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红楼梦人物的论文(优秀5篇)

时间:2023-09-26 12:11:12 作者:文锋 最新红楼梦人物的论文(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红楼梦人物的论文篇一

《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四百四十八人。

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二十三人,古人一百一十五人,后妃十八人,列女二十二人,仙女二十四人,神佛四十七人,故事人物十三人,共二百六十二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连上二者合计,共收九百八十三人。

徐恭时作新统计。基础工作是:在历年阅读过程中,先以庚辰本作底本,逐回逐段地把人名材料作成札记,广览诸家表谱,相互核对,最后把人物归类。统计出:

(一)宁荣两府本支:男十六人,女十一人,宁荣两府眷属女三十一人。

(二)贾府本族:男三十四人,女八人。

(三)贾府姻娅:男五十二人,女四十三人。

(四)两府仆人:丫环七十三人,仆妇一百二十五人,男仆六十七人,小厮二十七人。

(五)皇室人物:男九人,女六人。太监二十七人,宫女七人。

(六)封爵人物:男三十七人,眷属十四人。

(七)官吏:有姓名及职名冠姓的男二十六人,只有职称的三十八人,胥吏男三人。

(八)社会人物:各阶层男一百零二人,女七十一人。大夫男十四人,门客男十人。优伶男六人,女十七人。僧道男十七人,尼婆四十九人。连宗男四人,女四人。

(九)外国人:女二人。

(十)警幻天上:女十九人,男六人。总计:男四百九十五人,女四百八十人,合计: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

红楼梦人物的论文篇二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全三人才,哭向金陵事更哀。”这些词句说的便是王熙凤。对于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我最初的印象是她无非就是一个泼妇。通过本次研究,我加深了对这个人物的认识。对王熙凤的感情也变得非常复杂。

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之一贾链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王熙凤在贾府中辈分很低,她是孙子媳妇,然而,她却高锯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她能当家是因为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有贾母作靠山,有刑王二夫人矛盾的牵制,以及她个人的精明强干。

那么,作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攫取权利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的人生主要追求可以简单概括为“钱”。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毒设相思局”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与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其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着还发公费月例放假,抄家时,从她屋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假券。

红楼梦人物的论文篇三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贾府的老祖宗史太君的孙侄女。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命运多舛,依靠叔婶生活。而史家已经显露出败落的势头,叔叔、婶婶显然又没有把她放在心上,家道中落,自然不免夜夜做活到三更,且不得有任何抱怨。,每次来到大观园都是史湘云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候的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当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由此可见在家过地很不痛快。

虽然遭遇不幸的命运,但史湘云总是以乐观、旷达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用笑声来驱逐阴霾。史湘云一出场,就是“大说大笑”地,和众女儿很不一样。她是大观园中笑得最多也最有特色的一位少女。在宴请刘姥姥的饭桌上,她曾笑得“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芦雪庵联句时,她先是“笑弯了腰”,接着是“伏着,已笑软了”,最后干脆“只伏在宝钗怀里,笑个不住”。她就像大观园里的一颗开心果,难怪宝玉会说:“诗社里要少了她,还有什么意思?”缺了她一个就觉闷得慌,催促贾母快将其接来。她不像林黛玉那样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用叹息和眼泪来折磨自己,她热爱生活,珍重生活中一些平凡而美好的事物。她在“菊影”诗中写道:“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她用暗香比喻菊影,也泛指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她是那样认真地寻觅着它们,小心翼翼地珍惜和看重它们。

湘云心直口快,极爱说话,对人对事都很热情。有一次看戏时,凤姐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旦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我知道,像林姐姐。”这说明她心无城府,有话就直说从不避讳。香菱要学诗,不敢打扰宝钗,就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湘云却不以为意。香菱求她教自己,湘云就热心教导,非常乐于助人。

