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大全(17篇)

时间:2023-11-26 10:52:36 作者:文轩

毕业论文是研究生们在毕业阶段所撰写的一篇学术性论文,是对他们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的综合展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毕业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幼儿教育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师资问题是其中较为突出的方而。幼教师资水平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况欠佳,不仅制约着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农村幼儿教师生存所而临的困境必须我们的关注和解决。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

1、教师身份不明,流动性人。

由于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被承认,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她们既不是公办教师,又不是民办教师,也不能算作代课教师。农村幼儿教师正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这严重地伤害了她们的自尊心,也影响了她们的工作热情,让她们失去了为幼教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对农村幼儿教师作了相应的管理与引导,但力度不够,以致这支队伍比较混乱。’当地教育局没有对她们进行注册登记。农村幼儿教师也没有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的机会。幼儿教师与园主实际是一种雇佣关系,园主可以决定教师的去留。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规范,幼儿教师如果对工资不满,也可以随时离岗。这就造成了幼儿教师流动性较人,师资队伍不稳。

2、学历层次低,专业发展困难。

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以中师、职高、职业中专为主,有部分教师仅有初中学历。她们中的人多数没有学过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没有进行过幼儿教育的专业培训,因此缺少幼儿教育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她们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小学化”倾向严重。此外,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幼教观念得不到更新。长此以往,将制约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没有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养计划,所以农村幼儿教师不仅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而且在当地幼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少。农村通讯不发达,文化落后,信息闭塞,网络资源与图书资料缺乏,这些条件也限制了教师的学习与提升。缺乏观念的更新,她们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来从事木职工作。

3、工资待遇差,缺乏社会保障。

农村幼儿园以民办为主。民办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教师的工资主要靠学费来支付。一些民办园木身经费就不足,维持幼儿园的正常经营都存在困难,导致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太低,有的每月工资仅300-400元。这样的条件导致幼儿园招聘不到专业的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而在园的教师都是出于谋生的需要。农村幼儿教师不属于国家的正式编制,只是临时聘任的教师,她们既没有医疗保险,又没有养老保险,更别提住房公积金,所享受的待遇根木无法与公办教师相提并论。这样一来,她们而临很多后顾之忧:生病不能报销医疗费,退休后没有保障。这也严重地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工作的稳定性。

4、环境艰苦,工作负担重。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环境比较艰苦。尤其是偏僻的农村,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只是单独设一个班,就要容纳附近所有的幼儿。幼儿园设施十分简陋,没有活动场地,也没有玩教具。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既是园长,又是老师,还是保育员。由于幼儿年龄还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教师既要开展教育活动,又要照顾好幼儿的生活。农村幼儿园容纳的幼儿较多,幼儿教师又少,导致师生比过高,有的高达1:50,甚至是1:60.幼儿教师的口常工作比较琐碎繁杂,整天与幼儿待在一起,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工作负担很重。

二、解决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是必须我们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了解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帮助她们走出困境,是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她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全而和谐发展及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高。帮助农村幼儿教师走出困境可从以卜几方而进行。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幼教机构的管理。

政府是发展幼教事业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要明确各自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垢地位,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到政府规划和管理的范围中,以确立农村幼儿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各市、县、乡镇应设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专门监管农村幼儿教育,加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着力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门要与财政、卫生、妇联、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合作。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明确她们的身份,确立她们应有的地位,使他们所而临的困境从根木上得到改善。只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得到规范,幼儿教师才能安心工作,才能保证农村幼儿教育保教质量的提高。

2、拓宽师资来源,加强教师培训。

限,教师素质不高。所以,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拓宽师资来源,鼓励人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支教,为农村幼教事业补充新的力量。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要把在职培训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让她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教育部门还可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帮助幼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可以当地公立幼儿园为主导,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给予必要指导,增强园与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保障教师工资,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及社会保障做出硬性规定,如限定农村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保障她们的基木生活。同时,政府要对幼儿园实行规范管理,规定必须按时发放教师的工资,从制度上给予农村幼儿教师稳定的政策保障。教育部门要人力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适当考虑增加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渠道。政府要让农村幼儿教师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的费用可由政府、幼儿园与个人共同承担。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各幼儿园业主履行支付教师工资与保险费的义务,对拒不履行相关义务者,要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3幼儿教师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工作才无后顾之忧。

4、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严把准入关。

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只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才有资格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不能与城市相比,在选拔教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办法,通过这个途径,选择真正有教学能力,并热爱农村幼教工作的幼儿教师。对于在职的幼儿教师,可通过学习和培训,鼓励她们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证。提高自身素质。

5、实行教师聘任制与合同制。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在农村,教育部门可对幼儿教师实行聘任制,明确规定幼儿园对教师的聘任期限,确保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连续性。被聘任的教师应得到与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具有平等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并给予她们根据工作业绩评定等级的机会。有了政策的保障,幼儿园不得随意解雇教师,教师也不能中途离职。幼儿园园主要定期与幼儿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依法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该劳动合同必须公证,才能具备法律效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监督双方切实履行合同内容,对不履行义务的一方追究其责仟。依法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3]朱扬寿,曾福生,陈蜀江。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2]陈琴。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环境及相关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7,(4)。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幼儿教育时期就是人生中的这个最佳时期。注意孩子智力开发多元性,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从心灵上接近孩子的心理世界,通过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水平。通过对幼儿教育进行区域性的教学,打破传统幼儿教学的思维。进行反思性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幼儿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学前教育者所必须拥有的素质。

正文: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就开始睁眼看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经过2-3年的家庭教育,就开始融入属于自己的群体,所以说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学校教育的工作不可磨灭,而幼儿教育正是这个教育系统的开端,是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尤其对于现在‘全托’现象越来越多,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人生影响在不断的减少。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不是无理可据,幼儿教师的社会责任大大增加。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以及科学化已经成为教育者热烈探讨的问题。

从春秋时期,人们都开始注重幼儿教育,私塾的设立使人们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使人们对礼法有了很多的了解,产生了更多的有名的诗人等,丰富了中国璀璨的文化。例如唐朝是我们诗歌最繁荣的时期,几乎人人都能做上几首诗。

虽然在19世纪末,我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不难发现知识分子是这场变化的骨干分子。然而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而我们却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继承了科举制所带来的弊端,学习具有了很大的功利性,一味的向孩子灌输那么多的科学知识,孰不知孩子认识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主体的独立性在一点点消失。所以对于幼儿教育当务之急即是教育改革,打破传统的幼儿教育,建立具有强开放性,思维创造性强,科学水平高的与国际接轨却又不失办学特色的具有以关注幼儿发展为核心的整合性教育观的幼儿教育系统。

1:幼儿教育新师资力量。

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现有幼儿园教师94.64万人。其中,中师及其以上学历者有53.79万人占总人数的56.83%;加上职业高中幼教专业毕业的师资,其总人数为69.08万人,占总人数的72.99%。很明显,我国的幼教师资队伍现状堪忧。尤其与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在近些年得到迅速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相比,幼教师资队伍的发展明显处于落伍的状态。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与水准的不断提升,尤其是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幼儿早期教育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后,现有幼教师资以及远远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幼教师资的重组,加强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幼教师资的学历层次已势在必行。

自《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的教师培训事业已实现了全新的发展,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出现了方兴未艾的良好势头。相比之下,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则相对滞后,并遇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幼儿园私营化越来越严重,由于利润的考虑,人员精简,而且由于幼儿教育被认为是非义务教育,所以幼儿教师不能得到很多的外出交流与进修的机会。幼儿老师自身的素质,自身的思想得不到提高,孩子的教育自然得不到保证。

2:早期教育理念的打破以及创新。

虽然从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幼儿教育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得到发展。然而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尤其是在这个功利主义,学习已经被罩上一层功利光环,浮躁的经济社会下,幼儿教育也不能幸免。这种主要表现为:一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识字教育。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地区的幼儿园把本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过早地搬到了幼儿园里来,诸如识字、心算、外语、绘画、舞蹈、乐器演奏等等都成为幼儿的必修课,过早地把幼儿拉到了应试教育的苦海之中,揠苗助长、好高骛远,严重违背了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的规律,甚至给许多孩童带来了过重的身心摧残。二是盲目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神童教育。许多幼儿园十分注重“培养”这种小“神童”,不少家长十分虔诚地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小“神童”。在媒体的报道下不难发现这样一群能够在5、6岁背诵很多的唐诗等的“神通”。

然而功利主义带来的教育成就的只是一时,得到的只是一时的荣誉,而真正的思想教育却冷落在一旁,这样不利于小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然而却失去了真正的教育的意义。教育究竟是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言简意赅地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据此,我们的智育就应该是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我们的德育就应该是鼓励孩子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我们的美育就应该是培育孩子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现代教育理念应以孩子为核心,以促进孩子的正常发展做为教育指导思想,通过结合实践去引领孩子们认识世界,改变以往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发展思想,激起孩子们对认识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积极的发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既爱上学习,又追寻身体与思想的自由,提高他们的创造性。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当然这些只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除了这两个方面外,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等也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此篇论文主要研究幼师教育的教学管理方法,通过改革这两个方面,提高幼师的科学素质以及改进他们的创新理念,为创造出更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以及提高幼师主观能动性提供必要的条件。新时期下,教育改革不可或缺,它为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创建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提供了基础,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二:专业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

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改革以及时代的要求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一切以孩子为前提,通过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对于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只拥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想法和能力,需要用科学的手段去认识孩子,与孩子进行交流,使幼儿教育时代化,科学化。

1:遵循科学的原则,使幼儿教育科学化。

1967年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教授创立的“零点项目”,经过研究人工智能的大卫?帕金斯教授以及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多元智力理论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在1983年,加德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多元智力”这一概念,标志着多元智力理论的正式诞生。然而历时20多年的这一不为心理学家所关注,甚至受到一些心理学家的批评的理论成果却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所以深入研究多元智力理论的科学与实践价值及其内蕴的教育意义是幼儿教师进行科学化教学、创新性教育所必须的理论基础,能够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然而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元的,一组能力,而且不像传统认知理论所陈述的,加德纳认为人的这些种能力不是一个整合,而是一个个相互独立的个体,指向于不同的特定认知区域和知识范畴,而且有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基于多元化智能理论,加德纳提出了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基于这个多元智力理论基础,我们曾经传统的单一、平面的智力观以及教学观变得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管理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科学化。回首我们曾经对幼儿的教育只限于识字,认字;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比较片面的。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环境以及创设多彩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例如: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比较;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地形,丰富幼儿户外的体育活动等。这样我们就能更科学的进行教学管理,是孩子能够更科学的发展。

2:智力开发背后不可或缺的心灵教育。

拥有这样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能够科学化的开发学生的智能,然而拥有高智力,高才能只是促进孩子人生道路发展的一种力量,然而至于好与坏,却决定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幼儿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在孩子思想自由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使他们能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远更好。现时代,拥有高知识水平的时代,大学生投毒害死室友,大学生杀害室友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充分表明了现时代思想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而这些教育在孩子认知世界的时候是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够正确认识世界,为以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提供优良的基础。所以除了科学化,我们也应该在幼儿教学管理中加入人文化,思想化的要素是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全的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作为孩子来说,他们是以一种善心来观察世界,做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让孩子看到美好的一面,至于有人说这样将会导致孩子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而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全面认识世界应该是一个人生道路上循序渐进,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应该多让他们认识到,接触到美好的事物,形成自己对社会的最基本的美好的认识。而对于刚开始认识世界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能力去分辨善恶,所以作为幼教老师,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对于幼教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及与孩子的交流、生活中,应该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孩子做错的事情,我们应该通过孩子的角度去告诉他们是非善恶,通过笑声,通过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去引领他们。所以对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以及人文情怀要求更加的高。如今。很多家长都将孩子进行全托,这样孩子一天中的时间除了睡觉就是和小伙伴,和老师在一起。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适应这个社会,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幼教老师应该具有很高的道德素养。例如:在孩子面前许的愿就一定要达到,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多微笑,因为笑声能够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

3:独立自主能力的教学培养。

在孩子热爱生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更加多的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锻炼孩子坚强的心理。现在提倡国际化,教育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引进先进的幼儿教学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将其本土化。相信大家都知道,和美国的孩子比起来,中国孩子缺乏的最重要的就是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美国,孩子从小就开始培养自主能力,这样他们在成长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强。所以我们也要开始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一切从头开始,从最基础的做起。

现时代,每年有很多的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自杀,而且数据吓人,很多教育者分析这个原因。有些人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然而我认为中国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只是一方面:基于传统原因,导致知识分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这是中国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士大夫情节;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家长给与很多的溺爱,再加上有一部分幼教着重发展孩子的跳,拉,弹,背却忽略了孩子心理方面的教育。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该从幼儿时期做起,从第一次摔倒做起,让孩子学会自己爬起来。幼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应该明白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应该具有怎么样的心理,应该针对不同的人,耐心的给与他们指导。而且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发展观。将生活自理能力及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也可开设专门的生活练习角,有计划的提供练习材料,如;给孩子穿脱衣服,叠衣服,整理小床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也能得到练习。

幼儿在3-4岁时候,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出现,孩子们迫切的想向这个新世界表现自己,但是他们的自主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幼儿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慢慢的培养自理能力。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对幼儿教师的耐性的考验比较大,幼教应该耐心的给予他们不同层次的指导。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所以应该在进行前面两个教学的同时进行自主能力的培养。

4: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波斯纳曾经提出来一个教师成长的一个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而经验与时间有关系,而经验正是在实践中慢慢总结出来的,是在反思中取得经验,所以反思对于一个老师来说非常重要。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反思中,幼儿教师能够通过对不同孩子的智力,采用不同区域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且通过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经验进行客观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幼儿教师时常进行教育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关理念,实施更有质量更有效果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师自身的专业性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反思的自觉性。幼儿教师应该以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它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以及课程设计,与孩子的每一次交流,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等进行客观性的批判,努力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反思只是一种行为,重要的是在反思之后,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发挥,总结出适应自己的教学理念,寻找到每个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反思者,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由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可知,我们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他们拥有独具于别人的自身的智力分配结构,他们拥有自身独特智力作用的特殊领域。所以作为幼师,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孩子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每一个事物都是在运动的,所以作为幼教,我们应该以运动的眼光去看事物。我们经过十几年的总结得到的经验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孩子。所以幼教应该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样孩子才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才能在他所倾向的区域有更好的学习能力与效果。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反思,我们应该经常进行幼教自身的教育评估。幼教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各种生活不同的情境下结合实践活动进行的,确实考察孩子自身的自主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多方面对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啊,全民观察、分析各个学生的优点和弱势,以及自身教学方法和专业素质的不足;并把这些观察作为自己创造更好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出发点,使教育评价成为自己反思、进步的有力工具。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发展以及学生的科学成长。

时代在不停的进步,教育也应跟随时代的脚步。幼教进行日常的生活反思,不应只停在原来的脚步,应该进行创新性的教育反思。这就需要幼教能够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地进修,这样才能保持幼教专业素质的先进性。通过上面中美幼儿教育的对比,我们应该发现,幼儿教育方面我们还落后许多,这就要求我们幼教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多出去和别人进行交流,寻找差距,不断进行反思和创新,保持幼儿教育的先进性以及时代性、国际性。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下,教育改革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对幼儿师资力量的改变及培训、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创新以及教育课程设计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我们幼儿教育更加科学化、专业化、时代化以及国际化。然而这么多的改革只能在宏观上对幼儿教育进行改革,如果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幼教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改变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用科学知识,科学理论来武装我们幼教的专业素质,使我们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在科学化的教育同时,我们应该多加重视细节化的教育以及长远性的教育。打破只注重发挥孩子逻辑上的才能的传统,运用智力多元化的理论指导我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智力结构以及智力倾向区域,从而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在学习方面更加自由,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自主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在思想,心理,科学方面给予他们适合于他们自己的专业化、科学化的指导。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幼儿老师的反思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时间的反思者,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够发现自己专业方面的不足,才能通过交流引进先进教学管理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管理方法。

更加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2]:中国学前教育协会编:《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纪念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__(10).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11-16.

