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13篇)

时间:2023-11-23 10:05:30 作者:HT书生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13篇)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还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下面是一些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在编写教学计划时参考使用。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km=1000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

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00m赛跑录像)。

教师:他们在训练100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

学生1:1000米。

学生2:1千米。

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

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340000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

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教师:对,1000米=1千米,1km=1000m。

(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

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

学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是1000米。

学生3: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20个跑道的长是1000米。

(3)教师小结: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

2、活动感知,体验想象1千米的长度。

(1)活动1:组织全班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或教室里),任选8位同学排成一横排。

教师指出: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来大约有10米长。

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长,使学生感受到1千米好长啊!在此基础上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活动2: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有多长。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组长做记录,分工合作,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体验1千米的长度。

估计走1千米用()分;我跑()米,跑了()步,用了()分,估计跑1千米用()分。

方案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分,跑要用()分,估计走1千米要()分,跑1千米要()分。

方案3:100米的跑道,跑用()分,估计跑1千米要()分。

方案4:200米的跑道,走5圈,跑1圈用()分,跑5圈用()分。

(3)学生汇报。先组内交流,再抽代表汇报。

学生1:我走40米,走了96步,用了52秒。

学生2:我走50米,走了106步,用了近1分,估计走1千米要20分左右。

学生3:我走100米,走了220步,用了近2分,估计走1千米大约用20分左右。

学生4:我跑100米用了48秒,估计跑了1千米大约用8分。

学生5:我绕操场跑了5圈,跑了9分5秒,好累呀!

学生6:我绕操场走了5圈,走了21分,1千米好长呀!

3、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亲自体验了1千米的长度,感受到了1千米很长,所以我们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1000米。

三、反思总结。

教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

《认识千米》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课前我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从测量铅笔的长度到测量教室的长度再到测量从张家港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在课前我选了几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进行测量,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先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通过学生的猜测、比较,得到:“从学校到锦绣花园大约是1千米。”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因为课前布置同学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出学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课堂上请几位同学说说家在哪里,再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家离学校有多远。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还是少或差不多,再进一步猜出大约是多少米。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长。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对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长?(200米)几圈才是1千米?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二个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简单化聚,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这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参与对1千米或几千米的体验和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结构。课前布置学生走一走、量一量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活动,而只靠学生想象1千米有多长是无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关于千米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特别是假期多数学生会旅游,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答。

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吗?

生答。

师:那用分米做单位?

用米作单位?

生答。

师:同学们都不同意,确实不能用这些单位,它们都太小了,用它们来测量太麻烦了。比较远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日照到莒县75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1)1千米有多长呢?同学们都去过咱们的操场,操场的一圈你知道多远吗?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长你知道吗?1000个这么长才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3、学习进率。

1000个1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板书)。

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

练习:

4千米=()米3000米=()千米。

9千米=()米6000米=()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找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

20xx年12月5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书设计: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课前我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从测量铅笔的长度到测量教室的长度再到测量从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在课前我选了几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进行测量,记录下每个地方到学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先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让学生通过多次的猜测、比较,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因为课前布置同学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出学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课堂上请几位同学说说家在哪里,再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家离学校有多远。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还是少或差不多,再进一步猜出大约是多少米。再请已经测量好的这位小朋友当小老师进行评判,比一比谁猜得最准。小朋友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全班同学一起猜,被请到的同学人数有限,学生的参与面不够,无法满足大家,所以我再让小朋友分小小组活动,让每个小朋友有猜和被猜的机会。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长。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对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再出示三个实例:小明走100米需要210步,那他需要走多少步大约是1千米?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长?(200米)几圈才是1千米?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三个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简单化聚,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最后是课堂小结。

这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参与对1千米或几千米的体验和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结构。课前布置学生走一走、量一量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活动,而只靠学生想象1千米有多长是无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关于千米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特别是假期多数学生会旅游,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生答。

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吗?

生答。

师:那用分米做单位?

用米作单位?

生答。

师:同学们都不同意,确实不能用这些单位,它们都太小了,用它们来测量太麻烦了。比较远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学习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日照到莒县75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1)1千米有多长呢?同学们都去过咱们的操场,操场的一圈你知道多远吗?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长你知道吗?1000个这么长才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3、学习进率。

1000个1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板书)。

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练习:

4千米=()米3000米=()千米。

9千米=()米6000米=()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找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

20xx年12月5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书设计: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一)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二)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一)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二)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五.巩固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二)72页3、4。

教学反思: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一)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二)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一)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二)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步)。

五.巩固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二)72页3、4。

教学反思: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

生:一米三····。

师:“米”是什么单位呢?

