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调研报告(优秀20篇)

时间:2023-12-24 11:00:00 作者:JQ文豪

调研报告需要准确描述调研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份精心编写的调研报告样例,展示了全面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县区经济带调研报告范文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11~2015)》12月发布,指出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与区域合作呈现4个新趋势:一是对外开放平面化,二是产业集聚板块化,三是产业结构调整趋同化,四是商务成本梯度化。

长江经济带是横贯我国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经济走廊,在全国经济呈现下行趋势的新常态和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构想的背景下,如何深化长江经济带东中西各区域板块、各省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是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促进各区域板块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任务。

这四个新趋势是:

对外开放呈现平面化趋势。长江经济带的对外开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然后从沿海逐步沿江而上。这些年随着沿海出口导向型工业加速向内地转移,有力推动了中西部板块的对外开放,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建设到国家级新区建设、“一带一路”对接战略,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从加工贸易开放到服务贸易开放,外向型经济程度明显提高,对外开放需求与沿海地区趋于接近,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对外开放呈现平面化趋势。

产业集聚呈现板块化趋势。虽然各地产业结构存在一定同构性,但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化集聚,有的产业集聚已经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如上海的大型装备制造集聚、合肥的家用电器集聚、重庆的笔记本电脑集聚、浙江的`轻纺产品板块经济等,都已在全国占据相当份额。

产业结构调整呈现趋同化趋势。各地都在积极消化过剩产能,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但采取的产业结构调整措施仍有较大相同性,大多选择了培育服务经济与互联网产业。从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看,基本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都基本对应了国家提出的重点推进目录,这也可能带来新一轮的同构化趋势,甚至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商务成本呈现梯度化趋势。上海市商务成本不断高企,与周边地区都已存在较大落差,而延伸到中西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中西部省会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也都存在明显的梯度性。在近期出现的新一轮房价上涨中,一线城市房价继续上扬,二、三线城市房价基本停滞,同时一线城市更加追求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助推了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更加凸显了商务成本的梯度性。

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时代变革大趋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目前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统性研究刚刚起步,为了更加系统地总结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进程和成效,更加深入地研究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大问题和创新举措,及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向社会发布,在上海社会科学院长三角发展智库创新团队的牵头组织下,正式启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的研究和撰写工作。

《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11~2015)》是长江经济带蓝皮书系列的第一部报告。这部报告以长江经济带区域整体发展为研究对象,分为总论篇、经济篇、社会篇和环境篇四大部分,共17个报告,重点对“十二五”期间长江经济带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发展状况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结合统计数据和调研报告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重点行业进行深度整理、挖掘、提炼、分析,独家、权威、系统地介绍长江经济带的最新发展状况和变化规律。

相关亮点:

亮点一:安徽力促产业结构优化。

安徽是长三角辐射内陆的前沿区域,也是长江中游地区东向发展的必经要道。安徽又是传统工业大省,沿江分布着钢铁、有色、石化等重工业。

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安徽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要任务,坚持高端引领、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用好资本市场、疏通产业发展血脉,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突破。

亮点二:湖南与长三角跨区域合作。

为推动湖南与上海等长三角园区跨区域合作共建,促进湖南承接长三角园区产业转移,208月,湖南-长三角园区合作共建对接会在上海举行,湖南、上海、浙江、江苏四省(市)的35家园区和18家企业负责人参加对接。湖南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湖南怀化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等分别签署了园区合作协议。

县域经济现状的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现状的调研报告县域经济现状的调研报告县域经济现况的调研报告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集聚性和扩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集聚性和扩散性,是工具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具体地说,省内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元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上涌、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发挥整体功能的金融市场系统。

县域经济承接近年来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xx年后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大关,达到783155万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县域经济同时实现484624万元,增长30.6%,是xx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增速比上年加快15.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3.0亿元,增长6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增长29.5%;农民人均收入5407元,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62元,增长19.6%;城乡居民百分之一储蓄存款10599元,在全省县级率先迈上万元台阶。

1、县域立足点农业是全县农村经济的基石。xx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量总产值实现424915万元,同比增长53.0%,其中农业产值同时实现351666万元,同比增长55.3%;牧业产值实现61942万元,同比增长25.2%;林业产值实现3160万元,同比下降3.2%。全年基本完成播种面积320580公顷,同比下降0.3%,其中粮食玉米价格308232公顷,同比下降1.0%;粮食总产量947808吨,同比增长45.9%,是历史以来一周我县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

2、工业经济呈现快速急速发展态势。xx县加大力度加快工业建设,大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或使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受几户规模以上企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拉动所致,全县工业总产值全年同时实现112299万元,同比增长2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达致产值84566万元,同比增长26.0%。全部工业同时实现增加值33196万元,同比增长3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经营规模实现增加值26540万元,同比增长37.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9.9%。

3、农村成为最具沦为潜力的消费市场。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9%,同比上升0.91个百分点。全县消费品城乡居民预期消费心理稳定,市场供应充足,消费品销售趋旺。但目前仍然农民总体消费水平较低,与城镇居民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总收入全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额为5925元,而县域主体的农村居民消费额仅为xx元,只等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相当于的33.9%。一些大件消费品,在城市已趋饱和,在乡镇企业拥有水平还相当低。差距就是潜力,说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上升空间非常大。当前要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最具潜力的是小城镇市场,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是农民。

4、这两项收入稳步提高。xx年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30171万元,较同期18213万元增加11958万元,增长65.7%。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22943万元,较同期16194万元增加6749万元,增长41.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909万元,较同期9296万元增加8613万元,增长92.7%。xx年消费额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较同期5.9%增加0.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长率达到65.7%,较同期13.1%增加52.6个百分点。xx年后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全村为17920元,同比增长3.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6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87元,同比增长19.6%;农民折合纯收入达到540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1元,同比增长24.1%。

5、招商引资成为促进县域发展的“重头戏”。县原有的国有、集体、民营企业规模都不大,自身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受限。近年来,全县致力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展领域,创新办法,力求尽可能多地把外面的资金引进来,把内部的资金挖出来。建立健全新机制了招商引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创新重点项目方式,吸引更多的城里激发客商来投资兴业。经过长期的努力,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招商引资大型项目21个,到位资金12.0亿元,增长99.4%。县口径非公有制户数发展到6560个,比上年增长5.5%;从业人员21300人,比上年增长6.5%;注册资金3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增加值15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总产值61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3%;收入625700,比上年增长9.2%;利润2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8%;税金16875万元,比上年增长35%。

三、xx县县域经济发展蕴含的问题。

1、经济政策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全县三大产业结构还够合理。第一产业比重仍较高,农业生产基础依然突出,防灾抗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和效益偏高,高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增强受到掣肘。第三产业比重小,不利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就业压力增加等心理因素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

3、国际金融危机对财政及农民收入带来烤烟较大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铜制品及铜原料价格下降幅度达43%,北泰铜业销售收入减少近2亿元,减少税收近1000万元;煤炭价格下降下跌幅度达25%,减少税收近500万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自xx年11月27日起再次下跌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百分点,按xx年贷款额计算我县减收营业税140万元。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南方一些香简草企业倒闭,外出务工农户纷纷返乡,劳务收入减收。另外,农业虽然丰收,国家保护价格收购,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因水分超标等问题没能出售,影响了农民收入种粮技术水平的提高。

4、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统筹不够协调机制。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不景气,导致农民创收渠道明显出现明显变窄;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拓展。

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县域发展,不能采取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眼光,实施整体产业发展的战略。

一是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抓住新一轮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发展机遇的机遇,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发展既符合县情合乎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迅速急遽扩大县域经济的总量规模。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在突出和合理利用比较经济适当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一、二、三产业和产业内部的联动、互动作用和协同效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内生专业知识,推动升级经济从一般水平的数量扩张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县域转变。加快产业项目投资建设。按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要求,重点推进项目。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上,推进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世行贷款奶源基地项目建设,为行业龙头发展提供原料支撑,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在矿业开发项目投资建设上,推进大多铜矿、锗矿、北泰铜业二期和轻体承重节能建材项目建设,开发铜、锗等矿产品的下游加工产业链,实现矿产资源过腹增值;实施二道试行水库及北部山区供水、多金属矿开发、煤矿项目建设。在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上,扩特色经济林果、食用菌种植;搞好先期特色养殖和格林纸业前期对接,形成林木加工、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林业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业农牧特色科技产业带。

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确立发挥自身支柱产业很优势的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实现20亿斤粮食总产目标,在设施农业建设上,做好旱涝保收田项目区建设。在土地规模经营上所,通过加强引导、产业推动、不断完善服务和培植典型等措施,力争实现大规模经营。重点发展大豆、小麦、马铃薯和甜菜作物专业合作社,肉食和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在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上,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提高科技化含量。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上才,通过良种补贴直补措施,保证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10项农业增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50万亩次,标准化实施面积实现500万亩以上。在种植业基地建设上以,建设100万亩全国全国玉米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0万亩全国玉米绿色食品原料加工基地、10万亩高淀粉低马铃薯和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2.65万亩高糖甜菜生产基地、3万亩北药和2万亩燕麦生产基地。

三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着力点,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工程。加快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聚合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小城镇推进经济的关键所在。当前,全区转移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治标”就是要组织工作好劳务输出,通过大力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搞好劳务提供服务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人口城镇化建设前提条件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要做好县城和中心镇的蓬勃发展发展规划规划和建设,提高县域产业聚集度,加快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产品与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区。围绕城区环境改善,完成县城道路改造;完成城镇供水厂收尾、污水处理分厂生态塘建设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大力推进供排水管网建设,确保年末实现东污西排;提高城区防洪标准,启动殡仪馆堤防建设。围绕棚户区改造,基本思路抓好基本建设项目;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金融投资商业开发中的配建比例,增加廉租补贴标准。

五是拓宽发展渠道,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乡镇经济是县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的关键和突破口。从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强往往就是强在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强又往往正是强在乡镇经济。我县矿产资源宽广,素有“矿产之乡”美誉,现已发现矿产62种,具有工业开采内在价值的45种,现已开发利用19种。优势矿产:自然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0.1℃,资源优势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プ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加、可持续发展,利用重商主义的办法支持、产品与服务乡镇经济发展,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经济。加快资源整合,发挥当地数以千计特色工业的集聚效应,集中生产要素,提高产品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并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切实解决好当地乡镇工业和对农业基本土地保护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销售中介组织不发达是农村乡镇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县委、县政府应该鼓励为农业服务的中介组织的发展,尤其应支持乡镇商贸企业的健康发展,使农业成果成为金融资产社会的财富。

年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域治理重要论述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推动“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县情。**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陕北的“第一站”,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也是陕北地区重要的石油资源大县。全县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地貌由“八川两涧两大山区”构成,海拔1233-1809米,年均气温7.8℃,无霜期150天左右,降雨量480毫米。全县辖8镇1街道,91个村8个城市社区,总人口14.6万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多项荣誉。

地方财政收入12.3亿元,增长4.4%;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859元、14531元,增长7.1%、11.4%。2020年县域综合实力跻身“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第3位,2021年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69位。一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石油产能稳定在540万吨左右,新能源并网发电68.5万千瓦,金马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到25家。“3+3+x”富民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山地苹果11.7万亩,养殖、特色种植、设施农业稳步发展。创建3a级以上景区4家,文化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希望30万头生猪养殖、330kv输变电站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比由2015年的3.5:80.7:15.8调整为2020年的4.9:71.9:23.2。二是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省级试点任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1万户。强化“招商第一”理念,涵养开放思维、开放心态,签约招引项目93个,到位资金242亿元。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吴定高速、洛河大道竣工通车,洛滨路、长征街改造工程建成投用,城镇化率达到64%。加强生态治理和污染防治,退耕还林成果不断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是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2个贫困村、4646户1262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县入选“2020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典型案例优秀县市”。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公共服务设施日臻完善,社会文明程度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稳居全市县区第一方阵,健康**建设成效明显,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复审。科技馆、图书馆、历史博物馆、体育综合训练馆相继建成投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守护了全县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机遇挑战。

从项目拉动看,储备项目成熟度不高,尤其是缺乏拉动性强的产业类项目;

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时空分布与发展需求不匹配;

虽然多年来坚持不懈推进生态建设,但生态环境整体脆弱仍然是明显短板,一定程度限制了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水平和承载能力。五是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2021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859元、14531元,分别是全国的86.2%、76.8%,处在全国落后位次,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1.5个百分点。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从2016年的21154元扩大到2021年的26328元。

(二)面临机遇。尽管**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面临诸多有利机遇。一是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省上支持建设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市上着力打造洛河经济带,为**县破解发展质量不高、增长方式单一、对外开放不足等突出问题指明了方向。二是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然会加速释放经济增长内需潜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和项目向西部转移。**县特色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具备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三是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乡村振兴是统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等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一系列具体而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必将为**县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来利好。

三、对策建议。

狠抓“三件大事”,即乡村振兴、天然气开发转化利用、新能源开发;

实施“六个百工程”,即“百亿清洁能源工程”“百万畜牧养殖工程”“百景旅游示范工程”“百企创业创新工程”“百村振兴建设工程”“百里洛河生态工程”。

(二)坚持以产业转型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调结构、促转型步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深化工业内部转型。深入实施“稳油增气扩电”战略,坚持科技兴油,扩大天然气勘探开发,板块推进风电光电产业,加快油田伴生气综合利用项目、天然气净化、轻烃加工等高端能化项目,构建多点支撑的工业格局。二是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立足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果畜产业提速、棚栽产业提档、特色产业提质、经营主体提量、集体经济提效”的思路,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3+3+x”现代农业产业,整村、整镇打造“三品一标”农特产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集中力量培育壮大农民增收致富的百年产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耕地保护,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推进服务业挖潜扩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推动商贸流通、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升级,促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迈进,持续释放城乡消费市场潜力,推动现代服务业精细化、数字化、品质化发展。四是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完善园区管理运营机制,以“亩均投资、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带动就业”论英雄,有序推进“腾笼换鸟”,狠抓新经济、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足”的高端产业引进,加大入园企业技术创新、品牌打造、市场营销、融资等方面扶持力度,努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产业高地、创新基地、产城融合示范区。

(三)坚持以城镇建设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举,功能、品质、文化并重,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县。一是创新理念优化城乡格局。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整体规划、片区推进,系统开展“城市设计”“城市双修”,科学修编城市整体规划,加强闲置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精准策划包装城市更新项目,构建形成“县城带动、八镇支撑、多点辐射”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二是持续提升县城承载水平。实施县城更新行动,有序推进片区、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四大”改造,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快补齐市政公用、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方面短板,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三是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高点建设3个镇、18个村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生态保护型、休闲旅游型、产业发展型、城郊集约型美丽乡村。按照“小而精、小而美、有特色”的思路,分步实施小城镇“双修”,努力打造连接县城、农村的中转站。

(四)坚持以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打破陈旧观念,破除惯性思维,加大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推深做实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提高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深化农村“三权分置”“三变”改革,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向基层放权赋能,理顺基层组织权责,打通基层社会治理堵点。统筹抓好物业管理、养老托幼等“小切口”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二是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引领。紧扣省级创新示范县创建目标,主动对接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创新创业主阵地作用,瞄准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引进一批创新型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广泛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加快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着力构建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发展模式。三是深化拓展对外开放合作。树牢项目为王、招商第一的理念,优化调整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全面推行县长、局长、镇长“三长”招商行动,引导更多带动性、引领性强的企业和项目落地**,做大新能源、畜牧业“两个”产业板块,补齐能化业、制造业“两条”产业链,以高质量项目、高质量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洛河经济带建设,积极推进白龙江引水等区域重大工程,推动与周边市县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功能互补、民生互惠。四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水平。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站在“企业侧”和“群众侧”,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落实减税降费等纾困惠企政策,全面实施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大个体”、小商户“三年成长计划”,壮大“五上”企业规模,推动市场主体由数量向质量快速增长,有效发挥带动就业、稳定经济、改善民生等重要作用。

