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的教案(精选18篇)

时间:2023-12-07 06:16:26 作者:纸韵

通过教学工作计划,教师能够提前准备好教案、教材和教辅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和连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鸟的天堂教案

1能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2学会3个和生字,理解16个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

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作用。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

出示课题。

理解课题。

“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默读课文,通过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读词语。

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

完成作业本第1、6题。

朗读课文。

深入阅读课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起什么作用。

听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指名听写在灯片上,出示灯片全班校对订正。

解释词语。

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比较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我们陆续跳到一只船上。”其中的“陆续”能不能换成“继续”?

读句子,说说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第4自然段的三个句子,次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小结:这一段具体描写美丽的景色和幽静的环境。

听录音,思考:这一段写的作者第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情景?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棵榕树还是几棵榕树?从哪里看出来的?

默读第8自然段,用-----划出作者的见闻,用——划出作者的联想。

全班讨论、交流。

重点句子灯片出示。

小结:有了这些联想,把树当作动物或人来写,写出了树的勃勃生机。

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榕树的在和茂盛?使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不有哪些原因?

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这闪经过“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为什么?

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完成作业本第3题。

读课文。

1深入阅读课文第三、四大段。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听录音,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鸟儿了吗?

指导学习第12自然段。灯片出示。

找到一对反义词。

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小结: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作者写鸟多,用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

小结:这一段运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呢?

归纳段意。

指名读课文。

“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

完成作业本第2、4、5题。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依照第12、13自然段“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鸟的天堂》教案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上课。

(我想象中的天堂是……。

我觉得天堂应该是……。

……美好、幸福、快乐、舒适——)。

2、我们所说的这个天堂是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那大家知道吗?鸟也有自己的天堂。请大家放飞想象的翅膀,来谈一谈你想象中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

(有树林、树木成荫、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水分充足、气候适宜鸟的生长——)。

3、大家的想象真丰富,但这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罢了,今天我们就随着巴金先生一起走进“鸟的天堂”,看一看“鸟的天堂”究竟是什么样的。

……。

(大家查阅的资料可真多,这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学好一篇课文,课外一定要多方查阅资料来拓宽视野,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学习新课。

1、检查预习。

指名读。

(好,李琳,你来读1--4自然段;周萌,你读5--9自然段;刘慧瑜,你读剩下的部分。)。

a(刚才这几位同学读的真熟练、流畅,课后一定读了不少遍吧。

……。

谁也把课文读过三遍或者比三遍还多的请举手。的确,书只有多读几遍才会读得流畅。)。

2、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书我们已经读熟了,但读书最重要的从读中有自己的收获。什么叫收获呢?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收获,了解课文写了哪些景物是收获,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是收获,能够提出疑问更是收获;理解了一个词语是收获,读懂了一个句子是收获,读出课文哪一段写的好是收获,甚至读明白了一个标点符号也是收获。要想有收获就要下功夫读书。)。

(2)(大家听懂了吗?现在开始自由读书吧。)。

学生自由读书。

(3)谈收获。

学生交流。

(一)课文内容方面。

a、树大。

哪些地方能看出树大?

……一株榕树。

(这棵大树就是鸟生活、栖息的地方。)。

……枝上又生根……。

(对,这便是鸟的天堂的奇特之处。你读书读的真仔细,你的这个收获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一处主要内容。)。

……河宽……变窄……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你真会读书,能将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

谁还想交流自己的收获?

b、树茂盛。

(能不能将有关语句或段落读给大家听?

读得好不好?

通过你的体会和读书,我发现你确实理解了课文内容,既读熟了又读懂了,老师听着也被感动了,感受到这株大榕树的茂盛。

大家能不能也学着他的样子读?你愿不愿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

生一句一句领着读。

(大家这么动情的朗读,让老师觉得你们现在对这株大榕树已经产生了一种由衷的赞美之情。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读这一部分。)。

……。

我们一起再来,好吗?。)。

谁愿意接着交流自己的收获?

能不能将有关语句或段落读给大家听?

