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热门16篇)

时间:2023-12-27 06:40:34 作者:飞雪

二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同时融入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下面是一些二年级教案的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范文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数万以内的数。

3、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认识万以内的数。

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数器课件。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大的数是大量存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数——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旧知识引入新课,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规则。)。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计数器。

这个数表示的是多少?说一说你的想法。(出示计数器:拨数9999)。

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添上1个珠子是多少?

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一万。

2、数一数。

(1)出示问题: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讨论并汇报。

3、认识“一万”

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

4、课件出示问题: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大家一起数一数。

还可以怎么数?学生讨论并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里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学生小组内数数,师巡视了解情况。

5、课件出示问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

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从计数器上拨数,从“八千九百”到“一万”

2、第23页练一练第二、三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

练一练第四题。

义务教育数学小学二年级教案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

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p45第2题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出示校园环境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吗?根据学生汇报,软件同时在该物体某边上呈现出线段。

2.p45第3题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1)请学生指出某图形横向、纵向各一条线段的顶点,让学生感受公共点。

3.p45第4题。

(1)用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下,观察折痕,你发现什么?(cai演示,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2)请学生折一条比垂直折痕长的线段,短的线段。(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

4.p45第5题。

(1)cai出现两个点,师:你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吗?你能画几条线段?

(2)cai出现三个点,并同时出现题目。

师: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

(3)学生独立练习,实物展台展出,集体讲评。

5.p45第6题。

(1)猜一猜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画一画。

(2)实物展台展出学生不同的作品,进行评价。

6.全课总结: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7.课外作业:请你向爸爸、妈妈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全册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识字2500个,其中xx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笔临摹正楷字。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写,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及一般用法。

7、学习阅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作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优秀诗文。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3、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要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摩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学期教学目标。

本册识字写字继续分两条线,先认后写,多认少写。全册要求会认350个字,会写284个字。会写的'字是本课或以前认过的字。识字方法仍然以随文识字为主,同时在语文乐园的“有趣的汉字”中给予多种识字方法的指导。为了加强识字,本册增加了四篇识字课文,分别安排在一、三、五、七单元。识字课文生动、活泼、有趣,学生爱读,同时可以引发思考,开启智力,如《二十四节气歌》,《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还有学生喜欢的《和尚挑水》《颠倒歌》。

本学期教学设想。

本学期采取随文识字,识字分两条线走。

一、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让学生在阅读中解决识字问题。

二、加强写字指导,要正确,书写规范,重视血色很难过的个人感悟。让学生多读,读通,读顺。要用普通话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得不够,不能够有真切的感受。要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听朗读音带或教师范读,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教学的兴趣。

2、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活动,对计数单位“千”有进一步的了解,并知道单位之间的关系。

感受大数,发展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课件、每人准备100粒黄豆。

一、复习导入。

1、10个一是()。

2、10个十是()。

3、一个三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数是()位。

二、探究新知。

1、师出示一小桶黄豆,请同学们估一估有多少粒豆子?

生自由发言。

2、如果想知道有多少粒豆子,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师:有没有的方法?(先数出十粒,再分出十个这么多放在一个杯里,大约就是一百,然后再盛十个这么多就是一千了。)。

学生用总结的方法再试一遍,感受一下一千粒豆子有多少。

三、律动(我们来交换)。

仿照21页第7题小组游戏。

3、师:在我们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可以用一千表示呢?请同学们把数学书合上,这本书大约有50张纸,几本摞起来会是一千呢?(学生独立思考)。

4、出示10个这样由1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正方体(课件显示)。

5、出示一张有100个笑脸的贴纸,几张笑脸可以呈现一千个笑脸。板书(10个一百是1000)。

四、巩固练习。

1、我们数数到900时,10个一百是多少?

3、淘气带来的问题——我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像这样的10所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

(出示课件:-广场周年庆典情境)。

4.完成21页第5题。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大数,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这部分教材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环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一、检查作业。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

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板书其中一题:200×43。

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

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

(板书竖式,强调0先不要对齐)。

(2×4300,20×430)。

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

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要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例题。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擦去多余的0)。

指出: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

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

2、第3题。

学生独立分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四、布置作业。

第2、4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

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

2、两位数减一位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整理和复习。

我长高了。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复习和整理。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整理和复习。

看一看摆一摆。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课本p1、1,例1,练习一1、2、3题。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4、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

第1。

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例文

《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模板

主题:购买衣服。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特定情境下理解大额人民币在特定购物情况下的简单计算可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问题情境。

教师:学生们,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吗?我们今天去服装店吧。

199师:你知道这些人民币面值吗?让我们把它介绍给每个人!

