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专业19篇)

时间:2023-12-24 17:13:52 作者:影墨

调研报告是对特定问题或现象进行详尽阐述的一种书面材料。了解别人是如何写调研报告的,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水平。

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期,市政协副主席杨丘远率民族宗教台侨属部分政协委员和市直有关单位及天长街道负责同志就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察看了我市夕阳红等部分老年公寓,走访考察了我省养老服务工作开展较好的铜陵市、合肥市肥西县、黄山市黄山区和歙县等四个市县区,并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在实地察看、走访考察和座谈讨论的基础上,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业,全面提升我市社会化养老水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据统计,2011年底,我市60岁以上人口9.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9%。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凸显。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全市人民的迫切需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积极采取措施,着重抓好养老服务场所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

1、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全市现有敬老院17所,其中铜城、秦栏各2 所,其他镇(街道)各1所,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可容纳床位2000张,现入住农村五保老人1260人。

2、推进社会福利院建设。福利院位于我市冶山镇张巷村,为2011年民生工程,总投资546余万元,建筑面积达4138平米,可容纳床位90张,6月份已投入使用。目前,收住社会“三无”对象20余人。

3、鼓励兴办民办老年公寓。据调查,全市现有10家民办老年公寓,其中正常运营的9家,在建1家,共设置床位1200多张。正常运营的9家老年公寓,千秋和夕阳红两家规模较大,每家可容纳100人左右,其余7家均为30床位以下小规模养老院。在建的金太阳老年公寓规模最大,设置床位800余张,软硬件设施较为齐全,预计2013年全部建成。其中,一期工程3500平方米,已建成,可容纳床位89张,10月底完成装修并投入使用。

此外,作为主要养老方式之一的社区养老服务,我市暂为空白,将在今年推进社区建设工作中统筹安排。为进一步适应老龄化的要求,从2011年底,我市对满99虚岁的老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贴,对99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贴。目前,该项资金尚未列入财政预算,暂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列支。

1、养老服务体系功能不全。养老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搭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但目前,我市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建设方面存在许多空白,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尚未启动。

还存在安全隐患;两家相对规模较大的,又不同程度存在着建设不够规范、服务不够全面等问题,完全按市场化运作,见效慢,效益低。市政府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来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社会资金投资没有积极性。

3、养老服务机构缺乏规划管理。市区民办老年公寓虽发展较快,但与我市老年人口实际增长的情况不相适应,现有的养老场所缺乏合理规划布局,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在管理方面,对农村敬老院的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规范,但对民办老年公寓管理远远没有到位,大部分民办老年公寓没有履行正规的审批手续,虽发放了《社区服务证》,但目前从未开展年度重审工作,更未开展安全检查。

1、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我们所考察的4个市(县、区)政府都根据省政府皖政[2011]20号文件,出台了本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其中,铜陵市从2007年起,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政府为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连续5年将此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先后制定出台6个政策性文件,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落实;城市社区养老托老机构每年新增200张床位,同时建立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70周岁以上低收入家庭老人按每天10元的标准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券”,开通2881890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上门服务。肥西县建立了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服务。

重点优抚对象、特困及省级以上劳模、有特殊贡献的困难老人,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服务。此项经费各地均列入财政预算。

3、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铜陵市将民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公办养老机构一并纳入公共服务行业政策扶持范围,对民办老年公寓,也按实际床位数,市、区两级财政给予每张床位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黄山区、歙县分别对新建、改扩建的以及床位数超过50张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经验收合格,正常运营1年后,财政给予每张床位2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其中,歙县对床位300张以上的,给予每张床位5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已开业的民办或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黄山区和歙县均根据养老机构实际入住人数,由财政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给予运营补助。

参照省内先进地区的做法,结合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实际情况,为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尽快出台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议市政府要以省政府《决定》和滁州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实施意见为指导,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意见要明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即逐步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服务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居家养老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同时,意见要尽量细化、量化、具体化,要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2、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建议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研,合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范围和方式,依据不同情况为老人提供有偿、抵偿或无偿的养老服务。可借鉴铜陵市的做法,搭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政府可为少数特困老人提供部分购买服务。逐步把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工程,加大推动力度。今年可把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列入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一项内容,先建成1-2个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展开。切实落实分散供养农村五保对象、孤老优抚对象、城镇三无人员的村(社)干帮扶责任制。

3、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集中照料需求。重点支持社会养老机构建设。鼓励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等形式兴办养老机构,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吸引民营资金投入养老服务业。建议在征地安排、税费征收、水电收费标准、建设和运营补助等方面,政府应给予扶持政策,明确优惠标准。民政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规范民办养老机构的行为。继续推进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转型,可在城郊结合部和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完善设施设备和服务功能,打造一批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农村敬老院也要积极探索转型,将空余床位用于收住社会老人和空巢老人,满足农村社会养老的要求。

4、健全完善高龄、贫困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将80周岁以上老年人纳入高龄补贴范围,结合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高龄生活补贴。

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掌握全县服务业发展情况,根据县政府安排,我们对全县服务业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主要特点。

一是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我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5亿元,比增长13.2%;比的7.6亿元增加14.9亿元,增长2.9倍,年均增长1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比35.1:37.0:27.9。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二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邮电等传统服务业在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提升改造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连锁经营、电子信息、房地产开发等新型服务业态得到了初步推广;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潜力逐步显现。,从服务业的增加值行业构成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2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9.8%;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8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21.5%;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5.1%;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7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21.0%;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10.8%;教育实现增加值2.3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10.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实现增加值2.2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9.9%。以上七大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88.5%。

三是服务业比重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全县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统计资料显示,我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5亿元,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7.9%;实现税收(缴地方财政)1.51亿元,占全年财政收入的66.72%。服务业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对税收收入的贡献日益增加。

四是服务业成为增加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渠道。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服务业的从业人数不断增加,逐渐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成为吸纳劳动者的新的增长点。不仅吸纳了新增就业人口,而且承接了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就业需求。据统计资料,全县单位数332个,在岗职工31082人,而服务业单位数235个,占全部单位数的70.8%,从业人员为19367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2.3%,比提高3.1个百分点。根据调查,从事服务业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2504个,从业人员26580人,服务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是商贸服务业稳步增长。全县商贸企业法人单位共218家,其中批发零售业186家,住宿餐饮业32家;实现社会销售收入58.7亿元,实现增加值7.26亿元,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2.3%。

经过多年发展,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健全,商业设施日趋完善,全县逐步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宏盛购物广场、如海超市、家家福超市已初具规模,银桥小商品批发市场辐射能力逐步提高,以金桥家具为代表的商中路北部家具市场、东方汽车商贸城为代表的银河路汽车、摩托车市场、富东蔬菜批发市场、赵奎元棉花市场、白桥大蒜市场、商南农贸市场、展旺蔬菜市场形成全县市场体系基本构架。

二是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企业29家,从业人员325人,营业收入5.27亿元,实现增加值2.21亿元;年底全县机动车达到66701辆,比增长了48.1%,其中从事客、货营运的车辆分别是206部、2508部,比增长了219%和337%;道路运输行业完成的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为125万人、1.3亿人公里,290万吨、3.01亿吨公里分别为的1.6倍、2.6倍、1.4倍、1.4倍;在客运线路中,跨区线路已达24条(其中跨省线路5条、跨区线路8条、跨县线路11条),高级车55辆,从事农村公交线路13条,中型普通客运车辆86部,营运里程334公里,日发送668个班次,覆盖全县962个行政村。新增城区公交车3部,安排2条经营线路,运营里程19.8公里。

三是房地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共17家,从业人员563人,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9亿元,实现增加值4.73亿元,上缴税金4139.33万元。以来,完成房地产投资额为10亿元,开发面积50.01万平方米,销售面积41.34万平方米,入住面积23.91万平方米,上缴税金8631.4万元;进行土地招拍挂11宗,拍出面积1244亩,土地出让金收益4.02亿元。总之,三年来,房地产业为财政贡献4.883亿元,年均1.63亿元,不仅如此,对我县的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等行业也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金融业稳健发展。,全县金融保险业48家企业,从业人员405人,实现增加值1.14亿元,税收1212万元。现有金融机构6家,包括农行、建行、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发行,齐鲁银行入驻商河,下设1个营业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分别于、撤并至济南。目前在机构网点、从业人数、业务发展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是农村信用社,拥有城区网点30个,在各个乡镇驻地均有营业机构;邮政储蓄银行设有2个物理网点,21个乡镇邮政所均为其代办金融业务。截止末,县各项存款余额459849万元,较上年增加80420万元,增幅21.20%;各项贷款余额264803万元,较上年增加73594万元,增幅38.49%。

保险机构9家,其中人寿保险5家,主要包括中国人寿、中保人寿、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财产保险4家,包括中保财险、大地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安邦财险。保险业务收入12500万元,业务支出6562万元。

五是新兴服务业快速推进。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产业比如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产业、中介服务业等迅速兴起。据统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企业单位达11家,从业人员增加24人,主营业务收入达207万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达50家,从业人员增加257人,主营业务收入达5031万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企业14家,从业人员157人,主营业务收入达7.9亿元;文化、广播电视等企业13家,从业人员95人,主营业务收入达4.36亿元。

六是非盈利性服务业职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市政公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社区服务等得到了重点发展,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据统计,非盈利性的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达297家,从业人员增加1780人;非盈利性的教育行业达133家,从业人员增加6058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单位数达1548家,从业人员达13314人。全县非盈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为5.29亿元,占全部增加值比重23.5%。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措施。

1、编制并实施服务业及专项规划,发挥规划引导作用。

我县编制并实施《县“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之后完成《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__)》、《县区域卫生发展规划(—20xx年)》,近期初步编制完成商业网点规划、镇村体系规划、温泉服务业基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规划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

2、实施城镇化战略,构筑服务业发展平台。抓住济南市“北跨”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以环境建设为总抓手,制定加快小城镇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发挥重点小城镇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我县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投资环境极大改善,逐步形成了“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三级城镇网络。怀仁、玉皇庙、龙桑寺、郑路等小城镇进一步完善,贾庄镇“城镇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3、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和条件。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修建县乡及城区道路,逐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体系,打通商东路,改建田园路,完成鑫源路、青年路、兴隆街、富民路、商中路北段等城区道路整治,完成文昌河景观整治和滨河公园建设,新增绿化面积68.8万平方米,城市容貌景观显著提升;新型出租车投入运营,弘德街及弘德片区、田园路装饰建材特色产业街项目开始启动,铺设雨水、污水、供热和煤气管线20.3公里,新安装路灯607杆,城市功能有新的提高。科学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地热研发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规划建设温泉服务业基地,升级改造城区公交出租车辆,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市容市貌发生明显变化。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龙怀路、商胡路、白玉路西段竣工通车,新建行政村内主干道90.7公里,完成危桥改造9座,城乡交通环境有了新的改善。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加快房地产业发展。

城区环境的改善及市民房产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促进了我县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区环境的改造,招商力度的加大,一大批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相继进驻我县,给我县房地产业带来新的理念、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我县楼盘开发的品质和档次,推动了全县房地产业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

5、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政策,做大商贸服务业。

一是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全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标准、整体推进的思路,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认真开展布局选点,着重抓好规范,全面推进农家店的建设工作。截止底,建设乡镇直营超市一家,新建和改造日用品农家店798家,农资店145家,全县行政村农家店覆盖率达到了89%,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承办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二是全面落实“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惠民惠农政策,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严格工作流程,规范运作,把好网点备案审核关,加快补贴审核进度,及时兑现优惠政策。截止到6月,全县家电下乡备案销售网点有41家,录入系统的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达到54333台,累计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达10279万元。家电以旧换新销售备案网点15家,录入系统的以旧换新产品销售量575台,实现销售额229.97万元。

三是狠抓农村市场项目建设,带动服务业档次提升。立足引进大商场、大市场等大项目,引进和培育大品牌,同时培育自己的品牌把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6、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任务,加大投入,推进社会服务业。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文昌实验学校、实验中学西校区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县医院病房楼交付使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县中医院病房楼建设顺利推进,六个乡镇卫生院扩建工程全部竣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城市展馆投入使用并对外开放,改造建设文化大院10个、农家书屋110个,12个乡镇文化站通过市级验收;五保供养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建和改建了12处敬老院,几年来,累计投入敬老院建设资金2100万元,各类房屋共计1156间,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其中院民宿舍956间,容纳床位1912张,可满足全县90%集中供养率需要。

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自治区政协主席会议的决定,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成专题调研组,在林国强、苏道俨两位副主席的具体指导下,从2011年5月份开始,就加快我区养老产业发展问题在区内14个地市和部分区直单位进行调研,并赴湖北、河北两省进行考察学习。

我国的养老问题,包括事业养老和产业养老两大块。事业养老是政府通过兴办福利院等事业单位对“三无”人员、“五保”老人和优抚对象实行无偿供养,属于福利性、公益性的养老。产业养老则是把养老服务发展为经济产业,按照商品交换、有偿服务的办法解决社会大众的养老服务问题,属于商业性质的养老。本次开展的调研,主要是围绕着如何把商业养老发展成为经济大产业的问题来展开,不涉及福利性、公益性的事业养老问题。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调研,初步梳理出一些关于加快我区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自上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龄人口迅速增加。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到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内地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8亿,占我国总人口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未来30年,是我国老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015年将达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5%;2020年将达2.45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6.61%;2030年将达3.55亿,占总人口的23.3%;2040年将达4.09亿,占总人口的26.52%。

老龄人口的迅猛增加,一方面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在4∶2∶1模式逐渐成为我国主流家庭模式的情况下,子女的养老人均负担成倍数增长,财力、体力和精力上的负担都不堪重负。同时,又极大地限制了年轻劳动力的流动,相对减少了我国的人口红利。另一方面是:老年人消费需求迅速膨胀,涌现出一个巨大的老年消费市场。如以一个老年人年均消费(包括生活费用、医疗保健费用、文化娱乐费用等)10000元计算,我国老年人消费需求目前约为18000亿元。2015年约为22000亿元,2020年约为24500亿元,2030年约为36000亿元,2040年约为40000亿元。这还是静态计算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物价上涨等因素,动态的老年需求还要大得多,并将拉动旅游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商贸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加快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加快发展养老产业,把原来主要由家庭承担的养老问题转为全社会共同承担,通过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即在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大力发展商业性的养老机构,形成由这些养老机构向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然后由老人(或其亲属)向养老机构支付服务费用的养老服务业,并以此为核心,不断拓展和延伸,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包括老年人生活服务业、老年人医疗康复保健服务业、老年人文化教育体育娱乐业、老年用品制造与营销业、养老商业保险业、老年人法律服务业、涉老人力资源开发业等行业在内的新型产业。这是应对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需要,是减轻年青一代的养老负担,最大限度地释放优质劳动力潜能、弱化人口红利减少的负面影响的需要;也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维系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需要。

我区发展养老产业的紧迫性尤甚于全国,主要原因是:

一是老龄化程度和速度高于全国。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到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区常住人口为4602.66万人,其中60岁及其以上人口为603.6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11%,而65岁以上人口为425.32万人,占常住人口数的9.24%,高于全国水平的0.37%。据有关单位对全区总人口的预测,我区60岁及以上人口到2020年将达912.8万,占总人口数的18.4%,2030年,将达1274.2万,占总人口的25%,2040年将达1465.6万,占总人口数的28.6%,分别高于全国水平的1.76%、2%和2.08%。

二是我区农村人口比重高,空巢化家庭多、农村老年人照料难度大。2010年我区农村人口的比例高达59.9%,比全国的50.3%高出9.6个百分点,而且我区每年跨县以上转移就业的青壮年农民工约400—500万人,其中约有230—250万人常年在外省务工,致使农村家庭空巢化特别严重,居家老人的照料难度特别大。

三是我区未富先老的问题要比全国严重。我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又是老龄化程度和速度均高于全国水平的地区,加速经济发展和妥善解决养老问题两大任务都极其繁重。只有加快养老产业的发展,激活“银发经济”的巨大商机,才能把两大任务有机地融合起来,既解决养老问题,又加速经济的发展。否则,势必造成两者互相制约的局面,给我区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堪想象的后果。

