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读后感

时间:2023-08-08 16:12:05 作者:韩ll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历史读后感篇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读懂历史,更好地完成历史课程的学习,教师常引用历史故事来完成教学,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世界历史经典故事。

公元520xx年,欧洲人突然得到一个绝望的消息:苏州的丝绸来不了了。因为从公元520xx年开始,在位的梁武帝大手一挥,要北伐,要一统天下,国际贸易之类的小事,也就靠边站了。于是,江南沿海原本用作外贸的大批民船,被梁朝政府大批征为军用。沿海民船一下子减少了4/5。船少,送出去的货也少了,也只好对不起大洋彼岸的洋兄弟了。

可是,丝绸当时在欧洲是紧俏商品,没有丝绸的后果很严重,大量的手工业倒闭,经济大萧条不说,还闹出误会来了:欧洲当时封闭,不晓得苏州发生了什么事,只晓得每年丝绸是从波斯倒手转卖过去的,现在货少,丝绸价格上涨,他们认为肯定是波斯人从中搞鬼。

偏偏此时东罗马的皇帝就是在西方大名鼎鼎的查士丁尼。按照许多西方历史学家的说法,他是和后来的拿破仑希特勒齐名的好战分子,没事还要找事,何况现在有人动了他的丝绸。

既然认定了是波斯人搞鬼,他就不客气了,先找波斯人谈判。波斯人喊冤:苏州不给丝绸,关我啥事!

查士丁尼认死理:那就是你的事,不给丝绸就是找打!误会很严重,后果很惨烈,东罗马与波斯,两个当时西方最强大帝国,从公元540年起开战,你死我活整整打了三年,双方均损失惨重,两国交界的中亚西亚地区,基本被打成焦土。

两国打得正欢的时候,苏州还比较太平。梁武帝终究只是个花架子,在长江边境张牙舞爪地准备了几年,所谓的“一统天下”却还是干打雷不下雨,几十万水师除了搞搞演习,基本上是光说不练。在光说不练的日子,苏州当然很幸福,虽然出口搞不成了,可那时候梁朝南进,大量百姓移民岭南,苏州的纺织品也就一股脑的转内销了。纺织技术的南下,就是从这时候开始。

公元545年,有两个特殊的人造访了苏州——两个印度和尚。

他们的姓名在史书上五花八门,只知是当时著名的大师。正好彼时在位的梁武帝也信佛,自然热情招待,可两人一不要钱,二不要官,就提了一个要求:您让我们去苏州转转吧。

僧人嘛,自然是弘扬佛法。去苏州当然好,梁武帝大笔一挥,准了。

可这两个人到了苏州,没事总喜欢遛弯,尤其喜欢往丝绸作坊跑。碰到纺织工匠,就东家长西家短的拉家常。就这么在苏州遛了几年弯。等到走的时候,两人一人拿了好几根竹竿,扛着和人们告别,说是回家给乡亲们瞧个新鲜。其实,竹竿里夹带着养蚕纺丝的秘密。

这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个外国人,在苏州传了几年教,接着回家当“海归”了,没什么新鲜的,可实际上不然。他俩到了印度,却并没有回家,而是转船继续向西。直到公元552年,他们历经长途跋涉,来到了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谜底才终于揭开:两个印度高僧,真实的身份是间谍,来苏州的目的,就是学习纺织技术。

原来,打仗打得吐血的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吐完血后,总算立下了自力更生的志向。买不来丝绸,我自己造!不会造?可以学!中国太远没法去?没关系,敢去中国的,重金封赏。然后,就有了之前的一幕:苏州迎来了两个勇敢的印度人。

在西方的史学界,这两个印度人的苏州之旅,素来被看成一件大事。后来的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把两位印度人造访苏州,与之后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的西传,并称为“西方文明崛起的三件大事”。在当时看,意义同样非凡:学会了养蚕纺织的欧洲人,开始有了自己的纺织工业,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地区,乃至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都是当时欧洲著名的纺织中心。

丝绸之路开通数百年来,中国对于丝绸贸易的垄断从此被打破,自力更生的查士丁尼也因此成为和后来查理大帝齐名的欧洲“圣君”。

十多年后,当年搞“军演”的粱朝已经亡国,取而代之的陈朝皇帝询问苏州的税收情况,地方官苦着脸做无奈状:这两年不知道怎的,卖到海外去的丝绸价格大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批犹太人被希特勒的纳粹集中营囚禁起来,然后被杀害。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全世界约1/3的犹太人被杀害。

但是,哈佛大学研究犹太人发展史的专家发现,在这场大屠杀中,有一个奇异的犹太人群体得以幸存。研究者们把这些幸存者与战前就移居美国的犹太人相比较,发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而那些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人几乎无一幸免。

