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这些范文范本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
社区绿色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绿色小区利大家,小区绿色靠大家。但为什么要创建绿色小区却是广大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xxxx公寓创建绿色执行小组利用张贴标语、挂横幅、黑板报、分发宣传品、设环境专栏等一切宣传阵地,告知居民:通过创绿活动,可以使居民在环境优美的小区环境中生活,能增强人们的绿色生活理念,保护居民的环境权益,倡导节电、节水、垃圾分类回收,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为保护环境并产生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作出贡献。宣传动员是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绿色计划,营造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良好氛围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从而形成一支绿色宣传的队伍,提高居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浓厚小区的文化氛围,增进小区居民的凝聚力。通过创绿的宣传教育,居民的知晓率已达,使创绿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通过创绿工作,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象《xxxx公寓环境公约》、《车辆管理规定》、《宠物管理规定》、《噪音防治管理规定》、《装饰装修管理规定》《绿化管理》等制度纷纷出台或补充修订,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创建绿色小区保驾护航奠定了基础。为引导人们树立环保、节约观念,开展环保、节约活动,转变生活、行为方式和消费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保障。
创建绿色小区是一项居民参与、大家受益的活动,我们大力倡导居民在自家的庭院、窗台、围墙栅栏中种花养草,提高垂直绿化的密度。业委与物业相互配合,投入一定经费对小区路灯、绿地、小区道路、走廊、防盗门等损坏的地方进行整修,增植绿树,补植草皮,挖潜增绿,让小区的草坪常绿、鲜花常开,绿树成荫。我们还积极推动党员“人人认养一棵树,共建绿色生态区”活动,让绿色进家庭、进楼组,提升小区的环境质量,使居民的身心更健康。通过有效的创绿活动,小区的绿化覆盖率已从原来的上升到。
我们把培养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为创绿工作的出发点,宣传并要求居民垃圾袋装化,在小区内安置了废旧电池回收箱。我们大力宣传节能减排,按照政府补贴规定,积极鼓励居民购买节能灯具,利用生活废水冲洗马桶、阳台和庭院。依托志愿者的优势,对各楼院的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治理,清理了破旧自行车、旧家具、废电器等杂物,使楼道畅通了,敞亮了,得到了许多居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通过努力,小区的垃圾袋装化率达100%。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创绿活动,广大居民的环保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爱绿、护绿的意识不断增强。创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拓展创建绿色小区的内涵,充分发挥小区的优势,让创建小区活动进一步教育人、启发人,提升小区精神文明的创建水平。
社区绿色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永和县滨河社区成立于2011年4月,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城内,是由原永和县城北社区划分而来,滨河社区北至响水湾,南至广播站、财政局,西以芝河为界,东到东山公园。辖区内有居住户1300余户,人口4800多人。
我社区自成立以来,历任领导高度重视环境建设,把创建绿色社区做为提高城市品牌形象,构建和谐社会得重要载体,尤其近年来,我社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加大居住环境建设力度,把环境教育作为实施文明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环境教育、环保活动已成为我社区特色主题,并取得明显效果。
在永和县提出创建省级级卫生县城,创建绿色社区的决定后,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及监督我社区的环境卫生,社区成立了由社区主任为组长、社区副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小组,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统筹安排活动的各个环节,保证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组织社区人员定期参加学习和培训,不断获取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以保证创建长久、有效开展。
我社区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在宣传教育中,联系实际,将环保宣传和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结合起来。
举办环保签名活动。我社区在2011年7月中旬,组织了全体人员上街做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而且在晚上到文化广场开展创卫活动的万人的大签名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企业单位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响应、参与,在社区形成了一个大家都来关心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居民的爱清洁、爱卫生的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我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们相信,只要全县居民的共同努力,创建绿色社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设立环保宣传专栏。我社区专门开设了环境教育宣传橱窗,也回顾了我社区开展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活动。社区通过宣传橱窗、宣传标语等向全社区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强化环保意识。
围绕“保护环境,创建绿色社区”这一主题,我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
1、举行环保知识比赛。
2、参加植树护树活动。
3、清洁滨河路。
我社区委员会,经常组织社区人员参加社区环保活动,如清洁滨河路两侧,在清洁活动的同时,向社区沿道路居住居民发放环保宣传资料,提高辖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引导社区成员在社会实践、参与社区服务中,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和实践活动中去。在强化社区环保意识的同时,培养社区工作人员社会责任感。
我社区经常组织社区人员向社区居民发放环保宣传资料,提高辖区居民的环保意识。让环保行动进入家庭,提倡居民节水、节电、慎用清洁剂,少用一次性用具等。
通过这些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开展环境保护,培养的良好环境卫生习惯。让社区工作人员,走进社区,关心社区,服务社区;让社区居民走出社区,实现社区环境教育对家庭、社会的辐射作用。
将社区的环保宣传、环保行动,延伸到社会,辐射到全县居民。
社区环保成果。
目前,我社区不仅环境美,而且在污水排放、垃圾清理、居住小区环境等方面给社会和其它社区做出表率和榜样。引导居民“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把环境建设、创建绿色社区落实在行动上。
而且我社区在7月中旬迎接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小组的检查,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总之,在创建绿色社区的活动中,我社区不断提升环境水平,使社区居民对创建绿色社区有正确的认识,环境意识有所提高,绿色环保行为正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社区的居住环境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有部分居民环保意识有待加强,社区社区环保对社会的影响还远远不够。保护环境,创建绿色社区任重而道远。
我们将以这次创建市级绿色社区和省级卫生县城为契机,在今后的社区工作中,一步一个绿色的脚印。通过全体社区人员和全体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全县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创建绿色社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行动。为打造和谐永和,绿色永和,百亿永和增添力量。
生态河绿色长廊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镇位于孟连县城东南部,东与澜xx县糯福乡相接,西靠勐马镇,南面与缅甸佤邦接壤,北同娜允镇、景信乡相接,总面积354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500mm,边境线长27.85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100个村民小组14961人。辖区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河、南基河、南腊河三条河流。其中,**河**段长45公里,主要流经我镇拉嘎村芒井、拉嘎一、二组和**村清水河、桥头社等22个村民小组(共905户3826 人),出境流入缅甸勐柏县。
**河被称为我县的母亲河,也是**镇的母亲河,全镇近10%的群众直接收益于**河,近年来,由于发展产业,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两岸植被减少,水体受到污染,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流量逐年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日益严重。一是因沿岸群众文化程度低下,缺乏环保意识,大量的生活垃圾倒入河中,加之工业废水的排放和残留农药随雨水流到河中,水质受到了一定污染。二是随着两岸群众人口的增加,两岸土地和生态压力增大,群众的耕作方式落后,坡地居多,一到雨季大量泥沙冲到河中,极易发生洪灾。三是产业开发,尤其是甘蔗产业的过量开发,使许多翠绿的青山变成了荒芜的山地,大量灌木被砍伐,造成了水土流失,**河沿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中生物逐年减少,部分水源枯竭,许多寨子出现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失衡,由此造成的恶果是——夏季旱情严重,雨季洪灾频繁。加大了我镇退耕还林的难度,同时给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了难度。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恢复植被,加剧了群众增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矛盾。
(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充沛的水资源是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之一,人类生态依赖自然,发展依赖自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短暂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发展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的承载力,可持续地发展,和谐的发展。确保生态环境平衡是我们的重要责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保护**河流域两岸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绿色经济的重要保证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推广农业科技,提高水利化程度,是改变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重要途径。我镇拉嘎村芒井、拉嘎一、二组和**村清水河、桥头社等22个村民小组农田地的浇灌主要依靠**河,因其水源充足,浇灌便捷,我镇的`电脑农业基地、玉米制种基地等重要农业项目和石斛等绿色产业的开发都设在**河沿岸,为各类项目的成功开发,提供了有力保证。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是我镇沿边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保证,也是与我镇毗邻的缅甸勐柏县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源泉。
(三)是保持区域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
茂密的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证、是防止水源枯竭的重要措施,只有早准备、早行动,加强对**河流域沿岸及周围的保护,才能降低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以确保沿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保证两岸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的必然选择
丰富的水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居的首要条件之一,**河水量充沛,加之我镇优越的区位优势,沿边群众一年可种植双季稻和其他经济作物(如西瓜、菠萝等),较大的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是促进全镇,支持全县环境建设和下流域地区生态平衡的一项基础工程
(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加快**河及沿岸周遍环境的建设,是维持我镇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举措,是我镇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是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内容。
(一)当地群众环保意识淡薄,不注意环境保护。
(二)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耕作方式落后,毁林开荒仍然存在。