(一)研制和下发了一系列涉老产业的文件,为全区养老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老龄工作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早在2002年,就制定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规划》(桂政发〔2002〕43号)。2003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老龄工作的意见》(桂发〔2003〕2号)。2007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自治区老龄办、发改委、财政厅等11个部门共同报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区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桂办发〔2007〕57号)。自治区民政厅、人社厅和财政厅、物价局先后下发了《关于扶持我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通知》(桂民发〔2007〕162号)、《关于2009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问题的通知》(桂老社发〔2009〕12号)、《关于我区福利机构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桂价费〔2010〕328号)。各市党委、政府也根据本市实际出台了一批涉老服务业的文件。这些文件,阐明了我区老龄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组织领导体制以及老年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服务体系建设、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扶持办法等问题,为加快我区老龄事业特别是养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养老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制度保障。

10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和财政、劳动保障、卫生等职能部门十分注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千方百计提高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两大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到2010年底,城镇职工(包括各类企业职工、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参保人数由2005年末的288.6万人增加到2010年底的449.3万人,增长55.68%,“新农保”试点工作2011年将由原来的27个县扩大到65个县(市、区),覆盖面约达农村人口的70%。参加城镇医保人数由2006年的302.0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935.49万人,参保率达96.54%;参加新农合的农村群众已从2003年(开始之年)的124.8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3953.47万人,参合率达96.22%。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待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如参保的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由2005年的627元提高到2010年的1187元,增加了560元,增长了89.3%;2011年有望提高到1300元;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0%和60%,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约18—20万元)。新农合最高补偿金2011年7月底已达5万元。所有这一切,都为老年人的养老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制度保障,也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三)养老产业设施建设初见成效。

到2010年底,全区共累计建成收养性养老机构1474家,拥有床位5.27万张;建有社区养老服务站点397个;全区医疗机构建有康复医学科床位1250张;建有老年大学87所,可容纳37040人同时到校学习;共建有老干部活动中心(站、室)1006个,可同时容纳85797人参加活动。还建成老年门球场、老年气排球场等一批老年人体育设施。

(四)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呈现逐步增强的趋势。

一是国办福利养老机构的改革逐步推开。一方面是县城以上的各种国办福利养老机构,除了保证国家法定无偿供养的人员入住外,逐步按照有偿服务的原则接受社会公众的入住。另一方面,在不改变养老性质的前提下将政府投资兴建的养老机构(已有18家)租赁给社会力量进行管理和运营。二是社会力量对养老产业的投资力度逐步增强。到2010年底,全区共有民办养老机构119家,拥有床位13956张,从业人员2570人。特别是去年以来,一批较有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开始投资我区的养老服务业。如河池市民营企业家石海杰在都安县城投资兴办的老年人服务中心,总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内部设有老年公寓、医疗中心、康复功能室、多功能娱乐室,可同时接纳1500多名老人入住,将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该项目现已正式营业。而(中国)五行创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30亿人民币,在扶绥县城郊兴建一个面向国内外老年人的“中国乐养城”,项目包括老年养生公寓、老年专科医院、老年大学、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特色商业等。建成后,可满足国内外13000老人入住养老,另外配套2000个子女探视床位的宾馆,2500多名工作人员居住的宿舍。这个特大型的养老项目已于2011年10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

(五)经过努力争取,2011年国家已把我区列入全国社会化养老服务试点省区,中央一次性拨款5000万元。

(六)涌现了一批养老产业的先进典型,积累了一些发展养老产业的宝贵经验。如广西(南宁市)重阳老年公寓,入住老人突破500人,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桂林夕阳红养老中心,拥有养老床位200多张,先后荣获“全国养老十大标杆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柳州市老人康乐园,拥有养老床位400张,被中国老龄委评为“养老服务十佳单位”,康乐园负责人黎波波也荣获“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十大杰出人物”称号。他们成功的共同经验是:当地党政领导和主管部门领导重视和支持,是民办养老机构得以发展的保证;医(疗)、养(老)结合是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业最有效的途径;优美的环境、灵活的运行机制、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完善的服务功能、优良的服务质量则是养老机构得以发展成功的必备条件。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新世纪头10年,我国养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区能取得这样成绩是极不容易的,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特别是各级民政、人社、卫生、老龄等部门,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功不可没。

(一)产业规模还比较小。

一是产业体系不够完整,提供的产品品种不多、数量不大。在养老产业众多的行业中,目前我区稍具规模的只有养老机构服务业、老年教育服务业和养老商业保险业,其余行业都是零零碎碎地从属于为全体社会公众服务的各个行业之中,所占比重和产出能力都极低,又缺乏为老服务的特色,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特别是老年人康复保健业、老年人生活用品制造与营销业、涉老服务人力资源开发业等三大行业,市场潜力极大,但行业发展缓慢,机构和人员不足,致使老年康复保健、文体娱乐、老年用品的供应、法律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产出极少,不但老年人众多的消费需求难以满足,也极大地限制了养老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二是养老机构的服务与形势要求差距较大。第一是养老机构总量少、单个规模小。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为例。江苏省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5500家,湖北省有1780家,而我区只有397家。再以收养机构为例,湖北省共有收养性机构2313个,养老床位18.6万张,平均每个养老机构有养老床位41.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3.32张;河北省养老机构有924家,养老床位18.95万张,平均每个养老机构有养老床位205.1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0.29张。我区虽然有1474家收养性的养老机构,但实有床位只有5.27万张,平均每家养老机构只有35.7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仅为8.72张,与民政部关于“十二五期末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的要求尚有很大的距离。第二是服务对象人数还比较少。全区约有250万老年人居住在城镇社区,但据统计,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服务的老人约10万人,仅占4%;按照入住机构养老的老人通常占老年人口的3—5%算,我区入住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数约18万—30万人,但我区目前养老机构的床位只有5.27万张,即使入住率100%,也只有5.27万人,仅占应入住老人总数的18%—29%。

三是从业人员少,整体素质偏低。据民政部门初步统计,2010年底我区各种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为7802人。加上2011年养老机构新增加的从业人员和分散于家庭和医院照顾、陪护老人的护工,全区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应在10000人以下,而且大部分没有取得从业资格证书。

四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不够显著,由于产业体系不够健全、提供的服务产品少、服务对象覆盖率低、服务质量一般化、从业人员又不多,养老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不够显著。

(二)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

以机构养老服务业为例。从投资来源看,目前我区1474个收养性养老机构中,有1355个是政府投资,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则100%为政府投资兴建;从入住机构养老的人员身份看,政府负责无偿供养的人员约占50%,社会公众的入住比例还比较低;从从业人员的性质看,国办福利院等国家事业单位的职工和由民政部门出钱聘请的服务人员约占60%,企业用自有资金招聘人员的比例还不高;从营运收费看,无偿、半无偿服务的养老机构和服务项目约占60%,由物价部门进行价格调控的低偿服务的养老机构和服务项目约占20%,完全由市场自行调节的有偿服务的养老机构和服务项目约占20%。

(三)农村养老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

我区农村老年人口约360万,占全区老年人口60%左右,加上空巢化家庭特别多,农村养老产业亟需发展。但目前我区农村中,尚无一家社会化、有偿性的养老机构;各乡镇敬老院供养的仍然全部是国家法定无偿供养的对象,还未能按照有偿服务的原则对其它农村老人开放。

(四)民办养老机构困难较多。

一是用地难。一方面受用地指标限制,土地落实困难。如已在扶绥开工建设的“中国乐养城”虽然是我国养老产业目前投资最大、项目起点最高的项目,国家老龄办和扶绥县委、政府都大力支持,但由于用地指标有限,历时两年,至今用地问题仍未能完全落实。其他民办养老机构同样遇到类似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用地价格过高而无法接受。目前我国用地类别中没有养老用地这一类别,养老用地只能按商住用地供应,通过挂牌竞买。如此一来,养老机构根本无法与房地产商竞争,只好望地兴叹。

二是用工难。目前我区尚未建立统一的就业培训基地。民办养老机构用工只能从社会上零散招聘,然后再自行培训。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和成本开支,更重要的是培训质量不高,而且不少服务人员刚培训熟悉工作不久,又因工作辛苦,待遇低等问题而辞职不干,从而使养老机构陷入招聘—培训—辞职—再招聘—再培训—再辞职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是开展工作难。绝大部分养老机构内部医疗室不能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资格,享受医保待遇的老人不能在入住的养老机构内部医疗室“刷卡”消费,不但增加了入住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就医的难度,也提高了养老机构入住的门槛,导致了“客源”的流失;由于缺乏全区统一制定实施的养老机构服务和管理规范标准,无法规范养老机构与被服务对象双方的责、权、利,养老机构常常因为入住老人自己造成的意外事故而受到老人亲属的围攻、辱骂、索赔等。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尚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对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甚至认为养老产业与经济发展无关,反而会耗费政府大量财力,因而主动推进不力;一些与养老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领导,对发展养老产业过程中,本部门应承担的工作职责还不甚明了,缺乏主动介入、主动参与的意识;作为养老产业投资主体的社会力量对养老产业的巨大商机和优惠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干部群众仍然把老人入住养老机构视为儿女不孝,不愿意把亲人送进养老机构养老;部分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年人,认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低人一等,即使失业在家也不愿到养老机构工作。

(二)养老产业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和老龄化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以养老服务业为例。未富先老和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是我国老龄工作的两大特点和难点。这两大特点和难点决定了我国养老服务业必须以社会化、市场化为主。我国数千年来形成的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业态,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老龄化社会对养老业的要求。必须加大力度,推进这种传统养老业态向社会化、市场化为主的新的养老业态转换,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千方百计提高它们在养老业中的比重。然而,在新世纪的头十年,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区在这一方面推进的力度还较弱,养老的主体仍然是以家庭为主、政府为辅,而社会力量、市场作用等则微乎其微,致使养老服务业体制僵化、机制不活、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很不适应,从而限制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

(三)政策法规建设与养老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优惠的政策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养老产业得以发展的巨大助推器。但目前我区养老产业方面政策法规建设与养老产业发展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一是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由于缺乏刚性约束,投资者要真正在我区兑现很不容易。二是我区出台的优惠政策覆盖面还稍欠宽广。只有对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而涉老人力资源开发、老年用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老年人医疗康复保健等其他涉老行业,未出台扶持政策。三是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中,有些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强(如土地使用的政策),对投资者吸引力不大;有些优惠幅度较小,如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补贴标准低(分50—100张床位、101—149张床位、150张床位以上三个档次,分别给予每张床位一次性补贴2000元、2500元和3000元)、兑现时间长(3年),对投资者的'激励作用不大。

(一)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形成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共识。

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和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发展养老产业的重大意义、巨大商机和优惠政策,使全社会对发展养老产业逐步形成共识。特别是要使各级党政领导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让政府的各职能部门,特别是要让民政、财政、发改、土地、城建、规划等与养老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部门领导明了本单位在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职责,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要让各种社会力量、民间资本了解养老产业的巨大商机和优惠政策,增强对养老产业投资的信心和决心;使广大群众认识把老人交由养老服务机构照料,是新时期儿女尽孝的一种新形式,对老人和儿女都有好处,消除各种疑虑;大力宣传和表彰养老产业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形成“敬老光荣、助老得福”的社会风尚,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主动参与发展养老产业的思想氛围。

(二)编制好养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建议自治区政府尽快组织力量,编制好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区发展养老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从而更好地指导全区养老产业的发展。建议编制规划时注意把握好三点。一是既要遵循养老产业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体现我区的区情特点,使我区的养老产业走出一条符合区情的发展路子。二是要注意体现协调发展的原则。养老产业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相协调,注意把握好发展的规模和高、中、低各种消费档次的空间布局,避免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同时并存,造成社会资源的低效利用。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养老产业必须具备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源之间的相互协调,防止因某种资源的供给不足而导致产业链的脱节。特别是无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还是小区建设规划,都要明确老年公寓、老年医院、老年大学、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特色商业等涉老用地,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三是要把养老产业的发展规划纳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利于统筹考虑解决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三)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促进养老产业体制、机制的创新。

一是要着力推进“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业态向“社会化养老”为主的新型养老业态的转换。努力扩大对国内外的开放,实施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和引导区内外、国内外的社会力量进入我区养老领域,兴办各种商业性的涉老服务机构,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有偿服务。通过众多的商业性的涉老服务机构及其丰富的服务产品、良好的服务质量和并不昂贵的服务价格,并辅之以政府的大力宣传、引导和推动,使社会大众逐步认识并接受社会化、有偿性的养老,使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逐渐成为我区的主流养老模式,从而实现由“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业态向社会化、有偿性为主的新型养老业态转换。

二是进一步深化政府养老投资体制改革。建议今后我区各级政府不再兴办或尽量少办专门供养“三无”人员、“五保”老人和优抚对象的国有独资的养老机构,改由政府向商业性养老机构购买服务,由商业性养老机构代政府供养这些老人。把原来用于建设国有独资养老机构的资金用于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使出台的扶持政策更有“含金量”,更具有吸引力,以激励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产业,进一步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局面的形成。

三是进一步深化现有国有养老机构的改革。要按照“国有民营”、“托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对国有养老机构进行改造,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暂时未具备改造条件的,也要进一步搞好国办养老机构内部的改革,赋予国办养老机构经营用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评价制度,以及按劳分配和股份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使国办养老机构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部运行机制,激发生机和活力。要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国有养老机构实行“三大转变”,即从单纯的为“三无”人员、“五保”老人和优抚对象服务向为“三无”人员、“五保”老人、优抚对象和全社会公众服务转变;从单纯供养模式向供养、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全方位服务的模式转变;从单纯的服务向服务、经营一体化方向转变。通过改革,使国有养老机构的所有制性质、运行机制、服务对象、服务模式和运营业务都发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根本性变化,成为养老产业中重要的一部分。

四是强化城乡养老统筹工作。在加快发展城镇养老产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产业养老问题。建议改变目前在农村千篇一律地由政府兴建“五保村”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做法,借鉴河北等先进省市的经验,鼓励农村中的经济能人和外出务工人员充分利用农村已建成的7000多个“五保村”和其他闲置房舍,在本乡、本村投资兴办“家庭养老院”、“老年服务中心”,通过低偿服务方式回报乡亲邻里,并代政府供养“五保”老人(政府为这些五保老人购买服务),政府则在物质上给予扶持、在精神上给予荣誉,鼓励他们辐射周边、连锁经营,就近安置和服务更多的农村老人,使广大农村老人既能享受到政府的关爱,又能在乡情亲情较为浓郁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通过上述举措,使我区养老业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社会化的格局。

(四)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强养老投资能力和个人养老资金能力。

拓宽投资能力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大争取力度,争取得到中央政府的更多支持。

二是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状况,逐步增强我区财政对养老产业的投入。

三是千方百计扩大福利彩票发售量,筹集更多的福彩公积金。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合理布局福彩发售网点,加强宣传鼓动,强化发售网点的内部管理,大幅增加福彩发售量,从而分成到更多的公积金用于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四是制订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和利用国内外资金发展我区养老产业。

五是通过优惠政策和荣誉鼓励,引导各种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个人向养老机构捐赠或提供无偿服务。

拓宽个人养老资金来源方面:

一是继续加强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两大社会保险的宣传发动,特别是“新农保”、“新农合”的宣传发动,做到应保尽保,扩大两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并加强基层征缴网络队伍建设,强化征缴工作,确保足额缴交、足额支付。

二是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增强企业职工的资金储备。

三是大力鼓励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参加个人储蓄、商业养老保险。建议在全区推广柳州市实施城镇职工住院附加保险和学生儿童补充险的经验,增加个人养老资金能力。

四是逐步探索“以房养老(逆按揭)”、“以地(地租)养老”等新的筹资途径。

(五)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服务规范,为养老产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是实施优惠的税费政策。要切实贯彻落实全国老龄办、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10部委联合下发的全国老龄办发〔2008〕4号文件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建议自治区对社会养老机构免征或减半征收教育附加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建房屋产权登记费、有线电视初装费、自来水和管道燃气按民用价格标准收费。

二是出台关于涉老机构用地问题的优惠政策。建议自治区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原有的国有疗养院所、培训机构、国有企业充分利用闲置的宾馆、招待所、托儿所、学校等兴办养老产业,以减少对用地指标的挤占。建议在商业用地指标中切出一块作为养老用地,明确规定这些土地只能用于涉老项目的建设用地,而且必须是专业的涉老机构(如养老机构、老年康复保健机构、老年护理人员培训机构、老年用品研发生产营销机构等)方能参与竞标购买,以避免涉老机构与房地产商一起竞买用地,使地价飙升而最终无法落实养老用地。

