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馆(精选19篇)

时间:2023-11-22 06:08:12 作者:念青松 南京博物馆(精选19篇)

优秀作文是以思想深邃、观点独特、结构合理、表达生动为特点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作文佳作,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文采和思想深度。

作文;参观南京博物馆

早在放寒假前,我就听说“南京博物院”从大年初二开始实行免费参观,所以我和爸爸、妈妈在大年初初四两天一头钻进了南京博物院,穿梭于各个展馆之间,大饱了眼福。

初三下午一点多,我们坐车来到了博物院,远远望去,门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看来大家都想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先睹为快。刚进博物院大门,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观众的队伍从展馆门口的领票处顺着台阶向下,沿着博物院道路的一侧都快要排到大门口了,两百多米的队伍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长龙,真是太壮观了。因为观众太多,所以博物院每过十分钟才放一百位观众进入展馆。即便如此,长长的队伍中却没有一个人拥挤、插队的,大家都安静地排着队,耐心地等待着,队伍缓缓地向前移动,秩序井然。排了大概四十分钟,终于轮到我们了。

我们随着人流,迫不及待地走进展厅,兴致勃勃地观赏起来。只见大厅分成上下两层,每一层有好几个陈列馆。我们在上层依次参观了书画陈列馆、云锦陈列馆、玉器陈列馆和征集文物陈列馆。我对征集文物陈列馆里的文物特别感兴趣,参观了很长时间,每一件文物我都仔细欣赏,认真阅读文字介绍。特别是小巧玲珑的昆曲玉玩,我看了又看,久久不愿离去。这套玉玩是微型的昆曲道具,有鞋、凳子、灯笼、兵器、书、官帽等等上百件之多。每一件都造型逼真,做工精致,让我百看不厌。虽然每个陈列馆里都有很多观众,但大家都全神贯注地观赏文物,即使要交谈也是小声地窃窃私语,展厅里非常安静。

正当我看得流连忘返的时候,已经到了闭馆的时间,我真想再多看几眼啊,可是也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虽然今天的观众很多,但是我发现无论是展厅的地面还是展馆外的路面都很少有垃圾,大家都自觉地把杂物扔进垃圾箱里,整个博物院绿树成荫,既整洁又干净,让人心旷神怡。

南京博物院的展览真是太吸引人、太好看了,我和爸爸妈妈说好以后要经常来参观。

南京博物馆写生心得体会

南京博物馆是一座融合了中国传统和现代建筑风格的文化艺术殿堂,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最近我有幸前往南京博物馆进行写生,这是一次令我难忘的体验,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物馆对于传承文化的重要意义。在这次写生活动中,我进一步理解了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感受到了观察与创作的乐趣,也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智慧。

首先,在南京博物馆写生让我真正领悟到了艺术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在博物馆中,我看到了许多古代艺术品和文物,它们无一不承载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比如,我观察到一块唐代的汝窑瓷器,它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美丽的外观吸引着我的目光。通过观察和写生,我发现了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同时也了解到了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让我深深感受到,在艺术作品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通过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

其次,写生让我领悟到了观察与创作的乐趣。在南京博物馆中,我沉浸在一片寂静的氛围中,专心观察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展馆内的古代器物,还是自然光下的兰亭序墨迹,它们都成为我观察和描绘的对象。我慢慢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了许多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这使得我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我也通过创作让自己沉浸在艺术中,享受着画笔在纸上划过的畅快感。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和文化的美,也发现了自己艺术创作的力量。

最后,通过写生南京博物馆,我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智慧。南京博物馆中展示了许多古代文化瑰宝,比如《兰亭序》和《清明上河图》等,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观察和写生这些作品,我仿佛跨越了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我发现这些作品中蕴藏着古人的深刻思考和智慧,从中我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和处世的智慧。通过与传统文化的接触,我意识到了其对于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了这些传统文化的遗产。

总结起来,南京博物馆写生是一次令我难忘的经历。通过这次写生,我真正领悟到了艺术与文化的紧密联系,感受到了观察与创作的乐趣,体悟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智慧。对于我的艺术创作和个人修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相信,只有通过持续地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并将它们传承给下一代。南京博物馆是一个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存在和价值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追求艺术和文化的脚步。

南京博物馆作文

一直以来都希望来到南京市博物馆进行参观,终于在假期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来到了这里参观。南京博物馆位于南京市中山门的旁边,从远处望去就可以发现历史的沉淀。当我刚迈进南京博物馆大门的时候,就仿佛置身于在几百年以前。南京不仅是一座悠久的城市,而且南京博物馆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汗水的结晶。还没有进入南京博物馆的时候,我就被大门前的一些石雕牢牢吸引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我看到那一批批栩栩如生的石马抬起前蹄的时候,从他的目光以及相思就可以看到这些对于自由的向往。光是在外面看到这样的景象,就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去参观一下。刚进去的时候,一起馆,青铜馆等等,里面一些精美的工艺品让我目不暇接,更是惊叹不已。我在惊叹我们国家古代的劳动人民竟然有这么伟大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真是让人不可置信。走到金雕馆的时候,我被一个名字叫做金蝉玉叶的金雕所吸引。这是一只金光闪耀的婵在碧绿的绿叶上面。

虽然说它是一个死物,但是从外形看来仿佛是一个活物一样。透过他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他想要寻找自己的伙伴。我特别希望能够摸一摸这个,但是因为展览馆的规定,我只能够远远的看着。后来我又被一个叫做金兽的宝物所吸引住了。在博物馆里面,我看到了我们国家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的手艺,而且也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参观完之后,我对我们国家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是非常浓厚的。一开始的时候还是走马观花的观看,但是最后不知不觉就放慢了自己的脚步,对于每一件工艺品都用心去感受。

南京地质博物馆心得体会

南京地质博物馆是南京市的一座重要文化场馆,位于越江南路号。作为中国地质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博物馆以展示地质科学知识和地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宗旨。近期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并对其中丰富的展览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决定写一篇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在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时,我被其精心的展览布局和独特的设计所震撼。首先,博物馆利用多媒体和沉浸式展示技术,将地质知识生动有趣地呈现给观众。我尤其喜欢那些模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特效展示,仿佛置身于自然界的神奇景象之中。其次,博物馆还坚持“体验式展览”,通过搭建实验台、展示宝石和化石等方式,让观众亲身参与地质科学的研究和发现过程。这种设计方式使观众更加形象地理解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第三段:对南京地质博物馆丰富的展品和严谨的科学解读的称赞(300字)。

南京地质博物馆的展品丰富多样,包括矿石、化石、岩石和地质标本等,每个展品都饱含着丰富的地质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地质科学的广阔和深远。此外,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非常专业,他们针对每个展品都进行了详细的科学解读,为观众提供了精准而严谨的知识解释。通过他们的讲解,我对地球的形成、板块构造、地质灾害等诸多问题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我在地质领域这片浩瀚的海洋中找到了一个可靠的指引。