(三)产业开发中土地规划不合理,不注意生态问题,急功近利。
(四)没有专项整治资金,缺乏具体保护恢复措施,没有相关部门具体抓落实。
(一)要提高当地部门、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自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落实,把保护**河生态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大事长抓不懈。
(三)要结合全县林改及农业综合开发,开发综合协调,保护生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抓住林改契机,划足留够水源林。应明确规定河两岸50米内一律禁止种地,以确保河流的正常运行,花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责任到村、组,各单位按计划逐年实施。
(四)要依法制止破坏两岸生态的现象,特别是开荒种植,乱砍乱伐现象。
(五)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逐步普及沼气的使用率,以便更好的保护森林。
(六)加强对河道的管理和治理,严禁乱采沙。
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承建单位:河南青蚨实业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陵头乡段子铺村委会。
项目地点:陵头乡段子铺村桃花谷北边207国道东。
建设周期:预计五年时间(--202)。
建设内容:以“八大功能区”为主题内容,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
建设规模:预计占地(山地和平地)1500亩左右。
河南青蚨实业有限公司承建项目部。
汝州是汝瓷之都、曲剧故乡、河南省省直管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茫茫伏牛,西临古都洛阳,东望黄淮平原,北汝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05.6万。辖4个乡、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453个行政村。汝州市地处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四市交界地带,焦柳铁路、207国道纵贯南北,并与陇海线、京广线连通,洛界公路、南洛(南京-洛阳)高速、二广高速、焦(汝)桐高速横穿东西,并与京珠、连霍高速直接毗连;县乡公路和“村村通”公路覆盖城乡,辖区内公路纵横交织、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交通非常便利。
河南省汝州市蜘蛛山项目位于汝州市陵头乡段子铺村,有两道河流汇聚经过,蜘蛛山下有土地50亩左右,山上有1000多亩山地和几百亩平地,第一期,我们计划在山上植树、花草的公墓设计规划、山下植树规划可用地,投资壹百多万元左右用于补偿征地,50万用于规划设计,50万用于采购树苗等。于20后半年开工,第二期,原生态建设规划,生态青菜和水果田地规划,第三期,建设原生态观光游园,第四期,开发拓展训练营和儿童游玩等项目,分四期建设,计划五年内完工。原生态旅游观光园项目是我市引进的首个从事独资企业项目,由河南青蚨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一亿元人民币。原生态旅游观光园项目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利资源,建设“探险、惊奇、刺激”等新颖的项目及旅游宾馆、餐饮美食、购物走廊等配套设施,设计日接待游客1000人次以上,此外,还将建设河南第一个大型真人cs镭射野战区。项目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现代生态农业开发示范为先导,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目前规划正在进行。这一项目的实施,为推动汝州实现“生态扬市、旅游热市”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拟建成100余亩优质樱桃示范园,100余亩优质葡萄展示园,200余亩桃、杏、枣等名优杂果品尝园,园内灌溉系统全部微喷化,拟打机井6眼,建成地下灌溉管网方圆10公里,水泥主干道5公里,田间砂石道路6公里,可控温室1500平方米,围栏4000m,并建有园林化的葡萄长廊,以及可供300余人休闲渡假使用的窑洞宾馆、洗浴场、招待所等旅游设施。园内林木茂密,风景宜人,道路通畅,通讯服务设施齐全。该项目的主导产品为优质大樱桃,果实大、色艳味佳、营养丰富、成熟期早,深受消费者喜爱,加之栽培较晚,发展面积小,全国大体18万亩,总量少,市场紧俏,价格较高,使大樱桃成为当前栽培效益最高的果树之一。其销售不仅供给拥有100多万人口的汝州市,而且还可运往河南郑州方圆的各个城区销售,登封少林寺距离观光园只有30多公里,大有发展空间。因此,该项目无论在销售市场,和劳动成本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由于本项目的投资额较大,建议建设单位加强融资,确保资金按时到位,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保证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使项目能够尽快实施,早日完成,更好地发挥作用。
河南青蚨实业有限公司是集农业观光、旅游渡假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经营范围为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渡假。公司拟招职工300余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10人,其它高级管理人员5人。公司实行科学化管理,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理念,精心打造“三型”农业,决心把观光园建成现代化生态农业的示范基地。公司准备聘请西北农业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进行技术指导。
建设内容及经营理念。
一、设计思想。
本项目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民族风情互动活动及原生态拓展训练为目的,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二、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拟租赁土地1500亩,其建设主要内容为生态农业园、民族风情园、接待配套用房及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
主要建设规模如下:
1、生态农业园:种植果林300亩,景观灌木及花卉100亩,天然绿色蔬菜种植50亩。
2、民族风情园:修建民俗风情园50亩。
3、接待配套用房:改造修整原有用房600m2,新建1200m2。
4、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修建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180亩。
三、经营理念。
1、观光。
一是风貌观。观赏汝州市特有的山水风光,观看农村田园风光、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霞。
2、休闲。
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当前,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全面迈入小康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安全工作已经提上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省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更优化、山川更秀美、环境更安全、经济更发达的“绿色浙江”的宏伟的目标。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绿色浙江”,打造绿色浙江农业和农产品安全工作及正在实施的浙江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农产品发展方向,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绿色食品将成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工作。对于提高我省农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帮助广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推进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到目前为止累计开发蔬菜、茶叶、酒类、罐头、鲜果、粮油、干果、海产品等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56只,绿色食品生产资料1只。现标志有效使用权期内的产品40只。绿色食品产量10万多吨,销售额4亿多元,利润5000多万元,全省省内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监测面积超过4万多亩。还有28只产品已通过环境监测,正在进行初审。绿色食品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总体上看,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发展还比较迟缓,与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截止xx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达到1217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2400个,实物总量达万吨;年销售额500亿元,出口额4亿美元。我省绿色食品所占的份额与我省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绿色食品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升为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成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新形势为绿色食品事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创造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为了逐步建立起绿色食品销售服务网络,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开拓绿色食品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发挥绿色食品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依靠市场机制大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我们准备利用丽水市莲都区浙西南农贸城现有硬件设施条件联合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
一、目的意义。
1、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是构建浙江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当务之急。绿色消费是世界性的潮流。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形势良好。浙江是全国的资源小省,经济大省。浙江农业必须走绿色食品产业的道路,浙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全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先进省份。目前,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尚处于相对滞后水平,迅速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尽快形成绿色食品消费交易中心,是浙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迅速达到全国水平的关键。全省大部分农产品市场都以发展绿色市场为已任,开业在即的丽水市浙西南农贸城更是高举绿色市场大旗。全省开发绿色食品的企业也不断涌现,唯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尚未问世。从全国而言,目前也只有哈尔滨等几个为数不多的城市建有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
建设绿色校园实践报告
在学校的建设和教育中我们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强化环境教育,并将环境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倡导环境教育,多渠道挖掘教育资源,始终把环境建设、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纳入同步发展的轨道,并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创造性地做了一系列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校自开展绿色学校创建以来,学校成立了以校长赵秀娟为组长、副校长高春鹏、赵旺、王瑞玲为副组长,组员由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及年级组长组成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并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列入学校、少先队、教导处、总务处、各教研组、班主任的学期工作计划。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学习讨论,研究创建工作。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任务,强化职责。由少先队负责组织开展环保教育的各项活动,学校总务处全面负责校园绿化和日常的维护,教导处负责环保教育在教学及教科研工作中的有机渗透,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领导小组积极鼓励师生员工参与学校规划,共同制定校园环境和发展的各项措施,使环境教育与学校各部门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我校创建绿色学校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发挥德育活动的整体功能,与科技活动相结合,拓展环境教育途径,引导和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1、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以建设促环保。
(1)打造精品校园,融铸绿色和谐理念。
20xx年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强校园园林化建设,对学校建筑布局以及校园绿化、美化方面进行了精心的部署和细致的规划。在扩大绿化建设面积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环境保护的相关标语在楼道、梯间随处可见,于无声处规范学生言行,净化学生心灵。
