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假期读书心得美篇(专业16篇)

时间:2023-11-11 06:36:05 作者:JQ文豪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美篇(专业16篇)

读书心得是对我们阅读过程中的发现、感悟和思考的整理和总结,通过写读书心得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辨和分析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

童年时,读书如看云。

童年是等待的童年,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假日,等待着过节常常在企盼、在幻想,歪着头凝望天上缓缓飘过的浮云盼望着长大,盼望着流浪,盼望着去看山那边的那片海。

世界上最亮的那双眼睛,是属于童年的。

童年时看云是看世界。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是童话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奇异精彩。譬如看云,有时如山峦壮,群峰叠翠;有时如棉花状,絮团锦簇;有时如水纹状,烟波浩渺;有时如玛瑙状,瑰丽多彩;有时又作轻纱状、烟状、兽状真是变幻无穷,奥缈莫测。云为孩子们打开了一片千姿百态的世界。而书则引领孩子们走进了一个千姿百态的地下迷宫。小孩读书是凭着一种好奇的天性和发自内心的原始活力,毛手毛脚地一头扎进《西游记》、《水浒》、《三国》、《说唐》等古今名著,一路看下去,一路东张西望,沿途引发许多奇思妙想,找到了许多成年人无法体悟得到的乐趣。

童年是属于梦幻的。生活在梦幻里的小孩子读书,是用一双纯真、澈净如琥珀的双眼去打量书里的精彩世界,亦如看云,只能看个大概。那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恬淡,小孩是读不出来的。原本识字不多,只好一目数行,蹦蹦跳跳地看下去。于是,读书成了尝书,浅偿辄止,也就尝个半分,因为冷不丁碰上艰涩的文字就啃不动了,刚尝出点新奇味,就乏了,歪在书页上,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脸上还漾着浅笑,也许是同书里的主人公碰上面了呢。小孩读书是趴着读,趴在书上翻呀翻的。然而,正是这趴着看个大概,尝个半分,一本好书,就深深烙在了孩子的脑子里,伴其一生,甚至影响其一辈子。因为,以孩子们浑朴、天然的好恶和纯洁的心态去看、去尝书,看到的或尝到的恰恰就是最美好纯真的东西。

青年人读书是在吞书。青年人血气正盛,精力喷薄,满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以其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的毅力,毫无顾忌,横冲直撞,取舍由我,进退自如,在知识的汪洋大海里自由邀游,随意攫取。年青人读书不带丝毫的功利性,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如饥似渴地吞,不讲章法地吞,以其奇异之思想、敏锐之直觉,径直叩开文学、经济、哲学、历史等许多学科的大门,几乎到了肆无忌惮,毫无节制的地步。海是博大、深遂的。海是一本大书,是一本从古到今历经无数人翻读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尽读的大书。而书浩如烟海,包罗万象,贯通三界。为读懂海的雄伟、海的神奇、海的深奥,年青人以其充沛的精力,精锐挺进,孜孜不倦,如攻城略地,吸纳精华,在书海里纵横捭阖,势如鹰击长空,其于知识信息、资料的吸收,俱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吞之,以求其广博。然而得之精华何其艰难?即便吭哧吭哧地阅遍《四书》、通读《五经》,也因黑灯瞎火,不辨门径,乱走一气,何窥堂奥?只能是得之玑羽,失之鹏鲸了。于是,好读书的年青人总因不求甚解,难免掩卷了无得,心中时怏怏。然而,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要从实地行,直造光明域,唯有拿出悬梁锥股的意志,锲而不舍,方能融会贯通,正所谓埋头读书,抬头做人。前者要的是一股吞的虔诚与韧性,后者讲的是一种挺直脊梁的骨气。意即读书如做人,应当自信不迷信,活读群书,敢于批评征服,勇于超越自我,以启发心智,陶冶性情。倘若是一味地顶礼慕拜,毫无取舍,为书所役,沦为书的奴隶,则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但海永远是宽容的海。她一味慈爱地接纳和包含着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好读书的年青人,以其极富营养的风、浪和阳光,滋养和温润着年青人的羽翼。

假期教师读书心得

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内容是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家》这部分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巴金老先生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掩盖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为了维护这个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高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在《家》中,就有梅表姐的抑郁致死,瑞珏的悲惨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并向垂死的制度发出了“我控诉”的呼声。

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的不同命运也是作品的一条主线,是始终贯串在《激流》三部曲里的人。

觉新,作者对他所花的笔墨最多,而且可以说是整个作品布局的主干。这是一个为旧制度所熏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里虽然有着是非和爱憎的界限,也理解夺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梅和瑞珏的是“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但他无力挣扎,只能伤心地痛哭,忍爱着精神上的痛苦。他是旧礼教制度下的牺牲者,但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维护者的角色。原著中作者对他是有一些批判的,大多是通过觉慧,批判他的怯弱、“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读者只有在把他当作一个牺牲者的心情下才可能产生一点惋惜;这种情绪却往往又为人物自己的行动所否定了。

觉民的性格是沉着的,也是比较定型的;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比较顺利的遭遇,使他胜利地得到爱情,跨过了逃婚的斗争。他也有改变和发展,但都是顺着一条路向前的,他自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五四”的浪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热情和理想,也回深了他们对于旧的制度和生活的憎恨。《家》中的重要人物觉慧,便是这种受到新思潮冲击的新生的民主主义力量的代表。他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他的确是“幼稚”的,对周围的一切还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甚至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但因为“五四”时代对旧的一切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精神,他知道这个家庭是“无可挽救的了”。他并不想对“家”寄托什么希望,而热心于交结新朋友、讨论社会问题、编辑刊物,创办阅报社等等社会活动,“夸大地把改良社会、解放人群的责任放在自己的肩上”。即使在他与鸣凤热恋的时期,他在外面也“确实忘了鸣凤”,只有回到那和沙漠一样寂寞的家里时,才“不能不因思念她而苦恼”。最后,觉慧无所顾忌地离开家而远走了。作者通过觉慧写出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荡,写出了包含在旧家庭内部的新力量的成长,也通过觉慧来对觉新的“作揖主义”和别人的懦弱性格作了批判。

作品中四位女主人公不同的命运中又有着某种相同——。

巴金在回忆自己写下这些文字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因为我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的十九年的岁月,那些人都是我当时朝夕相见的,也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然而我并不是写我自己家庭的历史,我写了一般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历史。我写梅,写瑞珏,写鸣凤,我心里充满了同情和悲愤。我庆幸我把自己的感情放进了我的小说,我代那许多做了不必要的牺牲的年轻女人叫出了一声:冤枉!我真不忍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那里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令人伤心断肠的痛史。”

是啊!“青春毕竟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假期教师读书心得

说起读书,长了这么大,还头一次审视读书。因为从自己当学生开始到身为人师,我们都时刻与书为伴,只不过我们太习以为常了,甚至没能好好静下心来,去品味以下读书的感觉和收获。

学生时代的读书感觉,一个字“累”,尽管自己没有在高中毕业时,把所有的书都撕掉,烧掉,但也毫不吝啬的把它们装进口袋给卖掉了,可以想象那时候的书对学生的压抑。

走上工作岗位,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已经不能使自己从容的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求知面孔,甚至无法控制他们灵活的四肢,使得课堂内外,散乱不已。这时,一种再度学习的愿望油然而生!

