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研究(模板22篇)

时间:2024-01-23 02:26:02 作者:念青松

工作报告不仅是在工作中对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显现,同时也是与上级和同事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下面是一些成功的工作报告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论文

我国经济基本面已表现出质的变化,走上经济发展新型轨道。面对新时期的到来,也随之表现出诸多长久性、全面化改变。经济持续发展也有赖新动力的推动,人民群众、政府与企业也务必要有新的举动与理念。如果说稳增长是立足当前,调结构是处于发展过程中,那么促改革则是放远眼光,用长远眼光审视国家的发展变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紧抓长久发展改革的大旗,所以也要具备与之相匹配的动力来源,要匹配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处于经济发展大背景下,我们会更加明确感悟我国规则制度、价值选取与行为特征新常态改变。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也不再单单局限于客观方面,还呈现出一种战略性心态与思维,也就是结合主观意识对经济态势予以评估。我们也仅可以说这种新常态是动态性变化的,是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革的。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纷纷转战外国办厂,这并非是因为家乡条件不够好,原因是综合成本飞涨,迫使其不得不迁往国外。虽然这仅是个别例子,但是不可否认在中国生产成本逐渐磊高这也是事实。企业日子越发不好过,以往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是依赖我国产品成本不高,但是现在却并非如此。一边企业不得不面临各种成本增长,另一边还要面对产能过剩的尴尬局面,而这对于我国相关行业持续发展与投入能力无疑是有害无利的[1]。纵观我国发展整体与国际经验,经济增长步入到转换阶段,最大特征便是速度下降,而效益上升;新常态下则是以经济结构促进再平衡,增长动力促进转换,明显表现出:

其一,在动力结构当中资源、人力粗放减缓,重视技术革新。

其二,在需求结构方面投资变少了,而消费率升高了,消费俨然变成需求增长新主体。

其三,在收入结构方面企业收入比例下滑,但居民收入比例却是升高的。

其四,在生产结构上制造业与农业占比减少,而服务业占比增加,同时服务业大有取代工业变成经济新增长点的趋势。通过这几方面不难看出新常态下先进科学生产力不断涌现,而比较落后的传统生产力会逐渐淡化,这不但会促使生成新经济增长动力源泉,但同时也在让部分行业陷入窘境,需要付出比较高昂的代价。我们务必要把握新常态所带来的机遇,把握在新常态下那些土地、劳动力与资本潜力未被充分开发,技术革新脚步大幅迈进,庞大的消费升级市场,四化融合与城镇化发展的'巨大潜能等机遇。要使这些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就应当全力重视与做好改革工作。此外,我们还应全面促进开放式经济水平的提高,培养新竞争实力,由理论与实践双方面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二、新常态下遇到的挑战。

首先,资本市场。在《经济评论》中罗琦立足资本市场层面对新常态带来挑战进行研究。本国资本市场当前还维持在虚拟和实体发展不均衡,低效益与粗放式管理的状态,花费高收入少情况并不少见。新常态背景下,应当对投资人回报制度予以不断完善,并对投资人加强保护,以推动安全投资及利率市场式发展。

其次,国际贸易。李卓教授站在该视角下对中国向外开启经济新常态加以分析。他指出,我国具有超过二十年对外开放历史,以往对外开放严重缺少完整性与广泛性,而新常态环境中,要保持以前有利的部分,立足内部,将比较优势充分体现出来,把重心放在内源研发与技术革新上面,要从内而外创新。要对新常态特质把握有度,认清主体、可用工具与发展目标。以往是政府主导赶超型对外开放式,新常态下,外贸可仍然沿袭以往,对外输出产能。应当全面深入国际贸易之中,确保扩张式外贸,加大外部资金引入,并结合国际金融模式变革,处在新常态前提下谋取新发展。

再次,货币政策。肖卫国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研究,他认为。

二是传统货币政策对保就业、稳增长应对能力不强,如存款的基准利率与准备金减少效率不高等。他认为新常态模式下,应重点朝着以下方向努力:

二是建立起货币政策的操作体系,对市场主体进行改革,促使利率步入市场发展模式,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予以规范,进而打通实体和信贷资金甬道。

综上所述,逐渐完善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框架历经超过三十年高速发展,gdp竞赛与规模扩大,已经脱离物质稀缺及缺少活力僵局,取得明显成就,当然随之而来也有些不协调与不平衡现象,在经历与克服一段时间时候,正式步入存在结构调整、高速发展、公平分享及创新驱动等特质的新发展时期。这也是我国努力实现国富民强过程中需要持有高度耐心与不懈努力的时代。处于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发展也会更表现出战略思维平常心,即立足长远眼光,高瞻远瞩并不懈奋斗,以及为人民带来安居乐业的富足生活。

参考文献:

[2]贾康.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3]王桅.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沈阳干部学刊,2015.

水利经济发展的创新思维研究论文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健康有序的推进水利建设更好的前进,基于此,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详实的阐释,并提出了如何更好的推进其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科学措施,以供参考。

前言。

伴随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日益发展与深入,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不仅仅由于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更是因为水利工程关系到民生发展。

因此,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推进水利经济的发展是当前一定要特别关注的课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水利经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赶超国际上的发达地区,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特别是科学规划、有效管理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完备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最终达到更高水平,推进我国水利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概述。

从我国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一般我们说到经济,就会想到国民经济,而水利工程经济建设与发展在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

从概念上分析,水利工程经济主要是要以水利工程作为主要发展目标,通过科学有效的设计、规划、勘查以及施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水利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不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与进步,进而为国家建设以及经济民生服务,这是发展水利经济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1.必要性分析。

水利经济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其以水利工程建设为本体,在此基础上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运营、管理以及保护工作等等都属于水利经济建设范畴,水利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是关乎我国民生生计的大事,因此要给予高度重视,同时水利工程的发展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做好水利经济建设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必要内容,故此,水利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要在未来的几年中给予科学规划,使其更好的推进我国生态水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现状分析。

就目前而言,在政府政策的大力督导下,在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水利经济建设已经较过去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由于水利建设是一项相对规模比较庞大的项目,因此在经营管理以及健康发展方面还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和难点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也就给今后的水利经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把控水利建设发展的方向与要点,并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给予改进与完善,进而更好的推进水利经济建设朝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迈进。

三、科学发展有效策略研究。

1.做好统筹,全面协调。

统筹规划对于水利经济建设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水利工程属于规模相对比较庞大的体系,因此涉及部门也相对较多,特别是各个职能部门,分工不同,工作内容不同,所需要的政策扶持也有不同,因此,在进行对水利建设规划与协调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情况,并根据上级政策,采取必要的政策扶持以及帮助,对于相对较差的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从而更好的推进其快速发展,进而实现水利经济建设的健康、平稳、快速发展。

2.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进策略。

采取科学有效的发展改革措施是当前水利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按照政府的明确指示,并且在政府有效监督的基础上,摆脱盲目竞争,提高水利建设过程中职能业务的有目标开展,特别是要进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内部整改工作,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度的资源浪费情况,更好的确保水利企业及单位的既定经济效益的获得。

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开展良性的竞争,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示下,全面有序的开展各项符合市场的经济活动,加大对于外部资金的吸引,并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必要的政府补贴,能够在确保经济效益,减少成本支出的基础上健康有序的推进水利建设的全面发展与壮大。

3.进一步完善管理及监督机制。

一定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一旦问题产生势必会影响到水利经济建设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就需要管理与监督机制在此情况下发挥作用,强化对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特别是对于资金去向的监管,并且根据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关企业以及单位有力的政策及资金帮助,最终推进水利经济建设能够更加顺畅的开展。

4.全面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

一定不能够忽视工作人员的力量,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要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的业务培新,同时加强对于项目科研的投入力度,让工作人员能够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项目创新,进而为水利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力量。

四、结语。

为此,在今后的水利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还要给予进一步的关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从而更好的推进我国水利工程经济建设朝向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迈进,为更加快速的与国际水利建设发展态势接轨做出重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发展水利经济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1).

[2]马忠军.促进我国水利经济快速发展几点思考[j].品牌(下半月),2015(11).

