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优秀8篇)

时间:2023-10-14 03:08:28 作者:梦幻泡 旅游管理论文(优秀8篇)

环保宣传,关乎我们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环保宣传如何与公众互动,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环保宣传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希望以下的宣传语能够成为我们环保行动的动力。

旅游管理论文篇一

由表3所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行业就业率偏低的原因主要受个人、学校及社会三个因素的多重交叉影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的提升也需要社会、高校、学生个人多方面的密切配合。

有研究表明旅游管理本科生专业认知较为清晰;就业意向明确,但就业目标与现实差距较大;专业忠诚度低,且受行业认知和专业认知的影响[9]。特别是对于个人,如果学生能提前认知企业文化、行业需求,正确认识旅游行业,适应社会环境并调整心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主动吸收关于旅游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进行判断分析,正确认识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同时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校友经验交流会,邀请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校友回校,为在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讲述工作经验,增强毕业生对行业的整体认知。

根据kristof提出的组织匹配模型,只有当个体与组织至少有一方能够为另一方提供它所需要的资源或个体与组织在某些基本特征上拥有相似特征,才能实现员工与组织的相容。因此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招聘政策主要就是选择合理的、匹配的员工[10]。从前文调查可以看出,从求职者角度来看,个人能力是择业的重要因素。这里的个人能力不单纯是知识或实际操作,还包括交际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等。同时个人能力不仅作为毕业生选择工作单位的筹码,同样也是旅游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提升个人能力要保证是在学生对自己能力、特点的认知的前提下,吸收企业文化并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基础素质与专业素质。

毕业生可以尝试多参与几个不同岗位,学习并发现自己的专长和不足之处,提高对工作的适应性。

3。2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低的建议

中国的旅游教育应结合当今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科学设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通过对问卷调查就业人群对课程的反馈,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3。2。1基础课程以旅游学为中心,其他学科交叉式设置

中国很多高校没有独立的旅游学院,旅游专业在地理、历史、管理、经济、园林、社会、建筑等专业的院系中皆有分布。其中分布最广的是管理类院系,比例为39%;其次是历史类院系,比例达20%;位于第三位的是地理类院系,有17%的旅游专业在该类型院系中开设[11]。

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应将所有相关学科以旅游学为基础,加以规定、指导或限制,协调相关知识,摆脱当前旅游知识和专业依附于其他的尴尬局面[12]构建以旅游学为基准,将地理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交叉设置,发挥旅游专业特色的同时,启发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实现学科的良好交叉和融合。

3。2。2扩展专业课程范围,开展适用于各个行业专项课程

通过对“你认为学校应该重点设置哪些课程以更好地适应旅游企业的需求”这一主观性问答题的反馈统计,整理出以下几项适用于各行业的专项课程:商务英语、导游实务与技巧、文案撰写、企业战略管理、广告学、商务谈判技巧、会展与节事管理、管理沟通等。

这些课程可以作为专业必修课的补充,在扩展专业方向课的基础上,扩展旅游相关的行业课程,达到拓宽视野,适应更多岗位。

3。2。3开启“校企合作”模式,落实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课程设置

旅游院校应当改进传统的课程设置,从市场需求出发,在市场调查、人才规格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既掌握旅游企业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技能和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迁移。旅游行业中的管理者需要知识,也需要经历,尤其是本行业最基本的工作经验。否则,没有经验很难作好管理者。

对旅游管理专业这样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实习是一个必需且重要的环节。实习能提供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并增加学生就业的筹码。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能力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层次拥有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包括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其中创新能力是综合能力的核心。专业实践能力不强是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为什么用人单位青睐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而挑剔应届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以美国、瑞士和澳大利亚最具代表性,他们普遍建立了以政府、企业、院校三方合作的教学体系,这是一种深层次双向合作,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瑞士,“店校合一”是其旅游教育办学特点,学院课程设置包括三期专业课和三期带薪实习[13]。由于国内的实际情况,学校可以与企业实行半年至一年左右不带薪实习,这样企业可能会给学生更多的轮岗机会,从而提高实习效果。这样利用课余时间积累工作经验,明确学生的职业导向,提高自己的各项工作能力,全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

旅游管理论文篇二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快速更新,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文主要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传统的学习模式,并对大数据背景下产生的新学习模式“互联网+”进行分析。