生:长度单位。

师:谁能把自己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请同学们伸出双手比划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分别有多长?)。

师:看题目,说出下列物体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铅笔的长度是12(厘米)教室的长度是7(米)。

硬币的厚度是1.8(毫米)课桌的高是8(分米)。

西安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1120(千米)。

师:为什么西安到北京的距离要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生:因为这个距离比较远。

师:对,要测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等的长度,我们通常也用千米作单位。

二、授课部分。

师:关于“千米”这个新朋友,你们有哪些想了解的?

生:1千米到底有多长?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千米的世界。

师:生活中你在哪里听到或见到过“千米”?(高速公路上有,马路上的指示牌等);

师: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来看一下。(1、限速标志牌;2、从这里距某地还有多远?)。

师:看图了解我国一些建筑物的.长度(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约7千米;2、我国杭州湾大桥全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3、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这里的1千米也就是1000(停顿)米;“千米”也叫“公里”可以用字母km来表示。

师:千米和米之间怎么换算呢?

师:如果跑道200米一圈,那几圈就是1千米呢?

学生完成题目:

4千米=()米9千米=()米。

3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学生回答注意念题停顿,得出结论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我么学会了换算,感受了校园里面的1千米,现在我们去感受一下校园外面的一千米(从北关小学门口出发到蓝田县图书馆大约是1千米;将军岭隧道全长1千米;)。

师:请将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在心里走一遍;(学生闭眼感受)。

请把你从学校回家的距离和1千米作比较是大于1千米还是不到1千米;(可以用行走1千米大约走1500步或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比较一下)。

为什么超过或不超过1千米请给出理由;

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些比校园周围更远一些的距离:

三、提升与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还知道千米能用来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长度,还了解到1千米=1000米,只不过千米用起来更方便。

师:现在来检测大家的学习成果:

一、填空。

天安门城楼高约35()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

这艘轮船的底长约125()。

二、连线。

步行每小时4千米飞机每小时800千米。

自行车每小时15千米小汽车每小时60千米。

三、填一填。

()200米就是1千米。

()100米就是1千米。

()500米就是5千米。

()千米=1000米。

6千米=()米。

2000米=()千米。

小结:这些知识你都学会了吗?

1.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远的路程时,一般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把高级单位“千米”换算成低级单位“米”,或者把低级单位“米”换算成高级单位“千米”,都是根据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的,所以必须牢记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 口答:

50毫米=()厘米  5米=()分米   。

60厘米=()分米  9厘米=()毫米。

3、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的长15()        门高2()     。

橡皮长40()          课桌长60()。

二、探究新知。

1、 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 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第1、2题。

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走一走100米或200米的路程。

2.课件。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目标确定。

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公路上常见的交通指示牌引出千米,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要求学生走一走100米和200米的长度,推断走1000米大约要多少时间。在课前访谈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至于1千米大约有多长,基本上没有什么体验,学生表达也不甚清楚。可见,建立1千米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本课目标定位如下: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策略选择。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千米”这一观念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了教学过程,具体用到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如课题引入时,让学生估计老师到上海经过的路程,引出千米这个概念,同时感受千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如综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让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应用米、千米互化的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

2、选择验证: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如学生放学经过的路线的不同,导致学生印象中从学校到某处大约是1千米的观念大不相同,教学设计时,教师根据学生常走的三条路线进行了步测,在学生回答后,课件中有选择地验证,强化“千米”的观念。

3、合作解疑:在建立和强化1千米的观念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互相纠错,实现互学共进;在综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合作解答,或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一:初步建立千米的观念。

生1:我走了100米用了60秒时间,照这样算走1000米就需要600秒时间。

师:600秒也就是几分钟时间?(10分钟)有不一样的吗?