[3]王青.基于有效促进水利经济快速发展的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

作者:王婷李俊单位:宜兴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水利经济提高。

因此如何对水利工程进行改良,实现高效管理,促进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成为当前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事情。

本文就是对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这些问题探索促进地方水利经济发展的途径。

在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水利经济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

我国也一直都十分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水利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对比从前,水利企业无论是从企业的发展规模、人才的储备以及科学技术的引进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我国水利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障碍铲除掉,才能够促进地方水利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发展水利经济的重要性。

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离开水就无法生存。

与此同时,水更是一种经济资源,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实现其增值功能,例如水产养殖、水利工程建设等都是通过水来获得经济效益。

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较为重视水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而忽视水作为经济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导致我国的水利行业发展比较缓慢。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的必须资源,我们对于水资源既要进行保护又要对其进行可持续利用,将水资源的经济功能发挥出来。

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本文主要概述新经济与我国农村经济,并基于新经济提出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也不断发展改变,新经济的提出对社会各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只有应对新经济形式制定出符合我国现状的经济发展策略,才能够使我国保持稳定的发展。

而在我国经济中农村经济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新经济提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策略,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发展,推动我国的经济进步。

1、新经济与我国农村经济概述。

1.1新经济的含义。

新经济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目前主要将其概念分为三个层次,即美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变革、技术变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的经济增长绩效;与信息通讯技术相关的经济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上信息技术革命,产生的龙头为高新科技产业的经济就是新经济。

1.2新经济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

在新经济浪潮下,各行各业、各个地区都受到了新经济的影响,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所以新经济对其产生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西方国家农场主经济具有信息化武装水平、组织化程度、技术集约化等方面的优势,使我国农村经济的竞争处于不利地位,而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就是有效的应对新经济的影响。

边际成本递减是新经济的特性之一,传统经济中的'规模经济是唯一促进经济效益提升的方法,但是在新经济中时效经济、差异经济等代替了这种规模经济。

在我国农村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相同的资源优势等。

若是在农村不同的地区采用同样的经济发展模式,那么将很难与新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

在新经济下,我国农村经济可以财务微型特区经济模式、梯度经济模式。

微型特区经济模式与我国经济特区相类似,但是却与其不同,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新思路,具体指对农村当地的一、二个优势项目进行主抓,将其视为自身的主要卖点,并对这些产业进行集中发展,以此来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借鉴“硅谷”、好莱坞、我国的周庄等发展,可以看出有一、二个具有较强的带动力的企业就可以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人员优势、景观优势等,若是采用高新科技、网络技术等对其进行大力挖掘,使农村地区形成独具一格的经济,建立微型经济特区,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梯度经济模式就是在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等不同的农村使用与其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经济模式,从经济发展程度、地理位置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我国农村地区分为三大梯田,即西部、内地、沿海。

而且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现象。

所以在发达地区可以集中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充分发挥其科研教育、经营环境、人文素质等方面的优势,转移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内地,不仅能够推动内地的经济发展,还能够实现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目的。

2.2建立新的农村基层组织。

在新经济下,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为“小政府、大社会”,需要精干高效,充分发挥引导农村经济活动的作用,服务于农民的经济行为,提高农村经济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

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轻松的环境,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使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2.3建立新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面对新经济发展,适应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农村经济获得新的发展平台,合理的应对信息技术、新经济,将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效率的提升。

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只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的功能,采取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服务手段,使所有的农户之间能够有效的流通信息,才能够有效的将这一矛盾进行缓解。

应对新经济所建立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内容主要有: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将其主导产业设置为具有优势的品种,建立地方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经济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新经济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急需针对新经济制定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策略,提高我国农村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张玲祥.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01)。

[2]温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解读与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11)。

[3]丁冬.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j].农业考古,(03)。

[4]党文.我国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02)。

[5]曾思阳.新经济发展方式下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d].集美大学,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论文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构建,应该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沿着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满足当前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2.1做好宣传工作,培养全民低碳意识。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和个人对低碳经济还是不够理解,没有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认为低碳经济和自己无关,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当务之急就需要做好低碳经济的宣传工作,使低碳经济深入人心,从而养成全面低碳经济意识,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思想环境。做好宣传工作,不仅需要加强企业和个人对低碳经济的了解,还需要让企业及个人找到自身的定位,明确自身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责任于义务,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5]。具体如下:企业方面,一些高耗、高排企业要加速生产模式的转型,加快绿色经营模式的转变。把环保、低碳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制定好相应规章制度来约束下属部门、员工的行为。个人方面,要学习低碳经济理念,把低碳经济贯彻到自身生活中,如绿色出门等。还需要养成节俭意识,不浪费水、电等资源,不破坏环境、不乱砍滥伐,把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美德并在生活中积极落实。

目前,煤炭、石油仍然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在这种能源结构下,很难快速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需要进行能源结构的优化。同时,大力发展新型能源,研发新能源来代替传统化石能源,从而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加强现代化能源建设,如核电、水电等。(2)政府方面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投资我国各类新型能源研发建设,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3)推进生物技术方面的研发,推动生物燃料技术的发展。(4)做好传统化石能源开采规划,有节制、有条理的开采化石能源。

2.3加速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速技术创新可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能源利用效率低会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量,造成化石资源的过度消耗,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所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数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企业要强加对现代化生产设备的引进,这些现代化生产设备有着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6]。

(二)要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加强扶持力度。如煤炭、石油这些化石能源的利用技术,要从提高使用效率以及降低排放这两个方面出发。

(三)提高循环利用技术,如再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余热或工业废气、废水,这些东西如果能够利用起来,就可以避免排放到自然界中,提高了经济效益及能源利用率。

2.4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对整体低碳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要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在过去农业生产活动中,对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剂的使用过于依赖。而农药、化肥会对土地造成较大的污染,甚至导致土地退化,长久下来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当前形势下,应该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的推广,如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技术等。

(二)加强农业生产中对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水资源方面,可以采用现代自动化、数字化的灌溉技术,大大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水资源浪费。

(三)减少不正当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活动,如燃烧秸秆,会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要改善这一现象,除了颁布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控制以外,还需要推广各类新型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如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等[7]。

(四)做好农业生产机械的升级,提高单位生产机械的作业效率,从而减少单位农田农业机械的使用数量和时间,降低机械对各类能源的使用,从而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

3总结。

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时代的主要旋律,我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优化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的意义,降低工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想要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从意识、能源结构、低碳技术等多个方面出发。加快创新,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

参考文献:

[2]金涌,周禹成,胡山鹰等.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j].化工学报,2012,63(1):3-8.

[5]李春曦,王佳,叶学民等.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28(4):1-8.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论文

当前,南通正值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准确理解与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找准对工业经济的新认识、新定位、新举措尤为关键。

一、“新常态”在南通工业经济中的具体表现。

“十二五”以来,南通工业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主要指标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与此同时,南通工业经济运行也呈现出换挡转型期的一些“新常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工业运行总体平稳但增速下降。从增加值看,,南通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583.9亿元,是“十一五”末(1722亿元)的1.5倍,年均增长率达14.5%,高于全省平均3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从8.1%提升到8.8%;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3%,比“十一五”末(50.4%)提高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占比1.6个百分点。从产值看,南通规模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成为继苏州、无锡、南京之后,省内第四家跨进“万亿俱乐部”的城市,20达到11352亿元,是“十一五”末(7482亿元)的1.52倍。但同时主要指标增速出现下降态势,年南通规模工业总产值的增幅(12.6%)相比“十一五”末(23.2%)回落了10.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从“十一五”末的16%下降到2013年的12.6%,回落了3.4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转型趋缓。从主导产业看,2013年,南通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化工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及装备、海工船舶等六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10010亿元,是“十一五”末(6739亿元)的1.49倍,年均增长率达14.2%。但六大主导产业增速总体呈逐年回落趋势,增幅从的24.1%回落至2013年的12.4%,与规模工业增长基本保持一致。通过产业占比分析,六大主导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亦呈逐年下降态势,占比从20的90.1%下降至2013年的88.2%。从新兴产业看,2013年,全市六大制造业新兴产业实现现价产值3404.2亿元,是“十一五”末(1615.8亿元)的2.1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8.1%,高于全市平均13.1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30%,比“十一五”末(21.6%)提升8.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逐渐回归理性发展,增幅从年的31.4%逐渐回落至2013年的25%。

三是企业规模整体提升但发展受限。2013年,南通规模企业4964家,其中亿元企业2098家,比“十一五”末(1463家)增加635家,增幅达43.4%;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73家,比“十一五”末(87家)增加86家,整整翻了一番。从工业百强企业看,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3550亿元,比“十一五”末(2291亿元)增长55%。但与此同时,由于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跌、融资难、用工短缺等问题有增无减,使得企业盈利空间不断收窄。具体来看,尽管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仍然较高,综合融资成本超过10%。受宏观调控转向影响,个别企业难以脱身,出现资金链、担保链、债务链断裂现象。

四是发展活力保持强劲但支撑不足。2013年,南通完成工业投入1856亿元,增长14.3%,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比“十一五”末(1530亿元)增加326亿元。其中,设备投资从“十一五”末的831亿元提升到2013年底的1269亿元,增长了1.53倍。但同时,由于国际、国内市场长时间低迷,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减弱,环境资源约束加强,项目招引难、项目源不足、项目建设周期拉长等制约工业有效投入的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13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5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型发展的后劲。

二、“新常态”下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研判。

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上述矛盾与问题,既是错综复杂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经济结构矛盾凸显和增长速度换挡的客观反映。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发达经济体虽有一些新的变化,但新兴经济体又遇到新的挑战,不同国家经济走势分化,全球复苏进程缓慢艰难,增长动力微弱不足,实现经济复苏、可持续、平衡增长任重道远。7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调低了0.3个百分点;9月15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分别下调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预期,意味着世界经济复苏比预期艰难。在此背景下,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受各种生产成本上升、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经济增长从持续高速降至中高速甚至中速已经成为发展的“新常态”。可以预见,伴随着工业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过去已经持续十年左右的工业高速增长周期将在“十二五”末期进入尾声。纵观“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突出压力:一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压力。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出现下降,而由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拉动的制造业将出现下滑。同时,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经超过投资,但收入水平、分配结构和消费环境等因素决定消费长期增长趋势的根本性因素并未发生变化。二是产能过剩的压力。根据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最新的测算结果显示,在我国24个重要工业行业中,有19个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其中,钢材产能过剩40%,电解铝过剩58.4%,家电过剩30%,电视机过剩90%,纺织、服装产能过剩超过100%;绝大多数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不到70%,有些行业利用率不到40%。三是区位吸引力下降的压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下降将使得市场导向型的国际直接投资减少。在“新工业革命”的背景下,美日欧等工业强国纷纷通过促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来巩固或进一步提升其已有的生产效率优势,促进制造业回溯。东南亚和部分南美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开始显现,对我国的替代效应增强。四是要素条件趋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4个“更加突出”:劳动人口供给下降问题更加突出。

