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变化升华生题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时间:2023-10-16 18:16:47 作者:薇儿 地球的变化升华生题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最富有活力的阶段。如何在青春时期建立良好的职业规划?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在青春时期的经历和心得,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地球的变化升华生题篇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內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2、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教师演示:

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

1、教师介绍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2、学生阅读资料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3、教师课件演示地表分裂形成六大板块,以及六大板块间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等运动方式。

4、指导学生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

实验一: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

实验二:几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两端往外拉,橡皮泥断裂。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

实验三:一块长方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错位方式。

5、小结

四、总结延伸

1、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2、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3、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但还有另外一种缓慢的,在短期内难以察觉的力,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那就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它们是怎样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探究。

五、课后活动

注意继续收集并和同学交流火山和地震的事例和相关资料。

地球的变化升华生题篇二

——题记

不得不承认,地球变了。

几百年前,抬头望天,看到的是蓝天白云。

现在再看,“黑云压城城欲摧,山欲来风满楼。”天地间已找不到一块净土,北极海平面上升,南极臭氧层空洞;喜马拉雅山顶被贡污染,深海出现放射性元素。现代文明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打伤了地球。印度和孟加拉国曾对一座蕴藏着石油的岛展开激烈争夺,好不容易争出个结果,一件突发事件一下子搞得两国哭笑不得。咋的了?海平面上升把岛淹了!

这件事在成为笑料的同时,也给人类提出了警告,大气已经很明确地给人类亮出了黄牌:地球已经是掉在马桶边——离死不远了。

在大气亮黄牌时,臭氧也亮出了黄牌,不仅南极出现了臭氧空洞,珠峰附近的臭氧层也变得极度薄弱,一旦臭氧层崩溃,强烈的紫外线将会使地球成为一片焦土。

悲愤的地球开始了自己的反击——水灾、旱灾频发,火山灰满天飞,经常出现半边水灾半边旱灾的情况。“近来学得乌龟法,该缩头时就缩头,”地球装了近百年的孙子,现在是该“雄起”了。

还子孙一片蓝天白云,为子孙,为自己,也为人类。

地球的变化升华生题篇三

地球磁场,简言之是偶极型的,近似于把一个磁铁棒放到地球中心,使它的北极大体上对着南极而产生的磁场形状,但并不与地理上的南北极重合,存在磁偏角。当然,地球中心并没有磁铁棒,而是通过电流在导电液体核中流动的电流的磁效应(近似于电生磁)产生磁场的。

地球磁场

地球磁场经常变化的原因

在地球45亿年的生命史中,地磁的方向已经在南北方向上反复反转了好几百次。

地球的磁场并非亘古不变,它的南北磁极曾经对换过位置,即地磁的北极变化成地磁的南极,而地磁的南极变成了地磁的北极,这就是所谓的“磁极倒转”。

人们在世界各地记录当地的地磁场方向和强度;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在火山熔岩和大陆与海底的地质沉积物当中,能够找到更加久远的历史上的地磁记录。所有这些数据都告诉我们,地球磁场的空间分布非常复杂,反映了它的产生机制也非常复杂,决不是可以简单地想象为由一根南北向的磁铁棒所发出的;而地磁场的方向与强度在漫长的历史当中随着时间而发生的变迁,也是充满了未解之谜。

地球磁极变化的最激动人心一幕是“磁极倒转”事件。在地球演化史中,“磁极倒转”事件经常发生。仅在近450万年里,就可以分出四个磁场极性不同的时期。有两次和现在基本一样的“正向期”,有两次和现在正好相反的“反向期”。而且,在每一个磁性时期里,有时还会发生短暂的磁极倒转现象。

地球磁场的这种磁极变化,同样存在于更古老的年代里。从大约6亿年前的前寒武纪末期,到约5.4亿年前的中寒武世,是反向磁性为主的时期;从中寒武世到约3.8亿年前的中泥盆世,是正向磁性为主的时期;中泥盆世到约0.7亿年前的白垩纪末,还是以正向极性为主;白垩纪末至今,则是以反向极性为主。如果把地球的历史缩短成一天,在这期间你会发现手上的指南针像疯了似的乱转,一会儿指南一会儿指北。

在电影《后天》中我们曾看到这样的镜头,群鸟迅速迁徙甚至一头撞向墙壁,大如拳头的冰雹砸向四处躲避的人群。电影为我们真实地展示了地球磁场易位对人类的危害。

地球为什么有磁场?磁场又为什么会反转?