(2)重视养成教育,净化学校环境。
我校把环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在学校走廊、厕所、水槽等用水区域张贴了节水标语,并坚持对学生进行节水教育;培训了班级节电小标兵,时时注重对班级、校园用电情况的监督,总务处不定期对班级、办公室用电情况进行检查,使我校用水用电情况良好。注意垃圾的处理、回收,垃圾分类存放,使校园内没有残留垃圾。各班包干卫生区划分明确,职责落实,打扫及时,使学校环境优美、整洁卫生,厕所无异味,无残留粪便。
2、内外双修,家校联合、辐射社会。
我校在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中,以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通过课堂教学,研究性课程学习,养成教育,美化校园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现环境教育渗透。我们将相关学科渗透、第二课堂活动双管齐下,构建学校环境教育网络,优化教育环境。
(1)发挥学科教学主阵地作用,创建绿色课堂。
我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各科课堂教育教学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文化知识水平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等学科的科任老师在具体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内容正确,结合贴切,学生积极性高,教育成果显著。在全国首届中小学生漫画大赛中,我校同学的环保题材漫画《》获得一等奖的第一名;老师所执教的《》深刻挖掘了环境保护对人的影响,深受专家的好评,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发动小队队员,利用废品搞小发明、小制作,培养队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张丽娜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的变变变-玩具小车驱动能源改造获得x市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我们还在每班成立环保小队,分类收集垃圾,把卖废品所得的钱捐赠给身边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培养队员的爱心,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我们还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绿色学校专栏,宣传绿色环保的有关知识,及时反映学校创建工作的最新情况,接受师生的有关建议。
(2)走出校门,家校联动,服务社区。
20xx年以来,学校利用地球日、水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积极组织环保宣传员开展广泛的环境宣传活动,定期到社区宣传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专门制作环保宣传版报。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积极参加社区环境保护活动,经常参加清扫社区一条街活动,参加社会环保公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以家长会、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向家长广泛宣传环保。在家长会上,我们向家长阐述了环保的重要性,希望家长能够带动身边的人,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来。定期向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把环保的重要性,环保应注意的问题等告知家长,要求家长成为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1、发挥学校优势,配备校外环保辅导员,及邀请有关环保专家到校讲座。
2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阵地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环境教育的现状及趋势。
3、多让学生参加各种环保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来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师生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学校环保工作辐射社区、家庭,三者形成教育合力,受到了社会的好评。一所培养具有较高环境素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绿色学校正在形成。今后我们将在学习中探索实践,在学习中创新发展,保证创绿活动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
社区绿色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我市农村社区建设起步于2019年。2019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农村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揽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案。尤其是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确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承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初步形成了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良好格局。主要做法有: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优化村庄布局。一是着眼群众需求。倾听民意、反映民声、让民做主、为民说话,始终把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二是切合地方实际。依据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水平,以及村庄自然肌理与资源环境条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致,不搞大拆大建。三是符合发展方向。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美好乡村建设无缝对接。在执行规划时,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各项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四百工程”、城乡社区结对共建、“阳光村务”、创先争优、“平安家园”等活动载体中设置和融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同时,及时完善规划,体现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打破城乡壁垒。一方面,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行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1+12”方案,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低保、养老、医疗并轨,就业和社保城乡一体。目前,全市74万户籍人口已全部登记为“铜陵市居民户口”;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万张。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市场配置、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1+8”方案的具体内容,在明晰所有权、保障收益权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实行常态管理,努力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农房测绘工作已全部结束,截至目前,累计申请房屋登记76561余户,受理65451余户,发证2623余本。建立了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运作机制,防范小额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三,坚持政策引导,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攻坚。去年又专门下发了农村社区建设“五五工程”计划,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日常运行规范化、资产效益最大化、服务组织多元化、村务党务公开阳光化、服务团队专业化。在资金投入方面,几年来,市、县(区)两级结合民生工程,投入资金5200多万元,先后建成13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去年8月份铜陵县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单位”。同时,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促进了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在持续加大“输血”的同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造血”功能,积极谋划产业项目。近年来,围绕农村发展需求,谋划项目437个,总投资54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50亿元。
第四,坚持民主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扩大公开范围,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指导县区编制《村务公开目录》,除国家政策法规统一规范的内容外,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目录,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新公开形式,探索实践村务公开“6+4”工作法,统一财务审批和公开程序,做到常规性工作按季公开,固定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真正让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全过程。同时,建立公开承诺制度,明确办事时限和质量,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决策过程。坚持民主管理,对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统一部署、适时检查,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认识基本到位,但观念转变不够。部门、县区、乡村、农民对要不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是较为统一的,但在具体推进中,一些干部对“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理解不深,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推进,有以“物”代“人”的现象;部分群众对“谁来建新型农村社区”有片面认识,存在“等、靠、要”思想,参与积极性不高;少数部门和干部对“怎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把握不准,特别是对如何与美好乡村建设相衔接研究不深,忽视乡土文化,以城市规划建设的思维建设农村。此外,受客观条件和经济条件影响,还有少数基层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自我减压、降低标准。
二是规划比较齐全,但具体落实不够。主要原因:一是突出单个农村社区功能而忽视区域及区域间的整合。比如,就单个农村社区的规划来看,有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甚至是应有尽有,但从整个区域来看,彼此间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社区间未能形成彼此呼应、相互补位的有效体系。二是少数规划设计缺乏论证,未能充分考虑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地方产业承载能力和实际财力,客观上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具体落实中产生抵触情绪。三是由于农村村庄人口少、分布散,且人口素质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以中老年居多,这些也增加了规划落实的难度。
三是措施相对有力,但顶层设计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意义重大。若干年前,在《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就曾对相关问题有所阐述。就现实而言,一方面,从市级及市级以下层面,各级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十分有力,比如在推进城乡保障方面实行同城同待遇、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等措施,都有力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仍是以“地域性”、“行业化”的特征为主,未能实现更大领域和更高层次的衔接。许多工作仍停留在“单兵推进”层面,需要进一步总结探索。
四是合力已经形成,但要素保障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两大经济要素:一是资金;二是土地。从资金方面来看,一是政府投入相对不足。近两年全市投入“农林水”的资金达亿元,但投入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农技推广、农资补贴等刚性需求上,投入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份额较小。二是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19年全市144个行政村,无经营收益的有56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下的有53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只有35个,仅占25%,难以支撑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维护。三是社会自愿投入有限。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不高,资金投入未能实现多元化。从土地方面来看,农村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多、指标少;少数农户小农意识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成片流转难度大,影响人口集聚、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的延伸,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困扰。
