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教案设计(专业12篇)

时间:2023-11-24 09:27:40 作者:薇儿 初二地理教案设计(专业12篇)

通过初二教案的编写,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学习的思维方式。这些初二教案参考文献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的具体安排和掌握教学的整体思路。

初二地理教案

教学环节及步骤

时间安排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3分钟通过复习使学生能

够熟练掌握上节课的基本知识多媒体出示复习问题。督促群体落实知识,注重互考实效。抽测学困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互助。结对互考,落实知识。个别学困生代表小组进行组间交流。对学生遗漏的知识进行补充导入新课由复习问题引出新课。

了解学习

目标引导

学生解读

学习目标齐读、解读学习目标

17分钟通过预习使学生掌握本节的基本地理知识巡视、观察、指导、点拨。关注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用双色笔做好标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

学会用读图分析法解决地理问题。结对互考,群体落实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20分钟展示课件,指导学生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概况。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的地形是以什么地形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哪些?

2、完成p12活动题1、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的地形是以什么地形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哪些?

2、完成p12活动题1

3、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你知道哪几条河?

4、青藏高原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拉萨有日光城之称,教师讲解原因?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1、西北和青藏地区主要的牧场各是什么?

2、西北和青藏地区主要的畜种各有哪些?

3、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类型及主要的农业区?

4、完成p10活动题1

【展示】四大地理区域图

【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及干旱的图片

【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及“三江源”的图片

【展示】日光城拉萨的图片及丰富的太阳能。

【展示】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图

结合课文和多媒体展

示,用读图分析的方

法解决学案问题1、2题。

(学生上黑板板演)

结合学法指导,解决学案问题。

展现问题的小组代表,不仅要说结论,还要说解决问题的操作、思维过程

学案问题解决后,结对互考,群体落实知识.

如时间充裕,学生总结;

时间不充裕,则倾听老师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查漏补缺,扫清盲点。

1、学生在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牧业为主很好理解,但是在理解这些地区为什么还会有农业可能会出现问题,给学生及时点拨。

2、西北地区气候及成因、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差异及成因、青藏地区太阳能丰富原因、分析内蒙古草原和青藏地区草场不同及成因需要教师精讲完成。

反馈

5分钟知识梳理巡视、观察、指导、点拨。关注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梳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线索意识。解决监测与运用问题,结对互考,群体落实知识。学生条理意识不强,教师要注重指导。

初二地理《我国主要山脉》教案设计

l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l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

l是我国一月均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l是我国积温4500℃经过地区。

l是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l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l我国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地农业界线;。

l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界线。

l江汉谷地与渭河平原界线。

l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界线。

l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界线;。

l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l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l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

l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l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l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l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l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l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l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

l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l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界线。

3.昆仑山。

l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l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界线。

l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

l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

l西藏藏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界线。

4.祁连山。

l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

l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l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界线。

l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界线。

l青海省与甘肃省界线。

5.天山。

l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界线。

l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界线。

l冬小麦与春小麦界线。

l南疆与北疆界线。

6.阴山(长城)。

l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界线。

l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l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l冬小麦与春小麦界线。

l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

l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l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界线。

l北方少数民族与南方汉民族界线。

7.贺兰山。

l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l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l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界线。

l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8.巴颜喀拉山。

l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l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

l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界线。

9.横断山。

l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l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青藏高寒气候区界线。

l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

l西藏自治区与云南、四川界线。

10.太行山。

l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l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界线。

l山西省与河北省界线。

11.巫山。

l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l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

l重庆与湖北省界线。

12.雪峰山。

l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l云贵高原与江南丘陵界线。

l

13.武夷山。

l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

l福建省与江西省界线。

14.南岭。

l热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界线。

l热带季雨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界线。

l积温7500℃经过地区。

l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

l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

l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界线。

15.怒山。

l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界线。

l云南省与西藏自治区界线。

l怒江、澜沧江分水岭。

16.大巴山。

l江汉谷地与四川盆地界线。

l四川省与陕西省界线。

l汉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中学地理答题技巧和记忆方法。

1.重视基础知识。地理概念是地理的基础。概念多是地理的特点,准确把握地理概念是学好地理的前提。把握概念首先要注重理解消化、弄懂弄通,同时要严格区别易混淆概念,诸如,天体、天球,气旋、气团,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地理原理也是地理的基础。例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掌握了地理原理,才会正确分析地理事物。

