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八年级语文教案(优质8篇)

时间:2023-10-14 23:08:09 作者:紫薇儿 2023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八年级语文教案(优质8篇)

企业标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引导,它能够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编写一个好的企业标语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受众。企业标语的创作是一个创意的过程,需要灵感和想象力的发挥,但也要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篇一

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爱好:

生:“踢足球”、“编程”、“唱歌、听音乐”、“看名著”——————

师:每个同学都有值得伴随自己一生的爱好。老师也有一个伴随了自己二十多年的爱好:读唐诗,而且最爱边塞诗。今天能够和大家一起来吟诵学习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感到特别高兴。

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认定学习目标

师:根据对这首诗的诵读感受和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把3个学习目标齐读一遍。

学习目标

1、朗诵出诗歌的感情。

2、抓住关键诗句(名句)品味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语言的精妙传神。

根据学习目标,大家自读课文两遍;在小组里交流朗读感受;然后做预习题。

预习导学题目:

(1)这是一首诗。也是一首诗。

(2)作者是边塞诗人。

(3)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4)你还知道哪些咏雪的诗句

做完之后,小组之内交流答案。有分歧的请教相邻小组。还不能确定的问老师。

师:刚刚读了两遍,大家就产生了这样丰富的体验,实在可贵。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宝贵的体验,再次进入到诗歌中去,细细的搜寻,看看是哪些诗句给了你如此丰富的感受。紧紧的抓住它,细细的品一品,你的感受会更强烈。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把春风吹开梨花,比喻成北风吹落雪花,比喻用的新奇。

师:?

生齐:(迫不及待的)说反了!

师:你能再说一遍吗?(该女生说一遍正确的。)

师:你刚才是不是就想这么说?(女生点点头)

生:“千树万树”写得好,写出了雪下得大,而且是一团一团的,梨花也是一团一团开的,很白很多,一望无边,很像。要是用一颗两棵树来描写就不好了。所以“千”“万”两个字要重读。

师:说得我们都好象看到了这大雪。你能用声音表达出来吗?

生:该生朗读这两句诗。

师:我们齐读一遍这两句。对这两句谁还有补充吗?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忽”字,表现了表现了雪来得快,来得突然,表现了诗人的惊喜。

师:你就用这种惊喜的语气给大家读一遍好吗?生读。

师:他们本地人看见这雪会惊喜吗?

生:(急)岑参他是湖北人,应该没怎么见过这么大的雪,所以他又惊又喜。但是他见过千树万树的梨花开,所以他一看见雪花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梨花。

师:岑参可能是在什么时候看见这个景色的.?

生:(七嘴八舌)早晨!一睁眼!一开窗!一推门!(最后统一成“早晨一推门”)

师:咱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好么?大家推荐一名同学?

师:你就是岑参了,有一天的早晨——————(老师一边说一边把他送出门去)

学生一推门,一脸惊喜,“啊”了一声。(众生笑)

生:鼓掌。该生再次走出去,推门——惊喜——情不自禁吟咏出这两句诗。全班鼓掌。

师: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齐背这两句。

生:“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出了塞外雪下得早,才阴历八月就下大雪了,尤其是“即”,表现出诗人的意外、惊奇。而我们这里八月十五才刚刚感觉到一点凉爽。“飞雪”的“飞”显示出雪下的大。

师:历代文人墨客有许多吟咏雪花的诗句——————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雪是背景,是烘托。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出了雪的香。坏了,不是写雪的,是写梅的。

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写出了雪的白。

师:投影“大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让此诗三分。

师:投影“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风行》。这一句与本诗有什么不同呢?

生:写出了一片雪花之大;本诗写的是整个的雪下的大。

师:所以,这两句诗不着一个“雪”字,却是咏雪诗中的名句。接着品咏诗句。

生:“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四句写了边塞的奇寒。狐裘是最高级的保暖的东西,丝绸的被子是最高级的被子,也都不觉得暖和了。将军的弓也冻硬了,都护的铁衣本来是不离身的的东西也冻得难以上身了。可见是多么多么的寒冷。

师:投影《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片断

……。。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

这是岑参在另一首边塞诗中对塞外奇寒的描述,刚磨好的墨汁连字还没来得及写就冻上了。全班齐读“散入珠帘湿罗幕”这四句。

生:“风掣红旗冻不翻”也是写寒冷的,连红旗都冻住不动了,这是塞外特有的奇景。咱们这儿从来没见过。

生:我在老家见过。升完国旗,下雪,红旗湿了,最后冻住不动了。

师:你老家什么地方?