第一,突出规划先行,构建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联动。以县区规划、产业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为依据,做到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打通城乡之间、农村社区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社区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效组合和多向流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条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又与未来的区域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同时,结合村庄历史沿革、村民居住习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稳妥有效进行合村并点,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效益。三是坚持创新模式、量力而行。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当前绿化提升、“三线三边两小”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把农村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布点、重点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同时,针对村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办法。比如,对具有较好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有一定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相对配套,周边用地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亮点;对规模小、人口少或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必须整体拆迁的村庄,进行拆迁新建;对配套设施不完善,但需要保留的村庄,进行旧村整治、改造提升;对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观,需要保护的村庄,进行特色保护。
第二,突出政策引领,建立多元扶持保障的新体系。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增加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拓展农村用地空间。另一方面,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相邻滚动、合村并点、集中连片的方式,充分整合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一方面,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实行“五个一点”,即:通过市、县、乡各级财政安排一点,积极向上争取一点,整合政府资源筹集一点,共建单位协调帮扶一点,发动社会力量捐助一点,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比。三是深化配套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真正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医疗、科教文体等方面的权利。
第三,突出产业支撑,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一是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以铜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科技投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的创新模式,不断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加快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二是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生姜、凤丹等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规模小、集聚效应弱、加工企业少、产业带动力不强、销售平台单一、市场开拓不够等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科学发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品牌效应,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三是在规模生产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及时兑现奖扶政策,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经营能力,引导帮助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报告。
一、目的意义。
1、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是构建浙江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当务之急。绿色消费是世界性的潮流。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形势良好。浙江是全国的资源小省,经济大省。浙江农业必须走绿色食品产业的道路,浙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全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先进省份。目前,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尚处于相对滞后水平,迅速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尽快形成绿色食品消费交易中心,是浙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迅速达到全国水平的关键。全省大部分农产品市场都以发展绿色市场为已任,开业在即的丽水市浙西南农贸城更是高举绿色市场大旗。全省开发绿色食品的企业也不断涌现,唯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尚未问世。从全国而言,目前也只有哈尔滨等几个为数不多的城市建有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
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背景:
膳食营养补充剂在行业内也叫膳食补充剂、营养补充剂、非医用营养品等,其特征是药品形态、食品属性,属于食品的特殊类别。年,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在总结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近十年发展的基础上,对膳食营养补充剂作出了如下定义,即:“以维生素、矿物质及动植物提取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口服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达到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和降低疾病风险的目的,一般以片剂或胶囊剂等浓缩形态存在”。按照目前监管体制,膳食营养补充剂包括普通食品、营养素补充剂和保健食品三种形态。
在过去几年,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持续成长,平均增速超过20%,到,国内的保健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60亿元。虽然保持较高增速,但是中国保健食品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发展还比较落后,尤其从人均消费量而言,亚洲发达国家/地区的人均消费是中国的12.1倍,北美是中国的8.8倍,增长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年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这一专门针对食品工业的文件中,保健食品被首次纳入国家五年规划。该文件指出:“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的重点任务是提高食品与保健食品及其原材料生产质量和工艺水平。大力发展天然、绿色、环保、安全有效的食品、保健食品和特殊膳食食品;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营养强化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新功能的保健食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同质化等状况。到年,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百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超过50%。”
项目内容:
现代农产品交易中心包括水果交易区、蔬菜交易区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项目建设期为1年,其中工程建设及场地购置费用共11,118.17万元,软硬件设备购置36.80万元,项目实施费用389.8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930.90万元。全部投资资金拟通过公司定向增发募集,如募集资金不能满足投资项目的需要,不足部分则由企业以自有资金或其他融资方式解决。
项目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规模和壮大公司的实力,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公司及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
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承建单位:河南青蚨实业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陵头乡段子铺村委会。
项目地点:陵头乡段子铺村桃花谷北边207国道东。
建设周期:预计五年时间(--202)。
建设内容:以“八大功能区”为主题内容,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
建设规模:预计占地(山地和平地)1500亩左右。
河南青蚨实业有限公司承建项目部。
汝州是汝瓷之都、曲剧故乡、河南省省直管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茫茫伏牛,西临古都洛阳,东望黄淮平原,北汝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05.6万。辖4个乡、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453个行政村。汝州市地处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四市交界地带,焦柳铁路、207国道纵贯南北,并与陇海线、京广线连通,洛界公路、南洛(南京-洛阳)高速、二广高速、焦(汝)桐高速横穿东西,并与京珠、连霍高速直接毗连;县乡公路和“村村通”公路覆盖城乡,辖区内公路纵横交织、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交通非常便利。
河南省汝州市蜘蛛山项目位于汝州市陵头乡段子铺村,有两道河流汇聚经过,蜘蛛山下有土地50亩左右,山上有1000多亩山地和几百亩平地,第一期,我们计划在山上植树、花草的公墓设计规划、山下植树规划可用地,投资壹百多万元左右用于补偿征地,50万用于规划设计,50万用于采购树苗等。于20后半年开工,第二期,原生态建设规划,生态青菜和水果田地规划,第三期,建设原生态观光游园,第四期,开发拓展训练营和儿童游玩等项目,分四期建设,计划五年内完工。原生态旅游观光园项目是我市引进的首个从事独资企业项目,由河南青蚨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一亿元人民币。原生态旅游观光园项目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利资源,建设“探险、惊奇、刺激”等新颖的项目及旅游宾馆、餐饮美食、购物走廊等配套设施,设计日接待游客1000人次以上,此外,还将建设河南第一个大型真人cs镭射野战区。项目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现代生态农业开发示范为先导,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目前规划正在进行。这一项目的实施,为推动汝州实现“生态扬市、旅游热市”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拟建成100余亩优质樱桃示范园,100余亩优质葡萄展示园,200余亩桃、杏、枣等名优杂果品尝园,园内灌溉系统全部微喷化,拟打机井6眼,建成地下灌溉管网方圆10公里,水泥主干道5公里,田间砂石道路6公里,可控温室1500平方米,围栏4000m,并建有园林化的葡萄长廊,以及可供300余人休闲渡假使用的窑洞宾馆、洗浴中心、招待所等旅游设施。园内林木茂密,风景宜人,道路通畅,通讯服务设施齐全。该项目的主导产品为优质大樱桃,果实大、色艳味佳、营养丰富、成熟期早,深受消费者喜爱,加之栽培较晚,发展面积小,全国大体18万亩,总量少,市场紧俏,价格较高,使大樱桃成为当前栽培效益最高的果树之一。其销售不仅供给拥有100多万人口的汝州市,而且还可运往河南郑州方圆的各个城区销售,登封少林寺距离观光园只有30多公里,大有发展空间。因此,该项目无论在销售市场,和劳动成本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由于本项目的投资额较大,建议建设单位加强融资,确保资金按时到位,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保证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使项目能够尽快实施,早日完成,更好地发挥作用。
河南青蚨实业有限公司是集农业观光、旅游渡假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经营范围为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渡假。公司拟招职工300余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10人,其它高级管理人员5人。公司实行科学化管理,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理念,精心打造“三型”农业,决心把观光园建成现代化生态农业的示范基地。公司准备聘请西北农业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进行技术指导。