先是看影像资料,听一听他们的育人技巧。后来发现,看影像资料局限性太强。变改为看书。随时随地都能翻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看的书自然就多了起来。最初一个月两本,发展到一个月4本,读书笔记也用了一个又一个。有时候,我还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日记里,不时被女儿翻阅,她也有了写读书笔记和写日记的习惯。

自从看书以来,对书中的理论知识不太感兴趣,甚至感觉作者有罗列无用的东西以充当作品的内容之嫌。对读书者来说,学不到任何东西。这可能就是人们为什么对现在的书有这么一种看法“现在不管是不是个人儿都能写书!”

对人类影响力的《论语》,我看完之后,方感觉出书人竞如此的不负责任,同样的一句话,竞在书中出现两次,并且命名在不同的章节中,赋予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看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中,我曾经发现了一个戏剧性的时刻:生病输液时,是我们读书的时刻。静静的躺在病床上,认真的读着每一句话,慢慢的去品味书中的道理和智慧。的缺陷就是无法把精彩的部分、哲理性的话语记录下来。等你有时间在去记时,也许找不着了,这时候是最可惜的了。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

他越来越觉得,阅读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厚重了自己的人生,更提升了自己的精神高度和人文修养。

要学我的话,多练基本功,比如,写一笔好字,会朗读,善于钻研教材,写一手好文章。语文教学说到底取决于教师的语文素养,一个语文素养高的教师怎么教都能教好。

谈及自己的.阅读方法,于永正表示,他是思考型的阅读者,读书时喜欢把自己摆进书中,把自己从事的工作摆进书中,用自己的话说叫爱琢磨。读书看报爱琢磨,备课爱琢磨,上完了课爱琢磨,听别人讲话爱琢磨,听别人上课也爱琢磨,有时真是思的食不甘味、卧不安席。但是,琢磨,出智慧;琢磨,出思想。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教师假期读书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教师假期读书心得精品10篇】,供你选择借鉴。

寒假期间学校布置了一份作业让每位教师看一本书,并写下读书体会。对于我来说现在难得会捧起一本书来看,也许是因为在这个现实的生活环境让人变的越来越浮躁,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往往变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别的女儿回到了身边,于是想到了看一本对儿童教学的书,能吸取一些教育经验的同时也能完成了任务。于是在网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尔威特的教育》推荐的人比较多,所以找来这本书,以下就是一些读这本书的体会。

书中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位乡村牧师,他把出生时别人认为低能的孩子教育为天才的教育过程。这位乡村牧师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小卡尔出生时是个被认为有些痴呆的婴儿,但他八到九岁就能自由运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了《但丁》一书,并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而是全赖于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他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这本书,这本书中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学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本书在问世了三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我自己也正尝试按照老卡尔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儿,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

书中的第九章《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让我感触最深,一直以来怎样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让我很困惑。我们固然很爱我们的学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为爱就放纵他们,也不能以严格为借口就过于苛刻的对待他们,这个度很难把握。书中的这个章节写了老卡尔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尔的严格完全取决于道理。他说:“纵容只会使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将儿子在花园舞剑时不小心将一束花砍倒后如何处理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导的过程在书中写得详详细细。老卡尔的做法让每一位读者钦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师把对孩子的严格教育理解为专制,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暴君,把孩子变成唯命是从的懦夫。他们以为孩子不听话就应该以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反而使孩子对父母、老师甚至对于所有人产生怨恨,使性格与人格产生扭曲。

边读这本书边对照自己教育学生的过程和方法,感受颇深。夏曦尊说:教育不是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觉得教育学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应给像老卡尔教育孩子那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给孩子最博大的爱,用智慧和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尔并不是一味的严厉,让我感受更多的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严与爱不同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带女儿的这段时间里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受。

刚把女儿从丈母娘家接回来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让我感到责任很重大重,女儿跟自己已经快3年没有生活在一起了,很多时候在想自己亏欠女儿的太多了。长辈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担心女儿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了很多坏习惯。因此在开始的几天自己都非常严格的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要求女儿的行为,几天以后我感觉到女儿都不敢正眼面对自己,跟我讲话的时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来正遇上春节的几天我就妥协了,什么事情都放任着她,结果所有的问题又开始暴露起来了,变的娇气任性一不开心就嚎啕大哭,大人们都要围着她转由着她就开心了。在春节过后我开始尝试自己独立跟女儿相处,跟老婆商量要渐渐的培养她自己的独立性,她自己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己独立完成,该严厉的时候就严厉,该表扬的时候表扬,渐渐的感觉在很多时候她自己也愿意接受这一切,也变得更加懂事了。

当我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时,对怎样从爱出发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用心去感受,并付出真心地关心和爱护,用自身去影响他们,这才是教育和爱的本质所在!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近来,我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但惩戒必须注意几点:一、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学生人格;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四、惩戒要符合相关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

总之,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习必将使自己获益匪浅。

在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作为一名教师都知道,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是自己的家常便饭,如果我们不能经常地变换花样来做这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食之无味,就连做饭的我们自己也会失去做饭的热情与动力。反之,如果我们能根据孩子的口味和需要,不时地变换花样做出可口的饭菜,那么孩子一定会食之如甘霖,而我们也会在孩子的激励下继续我们的热情与创新。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来做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这家常便饭,使之长期有效更充满生命活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会食之如甘霖。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确,我们老师要想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句句经典,让学生佩服的话,就免不了课下的努力学习,使自己的学识博大精深。所以说,教师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必须充分做好备课工作,要多多虚心的学习,多多听听优秀的教师讲课,且在每上完一堂课时,要不断地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当然,也要看见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发挥长处。因此教师的工作,需要自己不断学习新思想,冲破旧习俗,打碎传统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在践行中提炼,发展和创新。

