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一思修社会实践报告(优质5篇)

时间:2023-09-25 23:04:27 作者:纸韵 大一思修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一思修社会实践报告(优质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一思修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篇一

生活中某些特别的日子,总想把它记录下来。年轻即出发,这是我们来到徐闻这个地方,正式开班支教的第一天。每位小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心情,兴奋与忐忑是我们普遍的情绪。为这一份独特的经历而兴奋,为能否出色地做好这一件事情而忐忑。作为支教组的一员,我的工作是负责三四五年级的英语教学。早晨看着这一群群活蹦乱跳、朝气蓬勃的小孩,不禁回忆起自己单纯无忧的童年,遥想着他们未来的路,人生还有多少酸甜苦辣在等着他们体验啊。

第一堂班会课,每个老师都去了自己相应的年级做了自我介绍,第一印象很重要,老师们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热情温暖的印象,回馈给我们的是灿烂美丽的笑脸。其实小孩子很好相处,你热情,他们更热情,我们要做的可是要hold住小猴孩呢。

班会以后,便是我的五年级英语课了。整节课的基本流程是先让他们介绍自己,聊一聊他们自身对英语这一学科的感觉,中间穿插有关地道英语表达的小视频以及中外有趣小短片。第一次上课,也发现了自己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考虑所教的东西对于他们是否过难,课堂气氛如何更好地调动――提问哪种问题、玩什么游戏想要达到什么效果都要计划好。而且课堂进行过程中也不一定能按原教案进行,充满变数,考验应变能力和控场能力还有组织能力。真切体会到当老师不易,当一位好老师更不易啊。三下乡支教课堂,必然是与传统课堂不同的,大学生应是为未来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传播新颖思想的先行者。力求课堂有趣又让学生学有所成,是我们的追求。我在想,打造有趣的课堂者,其本身也必为有趣的人。

四年级英语课紧跟在五年级后,我在这一节课把授课方式稍微改进了一下,让学生分组,

上台相互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朋友。这鼓励了他们勇敢开口说英语,特别是一些男生,在他们的表现收获了掌声以后,我看到他们的眼睛是闪光而有神的,也充满的自信。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意义,赋予人们身上一切美好的特质,学会发现自己,自尊、自信。

支教的第一天,希望明天能给予更多,收获更多,成长更多。

大一思修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篇二

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其消费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解大学生消费结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当前十分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在校大学生问题。为了调查。现将结果归纳如下: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男性大学生占36.96%,女性大学生占63.04%,被调查者中,75.00%来自农村、17.39%来自乡镇、7.61%来自城市。

(二)大学生总体消费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集中在600元以下为主体占63.04%,600—1000元占31.52%,1000元以上的占5.43%。有64。.6%的同学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有6.23%的同学靠勤工俭学来赚取生活费,还有3.2%的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每年的奖学金。三者兼有占25.94%,此外,少数(大约占4%)困难的大学生靠助学金来维持生活。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当问及到“花父母钱,心中有何想法”时,有25.6%的大学生选择了“理所当然”,有52.5%的选择了“无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今后有所回报”。

被调查者中,吃喝、娱乐和消费品(服装、化妆品、饰品)三项,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其中,吃喝占比例为47.65%。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费外,有29.25%的大学生把钱花在了娱乐上,而这一现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学生中尤为明显。另外,27.9%的大学生(女大学生占多数,尤其是高年级的女大学生)把钱用在服装、化妆品、饰品等消费品上。

现在的大学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市场经济到处充满了诱惑,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受到极其重大的影响。调查发现,无论是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还是理念和水平看,大学生消费都呈现出超前、实用、多样化等特点,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不同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客观环境等对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当问及”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时,有57.61%的大学生选择了“质量”,有20。65%的选择了“价格”,有10.87%的选择了“品牌”。由此可见,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还处于“温饱”状态,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

(二)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调查显示,只有38.4%的大学生做过兼职,当问及“做兼职的目的”时,有44.6%的大学生选择是增长社会经验,18.97%的大学生选择渴望独立,只有28。2%的大学生是为了补贴生活费,可见现在大学生的打工目的不单纯是为补贴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而更多的是为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处于被动。正因为这样,大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79.6%大学生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金额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大学生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可见,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应当加强。

(三)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奢侈和求异心理。

在个人消费品购买选择上:48.91%的学生更注意性能价格比。此类大学生对购物地点多不太在意。主要考虑是否经济实惠的占到42.39%,也有6.52%的学生是非名牌不买。在上述两类学生中,他们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展现个性。专卖店,大型超市通常是这些学生的购物首选。之所以出现上述的差别,与他们各自的家庭经济背景和消费心理是密切相关的。