建设内容及经营理念。
一、设计思想。
本项目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民族风情互动活动及原生态拓展训练为目的,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二、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拟租赁土地1500亩,其建设主要内容为生态农业园、民族风情园、接待配套用房及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
主要建设规模如下:
1、生态农业园:种植果林300亩,景观灌木及花卉100亩,天然绿色蔬菜种植50亩。
2、民族风情园:修建民俗风情园50亩。
3、接待配套用房:改造修整原有用房600m2,新建1200m2。
4、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修建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180亩。
三、经营理念。
1、观光。
一是风貌观。观赏汝州市特有的山水风光,观看农村田园风光、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霞。
2、休闲。
住:特色农家居住用房;吃:特色农家饭;玩:原生态拓展训练等。
3、采摘。
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
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
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的同时,按照农历12个月每月一节的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中原的地理文化、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
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7、民族文化。
挖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开展民族文化展示,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本土民族文化。
规划布局。
一、规划基本原则。
(一)生态安全原则。
要严格将开发强度和游客人数控制在农业的生态容量之内,农业生态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在设计时应考虑对自然生态的侵挠可控,与自然景观协调,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二)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原则。
要根据环境特征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因地制宜,总体维护,重点突出建设,尽量保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基础上,提供兴趣点和创新点,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联系。
(三)科学性原则。
实施规划前科学地分析现状资源特点,科学评估现状优劣势和容纳能力及适宜的发展模式,技术保证保护好农业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以及专业的建设、管理和推广经营。
(四)市场需求原则。
规划时要实行准确而细化的客源市场定位,以客源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为导向,去挖掘和开发农业自然生态资源,充分利用生态品牌和旅游资源优势,实现比一般旅游地更高的开发水平。
(五)综合统一原则。
在注重生态效益和市场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社会效益,通过合理的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提高城乡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提倡文明生活方式。
(六)创新原则。
新型交叉型产业模式要求实现全方位的创新,这包括理念创新,通过在原有资源条件下寻求和制造新的差异点来实现发展与改变;制度创新、寻求政府、企业城乡居民之间新的合作共生模式,新的激励体系和分配体系;以及组织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等。
二、总体规划方案。
(一)总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
本项目主要是以生态观光农业为主线,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人文景观展开布局。采用空间主题结构,依据场址地形特征及内容特点,空间主题结构分为四个区域,主要有生态农业区、民族风情园、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接待区。
(二)平面功能布局。
本项目平面功能布局分为生态观光,包括精品植物,苗木花卉园,水果林,原生态防护绿地,民族风情园、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
精品植物、苗木花卉布置在农庄上部,植物园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为主,花卉园以花卉树木培植优雅环境,使之成为生产买卖品和观赏结合的花卉园。主要发展各种观花类、观叶类和观叶赏果的栽培生产。
蔬菜种植园分布在农庄下面,以现有坡地为主,进行平场培土,种植天然绿色蔬菜,形成蔬菜种植体验区。
民族风情园布置在农庄南面,以汝州的戏曲歌舞表演、民俗风情展示、文化用品展示为主。
原生态拓展训练基地布置在农庄西面,以团队协作训练、拓展训练、丛林穿越等为主。
接待区包括接待大厅、农庄餐厅、特色产品交易厅、休息区,集中于农庄中偏北方,以提供游客娱乐、休息、用餐、购物为主要目的。
工程方案。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一)给排水工程。
1、设计范围与依据。
(1)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内工程给水、排水及消防。
(2)设计原则。
其它有关部门资料。
2、给水系统。
(1)水源。
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浙江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
浙江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二、项目背景。
当前,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全面迈入小康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已经提上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省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更优化、山川更秀美、环境更安全、经济更发达的“绿色浙江”的宏伟的目标。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绿色浙江”,打造绿色浙江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农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同时,绿色食品还将成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工作。对于提高我省农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帮助广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推进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到目前为止累计开发蔬菜、茶叶、酒类、罐头、鲜果、粮油、干果、海产品等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56只,绿色食品生产资料1只。现标志有效使用权期内的产品40只。绿色食品产量10万多吨,销售额4亿多元,利润5000多万元,全省省内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监测面积超过4万多亩。还有28只产品已通过环境监测,正在进行初审。绿色食品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总体上看,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发展还比较迟缓,与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截止xx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达到1217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2400个,实物总量达万吨;年销售额500亿元,出口额4亿美元。我省绿色食品所占的份额与我省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绿色食品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升为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成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新形势为绿色食品事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创造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绿色食品工作的宏观指导,积极培育绿色食品市场,逐步建立起绿色食品销售服务网络,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开拓绿色食品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发挥绿色食品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依靠市场机制大力推动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特提出本项目。
三、项目建设的意义。
1、发展绿色食品是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在省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已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更优化、山川更秀美、环境更安全、经济更发达的“绿色浙江”的宏伟目标。发展绿色食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工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农产品发展方向,是建设“绿色浙江”、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
2、食品是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业收入的有效手段。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改良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通过效应来增加农民的收入。绿色食品生产自始至终贯彻质量第一的理念,强调生产、加工、贸易过程的标准化和各环节的规范管理,以统一的标准和良好的形象面对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价值,品牌就是市场。绿色食品近十余年来的实践证明,“加绿标等于精品”的概念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95%的企业使用绿色食品商标后效益明显增长。因此,发展绿色食品是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效益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项目背景:
为改善和提升公司果蔬、水产批发交易市场的经营环境和商业氛围,巩固并提升公司在农副产品批发流通领域竞争力,根据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产业优化方向统筹和规划,拟在现有基础上建设现代农产品交易中心。交易中心建成后,光明水产市场也将搬迁至该交易中心,实现原果蔬批发市场、水产批发市场综合化管理。
项目将提升公司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服务模式,从单纯的'销售场所及相关的物业管理,向更为全面的服务体系扩张。公司将全面管理交易中心的产品流通、信息流通、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进行全面的统计和介入。针对下游业态发展和变化,扩大配送区域,健全配送功能,并酌情为配送区域实现粗加工、净菜和特菜配备必要的建设条件。为入驻产业扩大经营提供便利的商务沟通配套,提供广告、酒店、会展和商旅服务并加强发展配套服务,引进小额借贷,培训、咨询等。项目建设全面的流通服务体系,将为入驻商户打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升公司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交易中心的核心竞争力,让公司得以在服务中与入驻商户一同成长,发展壮大。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简介。
三、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四、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五、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二、市场现状及需求前景分析。
三、市场需求预测。
四、市场分析小结。
第四章交易中心区域介绍。
一、区域设置。
二、区域介绍。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一、工程布局。
二、设计依据。
三、项目用地规划。
四、用地规划指标。
第六章节能、节水。
一、编制依据。
二、节能措施。
三、节水措施。
第七章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三、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第八章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安全卫生。
(一)设计依据。
(二)危险因素分析。
(三)安全卫生措施。
二、消防设计。
(一)设计依据。
(二)消防设计。
(三)消防措施。
(四)消防人员。
第九章项目建设进度。
一、项目实施各阶段。
(一)前期工作。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四)施工准备。
(五)土建施工。
(六)竣工验收。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投资估算。
(二)固定资产投资。
三、资金筹措。
第十一章财务评价。
一、基本假设。
二、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
(一)收入与税费预测。
(二)总成本预测。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小结。