通过分析经济形势,我们既要看到困难的一面,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当前经济运行持续健康、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基本面没有变,实现稳中求进仍然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济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将极大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对稳增长持续发挥作用。从南通具体情况看,通过近年来的调结构、促转型,产业结构、区域结构都在发生积极变化,加之陆海统筹配套改革的深入,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整体经济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我们要积极主动适应增速换挡、经济转型这一“新常态”,努力在转型升级中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健康平稳发展。

三、适应“新常态”的主要举措。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南通工业经济适应“新常态”、落实“新举措”、推动“新发展”,重点在“挖掘潜力、增添动力、形成合力、激发活力、保持定力”上下功夫、求实效。

(一)挖掘潜力,巩固“稳”的基础。

坚持“能快则快、好中求快”的目标取向,深入挖掘增长潜力,稳住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确保工业经济在合理区间稳健运行,主要指标赶超序时。查漏补缺。逐月逐旬跟踪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密切关注减量因素,分析原因,及时应对,填补缺漏,稳住运行。放大存量。密切跟踪船舶、纺织、化工等行业走势,详实掌握应税销售200强企业以及年新增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增长点企业发展质态,加大推进和扶持力度。扩充增量。紧紧抓牢船舶海工、新材料、机械等超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完善重点项目挂钩服务制度,及时会办项目建设困难和问题,力促项目快竣工、早达产。

(二)增添动力,提升“投”的质态。

积极抢抓陆海统筹、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等发展机遇,努力化解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企业投资意愿减弱的矛盾和问题,一切以项目为核心,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增长的发展后劲。抓好项目储备。围绕培育新增长点,抓紧完善超亿元工业项目计划,合理确定工业投入导向指标,细化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针对工业投资增长乏力问题,引导各地进一步明确规划定位,加快推进苏通科技园、滨海园区、南通高新区等载体建设,着力招引一批重大储备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在谈前期项目,不断增强工业投资动力。优化审批服务。加强跟踪检查,定期通报各地项目审批时效情况,督促各地精通业务,努力缩短磨合期。引导审批权限承接有力、业务较为熟练的先进地区总结经验做法,在面上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典型引路,推动各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地承诺办理时限缩短。

(三)形成合力,加快“调”的步伐。

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创新智造和绿色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推动高端化发展。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发展“310工程”,推进六大主导产业和七大新兴产业做优、做高、做强,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从“要素红利”转向“创新红利”,确保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占比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不断优化。推动信息化发展。抓住“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城市经济,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园和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着力培育互联网领军企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推进智慧融合应用。统筹把握,有序推进智慧交通、社区、卫生等民生应用项目,确保在建设中实现共享、共赢,“市民卡”项目争取年底前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服务化发展。积极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积极推动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加速聚集。充分利用铁路、航运、空港等枢纽节点,构建集疏运体系,打造重点物流基地。推动绿色化发展。综合运用行政、市场、经济、法律等手段,深入开展化工园区环保专项整治和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推动特色化发展。强化特色打造,把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板块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特色产业基地、特色“区中园”和配套园、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载体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壮大区域特色板块经济的规模。

(四)激发活力,创新“转”的举措。

围绕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起”的服务,努力构建“强市场、好政府”的新优势。加快服务转型。认真落实提升服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意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契机,在精政简权和服务转型的同时,更加注重搭建平台,建立服务“直通车”制度,力所能及为企业降低成本、减少行政收费,切实提升服务质态和水平。强化政策创新。在抓好现有政策及时兑现的同时,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注重定向发力、有的放矢,着力解决交叉重叠、使用分散,重分配、轻管理、轻绩效等问题。创新政策资金使用方式,逐步转向以补助奖励等无偿拨款为辅,创投、风投、贷款风险补偿等有偿使用为主的方式,切实发挥政策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强要素保供。用电上,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进大用户直购电。总结推广重点用电企业电费预结算试点经验,力争更多企业得到实惠。资金上,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增加银行资金供给,挖掘企业有效需求;同时做好企业资金链风险的防控和化解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五)保持定力,谋划“新”的工作。

20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坚持谋划明年和研究“十三五”并举,一手抓好指标平稳开局,一手搞好“十三五”谋篇布局。保持发展势头。当前,南通工业经济发展仍处于扩量提质阶段。争当苏中新一轮发展“领头雁”、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仍需要保持一定发展速度。充分认清形势,坚持工业经济主体地位不动摇,准确把握区域产业新特征,以稳中求进为基调,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正确处理增长与结构、增速与质态、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加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并进、服务经济与绿色制造统筹发展,着力实施新主导产业培育、新特色载体打造、新增长点带动工程,精准发力,定向施策,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平稳开局。着手制订明年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在考核导向、任务分解、体系建设等方面紧跟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及早摸排明年全市超亿元以上新开工、结转、以及达产达效的项目,梳理省、市级新增长点企业(项目)情况,为明年工业经济的发展添砝码、注活力。精心谋划明年的工作思路,力争在规模培育、项目建设、载体打造、要素保供、政策创新、融合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有所建树,引导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科学谋划“十三五”。深入开展调研,围绕船舶海工、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围绕技术改造、大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产城融合等重点领域,理清思路、及早谋划,抓紧开展“十三五”规划相关编制工作,引导南通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提档升级、行稳致远。

水利经济发展的创新思维研究论文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此相应的农村的经济发展还处于落后的地位,农民的负担过重,许多农村选择外出务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减负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农村减负问题的探究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农民减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农民减负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事件,对农村经济建设有重要的积极影响,是农民和谐美好生活的开始,政府部门要充分重视并帮助农民减负,使得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提高,农民的生活将会更加有意义,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为农业经济做出贡献,进而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健康、稳定发展。

只有真正做到农民减负,缓解农民的经济压力,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农民无需再担心吃不饱穿不暖,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1]。

2农民减负问题的现状。

2.1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在农村改革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的质量较低,出现产品过剩的现象,造成了农民无法获得高的利润,农民的经济收入仍然较低,这是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

同时,我国的农村管理体系不健全,领导的服务意识较差,税收政策不科学,无法带领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农民承担了过重的财政压力,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此外,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即使从事了一些其他行业,增加的收入也相对较差[2]。

2.2农民负担过重的不利影响。

农民负担过重不仅影响了农民自身生活水平的提升,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对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很大的隐患,使得农民丧失了对农业经济的信任,降低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弱化了农民农业投资的能力,造成了农业投入的大幅度降低,形成了恶性循环[3]。

3加强农民减负力度加强农民减负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1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推进农民基层民主建设,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不仅是为了保障农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还能够有效减轻农民的负担,在农民减负的落实中有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农民委员会及乡级政府中存在许多贪腐贿赂、违法乱纪的现象,造成了农村负担的过重,农民基层民主制度的完善显得为重要。

通过实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加大了广大农民的力量,使得农民团结起来,农民能够实行自己的权利,监督领导的工作,公开政府财务信息,减少了乱收费的`现象。

3.2制定农村减负政策。

税收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制定有力于农村减负的政策,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收入主要就是来源于农业税收,减免农业税,农民的经济收入将随之提高,进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实现了农民的减负。

4结语。

建设现代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农民经济负担过重,导致农民的收入增产缓慢,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强农村减负力度,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梅.农民减负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23:239.

[2]时圣柱.浅谈农民减负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12:41.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论文

摘要:在当前温室效应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不是那么简单,还需要政府、企业、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及影响因素,其次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温室效应;能源。

近些年来,全球变暖、能源枯竭、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的情况日益严重,世界各地方政府和人民都高度重视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1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及影响因素。

1.1低碳经济的内涵。

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巨大,同时生产等活动产出的温室气体影响自然环境,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人类未来必然会面临能源枯竭以及自然环境愈演愈烈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被提出。所谓低碳经济是一种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很大区别的经济发展模式,本着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理念进行生产活动,创新新技术、开发新兴能源,通过节能减排来遏制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恶性影响。具体是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积极运用新兴能源,从而避免能源枯竭,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好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1]。

1.2低碳经济的意义。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传统手工生产模式转变为机械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转变,加大了人类对地球能源的消耗。工业生产、人们生活都离不开能源,如石油、煤炭等,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用多少就少多少,并且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近些年来,“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词汇出现的逐渐频繁[2],温室气体带来的是天气恶劣变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淡水资源大量消耗,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改善,那么未来人类避免会走向灭亡。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迅速,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是对国内资源的不断索取,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在新时期下,只有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低碳经济,才能改善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道路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1.3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

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指的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一)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生产格局的重要因素,同样也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如在低碳经济中,离不开那些清洁能源和新兴可再生资源,这方面资源多,那么低碳经济发展就比较快速且稳定,这方面资源少,那么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同时,资源禀赋还应该包含一个国家的碳汇能力,像一些森林、绿化面积十分大的国家,就能够自己处理、过滤、消除大量温室气体[3]。

(二)低碳技术。低碳技术也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低碳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低碳经济发展速度。一方面体现在对现有能源技术的优化,降低现有能源消耗过程中产出的温室气体,或通过技术来降低消耗量,再或者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等。另一方面是对新能源的开发技术,如目前较为主流的风力、太阳能等。总之,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持,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引领全人类走向低碳时代。

(三)低碳产业。过去我国主要产业的生产方式都是以消耗化石能源为基础,而这种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目前,低碳产业和我国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太阳能产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太阳能热水器。

