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教案设计(优质16篇)

时间:2023-12-07 09:30:00 作者:书香墨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草原特色教案设计及反思

1、品读优美句段,感受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好客。

2、.结合插图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

师: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美丽和蒙古人的热情。

师:草原有多美呢?谁来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好客。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草原的景色是如此之美,那儿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呢?请用两个词概括出来。

生:热情好客。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入草原感受感受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齐读课题。

生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师: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用笔勾画出来,再读读,要读出你的理解。

生默读、思考、勾画、朗读。

师: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谁来说一说?

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师:你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蒙古人民来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欢迎远客。

师:谁能把蒙古人民的热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你读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还有吗?

生读句子: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响成一片。这句话写出了来欢迎我们的人很多,很兴奋。

师:真会读书。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生读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蒙族人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似的,热情地和我们握手,说呀,笑呀,就像一家人。

师:真是蒙汉一家人啊!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师:请大家看课文中的插图,看图画展现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看图、读文、思考。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图上画的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太阳落山了,夕阳斜照着草地,草地变成金黄的了。最后一句话说到了斜阳。

师:观察真仔细。

生:我们要走了,想留个纪念,正和蒙古人民一起照相了。

生:蒙古人民舍不得我们走,拉着我们的手说着分别的话。

师:我们也不想离开他们呀!

生:他们舍不得分开,正一起拥抱呢。

师:课文中的哪句话集中表现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生(有感情地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曾瑞说这句话像诗一样。谁来说说诗一样美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生: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情谊很深,他们不忍心分别,太阳落山了,他们的话都还没有说完。

师:说得太好了,一起读读这句话。

全班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上的教案设计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文档为doc格式。

《锡林郭勒大草原》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用具:挂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草原草原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到我国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去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自由读文。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学习生字词。

五、自由读,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2、引: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说说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这里抓住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

2、师范读。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4、学生自由读。

5、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6、小结。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四、想象、创新。

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五、布置作业。

《草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课前,黑板上板书:12大海的歌)。

生:(读全文,同桌小声议论)。

师:哪位同学起来谈谈自己的意见?

生:我觉得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海港里看到的景象。第四、五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海上看到的景象。

师:你找对了,说明你读书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下边,咱们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学习。

(老师边说边板书:码头)。

〔启发思路,为学生阅读定向,层层深入地读懂一段话。〕。

生:这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得到通知。第二句写向码头走去。第三句写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第三句写得好。

师:请你读读第三句,谈一谈这句为什么写得好。

生:(读第三句)通过这句,作者把码头的早晨写得跟画一样美。

生:码头的早晨有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刚刚升起的太阳,非常美丽。

生:我会很高兴,很愉快。

生:我会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文章的感情,理解深刻,体会亲切〕。

师:谁能带着高兴愉快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生:读第三句。

师:你读得正确,但感情还差点。我来把这段读一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看谁能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图画来。

师:(范读第一段课文)。

生:(闭目静听)。

师:下边,我再找个同学读读这段,注意感情。

生:(读第一段,读得声音清脆,较有感情)。

〔想象、体会、理解、朗读,进行多种训练〕。

生:这三句话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作者只有接到通知,才能向码头走去,只有向码头走去,才能看到码头那美丽的景色。

生:不可能先写在码头上看到什么?再回过头来写得到通知向码头走去。也不可能先写向码头走去,再写得到通知。如果顺序颠倒了,乱写,就不合乎情理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就告诉我们,每段中的几个句子,按什么顺序写,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能乱写。以后阅读一段话的时候,请同学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认识句子间的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

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谁说说看。

生:作者在海港里看到了吊车和海轮。

师:(板书:吊车、海轮)你归纳得很好。请你把书上描写吊车和海轮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只见海港两岸……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师:从这句话中,你觉得吊车怎么样?

生:我觉得吊车很多,又高又大。

生:今年放暑假后,我坐着爸爸的小车,到连云港看过。嘿,那里吊车可多啦,有些吊车很大,有七、八层楼高。

生:(争着发言)我和爸爸、妈妈曾到日照石臼港去过。石臼港上那吊煤用的大吊车,比咱临沂十三层钟楼大厦还高,它真有劲,一大车厢的煤,一下子就吊起来了,比大力士还强。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不仅容易理解,而且有亲切感,容易唤起学习兴趣。

师:同学发言很积极。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哪些词语具体地写出了吊车的高大呢?