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被纳粹视为将来肯定无所作为的普通人,日后的成就却比生活在美国的那些没有经历人生磨难的犹太人大得多,收入也比他们高得多。在以色列,这些从纳粹集中营回来的人,很快成为国家复兴的中坚力量以及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后来,研究者们发现,这些人在纳粹集中营的时候,并不像那些精英们那样一成不变,摆出与纳粹势不两立的架势。他们的头脑十分灵活,能够针对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生存方式。他们都坚守着这样的人生理念:只要朝着积极的方向改变,便无须羞耻。为了活下来,他们选择了隐忍,并在改变中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把这个例子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条传递给学生,希望他们走上创业之路时,不要学习纳粹集中营里那些故步自封的犹太人,而要学习这些幸存者。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明明已经接收到了新信息,却对既定计划不思改变,拉不下脸来承认错误,更不肯重新考虑修正原来的策略或方法,致使错误程度不断加深,以致造成更大的失败。

任何一个聪明的人都知道,最好的计划往往是在信息并不齐全的状态下制定的,任何成功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谓曲径通幽、柳暗花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888年,德国正式进入普鲁士大帝威廉二世的统治时代。经过十几年改革的德国,经济腾飞,军事迅猛膨胀,已经成为新的欧洲强国。年轻气盛的威廉二世更是霸道得不可一世。

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威廉二世有个好习惯,就是闲暇时间喜欢独自坐在书房里博览群书。为了方便,他在柏林波茨坦皇城旁边建造了一所豪华的书房。

几天后,正在书房读书的威廉二世,突然听到嘎吱嘎吱的响声,他读书的兴致完全被打搅了,他打开窗户一看,对面是一座用风车作动力的磨坊,在风力的作用下,磨坊外的风车嘎嘎吱吱地旋转。

磨坊主是位60多岁的德国老人,听到官兵的叫嚣后,没有反驳,还是安静地干着手头上的活。两天后,官兵吃惊地看到,磨坊的风车还在旋转。

说完,老人坐在门口,以死抵抗官兵的入侵。霸道的官兵执意把老人抬走了。万般无奈之下,老人一纸诉状递交到国家司法机构——法老院,把皇帝告上法庭,开启了平民百姓状告当朝皇帝的先河。

老人听到判决结果老泪纵横,他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个靠法理战胜皇帝的平民百姓。

经过三思后,威廉二世最后服从了执法官的判决,将书房搬到了别处。在威廉二世统治时代,德意志也正是靠着法理的引擎,极度膨胀,迅速崛起为欧洲新的霸权国。

后来,老人的磨坊得以保存到今天,成为波茨坦著名的旅游景点,磨坊里竖立着一个慈祥而倔犟老人的雕塑,上面刻着:一个战胜皇帝的德国老人。

一个小小的磨坊敢于和威严的皇宫相对而生,这或许就是德国崛起的一个缩影。

世界历史读后感篇二

昨天晚上到现在,我接受我的爱人给我的建议,我在江南某个城市一家医院,用了将近12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哥白尼》这本书。

首先,我不可能就本书作者单调且枯燥的叙述发表评论,这不是我的目的。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的,是我从哥白尼那里究竟能悟到了什么?阅读哥白尼,我的内心是不平静的。我很清楚,哥白尼比我们早出生533年,比我早出生493年。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他属蛇,我属马,论属相,我比他大。论时间,我不知要比他晚多少辈。其实这并不重要。在这赤日炎炎的夏天的夜晚,我感觉哥白尼就和我席地而坐,与我侃侃而谈。他身上没有古老的气息,他的思维依然那么活跃而超前。

这个在大学先后读过法律、医学和神学的老人,言语里并没有傲人的霸气。他谈笑风生,显示出他做医生、教士的独特魅力。他不愧是神医,不愧是数学大家,不愧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和执着的天文学探索者。他有高超的医术,但他对神医的荣誉反应冷淡;他数学相当厉害,很多人不能敌,他同样没有显山露水;他对天文学研究如醉如痴,我仿佛看见他不洗脸不刷牙,穿着拖鞋和大裤衩就坐到了观测台前;他始终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但他的信仰并不是坚定的,他做的天文学研究始终在某个地方不能和《圣经》相吻合,甚至还有抵触。但这依然没有影响他的伟大成就。难怪许多国际名人对他顶礼膜拜。我了解到,哥白尼爱好广泛,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而且非常热情,非常执着。无论他用自制的观测仪器也好,还是他从事经济管理,或者在战争爆发后指挥军队应战也好,都表现了他卓越的才能。虽然他四十岁才开始逐步走向成功,五十岁走向辉煌,六十多岁瘫痪在床,依然表现出他一往无前的精神,这是令我十分着迷的地方。我为哥白尼七十岁去世那天才收到《天体运行论》样书表示祝贺,也为他没有真正看到自己的代表作问世而深表遗憾。从哥白尼身上让我感悟很深,这是无法用文字能够准确表达的。但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感悟也不可能一样,所以只能留在心里,然后转化成动力,指引自己积极前行。我的爱人经常和我探讨文科理科的区别,我感觉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哥白尼学过法律,从过医,经过商,参过战,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和天文学研究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文科的魅力,也看到了理科的强大。

世界历史读后感篇三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赵州桥、唐都长安、雕版印刷术、李白、杜甫、白居易。

2、技能训练: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而提高学生对唐诗、散文、书法、雕塑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隋唐文化中每一项科技成果无一不是经过发明者无数次试验,钻研、认真学习前人成果取得的,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教学难点:

1、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特色。

2、赵州桥在世界桥梁的地位及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板书)

1.赵州桥

(1)隋唐建筑艺术的特点?