随着近些年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旅游行业的不断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已经跃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学生高考升学时的一个专业选择。我国各大院校也纷纷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适应旅游行业需要的专门人才。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比较晚,旅游学科建设时间较短,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仍处于不断发展与成长的状态。目前,旅游学科还未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式,除了要结合旅游行业的需求外,还要考虑学科的特点及开设本专业院校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

一、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模式

学习模式是假定能够使个人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的方法。“学习模式”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获得普及。学习模式即为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在获取知识时所采用的方式。不同个性特点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列举几种传统的学习模式。

(一)接受性学习模式

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人们也习惯于这种被动接受知识传授的模式。这种接受性学习,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进行的知识传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二)参与性学习模式

参与性学习模式是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任务或情景参与到学习情境中,而非机械地接受教师的想法或思路,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进一步认识所学内容,但也相对耗费时间和精力。

(三)实践性学习模式

旅游行业区别于其他的实体企业,其主要提供的是服务产品。针对这种行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在这种要求下,就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实践的方式发现问题,进而加深对专业问题的认识。但这种方式也会受到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影响,预期效果不定。

二、大数据下新学习模式的'产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已经拓展到各行各业中,现今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影响,逐渐形成了新的学习模式。

(一)大数据对旅游专业的影响

1.大数据。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2.大数据对旅游的影响。大数据的出现,使信息更为全面和完善,对旅游行业的影响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旅游者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相关企业的影响。通过大量数据,旅游者可以了解目的地的环境、气候、风俗民情等相关旅游信息,建立纵向和横向的数据指数,有效了解旅游行业现行的相关政策等信息。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相关企业来讲,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游客的喜好和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旅游产品服务,同时还可以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创立新的旅游产品。

(二)基于大数据建立的新学习模式——“互联网+”

1.“互联网+”学习模式的产生。传统的学习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理论知识,二是实际操作。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讲,不仅仅是这两部分内容,还包括实时的旅游信息和政策,通过现有的信息,结合旅游目的地的情况及旅游者的特点制订适合旅游者的线路和方案。旅游线路方案的设计,不仅依靠设计者的经验,还需要大量的信息,面对现在快速更新的信息,对如何正确、及时地获取不断更新的信息,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及教材知识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的更新速度,而“互联网+”的学习模式应运而生,为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模式。2.“互联网+”学习模式的特点。“互联网+”学习模式,不是单纯的互联网+学习的简单叠加,而是运用现有的互联网平台数据,将大量的知识进行分析、选择、整合、运用的过程。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讲,旅游产品的保质期较短,容易被新产品替代,这就需要设计者站在旅游行业的前沿,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及政策等不断更新的知识。而“互联网+”的学习模式更能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学习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信息及时化。互联网信息更新及时、迅速,更贴近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反映企业的要求和前瞻性技术。课本知识由于出版时间等问题,滞后于当前企业的信息技术。但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发达,“互联网+”的学习模式同样会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难题,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难以甄别信息的真伪。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找到合适的网络信息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二,学习的大众化。“互联网+”的学习模式,为更多的人提供了继续学习的途径,不再是只能依靠学校的课堂获取知识,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获得所需的知识,为更多的读书人敞开了大门。

三、结语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科技的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不同的行业带来了变化,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学习模式。虽然现在这种新模式还不完善,会受到网络技术、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这种“互联网+”的学习模式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更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的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笔者希望在网络的不断规范下,能够完善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并扩展到其他的学科学习中。

旅游管理论文篇三

理论课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试卷等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实践课的考核评价应该与理论课的考核评价有明显的区别,要通过现场考核,提交现场报告、课程设计、实践报告等来检查,考核的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搭建评价体系时,应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1.在评价的内容方面,应尽可能多考核多种相关能力要素,包括对理论的综合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协作和创新能力、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等。

2.在评价的形式方面,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成果形式。可采用平时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侧重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贡献以及创新能力等。

3.在评价的结果方面,学生撰写的论文公开发表,或参与教师的教学科研课题,参加各类竞赛的成绩,考取资格证书的成绩,都可以作为考核的一个方面。

4.在评价的主体方面,除了学校和专业教师外,还要侧重听取实践单位的意见,校外指导教师的意见以及同项目组同学的评价。

5.在评价教师的工作方面,主要是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学生的实践成果。健全教师在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总结等方面的具体考核标准。对学生实践成果较多,成绩较为突出的教师予以各种形式的奖励。学校监管部门应该及时掌握教师实践教学的情况,对于不负责任的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对问题较多的教师,予以调整工作岗位。