[4]:蒋俊华、袁爱玲,刍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__,32—34.

[5]:《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__年.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兴趣日益成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的动力。因此,早期教育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培养幼儿的兴趣。幼儿一旦对某一活动感兴趣,他们就会把注意力与智力倾注于所从事的活动上,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激发兴趣,便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关键词:兴趣激发引导鼓励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生中是否能有杰出的成就,除去遗传因素,那兴趣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们知道,兴趣能促使人自主增加从事某一活动的时间。因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主观认识倾向,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从而促使人去挤出时间来从事这一活动,满足自身的需要。兴趣能够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效率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个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时候,就会投入全部的精力,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使效率大大提高。另外,兴趣还能提高人的耐挫折能力。当今的世界是竞争的社会,无论你有多高的学历、多强的能力,在一生中遇到几次乃至几十次挫折是很正常的事。强烈的兴趣更能让人获得成功。而兴趣的培养是需要从小开始的,同样,兴趣在幼时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举个例子,让我们看看兴趣的重要。比如,一个对学习感兴趣的人,他在做作业时,就算有人看电视、甚至吵闹,他都可以不受干扰;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人在做作业时往往容易把注意力分散到周围的事物上,总是东看看西看看,这里动动,那里摸摸。结果显而易见,不受影响而专注的人所取得的效率肯定是比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取得的效率要高的。

幼儿无论就生理心理而言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世界对生活都知之甚少,更别说理解什么责任、理想、抱负。那么,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就要依靠兴趣来激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激发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充分挖掘幼儿兴趣点上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得到主动发展。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呢?我根据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时积累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探讨:

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认识活动变成游戏活动,大大增强了幼儿学知识的兴趣,刺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在游戏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并及时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兴趣及学习需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咨询者。幼儿园《纲要》指出: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而幼儿最感兴趣的便是可以操作摆弄的玩具,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并维持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因此,体育玩具的选择较为重要,教师应由单纯的策划、准备大量的材料,变为孩子需要什么,教师就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机会应该留给孩子,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发展。在活动中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触摸,去操作,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2、扩展视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产生兴趣,教师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便是一种兴趣。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而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去回避这些问题,或者转移话题,这样剥夺了幼儿好奇的权利,扼杀了兴趣的苗头。当他们感兴趣、好奇的时候权利受到了限制,便会使他们失去兴趣。扩展视野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接触大自然、读书、听故事等等,在活动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比如问一些类似“为什么会这样”等等的问题,以引发他们思考。

3、做孩子的伙伴,用心观察、倾听,孩子的看法,正确把握教育契机,激发他们的兴趣。

目前,我们对幼儿学习方式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由关注教师教什么,转向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不仅关注幼儿的接受学习,更注重幼儿的发现学习。所以我们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能够主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把它作为设计主题活动的重要依据。事实证明: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倾听就会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从而正确把握教育契机,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

比如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们对某事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应随着孩子的这一兴趣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我想起了实习中遇到的一件事。有一天有一个小孩带了一个彩色的网兜,里面装着红蛋,于是几个孩子都围上去,讨论着“这网兜里的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为什么要吃红蛋呢?我妈妈都没有给我煮红蛋,我家的蛋不是红色的?”孩子们讨论着,老师说什么也不听,于是老师十分着急,就嚷嚷着说:“快点到别处去玩,别挤在一块了。”可没有几个孩子听见老师说的。如果这时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很快会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中引导许多有意义的探究课题。当孩子讨论蛋是生的还是熟的时,教师可用简单的小实验如旋转红蛋看蛋的转速与生蛋的转速有什么不同?教孩子比较鉴别,并启发孩子们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蛋的生熟呢?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中幼儿注意力,还可以生成新的教学主题。如“蛋是从哪来的?蛋有什么作用?鸡妈妈怎样孵小鸡?”等教育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出异常激动和专注的神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引领他们去寻找活动的兴趣。如开展体育活动时,老师发现孩子们对玩纸飞机没有刚开始时那么兴趣,有的还把这撕了扔了,缺少点什么呢?这时教师可结合飞机特技表演设置穿越障碍,提出飞机着落的远近距离为胜负时,并给予奖励,那一定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主动学习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但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地四下看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旨在通过这样一种智力活动去揭示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幼儿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自主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

4、及时的表扬,积极的引导,以稳定孩子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幼儿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及时表扬,积极引导,以稳定、巩固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有的幼儿对一些动植物感兴趣,时而跑来告诉他的新发现,如:“小草发芽了”、“蝌蚪变青蛙了”等等,便应该表扬他们观察细心,并鼓励他们看得更仔细些。以后,一些幼儿不仅能发现动植物的某些细小的变化,而且还有可能把自己家里养的金鱼、种的花草等拿到幼儿园来让大家饲养、种植、观察,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在日常的教学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我觉得对孩子们及时的表扬肯定,积极地引导会起很大的作用,幼儿时期孩子的自信心往往都不足,做起事情来往往都不会达到标准,但在这样的孩子面前我们经常对她们进行关心、鼓励、表扬,在幼儿活动中,一个细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我们都能对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鼓励孩子多说些自信心的话,有利于促进她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她们表现自我和敢于尝试能力。对于她们的敢于尝试多讲些赞美和夸奖的话,以表扬优点来促进她们成长,这样潜移默化的也能从心理的角度来影响她们的意志品质,并使她们个性健康的成长。

5、有意识地创设环境,引发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蒙台梭利认为:新的教育应包括教育、环境、幼儿三个因素。这个教育环境指的是能满足、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的“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之所以强调环境的教育作用,是因为幼儿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帮助下发起的,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我们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应该有意识地创设环境,引发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

富于变化的情境会更易吸引幼儿的注意,例如如何开展“寻宝”探险活动,让幼儿像一位探索家那样,爬过“山地”,越过“小河”,走过“森林”,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解开图中之迷,最后寻得“宝贝”,这比一般的看图讲解要好多了。

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不断地发展,当代幼儿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做假戏,他们更喜欢体验“假戏真做”的真实效果,如自制水果酱、自制豆浆等真实的实践活动。又如与部队解放军联欢,带他们去体验军营生活。在设计活动,教师一定要注重环境的真实性,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真实的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总而言之,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明确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的。”主动学习才能使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活动体现的是一种自由想象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裴亚光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一些游戏教学过程中,有时幼儿表现得并不快乐,甚至感到痛苦,原因就是幼儿对这个游戏不感兴趣,是老师硬让他们玩这个游戏的。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尽量把选择权交给幼儿,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其实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对孩子多进行鼓励,在他们对一件事物很认真时,在他们取得了一点点儿的小进步时,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认可。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调动幼儿思维、探究、认识的内动力。幼儿年龄小,有意控制力差,一切从兴趣出发,兴趣在幼儿的学习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并产生欣慰、快乐的情绪,能抑制疲劳,克服困难。兴趣是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动力,能促使幼儿创造性地学习。凡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他学习时就注意力集中,积极性高。兴趣还能激发、维持、促进幼儿的探索欲望,并能使之形成积极、主动、富有坚持性的性格特点。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能使幼儿主动探究,并使活动得以深入持续。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因势利导,注重孩子兴趣培养,用孩子好奇、积极探究的精神去打开智慧之厅的钥匙。这样才能让幼儿中兴趣中乐于学习,在兴趣中乐于探究,进而能更充分地调动学习的内在潜能。从而使他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幼儿教育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师资问题是其中较为突出的方而.幼教师资水平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况欠佳,不仅制约着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农村幼儿教师生存所而临的困境必须我们的关注和解决。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

1.教师身份不明,流动性人.

由于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被承认,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她们既不是公办教师,又不是民办教师,也不能算作代课教师.农村幼儿教师正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这严重地伤害了她们的自尊心,也影响了她们的工作热情,让她们失去了为幼教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对农村幼儿教师作了相应的管理与引导,但力度不够,以致这支队伍比较混乱.’当地教育局没有对她们进行注册登记.农村幼儿教师也没有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的机会.幼儿教师与园主实际是一种雇佣关系,园主可以决定教师的去留.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规范,幼儿教师如果对工资不满,也可以随时离岗.这就造成了幼儿教师流动性较人,师资队伍不稳。

2.学历层次低,专业发展困难.

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以中师、职高、职业中专为主,有部分教师仅有初中学历.她们中的人多数没有学过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没有进行过幼儿教育的专业培训,因此缺少幼儿教育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她们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小学化”倾向严重.此外,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幼教观念得不到更新.长此以往,将制约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没有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养计划,所以农村幼儿教师不仅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而且在当地幼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少.农村通讯不发达,文化落后,信息闭塞,网络资源与图书资料缺乏,这些条件也限制了教师的学习与提升.缺乏观念的更新,她们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来从事木职工作.

3.工资待遇差,缺乏社会保障.

农村幼儿园以民办为主.民办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教师的工资主要靠学费来支付.一些民办园木身经费就不足,维持幼儿园的正常经营都存在困难,导致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太低,有的每月工资仅300-400元.这样的条件导致幼儿园招聘不到专业的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而在园的教师都是出于谋生的需要.农村幼儿教师不属于国家的正式编制,只是临时聘任的教师,她们既没有医疗保险,又没有养老保险,更别提住房公积金,所享受的待遇根木无法与公办教师相提并论.这样一来,她们而临很多后顾之忧:生病不能报销医疗费,退休后没有保障.这也严重地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工作的稳定性。

4.环境艰苦,工作负担重.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环境比较艰苦.尤其是偏僻的农村,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只是单独设一个班,就要容纳附近所有的幼儿.幼儿园设施十分简陋,没有活动场地,也没有玩教具.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既是园长,又是老师,还是保育员.由于幼儿年龄还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教师既要开展教育活动,又要照顾好幼儿的生活.农村幼儿园容纳的幼儿较多,幼儿教师又少,导致师生比过高,有的高达1:50,甚至是1:60.幼儿教师的口常工作比较琐碎繁杂,整天与幼儿待在一起,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工作负担很重。

二、解决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是必须我们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了解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帮助她们走出困境,是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她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全而和谐发展及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高.帮助农村幼儿教师走出困境可从以卜几方而进行。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幼教机构的管理。

政府是发展幼教事业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要明确各自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垢地位,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到政府规划和管理的范围中,以确立农村幼儿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各市、县、乡镇应设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专门监管农村幼儿教育,加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着力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门要与财政、卫生、妇联、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合作.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明确她们的身份,确立她们应有的地位,使他们所而临的困境从根木上得到改善.只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得到规范,幼儿教师才能安心工作,才能保证农村幼儿教育保教质量的提高。

2.拓宽师资来源,加强教师培训.

限,教师素质不高.所以,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拓宽师资来源,鼓励人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支教,为农村幼教事业补充新的力量.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要把在职培训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让她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教育部门还可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帮助幼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可以当地公立幼儿园为主导,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给予必要指导,增强园与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保障教师工资,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及社会保障做出硬性规定,如限定农村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保障她们的基木生活.同时,政府要对幼儿园实行规范管理,规定必须按时发放教师的工资,从制度上给予农村幼儿教师稳定的政策保障.教育部门要人力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适当考虑增加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渠道.政府要让农村幼儿教师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的费用可由政府、幼儿园与个人共同承担.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各幼儿园业主履行支付教师工资与保险费的义务,对拒不履行相关义务者,要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3幼儿教师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工作才无后顾之忧。

4.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严把准入关.

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只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才有资格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不能与城市相比,在选拔教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办法,通过这个途径,选择真正有教学能力,并热爱农村幼教工作的幼儿教师.对于在职的幼儿教师,可通过学习和培训,鼓励她们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证.提高自身素质。

5.实行教师聘任制与合同制.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在农村,教育部门可对幼儿教师实行聘任制,明确规定幼儿园对教师的聘任期限,确保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连续性.被聘任的教师应得到与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具有平等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并给予她们根据工作业绩评定等级的机会.有了政策的保障,幼儿园不得随意解雇教师,教师也不能中途离职.幼儿园园主要定期与幼儿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依法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该劳动合同必须公证,才能具备法律效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监督双方切实履行合同内容,对不履行义务的一方追究其责仟.依法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3]朱扬寿,曾福生,陈蜀江.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__(12)。

[2]陈琴.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环境及相关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__,(4).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幼儿教育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师资问题是其中较为突出的方而.幼教师资水平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况欠佳,不仅制约着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农村幼儿教师生存所而临的困境必须我们的关注和解决。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

1.教师身份不明,流动性人.

由于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被承认,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她们既不是公办教师,又不是民办教师,也不能算作代课教师.农村幼儿教师正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这严重地伤害了她们的自尊心,也影响了她们的工作热情,让她们失去了为幼教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对农村幼儿教师作了相应的管理与引导,但力度不够,以致这支队伍比较混乱.’当地教育局没有对她们进行注册登记.农村幼儿教师也没有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的机会.幼儿教师与园主实际是一种雇佣关系,园主可以决定教师的去留.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规范,幼儿教师如果对工资不满,也可以随时离岗.这就造成了幼儿教师流动性较人,师资队伍不稳。

2.学历层次低,专业发展困难.

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以中师、职高、职业中专为主,有部分教师仅有初中学历.她们中的人多数没有学过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没有进行过幼儿教育的专业培训,因此缺少幼儿教育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她们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小学化”倾向严重.此外,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幼教观念得不到更新.长此以往,将制约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没有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养计划,所以农村幼儿教师不仅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而且在当地幼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少.农村通讯不发达,文化落后,信息闭塞,网络资源与图书资料缺乏,这些条件也限制了教师的学习与提升.缺乏观念的更新,她们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来从事木职工作.

3.工资待遇差,缺乏社会保障.

农村幼儿园以民办为主.民办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教师的工资主要靠学费来支付.一些民办园木身经费就不足,维持幼儿园的正常经营都存在困难,导致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太低,有的每月工资仅300-400元.这样的条件导致幼儿园招聘不到专业的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而在园的教师都是出于谋生的需要.农村幼儿教师不属于国家的正式编制,只是临时聘任的教师,她们既没有医疗保险,又没有养老保险,更别提住房公积金,所享受的待遇根木无法与公办教师相提并论.这样一来,她们而临很多后顾之忧:生病不能报销医疗费,退休后没有保障.这也严重地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工作的稳定性。

4.环境艰苦,工作负担重.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环境比较艰苦.尤其是偏僻的农村,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只是单独设一个班,就要容纳附近所有的幼儿.幼儿园设施十分简陋,没有活动场地,也没有玩教具.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既是园长,又是老师,还是保育员.由于幼儿年龄还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教师既要开展教育活动,又要照顾好幼儿的生活.农村幼儿园容纳的幼儿较多,幼儿教师又少,导致师生比过高,有的高达1:50,甚至是1:60.幼儿教师的口常工作比较琐碎繁杂,整天与幼儿待在一起,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工作负担很重。

二、解决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是必须我们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了解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帮助她们走出困境,是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她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全而和谐发展及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高.帮助农村幼儿教师走出困境可从以卜几方而进行。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幼教机构的管理。

政府是发展幼教事业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要明确各自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垢地位,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到政府规划和管理的范围中,以确立农村幼儿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各市、县、乡镇应设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专门监管农村幼儿教育,加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着力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门要与财政、卫生、妇联、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合作.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明确她们的身份,确立她们应有的地位,使他们所而临的困境从根木上得到改善.只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得到规范,幼儿教师才能安心工作,才能保证农村幼儿教育保教质量的提高。

2.拓宽师资来源,加强教师培训.