回想自己从教十几年,感觉很惭愧,自认为对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却忽视了学习再提高。以前,我总以为把教科书多读几遍,把教学参考书多看几遍,把知识点拿准,把教学方案写详尽就好,很少想到要去因材施教,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读了此书以后,我才深刻地体会到备课不是“背课”,它不是简单的教师施教的方案,而是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等多方面的教学程序结合,自己先前就是只注重教育的形式,缺乏洞察力,思考力。缺乏这一切的渊源就是自己教育理论知识匮乏,教学经验老套,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思考等诸种原因而就。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平时就应该多阅读,多涉猎各科知识,让自己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多阅读的同时,还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自己融入学生,要抓住学生的喜好,使学习有趣快乐起来,师生放轻松了,学生的学习才会投入,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和积极。

书粗读了一遍,还没真正领略到教学的精髓,但是,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让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

在生活中教育儿童。

读《教育:让人成为人》这本书,光是看目录,就值得我读半天,对于一个小学教师而言,读起这些让全世界都振聋发聩的大理论家、大教育家的大部头,犹如看天书了。引起我注意的是目录中有三个相同的题目——教育的宗旨,我猜想也许与我的职业还有些关联,于是就硬着头皮读起来。在读到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教育中的宗旨》的序言时,谈到杜威的两个教育理念——“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我觉得在今天都很有借鉴意义。

1.教育即“生活”

杜威从社会角度观察教育,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类有教育,而动物没有。教育的职能就是延续社会生命,即教育能传递人类世代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维系和发展社会生活。不管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实际上都在进行经验的改造。由于改造经验必须与生活密切结合,因此杜威简明扼要地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在我们学校,就非常注重在生活中教育儿童。在食堂就餐之后,儿童要自己刷盘子,里外都要认真刷,直至刷干净为止;午睡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有些麻烦,这也不在学业考试内容的要求之内,但这种从小就培养起来的好习惯能伴随他的一生。

教育,当它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时,“儿童的人格就会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满足”。脱离了生活,就会使儿童成为不自然、不自由、不自主的“盆景”,也就失去了好奇心、创造力和天真无邪的快乐。其实,教育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促进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是生活本身,那么教育应该充实人的生活,使儿童能够适应生活更新生活。“教育即生活”强调生活的意义,即教育应该成为改造了的、适应儿童天性的生活,而不是不合乎时代精神的生活,压抑儿童天性的生活。

杜威十分重视儿童这一环节,强调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爱好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具有强大的潜在动力,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这种动力。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在这两点之间形成教育过程。他批评传统的教育过程强迫儿童死记硬背,填鸭式地灌输书本知识,这种教育无异于牛不饮水强按头,是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压迫。杜威呼吁把儿童从传统教育中解放出来,提出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杜威提出改变教育的重心,宣扬用“儿童中心”取代“教师中心”或“教材中心”,围绕儿童组织一切教育措施,教师应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指导者,彻底改变当时压制儿童自由和窒息儿童发展的传统教育。把教育看作生活、生长、经验改造的过程,就能使儿童在活用中活学各种知识,因此获得的知识就能帮助人们适应不断前进的社会,并能保证人类永远进步。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在他看来,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在学校里,必须能够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如同他们的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所上所经历的过程。这样,“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薰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我们将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认为,一是要求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要求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能有自由的相互影响。这样,学校就不会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

杜威视教育为生活,把参加现实生活作为媒介,把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改造为儿童活动的园地和生活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投入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通过假期读书活动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各级教育上级部门的方针政策,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二、拼弃旧事,与时俱进。

拼弃旧事,紧随时代步伐。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都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拼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在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师假期读书笔记。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读书笔记大全《教师假期读书笔记》。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暑假里,我们学习了2本书其中我最有感触地是有关于德育方面的讨论,下面作一总结: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概括的来说作者认为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应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以孩子的实际行为与感觉为切入点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条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将道德教育真正贴近孩子们的心灵。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他们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重在体验,而道德教育重在养成。

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作为一名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做为教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生,他的大部份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要注意对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反观目前我国的教育状况,对照作者提出的教育理念,我的感觉是: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首先,传统的德育教育虽然在内容上顾及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能逐步做到由浅入深,由简至繁,但是在方法方式上却忽视了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点。就拿道德规范或知识学习来说,在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初期,还未有完善的理性思维,其人际交往活动区域和与外界有效交流量较小时,直接向儿童传授具体的行为规范,先入为主,排斥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影响,使正确的道德行为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也许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当儿童成长到一定年龄,逻辑思维开始发达,人际交往频繁,对外界社会交流和了解增多,单纯地进行灌输,容易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导致其道德价值观的混乱,进而则会感到成人社会的虚伪,并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可以说,学生中出现对德育工作的逆反心理和“抗药性”与此不无关系。总之,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在内容上,也应该在所采取的方法和方式上适应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心理发展变化,依然沿用大中小学生一个样的德育方式方法,必然劳而无功。

其次是忽视了儿童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倾向。对上一代人极为有效的方法,若全盘照搬,对下一代则可能收效甚微。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德育方法在某个阶段或时期有效而在另一个阶段或另一个时期又不那么有效的现象。当今的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当代的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老一套的方法和与他们时空距离较远的内容,对他们作用自然十分有限。无论是哪一个年级的学生,如果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和枯燥,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其效益必然递减。

第三是忽视了道德的内化过程,学生的道德认知过于感性化而理性程度不足。对中小学生采取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方法来进行道德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对他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文明规范有很大作用。但如果道德教育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与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他们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识和操作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则难以培养其自律品质。因为他律必然是有时空条件限制的,当学生处于失去外部道德规范制约的环境中,不少人就可能会有不道德的言行。

第四是存在忽视道德教育形式和本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有机联系和统一的倾向。在道德教育中,教育形式或教育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它们只是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手段。单纯的活动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活动一定要和必要的事先和事后或进行当中的道德诱导和启发密切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如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时,有的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做好事,而忽视了必要的思想引导,没有帮助学生去正确认识学雷锋活动的实质。再比如过去的野营拉练,虽然这是一种极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但如果以为通过这个形式必然会使学生达到锻炼意志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目的,而缺乏明确细致的道德教育目标和启发诱导,效果也可能并不显著。在情感教育中也存在片面性倾向,如仅仅强调了教师这一头以情感人,却未能很好地研究如何激发学生那一头的道德情感升华。

第五是忽视学生的潜在能动作用。学生到达一定年龄,自我意识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他们逐步形成自我评价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逐步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内心世界,自我评价逐步成为他们行为的主要调节器,并开始调节、控制自我。当然,学生的自我认识、评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主观片面性,他们评价别人的品质比较清楚,但评价自己的品质则显得模糊和软弱无力,而且他们的自控能力还比较薄弱。如果学校、教师能引导学生从道德的角度正常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挥他们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的潜力,逐步深入地剖析自己个性品质中的优缺点,并设计和调节自我,加强自制力,就能推动他们的自我道德的发展和完善。但在我们学校目前的道德教育活动中仍存在由教师布置、组织、安排等包办代替、从头管到脚的现象,致使学生在品德和心理上不是有严惩的依赖性就是有很大的随意性,而缺乏自主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自制力也得不到发展和提高。

