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3-10-12 12:53:32 作者:MJ笔神 2023年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模板8篇)

六年级教案是教师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了解这些初三教案范文,也可以推动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和交流。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设计篇一

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象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设计篇二

《曲线运动》这一章主要是以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为载体讲述如何研究做曲线运动物体的规律,而《曲线运动》这一节又是这一章的一个基础,故其在必修1、2两册教材中属于承上启下的一节内容,所涉及的两大部分内容——曲线运动的特点以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至对动力学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上面的分析,教学中要充分应用已有的观察和感知,已有的概念和知识,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较深的认识。

在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由于考虑到了普通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学内容做了调整,先讲曲线运动的特点,即曲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在学生对曲线运动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设置问题:那么物体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这时候学生回答要有力的作用,我把一个小钢球举起来问他们,小钢球在放手之后有没有力的作用,学生异口同声说有,我放手之后,问钢球做什么运动?学生回答自由落体运动,我追问,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又有学生喊要有初速度,我给他们分别做了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这时候学生陷入思考,我总结:看来没有速度或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是不会做曲线运动的。

我就把强力磁铁贴着黑板,让小钢珠在次自由落下,到磁铁旁边发生明显的弯曲,很自然的引入到了力与速度方向有夹角时,才会做曲线运动。进一步分析抛出的铅球做曲线运动的原因,我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气氛比较好。

讲解“小船过河模型”时,总感觉学生反应不是很好,课堂气氛有点压抑,虽然在之前分析了雨滴的下落,跑步机这些运动的合成,但到后面内容上,表现不好,学生还是喜欢定性分析,不愿意定量计算。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设计篇三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分析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替”的思想。

(2)通过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后投身到新领域的探索中去。

二、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学生对与力的概念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力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2.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因为重力三要素的分析研究方法能为其他内容的学习作铺垫,所以应是本节的另外一个核心内容。

难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对于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也不容易想到,所以在教学中用实际操作突破难点。

三、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尺子、橡皮筋、弹簧测力计

四、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一章我们学习了运动的描述,第二章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研究的是物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可是什么原因导致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呢?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会给出我们答案。

【新课教学】

一、力

【多媒体展示】足球场上的射门过程,以足球为研究对象

【教师演示】一把尺子压弯、橡皮筋拉长等

【提问】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使物体的发生形变呢?

【知识点归纳】

(一)、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测量:弹簧测力计

3.单位:牛(n)

【强调】1、力的产生和存在离不开物质。

2、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只要有力产生就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提问】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会产生力的作用吗?

【演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结论】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力的三要素

【演示】用不同的大小的力拉橡皮筋。

【结论】大小不一样,作用效果不一样

【演示】相同大小不同方的力分别作用在同一运动物体上。

【结论】方向不一样作用效果不一样

【展示】用同样大小的力在门的不同位置推门。

【结论】作用点不一样,作用效果不一样

【归纳】: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强调】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所以力是矢量。

(四)、力的图示:

1、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法。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6.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五)、力的分类

1、按性质: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2、按效果:拉力、弹力、压力、动力、阻力等。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并未到下,说明只是甲对乙施加了推理,而乙对甲没有施加力。

b甲对以施加了力的作用,甲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带正电的甲球吸引带负电的一球,那乙球也同时吸引乙球。

d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二。重力

(一)、定义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强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二)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g=mg其中: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察看课本44页“一些地方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结论,从赤道带两极重力加速度逐渐减小,因此重力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有关。

2.方向

【提问】任何一个力都有方向你知道重力的方向吗?请用实例说明你的依据。

【展示】垂柳、铅垂线

【合作讨论】生活中那些现象和应用方面涉及重力竖直向下的知识?

【归纳总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作用点

【讲述】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

【强调】我们就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重力,等效地代替了实际作用于物体无数个点上的无数个微小重力,这种方法叫等效代替。等效代替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还会用到。

【合作探究】(1)找出不规则薄板的重心。

(2)找出环状物体、空心球状物体、三角形框架等物体的重心。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性实验,并且总结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问题: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上?

【归纳总结】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除跟物体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重心偏向于质量分布大的那一端。

3.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例2】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最重的一点。

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c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心,但一定在铁丝上

d重心是物体个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三)渗透法制教育:

利用载重汽车超载,引起的路面严重变形而毁坏路面的情况,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八条: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重量,严禁超载;载物的长、宽、高不得违反装载要求,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思考与讨论】

【师生共同探究、归纳概括】

【介绍】

四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已被科学所认识,许多物理学家认为他们可能是某种相互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就像电和磁是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一样。为此,人们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但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结论。同学们在今后可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人类做出贡献!

