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国学经典心得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优质5篇)

时间:2023-09-22 21:29:28 作者:灵魂曲 诵国学经典心得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诵国学经典心得篇一

国学课程实验将近一年时间,对于国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怎么教,有什么教学原则,怎样准确把握好实验目标和教学策略?带着问题和困惑,3月9日参加了是小学教研室组织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听课,专家与培训者的互动等活动,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文城中心小学许小丽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上的《敕勒歌》,课上许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景,画面精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提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节国学课堂教学的示范课。

印象最深的是王琴玉老师的课。教学目标学生自主选择,“能学多少学多少”“读好,能背诵”。学生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轻轻松松进入课堂。课上,教师面带微笑,态度亲切,语气温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带读、个别读、齐读、接读、变换角色读、师生同读、生生互读,以读为主线的教学形式。整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学生热情,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是一节常态下的国学课堂教学的样板课。

“一本课本,一张嘴,就能上好国学课”王老师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读成诵,这是国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原则。“素读”是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通过听课及专家的讲评活动,心结以解开,明确了目标,把握好策略,更坚定了自己上好国学课的决心与自信心。

第一届经典诵读时,我和教研室的几位同志深入各所学校验收节目。但对我来说,只是偏爱文学,喜欢朗诵,前来只想踏踏实实有所收获。观看完所有的节目不免心生疑惑:为什么有些学校把诵读经典变成了艺术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我的意识里,经典朗诵应以“诵”为主,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让人们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这是第一次经典诵读给我的印象。

时值一年,第二届国学经典诵读又拉开了帷幕。这次的小学组在市二小举行。那天原本想早点去,由于陪同王宜振老师去得太晚了。急匆匆来到二小,早已灯火辉煌,霓虹闪烁,人群攒动。舞台两边大屏幕上的字滚动着。找了一个位置站在那里认真观看起来。

朗诵、着装无可挑剔,比去年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很多。家长也来得不少。这样的阵势足以让听众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通过这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我边看边想:如果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一定变得丰富灵动,也一定会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诵国学经典心得篇二

3月9日,我去参加德顺小学教研室开展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听了许老师和王老师的二节国学公开课,使我感受很多,也令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了国学课应如何上。以下是我这次参加听课的一些体会。

许老师和王老师的这二节课是截然不同的。许老师是用多媒体电脑来上,而王老师是不用多媒体电脑上,二位老师上的都非常精彩。

首先是许老师上第一节课,她在这堂课中共教了三首诗歌,许老师把重点放在第一首《敕勒歌》,播放精美的画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开展诗歌颂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最吸引我的是许老师一边读也哪句诗的`意思,学生看着画面一边读出相对的诗句,这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这个方法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这也是教学的一大亮点。

而王老师的课使大家的眼球一亮,令我感到课堂很真实、亲切、自然,使我明白了没有多媒体电脑同样能上好国学课。而更让我钦佩的是王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出人文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机智和幽默。王老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她采用了搜签比赛诵读的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我学到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有快读,慢读,拍节奏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方法,它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总之,此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国学教学学生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能背熟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读出诗歌的韵味。

诵国学经典心得篇三

今天,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下班国学诵读活动。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让我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还让我体会到了国学对于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在这次诵读中,我收获颇多,深刻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和智慧。下面,我将就我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

首先,在这次国学诵读中,我学到了很多古代圣贤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在诵读中,我特别被《论语》中的一句话深深吸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德待人,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只有我们自己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希望他人对我们也如此。这句简短而深刻的话,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言行举止,促使我更加注重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其次,通过参与国学诵读,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然而,只有有了良好的修养,才能做到处事从容、待人宽容,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因此,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智慧的结晶,对于培养现代人的素质和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国学诵读,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修养。

此外,参与国学诵读还让我意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独特之处。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学思想深深吸引着我。通过国学诵读,我逐渐领悟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如儒家精神的崇尚仁德、道家思想的追求自然、佛家理念的慈悲为怀等等。这些思想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深深植根,对于塑造中国国民的品质和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最后,在这次国学诵读活动中,我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一起讨论、学习,让我倍感温暖和欢快。在繁忙的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孤独的。但是,在国学诵读中,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和爱好,有了可以一起学习、交流的伙伴,这让我感到欣慰和快乐。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收获到了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

总之,这次下班国学诵读活动给我的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智慧和人生哲理,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修养。我也重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了解到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独特之处。同时,这次活动还让我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增加了我的社交圈子。我相信,通过持续参与国学诵读活动,我将能够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成为一名更加完善的人。

诵国学经典心得篇四

国学诵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方式。通过诵读中国古典文化经典作品,我们可以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一系列国学诵读活动,并从中受益匪浅,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第二段:诵读经典,培养品格

诵读中国古典文化经典作品,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品格。通过诵读《论语》、《大学》等,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我逐渐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理解他人。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的品格。

第三段:诵读经典,提升文化修养

国学诵读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品格,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修养。通过诵读《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这些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更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人生哲学。在诵读的过程中,我沉浸在其中,感受到了其中的情感融合和智慧升华。这种深入理解和体验让我对中国文化更加热爱,也让我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第四段:诵读经典,提高思辨能力

诵读中国古典文化经典作品,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品格和提升我们的文化修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通过诵读《庄子》、《道德经》等哲学经典,我们可以学习伟大思想家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他们有着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在诵读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思辨,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不再盲从他人,能够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

第五段: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国学诵读,我获得了许多收获和心得体会。我不仅培养了品格,提升了文化修养,还提高了思辨能力。国学诵读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我将继续保持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不断深入学习和阅读,让国学的智慧和哲理贯穿于我的生活中,并传承下去。

诵国学经典心得篇五

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的了解了书中的意思。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国学经典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二年级暑假时,爸爸要求我读诵《弟子规》,刚开始时,读起来朗朗上口,觉得挺好玩,可爸爸要求我背诵下来,这可真有点难为我了,在爸爸的坚持下,慢慢的,每天背几段,一个暑假,我终于全部背下来了,经过爸爸的耐心讲解,我还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这个暑假收获可真不少。后来在一次课堂精彩三分钟上,我一口气背下《弟子规》,同学们被我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顺口连句的背诵声所打动,赢得一阵阵掌声。我为读到这本好书而感到自豪和高兴。

首孝悌。爸爸告诉我做人首先要学会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还说一个人如果连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么可能去尊敬、爱护别人呢?爸爸也时常以这句话来教育我,正是因为学习了《弟子规》,我对爷爷、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过生日时,我总会送给奶奶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使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平常早晨上学前,我总会先向爸爸、妈妈鞠躬请安问好,然后再高高兴兴上学去。在班上与同学们也团结的很好,同学间过生日时,我们相互间还上门祝贺。

次谨信。书上解释说,其次说话要谨慎,为人要诚信。要求做人说话要讲究方法,不要冒然随便乱讲,弄不好会伤害到别人,甚至好事变成坏事,这一点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可真够重要,平时我总好讲话,守不住口,今后需要多加注意。为人要讲信,平时凡借了别人的钱物,我就会即时归还。

还有很多诸如“身有伤,贻亲忧。字不敬,心先病……”爸爸在看到我生病或受伤时,会用《弟子规》上话来告诉我,这样会导致父母担心的。看到字写的不好,也总会说字不敬,心先病,你态度不端正,不恭敬,当然字就写不好。

《弟子规》上的句子短,好记,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用《弟子规》上的话来规范我们的言语行动,就会使我们小朋友变得懂事,有礼貌。尽管我还有很多不足,与《弟子规》上的要求还有差距,但在我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以《弟子规》为镜子,时常照照自已,力争使自己取得更大进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