这些不足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容忽视的。有了问题就必须寻求解决的办法。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将很难向更高层次进步。我想这也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吧。

我们一定要勤奋钻研教科研知识,努力探索、积极进取,为我们共同美好的教育之梦而献计献策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

班主任工作真是个五味盒,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历程,其中包含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知晓。班主任工作事务繁多,面对的问题也很多,所以经常会听到老师诉苦,班主任真的难当。每天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谈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非常幸运的是今年学校发的这一本《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一书,它不但理论性强,实际例子也举得特别好。我的确是很认真仔细的度了这本书。应该说我不喜欢读理论性特别强的书籍,会让我感到特别枯燥乏味。但我特别喜欢这种理论实际相结合的书籍,看这本书时,书中每个老师所写的案例我大都把它搬到自己身上去做对比,看到了我身上的不足,其实也是周围很多老师的共性问题。

有人说:思想是行动的帆,思想是生命的舵。这本书在每一章节的开始,都要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热忱与兴趣,使活动的教育功效最大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有教育的契机,处处有教育的资源,身为班主任,我们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到底应该如何创新,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呢”,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引领,更是启迪。一时想不透彻没关系,随后便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再加上鲜活生动的教育实例,让你茅塞顿开。养小鸡体验生命成长的不易,跳圈圈体验合作的快乐……一个个闪耀着灵光的教育故事,无不充满智慧。它是心与心的交流,它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思考,就能有创新激流的奔涌,就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进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学生心中不可磨灭的“重要他人”。

更令人眼睛一亮的是,本书每一章起始都有一句提纲挈领的精辟话语:“自由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基础,心灵有了自由,想象力就会张开翅膀,创造力就会灵动多彩。”“虽然,与众不同并不都是创新,但是,创新一定是与众不同的。”“100次耳提面命的灌输,比不上1次亲历亲为的体验。”……这精辟的话语是眼睛,耐读而有哲理,发人深省。正是这样朴素而精粹的思想,让全书流光溢彩,魅力无穷。

在第一章中,就告诉了我们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1、可以通过学生的介绍了解学生。这个介绍可以让学生填写简历,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当然也可以请同桌介绍。2、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行为来了解学生。3、在交谈中来掌握学生的思想。4、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特长。5、在家访中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

下面在这一点上我想谈谈自己的感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的心灵。”

1、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弱点。

有的孩子喜欢画画,但音乐不好;有的孩子喜欢数学,但英语不好;有的孩子擅长言语,但书写不好;有的孩子喜欢看书,但不喜欢运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当然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相同的学生。即使是两个孪生兄弟,其气质基本相同,但是性格也会有微妙的差异的,当然兴趣爱好也会迥然不同。学生有差异,我们老师不可能培育出一样尺度的学生。因此,教师的职责是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使学生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的缺点得到最好的弥补,使学生将来有做好的发展。

2、教师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内心感受。

现在的孩子出生在九九年左右,真是新世纪的孩子,生活相对而言比较的富裕;而且都是独生子女,外有六个人疼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因此孩子的情绪常常不是太稳定,会出现超乎寻常的兴奋,激动或者极端的愤怒、悲观、绝望,而且遇到一点刺激就会歇斯底里,做出让人无法接受的举动;再说了现在是电脑的时代,孩子接受的知识面比我们宽,接受的容量比我们大,因此,我们要走近学生,尽可能的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我们才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学生可能会做些什么。也只有了解学生,我们做教师的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初接新班,我一般了解学生是从了解家庭开始,如家长的年龄、职业、住址、生活状况,有什么爱好或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等等,这样便于我们老师因材施教。

3、教师要小心翼翼地去接触孩子的心灵。

现在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地强,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触伤到孩子的自尊,孩子就很可能会与你对着干。文中讲到了一个例子:一位中学生发现他的日记被父母亲偷看后,就给作家孙晓云写信说:“我想用世界上最大的声音,告诉所有不信任我们的人:请信任我们!路是我们的,人生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的,我们能够装点人生。大人应该给我们一些机会,让我们也试一试,不做永远的观众。”现在的学生要求得到父母的尊重,得到老师的尊重,得到社会的尊重,他们从内心里希望成人们把他们当大人来看待。孩子的心里在逐渐走向成熟,他们希望大人放手让他们独自大胆的行走。我们做老师的应该了解孩子的心里,但是又怕孩子受伤,遭到沉重的打击,毕竟孩子没有经历过过多的挫折,心灵是异常脆弱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小心翼翼地走进学生。

4、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法去走进学生。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个性的一个,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接近学生。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去打球,跑步,踢键……在运动中去了解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周记中反思自己的心里,然后与学生交流从而来了解学生;可以找学生本人谈话来了解学生,也可以找班级中的学生谈话侧面来了解学生;可以与孩子的父母通电话或家访来了解学生;可以通过班委会讨论来了解学生;也可以通过任课老师的反映来了解学生;还可以通过qq聊天,这样学生不用面对面,有些话他敢于说。总之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读懂学生的心里。

在这一章中还提到“怎样铸造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这让我想起了去年曾经发生在我们班的一件事:

寒假里,不知因为什么,把腰扭了,差几天就过年了,我却不能动弹,到医院做了个ct,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需要静卧半个月,而且是绝对静卧(不准起床)。我在痛苦中熬了10天,终于还是“站”起来了。卧床半个月,尤其对于像我这种急性子的人来说等于“杀”了我。不过好在腰感觉好了一些,只是不敢走快,不敢用力。医生宣布:只能慢养,别无他法。

转眼寒假结束开学了。回到学校,我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领导、老师和我可爱的孩子们,以及令人感动的家长的问候。董校长“命令”式地让我早晨上完课就回家休养,以便尽早恢复,因为腰支撑着整个身体。在这感动中,我“领命”回家,每天去学校上2节课,然后打车回家卧床。

说实话,那段日子,还真的有些不适应了:习惯了班主任的婆婆妈妈,离开了孩子,心里总想他们做的怎么样了?上课听老师讲课了吗?上下楼梯走好了吗?放学路上注意安全了吗?(这也算是班主任的职业病了。)而学生呢?似乎也不是很适应了:每次上完课要走时,他们总是缠在我身边,问这问那;一看见我,眼里总是盛满了欣喜,(平时可没有觉得,就爱惹我生气。)一个个都争着和我打招呼,那笑脸就是一朵盛开的鲜花,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如春风拂面般!

