独特的体会,在这里他只是汇总了四位小语名师对《望月》一课不同的解读罢了。

这样的“汇总”意欲何在?别急,让我们拭目以待。

生:(齐)想。

师:好,静静地看。只见赵丽宏微微一笑,他说——

(课件呈现:“这些我们写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过。”)

(全场静静默读,继而,众笑。)

点评:原来,前面所有的叙事、铺陈、渲染都是蓄势,为的就是此时的突转。

师:你们有困惑吗,是吗?什么困惑?

生:为什么他根本就没想到过,还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师:难道他在骗我们?

生:他没有想,为什么写得那么好?

生:他当时没有想到,为什么我们现在总结出来这么多?(众笑)

师:你的意思是刚才三十来分钟,咱们都白忙活了?(众笑)其实,赵丽宏的话还没有说完呢!(众笑)

只见他又是微微一笑,说——

(课件呈现:“不过,我觉得这样解读也不错!其实,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解读。”)

师:(稍顿)赵丽宏的回答让你明白了什么?

生: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生: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生: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东西还是有用的。(众笑)

师:咱们没有白忙活。(众笑)

点评:又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跌宕而得张力,跌宕而成景致。

师:你们看,(指板书总结)有人读《望月》,读出的是“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有人读《望月》,读出的是……一篇文章已经有了四种读法。我想,应该还会有第五种、第六种……第n种。这叫什么?这就叫——(课件呈现:千江有水千江月)

生:(齐)千江有水千江月。

生:(齐)千江有水千江月。

生:(齐)千江有水千江月。

(下课)

点评: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作用,认为每一个文本都是一个开放的、召唤的结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中国传统美学里有一种更诗性的解释,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

一句“千江有水千江月”,从自然现象、到文学创作、再到文学解释,学生的理解与体悟由浅入深,不知不觉间,竟已瓜熟蒂落!

观潮教学设计课篇六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请同学们翻开书,集体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3)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观潮教学设计课篇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

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3。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罔殆谓哉焉诲

2、看课文注释或,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四、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1、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

八、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2、背诵全文。b类

3、默写全文。c类

〖课后心得

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3、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检查复习

朗读全文。

三、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四、翻译课文6~10则

1、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五、、独立思考

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六、片断写作

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

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七、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八、背诵指导

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九、作业

1、课后练习三、四题。

2、默写课文。

观潮教学设计课篇八

1.认识“尖、说”等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折文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地”的字音;会写“天、四、是”3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

3.模仿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认识折文等3个偏旁;会写“四、是”等字。

【教法】互动合作、注重情趣

【学法】朗读感悟,积累语言,在生活中识字,运用生活情趣,自编儿歌。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季节。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特征。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咱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猜猜图上放的是什么季节?

(课件依次出现: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白雪皑皑等)

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每猜对一幅,就在图片上方出现春、夏、秋、冬中的一个答案,并随机进行生字教学。]

卡片出示“夏”,这个字你认识吗?怎么认识的?

卡片出示“冬“,齐读。

师:这四个季节合在一起,我们称它们为四季。(板书四季)

二、初步感知

1、有个小朋友把这么美的景色给写成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题目就叫“四季”,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学生读题)

2、听到小朋友这么美的朗读,知道这首有趣的儿歌,有四位新朋友也赶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快来认识一下。

3、激趣学习:

出示注音的词语:草芽、菏叶、谷穗、雪人

请大家大声自由读词语,然后请几位小老师带大家亲切地和“它们”打招呼,多种形式读。

注意读音:草、穗是平舌音。

识记:叶、雪

出示卡片“叶”,你是怎么记的?你能给他找个朋友吗?

出示卡片“雪”,认识“雨字头”,组词。

4、感知形象

小朋友是否想见见这几个朋友?出示“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图片。

看着图说说四位朋友长什么样子的。

5、学习词组

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出示注音的词组。

草芽尖尖谷穗弯弯荷叶圆圆雪人挺着大肚子

全班同学自由拼读词组。

学习生字“圆”,认识“方框”,方框似的字除了圆,你还知道哪些?

学习“肚”,认识月字旁,月字旁的字还有吗?

6、个别读、小组读。

全班起立加动作读。

三、读通全文

1、猜词说因:猜猜这四位朋友分别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你的理由。

生说,师板书:春、夏、秋、冬

2、回归课文: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赶快到课文中找答案。

自由读,要求做到:

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次,读准字音,读同课文。

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交流容易读错的地方。

出示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指名读,齐读课文(也可加动作)。

四、趣味练习

这课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课件出示)我们开火车来叫出他们的名字。

小朋友读累了吧,老师请你吃水果。(课件“吃水果”游戏,巩固生字)

五、指导书写

出示笔画撇、竖(拿出胶线摆成“竖”“撇”)

下面老师要变魔术了(师变折胶线,成“竖弯”)

这是什么呢?(师变折胶线,成“横折弯钩”)

这些笔画很想和大家交朋友,看都跑到“七”和“九”当中来了

写生字:

观察练写,看清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指导学生按笔顺先后书空后练写

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在形象感知四季的基础上,说说四季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重点: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难点:

在形象感知四季的基础上,说说四季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趣倒入

1、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练习。

2、抽同学读课文。

二、根据学情,随机学文

春天——万紫千红总是春

1、学习课文:这么多小朋友都喜欢春天,有一个小朋友也很喜欢春天,他还给春天写了一句话呢。

看书读文出示: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2、品味语言:“草”和“草芽”比较,“草芽”什么样啊?(尖尖、嫩嫩、绿绿)

是啊,正因为这尖尖的绿绿的草芽只有春天才有,所以草芽说“我是春天”。

3、美读句子:草芽为什么只对小鸟说?草芽在对小鸟说这句话时是什么表情?