第十二章项目综合评价。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二、项目建设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环境工作总结报告
县编办作为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__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__大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作用,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根据省工作部署安排,推进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的组织实施。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整合试点示范。我办于前期开展调研活动,准备集中开展体制改革。
二、创新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推进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管改革,制定出台我县环保垂改有关机构编制方案。
我办已编制印发了《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县环保局环境保护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三定方案,对县生态文明办、县环保局的职责职能进行了规范明确,并在接下来的生态工作中持续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三、建立生态综合执法体制,推动组建县级生态综合执法机构。
为全面加强生态综合执法体制建设,经市编办批准同意后,成立县环境监察大队,为环保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负责全县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组织实施联合执法,全面保障生态综合执法体制健全。
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健全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
我办已于20__年报市编委批复成立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并配齐编制人员,编制印发了《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的编制规定》,健全和完善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并将持续对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环境工作总结报告
1、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科学使用和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对保护章江水源水质至关重要。我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户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如使用复合肥、生物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使用量,限制使用碳酸氢铵氮。全县水田单位公顷化肥平均施用量由20_年前的283公斤/公顷下降到目前的273公斤/公顷。
2、严禁秸秆焚烧,加强秸秆还田利用。每年夏秋两熟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强了行政执法力度,有效地遏止了秸秆焚烧的蔓延。今年夏秋两熟秸秆还田面积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有效地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3、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近年来,我局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申报、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先后有县科达农庄、鑫业种猪场、亿品林牧生态园、盛发养猪场、宏大养猪场实施了该项目的改造,同时通过开展清洁生产行动,制定《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科学划分禁养区、适养区、可养区,推进沼气池建设,大力推广运用“猪-沼-果(渔、林)”和“发酵床养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各主要养殖场都建起了沉淀池或沼气池,粪便污水大部分进入了沼气池,产完沼气后再进入农田、果园做肥料,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据调查,20__年我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2%。
4、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我县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发展迅速,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基地面积达到8000多亩。全县已经获得认证农产品1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个,绿色食品1个。通过认证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控制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用量,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5、农村能源建设。本年度新建沼气池任务数600户,实际全年完成850户,完成率141.67%。具体措施:一是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加强了领导;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积极性;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保证建池的进度和沼气质量,提高沼气综合利用率;四是争项目争资金,给予新建沼气户每户补助1200元,并及时足额补助到农户;五是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沼气发展。
6、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6月底完成全县各乡镇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完成了土壤采样377个,涉及11个乡镇73个村。采取的措施:一是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参加省厅举办培训班的学员6人,县农粮局举办一期培训班培训15个;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规模养殖场(户)污染治理设施不够完善或治污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散养户很大一部分没有污染处理设施,直接排放至农田水塘。
2、部分养殖场(户)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循环农业和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意识浅薄。
3、滥施农药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对病虫监测工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由于专项经费不足和技术人员不足,区域站工作不能正常运行,农作物病虫监测工作跟不上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导致农村滥施农药,影响到饮用水安全。
三、建议。
1、实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通过典型带动我县规模养殖场(户)的污染治理能力。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养殖场(户),向其下达养殖污染整治告知书,并与其签定限期治理责任书,养殖场(户)必须在限定期内搞好治理。对逾期不整治的,则依法取缔。
2、加强畜禽清洁生产行动的宣传力度。利用送科技下乡、畜牧科技人员进场入户、技术讲座等活动,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宣传和指导,增强养殖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的自觉性,提高清洁生产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电视、标语等宣传媒体,加大畜禽清洁生产意义的宣传,使清洁生产观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共同监督养殖场(户)自觉遵守环保要求,全力推进畜禽清洁生产。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上级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和技术力量的支撑,以确保今后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当前,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全面迈入小康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安全工作已经提上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省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省委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更优化、山川更秀美、环境更安全、经济更发达的“绿色浙江”的宏伟的目标。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党员代表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绿色浙江”,打造绿色浙江农业和农产品安全工作及正在实施的浙江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农产品发展方向,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
绿色食品将成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工作。对于提高我省农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帮助广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推进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到目前为止累计开发蔬菜、茶叶、酒类、罐头、鲜果、粮油、干果、海产品等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56只,绿色食品生产资料1只。
现标志有效使用权期内的产品40只。绿色食品产量10万多吨,销售额4亿多元,利润5000多万元,全省省内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监测面积超过4万多亩。还有28只产品已通过环境监测,正在进行初审。绿色食品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总体上看,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发展还比较迟缓,与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截止xx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达到1217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2400个,实物总量达xx万吨;年销售额500亿元,出口额4亿美元。
我省绿色食品所占的份额与我省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绿色食品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升为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成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
新形势为绿色食品事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创造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为了逐步建立起绿色食品销售服务网络,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开拓绿色食品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发挥绿色食品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依靠市场机制大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我们准备利用丽水市莲都区浙西南农贸城现有硬件设施条件联合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
一、目的意义。
1、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是构建浙江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当务之急。绿色消费是世界性的潮流。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形势良好。浙江是全国的资源小省,经济大省。
浙江农业必须走绿色食品产业的道路,浙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全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先进省份。目前,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尚处于相对滞后水平,迅速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尽快形成绿色食品消费交易中心,是浙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迅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关键。
全省大部分农产品市场都以发展绿色市场为已任,开业在即的丽水市浙西南农贸城更是高举绿色市场大旗。全省开发绿色食品的`企业也不断涌现,唯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尚未问世。从全国而言,目前也只有哈尔滨等几个为数不多的城市建有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