(五)坚持以生态建设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抓好生态保护、治理和修复,统筹生态资源开发利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速释放生态效益,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底色。一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科学把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更加均衡、更可持续。落实“林长制”,加强林木资源封禁管护,加大退化林修复和低效林改造力度,打造以百万亩绿色生态屏障、百万亩森林质量提升为主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努力让“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靓丽。二是铁腕抓好污染防治。以系统治水为重点,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北洛河等重点河流生态治理和修复,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固废和污油泥处置,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坚持“减煤、控车、抑尘、禁燃、治源”并举,加快推进城区煤改气供热改革、农村清洁取暖等项目建设进度,促进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三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变,大力发展中药材、林下养殖、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探索发展林业碳汇交易、国家储备林建设、生物质资源开发等业态,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四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进减排降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制造、新能源等生态产业,谋划储备碳汇、储氢等绿色项目,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广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等创建活动,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六)坚持以民生改善补齐高品质生活短板。让乡亲们过上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高使命,更好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稳步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质量。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加大脱贫户产业就业扶持,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加强扶志扶智和兜底保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二是多措保障群众就业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持续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和技能培训,完善灵活就业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认真落实省市促进居民增收推动富民惠民政策措施,以产业就业带动经营性、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逐步拓展财产性收入渠道,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三是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优化教育资源均衡布局,落实“双减”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着力建设高水平的健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落实“三孩生育”配套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四是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参保率,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精准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加大对因灾因疫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坚持租购并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五是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外防输入、内强管控,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防范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强化政府债务管理。深入推进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工作,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既是区域发展的基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务实举措,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重视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干事创业氛围不浓。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有的乡镇对当前所处的历史机遇认识不够,存在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什么条件干多大事的等靠要思想,发展的办法不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宽。有的部门求稳思想严重,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用政策、抓机遇、谋发展的氛围不浓,相互掣肘、推诿扯皮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缺乏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的劲头,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二是发展动能培育不足,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一些县区项目谋划论证不充分、不到位,缺乏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招引的项目规模小、数量少,大多为房地产类项目,产业深加工类项目寥寥无几,整体竞争力较弱。受资金、机制等因素制约,部分县区工业体量不大、集聚程度不高,规上企业数量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县区经营城市理念不新,未把城市当作优质资产经营管理,在盘活开发城市资源上措施不多、方法不活,城镇化率和人均建成区面积偏低,人口总量与城镇人口总量、城镇人口总量与城市体量不相匹配。

三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特色产业量小质弱。受政策、机制、市场、地缘等诸多因素制约,大部分县区三产结构不合理,农业大、工业小、三产弱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特色产业链条短、层次低,存在有产品没产业、有特色没规模的问题,现有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贮藏、包装、销售体系不完善,基地、农户、市场之间联结不紧密,转化增值能力弱,品质优势、品牌效应不够明显。部分县区工业“短腿”问题突出,特别是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数量偏少,动能培育不足。文化旅游产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运营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发展要素尚不完善,服务业发展缓慢,消费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

四是经济自主增长乏力,县级财政运转困难。由于财源建设滞后、刚性支出增多,以及现行分配体制不合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县级财政仍然普遍窘困,部分县区税源结构单一,县域经济总量偏小,财政自给率低,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赖土地增值税、契税等零散税收和非税收入拉动;个别地区资金调度异常困难,仍然要靠省财政转移支付度日,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资金支出压力很大,甚至有的县区财政入不敷出,导致县域消费市场低迷,市场活力明显不足。

五是改革创新力度不大,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个别部门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程度求稳保守思想,在推动改革上按部就班、平铺直叙,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乡镇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紧密的沟通协调和有力的衔接配合,办事效率不高,一些工作运行还不够顺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资金严重短缺,县域经济急需的科技型、管理型人才十分匮乏,一些单位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政策转化效果不明显,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对策建议。

一要注重观念创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深刻认识和把握“三新一高”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开放意识、改革意识”,坚决扭转党员干部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惰性,在经营方式、运作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大胆设想、充分论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落实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努力做到国企民企、本地外地、企业大小、税收高低“四个一视同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更加便捷可靠安全的环境。

二要突出项目支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精准把握国省政策导向,加强优质项目论证储备,认真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注重在“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上下功夫,着眼“十四五”提速发展,谋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力推动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培育引进一批苹果、牛肉、蔬菜等产业化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企业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全力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提升产业附加值。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生产基地,通过招商、租赁等方式,拓展市场主体,带动群众增收。

三要坚持招大引强,着力壮大工业经济。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制定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细化分解招商任务,积极创新招商方式,采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招引一批带动型、龙头型、示范型的大企业、大项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树牢经营工业园区思维,紧盯先进制造、智能光电、轻纺建材等重点领域,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做好用地规划和保障,通过分解招商任务、优化扶持政策、创新运行机制、成立工作专班等有效举措,加快推进园区内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引导现有企业出城入园、扩产增销,支持新上项目加快建设、落地投产,加快补齐工业短板,为县域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四要树牢经营理念,加快推动城乡融合。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深化城市更新行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及县城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高质量编制和修订完善,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充分运用市场化经济手段对现有土地资源和闲置资产进行重组、拍卖、租赁、转让、抵押、有偿使用、冠名等多种经营运作方式,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产、搞活增量资本,实现城市资源效益最大化。探索建立城市开发建设平台和专项扶持基金,吸引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经营和乡村建设,引导扶持城镇工商资本向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等领域延伸,帮建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振兴示范村,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真正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上趟出新路子。

五要创新制度机制,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解难题、破困局的有效措施,完善清单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项目建设、产业开发、城市经营等重点工作清单,细化量化具体工作内容,清单化明责,台账化落实,用目标清单引领各项工作。推行全员参与机制,加大县、乡、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引导各级干部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到狠抓落实上,形成推动落实的强大动力。严格考核奖惩机制,采取重点督查、定期检查、随时抽查等多种方式,对各项工作实行科学化、精准化考核,以严肃问责倒逼任务落实,努力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事创业氛围。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县(市)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经济系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基础层次的行政区域经济。调研报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商洛不断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一化促两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着力发展现代中药、矿产建材、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和劳务输出五大主导产业,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4.04亿元,gdp总量比的100.16亿元增加73.88亿元,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2.6%,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44.58亿元,比24.61亿元增加19.97亿元,年均增长6.7%;二产增加值完成67.88亿元,比32.6亿元增加35.28亿元,年均增长15.1%;三产增加值完成61.58亿元,比21.31亿元增加40.27亿元,年均增长13.9%。财政总收入14.25亿元,比5.15亿元增长176.7%,年均增长4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2亿元,比2.46亿元增长177.2%,年均增长4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8元,比7038元增长51.9%,年均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2401元,比1513元增长58.7%,年均增长16.6%。以来,柞水、商南、镇安、商州、洛南5个县区先后获得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主导作用日益显现。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24户,比101户增加23户。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9.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71亿元、工业税收3.2亿元,相比分别年均增长34.8%、21.5%、22.0%。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策划并实施了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启动建设了刘湾产业项目区、柞水盘龙医药园区、洛南黄龙钼业小区、柞水小岭工业区、山阳中村钒业小区、镇安云东钒业小区等16个县域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2376户,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22.8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8.8%。

(三)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5万亩、核桃板栗建园达到404万亩、优质茶园达到15.4万亩、畜禽养殖示范小区达到48个、大场大户6317户,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18万亩,认定“三品”基地113个、产品59个。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68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6家,其中省级12家、市级24家,打造出了“金丝源”等40多个特色品牌,创建省级名牌产品3个。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全市设立各类劳务中介机构176个,在新疆、山西、河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建立劳务基地23个,全市劳务输出49.7万人,收入达到22亿元。

(四)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第三产业繁荣活跃。近年来多方筹措资金6亿多元,重点抓了柞水溶洞、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洛南老君山、丹江漂流以及柞水凤凰古镇、山阳漫川古镇、牧护关度假区、仙娥湖休闲园等一批生态和人文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初步形成了丹江文化旅游长廊和山镇柞原生态两条精品旅游线路50多处旅游景点,全市旅游接待人数453.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比分别增加379万人次和9.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3.8%和93.0%。新兴服务业快速兴起,市场消费日趋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3亿元,比36.6亿元增加24.23亿元,年均增长18.5%。

(五)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64.65亿元,比37.2亿元增加127.45亿元,年均增长64.2%;争取中省项目支持资金11.43亿元,比3.7亿元增加7.73亿元,年均增长45.6%;招商引进项目130个,总投资208.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8.66亿元,是5.85亿元的6.6倍,年均增长87.6%。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继西合铁路、西康铁路建成通车之后,西柞、蓝商、商界、柞小四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坚实。

虽然近年来商洛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省内其它地市相比,无论从整体水平、经济规模,还是从人均发展水平情况来看,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全市6县的平均gdp为18.71亿元,与全省83个县42.25亿元的平均水平、全省“十强县”126.26亿元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全市gdp排名第一的洛南县为30.34亿元,与全省第一位的神木县290.58亿元相差8.6倍;全市人均gdp为7291元,比全省人均gdp18246元低10955元,人均最高的柞水县为11897元,与全省人均最高的志丹县107674元相差几乎8倍。二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在全省83个县、24个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中,商州区位居24个区的第22名,六县中没有一个进入上游前28名,居中游29-56位的有柞水、镇安、洛南,居下游57-83位的有商南、山阳、丹凤,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整体靠后。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12858元低1170元,收入最高的商州区为11007元,比全省最高的神木县16075元低50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3136元低735元,收入最高的丹凤县为2617元,比全省最高的神木县6028元低3411元。四是财政收入水平低。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4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6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7.8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94个百分点。五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不强,带动力较弱,相对具有一定优势的中药材、畜牧、核桃、茶叶等产业规模小、加工层次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不稳固;六是县域工业化水平低。县域重工业比重较大,工业结构不优、产品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全市工业化水平为19.1%,比全省48.1%的平均水平低29个百分点。七是县域城镇化水平较低。全市城镇化率为31.5%,比全省42.1%的平均水平低10.6个百分点,县域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城市功能不够完善,转移农业人口的作用不明显。八是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7.13%,比全省47.2%的平均水平低0.07个百分点。

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制约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七县区均属国定贫困县,由于历史原因,在所有制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较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仍然突出,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二是发展资金不足。七县区均属于资源型财政,支柱财源不强、新兴财源不多,县域财政收入总量小且很不稳定,加之历史负债较高,用于建设和发展的财政资金有限,主要依靠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县域经济缺乏发展的内生力。三是人才严重匮乏。由于受政策、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近些年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造成人才断茬、青黄不接,直接影响了县域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四是科技带动力弱。县域科研机构体制机制不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低,科技对主导产业的支撑力不足。五是对外开放不够。县区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县域经济的外向度较低、活力不强。六是行政效能不高。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还比较薄弱,少数领导和干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是增强敢想敢闯的意识。敢想敢闯敢干是一种魄力、一种胆识,也是领导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必备素质。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克服习惯等待,等领导,等支持,等政策,等资金,不敢求新变异、不敢打破陈规、不敢抢在人先的错误做法。要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倡导敢想敢闯敢干的风气,鼓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摒弃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措施,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二是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机遇是战略资源。当前,商洛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诸多良好机遇:中央把保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商洛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陕南突破发展,等等。要牢固树立并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意识,善于洞察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带来的机遇,潜心研究各种挑战和困难中蕴含的机遇,在抢抓各种机遇中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增强发挥优势的意识。加快突破发展其实是一个不断发挥后发优势的过程。商洛的生物、矿产、旅游和劳动力资源得天独厚,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很大,尤其是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到“十一五”末商洛将成为全省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密集区,这些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先决条件。要认真分析自身发展的资源与潜力、优势与劣势,善于审时、顺势、造势,敢于竞争,善于转换,挖掘潜在优势,发挥现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利用后发优势,最终把各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是增强循环发展的意识。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商洛既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又是国家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区,长期以来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我们要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环境保护最优和经济效益最佳的目的。

一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化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诸多矛盾的根本之举,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商洛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一是要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大投入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和矿产建材等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富有县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要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要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各县区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区位条件、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坚持在政策、资金、人才上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协作配套型、循环经济型、节能减排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专精特新”型企业发展,着力培育扶持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带动力的骨干企业,提高市内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四是要着力解决企业污染问题。坚持建管并举,一方面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清洁技术,实行循环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监管和环境执法力度,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商洛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3.6%以上,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走以工促农的发展路子。一是要继续按照“稳粮、扩经、兴药、优果、强牧”的思路,以一村一品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选准特色、发展特色、提升特色,重点抓好丹北生猪、河谷川道蛋鸡、山镇柞板栗、洛南商州核桃、高山洋芋和低山茶叶等六大特色产业带建设,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二是要加快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对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扩大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加快培育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购销大户和农村商品经纪人,从根本上解决“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

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县域经济拓宽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城镇带动战略,遵循城镇发展规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加快城镇化进程。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商洛中心城市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心城市要按照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和宜居宜业城市为目标,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开发,盘活城镇资产,加快丹江景观带、南秦河景观带建设,尤其要抓好仙娥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等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以丹江两岸大道为发展主轴的现代城市景观群,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融山、水、城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生态园林城市,成为连接西北与华中地区干道上的重要城市。要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下大力抓好县城和中心镇、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抓好一批边贸重镇、产业大镇、工业强镇、旅游名镇的示范化建设,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要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汇聚,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增强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

四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要坚持经济民营为主、企业民有为主、投资民间为主、事业民办为主,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一要鼓励引导全民创业。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努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二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尤其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三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与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培植一批、壮大一批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向科技化、外向化、规模化发展。

(三)打造“四大基地”,壮大县域经济产业基础。

一是打造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去年以来,我们成功策划并启动建设的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包括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留仙坪化工建材工业园,涉及光伏产业、盐化工与水泥、氟材料、锌及锌合金材料、钼材料、钒材料与新能源镁材料、钢材料、煤电等10个循环产业链45个项目,并与园区外47个项目之间构成循环发展、链条延伸、产业互动、关联配套的格局,到2020年共需投资1208.13亿元,全部建成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128.97亿元。目前,比亚迪、延长、陕西投资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已入驻园区发展。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抓住这个机遇,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强化矿产资源整合,推进环保型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推动矿产业由采掘向深加工转变,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现代材料工业基地。

二是打造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坚持立足于秦岭,依托于秦岭,按照“政府指导、财政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为主”的思路,积极引进战略伙伴,合作开发旅游景点,突出抓好十大精品景区和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加快金丝峡国家5a级景区、木王和牛背梁4a级景区、天竺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进度,着力建设金丝峡——天竺山——木王——牛背梁生态旅游圈,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主动融入全国旅游大循环,努力把商洛打造成为全国的生态旅游名城。要抢抓高速公路开通后人流、物流、信息流剧增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促进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中介、家政、物业等新兴服务业在县域城镇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三是打造优质绿色产业基地。积极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真做好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品牌建设、产品包装、市场销售等工作,提高商洛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努力把商洛打造成为面向西安、辐射全国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围绕发展丹参、黄芩、桔梗、连翘、五味子“五大商药”,扎实抓好商洛道地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着力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坚持“招引”与“整合”相结合,扶持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推动核桃、茶叶等优势产业整合,打造一批商洛绿色特色产业品牌,力争到20xx年商洛绿色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20xx年达到100亿元。

四是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基地。坚持按照“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大产业来抓,积极整合劳动、扶贫、教育等培训资源,认真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转移培训,搞好“订单”培训和“定向”转移,做到“先培训、后输出、持证上岗”,形成商洛劳务的品牌和特色。加快驻外劳务输出办事机构建设,切实做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提升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推动全市劳务输出数量和收益稳步提高。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项目带动、投资拉动。要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以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工业技改、社会事业项目为重点,搞好项目争取和项目建设,特别是今年全市安排的100个重点项目,要强化协调推进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要按照全市启动400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每个县区都要谋划一批上规模、带动性强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尤其要重点抓好西合、西康铁路复线和西商二线、榆商、商柞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比亚迪太阳能电池、延长氟化工、中金黄金开发、商洛发电厂、柞水大西沟菱铁矿开发、西部鑫兴钼业深加工、五洲公司钒业深加工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全市重大项目有序衔接、投资稳定增长。

二是扩大招商引资。坚持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是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对外竞争与合作,推进全方位开放,借助外力促发展。要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依托资源优势,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转移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等重大政策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上支持。要继续抓好投资环境建设,重点要在“政策比别人活、措施比别人新、办法比别人多、服务比别人好”等软环境上下功夫,努力营造促进发展的大气候、大环境,形成自己的区域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研究制定科技带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科技工作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普及,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把新型适用科技成果积极运用于县域经济的开发领域,努力增强科技成果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中的转化、推广与应用效果。积极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探索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加强与省内外大型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他们来我市建立分支机构或科研基地,引导市内企业搞好自主研发,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品牌和产品,推动重点领域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是深化体制改革。改革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抓好农村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搞好农村服务体系和种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企业改革,通过兼并和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企业重组,鼓励市内企业与省内外大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搞好财政改革,整合财政事业性投入,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集中力量办大事;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无论是哪项改革,必须坚持立足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要解决好四个问题:首先是金融支持问题。健全金融体系,增加信贷额度,引导民间资本向创业和发展领域流动,切实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其次是财政投入问题。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逐步建立以贴息、担保、参股和风险投资为主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投入。第三是人才保障问题。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不拘形式地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尤其是紧缺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定期定向对行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第四是土地供应问题。坚持“总量控制、动态平衡”的原则,盘活存量土地,对长期闲置土地要通过收购、租赁、参股等形式重新启用,以缓解建设用地与土地紧张的矛盾,确保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的正当用地需求。