三是出台涉老人力资源开发的扶持政策。包括:鼓励高等院校开设涉老专业,为养老产业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级人才的政策(如:对开设涉老专业的院校给予新增专业补助经费等);鼓励各级职业技术学校或医疗机构大力开展养老护理人员业务培训的政策(如:把这些学校或医疗机构纳入人社部门的职业技术培训基地,使其能够使用人社部门掌握的职业技能培训经费等);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使其安心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政策(如:在养老机构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员,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大力表彰和奖励优秀的养老护理人员等)。

四是出台方便老人就医的政策。针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就医难的问题,制订养老机构医疗室建设标准。养老机构收养的老人,在达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的养老机构内部医疗室就医所发生的费用,可在养老机构内部医疗室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结算。并积极理顺各种关系,逐步推行全区“一卡通”。

五是建立和完善养老产业机构管理制度,促进养老产业机构的规范运营。建议自治区及早组织人力,制定我区《养老产业机构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养老机构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等法规性文件,促进养老产业机构的规范运营,也为对养老产业机构的监管提供法制依据。

(六)抓好示范。

建议自治区分别在我区相对发达城市,沿海城市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桂西各市等不同类型的城市,各选择1-2个示范点,同时鼓励各地市也抓1-2个示范点,在养老产业设施建设、服务项目开发、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对象的扩充等方面,加大扶持和指导力度,促其上规模、上水平,使全区养老产业学有榜样、干有目标,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

(七)重点抓好下列行业的发展。

一是科学发展各种养老模式的综合服务业

大力发展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业。首先要逐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由政府行为为主向市场行为为主的转换,逐步实现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具体运作。其次要加大投入,大力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养老服务的设施建设(如老人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日托老人照料场所、卫生室等等)、信息平台建设(如老人家中的呼叫服务系统、紧急救援系统等,千方百计扩大居家老人入网数量和加盟商数量)和服务队伍建设(如养老服务站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医务人员等)。三要努力增加社区养老服务站服务项目,如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包括饮食起居的照顾、环境卫生清洁、代为购物等)、医疗保健(为老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心理咨询等等),文化体育娱乐(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活动、近距离旅游等),通过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居家老人,达到扩大服务覆盖面的目的。

适度发展机构养老综合服务业。要实施优惠的政策,大力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环境优美、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上乘的以中端服务为主的养老机构,为入住老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以增强对老人及其亲属的吸引力,使这些老人放心入住。

充分发挥我区生态美的优势,做大做强异地养老服务业。建议自治区政府选择全区生态环境、自然风光、气候条件都特别好的地方作为异地养老基地,高起点地编制好发展规划、大力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并实施优惠政策,引导区内外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上规模、上水平的、功能完备的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集居住、文化娱乐、度假疗养、休闲养生、商业服务和意外保险于一体的面向国内外的提供高端服务的大型异地养老机构,把生态保健、医疗保健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吸引国内外老人前来养老。

二是大力发展老年医疗康复保健业

一要大力鼓励各级医疗机构挖掘内部潜力,扩大康复保健业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康复保健需求。二要大力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充分发挥自己拥有医疗技术的优势,走“医养结合”的路子,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各种社会力量、民间资本联合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把医疗业务从医院向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延伸,使各种社会资源优化组合,既满足广大老人方便就医的愿望,又拓展了自身业务、增加收入。三要大力扶持社区养老服务站、养老机构的内部医疗室建设,强化对医疗设施、医疗技术的投入,使其获得基本医疗执业许可证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资格,使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老人能在这些内部医疗机构中“刷卡”消费。

三是大力发展老年文化娱乐业

一要继续大力鼓励发展老年大学和老年广播、电视、网络及函授教育,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知识;鼓励出版部门组织出版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二要鼓励发展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由社区养老服务站点或养老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老人开展与老年人相适宜的各种文体活动,如书法、桥牌、棋类、歌咏、文艺表演或钓鱼、养花、盆景栽培、太极拳(剑)、气排球、门球、近距离旅游等,满足老年人社交、娱乐、健身的需求。三要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和养老机构开设适合老年人的小工艺车间、小农场,让有兴趣的老年人在这些小工艺车间和小农场开展他们各自喜欢的制作或生产,自娱自乐,得到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四是大力发展养老人力资源开发业

一要鼓励我区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增设老年管理学、老年医学、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老年营养学、老年用品开发学等专业,为养老服务输送更多的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级人才。二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有偿服务的原则,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为各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养老机构输送更多的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三要通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宣传、发动、组织各界人士定期、不定期地到社区养老服务站、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无偿服务,逐步形成养老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

五是大力发展老年用品供应业

一要鼓励房产商大力开发老年住宅用品,向老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住宅用品,如无障碍设施住宅用品、具有看护性质的住宅用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用品等;二要鼓励工商企业大力开发更新换代老年人日常生活用品,如可报警的床、椅,具有特色功能的便凳、拐杖以及适合老年人的食品、保健品、药品、服装、被褥等;三要鼓励创作、出版、生产等部门大力创作、出版和生产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电子玩具,可与老人对话的机器人,电子宠物等。四要合理布局老年用品经销网点,开设老人专用品商店。

(八)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建议将加快发展养老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提到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列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计划和考核范围;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范围。

二是建议加大政府对养老产业的投入,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政府对养老产业的投入,重点用于产业的公共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等)建设、大型或特大型养老项目基本设施建设补助、高龄老人和低收人老人的养老补贴、以及兑现各种优惠政策所需要的费用开支,等等。

三是建议进一步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如宣传部门要加强养老产业的宣传教育,营造发展氛围;发改部门要牵头编制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对重大发展项目优先立项;财税部门要加强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确保国家和自治区对养老产业的优惠政策得到落实;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养老产业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部门要进一步抓好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土地部门要优先安排养老产业用地;城建部门在审批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项目时,要确保养老产业所规划的建设项目得以落实。

四是建议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推进力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听取养老产业的工作汇报,召开养老产业发展情况通报会,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肯定成绩,表彰先进,寻找差距,制订措施,不断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养老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据调查统计,截至到目前,我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6万人,占总人口的15.8%;65岁以上老年人口5.8万人,占总人口的10.7%。预计到2020年,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数将达到9.5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17%;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达到6.6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12%。比例远高于现行国际通行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说明我县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引起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县政协委员多份提案、社情民意涉及养老服务业,县政府积极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60号)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池政〔2015〕4号)文件精神,在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

为认真做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__〕35号)的贯彻落实工作,及早研究具体实施办法,按照市政府领导批示精神,经市民政局研究决定,于20__年11月6日启动了对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状况调研。本此调研采取普遍调研、抽样调研和典型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全市共抽查了10个县区,24个城镇社区,51个行政村,成功访问了19048位老人。

(一)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经过逐村逐户普查统计,全市60岁以上老人41.6166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3.73%,其中农村老人24.54万人,城镇老人17.06万人,分别占老年人总数的59%和41%。通过对比分析,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呈现“一快二化三多”的状况,一快就是增长快。年增长速度为3.2%,预计到20__年,将达47万人,约占总人口15%以上。二化是指高龄化和空巢化,我市70岁以上高龄老人19.25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46%;由于我市主要以劳务输出为增收项目,农村“留守老人”达12万人,城市“空巢老人”5万人,分别占到全市老年人口的29%和12%;三多就是贫困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多。全市“三无”老人2525人、“五保”老人50633人、贫困老人41664人,三类人员共占老年人总数的21%;失能老人12488人,半失能老人21626人,分别占老年人总数3%和5%。

(二)养老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坚持民生为本,积极构建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城乡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已有50299位企业离退休职工和城镇其他就业职工按月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47292位老人按月领取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70周岁以上高龄补贴有序发放,全市享受高龄补贴老人192514人;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更加规范,惠及全市8.5万老年人口;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全面实施,18104位老人享受到了每年1200元的计划生育奖励扶持资金;“五保”和“三无”老人供养政策不断完善,农村敬老院建设全省领先,全市已建成敬老院200个、社会福利院5个,共有床位25860张,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了61.5%;养老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已建__县级老年公寓4个,民办老年公寓3个,社会化养老床位达到了1640张;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日间照料、农村幸福院建设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养老惠老、爱老助老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进入常态;各职能部门都能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加大养老保障投入,老龄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态势。

(三)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基本规范。

目前,全市200所敬老院、5所社会福利院和7个社会化老年公寓,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为事业单位的144所,注册为民办非企业组织的6个,落实管理服务人员编制250人,聘用服务人员2198人,50%达到持证上岗;管理及服务工作人员工资逐年提高,达到了2300元/月;集中供养服务机构运转经费每人达到1200元/年。同时,各级敬老院积极开展以院养院、以副补院工作,基本保障了入住院民的生活水平。

从调查问卷分析看,作为贫困地区,我市老年人整体经济收入低,自我保障力差,全市有基本工资保障的老年人75646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8.2%,其中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25347人,企业离退休职工27090人,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3209人,81.8%的老年人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创收或子女供养。

(一)服务需求多样。

由于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居住地域、家庭情况不同,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多种多样。从问卷的19048位老年人回答的情况看,15619人选择居家由子女养老,占被访问老人的82%;1905人选择社区养老,占被访问老人的10%,1524人选择机构养老,占被访问老年人的8%。因受传统观念影响,只要是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都习惯住在家里由子女赡养,希望村(社区)能经常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身体一般,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年人,最需求的是村(社区)能提供上门送餐、日间托老、家政服务、服务热线、文化娱乐和上门看病就医服务;真正需要机构养老的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家庭困难老人。从调查的1.9万老年人的反馈情况看,老年人普遍对社区开展助餐、家政、医疗护理、日间托老、呼叫热线等便民服务有需求;对社区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有渴盼。

(二)能承担养老费用不高。

从调查情况看,老年人及老年人家庭能承受机构养老费用20__元以上占被访问老年人10%,主要是本人有离退休工资或子女条件较好的老人;21%的老年人能承受的机构养老费用在1500元左右;69%的老年人只能承受1000左右的机构养老费用,特别是农村没有固定收入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生活困难老人,承受费用均在1000元以下;对居家上门服务能接受的服务费用是10元/次。

1、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我市41.6万老年人口,仅有7所不足20__张床位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以安康城区为例,5.1万老年人,仅有一所容纳30人的低标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而大量居家养老的老人需要社区为其提供上门送餐、医疗护理、家政料理,呼叫热线等服务,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才开始探索,投入方式、服务内容、运行模式、管理办法还不成熟,能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十分有限。

2、养老服务机构功能单一,覆盖面窄。我市虽然建设了一大批容量大、高规格的敬老院,但敬老院对入住老人要求必须是生活自理的“五保”老人,且配套设施简单,服务单一,以吃住为基本保障,而留守老人、贫困老人、失能和半失能等社会老人本身无条件入住,而另一方面敬老院配套功能也无条件满足。当前最缺乏医护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特殊养老服务需求。失能、半失能老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生活状况十分恶劣。一个家庭要有一名失能老人,就必须有一个劳动力专门在家照护,不但不能从事经济创收,还要支出基本的医疗费用,给家庭也带来了沉重负担,这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十分突出。我市养老服务机构主要以政府投入建设为主,决定了我市只能建设保底兜底作用的低档次养老机构,部分收入高的离退休干部、条件优越的空巢老人想入住功能完备的高、中档养老机构还相对较少。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吸引来安休闲养老、“候鸟式”养老、生态养老的老人越来越多,集休闲、养生、娱乐为一体的高档次养老服务机构还没有建立。

3、养老服务机构自我保障力差。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供养标准低,医疗设施配备不到位,每个机构配备1-2名管理人员,聘请2—5名护理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都在社会低状态下运营,勉强维持。目前正在运营的3家民办养老机构,因政府没有给予任何政策优惠,全靠自己融资,主体房屋建成后,后期房屋装修、防火、防滑、无障碍设施等配套设备受资金或政策影响,无法一次性到位,需要入住机构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因民办养老机构医疗设施不配套,不能入住,而真正能掏出钱又愿意在老年公寓颐养天年的老人,又嫌民办养老机构条件差,不愿意入住,这样就造成了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的尴尬境地。养老机构本来就是一个投入大、风险大、利润低、周转时间长的微利行业,这就造成了民办养老机构负债大,运行艰难状况。

4、养老服务业发展缺乏刚性的政策支持。我市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意见》(安政办发【20__】42号),但政策扶持粗线条,支持力度不强。如:民建老年公寓、康复中心、临终关怀医院、医疗保健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老年服务设施,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土地供应、资金扶持、财政补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没有明确规定,只是提出号召和意向,由于政策的弹性,到了具体项目就无法落实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由于缺乏刚性奖励扶持政策,所以目前社会力量投入社会养老服务业积极性不高,全市仅有民办老年公寓3所,且规模不大,配套不完善,不能满足老年人迫在眉睫的养老服务需求。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保障老年人权益,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形成我市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根据我市区位优势、生态环境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提出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是:以打造独具陕南特色的生态养老基地为引领,构建公办养老机构为支撑、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民办养老机构为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__年,使全市各类养老床位达到39250张,其中农村敬老院总床位达到33000张,集中供养率达到65%,净增床位7500张;市、县社会福利院总床位达到1100张,“三无”老人的集中供养率达到43.6%,净增床位660张;公办养老床位达到2150张,净增床位1450张;民办养老服务床位达到3000张,净增床位2500张。100%的城镇社区建设起日间照料中心,50%的村建立起幸福院互助院。

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贡献不断增加。

“十一五”期间,全县现代流通增加值已由的6.89亿元提高到13.63亿元,增长49.45%,占三产比重从相对弱势的状态提高到2010年的17.23%。现代服务业城区个体业户数由06年末的3127户增加到10年末的4232户;就业人数由06年末的11205人增加到10年末的2561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7家,从业人员380人,销售总额13.33亿元。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个,商品成交总额达到6.89亿元,显示出我县现代服务业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主体突出民营。

的态势,使民营经济迅速成长为现代流通领域的主力军,在拓宽就业渠道、繁荣城乡市场、活跃区域经济、服务群众需求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放开搞活彬县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亿元中,私营、个体、股份制和其他经济类型占到80%以上。

(三)业态不断出新。

各类专业店、专卖店、便民店、大中型综合超市等新的商业组织形式不断增加,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现代流通方式初步应用,已加快大众化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服务、洗浴等生活服务业连锁化步伐。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商业网点约8870个,其中大型超市3个、百货店3个,主题商场4个,商品交易市场14个,农村集贸市场15个,宾馆酒店45家(其中准三星级3个、四星级1个),各类专卖店32家,连锁店12个,美容美发店59家,洗浴6家,网吧15家,娱乐场所7家,住宿个体户120户,餐饮个体户597户,食品加工企业及加工点22家,货运信息配载站13个。

(四)体系不断完善。

大力推进了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新网工程等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推进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并始终把发展流通服务业和促进消费放在突出位臵,积极引导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万村千乡连锁农家店”291个;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1900台(件),销售额达到了11579万元,兑付补贴资金1308多万元,位居全市前列;“新网工程”已建成农资龙头企业19户、农资连锁直管店18户、乡村加盟店60个、专业合作社3个;彬县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和高渠春蕾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农药检测项目正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农村现代化现代网络体系,并且效益初显。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规范化和市场化。

近几年来,加强了对现代服务业市场的依法监管,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建立健全了一些行业协会组织,协调行业经济活动。

(六)旅游规划体系日益完善,景点开发稳步推进。

完成了《彬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了以川道盛唐佛教文化和现代工业旅游线、南翼生态休闲旅游线、北翼古豳文化旅游线的“一线两翼”现代旅游发展格局。古城墙修复、紫薇山生态公园建设、公刘教稼苑祭祀区建设、大佛寺外围环境保护、西苗头森林公园山门建设、老君庵修复、程家川古民居恢复、花果山山体景观建设等工程稳步推进。

我县现代服务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

(一)市场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长期缺乏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规划的指导,物业开发与现代规划。

脱节,开发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发商业地产设施,使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规划脱节,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商业经营脱节,导致我县现代服务业布局显得散乱、无序,网点设立随意性较大,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

(二)传统现代业态比重过大,现代业态发展不足。

近年来,我县各类私营、个体现代企业发展迅速,但业态结构仍以传统为主,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所占比重很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会展业、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业态水平不高。

(三)整体层次偏低,缺乏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街区和专业市场。

彬县商业特色不明显,定位上没有明显的`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有百店一面的雷同化现象,没有形成既体现都市特色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域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如美食街、数码通讯街、风情休闲街、旅游商品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在现有的专业市场中,均无与本地特色产品相配套的专业市场。

(四)商品专业市场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

彬县现有的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存在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

(五)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大棚式市场、露天市场较多,马路市场现象较为严重,使农村消费潜力未能达到充分的引导和挖掘。