(四)低碳管理。低碳管理具体指的是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做出的管理工作,如为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出台的扶持政策,如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应法律法规等。只有通过低碳管理,才能保证低碳经济有条不紊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使全民养成低碳意识[4]。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论文

摘要:

目前高职教育由扩张型转为内涵发展型,其定位的转换势必要求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建设也急需改进。

财务会计是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探索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

基于目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便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育更好地达到其设立的目标。

关键词: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要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其能更适应生产一线的高技术、高技能要求。

财务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区别其他专业学生,具有专业化就业优势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

这门课程将基本理论、方法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很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一、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还延续以前普通专科和本科的内容,缺少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而且不能与社会的需要相衔接。

目前社会急需的会计人才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职业情商,对工作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自我提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学生情商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不完善。

使用灵活性较大的校本教材的较少,无法随时调整教学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自行采取增删教材内容的方式,补充新的知识点,删减旧内容。

但不同教师对新准则、新制度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教学中也缺乏统一的标准,补充的内容也很难全面,不具有整体性、系统性。

(三)教学方式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仍在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主动学习,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没有树立一个企业连贯的整体概念,沙盘教学法大多是软件教学,很多院校实训条件有限,另外沙盘软件的升级不及时,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

(四)教师的实践能力需要提高。

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讲授财务会计的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不仅仅只是具备职业资格。

在要求他们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对企业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即要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分配到学校任教,很少在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岗位锻炼过,授课就成为纸上谈兵。

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五)评价方式不够优化。

考核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书本知识,考核方式也过于单一,期末笔试占绝大部分,学生靠的还是考前的死记硬背,违背了职业教学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以传统的笔试作为现在的考评制度,以考试得分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已经脱离时代发展了。

这样考核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仅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能调动学生平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少对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性专业技能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师质量以及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等都亟需完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现在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但是还未形成公认的体系。

谁走在改革的前沿,谁的改革创新更贴近时代需求,谁便可形成竞争优势,作为改革的领头羊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不同的改革侧重,也决定着学校高职会计的未来不同的发展方向。

结合在高职学校财务会计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明确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创建“三融一通”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是以国家政策方针为基本依据和出发点,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体现出“技能型”和“应用型”,满足中小型企业需要,毕业后能直接胜任相应的会计基础核算岗位工作。

为达到培养目标,会计专业要创建“三融一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课赛互融、课岗交融、课证相融、教学与就业直通”。

结合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变化要求,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课程学时、考核评价方式等,为学生获取从业证书、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二)规范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力度。

应将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在初级会计的范畴,如债务重组、所得税会计、外币业务等高难的知识应排除在外。

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按照单项实训的方式,强化教学内容,在做中讲、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总结提高,基于实际工作岗位,分解、提炼岗位能力,实施组织教学。

(三)优化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资源。

一门课程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资源,而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是设计出优秀的具有应用性的教材。

教材的编撰十分重要,授课内容,培养目标一定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共同发展。

但这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教学资源的累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且教材的编制相比社会的发展和新政策的实施有着一定的滞后性,难达到一致。

这就要求会计教师要以会计学发展的国内、国际最新动态为依据自行对上课的内容进行增减,灵活教学。

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提倡校本教材的使用,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可以采取取消固定教材,给学生发放讲义的办法。

另外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四)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形成以层次教学。

法和工作情景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育方式、以理论传授为主的教育手段,学生思考的少,教与学缺少互动,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全面提高。

1.

案例教学法。

财务会计教学中以某个企业的实际业务来贯穿整门课程的教学,各个工作情景相联系,最后形成一个企业全套的账册。

2.

层次教学法。

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层次教学法中,教师灵活地将学生根据其自身条件分成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的内容和题目,要求分组解决问题。

各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参与其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体会到满足感。

提高了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方法适合班型小的教学。

3.

工作情景教学法。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存货验收入库的模拟实际的业务单据,审核原始凭证,传递凭证,填制相关的记账凭证等。

然后教师点评学生所完成的工作。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细致地了解流程,对学习的内容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加强了实践能力。

(五)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建立以实践考核为主的考评方式。

课程的考核评价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考核的结果不仅用来反映教与学的实际效果,衡量教学质量并且更对以后的教与学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考核方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对教师与学生肯定性、积极性以及未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规划。

平时学习表现(如课堂出勤率、课堂提问的表现等)、模块测试等多种渠道来完成。

期末考核应注重实践操作考核,按照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出题,让学生以抽题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试题内容,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最后给出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六)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教学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

首先从源头上,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时,要由高职称、高技能、实践能力强的会计人士来充实师资队伍。

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带动其他教师,起到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作用;还可以聘请具有会计从业经验的人员开设讲座或者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教师结构。

其次,高职院校会计师资队伍还要重视现有教师能力的提高,制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制度,不搞终身制,定期进行考核、评选,严格选拔。

教师自身素质、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教会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

作者:刘艳平单位:抚顺市现代服务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

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

会计研究,,(2).

[2]刘永泽,孙光国.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论文

从二十世纪中后期至美国金融次贷危机的出现历经二十多年时间,国际众多经济学家将这段时间叫做大稳定时期。该时期也为难得一见经济增长高度乐观黄金阶段,除日本等为数不多国家,多种经济体经济飞速增长。该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国际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动力源泉,这种状态一直维系到金融危机的到来。虽说如此,到两千一零年以后,在诸多人眼中,金融危机迫使经济下滑也只为一个周期过度表现,各国家能够采取积极宏观调控手段,便可有效抵制下滑然后促使经济复苏再回到经济高速增长期。与此同时,我国也意识到以前两位数增长到下滑,其实属于结构减速,当中存在很多新变化,而这种新变化就被叫做新常态,因而本文针对中国经济这种新常态加以研究,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论文

一、结构调整的新常态背景下,陕西可以实现“动态调整、结构优化”。

陕西经济发展的动力将由过去单纯的投资拉动转变为投资、出口、消费协同拉动,三者比例呈动态调整。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变化,1、2月,轻工业同比增长14.4%,增速高出全省增速7.4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低于全省增速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及去年全年分别回落5.3和5.5个百分点。八大支柱产业中三个产业增速加快、五个产业增速回落。三加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9%,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38.7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增长10.7%,加快5.1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工业增长21.4%,加快8.1个百分点。能源化工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采矿业大幅回落,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

随着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的落实,服务业比重还会继续提升,产业结构将逐步实现“三、二、一”的格局。其次是出口短板将逐步改变。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将为陕西赢得新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会。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连接的重要连接带,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在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过程中,在区域合作主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过程中,将赢得承接产业转移的先机,以及较大规模、较大体量的投资机会,可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西安自贸区挂牌运行,陕西外贸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经济外向度正在逐步提高。

三是消费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4366元和7932元,增长9%和11.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732.26亿元,增长13.3%。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95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18.39亿元,增长10.0%。随着社会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增加,社会政策托底效应的发挥,农民及城市低收入居民收入提高,消费需求将逐步释放,消费结构也不断升级,对增长的贡献会大大提高。

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背景下,陕西可以实现“改革创新、双轮驱动”。

从动力层面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即过去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低要素成本驱动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将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全面深化改革将为陕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陕西享受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西安自由贸易区三大优惠政策。新常态下,随着改革优惠政策的'落地、消化和吸收,全省将进入政策红利的集中释放期,包括十八大以来实施的简政放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资源税改革等政策红利将进一步显现,政策效果将进一步加强,这些改革举措有望成为重塑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的引导力量。

创新驱动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为陕西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经济新常态和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我国经济实现突围的根本在于实施创新驱动。陕西具有雄厚的创新资源和能力,仅一年,全省就启动建设了20个省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世界最大的自由锻造油压机、3d打印、智能输变电设备等项目的研制实现突破,2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合同成交额和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20%和9.5%,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8%。省会西安是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综合改革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提供了许多先行先试的条件和机会。

在“十三五”时期,陕西将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和西安的实际,全面深化改革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科技投、融资和科技创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释放创新活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紧密的结合,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由单一依靠投资推动向投资和创新双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水平由低质量低效率向高质量高效率转变;产业发展模式由传统的分割发展向融合协同发展转变;产业组织由低、散、乱向高端、规模、集聚、园区化发展。创新驱动推动现代产业发展,不断增强陕西的综合竞争力。

水利经济发展的创新思维研究论文

当今世界国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归根到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研究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只有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谋求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创新能力与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够,关于创新思维方面的研究课程体系也不够完善。从总体来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理论探讨多于具体实践。

目前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过于重视理论探讨、缺少具体实践内容等都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应该积极加强研究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探索举措,使研究生在应对现实中的客观情境合理发挥自身的创新性思维,促进自身的积极向上发展。

从本质上来讲,研究生接受教育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后发手段。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显示,科学家在30岁左右属于创新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出现了较多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需要较早进行评价与选拔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当前关于大学生、研究生方面的创新能力选拔与评价的研究少之又少,主要集中在关于中小学生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研究上。另外,少部分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中,混淆了研究生基本素质与创新素质,从而使人们对创新素质的认识更加模糊,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现象思考多于实证研究。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属于一项系统工程,而且在当今教育背景下,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以及有限的教育资源,实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当前在培养方向上存在着重现象、缺少实证探究的'现实操作意义,从而造成研究培养方式上的困境,不利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科学实践与发展。