生:(稍停片刻)“钢铁巨人一般”“巨臂”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吊车的高大。

生:把吊车吊东西的杆子比作巨臂,从这里可看出吊车的高大。

师:哪些词语写出了吊车的多呢?

生:把吊车比作密林,看出吊车多。

师:“密林”是什么意思?

生:密林就是很密的树林,里边有很多很多的树。吊车就跟那密林一样,就能说明吊车多。

生:从“数不尽”这个词,也可以说明吊车多,多得都数不清了。

师:“上下挥动”说明了什么?

生:上下挥动是说吊车在忙着装卸货物。

生:上下挥动是说吊车在忙着装货、卸货,吊起来放下,吊起来放下,忙个不停。

师:咱们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进行学习的。首先,我们读了第三句。接着,通过句子归纳出吊车高、大、多、忙的特点。再找能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最后,联系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下边,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学习关于海轮的部分。

(出示小黑板提示:1倍恋谌句,看哪部分是写海轮的。2惫槟沙龊b值奶氐恪3闭页瞿鼙硐趾b痔氐愕拇视铩4绷系课文和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生:(读书、思考、议论)。

师:谁能根据小黑板上的提示说说个人意见。

生:第三句的后半部分是写海轮的。主要是写海轮多。“密密层层”这个词语说明海轮多。密密层层,就是密密麻麻的,数也数不清。

生:把海轮比作卫队,也可以表现海轮多。

师:卫队是什么?

生:卫队是许多人站得整整齐齐的。

师:我们上体育课时,开始也站得整整齐齐的,是卫队吗?

生:(摇头,齐说“不是”。)。

师:那卫队是什么呢?请联系电影、电视想想看。

生:外国领导人到我国访问时,那些仪仗队就是卫队。

师:对了,从这里看,把海轮比作卫队,不光是说海轮多,还说明海轮排得。

生:(齐答)很整齐。

师:排得整齐,有秩序。看一看,还有能表现海轮多的词语吗?

生:我认为“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也能说明海轮多。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一种颜色就代表一个国家。飘着各色旗帜是说有很多很多国家的海轮。很多国家的人坐着轮船到我国做买卖,到我国参观、旅游。

生: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说明很多国家同我们友好往来,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好。同学们,现在,我国同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友好往来很多。过去,咱们只能出口茶叶、丝绸等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电子产品,像彩电、冰箱、计算机等,还有许多机械产品如汽车、轮船、拖拉机等都大批出口,社会主义的外贸事业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

〔适时进行国情教育,思想教育自然和谐,体现“渗透”的特点。〕。

生:(齐答)吊车。

师:分号后边写的是---。

生:(齐答)海轮。

〔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初步认识它的作用,适度,适量。〕。

师:咱们一起读读这句。(引读)。

师:只见海港两岸----。

生: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

师: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

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师:下边咱们再把这句读一下。注意,女同学读刚才老师读的部分,男同学读刚才同学读的部分。要带着高兴自豪的心情读。

生:(男女生按要求去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在读中心领神会,加深理解。〕。

生:钢铁巨人般的`大吊车在不停地忙碌着;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像卫队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师:把吊车怎样忙再说细点:谁来试试。

生:钢铁巨人一般的大吊车有如密林,数不清的巨臂上下旋转,装货卸货十分繁忙。一辆辆卡车把货物运进运出,来来往往十分紧张。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整整齐齐地排在码头两边,像是海港的卫队。海港上,轮船的汽笛声、卡车的喇叭声、机帆船上机器的隆隆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海港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在说话训练中加深理解。〕。

师:你说得好。作者看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海港这样繁忙,心情如何?

生:他非常高兴,非常愉快。

生:他还很自豪。

师:书上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当时高兴愉快的心情呢?

生:读“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师:“飞溅”是什么意思?

生:海浪打在船头上,一下子碰碎了,浪花迸起来往四处乱飞。

师:这一句不是写浪花唱歌吗?怎么说是写作者高兴愉快之情呢?