(六)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制约现代流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虽然我县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目前大部分市场仍处在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传统现代形式居主导地位。特别是现代物流比较滞后,物流中介服务不发达,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现代流通交易中应用极少,尤其缺乏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营销策划中心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

(七)景点开发不足,接待能力不强,旅游景点服务设施不齐全等原因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1、加快工业化步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现代工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专业服务外臵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这就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加快推进城市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我县县城规模扩大,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提高,为。

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服务业是指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农、林、牧、渔服务业;二是乡镇企业口径下除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外的所有产业;三是农村公共服务业。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服务业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对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人都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必将大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深入探究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子,我们先后深入到莘县、冠县、茌平的部分乡镇、市场和养殖户,采取与有关专家、部门领导和种养殖业主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调查了解,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探讨,现就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我市农村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农业农村政策,不断加大惠农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成两位数增长,确保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截至目前,我市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243.7万亩,21种食品通过绿色认证,绿色食品单科生产基地面积36余万亩;81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40余万亩,多个农产品品牌已打入日、韩、欧洲市场。本届奥运会上,我市又有5家基地和企业被列为定点奥运食品供应单位,56家食品基地和企业取得进京资格。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紧紧围绕粮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生产基地,对农产品实行深度加工。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708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8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87家,龙头企业带动原料生产基地面积扩大到340余万亩。龙头企业总资产达225.4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为113.97亿元,销售总收入达230.54亿元,带动农户134.9万户,带动基地农民增加收入15.4亿元,安排劳动力就业9.93万人。

(三)农村服务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服务业日趋完善,投资主体逐步壮大,并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全市现有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86处,年交易量100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自20xx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全市共建农家店4084家,现已覆盖全市90%的乡镇驻地和62.1%的行政村,受益群众达360多万人。

(四)农村合作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我市立足资源优势,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并把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与培植农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粮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项目,着力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95个,并且很好的发挥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技术、农民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做到了致富信息准、产销渠道畅,农副产品就地转化比例明显提高,增强了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县乡共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17个,科技服务网络已达485家,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达3424人,市农业综合检测中心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全市已有20xx名科技特派员和24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代表奔赴农村科技第一线,带动农户40多万户,实施工程项目408个,实现经济效益6亿多元,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的结合。

我市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同样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龙头企业不足,中介组织偏少,品牌开发不够;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生产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农副产品检测手段落后,检测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影响了我市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各大城市市场及高档超市进行销售,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

2、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服务业历来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而严重忽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经营性服务。而且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3、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多数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场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务;二是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善,普遍缺少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微机联网、先进计量器具和先进的信息连接发布平台;三是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四是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5、农村服务业规模小、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低。据调查,我市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服务业组织是农户依托一些种养业大户发展起来或是同业联合组成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不能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业务范围仅局限在一个乡镇或一个县的经济区域内,缺少同类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合;专业类型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很少涉足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领域,导致农村服务业组织服务功能弱,内部约束机制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薄弱。再加上人们品牌意识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价,有的甚至靠贴牌才有销路等等,大大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生产量大。截止到20xx年底,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455.54万吨、棉花9.2万吨、蔬菜(含瓜果)951.63万吨、肉禽蛋水产品215.16万吨,农产品丰产丰收既满足了我市人民生活生产消费的需求,也为全省、全国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际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生物能源等行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费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我们加快农业发展的绝好机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市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还有人多地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没有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问题,要素没能够充分自由地流动,也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病虫害侵袭频繁以及自然灾害影响等原因,惠农政策的好处、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与农民打工和其他行业收入比,比较效益还是明显下降。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和历史必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市情,把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就进一步加快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上下联动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目前,我市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一要认真宣传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上下联动的发展氛围;二要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建立农村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各乡镇要把主要职能放在搞好农村服务业发展上,要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抓好农村服务业建设;三要构筑农村服务业发展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尽量缩小农村服务业与城市服务业之间的差距,为全面提高我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四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参与我市农村服务业,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二)抓紧制订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要使农村服务业得到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发展理念,按照“抓二带一促三”与“抓三带一促二”相结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在全市建设了一批粮、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种子等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在搞好一定区域内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同时,重点抓好几个主导产业,特别要把一种或几种产品做大做强,切实做到批量大、质量好、货源稳,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创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要立足于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实施品牌兴农工程,引导广大农户参与到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中来,实行品牌化经营,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叫响“**特产”口号;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按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对已建立起的243.7万亩标准化基地,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档案,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严格实施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要大力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分散的农户结成合作社与各类龙头企业进行交易,切实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对接问题,让农民进入到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领域,使合作社的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等销售网络,从而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的利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要以种植、养殖优势为基础,着力拉长贮存、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业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按造“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积极鼓励依托农村贩销大户、经纪人和生产大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现代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供销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利用各自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并在其中选择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运行规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市场品牌叫得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示范单位,在买、卖、销、等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带来的好处。

(四)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围绕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要着力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带动鸡、牛、羊、猪等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二是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巩固和发展我市全国粮食基地优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三是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带动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林果加工业,进一步提高林果产品的附加值。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订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和农户签订服务和购销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发展目标。要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努力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辐射面广、精加工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延伸到农村一线,实现企业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

(五)抓好市场建设。按造“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原则,继续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功能配置。在农产品主产区、传统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镇驻地,建成大量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通过乡镇农贸市场、大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农贸市场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散功能强、辐射面广、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让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增值。继续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升级,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生活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立覆盖乡村、服务规范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形成集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消费服务、文体娱乐、医疗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和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在内的现代物流体系,使我市农副产品真正实现“物尽所值、货畅其流”。

(六)切实发挥政府在农村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长期存在是我们的一大特点。要按照各级政府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服务供给,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为各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要求。一是要继续加强农村通讯和“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产品流通设施和消费品市场建设,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二是要依托和利用现有供销、农技、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便捷、通畅的信息通道,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延伸信息服务范围,推动城市技术、信息、指示灯愿向农村传递,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包括技术、信息、加工、运输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配套服务。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培育发展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中城市和国外转移的步伐,实现由本乡本土向县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挣钱向回乡创业的转变。要规范劳动者、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进一步打响**劳务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联通市、县、乡三级的畜禽、农作物病虫害监控防治体系,确保农副产品生产安全。要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将全市农业、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要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各级各类检验检测设备的力量,建立农业、畜牧、质检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畜禽、林果生产区建立快速检测点,实现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检验检测,确保农副产品的优质、安全。

(七)、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农村服务业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视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及时调整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结构,为现代服务业多培养适用人才。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工程”和“阳光工程”为重点,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发现、培养并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重实干的农村服务业的业务骨干,吸引服务业人才向产前产后集聚,从而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全面深入了解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破解养老难题,加快推进和谐兰陵建设,8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对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目前有60岁以上老年人19.3万人,其中,65岁以上15.31万人,80岁以上3.1万人,90岁以上3500人,100岁以上52人;农村“五保”老人3800人,城镇“三无”老人30人。老年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14.8%。老龄人口呈现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日趋高龄化的特点。截至目前,全县有大型养老机构2处(公办在建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1处,民办康华社会养老服务中心1处),乡镇敬老院17处,已投入使用的农村幸福院36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处。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社会养老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目前已形成了以县社会福利中心为龙头,乡镇敬老院为主体,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农村幸福院和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遍地开花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网络。

(一)加强领导,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保障机制。县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苍政发〔〕29号)、《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分工的通知》(苍政办发〔2013〕92号),对全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进行分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把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作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摆上工作日程,发挥主导作用,并成立了以县政府县长薛峰为组长、分管副县长杨金童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逐级成立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分工明确,职能清晰。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

(二)完善措施,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保障。在强化规划引领、保障土地供应、加大政府投入、鼓励多元投资、实行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政策,激励了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蓬勃发展。建立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补贴制度。对用房自建、达到规定数量床位、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资质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在省市按核定床位补助8500元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每张床位15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改造用房和租赁用房且租用期5年以上的,每张床位省市补助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一次性改造补助1000元;对已运营、具备一定规模、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资质条件的民办非营利性和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按实际入住人数和床位占有率连续3年给予运营补助。对符合条件农村幸福院项目,在省市给予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每处补助1万元。对新建规模300—750平方米、床位10张以上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市级财政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建设补助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1万元。

(三)加大投入,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

1、加快县级福利中心建设,完善县级养老服务机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投资2000万元新建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1处,年县政府批准设立人员编制6人。占地30亩,建筑面积13000平米,设计床位550张,集五保供养、社会养老、荣军疗养、流浪乞讨人员收容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今年下半年可投入使用。

2、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建设,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支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了“康华养老护理中心”,该项目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设置床位900余张。其中养老床位500张;疗养床位200张;医疗床位200张,是集养老、护理、疗养、康复、医疗、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配套设施齐全,服务优良,实行全面关怀,亲情照顾,使入住老人享受家庭般的温暖和周到服务,目前该护理中心已投入使用,面向社会接收自理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

3、加快乡镇敬老院建设,促进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目前,我县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4859名,其中集中供养1263名,全县现已建乡镇敬老院17处,占地面积226404平方米,建筑面积48467平方米,床位数1724张,入住五保对象1263人,管理服务人员198人。省级“三星级敬老院”三处,“二星级敬老院”13处。严格落实供养标准。五保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200元。2013至2015年上半年共拨付集中供养资金13577850元。积极落实“蛋奶工程”和“暖冬工程”。每人每天一个鸡蛋,一包牛奶。20至2015年上半年共拨付“蛋奶工程”资金3713036.8元。投入资金40多万元,为敬老院安装240台空调。鼓励发展院办经济。以向城敬老院为示范全县敬老院均有院办经济,基本实现了蔬菜、油料等自给自足。全县院办经济年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全年总收入达近三百万元,探索出一条农村敬老院“以副养院、经济强院、保障有力、持续发展、充满活力”的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提高五保老人医疗救助水平。在将五保对象全部纳入新农合的基础上,建立了五保对象入院诊疗费用新农合报销后的政府全额补助制度,2013年至2015上半年我县共投入五保户医疗救助资金160多万。加大敬老院内部设施改造。通过财政招标统一为17个乡镇敬老院,配备床、衣橱等设施1734套。发放棉被、被套、床单3200套,共投入资金379万元。更好的改善了老人的居住及生活条件。各乡镇共配备消防器材2000多件,投入资金40多万,加强敬老院安全管理。

4、加快农村幸福院建设,打造农村家门口的互助养老新形式。利用农村空院空房、老村委、撤并后的学校等闲置资产,因地制宜做好改扩建工作,打造满足老年人吃饭、娱乐、休息等基本要求的农村幸福院,实现农村空巢、五保、特困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2013—20新建农村幸福院31处,建筑面积17200平方米,设置床位650张,已全部投入使用,入住老人300人。2015年计划新建39处,已建成投入使用5处,其余34处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5、加快老年公寓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打造居家养老新模式。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选择,目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由县财政拨出专项资金为社区“三无”老人、空巢老人等特困老人购买居家服务。积极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目前,全县投入使用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处,其他2处正在筹建中。兰陵镇政府2015年新建一处瑞福苑老年公寓,建筑面积2.5万平米,设置养老床位400张,总投入1500万元,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后,可有效缓解乡镇老人无处养老的局面。2015年社会力量计划新建3处老年公寓:(1)兰陵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拟建设养护一体老年公寓一处,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600张,总投资5000万元;(2)下村拟建增寿老年公寓,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350张,总投资1000万元;(3)兰陵镇王兰玉拟建一处老年公寓,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150张,总投资500万元。

6、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村社区兴建老年公寓。3月,向城镇宋楼社区积极利用上级配套资金及自筹资金380万元,兴建了一处大型社区老年公寓,该项目占地6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设置床位202张,于2013年10月份投入使用。公寓配套设施齐全,设有娱乐室、医务室、休息室、食堂、餐厅等多种服务功能,目前入住老人140人。

7、建立“12349”服务信息平台,完善养老服务机制。在卞庄街道朝阳社区与临沂大爱养老服务中心联合建立以家庭养老社会化为目的、以社区服务为纽带、以居家照料服务为主要内容的“12349”信息平台一处,总投资150万,预计8月份投入使用。新的居家养老模式有望有效解决老龄化社会形势下的家庭养老与子女工作之间以及家庭养老与经济能力之间的诸多矛盾,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联动共建”的养老服务机制,实现由养老事业向健康养老产业转变。

(四)加强培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队伍建设。

为提高养老服务行业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提高护理员服务标准,特委托临沂市沂蒙红嫂职业培训学校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200余名,培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实际操作。护理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技术护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通过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合格,颁发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推进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提高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当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会养老服务队伍有待加强。一是现有社会养老服务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专业人才不足。全县现有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就近招收的年龄较大的从业者,他们基本没有接受社会养老服务的专业培训,只能对老年人进行最基本的生活照料,对于提供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高素质的老年人社会管理人才和专业化服务人才严重不足。二是社区低偿和志愿服务人员少。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护理工作脏、累,且责任大,一般人不愿从事并且看不起这个职业;另一方面目前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人员待遇总体偏低,致使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进人难、留住专业人员更难。

(二)社会养老服务的投入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农村幸福院管理服务人员工资,尚无正常的工资经费保障渠道,难以保证社会养老事业的正常运行。二是敬老院每供养一位老人全年需要增加支出生活支出、服装被褥、水电暖、房屋维修、运转经费等,而且供养经费需要每年连续投入,乡镇(街道)普遍感到负担较重,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更是难以为继。三是政府在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一些优惠扶持政策不够,没有发挥好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激励扶持作用。

(三)社会及老年人养老观念有待转变。多数老年人对福利机构养老意愿并不高,大部分老人受传统敬老院模式和“养儿防老”观念影响,一般认为到养老机构去养老都是“孤老”,无儿无女才去的。老人认为自己有儿有女,到那里养老没面子;子女怕别人说自己不孝。而在一些固定收入城镇老年人群中,还没有形成花钱买服务观念,认为不值得。从养老床位看,对于一个拥有130万人口的大县而言总量严重不足,需要政府多加以引导,爱心人士和企业家都来参与,才能办好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

(四)用地难是制约养老设施建设的瓶颈。养老建设用地指标少,社会力量在办理养老用地手续时,由于手续繁杂、指标少等原因,想拿到用地指标很难。用地难是制约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设施的一个较大瓶颈。按上级政策规定集体土地,以租赁方式可以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但是由于国土部门执法的刚性要求,且养老服务行业兼具公益性和微盈利特点,民办企业虽有建设意向,由于土地指标紧缺,一般情况想得到土地划拨也很难办到。

四、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正成为继教育、卫生、文化之后又一个新的公共服务需求热点,为老年人提供有效养老服务是全社会责任,更是政府重要职责,政府要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将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多元化养老服务制度。一是政府要把多元化养老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比如城市新建住宅区开发和旧城改造要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建配套实施方案,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小区没有养老设施的,要补建或利用闲置设施改建。二是鼓励民间等多元化投资。要通过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等方式,持续加大对公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依法建设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

(三)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平台。一是全面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强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功能,为符合条件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二是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对全县养老护理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保证持证上岗率达到100%,逐步形成专兼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为全县老年人提供一流服务。

(四)协调部门合作,优化多元化养老服务环境。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民政、发改、老龄、国土、住建、规划、税务等部门协调沟通。政府要加大投入,用于发展服务业资金应重点向养老服务倾斜、留成,使用福利彩票公益金要优先用于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比例不得低于50℅,各金融机构要加大贷款资金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投资者办理各项手续时各部门要提供支持,各单位税费减免要到位,人社、卫生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设医疗站或合作医疗机构,对符合条件的要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

服务业调研报告

《服务业旅行社调研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这里给大家转摘到百度。

服务业旅行社调研报告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市民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观光旅游成为很多市民的休闲方式。

旅行社作为与居民出行旅游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现代人休闲观光必不可少的导航标。

旅游社是服务业调查中的一个难点,结合**市旅行社样本企业分布较多的特点,笔者根据工作实际,对开展旅行社调查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

一、旅行社行业的特点、规模小,固定资产少。

由于旅行社的行业特殊性,不需要投入很多固定资金就可以运营起来,旅行社就单体来说,很少有大规模的。

间房、台电脑、张桌子、部电话、几把椅子,就可能是一个旅行社的全部家当,固定资产较少。、人员少、流动性比较强。

旅行社的工作人员除了经理就是导游,导游服务具有自由职业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对游离,旅行社组团少不了导游,导游带领游客到景点游览,在办公室的时间很少。