一个月过去,我的腰逐渐恢复了一些,我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我的“大家”——班上。回来那天中午,我在班上分饭、吃饭。因为和一个孩子谈事,所以,我们班的小班长就替我把饭分了,孩子们也争抢着替我领饭。等我和那个孩子谈完心,一看,桌上已经有两碗饭了。我笑了,说:“你们想撑死我呀?”孩子们也笑了,调皮地说:“老师,不够您再盛!”等孩子们吃完了,我才刚吃了一碗,可这第二碗实在不行了。我抬头看看教师,只有5个男生在聊天,订正作业。我赶紧求救:“谁再吃点饭,我吃不下了。”几个男孩转头看看我,笑且无奈的说:“老师,我们都吃饱了,你吃了吧!”唉,看来这招不行!毕竟教学这么多年了,我还“忽悠”不了几个娃娃?我笑着神秘地说:“谁来帮老师吃了,就有奖!”几个孩子一听,马上睁大眼睛,疑惑而又很感兴趣地问我:“真的?老师,什么奖?今天晚上免作业吗?”我故作神秘地说:“吃完了再说!”几个孩子一哄而上,每人来了一大口,还剩小半碗。“多吃多奖!”其中一个男孩三下五除二就把剩下的饭收拾了。

完成了“任务”,他们一个个都一齐看我,等着我发奖。我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说:“孩子们,排队领奖。”他们“噌”地一下,就到了我面前,焦急且欣喜地等待着。

我站起身,慢慢捧起第一个孩子的脸,在他脸上轻轻亲了一下,他的小脸马上红了,明白了我的“奖品”,笑着回位了。后面几个男孩嘻嘻笑着,吃惊地“啊”着,尽管有些羞涩,可没一个走开的,都等着“领奖”。轮到那个多吃了几口的小男孩时,我热情地亲了他左右两颊两下,他笑得那样灿烂。

快上课了,同学们陆续回到了教室,领奖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马上在教室里传开了。听到一个同学说:“啊?老师亲你们?”然后又有些羡慕生嫉妒地说:“老师嘴里肯定还有饭呢!”我笑着问那几个男孩:“你们嫌老师不干净吗?”几个孩子大声说:“不嫌,太喜欢了。”那个领了两次奖的男孩有些腼腆,但又有些“骄傲”地说:“从今天开始我决定不洗脸了!”“哈哈哈……”教室里回荡着爽朗、清脆的笑声。我的心也在这笑声中陶醉了。

从这以后,我再和这几个孩子聊天时,他们总是特别热情,有什么话也敢和我说了,我知道,我已经找到了开启他们心门的钥匙。

读了“怎样获取儿童世界的通行证”一部分后,我最大的甘薯是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尤其是我面对的高年级的孩子,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因为我们的一句话,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孩子难免会犯错,关键在于学生犯错之后,我们老师正确的引导,使其认识错误并改正。

读到第二章“班级建设”时,提到了在班级中设岗和班级日志。对于班级设岗,我特别赞同。开学之后,我也象这样在班上设了专人专岗,一人一岗:图书管理、门钥匙保管、作业收发、板报主编、涂抹填补、卫生督察等,他们各尽其职,收效不错。对于班级日志,说实话,我上学期其实就实行了班长轮流值日制,且设有班级日志,有个学生还曾在日记中说:我们班有两件法宝,一件是值日班长牌,一件是班级日志本,因为那上面记录着很多同学的表现情况,老师要每天检查。我也感觉记录班级日志,不但可以约束学生规范行为,更重要的是激励他们。所以我当时就想,回来接班一定还要设立一本班级日志,认真记录班级每天的情况,学生的任何表现------上课回答问题最积极的;作业写的人真的;认真做广播操的;课间遵守纪律的;学习进步的.......总之,以鼓励学生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让班级日志伴随学生成长,真正发挥班级日志的作用,让它成为我们五年级二班的成长手册,让学生受益终生!

读完全书,在眼界大开的同时,还感受到一种充满了爱的激情。班主任工作细致而繁重,这是对班主任工作的爱,更是对孩子们的爱。我们应该用爱去教育每一个孩子,让感动来代替制度,让关怀和帮助充满整个班级,我想只有这样才是最有凝聚力的集体,只有在工作中充满爱心的班主任,才是学生们最乐于接受和拥戴的班主任。也希望学校以后能多发这种实效性、指导性强的书给老师们,这样老师有借鉴、可实践。

教师假期的读书心得

因为家有小妹在幼儿园,有一天在去接妹妹的时分,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黑板上写了这么一句话,还加了书名号。通过问题我敏感的捕捉到这可能是她们今天的培训内容,于是,迫在眉睫的从上去搜索,原先,还不是一本书,只是一篇文章,是讲述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关爱的。一样是教师,平时很少接触幼师这个行业,也是看了之后才之知道幼儿园教师的辛苦和付出。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学生的爱,一直以来都觉得我很爱我们班的学生,但是头几天去家访的时分,看到学生家长眼神中流露出对孩子的关切和爱意,才意识到,我对我们班的孩子所谓的那种爱,是那么的少,那么的浅,完整没有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些孩子我在班里甚至都没和她说过几句话,但是她却是爸妈心中的瑰宝啊,我们做教师的如果能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瑰宝,那还会有什么工作上的难度呢。带着这样的反思,写下了这样的笔墨。

作者有这样一段话:“假如我们只注意孩子是不是守成规、听指挥,假如我们总是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孩子的创作、孩子的行为。”假如我们对孩子的`做法不去努力的理解和加以鼓励,孩子的潜能就会在我们的“管教”中慢慢的销蚀殆尽。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

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学生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前苏联心理学家xxx)。

——写在前面。

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读者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正所谓《学记》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可知,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本书告诉我们要具备以下“五心”:淡泊名利,积善成德,有颗敬业心。关爱学生,幼人之幼,有颗慈爱心。公而无私,一视同仁,有颗公平心。谦虚坦诚,仁慈和善,有颗宽容心。精益求精,永于创新,预科进取心。我认为这“五心”的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之本——爱,既爱自己的职业,也爱自己的学生。献身教育,甘为人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要善于养德,养勤勉敬业之德、xxx奉献之德、诚实有信之德、谦和团结之德、公道正派之德、与时俱进之德,守住自己的道德良心,出色履行自己的天职,人民教师的形象才会可敬可爱,绚丽光耀。

我们都知师的人格魅力,不单单是个人修养、人生境界的问题,而是一种不可或缺或无法替代的教育因素、教育手段和教育气力。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要用自己的人格气力来陶冶学生,在学生眼中,教师还要做到威而不令、严而不死、亲而不猥、活而不散、宽而不乱、博而不骄、新而不怪、雕而不俗、刚而不犟、愤而不私,尽管我们请求教师不至于尽善尽美,而我们要为这个目标不懈追求。