南京地质博物馆是一座重要的教育场所和公共平台,具有丰富的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经常举办各类地质科普活动,如地学讲座、科学实验等,吸引了大批学生和公众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博物馆为广大公众提供了了解地质科学的机会,并促进了地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南京地质博物馆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如开展地质灾害防范教育和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它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地质领域,还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社会领域。

尽管南京地质博物馆在展览布局和展品丰富性方面已经非常出色,但仍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可以考虑增加一些互动展览和体验项目,如地震模拟器和岩石剖面的复原模型,以吸引更多观众的兴趣和参与。其次,可以加强与学校和地质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研讨会,提高博物馆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力。最后,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观和学习。

总结:南京地质博物馆是一座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文化场馆,它通过丰富的展览内容和严谨的解读,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了解地质科学的机会。同时,它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责,为社会公众提供了科学支持和科学普及。虽然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但相信南京地质博物馆未来会继续发展壮大,为地质科学事业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文;参观南京博物馆

今天,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南京博物院参观游览。

啊!南京博物院真大啊!它是由六个展馆组成,我们首先参观了历史馆,馆内主要介绍了江苏古代文明,哪里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各式各样的文物,有:化石、陶器、石器、青铜器等文物,我最喜欢恐龙、猛犸象、大角鹿等化石,其中猛犸象化石有2米多高,两只象牙尖尖长长,样子非常凶猛。离开历史馆后我们来到了数字馆,馆内主要是利用网络和图像识别技术介绍了一些历史文物和人物。最后我们参观了民国馆,馆内是按照民国时期的街道和建筑进行修建,不同的建筑展示着民国时期的各种文物。

天色已晚,我们今天只参观了这三个展馆,通过参观这三个展馆,我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

我决定下次再去南京博物院时,一定要把剩下的三个展馆——特展馆、艺术馆、非遗馆参观完。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

南京博物馆作文

早就被新闻说有着80年不平凡历史的南京博物馆,现在焕然一新,重新向公众开放。很久就想看了,没看出来是因为平时学习紧张。寒假期间,我和妈妈参观了南京博物馆。

我一进大门,就看到博物馆中央有一匹色彩鲜艳的奔马,特别耀眼。目前,南京博物馆一般分为六个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民国博物馆、非遗博物馆和专题展厅。展厅里游客很多,我妈就顺着人流看。

其中,民国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主要通过南京老街的场景再现来展示民国时期的市民生活。按照一对一的比例,真实还原了当时的建筑场景,也让我们了解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火车站,那里陈列着民国时期的蒸汽机车。现在他们光荣退休了,高铁取代了老式火车。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我不禁感叹。走进一户人家,发现民国时期的房子用的窗户都是两边插两根铁棒控制的,和我们现在的窗户有很大的区别。民国也有很多店铺,比如著名的太平西餐厅,历史悠久的交通银行,古雅的邮局,有钱绅士的老爷车,街巷的搬运工,民国风情很浓郁,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在球场上就像回到了从前,突然又回到了民国。

印象最深的是历史博物馆。它主要展示了古代人类的文明、文化和艺术。事实上,在古代,人们不仅创造了工具来工作,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他们开始在碗、壶、盆等东西上装饰图案,有简单的人、鱼、鸟的图案。博物馆展示了大量出土文物,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南京博物馆导游词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内地第二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国家重点博物馆。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南京博物馆。

导游词。

仅供大家参考。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游览的是著名的南京博物院。博物院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紧靠中山门内北侧,占地1万平方米。这里绿树环抱,环境幽美。博物院内馆藏十分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大型的全国性历史艺术博物馆,也是中国为数甚少的全代史博物馆。它的前身是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由著名学者蔡元培先生倡议,于1933年4月创建。1950年3月9日,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

[位于广场中央]博物院由两组建筑组成。面朝南的是博物院的旧馆,建于三四十年代。面朝东的是新馆,1999年落成。展览陈列目前全部集中在新馆。

[面朝旧馆]各位游客,介绍南京博物院,不能不介绍它的建筑艺术,大家先看旧馆建筑。博物院于1936年由徐敬直、李惠伯设计,梁思成、刘敦桢二人担任顾问,展厅面积达16000多平方米。展馆门外上端的“南京博物院”五个镏金大字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

提起中国的古建筑,各位游客自然会联想到大屋顶、木构架、斗拱、彩画等。虽然中国古代建筑本质上都是以木构架作为官式建筑最主要的结构形式,但在几千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其构件尺度、造型比例、装饰作法等,形成了各个时代的不同风格。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旧馆设计,指导思想力图体现中国早期的建筑形式。大家知道,我国古代建筑以唐代最具代表性。但当时我国几座仅存的唐代建筑还没有被发现,而以梁思成、刘敦桢等人为首的古建筑研究机构—营造学社,已发现并研究了一批辽代建筑,如蓟县独乐寺、宝坻广济寺、义县奉国寺等,掌握资料较多,故决定采用辽代的式样来建造这座博物院。

辽代建筑是10至12世纪在我国北方地区形成的一种式样,它继承、沿用了唐代的传统,主要表现为:建筑形式比较真实地反映结构和材料的本质,造型雄浑朴实,屋面坡度较平缓,立面上的柱子从中心往两侧逐渐升高,使檐部缓缓翘起,减弱了大屋顶的沉重感,增加了屋面的动感和美感。

请看,南京博物院总体布局强调了层次丰富的对称轴线,主体建筑远远退离中山东路主干道,前面留下深远宽大的草坪、广场和绿化带,主殿前有宽大的三层石台基。这样的布置都是为了衬托出主体建筑的雄伟、高大,形成丰富的环境氛围。在广场东部树有“原国立中央博物院旧址”石碑和清代铁炮,以及石马、石龟等,大家可以抽时间去看看。

主体建筑为七开间的仿辽殿宇,顶铺黄色琉璃瓦,梁柱斗拱粗壮古朴,四面起坡的大屋顶呈曲面翘起,虽十分庞大,但给人以轻快欲飞之感。整幢建筑比例严谨,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模仿辽式殿宇结构的优秀实例。

博物院的展厅部分做成干屋顶,四面屋檐做成倾斜的披檐,上面铺有与大屋顶相同的琉璃瓦,增强了建筑的整体感。由于工程复杂,加上当时处于抗日战争前夕,经费紧张,以致于工程到1947年才完成大体轮廓,全部工程直到50年代初才陆续完成。

[面朝新馆]新馆仍然是仿辽代建筑,总体风格和旧馆相同。展馆内分为上下两层,总面积达16700平方米,使得博物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整体感进一步增强。它堪与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博物馆媲美,因为它不仅拥有多件“国宝级”文物,而且为数千件文物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所。馆外门楣上“物华天宝”匾额,标明馆藏丰富,更标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