生:东北。

师:奇冷与塞外不相上下。哪个字用的生动?

生:“掣”。拉,扯的意思,这里是拟人的手法。北风又拉又扯红旗还是不动,这是一个奇迹。

师:请大家读出这种情景来。齐读这两句。

生:最后两句是写的送别。送别的时间是“暮”,地点是轮台东门,路上是“雪满天山路”。

生: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惆怅心情。朋友都已经走得看不见了,诗人还站立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

师:还有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吗?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他喜欢大雪,雪花使他想起了家乡的梨花,自然惊喜温暖。朋友回京自己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惆怅也是人之常情。

师:那么岑参是怎样来到边塞的呢?

生:沉默摇头——————

师:大家可能需要一点材料。投影“作者背景”并讲解补充道:“岑参曾两度出塞,共从军六年。他第一次出塞时刚走到半道就碰到了回京的老朋友,他写道:“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他两次出塞都不是被动的,是他积极投身边塞军旅的一种主动行为,所以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豁达,这也是盛唐人所特有的一种豁达。请用这种情感朗读末四句。

生:齐读。

师:他送朋友的时候心情惆怅,可以想象,一回到军营,他就又投入到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中去了。他曾在送某将军出征时写道:“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诗人是在赞颂友人,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志向。

师:投影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知君。

这是和岑参齐名的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的诗篇,充满盛唐人特有的豪放情感!为了更进一步体会这种唐风诗韵,下面我们试着背诵这首诗,看谁背得多。学生自主背诵。三分钟后,请两名同学展示。

做检测达题,做完之后,小组之内交流答案。有分歧的请教相邻小组。还不能确定的问老师。

1、忽如一夜春风来,。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写出胡地雪来得早的一个字是

4、任写胡地奇寒的一句

5、从室内景物转到室外送别的两句景物描写是

6、分析一下“风掣红旗冻不翻”中的“掣”字:

7、看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你有什么联想

五、拓展延伸,辐射课外。

师:我喜爱唐诗二十多年,诗读的多了,也曾经写过一些或许可算作诗的习作。给大家展示两首。献丑了。

《函授纪实》片段

先生张口不闻声,未等到时已成冰。

呼气成烟吸气长,马海毛上结白霜。

笔凉更有凉手握,字落纸上声自作。

写的是十几年前在曲阜读函授的情景,夸张的写寒冷的手法和歌行体的体裁都明显受到这首边塞诗的影响。

清明

杯茶淡酒过清明,也有风雨也有情。

春夏秋冬三生事,喜怒悲欢一念中。

衔觞久饮浮生痛,寂寞常沐快哉风。

谁道郊野抚琴处,樵夫不解流水听。

师:希望大家课下多找些唐诗来读,可能有人喜欢送别诗,有人喜欢哲理诗,有人喜欢———————读得多了,你自然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可见读唐诗并不难。就让我们带着对唐诗的热爱最后齐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生:有气势的齐背。

下课!

文档为doc格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篇二

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爱好:

生:“踢足球”、“编程”、“唱歌、听音乐”、“看名著”——————

师:每个同学都有值得伴随自己一生的爱好。老师也有一个伴随了自己二十多年的爱好:读唐诗,而且最爱边塞诗。今天能够和大家一起来吟诵学习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感到特别高兴。

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认定学习目标

师:根据对这首诗的诵读感受和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把3个学习目标齐读一遍。

学习目标

1、朗诵出诗歌的感情。

2、抓住关键诗句(名句)品味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语言的精妙传神。

根据学习目标,大家自读课文两遍;在小组里交流朗读感受;然后做预习题。

预习导学题目:

(1)这是一首诗。也是一首诗。

(2)作者是边塞诗人。

(3)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4)你还知道哪些咏雪的诗句

做完之后,小组之内交流答案。有分歧的请教相邻小组。还不能确定的问老师。

师:刚刚读了两遍,大家就产生了这样丰富的体验,实在可贵。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宝贵的体验,再次进入到诗歌中去,细细的搜寻,看看是哪些诗句给了你如此丰富的感受。紧紧的抓住它,细细的品一品,你的感受会更强烈。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把春风吹开梨花,比喻成北风吹落雪花,比喻用的新奇。

师:?