(四)存在冲动型消费现象。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63.0%的大学生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此外,1/3的学生愿意借钱购买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同时亦有近1/4的学生有或经常有为买来的东西没有用或很少用到而后悔。调查显示:只有1/3多一点的大学生们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大部分(55.0%)的大学生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消费方面更多的是冲动和盲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商有意无意的引导有着相当的关系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

被调查者选择把钱存起来以备它用,而对于那些纯粹是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的学生则把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娱乐、购物、请客吃饭以及贴补透支的生活费。

(五)大学生节约意识淡薄、浪费情况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节约意识淡薄,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交际、食物浪费。社会交际(包括谈恋爱)已被大学生称为是大学里必修的一门课程。据调查,谈恋爱、交朋友的大学生每逢重要节日或是对方过生日,都会送对方礼物。每逢自己生日或是好友生日,同学会请同寝室的人或朋友吃饭,同学选择送礼物。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上路”不够交情,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赠送礼物之风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每餐食物浪费情况表明,大学生的浪费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在食物浪费方面,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节约、环保的时候,大学生更应该增强节约意识。

(六)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一)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一思修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篇三

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其消费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解大学生消费结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当前十分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在校大学生问题。为了调查。现将结果归纳如下: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男性大学生占36.96%,女性大学生占63.04%,被调查者中,75.00%来自农村、17.39%来自乡镇、7.61%来自城市。

(二)大学生总体消费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集中在600元以下为主体占63.04%,600—1000元占31.52%,1000元以上的占5.43%。有64。.6%的同学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有6.23%的同学靠勤工俭学来赚取生活费,还有3.2%的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每年的奖学金。三者兼有占25.94%,此外,少数(大约占4%)困难的大学生靠助学金来维持生活。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当问及到“花父母钱,心中有何想法”时,有25.6%的大学生选择了“理所当然”,有52.5%的选择了“无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今后有所回报”。

被调查者中,吃喝、娱乐和消费品(服装、化妆品、饰品)三项,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其中,吃喝占比例为47.65% 。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费外,有29.25%的大学生把钱花在了娱乐上,而这一现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学生中尤为明显。另外,27.9%的大学生(女大学生占多数,尤其是高年级的女大学生)把钱用在服装、化妆品、饰品等消费品上。

现在的大学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市场经济到处充满了诱惑,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受到极其重大的影响。调查发现,无论是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还是理念和水平来看,大学生消费都呈现出超前、实用、多样化等特点,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不同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客观环境等对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当问及”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时,有57.61%的大学生选择了“质量”,有20。65%的选择了“价格”,有10.87%的选择了“品牌”。由此可见,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还处于“温饱”状态,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

(二)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调查显示,只有38.4%的大学生做过兼职,当问及“做兼职的目的”时,有44.6%的大学生选择是增长社会经验,18.97%的大学生选择渴望独立,只有28。2%的大学生是为了补贴生活费,可见现在大学生的打工目的不单纯是为补贴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而更多的是为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处于被动。正因为这样,大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79.6%大学生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金额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大学生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可见,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应当加强。

(三)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奢侈和求异心理。

在个人消费品购买选择上:48.91%的学生更注意性能价格比。此类大学生对购物地点多不太在意。主要考虑是否经济实惠的占到42.39%,也有6.52%的学生是非名牌不买。在上述两类学生中,他们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展现个性。专卖店,大型超市通常是这些学生的购物首选。之所以出现上述的差别,与他们各自的家庭经济背景和消费心理是密切相关的。

(四)存在冲动型消费现象。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63.0%的大学生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此外,1/3的学生愿意借钱购买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同时亦有近1/4的学生有或经常有为买来的东西没有用或很少用到而后悔。调查显示:只有1/3多一点的大学生们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大部分(55.0%)的大学生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消费方面更多的是冲动和盲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商有意无意的引导有着相当的关系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

被调查者选择把钱存起来以备它用,而对于那些纯粹是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的学生则把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娱乐、购物、请客吃饭以及贴补透支的生活费。

(五)大学生节约意识淡薄、浪费情况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节约意识淡薄,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交际、食物浪费。社会交际(包括谈恋爱)已被大学生称为是大学里必修的一门课程。据调查,谈恋爱、交朋友的大学生每逢重要节日或是对方过生日,都会送对方礼物。每逢自己生日或是好友生日,同学会请同寝室的人或朋友吃饭,同学选择送礼物。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上路”不够交情,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赠送礼物之风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每餐食物浪费情况表明,大学生的浪费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在食物浪费方面,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节约、环保的时候,大学生更应该增强节约意识。