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抓住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契机,调整优化政府组织机构,理顺职责关系,强化权责一致,加快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推动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

三是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围绕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切实抓好政府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优化服务方式,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办事限时制,全面提高抓落实工作效率,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完善考核工作机制。根据县域经济特色和发展水平,设置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正确运用县域经济考核结果,使考核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防止经济过热,防控通货膨胀,协调经济转型,今年国家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与上年相对收紧的货币政策下,就农村信用社如何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笔者深入到河北省丰宁县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调研。

从经济形势看,早在去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这意味着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的信贷政策。随着央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收紧操作已经到来,信贷收紧、利率上调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受限。从竞争形势看,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股份制银行纷纷跨域经营、增设网点,各家银行都在产品服务、营销机制上下功夫,大中城市的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县城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升温。从全国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城镇化率越高的地区,农信社的市场份额越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也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老大”的局面将受到严重冲击,这对于农信社的信贷工作是严峻的挑战。从丰宁县情看,丰宁地处冀北,集老、少、边、穷、坝于一身,是国家级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经济欠发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民增收、财源增长、城乡统筹等都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加之,丰宁被河北省列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县之一,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将落户丰宁,并开工建设,随之而来的是资金需求量进一步加大,信贷供需矛盾增加。

在国家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情况下,为确保全县“三农”贷款需要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该联社积极采取措施筹集信贷资金,想方设法增加信贷投放。

三是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弥补支农缺口。联社在深入调查掌握支农贷款需求的基础上,为确保春耕生产贷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4月份向人民银行借入支农再贷款1.2亿元,缓解了信贷规模和资金的双重压力。

四是准确把握信贷头寸,用足、用活、用好信贷规模。该联社认真做好全辖每一天的贷款发放及回收情况的摸底统计工作,做好辖内贷款规模的调剂,确保每个月的信贷规模既占满又不超,杜绝了农户借不到钱,信用社贷款规模又占不满的问题,使有限的信贷资金发挥出了更大地效益。

五是拓展贷款方式,方便客户借贷。他们采取农户小额信用、农户联保、担保抵押、公司+农户、公司+农户+订单、农户贷款企业担保等方式的信贷“套餐”,客户符合哪种贷款方式,他们就采用哪种方式放贷,对种植大户和农业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几种贷款方式并用的形式进行支持。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截至6月末,全县信用社已累计投放各项贷款9.86亿元,同比增加3.83亿元,增长62.3%。

首先是保证了备耕春耕生产的资金需要,为不失农时地做好备耕春耕生产贷款发放工作,凡是符合贷款条件的农业生产所需贷款及时足额发放,突出支持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真正使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及时借到了钱、种上了地。入春以来,该联社已投放备耕春耕生产贷款2.4亿元,确保了备耕春耕生产的贷款需要。

二是确保了全县农业战略性调整,使农业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在保证粮食生产贷款需求的前提下,投放贷款2.2亿元,突出支持蔬菜种植和肉类生产,加快了112线设施农业产业带建设,年内新增冷棚350个、日光温室150个、蔬菜恒温保鲜面积4000平方米,全县13各乡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8亩;使凤山镇、五道营乡和土城镇的集观赏、采摘等于一体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的产业园区建成;年内新增肉牛规模养殖场10个,标准化鸡舍400个,实现肉牛存栏16万头,年出栏肉鸡1200万只。

三是促进了农村信用共同体建设。投放贷款2.2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形式的信用共同体建设,新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累计达到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0家。四是推进了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使“一城、五区、八基地”建设步伐加快。贷款1.1亿元,重点投向五区和八大基地建设,通过主打“一主两翼”、休闲旅游这“两张王牌”,使农业观光基地、有机食品基地、园艺花卉基地、休闲度假基地初具雏形。同时,围绕京北第一草原、洪汤寺温泉峡谷、白云古洞等景区,扶持建设采摘园、家庭宾馆、马队等乡村游项目,特别是贷款300万元加快了“京北第一草原”大汗行宫建设,提升了丰宁旅游的品位和档次。五是确保了民营企业贷款需求,使民营经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优先满足优质重点客户资金需求,贷款1.96亿元重点支持了顺达、宏达和翱翔等一批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大量的信贷投入,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截至6月末,全县实现财政收入55237万元,占全年预算任务的87.68%,同比增收26844万元,增长94.54%。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调查报告与调查报告不同。调查报告因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难进行调查,然后撰写报告。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全面了解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运行情况,更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五项要求”,近期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紧扣绿色循环发展主线,主抓县域工业集中区和xx工业区两大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矿产冶金、现代医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四大产业,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截止xxxx年底,全县共发展工业企业xxx家,实现产值xxx亿元,其中规上工业xx家,实现产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x%。

一是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近三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xx个,计划投资xx.x亿元,完成投资xx.x亿元,占计划的xxx%。其中xxxx年实施工业项目xx个,完成投资xx.x亿元,占年计划的xxx%。特医食品、终南山泉、融欣矿业等一批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二是狠抓企业复产达效。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责任,深入开展“百人包百企”活动,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协调解决原料采购、工人招聘、融资贷款、产品销售等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同兴轧钢、xx球团、博隆矿业、融方建材、xx等企业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促进了企业复产达效,xxxx年全县工业产销率达xx%。

三是狠抓园区扩容提质。把工业园区扩容提质作为促进工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完成了xx工业区规划修编,建成标准化厂房x.x万平方米,xx工业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县域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成投用,两大园区水、电、路、视、讯和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狠抓科技人才支撑。积极抢抓科技部定点帮扶xx机遇,建成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xx分中心,支持xx等x家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引导xx、xx、xx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成功创建国家级星x家,培育上市企业x家、科技型企业xx家,xx院士工作站荣获xx市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五是狠抓绿色循环发展。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先后建成xx、xx建材等尾矿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积极打造集药材种植、新药研发、精深加工的产业体系,构建融菌种研发、基地种植、工厂生产和废弃菌包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立体循环发展体系初具皱形。

六是狠抓发展环境优化。制订《工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工业稳增长促投资若干措施》,建立工业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工业发展基金,落实减税降费、销售奖励、融资补贴、技术改造等扶持政策,先后帮助xx余家企业融资达x亿元以上,成功帮助xx药业在深交所实现ipo上市、xx农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虽然近年来我县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工业基础需夯实。一是规上工业总量偏少。全县xx家规上工业企业,仅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xxx家的xx.x%,且除xx、xx等企业外,其余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短。二是产业结构不优。xxxx年全县工业生产总值为xxx亿元,其中矿产冶金类企业产值达xxx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xx%以上,“xxxxx”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三是产品竞争力不强。工业企业门类少,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为初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招商引资需加力。一是新建项目数量少。近三年全县累计实施工业项目xx个,其中新建项目xx个、续建项目xx个,新建项目占比不足xx%。二是招商引资氛围不浓。少数部门认为申报了项目就会被催开工、催建设、催投资,稍不注意就会被问责、追责,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招引项目的主动性不强。三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以项目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招引工业项目的考核标准有待优化,考核结果运用有待强化。

(三)转型动力需增强。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不高,不仅影响了企业效益,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价。二是技术研发跟不上。全县设立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仅有x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三是资金保障难度大。受经济下行和防风险措施影响,信贷政策收紧,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加之县级财力有限,一些国投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项目建设无法实施。

(四)发展环境需优化。一是政策支持不够。尽管县上针对工业发展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但多数是对上级政策的梳理和细化,结合县上实际出台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不多。二是园区服务不全。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管单位,目前仅有行政指导职能,没有行政许可权力,一些职能无法履行,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三是建设环境不优。一方面,建设用地储备不足,导致一些好项目无法落地。另一方面,个别干部和一些群众在项目拆迁、土地征用等工作中,还有借机谋取私利的情况,导致一些工业项目前期成本较大。

(一)坚持“三个先行”,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立足xx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中国制造xxxx”,围绕绿色循环发展主题,科学精准规划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形成“以思路带规划,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发展”的工业发展之路。二是坚持土地先行。对全县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盘点,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及时清理闲置土地,提前收储建设用地。同时,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整理等措施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三是坚持资金先行。充分发挥工业发展基金的撬动作用,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向上争取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债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不断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强化“三个抓手”,壮大工业体量。一是常抓帮扶解困。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包抓专班作用,围绕保运营、保产能、保增长目标,深化百人包百企活动,实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通过部门联动,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重点解决好企业矿权延续、原料供应、税收分成等问题,确保矿产企业稳定生产增产。二是紧抓延链补链。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小微企业配套”的模式,积极引进钢铁制品加工、钛金属采选加工等延链补链项目,实现钢铁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快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科研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以xx药业为核心的医药航母。三是实抓扩容提质。一方面,不断完善xx工业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入园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借助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服务平台,赋予园区一定的审批监管职能,不断满足入园企业服务需求。

(三)聚集“三个精准”,加大项目招引。一是精准策划项目。紧跟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坚持“招小引优、招大引强、招外育内”与“引项目、引资金、引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延链补链等重点,精心包装推介一批工业项目,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二是精准招商对象。充分发挥五个驻外招商联络处和xx商会作用,广泛动员xx籍在外成功人士,多渠道搜集客商信息,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节会、重点企业精准招引对象,定向宣传推介,切实提高招引项目的成功率。三要精准落地措施。建立重点工业招商项目推进台账,采取包前置手续办理、包开工达产进度、包难题破解、包群众纠纷处置的“四包”要求,建立“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领导负责、一个专班包抓、一套具体方案推进”的“五个一”包联机制,确保签约一个、落地一个。

(四)实施“三名”战略,提升产业质量。一要合力打造名企。认真落实支持工业企业振兴的一系列政策,加大对xx公司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努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二要全力打造名品。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工业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确保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掌握主动、赢得先机。三要着力打造名牌。抢抓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特别是来柞考察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支持引导xx木耳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加强营销宣传和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努力拓展省内外市场,实现以销促产、稳产增产。

(五)优化“三个环境”,强化工作保障。一是优化工作环境。制定完善《工业经济考评办法》,提高工业经济在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对招引工业项目、发展工业经济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物质奖励、优先任用等措施,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优化审批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多评合一”“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的要求,成立负责工业项目审批工作的“前期办”,全程指导工业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切实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优化建设环境。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定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偷盗哄抢、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为工业项目及时开工、顺利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全面了解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运行情况,更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五项要求”,近期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紧扣绿色循环发展主线,主抓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小岭工业区两大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矿产冶金、现代医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四大产业,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截止2019年底,全县共发展工业企业117家,实现产值261亿元,其中规上工业32家,实现产值256亿元,同比增长15.2%。

一是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近三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41个,计划投资75.4亿元,完成投资82.5亿元,占计划的109%。其中2019年实施工业项目11个,完成投资15.2亿元,占年计划的103%。特医食品、终南山泉、融欣矿业等一批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二是狠抓企业复产达效。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责任,深入开展“百人包百企”活动,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协调解决原料采购、工人招聘、融资贷款、产品销售等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同兴轧钢、金正球团、博隆矿业、融方建材、铁力耐特等企业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促进了企业复产达效,2019年全县工业产销率达96%。

三是狠抓园区扩容提质。把工业园区扩容提质作为促进工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完成了小岭工业区规划修编,建成标准化厂房3.9万平方米,小岭工业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县域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成投用,两大园区水、电、路、视、讯和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狠抓科技人才支撑。积极抢抓科技部定点帮扶柞水机遇,建成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柞水分中心,支持智达等3家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引导欧珂、盘龙、金正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成功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培育上市企业1家、科技型企业20家,李玉院士工作站荣获商洛市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五是狠抓绿色循环发展。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先后建成铁力耐特、贝恒建材等尾矿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积极打造集药材种植、新药研发、精深加工的产业体系,构建融菌种研发、基地种植、工厂生产和废弃菌包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立体循环发展体系初具皱形。

六是狠抓发展环境优化。制订《工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工业稳增长促投资若干措施》,建立工业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工业发展基金,落实减税降费、销售奖励、融资补贴、技术改造等扶持政策,先后帮助30余家企业融资达4亿元以上,成功帮助盘龙药业在深交所实现ipo上市、秦峰农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虽然近年来我县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工业基础需夯实。一是规上工业总量偏少。全县32家规上工业企业,仅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293家的10.9%,且除盘龙、欧珂等企业外,其余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短。二是产业结构不优。2019年全县工业生产总值为261亿元,其中矿产冶金类企业产值达2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7%以上,“一铁独大”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三是产品竞争力不强。工业企业门类少,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为初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招商引资需加力。一是新建项目数量少。近三年全县累计实施工业项目41个,其中新建项目27个、续建项目14个,新建项目占比不足70%。二是招商引资氛围不浓。少数部门认为申报了项目就会被催开工、催建设、催投资,稍不注意就会被问责、追责,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招引项目的主动性不强。三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以项目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招引工业项目的考核标准有待优化,考核结果运用有待强化。

(三)转型动力需增强。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不高,不仅影响了企业效益,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价。二是技术研发跟不上。全县设立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仅有3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三是资金保障难度大。受经济下行和防风险措施影响,信贷政策收紧,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加之县级财力有限,一些国投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项目建设无法实施。

(四)发展环境需优化。一是政策支持不够。尽管县上针对工业发展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但多数是对上级政策的梳理和细化,结合县上实际出台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不多。二是园区服务不全。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管单位,目前仅有行政指导职能,没有行政许可权力,一些职能无法履行,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三是建设环境不优。一方面,建设用地储备不足,导致一些好项目无法落地。另一方面,个别干部和一些群众在项目拆迁、土地征用等工作中,还有借机谋取私利的情况,导致一些工业项目前期成本较大。

(一)坚持“三个先行”,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立足柞水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中国制造2025”,围绕绿色循环发展主题,科学精准规划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形成“以思路带规划,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发展”的工业发展之路。二是坚持土地先行。对全县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盘点,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及时清理闲置土地,提前收储建设用地。同时,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整理等措施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三是坚持资金先行。充分发挥工业发展基金的撬动作用,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向上争取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债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不断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强化“三个抓手”,壮大工业体量。一是常抓帮扶解困。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包抓专班作用,围绕保运营、保产能、保增长目标,深化百人包百企活动,实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通过部门联动,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重点解决好企业矿权延续、原料供应、税收分成等问题,确保矿产企业稳定生产增产。二是紧抓延链补链。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小微企业配套”的模式,积极引进钢铁制品加工、钛金属采选加工等延链补链项目,实现钢铁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快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科研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以盘龙药业为核心的医药航母。三是实抓扩容提质。一方面,不断完善小岭工业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入园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借助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服务平台,赋予园区一定的审批监管职能,不断满足入园企业服务需求。

(三)聚集“三个精准”,加大项目招引。一是精准策划项目。紧跟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坚持“招小引优、招大引强、招外育内”与“引项目、引资金、引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延链补链等重点,精心包装推介一批工业项目,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二是精准招商对象。充分发挥五个驻外招商联络处和柞水商会作用,广泛动员柞水籍在外成功人士,多渠道搜集客商信息,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节会、重点企业精准招引对象,定向宣传推介,切实提高招引项目的成功率。三要精准落地措施。建立重点工业招商项目推进台账,采取包前置手续办理、包开工达产进度、包难题破解、包群众纠纷处置的“四包”要求,建立“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领导负责、一个专班包抓、一套具体方案推进”的“五个一”包联机制,确保签约一个、落地一个。

(四)实施“三名”战略,提升产业质量。一要合力打造名企。认真落实支持工业企业振兴的一系列政策,加大对盘龙公司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努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二要全力打造名品。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工业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确保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掌握主动、赢得先机。三要着力打造名牌。抢抓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特别是来柞考察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支持引导柞水木耳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加强营销宣传和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努力拓展省内外市场,实现以销促产、稳产增产。

(五)优化“三个环境”,强化工作保障。一是优化工作环境。制定完善《工业经济考评办法》,提高工业经济在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对招引工业项目、发展工业经济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物质奖励、优先任用等措施,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优化审批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多评合一”“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的要求,成立负责工业项目审批工作的“前期办”,全程指导工业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切实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优化建设环境。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定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偷盗哄抢、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为工业项目及时开工、顺利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4月29日,市委书记宋朝华深入蓬安县,调研督导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灭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等工作。他强调,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做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全面振兴、宜居乡村建设“三篇文章”,做深农旅、农商、文旅“三个融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片片绿油油的果蔬产业带绵延数十里,一座座白墙灰瓦的川北民居星罗棋布,一条条乡村公路宛若玉带纵贯山间沟壑……在蓬安县利溪镇花房子村,一幅业兴、家富、村美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宋朝华来到已经脱贫的村民罗友国家中,拉家常、问增收、议变化,得知他家人均年纯收入1.3万元,宋朝华十分高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宋朝华勉励乡亲们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未来的幸福日子过得更安逸、更巴适。