生:浪花本不会唱歌,可作者这时迎着海风,站在船头,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看着海港繁忙的景象,心里很高兴自自豪,望着望着,就把波浪与船头撞击时的响声,当作是浪花在唱歌了。这说明当时作者是十分高兴的。

生:这句话是借浪花撞击船头的景,抒发了作者内心高兴的情。

师:说得好极了。请同学们带着高兴、愉快、自豪的心情,小声随老师读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大声有表情地读。)。

生:(小声随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看谁能把作者高兴、愉快、自豪之情读出来。

生:读二、三自然段(读得很有感情)。

师:读得不错。现在,咱们回顾一下,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主要写了海港繁忙的景象和作者高兴愉快的心情。

〔概括段意,水到渠成〕。

师:下面请同学听一下第二、三自然段的录音,回顾一下大海的美丽和海港的繁忙,进一步体会一下作者那高兴心情。

〔在充分理解课文之后,想象一下景,体会一番情,回味无穷。〕。

文档为doc格式。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设计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前奏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打节奏化解拍等形式,这样一来到了演唱部分容易进入。歌曲中的休止符部分我强调学习了一下,三年级学生零基础,草儿青青,让学生有对比的来演唱这一句。学会歌曲后我让学生加入动作,自编动作,这样调动了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和印象。

草原教案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设计草原教案

【课题】:12、草原。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难点关键】: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难点: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原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关草原的资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们随著名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大草原,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自独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以轮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时注意正因及把长句子读通顺。

(1)你们觉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为什么?

(2)选一种恰当的汇报方式介绍自己的感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读、画画、唱歌、吟诗等)。

三、汇报交流。

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汇报给大家吧。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引导:

(1)在天底下,一笔千里,而并不茫茫。(可联系《敕勒歌》)。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崔色预留,轻轻流入云际。(可厨师草原风光图画两幅,一幅为大写意画,一幅为工笔画。请学生辩别那幅画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四、品味语言。

1、看得出,同学们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1段,并把你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品味品味。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赏读。

2、学生自由读,说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注意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1段。(指名背齐背)。

4、抄写第1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12、草原。

【课型】:讲读课。

【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难点关键】: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难点: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草原的美丽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我们将近一步了解生活在草原上得人们。

二、自主读书。

2、请同学们认真读第2-5自然段,可以列列提纲,或摘记一些词语。

三、小组交流。

小组内一人扮演导游,其他人扮演游客,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导游要主动热情的向游客作介绍,回答游客感兴趣的问题。

四、集体交流。

1、那位同学愿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老师希望你在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结合你在课外收集到的资料。当游客的同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一定要请教导游啊。

2、在导游的带领下去感受草原独特到的民族风情和草原人民热情和好客。

五、体会情感。

1、在这位小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结识了新朋友,蒙古族老乡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畅谈:热情好客、淳朴、亲切大方等。)。

2、蒙汉两族人民尽管语言不同,但心心相通,大家用握手、微笑表达着亲热;用音乐、舞蹈传递着真情。请同学们找出最能体现蒙汉两族人民情深意重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25自然段。

4、教师小结:老舍先生和我们一样,留恋草原上的景,草原上的情,草原上得人,所以他动情的写下了是呀!盟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板书),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试说一下这两句话得意思。(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情意深厚,怎么能够舍得马上分别呢?虽然已夕阳西下,仍在草地上依依道别。)。

5、全班有感情的其读课文。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随文练笔。

盟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如果你是位游客,也一定会邀请蒙古族老乡去你的家乡去做客。该怎样介绍你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呢?想一想,然后写下来。

【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草原的早晨》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和背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早餐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丽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几天来已随春姑娘到过了许多美丽的地方,今天,我们还要去一个新地方。

2、师板书课题。

3、学习生字“原”

(1)读一读生字,教学“厂字头”,与“广字头”有什么区别?

(2)怎样记住字形?你会用“原”来组词吗?

(3)生描红,仿写。

4、简介草原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的?

2、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5、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然后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课文。

三、指导看图。

1、小朋友已经把课文读了几遍,谁来说说,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出示多媒体课件)你能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这么的生字中,哪些是独体字:(无、民)。

2、看课后笔顺表,自学它们的笔顺。

3、“无”的反义词什么?能为它们找朋友吗?

4、让学生质疑。

五、指导写字。

1、师指导:

民:第三笔竖提不能分两笔写,最后一笔斜钩写得要有弹性,钩要小,不能写成竖弯钩。

无: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2、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牧民”两个生字容易写错。初步了解草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出示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2)谁醒来了?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3)它什么时候醒来的?这说明了什么?

(4)草原醒来什么样儿的?(出示图片)。

(5)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指导学生有感情读第1自然段,读出热闹的景象。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1)这段共有几句话?

(2)第一句话写了什么?这句话写了羊儿怎么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3)第二句话写了什么?写出了牧民怎么样?

(4)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呢?