你读的真好。能不能向大家交流一下,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

我听明白了,你是按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体会来朗读的。你不但读懂了课文内容,体会出了作者的感情,还会用适当的方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真厉害!大家能不能也像她这样读?自己先练习一下。愿意用最高水平朗读这一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

……。

(大家刚才把众鸟欢腾的场面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一句“大的,小的,……”读的特别生动、带味。再读一次好吗?)。

“大的,小的,——”

(二)读懂词语。

老师,我读懂了一个词:

……。

你的收获真好。好在你是在扎扎实实的来学课文。理解了字词,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你从字词入手来读书,真聪明!)。

(三)环保意识。

……农民保护鸟,说明这儿的人民的环保意识很好。

(的确,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受到严重的破坏,而这儿的人民有这样好的环保意识,使这儿真正成为鸟的“天堂”。我们要想也生活在“天堂”般的环境中,就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四)感情。

能不能将有关语句读给大家听?谈一谈你的体会或理解。

……。

(五)写法方面的收获。

我读出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很不同。第一次只看到一株静静的茂盛的大榕树,而第二次却看到了许许多多正在欢快的自由的活动的鸟儿,让我们感到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

(你真棒,读出了作者运用了“静、动对比”的写法,相信你的文章一定会写的很好,经过努力你或许也会成为像巴金一样的大作家呢!)。

(3)看录像,再次体会。

(大家读书的收获真多!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找到一段“鸟的天堂”的录像,有没有兴趣欣赏一下?我们就再一次走进“鸟的天堂”。)。

3、“鸟的天堂”真美,想不想把这么美的景色留在记忆里?

好,请大家打开课本,将自己喜欢的部分在短时间内装到脑子里。

已经完成“保存”任务的同学请举手。

我来抽查一下,指名背。(我喜欢——)。

谁也喜欢这一部分并且也记下来的请举手。我们一起来背。

三、总结全文。

我们学习了这一课,能谈一谈你的最大收获吗?

(知道了“鸟的天堂”是怎样的地方,他在广东新会,那儿树大、鸟多,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这的确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因为我们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我还有一个收获,就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对于“怎样对待我们的环境”这个问题,我有了更新的认识,我想会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大家的收获真好,更使老师高兴的是,我们这节课的收获完全是同学们自己读书、学习得来的,希望大家能把这种好的做法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学习中去。

下面,老师推荐一下作业。

1、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

2、“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联系自己查到的资料,帮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3、有资料显示,人们最近前往“鸟的天堂”观鸟,却颇感失望:绕道两周,却看不到众鸟纷飞的场面。请你广泛的查阅资料,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或认识。

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项作业来完成。

鸟的天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具体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并积累词语和优美句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本文指大榕树)

二、老师范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三、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所见有什么不同?每次各有什么感受?

答:两次。第一次是在傍晚,只看见茂密的一棵树。第二次是在早上,看到了众鸟群飞的热闹的景象。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观察顺序?

答:由远及近。河面变窄——船逼近榕树——船泊在树下

3、榕树有什么特点?(大、美)

4、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a.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生命力强)

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叶多、茂盛)

c.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大榕树的蓬勃生机)

5、小结: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硕大无比又极其美丽的榕树。作者从榕树的位置、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来描写了这棵静止不动的大榕树。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板书:静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化?

2、仔细默读12、13自然段,了解作者如何写鸟儿的动态美,用“ ”划出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

起初——后来——接着——继续

3、用“……”划出鸟儿活动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按“起初、后来、接着、继续”四个层次描写“鸟的天堂”由寂静变得热闹的过程的。

起初:寂静

后来:一声叫,一只、飞

接着:二只、三只

继续:热闹,到处……到处……

4、看课件。对照课文思考:作者怎样描写“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飞出来,被掌声一惊,又飞进叶丛,在小树枝上鸣叫。) 板书:

到处……到处…… (数量)

大、小、花、黑 (种类多)

叫、飞、扑 (形态)

答:“鸟的天堂”是说那棵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三、 自主讨论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南国风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段落和语句体会“鸟的天堂”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风光的美丽,积累、运用语言。

抓住重点段落和语句体会“鸟的天堂”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学习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1、搜集鸟的天堂的图片资料,在百度中搜索《鸟的天堂》课件,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鸟的天堂》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鸟的天堂的画面,感受南国风光,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惊醒描写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语言优美。非常合适朗读,在教学中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过程。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开展拓展性活动,让学生真正融入文本中。

2、 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

3、 (出示图片)

4、 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鸟多 自由)

(一) 检查预习。

1、 小组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 小组检查生字词语认读。

3、 读得正确流利的组长画星。

4、 教师检查预习,看看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出示课件)

5、读得很好,那么这些词语你有不理解的吗?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

(二) 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一边听一边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