[进入新馆二楼]在参观游览之前,我先将这里的馆藏情况向大家作个简介。1933年6月,由蔡元培先生主持拟定的《设立国立中央博物院计划书草案》公布于众,确立了中央博物院的建设宗旨:为提供科学研究,辅助公众教育,以适当之陈列展览,图智识之增进。计划中的中央博物院设立自然、人文、工艺三馆,体系完整,力求全面反映我国社会史、自然史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当时我国最先进的博物馆办馆思想。

筹备处成立后,工作人员广收遍寻,征集藏品。陈列品以清代内府文物为基本正本,并7次向全国征集。第一批大宗藏品来自热河、奉天两大清代行宫,文物件数共达20多万。此外,还获得了一批考古发掘品,如黑龙江昂昂溪的陶器、内蒙古西林和赤峰的细石器、山东日照两城镇的黑陶、云南大理苍洱的古陶、河南安阳殷墟的铜陶器和甲骨、长沙楚墓的漆器、宁夏居延海的汉简、新疆罗布泊烽燧墩的边防遗物、四川彭山的崖墓石刻和陶俑、甘肃莫高窟的彩塑及写经等。

民俗文物也是征集的重点之一。通过民族学调查,收集了松花江赫哲族的皮筏和捕猎工具、海南岛黎族的劳作工具和生活用品、贵州苗族的服饰及四川、西藏、云南的藏、傣、纳西等十多个民族的生活用具、武器、服饰、经典等。

拥有如此众多的珍贵藏品,真可谓是“抱荆山之玉,握灵蛇之珠”,为博物院的收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令人扼腕的是,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形势恶化,迫使筹备处内迁四川,筹备工作陷入极度困难。筹备人员历尽艰辛,才使得筹备工作有所进展。可在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期间,国民党政府见自己气数已尽,逐将馆藏珍贵文物852箱分三批运往中国台湾,使藏品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而今的南京博物院已拥有藏品419000件,其丰富程度在当今博物馆界名列前茅。其中以原清宫瓷器数量最多,以殷墟出土文物科学价值最高,以西南地区的彝族、纳西族、傣族、藏族、傈僳族的民族文物最有特色。而最为国内外学术界重视的是,博物院考古所亲自主持或参与调查发掘而得到的各类文物。

此外,藏品中还有相当可观的竹木雕刻、玉器、漆器、刺绣、缂丝和丝锦、民族学材料、近代手工业生产工具和产品、清代太湖理民府档案、翁同和与薛福成等人的文稿书札,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文物资料,以及“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扬州八家”、“金陵八家”的作品,均具有重要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博物院还设有专事搜集中外考古、艺术、博物馆、历史类图书资料的专业图书馆,拥有20余万册图书,其中有古籍线装书12万册。现江苏省博物馆学会、考古学会、民俗学会和民间收藏学会常务机构均设在博物院内。

整个展区共分九个部分,一层有青铜器、民俗、瓷器、珍宝和陶艺五个馆,二层有江南织绣、玉器、古书画和漆器四个馆。馆内共展出5000多件藏品,其中有七成来自原国立中央博物院的馆藏,另有三成是建国后多年来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整个展馆的陈列强调艺术史与考古学的结合,陈列设计着力于在院藏考古学材料中提取艺术素材,以突出文物的艺术之美。这也是初创者的设想,今天得以实现。

大家请听,馆内正在播放洞箫古乐,还有青铜编钟演奏的《南风操》、石编磬演奏的《寒松露》和石埙吹出的《风翔干仞》。这些乐曲都是艺术家用博物院的馆藏文物实地录制的,这在国内博物馆陈列中还是首次。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二楼开始参观。

[江南织绣陈列馆]该馆的设计风格突出了江南水乡特色。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织绣技艺十分发达,依其工艺、功用,大致可分为绸缎、刺绣、缂丝、服饰四大类。数千年来,锦绣工艺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技巧和表现手法,色彩艳丽,形式纷繁,纹样丰富,尤其是其装饰技法,借鉴了中国书画艺术而更加绚丽多姿,使织绣从单纯的实用品,演变成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江南地区是中国丝绸的故乡,是中国织绣品的主要产地。江南织绣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织绣史上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丝绸中国丝绸历史悠久,技艺精臻。在干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工艺不断进步,技法日益提高,由简单的平纹组织、斜纹组织演变为复杂的缎纹组织;由平素织物提升到小花织物、大提花织物;由单组经纬织物发展到多种经纬织物,形成了绸、缎、纱、罗、绒、锦等众多品类,编织出绚丽多彩的丝绸世界。

刺绣用彩色丝线在丝织物上绣成图案的刺绣工艺,在商代已出现,当时主要用于服饰。宋以后,刺绣逐渐向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品方向发展,明代的“露香园顾绣”突出地表现了刺绣在艺术上的成就。清代刺绣工艺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四大刺绣“名旦”,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以苏州为中心的“苏绣”,独领风骚,影响深远。

缂丝缂丝是用通经断纬法织成的花纹丝织物。南宋以前的缂丝品多用于书画包首或经卷封面;南宋以后,缂丝品向纯艺术晶方向发展,采用细经粗纬的纬起花技法,大量摹仿名人书画,缂工精巧,形神兼备。明清缂丝技艺更进一步,可随缂织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手法,使作品更加层次分明,富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服饰随着染织技术的发展,以及刺绣、缂丝工艺的广泛应用,服饰越来越华美,其作用不再仅是御寒遮体,更能表现审美情趣。在历史上服饰还成为法权的标志,其形式、纹样、色泽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含意。这种多元化的服饰文化以独特的美学风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馆内展出了60余件织绣品,请观众朋友们欣赏这些丝绸、刺绣、缂丝、服饰的精品。

[玉器陈列馆]该馆的设计风格简洁明快,体现出玉洁冰清的特色。被中国人称为“玉”的石头,学名叫角闪石,它温泽滋润,晶莹美丽。数千年来,人们将各种“玉”碾琢成形式多样的玉器,用作装饰、祭祀、礼仪、馈赠、陈设和日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玉文化。

中国玉器与中国文化同时孵化,八千年的历史,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至今仍异彩缤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征。上古玉器,琮壁成套,斧铖驰骋,龙飞风舞,洋溢着中国礼仪精神。中古玉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宏厚基座。近代玉器,发扬传统,深入民间,并不断影响四域,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国玉器的特殊魅力,体现在四个方面,这就是纷繁的造型、特殊的用途、精湛的琢磨工艺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这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连绵不绝的历史见证,是独树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瑰宝。

馆内展出了600余件玉器,请观众朋友们欣赏这些光彩照人、技艺精湛的古代玉器工艺精品。

[古书画陈列馆]该馆的设计透出墨香的气息,充满了写意美。馆内主要是绘画作品,共有60余件。其中有宋代赵佶的鹳鹆图轴,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轴,明代仇英的松溪横笛图轴、徐渭的三友图轴、董其昌的松溪幽胜图轴,清代龚贤的夏山过雨图轴。