2.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学习地理既要把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从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上分析问题。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这不仅仅是纬度位置决定的,也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有密切关系。再如,森林草原受到破坏,就会引起风蚀、水蚀,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掌握地理知识要避免单一性、片面性。

3.准确把握地图。把握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功。如何把握地图?这里提出几点:抓住地理特征。比如,我国的地理轮廓像只大公鸡,就可以识记在大公鸡的头部、尾部、胸部各有哪些省份,我国的邻国各在大公鸡的哪一方向。根据经纬度位置来学习。例如,南北半球各有哪些国家,北半球和南半球各有什么气候变化规律。图文转换。将地理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单凭抽象记忆。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为立体图,表格图转换为曲线图等,通过转换加深理解,识记地理知识。尝试画图。画出一个地区的略图,并标示出城市、河流、山脉等,在大脑中形成地理概况。识图绘图。学习地形要学会识别、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习气候要学会绘制等温线图、降水量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等。

初二地理教案

1.了解山脉的概念,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

2.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和分析山脉特征的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登山健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动人事迹,激励学生向登山运动员学习,树立爱我中华,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

我国山脉的分布。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空白图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每位同学一张)

1课时。

1.山脉的概念

2.山脉的走向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的2/3。众多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格局的主要骨架,而且形成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所以学习我国山脉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叫山脉呢?我国山脉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习新教材

[板书]

[板书]

1.山脉:山地绵延很长、有一定走向,好像脉络似的,叫做山脉。[板书]

[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山脉走向示意图”,说明山脉走向的种类。(见图2)

图2山脉走向示意图

2.走向:山脉的延伸方向称山脉的走向。我国山脉的走向大致有四种: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

例如:贺兰山脉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提问]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山脉很多,从走向看,大致以东西走向的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这两类主要走向的山脉互相交织,大体构成了网格状排列。

[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山脉,不仅要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还要掌握它的走向和准确的分布位置。下面我们就介绍主要的山脉。

[板书]

1.东西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西走向的山脉的名称。

[教师讲解]教师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并且提示学生注意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位置。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板书]

昆仑山―秦岭[板书]

南岭[板书]

[填图练习]指导学生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画出上述三列山脉并注出山脉的名称。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名称。

[教师讲解]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以下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板书]

长白山―武夷山[板书]

台湾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三列山脉及其名称。

前面我们介绍了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除此以外,还有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些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板书]

贺兰山脉[板书]

横断山脉[板书]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阿尔泰山[板书]

祁连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些山脉,并注出名称。

[指导练习]利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没有山脉名称的空白图),帮助学生复习主要山脉的位置和名称。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板书]

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并将其填在空白图上。

[读课文]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4页“读一读”中的短文“珠穆朗玛峰探险”。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有关珠穆朗玛峰探险的彩色图片。(如条件允许,可放映幻灯或录相片)看完之后,可让学生简短发言,谈谈感想体会。

[小结]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主要骨架。

[板书]

[练习]完成课文16页“做一做”中的填表练习。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指投影片上所画的主要山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位置。(如果时间允许可反复进行巩固练习)

初二地理教案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通过重点介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旨在阐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一目“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教材在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侧重从实际出发,分析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第二目“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包括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分散及工业地域三个部分。第三目“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概要的阐述了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工业部门的分类。

2.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初步学会分析某一工业地域的主要区位因素,并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

4、理解工业联系的具体形式及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影响。

5、掌握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区位因素。

四、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农村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不熟悉,以讲为主,多分析一些案例。