第一种解释:地球磁场变化可能与来自地下的低频辐射有关

虽然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科学却还没有征服自然,更多的时候它只是在记录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例如,未知的地下低频辐射。

科学家发现来自地下的低频辐射与一些神秘的事故存在密切关系。现在尚不清楚产生这种辐射的确切原因,但科学家估计可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当地壳剧烈运动时,电磁粒子就会从地下逃逸出来。检测显示,当这种辐射爆时,交通事故和求医看病的人会明显增多。

科学家还观察到地球磁场出现了空洞,由此推断地球磁极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改变方位。事实上,现在北磁极就在向西伯利亚方向移动,南磁极则移向澳大利亚海岸。科学家推断磁极1.5万年才会易位一次,每次都造成大批动物死亡,恐龙、猛犸象很可能就因此灭亡,大西洋一些神秘沉没的海岛也可能与磁极易位有关。

地球上还有不少黑暗地带,在这些区域里事故频发,人体器官也会严重受损。科学家认为这也是辐射在“搞鬼”。在地质断裂带及不同层面的地下水流交汇地区,磁场会出现异常变化,这种变化甚至对大气电流都有影响。研究显示,只有5%的人对地下辐射具有抗干扰能力。

地球的变化升华生题篇四

首先,我利用教学卡片复习单词1-12月,然后利用轻松活泼的英文歌曲“themonthsoftheyear”既复习单词1-12月又复习数字1-10,分散了本课难点,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进行chaindrill:mybirthdayis…复习前一课时的重点句型,以旧带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此时,我没有让学生同桌互练,而是询问自己的好友,这样就能保证全班同学都做准备。

在新授环节:

1.我让学生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跟读录音然后由小组长指挥,组内其他同学逐个读单词,让预习的好的同学先在组内有一次展示的机会,同时又能让同学之间互纠、互助。

2.让学生跟老师读、齐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通过跟读,校正学生们的读音;通过齐读、小组读进行巩固;通过开火车读进行检测,同时过渡到下一环节:对序数词的初步理解。

3.师指着开火车读的一对说:isthefirst.…。我认为这一设计巧妙自然。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帮助孩子理解序数词的意义。

4.小组合作:谈一谈自己在预习时的发现。然后进行小组汇报,师在必要时帮助学生进行规律总结。最后应用规律说一说,读一读课本中没有给出的序数词。此环节能够让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来,亲身体验探究与发现的快乐,让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为了突破难点,让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猜词游戏,和用词卡拼日期竞赛非常成功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让学生们利用所学句子编对话,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应用和展示的平台,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环节较多,因而个别环节砸实的不够,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照顾不到。日期表达是难点,因此在下节课还需进行巩固练习。

地球的变化升华生题篇五

一、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一、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

难点:升华是吸热过程,蒸发也要吸热。

释疑知识点:1.熔化以及汽化都要吸热,可以从生活现象中体会,比如加热可以使冰熔化,继续加热最终水会沸腾,说明冰熔化和水沸腾都必须要吸热。

2.升华要吸热可以看实验中加热可以使碘升华,说明升华也是吸热过程。

3.晶体熔化及液体沸腾时温度为何不变?因为在熔化、沸腾过程中物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要增大间距必须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这需要能量,而此时吸收的能量就用来克服分子作用力了,因此温度不上升。

4.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共同点:都要吸热,都由液态变气态。

区别是: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必须达到沸点才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过程,沸腾则很剧烈。

5.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地球的变化升华生题篇六

一、授课教师:

林志(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

二、指导教师:

王仙德(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研室)

三、教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开始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形成和重塑的内容。地球上,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球内部的力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内力是指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外力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重力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地球上巨大的地貌形态及变化都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内力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外力则进行雕塑加工。内力作用造成高山盆地,使地面崎岖不平;外力作用则破坏高山、填平低地,使地面趋于平夷。二者在地形发展方向上是对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

本节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很清楚。本课教学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进行的。

教科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火山和地震”;第二部分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通过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教学方式主要是阅读、交流和讲解、模拟实验。学生所认识的地貌现象是本课教学的起点,仅仅依靠上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形地貌的种类、特征认识还是不够的,课前的资料搜集活动对本课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设定明确的要搜集的资料任务,使得学生有的放矢。建立在学生对地形地貌的认识基础上,寻求现象形成的原因,利用火山和地震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究,进一步引出地球内部运动对地形变化的影响的探讨。最后利用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地壳板块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形成的地貌。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2、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四)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图片或资料、毛巾、报纸、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等。