四、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1.改革教学管理,建立实践教学制度。在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下,多数学校是一种“虚拟的学分制”,学生必须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上课,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非常小,不利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逐步实行“弹性学习制”和“完全学分制”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承认学生取得学分途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当前,应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项规章规范,以确保实践教学顺利开展。主要规范担任实践教学工作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实施细则;实践教学评价及奖惩方面的若干规定等。

2.开放校内实验室,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实验室是借助仿真手段和虚拟环境,应用广泛的信息资源进行公共管理教学的综合性场所。对实验室的现有条件进行有效的利用,合理安排实验的时间,加大开放的力度,同时,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力争尽快建立资源丰富、门类齐全的实验室系统。目前学生实习多是以自己联系为主的分散性实习,稳定性差,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脱节,不利于老师的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考核难度大。因此应加强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发挥学校与社会的人脉资源优势,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研究机构等组织,建立较稳定的基地,双赢互惠、共同发展,切实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韩国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颁布的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详细规定了师资的教育资格、知识证明和职业证书方面的要求。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都具有工程师资格。因此,我们也应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对校内教师,鼓励他们经过实践学习,考取相应的技术证书;要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定期选派教师到公共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可以邀请公共管理部门的人才或聘请一批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或是已卸任的官员进入课堂和实践教学环节,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使师资力量不断得到充实、优化和加强。

4.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实践教学开展。学校应设立发展基金或实践教学基金,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花大力气培养和引进实践教师,增加社会调查经费、增加师生的教育实习经费,支持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促进实践教学改革,使实践教学的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结构的必要性,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就业(或升学)渠道和师资结构出发,进行较多的实践教学研究,并在实施中不断加以总结,促进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逐步实现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由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向倡导应用的综合性转变,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4]彭未名,余芳.论公共管理教育的中国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

[5]陈振明.行政管理专业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1,(10).

旅游管理论文篇四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导游专业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文章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例,在分析导游专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导游专业当前主要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训师资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学缺乏考核等问题,提出要从改革与创新旅游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入手,加强导游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奠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实际,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例对导游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以供其他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借鉴。

一、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现状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的前身为湖北省民政学校、武汉涉外旅游学校,自改为武汉涉外旅游学校后,开始开办旅游专业,旅游专业一度成为学校的核心专业,在校旅游专业学生最多达多人,先后培养旅游专业中专毕业生达6000人,升为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专业作为该校传统优势专业继续得到发展,旅游专业一度成为该院在校人数最多的专业。其中导游专业从开始招生,每年约150人左右,目前在校学生约200人。近几年来,虽然对导游的课程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导游专业课程结构仍存在一些不足,课程设置仍然过于“大学化”,而不够“企业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肃然起敬有余而积极参与不足,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技能训练和现场操作,使得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和导游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校内实训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期,拿出其中一周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训。校外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推荐学生去专业领域内的相关企业,从事一线工作。学生的实习去向主要是面向酒店业、导游服务业及旅游风景名胜管理区等三方向。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的实践教学安排。在教学实训条件方面,学校重视不够,实训室的建设资金不足、配备相当简陋。由于导游讲解所需要的实训仪器、设备、器材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好照本宣科,学生只好囫囵吞枣。省去实训环节,虽然从总量上看,第三学年均为校外实习时间,但实际上由于第一、第二学年实训环节薄弱,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缺乏,由第一、第二学年的理论学习突然转向第三学年的校外实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储备、习惯养成、思想准备方面均显不足。

3.实训师资不足。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众多高校的导游专业属于新建学科,部分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理论准备不足,在实践上又缺乏磨练机会,在教学时往往不能将知识讲透。虽然也有一些教师是导游专业毕业,可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虽然较扎实,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却相对较弱。即使到企业挂职,往往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而多数流于形式,“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实践教学的重要瓶颈。

4.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目前导游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类。校内实训室主要指模拟导游实验室、形体训练室等。由于资金、场地限制,建设高标准实训场所和添购设备基本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张永远的蓝图。校外实训基地则仅有黄鹤楼公园,不仅数量极少,而且样本单一,既不能在容纳量上满足导游专业学生实训需求,又不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样本案例。由于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互惠互利关系,校企合作也仅限于表面的浅层次的基础之上,且可控性不强,校企合作关系非常脆弱。