五、教学方法。

实例分析法、归纳法、图示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板书]: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学生: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工业类型及其特点。

初二地理教案

2、知道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和分布。

3、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掌握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4、掌握我国气候的三个特征,知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5、了解黄河,长江的概况和开发治理情况。

【教学重点】。

我国气候的特征,长江,黄河。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回忆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征。

板书:一、地形和地势特征。

强调:重点掌握我国的地形剖面图,这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要能在上面找出各个地形区。

2、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分组比赛。

板书:二、地形地势的分布。

3、在我国气温分布图上找出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总结冬季和夏季的气温特点。

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分析其位置和地形的关系。

复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找出我国气候的三个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补充:这是本节一个重点内容,需要结合地图掌握每种气候的位置和特点。

5、列表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

讲述:长江重点是开发,黄河重点是治理。

长江的开发:航运,灌溉,水能。

黄河的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

强调:这是另外一个重点内容,在以后的考试中经常出现,重点掌握两个水系图,和几个重点水电站的位置。还有长江的几个城市的位置。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分别代表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上黑板找地形,说特点。

冬季:越向北气温越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读图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季风区的界限。

在气候类型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分析其特点。

从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省份和地形区列表比较。

【作业设计】。

黄河水系图,长江水系图。

初二地理教案设计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理解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

2、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有关知识。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关分区地理的内容。

(二)智能训练要求。

1、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思想教育要求。

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__。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主要工作。

1、拜师学艺,取长补短按照学校要求,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听完课后,及时评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集体备课,持之以恒坚持每周一第八节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本周备课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教法以及学法指导,对于备课中发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3、参加教研,积极踊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每一位同组教师的汇报课,示范课,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

4、研究教法,及时总结在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利于今后教学。

5、教给学法,培养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能力。

四、重点难点。

1、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为自然地理相关内容。

2、地球运动、时区计算、等值线计算、大气运动是本学期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适当补充课外地理内容。

3、加强双向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4、加强辅导,保证差生跟得上,尖子生吃得饱。

5、精讲多练,向45分钟要质量。

6、虚心学习,多听课,向老教师拜师学艺。

7、集体备课,互相探讨。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一个案例,是前面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河流地貌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同时可以延伸到其他外力作用。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比较四个版本的相关内容,可以结合课本案例和乡土案例,以达到学生学习到身边的地理,化抽象为具体,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本节内容通过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的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总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流水侵蚀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说出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掌握流水堆积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读各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说明其形成原因及地貌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与课堂有关的地理资料的能力,同时运用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2)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讨论和实验研究,让学生开心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加强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法与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动画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等。

重、难点。

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流水侵蚀地貌类型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2、流水堆积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难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2、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以及码头的选择。分析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

初二地理教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本节内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对于一个刚接触中国地理知识的学生来说,大多数还是生疏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需要通过教师的反复训练熟悉掌握。同时应该避免一个最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地名与地图上的位置不能紧密联系。

初二地理教案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这一标题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面临的挑战、发展对策以及农业建设方向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统计图、数据转化成统计图的方法和收集的资料直观了解农业的发展成就;运用收集到的图片,说明我国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运用地图、图片,探究我国农业发展的对策;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理解我国东中西部农业的建设方向。通过采取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让学生获得有用的地理知识和终身受益的地理情感,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发展对策及发展方向;将数据转化成统计图的技能,从地理图表上获取信息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将数据转化成统计图的方法;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等商品粮基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粮食生产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

教学难点。

理解农业发展对策: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农业。

教学方法。

讨论法指导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收集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的图片。

学生:调查长辈小的时候食物的种类、供给量的情况。收集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我国农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结合p106活动1,说说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

(培养学生将数据转化成统计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农业迅速发展的状况的认识。)。

[学生回答]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教师承转]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农业将怎样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板书]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农业发展成就。

[教师承转]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请同学们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知识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培养了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课件]补充资料展示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圈地运动);旱涝灾害;我国人口增长图;水污染对渔业的影响;酸雨的破坏;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国土资源部关于耕地减少的公告;超载放牧;滥垦滥伐等。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