限,教师素质不高.所以,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拓宽师资来源,鼓励人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支教,为农村幼教事业补充新的力量.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要把在职培训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让她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教育部门还可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帮助幼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可以当地公立幼儿园为主导,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给予必要指导,增强园与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保障教师工资,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及社会保障做出硬性规定,如限定农村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保障她们的基木生活.同时,政府要对幼儿园实行规范管理,规定必须按时发放教师的工资,从制度上给予农村幼儿教师稳定的政策保障.教育部门要人力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适当考虑增加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渠道.政府要让农村幼儿教师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的费用可由政府、幼儿园与个人共同承担.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各幼儿园业主履行支付教师工资与保险费的义务,对拒不履行相关义务者,要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3幼儿教师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工作才无后顾之忧。

4.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严把准入关.

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只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才有资格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不能与城市相比,在选拔教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办法,通过这个途径,选择真正有教学能力,并热爱农村幼教工作的幼儿教师.对于在职的幼儿教师,可通过学习和培训,鼓励她们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证.提高自身素质。

5.实行教师聘任制与合同制.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在农村,教育部门可对幼儿教师实行聘任制,明确规定幼儿园对教师的聘任期限,确保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连续性.被聘任的教师应得到与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具有平等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并给予她们根据工作业绩评定等级的机会.有了政策的保障,幼儿园不得随意解雇教师,教师也不能中途离职.幼儿园园主要定期与幼儿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依法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该劳动合同必须公证,才能具备法律效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监督双方切实履行合同内容,对不履行义务的一方追究其责仟.依法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3]朱扬寿,曾福生,陈蜀江.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xx(12)。

[2]陈琴.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环境及相关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xx,(4).

摘要。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方法;策略。

作者简介。

王洪新、女、1963年3月9日出生,1978年在辛店中学毕业,1986年3月在辛店担任民办教师,结婚后继续在皂户李镇任教,1999年上级安排回家,于20xx年7月在十五里堂幼儿园任幼儿教师至今,在工作期间于20xx年取得进修学校中等专业证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然而今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遵循科学的原则。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按照规律和特点,具体的家长可以遵循以下6个基本原则:

1.1、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

目前广大教师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凡是幼儿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给贴上小贴纸以示鼓励,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和表扬的预期目的。我们要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及时表扬幼儿,使幼儿能够及时地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及时强化,不日后的大量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而过多的表扬和鼓励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表扬来得太容易,行为好坏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不一定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适时适度的加以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的鼓励,挫折教育更不是一味的批评,没有了规则,就没有了教育的尺度,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悖其道而行之。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用物质、用精神去刺激孩子,如果不加引导,孩子不知道被赏识的理由,或者理由理解偏差,不该赏识的地方被赏识,就会导致挫折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从而引发逆反心理。教育如同栽花,没有规律地浇水、松土只能让花朵枯萎,而按照生长、有规律的抚育则会鲜花茂盛。因此,家长十分有必要放下家长的架子,抛弃家长式作风,成为孩子的朋友,让沟通成为一种习惯。

1.2、重视孩子的“第一次”

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1.3、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而成人不知不觉间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一定也不会好;父母喜欢常常骂人,孩子自然也会常常骂人,父母爱好穿着打扮,孩子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爱吃什么食物,孩子也爱吃什么食物。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幼儿园,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比如: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上楼梯时左上右下、说话时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幼儿的事情都能做到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4、要有坚决的态度。

1.5、要有默契的合作,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一天我和朋友聊天,他的小孩子元元在一旁画画。边画边说:“爸爸坐的飞机来了。”他奶奶对我说:“他爸爸今晚回来,看把他高兴的。”这时,门外传来小孩子的喊声“元元,我去骑车,你去不去?”元元对奶奶说“我和牛牛在院里骑会儿车行吗?”奶奶说:“行,但是你要把画笔和纸收拾好了再去。”元元答应着,开始收拾桌上的文具。这位奶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孩子生活在奶奶家,但奶奶和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却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使成人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往往和父母的要求相悖,从而给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了很多障碍。

1.6、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咨询会上,一位父母指着站在远处的孩子对我说:“这孩子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父母向我告状。”接着这位父母向我讲述了孩子怎么和小朋友打架,用积木把别人砍伤,用嘴把同伴咬出血印„„。这位父母苦恼地说:“我都怕去幼儿园接孩子,真怕哪位父母来找我,打他,骂他,可怎么他就不改呀?”这位父母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父母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父母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更加激起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除了以上6个基本原则,家长还应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实践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决不能一曝十寒。

2、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1、明确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2.2、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家教专刊、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2.3、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

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

2.4、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来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人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对幼儿来说,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5、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3.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3.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主动地去遵守家规、班规,并且去追求这些目标。

3.3、进行榜样教育。

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身边的成人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包括老师,也包括小朋友。教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3.4、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

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个复杂工作,长期的工作。

3.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

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如果没有及时的评估和表扬,行为规范的指定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摆设。只有及时的评价,才能够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达到预期制定规则的目的。

3.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

良好的风气的形成往往能给工作带来好的效果,并且给工作带来很多方便。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就会在班里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一致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幼儿,一定要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重要位置,再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实现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可以相信,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很轻松。

游戏普遍存在于各民族和各文化之中。国外有研究者认为游戏具有“真正的文化普遍性”(trueculturaluniversal)。这意味着,无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发展如何,自然条件如何,社会制度如何,经济生产状况如何,幼儿都会发现时间和材料,生发和开展自己的游戏。当然,他们的游戏方式和内容会有所不同。由此看来,游戏的发生必然有其内源性。这种内源性不外乎是幼儿的生物性本能所在,或者更为具体和准确的说,是受幼儿生理和心理本质规定的。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游戏活动应该为幼儿游戏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教师、幼儿、游戏环境、游戏材料等素质之间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真正实现游戏的自然发展价值和教育引导游戏发展的价值。探究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自主性及其应用策略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幼儿的游戏中,一定的意义上,并没有成年人的指导或帮助,就自然存在于他们的世界当中了。在这种自发性和原发性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自发而自然地对自身进行着探索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加深了幼儿的认识和发展了自身的心理机能。

本论文主要从根据游戏主体性本质观的演变,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方面进行展开论述的。

一、游戏的产生与其主体性本质观的演变。

(一)游戏的产生。

1.儿童游戏的自发性和原发性人要生存和生活下去,必须存在着两个前提,一是对自身的认识和锻炼,二是对外界的认识和改造。唯有如此,才能适应外界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从而达到自身与外界的和谐。要实现这两个前提,在最初,也就是在个体幼小的时候,是通过游戏来进行的。有很多儿童游戏,并没有教师的指导或成人的帮助,就自然存在于儿童社会中。这种自发性和原发性的儿童游戏表现出更多的游戏本质特点,它们实质上是儿童自发而自然地对自身的探讨和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对全身各器官各系统的生理性探索和锻炼,同时,也认识和发展了自身的心理机能。

2、人是游戏的主体和客体。

在幼儿自发和原发的游戏中,涉及到听觉的比如说“摔泥凹凹”(把潮湿的泥块揉捏成凹形,如手掌大小,摔在地上,泥块爆裂有声的游戏);关于视觉方面的游戏就更是常见了,也可以说各种游戏都离不开视觉的参与。比如小时候经常玩的打弹弓,弹石子等;至于在触觉、动觉、机体觉、平衡觉的体验,在那些捉人游戏、泥塑游戏、倒立、踩高跷、爬树等等游戏活动中都要运用到;味觉和嗅觉的参与在儿童过家家时烧火做“饭”时可以得到实时的体验,这些游戏的出现也都起到了利用和锻炼嗅觉的作用。

4、身体机能方面在儿童游戏自发和原发性的体现从头到颈,儿童可以玩顶牛或顶羊;利用脸上的器官,儿童可以玩“做鬼脸”或者“打鼻子打眼”的游戏;从肩膀到胳膊、腕部、手掌和手指,儿童可以玩抬花轿、扳手腕、碰豆豆、捡石子等游戏;从胸腹到后背和腰部,儿童可以玩翻扁担、背口袋、拔萝卜等游戏;从臀部到大腿、小腿到脚趾,儿童可以玩梭坡坡(类似于滑滑梯的游戏)、斗鸡、滚疙瘩(双臂交叉用双手扣住双脚大拇趾,身体缩成团,从松软斜坡上滚下来的游戏)等。因为儿童需要表现出对生殖器官的认识和潜在锻炼。此外,只要条件允许,儿童甚至会发现用头发做游戏的乐趣。泰勒·何德兰曾记载了发生于1909年的“甩辫子游戏”(时当清末,男孩子要留一条长辫子。儿童将辫子旋转起来,互相抽打取乐的游戏)。

时间的推移,并没有让我们忘却这些原始、原发、自发的游戏,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结合现代因素,组合利用,推动新时代游戏在幼儿感官系统和身体机能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二)游戏主体性的本质观演变。

1、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游戏”一词在最初只是作为一种观念的表达,在游戏被纳入理论研究领域之前,主要是单纯地不自觉地接受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还不能达到自觉地把握游戏的本质,因为没有人去有意识地理性地思考游戏的概念,更多层面上的意义是基于游戏活动与其他活动(主要是工作)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的同样社会客观现实问题。它所积淀的这种社会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自始至终都是人们对游戏进行本质把握的思想背景。

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幼儿的本能活动自19世纪中期开始,开始了对游戏本质进行自觉的、理性的尝试探索,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但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还只是建立在了本能论的基础上,即初步建立起了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如下:德国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并且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他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反映。但是他被唯心主义的哲学观所局限,否认了游戏来源的客观现实性;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游戏复演论的观点和德国心理学家格罗斯的游戏准备观点,对当时的游戏本质观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忽略了游戏的社会性和幼儿对于游戏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够走出游戏本能论的窠臼;20世纪初期,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干介克提出游戏成熟说,成熟说是当时游戏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他指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主动的表现,开始逐渐摆脱机体本能活动的传统观点。

游戏的本能论及其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一次充分肯定了幼儿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把游戏的人和游戏的动物从根本上予以区别,建构和界定作为人的儿童游戏的概念。

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游戏社会性的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在真实的实践之外,在行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突出强调了游戏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概括出游戏的结构组成、活动特征及价值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游戏本质观,蕴含了游戏的社会性本质的意识倾向;我国的游戏理论研究坚持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认为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游戏是反映真实生活的活动,有其必然的社会性;黄人颂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中,将幼儿游戏解释为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是比以往都要科学的游戏研究与实践的思想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化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游戏本质的认识必将更加向真理靠近,游戏本质观必将向着更加高级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游戏与自主性的培养的关系定位。

(一)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基本表现。

1、自主性的含义。

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现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目标、坚韧不拔和有进取心。自主的人能够成功地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成功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对于个人来说,必须依赖于生活的环境,才能使生存和发展得以保证,但人又不是消极地依赖他所生活的环境,而是表现出以自己的行动和方式来改变世界,在人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处于主体地位。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2、自主性游戏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b自主性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c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发展。

3、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区别。

b自主性是创造性的一个方面。幼儿游戏的实质在于自主性。幼儿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充分的发挥、体现,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自由的创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的掌握游戏的进度,把握游戏的环节。在此,教师应注意的是,要充分尊重幼儿,不能因为某个环节不符合教师预备的轨道而加以干涉,这样的做法既不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也会使游戏失去本质而不能称作自主性游戏。

(二)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特征表现。

1、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的发起是自发自主的。游戏的发起是幼儿自发的行为,是幼儿的天性使然,没有任何外力的强加。强调自主性的游戏中,幼儿有自己支配和选择游戏的权利,游戏计划不再是教师事先凭想象制订的,而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根据幼儿的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来制订下一次的游戏计划,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计划,可以使游戏的开展更加能满足幼儿的愿望和需要。这样,避免了游戏指导的盲目性和导演性。

2、游戏环境的多样性。

由于游戏的主人是幼儿,要玩什么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权利,每个幼儿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就需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各种需要,使幼儿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外部环境。

3、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教师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当幼儿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幼儿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幼儿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幼儿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因此,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多重的,改变了过去教师在指导游戏中对指导的片面理解。

4、游戏机会的均等性。

要使幼儿对游戏活动具有自己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可能,就必须给幼儿提供相应的机会。均等的游戏机会,能保证每个幼儿在此时此地去自由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这便抑制了由于教师的指定和安排而人为造成“玩不到想玩的游戏”或“老师让我玩的”等现象的发生,给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及其应用策略。

4、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幼儿继续游戏的愿望,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适当减少材料,能促使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因此,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4、分享游戏体验。游戏讲评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要利用游戏丰富幼儿的审美的认知,促进幼儿的语言美游戏,培养幼儿的情感美。

3、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兴趣。游戏中的幼儿所表现的情感是最真挚的,情绪是愉快、稳定和积极的。因此,适当的游戏对幼儿情感美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使得幼儿在一种自由、愉快、积极的情感世界中健康成长。

结论游戏概念的变化演绎出游戏本质观的发展进程。在历史上,人类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经历了在态度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内涵上从生物性到社会性的演变。儿童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是当代人们尝试确立的新的游戏本质观,它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儿童游戏的特征、价值以及在教育实践的运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他们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幼儿是在自由活动中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开展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儿童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儿童在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而不是由教师安排或指定内容。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儿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为儿童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因此尊重幼儿自主的活动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基本,游戏原有的自然属性和自己的特色。假使“顺然”被改造了,“契机”被忽略了,幼儿对游戏失去了兴致,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也感到茫然,游戏本身具有的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功能价值也就被异化了。因此,之所以特别强调并提倡开展“自主性”的游戏,是要将游戏中蕴含的顺然与契机交还给游戏,让游戏发挥其应有的功用,清楚认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引导幼儿自主发展策略,是本文所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1]刘楠楠.浅谈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才智,20xx(03):105.

[2]张洁清.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教育探索,20xx(10):108.

[3]杨静.游戏的自主性特征与指导策略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

[4]叶青.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浅谈大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自主性.青春岁月.20xx(4).

[5]张静.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学周刊:b.20xx(11).

[6]肖玉.幼儿独立性能力培养初探.青年与社会.20xx(8).

[5]夏加强,刘颜.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刍议.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xx(09):33.