5.实践教学缺乏考核。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中,对理论教学有一套较严格的规范的考核制度,但对于实践教学,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学生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就行了,特别是作为实践教学重要检验之一的毕业论文考评制度形同虚设,论文抄袭现象严重,教师对于学生的实践成绩往往仍然采用理论教学的考核模式,简单地给个成绩,至于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到底取得哪些成绩,有哪些进步,达到哪种层次根本不清楚,这就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践课。

三、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模式

1.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模式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改革创新之路。

(1)改进课程设置。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目前的课程安排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选修课四部分构成。对于旅游职业教育来说,应以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专业选修课为主,将认知训练与实际操作训练串联起来,在课堂教学时,探索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加强专业技能、开阔专业视野、提高专业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将实用性贯穿到理论教学的全过程,既改变了枯燥理论教学传统模式,又增强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2)强化实习实训。导游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不应局限在校内或者本地的旅游企业。学院应安排一定时间段的综合实践,将学生推荐到较高端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进行见习锻炼,学习和亲身感受先进的旅游服务流程、了解高水平旅游企业的经营特色和管理理念。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系近两年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开发了实习点十余家,并积极向国外拓展,为旅游职业教育走向专业化、国际化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3)创新教学方式。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需要在一定阶段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而指导下一步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应在传统的书面考试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探索。多进行实际技能测试,通过对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改变,反过来引导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实际参与,不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借鉴体育项目中“以赛代练”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如模拟导游讲解大赛、普通话演讲大赛、导游基础知识比赛。既可以个人,也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展示自我,锻炼提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旅游职业教育的师资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进行专业深造,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到实习企业参与业内服务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聘请旅游企业的专家到学校与教师进行专业研讨、开展专题讲座和承担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在校教师大多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实践操作经验肯定不如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的'专门人士,所以应创造条件,让教师定期到旅游行业中挂职锻炼,将最新的行业动态传递给学生。学校还应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做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积极从行业中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在校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通过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是要在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对其个体性特征进行认真分析,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要从事的旅游服务工作所做出的方向性的规划和方案,它包括学生对择业的偏好、意向、期望等。现代导游既是一种服务,又是一门专业和艺术。一名合格的导游服务人员首先应该具有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技能,同时也应具有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礼貌礼仪、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知识面都应有较高的素质。正因为旅游行业是服务性的行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而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就必须多样并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应将针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贯穿到教学和日常管理当中。开设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为主题的讲座和课程,运用座谈、演讲、话剧、辩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同时,与旅游部门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每年在校内与旅游局合作共同举办两次导游资格考试及考前培训,鼓励导游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4.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校内旅游导游实训室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是培养应用性导游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导游专业人才除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应用能力,特别是导游讲解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企业软件使用能力。实训室可以为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提供空间和条件,也只有经过实验室的初步培训,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具体岗位。导游专业应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途径有:在现有导游实验室基础上,执行行业标准完善设施设备;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在同一场地进行多种导游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可以说是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成功经验,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标。对学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合作教育,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对行业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专业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企业而言,无须付出前期培训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一线人员,提高了企业声誉;降低了用人风险和人工费用,提高了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缓解了旅游旺季员工紧缺的压力。

导游专业应坚持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与旅游企业紧密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为此,学校一方面选派学生和教师到旅游企业参加工作实习,了解企业运行动态,更新师生的知识,提高师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社会广泛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学院任教,包括邀请旅游界的专家、企业家到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实训基地对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锻炼学习场所,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就业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

3.彭斐章主编.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旅游管理论文篇五

从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本质出发,其是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强化教学内容的关联关系为根本,坚持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与层次分明原则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运用,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首要目标,通过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方面,一体化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内容的断层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完美融合提供可行性条件。