史湘云行为自然洒脱,豪爽率真,具有独特的男儿气概。警幻仙曲对湘云的形容是“英豪阔大宽宏量”,“霁月光风耀玉堂”。第二十二回宝玉前去看黛玉、湘云,只见“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而和睦。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那一弯雪白的膀子摞在被外,上面明显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通过两人的睡态描写,将黛玉的严谨细密与湘云的自然率性做了鲜明的对比。湘云还好着男装,文中有两处描写。第三十一回,宝钗说她“旧年三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他站在椅子后边,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他只是笑,也不过去。后来大家撑不住笑了,老太太才笑了,还说‘扮作小子样儿,更好看了’。”第四十九回,写湘云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众人都笑道:“偏她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她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穿上男装让湘云感觉轻松自在,没有束缚感,更显“简断爽利”。

最可贵的是湘云的内心善良且真诚,她没有门第观念,能够平等待人。第三十一回中,她亲自带给袭人几个丫鬟绛纹戒指,与先前叫人送来给大观园姑娘们的一样。第三十八回中,湘云宴请贾府中女眷吃螃蟹,不忘叫人给赵姨娘装满两盆子送去,且一并摆了两桌让太太、少奶奶房里的丫鬟们坐下慢品,等夫人们走后,又摆了一桌请姑娘们房里的丫鬟,并让一旁伺候的婆子、小丫头们都坐了尽兴吃喝。第三十二回中袭人开玩笑说她“拿小姐款儿”,“湘云急道:‘阿弥陀佛,冤枉冤哉!我要这么着,就立刻死了。你瞧瞧,这么大热天,我来了,必定先瞧瞧你。你不信,问缕儿,我在家时时刻刻,哪一回不想念你几句?’袭人因笑道:‘说玩话儿,你又认真了。还是这么性儿急。’”袭人以前是贾母屋里的丫头,服侍过湘云。湘云从不因自己是主子小姐,而对奴才丫头另眼看待。虽为名门闺秀,却没有一点架子,这是大观园里面众小姐们比不上的。

虽然湘云的本性开朗豁达,但同样受到了当时社会气氛影响。那个时代充斥着悲剧意识,人们被感伤主义情绪包围,任何物质的优厚,都不能激发起人们对生活的激情。林黛玉就是这种悲剧意识和感伤主义的典型代表。

而乐观知命的湘云到了吟诗寄慨时,也常会表现出与黛玉相同的心态和情愫。海棠诗会是大观园第一次吟诗活动,也是贾府烈火烹油的红火日子,史湘云却在和韵二首中吟出这样的诗句:“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自是霜娥偏耐冷,非关倩女已离魂。秋阶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潇洒脱俗的史湘云到了落笔的时候也不能摆脱这种时代气氛的濡染。到了贾府与四大家族相继败落的时候,史湘云的悲剧意识和感伤情绪也在加重。在“凹晶馆联诗悲寂寞”这一回中,湘云脱口吟出“寒塘渡鹤影”的佳句,黛玉经过思索后对出了“冷月葬诗魂”的绝唱。突然闪出的妙玉评道:“好诗,好诗!果然太过悲凉了,不必再往下做。若底下只这样下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弄的堆砌牵强。”这两句就像是湘云、黛玉用生命体验对凄凉身世的哀吟。这与文章前面所提到的“英豪阔大宽宏量”,“霁月光风耀玉堂”相距又何止霄壤!乐而知命的湘云可以忘掉家庭的悲剧给她带来的忧伤,却摆脱不掉时代氛围的挤压。

第五回中对湘云的命运进行描述的《乐中悲》写道: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对湘云的不幸身世抱以深深同情,对她乐观豁达、心无杂念的性情大为赞赏,对她悲凉无奈的终局满怀惋惜之情。史湘云嫁了一个“才貌仙郎”,婚后生活十分幸福,但是却好景不长。在湘云为贾母送殡一回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想起贾母素日疼他,又想到自己命苦,刚配了一个才貌双全的男人,性情又好,偏偏的得了冤孽症候,不过捱日子罢了。于是更加悲痛,直哭了半夜”。最后史湘云早早成了一位孀居的女子,饮下封建礼教为她准备好的那杯人生的苦酒,度过有如李纨一样的凄凉一生。