[6]王弟惠浅谈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xx,17(2).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成人后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困难并且无所适从。幼儿期正是人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孩子不会合作,不善于合作,所以常会因争抢玩具而争得面红耳赤,然后就赌气独自一个人玩游戏,不愿再与同伴交流。为了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喜悦,获得合作的快乐,我们借助游戏这一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使身心健康发展,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积极创设交往环境,激发幼儿合作意识。

1、丰富的物质环境。

丰富、优美的环境能美化、装饰幼儿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能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其身心愉悦。游戏中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交往的桥梁:不同内容的区角,如娃娃家、理发店、医院、商场、表演区、益智区等,能让幼儿模仿各种角色进行活动和交往;区角中琳琅满目的材料,如各种商品、形象的理发用具、娃娃家的炊具、医生的听疹器、表演区中的头饰等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合作交往机会。

2、和谐的人际环境。

(1)教师的榜样作用。

有的钉扣子,有的装饰。大家一起合作,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2)同伴的交往氛围。

同伴之间和睦相处的关系及团结协作的交往氛围能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比如:在表演区,可选择热闹的“音乐伴舞”场面:有的小朋友敲锣打鼓,有的小朋友则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唱歌跳舞,还有的小朋友帮助小演员精心打扮。这些小乐手、小演员、小化妆师们相互协商,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一台热闹而出色的节目,真是快哉快哉!这样和谐、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受到了耳濡目染的影响,增强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可见,环境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营造游戏中的合作环境,使幼儿身处其中,受其熏陶,感受到合作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过程,合作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是一种交往的有力武器,从而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二、充分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合作行为。

规则不仅是幼儿的活动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的一种暗示。合适、明确的游戏规则,能成为幼儿自觉遵守、友好交往的工具。

1、制订游戏规则。

以往,都是老师规定游戏的要求,幼儿只是机械的接受者和执行者。在游戏中出现交往上的障碍时,常会听到幼儿说:“老师说的!”为了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交往的主动性,我们让幼儿自行制订游戏规则:先让幼儿集体或分组协商、讨论出每个游戏区的一些交往规则,然后让他们用别人能看懂的示意图画下来,再贴到相应的游戏区里。如,在娃娃家,幼儿设置了标志图“一家人”----爸爸、妈妈和娃娃手拉手、头靠头,脸上笑眯眯的;爸爸拎着菜篮子、妈妈在做饭、孩子在给客人拿吃的东西。幼儿解释为:爸爸、妈妈和孩子是一家人,要商量好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关心家里的事情,关心家里的每个人;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商量解决。他们用“一家人”将彼此之间的关系明确,暗示了他们在行为上要合作。幼儿用自己设计制作的规则标志来提醒自己和别人遵守规则,使相互间的合作行为变得更自觉、更主动、更规范。

2、执行游戏规则。

规则制订出来了,就应该认真地贯彻和坚持。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执行规则,教师可以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提醒、暗示幼儿的合作行为。如在理发店里,两位理发师都要抢着帮客人洗头,于是就发生了争执。这时教师就可以以顾客的身份参与进去,用语言来指导:“听说你们理发店为了使生意更好,为了让顾客更加满意,采取了新的规定。”接着,教师可以假装很认真、细致地看贴在区域中的标志图,还可以让幼儿讲一讲,提醒他们要分工合作。教师还可以请幼儿来扮演角色,监督大家的合作行为。如让幼儿扮演城管、检查员等,去每个区观察,把合作行为和不良行为都记录下来,还可以当场给予奖励,以此来提醒和诱发幼儿的合作行为。

3、强化游戏规则。

经常反复、始终如一地执行规则,能使规则得到强化,使幼儿的合作行为提升为良好习惯。在这里,教师要做到的就是认真地开展每一次游戏,严格地执行每一条规则,反复地进行提醒和督促,以自身的严谨和踏实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合作态度。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强化已经形成的游戏规则,如在游戏评价的时候表扬和奖励合作好的幼儿、用良好的合作榜样来激励幼儿、用情境表演再现各种合作行为、用摄像机现场拍摄幼儿的游戏交往情况、用评选“文明顾客”和“服务明星”等方式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三、合理运用游戏评价,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游戏评价包括游戏中的指导和游戏结束后的评价。教师合理、及时的指导和公正的评价能引导游戏顺利开展,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以尊重幼儿的活动意图为前提来指导幼儿,及时表扬和鼓励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充分激发幼儿的合作欲望,并通过活动后的肯定性评价,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行为。

1、认真观察,灵活引导。

通岗,有的继续当玩具制造商……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顺利完成了合作,而且合作得很愉快,效果也非常好。

2、善于发现,及时指导。

幼儿在活动中常有需要合作的时候,但他们却往往意识不到。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游戏顺利进行。如大班幼儿开展了剪染纸活动,五彩缤纷的染纸作品吸引着幼儿,他们玩的很投入。但老师在指导时发现,幼儿在剪纸后要收拾好纸屑,放下剪刀,还要去拿笔来蘸色,再染纸,所以就会出现一系列小问题:笔滚下桌、拿剪刀时碰翻碟子、染料洒了一桌子;染纸时把未折的正方形纸片全都渗透……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介入,对一刚剪完纸的幼儿说:“你剪的真棒,我帮你染吧!我俩合伙办个剪染纸厂,怎样?你是剪纸师,我是染纸师,好吗?”教师的介入一下子就解决了幼儿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剪染纸的兴趣,他们纷纷学样,有的专剪,有的传染,忙得不易乐乎!

3、公正评价,巩固行为。

游戏后的评价能巩固和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为下一次游戏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结束时开展“分享活动”,请大家把游戏中开心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你和谁一起玩了?玩得高兴吗?”“你和好朋友玩了什么?”“你到哪些地方去玩的?他们怎么招待你的?”“你们那里来了哪些客人?”等等,给幼儿更多的机会把自己在分享活动中的合作行为和合作后产生的愉快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对于一些好的做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就进一步巩固了幼儿的合作行为。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一些不合作行为,教师应及时地组织幼儿讨论来强化合作意识。如在表演区中,教师发现几个幼儿都争着当猫和画眉鸟,谁都不想当狐狸和公鸡。在整段晨间活动时间里,他们始终在争角色,而没能去表演。于是教师就利用晨间谈话时间,与幼儿展开了讨论:“玩表演游戏时,怎样选角色,大家才会玩的高兴?”有的幼儿说:“剪子、包袱、锤,谁赢了谁当!”有的说:“每个小朋友都演一演,谁表演的好谁演!”有的说:“轮着演”……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出了不少好主意。通过这次评议活动,孩子们意识到要想玩的好,玩的高兴,就必须相互协商、友好合作。果然,在以后的表演游戏中,他们能通过相互协商来解决问题,合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面对21世纪的竞争,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及社会交往能力,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才能使自己获得成功。因此我们要从幼儿抓起,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抓起,从他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抓起,并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今后踏上社会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现今社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我们看看下面的幼师专业的毕业论文吧!

摘要: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琴演奏是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而钢琴课则是幼师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针对幼师钢琴教学的这一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入门,抓好基础教学,以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幼师;钢琴;兴趣;教材;教法。

我们深知幼儿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办学设施的改善和教学理念的提高,很多幼儿园对幼儿音乐素质的开发和培养日渐重视。这对每位幼儿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势必对我们职业学校培养幼儿钢琴教师的目标和水准提出了严肃的、不容忽视的挑战。

钢琴课是幼师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音乐鉴赏能力。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脑体结合的活动过程。这一复杂训练过程的掌握需要不断的坚持,而在坚持过程中难免会有些枯燥乏味,而这枯燥和乏味往往只是在初学阶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学生有坚定的信念,教师培养学生学的兴趣,给予学法上的指导,行动上的鼓励,那么学生学起来会轻松愉快的。作为幼师专业的钢琴教师,要上好钢琴课必需注意很多问题,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材选材、教学方式。只有注意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完成钢琴教学任务。

一、开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琴兴趣。

兴趣,通常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了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和感染学生,使学生被教师的行为所吸引;学生一旦有了兴趣,马上就会表现出积极主动和全神贯注。爱因斯坦曾今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兴趣是人类潜能的“原动力”。

在传统钢琴教学中,老师只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而对课下学生练习情况不大过问。事实上,课堂教学和课下练习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更重要;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布置一些既不是很难又有趣味的作品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建立了弹琴的兴趣,增强了练习的信心。教师在指导时要不断加强学生的信心,以鼓励为主,少批评,多点耐心,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其练琴的勇气,提高他们学琴的乐趣。

二、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对于教材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材不是“规范”和“控制”教学的工具,“为教学服务”是对其根本的重新定位。在幼师教育实现改革的进程中,教材的选用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对于专业的钢琴教学来说,教材的选择很多,但对于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真实适合她们的教材却很少,这是由于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幼师生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师范的学生既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也不同于一些钢琴爱好的人,并且对于刚踏入幼儿师范学校的的学生来说,她们大部分都未曾接触过钢琴,也未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要在三年或五年之内让她们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须的音乐技能,熟悉幼儿教育所必须的音乐与内容,教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选材以外,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幼教专业学生起点低、在学校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她们不可能像钢琴专业的学生那样长期而系统地学习钢琴,也不像业余爱好者那样短暂而没有目标的学习钢琴。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能够突出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又要注重适用性。所以老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选择一些相对简单又适合她们的练习曲,且要以儿歌弹唱曲目为主,从而训练她们的基本功,培养她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处理。总之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教学形式和方法。

教学方法上,幼师钢琴教学与专业音乐院校钢琴“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一对一”这样的授课方式在幼师钢琴教学中存在很多局限性。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由一位钢琴教师任教,学生的程度随着学琴的时间逐渐拉大距离。因幼师学生具有成年人的特点,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幼师钢琴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线的原则,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变成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有目的地、理性地学习。因此,在幼师钢琴教学中我们尝试采取集体课和小组课的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集体课,是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教学,共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授作品的分析、乐曲的演奏和手指的技巧型练习等,这些钢琴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在大课中一次讲述,省去了教师对每个学生讲授的无谓的重复,而且讲授得更系统,更有条理。第二课时主要是学生在钢琴上练习、同学之间讨论问题、师生之间解决问题。

小组课,是将水平相当的4—6人分成一小组,每周上课一次,教学内容大致相同。上课时,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直接将教学法内容运用于课堂实践。例如:给一个组的学生布置同一首曲目,让他们各自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能力配上伴奏,课堂中逐个分析其优缺点,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两种授课方式相结合,其优点有:一是将各种教学内容相互交融,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二是增加了师生授课的见面机会及学生上课的总时数;三是小组课和集体课的“开发式”教学,增加了公开教学的观摩性,对教师要求更高,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而在回课时可刺激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还可锻炼学生的演奏心理。

幼师钢琴教学不同于大中专院校钢琴专业学生,特具有特殊性和速成性。因此,教学上既要注重它的实用性、科学性,又要不偏离一定的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分阶段、分学生的能力来进行训练,合理运用三或五年,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逐步的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总之,幼师钢琴课教学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适时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代百生.钢琴教学法[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牛韶静.浅议幼师钢琴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08)。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

游戏普遍存在于各民族和各文化之中。国外有研究者认为游戏具有“真正的文化普遍性”(trueculturaluniversal)。这意味着,无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发展如何,自然条件如何,社会制度如何,经济生产状况如何,幼儿都会发现时间和材料,生发和开展自己的游戏。当然,他们的游戏方式和内容会有所不同。由此看来,游戏的发生必然有其内源性。这种内源性不外乎是幼儿的生物性本能所在,或者更为具体和准确的说,是受幼儿生理和心理本质规定的。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游戏活动应该为幼儿游戏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教师、幼儿、游戏环境、游戏材料等素质之间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真正实现游戏的自然发展价值和教育引导游戏发展的价值。探究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自主性及其应用策略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幼儿的游戏中,一定的意义上,并没有成年人的指导或帮助,就自然存在于他们的世界当中了。在这种自发性和原发性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自发而自然地对自身进行着探索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加深了幼儿的认识和发展了自身的心理机能。

本论文主要从根据游戏主体性本质观的演变,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方面进行展开论述的。

一、游戏的产生与其主体性本质观的演变。

(一)游戏的产生。

1.儿童游戏的自发性和原发性人要生存和生活下去,必须存在着两个前提,一是对自身的认识和锻炼,二是对外界的认识和改造。唯有如此,才能适应外界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从而达到自身与外界的和谐。要实现这两个前提,在最初,也就是在个体幼小的时候,是通过游戏来进行的。有很多儿童游戏,并没有教师的指导或成人的帮助,就自然存在于儿童社会中。这种自发性和原发性的儿童游戏表现出更多的游戏本质特点,它们实质上是儿童自发而自然地对自身的探讨和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对全身各器官各系统的生理性探索和锻炼,同时,也认识和发展了自身的心理机能。

2、人是游戏的主体和客体。

在幼儿自发和原发的游戏中,涉及到听觉的比如说“摔泥凹凹”(把潮湿的泥块揉捏成凹形,如手掌大小,摔在地上,泥块爆裂有声的游戏);关于视觉方面的游戏就更是常见了,也可以说各种游戏都离不开视觉的参与。比如小时候经常玩的打弹弓,弹石子等;至于在触觉、动觉、机体觉、平衡觉的体验,在那些捉人游戏、泥塑游戏、倒立、踩高跷、爬树等等游戏活动中都要运用到;味觉和嗅觉的参与在儿童过家家时烧火做“饭”时可以得到实时的体验,这些游戏的出现也都起到了利用和锻炼嗅觉的作用。

4、身体机能方面在儿童游戏自发和原发性的体现从头到颈,儿童可以玩顶牛或顶羊;利用脸上的器官,儿童可以玩“做鬼脸”或者“打鼻子打眼”的游戏;从肩膀到胳膊、腕部、手掌和手指,儿童可以玩抬花轿、扳手腕、碰豆豆、捡石子等游戏;从胸腹到后背和腰部,儿童可以玩翻扁担、背口袋、拔萝卜等游戏;从臀部到大腿、小腿到脚趾,儿童可以玩梭坡坡(类似于滑滑梯的游戏)、斗鸡、滚疙瘩(双臂交叉用双手扣住双脚大拇趾,身体缩成团,从松软斜坡上滚下来的游戏)等。因为儿童需要表现出对生殖器官的认识和潜在锻炼。此外,只要条件允许,儿童甚至会发现用头发做游戏的乐趣。泰勒·何德兰曾记载了发生于1909年的“甩辫子游戏”(时当清末,男孩子要留一条长辫子。儿童将辫子旋转起来,互相抽打取乐的游戏)。

时间的推移,并没有让我们忘却这些原始、原发、自发的游戏,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结合现代因素,组合利用,推动新时代游戏在幼儿感官系统和身体机能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二)游戏主体性的本质观演变。

1、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游戏”一词在最初只是作为一种观念的表达,在游戏被纳入理论研究领域之前,主要是单纯地不自觉地接受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还不能达到自觉地把握游戏的本质,因为没有人去有意识地理性地思考游戏的概念,更多层面上的意义是基于游戏活动与其他活动(主要是工作)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的同样社会客观现实问题。它所积淀的这种社会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自始至终都是人们对游戏进行本质把握的思想背景。

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幼儿的本能活动自19世纪中期开始,开始了对游戏本质进行自觉的、理性的尝试探索,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但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还只是建立在了本能论的基础上,即初步建立起了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如下:德国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并且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他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反映。但是他被唯心主义的哲学观所局限,否认了游戏来源的客观现实性;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游戏复演论的观点和德国心理学家格罗斯的游戏准备观点,对当时的游戏本质观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忽略了游戏的社会性和幼儿对于游戏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够走出游戏本能论的窠臼;20世纪初期,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干介克提出游戏成熟说,成熟说是当时游戏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他指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主动的表现,开始逐渐摆脱机体本能活动的传统观点。

游戏的本能论及其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一次充分肯定了幼儿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把游戏的人和游戏的动物从根本上予以区别,建构和界定作为人的儿童游戏的概念。