(2)赵州桥是谁主持修建的?是何时修建的?

(3)赵州桥在世界桥梁有什么地位?

2.唐都长安

大明宫含元殿是唐朝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2.现存最早雕板印刷品《金刚经》

3.隋唐医学的发展

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广泛运用才使得大量的唐诗能够保留下来,唐诗内容丰富,我们今天也才能读到的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百万首诗歌。下面我们学习辉煌的唐诗艺术。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1.唐朝诗歌的黄金时代

我国自古至今都有诗歌,为什么说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呢?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2.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总结:

“诗仙”:李白:盛唐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诗圣”:杜甫盛唐到衰气魄行浑,沉郁悲怅

白居易中唐通俗易懂

世界历史读后感篇四

历史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很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世界历史故事。

1920xx年初,德国举国上下都在关注着这样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冒险活动——独舟冒险穿越大西洋。

这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与大海搏斗就是一场生死未卜的赌博,许多人都望而生畏。然而,一批批勇士,陆陆续续,还是奋不顾身地踏上了冒险的征程。

人们在钦佩这些勇士的过人勇气之余,无不期待他们平安归来。可随着活动的开展,人们还是失望和痛苦起来,因为噩耗总是不断传来。在这次冒险活动中,先后有100多名勇士,相继葬身,无一生还。冒险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次活动的最终结果,似乎在向人们昭示着这样一个不容质疑的残酷现实:独舟穿越漫长无比、凶险难测的大西洋,绝不可能。

一时,舆论哗然,大家纷纷出来指责,一致认为,这项事业纯属胡来,人的体力根本不可能胜任这样的远洋横渡。

人们都沉浸在悲痛与失望之中,无不慨叹这件事情的荒谬。这时,一个青年人却挺身而出,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独舟冒险穿越大西洋是完全可能的。在他看来,那些勇士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肉体上不能胜任,而是败在了精神上。也就是说,他们不是死于体力上的限制,而是死于精神上的崩溃,死于在冒险中产生的恐慌和绝望。他坚信,一个人,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就完全可以胜利完成这次冒险活动。

这名提出相反观点的青年名叫林德曼,是一名从事精神病防治的医学博士。林德曼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原来,他在治疗精神病的实践中发现:许多精神病患者都是些丧失了信心,缺乏毅力,感情脆弱的人,他们受不了外界的压力,从而导致了心理上的紊乱。甚至身体健康的人,由于心理上的原因也会使自身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疾病。最后,林德曼博士立下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永远持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体上的健康。

他的观点一经提出,人们大为震惊和不解,更难以信服。为了验证自己的观念,说服人们,林德曼博士不顾亲人和朋友的坚决反对,决定亲自作一次横渡大西洋的尝试。

1920xx年7月的一天,林德曼博士独自一人架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开始了他独舟横渡大西洋的伟大壮举。

航行很快就遇到了困难。在咆哮的大西洋上,一叶小舟会是怎样艰难地航行着?大西洋上,不时巨浪滔天,狂风大作,将他的小船打得摇摇晃晃。后来,小船的桅杆折断了,船弦被海浪打裂了,船仓进水了,眼看船就要沉没。船仓内,只见林德曼博士一边把舵把紧紧地系在腰际,一边腾出手来舀船仓里的水……面对着惊涛骇浪,他神情坚毅,毫无畏惧。

生的希望和求胜的无比坚定的信心,让林德曼无比坚强,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

林德曼博士的心理实验向我们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

一个人只要对自己不失望不放弃,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精神就不会崩溃,就有可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信念无敌。

伊丽莎白一世,他的大老板。

每一位成功的大海盗背后,都有一位让其服服帖帖的大老板。如奥斯曼土耳其的苏莱曼一世之于“巴巴罗萨(红胡子)兄弟”中的阿雷·丁。桀骜不驯的阿雷·丁,为什么任何场合下提到苏莱曼一世都会礼敬三分?他深知,没有苏莱曼一世,自己就失去了自由转换官盗身份的空间,也没有了洗白财富的通行证,更罔谈什么青史留名了。

伊丽莎白一世对于德雷克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女王不但给了他经营私掠船的授权,还是这次冒险远航的主要股东。更重要的是,行前,女王对他的这次航行另有一种充满政治意味的嘱托。1576年,当德雷克尚在筹备这次航行时,伊丽莎白一世便咬着牙根儿断定,“报西班牙人多次侮辱我之仇的机会到了”。这位即位时就立誓自己“只嫁给英格兰”的中年处女,希望德雷克能够通过征服大海的成功,树立英国在海上“蚕食西班牙”的标杆,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海洋冒险事业。