旅游管理论文篇六

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核心是为该专业学生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为营造其可行性实施途径,则需要有效整合实践教学课程,在系统的课程体系中达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与实践课程,针对性的实现培养,避免由于教学环节的衔接不当导致的教学效果不理想问题的出现,保持教学课程的系统连贯十分必要。具体从以下几个阶段入手:基础认知阶段,专业内做好对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工作,以学生初始评价与认知能力的情况作为切入点,找准课程的研究方向,为教学工作的进行提供保障,让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增强并强化职业认同感;在关键训练阶段。基础理论知识得以掌握之后需要做好校内外的实训教学衔接,校内的实训教学课程是以模拟的方式呈现,增强学生的技能操作与实践能力。而校外的实训则是以定岗实习的方式展开,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完成理论知识与校内实训技能的转化;在专业化熟练阶段。需要充分结合毕业论文与课外活动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完成本专业的拓展与延伸。可以说,整合实践教学课程要坚持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原则,才能够确保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发挥实效。

3.2强化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支撑实践教学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确保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實施的关键,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学校应该针对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作出全面的调查,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缺口,从而在政策与资金上面向着旅游管理专业倾斜。学校应该积极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进入,以此来满足学校发展要求。大量的资金支撑能够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价值最大化提供条件,优化校内环境,真正意义上打造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打造灵活的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学校可以与本地区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稳定的人才输送与培养关系,做到双方的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学校能够直接向旅游企业输送优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学校知名度。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定岗实训基地,以便于企业挑选优质人才,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3.3打造高质量“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直接决定着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从传统的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不具备“实践型”师资队伍的要求,即大部分教师多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虽然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实践能力却严重不足。这就导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无法真正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指明方向。针对这种问题,学校应该积极打造高质量“实践型”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在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考取各类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派遣教师去知名的旅游企业进行学习,了解相关的业务操作流程与基本规范,从而在教学中将所学内容进行传授,确保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趋势与旅游业的发展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通过改善相关政策以及考核体系,吸引更多的优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型”教师,以此来弥补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

3.4优化考核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考核机制能够为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有效的考核机制能够全面验证该体系的应用价值。从现有的考核机制来看,绩效考核与考核模式主观方面的影响较大,考核随意性较强,从而导致考核内容不科学,考核结果不准确,考核机制实施之后的内容并不能够作为评价依据。由此可见,全面优化考核机制成为推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证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发挥效用的有效保障。因此应该优化考核机制,从学校、实训指导教师以及企业等三个方面做好多元化的监督与评价指导,全方位、多元化的构筑评价体系,形成科学的考核系统,准确得出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魏颖.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创设方法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06):254.

[2]李偲.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3):247.

[3]李楠.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12):192.

旅游管理论文篇七

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高科技教学手段的数码钢琴被广泛应用,运用数码钢琴为教学手段的基础钢琴课使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得到了延伸,在钢琴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发挥着自身的优势。但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传统“一对一”的钢琴授课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正常的教学需要,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及教学手段的转变势在必行。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开设了基础钢琴课。基础钢琴课是针对非钢琴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学时为两年。它是一门运用钢琴进行音乐实践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以培养精湛的演奏技艺而是致力于适应满足音乐专业学生的需要为目的:即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钢琴演奏能力又要使学生通过钢琴弹奏获得更丰富的音乐知识,从而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自身的修养。目前学校的基础钢琴课是以数码钢琴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基础钢琴课现状,探讨提高授课质量的措施。

一、基础钢琴课的教学现状

(一)基础钢琴课的学生现状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招生音乐学专业四个班共三百多人,其中除了十名主修钢琴学生之外,其余的学生都要进行基础钢琴课的学习。这些学生一共被分为16组,每组12或16人,每次课为2学时,由钢琴教研室的不同教师进行授课,本人分有其中3组(音乐学1班和2班的部分同学)。这些学生多数都是成年人,因此他们的知识面比较宽,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强,他们的生理、心理以及接受能力等各方面都不同于低龄的学琴人群。同时,每一小组同学入校之后的钢琴基础有所不同,他们中包括从小学习过钢琴但高考是以其他主专业考取大学的,也有为了应付高考副专业临时“突击”的,但普遍都是以前没有接触过钢琴的。