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游戏社会性的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在真实的实践之外,在行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突出强调了游戏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概括出游戏的结构组成、活动特征及价值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游戏本质观,蕴含了游戏的社会性本质的意识倾向;我国的游戏理论研究坚持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认为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游戏是反映真实生活的活动,有其必然的社会性;黄人颂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中,将幼儿游戏解释为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是比以往都要科学的游戏研究与实践的思想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化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游戏本质的认识必将更加向真理靠近,游戏本质观必将向着更加高级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游戏与自主性的培养的关系定位。

(一)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基本表现。

1、自主性的含义。

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现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目标、坚韧不拔和有进取心。自主的人能够成功地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成功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对于个人来说,必须依赖于生活的环境,才能使生存和发展得以保证,但人又不是消极地依赖他所生活的环境,而是表现出以自己的行动和方式来改变世界,在人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处于主体地位。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2、自主性游戏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b自主性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c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发展。

3、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区别。

b自主性是创造性的一个方面。幼儿游戏的实质在于自主性。幼儿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充分的发挥、体现,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自由的创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的掌握游戏的进度,把握游戏的环节。在此,教师应注意的是,要充分尊重幼儿,不能因为某个环节不符合教师预备的轨道而加以干涉,这样的做法既不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也会使游戏失去本质而不能称作自主性游戏。

(二)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特征表现。

1、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的发起是自发自主的。游戏的发起是幼儿自发的行为,是幼儿的天性使然,没有任何外力的强加。强调自主性的游戏中,幼儿有自己支配和选择游戏的权利,游戏计划不再是教师事先凭想象制订的,而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根据幼儿的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来制订下一次的游戏计划,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计划,可以使游戏的开展更加能满足幼儿的愿望和需要。这样,避免了游戏指导的盲目性和导演性。

2、游戏环境的多样性。

由于游戏的主人是幼儿,要玩什么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权利,每个幼儿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就需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各种需要,使幼儿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外部环境。

3、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教师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当幼儿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幼儿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幼儿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幼儿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因此,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多重的,改变了过去教师在指导游戏中对指导的片面理解。

4、游戏机会的均等性。

要使幼儿对游戏活动具有自己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可能,就必须给幼儿提供相应的机会。均等的游戏机会,能保证每个幼儿在此时此地去自由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这便抑制了由于教师的指定和安排而人为造成“玩不到想玩的游戏”或“老师让我玩的”等现象的发生,给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及其应用策略。

4、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幼儿继续游戏的愿望,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适当减少材料,能促使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因此,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4、分享游戏体验。游戏讲评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要利用游戏丰富幼儿的审美的认知,促进幼儿的语言美游戏,培养幼儿的情感美。

3、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兴趣。游戏中的幼儿所表现的情感是最真挚的,情绪是愉快、稳定和积极的。因此,适当的游戏对幼儿情感美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使得幼儿在一种自由、愉快、积极的情感世界中健康成长。

结论游戏概念的变化演绎出游戏本质观的发展进程。在历史上,人类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经历了在态度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内涵上从生物性到社会性的演变。儿童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是当代人们尝试确立的新的游戏本质观,它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儿童游戏的特征、价值以及在教育实践的运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他们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幼儿是在自由活动中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开展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儿童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儿童在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而不是由教师安排或指定内容。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儿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为儿童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因此尊重幼儿自主的活动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基本,游戏原有的自然属性和自己的特色。假使“顺然”被改造了,“契机”被忽略了,幼儿对游戏失去了兴致,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也感到茫然,游戏本身具有的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功能价值也就被异化了。因此,之所以特别强调并提倡开展“自主性”的游戏,是要将游戏中蕴含的顺然与契机交还给游戏,让游戏发挥其应有的功用,清楚认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引导幼儿自主发展策略,是本文所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1]刘楠楠.浅谈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才智,20__(03):105.

[2]张洁清.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教育探索,20__(10):108.

[3]杨静.游戏的自主性特征与指导策略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__(1).

[4]叶青.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浅谈大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自主性.青春岁月.20__(4).

[5]张静.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学周刊:b.20__(11).

[6]肖玉.幼儿独立性能力培养初探.青年与社会.20__(8).

[5]夏加强,刘颜.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刍议.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__(09):33.

[6]王弟惠浅谈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__,17(2).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幼儿教育时期就是人生中的这个最佳时期。注意孩子智力开发多元性,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从心灵上接近孩子的心理世界,通过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水平。通过对幼儿教育进行区域性的教学,打破传统幼儿教学的思维。进行反思性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幼儿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学前教育者所必须拥有的素质。

正文: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就开始睁眼看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经过2-3年的家庭教育,就开始融入属于自己的群体,所以说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学校教育的工作不可磨灭,而幼儿教育正是这个教育系统的开端,是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尤其对于现在‘全托’现象越来越多,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人生影响在不断的减少。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不是无理可据,幼儿教师的社会责任大大增加。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以及科学化已经成为教育者热烈探讨的问题。

从春秋时期,人们都开始注重幼儿教育,私塾的设立使人们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使人们对礼法有了很多的了解,产生了更多的有名的诗人等,丰富了中国璀璨的文化。例如唐朝是我们诗歌最繁荣的时期,几乎人人都能做上几首诗。

虽然在19世纪末,我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不难发现知识分子是这场变化的骨干分子。然而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而我们却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继承了科举制所带来的弊端,学习具有了很大的功利性,一味的向孩子灌输那么多的科学知识,孰不知孩子认识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主体的独立性在一点点消失。所以对于幼儿教育当务之急即是教育改革,打破传统的幼儿教育,建立具有强开放性,思维创造性强,科学水平高的与国际接轨却又不失办学特色的具有以关注幼儿发展为核心的整合性教育观的幼儿教育系统。

1:幼儿教育新师资力量。

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现有幼儿园教师94.64万人。其中,中师及其以上学历者有53.79万人占总人数的56.83%;加上职业高中幼教专业毕业的师资,其总人数为69.08万人,占总人数的72.99%。很明显,我国的幼教师资队伍现状堪忧。尤其与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在近些年得到迅速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相比,幼教师资队伍的发展明显处于落伍的状态。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与水准的不断提升,尤其是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幼儿早期教育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后,现有幼教师资以及远远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幼教师资的重组,加强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幼教师资的学历层次已势在必行。

自《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的教师培训事业已实现了全新的发展,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出现了方兴未艾的良好势头。相比之下,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则相对滞后,并遇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幼儿园私营化越来越严重,由于利润的考虑,人员精简,而且由于幼儿教育被认为是非义务教育,所以幼儿教师不能得到很多的外出交流与进修的机会。幼儿老师自身的素质,自身的思想得不到提高,孩子的教育自然得不到保证。

2:早期教育理念的打破以及创新。

虽然从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幼儿教育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得到发展。然而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尤其是在这个功利主义,学习已经被罩上一层功利光环,浮躁的经济社会下,幼儿教育也不能幸免。这种主要表现为:一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识字教育。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地区的幼儿园把本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过早地搬到了幼儿园里来,诸如识字、心算、外语、绘画、舞蹈、乐器演奏等等都成为幼儿的必修课,过早地把幼儿拉到了应试教育的苦海之中,揠苗助长、好高骛远,严重违背了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的规律,甚至给许多孩童带来了过重的身心摧残。二是盲目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神童教育。许多幼儿园十分注重“培养”这种小“神童”,不少家长十分虔诚地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小“神童”。在媒体的报道下不难发现这样一群能够在5、6岁背诵很多的唐诗等的“神通”。

然而功利主义带来的教育成就的只是一时,得到的只是一时的荣誉,而真正的思想教育却冷落在一旁,这样不利于小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然而却失去了真正的教育的意义。教育究竟是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言简意赅地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据此,我们的智育就应该是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我们的德育就应该是鼓励孩子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我们的美育就应该是培育孩子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现代教育理念应以孩子为核心,以促进孩子的正常发展做为教育指导思想,通过结合实践去引领孩子们认识世界,改变以往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发展思想,激起孩子们对认识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积极的发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既爱上学习,又追寻身体与思想的自由,提高他们的创造性。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当然这些只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除了这两个方面外,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等也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此篇论文主要研究幼师教育的教学管理方法,通过改革这两个方面,提高幼师的科学素质以及改进他们的创新理念,为创造出更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以及提高幼师主观能动性提供必要的条件。新时期下,教育改革不可或缺,它为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创建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提供了基础,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二:专业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

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改革以及时代的要求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一切以孩子为前提,通过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对于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只拥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想法和能力,需要用科学的手段去认识孩子,与孩子进行交流,使幼儿教育时代化,科学化。

1:遵循科学的原则,使幼儿教育科学化。

1967年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教授创立的“零点项目”,经过研究人工智能的大卫•帕金斯教授以及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多元智力理论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在1983年,加德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多元智力”这一概念,标志着多元智力理论的正式诞生。然而历时20多年的这一不为心理学家所关注,甚至受到一些心理学家的批评的理论成果却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所以深入研究多元智力理论的科学与实践价值及其内蕴的教育意义是幼儿教师进行科学化教学、创新性教育所必须的理论基础,能够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然而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元的,一组能力,而且不像传统认知理论所陈述的,加德纳认为人的这些种能力不是一个整合,而是一个个相互独立的个体,指向于不同的特定认知区域和知识范畴,而且有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基于多元化智能理论,加德纳提出了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基于这个多元智力理论基础,我们曾经传统的单一、平面的智力观以及教学观变得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管理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科学化。回首我们曾经对幼儿的教育只限于识字,认字;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比较片面的。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环境以及创设多彩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例如: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比较;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地形,丰富幼儿户外的体育活动等。这样我们就能更科学的进行教学管理,是孩子能够更科学的发展。

2:智力开发背后不可或缺的心灵教育。

拥有这样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能够科学化的开发学生的智能,然而拥有高智力,高才能只是促进孩子人生道路发展的一种力量,然而至于好与坏,却决定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幼儿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在孩子思想自由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使他们能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远更好。现时代,拥有高知识水平的时代,大学生投毒害死室友,大学生杀害室友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充分表明了现时代思想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而这些教育在孩子认知世界的时候是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够正确认识世界,为以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提供优良的基础。所以除了科学化,我们也应该在幼儿教学管理中加入人文化,思想化的要素是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全的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作为孩子来说,他们是以一种善心来观察世界,做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让孩子看到美好的一面,至于有人说这样将会导致孩子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而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全面认识世界应该是一个人生道路上循序渐进,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应该多让他们认识到,接触到美好的事物,形成自己对社会的最基本的美好的认识。而对于刚开始认识世界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能力去分辨善恶,所以作为幼教老师,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对于幼教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及与孩子的交流、生活中,应该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孩子做错的事情,我们应该通过孩子的角度去告诉他们是非善恶,通过笑声,通过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去引领他们。所以对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以及人文情怀要求更加的高。如今。很多家长都将孩子进行全托,这样孩子一天中的时间除了睡觉就是和小伙伴,和老师在一起。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适应这个社会,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幼教老师应该具有很高的道德素养。例如:在孩子面前许的愿就一定要达到,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多微笑,因为笑声能够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

3:独立自主能力的教学培养。

在孩子热爱生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更加多的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锻炼孩子坚强的心理。现在提倡国际化,教育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引进先进的幼儿教学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将其本土化。相信大家都知道,和美国的孩子比起来,中国孩子缺乏的最重要的就是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美国,孩子从小就开始培养自主能力,这样他们在成长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强。所以我们也要开始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一切从头开始,从最基础的做起。

现时代,每年有很多的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自杀,而且数据吓人,很多教育者分析这个原因。有些人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然而我认为中国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只是一方面:基于传统原因,导致知识分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这是中国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士大夫情节;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家长给与很多的溺爱,再加上有一部分幼教着重发展孩子的跳,拉,弹,背却忽略了孩子心理方面的教育。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该从幼儿时期做起,从第一次摔倒做起,让孩子学会自己爬起来。幼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应该明白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应该具有怎么样的心理,应该针对不同的人,耐心的给与他们指导。而且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发展观。将生活自理能力及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也可开设专门的生活练习角,有计划的提供练习材料,如;给孩子穿脱衣服,叠衣服,整理小床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也能得到练习。

幼儿在3-4岁时候,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出现,孩子们迫切的想向这个新世界表现自己,但是他们的自主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幼儿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慢慢的培养自理能力。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对幼儿教师的耐性的考验比较大,幼教应该耐心的给予他们不同层次的指导。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所以应该在进行前面两个教学的同时进行自主能力的培养。

4: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波斯纳曾经提出来一个教师成长的一个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而经验与时间有关系,而经验正是在实践中慢慢总结出来的,是在反思中取得经验,所以反思对于一个老师来说非常重要。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反思中,幼儿教师能够通过对不同孩子的智力,采用不同区域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且通过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经验进行客观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幼儿教师时常进行教育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关理念,实施更有质量更有效果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师自身的专业性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反思的自觉性。幼儿教师应该以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它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以及课程设计,与孩子的每一次交流,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等进行客观性的批判,努力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反思只是一种行为,重要的是在反思之后,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发挥,总结出适应自己的教学理念,寻找到每个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反思者,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由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可知,我们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他们拥有独具于别人的自身的智力分配结构,他们拥有自身独特智力作用的特殊领域。所以作为幼师,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孩子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每一个事物都是在运动的,所以作为幼教,我们应该以运动的眼光去看事物。我们经过十几年的总结得到的经验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孩子。所以幼教应该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样孩子才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才能在他所倾向的区域有更好的学习能力与效果。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反思,我们应该经常进行幼教自身的教育评估。幼教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各种生活不同的情境下结合实践活动进行的,确实考察孩子自身的自主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多方面对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啊,全民观察、分析各个学生的优点和弱势,以及自身教学方法和专业素质的不足;并把这些观察作为自己创造更好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出发点,使教育评价成为自己反思、进步的有力工具。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发展以及学生的科学成长。

时代在不停的进步,教育也应跟随时代的脚步。幼教进行日常的生活反思,不应只停在原来的脚步,应该进行创新性的教育反思。这就需要幼教能够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地进修,这样才能保持幼教专业素质的先进性。通过上面中美幼儿教育的对比,我们应该发现,幼儿教育方面我们还落后许多,这就要求我们幼教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多出去和别人进行交流,寻找差距,不断进行反思和创新,保持幼儿教育的先进性以及时代性、国际性。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下,教育改革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对幼儿师资力量的改变及培训、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创新以及教育课程设计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我们幼儿教育更加科学化、专业化、时代化以及国际化。然而这么多的改革只能在宏观上对幼儿教育进行改革,如果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幼教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改变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用科学知识,科学理论来武装我们幼教的专业素质,使我们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在科学化的教育同时,我们应该多加重视细节化的教育以及长远性的教育。打破只注重发挥孩子逻辑上的才能的传统,运用智力多元化的理论指导我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智力结构以及智力倾向区域,从而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在学习方面更加自由,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自主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在思想,心理,科学方面给予他们适合于他们自己的专业化、科学化的指导。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幼儿老师的反思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时间的反思者,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够发现自己专业方面的不足,才能通过交流引进先进教学管理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管理方法。

更加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2]:中国学前教育协会编:《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纪念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10).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1-16.

[4]:蒋俊华、袁爱玲,刍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xx,32—34.

[5]:《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xx年.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幼儿教育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师资问题是其中较为突出的方而.幼教师资水平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况欠佳,不仅制约着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农村幼儿教师生存所而临的困境必须我们的关注和解决。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

1.教师身份不明,流动性人.