女王厚望的背后,是英国在西班牙面前的尴尬。其时,作为当仁不让的世界头号大国的西班牙,国势正如日中天,欧洲有能力与之争锋者,唯有法国。而兵力仅为西班牙的1/7左右的英国,则仍在“成长的路上”,不过与荷兰、瑞典影响力相当,同是侧翼欧洲的三流小国,多数情况下,没有话语权,只能选择在西班牙和法国之间站队。

而西班牙,因强于法国,又常常是英国选边站的首选或不得之选。伊丽莎白一世的前任,其姊玛丽一世当政期间,与西班牙“和亲”不说,内政外交亦仰其鼻息。俟伊丽莎白一世承继大统,先是玛丽一世尸骨未寒之际,即受西班牙胁迫,要么嫁给西班牙国王姊夫菲利普二世,要么嫁给他指定的西班牙国戚。及至发现伊丽莎白一世毫无此意,西班牙又挑拨英国天主教徒和持不同政见者,刺杀她、制造骚乱甚至推翻她,她还得佯作不知,敢怒不敢言。

国恨、家仇、个人恩怨交叠。伊丽莎白一世向德雷克所说的“多次侮辱”,指的就是这些心痛往事。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其时英国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

诡谲莫测,3年的时间,英国“变天”的概率实在太大了。而无论伊丽莎白一世对西班牙表示臣服,还是英国的国王换了西班牙的属意者,对德雷克都是个坏消息。且不说劫自西班牙人的财富合法性荡然无存,他个人的脑袋可否继续挂在脖子上也得打个大大的问号;至于女王3年前交心长谈所暗许的锦绣前程,当然更会成为“一帘幽梦”。

德雷克不辱使命,在收获富可敌国的财货同时,多次狠狠“敲打”西班牙。凯旋后急于确认伊丽莎白一世依然大权在握的急迫心情,由此可想而知。或是或否的一来一去,对他个人而言,真的是不同的人生际遇和名利场世界。

自然,如果能还原当时的场景,伊丽莎白一世获知德雷克返航英国的兴奋,应该不亚于德雷克。德雷克的成功,为英国和她本人带来的红利,远超3年前她的个人想象。

一方面,仍与原来的推断一致。在正规军不能与西班牙相提并论的情况下,推行“海盗战略”,可以通过非正式的、游击战的方式,避免两国正式战争,在海外战场削弱西班牙,让其吃尽苦头,“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言”。

另一方面,也为英国的野心提供了更多拓展空间。德雷克驰骋海上的壮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和国家凝聚力,在海外冒险事业上形成凌厉有力的“德雷克现象”,帮助英国“润物细无声”坐实海洋强国,形成海洋发展与竞争齐头并进的内外兼修格局。

后来的许多事情,有意无意地提供了验证。

伦敦万人空巷,男女老少倾家而出,为德雷克和他的团队的还归,自发形成了一次声势喧嚣的欢迎礼。大家像审视珍稀动物一般把他们围个水泄不通,追问着、讨论着这些够爷们的男人在海上经历的危险和绝望,斩获的财富和声望。

高潮远未到来。德雷克回到伦敦半年后,1581年4月的某天,“那位妇人”全然不理顾命大臣的反对,毅然决然,比电影《伊丽莎白·黄金时代》中西班牙人恼羞成怒的评价—“海盗的船都开到你床上了”—更进一步,以“国家的礼仪”表达对德雷克的首肯,登上“魔鬼海盗”的战舰,亲自为之封爵,听他讲大风大浪中的见识,看他展示带着远方海腥味的物品。随后,德雷克成功当选英国下议院议员。再后,德雷克被任命为海军中将,这应该是她对德雷克出发前两人之间谈话的最好回应了。

于是,德雷克成为国家榜样,英国迎来了一个“海盗时代”。不久,连伊丽莎白一世小时的玩伴、贵族华特·瑞利都忍不住一试身手,前去北美,为英国寻找到了一块殖民地,并以伊丽莎白“贞洁女王”(the virgin queen)的名号谓之“virginia”,亦即今天美国的弗吉尼亚。

之后的两三百年间,几乎所有的热血青年,都梦想像德雷克那样,经由英雄主义的个人冒险,一举成名、出人头地。正如英国史学家屈味勒林所归纳,海上的远征兼谋利,吸引英国人前赴后继。“大洋外未上图的世界”,“各有各的珍物奇迹”,恭候“归来讲述盛事,不成则永远不回”的海洋冒险家“前去问津”。

