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3-10-01 00:01:05 作者:笔砚 2023年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模板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篇一

本次活动源自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下的二级主题“了不起的中国人”中的一个内容——京剧脸谱。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很多幼儿对它并不陌生,教师也经常在区角中创设绘制京剧脸谱的活动,如果再以集体教学的形式开展关于京剧脸谱的美术活动,可能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本次美术活动我们引入了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剧——川剧,通过川剧特有的“变脸”,尝试在美术活动中实现游戏和教学的巧妙结合。

1.迁移已有的绘画创作经验,创造性地绘制面具。

2.小组协商完成游戏,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

自制面具(眼睛和鼻子处挖洞)、炫彩棒、勾线笔、川剧表演的视频、供幼儿欣赏的面具作品等。

一、欣赏川剧表演“变脸”

1.欣赏第一遍后讨论:这位演员在表演什么节目?他是怎么表演的?

3.教师小结:这位演员表演的节目是川剧的“变脸”,川剧的“变脸”就像我们中国的京剧一样,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宝贝”,人们把“变脸”称为绝活。

二、欣赏面具作品

1.师: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变脸”的游戏?玩游戏之前我们先要认识不同颜色的面具。

2.师(翻开红脸面具):这种面具是什么脸(提醒:什么颜色最多就叫它什么脸)?这张面具上的红色最多,所以我们就叫它红脸。

三、讨论面具的绘画方法

3.师:眼睛变好了,该轮到鼻子变变变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每当幼儿说出一个图案时,教师就在空白的面具上进行填画)。

4.师:“五官变变变”的游戏真有趣,嘴巴已经等不及了,你们快想想嘴巴能变成什么?

6.师:先找一支绿色的勾线笔将刚才画过的五官勾一下。然后,我们可以找一找绿色的朋友(淡绿色和草绿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变脸”游戏

1.交代游戏规则

师:四个好朋友,每人完成一张面具。可以事先通过小组协商,每个人完成不同颜色的面具。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提醒绘画步骤

提醒幼儿进行“五官变变变”的想象创作,在面具上画好眼睛、鼻子和嘴巴。

用炫彩棒为面具上的五官进行勾线(提醒幼儿为面具涂上颜色)。

为面具涂颜色时,提醒幼儿不要只用一种颜色,可以使用多种相近色。

3.进行“变脸”游戏

四人一组拿好自己的面具背对观众,听着鼓声节奏依次“变脸”,每次“变脸”后同伴迅速说出面具的颜色。

4.延伸活动

师:变脸游戏可以四个人玩,也可以一个人玩(教师示范)。

活动反思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以游戏的方式学习,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本次美术活动正是对“玩中学”理念的一次尝试和诠释。

“变脸”游戏始终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从最初的幼儿为玩“变脸”游戏而制作面具,然后借助自己制作的面具玩“变脸”游戏。在“变脸”的过程中体验小组、师生共同游戏的快乐,感受川剧“变脸”这一中国绝活的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的环节紧紧相扣,从欣赏川剧视频表演引出“变脸”,到通过欣赏面具化解活动难点,再到最后小组合作开展“变脸”游戏。幼儿的情绪随着游戏的展开逐渐高涨,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参加“变脸”游戏将活动的气氛推到了高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三个环节中的表现起到了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作用。

一、巧用智慧化解活动难点

本次活动的难点在于,幼儿要迁移已有的绘画创作经验,创造性地绘制面具。欣赏面具和讨论面具的绘画方法是整个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表现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智慧化解活动难点,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专业能力上的一次挑战。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运用由易到难的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不同颜色面具的主要特点。在“五官变变变”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挥创意想象,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打破幼儿固定的思维模式,但这个环节对教师本身的要求很高,尤其是教师的添画部分,更是对教师自身经验积累的挑战,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就无法对幼儿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二、任务驱动激发创作热情

与以往幼儿自由创作不同,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创作都是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即为了玩“变脸”游戏必须要绘制面具,四人小组要进行协商,每个人确定各自面具不同的颜色,并快速投入创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交代清楚游戏规则,当幼儿忙于找朋友、分小组、协商任务时,教师还要及时提醒他们绘画的步骤和要点,并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在他们创作的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帮助。

三、亲身参与助推活动高潮

本次活动的高潮是最后四人一组进行“变脸”游戏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鼓声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不同的鼓点节奏给出了不同的游戏信号,为活动进入高潮起到了助推作用。

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亲身参与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师在敲出鼓点节奏前必须根据幼儿当时的游戏情况及时进行判断,如当幼儿尚未完全明白游戏玩法时,教师敲击的鼓声应该比较缓慢,而当幼儿已经熟悉游戏玩法后,教师敲击的鼓点节奏就应该不断加快,一来可以渲染游戏气氛,二来可以提高游戏难度,从而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总之,“游戏教学法”是尊重幼儿天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当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这一方法时,能够使幼儿更积极地投入到创造表现活动中,增强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提升美术活动的情趣性。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篇二