中国绘画,底蕴深厚,风格鲜明,是中华思维模式和审美理念的凝结。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发展至唐宋,其技艺臻于完善,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工笔重彩与水墨渲淡并重,泼墨写意与没骨技法并行,交织出一派兴盛景象。宋代掘起的文人画至元代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它强调抒发主观情感,融入书法笔意,追求诗情画境,绘画艺术由写实传神向抒情写意方向发展。明清是中国画集大成的时代,出现了摹古和创新两大艺术潮流,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近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西方绘画的表现技法,推陈出新,开创了中国画的新纪元。

下面请观众朋友们欣赏这些中国画艺术精品。

[漆器陈列馆]该馆设计艳丽,光彩夺目,充分体现了江南特色。中国是最早用漆的国家,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髹漆的木器、髹饰的陶器。商周时期出现了工艺较为完善的漆器,成为贵族奢华用品。

汉魏是中国漆器工艺的黄金时代,青铜工艺的衰弱,为髹漆工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官营手工作坊的扩大,为髹漆工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此时的漆器,造型别致,装饰华贵,用途广泛。唐宋元时期,民间髹漆工艺异军突起,技法更加成熟,装饰更趋华丽,新晶不断涌现。金银平脱、嵌螺钿、素漆、戗金、犀皮、堆漆,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明清两代,漆器制作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手工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制漆中心。北京的雕漆、扬州的百宝嵌、福建的脱胎漆,千姿百态,继往开来,为中国古代漆艺划上了完满的句号,也拉开了中国漆艺新的时代风格的帷幕。

馆内展出了漆器百余件,请观众朋友们观赏这些千姿百态、造型别致的漆艺精品。

好,现在请大家到展馆一层参观游览。

[青铜器陈列馆]该馆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凝重、浑厚的艺术风格。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铜冶铸技术的文明古国之一。青铜器的出现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对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夏商周三代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青铜礼乐文明。

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

江南青铜器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青铜器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中原型青铜器;其二为江南与中原混合型青铜器;其三,也是最多的一类,就是具江南地方特色的青铜器。它的造型脱离了中原型的范式,充满了江南人的匠心与巧思,灵动而清秀;它与中原青铜器如春兰秋菊,交相映辉,彪炳千秋。

馆内展出了青铜文物80余件,请观众们欣赏这些独具江南特色的青铜艺术品。

[明清瓷器陈列馆]该馆的设计简洁明快,亮丽流畅。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在经历了商周原始瓷,六朝青瓷,唐宋青瓷、白瓷、彩瓷,元代青花、釉里红瓷的发展后,明清瓷器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瓷业生产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景德镇瓷器一统天下,缤纷艳丽的彩瓷逐渐替代了如冰似玉的青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青花瓷新品迭出,釉里红进一步成熟;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特种工艺瓷争奇斗艳。同时,色彩亮丽、釉汁匀净的颜色釉瓷器,在美轮美奂的彩瓷世界中,别具神韵,耐人寻味。

馆内展出的200余件瓷器精品大都是明清宫廷用瓷,多为缤纷艳丽的彩瓷,尤其是色泽亮丽、釉质匀净的单色釉瓷器,凸现了这一时期的瓷器风尚。下面请观众朋友们欣赏这些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瓷器艺术珍宝。

[陶艺陈列馆]该馆的设计古朴典雅。以土烧制而成的陶器,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手工艺制品,是人类最早的生活用具。

陶器是日常生活用品,而陶艺则是集实用、观赏于一体的陶塑制品,为陶苑菁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中国古代的陶艺,数量巨大,品类繁多,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石器时代的陶艺,简洁明快,生动传神,闪耀着远古文明的火花。分布于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的彩绘陶器,纹样多彩,开创了陶艺装饰的新天地。秦汉魏晋陶塑,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不同的陶塑品,表现了当时的世情风貌。南朝砖画,将艺术家的绘画作品模印于砖上,别具神韵。唐宋时代的陶塑,题材更加广泛,技艺更趋成熟,彩塑的兴盛,谱写了中国陶艺的新篇章。元明清陶艺,绚丽多彩,建筑陶艺雍容华贵;戏文陶艺神情并茂;日用陶艺返璞归真,充满着生活情趣。

馆内展出的近百件陶艺制品,有不少是国宝。70年代出土的明报恩寺塔的琉璃建筑构建所搭的拱门,也陈列在馆内。请观众朋友们欣赏这些丰富多彩的陶艺制品。

[珍宝陈列馆]该馆的设计珠光宝气,给人以华贵之感。

珍宝之范畴,涵盖甚广,其狭义指金银、宝石、玉石、珍珠、玛瑙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天然宝藏,是大自然成千上百万年地壳运动的杰作,其广义指蕴含着历代先进的文化、艺术、科技价值的历史遗珍,是人文心智的结晶,是时代精神与社会进步的标志。

各个门类的奇珍异宝,都以其特有的品性和神韵,独树于珍宝之林。金银器的耀眼光泽,佛教造像的庄严神圣,鬼斧神工般的造型艺术,玉石印材的珍稀品质,使中国古代珍宝以无比的璀璨照耀千秋,给人们以永恒的美感享受和睿智的启迪。

馆内展出了50余件历史遗珍,其中有数件国宝级文物。下面请观众朋友们欣赏这些古代珍宝。

[民俗美术陈列馆]该馆的设计典雅简洁,注重质朴。

作为农耕民族,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密切的,有着自己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安排自己的生计,“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时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荀子.王制篇》)而散落在四季的大小节日、民俗活动和丰富的民间文艺形式,则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以“物”的形态存在着的民俗美术,与劳动者的生产、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多数是直接用来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环境的。

“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不同的风俗习惯使民俗美术显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天地。各地丰富的物产是形成民俗美术地方特色的基础,而“因材施艺”的制作手段更使民俗美术的地方特色得以加强。雕、刻、剪、绘、塑、染、织、绣、冶、磨、削等工艺方法,在实施时讲究的是“工巧”,既要符合功能的要求,又要保持材料的自然特性,这在所有的民俗美术品上几乎都有所反映。同时它也体现出制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

广为流传的民俗美术,过去由于“熟视”而致“无睹”,现时则因远离人们的生活而变得陌生,这是不应该的。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了解、重视民俗美术这一文化形态,是有利社会发展的。

馆内展出了民俗美术文物600余件,下面请观众朋友欣赏这些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艺术珍品。

好,今天的参观游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南京是闻名世界的“六朝古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着许多的名胜古迹,现在我就向你介绍江南地区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时代的建筑---------南京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坐落在朝天宫,黄绿相间的琉璃瓦,红色的墙掩映在高大的绿树丛中,显得宏伟壮丽。

