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全(13篇)

时间:2023-12-23 00:10:29 作者:文轩

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客观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教学反思是一项艰巨而必不可少的工作,以下是一些教师们分享的反思范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能认读虐、踞等生字,理解“肆虐、归宿、盘踞”等词语。

2、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

3、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

一、揭题,初读课文。

(1)揭题。

(2)大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解了不起的奇迹。

1、老人创造了怎样了不起的奇迹。

2、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

三、研读课文,感悟老人的精神。

2、老人为什么非要种树?

3、议一议,“另一种东西”指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说说青山不老。

五、课堂练习。

徐琴。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选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大、小环境的特点等设计,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概括,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体现了语文的工具行。

五、课堂反馈及时。

课堂上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反馈,课堂的最后5分钟,出示自己设计的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些练习针对性强,是本堂课的重点,学生完成的情况较好,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学习。

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若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表示环境的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可以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较多,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较多,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我看来,“高效”的课堂更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从高效来看,在这一节课中似乎有了一点儿踪影,可是高效的语文课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实,而且是有艺术性地展开,我的课堂中是缺失的,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势必要创设一些情境,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可是一堂课40分钟,要实现高效,应怎样处理呢?今后要积极摸索。

万变不离其宗,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更好的课。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反思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学习重难点:目标2。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看,这是我国晋西北地区一个小山沟,用心看,你想到了哪些词语?(风沙漫天尘土飞扬飞沙走石狂风肆虐)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环境恶劣”。再看一组图,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绿意盎然树木葱茏翠色欲滴郁郁葱葱)告诉你,这还是原来那条小山沟,看到这种变化,你想说什么?(这真是个奇迹!)。

二、明确目标(读完的请举手,读懂的请放下)。

三、新授。

1、第一次先学后教。

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一)。

(1)、老人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奇迹?快速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出示:从数字上说,这是一个奇迹。(用画出相关语句)。

从变化上说,原来------------------;现在--------------------------------------。(描写小山沟原来环境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小山沟现在环境的句子用画出)。

从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奇迹。(提示:植树造林的意义是什么?用--------画出来。)。

生读课文汇报。

后教。

生谈体会: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生1:15年说明花费了他很长的时间。师:是呀,人生70古来稀,15年,那是人生五分之一的年华,比你们的年纪还要久的光阴呀!这大好的光阴,老人用他。。。。。。

生: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3700亩数量之多。师: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的教室大约60平方米,你能计算出大约造了多少间这样大的教室吗?(41131间)(35255间)。

师:使35255间教室大的荒凉之地披上绿衣,却是一位瘦小的80多岁的老人,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一个了不起的----------!

3:这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生:高大伟岸。

生:值得尊敬。。。。。。

师:让我们用赞美的声音来表达你此时的心境吧!(抽读)。

师评价朗读:读出了你的心声。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绿色的世界,绿色的海洋,确实是个伟大的奇迹。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老者。

生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怪物盘踞之地。

师: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生2:我从肆虐、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体会到了环境恶劣。

生2:我从“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这句中体会到有风的天气很可怕,环境恶劣到了极点。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刮大风时,牛马能被吹得倒走,甚至能被吹到天空上七八米高再被抛到地上。可怕吗?连生畜都能被吹跑,更何况人呢?仅仅是恶劣吗?比恶劣多了一丝危险。(险恶)(板书:险恶)。

试着读出环境的险恶。

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尘土飞扬、飞沙走石的情形。

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穷山恶水中。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这真是一个不毛之地呀!

师:现在的小山沟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你找了文中哪句话?用文中的词语概括。(绿洲)。

生:院子在山沟里……粼粼的波光。

生:杨树、柳树,如臂如股。。。。。。梯。

现在假如你就置身于这尘土飞扬、狂风大作、干旱无雨的小山沟,会是什么情景?请看:

出示:小练笔。

过去,狂风大作,干旱少雨,---------------------------。(行人、刚栽下的小树、老农……)。

现在,这里山上全是树,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学生回答一个,师引读一个)。

这真是个奇迹呀!