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将绿色食品的展示展销与绿色食品的发展培育有机结合,可迅速促进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壮大,从而带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可以认为,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乃是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当务之急。
2、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丽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自然条件分析,丽水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79.1%,是华东乃至全国少有的“生物基因库”。
丽水是浙闽六大水系之源(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交溪),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生态屏障。丽水是沿海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地区,绿色生态是丽水的后发优势。从产业基础分析,在生态示范区环境中生产的农产品,从广义而言,均为绿色食品。以此这基础,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丽水完全可以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现代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具有区域特色,现代化特征明显的“绿色产业集聚谷地”,各种生产要素将向绿色产业集聚,产业结构朝着绿色经济的方向调整,经济战略重点向绿色经济倾斜。在培育绿色食品产业的过程中,势必会带动绿色市场的形成,促进生态旅游业等相关的绿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3、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丽水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中共市委、丽水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生态立市、绿色兴市,建设浙江绿谷”的奋斗目标,并正在积极筹办首届中国丽水绿色食品节,这完全符合浙江省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设绿色浙江”的战略决策,同时也是对丽水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丽水对外开放,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新亮点,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
有此共识,全市特别是莲都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业化经营为载体,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和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已初步建成。
到xx年6月,已经制定并实施了柑桔、桃、稻米、蔬菜、茶叶、甜玉米、食用菌、禽、畜肉等九类主要农产品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和10个主要农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农药管理办法,并以此为标准,建立了30个总面积2万亩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6个总饲养量84.5万羽(头)的无公害畜禽类基地,生产出一批经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经省认证的浙江省绿色农产品,至xx年3月,全市先后取得7个国家认证的绿色(或有机)食品,2个浙江绿色农产品。
仅xx年7月,莲都区就有6个产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到年底,全市将有更多的绿色食品通过认证。
二、建设内容与目标。
(一期):
建设内容:
1、举办首届中国丽水绿色食品节展示展销会。
2、在首届中国丽水绿色食品节展示展销会的基础上,建设常设的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厅,面积近1000平方米,常年开展绿色食品展示展销。
3、在因特网上建立浙江省绿色食品网站。
预期目标:
完成这三项建设内容,可实现实物展示展销与网络展示展销相结合,可常年展示浙江省绿色食品、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果和效益农业发展风貌,逐步形成以丽水为中心的浙闽赣皖毗邻地区区域性的绿色食品市场。
二期目标:第二期拟建设占地20-30亩的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通过招商、招展,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的带动力、影响力将扩展到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丽水市也将发展成这一区域的绿色食品消费、生产和交易中心。
三、申报单位与运作机制:
丽水市莲都区政府农业产业化协会(筹),是丽水市莲都区农业龙头企业的自治组织。主要职能为:农业产业化政策调研、龙头企业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市场信息服务、企业项目招商引资等。
丽水市浙西南农贸城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9月,是一家注册资金700万元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本公司总规划用地100亩,一期开发60亩,总投资8000万元,固定资产7200万元。建筑面积4.8万平米,商铺514间,仓储面积1.2万平米,冷库800号级。公司成立开始,就以建设绿色市场、网络市场、品牌市场为已任。将于xx年8月28日试营业,目前正积极筹备承办首届中国丽水绿色食品节展示展销会,市场正式开业将与12月首届中国丽水绿色食品节开幕同步进行。
本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由上述两申报单位组建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方案另报),承担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的建设任务。
四、经费预算150万元。其中:
1、展示展销大厅:目前以租赁方式,年租金约4-5万元。
2、浙江省绿色食品网站建设经费90万元(见表1),机房及办公用房目前以租赁方式,年租金约5万元。开办经费(办公设施与交通工具等)约50万元。
3、经费来源:
申报单位自筹100万元,要求省财政支持50万元。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主要内容:
1.总论,包括项目名称,利用外资方式,主办单位,主管部门,项目负责人,项目背景,项目具备的条件等。
2.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包括产品名称、规格与性能、市场需求情况,生产规模的方案论证,横向配套计划,产品国产化问题及销售方式、价格,内外销售比例等。
3.主要技术与设备的选择及其来源,包括采用技术、工艺、设备的比较选择,技术、设备来源及其条件与责任。
厂址的优缺点及最后之选定结论。
5.企业组织的设置与人员培训,包括组织机构与定员、人员投入计划与来源、培训计划及要求。
6.环境保护内容。
7.资金概算及其来源,包括合资各方的投资比例、资本构成及资金投入计划。8.项目实施的综合计划,包括项目实施进程及施工组织规划等。
9.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包括静态的财务指标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外汇平衡分析等。
10.综合评价结论。
范例: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参考格式。
第一章概况。
合营企业的名称。
合营企业的地址。
中方负责人。
外方负责人。
1.合营的由来。
介绍双方从接触到签约的简单经过、中方企业的生产历史及寻求外资合营的目的。
2.项目主办人简介。
介绍中方企业的简况,包括企业的地理环境、厂房设施、职工队伍、技术力量、生产能力及能源交通等。介绍外方的生产情况、技术能力以及国际地位等。
第二章合营目标。
1.合营的模式。
2.合营的规模。
确认合营企业的总投资额和注册资本,双方各占投资总额的比例及投资的方式。
3.工艺过程。
包括工艺流程、产品纲领及生产工艺等。
4.市场预测。
介绍合营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及双方的销售责任(应附国际国内市场供。
应情况的调查报告)。
5.产品销售方案。
作出若干年内产品外销与内销的计划,并规定双方的销售渠道与销售责任。
第三章合营企业的组成方案。
董事会的组成及权限,整个合营企业各办事机构的组成框架(附图)。
1.公司职工定员。
2.职工来源及培训。
职工来源包括管理人员和工人。培训应作出初步计划,对不同层次的职工进行不同级别的培训。
3.薪金及工资。
第四章生产原料供应方案。
1.主要原料。
说明每一种主要原料所需求量以及供应的渠道。
2.水、电、燃料。
说明每日(或每年)的消耗量和解决的途径。
3.包装材料。
说明年需求量和解决的途径。
4.主要设备生产能力的预算及购置计划(应列表说明)。
第五章安全环保。
应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安全规定、工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执行。
1.污染物的处理。
说明本产品的生产是否产生废水、废气、烟尘及噪音等以及处理措施。
2.环境美化。
3.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六章技术经济分析。
1.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
说明本企业与外方合营的条件,本企业的生产历史、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外方的生产历史、技术力量和国际信誉,两家合营后产量与质量可能达到的水平。2.经济分析(参见财务分析表)。
3.外汇流量表(参见财务分析表)。
第七章资金来源及项目组成。
具体说明双方投资的金额和投资的方式。
如:中方可以厂房或土地使用费、开发费抵部分或全部投资;外方可以先进的设备及生产流水线抵部分或全部投资。
如果双方投资需要分期投入,那么说明每一期投资的金额和方式。
第八章实施计划。
具体列出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办理营业执照、有关商务谈判、土建筹备工作开始、生产厂房交付使用、设备安装试车、投产等一系列主要工程的时间。
第九章评语。
本合营企业符合国家利用外资的方针、政策(有利于产品更新换代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经济上双方均有利可得)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效果。
第十章。
(一)设计能力财务分析。
(二)总投资费用及奖金筹措。
(三)财务分析(附财务分析表)。
合营双方一致同意由甲方做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年*月*日。
附件:财务分析目录(各类表格)。
国内外市场预测(调查报告)。
投资估算表。
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老年公寓是一所收养、防治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综合性福利事业窗口单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xx老年公寓楼、康复训练和医疗保健室、污水处理系统及园林绿化。
一、项目背景。
xxx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倭肯河中上游。总面积6223平方公里。全市共辖3区1县1场。2010年,全市总人口90万人,其中老年人口约10万人并且逐年递增,约占8.6%。xxx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福利事业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加快开发助老扶贫工作,着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了更好的开展助老敬老工作,提高其生活质量,保证其健康快乐生活,x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xxx市福利事业现状和长远慈善发展规划,计划新建1所集收养、康复、防治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xxx市xx老年公寓,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收养xxx市辖区内“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计划将其建设成为一所服务最佳设施齐全、功能显著、环境优美的示范型社会福利事业窗口单位。使xx老年公寓成为xxx市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多,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又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236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同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xxx市也和全国一样老龄化程度为10%以上。新建xxx市xx老年公寓,也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xxx市委、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的要求。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建xxx市xx老年公寓,将为xxx市弱势老人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场所,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快xxx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
xxx市xx老年公寓项目实施后,将扩大收养、收治老年人规模,完善服务功能,亮化美化生活环境,切实解决xxx市孤寡老人生活困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作为xxx市一所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将在xxx市保障体系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xxx市xx老年公寓是一所收养、防治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综合性福利事业窗口单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xx老年公寓楼、康复训练和医疗保健室、污水处理系统及园林绿化等等。设计床位张。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序号工程名称工程规模(平方米)备注。