刚刚进入大门,远远望见一块牌坊,上面写着“檑星门”三个大字。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三只石狮子,他们神态不一,姿态各异。门前的斜坡十分平滑,许多小朋友在滑滑梯,滑出了一道道痕迹。据说檑星门是当时招贤纳士的地方,许多有才能的人都会聚集于此。庭院的中间有一尊孔子像。他双手自然地放于前侧,神态端庄,若有所思。看着孔子的塑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鼓乐声就在耳边想起。

拾级而上,来到大成门。大成门共有五个门,中间的门又高又大,是皇上走的;中间左右两侧则是亲王和郡王走的,而最边上的门则是文武大臣走的。可见,古代的等级制度是何等的森严。跨过高高的门槛,眼前一片葱绿:银杏,榆树高大挺拔;冬青,翠柏郁郁葱葱,整个庭院显得安静而又充满生机。不远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长33米,进深达18米,门前有很宽的石阶。大成殿有九脊重梁,每道重梁的末端有龙,栩栩如生。大成殿里正进行《六朝风采》展览,以大量的珍贵文物、模型和图片资料,反映了六朝时代南京地区的文明成就,展现了六朝文化的辉煌风采。

大成殿的左右两侧是东西厢房。西厢房里珍藏着许多稀世珍品。如“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皿、陶人面雕塑和玉雕品;东吴“甘露元年”铭青瓷熊形灯……藏品十分丰富,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向东走,沿着弯曲的长廊,穿过圆形门,来到御亭阁。御亭阁里有御亭碑,碑是由碑座、碑身、碑顶三部分组成,碑身长约3米,宽1。2米。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来到朝天宫,在此写下五首诗。虽然历史的年轮跨过几百年,但碑上的字至今清晰可见,保存完整。

站在御亭阁遥首翘望,飞云阁是一个不大亭子,亭角向上,状如飞翼。飞云阁是整个朝天宫的最高处,遥想当年,站在飞云阁,鸟阚美景是何等的快意。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正以他灿烂的文化,博大的胸怀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作为一个南京人,我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骄傲。

在这个寒假,我们全家一同去参观了南京博物馆。

我们在门口领了票,进入了馆内。博物馆真大啊,里面还分为好几个小展馆,有云锦馆,瓷器馆,民间艺术馆等。我兴冲冲的踏进了民间艺术馆的门槛,一进这扇门,我就被这些民间的艺术品搜深深吸引了。瞧瞧这边的扇套:这个扇套使用布缝制而成的,在天蓝色的底色上,有很多小鸟在枝头高歌,仿佛在呼唤春天;再看看那边的绣花鞋:这双鞋是清代的,小巧玲珑,真是为三寸金莲的姑娘量身定制的,鞋面上是两朵荷花,旁边还有一对鸳鸯在戏水呢!我边走边看,正在此时,一幅巨大的刺绣映入了我的眼帘:这幅刺绣高约2米,红色的底色洋溢着喜悦之情,画面上是一群群三四岁的小娃娃,而且每个孩子的衣着与动作各不相同:这个红衣服的娃娃正在玩耍,瞧他笑得多开心哪;再看看这个蓝衣服的孩子,他正在埋头读书,一副专心致志的样子;而这个黄衣服的小娃娃,在爬树摘果子;这个绿衣服的小娃娃则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划着小艇······我一边欣赏,一边向妈妈询问这是什么刺绣,妈妈告诉我,这叫‘‘百子图’’,也叫‘‘百子嬉戏图’’。我疑惑了:这上面真有一百个娃娃吗?我数了几次,不多不少,刚好一百个,在被作者的手艺震撼之余,我又被作者的细心和认真所折服。

从民间艺术馆出来后,我又去了瓷器馆。进了门,我见到了一只巨大的花瓶,花瓶少说也得1米高,上面烧制出了张牙舞爪的祥龙和展翅欲飞的凤凰。龙威风凛凛、怒目圆睁,凤仪态万方、高贵美丽,这两只神话中的猛兽,竟被烧制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仿佛下一秒它们就要飞出来似的。此外,还有一口较小的缸,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字。爸爸告诉我,这是‘‘万寿缸’’,上面的一万个字,正是不同写法的‘‘寿’’字。看着高贵清雅的瓷花瓶和神奇的万寿缸,我不禁对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竖起大拇指。

离开了博物馆,我却依然回味着这一件件千百年前的艺术品,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们。

南京博物馆作文

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占地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一共有六个馆,分为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主民国馆。

寒假期间,我和妈妈终于来到这个让我充满好奇充满想象的地方。进入兰博大门,抬眼就看见一个银色的大莲蓬,立于水面中央,开裂成三瓣,里面还有莲子呢,据说这个是南博的象征。

继续往前走,就可以看到宫殿一样的展示厅大门,中央的最高处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嵌着几个大字“南京博物院”。通过安检大门,我们来到了历史馆,迎接我们的是一个个庞然大物。他们是从远古走来的恐龙、大角鹿、东北野牛、普氏野马等化石,其中猛犸象的化石有两米多高,两只象牙又尖又长,模样非常凶猛。以前在电视上科幻片中看到的猛犸象,我还以为是虚构的呢,没想到,在距今几万年前真的有猛犸象。

接着我们进了负3楼的民国馆,就能看到门前停着的黄包车,民国的老邮局,站台上停着火车头的南京火车站,整条民国老街上还有民国时期的理发店、中药铺、书店、银楼、当铺、银行等等,都是上世纪的装修风格。每件铺子都有它的特色,有的铺子门前挂着老标语,摆放着各种老物件,以前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场景,此刻的我身临其境,仿佛自己来到了民国时期的街头。

半天的时间一晃而过,仿佛进行了一次历史的穿越,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同时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悠久文化,也激发我们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责任意识。

作文;参观南京博物馆

7月15日星期三下午,我和爷爷奶奶顶着烈日炎炎的大太阳来到了南京博物院参观。

我们进入了第一个展厅,里面有很多史前动物的化石,我第一个看见的就是猛犸象化石,它适合寒冷气候所以生活在冰河时期。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我还看见了许多化石,比如:东北野牛、大角鹿、海百合等等……第二个展厅是江苏古代文明,里面有好多石斧和古代人吃饭的碗,但是它们已经碎了,考古学家们在上面涂上胶又把它们复原了。

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特展馆里的镇院之宝,可是这个排不上名气,最厉害的在北京,谁要偷他就犯下滔天大罪。