1:小树都会被连根拔起。2、让人寸步难行。3、人们躲在家里不敢外出,生怕被刮跑。4、种地的人眼睛都眯了,睁也睁不开。5、草都干枯了,地面裂开了缝。6、人们喝不上水,嘴都裂开了。

师: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一位古稀老人不屈不挠地种下了一棵又一棵树,一点一点染绿了这片不毛之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板:奇迹)。

师:从意义上说,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牵绊着黄土,使黄土不至于流失。你找到答案了吗?(再看这个资料)所以植树造林在这个小山沟里就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过渡:孩子们,这青山一样的奇迹令人震惊,想认识创造奇迹的人吗?

2、第二次先学后教。

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一)。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后教。

生汇报。

生1:从“他可敬的老伴。。。。。过世了。”我体会到老人为了植树造福后代,没时间照顾老伴,连老伴去世也不在床前,真是太伟大了,同时也觉得很遗憾。

师:试着读出你的感动。

评价:感动中带着一丝遗憾。

2:从“他唯一的女儿。。。。他不走。”这句体会到他放弃去享清福,而要坚持植树,老人认为种树比享清福更重要。

3、从“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中体会到了他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小山沟。

师: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团聚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老人坚定的信念和改造环境的决心)试着读出你的感动。

4、从“去年冬天。。。。爬不起来为止。”我体会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老人植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

5、从老人每天早晨。。。。睡觉。老人早出晚归植树很辛苦,连电视都没有,生活条件很艰苦。

小练笔:(只填括号里的)。

课件出示:师:所以作者才说,读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所以作者才说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同学们,现在你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了吗?

3、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三)。

说说你对课题“青山不老”的理解?

后教。

师点拨:

与其说青山不老,不如理解为谁不老,(老人)。

人都有生老病死,谁能不老?是老人的什么不老?谁知道?

什么样的精神?(坚持不懈造福后代绿化家园无私奉献)。

总结:孩子们,老人的精神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崇拜、感激之情与作者同呼:(课件)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拓展(选其中一个完成)。

这就是马永顺老人。

(1)假如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他设计颁奖词。(可以合作完成)。

要求:言简意赅最后写上“xxx敬上”

(2)面对这位老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评价:你的颁奖词很有新意。

看来你确实受到了震撼。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五、结语。

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那样,爱护自然资源,共赢生命绿色!

板书:

险恶-奇迹绿洲。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满是树。咱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周围满是绿色的海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了解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东南,是西伯利亚微风常来暴虐之处,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性命尴尬刁难的怪物占据之地。已往,这里风吹沙起,能不断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载:“风高文时,能逆吹嘘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云云邪恶之处,我劈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肥大老头,竟缔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了解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白叟天天晚上抓把柴烧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早晨返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夫启动治理这条沟,目前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休戚相关终身;一天他栽树返来时,发现她已悄悄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了解终有一天考生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的女儿接二连三地从城里返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认为种树是运气的选择,屋后的青山便是性命的归宿。

他敲着早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落干部在旁边敬重地增补……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何等了不得的奇迹。客岁冬季,他用林业支出赞助每一户村落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另外还有雄伟想象,还要栽树,直到考生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白叟陪咱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英勇地顶住了它的猛烈。这山已丢失了本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构成层层的梯。白叟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咱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咱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咱们在村落口作别。白叟拄着手杖,逐步迈进他谁人绿风激荡的小院。我不由鼻子一酸大概白叟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如此来完成考生自己的代价。他已经将考生自己的性命转化为另外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白叟让我意会到:青山是没有老的。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这一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学写倡议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懂环境之险恶。

1、出示词语:

肆虐盘踞记载。

铁锹绿波劲挺。

价值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指名学生带读词语,然后请学生从这些词语中任选几个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感受奇迹。