英国和伊丽莎白一世也很快如愿得到回报。

西班牙打劫的财富、殖民地不断被英国收入囊中不算,自以海盗船为主的英国海军在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为始,西班牙一天不如一天。英国终于有了与西班牙扯破脸的底气,“攘外安内”双管齐下。于外,把斗牛之国一步步从“神坛”上赶下来的过程,就是其展现国际范儿,传递重塑欧洲和全球意愿的过程;于内,处决同西班牙存在利益牵连,幻想取伊丽莎白一世之位而代之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则昭示着,从此以后,英国只是英国人的英国,外来势力干涉内政的往事,已经完全翻篇。

伊丽莎白一世,也因此积累了彪炳英国史册的最雄厚资本。

她留下了很多佳话。骨子里是个小女人,妆束每每领伦敦上层社会之先,年过四旬仍有法国小贵族对其沉迷不已;对近侍颜值的要求几近苛刻,一位男神级的大叔,只因缺颗门牙,到手的宫廷饭碗就被她一句话否了。心里却装着一个“大男人”,重用曾经迫害过自己的能臣,与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果决谈判,进行用婚姻制衡廷斗和欧洲政争,为自己掌控局面、英国积累实力赢得时间和空间……每件事都考验着她承压的极限。她之所以位列英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君主之一,为斗败西班牙、把英国送入大国通道打开序篇并打下战略基础,无疑才是主要原因。

不过,虽“海盗崛起”属于无奈之举,然而,毕竟不怎么光荣。伊丽莎白一世,为自己的国家,不惜牺牲小我的幸福和声誉,于英国为“大公无私”,于世界却不啻于不加掩饰的自私甚至下作。奴隶贸易、鸦片贩卖、公然抢劫的合法认可,她都首开英国君主的先河。欧洲人称其“海盗女王”,固然有从政治上贬抑她的需要,但并非全无道理。如果说,近代意义的欧洲国际政治的丛林演绎,从西班牙开始,那么,近代意义的全球政治的丛林演绎,是从伊丽莎白一世治下的英国开始的。

无疑,伊丽莎白一世生活上开放、婚姻上矜持,内部治理宽宏、国际关系强硬,外表幽默风趣、内心孤独理性的“双面”特征,直接决定了“海盗崛起”的国家道路选择,也直接决定了英国绅士与海盗共存的矛盾品格,以及国家光荣史与国际灰暗史交织、国内认同与国际批评相映的吊诡轨迹。

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伊犁河流域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乌孙国的游牧地。乌孙属哈萨克族祖先的一支。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彻底击败西北边塞的匈奴,张骞建议用厚赂招引乌孙,同时下嫁公主,与乌孙结为兄弟,这样就可“断匈奴右臂”,共同夹击匈奴。于是,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刘细君。

西汉前期,北部边疆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汉高祖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遣宗室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和亲”,“冀以求安边境”。到汉武帝时,经过六十余载的苦心经营,汉朝国力日渐强盛,汉武帝为摆脱受制于匈奴的被动局面,数度开塞击胡,特别是经卫青、霍去病的打击,匈奴从此远遁漠北。公元前2世纪初,乌孙与月氏均在祁连山附近游牧,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攻杀时,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出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公元前161年,在匈奴的支持和援助下,猎骄靡率领部众西击大月氏,遂居留伊犁河流域一带,建立了乌孙国。乌孙多年来一直是匈奴的从属,猎骄靡既感念匈奴的恩德,又不愿长此蜷伏于匈奴肘腋之下。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20xx年),张骞劝汉武帝联合乌孙共御匈奴。汉武帝命张骞为中郎将,率300人,马600匹,牛羊金帛万数,浩浩荡荡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到达乌孙后,请乌孙东返故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昆弟,共拒匈奴”。此时,乌孙王猎骄靡年老,大臣都惧怕匈奴,又认为汉朝太远,不想移徙。随之,张骞派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元鼎二年(公元前120xx年),乌孙王配备了翻译和向导,护送张骞回国,同行的还有数十名乌孙使者,这是乌孙人第一次到中原。乌孙王送给汉武帝数十匹天马,深得武帝欢心。乌孙国见汉朝军威远播,财力雄厚,遂重视与汉朝的关系。汉元封初(公元前110——公元前120xx年),乌孙再遣使“以马千匹”为礼,媒聘汉家公主,汉武帝选定江都(今扬州)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为公主出嫁乌孙王猎骄靡。

刘细君生在钟鸣鼎食之家,长于温柔富贵之乡。其父刘建养尊处优,放荡不羁。他联络对朝廷不满的刘安等人,企图谋反。丞相府长史在他的住处查出了武器、印玺、绶带、使节和地图等准备反叛的大量物证,立报汉武帝。刘建情知罪不可赦,遂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0xx年)以衣带自缢身亡,细君的母亲以同谋罪被斩。父母死时,细君尚幼,赦无罪。不久她被带入长安宫中生活,并有专人教以读书。稍长,细君即能诗善文,并且精通音律,出落成才貌双全的大公主。