宋朝华要求,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真正让老百姓稳定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来到新园乡万亩桃李产业园,宋朝华详细察看果树长势情况,得知整个园区覆盖3个行政村,全面投产后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当即给予肯定。他指出,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务必在农旅融合、农商融合、文旅融合上下功夫。要扎实开展产业提升行动、技能培训行动和“宜居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如何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县乡换届工作推进得怎么样?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新园乡宽敞沟村党群服务中心,宋朝华与部分乡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交流,对蓬安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村“两委”换届首战首胜和县乡领导班子换届有力有序开展表示肯定。

宋朝华强调,抓好县乡换届工作,一定要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要坚决把重点任务抓起来,把钢规铁律严起来,确保换届选举风清气正、决战全胜、圆满成功。要扎实抓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要全力以赴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在蓬安调研督导期间,宋朝华深入林区检查森林防灭火,前往蓬安火车站检查节日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他强调,要突出抓好火源管控,深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抓好林区巡逻管护,坚决确保不发生重大人为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要切实加强节日期间景区景点安全、重点区域公共安全,尤其是校园安全、重要场所消防安全。要扎实抓好道路、水运安全,确保群众安全出行。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王希刚,市委秘书长李洪君参加调研督导。

改革开放40年来,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变化,如果发展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错失良机。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业态集聚壮大,全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传统产业增长的新动能。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传统企业真正由大转强、变优。二是要启动创新这个新引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经济新的增长动能。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加速形成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县还存在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将加快工业化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土地、环境、劳动力、商务成本等系列约束情况下,我县如果能发挥土地、水、矿产、农副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以及生态环境优越的后发优势,利用产业落差加快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代工类产业转移,跨越式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二是城镇化建设将为我县注入长期发展动力。在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随着我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城镇化必将步入快速推进阶段,这不仅可以加快我县发展,优化整个城镇空间格局,而且进一步推动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泛长三角同城化将推动我县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泛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实现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势必推动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亦将成为必然。为我县外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二)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我县目前城镇化、工业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投资将是拉动经济増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在交通、水利、城市建设、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加大政府投资,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着力推进县经开区和东北新城两大重点区域项目进展,将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稳定器”。二要引导企业加大工业项目投资,激活民间力量,聚集有限的资金,集中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的优势项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加速产品研发作为投入重点;通过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三要提前做好谋划工作,立足基础设施和产业现状,科学谋划,形成项目储备、推进、建设的良性循环,深入分析国家和省政策动向,抢抓扩内需、补短板的政策调整机遇,重点在事关宿松长远发展的领域,抓紧编制和完善一批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战略性项目,充实县级重点项目储备库,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竞争点。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城,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环境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城上,要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办好审批办手续,向做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改革开放40年来,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变化,如果发展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错失良机。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业态集聚壮大,全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传统产业增长的新动能。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传统企业真正由大转强、变优。二是要启动创新这个新引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经济新的增长动能。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加速形成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县还存在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将加快工业化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土地、环境、劳动力、商务成本等系列约束情况下,我县如果能发挥土地、水、矿产、农副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以及生态环境优越的后发优势,利用产业落差加快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代工类产业转移,跨越式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二是城镇化建设将为我县注入长期发展动力。在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随着我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城镇化必将步入快速推进阶段,这不仅可以加快我县发展,优化整个城镇空间格局,而且进一步推动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泛长三角同城化将推动我县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泛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实现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势必推动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亦将成为必然。为我县外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二)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我县目前城镇化、工业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投资将是拉动经济増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在交通、水利、城市建设、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加大政府投资,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着力推进县经开区和东北新城两大重点区域项目进展,将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稳定器”。二要引导企业加大工业项目投资,激活民间力量,聚集有限的资金,集中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的优势项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加速产品研发作为投入重点;通过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三要提前做好谋划工作,立足基础设施和产业现状,科学谋划,形成项目储备、推进、建设的良性循环,深入分析国家和省政策动向,抢抓扩内需、补短板的政策调整机遇,重点在事关宿松长远发展的领域,抓紧编制和完善一批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战略性项目,充实县级重点项目储备库,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竞争点。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城,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环境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城上,要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办好审批办手续,向做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仙女镇地处枝江市北部,与当阳市毗邻。总面积170.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11公顷,辖22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80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4万余人。近年来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以建设“工业强镇、物流重镇、生态休闲旅游名镇”为目标,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服务园区,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园区环境大为改善,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扎实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012年1-6月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659.88万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904.88万元,其中国税完成218.13万元,地税完成611.75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7900万元,同比增长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亿元,同比增长1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4.15亿元,同比增长34.5%。中小企业加速成长,新增规模企业1家(宏昌公司),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4家。另外,瑞克实业、雅丰公司、强劲公司3家企业正积极筹备进规。1至6月,全镇生猪出栏46100头,同比增长3.04%;家禽出笼105612只,同比增长6.2%;夏粮总产量2871吨,同比增长2.94%;油菜总产量7576吨,同比增长1.54%;蔬产总产量7328吨,同比增长4.79%。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全镇已初步形成肉牛养殖、优质柑桔、花卉苗木种植三大特色产业。目前,全镇年出栏1000头肉牛养殖大户达到3家;柑橘打蜡、销售大户达到200多户;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已达到60余户。

1、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按照市政府规划我镇主要以建材、包装为主的工业园。目前我镇招商储备的项目不多,质量不高,特别是大项目少,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税收贡献率的项目更少,很难形成定向招商。未能把良好的交通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在三大特色农业方面投入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差。

2、城镇开发经营处于规划阶段,相对比较滞后。

3、由于仙女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村与村之间差异较大,农民生活水平差距大。

4、园区建设方面的困难。镇级财政收入压力较大,无法统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级财政配套建设落后,往往是项目在前、配套在后,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临主干道两侧的房屋拆迁难以推动,导致项目落地进度慢。企业招工难,无法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1、全镇已初步形成肉牛养殖、优质柑桔、花卉苗木种植三大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我镇以李家茂为会长的肉牛养殖大户已达到3家,以周代年为代表的柑桔打蜡、销售大户已达到200多户,以胡光平为龙头的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已达到60余户。

2、今年来我镇加大了老周场集镇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启动“示范一条街”建设。完成了枝当路与仙一路交叉口至老周场集镇三公里的路灯架设,安装高杆路灯68盏;投资34万元,对老周场集镇新正街两侧人行道进行改造升级,铺设新型人行道板1400米;启动老周场集镇街心花园和仙女经贸区仙女农贸大市场建设,并更新老周场集镇和仙女经贸区的环卫设施。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壮大现有企业。积极主动地争取上级各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努切实做到依法依规、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优质服务。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紧紧依托仙女工业园平台,围绕新型建材、包装产业进行定向招商,进一步把资源优势、服务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

2、稳妥推进城镇开发经营。积极顺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仙女新区发展规划,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紧临枝江主城区的实际,适时提出了高速公路以南激活“一方热土”,建“工业新区”;高速公路以北保持“一方净土”,建“生态新区”的思路,努力打造宜人宜居宜业的仙女。

3、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示范村的建设,以点带面,分类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老周场集镇和仙女新区建设步伐,努力提升城镇品位和形象。强化城乡统筹发展意识,打破城乡壁垒,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力度,注重对农村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引导,促进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与覆盖,努力形成产业互动、城乡共荣的良好局面。

4、加大拆迁力度、加快仙女工业园建设。积极配合市政府加强仙女工业园区建设。使工业园区内道路网络日趋完善,供电、供水、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到位,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提高项目服务水平,对现有在建项目,重点有国泰科技、日威食品、仙女服饰等三家企业,要采取倒排工期,加压紧逼等措施,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

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兰考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原智库论坛在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闭幕。参会的县(市)领导干部和省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贯彻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系统深入探讨,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建设性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县域稳则大局稳,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省域强。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大家一致认为,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抢抓机遇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激活内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关键步骤和重要基石,意义重大、正当其时。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重要基石。河南一直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本次到会交流的“传承三股劲、践行三起来”的兰考实践、美学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修武探索、以小沟域闯出县域发展新天地的孟津模式、以“两山”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栾川经验、以绿色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淅川路径、县域经济特色差异化发展的睢县模式等,均是河南勇于探索富有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子的生动写照。大家一致认为,县域经济在发展全局中始终是强力支撑、坚实底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大要求为根本遵循,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探索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各县(市)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核心路径选择,是夯实县域这个全省发展的重要基石的根本要求,必将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筑牢坚实基础。

解决新时代新矛盾新需求的重要抓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我国县域面积占近90%、人口占70%、经济总量超过半壁江山。河南是全国县(市)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强省之基在于强县。可以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县域、短板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应有之义。

塑造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现实需要。县域既是承接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的重要拓展区,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区域。当前正处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落地的关键时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中原城市群、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落地河南,郑州都市圈、洛阳都市圈建设成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县域作为连接城市群、都市圈和乡村之间的重要区域,其高质量发展对打通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连接通道,形成战略举措叠加合力,塑造协调均衡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路径。县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复杂严峻形势,只有在县域层面坚定不移地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保”“六稳”工作,才能确保在市域、省域及全国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全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本次论坛上,来自兰考、修武、孟津、栾川、淅川、睢县等的县域治理一线指挥们,结合县域特色和实践探索,交流了县域治理、美学经济、沟域经济、生态经济、绿色发展、特色产业等六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做法和经验,为全省县域探索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a.兰考:县域治理模式。

兰考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抓好高质量发展在县一级的贯彻和落实,形成了具有兰考特色的脱贫攻坚和县域治理体系、模式、路子,“兰考之问”有了出彩答卷。

围绕强县和富民的统一,做强做优兰考特色产业体系。一是立足泡桐资源优势,与恒大集团合作,将其供应链企业集中到兰考建厂,发展品牌家居;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以鸡鸭牛鱼作为主导方向发展绿色畜牧;坚持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动家电拆解产业企业集聚,打造县域循环经济产业链,构筑特色产业格局夯实强县根基;二是引进富士康发展智能制造,提供13000人的稳定就业,提高了全县产业工人和企业的管理水平。成立三农学院,与焦裕禄干部学院形成匹配,围绕乡村振兴的人才振兴来培训实用人才,推进就业创业实现富民增收。围绕城镇和乡村的贯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推动规划向乡村覆盖,促进城区彰显兰考朴素美,农村实现水清树绿、干净有序;二是提高城乡贯通建设标准,确保干一件成一件,长期积累推动城乡面貌发生质的变化;三是推出三星文明户评选等一系列工作抓手和方法措施,提升城乡管理软实力,把城市和乡村贯通起来。围绕改革和发展的结合,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一是坚持以改革和创新来解决县域发展的难题,增强干部争取项目抓机遇的意识和担当;二是提出一套服务发展、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的改革主线,有效解决体制机制、营商环境、行政效率等问题及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b.修武:美学经济模式。

修武县将美学经济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坚持科技创新和美学经济双轮驱动,利用美学设计将美学资源转化为美学经济,打造县域新的产业增长点,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县域更富更美的目标。

以美学视角唤醒县域沉睡资源。修武县遵循美学理念,深度挖掘县域内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传说、特色农产品等沉睡的乡土资源,设计打造了天空之院、驿站茶亭、永不落幕的汉服文化节等特色美学项目,形成了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打造美学小建筑。修武县充分利用美学资源,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打造云台古镇扶贫小建筑、美学公社、玫瑰礼堂等美学小建筑,为年轻游客提供游玩、冥想、静休等场所,成功塑造了旅游的核心吸引物,解决了吸引年轻游客到县域消费的难题。开发多元美学产品。鼓励村落发展戏曲表演,在村民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还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复兴;邀请全国排名第一的灯光团队,打造吸引年轻人前来的夜间打卡地;推出云豆豆等网红级别作品,提炼美学ip,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和消费。打通美学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运用数字化手段驱动乡村旅游发展,基于大数据分析为主流游客群体定点设计文创产品和民宿;通过发展微店对村庄进行整村电商营销,促进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助力脱贫攻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c.孟津:沟域经济模式。

孟津县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机遇,立足实际发展沟域经济,形成了“沟流金、谷满银、湾聚财、川招宝”的喜人态势,开辟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天地,为县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坚持高位推动,把准沟域发展“方向盘”。一是成立沟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工作机制;二是按照“一镇一沟域、一沟一特色”“生态引领、产业基础、农旅融合、产村融合”的思路,推动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落实;三是出台文件明确向沟域建设倾斜的政策要求,支撑沟域经济稳步发展。坚持生态引领,描绘沟域生态“新画卷”。一是扎实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切实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道治理、生态涵养等工作;二是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不断提高孟津“绿色浓度”;三是建设美丽乡村聚焦生态振兴,大力开展垃圾清零、厕所革命、拆违治乱等工作,实现沟域“颜值”“气质”和生态环境双提升。坚持产业为基,点燃沟域经济的“强引擎”。一是探索集生态治理、种植养殖、民俗旅游、观光休闲等于一体的沟域经济特色发展新路子;二是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富农战略,推动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三是深化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建成55个沟域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形成“春赏花养生、夏避炎暑休闲、秋品果香美味”的沟域农业休闲度假旅游新局面。坚持惠民为本,站稳沟域经济发展“出发点”。建立健全参与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就业创业支持机制,让沟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劳动变运动、农房变客房,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让群众分享更多发展红利。

d.栾川:生态经济模式。

栾川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宝贵的生态资源优势,优先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之路,努力实现以生态为引领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一是实施最严格的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强力推进资源整合和矿业秩序整顿;二是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专项整治、涉氟酸企业专项治理、涉气企业提标治理等一系列工业绿色化改造措施,拉长产业链条,从根本上解决废气污染问题;三是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化发展。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一是推动老君山、重渡沟、抱犊寨等工矿业向生态旅游业成功转型,发展特色旅游专业村53个,用绿水青山激活“避暑经济”;二是打造“栾川印象”区域农产品品牌,开发高山杂粮、食用菌等6大系列107款产品。加大对优良中药材品种的选育和地道药材种植,逐步叫响君山制药品牌;三是围绕“伊水栾山养生城”目标,以5a景区的标准打造宜居优雅、生态灵秀、特色突出的旅游县城。健全体制机制,为生态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探索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和环境监管模式创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地生根;二是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约束,为栾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普及教育,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教育基地,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e.淅川:绿色发展模式。

淅川县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坚定,站位全省、放眼全国、立足自身,大力实施“四大战略”,探索走好“六条路子”,奋力谱写新时代淅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篇章。

发展航标“树起来”。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四大战略,做好水源区水清民富县强的绿色发展之路。工业脊梁“挺起来”。做优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高位谋划发展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健康产业园,打造百亿产业集群。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湖碧水“清起来”。坚持每年以10万亩以上的规模推进植树造林,在全境建设“四网络两平台”保水监控网络,成立库区水上综合执法大队等,大力开展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农民老乡“富起来”。探索短线抓食用菌、中药材等当年见效的短平快项目,中线抓林果产业,长线抓乡村旅游的绿色发展模式。加快易地搬迁改善环境,同步抓好产业配套、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因地制宜地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生态高效产业,集中打造“淅有山川”公用品牌。城市乡村“美起来”。按照“滨湖水城、生态绿城、宜居山城、旅游新城”的发展定位,建设魅力县城。打造形成贯通城乡、打通对外出口的大交通格局,构建环丹江大旅游圈,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水质保护、产业发展、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县域党建“强起来”。开展“三清理一公开”“三亮三比三评”“两弘扬一争做”等活动,推进平安建设高质量,打造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现代县域社会治理新体系。

f.睢县:特色产业模式。

睢县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以打造中原鞋都为突破,培育壮大制鞋主导产业,探索出一条传统农区以三化协调四化同步推动县域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为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树立了新样板、新标杆。

站位发展全局,选准主导产业。实施错位发展,出台《中原鞋都发展纲要》,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基地,十年创鞋都”的发展目标,把制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精心培育。抢抓发展机遇,持续招大引强。抢抓闽粤制鞋产业西移、温州台州产业转型升级、雄安新区建设三次重大机遇,通过打亲情牌、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育好制鞋产业。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坚持规划引领,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配套,建立河南省的鞋类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为制鞋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突出创新驱动,着力转型升级。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成功创建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推行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公司的模式改革,促进产业集聚区集中精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实行“一线工作法”和“五个一”的工作推进机制。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关心关爱企业家,帮助企业积极破解资金、人力、土地等方面的瓶颈制约。

当前,河南县域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重要关口。与会专家认为,目前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特色不显、协调性不强、开放度不高等问题依旧突出,明确问题导向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发展动力不足有待激活。动力机制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机制。专家认为,当前,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尚未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动能转换,“换挡提质”任重道远;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县域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距,创新还没有成为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如何以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动能转换,是新形势下破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问题的难点所在。