1、出示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引:有一个山野老汉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竟创造了这样一块绿洲。学生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3、学生读句子,想想哪里体现了“了不起”?学生抓住数字,从老人“植树时间长”“绿化面积广”两个角度感受到了老人绿化家园的决心大,成绩突出,认为这很了不起。

5、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说一说“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过渡:出示第七自然段。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这一奇迹让作者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作者为什么从这一句话中选取了“青山不老”四个字作为文章的题目?默读课文,想一想,完成[课中共学第一题]。

3、小组交流汇报,全班补充。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来谈,一是青山在以老人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保护下会长青、常绿。二是老人创造奇迹的精神永垂不朽,代代相传。学生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到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执着精神、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四、总结拓展。

1、小结:再出示第七自然段。不老的既是青山,又是老人的精神,“青山不老”四个字点明了文章主旨。这一个句子,直接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这样的句子,就称之为关键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抓住这样的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接下来请大家带着这样的阅读方法,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拓展阅读,全班交流。

3、总结。

1、扶放要有度,在设置教学环节时要考虑学生是否真正需要。课标对第三学段的孩子的阅读提出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老师扶得太厉害了。老师应该先“放”,让基础差一点的孩子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孩子说得不完整,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考虑“扶”,引导学生利用词语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识、技能要重构,学生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在学生汇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思维敏捷的孩子交流得头头是道,老师也有总结,但基础较弱的孩子学到了什么程度?老师是没有完全掌握的。我想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老师不要急着总结,这个时候应该给学生订正的时间,学生订正之后,再请基础稍弱的学生发言,对照自己先后完成的笔记,说说自己的收获。把最后的总结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学习经验。或者,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请不同水平的学生交流,交流过程,步步深入,完成建构。

3、教学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过程要有步骤,要有设计感。这是朱煜老师经常对老师们强调的,我也时常谨记着这个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阅读提示的要求:说说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首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环境对比中引出老人创造的奇迹,再寻找创造奇迹的条件,最后理解题目的含义。前面两个问题是比较简单的,于是把重点放在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上,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解决这一重点问题。

4、重视学生的言语实践。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最重要的一句话反反复复地说,那就是对语文课程性质下的定义,“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实践性的课程。”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总是下意识地认为说句子,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很简单,以为学生会说,往往忽视这一点。跟着朱煜老师的讲座和教学视频学习之后才发现,到了五年级了,还有好多孩子说句子,说课文内容都说不清楚,这才真的明白小学生是需要教的,能力是需要一步一步培养的,如果之前耽误了的,不及时去补救的话,这个窟窿就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学生会还是不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环节。比如说这节课有个要求“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别看孩子们六年级了,如果真要说清楚,很多孩子是做不到的,所以我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支架,根据老师的板书去说,去说清楚,去说明白。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我能掌握“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知识宫阅读闯关探新知。

闯关一: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肆虐盘踞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劲挺淤泥荡漾领悟不紧不慢。

闯关二:再读,知大意、理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义无反顾地()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赞扬了(),()的精神和()的情怀。

闯关三:三读,细品味。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走进青山,欣赏风光美。

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青山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

1、我发现作者是通过这些景物依次描写出了青山的美丽风光:等。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2、作者是为什么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3、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闯关四:四读,有提升(默读全文)。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青山是不会老的”的意思?

通关卡:(检测)。

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达标,时间为5分钟)。

听写词语。

知识宫闯关须知:

1、自学闯四关,闯过一关,画一个笑脸。

2、没有完成任务先与同桌一起探究。

3、最先闯过四关的。

同学帮助没有完成导学案的同学闯关;同桌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写到小黑板上。

4、过关小组组长报到得分。

反思栏:

我的不会、易错点是:

已解决:

待解决:

欢迎来到演练场大显身手,相信你的大胆展示会给小组带来荣誉,给课堂带来精彩生成!加油啊!