交通工具在幼儿身边随处可见。他们津津乐道地讲述着,也喜欢通过拼插、制作、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大班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积累了更多交通工具的新经验后,设计制作外形、功能奇特的交通工具的欲望更易被激发。因此,通过图片欣赏、讨论交流、想象创作,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各种交通工具,激发幼儿对未来交通工具的探究。

1.观察各种交通工具的外形特征,合理布局画面内容。

2.能大胆设计外形、功能奇特的交通工具。

3.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设计的交通工具,体验创作的乐趣。

1.幼儿对交通工具有初步的了解。

2.图画纸、水彩笔,教师自制课件,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

3.“幼儿学习材料”——美术用纸第10页。

1、结合图片进行谈话,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

(1)提问:你喜欢哪种交通工具?它是什么样子的?

(2)结合课件,弓丨导幼儿进一步观察交通工具的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想象、设计外形、功能奇特的交通工具。

(1)提问: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它有什么本领?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设想,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创意。

3、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1 )引导幼儿画出交通工具的独特功能。

(2)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合理布局,可添加其他相关内容。

4、引导幼儿分享、交流,体验创作的乐趣。

组织幼儿欣赏作品展,鼓励幼儿向同伴、老师介绍自己设计的交通工具。

提问:你设计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你想用这种交通工具为谁服务?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篇三

材料与工具:枪蟹壳、红色和黄色海绵边角料、黑豆两粒、百得胶、剪刀。

制作方法:

1、 用海绵剪出狐狸的耳朵,其中红色稍大,黄色较小,剪好后将两片耳朵贴在一起呈三角状。

2、 把枪蟹壳横放当狐狸头,将剪好的耳朵贴在枪蟹壳后面,正面露出两只尖耳朵。

3、 剪两块三角形红色海绵当嘴巴,并将“嘴巴”贴在蟹壳上。

4、 粘上两颗黑豆当眼睛(图1)

2.

材料与工具:甲鱼壳、毛笔、水粉颜料。

制作方法:将甲鱼壳背朝上竖放,并用水粉颜料在上面画京剧脸谱,这种脸谱立体效果特别好(图2)。

3.

材料与工具:扇贝壳、小鹅卵石、海绵边角料、水粉颜料、百得胶、毛笔。

制作方法:

1、 先用毛笔给扇贝涂上蓝绿颜色。并将各色海绵剪成羽毛状粘在扇贝上。

2、 把扇贝壳和两块小鹅卵石(长的一块做孔雀身子,小的一块做孔雀的头)粘在一起。

3、 最后在孔雀头上粘上几根翎毛(图3)。这样,一只美丽的孔雀便做成了。

用途:以上玩具可以镶在镜框内作观赏用。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篇四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通过观察,了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征。

2、尝试用橡皮泥搓、压、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

3、迁移以往感知,表现五官经验,大胆创作,增进同伴间的情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橡皮泥、泥工板、橡皮泥工具、人物表情挂图、黑板

一、通过观察,了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征。

1、通过观察挂图提问:“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有的笑了、有的哭了、有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笑时眉毛弯弯的眼睛眯了起来……)“请你学一学”(幼儿大胆表演,感觉表情的变化)

2、组织幼儿观察好朋友的面部提问:“你的好朋友是谁?”

“他现在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笑眯眯的`、皱眉头的……)“谁愿意把你好朋友的表情画到黑板上?”(个别幼儿上前简单绘画)

二、引导幼儿用橡皮泥搓、压、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

1、讨论制作方法提问:“你打算做一张什么样子的脸?”(哭的、笑得……)“怎么做呢?”

(面部可以先搓圆、然后压扁,用小刀切割出人的脸部,也可以分别制作出人的五官)

2、幼儿动手制作,教师指导提问:“你做的是谁?”

“他是什么样子的?”

“他的头发、身子是什么样子的?”(指导个别能力强的孩子)

三、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提问:“请你猜猜这是谁的脸?”

“你最喜欢哪张脸?为什么?”(引导孩子从五官整体布局分析)

四、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在下课时制作好朋友的身子。

大班泥工活动教案:《好朋友的脸》,在活动中我了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征,尝试用橡皮泥搓、压、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迁移以往感知,表现五官经验,大胆创作,增进同伴的情感。这次活动愉悦了孩子的身心,让他们尝到了久违的快乐,同时给我也带来了启发和深思,使他们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活动中孩子勤于思考,乐于动手,敢于创造,快乐并收获着。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篇五

1.学会使用绘画、剪贴的方法制作书签。

2.了解书签的作用,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1.各种各样的'实物书签。

2.铅画纸、彩笔等。

1.欣赏各种漂亮的书签,初步了解书签的作用。

(1)出事一个书签,了解书签的作用。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做什么用的?