3、师范读第3自然段。

(1)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放录音,牧羊姑娘的歌声)听,牧羊姑娘歌声传到了我们的耳里。

(3)(出示投影:的歌声)谁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歌声?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4、有感情朗读全文。(自读、指名读、评议)。

三、指导朗读。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草原醒来羊儿出圈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近处远处。

2、指导学生看多媒体课件或板书背诵。

3、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全班背。

《草原》教学设计

1.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以内蒙古大草原为例介绍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原风情。教材从草原人民的生活、生产、那达慕大会等风俗习惯充分体现草原特色,课文围绕草原牧区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草原自然条件对牧民生活生产的影响。教材有许多余地,可以让学生去进一步探索,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活水,只要教师能合理把握,就能更好凸显新课程的理念。

三、学情分析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内蒙古草原有认知,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教学上可以侧重内蒙古草原风情形成的原因组织教学,对内蒙古草原的独特风情进行探究,抓住内蒙古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草原牧民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这一难点,突出人地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对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大草原的特点,体会牧民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地图和相关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能够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认识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认识内蒙古大草原牧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六、教学难点

理解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环境对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七、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ppt,视频资料

八、教学方法

1、探究学习2、讨论式学习3、直观教学法

九、教学流程:

(一)谈话式导入

师: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又是旅游的好时节,放下忙碌的工作学习,去哪玩呢?北国冰雪风光;北京、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热闹繁华;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我们已经神游了一番,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腾格尔的《天堂》来一场草原风情游吧!

(二)草原风情游

1、教师播放《天堂》并要求,请同学们用心观察感受,草原风情,旅行结束请说说你的旅游见闻。

师:《天堂》优美的歌声将我们带到内蒙古大草原,在那蓝天碧草间,我们欣赏了大草原别样的风情,现在来说说你的旅游见闻吧!

2、旅游见闻交流汇报,教师对学生的见闻归类板书

(说说内蒙古大草原人们的'生产、衣食住行乐等方面的生活风情)

蒙古袍(衣)、蒙古包(住)、骑马(行)、赛马、摔跤、射箭、马头琴(娱乐)

师:蓝天碧草间,穿着蒙古袍的牧民们,骑着骏马放牛羊,日落回到温馨的蒙古包,一家人吃着手把肉喝着奶茶,闲暇之余人们摔跤,赛马,拉起马头琴,或来一段蒙古族的长调民歌,诉说着草原儿女对草原的深情厚谊。这样的生活别具风情,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草原牧民的生活与我们那么不同,他们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草原有关吗?让我们一探草原生活之谜。

(三)草原生活探秘:探草原风情形成的原因。

衣:蒙古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出示:衣:蒙古袍—可以抵御风寒—便于高原放牧—草原师:请同学们以“衣:蒙古袍—可以抵御风寒—便于高原放牧—草原”为模板探究蒙古族人民食住行乐与草原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主探究仿写3分钟

探究成果交流

出示图片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出示:

行:勒勒车、马—便于出行、驱赶牛羊—便于游牧生产、生活—草原

拓展:请学生说说勒勒车的优点,教师补充介绍

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这种车车身小,但双轮高大,直径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可完全用桦木或榆木制成,不用铁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修理。勒勒车轻便宜驾,适宜在草原、雪地、沼泽、沙滩上行走,可用来拉米、牛奶,搬运蒙古包和柴草等货物。行驶时可一辆辆排成长长的车队,首尾相连,如草原列车般行进在广袤的草原上,一个妇女或儿童即可驾驶七八辆至数十辆,承担全部家当的运输任务。

乐:出示四幅图,

师:美丽的大草原孕育了多才多艺的蒙古族人民,他们能歌善舞,我们班也有很多才人,林祎宁同学擅长蒙古舞,让她给我们来一段。

欣赏长调配蒙古族舞蹈(学生),欣赏后,

师:长调刚才的配乐是什么?(长调)简介20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刚才的欣赏,我想大家对蒙古族的歌舞与草原的联系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请同学来破解吧!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出示:

乐:那达慕大会—赛马,摔跤,射箭—擅长骑射—热爱草原

长调——草原、骏马、牛羊——热爱草原

舞蹈——抖肩、马步——骏马——热爱草原

师:刚才的探究活动很成功,我们来整理下:

衣:蒙古袍—可以抵御风寒—便于高原放牧—草原

食:奶茶和肉类—牛奶或羊奶(牛肉或羊肉)—饲养牛羊—草原

住:蒙古包—便于拆迁搬运—便于草原放牧—草原

行:勒勒车、马—便于出行、驱赶牛羊—便于游牧生产、生活—草原

乐:那达慕大会—赛马,摔跤,射箭—擅长骑射—热爱草原

长调——草原、骏马、牛羊——热爱草原

舞蹈——抖肩、马步——骏马——热爱草原

适应

生产生活方式草原自然环境

(四)追根究底:探寻大草原分布之谜。

师:蒙古族牧民独特的衣食住行娱乐活动,是当地人适应草原自然环境的结果。内蒙古自治区草场资源非常丰富。有5大草原(点击出示内蒙古卫星影像),其中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荣列中国五大最美丽的草原之一。请注意这两大草原在内蒙古的位置,它们在内蒙古的东部,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内蒙古优质草原分布在东部。让我们一探大草原分布之谜。

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图》,请同学观察内蒙古自治区降水变化情况,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师:随着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自然景观会出现什么变化?出示四幅内蒙古不同景观图。引导学生得出:可见草原分布与降水有关。继续引导思考,内蒙古自治区降水为什么东多西少?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位置有关,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又因其东西跨经度大狭长的轮廓特点,自东向西远离海洋,降水逐渐减少。

(五)今日草原

师:大草原是牧民的家园,牧民们传承着祖先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游牧生活,但是岁月变迁,大草原也有了变化。去过内蒙古大草原的朋友给老师带了几张照片,我们来看看今日的大草原。

1、草原喜与忧

出示两张照片,请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牧民们离开蒙古包,住进了现代化的洋房,开始定居生活,补充在大草原上你可能还会看到飞驰的汽车取代了勒勒车,牧民们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出示)这是大草原令人欣喜的变化。但是你可能也会看到出示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照片,这是大草原令人担忧之处。

师:牧民逐渐现代化的生活,草原草场资源的锐减,蒙古族牧民离大草原越来越远,长此以往,草原独特的衣食住行文化会消亡吗?我们不免担忧,让我们行动起来拯救草原文化。

2、拯救草原文化

(1)如果草原环境进一步恶化,会对草原文化带来什么影响?

(2)为了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和草原文化,你有哪些建议?

出示问题,同学思考讨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的建议很好,希望草原环境能日益好转,牧民在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后,也能保护传承草原独特的衣食住行民俗文化,因为这正是草原风情的魅力所在。

课堂小结:教师根据板书小结

板书:

草原风情

草牧

住:蒙古包

原业行:骑马、勒勒车

自然环境生活

十、教学反思

(一)优点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能打破常规,从现象到原因层层探究,遵循学生(从形象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特点,最后联系现状提出草原文化拯救,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堂课设计逻辑严密,层层深入水到渠成。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师生互动较好。

(二)不足

1、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创新,看视频模拟旅游,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师生问答形式较传统。

2、教学过程中,由于板书设计位置不准确导致与幻灯片的播放顺序未匹配,使教学环节出现瑕疵,如果幻灯片播放顺序做成超链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后要注意。

3、最后一个环节拯救草原文化这一活动,在操作过程中没有落实到位,一方面固然有时间因素,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在设计时考虑欠周到“(1)如果草原环境进一步恶化,会对草原文化带来什么影响?(2)为了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和草原文化,你有哪些建议?”两个问题将第一个问题一笔带过,重心放于第二问,其实关于第一问的探讨更有利于学生对草原与草原文化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今后要深入思考,周全考虑。

《草原》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这是哪里呀?(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小学课文《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2.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3.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草原》教学设计

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1课时。

教学挂图2幅。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草原教学设计

1、认识附点八分音符,能在《小马跑来了》的活动中采用各种身势动作正确地进行节奏表现。

2、能学会《大雁湖》,并随音乐吹奏《大雁湖》。

1、演唱《大雁湖》,吹奏《大雁湖》。

2、学习附点八分节奏。

1、律动。

师:同学们,让我们唱着歌儿进教室吧。

(引导学生随着《我是草原小骑手》边唱边拍手进教室,在座位上站好。)。

师:来跟着老师动一动。

2、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从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和咱们律动时的动作中,知道咱们今天这节音乐课将要走进哪个民族吗?对于蒙古族,你们了解多少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师:既然大家对蒙古族了解这么多,我们来玩一个“我跳你猜”的游戏。老师跳一个蒙古族舞蹈动作,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如果能跟着老师学一学,那就更好了。

a、“挤奶”动作。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在蒙古族的舞蹈中会出现挤奶的动作呢?