2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举措。

2.1确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首先,应积极促使研究生在头脑中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研究生要想在某一研究领域取得一番作为,需要以坚定的专业思想为动力,通过自身的勤恳专研、努力奋斗,才能获得积极地进步、乐观向上的态度,树立持之以恒的精神,将读研看作是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良好的平台。其次,还要有效激发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尽管当前一些研究生读研的目的并不是想要术业有专攻,而是为了避开就业的风浪。这就需要导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以此激发自身的研究兴趣。因此,研究生应积极树立明确的专业思想,在提升自己学习与研究兴趣的基础上,打好专业知识基础,从而积极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就是导师队伍的素质建设。研究生导师在对学生学术方面的引导、知识的传承以及人格的榜样作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导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因此,首先,应促进导师素质水平的提升,加强对导师的选拔与评价机制的完善,评选晋升制度应破除权威、论文与近亲的限制,使有真才实学的教师进入导师行列中来;其次,还要加强导师制度建设,当前单一导师制方面的诸多问题已经显露出来,因此可以采取导师队伍制度,针对研究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导师,或为学生安排理论导师与技术型导师等,促进研究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后,导师应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营造良好学术氛围,鼓励研究生大胆提出新问题、积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2.3积极搭建合理的创新平台。

教育部已对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拟订了计划方案,而且也提出了要合理搭建教育资源的共享体系。创新平台搭建的具体形式有校内共享平台、校际联合平台以及校企联合平台等。在校内共享平台方面看,将一些校内的重点跨专业、学科的科研成果进行资源共享,从而使研究生在平台中得到知识的充实与能力的训练。而校际联合平台主要是在一些国家性重大项目发挥研究生的积极作用,使研究生能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进行合作,能够在合作交流中发散自己的思维,促进研究生得到更快地成长,并且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结语。

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积极采取科学的研究手段与方法,从而使研究生在科研中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为社会作出相应的贡献。

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出,文中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了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简析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低碳经济,即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来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相关的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如英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到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削减60%,并于2020年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将英国创建为低碳经济国;日本提出温室气体减排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年11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黑人总统上任后提出,大力发展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带领美国经济走向复苏。2009年7月8日,g8峰会提出,到205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在19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到205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50%。这预示着,从现在开始到2050年的40年,低碳经济将是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陕西省属于西部落后省份,从资源禀赋看,陕北地区不但是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自80年代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支撑陕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形成巨大的压力。同时,陕西省能源结构相对单一,尚未形成以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等多种模式构成的能源生产体系,因此,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艰巨。同时,陕西也是全国用煤大省之一,自1978年以来,煤炭消费量所占比重一直稳定在70%以上。根据统计资料,2007年全省工业原煤消费7400万吨,保守估计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66亿吨,人均排放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1.6倍。

按照陕西省目前的煤炭工业规划,到2020年全省原煤生产将超过5亿吨,其中煤化工超过2亿吨,每生产一吨甲醇要排放约2吨二氧化碳。如果规划中的煤化工项目全部上马,年排放二氧化碳至少4亿吨。

与高碳消耗相对应,从陕西省工业结构看,重工业所占比重达到78.1%,2005年陕西省重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8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8个百分点。年耗标煤5000吨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565家,实现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4.5%,而消耗的能源所占比重则高达97.8%。从经济发展方式看,陕西经济增长依然沿袭传统的`线性发展模式,遵循“资源消耗-产品工业-污染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经济的数量型增长是建立在资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每万元生产总值消耗能源数值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能源利用上看,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不会逆转,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现状和粗放式的生产方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些即给陕西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低碳产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也提供了有利条件。

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提要:文中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低碳产出指标、低碳排放指标、低碳消费指标、低碳资源指标、人民生活五个方面计算并评价了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和全国平均水平相对比,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主要评价指标单位碳排放产出、零碳能源比重、人均零碳能源消费量、单位能源产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等指标与全国相比较,均有较大的差距。目前,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培育新型产业;以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总量,实现陕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指标;陕西省;对策建议。

“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年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即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来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相关的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自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出后,各国纷纷响应,积极制定本国、本地区“低碳化”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如英国政府提出,到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到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削减60%,并于2020年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将英国创建为低碳经济国;日本提出温室气体减排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2007年11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奥巴马总统上任后提出,大力发展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带领美国经济走向复苏。年7月8日,g8峰会提出,到205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在19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到205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50%。这预示着,从现在开始到2050年的40年,低碳经济将是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陕西省属于西部落后省份,从资源禀赋看,陕北地区不但是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自80年代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支撑陕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形成巨大的压力。同时,陕西省能源结构相对单一,尚未形成以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等多种模式构成的能源生产体系,因此,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艰巨。同时,陕西也是全国用煤大省之一,自1978年以来,煤炭消费量所占比重一直稳定在70%以上。根据统计资料,2007年全省工业原煤消费7400万吨,保守估计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66亿吨,人均排放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1.6倍。

按照陕西省目前的煤炭工业规划,到2020年全省原煤生产将超过5亿吨,其中煤化工超过2亿吨,每生产一吨甲醇要排放约2吨二氧化碳。如果规划中的煤化工项目全部上马,年排放二氧化碳至少4亿吨。

与高碳消耗相对应,从陕西省工业结构看,重工业所占比重达到78.1%,年陕西省重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8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8个百分点。年耗标煤5000吨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565家,实现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4.5%,而消耗的能源所占比重则高达97.8%。从经济发展方式看,陕西经济增长依然沿袭传统的线性发展模式,遵循“资源消耗-产品工业-污染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经济的数量型增长是建立在资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每万元生产总值消耗能源数值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能源利用上看,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不会逆转,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现状和粗放式的生产方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些即给陕西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低碳产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也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开幕当天,“应对气候变化与陕西可持续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此后不久,陕西出台《陕西省新能源发展规划》,在能源化工产业已成为陕西省支柱产业的时候,陕西省意图通过发展新能源来优化能源结构,培育新型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实现陕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随后的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年,要把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作为新的发展理念。陕西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一个新兴产业就是环保产业。而节能减排也有了明确目标: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5%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同比削减3%以上。

在此背景下,建设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3研究结论及建议。

文中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评价了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所有评价指标中,有七项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这七项指标分别是:人均碳排放量、居民消费碳排放、政府消费碳排放、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面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能源碳排放系数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各项指标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正确认识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与不足,对于制定科学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陕西省产业结构、产业能源消费和产业碳排放均呈现“二三一”的特征,且低碳产出的三项评价指标均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实现“二产”的低碳化。对于那些单位产值能耗大、碳排放多的产业,应限制其发展;鼓励能耗小、碳排放少的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以新型能源、航空航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和食品等为主体的新型工业结构,有选择的淘汰以化石能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高碳排放产业。同时,依靠政策引导,利用自身科技优势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低碳产业。

(2)陕西省能源强度、单位产值能耗和零碳能源消费与全国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一是由于陕西省独特的资源优势所致,二是由于能源的利用低效。虽然陕西省短期内依赖化石能源消费的现状难以改变,但可以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或无碳能源资源。同时,陕西省的邻省内蒙又是我国最大的风电生产基地,陕西省可以利用地理邻接的优势,争取利用内蒙古的风电资源,以减少自身的碳排放。在短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调整困难的情况下,除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外,更为可行的减碳途径是发展清洁煤炭技术,将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高效、清洁的能源资源,实施清洁生产,清洁利用。

(3)陕西省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而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其消费模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如向居民普及低碳常识,鼓励居民使用节能灯等节能家用电器,倡导居民空间装饰的低碳化,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对于广大的农村居民,应该有重点、有力度的引导农业生产方式的低碳化,如最大幅度地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采用秸秆还田、气化等方式综合利用秸秆资源;以生物或自然的方式保障农业生产能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如开发沼气获得生物质能,在陕北太阳能丰富的地区推广发展太阳能的使用等。

(4)植树种草,继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面积,扩大碳汇。陕西省自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2008年森林覆盖率提提高到37.3%,城市绿化面积已达到38.8%,但可开发提高的空间较大。首先,在陕北地区继续推进并扩大退耕还草工程,扩大草地种植和保护面积;在关中地区推行平原绿化工程,重视城市屋顶、路边草地、休闲旅游地的绿化;加强三北防护林建设,以及秦岭南北麓、渭北山地、黄河湿地的保护和建设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生态园林城市群和生态区,如关中生态园林城市群、西安浐灞生态区等,也不失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省份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undp./2008中国人类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8.

[2]csd.indicator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guidelinesandmethodologies(thirdedition)[m]。newyork,unitednationspublication,2007.

[3]张亚欣,张平宇。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6):43-47.

[4]朱守先,庄贵阳。基于低碳化视角的东北地区振兴-以吉林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2):230-233.

[5]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38-43.

[6]朱有志,周少华,袁男优。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及其评价和指标[j]。中国国情国力,2009(12):4-6.