回到家里我和爷爷奶奶都累的筋疲力尽。

南京博物馆作文

今天,我参加了《南京日报》小记者在南京六朝博物馆举行的学习活动。

原来只听说我们南京是六朝古都,就是不知道哪六朝,进了六朝博物馆,我知道了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了一楼大厅的六朝条幅,观看了二楼、三楼的六朝风采和六朝人杰,那些展出的青瓷器、陶俑、墓志、建筑构件、石刻、书画等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六朝名人故事,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特别是研究本草的代表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使我惊叹不已。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在那个什么条件、什么设备也没有的'年代,用腿走,用手采,用眼看,用口尝,坚持做一件事,一做做上了几十年。他做出了别人做不到的事,写出了别人写不出的书。他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不仅仅是一本《本草纲目》,还有他那坚持不懈、一心为民的精神。

当我们回到二楼,老师指导我们做香包。老师先发给我们每人一个香包袋、一团棉花,还有就是香包的主要成分:兰草、薄荷等。老师告诉我们,把棉花当成饺子皮,把草药当成饺子馅,包好后放到香包袋里就成了。照着老师的说法,我先把棉花拉平,然后把草药拌在一起,放在棉花片上,包好后塞进香包袋,抽紧拉绳,打蝴蝶结。看着、闻着自己做好的香包,除了高兴,我还想到:我们现在做一个香包,很容易。当初发明的先人们是多么的不容易,仅香包的草药配方,先人们要花多少心血和时间啊。我们要学习先人的精神,继承先人的传统,做一个造福于人类的人。

南京博物馆作文

今天,我参加了现代快报组织的参观南京博物院的活动。

一大早,我就和几个小伙伴来到了博物院门口。迫不及待的我,不时问妈妈题目:“妈妈,妈妈!活动什么时候才开始呀?”妈妈总是这样回答题目:“快了,快了。”

终于,活动开始了,我们走进了博物院。讲解员阿姨先给我们每个小记者发了一个语音机,它小小的,上面有几个按钮和一个特别的耳机。我一开始还把它当成了扩音器,对着它叽里呱啦,说个不停,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语音机,戴在耳朵上,即使离得远,也能听见讲解员的介绍。

讲解员先领着我们来到了马年特展馆,这里的“马”可真多呀!有石头雕成的石刻马;有陶制的战马;有绒布做成的似风火马。在这些各式各样的马中,我最喜欢《八骏图》。这八匹骏马和真马一样大,它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显得十分高贵优雅。讲解员告诉我们,《八骏图》是西洋画师艾启蒙为乾隆皇帝的御藏宝马画的肖像图,十分珍贵,因为今年是马年,才全部挂出来展览的。

看完了马,讲解员又带着大家来到了历史馆。历史馆的宝物数不胜数,有的金光闪闪,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古朴精致。我最感兴趣的是光着肚皮,大跳古代“肚皮舞”的唐代陶人;还有南博镇院之宝之一的铜牛灯。这盏灯不仅外表精致,设计也很巧妙。听讲解员说,牛的`肚子里装着水,灯燃烧时产生的烟和杂质可以溶解在水里,十分环保!

活动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南博。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我们也要努力,也要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些让他们赞叹的宝物!

相信我还会带着记忆回来的,我也要让我以后的后代也知道这些。南京博物馆带给我的只是是不可缺少的。

南京博物馆作文

今天,凉风习习,晴空万里,天空像渲染了五彩缤纷的颜料,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我的心情也随同这一缕阳光,迎接我的,将是梦幻般的博物馆。那里不仅有价值连城的古物,还有精妙绝伦的玉器。

到达馆内,香气便扑鼻而来,整个人都陶醉在香味中了。先去看了看文物,我还没看到大致,就被旁边的铜钱吸引住了,这枚铜钱带着泥土,说明它是被挖掘出来的,从古埋藏至今。相比它的历史,我更在乎它的构造。整枚铜钱直径大约有5厘米,青铜色,中间有一个圆形的洞,好像可以用线栓起来。看!上面好像还有字!不过,经历了风吹雨打,我也认不出上面到底刻了什么。再往里走,有一张写满字的刺绣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一张泛黄的纸,也许是因为太容易被撕破,才用玻璃隔住吧。纸上用毛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可我一句都认识,这才能凸显出它的价值吧!

再来是民国馆,一下来,便看见巨大的火车头,我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拍照留念。往深处走,各种民国风格,招牌上的字倒过来啦,服装很特别啦,可爱小车啦,都和民国离不开关系。走到“火车站”里,便看见一整辆火车潇洒地站在那,如同坚挺的巨人,陪同游人拍照留念。民国馆的灯不像现在那么亮,但独特的造型足已与现代路灯攀比。有的悬挂在墙壁上,有的挂在天花板上,还有的贴在地上。看到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游客们无不啧啧赞叹。

博物馆,它向外国证明,中国也有辉煌的历史。

作文;参观南京博物馆

走进南京博物院的大门,很宽敞人也不多,先要去服务中心领票,这是免费的的博物馆,我们很高兴。妈妈用身份证在一个机器上刷一下就出来一张参观票,我拿了一些地图、介绍,有很多展览区呢。我们从最后的特展馆向前看,进门要过安检门像机场的安检门一样,还有工作人员拿个银光棒一样的机器在你身上来回检查。一共有四层楼,全是各种各样的展览,有陶土罐、木乃伊、瓷器、佛像、金器、很多很多,我妈妈两眼放光对我说,先看值钱的。我们一起首先参观了镇院之宝,很大一间房里只有一个瓷瓶子,是乾隆围猎祭天的大瓷瓶,有课桌那么高是宝蓝色的非常漂亮,上面还有雕刻的花纹还可以动,看介绍这个瓶子是双层,里面的胆可以拿出来,外层的雕刻花纹是象牙的,每个人的脸都很清楚,连小狗都活灵活现呢。我一路都在听我妈妈感叹,祖先们的智慧和手艺真是太精湛了。我们还看了“木乃伊”其实叫金缕衣是用金线将玉片穿成衣服的样子,穿在死人身上,这真是很奇怪的习俗。还看了金饰品,都是黄金制作的上面镶嵌了各种宝石,有西汉、战国、吴(三国)、明、清时代的,我发现一个规律,越是在历史上强大的朝代,制作的金器、瓷器就越精美哦。

我最喜欢的是数字馆,真是太超前啦,把历史做成3d效果,画在动,模型中的房子亮着灯就像有人居住一样,围绕的河流上还有前行的小船,每个典故都是一部动画片。

我们在里面流连忘返的看了又看,不知不觉就过去四个小时,妈妈说这么好的地方,以后可以常常来,可以先了解一个时期的历史带着问题来,也可以参观完带着问题回家找书看,还可以约好朋友一起来。南京博物院是又长知识又有趣的好地方。

南京博物馆作文

8月26日,我和青奥小志愿者们一起参观了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

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位于青奥村旁,展出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有五个展厅:奥林匹克展厅、中国与奥林匹克展厅、青奥在南京、3d尾厅和互动体验区。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镇馆之宝”——现代奥林匹克奠基人顾拜旦的亲笔手稿。这份珍贵的手稿在玻璃罩的保护下,纸张已微微泛黄,上面写着工整的法文。这份手稿有100多页,是顾拜旦回顾体育历史的一些叙述,“我希望你能一如既往地帮助我,并希望在你的帮助下,我能够继续努力并实现这一惠及人类的宏伟事业——在适应现代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