发展特色不显有待突出。县域经济本质是特色经济。不同县域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存在的客观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专家认为,虽然河南县域经济呈现出一定的发展特色,也形成了一些可行的发展模式,但总体上,全省县域仍然没有完全将比较优势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存在特色主导产业不优不强、集群效应不显著的突出问题。究其根本,河南在探索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上面临着短期难以解决的困惑。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完整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要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当前,**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千方百计破难题、出实招,全力以赴强弱项、补短板,坚决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优质发展的振兴之路,奋力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工业增加值达到32.23亿元,年均增长1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7亿元,年均增长6.7%;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6.75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14亿元,年均增长8.5%;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795元、14669元,较2016年净增8146元和3535元。二是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增至13000户,较2016年翻了一番,注册企业达到3077家,是2016年的2.8倍。累计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重点项目融资资金43.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5.78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96个,完成投资251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至66.32亿元、70.65亿元,年均增长6.8%和14%。三是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第一、三产业稳定增长,二产比重直线上升,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至28.1∶39.8∶32.1,经济在量的合理增长上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gdp、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方阵,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全省综合排名由第58位上升到34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省总量的0.14%,占全市总量的3.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95元,低于全省人均3918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69元,低于全省人均76元。二是工业发展不充分问题突出。**的工业企业中,大多数属于资源开发类,仅局限于初加工,深、精、细化工类项目较少,没有形成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链条,煤炭资源开发仅是传统的生产、销售、再生产、再销售环节,天然气开发刚刚起步,能源化工类项目招商没有从根本上取得突破。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目前,苹果产业已成为**塬面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果农基本都是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果园规模小,技术管理不规范,导致生产的苹果质量良莠不齐,难以利用标准化科学生产技术形成规模效应。加之县内果业龙头企业少,且占市场份额不大,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果农品牌意识淡泊,大部分苹果只能以散装的形式出售,经济效益低。川道的烟、畜、稻、中蜂产业尚在发展初期,农民增收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四是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是全省35个文物大县和红色革命地之一,文物古迹和革命旧址遍布全县,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6个,发展文化旅游业优势独特。境内有包茂、青兰、西延三条高速,210、309两条国道,西延、包西和正在建设的西延高铁三条铁路,形成了“六纵二横”的交通路网,全县镇镇通高速、村村通油路,发展商贸物流业优势明显。但由于开发力度不够,长期摆脱不了经济结构单一的困局,需要加快挖掘优势和潜能。五是要素制约问题突出。**可供使用的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且土地价格与榆林地区相比过高。在延安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但仍然属于生态脆弱区,污水排放标准高等因素对企业限制较大。加之**教育、医疗、文化等整体配套水平不高,人才吸引能力不强,很多企业面临人才流失问题。

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需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直视差距、扬长避短、奋起直追,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开发、推进乡村振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等方面持续发力,在更高起点上加速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就**而言,依托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和重要方向。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工业。以资源绿色开发、高效转化、综合利用为重点,着力打造延安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形成50万吨原油、2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建成1000万吨煤炭产能基地。围绕延能化、大唐延安电厂和延长石油**电厂等项目延链、补链、强链,建设1000万千瓦电力生产基地、300万吨能源化工基地。二是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以绿色、优质、高效为引领,打造国家优质农产品基地。抓好苹果产业“科技服务、防灾减灾、市场营销”三大体系建设,打造**“延安苹果”金品牌。持续做大做优水稻、中蜂、畜牧、烤烟等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和冷链建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动服务业的结构优化、提质增效与发展创新。抢抓国家“两长一黄”建设机遇,积极谋划实施长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充分发掘**文化底蕴,推进景区景点建设,打造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新局面。围绕交通区位和产业链延伸,加快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二)坚持抓好改革开放,打造区域开放发展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必须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基层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系统集成,优化压减审批流程环节,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和政务服务能力。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内部运作、网络处理、电子监察、限时办结、统一送达”的“oa+政务服务”运行模式,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市场化投融资领域改革,切实做实、做强县级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化融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或代建政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解决政府类项目的投资压力,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持续开展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全面完成试点村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宅基地制度改革数据库,健全管理审批、违法查处、有偿退出、盘活利用等相关制度。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要明确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细化实化园区发展配套政策体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规范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强化用地保障、资金保障和政策保障,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加快推进道路交通、电力供应、热力燃气、通信网络以及排水排污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不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增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紧抓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大开放”合作新高地。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深化产业链条研究,制定招商引资重点产业目录,探索招商新路径,重点围绕全县新型工业化集群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紧盯能源化工高端化目标,引进一批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多能融合等产业链项目,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以乡村经济为基础,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目标,促进村庄聚人气、增活力。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用足用活用好5年过渡期政策,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统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用工业化思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突出抓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支持村组根据自然条件、产业环境,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特色种植以及家政、运输、乡村旅游服务等产业,让农民有更多增收渠道。三是综合施策激发乡村活力。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合理确定村庄风貌,规范农村建房管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依据各乡镇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交通环境,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社区)和美丽乡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保护传承民俗文化,提升乡村文化内涵。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绿色发展。**要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一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严把“两高”项目入口关,大力发展低碳产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逐步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二是切实筑牢生态屏障。建立健全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巩固提升生态建设成果,力争“十四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74%。三是系统推进污染防治。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全力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不断完善城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深入开展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让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五)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建设全市教育强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扎实推进健康**建设,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统筹疫情防控,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二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以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为目标,加快建成外联内畅的现代交通体系。统筹推进能源供应、重大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适应、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相融合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三是持续强化社会保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统筹推进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四是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和重大风险防控机制,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推进法治信访建设,积极化解信访矛盾。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向纵深发展,全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

招商兴商促进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经济崛起发展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是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平原农业县,位于**省东南部,地处**、*与**三市交界,历史上曾经是交通闭塞、县域发展水平低下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立足本县实际,坚持工业强县,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倾力优化产业环境,实现了皮革加工、建筑防水、休闲家具等工业经济多路开花、集群发展,带动城镇化与三产融合快速推进,县域经济排名跃升到全省第**位,实现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强势崛起。**以招商兴商促进县域经济崛起的生动实践被誉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象”,其善抓机遇,因“地”因“时”因“业”制宜招商、倾力助商的做法与经验,对省内其他工业基础薄弱、资源相对贫乏的平原农业县具有较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防水创造产值***亿元。

户外休闲产业集聚生产及配套企业**家**皮革带动****余人就业。

招商兴商的主要举措与经验。

通过招商兴商促进县域经济崛起的生动实践,突出体现在招商触觉敏锐,善于发现机遇、善于利用机遇,因“地”因“时”因“业”制宜招商,精心谋划,克服困难坚定实施,以及倾力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发展振兴。

因“地”制宜、亲情招商。

**防水产业是因“地”制宜、亲情招商的结果。作为典型的平原农业县,改革开放初期**交通闭塞、缺乏工业基础,而人均耕地少,于是大量**人外出务工。经过艰辛的闯荡与创业历程,**人在全国各省市拥有了*****支施工队伍,****个防水企业,**万从业人员,创造了***亿元产值。为将防水方面的多年积累转化为本地产业,**县委县政府利用多种渠道与在外防水企业沟通,探讨突破方式,最后决定把结合点放到防水材料上,充分利用乡情亲情强力招商,把在外地做建筑防水产业的**籍企业家、大企业请回家乡发展,将**防水产业链条从施工拓展到防水材料。目前**已集聚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家、防水施工总部企业***家,成功将劳动密集型的防水施工产业发展为集研发、品牌建设、材料、施工的建筑防水全产业链,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防水产业集群。

**防水产业因“地”制宜、亲情招商的做法和经验对我省的平原农业县具有重要启示。“地”,指的是其利用了“本地大量劳动力在外从事防水”这一本地特殊资源,这恰恰是我省多数平原农业县均具备但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的机遇与优势。我省多数平原农业县均有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且各县劳动力外出务工所从事的行业一般均相对集中,所以大都具备了类似**防水产业的机遇与优势。

因“时”制宜、以商招商。

**休闲家具产业是因“时”制宜、以商招商的成果。**并没有“藤编”的历史传统、本地历史上也没有休闲家具企业。**县第一家户外休闲用品企业是**华东户外有限公司,其创始人**是**县人,**世纪**年代外出打工,先后在广东、浙江等地从事户外用品生产和管理,****年与几个合伙人在宁波建起了户外用品公司。随着**推进返乡创业的力度加大以及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于****年回到**成立了**华东户外有限公司。**县由此了解了休闲家具产业,并敏锐地捕捉到招商机会。县委、县政府认为户外休闲产业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附加值不高,但其在全球有广阔的市场,随着沿海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招商机遇。通过乡情招商、**籍企业家以商招商,借用广东、浙江商会等行业组织的力量招商,经过*年的持续发力,**户外休闲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已经形成规模较大的户外休闲产业园区,集聚相关生产及配套企业**家。

**户外休闲产业体现了因“时”制宜、以商招商的特点,对**县域招商具有一定启示。这里所说的“时”,指的是**抓住的“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时机”,所说的以商招商,指的是充分利用**籍企业家和商会等商业力量招商。**多数县域特别是平原农业县最大的优势就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近年来一些县忽视了这一优势,看不上附加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片面追求所谓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大项目,但由于**多数县域并无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优势,于是高不成低不就。**休闲家具产业蓬勃发展给县域招商带来的重要启示就是要根据时机、趋势和自身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最适合本县发展的产业,宜高则高、不宜高则先不高,先发展再升级。当然,即使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要像**一样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注重以商招商,专业精准精心精诚招商。

因“业”制宜、平台招商。

**皮革加工产业是因“业”制宜、平台招商的成果。皮革加工产业发展在**有一定的传统和基础,但长期以来以中小企业为主、布局分散、生产粗放且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于这些在*东南地区普遍存在的小散传统皮革加工企业,当地政府意识到,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同时,由于小散皮革加工企业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国家对其限制越来越严,已经面临严重的落地空间紧缺问题。紧缺就是机遇,**积极鼓励与支持皮革加工业转型升级,把皮革皮具定位为**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谋划了以皮革加工为主的中原生态转型发展示范园,加大节能环保等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皮革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能力,从而创造基础条件,使皮革加工从高污染产业成为基本不污染的环境友好产业。通过淘汰落后工艺,运用更先进的清洁化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的绿色环保水平,使企业具备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在**皮革产业发展平台日益成熟、日益完善的同时,国内可供皮革加工企业落地的空间越来越少,**抓住机遇大力招商,引进了**、永盛等龙头企业,形成了集聚**家企业、带动****余人就业、产值超过**亿元的主导产业,使**成为中原皮革产业基地,其中龙头企业**集团是我国“十大皮王”之一,拥有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是**省十佳科技型最具竞争力企业。

**皮革产业因“业”制宜、平台招商的“业”,指的是“地方自发形成的小散产业”,“平台”,指的是“中原生态转型发展示范园”这一对皮革产业具有强大支撑和吸引力的产业平台。**多数平原农业县虽然工业基础薄弱,但改革开放以来各县均自发形成了一些小散产业,这些产业虽然小且层次低,但具有较强的本地根植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转型升级压力,因在资金、技术、环境等方面面临诸多瓶颈,这些小散产业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迅速扩大、转型升级,多是依靠低成本优势在生存边缘挣扎。**的成功启示我们,这些小散企业虽然小却是地方产业发展的种子,只要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完全可能培养成参天大树、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

倾力服务,全心育商。

**皮革、防水、户外休闲产业的崛起不仅在于精准科学招商,更重要的是全县上下倾力服务企业,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化解瓶颈约束、解决发展难题。

**在招商项目落地过程中全力争取项目审批“零障碍”、项目建设“零阻力”、项目服务“零距离”,特别注重、努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如**休闲家具产业主要生产出口产品,这些产品体积大、重量轻且价值不高,运输成本占比高,由于**不靠海不靠边,物流成为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为此,**县与**多番协调对接,于****年成功开通“**”铁海联运班列,后来又开通“**—青岛港”“**”两条户外休闲产品物流专列。这类物流问题是单个企业无法解决的,**想到了,经过努力也做到了,而且早期由于运输量不大,铁路、港口方面并不主动,甚至需要县里补贴,但随着**休闲家具产业的壮大,物流专列已经能够实现常态化运行,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外,**还成立了户外供应链公司,为企业提供订单、金融和报关报检等生产服务。由于全心全意为企业着想,尽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目前**已经成为对国内休闲家具企业具有较高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有意向到**投资的休闲家具企业越来越多,以至于**建设用地紧张。

由于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精准招商,尽力助商,**工业经济强势崛起,并有力促进了城镇化进程,实现了县域全面发展。

工业经济强势崛起。

建筑防水产业集聚了**等材料生产企业**家、防水施工总部企业***家;

户外休闲产业集聚生产及配套企业**家,行业领先、全球领军的**落户**,成为中部最大的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被认定为全省十家外贸出口产业基地之一和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县、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县。**产业集聚区在全省排名前移**个位次,连续多年在*市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观摩评比中位居前列。

城市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各类市场主体和资源要素的汇集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市场与机遇。外出打拼的**防水人越来越多地返回家乡创业就业、在县城定居,产生了创业就业居住空间、子女入学等客观需求。**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加大住房和教育保障力度,努力推进农民工进城,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路径。

电商物流是为主导产业服务的,本身作为主导产业同样略显单薄,其定位应是围绕主导产业需求发展、为主导产业服务好。**工程医院与**生态新家装虽然想象空间大,但**工程医院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生态新家装的市场培育需要逐步积累,应稳健发展。

对主导产业进行长远规划。县域制造业既要立足于“特”,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与产业链中找准定位,又要适时适度推进产业升级以维护与巩固其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与产业链中的地位。对于建筑防水、户外休闲用品、皮革加工等*个主导产业,应前瞻**—**年基于现代化视角进行长远谋划。立足**县级城市的特点,基于**的区位、交通、城市、人口等要素禀赋及其变化趋势,展望**—**年*个主导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与产业链的定位与地位,应达到的产业规模、产业层级,分析达到目标面临的各种要素瓶颈、政策瓶颈等,谋划化解瓶颈的方法与路径,并将其具体化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任务及实现路径。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进一步优化县域城镇布局。需明确产业集聚区与县城城区作为县域集聚先进要素主平台与主载体的作用,优化城镇布局。充分认识**仍是人口净流出县的客观现实,前瞻**年对全县常住人口发展趋势进行评估,根据对产业发展的预判以产定城,评估县域现代化完成时多少人口在县城、多少人口在乡镇镇区、多少人口在乡村,扩张性规划与收缩性规划并用,根据人口的规模科学合理安排县城、乡镇镇区、乡村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

努力推进产城融合。应与本地非农产业发展密切结合,立足非农就业劳动力及其家庭人口的市民化,加大中小学与高中教育投入,增加学位,优先解决非农就业人员最为关注、对其城镇化影响最大的子女在城区接受教育问题,在此基础上弄清在休闲家具、皮革、建筑防水等主导产业就业或实现其他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市民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与路径,通过非农就业劳动力的市民化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工业发展培育现代化产业工人,及时转移农村人口,促进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努力帮助企业解决人才与用工问题。

鼓励与支持企业灵活引进与使用高层次人才。县级城市的城市功能与大城市存在较大差距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应教育、引导企业正视这一客观事实,鼓励与支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引进与使用高层次人才,化解人才约束。一是强化产学研结合,政府搭台,利用区域发展论坛、产业协会等平台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合作、研发合作或推进适用技术产业化。二是本着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初心,理解、鼓励、支持本地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将研发机构、市场开发机构等放到郑州等大城市,解除企业后顾之忧。三是省市县各级政府都要在县域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出台鼓励政策。四是**可以选择一个大城市,成立一个产业发展研究院,把**各产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集中起来,工作在城市,为**研发技术,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定向为某个产业、企业服务。

加强培养技术工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劳动力尤其是技术工人短缺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要紧密结合本地产业实际需求,参考江苏太仓企业学校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出众多高素质能工巧匠的双元制模式,依托**县职业中专和**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及其他民办技能培训机构,整合部门教育培训资源,以政府主导、企业深度参与或直接与企业联合办学形式举办中专或者大专层面的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定向培养、学训结合,企业派一线技术专家、优秀技师直接给学生指导、授课,每个学生至少安排半年或一年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训、实操,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符合企业要求的实用技能,毕业即就业。