今天是这个导游接的通知、领取报表,明天就带队出去了,报表放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曾经有一家旅行社,半年报时先后换了三个人,领了三次报表。、行业淡旺季节明显。

很多景区是以自然风景为主的旅游景点,以山水游为主,每年—月是旅游的旺季,月份以后个人简历,很少有团队旅游,只是一些零星的散客,旅行社为了降低成本,实行轮流值班,工资待遇低,人员更难找。

二、调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旅行社办公地点不固定,不明显,查找困难。

旅行社固定资产少,办公地点变更比较容易,而服务业报表是半年报,调查频率低,半年报调查时还在,年报时就搬到了其他地方,找不到该单位了。

再者由于旅行社业务的特殊性,办公地点多是租用写字楼,标志不明显,寻找单位困难。

(二)旅行社配合程度差。

旅行社多是私营企业,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经营行为(比如偷漏税),在与政府部门的人员接触时,容易产生抵触或戒备心理。

为了避免多交税、费,在填报时他们对营业收入、上缴税、费等经济指标,一般总会故意漏报、瞒报。

(三)统计基础比较薄弱。

旅行社多数规模偏小,基本上都没有专职统计人员,统计工作多是今天我干,明天你干,抓住谁是谁的局面,很难保存完整的业务基础资料。

(四)财务不健全。

旅行社为了节约成本,尽量减少行政人员,不少旅行社不仅没有统计,甚至连专职会计都没有,会计多是兼职,不在旅行社上班,定期去单位处理帐务,有的帐目就是老板给其报个数据简单记录,个别的旅行社连会计都没有,什么数据都是老板自己说了算。

三、调查中采取的措施与方法研究针对旅行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在实际调查中认真研究调查方法和技巧,同时辅之以科学评估,提高调查数据质量,如实反映旅行社的发展水平。

(一)加强培训,提高旅行社人员业务素质。

当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旅行社人员不稳定,责任心不强,对调查工作有敷衍了事的现象。

这就要求认真做好培训工作,要讲清服务业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使旅行社统计人员提高对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详细讲解报表制度和要求,组织开展讨论,使参会人员切实掌握填报方法。

培训要切实有效,对没有按时参加培训的旅行社,要求补会,不断提高企业人员的重视程度和统计业务素质,为搞好服务业调查工作保证。

(二)入户调查,确保数据现场采集质量。

针对旅行社没有专职统计人员,会计人员相对稳定,报表上经济指标多是财务指标的情况,统一要求服务业报表由会计人员填写。

入户调查前,事先联系旅行社的会计,约定好具体时间,与会计人员一起查阅企业相关资料填写服务业调查表,提高了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三)认真学习旅行社相关知识,为审核报表打下基础。

开展调查前,认真查阅、学习有关旅行社方面的知识,如每家旅行社必须向市旅游局交纳万元人民币的质量保证金,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一般不低于元等等。

在审核旅行社报表时,发现不少旅行社都不填保险费,或者填报金额较小,

心得体会。

通过查询发现属于漏填或者理解有误,要求企业补充填报有关指标,及时纠正报表差错。

(四)加强部门合作,利用行政手段提高旅行社的配合程度。

旅游局是旅行社的行政主管部门,从旅行社的设立、行业管理,业务考评,到取消经营资格,都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建立部门工作协调机制,能够使调查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开展调查前,及时与旅游局行业管理科沟通联系,取得全市旅行社的详细资料,对旅行社地址和人员变动情况、旅行社经营现状做到心中有数。

对那些工作难度较大,没有。

服务业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名县”为载体,以“五保六提升”为工作目标,继续深化“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凝心聚力抓落实,克难攻坚求突破。受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上半年gdp、工业增长率等很多经济指标增速下滑严重,但服务业发展仍保持健康较快发展,这为推动我县经济实现平稳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xx年我县上半年服务业的gdp总值是22.16亿元,占全县gdp比重52%。

1、批发零售商贸业增长放缓。我县批发和零售业受经济不景气影响较大、消费疲软,今年1-6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亿元,同比增长9.4%,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10个百分点;住宿与餐饮业发展结束了近几年快速增长势头,表现为平稳增长,1-6月份增长9.9%。

消费需求增长逐步放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收入增长明显放慢,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增长有可能持续减速。二是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今年就业将更加困难,居民即期收入和预期收入更加不乐观,致使居民消费信心挫伤,购买力受到遏制,1-6月份,我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93元,同比回落2%,其中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幅下降,降幅达33.5%。

2、旅游业平稳发展。旅游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上半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稳中有升,1-6月份,景区接待游客371万人次,同比增长10.1%;门票收入2368万元,同比增长7%;旅游经济总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1.7%。

3、交通运输、仓储业增长趋缓。交通运输、仓储受经济形势影响,客运、货运增幅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1-6月份,全县完成客运量510万人次,同比增长2.5%,客运周转量402720万人公里,增长2.1%;完成货运量290万吨,同比增长3.5%,货运周转量为35185万吨公里,增长3.0%。

4、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由于去年投入开发的房地产企业家数增加,达到12家,房地产业今年上半年总体上呈较快的发展势头,房地产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创历史新高。1-6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25418万元,房地产销售面积1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6%;商品房销售额8.73亿元,同比增长79.9%。

5、金融业快速增长。国家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的货币从紧政策在去年年底调整为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金融业快速增长。至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亿元,增长35.2%,存款余额117亿元,增长32.3%。

6、商贸物流重点企业逐步壮大。以天天新、天音公司、天啸物流等企业为代表的本土重点商贸物流企业,通过不断加大更新改造的投入力度,为我县的商贸流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中:天天新现有连锁网点覆盖全县十一个乡镇三个街道,总门店数达16家,建有配送中心一个。天啸物流新建物流中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物流配送能力将上一个新台阶。

我县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服务业占gdp比重已与二产不相上下,但产业层次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主要问题有:

一是服务业总量小,基础弱,联动效应差。我县服务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在我县gdp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大,但全县服务业增加值仅32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5%左右,总量较小,这与我县发展服务业的优势相比,还没有突出出来。从联动效应看,主导产业带动乏力,产业联动不强。我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优势十分明显,但旅游业没有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对住宿、餐饮、购物等带动效应不明显。

二是产业层次结构不合理,主体低小散,新兴服务业还比较薄弱。我县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上,服务业整体层次较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将近四成,而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处于发育阶段,普遍规模小,占比低。新兴行业比较薄弱。普遍存在着“低、小、散”现象,“低”表现在商业发展层次偏低,基本上处于夫妻店、个体户等较低层次;“小”表现在商铺的营业面积普遍偏小;“散”表现在商业网点的布局较凌乱。全县缺乏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和专业市场,各类市场规模小、辐射面不广、专业化程度不高,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居多,缺少上规模的服务企业、专业市场、大商场、大卖场等。

深入实施“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着力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二、三产分离试点工作,建立、完善服务业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

1、着力推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产业是我县服务业支柱产业,也是我县极具发展潜力,发展优势的产业,继续深化实施“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着力推进山旅游品牌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家乐”是我县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结合了旅游业和餐饮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xx年,全县农家乐经营户达122户,从业人员总数达887人,接待游客136.6万人次,营业额达3308.9万元。“农家乐”成为我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促销,将农家乐宣传触角伸向上海、杭州、温州等周边大中城市,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我县体验农家乐。

2、积极探索二、三产分离工作。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使制造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鼓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的政策措施,支持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将售后服务、后勤物业、餐饮和教育培训等内部服务功能剥离,整合组建专门的服务企业,其配套的服务企业享受原工业企业相关优惠政策。重点选择几家企业做好二、三产分离试点工作。

3、积极培育市场和会展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利用“中国汽车用品生产基地”、“中国过滤布名城”和“中国()胶带工业城”三块“国号”招牌,加强市场的引导和培育,促进支柱产业与市场互动发展。创造条件,逐步建设坦头汽车用品市场和生猪、中药材、淡水养殖等专业市场,开工建设县中心粮库,大力扶持中国()汽车用品展销会等展会活动。加强马路市场、城市“牛皮癣”等专项整治,规范农贸市场发展,因地制宜,疏导结合,使马路市场进场进巷进屋,切实巩固创省级卫生城市的成果。以梨园小商品市场的成功改建为范例,逐步推进全县各类市场如二桥的家具市场和福溪路建材以及工人东路小吃、赤城路宾馆、环城东路五金等产业集聚街段的改造升级。

4、大力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项目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最为有效的办法。要加强抓项目的力度,精心包装项目,完善前期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出一批有特色的旅游、商贸、现代物流、市场等项目,争取服务业利用外资有所突破。加强已有项目的工程建设,使项目早落地,早出形象和效益。旅游项目方面,加快推进修禅寺修复工程、桐柏宫复建工程、华顶景区服务接待中心项目等项目建设。同时认真抓好一批对我县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具有特色的现代物流、商贸、市场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如天啸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宝宝康食品仓储托运项目、上海大众汽车4s店、石梁农贸市场改造等项目。

5、建立完善服务业发展机制。加强对全县服务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制订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排出服务业相关的各个部门工作要点和部门分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和协调工作。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服务业发展组织体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专职负责服务业工作。加强扶持服务业各种行业建立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信息,监督自律和平衡协调方面的作用,形成政府、协会、企业间科学分工、良性合作的服务业管理和服务体制。

服务业调研报告

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好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要求,努力提升利用服务业利用外资工作的规模与水平,推动利用外资工作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服务业利用外资提高了我市利用外资的水平,填补了多年来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空缺,对我市经济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利用外资引进了大量的国外资金,弥补了我市服务建设软环境资金不足的困难;通过利用外资,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引进了按国际规则运作的竞争和经营理念;增加了财政收入,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截止目前,我市现有服务业外资企业197个,合同外资额5.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7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旅游服务业、房地产、商业服务、餐饮业等行业。

房地产行业22个,合同外资xx3万美元,实际外资5286万美元。

商业企业45个,合同外资6441万美元,实际外资3437万美元。

旅游和商务设施45个,合同外资21940万美元,实际外资10393万美元。

xx年,我市服务业利用外资新批1个项目、增资3个项目,合同外资2919万美元,实际外资1422万美元。主要有: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增资、荣成华东海运有限公司增资、成宙生态植物(体育)园增资。新批文登振韩休闲活动有限公司外资50万美元。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旅游及商务设施服务业发展较快。主要有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总投资9840万美元,xx康荷国际海洋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2980万美元,xx威洋石油有限公司总投资2651万美元,荣成华东海运有限公司总投资1588万美元,荣成旭日度假村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美元,xx成宙生态植物(体育)园有限公司总投资1500万美元。二是房地产行业是传统的三产支柱。主要有xx九隆置业有限公司总投资2990万美元,乳山东浩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2980万美元,金丰房产开发(乳山)有限公司总投资220万美元。三是商业利用外资项目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近年来批准了45个商业批发及零售项目,最大的是美敦力威高骨科器械有限公司,总投资2638万美元,xx润华商业有限公司总投资420万美元,文登东盛贸易有限公司总投资350万美元。大部分投资在10万美元左右。还有待引进较大的龙头企业。目前有乐购连锁超市项目、佳世客大型购物中心等总投资在xx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在谈。四是服务外包是新兴产业。主要有联亚软件总投资100万美元,奥瑞软件总投资50万美元、奥博软件总投资16万美元、休门客软件总投资30万美元等。

永旺(xx)购物中心项目(在谈),日本永旺株拟总投资2800万美元,建设大型购物广场,其中一期工程开发建设7万米综合商场。xx年开工建设,xx年计划投资1450万美元,完成一期工程主体及装修施工,年底交付使用。计划8月份一期主体工程完工,9月份开始内外装修,12月份一期工程交付使用。

转移和国家及省市三级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的机遇,加强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建设,培植服务外包人才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提升城市的发展竞争力。

二是加快推进商业物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区位比邻是一个地区发展商业物流的最大优势所在,作为中国离韩国最近的城市,xx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区位优势,大力推进xx同韩国的物流往来。要在今年已经建立中韩商品贸易中心、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韩货批发集散地、与韩国釜山开通空中航线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外出招商活动等多种形式,联合相关部门,开辟更多的物流通道,推进xx同韩国在更高层次上的经贸往来。

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要把投资重点放在商贸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趋势的新兴服务产业。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更好地吸引资本、技术,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部门,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综合分析发展形势和xx实际,我们认为,振兴xx市生产服务业,要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招商引资、重抓市区龙头等措施,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我市生产服务业规模扩张和水平提升。

(一)加快生产服务业发展,要有更高的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业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地位上将最终取代第一、二产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产服务业的兴旺与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生产服务业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大势所趋;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发展生产服务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生产的方方面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当然,加快生产服务业发展,可以促进第一、二产业。xx年3月出台的《xx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产业招商的意见》把现代服务业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主要是服务外包、研发中心和总部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现代商贸流通业、文化及创意产业、旅游业、会展及医疗教育等。

(二)加快城市化建设,要有更快的步伐。服务业的发展,要以城市和专业市场为载体。强化中心市区的金融、贸易、信息、中介服务等功能,通过加快城市化建设来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方面,总的趋势应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对生产服务业的投入,要有更大的力度。要保持服务业较快发展速度,加大对生产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是关键。因此,要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生产服务业的投入。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要把投资重点放在商贸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趋势的新兴服务产业。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更好地吸引资本、技术,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部门,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四)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要找准突破点。找到一个突破点会将生产服务产业向前推进一大步。在选择突破点的同时,经济地理位置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xx、青岛、烟台半岛城市群之间由于地缘接近、人文相袭,生产服务业结构往往呈现较高相似性,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使得地区间互补承接的空间相对狭窄,因此,生产服务业要想拓展“服务半径”,突破城市发展界限,必须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找准定位。结合xx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信息咨询业、中介服务业。

(五)加强人才培训,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人的素质是关键,需要将生产服务业人才政策提高到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多渠道竞争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大力强化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营造服务氛围,完善服务功能,为服务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全面提高生产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商贸业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水平,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窗口。商贸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结构优化的主导产业,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随着义乌经济逐渐融入国际化浪潮,义乌商贸服务业正进入一个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的重要发展机遇期,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势在必行。

我市商贸服务业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xx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同比增长18.3%,创近几年来新高,在全省经济强县中增速和总额分别位居前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市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的商贸业持续繁荣的背景下,除市场外的其他商贸服务业发展则相对落后,与其它相关行业相比,明显不协调,与进入小康社会追求高质量、时尚生活的居民需求明显不适应。主要体现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商贸设施明显滞后;结构层次尚欠合理,特色商贸明显短腿;现有企业规模不大,商贸品牌明显短缺。

义乌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决定了我市必须具有较为发达的商贸服务业。“国际性商贸城市”战略的实施,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城市经济、城市自身的特点蕴含了有利于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市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随着服务业对我市经济社会贡献日益加大,政府越来越重视商贸产业的发展,把商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加以大力扶持。我市今年出台了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批准了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程度与其城市规模是紧密相关的。我市已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城市化进程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6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一大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成。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形成了对服务行业强大的规模需求。

3、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奠定了一个更为坚实的'需求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增加服务性支出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新的热点。特别是一些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产品,在较高收入水平时才能形成大规模消费。

4、资本投入足以保障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民间资本雄厚的资金实力加上我市悠久的经商传统、浓厚的商业氛围,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外资的强力注入给服务业带来新的活力。以商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将继续成为下一轮发展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预计将有更多的人投资、从事商贸业。

5、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和支撑了商贸服务业发展。旅游、会展业的发展对商贸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也产生了更多的关联效益,旅游、交通、宾馆、百货、餐饮等服务行业的经济效益将得到大幅提升。

1、精心布局商业网点,发展新型商贸。以规划为导向,科学合理布局商贸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提升商贸设施档次。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义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着力构建四个商贸层次。核心层次:营造绣湖、宾王、国际商务中心三个城市商业亮点和窗口商圈,发展以购物商业、餐饮文化商业、休闲商业为基础的三大特色商业。其中以义乌市绣湖广场商圈和宾王商圈为主体的市级商业中心,设置两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在福田-江东商务中心,形成集贸易、金融、政务、信息、文化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中心区。骨干层次:在北苑、后宅、廿三里、城西、稠江等5个市区二级商业区,以佛堂、苏溪、上溪商贸集聚区域为中心点的市级商业副中心,各布局一些大型商业设施。基础层次:以遍布城区的商业服务中心、商业步行街区以及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零售业态。重点改造提升工人西路时尚休闲服饰特色街、城中中路精品服饰特色街、稠州路都市景观商业街、江滨路休闲娱乐特色街、宾王餐饮特色街区等5个特色街区。虚拟层次:以涵盖全市的宽带网络为基础而形成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网上购物。