(二)目前基础钢琴课教学的利与弊

高校的扩招使学生生源数量猛增,该院已从的几百人增加到现有一千多名学生,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扩招改革的需要。但基础钢琴课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这种授课形式可以避免重复讲解,提髙了教学效率。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钢琴,教师对于钢琴弹奏的基础知识可以做到一人讲解使整个小组的同学受益。比如共性的技术问题,教师边讲解学生边练习,发现某些学生练习得不规范可以个别指导予以纠正,甚至作为反面例子以示其他同学不要再有类似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提高心理素质。数码钢琴课是小组课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钢琴个别课,尽量避免对于乐曲的速度、音色等方面自由处理。因此,基础钢琴课在每次“回课”同学齐奏的时候要求“齐”。这样就需要每个同学之间相互倾听,互相照顾,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突出自我。有些学生心理素质不是很好,每次“回课”时,琴声还没响手巳经开始吓得发抖,通过小组课可以给学生单独演奏的机会,自己当演员,其他同学当听众,这样久而久之,紧张的心理因素就会慢慢克服。最后,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乐曲可以进行四手联弹、变奏练习等等新颖形式进行训练,通过课堂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大家在课堂上一起学习、活动、练琴、竞争,相互之间很容易受到感染,潜移默化融入其中。

同时,钢琴基础课也存在着弊端。首先,忽视个性化教学。由于授课形式和课时的限制,基础钢琴课是采用1对16的授课方式,学生入学时的钢琴程度不同,对于个别学生指导也受到了限制。每次回课教师不能够给每个学生细致的指导,只限于共性的问题简单说明。其次,教学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教师个性的差异,同一个班级的不同组同学最后考试时的进度有很大差异,其中包括平时布置的练习曲以及乐曲都存在较大差异,很难达到一致性。最后,影响个别学生的技术发展。由于少数学生人学前具备一定的钢琴程度,但是基础钢琴课强调授课内容与进度的一致性,导致个别学生的钢琴水平停滞不前,久而久之对钢琴失去了兴趣,影响了正常的钢琴技术水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三)钢琴基础课教材的运用

教材的质量和科学有效的使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因素。之前,该院一直沿用着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如《钢琴基础教程》1一4册,《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车尔尼快速练习曲》作品299等。采用了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修钢琴教材》1—4册,20又换回《钢琴基础教程》1—4册。在基础钢琴课的教学中,练习曲从车尔尼作品599开始练习,同时与《钢琴基础教程》一起使用,选择其中的部分乐曲进行练习。《钢琴基础教程》从最初的识谱、识键盘开始,由浅人深地编排了中外的乐曲以及基本的技术训练,并把部分的弹奏要领及乐曲的弹奏要求做出简明扼要的注释说明,其选择的乐曲几乎是无可挑剔的。这针对传统授课的钢琴个别课是套非常好的教材,但对于钢琴基础课教学的适用性存在着弊端。由于基础钢琴课的学习时间短,因此,难以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有关钢琴演奏的技巧、方法和知识。笔者认为,基础钢琴课的教材应该具有针对性、实用性。针对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全面系统的编配教材,使其对于钢琴的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比较深入,从而有利于进入大学三年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的学习。

二、提高基础钢琴课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钢琴基础课教学的教师队伍个体差异较大,很多由音乐学院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承袭了专业院校个别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等观念,在小组课当中尽自己能力来塑造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钢琴基础课本身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而且很多同学没有钢琴基础,所以完全或基本按照音乐院校的模式是行不通的。随着钢琴基础课教学大纲的不断完善,很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个问题,钢琴基础课教学不是培养钢琴专业人才,而是培养从事各种类型、层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及企业文化生活组织者等。因此,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综合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渐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法,将此项教学改革从时间、对象、步骤、授课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上进行规划,并置顶实施计划,在改革中不断总结与完善。把一些音乐现象用语言表达,争取对自己所理解、接触、研究过的音乐作品要有清晰地概念用语言表达完整,对于其他音乐理论课如和声、曲式、复调音乐要有所熟悉,要有实际演奏和即兴伴奏的能力与经验,掌握即兴伴奏的一般原则和规律,使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这样,教师才能很有把握的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最终达到培养优秀音乐人才的目的,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

基础钢琴课的教学不单纯是技巧课的学习,同时也是其他音乐理论知识的综合课程。乐理作为大学一年级的.必修音乐理论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这门音乐理论课因其纯粹的理论而难理解,但是在基础钢琴课的学习中,几乎每一部分的练习都会接触到这门理论。比如识谱、节奏、节拍、力度记号等等,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化。