可爱的教师们,我们每天面对繁复的工作,面对那一群各色的学生,我们要让自己时刻相信:相信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渴望被信任与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渴望能和教育者平等交流和沟通。只要你相信每一个孩子,你就能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你就会相信,即使是一株小草,有一天也会开出像海洋一样缤纷的花。让我们学会耐心,学会等待,等待学生慢慢学会,慢慢领悟;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失望给他们鼓励,多一点积极、少一点消极给他们希望,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性急来等待他们成长。

也让我们对自己、对学生、对未来、对生活充满自信。情是雨露,爱是阳光。春风走过的地方,花儿次第开放,让爱成为教育的果实!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

“一天宛如一年,一年宛如一天,任时光流转,我还是我。一遍用了千遍,千遍只为一遍。当回忆久远,初心始现,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歌曲《我变了,我没变》里的这段歌词,是对我30年的教育生涯的诠释,,砥砺前行。

1、读书促成长。

作为教师,我是先天缺乏,因为我原本是一名代课教师,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但我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正规师范毕业生站在讲台上是老师,我站在讲台上也是老师。下定决心,通过后天努力。我不但要当一名教师,而且要当一名优秀教师,过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虽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却倍感自己的教学很薄弱。教学是个良心活,要么干好,要么不干,没有第三种选择。于是,我翻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专著、报刊杂志,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比方我读的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等大量教育经典名著。我坚信术有专攻,有选择性读书很重要。专业化报刊书籍开启了我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让我的教学也变得游刃有余。我最想说的是读书不但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拓展了我的人生宽度。

我抓住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时机,认真揣摩的教学设计,寻找自己成长的密码。专家的课例展示给我翻开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对教材,对学生,对教育,对人生的种种思考。在读书中,我受益着,思考着,行走着。

2、团队助成长。

独行速,众行远。同伴互助,团队合力,助力成长。

课堂是教师教育生命的主阵地。每当遇到教学上的困惑,我都会请教业务精湛的老教师,请他们听自己的课并给予指导。20xx年我参加了新乡市优质课大赛,这可是我第一次去市里讲课啊,学校领导、同事连续听了三遍我准备的课,每次都给予珍贵的意见和建议。晚上在家对着电脑,翻开课件,我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该讲的讲,该停的停,该写的写。第二天去新乡的路上还接到了同事的电话,告诉我一些课堂策略,教育机智。正是源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我取得了新乡市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这对于我这个农村的小学教师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

现在,我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力争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把最新的教育理念输送给一线教师,就课堂当中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和老师们进行探讨,交流教学感受和最新的.教学方法。

3、反思快成长。

学生是老师的影子,也是老师的作品。从专家,那里学到的先进理念,创新意识,敬业态度都会回归到学生身上。无论我带哪个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那是必须的。你给学生一个时机,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是学生让我不断鞭策和鼓励自己,与时俱进,是学生让我坚决了自己的选择,甘于奉献。

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坚持写反思,一直是我的习惯。真心感觉到用心思考了,自己会学到更多。

曾经,我追求的是要把课上好,把班级管理好,现在更多考虑的是我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更好,为什么要这样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怎样管理才更科学更智慧。这也许就是对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有了研究的意识吧。

南有钱梦龙,北有魏书生,他们都是初中毕业,我深知,后天努力很重要。因此,成为学习型、反思型、科研型、专家型的老师是我的成长规划!

成长,一直在路上,行走在经典阅读、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道路上,也收获了诸多美丽的风景。我坚决自己的信念: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迈向卓越!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班主任与每次活动》是我读到的第一本班主任如何开展各种各样活动的专业书籍。细细地读着,慢慢地记着,用心地比对着,不断地思考着,慢慢地感受到激情与梦想同飞翔,感受到这本书中让人回味绵长的那些东西。

八个专题教育活动细细品来,我就在想:这样整体性的安排有何用意?为什么要安排这样八个专题而不是其它的专题呢?我还会在核心问题处注目思考,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该怎样做呢,我会做的合适、做的科学、做的更有效果吗?每个案例故事细细品来立马就可以就感受到案例的典型、立体和多样,马上就引发了我这个一线班主任丰富的思考;以案例故事为对象,“对话班主任”“对话专家”和“综合评析”,既有一线班主任的实践智慧,又有专家学者的理性分析,最后通过“综合评析”,回放、深入和超越案例,既评析了案例的成功之处,又指出可以改进之处,既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又能在实际教育中加以借鉴。

和学员们一起,和专家们一起热烈讨论,思维碰撞,这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我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是一本好书,好书是值得品味的。这本书这是这样,对于我来说是一场及时雨,正当时。现在,命运把我安排在了教育岗位上,做了一名小学教师,我就要做一名快乐的教师,一名进步的教师,一名孩子喜欢的教师。

读书心得教师假期

教师假期读书笔记。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读书笔记大全《教师假期读书笔记》。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师读书体会。

假期教师读书心得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暑假里,我们学习了2本书其中我最有感触地是有关于德育方面的讨论,下面作一总结: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概括的来说作者认为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应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以孩子的实际行为与感觉为切入点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条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将道德教育真正贴近孩子们的心灵。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他们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重在体验,而道德教育重在养成。

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作为一名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做为教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生,他的大部份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要注意对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反观目前我国的教育状况,对照作者提出的教育理念,我的感觉是: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首先,传统的德育教育虽然在内容上顾及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能逐步做到由浅入深,由简至繁,但是在方法方式上却忽视了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点。就拿道德规范或知识学习来说,在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初期,还未有完善的理性思维,其人际交往活动区域和与外界有效交流量较小时,直接向儿童传授具体的行为规范,先入为主,排斥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影响,使正确的道德行为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也许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当儿童成长到一定年龄,逻辑思维开始发达,人际交往频繁,对外界社会交流和了解增多,单纯地进行灌输,容易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导致其道德价值观的混乱,进而则会感到成人社会的虚伪,并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可以说,学生中出现对德育工作的逆反心理和“抗药性”与此不无关系。总之,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在内容上,也应该在所采取的方法和方式上适应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心理发展变化,依然沿用大中小学生一个样的德育方式方法,必然劳而无功。

其次是忽视了儿童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倾向。对上一代人极为有效的方法,若全盘照搬,对下一代则可能收效甚微。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德育方法在某个阶段或时期有效而在另一个阶段或另一个时期又不那么有效的现象。当今的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当代的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老一套的方法和与他们时空距离较远的内容,对他们作用自然十分有限。无论是哪一个年级的学生,如果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和枯燥,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其效益必然递减。