生齐:(迫不及待的)说反了!

师:你能再说一遍吗?(该女生说一遍正确的。)

师:你刚才是不是就想这么说?(女生点点头)

生:“千树万树”写得好,写出了雪下得大,而且是一团一团的,梨花也是一团一团开的,很白很多,一望无边,很像。要是用一颗两棵树来描写就不好了。所以“千”“万”两个字要重读。

师:说得我们都好象看到了这大雪。你能用声音表达出来吗?

生:该生朗读这两句诗。

师:我们齐读一遍这两句。对这两句谁还有补充吗?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忽”字,表现了表现了雪来得快,来得突然,表现了诗人的惊喜。

师:你就用这种惊喜的语气给大家读一遍好吗?生读。

师:他们本地人看见这雪会惊喜吗?

生:(急)岑参他是湖北人,应该没怎么见过这么大的雪,所以他又惊又喜。但是他见过千树万树的梨花开,所以他一看见雪花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梨花。

师:岑参可能是在什么时候看见这个景色的.?

生:(七嘴八舌)早晨!一睁眼!一开窗!一推门!(最后统一成“早晨一推门”)

师:咱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好么?大家推荐一名同学?

师:你就是岑参了,有一天的早晨——————(老师一边说一边把他送出门去)

学生一推门,一脸惊喜,“啊”了一声。(众生笑)

生:鼓掌。该生再次走出去,推门——惊喜——情不自禁吟咏出这两句诗。全班鼓掌。

师: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齐背这两句。

生:“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出了塞外雪下得早,才阴历八月就下大雪了,尤其是“即”,表现出诗人的意外、惊奇。而我们这里八月十五才刚刚感觉到一点凉爽。“飞雪”的“飞”显示出雪下的大。

师:历代文人墨客有许多吟咏雪花的诗句——————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雪是背景,是烘托。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出了雪的香。坏了,不是写雪的,是写梅的。

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写出了雪的白。

师:投影“大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让此诗三分。

师:投影“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风行》。这一句与本诗有什么不同呢?

生:写出了一片雪花之大;本诗写的是整个的雪下的大。

师:所以,这两句诗不着一个“雪”字,却是咏雪诗中的名句。接着品咏诗句。

生:“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四句写了边塞的奇寒。狐裘是最高级的保暖的东西,丝绸的被子是最高级的被子,也都不觉得暖和了。将军的弓也冻硬了,都护的铁衣本来是不离身的的东西也冻得难以上身了。可见是多么多么的寒冷。

师:投影《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片断

……。。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

这是岑参在另一首边塞诗中对塞外奇寒的描述,刚磨好的墨汁连字还没来得及写就冻上了。全班齐读“散入珠帘湿罗幕”这四句。

生:“风掣红旗冻不翻”也是写寒冷的,连红旗都冻住不动了,这是塞外特有的奇景。咱们这儿从来没见过。

生:我在老家见过。升完国旗,下雪,红旗湿了,最后冻住不动了。

师:你老家什么地方?

生:东北。

师:奇冷与塞外不相上下。哪个字用的生动?

生:“掣”。拉,扯的意思,这里是拟人的手法。北风又拉又扯红旗还是不动,这是一个奇迹。

师:请大家读出这种情景来。齐读这两句。

生:最后两句是写的送别。送别的时间是“暮”,地点是轮台东门,路上是“雪满天山路”。

生: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惆怅心情。朋友都已经走得看不见了,诗人还站立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

师:还有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吗?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他喜欢大雪,雪花使他想起了家乡的梨花,自然惊喜温暖。朋友回京自己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惆怅也是人之常情。

师:那么岑参是怎样来到边塞的呢?