2、培育高端商业资源,建设品牌商贸。积极推广现代营销方式,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型商贸业态,形成购物中心、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电子商务等多种不同功能的业态结构。大力推进仓储配送中心、大型超市、商贸中心等商贸重点建设项目,大手笔规划大项目,规划一个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场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来我市开设门店;积极扶持市内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8家年销售额上亿元、主业突出、管理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零售企业,在流通行业发挥龙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全面进步。

3、拓宽居民服务项目,提升社区商贸。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促进商业网点布局合理化。建设一批社区服务中心,鼓励规范家政服务公司的发展,大力发展餐饮、托幼、养老、医疗、保健、文娱、维修等服务,重点培育家政、保洁、物业等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培育一批连锁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企业,优化服务结构;健全网点设施,建设一批标准超市、早点快餐、废旧物资回收等便民商业设施。形成每个社区有1个服务中心,设1家以上连锁便利超市,布置1个菜市场,其中居住人口3万人以上的社区各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商业中心。

4、编织农村现代流通网,构建统筹城乡型商贸。继续推进“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服务业体系和服务业设施建设,促进服务业发展向中心镇及农村延伸。引导和支持连锁企业向村级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农家店),逐步建立统一、规范、便捷的商品配送和供应网络,不断提高连锁店的商品统一配送率。以现状镇为基础形成苏溪、上溪、佛堂三个商业副中心,达到每个镇、街道所在地有1家以上连锁超市,较大行政村有1家连锁便利店,全市农村都有放心店。

5、发展中介服务业,完善服务型商贸。发展咨询租赁、评估拍卖、服务、研究开发、检测认证、招投标、职业介绍、财务顾问、会计审计、房地产中介等各类商务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开放力度,降低商务服务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引进一批市外知名的商务中介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全面促进商务中介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有较大潜力的投资咨询、形象设计、企业形象包装、市场营销与策划、品牌动作、专业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培育一批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务服务企业。引导各类社会商务中介服务组织集聚发展,打造社会商务服务集聚区,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行业功能日益完备的现代社会商务中介服务业体系。

1、加大开放力度。发展特色商贸不仅要培育本土的企业,更要大力引进外来企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嫁接联合,努力推介我市良好的商业发展环境,引进外部资金、引进外资商业、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提升我市商贸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2、实施项目带动。发展特色商贸的支撑点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建设和开发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商务考察和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购物(商业)中心。为此要加强重大项目支撑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对外开放和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加大投入,推进一批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筛选建设一批、跟踪储备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当前要加快北门街区块的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的落实。

3、优先保障用地。发展特色商贸必须要有足够的用地保证。在城市规划中,要预留重点项目的发展用地,对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商贸服务业项目,市政府要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对世界500强零售集团及市内外大型商业企业在义投资的重大商贸服务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经市政府批准后实行优先优惠供地。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农业农村政策,不断加大惠农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成两位数增长,确保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截至目前,我市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243.7万亩,21种食品通过绿色认证,绿色食品单科生产基地面积36余万亩;81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40余万亩,多个农产品品牌已打入日、韩、欧洲市场。本届奥运会上,我市又有5家基地和企业被列为定点奥运食品供应单位,56家食品基地和企业取得进京资格。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紧紧围绕粮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生产基地,对农产品实行深度加工。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708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8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87家,龙头企业带动原料生产基地面积扩大到340余万亩。龙头企业总资产达225.4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为113.97亿元,销售总收入达230.54亿元,带动农户134.9万户,带动基地农民增加收入15.4亿元,安排劳动力就业9.93万人。

(三)农村服务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服务业日趋完善,投资主体逐步壮大,并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全市现有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86处,年交易量100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自xx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全市共建农家店4084家,现已覆盖全市90%的乡镇驻地和62.1%的行政村,受益群众达360多万人。

(四)农村合作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我市立足资源优势,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并把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与培植农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粮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项目,着力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95个,并且很好的发挥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技术、农民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做到了致富信息准、产销渠道畅,农副产品就地转化比例明显提高,增强了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县乡共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17个,科技服务网络已达485家,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达3424人,市农业综合检测中心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全市已有xx名科技特派员和24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代表奔赴农村科技第一线,带动农户40多万户,实施工程项目408个,实现经济效益6亿多元,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的结合。

我市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同样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龙头企业不足,中介组织偏少,品牌开发不够;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生产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农副产品检测手段落后,检测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影响了我市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各大城市市场及高档超市进行销售,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

2、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服务业历来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而严重忽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经营性服务。而且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3、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多数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场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务;二是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善,普遍缺少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微机联网、先进计量器具和先进的信息连接发布平台;三是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四是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5、农村服务业规模小、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低。据调查,我市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服务业组织是农户依托一些种养业大户发展起来或是同业联合组成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不能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业务范围仅局限在一个乡镇或一个县的经济区域内,缺少同类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合;专业类型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很少涉足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领域,导致农村服务业组织服务功能弱,内部约束机制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薄弱。再加上人们品牌意识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价,有的甚至靠贴牌才有销路等等,大大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生产量大。截止到xx年底,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455.54万吨、棉花9.2万吨、蔬菜(含瓜果)951.63万吨、肉禽蛋水产品215.16万吨,农产品丰产丰收既满足了我市人民生活生产消费的需求,也为全省、全国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际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生物能源等行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费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我们加快农业发展的绝好机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市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还有人多地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没有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问题,要素没能够充分自由地流动,也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病虫害侵袭频繁以及自然灾害影响等原因,惠农政策的好处、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与农民打工和其他行业收入比,比较效益还是明显下降。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和历史必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市情,把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就进一步加快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上下联动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目前,我市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一要认真宣传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上下联动的发展氛围;二要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建立农村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各乡镇要把主要职能放在搞好农村服务业发展上,要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抓好农村服务业建设;三要构筑农村服务业发展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尽量缩小农村服务业与城市服务业之间的差距,为全面提高我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四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参与我市农村服务业,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二)抓紧制订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要使农村服务业得到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发展理念,按照“抓二带一促三”与“抓三带一促二”相结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在全市建设了一批粮、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种子等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在搞好一定区域内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同时,重点抓好几个主导产业,特别要把一种或几种产品做大做强,切实做到批量大、质量好、货源稳,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创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要立足于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实施品牌兴农工程,引导广大农户参与到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中来,实行品牌化经营,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叫响“xx特产”口号;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按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对已建立起的243.7万亩标准化基地,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档案,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严格实施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要大力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分散的农户结成合作社与各类龙头企业进行交易,切实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对接问题,让农民进入到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领域,使合作社的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等销售网络,从而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的利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要以种植、养殖优势为基础,着力拉长贮存、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业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按造“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积极鼓励依托农村贩销大户、经纪人和生产大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现代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供销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利用各自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并在其中选择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运行规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市场品牌叫得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示范单位,在买、卖、销、等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带来的好处。

(四)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围绕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要着力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带动鸡、牛、羊、猪等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二是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巩固和发展我市全国粮食基地优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三是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带动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林果加工业,进一步提高林果产品的附加值。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订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和农户签订服务和购销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发展目标。要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努力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辐射面广、精加工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延伸到农村一线,实现企业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

(五)抓好市场建设。按造“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原则,继续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功能配置。在农产品主产区、传统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镇驻地,建成大量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通过乡镇农贸市场、大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农贸市场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散功能强、辐射面广、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让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增值。继续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升级,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生活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立覆盖乡村、服务规范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形成集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消费服务、文体娱乐、医疗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和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在内的现代物流体系,使我市农副产品真正实现“物尽所值、货畅其流”。

(六)切实发挥政府在农村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长期存在是我们的一大特点。要按照各级政府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服务供给,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为各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要求。一是要继续加强农村通讯和“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产品流通设施和消费品市场建设,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二是要依托和利用现有供销、农技、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便捷、通畅的信息通道,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延伸信息服务范围,推动城市技术、信息、指示灯愿向农村传递,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包括技术、信息、加工、运输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配套服务。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培育发展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中城市和国外转移的步伐,实现由本乡本土向县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挣钱向回乡创业的转变。要规范劳动者、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进一步打响xx劳务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联通市、县、乡三级的畜禽、农作物病虫害监控防治体系,确保农副产品生产安全。要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将全市农业、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要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各级各类检验检测设备的力量,建立农业、畜牧、质检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畜禽、林果生产区建立快速检测点,实现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检验检测,确保农副产品的优质、安全。

(七)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农村服务业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视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及时调整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结构,为现代服务业多培养适用人才。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工程”和“阳光工程”为重点,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发现、培养并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重实干的农村服务业的业务骨干,吸引服务业人才向产前产后集聚,从而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谢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服务业调研报告

区现在涉及老年人体育健身方面的工作主要由我局下属的老年体育协会负责,区13个乡镇、9个街道、238个行政村和77个社区于20xx年10月全部组建老年体育组织,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老体协组织网络健全。还有区老年门球协会,其它老年人健身团体依托老年体育协会延伸有分会及各健身站(点、队),目前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3.2万多,经常参加活动的有7万多人,老年体育人口达66.5%。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有,健身秧歌腰鼓、广场舞、排舞、北京平四、太极拳剑扇、柔力球、健身气功、自行车、登山、门球、棋牌等健身项目。

区老年体育协会发挥作用明显,特别是在今年全市老年人运动会中,参加15个项目的14各比赛项目,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全国老体协表彰、市老体协全民健身健步走先进集体;基层老体协象鼻获省老体协先进单位,安阜、高店被推荐为省老体协表彰;秧歌腰鼓分会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全市比赛获一等奖;太极分会组队参赛获市一等奖;太极分会、夕阳红自行车队荣获市老体协全民健身先进集体。今年老年门球队参加在江津举办的全国门球俱乐部比赛中荣获第四名的好成绩。

区常年积极支持社区和各单位充分利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一是各级重视,区财政从13年起每年拨4万元活动经费,乡镇街道老体协分会每年也有5000至2万元不等的活动经费。二是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老年体育健身活动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就近、小型多样、坚持经常和科学健身的原则,利用文化广场、公园景区,街村院坝,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晨练、晚练健身活动,登山、打太极拳、跳坝坝舞、交谊舞、打羽毛球、健身球、门球等。同时,区各级老体协结合重大节庆,举办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文体展演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积极开展文体骨干培训。每年有10余人参加省、市举办的骨干培训班,同时坚持举办基层文体骨干培训班至少两项次,参培人数达200人左右。基本形成了一支骨干队伍,有各类项目教练员200余人,三级以上裁判员近300人。四是重视场地建设、改善健身条件。各乡镇、街道有室内活动场地6084平方米,平均一个乡镇(街道)276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76690平方米,平均一个乡镇3480多平方米。20xx年区政府拔款20余万元,对区老年门球场进行改建,建成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人工草坪门球场3个,较好地改善了区门球活动的健身条件。象鼻、李庄、凉姜乡、明威等乡镇街道建有文化体育广场,每天早晚上百人在文化广场参加健身活动。

一是全区老年人活动经费欠缺,老体协开展活动正常运转也要10万元左右。二是健身设施投入不足,与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和区体育场馆建设匮乏有着密切关系,更无法满足社区、农村适合老年人健身的设施和场所;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按照老年体育六有原则,有差距。即:有组织、有场地、有经费、有骨干、有活动、有制度。

一是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争取更多的老年健身项目,用于打造老年健身场所,特别要向社区、农村倾斜。二是加强老年体育项目辅导员培训,推广、创新、普及体育健身项目。培育更多的为老年人服务的体育健身辅导员、骨干、志愿者。三是进一步优化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室外场地建设。四是积极协调教育系统的`学校,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优先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体育场馆。五是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及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健身场所,对兴办非营利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场所的,我局将积极协调相关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六是按照就地就近、小型多样、文体结合、科学健身的原则,限度地动员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提高老年人体育健身人口比例。七是加大对涉老科学正确健身的宣传。

新建或已建的养老服务机构,必须建设配套的文体活动室、安装健身器材、建设健身室外场地,并定时积极开展健身活动。

服务业调研报告

一、红山区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繁荣兴盛的服务业一直是红山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红山区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赤峰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政策措施,将加快服务业作发展为全区的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不断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创新机制,强化落实,使我区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20xx年我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2亿元,20xx为45.6亿元,20xx年为52.4亿元,年均增长17.4%。20xx年上半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均衡协调发展,批零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及其它服务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为优化我区服务业产业的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今年1—6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21.1亿元,同比增长19.5%;餐饮业实现3.2亿元,同比增长19.2%;其它行业实现0.5亿元,同比增长13.5%。

二、红山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举全区之力搞好红山物流园区建设。

多年来,红山区的服务业发展始终处于层次低、规模小、布局散,新型业态发展缓慢的状态。为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和车流相对集中这一特点,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于20xx年6月正式启动了内蒙古红山物流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23.8亿元,全面启动5100亩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3800亩。共引进各类企业118家,其中73家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完成各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形成了以物流配送、汽车贸易、建材交易、货物仓储同步发展的经营格局。20xx年上半年,园区实现交易额26.2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交易额55亿元,税收1.2亿元,安置就业达到1万人。

一是将规划先行作为首要原则。作为自治区批准立项的首家大型物流园区,红山物流园区在建设初期就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招商,高水平发展”的工作思路。聘请国内资质较高的中交协物流研究院制定了园区可研及建设规划,园区由最初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调整为7500亩计划总投资35亿元。基本服务半径约为500公里,主要方向的服务距离超过1000公里。是集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于一体,辐射蒙冀辽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二是不断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落实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赤峰市中心城区物流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红山经济开发区、红山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审批及有关优惠政策问题的会议纪要》所提出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了针对红山物流园区简化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的配套措施,全力推进红山物流园区项目建设。优惠的扶持政策为园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林业、国土部门先后完成林地审批5019亩、土地审批4488亩;发改、财政、商务、金融等部门在为园区争取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园区建设资金紧张问题。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园区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红山区委、区政府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等各方面,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投资5.9亿元,完成了3800亩范围内“七通一平一监控”基础设施建设,共建设道路27条,总长度21公里,总面积46万平方米。20xx年,园区三期首批620亩路网工程开工建设,共建设道路5条,总长度2.3公里,形成了“筑巢引凤”的良好局面。二是建成了行政综合办公楼,将工商、税务、公安、物业等部门引入园区联合办公,实行“一体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面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完善了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80万元,建设了专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启动建设了占地70亩集商务、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广场,满足商户产品会展需求。同时在广场北侧新建一处8400平方米的信息中心综合楼,满足信息中心发展的空间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进一步整合了城区物流资源,将城区内近120家配货站全部引入园区,实现了区外长途运输、市内短途运输及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

四是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吸引商气人气。园区地处城市边缘地带,地势偏僻,人气不足,商气低靡,建设初期投资者对园区发展信心不够,使园区最初招商十分困难。为了扩大园区知名度,增加园区的商气、人气,园区采取了“物流+市场”的经营模式。对园区入园企业实施“2年内免收企业所得税,2年后再减半征收3年;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办理相关手续费能免则免,不能免按最低标准收取”等的优惠政策。同时,视入驻企业规模、发展潜力、投资大小、经营种类收取不同标准的配套费,特别是对能够起到拉动作用的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行业特色明显的企业,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给予以一定灵活的优惠政策。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惠的入园政策,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园区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

1、严格功能区划分,按功能区定向招商;

2、严格准入,确保入驻企业具有活力;

3、严格合同约定,确保施工进度;

4、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确保园区工程质量。为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和管理,区政府出台了工程招投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工程审计等管理办法,保证所建项目的质量和工期。完善了园区规划监察管理办法、水电暖管理办法、绿化管理办法、广告牌匾管理办法、物业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设,强化了园区管理。同时,加强服务企业力度,全程协助新入驻和新开工企业办理规划、建工、消防、土地、房产等审批手续以及证照等相关经营手续;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融资,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二)千方百计行进服务业商贸聚集区和特色市场建设。

一是以项目建设带动进一步巩固新华商业步行街作为全市商贸零售业的`龙头地位。红山区新华商业步行街地处城区中心地段,是赤峰城区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始建于20xx年,历经9年的发展,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了774延长米主街和1579延长米的辅街建设和改造。截止20xx年6月整个新华商业步行街内共较大的综合类百货商厦23家,各类专卖店、品牌店、精品店157家,从事各种经营的大小商户4000多户,总营业面积近1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在盘活步行街现有资产,调整经营业态,实现步行街商贸业提档升级的同时,扎实推进步行街向北延伸及向东西两翼扩展工程,启动了航宇商务中心,蒙中商贸中心,华兴商贸中心改造、草原明珠购物广场等一批商贸业重点项目,全力打造以步行街为主体,辐射两翼的中心城区核心商贸区。