第三是忽视了道德的内化过程,学生的道德认知过于感性化而理性程度不足。对中小学生采取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方法来进行道德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对他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文明规范有很大作用。但如果道德教育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与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他们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识和操作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则难以培养其自律品质。因为他律必然是有时空条件限制的,当学生处于失去外部道德规范制约的环境中,不少人就可能会有不道德的言行。

第四是存在忽视道德教育形式和本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有机联系和统一的倾向。在道德教育中,教育形式或教育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它们只是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手段。单纯的活动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活动一定要和必要的事先和事后或进行当中的道德诱导和启发密切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如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时,有的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做好事,而忽视了必要的思想引导,没有帮助学生去正确认识学雷锋活动的实质。再比如过去的野营拉练,虽然这是一种极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但如果以为通过这个形式必然会使学生达到锻炼意志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目的,而缺乏明确细致的道德教育目标和启发诱导,效果也可能并不显著。在情感教育中也存在片面性倾向,如仅仅强调了教师这一头以情感人,却未能很好地研究如何激发学生那一头的道德情感升华。

第五是忽视学生的潜在能动作用。学生到达一定年龄,自我意识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他们逐步形成自我评价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逐步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内心世界,自我评价逐步成为他们行为的主要调节器,并开始调节、控制自我。当然,学生的自我认识、评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主观片面性,他们评价别人的品质比较清楚,但评价自己的品质则显得模糊和软弱无力,而且他们的自控能力还比较薄弱。如果学校、教师能引导学生从道德的角度正常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挥他们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的潜力,逐步深入地剖析自己个性品质中的优缺点,并设计和调节自我,加强自制力,就能推动他们的自我道德的发展和完善。但在我们学校目前的道德教育活动中仍存在由教师布置、组织、安排等包办代替、从头管到脚的现象,致使学生在品德和心理上不是有严惩的依赖性就是有很大的随意性,而缺乏自主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自制力也得不到发展和提高。

这些不足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容忽视的。有了问题就必须寻求解决的办法。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将很难向更高层次进步。我想这也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吧。

我们一定要勤奋钻研教科研知识,努力探索、积极进取,为我们共同美好的教育之梦而献计献策吧!

读书心得教师假期

通过假期读书活动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各级教育上级部门的方针政策,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二、拼弃旧事,与时俱进。

拼弃旧事,紧随时代步伐。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都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拼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

世间之书多矣,有些书读后如雁过无痕,在你的内心深处难以留下印迹有些书读后宛如湖中涟漪,虽有一时的荡漾之美,可终究轻拂而过,难有深思。然而徐飞老师的著作《读书,老师的第一修炼》,读后则让人体验到醉后的清醒:醉是由于书中的文字像美酒一般,读之愈久便醉之愈沉而清醒则是由于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考与启示让人产生顿悟之感。我很喜欢徐飞老师对气象一词的解读,在他看来一个气象万千的读书人,不拘泥于个人习见,不执著于一己私念,而是将生命打开,向一本本好书打开,向丰富多姿的生活打开,擅长吞吐吸纳,如此才有一种开阖的气度。而我翻开这本书,则如同走进一个气象万千的生命,领会生命深处的诗与思、真与美。

未经思考的读书没有意义。

文如其人。书中的文字如徐飞老师本人一样优雅和名贵,没有华丽的修饰,却能让人安静地思考。徐飞老师的和昵称都是优雅的刺猬,他很喜欢这一称谓。优雅的刺猬典出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代表着外表坚硬而内心柔软、优雅名贵的读书人形象。在徐飞老师看来,锐利的刺容易损害别人,而乏力的优雅却会成为美丽的空壳。深刻却不世故,圆润而不圆滑,正如徐飞老师所独具的文风特点:安静的文字背后浸润着哲理式的思考。

徐老师提倡作为思考者的阅读姿态在阅读时应伴随思考,反观生活。本书中,四大思考贯穿始终:对经典的思考,对阅读本身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教育的思考。对经典的思考源于徐飞老师身上的学者情怀,这种情怀是对真理的渴求与探究。阅读经典是一条布满艰辛的寻求才智的旅程,通过阅读经典猎取拂去幻影的慧眼,找到精神家园。

徐飞老师将自己的读书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浪漫满足爱好第二阶段,现实应对工作第三阶段,综合成全自己。只有经历一、二阶段的浪漫与功利,才能到达第三阶段中的成全自我生命的不断完整。这里的成全自己不局限于对现象的思考,而是抽象于自身的意识世界,反复咀嚼,将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为自己的结构。当读书超越功利层面到达审美层面,读书本身就是读书的目的。实际上,功利式阅读在短时间内或许见效,但这种片段式、割裂式的阅读,会逐渐让读书成为一种负担,将思维僵化于单独的场域内,难以使人获得整体才智的提升。徐老师将玖玖雅集老师书友会的读书宗旨定为为学生读书,为自己读书。徐老师已将老师这一角色深深烙进了自己的生命里,他提倡,为学生读书,让读书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怀与教学才智。我想起著名关怀伦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内尔诺丁斯的重要观点:好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往深处说,为学生读书与为自己读书并不是二元对立关系。教书是一门让师生获得更多幸福的职业,由于老师在阅读时将职业角色与自我人格合二为一,读书的过程是个人满足与服务学生的双重行为,它本就存在于老师本职工作的范畴,是老师实现自我的必定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徐老师所提倡的读书倾向是为着幸福的阅读。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一句话:在最后审判的那天,那些伟大的制服者、律师和政治家前来接受他们的奖赏王冠、桂冠或英名镌刻在不朽的大理石上。万能的上帝看到我们腋下夹着书走近时,他转过身来,不无歆羡地对彼得说:瞧,这些人不需要奖赏。我们这里没什么东西可以给他们,他们一生爱读书。读书人不需要外在的奖赏,由于读书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伍尔芙的这一观点,在徐老师的这本书里也会有最好的呼应。

读书贵在转化。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个十足的读书人,这是高万祥先生对徐飞老师的评价。真正与十足所展现的是徐飞老师最纯粹的一面。一个纯粹的读书人将书本看成自己的.挚爱,恰如呼吸,它一定会联结着心肺,呼吸之间含着你的气息、你的味道。同时,徐老师的读书又总是力图打通书与生活的通道,跳出书本的视野,与生活世界有着亲密的联结。这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阅读成全自己,是从价值论的角度揭示老师读书的意义第二章在读书中学会读书,是从方法论的角度介绍了老师读书的策略第三章专业阅读的眼光,体现出学科特点,介绍了语文学科的读书才智后三章是徐老师的读书随笔,来一次思想的远行是哲学、教育学经典著作的读书随笔,心灵修行的艺术是文学作品的读书随笔,且教且读是教学方面的读书随笔。整本书既有读书意义及方法的叙述,更有详细生动的读书示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读书才智。