《红楼梦》中把史湘云那单纯而又丰富、乐观而又有愁苦、豪爽而又多情、既有须眉豪气又具有女性妩媚的性格特色,独擅风韵刻划了出来,赢得了世世代代读者的由衷喜爱。像史湘云这样一个旺盛而又美丽的生命,最终也没有例外的遭到毁灭,揭示出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历史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题材作品,离不开曹雪芹对女性的真挚理解与同情,正因此才能成为千古名著,给历代读者留下无数感动与启示。

红楼梦人物的论文篇四

贾宝玉的游魂 ———— 误入迷津

贾宝玉的丫环 ———— 袭人;喜人

贾宝玉的父亲 ———— 贾政;假正

贾宝玉《西厢记》 ———— 戏中有戏

贾宝玉看林妹妹 ———— 见如故

贾宝玉看《西厢记》 ———— 戏中有戏

贾宝玉结婚 ———— 不是心上人

贾宝玉的通灵玉 ———— 命根子

贾宝玉出家 ———— 看破红尘

贾宝玉爱林妹妹 ———— 好梦难圆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 ———— 到哪儿说哪儿

贾宝玉游魂 ———— 误入迷津

贾宝玉迎亲 ———— 喜气洋洋

贾宝玉梦游 ———— 误入迷津

贾宝玉哭灵 ———— 悲伤已极;悲伤极了;真心;哭得好伤心;悲伤不已

贾宝玉哭林妹妹 ———— 真心;哭得好伤心;悲伤不已

贾宝玉看西厢记 ———— 戏中有戏

贾宝玉看西厢 ———— 戏中有戏

红楼梦人物的论文篇五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众多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了各自的个性与命运。从林黛玉的忧郁与敏感,到贾宝玉的无忧无虑,红楼梦中的人物个性各异,给人印象深刻。通过阅读红楼梦,我对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他们或让我产生共鸣,或给我启示,我愿意与读者分享这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林黛玉的形象深深打动。林黛玉是一个敏感而纤细的女子,她富有艺术天赋,懂得欣赏美丽与难以言喻的东西。然而,由于她的特殊身世和家境,她注定与别人不同,孤独成为了她的常态。林黛玉在人生的悲欢离合中渐渐失去了自我,最终倒在了情感的压力下。她的形象给我启示,当我们在社会环境中感到孤独时,应该勇敢地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观,同时也要学会寻求帮助和支持。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独特存在,他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贾宝玉在贵族世家长大,他与别的孩子不同,没有世俗的束缚与忧虑。然而,他的内心却被琐碎的事情牵扯,他不喜欢学习,只喜欢游玩。在贾宝玉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纯真与快乐的追求。他让我想起了童年时代的自己,当我们还不被功利所困扰,展现出真实纯粹的自我。贾宝玉的形象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与简单,同时也提醒我不要忘记自己真实的内心。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王熙凤。王熙凤是个聪明机敏的女子,她精于计谋,深谙人情世故。她的心思缜密,常常为家族的利益着想。然而,她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似乎失去了一些纯真和善良。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不择手段,伤害了她身边的人。王熙凤的形象让我看到了现实社会中聪明与利益的冲突,也让我思考到底何为真正的成功。

另外,贾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她是贾宝玉的祖母,贵族世家的独立女性代表。贾母有着深厚的家族情怀,她坚守着旧有的传统观念与价值观。她的形象中透露着对家族的责任与担当,她是家族的精神支柱。贾母的形象让我思考家族与传统文化的力量,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护与传承这些价值。

最后,我也不能忽略贾宝玉的表妹—薛宝钗。薛宝钗是林黛玉的朋友,她是一个贤淑和善的女子,她世故中带有一丝纯真,她的聪明和宽容使她收获了许多朋友和爱情。她的形象给我展示了一个懂得对待他人,理解他人的善良女性。薛宝钗的形象启发我,一个人的品德和待人之道是他人认同和喜爱的根源。

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了解和思考,我认识到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与命运。他们每个人都在探索和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个虚构的人物,他们也代表着现实中的一部分人,他们或让我产生共鸣,或给我启示。红楼梦犹如一镜清华,让人深刻地思考人性与社会的现实,这是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