演练场展示提升秀技能。

演练一: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演练二:

1、朗读pk秀。我能找出描写景色美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形式可以多样:小组比赛,还可以发起挑战)。

2、背诵大比拼。青山的美景令人陶醉,我想把优美的句子、段落积累背诵下来。

演练三:读后抒怀。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演练四: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检测: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分层达标,时间为5分钟)。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

(1)识“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1.能通过阅读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解决疑难。

2.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课件。

师:滋养我们黄种人的土地是肥沃的,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朴素的中国农民。今天我们将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

师: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把你认为比较难理解词句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初谈印象。

师:青山是不会老的,但养育青山的人是会老的。文中作者所要拜访的就是一位老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画出描写老人的词句)。

生:瘦小、让人同情、敬佩、伟大。

3、深入课文,重识老人。

师:老人果真如同学们刚刚所说的那样吗?让我们走近老人,拜访这位护林使者。

师:谁来说数这个老人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生:1.外表:旱烟瘦小。

2.年龄:65——81。

3.居住环境:孤独。

师:找——体会——归纳,你感受到了什么?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透过比较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3.揣摩文中描述环境及事例的语句,进行读写练习,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透过比较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描述环境及事例的语句,进行读写练习,领悟表达方法。

2、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能围绕课前导语预习课文;教师做好文本、生本的预读和教学课件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走向青山,感受环境。

2、读着读着,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景象?请用一两句话把你脑海中的景象写下来。

3、有一位作家叫梁衡,他在青山不老一文中也有一段描述环境恶劣的文字,他是怎样写的呢?打开课文,找一找。

(二)走近青山,初识老人。

1.交流对话,学习运用环境衬托的表达方法。

(1)同样是描述恶劣环境,作者的描述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

(引用县志——记载一个县的历史p地理p风俗p人物p文教p物产、气候等的专书。一般左右编修一次。)。

(2)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从哪里明白的?

(3)为什么要引用县志(告诉我们古往今来那里的环境就十分恶劣)。

(4)肆虐、盘踞告诉我们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

2.聚焦数字,发现“奇迹”

在如此险恶的地方,历经十五之后,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读着这样一段美美的文字,仿佛自己身处何处呢?书中说这是一块绿洲(板书)。

比较这两段文字,你有怎样的感受和疑问?(怎样差别这么大,谁创造的?)。

带着自己的疑问,请同学们小声的读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找找答案。

谁创造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

从哪读出了奇迹?(数字)十五年有多久?(五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3700亩有多大?(10、20、150多个晋一小)再读读这句话。

3.激活想象,领悟运用典型事例的表达方法。

(1)怎样创造出来的?(1、一整天有没做别的事,没有。只有种树。每一天清晨,这样的每一天是十五年的每一天,是五千四百多个的每一天,融入了老汉的十五的心血2、在亲人朋友纷纷离世的状况下,融入了老汉十五年的酸甜苦辣、十五年的风风雨雨)。

(2)十五年里老人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难道就只有这三件事吗?他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与挫折?(树苗被风沙破坏、枯死、存活率低、摔倒受伤)这么多事情都能够写,可作者写了吗为什么仅仅写了书中这三件事(1、树没了能够再种,能够亲人好友离去了,就再也不能回来,这三件事更令人心痛,对老人影响最大,我们读出了老人的执着2、亲人好友离去了,说明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亲人好友离去了,说明老人越来越孤独。女儿劝他颐养天年,他却不去,我们读出了老人生活的艰辛,老人种树造林的决心无论多老,无论多寂寞,他都选取种树)。

让我们再读读这段文字,应对这位瘦小的老人,你有什么想问他的?是啊,作家梁衡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询问着老人,老人也不紧不慢地回答着,但是这样的对话文中写了吗没有.他仅仅用最朴实的最简练的语言写了三件事,这三件最为典型的事例.透过典型事例我们感受到这奇迹的了不起,老人的了不起.

4、小结写法:除了典型事例,本文还用环境衬托奇迹的了不起,老人的了不起.这些都是写人文章常用的写作方法.