(课件展示草原上牛羊满地的风景,老师随风光片介绍。)。

b、“抖肩”动作。

c、“雄鹰展翅”动作。

d、“骑马”的动作。

1、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

a、小马跑来了(初听与模击节奏)。

(课件展示:三匹小马分别拖着三条节奏出现。)。

第一匹:xxx|xxx|xxxx|xxxx||。

第二匹:xxxx|xxxx|xxxx|xxxx||。

第三匹:xxxx|xxxx|xxxx|xxxx||。

b、认识附点八分节奏。

c、节奏练习。

2、歌曲《大雁湖》。

a、初听歌曲。

师:刚才草原牧民用歌声表达了他们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这儿有一群小牧民也唱起了他们自己的歌。

(全班同学聆听《大雁湖》。)。

b、读谱。

c、跟唱。

3、吹奏《大雁湖》。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歌乐声中,老师再一次感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的美丽。让我们在这动听的音乐中结束这堂愉快的音乐课吧。

第二课时。

1、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学会演唱《可爱的羊群》这首歌曲。

2、能学会跳简单的筷子舞,并随乐表演舞蹈。

3、能认真听赏《牧歌》,感受草原的宽广与美丽。

从听《牧歌》、唱《可爱的羊群》、跳筷子舞这三个内容中感受草原美丽的景象。

学跳筷子舞。

a、初听第一段(感受基本情绪和意境)。

师:你觉得刚才的音乐美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请同学们说说聆听音乐的感受。)。

b、复听全曲。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其中的一个乐段,现在我们来完整地听赏一遍。如果你觉得它很美,就随着音乐动一动。另外,这个乐段一共被重复了三次,如果你能记住它,能否在它第三次出现时用噜轻轻地跟着它哼哼。

(全班聆听全曲,教师引导学生随乐律动,并在第三乐段时轻声哼唱主旋律。)。

c、视唱主旋律,介绍《牧歌》。

师:这是草原牧民用歌声来描绘的美丽的草原,所以这首歌曲就叫《牧歌》,是根据内蒙古长调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让我们再唱一唱它的主题吧。

a、模唱。

师:刚才的无伴奏合唱展现了草原美丽的景色,那么现在我们也来用美妙的声音表现清晨的草原,首先请大家听一听这段旋律,然后再用“噜”来模唱。

b、识读乐谱。

(课件展示《可爱的羊群》的乐谱。)。

c、为音乐配画。

1、用筷子为歌曲伴奏。

师:为了加强这种欢快的感觉,让我们用筷子为《可爱的羊群》伴奏好吗?

2、介绍筷子舞及蒙古族的其他舞蹈。

师:刚才你们随老师敲击身体的不同部位和进行身体韵律的变化,是不是使我们的动作具有了舞蹈的韵味?其实,老师带大家跳的就是蒙古族人民非常喜爱的筷子舞中的典型动作。

师:蒙古族人民不仅能骑马射箭,而且能歌善舞,他们的传统舞蹈有安代舞、顶碗舞和筷子舞。今天我们就来跳一跳蒙古族人民特别喜爱的筷子舞吧。

(老师随《可爱的羊群》音乐范跳。)。

师:这些动作你们熟悉吗?其实,我们只要把上节课“我跳你猜”环节中学到的动作和我们刚才敲击筷子的动作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筷子舞。

(师生一起随乐跳筷子舞。)。

3、表演筷子舞。

三、

师:照耀大地一天,太阳要回家了。忙碌了一天牧民们也要回家了,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唱起歌跳起舞,踏着夕阳回家吧。

《草原》教学设计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要加强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设计时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草原的美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悟中生情,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课堂上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轻松掌握生字、检查把课文读生动、读流利。

2、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让学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样示范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2、教师范读,出示多媒体课件。(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画)。

你们想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吗?下面让老师带着同学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的大草原吧!

(草原离学生太遥远了,教师配上美丽的多媒体图画,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为理解课文作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认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决。

2、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理解课文要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所以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

1、同桌互相每人读一自然段,检查字音读正确与否,读得流不流利。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更有兴趣,检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文识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没那么枯燥。)。

1、请学生在黑板上范写两个容易写错的“涩”。

2、学生写生字。(描红、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3、学生对照书本自己评析、同桌互相评析,推荐写得好的让大家欣赏,说明推荐的理由。

(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激发学生写字的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去自纠自查,共同进步。)。

(“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如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风光美。

人情美。

《草原》教学设计

1.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借助网络资源视听结合、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等优势,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音乐资料,自主合作探究,在听、观、思、辩中,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2.充分给予学生自主交流的空间,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通过丰富的画面,生动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使学生迅速融入本堂课的主题,让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听一听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激情,力求体现音乐与相关艺术形式紧密连接所呈现的人文性,使之蕴涵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