(二)调整基础钢琴课的教学策略

1.在教授钢琴弹奏方法时,结合必要的范奏,并合理应用一些教学技巧,使之更容易接受,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练习乐谱时要求学生唱谱,这样如果弹错音符的时候耳朵可以及时听到,以达到练习的准确性。边弹边唱这样做的目的,在弹奏的同时既可以练习视唱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练耳的能力。再例如:讲解非连音弹奏的时候,边做示范边讲解如何把手臂、手掌的力量集中的指尖,结合乐谱边讲解边示范。这项技巧讲起来容易,可是使学生将其正确运用到练习曲和乐曲当中就是一道很难的关卡。有的学生在弹奏基本练习时,手腕、手臂、指尖的动作做得都很到位,一旦运用到练习曲、乐曲当中就变得手足无措,不是节奏不准就是手腕僵硬,不论弹什么曲子都是一个模式,机械地运用手指把音符弹出来,显得呆板,缺乏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因此,必须要从开始抓起,对学生进行弹奏技术训练的同时,要特别强调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布置每首新作品的时候,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他们的思维以及音乐构思,培养其不同作品具有不同表达效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乐曲的基本分析能力。

2.在钢琴基础课的教学中,使各科理论课如乐理、和声、曲式、视唱练耳等相互渗透、相互辅助、活学活用、相互补充与提高。作为钢琴基础课的学生也应该注重音乐理论课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这些相关的理论知识都与钢琴技术理论相关连,提高这些理论课的写作能力,认识音乐织体的规律性,纵览音乐发展的全局,丰富发展钢琴学习的音乐视野,提高视奏水平与即兴伴奏能力,客观上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基础钢琴课是传统钢琴教学的延伸,是对传统钢琴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与飞跃。钢琴教育体系与钢琴演奏体系一样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广博的研究空间,作为钢琴教师要不断地在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艺术实践等多方面去探索,在经验中求改革求发展,深入研究基础钢琴课的内在本质和教学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

旅游管理论文篇八

培养本科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就业技能,进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当下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不同学校在师资力量、生源水平及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迫使艺术院校不得不依据自身能力和资源来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在确保完成教学任务,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率的艺术实践场地与课题.

作者:解勇聂松作者单位:沈阳大学美术学院刊名:商情英文刊名:shangqing年,卷(期):”“(23)分类号:g64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美术学院
相关范文推荐
  • 10-14 最新心情经典句子感悟生活带 经典心情语录(大全14篇)
    青春是拥有激情和朝气的时刻,我们应该充满活力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青春是一本大书,我们应该用真诚和才华去书写自己的篇章。以下是一些成功青年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够给
  • 10-14 女生日记的读书笔记(通用18篇)
    欢迎词是在特定场合中向来宾、客人或听众表示欢迎和致意的一种言辞。引用一句有深意的名言或谚语来激发嘉宾的兴趣和好奇心。接下来是几篇值得一读的欢迎词模板,希望对大家
  • 10-14 给长辈的生日祝福语(精选7篇)
    竞聘的目的是为了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被选择的机会。竞聘中如何回答面试官的问题?下面是一些优秀的竞聘范文,它们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给长辈的生
  • 10-14 毕业生三年自我鉴定(模板8篇)
    毕业生三年自我鉴定篇一三年的大专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大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
  • 10-14 最新大学生必读励志书籍本子 大学生必读励志书籍本(模板8篇)
    爱护地球,从我做起。如何设计一个简明扼要的环保标语?请欣赏下面这些引人深思的环保标语,体味其中所蕴含的环保价值。大学生必读励志书籍本子篇一我觉得首先把专业课学好
  • 10-14 春天的现代散文 春天的现代散文诗(实用8篇)
    诚信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底线,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并坚守这个底线。诚信如何体现在学习中?诚信是一种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它可以促使我
  • 10-14 母亲节演讲稿(精选15篇)
    演讲稿需要包含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要有条理性和连贯性。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跨越。母亲节演讲稿篇一尊
  • 10-14 三八妇女节祝福语给妈妈(优秀19篇)
    提纲的制定可以作为写作计划的依据,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提纲要考虑文章的目的、读者的需求和写作材料的可行性,以提高文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欢迎大家下载或者分享这
  • 10-14 最新幼儿园大班教师随笔(大全8篇)
    典礼能够凝聚人心,激发团队合作精神,达到共同目标。在总结中,可以探讨典礼对个人和群体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改进和发展方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典礼案例,感受其中的
  • 10-14 灰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通用8篇)
    竞聘是一种高效的选拔人才的方式。竞聘演讲是一个展示个人口才、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竞聘的秘诀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灰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