由于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被承认,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她们既不是公办教师,又不是民办教师,也不能算作代课教师.农村幼儿教师正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这严重地伤害了她们的自尊心,也影响了她们的工作热情,让她们失去了为幼教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对农村幼儿教师作了相应的管理与引导,但力度不够,以致这支队伍比较混乱.’当地教育局没有对她们进行注册登记.农村幼儿教师也没有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的机会.幼儿教师与园主实际是一种雇佣关系,园主可以决定教师的去留.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规范,幼儿教师如果对工资不满,也可以随时离岗.这就造成了幼儿教师流动性较人,师资队伍不稳。

2.学历层次低,专业发展困难.

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以中师、职高、职业中专为主,有部分教师仅有初中学历.她们中的人多数没有学过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没有进行过幼儿教育的专业培训,因此缺少幼儿教育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她们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小学化”倾向严重.此外,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幼教观念得不到更新.长此以往,将制约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没有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养计划,所以农村幼儿教师不仅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而且在当地幼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少.农村通讯不发达,文化落后,信息闭塞,网络资源与图书资料缺乏,这些条件也限制了教师的学习与提升.缺乏观念的更新,她们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来从事木职工作.

3.工资待遇差,缺乏社会保障.

农村幼儿园以民办为主.民办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教师的工资主要靠学费来支付.一些民办园木身经费就不足,维持幼儿园的正常经营都存在困难,导致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太低,有的每月工资仅300-400元.这样的条件导致幼儿园招聘不到专业的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而在园的教师都是出于谋生的需要.农村幼儿教师不属于国家的正式编制,只是临时聘任的教师,她们既没有医疗保险,又没有养老保险,更别提住房公积金,所享受的待遇根木无法与公办教师相提并论.这样一来,她们而临很多后顾之忧:生病不能报销医疗费,退休后没有保障.这也严重地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工作的稳定性。

4.环境艰苦,工作负担重.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环境比较艰苦.尤其是偏僻的农村,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只是单独设一个班,就要容纳附近所有的幼儿.幼儿园设施十分简陋,没有活动场地,也没有玩教具.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既是园长,又是老师,还是保育员.由于幼儿年龄还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教师既要开展教育活动,又要照顾好幼儿的生活.农村幼儿园容纳的幼儿较多,幼儿教师又少,导致师生比过高,有的高达1:50,甚至是1:60.幼儿教师的口常工作比较琐碎繁杂,整天与幼儿待在一起,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工作负担很重。

二、解决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是必须我们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了解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帮助她们走出困境,是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她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全而和谐发展及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高.帮助农村幼儿教师走出困境可从以卜几方而进行。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幼教机构的管理。

政府是发展幼教事业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要明确各自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垢地位,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到政府规划和管理的范围中,以确立农村幼儿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各市、县、乡镇应设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专门监管农村幼儿教育,加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着力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门要与财政、卫生、妇联、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合作.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明确她们的身份,确立她们应有的地位,使他们所而临的困境从根木上得到改善.只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得到规范,幼儿教师才能安心工作,才能保证农村幼儿教育保教质量的提高。

2.拓宽师资来源,加强教师培训.

限,教师素质不高.所以,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拓宽师资来源,鼓励人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支教,为农村幼教事业补充新的力量.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要把在职培训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让她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教育部门还可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帮助幼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可以当地公立幼儿园为主导,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给予必要指导,增强园与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保障教师工资,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及社会保障做出硬性规定,如限定农村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保障她们的基木生活.同时,政府要对幼儿园实行规范管理,规定必须按时发放教师的工资,从制度上给予农村幼儿教师稳定的政策保障.教育部门要人力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适当考虑增加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渠道.政府要让农村幼儿教师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的费用可由政府、幼儿园与个人共同承担.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各幼儿园业主履行支付教师工资与保险费的义务,对拒不履行相关义务者,要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3幼儿教师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工作才无后顾之忧。

4.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严把准入关.

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只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才有资格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不能与城市相比,在选拔教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办法,通过这个途径,选择真正有教学能力,并热爱农村幼教工作的幼儿教师.对于在职的幼儿教师,可通过学习和培训,鼓励她们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证.提高自身素质。

5.实行教师聘任制与合同制.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在农村,教育部门可对幼儿教师实行聘任制,明确规定幼儿园对教师的聘任期限,确保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连续性.被聘任的教师应得到与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具有平等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并给予她们根据工作业绩评定等级的机会.有了政策的保障,幼儿园不得随意解雇教师,教师也不能中途离职.幼儿园园主要定期与幼儿教师签订。

劳动合同。

依法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该劳动合同必须公证才能具备法律效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监督双方切实履行合同内容对不履行义务的一方追究其责仟.依法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3]朱扬寿,曾福生,陈蜀江.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xx(12)。

[2]陈琴.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环境及相关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xx,(4).

摘要。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方法;策略。

作者简介。

王洪新、女、1963年3月9日出生,1978年在辛店中学毕业,1986年3月在辛店担任民办教师,结婚后继续在皂户李镇任教,1999年上级安排回家,于20xx年7月在十五里堂幼儿园任幼儿教师至今,在工作期间于20xx年取得进修学校中等专业证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然而今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遵循科学的原则。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按照规律和特点,具体的家长可以遵循以下6个基本原则:

1.1、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

目前广大教师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凡是幼儿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给贴上小贴纸以示鼓励,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和表扬的预期目的。我们要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及时表扬幼儿,使幼儿能够及时地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及时强化,不日后的大量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而过多的表扬和鼓励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表扬来得太容易,行为好坏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不一定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适时适度的加以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的鼓励,挫折教育更不是一味的批评,没有了规则,就没有了教育的尺度,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悖其道而行之。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用物质、用精神去刺激孩子,如果不加引导,孩子不知道被赏识的理由,或者理由理解偏差,不该赏识的地方被赏识,就会导致挫折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从而引发逆反心理。教育如同栽花,没有规律地浇水、松土只能让花朵枯萎,而按照生长、有规律的抚育则会鲜花茂盛。因此,家长十分有必要放下家长的架子,抛弃家长式作风,成为孩子的朋友,让沟通成为一种习惯。

1.2、重视孩子的“第一次”

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1.3、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而成人不知不觉间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一定也不会好;父母喜欢常常骂人,孩子自然也会常常骂人,父母爱好穿着打扮,孩子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爱吃什么食物,孩子也爱吃什么食物。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幼儿园,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比如: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上楼梯时左上右下、说话时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幼儿的事情都能做到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4、要有坚决的态度。

1.5、要有默契的合作,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一天我和朋友聊天,他的小孩子元元在一旁画画。边画边说:“爸爸坐的飞机来了。”他奶奶对我说:“他爸爸今晚回来,看把他高兴的。”这时,门外传来小孩子的喊声“元元,我去骑车,你去不去?”元元对奶奶说“我和牛牛在院里骑会儿车行吗?”奶奶说:“行,但是你要把画笔和纸收拾好了再去。”元元答应着,开始收拾桌上的文具。这位奶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孩子生活在奶奶家,但奶奶和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却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使成人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往往和父母的要求相悖,从而给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了很多障碍。

1.6、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咨询会上,一位父母指着站在远处的孩子对我说:“这孩子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父母向我告状。”接着这位父母向我讲述了孩子怎么和小朋友打架,用积木把别人砍伤,用嘴把同伴咬出血印„„。这位父母苦恼地说:“我都怕去幼儿园接孩子,真怕哪位父母来找我,打他,骂他,可怎么他就不改呀?”这位父母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父母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父母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更加激起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除了以上6个基本原则,家长还应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实践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决不能一曝十寒。

2、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1、明确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2.2、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家教专刊、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2.3、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

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

2.4、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

自我评价。

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来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人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对幼儿来说,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5、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3.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3.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主动地去遵守家规、班规,并且去追求这些目标。

3.3、进行榜样教育。

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身边的成人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包括老师,也包括小朋友。教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3.4、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

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个复杂工作,长期的工作。

3.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

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如果没有及时的评估和表扬,行为规范的指定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摆设。只有及时的评价,才能够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达到预期制定规则的目的。

3.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

良好的风气的形成往往能给工作带来好的效果,并且给工作带来很多方便。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就会在班里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一致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幼儿,一定要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重要位置,再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实现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可以相信,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很轻松。

游戏普遍存在于各民族和各文化之中。国外有研究者认为游戏具有“真正的文化普遍性”(trueculturaluniversal)。这意味着,无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发展如何,自然条件如何,社会制度如何,经济生产状况如何,幼儿都会发现时间和材料,生发和开展自己的游戏。当然,他们的游戏方式和内容会有所不同。由此看来,游戏的发生必然有其内源性。这种内源性不外乎是幼儿的生物性本能所在,或者更为具体和准确的说,是受幼儿生理和心理本质规定的。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游戏活动应该为幼儿游戏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教师、幼儿、游戏环境、游戏材料等素质之间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真正实现游戏的自然发展价值和教育引导游戏发展的价值。探究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自主性及其应用策略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幼儿的游戏中,一定的意义上,并没有成年人的指导或帮助,就自然存在于他们的世界当中了。在这种自发性和原发性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自发而自然地对自身进行着探索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加深了幼儿的认识和发展了自身的心理机能。

本论文主要从根据游戏主体性本质观的演变,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方面进行展开论述的。

一、游戏的产生与其主体性本质观的演变。

(一)游戏的产生。

1.儿童游戏的自发性和原发性人要生存和生活下去,必须存在着两个前提,一是对自身的认识和锻炼,二是对外界的认识和改造。唯有如此,才能适应外界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从而达到自身与外界的和谐。要实现这两个前提,在最初,也就是在个体幼小的时候,是通过游戏来进行的。有很多儿童游戏,并没有教师的指导或成人的帮助,就自然存在于儿童社会中。这种自发性和原发性的儿童游戏表现出更多的游戏本质特点,它们实质上是儿童自发而自然地对自身的探讨和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对全身各器官各系统的生理性探索和锻炼,同时,也认识和发展了自身的心理机能。

2、人是游戏的主体和客体。

在幼儿自发和原发的游戏中,涉及到听觉的比如说“摔泥凹凹”(把潮湿的泥块揉捏成凹形,如手掌大小,摔在地上,泥块爆裂有声的游戏);关于视觉方面的游戏就更是常见了,也可以说各种游戏都离不开视觉的参与。比如小时候经常玩的打弹弓,弹石子等;至于在触觉、动觉、机体觉、平衡觉的体验,在那些捉人游戏、泥塑游戏、倒立、踩高跷、爬树等等游戏活动中都要运用到;味觉和嗅觉的参与在儿童过家家时烧火做“饭”时可以得到实时的体验,这些游戏的出现也都起到了利用和锻炼嗅觉的作用。

4、身体机能方面在儿童游戏自发和原发性的体现从头到颈,儿童可以玩顶牛或顶羊;利用脸上的器官,儿童可以玩“做鬼脸”或者“打鼻子打眼”的游戏;从肩膀到胳膊、腕部、手掌和手指,儿童可以玩抬花轿、扳手腕、碰豆豆、捡石子等游戏;从胸腹到后背和腰部,儿童可以玩翻扁担、背口袋、拔萝卜等游戏;从臀部到大腿、小腿到脚趾,儿童可以玩梭坡坡(类似于滑滑梯的游戏)、斗鸡、滚疙瘩(双臂交叉用双手扣住双脚大拇趾,身体缩成团,从松软斜坡上滚下来的游戏)等。因为儿童需要表现出对生殖器官的认识和潜在锻炼。此外,只要条件允许,儿童甚至会发现用头发做游戏的乐趣。泰勒·何德兰曾记载了发生于1909年的“甩辫子游戏”(时当清末,男孩子要留一条长辫子。儿童将辫子旋转起来,互相抽打取乐的游戏)。

时间的推移,并没有让我们忘却这些原始、原发、自发的游戏,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结合现代因素,组合利用,推动新时代游戏在幼儿感官系统和身体机能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二)游戏主体性的本质观演变。

1、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游戏”一词在最初只是作为一种观念的表达,在游戏被纳入理论研究领域之前,主要是单纯地不自觉地接受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还不能达到自觉地把握游戏的本质,因为没有人去有意识地理性地思考游戏的概念,更多层面上的意义是基于游戏活动与其他活动(主要是工作)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的同样社会客观现实问题。它所积淀的这种社会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自始至终都是人们对游戏进行本质把握的思想背景。

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幼儿的本能活动自19世纪中期开始,开始了对游戏本质进行自觉的、理性的尝试探索,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但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还只是建立在了本能论的基础上,即初步建立起了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如下:德国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并且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他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反映。但是他被唯心主义的哲学观所局限,否认了游戏来源的客观现实性;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游戏复演论的观点和德国心理学家格罗斯的游戏准备观点,对当时的游戏本质观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忽略了游戏的社会性和幼儿对于游戏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够走出游戏本能论的窠臼;20世纪初期,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干介克提出游戏成熟说,成熟说是当时游戏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他指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主动的表现,开始逐渐摆脱机体本能活动的传统观点。

游戏的本能论及其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一次充分肯定了幼儿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把游戏的人和游戏的动物从根本上予以区别,建构和界定作为人的儿童游戏的概念。

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游戏社会性的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在真实的实践之外,在行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突出强调了游戏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概括出游戏的结构组成、活动特征及价值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游戏本质观,蕴含了游戏的社会性本质的意识倾向;我国的游戏理论研究坚持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认为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游戏是反映真实生活的活动,有其必然的社会性;黄人颂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中,将幼儿游戏解释为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是比以往都要科学的游戏研究与实践的思想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化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游戏本质的认识必将更加向真理靠近,游戏本质观必将向着更加高级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游戏与自主性的培养的关系定位。

(一)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基本表现。

1、自主性的含义。

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现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目标、坚韧不拔和有进取心。自主的人能够成功地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成功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对于个人来说,必须依赖于生活的环境,才能使生存和发展得以保证,但人又不是消极地依赖他所生活的环境,而是表现出以自己的行动和方式来改变世界,在人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处于主体地位。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2、自主性游戏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b自主性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c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发展。

3、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区别。

b自主性是创造性的一个方面。幼儿游戏的实质在于自主性。幼儿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充分的发挥、体现,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自由的创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的掌握游戏的进度,把握游戏的环节。在此,教师应注意的是,要充分尊重幼儿,不能因为某个环节不符合教师预备的轨道而加以干涉,这样的做法既不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也会使游戏失去本质而不能称作自主性游戏。

(二)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特征表现。

1、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的发起是自发自主的。游戏的发起是幼儿自发的行为,是幼儿的天性使然,没有任何外力的强加。强调自主性的游戏中,幼儿有自己支配和选择游戏的权利,游戏计划不再是教师事先凭想象制订的,而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根据幼儿的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来制订下一次的游戏计划,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计划,可以使游戏的开展更加能满足幼儿的愿望和需要。这样,避免了游戏指导的盲目性和导演性。

2、游戏环境的多样性。

由于游戏的主人是幼儿,要玩什么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权利,每个幼儿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就需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各种需要,使幼儿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外部环境。

3、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教师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当幼儿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幼儿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幼儿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幼儿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因此,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多重的,改变了过去教师在指导游戏中对指导的片面理解。

4、游戏机会的均等性。

要使幼儿对游戏活动具有自己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可能,就必须给幼儿提供相应的机会。均等的游戏机会,能保证每个幼儿在此时此地去自由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这便抑制了由于教师的指定和安排而人为造成“玩不到想玩的游戏”或“老师让我玩的”等现象的发生,给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及其应用策略。

4、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幼儿继续游戏的愿望,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适当减少材料,能促使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因此,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4、分享游戏体验。游戏讲评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要利用游戏丰富幼儿的审美的认知,促进幼儿的语言美游戏,培养幼儿的情感美。

3、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兴趣。游戏中的幼儿所表现的情感是最真挚的,情绪是愉快、稳定和积极的。因此,适当的游戏对幼儿情感美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使得幼儿在一种自由、愉快、积极的情感世界中健康成长。

结论游戏概念的变化演绎出游戏本质观的发展进程。在历史上,人类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经历了在态度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内涵上从生物性到社会性的演变。儿童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是当代人们尝试确立的新的游戏本质观,它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儿童游戏的特征、价值以及在教育实践的运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他们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幼儿是在自由活动中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开展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儿童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儿童在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而不是由教师安排或指定内容。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儿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为儿童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因此尊重幼儿自主的活动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基本,游戏原有的自然属性和自己的特色。假使“顺然”被改造了,“契机”被忽略了,幼儿对游戏失去了兴致,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也感到茫然,游戏本身具有的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功能价值也就被异化了。因此,之所以特别强调并提倡开展“自主性”的游戏,是要将游戏中蕴含的顺然与契机交还给游戏,让游戏发挥其应有的功用,清楚认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引导幼儿自主发展策略,是本文所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1]刘楠楠.浅谈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才智,20xx(03):105.