3.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挥教师辅助点拨的作用。教师在课下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辅助学生完成活动的创意与合成;课堂上在参与学生活动的同时,完成《音乐课程标准》“让学生从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常识”的要求,在学生感性的认识之后,给予学生理性的指导。

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教师辅助点拨的教学方法从以下方面入手:

1.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合作探究,从蒙古族的风土人情音乐、舞蹈、乐器、服饰等方面了解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与特征。

2.教师从理性的层面分析归纳、总结民族音乐的特征。

1.了解草原上的民族(蒙、哈、藏)的风土人情。

2.从音乐、舞蹈、乐器、服饰等方面了解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与特征,并能用语言简单表达自己的感悟。

3.初步运用综合艺术手段,进行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并能大胆、自信地加以表现,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欣赏内蒙民歌《辽阔的草原》、马头琴演奏《万马奔腾》(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学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2.了解蒙古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3.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草原音乐的形式及特征,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1.全班分为三组,各代表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从音乐、舞蹈、乐器、服饰、风土人情等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课上展示(每组由组长负责)。

2.请音乐课代表做这节课的主持人,由他来把三个小组收集的资料串起来做展示。教师和主持人、三位组长一起课前准备好撰稿。

本单元共3课时,本课为第3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学生回答这两个民族的音乐特点:藏族民歌节奏舒展,旋律自由起伏、欢畅;歌曲演唱高亢、嘹亮、装饰音多。哈萨克族民歌常有附点、切分、连续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形态,歌词具有即兴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播放蒙古歌手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

三、简介内蒙古。

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面积约占我国总面积的1/9。

蒙古族又称“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塞外苦寒之地的艰辛生活让蒙古族养成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与大自然抗争的同时又延续着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总体而言,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草原民族开阔的胸襟在他们身上一览无余。同时,蒙古人的历史充满了苍凉、悲怆的艺术之美,这些特点在蒙古族民歌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现在,请出主持人开始今天的蒙古之旅。

四、学生用课件、图片等展示他们的收获。

主持人:听着这首悠扬的《蒙古人》,我们又一次进入了音乐的王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由、舒缓的心境,去领略草原那独特的民俗,去倾听蒙古族那跳动的音符。let’sgo!让我们现在就走进音乐的世界,开始这奇妙的旅程吧。

组长总结生活方式:蒙古族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牛马羊群是他们的伙伴,他们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马和骆驼是蒙古人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组长总结服装服饰:蒙古族随着草原草地沙漠的变化无常的气候和长期游牧生活形成了奇特的服装服饰:首饰、长袍、腰带、靴子等。

组长总结饮食住所:蒙古族居住的大多是圆形的蒙古包,四周围上白毛毡,冬暖夏凉,易于搬迁。蒙古族以乳类、肉类为主。特色食品有奶酪、奶茶、奶豆腐、手扒羊肉。

我们请老师带我们走入民族音乐欣赏这个环节。

五、内蒙民歌欣赏。

1.欣赏长调《辽阔的草原》。

有人说长调和马头琴是蒙古文化的典型代表,独一无二,蕴含着草原文化的精髓。如果这两样消失,蒙古文化也就消亡了。

如今,一直在草原上自由回荡的蒙古长调获得了世界性的声名。去年的11月份,蒙古长调入选为联合国第三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在此之前,同为草原文化精髓的马头琴已由蒙古国独立申报成功。

蒙古长调究竟有多大的魅力,“长调歌后”宝音德力格尔曾经讲过她亲历的一件事:她七岁多的时候,有一回父女俩被几头野狼围住,情急之下失明的父亲拉起了马头琴,女儿唱起了《辽阔的草原》,狼停下脚步聆听,而后慢慢离去。

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辽阔的草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民歌,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思念爱人,担心爱人像辽阔草原上的泥沼一样难以捉摸。歌中的“他”字可以不确定为男性或女性,因此这首民歌可以有着宽泛的理解。

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首歌曲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在多处出现了装饰音。这种旋律形态具有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点。其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字少腔长,节奏自由而悠长,是蒙古族音乐草原风格的标志。演唱长调是自由的、即兴的,一首歌在不同的歌手那儿有不同的演绎。长调歌词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对草原和骏马的赞美,有对家乡的思念,有婚礼歌,有宴歌,还有对季节变化、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长调都表达了一种延伸的时空感,这种感觉源于开阔的大草原,两者是浑然一体的。