[出示板书]2.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挑战有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教师承转]面对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发展对策是什么?为什么?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讨论]。

[出示板书]3.对策。

(1)建立商品粮基地。

[学生讨论交流]东北: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长江流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

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

(记忆方法形成。)。

[学生讨论交流]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华北平原:人口稠密。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注地理热点,加强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充分体现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教师承转]图片:无土栽培、现代化养牛场。

材料:加入wto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学生讨论、板书]。

(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学生讨论]。

变废为宝,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没有污染。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景观图转化成流程图的能力。)。

[教师承转]请同学们阅读材料;p103活动3,说出我国东中西部农业建设的方向并思考(1)(2)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的理解,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感想。

(知识巩固,方法形成。)。

板书设计。

评价建议。

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评价学生在收集我国农业面临的严峻问题的多少、深度,在表述这些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提出面对挑战的对策。评价学生在学习九大商品粮基地的知识时关注三江平原的湿地保护,以及对洞庭湖、鄱阳湖平原地区的退耕还湖的认识和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后记。

记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基本现象,开发记忆力也是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记忆法是指通过归纳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把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结构,并使知识具有系统性的方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节内容较复杂,头绪众多,恰如其分地运用整理记忆方法,能使学生记忆效率大大提高。本节四个标题的内容整理详见板书设计。

初二地理教案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德育目标。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方法1: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方法2: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同学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苏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然后教师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在学生优先发表见解后,再继续深入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本区各方面的优势所在。

方法3: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板书: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激励评价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读图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学生:热带、亚热带;教师:同学们判断得很对。接着出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投影图)印证学生答案〕在此基础上再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投影)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读图分析2: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东南亚地图》,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隔海相望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分析激励评价后,教师指出: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读图分析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7.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分析后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有数量大、增速快、约占全国的30%,在全国占居首要地位等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启发。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给予激励评价,然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吸引的外资之所以在数量和增速上高居全国榜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优势:(1)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的“南大门”;(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3)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华侨、海外华人众多,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利用其优势条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而且对全国其他地区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1下面材料,了解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不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还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播放录像1: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华人、华侨的事迹录像片,之后讲解:历史上华人、华侨有着不可磨灭的爱国、爱家乡和爱人民的光荣传统。每当祖国危难之际,他们都会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为我们祖国捐钱、捐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如陈嘉庚、李林、李嘉诚、霍英东、邵逸夫等等。祖国改革开放后,广大华侨、海外华人为了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献计献策,还大量向祖国内地、家乡投资办厂、捐资助学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为有这么多爱国华侨、华人而自豪,都应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

播放录像2:引导学生收看国家为经济特区制定的优惠政策及珠江三角洲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带来巨大变化的录像后,指出:我们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珠江三角洲这个祖国的“南大门”采取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及促使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家的政策对区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说明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是充满希望的。

分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组,结合以上所学知识,分别从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和政策因素三个方面讨论,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a组: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b组: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c组: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策略。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归纳总结见上面答案)。

总之,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具备了天时(政策因素)、地利(区位因素)、人和(人文因素)三大有利因素,才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1、填空。

(1)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广东省的部,(河流)下游,毗邻、特别行政区,与地区隔海相望,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

(2)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和,其中,省就占了三个,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的经济特区分别是、。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珠江三角洲的(城市)为我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香港位于(经济特区)以南,澳门位于(经济特区)以南。

2、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有利因素。

(1)区位因素:

(2)人文因素:

(3)政策因素:

答案:1.(1)东南珠江香港澳门东南亚海陆南大门。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广东深圳珠海厦门广州深圳珠海。

2、(1)区位因素:本区地处热带、亚热带,降水丰沛,水源充足,平原广阔,河网密布,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海陆交通便利。

(2)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为全国著名的侨乡。

(3)政策因素:国家对本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策略。

地理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对课程标准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对认识地区地理有九点目标要求(课标):。