生:沉默摇头——————

师:大家可能需要一点材料。投影“作者背景”并讲解补充道:“岑参曾两度出塞,共从军六年。他第一次出塞时刚走到半道就碰到了回京的老朋友,他写道:“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他两次出塞都不是被动的,是他积极投身边塞军旅的一种主动行为,所以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豁达,这也是盛唐人所特有的一种豁达。请用这种情感朗读末四句。

生:齐读。

师:他送朋友的时候心情惆怅,可以想象,一回到军营,他就又投入到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中去了。他曾在送某将军出征时写道:“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诗人是在赞颂友人,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志向。

师:投影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知君。

这是和岑参齐名的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的诗篇,充满盛唐人特有的豪放情感!为了更进一步体会这种唐风诗韵,下面我们试着背诵这首诗,看谁背得多。学生自主背诵。三分钟后,请两名同学展示。

做检测达题,做完之后,小组之内交流答案。有分歧的请教相邻小组。还不能确定的问老师。

1、忽如一夜春风来,。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写出胡地雪来得早的一个字是

4、任写胡地奇寒的一句

5、从室内景物转到室外送别的两句景物描写是

6、分析一下“风掣红旗冻不翻”中的“掣”字:

7、看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你有什么联想

五、拓展延伸,辐射课外。

师:我喜爱唐诗二十多年,诗读的多了,也曾经写过一些或许可算作诗的习作。给大家展示两首。献丑了。

《函授纪实》片段

先生张口不闻声,未等到时已成冰。

呼气成烟吸气长,马海毛上结白霜。

笔凉更有凉手握,字落纸上声自作。

写的是十几年前在曲阜读函授的情景,夸张的写寒冷的手法和歌行体的体裁都明显受到这首边塞诗的影响。

清明

杯茶淡酒过清明,也有风雨也有情。

春夏秋冬三生事,喜怒悲欢一念中。

衔觞久饮浮生痛,寂寞常沐快哉风。

谁道郊野抚琴处,樵夫不解流水听。

师:希望大家课下多找些唐诗来读,可能有人喜欢送别诗,有人喜欢哲理诗,有人喜欢———————读得多了,你自然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可见读唐诗并不难。就让我们带着对唐诗的热爱最后齐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生:有气势的齐背。

下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篇三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2.理解诗歌和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4.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三、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

四、边读边分析

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作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五、总结本课内容

六、布置作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篇四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2.理解诗歌和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4.教学时数:两课时。

一、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作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背诵本诗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总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默写名句

三、继续分析课文

接下来四句写室内苦寒。“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去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以上描绘了“瀚海雪景图”,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辕

门。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寒”字来。

最后四句写分手的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交织于胸。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四、 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完成课后作业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一、迷失了方向。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新课标明确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里面的几个关键词就是:“情感”、“自信”、“习惯”、“方法”。认真反思,课堂上我是否注重了这几点?没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边塞诗中的奇文,也是送别诗中的名篇。里面有着奇美的西北边塞风光,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虽然把重点定为:“朗读诗篇,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但是明显的忽略了对怎样品味诗歌进行方法的指导。即便一开始自己通过举例,试图向学生展示一种方法,但现在看来,却流于了形势,学生并没有从中领悟到方法。

“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实实在在促发展。”是刘老师在市语文研讨会上说的话,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语文课堂。可事实上这节课教得并不简单,学生也学得并不轻松。究其原因,是我对这节课的定位太高了,换句话说,是太想让这节课出彩了,以至于过深过细的挖掘教材。小到一个字词的深刻含义,深到作者鲜为人知的复杂的内心世界。殊不知这只是一节语文课,面对的是一班初一的学生。他们能从中学到一、两点知识已经不错。如此的安排课堂,不把学生弄晕那才是真正的怪了呢。

对照这三点,我再次反思:上课前,我干了些什么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我熟悉的一篇诗歌,在学校试讲的时候,学生活动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可以说是一堂较为理想的课例。再讲此课,只要稍作调整即可。可前一天的晚上,我却对着《唐诗宋词赏析》口念笔记,唯恐有所遗漏,直至凌晨一点。以致课堂上准备用的讲义,被我涂抹的黑黑压压,上课时自觉不自觉的就受到它的牵制;造成自己的精神状态极差,就连上课都迷迷糊糊,平时的机智灵活丧失殆尽。而真正该考虑的:学生的基础怎样?会出现哪些意外的情况?教学过程与预设有出入怎么办?等等,根本没有去考虑。就连最基本的课件,都没有细心查看,以致误删一块都不知道。那天晚上怎么了,我都做了些什么呀?我自己都想不通;上课时,我又在做什么呢?明知道是上午第四节,学生已经疲乏,积极性很难提高,就应该设想一定的办法。当感觉学生的能力与自己的预料有差距时,就应该及时的降低难度,调整策略。而我却仍然按部就班,全然忽视了学生的感受,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课已经上过了,一节精心准备的课没有上出效果来,最先检讨的应该是教师本人。应该思考自己在哪方面出了问题: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遇到意外情况,是否及时发现了新的“生长点”?埋怨学生素质差,责怪学生不配合,都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学生没有领略到沿途风光的优美,没有感受到旅途的快乐,是我这个导游没有很好的尽到自己的责任。