二是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几年来始终坚持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组成专项工作组推进市场建设,通过开展商务、公安、安监、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动,集中对酒类、粮食、成品油和定点屠宰企业的登记备案和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和非法经营行为,净化和规范商贸流通领域秩序。目前红山区现有各类交易市场20余家,西城市场、同兴市场、天越市场、千禧建材市场、果菜粮市场、古玩市场、解放街小商品市场、万商大院、三宇陶瓷市场9家市场交易额超过亿元。其中,赤峰果菜粮批发市场经过十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最大的区域性专业粮油批发市场,具备了对全市及周边地区成品粮油交易的调空能力,市场多次被评为市和自治区文明市场,成为了全市粮油供求的晴雨表,杂粮外销的集中地。赤峰西城市场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由最初的50总发展到近200亩。西城市场现与全国200多家大型农贸市场联网,成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指定信息采集点,全国农贸市场协会会员单位,是我市最大的农牧业产业化农贸龙头企业,是内蒙东部地区最大的果菜批发市场,水果蔬菜集散中心,内蒙古最大水果蔬菜集散地。通过加强市场建设,形成了以市场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安置富裕劳动力,集聚资金的良好局面。

(三)下力气抓好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

几年来,从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社区发展较快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通过引进市场化运作体系,组建了我市唯一一家区级社区服务中心——红山区社区服务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区服务红山模式不断成熟和完成,已经形成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十个社区服务平台、一百个社区服务站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以下七个方面为重点开展社区服务和养老工作。

一是顺应居民实际需求,建立完善了社区服务系统。中心投资40万元,建立并完善了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和24小时热线电话呼叫系统。针对许多居民家中没有电脑的这一实际情况,开通了8666666热线电话,居民有服务需求时,通过拨打该热线电话,中心工作人员即可对居民的要求做出明确答复。日前,已有400个服务企业加盟,每天接到居民各类咨询达70多人次。

二是以居民健康为根本,开展了贴近居民的社区医疗服务。20xx年投入36万元成立了三西街社区卫生服务站,针对部分社区居民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实际困难,实行对辖区居民20%—40%的优惠就医承诺,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的办站目的,满足了城区居民就医就诊的服务需求。

三是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居民较为满意的物业管理服务。本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原则,成立了心连心物业公司,共接管了城区14幢弃管楼和1个弃管小区,为部分居民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在改变了这些旧老小区原有的脏、乱、差的环境面貌的同时,方便了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

四是依托现有服务资源,开展了全方位的家政服务。中心投资16万元组建了自己的家政队伍,根据城区广大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具体要求,通过两套服务系统,分别采取有偿、低偿、无偿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在城区分散设点,就近派出服务。

五是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中介服务。针对居民房屋买卖、就业求职等方面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在中心成立了中介服务大厅,设立婚姻介绍、职业介绍、房屋介绍、家政服务、法律咨询5处咨询服务处,实行一厅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满足了广大居民交友、买房、法律诉讼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六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开展了居民广泛关注的社区培训服务。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元化、具体化的服务需求。截至目前,中心已为广大居民开展英语培训150期,自我保健护理培训11次,保姆、钟点工培训4期,大型健康知识讲座3次,参加培训人员达6800多人次。

七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日托养老、管家登门、家政保姆、健身康复、代购配送、休闲娱乐等服务内容。同时在社区开展居民旅游、异地养老、养老机构中介、老年大学、低偿或无偿体检,并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办理出行120卡,建立家庭服务档案,一方面更好的照顾社区内空巢老人,另一方减轻社区居民子女生活负担。中心还联合赤峰市慈善事业服务中心,共同实施“全国百岁希望健康工程”,分期分批为我区低保户、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提供救助和服务。

三、红山区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当前,红山区服务业运行总体情况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有效第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场的规模、档次不是很高,市场辐射力小、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低。农村消费启动缓慢,需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为此,我们将以自治区、赤峰市有关要求为指导,加强服务业的区域合作和融合。针对我区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扎实措施,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积极有效地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继续搞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物流园区三期建设工程,加快铁路专用线、高速公路接口、保税仓储区、汽车租赁区建设及园区政务信息综合楼、商务广场、园区监控及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是尽快开工建设红山区蒙中商贸中心项目、航宇商务楼等建设项目。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把业态调整和项目落到实处。使哈达街中段经营环境明显改观,经营档次逐步提升,亮化、美化水平及硬件设施均有明显改善;推动步行街周边的草原明珠购物广场建设项目,力争启动古玩文化艺术市场、华兴商贸中心项目,确保按计划开工建设。

三是加大对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工作的专项推进力度。对确定的商贸重点项目实行全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抓好商贸项目调度、统计、服务工作。同时把握国家政策取向,认真策划、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商贸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缓解我区商贸企业投融资压力。

服务业调研报告

为了积极推进家庭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市认真贯彻实施《省级家庭服务业地方标准》,积极做好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努力缓解全市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取得了积极成效。劳动就业局积极发挥牵头部门的职能作用,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地区,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了我市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迅速增加,家庭服务业已经成为带动就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市家政服务业在经营范围、行业规模、从业人数以及规范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上都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全市有家庭服务企业195家,从业人1900多人,提供综合性家政、育婴、保育、家庭护理、保洁等12类几十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占60%,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占40./.。近年来,为了推进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全市家庭服务业发展现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按照绥化市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要求,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基层社区和乡镇,并通过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家庭服务业发展状况调查,切实掌握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情况。通过调查,将有关情况综合整理,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促进相关政策出台。

(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肇东市2014年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实施方案》,引导扶持全市家庭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以建立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为契机,成立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协调机构,推动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我市成立了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领导小组,召开了家庭服务业发展座谈会,听取了出席会议的有关市直委局、社区代表和家庭服务企业代表对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对建立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发展家庭服务业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统筹就业逐步深入,现有的街道和社区服务站场所、设施、功能,已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总体上较低,对政策掌握不全面,与企业职工及老百姓的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

(二)家政服务业有待进一步加强和重视。一是市场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企业各自为政;二是产业发展处于整合阶段,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品牌少,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三是缺乏行业立法,对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缺乏管理依据,管理不到位;四是诚信缺失,有的家政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不讲诚信,造成社会对家政服务业不满意;五是劳动者的择业观念还比较陈旧,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所提供的传统家政服务已不能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协调,不能有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

三、主要对策建议。

服务平台和居民社区服务站点的建设投入,实行全省统一的建设标准,规范人员编制、工作职能、资金来源等,为各地开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提供支持和依据,这对于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与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的政策支持与引导,推动家庭服务业健康顺利发展。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或联合出台扶持和鼓励家政服务业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规范措施,制定家政服务业的服务标准,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的培训支持。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水平,扩大培训规模,培训更多更高层次的家政服务人员,引导家政服务企业向多元化、高层次方向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对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分类,对特殊工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切实做好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维护就业稳定。

服务业调研报告

社区服务业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以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宗旨,以基层街道(镇)、社区为依托,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兴办的,具有公益性、地缘性、福利经营性的多元化服务。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对于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特殊领域。政府机构、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和社区居民都可以成为社区服务业的投资主体和兴办主体,它是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开发、服务的领域。社区服务的对象包括社区内的弱势群体、普通居民群众、驻区单位等各类社区成员;服务内容涉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社区就业、便民商业、物业管理、文化教育卫生、家政服务、餐饮、修理等许多行业;具有上门入户服务、设点集中服务,无偿服务、低偿服务、有偿经营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

服务业调研报告

家庭服务业是继制造业、建筑业之后吸纳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较多的行业,随着社会对家庭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各级政府对家庭服务产业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家庭服务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家庭服务业、家政服务业看似琐碎,却关系重大。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及家庭对家庭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大。经调查,目前,家庭服务业发展状况已逐渐呈现出产业经营多元化、从业人员队伍松散化、行业管理规范等特点。

(一)行业规模和结构初步形成。目前,家庭服务业尚属起步阶段,仅有少数家庭服务公司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余多数公司仍属小规模经营,一些经验还不是很成熟,但社区网络化平台的雏型已经建立并得到推广,这将使社区服务向家庭服务企业方向转化,逐步实现社区保安、保洁、绿化、公共设施养护等服务的市场化运作。

(二)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从事家庭服务业人员主要以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为主。从业人员分布情况较为有序,比例分配以松散和粗放型为主。在家庭服务业人员中,部分从业人员建立了个人档管并交缴纳社会保险。

(三)行业管理开始完善。参与家庭服务业管理的部门主要有工商、税务、人力保障、民政、残联、工会等政府部门和其它行业协会;各部门的管理权限根据其职能和业务范围分别制定了市场准入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和审批事项,行业协会参与行政管理的情况较少,更多的作用是发挥沟通、协调的效能。培训机构以人力保障部门认定的技能培训机构为主,教材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为准,师资力量以教育部门颁发的教师资格证和人力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为主、职称为辅。

通过对家庭服务业帮扶力度的加大,加快了家庭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家庭服务业在促进就业中的主要地位。但通过调查发现,家庭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服务业包含的行业范畴和服务形式不够丰富。

随着信息业的发展人们的眼际也越来越宽阔,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和消费更为多样化。家庭服务业还停留在传统家庭服务项目上,如包括家庭保洁、保姆、钟点工、月嫂、护工、维修水暖电等维修工、搬家工、家教、开锁等行业。

(二)以家庭服务业进一步促进就业还需提高思想认识。经调查发现,家庭服务的从业人员主要为农民工、下岗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为主,专业院校毕业生仅为一小部份,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技术含量偏低,这和人们的传统认识有很深的关系。长期以来很多人不看好这个行业甚至有人歧视这个行业,人们认为仅是没有专业技能没有文化的人迫不得已才从事这样的职业,很多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择业时不看好家庭服务业的工作,造成了市场有需求,但是却无人才的局面。

(三)家庭服务业需要加强规范和管理。目前各类家庭服务机构处于自发的、无序的、零、散、乱的状态,缺少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企业化进程缓慢,主要以小门面、小广告、小队伍为主,服务项目单一。缺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与服务对象之间没有规范的合同文本和约定,没有行业工作规章和标准。大多服务机构设备简陋、落后,缺乏诚信度。而家庭服务大多会进入民宅,与老人小孩残弱近距离接触,缺少对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设备设施简陋、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服务对象身心和财物的损害。

同时,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多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及外来务工人员,年龄40—55周岁,技能单一或无技能,95%以上的人员没有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他们自身大多缺少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缺少安全操作意识和有关的防范措施。因此家庭服务业对外服务准则和对内管理制度都需要加强规范和管理。

(四)对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应加强。当前诸多培训机构对家庭服务培训的重视不够,有的甚至没有设此专业。而且大多数培训机构缺少有资质的培训教师,并缺少必要的实习设备。培训机构缺少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市场之间的沟通和连接,处于缺失和断档状态。从业人员的市场需求是旺盛的,但往往用人方雇不到满足要求的人员。

随着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家庭服务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开发就业岗位的主要增长点。对此,必须结合家庭服务的服务形式、从业人员素质和舆论导向,采取综合措施,把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结合家庭服务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通过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政府可从降低企业准入标准、给予企业一定社会保险费用补贴、减免部分税费、补贴培训费用等方面推动家庭服务企业发展,让企业与家庭服务人员建立规范的劳动法律关系,从而保障这一群体的各项权益。

(二)扶持并做强做大家庭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凡具备培训办班资格或办学条件的家庭服务行业培训机构,经人力保障部门审定后,开展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培训补贴可按省、州有关就业培训补贴政策的规定给予补贴。培训后经考核鉴定成绩合格者,由人社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做到“输入有组织、培训有教材、实训有基地、鉴定有标准”,逐步实现“上岗先培训、劳动签合同、保险进统筹、维权多渠道”。支持行业协会、家庭服务骨干企业建立家庭服务员培训基地。

(三)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家政劳动社会化。一是积极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扩大家庭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群体。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推动社区家庭服务市场化、网络化、社会化;二是推进网点建设。支持家庭服务企业建设面向社区居民的连锁网点。出台为居家养老提供家政服务的扶持奖励政策,鼓励家庭服务企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并对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家庭服务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三是强化协会作用。扶持行业协会发展,完善行业协会组织机构,扩大行业协会覆盖面,增强行业协会的广泛性、代表性、权威性。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推动行业协会工作人员专职化和全员聘用制,促使行业协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维权、规范和指导作用,提高家庭服务业知名度。

(四)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家庭服务业的认识。一方面,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切实做好对家庭服务业的宣传,协调各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支持家庭服务工作的良好环境,并通过宣传,加深广大群众对家庭服务业的认识和了解,扩大家庭服务消费。同时,通过加大对家庭服务业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家庭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宣传家庭服务行业的先进典型,鼓励和支持家庭服务业人才培养。加大政府表彰力度,对于优秀的家庭服务企业要大力表彰。利用各类培训机构,按照从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做好家庭服务人员培训。完善评价体系,对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并授予相应的称号,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增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这一行业,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服务业调研报告

日前,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42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对于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规模、效益、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情况,科学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的迫切需求,按照上级提出的“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和方式”的工作要求,我们认真解读《通知》内容,立足,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就地方统计部门在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中,如何主动服务、精确服务,从而满足我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政府决策需要;如何进一步发展完善现有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制度,从而客观反映我市服务业发展状况,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提供决策依据,做了初步思考。

服务业包含很多行业和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显示,全部一、二、三次产业中,有14个门类属于第三产业,门类下含46个大类、179个中类和339个小类属于服务业,简单的说除了农业、工业、建筑业,其他行业都属于服务业。服务业行业种类繁多,其中由统计部门进行统计的只有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其他无主管部门的服务业等类别。建立完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是为的服务业发展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支撑和考核依据的必须和前提。服务业单位数量庞大,而且被调查对象有许多是私营企业或个体商户,调查过程情况复杂。我市目前的服务业统计指标的统计工作广泛分布在核算、投资、贸易外经、社会科技、人口劳动、调查队等6个专业科(队),每个科室都还担负着其他的统计工作,没有一个是专门从事服务业统计的科室。

服务业统计指标涵盖专业多,协调难度大,客观存在指标体系分类不够细化,调查力量相对薄弱,与相关行业部门协同能力不强,服务业全行业宏观分析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xx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所以,服务业经济在今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服务业统计的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信息分类也越来越细。因此,统计部门有必要设置一个从事服务业统计的专门机构来牵头建立健全“服务业全行业统计体系”,理顺统计信息xxxx渠道,细化指标,打造一个更为科学合理,能够适应目前服务业发展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发展服务业经济,提供应有的基础信息保障和监测作用。据了解,市早在年就已经设立专门的服务业统计机构,并开展相关工作。其他与服务业统计工作相关的部门都要重视本部门、本行业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明确本部门综合统计机构和行业统计职能机构,明确综合统计负责人,充实统计力量,并在物力、财力方面予以必要支持,努力构建本部门完善的统计调查网络,为实现本部门的全行业统计提供组织和物质保障。

2.明确职责,做好各部门的全行业服务业统计。

统计部门在做好全市现有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贯彻落实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对服务业部门统计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完善提高行业部门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的交流协作。为全面搞好服务业统计,深入贯彻实施、全力推进全行业统计,统计部门一方面要做好《市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等现行统计制度的贯彻部署,另一方面,也要协助相关部门建立其本身的全行业统计制度,加快部门统计由系统内单位统计向全行业统计的转变,协调服务业内各行业部门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的工作关系。

从目前情况看,部门服务业统计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不能满足各级政府衡量发展、制定规划的需要。所以要切实加强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服务业统计调查指标、方法、网上直报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指导规范部门开展服务业全行业统计。

所谓全行业统计,就是要求各部门将本行业内的所有单位,不论其经济类型、不论其资金xxxx、不论其隶属关系,只要是在行政区域内从事服务业经营活动,都纳入各自行业的统计范围,努力反映行业全貌。各部门对下级部门也要提出全行业统计的要求,让他们将辖区内的所有服务业单位的活动都充分反映出来。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作为服务业行业统计调查的实施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完成相关行业的基础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审核、报送工作,做好服务业统计的调查工作。