[2]张洁清.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教育探索,20xx(10):108.

[3]杨静.游戏的自主性特征与指导策略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

[4]叶青.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浅谈大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自主性.青春岁月.20xx(4).

[5]张静.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学周刊:b.20xx(11).

[6]肖玉.幼儿独立性能力培养初探.青年与社会.20xx(8).

[5]夏加强,刘颜.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刍议.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xx(09):33.

[6]王弟惠浅谈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xx,17(2).

2

页,当前第。

2

1

2

幼师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关键词:幼儿爱交流体验。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记得孩子们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小蓉蓉跑来问我:“柴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骁骁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玩攀岩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铭哲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攀岩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我来到攀岩前,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用手抓住了墙壁,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幼稚的攀岩墙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老师,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的心走的更近了,他们和我的感情更深了,于是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和朋友相处,在一次次感情的交流中,萌发他们爱的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气象。孩子们互相帮助,师生们谈笑风生,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让我惊讶的是在让他们感受爱时,他们也回赠给我真诚的爱。记得那次我感冒了,很严重。我嘶哑着嗓子去给小朋友上课,那天恰巧我穿了件新衣。刚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大呼小叫地说:“老师好!”我刚张开嘴让他们安静下来,突然有个声音大声地说:“不要吵了!老师的嗓子哑了!老师的嗓子都哑了!”顿时整个教室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端正地坐好,安静地看着我。当我张开嘴让他们跟着我念儿歌时又有小朋友举手提议:“老师,我们今天学唱歌吧!我们能自己跟着磁带学,那样你的嗓子会好得快些,妈妈说嗓子哑了要少说话!”多懂事的孩子,只知他们平时爱惹我生气,不知他们竟也知道关心我!下课了,孩子们硬要把剥好的橘子塞进我的嘴里,说:“老师吃了它吧!吃了你的嗓子就会好了!”在那一刻我发现孩子们已经学会爱别人了,面对这金子般的爱,我顿时热泪盈眶了。这不就是高尔基说的: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你的点滴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二、爱是一种行动体验。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亲手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哇哇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给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动表达着我的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走过去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午睡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们班的潘忆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潘忆眼里含着泪的默默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她没有说话,眼泪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头,没事啊。于是我有耐心的对她说道:“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当你的妈妈,看着你睡觉,好吗?”潘忆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睡觉的时候我都搂着妈妈的胳膊,我要妈妈……。”为潘忆擦干眼泪,哄她躺下后,我从她耳边说:“老师就是忆忆的妈妈,你搂着我的胳膊睡好吗?”看着潘忆搂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潘忆总是搂着我的胳膊缓缓睡去。一天,潘忆高兴的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像妈妈,老师就是妈妈。”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兴奋了,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声,我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这时教师不仅要用行动爱孩子感染孩子,同时更应用行动榜样影响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通过模仿来认识感知世界,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认识世界。教师正是孩子们的榜样,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正像有人说的“幼儿是一面镜子,是谁的镜子呢?是我们每位老师的镜子。”其实,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当你生气想发火时,当你的言行没有为人师表时,请想一想,一面面小镜子正照射着你!”于是,我在孩子们面前非常重视榜样作用。例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我都会站在班门口迎接,主动说“小朋友早上好”,当他们离开时我也总会说一声“小朋友再见”;每次在教室里,我要坐下我都会轻轻的移动板凳,轻轻的坐下,这时我也会要求自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当小朋友帮我拿东西时,我也总会说声“谢谢!”我自己这样做,我也要求孩子们这样做。长期以往,孩子们受教师长期行为影响,他们逐渐也养成了良好的品行。

除了自己做榜样,在教育过程中,我还在孩子们中间找榜样,谁爱劳动?讲卫生?谁守纪律?谁讲文明?谁就餐文明不挑食等……我都时时关注,时时表扬给予肯定,在每周一次的评选会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并做出评议,由教师执笔整理,最后和孩子的照片一起陈列在荣誉栏中,比如:被子叠的好、吃饭不挑食、有礼貌、对小朋友友好……同时,也会对榜上有名的幼儿提出新的要求。幼儿在这种环境中都愿意积极展现自己的优点,主动改正自己的不足,自然而然的孩子们的习惯好了。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我也不忘时时把爱融进学习里。我把烦琐的管变为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过分的控制变为更多的交流和对话。把过于集中的教育教学全分散给孩子们,用他们的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一切。记得,在一次“动物过冬”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它们会冷吗?小动物吃什么呀?带着疑问我们分头去收集资料,丰富知识、去感知这个神秘的世界,也使孩子们多了一份对动物的爱。

三、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的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的爱心……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幼儿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如:分发碗勺……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幼儿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幼儿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看法去评价孩子。

相应地,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这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在我初为人师时,那时的我没有太多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只是一颗热爱这份事业,热爱孩子们的心。当时在大班实习,心里有一丝紧张,有一丝好奇,在面对那些调皮、上课不爱听讲的,中午不爱睡觉的孩子起初显得束手无策。为这些,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向老教师取经,慢慢地我发掘了孩子们心理的渴望,知道了只有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才是师生间沟通的前提。

有一次,孩子们在绘画时,我发现我们班的晨晨画了一幅很美的图画,可是他画的海水却是红通通的,虽然以前在书本上我也看到过类似的例子,但我仍忍不住问他:“晨晨,你的图画好漂亮,可是,为什么你的海水是红通通的呢?”晨晨见我没有责备他的意思,便大胆地说:“柴老师,傍晚了,太阳照在海里,海水就是红红的呀。”噢,原来是这样……我微笑地点点头。事后我想,如果当时我没有问清楚事情原由,采取训斥的态度,强令他马上改正,那么我就无法找到与他沟通的机会,也无法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了。所以,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孩子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每个幼儿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可能和潜力,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在与孩子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的交流。

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让我们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发芽,并结出喜人的硕果。

会展专业毕业论文会展专业毕业论文方向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文章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具体的建设、实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一、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素质,具有现代平面设计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广告设计、品牌推广、企业形象设计及各类会展策划、展示活动的设计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要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高职院校要保证就业率,就必须提高毕业生的“含金量”,让其成为用人单位心目中的合适人选。建设好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学生亲身实践无疑是提高其自身“含金量”最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较快地适应行业企业,缩短“磨合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在实践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方向更加明确,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到实训基地锻炼,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在生产、管理第一线有利于获取各种最新的技术方法和管理理念,将这些新知识应用于教学,既可以保证知识的更新,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提高实训室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要按学校的实际需求制订,根据专业及课程的需求建设,实训设备的购置必须适合专业实践教学组织的需要,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尽可能地做到“真题真做”,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同时,实训室建设还要考虑到能体现现有行业中的高技术含量,体现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在实训项目及实训内容的设置上,要满足本地区、行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要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我们围绕“一个基地、两个中心、若干实训室”的构建模式进行建设,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9个实训室。

一个基地。即校内创新性会展综合实训基地,包含“会展技能实训中心”、“创新创业实训中心”。会展技能实训中心――依据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能力实训的需要,建设有图形设计实训室、绘画基础实训室、会展综合实训室、展览展示实训室,着重培养学生美术基础、会展策划、会展视觉设计、展台搭建、模型制作、平面广告设计等能力。创新创业实训中心――依据创新创业实训能力实训的需要,我们建设有广告设计实训室、摄影实训室,结合学院创业园的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技能,提高未来发展潜力,拓展就业渠道。

在现有的校内会展专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的要求,遵循行业操作流程,扩建和新建会展材料展示室(会展展览新品展示中心)、会议模拟实训室、会展管理模拟实训室、会展活动策划实训室、会展设计工作室,精准定位培养学生的会展设计,会展策划与执行、展示设计与搭建等核心能力,发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符合会展行业发展的会展人才,直接将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于一体,体现工学结合的,面向社会进行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认证与鉴定及提供技术服务的综合性会展服务实训教学基地、学生实践创新创业基地、实训项目开发基地、校企合作研究基地、行业技能鉴定和科研(技术)服务中心,努力打造成省内一流的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我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被确立为“绍兴市高校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我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优势专业建设项目”。

2.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功能,增强实训室的通用性和开放性。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等方面要考虑到各专业能够相互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要以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专业。要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社会技术服务和培训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除为本校服务外,也要为其他院校服务。除为教育系统服务外,还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与知名会展企业合作,成立浙江省会展行业新材料体验与发布中心,定期展示企业新品,吸引省内会展行业,特别是会展高职院校学习和交流。通过近三年的建设,结合会展项目,定期培养省内会展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使教师得到真实的实际工作锻炼,为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提供更加便捷的场所,将其建设成为省内会展行业从业人员和师资的培训基地。

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等方面考虑到各专业能够相互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专业。要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社会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提供优良的实训条件,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优化。基地努力整合资源,为相关专业提供基地设备共用性、软件实用互通性、师资力量交流性、人员安排合理性等方面的共享,建立覆盖会展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专业群,通过网络实训教育中心下设的网络案例资源库、新品资源演示库等资源库建立网络实训资源。建设由校内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同时,创建由线下到线上的网络学习的平台,集“教学、服务、技术研发”为一体的会展网络实训教育体验中心,多元化地共建会展专业实训基地,努力使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成为实践教学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的“三中心”综合性基地,力争成为浙江省会展专业首批网络实训教育中心。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实训基地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围绕“立足地方”的区位优势和“服务行业”的发展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我校近年来已经与浙江展览馆、常州灵通展示器材有限公司、浙江远大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浙江温州国际会展中心、上海施创会展服务有限公司、绍兴市新纪元展览有限公司、绍兴柯桥轻纺城国际展会中心、余姚国际塑料展会中心等多家行业企业建立“定向培养、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的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共同考核,校企资源共享,结合一线的工作流程和任务,设计专业教学项目任务,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和行业规范融入培养全过程,参与企业的活动、校园中引入企业的元素,渗透企业的文化,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了工学结合等方面的功能,利用“企业项目引入课堂、课程教学搬入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等职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校内基础实训――校外企业实训――校外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为行业、企业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2.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队伍建设。

建立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不但为学生的实践、实习、就业创造了条件,而且为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建设、骨干教师建设、青年教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建设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双师素质”和专、兼职教师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聘请企业会展专家和业务骨干担任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环节指导,并承担专业实践实训课程教学学时数达到50%以上,形成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专业带头人建设。校内选拔2名及以上具有副高职称、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其中1人主要从事会展设计方向教学和研究,另1人主要从事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的教学研究。再在行业企业选聘2名专家,实施双专业带头人制。安排专业带头人到著名会展企业、会展院校进行访问、研讨和学习,使其具有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带领教学团队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能力。

(3)骨干教师建设。在现有的教学团队中培养3―4名骨干教师,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学习先进的课程开发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支持骨干教师到知名院校和企业进行访问学习,更新知识结构,进行专业交流。安排骨干教师到省内知名会展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承接企业项目,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使他们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4)青年教师培养。四年内主要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与经营活动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3人。开展“教师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能力提升实施计划”,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引进青年教师(硕士学历以上)2人,首先挂职锻炼半年以上,然后通过进修教育理论,逐步走上职教岗位。

(5)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建设。通过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形成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强教学能力的兼职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3:1以上。聘请校企合作企业业务骨干、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和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另外聘请创业成功人士等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建立集教学、科研、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等多元化的兼职教师队伍。

总之,建立好优质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培养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翟艳.新时期高校管理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

[2]史金联.高校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陕西教育,2009.

[4]王秀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5]连纯华.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教育评论,2007(3).

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应努力构建以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建设为核心、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会计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突破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信用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一)政府在建立健全会计服务体系中应发挥关键作用。会计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政府应将中小企业信用评价职能赋予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机构,增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信息成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社会力量参与。根据实际,不搞重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归集体系,现阶段的做法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各行政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档案。其二是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和信用监督体系。两种做法都可以在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向商业化。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要有先进的技术平台,具有动态录入、数据共享和数据查询等功能,相关主管部门要重视信用交易的鼓励和监管工作。

(三)规范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行为。加强行业监督和管理,规范会计市场主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和监管,加大行业监督处罚力度,建立健全严密、系统、高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收费标准,防止乱收费和高收费。对中小会计服务机构实行收益保护,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贴或是减免税,保证中小会计服务机构得到一定的收益。

(四)针对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供需矛盾,建立协调机制,引导各社会力量参与,增加供给。由政府牵头解决该问题已初见成效,2005年底,河南省首个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管理咨询团在郑州市成立。由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会牵头组建的这个组织,吸收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作为成员,旨在为全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管理培训、企业管理诊断及其相关服务,引导企业利用“外脑”。目前,已有成员单位l4家。

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中小企业管理局下设中小企业会计服务部门,具体负责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工作;。

2)以民间协会的形式,尝试对会员中小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

3)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服务公司,考虑采用股份制。成员可以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服务中介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组成,将社会力量纳入服务体系中,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降低信息成本。

(五)提高会计服务质量,对中小事务所实行准人制度,进行资格认定。促进中小事务所的整合,扶持中小事务所的发展,并吸引外资所和国内大型所的业务向中小企业倾斜来扩大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另外,针对中小事务所以及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可以进行不定期低收费或免费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适应市场需要,灵活转变经营战略。根据自身规模小、底子薄的特点,将业务重点集中在“小而精”上,走特色化经营之路,办出专门化特色。

会计师事务所专门化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服务业务专门化。根据自身优势可以在审计、验资、评估、会计咨询、税务代理等方面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业务重点。另一类是服务对象专门化。根据客户行业不同,经营方式、业务范围不同,可以考虑在一个或几个相关行业内发展,以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取得相对其他事务所的特色优势。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护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专科护理知识缺乏,预见性差。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首先表现在专科护理知识缺乏,预见性差。这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儿科患者在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没有全面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没有综合的分辨能力所造成的。如果儿科患者在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因为缺乏专科护理知识,造成儿科患者错过最佳的恢复时间,这方面的风险所造成的风险是相当严重的。再加上儿科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够熟练地掌握抢救的程序,反而只是机械的遵照医嘱,没有一个变通或者是综合分辨的能力,儿科患者的一些病症表现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这种情况必定会致使严重的后果,并且这种后果是无法挽回的。