教师依次以100元、50元和xxxx。

级第一册教案和教案展示。本班。

2,教学目标1。数字与代数。

第1单元“加减”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通过加减运算,学生可以通过钟摆公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数的连续加、连续减、混合加、减。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认真、仔细、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5单元“2-5乘法公式”和第8单元“2-5乘法公式”在这两个单项学习中,学生经历了2-5和6-9乘法公式的编写过程,形成了有条不紊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公式计算表内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7单元“除法和除法”和第9单元“除法”通过大量的“一除”活动,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除法公式的过程,认识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除法可以解决的问题,实现除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用乘法公式求商,实现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第2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数数学和生活在实际情况下,通过购物,我们可以知道元,角和分,并进一步了解实际应用。

2。图形和几何。

第4单元“图形的变化”在本单元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并在图形活动中积累经验。在欣赏和设计中,体验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空间的概念得到了初步发展。

第6单元“测量”通过对这个单位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知道了厘米和米以及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可以用他们的知识来测量生命中物体的长度。

3。综合与实践:本书教材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班级旧货市场”和“寻找物理数学”秘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的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2。学生经历了2-5和6-9乘法公式的编写过程,形成了有条不紊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他们可以正确使用公式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和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措施:。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有效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要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这本教科书的重点。一方面,它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它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重教材之间的衔接,有机整合内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口算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定量关系和解决应用问题的方法,并逐步提高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示,并正确计算某些几何形状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学习各单元内容后,及时复习和评估内容,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及时弥补差异和补漏。

8,严格要求学生在作业方面写得工整、准确。老师应该每天及时批改作业,让学生养成改正错误的好习惯。9,尊重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应该代替一切,用语言代替学习,而应该在199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探索、交流和实践。

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思考二、独立调查。

1,现在合唱团有多少人?

除法: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在学生尝试回答第一个问题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关注他们的想法然后回答第二个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思想和计算过程。

3、总结与推广你从今天的学习中学到了什么?练习设计:教材第7页题目。

:练习1。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垂直计算的简单写法,用垂直计算进行加减运算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1。问题情境。

老师:同学们,你们学过100加减运算中的两位数吗?你有什么发现?第二,自主探究。

课时:2课时,1课时测试,1课时评估单元测试题:单元1测试题。

1,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在()中填入适当的数字。

6年,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样东西,够吗?

单元2购物。

话题:购买文具。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10元以内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及其在实际情况下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图片。

学生可以认出5元、2元、1元、50元、20元、1元、5元、2元、1元,这些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在交流中,重点是让学生告诉我们人民币的面值在哪里。

第10页的顶部插图老师:我如何支付笔?用你手里的人民币样品向每个人展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例文

《树林医生》:

教学内容:

课本75页内容,树林医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复习旧知。

昨天学习的数量关系: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自主练习。

1、第3题。

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第4题。

游戏:先看懂图意,明白小芳说的话(我卡片上的数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

3、第5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的资料,从中获得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解决。

4、第6题。

让学生先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苏教版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7)画线段。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3点能连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

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例文

设计理念: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对身边的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兴趣。秋天丰富多样的树叶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幼儿园老师经常带小朋友开展着捡落叶的活动,这些颜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落叶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好奇,“老师这是黄树叶,老师你看这是片树叶真大呀!”,当小班的孩子们高举这些落叶向老师诉说的时候,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激动。设计树叶分类的科学活动,能够满足孩子的探究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认知,尽情畅游在树叶多彩的世界里。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

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设计意图:

和树叶宝宝问个好,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并认知绿、黄树叶宝宝,为下环节做铺垫。

角色扮演,使幼儿感受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

通过送回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分类,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

延伸环节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激发研究愿望。

二年级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说一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认一认拨一拨。

看书24页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三、练一练。

1、完成书25页第2题。

(1)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一个同学读。

(2)各自填写书上的空白。

(3)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

(4)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试一试。

(1)看一看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对2128的理解。

(2)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3)交流千位上的2和十位上2个表示什么意思。

(4)仿照举例说一说。

3、完成书25页1题。

4、做数学游戏:谁的第一。

(1)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2)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3)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的了多少分。

(4)说说谁的第一。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板书设计:

2128=20xx+100+20+8。

计数器表示。

方块表示。

二年级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具教具准备:

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认识角。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电脑闪现)三角形纸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纸指)三角形的这里也是一个角。(电脑闪现)剪刀、三角形纸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电脑闪现)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角。(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例文

《对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剪一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2、3、4、5、6、7、8、9。

3、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主题图、投影片。

小棒。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相关范文推荐
  • 12-27 运动之星事迹材料(实用21篇)
    事迹材料是一种生动而有力的证明,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通过阅读这些事迹材料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事迹材料在不同场合的运用。该市第三中学八年
  • 12-27 幼师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我对培训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的总结和表达,可以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推荐给大家一些精选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和总结。
  • 12-27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第一单元(专业18篇)
    教学辅助工具是指为支持教学活动而使用的各种教学工具和设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使用。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 12-27 士兵年终工作总结自我批评(热门14篇)
    每个人的月工作总结都是独特的,它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我们对自己的一份负责和认真的态度。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月工作总结,他们通过艰苦努力和积极思考取得了优异的成
  • 12-27 钢结构厂房安装合同大全(19篇)
    对于涉及重大利益的合同协议,双方应当谨慎对待,充分了解合同条款,避免主观误解或陷入不利的境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2-27 一只猎雕的遭遇的读后感(汇总17篇)
    读后感是对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学作品的阅读后所产生的感想和思考,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对我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有着积极影响。细细品味
  • 12-27 保健科心得体会(热门20篇)
    总结心得体会是一种展示自己成长和进步的方式,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和动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一起来看看吧
  • 12-27 警察个人述职述廉报告(实用16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开始重视述廉报告的编写,以保障廉洁治理的有效实施。在阅读以下述廉报告范文时,我们可以对照自身的廉政情况进行思考和反思。尊敬的长官:我
  • 12-27 劳动实践内容及心得体会(实用18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后对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我觉得写一篇心得体会对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
  • 12-27 小学教师支教述职报告(汇总17篇)
    通过述职报告的撰写,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接下来是一些实用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转眼20xx-20xx学年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