(三)结合预习,质疑问难。

1、看完树,我们与老人在村口道别,读——。

2、对于作者的感受,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四)走出青山,定格记忆。

1.写新县志,铭记老人。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1课时。

1、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相信今天我们认识的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也能让大家感动不已。

3、让同学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如:青山永远不会衰老;青山会永远年轻;青山会永远长存,绝不会枯竭等。那为什么青山会不老呢?难道文中就只是说青山不老吗?)。

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看看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1、读一读。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肆虐、盘踞、绿洲、三番五次、风雨同舟。

理解“风雨同舟”并找近义词。

2、文中的山野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也就是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可用教室相比形象教学3700亩林网,约70300间教室。让生感受到:这些根本就让人意想不到的甚至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偏偏就是事实,这确实是个奇迹。

1、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并朗读体会。

(主要包括两方面: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艰辛的生活条件。另外包括老农年老、瘦小;同伴相继过世;老伴去世;女儿三番五次来接他。可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毫不动摇,他宁愿吃苦也要坚守在山沟里植树造林,改造山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而让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所以,在作者告别老人时,作者不由得想到: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让生谈谈对这些话的理解。带着对老人的无限敬佩读一读。

教师点拨:老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指转化为他所创造的一片绿洲,还包含了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精神。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老人的生命价值无限。)也就是老人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长。

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或:因为青山饱含了种树人(山野老农)绿化环境、保护家园、为民造福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子子孙孙将会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保护好家园,青山就会长得更加茂盛,所以青山是不会老的。

如:

1.你想对山野老农说些什么?对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2、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什么?

3、讲一讲自己身边保护环境的事例。

4、学习篇末点题的写作方法。

大环境(自然环境):险恶。

奇迹(创造绿洲)老人精神永垂不朽。

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辛。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紧扣“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的热爱,以及绿化家园的艰辛与毅力。

2、围绕“学疑”,抓住关键疑问,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3、通过阅读、感悟、练笔,体会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效果。

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绿化家园的`艰辛与毅力。

1、围绕《“感动中国”推荐表》,交流预习收获。

2、围绕《我的阅读疑问》,盘点预习疑难。

3、梳理学情疑问,确定学习目标。

话题一:“15年创造的奇迹”

1、从数字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关注数字——对比理解——直观奇迹。

2、从大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关注险恶——影像刺激——反衬奇迹。

3、从小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关注年龄——体味生活——深化奇迹。

话题二:“15年奇迹的背后”

1、出示村干部的《工作手记》,练笔,交流。

2、出示《造林功臣碑》的文字,齐诵,提升。

3、回归学情疑问,讨论交流,深化解读。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的第四篇课文。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相互对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可贵精神。

本班学生均来自偏僻的山区农村,整体看语文基础比较差,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不强,大部分胆子较小,不敢勇于回答问题。

1、学习兴趣与基础。只有少部分人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整体上学生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较大。

2、课堂发言情况。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不够主动、积极,还有少部分从不发言。

3、朗读感悟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课文感悟不深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水平还可以,但有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差到令人不敢相信。,朗读水平一般而且积极性不高。

4、主动学习情况。绝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足,预习课文的任务不完成;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是很高。

1、知识与能力。

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播放土地沙漠化的课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出示青山图,提问:这幅画面又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观看图片、畅谈感受。

2、观看图片,畅谈感受。

3、朗读课题,激发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通过图片的对比,感受奇迹,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读阅读提示,找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1)这位老人创造了咋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

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检查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在阅读提示的启发下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根据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交流字词,概括课文内容。

让学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1、老人创造了咋样的奇迹?重点引导:

(1)窗外是参天的杨树。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提问: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15年啊,绿化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感知老人所做的事有多么了不起。

(3)杨树、柳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引导学生切实感受老人所种的树在防风沙及水土流失方面所起的作用。

2、组织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些奇迹的?