为了迎接汉朝公主的到来,乌孙国都赤谷城大路两旁官民奏起胡乐,载歌载舞。猎骄靡见细君生得纤弱娴静、白嫩艳丽,且能歌善舞,才貌双全,非常高兴,“以为右夫人”。因为细君公主肤色白净、花容月貌,乌孙人称她为“柯木孜公主”,意思是“肤色白净美丽像马奶酒一样的公主”。 匈奴得知乌孙与汉结盟,闻风而动,“亦遣女妻昆莫(乌孙王号),昆莫以为左夫人”(乌孙以左为贵)。乌孙国毕竟临近匈奴,离汉室太远,匈奴女后嫁而为左夫人,此时,猎骄靡仍然畏惧匈奴的势力,希望在汉王朝与匈奴之间保持平衡。

自幼长在深闺的细君自然比不上匈奴公主对塞外生活的适应。匈奴公主骑马如飞,挽弓射雕,驰骋草原。而在江都富贵之乡长大的细君却很不适应逐水草、住毡房的草原游牧生活,加之语言不通,与猎骄靡沟通困难,更有匈奴嫁过来的左夫人为敌,其悲愁艰难可想而知。然而,作为汉朝公主,她深知自己的使命关系着大汉边疆的安宁,于是“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贵人。”用汉武帝所赐丰厚妆奁与礼物,广泛交游,上下疏通,为汉朝做了大量工作。

细君公主到达乌孙后,每隔一年汉朝还派使臣带着帷帐锦绣等前往探视。作为汉朝与乌孙的第一个友好使者,细君公主使乌孙与汉朝建立了巩固的军事联盟,达到了联合乌孙,遏制匈奴的目的。但身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边陲,满耳只闻异族语言,满眼都是异域风光,细君公主常常在梦里见到的依然是江都那绮丽的南方景色和长安那繁华的都市风光。想起自己的身世,感叹命运的悲凉,她常常抱着琵琶,唱不尽那幽怨之情。

细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乐理。据史载,乐器琵琶创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细君出塞乌孙。晋人傅玄《琵琶赋·序》对之考证甚祥,“汉遣乌孙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北宋大文豪苏轼《宋书达家听琵琶声诗》:“何异乌孙送公主,碧天无际雁行高。”唐人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明确指出:“琵琶,始自乌孙公主造。”或隐指,或明言,都认为刘细君是琵琶的首创者。

在一个深秋的清晨,郁闷已久的细君走出夏宫,徜徉在“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的昭苏夏特河谷。远处,乌孙山巍峨矗立,山中墨绿的塔松、碧绿的青草、枣红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在晨光的映衬下美丽而生动。河岸上生长着蒲草,蒲草旁边摇动着一串一串殷红的水蓼花,俨然江南秋色。猛抬头,一对天鹅由西向东缓缓飞去,撩起汉家公主强烈的思乡之情,悲戚之感油然而生。望着天鹅越飞越远,几年的痛苦凝结成诗行一泻而出,吟唱出那首被史官班固记入《汉书》的思乡绝唱《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当这首思乡之歌传到长安后,“天子闻而怜之”,但是为了大汉王朝的社稷江山,汉武帝又怎能让细君回来。遂一边派使节携带锦绣帷帐、美味佳肴等前往乌孙慰问,一面勉励她安心边塞,不负王命。这首《悲愁歌》,如泣如诉,言辞似子规啼血,令人黯然神伤,后收入汉诗,被称为“绝调”。因歌词中有“愿为黄鹄”佳句,又称为《黄鹄歌》。

猎骄靡是乌孙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虽年老昏花,但很精明,细君的哀怨乌孙王怎能看不出来?按乌孙的礼俗,国王死后,年轻的王后必须嫁给王室子孙为妻。为了细君的幸福,也怕将来莫测的变化可能对细君不利,猎骄靡思前想后,决定在自己生前将细君嫁给继承他王位、年纪与细君相仿的孙子(岑陬)军须靡。这虽是乌孙国的传统习俗,但在汉族人看来,却是违经背义、不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细君公主自然不肯接受。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上书恳求汉武帝,一旦猎骄靡归天,便将她召回故土,她要把自己的生命结束在养育自己的土地上。汉武帝接书后,内心也很悯情,可匈奴仍在北方虎视眈眈,为保中原安宁,与乌孙的结盟就必须坚持下去。于是汉武帝回书曰:“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只得含悲忍辱再嫁军须靡。细君虽然与军须靡年龄相当,但此时她已心如死灰,终日以泪洗面。两年后,猎骄靡病故,由于猎骄靡的儿子早亡,孙子军须靡继承王位,细君为军须靡生下一女,名少夫。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情抑郁、思乡成疾,细君不久因忧伤而死,时年仅25岁,年轻的生命永远长眠在塞外的大草原上。

细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由藩国郡主沦为罪臣之女,再由罪臣之女骤升为大汉王朝的皇室公主,又由皇室公主成为乌孙王祖孙两代的夫人。她历经几番浮沉,饱尝了人间的荣宠和酸楚。可以说她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大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沧海桑田,如今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古乌孙国故地,古乌孙人是伊犁主体民族哈萨克族的族源之一,哈萨克族中至今还有叫“乌孙”的部落。他们主要居住在伊犁河谷昭苏县一带,细君公主的故事在这里流传甚广,被当地传颂为“民族团结”的楷模。