[7]潘家华。低碳发展的社会经济与技术分析[a]。滕藤,郑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度与政策[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为缓解环境污染,实现持续发展,我国应积极走绿色经济发展路线,促进产业转型改革升级,控制工业排放。

1前言。

当前中国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建筑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非常突出。

就目前来看,中国在很多行业发展中都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如:化工行业、建筑行业、火电工业、矿业等行业,都是典型重度污染行业。

保持自然环境的稳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走绿色经济发展思路,通过产业改革降低经济发展中的污染与排放。

绿色经济是随着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进行产业改革与规划,使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状态。

绿色经济发展中注重人与自然、产业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自然的和谐,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发生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其核心是“持续”、“和谐”、“效率”一体化。

显然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来看,绿色经济已成为主流趋势,这已是新时代经济发展中人类发展共识,很多国家都在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发展绿色经济、知识经济。

如:美国已基本完成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美国ibm公司便已从原本的计算机硬件产生,转变为高端的技术厂商,完全实现企业转型。

绿色经济结构中,经济增长更持续、更快、更稳,且排放少污染小。

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

而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我国想要摆脱污染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走绿色经济发展路线,做好经济发展规划,控制各产业污染问题。

3经济与环境间的关系及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绿色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应认清时代发展格局,合理进行产业规划建设,发展绿色经济。

环境状态与经济发展有着必然联系,很多产业发展都在选择牺牲自然生态获取经济效益,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生态,导致污染超出自然界自愈能力,引起一系列污染问题。

例如,电力工业发展中烟气排放污染问题,会带来严重大气污染。

但现代社会发展与经济建筑中离不开电力支持,离不开火电工业。

此外,许多化工工厂排放物中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污染物,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到污染,出现减产和死亡。

如:二零一四年十月,丰县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ph值严重超标,锌含量是排放标准的三倍,导致周围千亩农田受到污染。

另外,我国港口管理建设方面,缺乏相关排放控制与管理体系,虽港口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水污染问题,如:船只泄露问题,导致大量化学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生物大面积死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起水污染问题。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年均产生的工业固体垃圾超过八亿吨,建筑垃圾二十八亿吨,工业污水排放量达到两百六十九点三五亿吨,可见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显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污染问题非常突出,生态状态环境状态并不乐观,这非常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从前文分析可知道,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各行业都存在污染现象,土地、大气、水资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破坏与污染。

毫无疑问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总体思路:。

4.1优化产业结构。

就目前来看我国产业规划存在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生产中中国往往属于人力输出方,而不是技术输出方,很多外国企业在中国建厂,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工业污染非常严重。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绿色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加快绿色经济的建设步伐,持续推进绿色经济模式的研究力度,充分结合科技、法律、行政等有效手段,大力开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绿色经济体系,在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构建生态文明的同时,又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全球碳减排事业做出贡献。绿色经济是指在以持续、和谐为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大力促进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工业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人口数量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全球的可利用资源形势日益严峻,再加上环境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生态系统出现退化现象,面对这一系列挑战,致使我们迫切需要创建出一个全新的文明形态,为人类的未来谋得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就是绿色文明的发展。众所周知,人们大力提倡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得以顺利发展的背景就是生态文明和绿色经济形态。

1.绿色经济的内涵以戴维皮尔斯为代表的一批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在其著作《绿色经济的蓝图》中曾经提到过绿色经济,这也是“绿色经济”理念首次出现在人类文明中。绿色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场的经济形势,以产业经济作为奠基石,加之对科技创新技术的利用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绿色经济具有低碳环保、可循环利用的显著优势,是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结合体。

2.绿色经济的发展意义根据当前环境和经济状况,许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绿色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新的就业岗位,更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国情,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造福人民的积极意义,必须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当做重中之重,把工作重心适当向绿色经济倾斜,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充分融入其中。绿色经济的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步伐,加大研究力度,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奠定基础。

1.绿色农业的发展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时,应该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将“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环境”作为发展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而绿色农业的发展除了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还需要相应管理创新措施的不断完善;要持续推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速度;同时注重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对农产品基地涉及到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创建和完善,将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督管理工作和相关生产技术落到实处,并加强管理;除此之外,还要重视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事宜,大力推广该项技术,为保证技术的落实状况,还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为快速实现绿色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技术化夯实基础;最后,充分利用不断更新升级的信息网络技术,为绿色农业的顺利发展建设完善的产销管理体系。

2.绿色工业体系的构建绿色工业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工业体系,绿色工业体系具有耗能少、坚持可持续发展、科技化、生态化的特点,在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工业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应该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前提条件,根据区域发展特征,制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详细规划以及相关的产业布局政策,在原有策略上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工业布局、工业结构更加系统化、合理化;根据能源有限这一实际情况,合理完善能源的供需体系,同时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并充分挖掘传统产业的价值,合理利用高新技术及市场资源,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技术是工业顺利发展的血液,因此要注重对新技术的研发,并鼓励企业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各方面进行绿色创新,共同建立起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的绿色经济模式,明确行业绿色标准,制定和完善绿色管理规范。

3.绿色服务体系的创建我们知道,现代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要想持续保持并增强竞争力,绿色服务体系的创建是战略性选择。在绿色服务体系的创建过程中,切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进行统筹规划,确定绿色服务的重点领域,然后再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制定相关规范措施,具体包括追加政府方面对绿色服务的投资、为绿色技术的创新和研发给予必要条件的支持,对于企业来说,做到向绿色服务体系的完美转型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要合理制定绿色转型的`专项规划;此外,服务业的污染排放也不容小觑,必须加大整改力度,降低排放量,运用合理、有效的手段促使服务业的绿色转型;为了进一步节约能源及原材料的消耗,要用绿色服务来补充,甚至代替传统服务方式,为生态的平衡及良性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4.绿色消费模式的推行近几年,我们大力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绿色消费模式的推行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有裨益。要想构建绿色的消费模式,首先要提高群众绿色消费的观念,加大环境保护、资源有限的宣扬力度,促使全民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对消费结构进行持续优化,绿色经济转型具有一定难度,可以用绿色消费模式来促进企业的绿色经济转型速度,大力扶植绿色产品的生产模式,并建立相关绿色生产基地,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加快绿色经济的发展,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绿色通道;在对绿色产品的大力发展下,还要建立对应的绿色产品营销体系,并强化绿色产品及绿色市场的管理、监督措施,为绿色的消费模式创造安全环境,进一步加快绿色消费模式的生成。

1.强化政府主导,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力度,对有限土地的开发格局进行持续优化,尊重各地区的差异,并合理制定符合地区发展的绿色经济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直接规范、管理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必要的经济杠杆来影响群众的行为;必要情况下,政府可以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制定绿色发展的评估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加快环境经济综合决策的落实。

2.建立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培养相关人才根据市场形态,以企业为载体,积极创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加快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注重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空间,并加大培育力度,比如对生物产业、循环农业、新兴能源产业等的绿色培养;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要大力培养绿色产业型人才,并建立相应鼓励机制,加快人才培养的效率,强化人才培养效果;筛选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和理论,借鉴适合我国发展的技术,增强我国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3.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为了加快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步伐,要持续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如《可再生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逐步创建出高效、系统的适合绿色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不同,应积极制定适合地方需求的法规,可操作性强的条例、标准等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促进地方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环境执法的力度不能松懈,它是保障绿色经济法律体系得以实现并落实的基础。

4.提倡绿色生活方式要充分利用影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平台,大力开展宣传活动,逐渐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模式,引导公众自觉选择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方式,从而带动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宣传功能,培养青少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绿色发展观;加强对各地区、各级领导的绿色发展意识,并将其融入实际工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落实树立榜样作用。

参考文献: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由于思南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思南地区的林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

思南地区属灾害性天气较多的地区,主要灾害有干旱、冰雹、大风、倒春寒、凝冻及暴雨等,危害严重的干旱有春旱和夏旱。

这些自然灾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是极大的,并且不利于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管理部门不规范。

现在很多的林业部门与市场经济之下的要求是不协调的,也是不符合的,甚至一些林业部门没有充分的发挥林业部门的管理作用。

思南地区林业部门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自身定位的不准确,使得林业部门不能够积极地发挥自己部门的作用,不明确自己的管辖范围,管理上也不规范,甚至有的时候出现错位的情况,再者就是有一些部门不了解自己的职责,导致林业部门生产效率和办事效率低下,给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后果。

(三)欠缺可持续发展理念。

林业经济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然而思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后,经济比较贫困,经济发展不平衡,思南地区的林区大多数又在山区,这些山区往往是思南地区最贫困的地方,人们为了维持生计,对土地资源利用意识淡薄,为里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林区破坏性的掠夺采伐时有发生,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势必会影响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缺乏高素质的林业队伍。

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由于思南地区处于贵州省一个普通县,缺乏高素质的林业作业人员,缺乏会高科技的专业人员。

再加上思南地区经济发展一般,人们的普遍素质比较低,受教育文化水平不高,导致思南地区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林业队伍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如何解决思南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

(一)加强灾后补救。

要解决思南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首先就应该加强灾后补救。

由于思南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比较多,对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进一步促进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应该尽量挽回旱灾对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在开展抗旱保苗和全面灾情调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并依托中央和省级营造林补贴项目支持,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在各乡镇进行林业种植。

围绕思南地区进行小班作业,实施造林,发展特色林业经济生产,促进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转变林业部门职能。

要解决思南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其次还应该加强转变林业部门职能。

在设置林业部门的时候,应该合理的设置,采用比较简单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规范部门,采用统一化的原则切实发挥林业现有的职能机构工作体系的重大积极作用。

在思南地区设置的林业部门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职责,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规范,秉公处理,提高林业部门的工作效率。

此外,还应该提高林业部门的服务职能,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服务以及自律意识。

思南地区的林业部门在设置的时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其工作人员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提高整个林业部门的管理的公开与透明,促进现代林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要解决思南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再者还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不断完善和建立了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规范了森林资源的利用行为,严格控制资源浪费。

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就应该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凭证采伐制度,强化林木采伐管理的各项措施,加大对森林采伐的检查力度,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测,保护森林资源。

加大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贯穿于整个林业生产过程。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切实维护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在合理利用的同时,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四)加强林业队伍素质的提高。