2、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课文第6、7、8段的有关段落。

(三) 品读课文,感受特点

1、认真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天堂里生活的? 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生汇报。

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2、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四)看图片指导朗读

过渡:是啊,正因为这棵枝干茂盛的大榕树,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同时,这里的人们与鸟儿和谐相处,所以,这里成为了鸟的天堂。

那小鸟在这里怎样生活的?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体会到的 ?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再回到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

再次指导读6、7、8自然段

(五) 交流 朗读感悟

过渡:是呀,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 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好?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读一读你自己喜欢的部分。

指导感情朗读,并且体会领悟作者在表达中饱含的感情。

(2)走近作家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六)拓展阅读

鸟的天堂

田汉

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

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

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

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这首诗,是著名的剧作家田汉同志1962年到新会,游览鸟的天堂时即兴而作。

(七)巩固检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 )。( 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对大榕树的称呼。

2、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二课时,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并建立环保意识。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大榕树根的神奇,枝叶的盛艳,群鸟的欢愉。

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明白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中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鸟的天堂》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重点训练的实践任务。因此,教学方法应遵照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内容来安排。王老师在设计本课教学方式时,以读、思、悟、说、做作为路线,大胆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去勾划,去想象,去感悟,去畅谈,走出由老师设计好板书非让学生钻死胡同的旧的教学模式,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实践“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受并畅谈景物静的深沉与动的欢畅。

1、 朗读悟情

新课标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我们遵循这一新的精神,设计了一系列朗读训练。如在研究教学描写大榕树枝干部分时,我们设计了探究性朗读的训练,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榕树枝干和气根的神奇美。再如研究榕树叶子部分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自主性阅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叶子茂盛浓密、苍翠欲滴、随风摇曳,在阳光下不时闪亮的静谧美。我们还设计了让学生在齐声朗读中感悟鸟群活动的热烈气氛,从而体会到百鸟群集的欢跃美。希望通过这些阅读形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2、音乐激情

新课标倡导“打破了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我们遵照这一新理念,设计以《百鸟朝凤》的音乐引入课文的手段,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无限向往的感情。用再次再次播放《百鸟朝凤》来烘托群鸟欢跃的热烈气氛。最后以《回家》这首曲子结束课文,启发学生静静地深思:鸟儿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家,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帮助它们建立一个安宁快乐的家。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希望学生感受到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快乐生活的怡然美,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活动寓情

新课标提倡做到“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的全新教学模式。我们尝试这一模式,不仅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创设情景,还将绘画也引入语文教学课堂。如在研究榕树根部的教学时,我们就创设了让学生在图上补画气根的活动。又如,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群鸟欢愉的场面时,我们设计让学生将课前画的自己喜欢的小鸟,在《百鸟朝凤》的乐曲中,贴在大榕树上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亲和美,同时产生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畅谈抒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鸟的天堂》就其文章本身来看,文中“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一句就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研究这一课时,感觉到在人们讲求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本文的人文性就更有新义。为了让环保观念深置于学生的思想,我们又大胆拓展其人文性的外延。让学生明白这鸟的天堂是当地群众精心保护的成就,树立从小重视环保的理念,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由于人类的破坏,导致鸟儿没有家和由于人类注重环境保护,鸟儿又有了理想的栖息之地的资料,为课文扩大了人文性外延。让学生通过畅谈环保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交流对大榕树的神奇、盛艳和鸟的欢愉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美,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精神境界。

为了体现《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特点,我们在板书的设计上匠心独运,把教学挂图与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通过重点字词进一步理解图画的意境美,再通过直观图画进一步领悟到重点字词表达的含义深,以达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并使本文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

我们六年级组的王宇平老师虽是一位老教师,但是非常乐意承担这次赛课任务,敢与中青年教师同台竞技,接受新的课程标准的检验。王宇平老师本来就勇于创新,平时的教学中就常出新招。为了上好这次竞赛课,他除了积极地准备课件和挂图、音响等,还废寝忘食反复构思每个教学环节,设想每个训练手段。常常为了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边画边讲解,把他的一些教学新思路说出来,与组内老师们共同商量。我们组的全体语文老师也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地提供参考意见和积极地建议。这次竞赛课用的两幅挂图,还得到了肖霞老师和龙儇老师大力支持。因此,这节课无论成功与否,都展现了我们组团结、勤奋、求实、钻研的教研之风,体现了王宇平老师对教育课程改革的执着追求,闪现着王老师在教学思想上不断创新的智慧火花。