世界历史读后感篇五

1、背景:一战期间,印度提供了人力、军费、物资。因饥荒大量死人。导致英印矛盾激发。

2、领导人:甘地。时间:1920年

3、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4、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

主要方式:采取不服从方式。

内容:要求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

5、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控制群众斗争方式,防止了暴力革命,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2、战争概况(1921——1923年):领导人:凯末尔。

结果: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废除《色》的一些不平等条款,保持了土耳其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3、共和国建立(1923年):1923年,凯末尔当选总统

措施: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政教分离,国民议会有立法权;废除男女不平等,提高妇女地位;实施五年计划;扩大世俗教育,教授西方科技;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4、影响: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一次胜利。巩固了国家独立,结束封建统治,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世界历史读后感篇六

在上学期的历史课中,我对蒙古征服产生了兴趣,所以就让妈妈买了肖老师书单中里梅天穆先生所著《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这本书,雄心勃勃地准备寒假读完。可是,翻开书,我就傻眼了,光导言就有24页,句子很长,而且很多引用,数不过来的外国史学家的名字和著作名,和平日老师给我们上课时用的语言完全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太难懂了!这可给了我个下马威,顿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失去了信心,丧失了兴趣。爸爸知道了,说他正好也想多了解一下元朝那段历史,提出来和我一起读,说不懂的地方我可以问他,我这才重拾了一点信心,在爸爸“胡萝卜加棍棒“政策下,努力看了下去。一旦读进去了,我发现此书虽然内容深奥,却也是精彩纷呈的。

现在,我就对本书的内容,谈谈我的读后感。

本书共分二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成吉思汗的生平、及其缔造蒙古帝国的过程。他从漠北草原的一个小部落开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蒙古铁骑不断征战、开疆扩土的过程中,也在传播着政治影响,最终建立起蒙古帝国的雏形。而后,在其继任者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的治下,终于完成了蒙古帝国东至日本海、南至云贵高原、北至西伯利亚、西至中欧的庞大疆土的大一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蒙古帝国统治了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庞大疆域,更凭借此庞大的疆域,和有效的组织、管理架构,有力地推动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广泛、有效的大融合。

由此,本书进入了它的第二部分—成吉思大交换。作者从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往来蒙古铁骑的征战方式对后世的影响、蒙古帝国为维系其庞大疆域的有效管理而采用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帝国内不同种族和文化的包容(儒家、波斯、阿拉伯文化)、对帝国内不同宗教的包容(佛教、穆斯林、基督),展开了详细的阐述。我们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的马可.波罗,就是在蒙古统治中国的时期,从威尼斯来到了当时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这其中就包括哥伦布),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非常巧合的是,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一起见证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受赠《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该画绘于绢本之上,幅宽0.59米、全长30.12米,绘制于明朝嘉靖年间。全卷共画出了211个地理坐标,许多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如中国的敦煌、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阿富汗的赫拉特、伊朗的伊斯法罕、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等都有清晰的标注,把蒙古帝国时期的元朝(忽必烈攻克南宋王朝后统一了中国,亦称大汗之国)、察合台国(今中亚各国)、伊利汗国(今波斯伊朗)、金帐汗国(今东欧各国)、钦察汗国(今亚美尼亚、土耳其)等,一一细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令后世感慨的是,明朝作为汉人重新统一华夏民族的王朝,终结了蒙古人(元朝)在中国的统治,但同时也尊重历史,着力还原史实,一幅大气磅礴的《丝路山水地图》,重现了蒙古帝国的庞大疆域,更为我们后世子孙留下了无价的历史文化遗产。

马背上的游牧民族,蒙古的铁骑,善饮的蒙古人,从公元12世纪开始,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璀璨夺目的蒙古帝国,并延续到16世纪,至今仍对历史的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书看完后,爸爸推荐我读了毛主席的一首著名的词,《沁园春·雪》,里面就提到了大蒙古国可汗,成吉思汗。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然而,这些帝王将相的丰功伟业,已然定格在了昨天。我们身处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人已带着新的“一带一路”的畅想,重新去走蒙古铁骑征服时走过的路,当然,用的是更先进和高效的交通工具,和沿线国家和地区达成的是更大的贸易量。我们这些祖国的接班人,应当时刻谨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志存高远,长大后,从大的方面说,能报效祖国;从小的方面说,服务身边的社区和社会。历史已经是历史,数风流人物,一定是要看今朝我们的父母这一辈,和明日的我们00后这一代的。青出于蓝,定胜于蓝。