生2:我走100米用了70秒,照这样算走1000米需要700秒,大约12分钟。

生3:我走了200米用了3分钟,照这样走1000米,需要15分钟。

生4:我走了100米走了82步,照这样算1000米就需要走820步。

生5:我走200米走了132步,我以前走过1000米,大约走了754步。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6:不同意,200米走132步,1千米是200米的5倍,应该是660步。

生5:我走到后面越来越累,步数当然就多一些了。

师:同学们,她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6:我们如果按照走100米或200米的速度匀速走的话,可以直接将时间或步数直接乘5,但考虑我们小朋友身体状况的话,实际上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步数就比匀速走多一些。

师:看来我们还要尊重实际状况。下面请同桌两人交流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走的步数。

……。

教学片段二:强化1千米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从校门口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1:到邵逸夫医院吧。

生2:我认为不对,因为从学校门口到采荷路的34路车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车站到邵逸夫医院还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远多了。

师:那你认为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呢?

生2:大约到采荷路口,因为到那儿大约两站路,接近1千米。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演示)。

生(全体):哦,是采荷路口。

师:如果往庆春路方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3:我觉得到庆春立交桥大约是1千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因为我家在立交桥边,我早上走到学校一般用14分钟,我走100米大约75秒,走1000米大约13分钟,13分钟和14分钟很接近,所以我认为到那儿大约是1千米。

师:让电脑叔叔告诉我们是否正确(电脑演示)。

生(全体):完全正确。

师:下面请你和同桌交流,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理由。

……。

教学片段三:练习1选一选、填一填。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练习1,请看清题目要求。

(学生填写后反馈)。

生1:我认为青春医院到众安桥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为青春医院到浙一医院是两个500米,刚好是1千米,再从浙一医院到众安桥500米,合起来就是1千米500米。

师:答案完全正确,有其他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青春医院出发到众安桥有3站路,每站路大约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楚。如果从湖滨出发到大学路口大约多少路程,你们谁知道?

生3:我认为是2千米500米,因为湖滨到大学路口有5个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个千米1个500米,即2千米500米。

师:同学们,复兴大桥是杭州新造的大桥,它的信息谁能补充完整。

生4:我认为复兴大桥长约80千米,宽约26米。

生5:我对长约80千米有意见,我看过报纸,钱塘江的宽大约1200米,桥不可能80千米长,我认为填1千米500米比较合适。

师: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6:我认为长填2千米500米比较合适,因为1千米500米第一小题已经用过了,钱塘江宽1200米,桥身加上两边的长度,大约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实际。

师:正确,同学们很善于比较和估计,那么第三题谁来解决?

生7:我觉得飞机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0千米,坐小轿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步行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师: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么填?

生7:飞机速度最快,所以应该填最大的数量800千米,小轿车比飞机慢多了,但也比较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钟走1千米,60分钟大约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较合适。

……。

【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在反复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该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找好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流程通畅。

本课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估计铅笔长度、教室前后的距离、杭州到上海的'路程这些具体问题感知单位由小到大的客观存在,以及千米这个单位出现的必要性,使千米这个单位的学习过程自然通畅。

2、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难度比较大,但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实体验,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整理,通过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时间,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别是从学校到何处为1千米的估计、公交车站的路程估计,层次明显,不断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生活经验,强化1千米的观念。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方式合理。

在整堂课中,1千米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教师不断引导,提供相应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决定学习方式,如通过100米和200米来帮助建立概念时,学生既全体交流,又个别讨论,又如最后的综合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作还是自主探索。

在整个教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在该课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因为教师的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学时就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就住在校园后面,课件演示难以启发学生去强化1千米的观念。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多种结果出现以后,教师要灵活处理,如片段一中出现了一个学生走了1千米发现实际结果并不是按照乘5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对……,显然,这些问题既可能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是教师反思成长的有效资源,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习建立联系,学习数学。在学习“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认识,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锻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须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诉学生。最后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习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突出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习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生1:到邵逸夫医院吧。

生2:我认为不对,因为从学校门口到采荷路的34路车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车站到邵逸夫医院还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远多了。

师:那你认为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呢?