(二)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还表现在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之中,制定相关的制度不仅是对护理人员的负责,同时也是保障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护理人员不仅是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直接体现者,同时也是护理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如果护理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必定会影响到护理的'质量和水平。在儿科护理中,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也是护理的风险之一。护理规章制度设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医疗安全以及患者的康复,如果落实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到医疗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不按章程办事,在值班或者是轮班制的过程中总是出现空缺档,还有就是操作违规等,都是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体现。

(三)缺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低。

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还表现在缺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低。

在儿科患者入院之后,其家属难免会出现焦急的心理状态,其情绪都是很不稳定的,如果这个时候其护理人员不能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反而是运用比较生硬的话语或者是不友好的与其与患者的而家属沟通,会起到反作用的,对以后的儿科护理工作也是极为不利的。此外,在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没有责任心,并且素质低下,也必定会导致儿科护理工作存在风险,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针对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如何应对儿科护理中的风险。

(一)加强医学以及专科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要应对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首先就应该加强医学以及专科知识的培训与教育。要加强儿科护理人员预见性以及综合能力的教育,强化其对儿科患者的抢救程序的熟练程度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规避儿科护理中由于人为理由所导致的护理风险。再者医院应该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训练与培训,在对儿科患者而进行的抢救的时候,要逐步的训练护理人员的敏锐观察力和处理能力,增加她们的临床经验,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加强她们在以后的儿科护理工作中有效的处理每一个病历,强化护理的能力与水平。

(二)加强制度的落实工作。

其次,还应该加强制度的落实,规避因制度落实不到位所引起的儿科护理风险。规章制度是预防出现事故的重要的保障和基础,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该充分的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每一位护理人员应该严格认真地贯彻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医院的管理人员也应该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实,定期的检查规章制度落实的情况。如果出现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应该给予记过或者是处分,从而来督促每一位护理人员遵守规章制度。

(三)积极与患者而家属沟通以及提高自身素质。

除此之外,儿科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地与儿科患者的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中尽量的使用和缓的预期,安抚家属的情绪,并且还应该主动积极地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运用温和的语气讲述患者的情况,让家属不要过分的担心。并且护理人员还应该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护理的责任心和积极心,并且在儿科护理中的工作中要有爱心,更加负责人的去做好自己的护理工作。

三、结语。

虽然在现在的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这是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考验与挑战,如果医院的护理人员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就会提高医院儿科护理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的推动医疗护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文章从几个方面对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应的策略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与探索,不仅对现在的儿科护理工作有着积极地现实作用,同时也会引发以后儿科护理工作的反思,为以后儿科护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做了更好地参考。

参考文献。

[1]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j]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05.

[2]李艳玲;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河北职工医学学院学报,2003.4.20.

[3]缪微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入手,然而工业企业的实际运行中,需要首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够对各项资源的成本进行充分的计算,并以此为依据,对实际成本进行分析和考核,为企业接下来的生产经营中,成本的控制以及监管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现阶段在积极提升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对于合理分配资源、提升成本利用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重要性。

现阶段,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中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会计成本核算质量,努力应用较少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关键[1]。针对工业企业来讲,企业当中的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以及基层组织的运行等是成本会计日常工作中的重点服务对象,更重要的是,其还为企业的财务部门以及职工进行服务,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加强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当中,会计成本是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环节决定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创造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是否能够创造高额的利润。本文在积极展开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研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为降低企业成本,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一定优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重要原则。

工业企业经营中,会计工作需要对重要原则进行应用,例如,计划成本分配法指的是工业企业在实施会计成本技术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各个部门以及生产车间在运行中所需的成本费用得到有效的计算,并在将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为经营管理者接下来的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依据;再如,在应用直接分配法的过程中,对重要原则进行应用,能够提升分配成本费用的科学性[2]。值得注意的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重要原则的应用是非常普遍而关键的。

(一)提升成本会计核算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工业企业运行过程中,要想促使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能够科学有序的开展,就必须不断健全成本会计核算制度,应用其为企业未来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和服务。由此可见,现阶段工业企业经营中,有效提升成本会计核算制度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它能够对成本会计管理各项工作进行详细的规范,促使相关管理措施得以优化,为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有效实施构建一个稳定的平台,这样一来,企业在发展中成本会计管理就能够得到进步,在使用成本的过程中,效率也将有效提升,为企业应用较少的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值得注意的是,在积极构建成本会计核算制度的过程中,要想提升这一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同的工业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成本进行控制管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会计核算的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二)应用先进成本会计管理理念。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企业运行过程中,要想提升会计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必须保证这一工作能够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方向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自身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鉴于此,工业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想对成本会计管理进行充分的应用,首先应当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4]。值得注意的是,控制观念是传统成本会计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理念,新时期,必须将这一旧的思想进行摒弃,同时将自身经营发展现状作为重要依据,在自身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构建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理念,并应用这一理念为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对每一项活动进行细致的指导,促使相关管理方法形成较强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得以降低。

(三)加大对成本会计的监管力度。

新时期,我国工业企业在发展中,要想将会计成本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全的会计管理监督机制,其中包括对职工出勤、岗位职责表现、绩效、工时利用率以及福利待遇等多方面内容,并保证成本会计管理措施被有效分配到各个环节,并将自身的功能发挥出来[5]。这样一来,就能够对企业的成本节约、高效运行间接地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运行中,基层劳资人员应当对以上会计监管措施中的不足以及具体落实状况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调查,并对每一个环节运行中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确定和及时地处理。这样一来,成本核算中计入的人工费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工业企业发展中,作业成本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促使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首先,保持成本和效益的平衡是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关键原则之一。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工业企业运行过程中,不可以只重视经济效益,还应当从成本的降低入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制度。该成本会计法能够对工业企业运行中的过程生产环节进行深入地分析,有助于企业领导对各个环节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资源利用率。其次,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各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在促使作业成本法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的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应首先对这一方法进行深入了解,并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实现全员参与的作业成本法。这是因为,单纯依靠企业会计人员是无法将这一方法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的[6]。例如,在客户管理决策中,在各项业务的处理工作中可以对作业成本法进行应用,有效地对客户结构进行完善,辅助管理人员展开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假如在包装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费用,此时企业要想将客户成本进行降低,就可以应用改变包装的方式,如将大批量简单包装应用于零售商客户当中即可。针对较小的客户而言,如果较高的净毛利率产生于客户当中,则表示该客户存在的购买潜力较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大幅度增加购买量;但是当客户拥有较低或负数的净毛利率,那么企业应及时将针对这一客户的销售条件进行转变,包括应用最低购买批量作为限制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仅仅以会计核算为主要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会计人员还应当努力将会计成本法同企业管理进行充分地融合,提升作业成本法的功能。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业企业的发展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企业运行中也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自身的生产经营成本,这一过程中,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工业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的激烈,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发展地位,就要在各个层面的管理上进行加强和优化。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发展的基础工作。中小企业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仅是分析清楚当前的形势问题,更重要的是应确立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发展目标,对于工作、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抑制企业发展的因素及时的进行改正,并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来杜绝问题的发生,以此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阔。中小企业通过不断创新的方式,能够让自身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空间,能够做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样一来,就使得很多的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在中小企业中,财务会计管理问题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自身能够不断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更应积极应对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风险问题,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从而得出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对待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一、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市场风险评估不到位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资金力量薄弱、企业实力不足的缺陷,因此,也就出现了当企业在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的时候,无法独立自主的应对所出现的难题的现象。目前,中小企业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因此,应不断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注重对风险的评估和预测,从而建立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市场风险,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各个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的管理大多是采取内部审计机制。所谓的内部审计机制,就是指按照企业自身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建立完善的企业监督机制,是维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将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很多的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并不高,因而就造成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发现,阻碍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三)企业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家族企业,那么企业出于自身财务和人情方面原因,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设置都是老板的亲属或者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人员。在企业的发展中,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专业方面的人才来管理,可是在这一部分人当中,并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经验和能力,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虽然说有一定的有利因素,但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也表现出了众多的不足,严重抑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相比较而言,无论是在规模或者薪资待遇等方面都是略逊一筹的。近几年来,虽然中小企业也在不断的提高薪资待遇问题,但是由于经济的波动幅度较大,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力度。据统计,专业能力较强的会计从业人员往往更欣赏的是大中型企业,这样一来,就使得我国中小型企业更加的缺少专业能力较强的会计人员。可想而知,如果非专业的人员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要想胜任这份工作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由非专业的人员来完成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自身预算机制不完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型的企业都会定时定期的对自身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及时的发现问题,通过调整,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却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再加上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更加无法科学、规范的完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态的评估。另外,非专业的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前期预算来及时的调整发展理念,极大的影响力企业的发展效益。

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存在众多的问题,下面主要对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外在因素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以及企业诚信度,都是无法和大型企业相比拟的。所以银行以及各界的合作商就不会太看好他们的发展前景,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在进行信贷融资的时候比较困难。同时由于企业规模相对不大,做担保的东西价值不高,信贷的程序也会比较的繁琐。

(二)中小企业的自身方面

目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并不完善,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方面缺乏相应的监督以及科学、规范的指导。久而久之,财务会计工作就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违规、违章现象。与此同时,会计专业人才方面的需求并没有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从而无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对于加强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要从多方面考虑从而得出具体的措施,要有效强化财务会计的基础性工作,使得中小企业的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信用。以此来增强社会各界的信任度,促进良好的合作。同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采取相应的培训措施,督促他们学习,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掌握相应的财务知识,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

(一)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经验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的重要。中小企业要十分注重财务管理经验的学习和积累。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要想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引入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努力弥补自身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自身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中小企业应加强对财力管理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的成本以及利润方面的因素,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制定严格的培训体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我们都知道,大型的企业在聘用财务管理人员的时候,对应聘人员都会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会制定一系列严格、系统的要求来培养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这样一来,就使得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普遍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应加强学习大型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聘用、以及培养制度,走严格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四)建立良好的市场风险评估体系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得到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利用财务管理这一块来规避一些市场风险。所以说企业建立良好的市场风险评估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尽可能的降低市场风险发生的几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在大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我国企业数量和发展规模建设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同时各个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增强。所以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很好的发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使得企业自身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为了企业以后更好更快的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引入成功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弥补自身管理的不足之处,以促进企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芝文.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xx(15).

[2]李月平.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j].会计之友,20xx(21).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当今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的种类不同,它所承担的职能也不尽相同。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离开来。本文介绍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希望以此促进人们对二者的了解,加快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

关键词:

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分离问题

一、引言

在会计工作中,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都属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他们二者联系紧密,互相依存。在传统的关系中,税务会计不是独立的,它从属于财务会计之中。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再笼统的将其归咎为财务会计中一个种类已不再适合。根据现阶段的实际要求,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进行分离显得十分必要,同时也对整个会计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一)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的基础

税务会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前面已经说到,税务会计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以财务工作为基础,通过对财务工作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税收金额。

(二)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企业中,税收情况会深刻的影响到财务工作,影响会计的计算和运行。税收计算的结果,往往会对企业的整体情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这就要求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能够相互协作和沟通,通过二者的相互配合,最终实现共赢。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不同

(一)概念不同

财务会计是针对于企业的盈利与亏损来说的,它通过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展示,从而为企业的运行提供一定的监督。企业能够根据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一些信息,来对企业进一步的进行了解。而税务会计则是根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对金额进行核定计算,从而保证计算出来的结果较为系统和全面,从而有效的对资金进行监控。

(二)计算的基础不同

在会计这一行业中,财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反映,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相关资金进行计算。而税务会计的范围较窄,只需要计算出企业中税收的金额,从而来保证违法行为的减少。

(三)法律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的法律依据是会计准入原则,这样能够使得财务计算的结果更为精确,从而显示出企业的运行状况,据此进行改进,不断地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而税务会计一般情况下则需要对纳税人的税务情况进行管理和计算,以确保在企业实施下更好的维护好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

(四)工作流程不同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工作流程不同,财务会计一般需要借助报表进行表示,而税务会计工作则需要在财务工作的基础上再进行计算,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和决定,对税务报表进行更正。

(五)工作目标不同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二者的工作目标有所不同。财务会计致力于为企业相关的投资者提供企业相关的信息,并把企业运行的结果向其他人员展示,以保证企业中的相关人员对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解。而税务会计不仅仅要对税款进行计算,而且也要协调纳税人和征税人之间的矛盾,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和国家的利益统一。

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国家开始作为投资人参与到投资建设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这一主体就不仅仅是投资人,它还是纳税人。此时,投资人和纳税人之间就出现了一体化的现象,他们二者存在着很大的利益对立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的税收较多,那么投资人的收入就会大大的减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分离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和紧迫。

(二)受政府和出资人收益行为的影响

政府在征税过程中,它所看重的是无偿性的金额,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他关注的重点则在于自身所得到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投资人进行相应的补贴,使得投资人在某些方面达到平衡。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政府还需要强制性的税收,这样才能保证政府日常的开销,促进政府平稳运行。政府和投资人之间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这也直接影响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加速了其二者的分离。

(三)二者的制度和理论不同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运行的过程中,都需要依据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来展开计算,而在这二者同时工作时,税务会计就不得不依据财务的状况灵活的更改和运行,这样才能使得运算更加合理。而税务会计的这一变化也带来了另一个弊端,那就是税务工作无法严格的按照税法的要求来开展,这也影响到了税收工作的准确性,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运行。

(四)现阶段企业制度的不同

现代企业制度的变化也是导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重要原因。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制度也随即发生着变化。企业的财务工作往往会随着国家的制度而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税收会计工作就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税收制度来进行运行,这二者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因此其二者的分离也就显得非常紧迫。

(五)财务会计工作影响税务会计工作开展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有着很大的不同,财务会计能够在企业的运营的过程中,通过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而使企业做出大的改变和完善。而税务会计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和功能,它需要严格的按照税法要求来进行,这就导致了二者之间的分离。

参考文献:

[2]李芝芬.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xx,(11):195.

[3]袁志.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j].中国外资,20xx,(22):80.

[4]陈敬慧.探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的成本效益[j/ol].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xx,(09):3.

相关范文推荐
  • 11-26 跨交际文化论文(优质24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写作技巧,使我们的写作更加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和
  • 11-26 大学生伙食补助申请书(精选18篇)
    写好申请书需要时间和耐心,我们要在草稿中反复修改、改进,直到达到最佳的效果。在阅读更多申请书范文时,我们可以深刻理解申请者的动机和愿景,并了解行业和领域的专业要
  • 11-26 热爱生命的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人思想成长的见证,通过总结我们的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以下是一些著名学者和作家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 11-26 小鸟的自述小学生(模板19篇)
    优秀作文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和解决困惑。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 11-26 在党史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选13篇)
    教学工作总结应该注重实际效果和教学成果的评估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启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
  • 11-26 学习奖申请书(模板15篇)
    学习是一种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它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学习总结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范文和指导建议。尊敬的各位领导
  • 11-26 申请调动学校报告(热门15篇)
    在学校中,学生们可以接受系统化的知识传授和全面的素质培养。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的学校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尊敬的公司领导:你们好
  • 11-26 猴子捞月亮(优秀20篇)
    优秀作文在结构上合理布局,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开头,清晰的中间段落和精彩的结尾。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优秀作文范文,并从中学习到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我知道
  • 11-26 个人调动报告(专业21篇)
    报告范文是一种对特定事件、经历或实践进行描述、分析和总结的书面材料,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和科学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 11-26 我们的节日读后感(优秀18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加深阅读的体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这个寒假里,我怀着激动而好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