(2)原来书签可以帮我们爱护书籍,记下书看到哪里。

2.讨论书签的制作方法。

小朋友,上学以后你们也会用到许多的书,让我们来做一张漂亮的书签吧!

(1)大胆畅谈自己的创意。

3.幼儿操作,鼓励幼儿选用不同的材料及制作方法。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篇六

1.感受哈哈镜中人物身体夸张变形的多种姿态,能根据观察和想象用线条创造性地表现形象。

2.体验变形创作带来的诙谐、幽默和快乐。

3.乐意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

1.活动前认识过哈哈镜,了解了哈哈镜的基本特征。

2.四面哈哈镜、各种形状纸、黑色笔、范例、白纸、剪刀等。

3.音乐、磁带。

1.请小朋友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变化?觉得像什么?

2.自由说说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变化,你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变成什么样了?

1.出示(水滴型的纸)先猜测:镜里的`人会是什么样的?然后看看是什么样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及衣物上的装饰品等的变化,并学学他的动作。

2.出示(果核型的纸)和以上方法一样。

3.比较这两个形象的异同点。

4.老师小结:不同形状的哈哈镜照出来的人就有不同的变化。

1.根据纸的不同形状设计哈哈镜里的人。

2.自己设计、裁剪不同形状的纸,再画哈哈镜里的人。

1.说说你画的哈哈镜里的人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变形的?学一学他的动作。

2.说说你设计的哈哈镜是什么样的?里面的人是什么样的?学学他的动作。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遵循大班幼儿好想象、爱幻想的特点,从幼儿身边喜欢的哈哈镜入手,大胆改变以往美术活动中幼儿惯用的绘画材料--长方形白纸,以形状多样的有色卡纸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中,自主观察、分辨、发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在自选的材料上自由想象,用线条大胆表现自己眼里、心里的可爱形象,充分体验了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会到了自我表达和创造的成就感。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及创作的热情令我深感意外,由此我想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棒的!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篇七

我喜欢的花

1、认识不同的美工材料,大胆尝试不同形式的美工制作。

2、在经验共享、经验再加工的基础上,综合用剪、贴、拼等技能,制作自己喜欢的画。

3、乐意在探索过程中努力地思考、能将自己面前的材料收放整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1、一张桌子上有彩色纸,报纸,皱纹纸等、剪刀、浆糊。

2、一张桌子有橡皮泥、泥工板。

3、一张桌子有蜡笔、水粉等。

4、其它桌子放豆类、橡皮泥、瓜子等。

5、每张桌子放一些白纸。

2、讨论:怎样使纸、泥、豆、瓜子变成漂亮的花呢?

3、师幼小结:纸可以剪、贴、撕;泥可以搓、压、团、切;瓜子用胶水贴在纸上等。

1、幼儿选自己喜欢的材料,做自己喜欢的花。

2、仔细观察幼儿,及时反馈个别幼儿的好方法供集体分享。

鼓励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向其他幼儿大方地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篇八

湖州是太湖边上有名的“鱼米之乡”,让幼儿能够了解家乡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渔民伯伯是如何捕鱼的?新鲜的鱼儿是从何而来的?而且,平时在学校期间,我发现幼儿也很喜欢饲养一些小鱼等水生动物,我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2、 能绘画出几种基本的网状图形;

自制图片 宣纸 毛笔 颜料

一、 教师做小鱼游动作,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配乐)

二、 出示图画

1、 师:(1)从前有个捕鱼人,他非常厉害,他捕了好多好多的鱼。看!(出示图片)他为什么他能抓到这么多的鱼呢?(捕鱼人用网抓鱼)这些鱼能不能从网里跑出来?为什么?他的网怎么织的?怎么样的?(观察网的特点,认识横竖线交叉的编织方法)为什么能牢牢网住鱼不会跑掉呢?(注意观察网眼的疏密)

2、 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张图上,有没有发现鱼是不是

都被抓到了?(一条鱼跑得出来,说明编织时注意控制网眼大小)

3、 教师补画

三、 颜色匹配

1、 师:这个捕鱼人很聪明,你们看看他是用什么颜色的线织网的?那他捕到的鱼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理解“好朋友颜色”,这样鱼不容易辨别)

2、 教师

出示蓝色鱼示范编网

四、 创编鱼网

1、 师:除了这样的编织方法编网,还可以怎么编?你还见过其他的网吗?是怎么样的?

2、 尝试让若干幼儿讲述、表现创编的鱼网

3、 幼儿操作练习编网

师:现在请你们也做一个小小捕鱼能手,去编织一张和别人不同的鱼网,看谁捕的最多最能干!出发!

五、 评价活动

1、 展示幼儿作品

2、 戏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也大丰收了,抓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拿回去吃鱼大餐吧~!好吗?

活动延伸: 继续创编不同的网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