徐老师读书,既有欣赏、接纳,也有批判、否定,但最重要的是要作用于生活。我很喜欢他的一个比喻读书如蚕。读过几本书,真不值得拿来说事,正如一只蚕吃掉几簸箕桑叶,是不值得炫耀的,关键还看吐出的丝是否白而长。评价读书人,不是看他读了多少本书,而是看他将书中的才智转化了多少变成他生命的才智。这段文字真是太精彩了!徐老师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但他不是闭门读书徐老师似乎是有用主义的读书取向,但他不会功利世俗。柏拉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而我认为,读书也是灵魂的自我谈话。读《读书,老师的第一修炼》这本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下来的,我听到了内心深处冰层碎裂的声音,我也像徐老师一样,在水波荡漾中看到了越来越清晰的自我。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

每年对于假期我们都有太多的期待和盼望,但是当一个长长的假期真正地到来的时候,我们却无所适从,将以前对假期的规划都忘到了九霄云外,最后只剩下每天除了吃就是睡,无聊而烦躁地过活,所以有时候我想,一个长达一个月的假期真正地做的有意义的事情都不及一个普通的周末。当一个假期结束后更多的是回忆起来有点遗憾,奇怪的是假期结束了,你想起了假期前的所有计划,比如说读书,那么如果下一个循环就是期盼下一个假期我该看哪些哪些书,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怪圈,从现在开始我要遏制住这个恶性循环。

说起假期读书心得,十分惭愧,其实说实话如果不是放假前学校的硬性要求,我想我这个假期都不会捡起一本书来看,或许懒是一种病,在假期的时候发作的有点严重。所以在这种情绪下,我读书的状态也可想而知,粗浅地读了两本书,感受不是很多,但是有那么几点还是有点小启示的。

西,但是看到那些在教育教学书上常看的字眼时,我想起了我大学老师的一句话,她说教育理论就像草料一样,你吃的越多你的体力越好。或许你刚入职的时候,把你大学学的理论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在你的言谈举止中一定会渗透一些科学的工作方法,你走的有多远,就看你的储备有多少了。所以我又细心地从头看起,看过之后我发现创新的基础是,我们踏实做好每一步,首先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做教学不能花哨,首先我们得扎实基本功,并且要将最基本的教学落到实处,让孩子们把该学的东西巩固好,有了这个基础和目标,我们接下来就要花心思去想好每一步该怎么办?当然一定要有重点突破,比如说一个简单的生字,孩子读几遍就记住了,我们就没必要费尽心思讲解这个字该怎么记,孩子抬抬脚跟能够到的东西就该给他自己,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创新?以前我总想换着花样地带着孩子学习,孩子们是很喜欢,可是时间久了就流于形式了,孩子们根本不注重知识本身了,所以这个还要运用得当,当孩子不感兴趣了,怎样也记不住读不好了,我们就要换一种形式激起他的兴趣。书看到最后,我会发现其实做教育就需要我们细心,有时候我就是过于浮躁,什么都急于求成,这样就会事倍功半,或许我们静下心来细心做好一件事,那就胜于一百件没有成功的事情,并且爱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要爱孩子,爱他们的一切,在爱的过程中就是对创新最好的诠释。

着看着,我发现我特别喜欢这本书,毕淑敏的'经历让我佩服,从医生到作家到心理咨询,她的观点我由衷的赞同,书中的心理咨询的案例让我痴迷,散文中带有哲学性的说理我更是喜欢,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她文字的魅力。书中她引用费尔巴哈的名言“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是别人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愿意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这句话我深有感触,在我当代课老师的日子里,我总感觉有许多的烦心事,我感觉自己不幸福,工作不稳定,没有合适的对象,常常看什么都不顺眼,即使我在别人面前装作若无其事,可是后来才发现,其实大家都从你脸上看到了不幸福,无论你用多少笑容去掩盖,慢慢地我发现我的学生他们在我面前似乎也不幸福,一切都进入了一个怪圈,但是当一切发生转机以后,似乎一切都变了,工作稳定了,结婚了,似乎什么都顺理成章了,大家见到我都说你怎么变漂亮了呢?或许这就是相由心生?自己幸福了,就希望周围都是幸福的光芒,我的孩子们也积极上进了,幸福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说实话刚结婚,对于婚姻还是有一些迷茫不知所措,但是书上的一句话让我释然了“家啊,是理解奉献思念呵护,是圣洁宽容接纳和谐是磨合欣赏忠诚沟通,是心心相印浪漫曲折生死相依海角天涯”,从这句话就看出来婚姻很复杂,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看解决的方法吧,有人说幸福的婚姻源于你对婚姻别无所求。幸福不是形式,幸福不是语言,幸福就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或许我一无所有但是我幸福,我也同样希望我周围的人幸福。

相关范文推荐
  • 11-11 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模板17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的人群和背景,以确保活动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活动目的:借此次迎“六一”促销活动所
  • 11-11 试用期教师转正自我鉴定(优质21篇)
    转正自我鉴定是对自己与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份经验丰富的员工对自己工作的全面总结和展望,提供给大
  • 11-11 教师节班会活动设计方案大全(23篇)
    在进行活动之前,我们应该仔细评估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以确保活动的成功。这些活动方案范文是经过认真筛选和整理的,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策划,指积极主动地想
  • 11-11 乳制品购销合同(热门23篇)
    购销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买卖双方的交流和合作程度。购销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找到改进的方向,下面是一些案例供大家参考。乙方:甲、乙双方根据国家关
  • 11-11 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情况汇报(通用18篇)
    工作汇报要注重言之有物,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以便读者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准确理解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用的工作汇报模板,供大家参考和下载使用
  • 11-11 人力资源公司之间合作协议(汇总18篇)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基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力资源管理范文,供大家参考。甲方:乙方:鉴于甲方是以研发、制造、外销石油钻采机械设
  • 11-11 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设计(模板16篇)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和资源,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 11-11 挂靠经营合同(专业21篇)
    经营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与时俱进。经营需要具备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敢于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和策略。甲方:乙方:第一条经双方协商同意
  • 11-11 学校培训计划安排表(汇总14篇)
    培训计划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塑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接下来将分享一些行业内领先企业的培训计划实施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 11-11 市场营销营销策划书大全(20篇)
    营销策划需要结合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洞察,深入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心理诉求。通过观察成功的营销策划案例,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方法。岗位职责:2、策划并跟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