教师演示:地震、火山对地形地貌影响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课前资料收集

收集不同的地貌照片以及相关的资料。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地貌以及是如何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怎么的,它是怎样形成的;火山爆发会形成怎样的地貌;地震对地貌有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发生地震;连绵起伏的山川是怎么来的等等。

(资料收集活动既是上一节课的课后延伸,更是本节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有目的地收集本课相关的资料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认识本课的难点活动中,能先接触大量的事实,使得学生能将模拟实验和地貌改变的事实有深刻的印象。)

2、了解火山和地震

1)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2)借助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实例。(借助多媒体或挂图向学生展示)

(火山喷发的实例最好使用视频资料,视频资源与文本资源比较,视频更能刺激学生的感知,学生对火山喷发的过程认识得更深刻,对地貌变化的认识也更为直观。海原地震可以借助地震后地貌变化的图片。)

3)说一说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学生尝试解析)

5)教师讲解: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壳是有若干个板块拼接成的。

2、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

1)交流汇报收集的其他地貌资料,教师有意识地筛选出由地球内部运动而形成的地貌,如:褶皱山、断层山、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东非大裂谷等。

(模拟实验的现象并不是真实的地貌,如何将实验现象和实际地貌在学生的头脑中“对号入座”是进行模拟实验达到教学效果的关键。对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交流,使得学生头脑中的地貌特征更为丰富明显,为后面的模拟实验打下基础。)

2)这些地貌也是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吗?它们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3)学生尝试解析。

4)学生阅读资料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5)大陆板块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会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哪些地貌呢?

6)指导学生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

实验一: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

实验二:几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两端往外拉,橡皮泥断裂。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

实验三:一块长方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错位方式。

7)教师小结: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它们也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而形成的。

8)这些地貌的形成也和火山地震一样迅猛运动后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吗?

9)介绍喜马拉雅山的资料:

有科学事实证明,喜马拉雅山从一片海洋横空出世以后,一直在不断地上升,然而成为今天的世界屋脊却是在最近一至二万年地壳运动的结果。科学家认为这里的上升速度是一亿年以来为0.04厘米/年,五十万年以来为0.2厘米/年,十万年以来为1-1、5厘米/年,7000年以来达到4-7厘米/年。有人根据印度板块的漂移速度计算出喜马拉雅山目前正在以每年1-2厘米的速度上升着。解放后,我国测量工作者在西藏高原东部进行过重复水准测量,测得那里的上升速度为每年0.5-1厘米。科学家们断定,只要印度板的向北漂移俯冲运动不停止,喜马拉雅山的这种上升运动亦不会止息。

相关范文推荐
  • 10-16 2023年水仙花美术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精选7篇)
    岗位职责的明确可以使员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责任范围和工作目标。岗位职责的写作需要考虑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如果你对自己岗位职责的准确描述感到困惑,以下是一
  • 10-16 2023年小班语言教案风娃娃教案反思 小班语言娃娃教案(大全10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适用于大班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小班语言教案风娃娃教案反思篇一1、创设情境,
  • 10-16 最新妇产科护士述职(优秀8篇)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一分钟可以发生很多事情,所以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表达观点时要言简意赅,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复杂的思想。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这些总结范文都会
  • 10-16 最新一年级教案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3篇)
    教案还需要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幼儿园教案实例,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使用。一年级教案数学篇一上海市九年
  • 10-16 2023年大暑节气经典说说祝福语(通用8篇)
    制作环保标语时,要注意语言简练、含义明确,用词要具有感染力和煽动性。设计环保标语时要考虑哪些因素?以下是一些思路和指导。遇见垃圾,拾捡起来;看见污染,制止住它。
  • 10-16 2023年小学生差生期末班主任评语(模板14篇)
    向上级请示是一种对上级的尊重和信任的表现。在请示中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也要考虑到团队合作的整体利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请示实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
  • 10-16 2023年大学生竞选班长的演讲稿分钟(优秀8篇)
    竞争上岗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挑战,保持对职业发展的持续追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学典礼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大学生竞选班长的演讲稿分钟篇一尊敬的老师,
  • 10-16 2023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工具教案反思(通用8篇)
    高中教案的编写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点和学习风格等因素,以增强教学效果。请参考以下的二年级教案范本,了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幼儿园中班教案工具教案反思
  • 10-16 最新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学情分析(优秀11篇)
    一个好的规划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接下来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职业规划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学
  • 10-16 2023年毕业歌教案大班设计思路(汇总20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按照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安排的课堂教学活动。欢迎大家查阅以下初一语文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毕业歌教案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