世界历史读后感篇七

法国,经过路易十四高度专制、王权无限扩大和路易十五的荒淫挥霍之后,像一个长期用力过度的发条,已经松弛下来,疲惫不堪。“旧制度”的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分属第一和第二等级,他们人数不足全国人口的1%,却占有30%以上的全国土地,而且享有种种免税特权。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农民统称为第三等级,占人口的99%,人均财产极少却负担着全国的纳税义务,政治权利则最少。

当路易十六于1774年即位时,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从这时起,他就为克服财政危机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包括放弃前任国王们某些过分专制、挥霍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想扩大税源,对特权阶层也开始征税。但皇室的挥霍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对特权阶层征税又严重触犯其利益,引起他们强烈反对,最后,路易十六不得不将力主改革的财政总监杜尔果解职了事。

继任财政总监内克尔吸取杜尔果改革的教训,将解决财政危机的重点从“开源”转向“节流”,想缩减皇室和内臣的巨大开支,结果遭到皇室众多成员和实权在握的内臣们强烈反对,其结局与杜尔果一样,也被路易十六解职。几年后,路易十六又不得不接受新财政总监卡隆的建议,召开“显贵会议”,还是想命令特权等级也负担土地税和印花税。结果,仍是卡隆在特权等级的反对下倒台。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巨大压力之下,路易十六长达十数年的几次财政改革完全失败。

严重的财政危机而又无法解决必定是严重的社会危机的反映,需要进行较大的社会变革。对此,路易十六却毫无认识,一直将其看作是“财政危机”而不是“社会危机”,只想在财政体制上作些小修小补。实际上,仅有一些财经制度的修补,所谓改革根本无济于事。法国革命史专家米涅在其经典之作《法国革命史》中写道:对一架已经破败的机器来说,“改行仁政和继行暴政同样都是困难的,因为进行改革,就要有力量使特权阶层服从改革;施行暴政,就要使人民忍受时弊,路易十六既不是个革新家,也不是个专横暴戾的君王”。

这就注定了路易十六的朝代,从他登基到革命爆发,一直是一个长期进行改革而并无结果的朝代。长期改革而鲜有成效,反过来又加重财政危机。恰恰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收,朝廷决定召开三级会议。或许,路易十六事后为这一决定而悔恨终身。

在专制达到顶点的路易十四时代,国王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他公开声称“朕即国家”,可以任意强征新税,国王有处置臣民财产的绝对权力,因此所有的捐税、关税全部进入国库,是否征税、如何征税、怎样使用这些钱财,完全由他决定,不受任何监督、制约。但路易十六时代,国王已完全没有当年“太阳王”的权威,而且,“第三等级”已有极大的发展,力量空前强大,且其“纳税人”意识经过启蒙已空前觉醒。

此时的“纳税人”明确意识到,政府的财政全是来自纳税人的“奉献”,进一步说,“政府”其实是纳税人供养的。税收的本质是纳税人将原本自己拥有的一部分私人财产上缴政府,以换取政府的服务。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国家的收入是每个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他所余的财产的安全或快乐的享用这些财产”。纳税人把自己的一部分财产让渡给政府,就有权限制政府的征税权,有权了解政府是如何花自己的钱的,有权监督政府,有权参政议政,有权要求政府保证自己公民权的落实和不受侵犯。现在,第三等级早就不满足于纳税最多、权利最少的地位,只要有合适的机遇,它就要将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要重新“改写”社会结构,重新分配权力。

此次国王要召开的三级会议,恰为已经觉醒的第三等级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会。所以,此次三级会议注定不会是一个仅与财政有关的会议,而必然是一个重新划分社会权利与权力的会议。第三等级的代表将不仅仅是作为纳税人,而也是作为立法者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对此,国王和居于统治阶级地位的第一、第二等级(僧侣、贵族)竟没有丝毫察觉,在三级会议召开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没有任何防止纠纷的准备,更没有任何社会改革的方案和事先对第三等级可能提出的社会要求的因应谋划。

在会议中,第三等级代表不但不同意增税,并且宣布增税非法,更重要的是还提出了政治权利问题。路易十六要求按传统方法,三个等级分别开会,以等级为单位表决。这样,两个特权等级的票数将压倒第三等级。但经过启蒙的第三等级则一反传统,要求取消等级区分,三个等级一起开会,按代表人数表决。由于第三等级代表人数多,这种方法自然有利于第三等级。然而,第三等级的要求却被国王和特权等级拒绝,于是他们自行召开国民议会。在革命的导火索已在冒烟的关键时刻,路易十六仍未意识到局势的危险,悍然封闭国民议会会场。革命,最终爆发。

相关范文推荐
  • 08-08 宽容序言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
  • 08-08 幸福路体会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08-08 内二科自我鉴定小结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 08-08 手术室出科自我鉴定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 08-08 占有还是存在读后感 三种属灵存在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
  • 08-08 精彩自我鉴定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 08-08 傅雷家书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
  • 08-08 会计专业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 会计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
  • 08-08 公安民警个人鉴定表自我鉴定 人民警察自我鉴定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
  • 08-08 公务员法心得体会 年公务员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