最后,要解决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应该加强林业队伍素质的提高。

解放思想,积极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思南地区林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为加强思南地区林业队伍素质的提高,还应该经常派遣林业从业人员去外地学习,学习各种林业从业科学技术,加强领导班子引导的正确性,把党员干部的心思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思南发展、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上来,增强了队伍活力,从而加强林业队伍素质的提高,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物流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本文主要概述新经济与我国农村经济,并基于新经济提出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也不断发展改变,新经济的提出对社会各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只有应对新经济形式制定出符合我国现状的经济发展策略,才能够使我国保持稳定的发展。

而在我国经济中农村经济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新经济提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策略,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发展,推动我国的经济进步。

1、新经济与我国农村经济概述。

1.1新经济的含义。

新经济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目前主要将其概念分为三个层次,即美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变革、技术变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的经济增长绩效;与信息通讯技术相关的经济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上信息技术革命,产生的龙头为高新科技产业的经济就是新经济。

1.2新经济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

在新经济浪潮下,各行各业、各个地区都受到了新经济的影响,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所以新经济对其产生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西方国家农场主经济具有信息化武装水平、组织化程度、技术集约化等方面的优势,使我国农村经济的竞争处于不利地位,而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就是有效的应对新经济的影响。

2、基于新经济提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2.1建立新的多种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边际成本递减是新经济的特性之一,传统经济中的'规模经济是唯一促进经济效益提升的方法,但是在新经济中时效经济、差异经济等代替了这种规模经济。

在我国农村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相同的资源优势等。

若是在农村不同的地区采用同样的经济发展模式,那么将很难与新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

在新经济下,我国农村经济可以财务微型特区经济模式、梯度经济模式。

微型特区经济模式与我国经济特区相类似,但是却与其不同,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新思路,具体指对农村当地的一、二个优势项目进行主抓,将其视为自身的主要卖点,并对这些产业进行集中发展,以此来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借鉴“硅谷”、好莱坞、我国的周庄等发展,可以看出有一、二个具有较强的带动力的企业就可以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人员优势、景观优势等,若是采用高新科技、网络技术等对其进行大力挖掘,使农村地区形成独具一格的经济,建立微型经济特区,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梯度经济模式就是在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等不同的农村使用与其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经济模式,从经济发展程度、地理位置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我国农村地区分为三大梯田,即西部、内地、沿海。

而且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现象。

所以在发达地区可以集中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充分发挥其科研教育、经营环境、人文素质等方面的优势,转移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内地,不仅能够推动内地的经济发展,还能够实现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目的。

2.2建立新的农村基层组织。

在新经济下,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为“小政府、大社会”,需要精干高效,充分发挥引导农村经济活动的作用,服务于农民的经济行为,提高农村经济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

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轻松的环境,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使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2.3建立新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面对新经济发展,适应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农村经济获得新的发展平台,合理的应对信息技术、新经济,将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效率的提升。

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只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的功能,采取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服务手段,使所有的农户之间能够有效的流通信息,才能够有效的将这一矛盾进行缓解。

应对新经济所建立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内容主要有: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将其主导产业设置为具有优势的品种,建立地方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经济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新经济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急需针对新经济制定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策略,提高我国农村的经济实力。

经济发展研究所章程

第一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xxxxxx区登记注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xxxxxx区基本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三条研究院秉承“开拓资源优势、指导战略实践、创新发展观念、引领区域前行”的宗旨,以推动xx国内区域长效有机的开发、为xx区域经济发展机构提供深入、客观、准确的解决方案和理论支持为目的,以战略发展、招商引资、区域规划、项目策划、区域推广、资本运营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咨询服务为主要任务。

第四条研究院依法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以其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条研究院的主要任务。

(五)协助相关企业开展xx行业知识培训、技术引导讲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七)根据需要开展xx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的其它活动。

第六条理事会权利、义务详见附件一;。

第七条专家顾问团权利、义务详见附件二。

第八条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决策机构为院务会议,成员包括:院长、副院长。

第九条研究院成立研究院理事会,理事会对研究院研究方向负有指导性、实施性责任。

第十条院长为研究院法定代表人,院长由理事会任命。

第十一条研究院建立以院长为首的科研、经营管理系统。

第十二条院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领导研究院组织实施理事会的决议,主持日常业务管理工作;。

(二)代表研究院对外签定有关合同;。

(三)拟订研究院组织机构设置的方案;。

(四)拟订研究院的基本管理制度;。

(五)提请聘任或解聘副院长、财务负责人;。

(六)聘任或者解聘应由理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之外的管理人员;。

(七)研究院章程和理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院长有权指定副院长代其行使职权。

第十四条研究院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的规定建立财务会计制度,缴纳各种税、费、基金。

第十五条研究院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办法。遵守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纪律。

(一)做好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正确核算成本费用,合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按规定预提和摊销费用,计提和处理资产损失。

(二)开展目标成本管理。

(三)加强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建立健全财务报表内部管理制度。

(四)加强财务审计。

第十六条研究院采用借贷记帐法记帐,本位币为人民币。

第十七条研究院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制,自公历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第十八条研究院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对研究院帐目和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

第十九条研究院依法进行税务登记,缴纳各项税款。

第二十条研究院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终止并进行清算:

(一)研究院主管部门依法决定解散;。

(二)研究院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被依法撤消;。

(三)研究院宣告破产;。

(四)其他原因。

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英国虽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但却没有给出低碳经济的衡量指标和指标体系。目前国际上也没有衡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我国国内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利用层次分析法把所选取的指标指数化,赋予权重后加总,以得分的高低排名(undp)[1];另一种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drivingforce-status-response,dsr)模型[2]。张亚欣()[3]采用碳产出水平、碳排放水平、低碳资源和人民生活等四项指标,评估比较了吉林省、辽宁省、浙江省和全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朱守先()[4]选取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和碳能源排放系数三项指标评价了吉林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付加锋(2010)[5]分析了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构建了以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和低碳环境为维度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方法;朱有志()[6]等基于层析分析法,构建了包括碳排放、碳源控制、碳汇建设、低碳产业和碳交易合作在内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来看,目前国内有关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文中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实际,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以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参照,对比分析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与不足,以期能够为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经验支持。

根据相关研究(付加锋,2010;潘家华,)[5,7],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达到低碳经济,核心在于考核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消费模式是否达到低碳化。而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消费模式的低碳化都与一定的发展阶段相联系。此外,还应该考虑各国或地区向低碳经济转型所作的努力。基于以上分析,文中构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目标层是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准则层由五个方面构成,即低碳产出指标、低碳排放指标、低碳消费指标、低碳资源指标、人民生活(表1)。

2.1.1低碳产出指标。

低碳产出指标包括三个具体指标。单位碳排放产出即碳生产力,表示排放一单位碳的经济产出;单位能源产出衡量消费一单位能源的经济产出,这两个指标主要衡量低碳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加工转化率则是衡量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的先进与否,是衡量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低碳产出指标是衡量低碳化的核心指标,其指标值的高低能够体现一国在货币资产和技术积累达到一定水平时,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潜力和保障。

2.1.2低碳排放指标。

低碳排放指标包括五个具体评价指标,是衡量一国或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直观指标,其指标值的大小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低碳化”状况。碳排放总量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排放的二氧化碳的绝对量指标;人均碳排放衡量按总人口分摊的碳排放量,这一指标与消费模式有关,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碳排放越少,消费模式越节约;能源碳排放系数即碳强度,衡量消费单位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该指标与能源消费结构相关,能源种类不同,碳排放系数相差很大。能源强度反映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费量,能源强度越低,意味着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越小,相应的碳排放量也越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衡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源消费量。

2.1.3低碳消费指标。

低碳消费指标从消费方面衡量碳排放水平,包括三个具体评价指标。居民消费碳排放和政府消费碳排放是界定消费模式对碳排放影响的综合指标,居民消费碳排放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等自然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综合影响;政府消费碳排放反映政府部门发展水平和社会组织形式等社会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综合影响。人均零碳资源消费量的大小衡量人均清洁能源消费状况,也从侧面衡量零碳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潜力。

2.1.4低碳资源指标。

低碳资源指标衡量低碳资源开发现状,包括三个具体指标。零碳能源作为低碳资源的主要指标,可以用能源消费总量中零碳能源所占比重来衡量;森林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缓冲器和碳储存库,森林碳汇投入少、效益高,是理想的减碳途径,森林覆盖率越高,则森林的碳汇作用越强,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作用也越强;城市绿化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居民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的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以及零散树林的覆盖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越高,城市碳汇水平越高,对城市碳源的拟制作用越强。

2.1.5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选取居民收入和恩格尔系数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来衡量。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高产出、低能耗、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将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不断提高,碳排放量也会逐步降低,进而实现生活方式的低碳化。

2.2.1碳排放产出水平.

评价碳排放产出水平即碳生产率,表示每单位碳排放的经济效应。陕西省2008年单位碳排放产出为0.4873万元/吨碳,全国平均水平为0.5668万元/吨碳,每吨碳排放产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0795万元,距离全国平均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从单位能源投入的产出看,2008年陕西省为0.9208万元/吨标准煤,全国平均水平为1.0550万元/吨标准煤,陕西省消耗一吨标准煤的产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342万元。

从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看,陕西省为69.23%,全国为71.55%,陕西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陕西省碳产出水平与全国相比均有较大差距。

社会活动的最终表现即为现实或未来的消费活动,因此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等从根本上受各种消费活动的驱动。2008年陕西省人均碳排放量为3.7373吨碳/人,低于全国(3.9945吨碳/人)平均水平0.