【小结】

师生一起回顾这节所学的内容

【课后反思】

本节课对于建立清晰的力的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图示、重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中较好的地方:

教学过程安排合理,知识脉络清晰,重要知识点有强调。讲课语言清晰,较有亲和力。

教学中还需改进的地方:

教学过程中有时候语言不精简,或欠科学性。讲课过程中有些紧张,不能按照备课的内容讲下来。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在学生所学知识的衔接上,比如: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其中的一个分力等暂时讲不清楚的内容的解释和过渡不是很好。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不能一下讲清楚,我应该鼓励学生进一步自学,也可以培养其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设计篇四

1.通过比值定义法,进一步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1.本节在物体运动快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速度变化快慢的问题。

2.通过探索用比值定义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

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毅力。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设计篇五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学阶段处理功能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物理规律。而在动能定理的运用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初状态、末状态的确定;一个是合外力所做的功的计算。本节课在上一节对《功和功率》复习课的基础上展开对《动能动能定理》复习课的教学。希望通过师生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共同讨论,使学生能根据题意,正确的确定初状态、末状态;在不同情形下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合外力做功。希望使学生能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了解动能定理的一般解题规律,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然后归纳得出解决一些常见问题的方法,希望对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一个简单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回忆动能和能定理的内容;

2、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3、分析得出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4、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定的物理问题。

能力目标:

1、能根据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关系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解题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复习课学习的兴趣,牢固树立能量观点,坚定高考必胜信念。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总功的符号书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复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这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

通过同学们每天都做的踢毽子游戏引入复习内容,然后通过一个热身训练让学生明确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同时教师把规范的解题步骤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能逐渐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正确书写。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学生讨论、思考、信息获取、演算、总结及口头表述的方法,突出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相互性,力求改变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上课方式,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强化双基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基本能力。

教学流程是通过一个游戏活动引出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复习内容。以受力分析为线索,通过师生对问题的共同讨论分析,最后由学生讨论、发言,总结出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并且通过巩固练习和思考提示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方法步骤。通过本节的复习,应使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清楚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较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解题的优点:即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由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适合于恒力做功,也适合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有时比较方便。从而使学生树立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更高(高端思维方式)、更快(加快解题速度)、更强(强化能量意识)的思想。

五、学习资源准备

教学课件,“五羊高考”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设计篇六

《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第七第三节的内容。它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虽然可以由牛顿定律推导出来,但其适用范围要比牛顿定律广泛的多,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而且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因此它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认为只有使学生对物理定律的学习感兴趣,听得懂,理解的深,才能具有运用规律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掌握上,并且明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根据本节课有实验定性分析和理论定量推导的特点,依据(1)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我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在教法学法上可采用:观察实验——问题思考——点拨指导、抽象概括——巩固练习。实施这一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积极努力的去探求知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以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演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改善教学效果。

一般说来,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上课前感兴趣的活动对象上,因此我就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一上课就向学生提出问题。(1)一个人在一辆小车里用力推车,车会不会动?(2)在平静的河中心有两个靠的很近的小船,当你从一只船上跳到另一只船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因为问题有趣就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时学生为了探疑,无意注意随之转为有意注意,这样既吸引学生探求物理规律的兴趣又顺利的引入了课题。

为了使本节课的教与学顺利的展开,我先让学生复习了牛顿第三定律和动量定理,随后向学生提出:通过动量定理的学习使我们清楚了,一个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它们动量变化的规律。可是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不能孤立存在,那么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的动量变化又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带着这个问题我向学生演示了教材上夹有弹簧的两个小车相互作用的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在引导学生定性分析出实验结果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然后通过两个小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发生碰撞的例子来定量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由于两小球碰撞发生轻微形变不易看出,因此我采用多媒体利用夸张的手法模拟两个小球碰撞的整个过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延长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

在分析推导的过程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碰撞前后两小球总动量应该怎样表示?学生思考以后很快能列出式子,并且明白,两球碰撞前后各自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在弄清上面问题的基础上,我又紧接着提出了:两球的动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让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模拟演示两球发生碰撞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再次提出前面的问题,启发学生利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自然而然的得到定律。但是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运算进行物理推理的同时要防止学生把物理公式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看成纯数学的关系,要加强对式子物理意义的分析。

在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得出之后,让学生考虑动量守恒定律是否需要条件,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比较生疏,不会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由教师启发得出守恒条件和定律适用范围。

最后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两个例题。

1、把两个磁性很强的磁铁分别放在两辆小车上磁铁的同性磁极相对,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推动一下小车,使他们相互靠近,两辆小车没有碰上就分开了,两辆小车相互作用前后,他们的总动量守恒么?为什么?(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明确动量守恒的条件。)

2、质量为3kg的小球a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向右运动,恰遇上质量为5kg的小球b以4m/s的速度向右运动,碰撞后球恰好静止,求碰撞后a球的速度。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设计篇七

《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第七第三节的内容。它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虽然可以由牛顿定律推导出来,但其适用范围要比牛顿定律广泛的多,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而且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因此它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认为只有使学生对物理定律的学习感兴趣,听得懂,理解的深,才能具有运用规律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掌握上,并且明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根据本节课有实验定性分析和理论定量推导的特点,依据(1)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我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在教法学法上可采用:观察实验——问题思考——点拨指导、抽象概括——巩固练习。实施这一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积极努力的去探求知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以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演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改善教学效果。