3、组织讨论: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引导学生从老人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上去思考作者这样说的含义。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向学生展示图片并进行相关讲述。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位老人却创造了一个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迹。

板书:青山不老

二、学习课文,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教学提示: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课。

如,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在学生对老人创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状况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对“金色的鱼钩”和“金色的脚印”等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来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比较轻易地突破重点。

五、作业

找一找有关绿化荒漠与荒山的先进事先进行阅读。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基础知识积累】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拓展与延伸】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绿化状况和相关的感人束缚。

【重、难点突破】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向学生展示图片并进行相关讲述。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位老人却创造了一个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迹。

二、学习课文,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教学提示: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参考:

如,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在学生对老人创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状况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教学提示: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可以适当穿插课外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对“金色的鱼钩”和“金色的脚印”等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来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比较轻易地突破重点。

教学参考: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精神是永远不会老的。

四、课文总结。

教师小结: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五、作业。

找一找有关绿化荒漠与荒山的先进事先进行阅读。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谈话法讲读法小组交流法。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出示“老”字:大家看看这是个什么字?谁来说说你对“老”的理解。

2师:与大家理解得一样。《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板书:16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看,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请用铅笔把相关句子画出来。(巡视)画好的同学请举手。

2、出示多媒体课件:(品读)65岁那年,……。

(品读)老人拄着拐杖,……。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在读中体会老人的老。

三、再读课文,品味“奇迹”。

1、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出示:(品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

继续交流了不起的奇迹……。

出示: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

出示: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3、让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品味奇迹。

四、自读课文,体会环境之险恶。

1、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到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吗?请看——。

老人所处的环境。

出示多媒体课件: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中你体会到了环境的恶劣?抓关键词。(品读)。

2、齐读,在读中再次体会环境的险恶。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五、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的精神。

1、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生答:植树精神)。

2、出示文章结尾:(品读)请读一读文章结尾,思考以下问题。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

齐读句子,领悟“青山不老”的精神。

3、理解“另一种东西”的深刻含义。

4、师: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是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5、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再次深情地读读文章结尾,体会老人“不老”的精神。

六、课后作业:

1、出示多媒体课件:

2、课后收集有关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先进事迹,并交流。

3、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句。

相关范文推荐
  • 12-23 学校领导对高三毕业生讲话(通用18篇)
    毕业生是一支重要的劳动力队伍,他们将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以下是一些毕业生就业压力和困惑的解决方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下午好!今天,我们
  • 12-23 军地联谊晚会主持词大全(15篇)
    主持词的语气要亲切、亲近,让观众感到受到尊重和关注。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主持词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帅哥靓妹:大家上
  • 12-23 公司副总经理述职述廉报告(实用18篇)
    述廉报告是一种对公务员廉政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重要文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述廉报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述廉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12-23 公司介绍实训报告(专业14篇)
    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吸引投资者,并用资金来发展业务。以下是一些组织文化建设的典范,对公司的内部管理具有积极影响。xxx。xxx物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
  • 12-23 四季度工作会议总结讲话精神(热门22篇)
    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为了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准备的一种文本,它可以提供参考和引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精选演讲稿,希望对大家在演讲中能够更加自信和出色地
  • 12-23 会计实训报告心得及总结(专业15篇)
    会计的职责不仅限于数学计算,还包括对财务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的了解和遵守。以下是一些会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在工作中有所帮助。不知不觉,为期五周的基础会计实
  • 12-23 工会工作总结题目(汇总15篇)
    工会工作总结应当重点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并进行交流和分享。以下是经过精心筛选和整理的工会工作总结样文,供年轻工会干部参考学习。
  • 12-23 经济责任审计述职报告评价范文(19篇)
    写述职报告可以促使个人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述职报告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五年来,我按照州党委、政府针对伊宁市先后提出的“要
  • 12-23 交通部门应急预案(优质20篇)
    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情况和挑战,以保证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应急预案重
  • 12-23 易制毒药品的管理制度(热门18篇)
    规章制度可以规范组织内部的各项工作流程和业务操作,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规章制度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为规范学校易制毒化学品出入库管理,防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