探索组建地方性产业银行,满足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

一方面,目前**建筑防水、户外休闲用品、皮革加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一批优质市场主体与愿干、能干的企业家队伍,产生了较大的融资需求,但由于融资渠道不畅,其正常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省内金融机构不是没有资金,而是大量资金投不出去,外界对**产业发展了解不够,尤其是省内金融机构对**市场主体与企业家队伍了解不够,是**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建议县里邀请省内金融机构到**调研,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交流,破解“借贷难”与“放贷难”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探索成立地方性中小型专业化的建筑防水、户外休闲用品、皮革加工等产业银行,根据产业与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尽最大努力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支持产业发展壮大。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将“生态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目标,市委、市政府将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美好安康的主题,**在生态资源方面,拥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其他县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独特的生态禀赋,将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在省市加快发展、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大势中,**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全市处于什么位置,与省市兄弟县区、周边毗邻县区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加速发展应该首先研究的问题。从省市发展大势看,以**年为基数,全省gdp445.8亿、财政总收入2800.亿元、人均gdp为38557元、人均财政收入74709元;全市gdp53.02亿、财政总收入5.8亿元、人均gdp为700元、人均财政收入762元;**gdp2亿、财政总收入为0.822亿元、人均gdp为20000元、人均财政收入370元。数据表明,我县与全省、全市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趋势越来越大,已基本处于掉队的边缘。从周边县区的发展态势看,我县与重庆、湖北毗邻县以及本省其他县区也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落后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县情。但落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仅能表明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位次,并是不是我县的特色和特点。面对差距,要在发展中跟进全省、全市步伐,要在县域经济发展竞争中实现赶超,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6%在全省、周边县区最高;人少地广、资源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也最为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生态资源等都很丰富;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良,生态、气候条件最适宜人居住、养生等等,可以说全县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风、气候等都是财富,是**今后赶超、跨越的巨大潜能和支撑,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县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县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财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让全县人民都参与到财富的分配中来,在富民的同时实现县强目标,使**的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从发展现状和自身具备的优势看,我县的落后,是资源富集的暂时落后,面对拥有丰富资源的落后现状、面对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跨越、赶超目标,必须要善于把握机遇、抓住机遇。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上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我县尚处于“四化”建设的起步阶段,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少走弯路,在赶超发展的过程中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县全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是属于生态功能区,加上我们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必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先机。从中省市的政策机遇上看,中央扶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而且作出了促进秦巴连片特困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战略决策,有利于我们更多地得到国家项目和资金扶持;省上明确了陕南循环发展和移民搬迁的战略部署,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发展倾斜;市上提出了建设美好安康的构架,有利于我县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促进发展上得到更多支持。从我县自身创造的机遇看,县上确立了以“三项建设”为主线,以突出工作重点、彰显县域特色为工作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为动力,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宏伟目标。加之**人民历经贫困而产生的渴望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渴求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为我县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必须敏锐地洞察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体协调推进的基础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点、重点抓。就我县而言,重点要立足县域资源优势,突出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

(一)在一产上,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园区承载、企业引领、龙头带动,促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加快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建设,推动特色主导产业做大规模,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以绿化苗木、经济林果、林下种养、林产品加工和以森林资源、水资源为依托的山林经济和涉水生态循环产业,充分发挥山林“绿色加工厂”作用,围绕生态这篇文章,做精以生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在二产上,要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坚持以循环发展为方向,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逐步限制、淘汰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企业,积极培育以富硒食品、涉水产业和医药等以特色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和加工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要谋划经济增长点转型的问题,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依托一产在林产品加工、森林经济、绿色食品加工业上下功夫,坚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动作”,推动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提高山林经济和涉水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产、二产的互动共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在三产方面,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要积极争取尽快启动平镇高速,在打破交通瓶颈的基础上,大力包装推介旅游开发项目,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创造条件与岚皋、平利和巫溪、城口等周边景区聚合连接形成大旅游区,推进境外产品本地化、本地产品区域化,增强景区互动性关联度;要立足生态禀赋,深度挖掘旅游优势资源,依托秦巴百里画廊景点,加快推进飞渡峡黄安坝、三道门森林公园、林麝生态养殖观光园等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改善旅游设施条件,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四)在城镇一体化建设方面,要以生态立县战略为指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要扎实推进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建设,以城镇品位提升为目标,加快城区绿化、亮化、美化提级改造。围绕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务实推进“四城同创”活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及全省绿化模范县等创建活动),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集镇社区的综合配套,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长远目标。

在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地基础上,要推动县域经济科学、持续发展,还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准确的路径。

(一)要科学统筹谋划。**最值得称道和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必须紧紧围绕生态这个主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谋划,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规划,制定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有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围绕这个体系务实加以推进,确保经济发展的科学性、操作性。

(二)要突出抓好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招商上发展的动力支撑,实现跨越赶超目标,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没有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作支撑,没有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力推进,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完善项目规划体系,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加快建立覆盖县域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专项规划,构建科学系统的经济发展项目支撑体系,用规划定项目、争投资、谋发展,增强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优化投资环境,让更多的项目、更大的投资落户**,通过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县强必须民富,民不富则县不强。要强化市主体的培育,激活各类市场要素,引导支持城乡居民在各自的领域大胆创业。要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引导个体业主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内创业、转业,加快完成全体经济向民营企业转型、产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同时,编制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计划,感召务工人员返乡,实现引资、引企、引人、引智并举,带动全县全民创业总量的提升,以民富实现县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省、全市份额的0.029%和0.57%;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32.7%和全市10046元的59.2%。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6.7:31.7:41.6,与全省11:56:33和全市24.8:38.6:36.6比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小、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部分城乡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xx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0元,分别是全省12858元的64.8%和全市10155元的82.1%;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元,分别是全省3136元的64.1%和全市2884元的69.7%。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是主要支撑。六是城镇化水平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不强。我县虽有3个建制镇,但规模偏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健全,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渠道不畅,市场化程度低,对县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弱。目前,我县城镇化率不足30%,明显低于全省的42%和全市的38%。

——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势在必行。

在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培育特色产业、建设人均强县、构建和谐××、打造熊猫家园”的载体,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拼搏,使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从人均经济指标上快步跟进和奋力赶超省市平均水平。

确定这些目标,一方面是我们实现建设人均强县、奋力争先晋位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我县人口少既是劣势也有优势的特点。我们虽然在经济总量方面无法与其他县区相比,但人均指标上却蕴含着潜力。具体讲,一是××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经济发展正处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多措并举突破县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商贸流通、公路交通、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乡镇机构改革、扩权强县等利好政策,必将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具大。随着“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在产业培育方面多年的努力终将获得丰厚回报。三是××具有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后发优势明显。全县各级班子紧密团结,各级干部齐心协力,广大群众求富思进,加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催生的强大精神动力,××必将驶入突破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随着西成高铁客运专线过境设站、“引汉济渭”工程等重点项目年内的开工,县委、政府发展农业三大产业的决定落实见效,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的顺利推进,必将推动××的快速发展。只要我们凝心聚力、奋起直追,按照“抓特色比亮点、抓增长比人均、抓稳定比和谐、抓管理比环境”的发展思路,把省市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那么我们必将把落后的劣势转变为后发的优势,迅速掀起突破发展的新高潮。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突破发展。

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首先,在农业方面,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强力推进生猪、山茱萸和板栗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坚持抓大户、抓示范、抓规模、抓亮点的思路,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和补助,促进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按照一村一品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发展天麻、猪苓等中药材,搞好土鸡、中峰、大鲵等特种养殖业,抓好核桃、食用菌等林副产业。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机遇,搞好山地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多元互补的产业格局。其次,在工业方面,继续以山茱萸等产业为龙头,着力开发天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山茱萸保健酒、农家香公司的系列农产品等项目,并辐射带动同类产业和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形成以技术为先导,以名牌产品为基础,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同时,将水能和矿产开发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发展龙头逐步壮大。第三,在三产方面,充分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围绕大熊猫栖息地、秦岭珍稀动物园重点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民俗旅游、科考旅游,组织好茱萸花节、大熊猫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扩大我县旅游宣传面。积极发展物流、商贸、信息等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缺乏可供出口的资源和产品,居民消费能力也非常有限,因而投资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要继续抓住国家扩内需、促增长、保民生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突破发展主攻方向,精心论证、筛选、储备一批带动力强、关联度大、附加值高、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全力以赴抓好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基础建设项目、民生保障项目、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的争取和实施,重点争跑高速路新连接线、东陈路、污水及垃圾处理厂、大熊猫生态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推进大发展。要加快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对扶贫重点村、椒溪河流域土地整理、金水河梯级电站开发、经济适用房建设、乡镇卫生服务体系、佛中扩建、大熊猫生态旅游和天美、秦隆石材等投资额超500万元的大项目,要倒排进度,明确时限要求,确保及早动工建设。

大力推进城镇化,催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抓紧实施县城规划修编工作,统筹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力争我县乡镇列入“陕南陕北百镇”建设计划,积极做好西岔河撤乡建镇争取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措施,努力提升县城和重点集镇的品味。要不断改善建设基础设施条件,扩大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县城、重点镇和一般乡镇三个层面梯次推进的发展体系。坚持“抓龙头、做大做强中心县城”和“抓基础、大力发展小集镇”相结合,突出搞好中心县城和重点集镇建设,借助三河口库区移民机遇,鼓励和引导群众向集镇集中,扩大县城及大河坝镇、陈家坝镇规模和容量。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引导农民出村出镇发展服务业,发挥小城镇对周边经济、文化、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强化“民营经济就是县域经济”的观念,按照“优化环境、宽松政策、取消门槛、放手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活动,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从税收、贷款、工商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积极扶持城乡群众兴办个体私营实体,最大限度地拓宽群众就业门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突破发展的根本出路,下更大的力气,投入更多的精力,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牢固树立开放兴县思维,突出中药材、农林产品、矿产等特色资源,做好优势项目的策划、包装、推介工作,主动出击,广泛联络,大胆借用外力推进发展。要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认真落实发展环境一票否决制度,严厉查处破坏投资环境行为,夯实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抓投资环境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实现工作效率提速,及时为企业生产经营排忧解难。

切实增加城乡群众收入,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本着“跳起来摘桃子”和跨越突破发展的原则,县委、县政府提出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00元和1xx元,力争尽快赶上省市平均水平,为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奠定基础。当前,一是要围绕增加群众收入,进一步搞好百名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农民增收工作,切实帮助农民选准发展项目和拓宽增收渠道,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增收计划,努力从影响群众增收的各个环节入手,分解指标,明确任务,多措并举,确保群众收入有较大幅度提升。二是要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个体工商为主的非公经济和以生态旅游为依托的第三产业,为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提供稳定可靠的途径和支撑。三是要衔接好统计数据与考核指标,确保把城乡群众收入情况真实的反映出来。

同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局面平安和谐。扎实做好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和国家级卫生县城,精心组织好今年的高中考,协调推进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恢复重建和民生工程建设,加快××中学扩建项目建设进度。切实维护和改善民生,扎实细致安排好城乡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确保群众生活不发生问题。高度重视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和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抓好乡安置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该项目预计总投资598.95万元,可解决75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真抓好西尔芦色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本项目规划建设15处灌区,新建取水建筑物20座,干管23条,62.504km,支管60条,42.711km,斗管183.126km,管道减压池133座,蓄水池92座。通过农田水利引水灌溉工程建设,解决项目区5乡1镇3.05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总投资8400万元。

(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做好川西藏区生态与保护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县建设,提高我县水土保持工作水平。

(四)加大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力度。该工程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的共计三段,分别是:

1、大河县城防洪堤工程:

此次工程拟新建堤防长度为2875.57m,修复水毁段长度为211.24m,m10水泥砂浆抹面段长度为3991.70m。概算总投资2769.24万元。

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项目的50%。计划将于20xx年汛期前完成。三标段风情小镇段因施工组织及现场征地、拆迁等问题未能落实,故仍未进场。

2、县镇大河治理防洪堤工程:本工程位于大河县城左右两岸,堤防总长度为879.54m,其中林业局段堤防长度为362.92m,汽车站段堤防长度为516.62m,堤防采用衡重式挡墙,采用c20埋石混凝土浇筑。总投资905.39万元。主要资金为县财政自筹资金。目前正在实施,计划将于20xx年4月完工。

3、县大河流域乡防洪治理工程;该项目综合治理河道5100m,新建防洪堤总长1525m,其中左岸935m,右岸590m,配套建排水沟1525m和2处穿堤涵管,疏浚河道4000m。本工程投资总计为1065.76万元。20xx年底前完成相关前期工作,20xx年完成施工。

4、县乡小河防洪治理工程;本工程位于县乡境内小河上,工程综合治理河段分为两段,一段位于乡场镇所在地河段,一段位于上游村居民集居地河段。工程项目综合整治河道总长3110m,新建防洪堤长度为2138m。其中村河段整治河道长1420m,新建防洪堤长1048m;乡场镇河段整治河道长1690m,新建防洪堤长1090m;河道疏浚总长2890m,其中村河段1200m,乡河段1690m。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工程投资总计为1199.71万元。20xx年底前完成相关前期工作,20xx年完成施工。

1、水源枯竭造成饮水安全项目无法正常运行,致使引水距离加长,工程量加大,老百姓投工投劳量加大,超预算增大,严重影响了饮水安全项目的工程建设进度。

2、县自然灾害频繁,找水源难,对水源区的保护难度加大,严重影响了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

3、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力度,农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水利工作技术力量的要求也就起来越高,而我县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无法满足水利工程建设需要。

施工进场涉及老百姓私搭乱建及开荒地较多,征地难度大。

4、饮水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建设成果不能发挥长期效益。大部分村寨群众的安全饮水意识淡薄,缺少自主管理维护制度约束,群众在饮水设施损坏后,不能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仍其老化受损,建设成果的长期效应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5、群众“投工投劳”配合意识不高。老百姓自己投身建设中,可以使老百姓知道建设不易,使其提高管护意识。但是我县部分村寨青壮年村民常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只剩上了年纪的老人,思想、能力都不会太突出,对于“投工投劳”有心无力。加上政策补助不会太高,很多青状年村民都不会选择放弃现在打的工,而回村搞建设,许多工程和工作往往无法开展。

1、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群众外出打工经商的较多,尤其是青壮年人员长期在外,加之人员管理难度大,从而使部分群众防汛队伍只是停留在数量和名单上,相当一部分人员根本不在本地,很难保证突发洪水时能召之即来。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问题,防汛抢险知识贫乏等现象普遍存在。

2、社会备料问题颇多。河防汛料物储备采用国家、社会和群众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就目前情况看,国家料物储备比较可靠,而社会团体和群众备料,有数量无实物或有实物无质量的现象相当突出。如遇到工程出险,料物不足,必将贻误战机,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

3、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滋生。由于近几年河一直没来大水,加上茂尔盖水库建成后发挥拦洪作用,一部分人认为河下游防洪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种思想认识是防汛工作的大敌,必须坚决克服。

4、堤防险点和隐患比较突出。一是河下游堤防是在历代民埝的基础上经多次加高培修而成,填筑质量不一,堤防裂缝和鼠类等洞穴隐患较多,堤身总体质量较差,防守难度大。二是堤防基础比较薄弱,遇大洪水时险象丛生。三是近几年新建、改建坝岸较多,基础不牢固。

5、防洪非工程措施严重不足。一是群众防汛队伍中外出经营人员较多,在位率较低;二是由于资金短缺,常备料物未达到足额储备,且常备物资更新不及时,年久老化;三是黄河报险通讯手段比较落后,通讯设备不足,不能满足防大汛的要求;四是由于防汛经费不足,防汛人员技术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均受到制约;五是防汛部门防汛车辆配备不足,上堤道路少,大洪水时,若遇到雨天,抢险机械设备、运输车辆上堤困难,将会严重影响抢险及物资的调运。

1、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可以再村上选择素质比较高和意识前卫的的.人做专业技术培训,并成立监管委员会,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维修,让村民有偿使用。

2、对于村民乱开耕地,希望相关部门相互协助,禁止非法乱开耕。

3、老百姓投工投劳难,年轻健壮的几乎大部分出去务工,建议全额投资。

1、搞好防汛宣传,高度重视水患意识。洪水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毁灭性等特点,除利用各种渠道、各类媒体、宣传车、标语口号广泛宣传防洪法规和防汛知识外,每年汛前都要到农村村队街道显眼的地方,张贴河防汛宣传材料,介绍今年河的防汛形势、防汛任务、防汛要求,使当地干部群众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他们是河防汛的成员,更加重视河防汛工作,增强防汛意识,掌握抢险基本知识。

2、扎实做好汛前工程普查。每年汛前,河防汛部门应对辖区工程情况进行徒步拉网式的普查,认真仔细查找险点、险段和防汛的薄弱环节,了解掌握辖区内的工程现状,找出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立即进行整修、加固,提高工程的抗洪强度,确保工程安全。

3、健全各项防汛制度。河防汛责任重大,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因此,必须由相关行政领导负总责,按照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沿河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熟悉本辖区内工程情况和防汛情况,及时解决河防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防汛技术学习,能够较熟练地掌握防汛基本知识,提高调度的水平。同时,继续完善领导包工程、包堤段及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切实把防汛工作落到实处。