总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我们这次教学研究的新探索。为的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体会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时的无穷魅力;在畅谈中发表自己对文中描写的意境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美的感受,使学生产生热爱语文学习的激情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热情。无论成败,我们都将有巨大的收获。

20xx年11月27日

根{ 垂 伸 }神气 挂图

叶{ 堆 翠 }盛艳 挂图

(叶)(鸟) (根)

鸟{ 叫 飞 }欢愉

天堂教案

1、搜集鸟的天堂的图片资料,在百度中搜索《鸟的天堂》课件,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鸟的天堂》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课本(浙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本单元教学提示指出:文章里写的事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听到的、有的是作者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阅读中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文章包含的美,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能分辨课文中的见闻和联想,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能用“看到-------,想到----------”的句式说话。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眼中“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

同学们,当你驻足在温馨的家中,停留在爱的港湾时,你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天堂。那么,鸟类栖息的天堂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课文。(板:鸟的天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第一段。

2、再读,并说说你从什么地方读懂了什么。“热气已经退了”说明了什么?

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读,读出美的感觉。

1、自由读,说说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榕树怎样?用“我从____体会到____”的句式体会榕树的大、奇、美。并且美美地读一读。

《鸟的天堂》教案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启发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1、(学生)查课前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图片及视频资料(视频资料包括:海水、海底、海滩、海鸟的视频),制作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书:鸟的天堂)。

3、读题、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大屏幕出示句子)。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小鸟天堂教案

1、会通过多种形式(语言、动作、想象、观察)来欣赏画作,充分感受画作清新和欢快的意境。

2、学习词语,巩固淡浓墨技法的创作,学习用点、洒、流等技能创作。

3、体验活动和绘画创作的快乐。

音乐(寂静山林、天堂之歌)、课件。

一、结合课件,散文导入:《小鸟天堂》。

在天马河中,有一个小岛。??“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t:故事好听吗?你觉得小鸟的天堂是哪里?为什么?

这株榕树长得怎么样?

二、欣赏吴冠中的《小鸟天堂》。

介绍画家。

你看到了什么?

听音乐分角色表演。(部分扮小鸟、部分扮大树。)。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用动作表现画面中的小鸟,树的不同造型,感受热闹、欢快的气氛。

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什么?

小结:和孩子一起用优美的语句概括讲述该画意。

三、欣赏吴冠中其余三幅《小鸟天堂》。

除了这幅小鸟天堂,吴冠中老爷爷还创作了其余几幅《小鸟天堂》,我们一起来欣赏。学习技法,教师示范创作,重在启发幼儿学习用淡浓墨创作榕树,用彩墨表现鸟及各种物体。

画面上用了哪些颜色?黄色、绿色、红色、蓝色的点会是什么呢?这些点是怎样留在画纸上的?(点、洒、流)。

小结:吴冠中老爷爷创作的《小鸟天堂》,墨色有浓有淡。还用??等技能绘画技巧创作出了一副副绝美的画作,其中有一幅画作还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四、幼儿创作。

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小画家,来创作一副你的《小鸟天堂》吧!

鸟的天堂教案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导入。

(板书:天堂)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2—3人)。

那么,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在广东省新会市有一个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这里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呢?它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我们熟悉的巴金爷爷来领略一下当地的风光吧!

二、过程: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我们一起来看这课的生词。(出示)。

3、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出示课件)。

去了几次?什么时间去的?每次都见到了什么?

4、学生回答,板书。

5、找出描写榕树的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株榕树有什么特点?划出有关的语句。

6、榕树有什么特点?你找到了那些语句?读给大家听听。

7、你找到了那些句子?(出示句子)从中能看出什么?(板书:榕树大)谁能再读给大家听听?(2人)全班一起来读读,读出榕树的大来!