1公寓楼。
2污水处理池。
3康复训练、医疗保健室。
4绿化工程。
四、项目建设条件。
xxx市xx老年公寓处于交通便利、环境静谧、距公用供(排)水、电等基础设施较近的位置,且周边征地方便,利于扩大规模。选址所在地土质良好,便于建设园林化的生活环境。目前该项目最为理想的拟建地址已选定。
五、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概算总投资万元,其中:。
工程费万元。
其它费万元。
预备费万元。
六、项目资金来源。
xx老年公寓资金由xx矿业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董xx先生自筹。
七、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
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并如期发挥投资效益,将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成立xxx市xx老年公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项目的实施。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管理等工作。
2、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xxx市xx老年公寓建设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工程建设期间,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施工现场督查项目实施情况,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督促项目建设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全力作好资料收集整理、工程施工质量内部自查等日常性具体工作,力促项目实施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3、严格验收,确保工程效益。
工程完成后,结合xxx市xx老年公寓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检查情况,首先由施工单位自验,并完成竣工报告、竣工图纸和财务决算报告等竣工资料,写出书面验收申请报告并上报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将初验报告呈报市有关部门申请终验,终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八、建设工期和实施计划。
本项目实行一次性规划年施工完成。
1、项目设计实施计划。
年月完成立项报告并申请审批。
年月王城建设方案设计并报批,并完成施工图纸设计。
2、项目建设施工计划。
年月——年月完成全部建设工程,年月前交付使用。
九、组织、工作体系和定员。
xxx市xx老年公寓设置床位张,配备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人。健全敬老院管理制度和提高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做到硬件、软件两手抓。
一是加强老年公寓管理制度建设,致力建设精神文明窗口,达到“四个一”:即选配一名有文化、善管理、热心服务的主任;组织一支适应老年人服务的队伍;制定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完整的档案册。统一制订一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服务中心的管理。二是发挥老年公寓的功能作用,努力提高整体效应。努力将其发展成为集五保供养、托养寄养、健康娱乐、为一体的老年公寓,真正发挥敬老院综合型、多功能的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环境工作总结报告
宁晋县北新艺术小学自20__年8月创办以来,十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之中。学校通过实施绿色教育、生态教育,努力打造“绿色北新”“生态北新”品牌,不断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一、营造生态文明氛围打造绿色校园文化。
为更好地创设生态文明教育氛围,学校增加了相关礼仪、文明教育的内容,以此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态文明校园氛围。
学校美化食堂、教学楼楼道、教室、洗手池的布置。食堂环境整洁美观,食堂内外布置了教育学生从小勤俭节约、文明用餐的生态文明宣传标语和图片。洗手间里布置了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的标语。精心打造绿色校园文化。学校走廊、教室由室内盆花装点。学校在校园东侧建设了用于种植、采摘、游泳等活动的大型绿色生态园。生态园内班级分区域进行种植,自设区域名“碧草连天”、“百草园”等。同时对各种树木都设立了相关的说明文字,挂上了爱护花草树木的提示牌,使师生有一种置身“绿色世界”的感觉。
二、整合学科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科学课中《水的污染和保护》、《保护大自然》等都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好材料。美术课上,学生们通过巧手制作,变废为宝,利用矿泉水瓶制作垃圾桶,利用瓶盖进行绘画等。通过教育,自觉地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中,学会关注,学会关心,关心物种,关心大自然。
三、开展生态文明行动,根植生态文明理念。
1、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通过校宣传栏、黑板报等,营造绿色环保氛围,提高环保意识。活动中坚持学生自主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小主人翁作用。召开“爱护环境、从我做起”、“节纸总动员”、“水——生命之源”等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讨论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对自然所造成的破坏。强化学生对环保的了解和认识。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地球日等纪念日,创造性地开展植树护绿活动。
2、开展美化、优化校园环境的日常活动。
在学校日常教育管理中,把环境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将校园划分为各个班的`卫生区,落实每班卫生岗位责任制,并将卫生清扫和积极保持环境整洁等规定作为定期检查、评比的内容。同时,为维护校园内公共场地的卫生,设立环保卫生监督岗,开展“弯腰”行动。
3、开展"绿色班级"创建活动。在创建中,首先要求做到“三净”。即学生语言净、教室静、卫生净。其次美化班级环境。每个班级都养花种草,以达到教室的绿化、美化。营造良好的绿色文明环境,打造优雅的校园文化。
四、拓展创建工作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在创建过程中也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从教辅资料的发放与回收、学校消耗品管理、各馆室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垃圾分类处理、学校工作资料的收集与使用等方面,本着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成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学校垃圾减量化排放,校园无污染源的文明环保型校园。
我校以创建学校为生态学校为契机,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办学水平,努力营造代表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墙画、壁画、专栏等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内容涵盖了学校办学理念的各个方面,图文与绿化交相辉映,突显了本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气息。我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反映了全校师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具有了较高的环保意识,这为最终实现创建生态学校办学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生态学校的创建,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学校找到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创建生态学校”的活动中,广大师生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爱绿、护绿、培绿的意识。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使德育、美育自然融为一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他们爱绿、爱美的高尚志趣;培养了爱学校、爱动物、爱大自然,爱一草一木的美好心灵。
环保工作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学校当前在申办创建“国际生态学校”,学校严格按照生态学校七步法实施创建工作。全校师生都将保护环境为己任,从自身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地为环保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当然,环保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环保教育常态化,不断总结环保教育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将继续努力,开拓进取,将“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开展下去。
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目录。
1、基本情况。
3、建设内容及规模。
4、资金来源及管理。
5、项目效益分析。
6、项目设计概算。
**县回龙镇敬老院院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县回龙镇敬老院建设。
项目地址:**县回龙镇回龙居委会。
项目主管单位:**县民政局。
项目承办单位:**县民政局。
项目法人代表:黄光敏。
项目投资规模:总面积o。
项目总投资:总投资132.6万元,申请上级补助132.6万元。
项目编制单位:回龙镇人民政府。
项目编制时间:二0一*年六月二十五。
一、基本概况。
我镇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40公里,东与**县长田、小屯乡相连,西与大山、新马场乡毗邻,北接**县兴北、平街,南接**县龙场镇。是**、**两县结合部。全镇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6个村民组,国土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44000余人多人,是一个农业人口大镇。现全镇的五保户、孤儿、精神病人绝大部分分散居住在各村组之中,加大交通不够通畅,一部分五保老人自理能力弱,居住、生活非常困难,现我镇敬老院只集中供养了5位五保老人,根本无法满足我镇目前社会福利服务需求。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八大“老有所养”,以基本养老为重点的精神,进一步加快社会和谐的`建设步伐,使全县的特殊困难群体及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结合我县实际,为满足我县社会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服务需求,促进基本社会服务享有的均等化,以推动我县社会福利事业深入发展,拟建回龙镇敬老院。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县回龙镇敬老院建设工程项目可改善我镇部分老年人、孤残儿童、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之在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上有所养、有所依、有所乐,切实为他们营造整洁、优雅的集体生活,集养护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养老服务为重点,兼顾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服务的敬老院。使他们能幸福安度晚年,为构建我镇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项目建设地处回龙镇中学旧址。在工程管理上,成立工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专款专用,按建设工程的实际进度进行分期分批拨付,同时,政府还派专人负责对工程的安全、质量方面进行监控、督促和管理,确保该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面落实。
三、建设的内容和规模。
新建回龙镇敬老院,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内设40张床位,室内设施有餐厅、健身娱乐室、综合办公室、保管室等。该服务中心主要为老年人居住区。1、土地征用:新征土地3亩,需资金6.6万元。
2、主体建筑物800平方米,按现有市场价钢混结构房屋每平方1100元左右(含基础部分)建设需投入资金88万元。
3、室外附属设施。主要有室外硬化、围墙、大门、值班室、绿化、净化、美化等共需资金15万元。
4、室内设施。每个居室按3000元计算,需投入12万元;医疗保健室内设施和器械设施需5万元;健身娱乐内部设施3万元;办公室内设施3万元。
以上四项共需投入资金132.6万元。
四、资金来源及管理。
1、项目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132.6万元,申请上级补助132.6万元。
2、项目资金管理;
建立建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账专人管理,封闭运行、按工程进度分期分批进行拨款,并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和审查。
五、项目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可改变全镇老年人、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福利服务的居家养老、收留孤寡提供阵地保障,为休闲娱乐提供活动场所。满足部分老年人托管、孤寡老人、孤儿主养,使他们在照料娱乐等物质需求和精神生活得到保障。另外可以解除老年人无望之忧,孤儿没有依靠之痛,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使他们有所依,有所托。
六、项目设计概算。
根据**县建筑设计实际概算,以04定律预算,该项目按1100元/o综合单价计算,总建筑面积800o,项目总概算136万元,其中主体建设建筑工程88万元,土地征用和其他附属工程4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