生2:大约到采荷路口,因为到那儿大约两站路,接近1千米。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演示)。

生(全体):哦,是采荷路口。

师:如果往庆春路方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3:我觉得到庆春立交桥大约是1千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因为我家在立交桥边,我早上走到学校一般用14分钟,我走100米大约75秒,走1000米大约13分钟,13分钟和14分钟很接近,所以我认为到那儿大约是1千米。

师:让电脑叔叔告诉我们是否正确(电脑演示)。

生(全体):完全正确。

师:下面请你和同桌交流,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理由。

……。

教学片段三:练习1选一选、填一填。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练习1,请看清题目要求。

(学生填写后反馈)。

生1:我认为青春医院到众安桥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为青春医院到浙一医院是两个500米,刚好是1千米,再从浙一医院到众安桥500米,合起来就是1千米500米。

师:答案完全正确,有其他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青春医院出发到众安桥有3站路,每站路大约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楚。如果从湖滨出发到大学路口大约多少路程,你们谁知道?

生3:我认为是2千米500米,因为湖滨到大学路口有5个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个千米1个500米,即2千米500米。

师:同学们,复兴大桥是杭州新造的大桥,它的信息谁能补充完整。

生4:我认为复兴大桥长约80千米,宽约26米。

生5:我对长约80千米有意见,我看过报纸,钱塘江的宽大约1200米,桥不可能80千米长,我认为填1千米500米比较合适。

师: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6:我认为长填2千米500米比较合适,因为1千米500米第一小题已经用过了,钱塘江宽1200米,桥身加上两边的长度,大约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实际。

师:正确,同学们很善于比较和估计,那么第三题谁来解决?

生7:我觉得飞机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0千米,坐小轿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步行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师: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么填?

生7:飞机速度最快,所以应该填最大的数量800千米,小轿车比飞机慢多了,但也比较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钟走1千米,60分钟大约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较合适。

……。

【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在反复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该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找好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流程通畅。

本课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估计铅笔长度、教室前后的距离、杭州到上海的路程这些具体问题感知单位由小到大的客观存在,以及千米这个单位出现的必要性,使千米这个单位的学习过程自然通畅。

2.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难度比较大,但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实体验,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整理,通过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时间,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别是从学校到何处为1千米的估计、公交车站的路程估计,层次明显,不断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生活经验,强化1千米的观念。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方式合理。

在整堂课中,1千米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教师不断引导,提供相应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决定学习方式,如通过100米和200米来帮助建立概念时,学生既全体交流,又个别讨论,又如最后的综合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作还是自主探索。

在整个教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在该课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因为教师的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学时就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就住在校园后面,课件演示难以启发学生去强化1千米的观念。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多种结果出现以后,教师要灵活处理,如片段一中出现了一个学生走了1千米发现实际结果并不是按照乘5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对……,显然,这些问题既可能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是教师反思成长的有效资源,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

相关范文推荐
  • 11-23 国旗下演讲稿国庆范文(16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在特定场合下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精心准备的一篇具有逻辑性和岗位性的话语材料。接下来是几篇经典演讲稿的摘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
  • 11-23 县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实用13篇)
    通过写演讲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提炼重点,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加清晰明了。善于借鉴一些成功的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构思和写作自己的演讲稿。从2005年5月
  • 11-23 幼师学习师德师风心得感悟(优质22篇)
    遵守师德师风的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还能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提升教育质量。师德师风范文七: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
  • 11-23 幼儿园大班中秋假期安全教育教案及反思(专业16篇)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们开始发展艺术、音乐和运动等综合能力的时期。幼儿园大班是学前教育的最后一年,是孩子迈向小学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幼儿园大班中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
  • 11-23 运动会垒球赛加油稿范文(13篇)
    运动会是一项集体性的体育竞赛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团队合作意识。下面是一些运动会总结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思路和技巧。奋力一甩,将垒球投向高远
  • 11-23 高考等待的季节(优秀14篇)
    作文是一种思维的输出和创作的过程,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逆流而上:跌倒了无所谓,重要的是能够带着笑容站起来,继续逆流而上。还曾记得《十里长街
  • 11-23 小班工作班级总结(精选15篇)
    作为团队的一员,我想写一份述职报告来记录我在项目中的贡献和经验。如果你正在写述职报告,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本学期划上了
  • 11-23 初中学习方法演讲稿(通用20篇)
    学习总结是一次思考和反思的机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效果。接下来是一些学习范文的精彩片段,希望可以激发大家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更
  • 11-23 扬州市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大全(22篇)
    服务月的开展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团结一心,我们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以下是一些社区服务月活动的亮点和创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根据有关法律、
  • 11-23 年度工作经验心得总结大全(24篇)
    年度总结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潜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年度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大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