经济的调研报告

(一)。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集聚性和扩散性,是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具体地说,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元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发挥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

县域经济承接近年来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大关,达到783155万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县域经济实现484624万元,增长30、6%,是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增速比上年加快15、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3、0亿元,增长6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增长29、5%;农民人均收入5407元,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62元,增长19、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0599元,在全省县级率先迈上万元台阶。

二、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1、县域农业是全县农村经济的基石。20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24915万元,同比增长53、0%,其中农业产值实现351666万元,同比增长55、3%;牧业产值实现61942万元,同比增长25、2%;林业产值实现3160万元,同比下降3、2%。全年完成播种面积320580公顷,同比下降0、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8232公顷,同比下降1、0%;粮食总产量947808吨,同比增长45、9%,是历史以来我县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

2、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xx县着力加快工业建设,大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使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受几户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大幅度拉动所致,全县工业总产值全年实现112299万元,同比增长2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4566万元,同比增长26、0%。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3196万元,同比增长3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540万元,同比增长37、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9、9%。

3、农村成为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9%,同比上升0、91个百分点。全县城乡居民预期消费心理稳定,市场供应充足,消费品销售趋旺。但目前农民总体消费水平较低,与城镇居民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全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额为5925元,而县域主体的农村居民平均消费额仅为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33、9%。一些大件消费品,在城市已趋饱和,在农村拥有水平还相当低。差距就是潜力,说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上升空间非常大。当前要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最具潜力的是农村市场,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是农民。

4、各项收入稳步提高。年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30171万元,较同期18213万元增加11958万元,增长65、7%。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22943万元,较同期16194万元增加6749万元,增长41、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909万元,较同期9296万元增加8613万元,增长92、7%。2009年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较同期5、9%增加0、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达到65、7%,较同期13、1%增加52、6个百分点。2009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17920元,同比增长3、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6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87元,同比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1元,同比增长24、1%。

5、招商引资成为促进县域发展的“重头戏”。县原有的国有、集体、民营企业规模都不大,自身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近年来,全县致力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展领域,创新办法,力求尽可能多地把外面的资金引进来,把内部的资金挖出来。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投资兴业。经过长期的努力,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1个,到位资金12、0亿元,增长99、4%。县口径非公有制户数发展到6560个,比上年增长5、5%;从业人员21300人,比上年增长6、5%;注册资金3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增加值15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总产值61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3%;收入625700,比上年增长9、2%;利润2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8%;税金16875万元,比上年增长35%。

三、xx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全县三大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一产业比重仍较高,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防灾抗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和效益较低,高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第三产业比重小,不利于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就业压力增加等因素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

2、工业化进程加快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重型化特征较为明显。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预计仍在80、0%以上。在重工业中,能源消耗高、污染较严重的行业比重较大、增速较快。从生产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预计仍在70、0%以上。从投入看,煤炭、水泥投资增幅预计均超过30%。由于这些高耗能行业生产和投入较快增长,导致总体耗能规模随生产规模的扩张而扩大。因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给节能减排工作也带来较大压力。

3、国际金融危机对财政及农民收入带来较大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铜制品及铜原料价格下降幅度达43%,北泰铜业销售收入减少近2亿元,减少税收近1000万元;煤炭价格下降幅度达25%,减少税收近500万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自11月27日起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百分点,按20贷款额计算我县减收营业税140万元。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南方一些企业倒闭,外出务工农民纷纷返乡,劳务收入减收。另外,农业虽然丰收,国家保护价格收购,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粮食因水分超标等问题没能出售,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4、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统筹不够协调。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不景气,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能采取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眼光,实施整体发展的战略。

一是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发展既符合县情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迅速扩大县域经济的总量规模。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在突出和合理利用比较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一、二、三产业和产业内部的联动、互动作用和协同效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内生能力,推动县域经济从一般水平的数量扩张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升级转变。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按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要求,重点推进项目。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上,推进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世行贷款奶源基地项目建设,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原料支撑,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在矿业开发项目建设上,推进大多铜矿、锗矿、北泰铜业二期和轻体承重节能建材项目建设,开发铜、锗等矿产品的下游加工产业链,实现矿产资源过腹增值;实施二道水库及北部山区供水、多金属矿开发、煤矿项目建设。在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上,扩特色经济林果、食用菌种植;搞好特色养殖和格林纸业前期对接,形成林木加工、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林业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业特色科技产业带。

二是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竞争优势获得的关键在于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把握。总体上看,在全县县域经济中,农业资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各乡镇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也较大,要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确立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实现20亿斤粮食总产目标,在设施农业建设上,做好旱涝保收田项目区建设。在土地规模经营上,通过加强引导、产业推动、强化服务和培植典型等措施,力争实现大规模经营。重点发展大豆、小麦、马铃薯和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奶牛和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在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上,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提高科技化含量。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上,通过良种补贴直补措施,保证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10项农业增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50万亩次,标准化实施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在种植业基地建设上,建设100万亩全国小麦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0万亩全国大豆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万亩高淀粉马铃薯和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2、65万亩高糖甜菜生产基地、3万亩北药和2万亩燕麦生产基地。

三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加快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转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当前,县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治标”就是要组织好劳务输出,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搞好劳务服务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人口城镇化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要做好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提高县域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区。围绕城区环境改善,完成城区道路改造;完成城镇供水厂收尾、污水处理厂生态塘建设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快供排水管网建设,确保年末实现东污西排;提高城区防洪标准,启动殡仪馆堤防建设。围绕棚户区改造,重点抓好基本建设项目;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商业开发中的配建比例,提高廉租补贴标准。

四是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渠道,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产业链式化、关联度大的项目。实施组团推介,搭建部门间“无障碍”投资平台,整合区域资源、产业和项目,通过产品推介会等形式推动招商;组织招商小分队广泛联络,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通过重点拜访实现上门招商;委托在外我县籍人士为招商员,开展家乡宣传推介;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吸引更多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借助县域内投资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商家来投资兴业。要进一步调整和充实项目库,确保招商质量和落地实效。改善招商综合环境,实行挂牌跟踪服务,严格兑现招商承诺,激励和调动客商投资创业的热情和全县人民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不折不扣地执行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护外来客商投资权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形成“亲商、尊商、重商、护商”的良好氛围,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五是拓宽发展渠道,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从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经济强往往就是强在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强又往往正是强在乡镇经济。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矿产之乡”美誉,现已发现矿产62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45种,现已开发利用19种。优势矿产:自然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0、1℃,资源优势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遵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加、可持续发展,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支持、服务乡镇经济发展,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经济。加快资源整合,发挥当地特色工业的集聚效应,集中生产要素,提高产品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并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切实解决好当地乡镇工业发展和对农业基本土地保护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销售中介组织不发达是农村乡镇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县委、县政府应该鼓励为农业服务的中介组织的发展,尤其应支持乡镇商贸企业的发展,使农业成果成为社会的财富。

经济学调研报告

进入21世纪,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冲击我们国内国外市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物流园区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主要表现为: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

在经济衰退或者说调整时期,物流基地建设都保持较快增长,从比较积极的角度来看,这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物流业对于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尽快走向复苏的重要贡献。

1.2青岛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青岛物流业也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一样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机制,加强了对交通、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仓储、包装和配送等各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

1.3物流业发展趋势。

国公路物流市场发展几十年,但未能实现集中化。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副所长汪鸣认为这是政府管理的问题,政府应该放权,由市场去配置资源。

汪鸣指出,近几年各路资本云集物流市场,为推动中国物流市场的集中化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粗放式的发展已经不再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

的模式将发展较大变化,价格战将被模式站取代;第三产业结构将发生极大转变,三年时间内即可出现千亿级企业;第四高效、低碳、诚信化、网络化将成为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

2.1仓储行业物流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

自从进入21世纪,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对于仓储专业的人才出现了非常大的需求。尤其是具有专业操作技术性的人才。通过对20xx年人才招聘网、51jb和智联招聘等大型企专业网站进行数据统计,并且从中筛选出208条与之相关的招聘记录。

2.2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该行业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状况。

我校毕业生毕业后在青岛就业人数占大多数,主要分布在四季青商贸仓储中心、中远物流黄岛仓储中心等。就业生对这些工作岗位还比较满意。

2.3物流仓储行业对毕业生知识、素质、能力等的需求情况经过调研,大多数企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知识结构。

(1)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了解物流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

2.能力素质结构。

(1)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

(2)具备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3)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具有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

3.1运输行业物流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

随着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人才需求的层次性特征也日趋明显,其他行业和跨国公司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物流人才方面,据毕博调查得出数据显示,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高中及中专职校两者则占了50%,高学历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紧缺。

3.2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该行业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状况。

该行业的主要职位有运务副总经理、仓储主管、运输主管、库存监控等职位,由于本校毕业人员工作年龄较小,因此大多数人的职位较低,具有极少数人因为特例,直接坐上了高层管理者的位置。总体来说该行业的就职情况比较满意。

3.3物流运输行业对毕业生知识、素质、能力等的需求情况。

具体对人才的培养及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2)熟悉国家交通运输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能力要求。

(1)具有交通运输组织指挥、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2)具有独立分析和处理运输设备应用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基本的汽车运用能力。

(3)具有工作和学习所需要的文献检索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1货代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

青岛的中小型货代企业比较多,因此对职工的要求通常不是特别高,但还是缺乏技术型人才,货代从事人员的工作尽可能的是从事设外活动,业务人员是企业对外的一个窗口,代表着企业形象,业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注意是自己的言谈举止符合国际礼仪。

4.2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该行业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状况。

在青岛的几十家货物代运公司中,有不少我校毕业生在工作,通过这个工作,使他们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经验,锻炼了口语交谈能力,增加了自己的修为,因此他们的态度很满意。

4.3货代行业对毕业生知识、素质、能力等的需求情况。

总体来说,企业要求货代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结构:

1.思想政治素质。

认真贯彻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坚持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兼顾,出口创汇和利润效益并重,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在履约中,注意重合同、守信用,注意保持良好的形象。

2.专业素质。

要通晓我国的外贸政策和理论、国际市场、外贸规则与惯例、进出口交易程序与合同条款、国际承包和劳务合作等。另外,由于国际贸易的交易双方处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国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不同,文化背景互有差异,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求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还要熟悉国际贸易法则,通晓国际经济金融、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情况。

5.1快递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

快递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是极大的,可以说是培养人才的数量远远不及需求数量,于是便出现一个情况:快递员持证上岗率低,快递人才素质跟不上行业发展。面对这一情况,大多数企业选择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这样来满足企业的需求。并且这一方法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在目前急需快的人才的情况下,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在职培养是一条较好的路。还有企业人员建议,“培训要多注重业务素质、业务能力培训,少一些理论教学。”

5.2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该行业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状况。

青岛作为山东的一线城市,快递行业定然发展迅速,人才的需求也必不可少,我校毕业生主要面向运输仓储服务企业,从事物流系统的筹划、运作、管理等工作。还有一部分同学自主创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他们对整个快递行业发展表示有好的前景。

5.3快递行业对毕业生知识、素质、能力等的需求情况快递行业要求毕业生: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为人诚实守信,专心敬业、礼貌待人的人,还要热爱快递行业,有强烈的客户服务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还要有亲和力、应变和语言沟通能力都很强;要熟悉快递行业管理工作和运营流程。

经过此次调研,我大体上知道了整个物流行业的前景和发展状况以及就业情况,也知道了社会上急缺什么样的物流人才,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这次调研使我印象深刻的现象是:现代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不相符合。这一矛盾有待解决,希望国家制定合理的政策给予支持物流行业,因为物流行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还有就是希望各大院校积极培养企业需求型人才,增多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减少理论教学内容,再一个要求人才培养机构与企业相互协调,以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人才。

经济学调研报告

递市场需求量大,快递行业竞争也异常激烈,传统的ems邮政和新崛起的民营快递企业几乎瓜分了校园周边的所有快递业务。身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我们,作为大学生,每一天都在享受着快递服务带给我们的快捷和方便,同时也会因为不同的快递公司服务质量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本调研正是从紫金港校区的快递服务出发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出多家民营快递公司的优劣,以及学生们对快递公司的选择,从而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思考未来如何建立更良好的高校快递网络,让大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快递服务,也让学校周边的民营快递公司有更好的工作网络。

1我国内快递行业快速发展。

自1979年出现第一家快递企业起,中国快递业已成为市场中关注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报告网物流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购物狂欢节等网络促销的拉动,即使在经济低迷的20xx年,快递业增速依然高达51、2%。同时,快递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目前我国注册快递企业逾6000家,从业人员达60多万。快递行业中,国有企业加速改革,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国际快递加强中国市场战略部署。

2、国际快递行业发展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国际快递公司接踵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国际快递公司就迅速瓜分了中国快递市场80%的份额。近几年,在欧美市场,几大快递公司的发展并不顺利,这是他们将更过的资金投入到正在火热发展的中国快递市场。20xx年敦豪与ups在华营业额猛增60%,是亚洲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目前fedex和ups,德国的dhl,荷兰的tnt以逐渐成为划分中国快递市场的四大外资快递巨头。他们纷纷以与本土快递公司合作的方式在中国快递市场站稳脚跟。对于fedex来说,他们选择了与大田物流合作,而dhl与中外运成立了中外运敦豪。虽然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快递市场已经占有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国际快递公司还在不断的抢占内陆市场。国际快递公司跻身中国市场,其主要在于自己控制的全球网络和先进的全球通讯技术及管理经验。而中国国内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国际快递公司来说比ems和民营快递公司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快递和包裹承运商,ups以在中国投入品牌服务城市达40个之多,而服务范围将延伸的120多个城市。tnt也在利用自己在欧洲的网点优势不断扩大自己对中国快递市场内国外快递以业务部分的市场占有。20xx年tnt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将从目前的25家增至100家,为中国100多个城市提供物流、快递服务。而其在华员工也将随之增至3万人,仓库面积预计到达325万平方米并拥有2500辆运输车组成的车队。据估计,从现在到20xx年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将以平均每年10、3%的速度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快递市场高大1000亿的利润空间,国际快递公司们也将不断巩固自己的在华地位争相分食这块未被开发的蛋糕。

3、快递行业的变化—————快递种类众多,逐渐垄断。

中国民营快递是一个没有全国性统一的行业组织。虽然自诞生以来,民营快递的业务量以每年60%到120%的速度递增,但是飞速的增长给中国民营快递带来利润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行业内部越来越大的隐患。中国民营物流企业大多以中小公司为主,在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的前提下,民营快递之间恶意竞争、相互排挤的现象屡屡出现。这不仅影响到民营快递公司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了对中国快递市场的占有和公司未来的发展。

4、校园周边快递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物流快递配送需求随之扩大,而大学生是走在流行前沿的庞大群体,这种新兴且快捷的购物方式在这个群体中倍受青睐。由于快递在学校配送的频率非常高。校园网点的存在正好中和了公司和学生客户群体时间上的矛盾,节约了公司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学生只需要利用课余时间随时收件寄件,又可以解决学生在时间上的问题。学生从全国各地到大学求学,与家里亲人和在各地的朋友、同学的物品信件来往,现在主要依靠快递,方便快捷,尤其是节日、假期前、毕业生离校前的几个时间段,学校快递的业务量很大。现在行政办公人员的公文信件、各系办公室与毕业生、各地公司企业的文件等传递也主要依赖快递。

在20xx年校园快递市场调查中,65%的学生使用过快递。这个比例是以每年15%的比例上升的,这些都会使学校快递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同时这些需求分析也说明了校园快递网点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学生校园快递最初只与申通公司开展合作,但随着校园市场需求量的扩大,更多的学生看到了这中间的商机,于是陆续把圆通、韵达、中通、汇通、天天、ems、等多家快递引进了校园。

1、资料搜集整理。

通过搜集有关校园周边快递的信息和相关案例,了解其运作形式,从而策划直接问询、问卷调查等后续调查的内容。

直接与快递公司服务人员以及在校师生广泛交流接触、询问、请教,以较快的速度获得所需的市场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取得的信息往往比较可信。

3、间接调查。

通过报纸、刊报及其他媒体收集有关快递行业信息、发展动态、市场分析等材料,当然对这些材料要对比分析,去伪存真。

4、实地考察。

把要咨询了解的问题编制问卷、填写,回收,分析。

数据收集。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网络资源来获得所需数据。我们对几家快递公司站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向紫金港内的大学生发放了线上和纸质的调查问卷,并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了许多当前国内快递市场的状况。

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发放问卷,共收回了109份有效问卷。具体数据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的对象主要是紫金港的在校学生,旨在了解快递市场中在校大学生这个消费者群体的一些情况。

1、调查对象性别分布:

根据问卷结果,回收的109份问卷中,男生59人,女生50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比例分布如下图所示。