一般说来,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上课前感兴趣的活动对象上,因此我就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一上课就向学生提出问题。(1)一个人在一辆小车里用力推车,车会不会动?(2)在平静的河中心有两个靠的很近的小船,当你从一只船上跳到另一只船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因为问题有趣就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时学生为了探疑,无意注意随之转为有意注意,这样既吸引学生探求物理规律的兴趣又顺利的引入了课题。

为了使本节课的教与学顺利的展开,我先让学生复习了牛顿第三定律和动量定理,随后向学生提出:通过动量定理的学习使我们清楚了,一个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它们动量变化的规律。可是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不能孤立存在,那么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的动量变化又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带着这个问题我向学生演示了教材上夹有弹簧的两个小车相互作用的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在引导学生定性分析出实验结果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然后通过两个小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发生碰撞的例子来定量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由于两小球碰撞发生轻微形变不易看出,因此我采用多媒体利用夸张的手法模拟两个小球碰撞的整个过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延长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

在分析推导的过程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碰撞前后两小球总动量应该怎样表示?学生思考以后很快能列出式子,并且明白,两球碰撞前后各自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在弄清上面问题的基础上,我又紧接着提出了:两球的动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让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模拟演示两球发生碰撞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再次提出前面的问题,启发学生利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自然而然的得到定律。但是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运算进行物理推理的同时要防止学生把物理公式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看成纯数学的关系,要加强对式子物理意义的分析。

在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得出之后,让学生考虑动量守恒定律是否需要条件,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比较生疏,不会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由教师启发得出守恒条件和定律适用范围。

最后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两个例题。

1、把两个磁性很强的磁铁分别放在两辆小车上磁铁的同性磁极相对,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推动一下小车,使他们相互靠近,两辆小车没有碰上就分开了,两辆小车相互作用前后,他们的总动量守恒么?为什么?(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明确动量守恒的条件。)

2、质量为3kg的小球a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向右运动,恰遇上质量为5kg的小球b以4m/s的速度向右运动,碰撞后球恰好静止,求碰撞后a球的速度。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设计篇八

动量守恒定律,它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之后,以动量定理为基础,研究有相互作用的系统在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所遵循的规律。它是动量定理的深化和延伸,且由于它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所以学好动量守恒定律堆综合处理问题是很重要的。

本节所讲为第一课时,旨在得出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阐述清楚动量守恒的条件,在得出内容上,我秉着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的思想,采用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共同得出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实验较成功,记录的数据充分的说明了两个物块碰前和碰后的总动量守恒,理论推导过程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课堂气氛还算可以,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标。

后面打算对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列出两道例题进行加强、巩固,但由于前面引入的时候使用的时间有点过多,导致后面时间不够,两道例题只讲了一道就下课了,因此本节课对时间的把握上拿捏的不好,致使后面安排的内容没有讲完,但本节课的目标:得出动量守恒定律已达到。

有时在想,安排好容量的课是否一定要上完才算完整,课堂的突发状况,纠正学生的回答,时间不经意的溜走,是我安排的内容过多,还是前面讲的太慢,这个疑惑有待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

相关范文推荐
  • 10-12 实用幼儿评估的感悟(模板18篇)
    提纲是撰写论文或报告时必不可少的步骤,能够帮助我们构建逻辑结构。一个好的提纲应该包含明确的论点和论据,使读者能够迅速了解我们的观点和论证过程。下面是一些历史事件
  • 10-12 新上任领导就职讲话内容(汇总13篇)
    个人简历的撰写需要注意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突出个人亮点和能力。在下文中,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具体的实例,以便更好地理解意见建议的内容和形式。新上任领导就职讲话内容篇
  • 10-12 2023年雨说课文教案设计(精选19篇)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活动中,所要进行的内容、材料以及任务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具体要求。以下是一些初一语文教案实例,供大家参考。雨说课文教案设计篇一马,是“六畜”之
  • 10-12 2023年大学生贫困申请书集合版(精选8篇)
    转学申请书是我们向学校或机构展示自己学术成就和个人特点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这里有一些辞职申请书的参考范本,愿它们能够给你带来启示和灵感,使你
  • 10-12 最新会议筹备工作汇报范文(13篇)
    运动会不仅考验勇气和毅力,更能培养同学们团结合作的能力。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宣传语可以参考其他类似活动的宣传语,进行创新和改编。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运动会总结范文,让我
  • 10-12 三年级语文第一课讲解视频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大全14篇)
    范文是一种指导性的参考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自我介绍案例,希望它们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参考。三年级语文第一课讲解视频篇一1、和同学交
  • 10-12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案(优质19篇)
    撰写个人简历时需要注意语言简练、重点突出、信息真实可信,以尽可能地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将岗位职责范文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怀念母
  • 10-12 幼儿园老师开学发表讲话(优质13篇)
    范文范本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但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创作和发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范文范本,了解一下写作的规范和技巧。幼儿园老师开学发表讲话篇一尊
  • 10-12 最新团员评议自我小结(优质8篇)
    意见建议是我们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想要了解更多个人简历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请查看下面的精选范文:团员评议自我小
  • 10-12 感恩父母的班会(精选8篇)
    提出意见建议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行为,它展示了个人对于问题解决的责任和担当。下面是一些成功求职者的个人简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感恩父母的班会篇一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