3.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增强部门间交流协作。

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协作,把统计资料向统计部门报送当成一种法定的义务来看待,使部门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之间的资料共享、数据提供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以切实保证全市服务业统计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要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服务业行业统计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共享机制还包括统计单位信息的共享。目前,各部门都掌握大量的基层单位名录,比如质检部门负责产品的质量检查工作,掌握大量的法人单位和财务独立的产业活动单位等单位的名录;民政部门负责社团登记,掌握大量的社团、行业协会等非企业法人单位的名录;工商部门负责工商登记,掌握大量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名录。这些名录中,大量是服务业单位。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要将各部门掌握的名录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可以互通共享的信息平台,以补充、完善统计部门服务业单位名录库。

4.结合全市科学发展考评体系,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考核力度。

为确保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我们应当通过结合全市科学发展考评体系,建立健全服务业全行业统计体系,强化服务业统计工作考核,使服务业统计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

5.强化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审核评估及监测分析,服务好政府决策。

服务业统计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加以完善,健全和完善现行的全市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从宏观层面把握服务业发展趋势,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我市服务业的实际。

首先要高度关注统计单位数量问题。各职能部门都要通过清查摸底等方式,查清隶属于本部门、本行业的统计单位数,建立健全行业单位名录库,把单位数搞全,这是做好部门全行业统计工作的基础。

其次要高度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目前,在服务业各行业中,财务指标漏报、瞒报现象比较严重。各部门、单位如实填报财务指标,是《统计法》赋予各单位的义务和责任,必须认真履行。同时,统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各单位上报的基层统计资料也负有保密义务。

三是要开展抽样调查工作。根据目前的服务业统计方案,对法人单位实行全面调查,量大、面广、可操作性差,数据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对规模相对小、财务基础差的单位宜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资料。

四是强化数据审核,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各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综合统计部门都要加强对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审核、评估,特别要注意对财务报表的填报和审核,对反映服务业总量、结构、从业人员和增加值构成项目等指标进行评估,切实保证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运行的实际情况。

服务业调研报告

前阶段,县政协城建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分管副主席的带领下,就“大力推进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据调查,截至xx年末,我县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指户籍人口数)已达1446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9%(全国14.3%、全省17.87%、全市19.71%)。我县人口老龄化现象呈现了六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高龄老年人口多,其中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计19862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13.72%;二是农村老龄化高于城镇,全县农村老年人口总数已达87562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60.52%;三是山区老龄化程度普遍较高,富盛、稽东、王坛、平水等山区乡镇的老龄化程度普遍在21%以上,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在人口迁移和流动等因素推动下,山区乡镇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会进一步提高;四是“纯老年人家庭”现象突出,全县目前有纯老年人家庭的老年人口数23480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16.22%;五是老龄化程度呈逐年增高态势,xx-xx年我县老龄化比例分别为17.48%、18.03%、18.96%和19.90%;六是百岁老人逐年增加,到xx年末,全县百岁以上老年人为22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从土地保障、资金补助、人才培养、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目前已基本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全县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1551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355张);民办养老机构6家,在谈民办养老机构项目5只,其中3只可在近期落地;建成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56家;18家镇街敬老院逐步升级为镇(街道)社会福利中心。然而,伴随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家庭人”逐渐成为“社会人”,养老问题的实质是养老需求和社会保障系统之间的矛盾。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观念认识不够到位。

目前,制约着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差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农村传统的养老观念尚未改变,大部分农村老人习惯独居或空巢生活,子女们也不愿意老人参加社会化养老;二是社会上对“孝”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尤其是在农村,认为有子有女的老人进敬老院会被人认为是子女不孝顺;三是合力共建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还不足;四是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还不浓,仍有些家庭的子女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忽视甚至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仍时有发生。

(二)设施投入仍显滞后。

虽然近几年我县在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上有一定的投入,但与现实的老年人口数量和实际养老服务需求相比仍显滞后。一是养老机构床位总体不足,床位布局存在结构性矛盾,资源配置失衡,如一些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小、环境差、功能不齐全,入住率不高,而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较好的养老服务机构则床位紧张,如县社会福利中心“一床难求”现象十分突出;二是民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滞后,由于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出台时间不长,养老机构没有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而且投入养老机构建设风险大、回报低、供地难等因素,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的积极性。

目前,我县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主要为社区管理人员和社会“4050”人员,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籍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养老服务的延伸、服务质量的提高缺乏后劲。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我县的公办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除县福利中心外,均没有专业的护理人才,养老服务偏重于日常生活照料,诸如医疗、康复等服务项目都不能有效实现。

(四)机制要素缺乏保障。

一是土地资源制约,特别是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由于没有可用土地,社会投资者们空有资金和规划,项目着地难;二是城市社区老年活动用房资源制约,老城区内部分小区老旧,空间拥挤,连社区管理用房都不够用,更不要谈社区配套用房和老年活动用房,新建小区在规划时虽然有按3‰比例配备社区工作服务用房的要求,但存在入住率低的小区用房面积较大且地方偏僻,而入住率高、人口密集的小区用房面积小、分布散等问题,不能有效整合和利用;三是机构人员制约,存在着老龄工作人手紧张,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责任主体不够清晰等问题。

(五)志愿者队伍形成难。

要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光靠政府部门和镇(街道)社区是不够的,还要借助于各种社会力量,尤其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发动面不广,社会义工人数偏少,载体不多,参与度不高,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全社会合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工作。

今年9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xx〕35号),这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指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面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新情况、新要求、新任务,如何使我县老年人服务这项“夕阳红事业”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朝阳性产业”,是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而有深远意义的课题。为此,建议如下:

(一)要进一步确立养老服务事业优先发展地位。

一是要加大领导推进力度,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增强老龄意识和解决老龄问题的忧患意识,正视我县老龄工作及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制效果得以体现,合力得以形成;二是要加大规划落实力度,将养老服务产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和拉动消费的增长点,编制规划,落实规划,确保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三是要加大责任考核力度,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纳入各镇街(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考核体系,将机构建设、资金投入、新增养老床位、规范化水平等指标,列入政府每年为民办实事内容,明确责任,加强考核。

(二)要进一步创新与优化发展模式。

一是要重基础,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强“星光老年之家”建设,丰富其功能,同时增强敬老院的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功能,探索集就餐、休闲、娱乐、康复、精神慰籍等功能于一体的托养模式,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近享受服务,像办幼儿园一样来办好“托老所”;二是要打品牌,优化机构养老结构,要以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为重点,鼓励养老机构增添护理型床位、改造院内医疗护理康复设施、设置标准化医务室,同时,镇级社会福利中心在优先保障“三无五保”、低保、失能老人入住的前提下,要加大向社会人员开放的力度;三是要强管理,拓展服务领域,结合我县“一键通”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信息服务系统,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服务,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三)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要加大资源供给政策扶持,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要在经费投入、规费减免、建设运行补贴、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特别是土地保障等方面予以扶持,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社区建设和住房建设规划,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要支持发展新型养老模式,积极研究对新型养老模式的政策支持措施,重点支持发展养医结合型、康复护理型、居家照料型养老服务机构;三是要坚持适度普惠型福利政策,增加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惠及人群,完善高龄、贫困、独居、失能老人等特殊困难家庭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四是要鼓励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要明确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标准,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加大一线中高级护理员补贴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

(四)要进一步健全投入增长机制。

一是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将养老服务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预算,逐年提高福彩和慈善资金对养老服务的投入;二是要积极探索鼓励社会投入机制,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投入占比,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三是要发挥资金导向作用,明确财政资金投入导向,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日常运行补贴标准,鼓励兴建非营利普惠型养老机构,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要实用适用,避免铺张豪华,并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免费或低廉的供养、护理服务;四是要建立养老服务激励机制,增加政府扶持的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设立护理员最低工资标准;五是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加强政府、机构、老人和亲属之间的互动,畅通表达利益诉求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渠道,并强化公众监督。

(五)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要健全职能管理队伍,在县级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基础上,镇街(开发区)配备好专职人员,负责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功能定位、业务培训和运行管理;二是要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利用职校技校等资源,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和相关课程,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培育老年人互助服务队伍,树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鼓励、发动和组织城乡低龄健康老人以多种方式参加“老友助老”活动;四是要扩大志愿者队伍,组建我县养老服务社会义工组织,开展安全服务、生活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提供更多的让政协委员等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做“养老义工”的平台,倡导敬老、爱老、养老、优老氛围。与此同时,要形成子女为关心老人的第一责任人,“人人都会老,人人要敬老”的社会共识,共同推动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服务业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市三产服务业发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市统计局于20**年8月份专门组织人员就围绕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集中座谈、部门了解查阅报表资料相结合的形式,走访有关企业17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现状:2014年上半年我市三产增加值总量为118844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增幅回落4.5个点,占全市gdp总量的36.9%。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1.1个百分点,拉动力比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总体拉动作用减弱,但已开始略有回升的趋势。2014年三产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形势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升。运输市场逐步升温。各行业需求增加,对三产提升有拉动作用。

1、交通运输行业虽有回暖,但问题也不少。交通运输行业是贵港发展第三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承接贵港重要发展环节的关键行业。本年以来公路运输周转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5%,水路运输周转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1%,公路水路运输周转量同比增长19%。交通运输业相比去年有所上涨。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各类型市场回暖,货源保证,水源充沛。但阻力及问题不少。

(1)公路客运受区内动车开通运行影响,客运冲击巨大。由于动车不断完善,逐步增开列车,且价格相对班车低,运行时间短,长途客运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3的班次。而市内出租车客运行业虽然受到高铁带来的游客量拉动有所回升,但是受公共汽车、黑车影响严重。在对“xx市运通出租车公司”的调研中了解到该公司拥有出租车380辆,是xx市最大的出租车公司。首先出租车自身管理不够完善,不打表、乱喊价等现象普遍存在。其次公交车线路的增设,使得原本客源就小的出租车客运市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再者“残疾人三轮车”“无营运执照面包车”“两轮摩的”等非法运营车辆队伍的壮大,使得客运市场更加混乱不堪。以往每辆出租车每月纯利润两三千元左右,如今受到上述因素影响,每辆出租车月收入仅一千多元,难以维持生计,很多司机已考虑转行,出租车市场发展形势严峻。

(2)雨水充沛、河道航行畅通,航运市场回暖、各行业需求回升。在对“xx市水运七公司”“桂平东运水运公司”的调研中得知,今年水运市场相比去年已呈现回暖趋势,主要因为经过去年一年的低迷期,许多大公司着手优化升级自身基础,“以小换大,以旧换新”,提高运力,将原本低吨位的船只改良、淘汰,换用大吨位船只运营。市场方面“华润”“台泥”等水泥企业陆续供货正常,广东的投资项目相继开工,水泥、河沙等产品需求量回暖。广东回头的船只都有充足的煤炭、零担货物等往回运输,极少数出现空船回港情况,虽然相比去年每顿货物的运价降至3-5元,但由于货源充足,也弥补了运价的差距。且由于水位提升,许多船只可以跑柳州线,柳州线运费较高。

2、物流行业竞争力太弱。我市发展物流行业地理位置优越,独特,交通便捷。我市地处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结合部,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联通东南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黎湛铁路、南梧高速、南广高铁以及西江航道交汇贯通全境,是连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大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我市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海关等口岸联检机构齐全。西江航道一年四季可通行千吨级船舶,30个小时即可直达粤、港、澳,全市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过3000万吨,贵港港是华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随着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苍梧至龙邦高速公路、荔浦至铁山港高速公路的建设,贵港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更加突出。但我市物流行业刚起步,各环节问题诸多。物流公司少而小、乱而散,抗压能力差,竞争资本弱。大多数公司名为物流公司实际是运输公司,缺乏相关配套业务。

如我市的“景泰物流公司”,其中的“景泰物流园”占地就有约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该项目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为一体。但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该园区尚未完工,无法正式开业,各方面配套设施不完善,现在只能承担一点零星的仓储业务,未达到预期设想。

3、商务服务业依法经营受到冲击。如“xx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是目前xx市最大的市场服务中心,其下包括北门市场、石羊塘市场、建材市场、煤炭市场、猪苗市场、景泰果批市场等几家规模较大的市场。在对“xx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调研时发现,该中心营业收入同期下降20%,主要原因是受“五乱”问题所影响。摊位外租率低、收取租金少、无管制权限。

(1)摊位外租率低,商户较少选择市场内经营。由于人流多集中在市场外围,且受权限管理问题限制,市场外治理成“三不管”区域,很难集中商户到市场内规范经营。

(2)市场周边摆卖,占道经营,交易秩序混乱,人流拥挤不堪,堵车现象严重。更影响市场内部运营。

1、2013年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37.45%,比重较低。2013年服务业年增长6.2%,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一产增长速度1.3个百分点,低于同期二产增长速度4.9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2、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服务业涉及的门类众多,范围广泛,目前,我市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目标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具体。同时在财政、金融、土地、税收、价格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3、服务业重大项目严重不足。服务业内部集聚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我市虽然有了像景泰物流重大物流项目,但由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决策也脱离自身实际,各方面扶持不到位,导致资金链严重断裂,使得该项目无法如期完成。

4、服务业人才匮乏。服务业发展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服务业基本处于缺乏有效引导状态,忽视了其作为一个独特行业所具有的产业特征。有效挖掘职业教育资源培养专业人才的机制尚未形成,尤其是创意设计、战略策划、信息咨询高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储备严重不足。

1、树立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识。2013年全国三产总量占gdp的46.09%,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76.85%,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62.24%,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48.05%,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47.89%,而我市三产总量仅占全市gdp总量的37.45%。从数据中发现发达地区的三产占gdp比重中占据主要位置,优化结构,提高三产发展势在必行。发展现代物流,壮大三产总量,提高三产占gdp比重。万元gdp能耗低的地区必定是三产发达的地区。降低万元gdp能耗,应成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经济工作方面着重考虑的重心问题,至少要在“十三五”规划中得到高度重视。

2、围绕西江经济带物流中心做好各类专业市场,园区的规划建设。按我市产业布局及港区功能定位情况,规划建设好煤炭、建材、粮食、农林副产品临港工贸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一批煤炭、水泥、钢材、粮食、食糖、禽畜、蔬菜、家具、林产品等专业交易中心,使专业市场成为贸易增长主要亮点并给物流业创造发展空间。

3、加强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市的物流业基础设施薄弱,必须统筹推进我市的各物流园区及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加快市场、道路交通、信息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建成高速运转的运输网络和港城联动的物流网络。

4、千方百计引进和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利用我市交通区位优势,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模式,参与我市物流建设。加速推动现有物流企业的重组,组建我市特色物流企业集团。

5、加快培养和引进物流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作用,对口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也可以从成功的物流企业中引进高端管理人才。

相关范文推荐
  • 12-24 合唱主持词结束语(汇总18篇)
    非常荣幸能够担任今天的主持人,我竭诚地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为大家带来快乐与启发。主持人的开场白能够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案例供大家借鉴。
  • 12-24 办公用品材料采购合同(优秀19篇)
    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采购数量、采购周期等多个方面,其中采购价格是最重要的成本因素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采购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展
  • 12-24 工会活动主持词开场白(通用16篇)
    在这个特殊的场合,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带来这个活动的主持。请大家注视屏幕,下面是一些卓越主持人的示范,让我们一起学习他们的技巧。女:妈妈的眼睛好像是天上的星
  • 12-24 产品质量供货售后服务承诺书大全(20篇)
    质量月将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接下来是一些企业质量月的成功案例分享,激励我们继续努力。盛泰办公家具承诺以下质量保证并承担相应的.法
  • 12-24 幼儿园中班月工作计划总结(通用22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制定是幼儿园管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成功的工作计划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2)为了让幼
  • 12-24 周年庆促销活动方案(实用19篇)
    活动方案需要经过全面评估和讨论,以确保活动目标的达成。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精心设计的活动方案,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四月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四月是一个
  • 12-24 绿化竞争上岗演讲稿三分钟(模板19篇)
    在竞争上岗时,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自己的优势,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竞争上岗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一份很平凡的演讲稿,即使演讲者再好,演
  • 12-24 神秘岛读书心得(专业19篇)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成长方式,通过撰写读书心得可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筛选的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范文,这些范文包含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 12-24 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方案范文(18篇)
    活动方案的评估和反馈是持续改进的关键,通过对活动的结果和效果进行评估,可以进一步优化方案。这些活动方案范文是由经验丰富的活动策划师撰写的,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活动。
  • 12-24 琥珀的说课稿(优质15篇)
    教案模板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教学的盲目性,使教学更加有序和科学。教案模板的编写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以下是一些创新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借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