2572吨碳/人。平均能源碳排放系数1.8896吨碳/吨标准煤,接近全国(1.8613吨碳/吨标准煤)平均水平。单位产值能源消耗1.0860吨标准煤/万元,全国平均为0.9479吨标准煤/万元,每万元产出的能源消耗高于全国平均0.1381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01吨标准煤/万元,全国平均2.19吨标准煤/万元,每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国0.18吨标准煤。从碳排放水平的对比看,陕西省目前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对于降低单位能源投入的碳排放,进而减少碳排放量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由于各国(或地区)居民消费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消费模式的不同,会使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产生较大的差异。2008年陕西省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为3.6076吨碳/万元,全国平均为4.3794吨碳/万元;政府消费产生的碳排放11.3917吨碳/万元,全国平均为12.7055吨碳/万元,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碳排放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而人均零碳能源消费量陕西省为0.0178吨碳/人,全国平均为0.1910吨碳/人,陕西省平均每人零碳能源消费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732吨,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3%,距离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值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目前的关键是发展清洁能源,增加零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人均零碳能源消费水平。

低碳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碳汇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低碳物质基础。2008年陕西省零碳能源比重为0.90%,全国平均为8.9%,陕西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1%。

森林植被作为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汇资源,森林低碳投资少、效益高,是理想的减碳途径,陕西省目前森林覆盖率为37.3%,全国平均为20.36%,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对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作出了重要贡献。城市绿化覆盖率对城市碳源减排具有重要的拟制作用,目前陕西省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8.8%,全国平均为38.2%,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从低碳资源的总体评价结果看,目前的关键是大力开发零碳能源资源,如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2.2.5人民生活。

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理想状态是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碳排放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2008年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136元,全国平均为476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25元,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27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858元,全国平均为1578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23元,在全国排名第22位。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人民生活水平的评价结果看,提高陕西省居民收入水平,进而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的论文

由于思南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思南地区的林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

思南地区属灾害性天气较多的地区,主要灾害有干旱、冰雹、大风、倒春寒、凝冻及暴雨等,危害严重的干旱有春旱和夏旱。

这些自然灾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是极大的,并且不利于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管理部门不规范。

现在很多的林业部门与市场经济之下的要求是不协调的,也是不符合的,甚至一些林业部门没有充分的发挥林业部门的管理作用。

思南地区林业部门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自身定位的不准确,使得林业部门不能够积极地发挥自己部门的作用,不明确自己的管辖范围,管理上也不规范,甚至有的时候出现错位的情况,再者就是有一些部门不了解自己的职责,导致林业部门生产效率和办事效率低下,给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后果。

(三)欠缺可持续发展理念。

林业经济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然而思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后,经济比较贫困,经济发展不平衡,思南地区的林区大多数又在山区,这些山区往往是思南地区最贫困的地方,人们为了维持生计,对土地资源利用意识淡薄,为里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林区破坏性的掠夺采伐时有发生,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势必会影响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缺乏高素质的林业队伍。

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由于思南地区处于贵州省一个普通县,缺乏高素质的林业作业人员,缺乏会高科技的专业人员。

再加上思南地区经济发展一般,人们的普遍素质比较低,受教育文化水平不高,导致思南地区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林业队伍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灾后补救。

要解决思南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首先就应该加强灾后补救。

由于思南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比较多,对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进一步促进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应该尽量挽回旱灾对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在开展抗旱保苗和全面灾情调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并依托中央和省级营造林补贴项目支持,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在各乡镇进行林业种植。

围绕思南地区进行小班作业,实施造林,发展特色林业经济生产,促进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转变林业部门职能。

要解决思南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其次还应该加强转变林业部门职能。

在设置林业部门的时候,应该合理的设置,采用比较简单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规范部门,采用统一化的原则切实发挥林业现有的职能机构工作体系的重大积极作用。

在思南地区设置的林业部门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职责,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规范,秉公处理,提高林业部门的工作效率。

此外,还应该提高林业部门的服务职能,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服务以及自律意识。

思南地区的林业部门在设置的时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其工作人员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提高整个林业部门的管理的公开与透明,促进现代林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要解决思南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再者还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不断完善和建立了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规范了森林资源的利用行为,严格控制资源浪费。

思南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就应该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凭证采伐制度,强化林木采伐管理的各项措施,加大对森林采伐的检查力度,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测,保护森林资源。

加大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贯穿于整个林业生产过程。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切实维护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在合理利用的同时,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四)加强林业队伍素质的提高。

最后,要解决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应该加强林业队伍素质的提高。

解放思想,积极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思南地区林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为加强思南地区林业队伍素质的提高,还应该经常派遣林业从业人员去外地学习,学习各种林业从业科学技术,加强领导班子引导的正确性,把党员干部的心思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思南发展、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上来,增强了队伍活力,从而加强林业队伍素质的提高,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

文档为doc格式。

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针对于当前生态环境恶化及全球气候变暖的严竣形势,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其对资源消耗及环境破坏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些非生态化的现象,从而对生态环境带为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当前低碳经济时代需要加快推进低碳旅游的发展,在有效的实现对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及高效益等特征,其能够以较少的能源消耗来获取更大产出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旅游则属于低碳流放,即是在旅游过程中有效的实现低能耗和低污染,是环保旅游的一种深层次体现,同时也是一种以生态文明可持续性和可持续性旅游为基础的一种旅游模式。因此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来发展生态旅游,这对我国旅游经济的提升及环境保护的实现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能源和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即通过利用技术、制度和观念等的创新来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时代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即采用低碳的旅游方式来实现旅游区内的节能减排,从而提高旅游产业的升级及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当前对于生态旅游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在生态旅游中更强调旅客在旅游过程中保证原有生态的完整性,即通过旅游生产低碳化、旅游消费低碳化及旅游产业低碳化来促进低碳经济时代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的。低碳经济实质是通过有效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来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环保理念下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绿色出行、绿色旅游,不仅可以实现旅游成本的节约,而且有利于能源消耗量的降低,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当前低碳经济时代发展生态旅游,需要及时转变现有的旅游模式,扭转一些不良风气,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的效率,同时将节能减排技术全面引进旅游产业中业,降低碳消耗量,从而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政府需要加大力度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当前低碳经济时代,在旅游中应树立低碳出行理念,将低碳环保用到实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加大支持的力度,在做好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做为生态旅游的支持和引导,做好各方面的规划和协调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低碳旅游的发展目标,做好对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旅游者的引导工作,利用低碳旅游的理念来达到旅游过程中低能耗及低排放的目的。同时还要创建和发展绿色环保旅游企业,使旅游企业能够充分的利用新能源,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环保部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示范工作,以此来改变传统企业发展观,在旅游地开发低碳环保景区,使旅游者能够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构建管理制度,规范低碳旅游发展。为了促进低碳经济时代的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构建低碳发展经济战略,从而促进低碳化生态经济的发展:

采用低碳认证制度,对旅游景区内的旅馆、娱乐以及交通运输等产业实行低碳认证,并且采取严格的评定分级,保证旅游产业消费符合低碳标准。同时需要选择低碳产品,提升旅游企业的低碳意识,不断的推进旅游产业的低碳标准建设,从而实现旅游消费、旅游运输等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建设,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强教育宣传,引导低碳旅游消费。低碳时代的生态旅游的低碳发展,首先需要以低碳意识的推广为前提,从而对生态资源进行重新评估,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重要作用,更好的发挥出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旅游消费是旅游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不断的推进低碳旅游消费,从而减少消费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着力开发低碳旅游景点。针对当前一些著名的旅游景c,需要加大低碳旅游的开发力度。通过打造和开发低碳旅游景点来有效的将自然风情与民族文化相融合,从而使旅游观光与精致农业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具有深厚现代色彩的山林野趣,从而打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典范。旅游景点中需要重视植物和森林的保存量,使其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效减少碳排放量的同时,也使其成景区天然的过滤网,从而更好的推动景区的发展,全面提升景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低碳经济时代,人们生态旅游意识不断提升,低碳经济与生态旅游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加快促进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性,实现旅游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 01-23 唱脸谱教案大全(23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对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教学工作的安排和计划,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教师编制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01-23 社区矫正报告写作指南大全(16篇)
    范文范本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需要与读者的阅读水平和背景相匹配,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和理念。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几篇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xx年初,xx区
  • 01-23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取得的成绩,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启示
  • 01-23 2024年儿科工作规划大全(21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种文体、某种写作要素或某种主题的典型范例,它可以指导我们写作,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10.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
  • 01-23 总经理个人述职述廉报告(通用13篇)
    这是一种对自身廉洁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写述廉报告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述廉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xx年,是我就任
  • 01-23 农牧业冬训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2篇)
    写培训心得体会有助于巩固和记忆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接下来是一些写得比较好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发。第一段:引言(120字)。农牧业冬训培训
  • 01-23 政治学习心得体会统计(优质20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和总结过去的机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统计政治学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分支
  • 01-23 防溺水宣传倡议书大全(18篇)
    范文范本的作用在于给予读者可借鉴、可模仿的文本,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经典和实用的总结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 01-23 大学职业规划书(精选20篇)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为我们的职业生涯铺就成功的道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职业规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职业规划的作用不是告诉你做什么一定
  • 01-23 体育补考申请书(专业14篇)
    转专业申请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和机遇。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其中包括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在撰写自己的申请书时提供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