三、迷失了教育机智。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机智的教师。他能够轻松自如的驾驭课堂,恰当的处理课堂上各种情况;他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始终会想着自己该做什么,在做什么。应该说,我的这节课整体设计还是不错的,它环节简练、重点突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倡导了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教育思想。只要课堂上老师能恰当的引导、正确的调动,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可就是在引导和调动上,我偏偏缺少了一种机智,学生没有调动起来,“学”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到文本。老师“教”的内容过多,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现在想想,这种局面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在学习品读诗歌的方法时,应该让学生先进行品读,说出自己所发现的“奇”。然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得出方法。我却一股脑儿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也得出了方法,如“想象”、“品关键词”等,但并没有对学生产生大的触动。另外有一细节处理的也不恰当,在老师示范品读时,只是说:我先来品读第一句,没有读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很多同学把这样的句子当成两句,使后面的品读只说一半,情况变得被动。

在学生品读诗歌时,引导和点拨不到位。如学生说出了一处“奇寒”或“奇美”等的句子,就应该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并顺着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点评。除学生理解错误外,不应做过多或过深的挖掘。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品读的盲目性,节约出宝贵的时间,也会减少课堂上一再冷场的局面。

没有及时捕捉教学时机。每个学生都有他自身的闪光点,对于相关的问题他们会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我们不但要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还要善于捕捉时机,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找到教学的触发点。在我问道:“环境如此苦寒,离别如此难舍,全诗是否有哀伤之感?”时,一位同学就大声说道:“他有点哀伤,但是他不悲观。”我很清楚的听到了,我也相信他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我没有让他站起来陈述自己的观点。以致在沉默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我自己进行了“深刻”的解说。不能不说这是一次败笔。

一个聪明的老师,一定会真正懂得学生,表现出朋友的善意,赢得他们珍贵的心;一个明智的老师,一定会制定真正适合学生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能轻松的完成这个目标;一个成功的老师,一定会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在对老师心存感激的同时,自觉的修正自己,不断进步。在这方面,我确实有些欠缺。

古人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写完了这篇文章,挤压在自己心口的那块闷气也多少有些疏散。虽说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可我怎么也找不到什么理由来为自己开脱。“飞瀑之下,必有深潭”,不管怎么样,我毕竟走过了,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它将坚定我前进的步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篇五

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录音、课件

(第1—8句) 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

(风雪送友图) (第15—16句) 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 寓情于景 浪漫色彩

(第17—18句) 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 指名学生朗读

2、 正字音:裘 衾 薄 着 瀚 阑 饮 羌 掣

3、 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 教师范读

5、 学生齐读

(二)二读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 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 学生默读,理思路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

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

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

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 学生默读,找线索。

我们过去读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请同学们举例

说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

本诗也有一条线索。

讨论〖明确〗: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

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

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

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

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4、 小结:

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

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戍边将士苦寒的情景,接着,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诗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篇六

也从课题出发:

1、“归”......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什么叫“饮归客”?

什么叫“归客”?

点拨......

“客”从何来?“归”往何方?

这个归处,于诗人意味着什么?

(长安的方向,对于客来说是一种归,

那么对于诗人呢,是否也是心之所归)

不归之人,对于归客会有怎样的托付?

(点点滴滴,从上下文找到依据;

比如“愁、惨”的“凝”而不散;

比如“八月飞雪”的生机的短暂;

比如“不得控”、“冷难着”的呆不住;

比如文末几句话。似乎都意味着什么)

2、“送”......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什么叫作“送君去”?(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为何称“君”?这是种怎样的关系?

怎样送“君”?再读诗歌最后两句。

(酒送、乐送、诗送、目送、雪送,都是人送)

用自己的话,描述最后分别的情景。

这是一次“目送”......

