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学读后感(实用5篇)

时间:2023-10-09 18:09:46 作者:梦幻泡 2023年国学读后感(实用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读后感篇一

为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学校定于这个星期五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这天清晨,同学们早早来到教室,个个精神抖擞,背起了弟子规,老师还让我们演练几遍,并叮嘱我们比赛时不要紧张。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这也意味着诵读比赛开始了。我们排好队,慢慢走出去。

来到阶梯教室门口,我们紧张的等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我听到报号老师叫:“现在是五年级一号班级出场。”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了场。

等所有人入场后,只听见沈鹏拿起话筒说完了总序,接着,全班一起背完了“入则孝”,沈鹏又背起“泛爱众”中的第一排,全班同学有起伏的背完了“泛爱众”,这一章。诵读完后班长用口令整整队,并向评委敬礼,接着,我班便出场。紧接着,其他班级也进行了诵读比赛。

这次比赛,让我知道了一些重要道理。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八章的内容,我基本能按要求做到,但少数部分仍欠缺,如,父母讲道理时,嫌啰嗦,这样就没做到父母教,须敬听。感谢学校给了我这好的机会,让我明白,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国学读后感篇二

学了《呼风唤雨的世纪》后我觉得文中写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和上万年的科技做了一个对比。现在有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人们还可以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而以前什么都没有。

妈妈说:“以前我们小时候,连电话也没有,如果有时候要跟别人说必须亲自跑过去跟别人说才行。现在方便多了,科技发达了,有电话了,几秒钟就可以跟别人通话了,又方便又节省时间。还有我们以前连电视也没有,谁家有电视都是稀奇的事,不像现在,不止有液晶电视,还有电脑、ipad、手机等先进的科技产品,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幸福多了。”

我想:“现在我们要洗衣服,把衣服往洗衣机里一扔就可以了,想想以前吧,人们都要到江边洗衣服,把手伸到水里都要被冻死了。”

在未来的`世界里,科学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会给我们创造一个个奇迹。

国学读后感篇三

上周,语文老师带我们看了《国学小名士》的比赛视频。

感触很深,既佩服那些饱读诗书的哥哥姐姐,又为自己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而感到惭愧。

突然间想起一个人,他经常在小区广场的六边砖上写字,字写得很方正,刚劲有力,是繁体字。我并没有见过他,只觉得他的字很漂亮,我非常喜欢他的字,让人有一种安静的感觉,赏心悦目。我也学过书法,但是没能继续学下去,挺遗憾的。比起楷书,我更喜欢隶书,因为我喜欢隶书的柔和,让人看了舒服。特别是用毛笔写,看着字就像在品味一副美丽的山水画。

视频里比赛的同学不但诗书背读得多,而且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让人称赞。在那样的舞台上,想要在自己回答错误的时候临危不乱,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看他们对对联的时候,心中更是佩服,小小的一副对联,谁都没有在乎,也不知道有这样的知识在其中,原来对对联不仅要用词恰当,而且还有很多像上联有的字,下联尽量不要出现的问题,稍微不注意有对的对联就是错误的。家里每年都会贴对联,有一年的对联是我写的',稚嫩的笔迹和简单的对联,怎么看也拿不上台面去,可大家还是很开心,因为这是我自己动手写的。

学校曾经组织过传统文化的朗诵,像《弟子规》、《老子》等,开始大家都读得不精神,可慢慢就好了,读着读着还觉得挺有意思,不知不觉中就能够背诵下来了,每天早上读一点,日积月累,学校发的书都已背过了,张口背着,也觉得有趣,给自己增加了知识。书要重复利用,我们得把书给下一级的学弟学妹们,看着排队交书的同学们,我想这也许就是中国经典文化的一种传承吧。我们从这本书上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下一级的学弟学妹也有同样的感触吧。

有些诗是很美的,我最喜欢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不看诗的含义,单单是读这首诗的词,就会有一种美油然而生。了解了诗的含义后,又变成了一丝丝的凄美。我喜欢这首诗,只是因为它的词美而已,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诗的含义。因而忽略了一些东西,却也得到了一些东西。闲暇时,喜欢用钢笔将诗抄写在笔记本上,也是一种乐趣,写着写着心就会静下来,也许这就是古典诗词的特别之处———它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宁静。有时用楷书、有时用隶书,随心所欲,很是安心、惬意。

小时候的我对文学的认识都是因为我的爸爸,他会买很多书搬到家,其中就不乏古典诗词,我喜欢让爸爸念给我听,他总是读错音,逗得我哈哈大笑。不但有诗还有词,词也是很美的,我也非常喜欢听,只是听得少,还是古诗和古文居多,古文一般爸爸给我念着念着,我就睡着了,呵呵。小时候最喜欢童话故事,但是老爸就是给我读那些我根本听不懂的东西,像念经一样,我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当回事,长大后,我才慢慢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他希望我尽早的接触这种经典的传统文化,让我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只可惜小时候懂得太少。

我认为让孩子们去了解这种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文化艺术的传承,也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可能觉得枯燥,但是静下来,认认真真去品读这些珍品,你会发现每一首诗、每一首词、每一首曲其实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类历史隗宝。

国学读后感篇四

一次,我的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读后感篇五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看过许许多多的书,今天我就来说说礼仪方面的《三字经》吧,这本书虽然不长,但对我来说可是意味深长啊!

我感受最深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它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

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每个人的性情就会产生差异。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芝麻绿粒大的坏习惯,只是这种坏习惯在有些人眼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比如乱扔垃圾,有些父母看见了并没有严肃地进行批评,而是随手拿走了,这样下去这个孩子哪里还有什么卫生意识啊!而有些父母看见孩子随手乱扔垃圾之后会很严厉地进行批评,不仅要他把垃圾放进垃圾桶,而且还会进行小小的惩罚,比如我妈妈就会罚我负责一周的垃圾清理,受罚当然不是好事情,但是我也因此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还有两句话我也挺喜欢的:“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它是讲汉代人孔融四岁就能让梨,这种谦让尊重他人的礼仪,每个人都该先知道。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千百年来的这种传统美德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我每一次拿到新玩具都要给弟弟先玩,或者每次有好东西都要让大人先品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礼仪。古人说:“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让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我喜欢《三字经》这本书。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