再放一遍《辽阔的草原》,请大家跟着一起哼一哼这首内蒙长调,感受一下游牧民族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生活的场景。

2.欣赏马头琴演奏《万马奔腾》。

下面我来出一个谜语,看谁能说出谜底。

有匹马儿歌声美,

只有头来没有腿,

没有腿,跑得快,

跑遍草原人人爱。

歌中唱的是什么乐器呢?你能猜出来吗?对!是马头琴。这种琴,琴杆又细又长,琴身是又扁又平的梯形,两面蒙的是马皮,琴杆儿的顶端还有一个雕刻得非常精美的小马头,所以才得名为马头琴。它是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合奏的,最有特色的蒙古族拉弦乐器。它的发音圆润、婉转,适合演奏悠扬、辽阔和深沉的旋律。

下面大家来欣赏一段音像,这是著名的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演奏的《万马奔腾》。

同学们来谈谈你对这首曲子的印象,你听到了什么?(同学发言)。

这首曲子情绪热烈、节奏紧凑,展现出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由于演奏速度较快,音调在表现意义上不同于《辽阔的草原》,在后半段出现了模仿马嘶的声音。

再听一遍,注意听马头琴独特的音色。

六、课堂拓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蒙古的另一个宝:一种特殊的演唱形式“呼麦”。我第一次听到它,是“喉”,所以,它被称作为一种“喉音艺术”,它是一种特殊的声音技巧,可以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而形成罕见的多声部。下面我们来听听。

播放《阿尔泰山颂》。

七、感受与体验。

播放音像:热情的蒙古人在宴会上高唱祝酒歌敬献美酒的情景。一排学生手举美酒,一排学生手捧哈达,其余学生跟唱祝酒歌。体验蒙古人热情好客的豪爽性格,感受蒙古人民热爱家乡、热爱草原生活的思想感情。

八、课堂总结。

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曲调嘹亮、悠长、亲切,沁人心脾的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出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共同了解了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音乐文化。希望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大家在生活中能多关注民歌,多听、多唱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让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永远放射出不灭的光辉。

《草原》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1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建议:学生谈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是,课件及时呈现该句。同样喜欢这一句的学生也参与朗读。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草原设计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围绕导读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6.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7.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8.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民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五、作业设计。

1.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正确、漂亮地书写“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感受到了浓郁的蒙古族风情。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这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深厚情谊。)。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感受热闹的场面打破草原寂静的场景。)。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五、作业设计。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3.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1草原。

一碧千里大绿景美(静态)。

热情迎客(动态)。

款待好客人情美。

相关范文推荐
  • 12-07 儿科主治医生工作总结(通用19篇)
    思考总结这一个月的工作,我意识到我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向,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自己
  • 12-07 联盟成立倡议书(优质13篇)
    范文范本是提供给读者的一种指导,帮助他们通过参考范例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小编特别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随着全球气候问题
  • 12-07 大班礼仪勤俭节约教案(优质17篇)
    大班教案是通过编写教学大纲和分解教学目标来实现科学教学的重要工具。大班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大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
  • 12-07 书信快乐的童年(模板19篇)
    条据书信是一种用于传递信息和沟通思想的书面形式,它具有便捷、简明的特点。掌握条据书信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可以提高我们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效果。听着孩子们的歌声,好像
  • 12-07 我的好老师的写人(实用21篇)
    优秀作文不同于普通作文,它能够用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展现作者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借鉴和启示。
  • 12-07 付租金房屋出租合同范文(23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交易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有效地防范了合作风险。这些合同协议范本都经过法律专业人士的审查和优化,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 12-07 校园特色活动策划书(优质13篇)
    活动策划不仅仅是简单地安排一场活动,更是对活动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过程。活动策划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活动目的】“我是传媒人”
  • 12-07 油菜花美丽的油菜花(通用16篇)
    每一篇优秀作文都是作者用心灵的火花和文字的魔力创造出来的。通过阅读一些优秀作文的例子,可以了解写作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春天来了,百花盛开,田野里、山坡上到处都是美
  • 12-07 实习单位组织自我鉴定(模板17篇)
    实习鉴定是用来评价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提供发展建议的一种工作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实习鉴定样例,希望对大家进行实习鉴定写作有所帮助。
  • 12-07 培训班开学典礼活动主持词范文(14篇)
    开学典礼是学校为了让新生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而举行的特别仪式。希望大家能从以下开学典礼致辞范文中找到自己的灵感和创作方向。同志们:县年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今天正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