(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

(5)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6)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7)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8)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9)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材希望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地观、和平观。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一学生通过第六、七章的学习、训练,不但收集资料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对资料信息进行选择、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也初步形成。同学们不但学会通过身边的事例分析归纳地理知识,还学会了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与人文环境各方面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三)、教学目标确定:。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中东的图片、资料,学会描述中东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说出中东是资源特点,理解资源与地区发展的关系。

(3)理解中东宗教民族差异对本地区稳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进行材料搜集和取舍的技能。

(2)在众多纷繁的资料中,要学会鉴别有用资料,要做到取其精华,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3)对所用资料进行探索、对比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行组组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

(5)学会用分析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东资源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地观、和平观。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重、难点和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中东的地理位置、资源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中东的宗教民族差异带来的冲突。

二、教学策略:。

本次教学活动还是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课堂内容为“动荡的中东”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面,在阅读大量的有关地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分类、选择、取舍、整理、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归纳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问题的因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课前)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班上汇报方式展示出来。

初二地理教案

一、“什么是地理”。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我国东汉王允对天文、地理有深入的研究。在西方,地理的意思是“大地的记述”。

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我们居住的地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对地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印象。

二、“为什么要学地理”?

(一)解开地理之“谜”

运用图片展示学生熟悉的地理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地理问题?

教学中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展示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合作探究:我国南方、北方居民的主食有何不同?为什么?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主要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入手,重点列举了欧洲发达的国家“荷兰的风车”,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荷兰农牧业的影响。

想一想:建设服装厂、乳品加工厂该如何选址?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展示大量的地理图片,从服饰、体育活动等入手观看不同地区的风俗活动。在授课时,我以“阿拉伯服饰”为重点,分析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对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非常感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学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入乡随俗”。

三、“怎样学习地理”

地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提出必要的学习要求:

1、课前:准备好《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

2、课堂上:

(1)会听,根据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听讲,听重点、难点。

(2)会看,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途径,养成“一手书一手图”的习惯。

(3)会记:对重点知识做好标记,同时也要做好笔记。

3、课下:及时复习所学知识,认真完成作业。

地理教案设计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课件《樱花》。

课件日本。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2、火车3、飞机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

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

国家人口数(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13960万。

日本1.2737.7万。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

教案网权威发布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日本,更多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r三、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相关范文推荐
  • 11-24 三年级大熊猫(汇总20篇)
    优秀作文是用文字凝固的思维,给人以启迪,让人受益无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示。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大熊猫,我既不是熊也不是猫
  • 11-24 田径运动会加油稿(专业16篇)
    运动会是学生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良好机会,同时也是展示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重要窗口。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别具一格的运动会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 11-24 记一次感动的事初二(模板12篇)
    优秀作文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充分展现作者的思考深度和思维逻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有多少个瞬间,如清风拂过心灵,让感动开放成一朵盛
  • 11-24 写感恩母校(模板14篇)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分享的感恩心得,或许对您也会有所帮助。时间啊,如流水,似细沙,不知不觉地从我的指缝间
  • 11-24 那一盆仙人掌五年级(优质14篇)
    优秀作文不仅需要语言流畅,还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学习,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和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星期六的上午,爸爸去上班
  • 11-24 美丽的小路教案教学设计(热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灵活性,以适应教学实际需求。请大家注意,以下是一份经过实践验证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 11-24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通用15篇)
    五年级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下是一些五年级教案范文的精选,分享出来给大家共同学习和进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七页的例五及“做一做
  • 11-24 村委副主任年个人工作总结(热门21篇)
    长期以来,月工作总结作为学习和进步的必备方式,对我们的工作成果做出评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各位党员、代表:一年来,在镇
  • 11-24 工程教师个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审视和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够对教师们撰
  • 11-24 安防年终工作总结大全(16篇)
    这个月的工作总结中,我们需要全面总结整个月的工作内容和进展情况。以下是一些来自行业内资深人士的月工作总结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上半年以来,严格按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