一旁的墙上,中法文对照的《体育颂》阐释了顾拜旦对体育真挚的感情:“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

在整个博物馆中,最震撼的一幅画面是“火炬墙”,象征着人类的奥林匹克精神“薪火相传”。自20xx年柏林奥运会火炬起,直到南京青奥会火炬“幸福之门”,近30把火炬整齐排列。从古到今,火炬的线条越来越流畅,色彩越来越灵动。馆内的“小青柠”姐姐向我们介绍,这些火炬都是原品实物,只有很少几届暂时没有收集到。

旁边的展柜中,从20xx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吉祥物滑雪人舒思开始,几乎每届奥运会的吉祥物都排排站好。莫斯科奥运会的棕熊米沙、洛杉矶奥运会的鹰山姆……还有可爱的砳砳,都超萌超可爱!小志愿者们看得舍不得离开!

博物馆内还展出了很多江苏籍运动员的藏品,林莉使用过的泳镜、泳帽,葛菲比赛时所穿服装、所用球拍,李菊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的乒乓球女子双打金牌,陈若琳在伦敦奥运会上穿过的泳衣、使用的毛巾,仲满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比赛服装、手套、佩剑……看着这些物品,依然能感受到它们随主人征战奥运时的汗水和泪水,让我们肃然起敬!

在3d尾厅和互动体验区,我们通过观。

南京博物馆作文

今天,天空万里无云,还不时吹来阵阵微风,让人感觉心旷神怡,我们也随着这愉快的心情到达了南京地质博物馆。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生命演化”馆。这里面的内容都是说动物、人类是怎样进化的。刚进门,就看到了许多的化石,有蛋化石、三叶虫化石、类人猿化石等,说也说不完,走近一看,还看到了许多动物的史祖呢!在其他的栏里,还有一些动物的骨骼。

看完了“生命演化”,我们又来到了“行星地球”,刚进门,便看到了中华成语的其中一个——沧海一粟,下文是: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心的沧海一粟。不会吧!我还以为地球很大呢!原来在宇宙中才那么小啊!往前走,便看到了我最想看的东西,陨石!虽然只有一丁点儿小,但我还是已经很满足了!毕竟看到陨石的机会很少。这时,突然有人大叫:“看啊!看啊!是彩色的陨石!”什么什么?彩色陨石!太奇妙了!我立刻跑向了那里,哇塞!真的!彩色的!我兴奋极了!立刻拿起相机拍了下来。继续往前走,便看到了一个地球地核的模型,只见蓝色的地球的“肚子”里,仅有一个圆圆的红球,听讲解员说:“这是岩浆。”

我们出了“行星地球”馆,参观也结束了,我们怀着知足的心情离开了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作文

一大早,我带着好奇与激动和爸爸来到了这座历史文化的圣殿。首先我们按照坐标顺序来到了历史馆。当我看到了玻璃柜里成列着大小不一的碎石子时,我就傻了眼,这算什么?历史的见证?拜托,我家楼下多的是和成列的相差无几的石子,比这儿的还漂亮、锋利。这时爸爸看出了我的疑惑,回答道:“你可千万别看不起这些小石子,虽然现在你不觉得什么,可在那个还没有人类文明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应用身边的工具,他们的智慧是我们所不能相比的!”看着这些“历史的见证”,听着老爸慷慨激昂的演说,我好像回到了那个刀耕火种的时代......

当我再次回到现实生活时已是明朝时期了,这次我看到的.不是碎石子,而是漂亮精致的簪子,虽然电视中有夸张的成分,可是与明朝时期并不相差多少哦!各类珍惜的宝石镶嵌在一个闪亮的簮座上,通过玻璃的折射,闪出一道道迷人的光彩。来到皇帝内宫的展览馆,更是让我震撼的说不出话来,入口的云锦锦袍,普通的纯玉屏风,还有一个巨大的鎏金塔,奇珍异宝数不胜数,令我赞叹万分。也让我感受到那时中国的繁荣昌盛。

接下来我带着合不拢的嘴巴又参观了南京古代文明馆、南京博物院数字馆、历史雕像陈列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18个展厅,可其中最让我震撼的就是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哦。来到这个封闭的厅内,好像有一股强大的气流扑面而来,令我不经打了个哆嗦。再定睛一看,呵!这间屋子的正中央有一个好大的蓝色瓶子。再看介绍,哦!原来这就是鼎鼎大名的乾隆帝行围图转旋瓶。这件瓷器有内外两侧,内层可旋转,外层是镂空的。转旋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复杂结构奇巧,最大特色就是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外瓶上绘的是乾隆皇帝持缰策马,身后跟着旗手与猎犬。最令人惊叹的是,如果旋转内胆,乾隆狩猎的场景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你面前,只见大队人马如同动画一般穿行在山间,仿佛是清末“西洋景”提前出现。

这件瓷器听说当年光制作就花了13年,可见它工艺的复杂和珍贵。平时这件宝贝都是“养在深闺的”,极少拿出来展览,今天我可大饱了眼福。不仅近距离的围观了这件珍宝,还拍了不少照片呢!

时间是有限的,短短三个小时过去了,可我仿佛仍穿越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想象着古代文明的神奇让我受益匪浅。

南京博物馆作文

南京是举世闻名的“六朝古都”。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众多。现在给大家介绍一组明清时期的建筑,规模最大,建筑档次最高,江南地区保存最好。南京博物馆位于朝天宫,青黄琉璃瓦,红墙掩映在高大的绿树中,气势恢宏。

刚进门,远远看见一座牌坊,上面写着“兴兴门”几个字。门的左右两边各有三只石狮子。他们的态度不同,姿势也不同。门前的斜坡很光滑,很多孩子都在滑道上滑行,滑出痕迹。据说星门是当时招募人才的地方,很多人才聚集在这里。院子中间有一尊孔子雕像。他的.手很自然地放在前面,举止端庄,若有所思。看着孔子的雕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耳边响起了鼓乐的声音。上楼,来到大成门。大成门有五门,中门高大,是皇帝留下的;中间左右两边是太子和郡王留下的,最边门是文武大臣留下的。可见古代等级制度有多严格。跨过高门槛,眼睛是绿色的:银杏和榆树挺拔;冬青和柏树郁郁葱葱,整个庭院安静而充满活力。不远处就是大成堂。大成堂长33米,深18米,前有宽阔的石阶。大成殿九脊重梁,各有一条龙在最后,栩栩如生。《六朝风采》展览在大成堂举行。它以大量珍贵的文物、模型和图片,反映了六朝时期南京的文明成就,展示了六朝文化的辉煌风貌。