(六)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一)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

大一思修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篇四

今年暑假注定是忙碌而充实的,因为学校和思修课的要求,我们需要进进行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选择调研活动,也可以选择在暑假期间外出打工。我选择了打工。本来我打算到我姐姐介绍的苏宁电器去做接线小姐,但由于我们放假放得实在是太晚了,这份工作就被别人抢去了。没办法,我只好靠我妈妈的关系,进到她所在的公司上班。因为是私人企业,老板是我的舅舅,所以我分配到的工作相比其他来公司实践的学生要轻松些。舅舅的公司做的是出口贸易,生产赛马用的马具出口到香港,英国等赛马十分流行的地方。我所做的工作就是给已经生产好的产品贴上标签,清点后装箱。虽然简单,却十分重要,因为这是所有生产环节中的最后一环,出了一点差错就会影响出货进度,我必须兢兢业业才能避免出错。

其实每天贴标签,装箱也是很枯燥无味的,我也在工作之余向我妈妈发过牢骚,但这不就是工作吗?即使以后我踏上了真正的工作岗位,认了一个职务之后,每天所要做的也不过就是一样的事情。一样的工作,不一样的是心态。心态调整好了,每天都充满干劲儿,若是心态没有到达最佳状态,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其实我的专业是商务英语,我本以为做了这份工作我是接触不到与我专业有关的事的。但巧的是,舅舅公司里的英语翻译一职在这一阶段真好空缺,而出口贸易总得和外国人打交道,所以我这唯一学英语的大学生就顺理成章的暂代了英语翻译的职位。虽然一开始时外国公司发来的全英文的电子邮件需要花费掉我很长的时间来理解,但随着日子的推移,我与外国公司经理的msn交流也顺利了许多。当我得知通过我和外国公司的交流顺利达成几笔交易的时候,内心的喜悦之情瞬间膨胀,兴奋得快要飘起来的感觉真的难以形容的美妙!通过自己的劳动种出的果实总是格外香甜。

短暂又难忘的实习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一个月,回首这一个月的实践活动,我的内心充满着激动,也有着无限的感慨。

这次的暑假实践让我对今后就业工作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我从没有与他人一起工作的经验,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的意见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认同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就能使自己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就有些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我觉得自己很渺小,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妈妈所说的“在外面你就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才是关键,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要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如今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竞争形式日趋激烈,忧虑和压力于时时困扰着将要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打工实践虽然很短,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大一思修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篇五

来到徐闻石岭小学的第二天——同时也是支教工作开展的第一天,希望实践队的支教组已经成功地与石岭小学的学生们打成一片,每一位队员都为学生们的热情所打动,感慨道:“原来学生们的爱戴才是教师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我已是第二次参加三下乡的活动,同样是支教组的组员,同样是班主任,但在不一样的队伍里,面对不一样的学校和学生,我得到的也是全新的感受。

天才刚刚亮的时候,热情的学生们已经来到学校,围着教师宿舍等待着队员们给他们带来第一节课,迫不及待的脸上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求。从开班仪式、班会课到语数英等第一课堂和活动课的开展,学生们都尽他们最大的能力,认真地配合我们的工作,这才使得我们任务的完成能够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也正是这份真挚的热情,催动我们要努力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得更好。

虽然工作能够按计划顺利的开展,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此进行总结,希望在未来工作的开展中,我们能够有所改善,精益求精。

首先,因为支教组的成员初来乍到,对学校和学生的情况还没有了解到位,造成了教学工作的小混乱。例如放学的时候没有合理地安排学生们有秩序地安全离校,体育课时没有实现安排好体育器材的使用等等。对此类情况的解决方式,我们支教组已在本日的工作总结中进行讨论,并统一出一个方案,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将作改进。

其次,因为支教组中某些成员缺乏授课经验,对小学生精神不容易集中的问题有些措手不及。针对这个问题,在支教组的工作总结会议中,各成员也展开了讨论,让较有经验的成员给出现问题的成员分享了工作经验。

最能让我发现自己不足之处的是体育课上发生的一个小意外:我所任班主任的班级在上体育课的时候,突然有同学告知我,有名女生不上课在教室哭泣。我马上赶到教室,发现这位女生果真哭得非常难过,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我尽量扮演温柔知心姐姐的角色,柔声询问她事出何因,她却只是摇头,没有回答。最后,我把她的眼泪哄停,却始终不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仍然缺乏处理学生突发的心理、情感、情绪这一类问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弥补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缺陷,让自己进步,让学生进步,让队伍进步!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