师范读。请你也试着这样来读一读。

4、多读评价: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读,读出草芽的自豪、高兴等语气后进行评价。

6、出示句式:桃花(),他对()说:“我是春天。”

迎春花(),他对()说:“我是春天。”

()(),他对()说:“我是春天。”

7、欣赏了春天,我们觉得春天真是()!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夏天——大珠小珠落玉盘

1、夏天多热闹阿!这是谁在唱歌啊?谁在说话啊?让我们赶快去听一听!(课件)

2、你听到了什么?谁在跟青蛙讲话呢?读书第二段。

3、美读升华:师范读。指导读出夏天荷叶长得好的语气等。

4、拓展练习:让学生也以课文为例说句子。

()(),他对蜻蜓说:“我是夏天。”

秋天——绝知此事要躬行

1、小朋友们,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果子熟了,庄稼也熟了。

出示句子,读: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2、品味语言:读了这句诗,你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重点:一是解决“弯弯”,二是解决“鞠着躬”)

3、美读体情:谷穗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去说这句话呢?师范读,生练读。指名读,带动作读、齐声读。

冬天——熟读深思子自知。

出示课件:冬天雪景图,读一读小雪人的话: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你觉得雪人怎么样?你从诗句的哪里看出来?(顽皮、大肚子一挺看出)

读出雪人的顽皮,小组赛读。

表演读:让学生边读边表演。

三、美读全文,表演背诵

1、美读全文:多种形式地读

2、表演背诵:边演边读,边读边背。

四、巩固拓展:

模仿编诗

————,他对————说:“我是春天。”

————,他对————说:“我是夏天。”

————,他对————说:“我是秋天。”

————,他对————说:“我是冬天。”

点评激励。

【板书设计】

4四季

春天草芽尖尖

夏天荷叶圆圆

秋天谷穗弯弯

冬天雪人顽皮

观潮教学设计课篇九

望月

作者:沐青

从小喜爱月亮,那是大人讲的神话作祟。有时,仔细望月,依稀真见有桂树、仙人、小玉兔,尤其是中秋月明之夜。那时,便很希望生出一对翅膀,或者架起一副长长的够得上月亮的梯子,上去耍耍。

稍长,懂得一点天体知识,神话被揭穿了成为虚话,对月亮的兴趣陡减。什么月宫琼楼玉宇,不就是盖着厚厚的灰土,没有空气的死球一个吗?顶多就是人在上面可以半走半飞,令人神往罢了。当然也有遗憾,这一生是没有希望亲自去一趟了!

当然,明月的入诗文入画幅,千古不绝,洋洋大观,主旨却在于借月寄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恋人、怀乡、爱国……种种离情别恨,尽可以通过望月,吟月来表达。“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亮出来了银光普照,美人儿越显得俏丽苗条,爱而不得啊让人心焦!两三千年前人们就这么表示了。“思家步月清宵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有条无形的线把怀家、思乡、恋旧国与月亮连接起来了。月的阴晴圆缺,在古今多少代人的心中搅起经久不息的涟渏,萌发绵绵不绝的遐想啊!更有一种深沉而又朦胧的表述,最引人深思。读字面写的是明月,却意在月外,似望月又非望月,像写景亦非写景,若抒情也非纯粹的抒情。那是哲人在自言自语,在对宇宙与人生的真谛作苦苦追索,在对万古之谜作出他的破译。其杰出代表当然要数《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读着这些诗句,我的灵魂仿佛飞升到无垠的碧空,俯瞰我的肉身与心灵寄居的家园,只见一颗巨大的明珠静静地照着她,一片迷迷茫茫,永远看不真切那里面藏着多少奥秘!这时,我深感自己的浅薄,脑子里理不清头绪,反不如直观明月能获取更多的美感。我曾经在一些纳凉的夜晚,仔细地欣赏月亮。起初不见佳处,渐渐地便瞧出月亮通体燃烧着幽幽的淡蓝色的火焰,四周闪射着银黄色的优美光芒,似见袅袅轻烟向外悠悠飘散。一切是那么真切、灵动!然而,这美感多半产生于远距离造成的幻觉。不久前,在街上见到一元钱一看的望月望远镜,忍不住好奇看了一回。从那里面望见的月亮,是一个灰白的大球,球面上有若干小圆圈儿,就是环形山了;“桂树”部分的阴影,没法看清。总之,不怎么美。脑子里月亮的优美形像,与眼前的无法吻合,因此而淡淡地惆怅。这使我再次感悟了“距离产生美”的科学结论。再美的美人,只要你逼近去瞧,总能瞧出一些瑕疵。

但是,审美的月亮到底不是自然的月亮,不能用眼睛去欣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今天,人们可以“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远隔千山万水,不妨早出晚归;爪哇国可算近在咫尺;即使跑到地球的那一边去,还是同住一个“地球村”。一个电话,解决了多少难题。月亮,造物给予人类的宝贵馈赠,你的审美价值会一天天减少乃至完全消失吗?我无法知道。但我心中温柔的月,终究是美的化身。我愿在生命的终点做着一个梦:抱明月而飞去!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