雪满天山路,彼此不能分辨,背影也渐渐依稀模糊;

但我尚能看见。可是,当你走远、山路回转的时候,

我却再也看不到你的身影了……

上路上、雪地里,留下一行深深浅浅的印迹。

“空”留马行处......

什么叫“空”?(不止“只”那么简单)

“空”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空闹闹)

点拨......

吊诡的一段文字,一些词语两次出现:

君君......去去......雪雪......山山......路路

(反复读;连词成话;体会情思)

小结:

对友的不舍,对家的惦念,对于朝廷的殷切期待,

以及身居边塞的孤寂之感,都让诗的内涵超越了送别本身。

3、“白雪”......

八月的飞雪是什么,

仅仅是自然风光么?

(再读全诗感受)

小结:

是边塞的风光,

是送别的背景,

更是始终相伴的复杂心绪。

这些心绪......

在营帐里润湿,

在乐音里温热,

在铠衣下冷却,

在天空中凝结,

在荒漠里纵横,

在烈风中狂舞,

在山路上弥散。

文档为doc格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篇七

1、三首诗课堂熟读课下能诵;

2、赏析诗中精彩句子,至少三处;

3、理解每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的前提下,在初二下学期进行主题式学习的尝试。

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培养根据主题思想归类学习的习惯,期待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赏析诗中精彩句子,至少三处;

难点:理解每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

1、猜一猜我们要学习哪三首诗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八年级下册诗歌目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饮酒》《行路难》(其一)《己亥杂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赠从弟》(其二)

《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终南别业》《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登飞来峰》《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2、诗中哪些语句可以照应题目,验证你的猜测,用“”画出来。

活动2【活动】二、试试我们可以这样做!

你喜欢诗中的那一句/联,说说你喜欢“她”的理由。

思路提示:

1、理解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她”的意思。

2、注意诗中加点的词语,也许“她”能帮助你

活动3【活动】三、讨论一下,让诗人的形象鲜活起来!

你觉得诗中抒发的情感够“真挚”吗?说说你的看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篇八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2.理解这首诗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4.教学时数:一课时。

1.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作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接下来四句写室内苦寒。“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去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以上描绘了“瀚海雪景图”,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辕门。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寒”字来。

最后四句写分手的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交织于胸。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范文推荐
  • 10-14 2023年小学实习教师总结(通用10篇)
    通过学期总结,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教师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小
  • 10-14 护士个人工作计划(大全12篇)
    在幼儿园工作计划中,教师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您正在制定社区工作计划,以下是一些建议和经验分享。护士个人工作计划篇一a转眼
  • 10-14 最新写冰棍的日记(模板13篇)
    1.竞聘是一种通过比赛或评选的方式来选拔合适人选的过程。竞聘材料不仅要突出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应该展现出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潜力。在下面的范文中,大家可以看到
  • 10-14 最新实训收获和心得体会(通用16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从经验中汲取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实训收获和心得体会篇一说课实训是教育学
  • 10-14 生日祝福语版本(优秀18篇)
    欢迎各位尊贵的来宾光临,今天将是一个难忘的时刻。欢迎词的语气要友善和谐,让来宾感到宾至如归。范文中展现了欢迎词的基本结构和语言技巧,供大家学习和参考。生日祝福语
  • 10-14 最新初中老师教学反思(大全8篇)
    经典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感受人间真情的温暖。一部经典之作必须具备深度思考和突破传统的创新精神。探索经典之美,体会艺术的魅力,让我们沉醉其中。初
  • 10-14 2023年五年级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4篇)
    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充满了无数的挑战和机遇。在撰写人生总结时,我们可以采用引用名言或故事的方式,为文章增加亮点和趣味。通过总结人生的经历和感悟,我们可以更好地
  • 10-14 最新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小红帽(优秀16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语文教学情境下的教案设计,希望能为大家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借鉴。
  • 10-14 2023年中职班主任新学期工作计划 中职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优质8篇)
    机关单位的成员一般通过公开招聘或内部选拔方式入职。掌握一份科学合理的班主任工作计划,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工作。中职班主任新学期工作计划篇一在中专职办学比较困难
  • 10-14 元旦春节活动总结报告(实用8篇)
    整改报告是对过去一段时间中工作或项目进展情况的梳理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和改进。接下来是一些写作开题报告时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克服写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