2、调查对象的月消费情况:

经济调研报告

近年来,__县农机局从“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农机化发展战略出发,立足本县农业生产实际,务实创新,多措并举,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大蒜、设施蔬菜、马铃薯、山药、花生等特色农业面积不断增加,但目前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一直是制约成武县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积极探索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提升全县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近期,__县农机局组织精干人员,对全县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

1、以经济作物种植基础较好的__镇、__镇、__镇为重点,通过实行耕地的流转实现经济作物大的大规模连片种植,为实现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

2、积极引进适合__县经济作物生产实际的机械,如马铃薯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山药开沟机械等机械,使其能适应经济作物种植势头的发展。

3、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作用,促进农民购买马铃薯生产机械、大豆收获机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

4、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把传统农艺和农业机械化生产结合起来,逐渐探索出一条适用经济作物的种植与收获的技术路线。

5、发挥经济作物农机科技示范园的引领带动作用,在经济作物种植、管理、收获季节,做好经济作物机械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推广一大批技术可靠、性能优良、作业效率高、适合当地经济作物种植习惯的作业机械,带动群众购买使用先进农机具和技术。

截止目前,__县已推广微耕机、马铃薯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山药开沟机械等经济作物机械400余台,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面积25万余亩。

1、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马铃薯、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收获等环节还处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机械化水平远远低于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山药的种植还处在半机械化,山药收获还是人工收获。

2、种植规模小,不利于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引进和应用。经济作物种植相对分散,成方连片形成规模的很少,不适宜机械化成方连片作业。

3、经济作物机械品种少、适用性、可靠性差。经济作物机械需求量少、要求高、研制生产难度大,导致一些科研部门和生产厂家重视程度差,可供农民选择的性能优良的机械少,机械质量差,不能满足经济作物生产需求。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难以激发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国家对小麦、玉米的机械化生产重视程度高,扶持力度大,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高,引导、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广大农民对经济作物机械购买和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5、经济作物机械价格较高,加上机械作业市场小,作业效益低,机手收入少,机手不愿冒险购置机械。

1、加强宣传。建立经济作物农机科技示范园,以示范园为阵地采取广播、电视、印发宣传单、明白纸,举办培训班、召开机具作业现场演示会等多种形式搞好宣传。让农民了解并接受这些新技术。

2、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而且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县、镇两级政府以及行政村应将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置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考虑,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素对待,纳入县域经济考核体系,建立工作责任制,及时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全面发展。

3、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不仅要有适宜的机具,对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和生长管理等农艺技术也都有新的.要求。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就必须对传统的生产农艺技术进行变革,使经济作物品种选择、播种规格、田间管理和采摘清选等各项农艺技术与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相适应。农机部门要联合农业等有关部门,组织农机、农艺专家特别是经济作物技术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花生、山药、马铃薯等机械化作业标准和农艺技术标准,大力开展花生、山药、马铃薯等生产机械化农艺技术培训,形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

4、加强技术培训。要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广大机手和种植户的技术素质、操作技能和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让他们真正懂得机械的构造、原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更好地发挥新机具的作业性能,加快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应用和推广步伐。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项目,力争更多的资金投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资金支持,引导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发挥明显带头作用,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重点补贴小型经济作物机械,并逐年增加补贴额度。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基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买先进实用、科技含量高的经济作物种植、收获机械,调动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6、建立示范基地,搞好新机具推广。建立示范基地,实施辐射带动。在设施蔬菜、花生、山药、马铃薯种植集中乡镇,建立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要把示范基地建成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推广示范基地,统一种植模式,建立标准化的种植体系,引导规模化生产,为机械化生产作业创造先决条件;另一方面要把示范基地建成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机具引进和研究的试验基地,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农民需要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并通过召开现场会、机具演示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做好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经济调研报告

“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税收分析在推进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税收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标的转变,要求税收分析不能局限于税收计划完成进度分析,更应该注重从经济税收关系角度认识税收职能和目标实现的关联度。下面就__县经济税收协调发展作初步分析与思考。

以__年为例,对__县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概况作如下分析。

从以上分析情况看,__县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的关联十分紧密,呈现出以下特征:

经济发展是地方税收的源泉。因此,要在不断加速扩张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一在工业经济方面,主打“三类经济”,即围绕建设好“三个基地”(全省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全省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基地、全省最大的大理石板材加工基地),主打“石头经济”;围绕创建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主打“循环经济”;围绕发挥好品牌和产业基地优势,主打医药食品产业经济。二在农业经济方面,瞄准“多样、精致、高效”农业方向,做大规模、做足特色、做深加工,形成百名大户、千户农庄、万亩产业的发展格局,打造全省知名的现代农产名县。三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要加快旅游产业、现代商贸业的发展,强力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努力构建省级区域性物流中心。四在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应当在继续推进工业核心化战略的同时,注重使非公有制经济在质和量上都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如围绕三大支柱产业扶持有配套的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产业的科学布局和分工,搞好产业辐射,延长产业链,形成生产要素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使非公有制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更好地从地方税收上体现出来。

立足产业集聚集群抓好项目建设,壮大经济税源规模。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税源规模壮大的最重要途径。积极对接昌宁高速的开工建设,广昌到吉安高速的.启动,衡茶吉铁路的东延,规划打造“四大重点区域板块”,即新老城区及周边统筹发展区域,藤田、陶唐产城融合统筹发展区域,龙(龙冈)上(上固)君(君埠)旅游产业统筹发展区域和全省知名农产名县统筹发展区域。

保持地方税源可持续增长。一是立足招大引强上项目。围绕我县的资源优势和初步形成的三大产业基础,瞄准国内500强、上市公司、央企、科研院所招商,着力引进固投5000万元以上项目。二是是突出招商重点。在打通连接长三角、珠三角、闽西经济区交通大动脉的基础上,加强形势分析和监测,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三是加大外资引进力度。筛选一批传统优势企业、一批成长型企业、一批服务业企业,重点扶持,促其改造升级、靠大联强、做大做强,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

经济是税收之源,要使经济税源有效转化为税收收入,必须通过强化税收管控实现。一是严格依法治税。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认真执行各项税收政策,严格组织收入纪律,健全完善“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管理、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横向互动机制,加大税收违法惩治力度,规范纳税行为,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二是加强税源监控。加强基础性管理,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针对不同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实行重点监控,对新建、续建重大项目专人跟踪管理,分级监控。加快征管信息化应用进程,进一步整合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加强税源调查和分析,研究收入增减变化的情况及原因,分析税收与经济结构关系,准确把握税源变动。三强化社会综合治税。大力落实江西省税收保障办法建立健全以“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司法保障、信息支撑、社会参与”社会综合治税体系,积极构建协税护税网络,形成政府依法管税、税务部门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社会各界综合治税的良好局面,形成强大的税收征管工作合力。

经济调研报告

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街道组织工商联、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侨台属代表、新的阶层人士等统战成员、政协委员及相关人员,到所属非公有制企业和有关部门、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到企业现场参观,与企业负责人、职工进行座谈,走访有关部门、单位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听取有关意见或建议,就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工作,促进荣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招商引资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昌元街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一定实效。充分抓住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突出优势,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紧紧依托我县一区三园和县城中心商务圈为招商平台,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奖励扶持措施,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洽谈落户,多方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先后成功引进怀乡食品、吉亨兽药、朗泰机械、万顺编织、昌盛橱具、清联煤业等30余家骨干企业。

目前,昌元街道现有非公有制企业265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2户。非公有制行业总产值已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5.7%、87.6%。从上述数据分析,街道非公有制经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可谓举足轻重。

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昌元街道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招商引资项目信息来源面窄、量少、质量偏低,特别是引进市外资金(项目)信息馈乏或把握不牢,并且成功率低。街道坐等凭运气的被动招商现象突出,未能变被动为主动,走出圈外去招商。部分街道外出招商引资的次数不多,一年只有2、3次,并且一般只在市内。

其次,招商引资项目落户的交地周期长,多数为1至2年,有的甚至更长。一区三园提前平场,并达到七通一平标准的储备用地几乎没有。一些以前引进的项目还未能驻进规划用地,暂时靠租赁他人厂房等生产或经营。

第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够,与周边区县大同小异,在相互竞争上不具备明显优势。主要是优惠政策过于笼统而欠灵活,如:对完善园区自身功能的项目(如物流企业)、对当地发展有很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引进,未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出台土地价格、税费、融资政策等。不同企业间或相同企业在不同区域之间享受政策优惠的程度不尽一致,导致一些企业有抱怨。

第四,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招商人员不固定,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接受专业培训、进修机会少,加之,招商引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是大家敬而远之的岗位之一。镇街真正从事招商引资工作的只有2至3个人。

第五,水、电、气等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镇街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去协调这些方面的问题较难。职能部门也未能真正树立为非公有制企业优先、优质服务的宗旨。

第六,项目建设手续繁杂,审批周期过长,未能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制度。项目一旦敲定,就要最快建成投产,但是各种手续不能同时进行而需要依次进行办理,有些项目盖章约30个,导致审批周期叠加,降低了行政效率,且相关部门未能跟踪办理相关手续,致使项目快速投产缺乏保障。

第七,对招商引资引荐人的激励措施不够,经济杠杆调节的力度和政治杠杆调节的力度不够,未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对完不成引资任务的未见惩罚,对表现优异的未见提拔。

第八,招商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对于招商引资任务重的镇街未由县财政专项经费的保障,使得镇街面临不想招不到商,又不愿招商成本过高的矛盾,因而在决策中畏手畏脚,不敢放开干事。

第九,招商宣传效应还不够好,荣昌的牌子还不够响亮,在宣传手段、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对市外投资者方面,因投资者不了解荣昌的地理、历史、人文以及投资软环境而痛失了很多适合在荣昌发展产业项目。

第十,对非公有制企业市场调研、分析还不够。现确定的重点项目较窄,同时,对我县打造的重点项目,如畜牧科技、灯饰照明、水暖卫浴、生态农业等项目的分析调研远远不够,未能真正从其建设、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以及配套产业等各个环节加以分析,挖掘非公有制经济的招商潜力。

对策及建议。

首先,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使之熟知国情、市情、县情、相关政策、产业发展的投资成本要素等。

其次,推行招商引资一岗双责机制,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县招商局作为专业部门及业务指导部门,促进各镇街、部门建立全民招商格局,拓宽信息面,延伸非公有制经济触角。

第三,建立对引进项目(企业)前期工作县领导交办机制。由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联系企业,做好相应的跟踪服务工作,尽量缩短建成投产前办理手续的时间,让企业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的抓生产、抓订单。

第四,打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队伍。以镇街为单位,每位班子成员及其分管办公室分别联系一定数量的非公制企业,从保生产、保稳定、保安全、创税收等方面多方协调,服务企业。

第五,建立园区土地预留机制。提前预留一定七通一平标准的工业用地,提高企业(项目)的落户效率。

第六,挖掘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潜力,发展重点项目。在进一步做好市场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园区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和产业优势,围绕水暖卫浴、照明电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纺化工等主导产业布局,引进项目入驻。

第八,修订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吸纳保税区有关优惠政策或在了解周边区县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一定的特殊政策。

第九,加强招商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镇街在抓招商工作的的经费保障,按引资工作任务数明确一定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于招商引资工作。

第十,镇街要走出去招商。招商任务重的镇街要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组成赴外招商工作小组,在核实信息无误并有必要时赴外招商。

第十一,进一步搭建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平台,在核实考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支持。

经济的调研报告

(商务局)。

**县商务局充分利用职能,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我县商贸业发展现状。

全县共有各类市场186个,商业网点2.8万个,商品充裕,物价平稳,日交易额985万元,年人流量61万人次。500万元规模以上商贸型企业35家,其中大部分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4600-4800人,从业人员主要为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201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

二、主要措施。

1、制定完善制度规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县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国家、省、市关于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起草了《**县对外贸易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加大了对出口企业的奖励,提供免费的开业指导及相关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依法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引资争项,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拓展渠道,创新方式,注重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培育和壮大外贸出口龙头企业。在客商接待、办理行政许可手续、进出口经营权申报等方面,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无偿提供服务,为客商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满意服务,营造了一个亲商安商富商交流合作平台。目前,全县获进出口经营权的非公有企业93家,比2007年增加82家。

3、努力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企业开拓市场。**县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及濮范台扶贫开发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政策和资金支持。2012年,仅电光源出口专项帮扶资金一项就争取了161万元。

4、规范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县商务局通过媒体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由局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走进行风热线直播间,通过“行风评议”栏目,热心倾听耐心解答听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转变作风,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由局领导带队经常深入企业调研,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存在问题。

1、消费价格水平上涨过快影响消费持续增长。从短期看,消费品价格上涨能够促进零售额的增长,使得名义上的消费增长较快。但从长期看,消费品价格特别是直接关系民生的食品类价格上涨过快,会直接影响到部分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担。在收入预期没有增强的情况下,一些低收入家庭会以减少开支来应对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我县的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消费品市场流通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以劣充优、价格偏高等非诚信现象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进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居民消费的信心和购买力的顺利实现。

3、缺乏外经贸专业人才。我县企业还缺乏外经贸专业人才,对外贸相关知识及操作方法不了解,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较为落后,个别企业甚至不了解出口退税的基本操作模式。

四、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快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消费品市场发展。现阶段加快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全县经济的总体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才能最终刺激消费需求的扩大。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帮助引导城乡居民增加就业机会,积极落实各项社保政策,努力提高各方面人员的收入水平,增加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

2、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今年以来快速上涨的食品类和农资类价格,要加强市场检查和监控,维护市场的稳定。严格打击缺斤少两,假冒伪劣等行为,加大对不实宣传和误导消费的惩治力度,保障饮食和食品安全,加强商业诚信建设,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3、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更需要复合型外贸专门人才。县委、县政府应为企业人才的培养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拨付专项资金,通过自主举办培训、进修等多种途径提高我县企业出口创汇业务能力。同时,要通过出台政策、加大奖励力度,千方百计引进外贸人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经济调研报告

为了准确把握湖南农村经济运行状况,科学研判全年农业经济走势,近日,湖南省统计局农经队在芷江、会同、洪江、湘潭、攸县、茶陵、衡阳、祁东、邵东、洞口等县区进行了农村经济形势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与农口部门人员座谈、与农户深入交流等方式,对粮食生产、蔬菜瓜果种植、养殖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农业经济运行亮点纷呈,总体向好,同时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下阶段要多措并举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中晚稻长势较为良好。此次调研时期正处于中稻成熟收割期和晚稻灌浆期,据实地走访湘潭县石潭镇、攸县新市镇等地水稻高产创建片了解到,今年中晚稻生长期阳光充沛,雨水充裕,时间分布均匀,未出现“寒露风”等不利天气,气象条件良好,稻谷结实率较高,有效穗增加。在芷江县,中稻和晚稻长势普遍良好,中稻成熟期比往年提前了一周。芷江中稻与一季晚稻播种面积xx年同期增加1.53千公顷,增长8.1%,产量达148483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3775吨,增长10.23%。但是在怀化部分地区,晚稻抽穗扬花期遇到了雨水和低温,稻曲病等病虫害偏重。

相关范文推荐
  • 12-24 团支部竞选演讲稿(优质13篇)
    竞选能够让自己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自我认知的机会。在竞选中,如何制定明确的策略和目标?这里有一份竞选策略制定的参考范文。过去一年中,我们农经2班在团支
  • 12-24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用15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如果你在编写教学计划时遇到了困难,可以参考一下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或许能找到解决的办法。1.加法交换律
  • 12-24 单位人才工作总结(精选18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机会,通过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行回顾和反思,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作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希望以下的月工作总结例子可以给大家
  • 12-24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开火车(热门17篇)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们开始学习基本的社交礼仪和生活习惯。以下是小编为幼儿园小班家长准备的优秀教育资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集体。一课时,30分钟。1、感知音乐的变
  • 12-24 后勤部管理工作总结(优质18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回顾过去的努力,思考自己的不足,制定更好的工作计划。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
  • 12-24 软件产品销售合同印花税大全(16篇)
    销售合同起到明确双方责任、减少纠纷、保护双方利益的作用。为了使销售合同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小编搜集了一些实际可行的案例供大家参考。甲方: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 12-24 给校长保护环境的建议书(实用23篇)
    在我们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提出意见建议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促使我们共同进步和达成共识。下面是一些关于意见建议的经典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建议书。不知道怎
  • 12-24 七年级生物单元教学计划(精选13篇)
    教学计划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计划参考范文,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 12-24 理疗科医师工作总结(优秀18篇)
    写月工作总结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方法和效率,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果。为了方便大家对月工作总结有更深入的了解,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 12-24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通用22篇)
    综合实践是学生与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实际工作环境。这里有一些精心挑选的综合实践成功案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和学习。1、通过三首不同民族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