大成堂左右为东、西厢房。西翼有许多稀世珍宝。如“南京猿人”头骨化石、新石器时代陶器器皿、陶面雕塑、玉雕等;东吴甘露元年的青瓷熊形灯收藏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向东走,沿着蜿蜒的走廊,穿过圆门,来到皇家馆。皇家馆内有皇家馆碑,由碑座、碑体和碑顶三部分组成。碑身长约3米,高1.2米。那一年,乾隆六次下江南,五次来朝天宫,写了五首诗。虽然历史年轮跨越数百年,但纪念碑上的文字清晰可见,保存完好。

站在皇家馆,非云馆是一个小亭子,有一个向上的角度和一个飞翼形状。非云亭是整个朝天宫的最高点。回首那一年,站在非云亭,有美丽的风景是多么幸福。“虎占龙盘,胜过去,但天翻地覆,豪爽。”南京以其灿烂的文化和博大的胸怀吸引着海内外游客。作为一个南京人,我很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自豪。

南京博物馆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和妈妈一起去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参观,我们坐了很长时间的车才到那儿。

到了那儿,我们买票进去,首先看到是一间大屋子,然后我们往右转看到了古代人穿的鞋子和衣服,摆放在玻璃做的柜子里,里面还有古人的帽子和扇子、书。

然后我们穿过了花园,花园里有一个山洞,我们在山洞里绕了几圈,然后就走到了民俗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了非常非常多的窗花,有一个百蝶图最好看,是用红纸剪得一百只蝴蝶图案,太令人佩服了。然后,我们看了年画展览,有门神画,有十二生肖画,年画是五颜六色的,颜色非常的好看,画的像真的一样。第三个里面是云锦,云锦很好看,我们还看到里面还放了一台大大的织布机,很高很高,爸爸说这是过去用来织布的机器,它是用木头做的。我们最后看到的是刻字印刷的馆,我们看到里面放了很多用木板刻的东西,上面有很多整齐的字。原来古时候的人就是用这个来印书的。最后,我们看到了有卖花灯、陀螺的',那个卖东西的叔叔说这个陀螺叫“下流胚”,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它能在地上快速的转,然后我用粗粗的线打它,它能一直转很长时间。

在出去时正好下雨了,于是我们就走到了说书馆里,那里既可以避风又可以躲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进去,发现里面有非常非常多的人,台上有一个爷爷在表演。我看到牌子上写着:南京白话。我问妈妈是什么意思,妈妈告诉我,就是用南京方言给别人表演,说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那个爷爷说的太快了,我没听懂他说的,但我觉得还是非常好玩的。台下的人都很认真的听老爷爷说话。

后来,雨终于停了,我们就出去了,妈妈又给我拍了好几张照片,有一张是我最喜欢的,是用手捧着一张春联。最后我们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离开的时候我在心里想,这里面真好玩,下次一定还要来。

南京博物馆作文

南京是闻名世界的“六朝古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着许多的名胜古迹,现在我就向你介绍江南地区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时代的建筑---------南京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坐落在朝天宫,黄绿相间的琉璃瓦,红色的墙掩映在高大的绿树丛中,显得宏伟壮丽。

刚刚进入大门,远远望见一块牌坊,上面写着“檑星门”三个大字。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三只石狮子,他们神态不一,姿态各异。门前的斜坡十分平滑,许多小朋友在滑滑梯,滑出了一道道痕迹。据说檑星门是当时招贤纳士的地方,许多有才能的人都会聚集于此。庭院的中间有一尊孔子像。他双手自然地放于前侧,神态端庄,若有所思。看着孔子的塑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鼓乐声就在耳边想起。

拾级而上,来到大成门。大成门共有五个门,中间的门又高又大,是皇上走的;中间左右两侧则是亲王和郡王走的,而最边上的门则是文武大臣走的。可见,古代的等级制度是何等的森严。跨过高高的门槛,眼前一片葱绿:银杏,榆树高大挺拔;冬青,翠柏郁郁葱葱,整个庭院显得安静而又充满生机。不远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长33米,进深达18米,门前有很宽的石阶。大成殿有九脊重梁,每道重梁的末端有龙,栩栩如生。大成殿里正进行《六朝风采》展览,以大量的珍贵文物、模型和图片资料,反映了六朝时代南京地区的文明成就,展现了六朝文化的辉煌风采。

大成殿的左右两侧是东西厢房。西厢房里珍藏着许多稀世珍品。如“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皿、陶人面雕塑和玉雕品;东吴“甘露元年”铭青瓷熊形灯......藏品十分丰富,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向东走,沿着弯曲的长廊,穿过圆形门,来到御亭阁。御亭阁里有御亭碑,碑是由碑座、碑身、碑顶三部分组成,碑身长约3米,宽1。2米。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来到朝天宫,在此写下五首诗。虽然历史的年轮跨过几百年,但碑上的字至今清晰可见,保存完整。

站在御亭阁遥首翘望,飞云阁是一个不大亭子,亭角向上,状如飞翼。飞云阁是整个朝天宫的最高处,遥想当年,站在飞云阁,鸟阚美景是何等的快意。

相关范文推荐
  • 11-22 举办美食节方案(专业15篇)
    计划书是一个行动指南,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书来指导我们的行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划书的写作方法,小编整理了一些实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 11-22 领导班子述职述廉(热门19篇)
    反腐倡廉是推动党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了指导。以下是一些关于反腐倡廉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 11-22 龟兔赛跑新编想象(精选13篇)
    优秀作文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写作者才华与思考能力的展现,每次读到优秀作文都能让我受益匪浅。优秀作文是一片璀璨的明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每一次读到优秀作文
  • 11-22 开展演讲比赛活动方案范文(15篇)
    活动方案是对一项特定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参考以下活动方案,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和策略。方案,汉语词语,一
  • 11-22 团员学期个人总结范文(14篇)
    总结范文的写作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体现逻辑思维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总结范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写作能力,也可以激发我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年的这个时候
  • 11-22 企业领导个人年终总结范文(19篇)
    总结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收获的评估,是自我成长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200*年在紧张和忙碌中
  • 11-22 人力资源助理实习报告(专业15篇)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关注员工的多元化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要想成功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要素和策略,请大家认真阅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
  • 11-22 幼儿园运动会代表的经典讲话稿(专业13篇)
    运动会是学校重要的体育盛事之一,旨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小编精选了一些运动会总结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借鉴和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作文
  • 11-22 公司员工的管理制度(模板19篇)
    公司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它承担社会责任,为员工提供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税收和公共产品。对于那些想要创办自己的公司的人来说,以下是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帮到大家。
  • 11-22 消防演练经典讲话稿(优秀15篇)
    一篇精心准备的讲话稿可以帮助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更加流畅自信,展现自己的能力和魅力。讲话稿的主体部分要重点突出核心观点,用理性和感性的论据进行支持。各位老师同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