8、还有什么?(出示课件)谁来读一读?(2人)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板书:充满生机)(学生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多美的画面呀!同学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也许是那绿叶本身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受。让我们融入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9、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榕树,欣赏一下这迷人的风光吧!(播放录像)。

10、现在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1—2人)。

11、多么奇妙的景色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这神奇的大自然。

12、师生互动: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让我们怀着对榕树的赞美之情,一起再来读一下文章的七、八字然段!(齐读)。

三、小结这节课所学知识。

《小鸟天堂》教案

1、通过活动,利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地理学习的渠道。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了解本土文化,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操。

4、从不同角度感受“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以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分好活动小组,确定小组活动具体任务(拍摄、采访、上网浏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

1、导入,激发兴趣

【背景提示】巴金与小鸟天堂

380多年前,河中只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380多年后,这里形成枝叶覆盖1万多平方米、树上栖鸟千万只、鸟树相依、人鸟相处、和谐奇特、世间罕有的一道美丽风景线。1933年,文学大师巴金经过此处,写下了优美散文《鸟的天堂》,“小鸟天堂”从此得名。和许多人一样,我们知道“小鸟天堂”也是来自巴金的散文。到底“小鸟天堂’是怎样一种奇特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小鸟天堂现场感受鸟的天堂、人的乐园。

2、提出活动内容

2新会“小鸟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地理探究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相关要求,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了解“小鸟天堂”,并尝试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利用网络去查找并解决这些问题。(课前完成:打开internet 网站在“百度”中搜:鸟的天堂,筛选有用的信息,做好资料的整理。)

4、组织指导

(1)把学生分好学习小组,以4至6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并做好组内成果整理、汇报。

5、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6、 总结评价

(1)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鸟的天堂教案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个人的阅读感受。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和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1、知道著名作家巴金吗?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巴金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这节课,我们就在巴金先生的引领下,一起走进我们南国的一个梦境般的地方——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2、配乐讲述传说。

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这就是——齐读课题。

3、揭题,读题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呢?

生自由交流(景色优美舒适……)

3、学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一簇簇不计其数树梢做巢应接不暇兴奋)

(1)正音;

(2)理解“应接不暇”;

(3)指导书写“巢”和“暇”。“巢”上部分是三个“﹤”,要写的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暇”是日字旁。

4、理清层次。

借助预习提示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汇报交流。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

堂啊!

指导朗读:能不能把这感慨的味道读得再浓一些?突出“的确”,齐读。

5、质疑。

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

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1、初步感受榕树的美。

(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师配乐朗读课文1——9自然段。

学生听后谈感受,总结榕树的特点。(你仿佛看到一棵怎样的树?)(大绿茂盛生机勃勃)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板书: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

交流榕树的“大”

(1)随机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指名谈体会,突出“一株”,指名读,自由读。

(2)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所以——“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3)指导读,体会榕树的大。

知道这株榕树究竟有多大吗?咱们的操场大不大?这一株榕树所覆盖的面积相当与咱两个操场,甚至比两个操场还要大。

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

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

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还有那里具体写了榕树的“大?

随机出示:“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抓住“卧”字来体会: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小结: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字啊,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榕树了……

体会榕树的“茂盛”、“绿”

(1)随机出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如果把“似乎”去掉,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比较读。指名说。

师小结:这“似乎”不是没有,更不是绝对,而是带有神秘的,那种捉摸不透的,让人浮想联翩的的生命的感觉!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指名读。

(2)感受“生命力”

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

(“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还可以与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读,体会,交流。

师小结: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是榕树显示出来的茂盛的生命力,所以——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感受树的美

的南国的树。”

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齐读):这美丽

的南国的树。”

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

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

齐读第八自然段。

指导交流背诵。(好的语言应该积累。)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

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交流。

生写,写完后交流。

生读:鸟的天堂。

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这次,我们没有失望,不仅看到了群鸟出巢的热闹场面,而且听到了百鸟齐鸣的动听音乐。那是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回去后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二部分,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齐读)——鸟的天堂。如果有机会,你们可以去广东,去鸟的天堂——那梦境般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案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朗读重点片段,感悟大榕树的奇特、尼奥的欢快。

一、导入。

1在广东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洲。一天,一只仙鹤看中这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棵榕树枝,说来奇怪,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万千灵鸟,鸣声呼唤,翩翩起舞,形成了南国的一个奇观“鸟的天堂”。

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呢?

(生自由说,带着你们美好的幻想再来读题目。)。

二、检查预习。

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各在什么时间?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两次一次在傍晚,一次在早晨第一次看到了一颗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三、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怎样的感慨?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指名读,读出感慨。齐读。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呢?

(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1、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树?

(大、茂盛、生机勃勃)。

2、看到这棵大榕树,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齐读(读出赞叹)。

五、自由朗读7、8自然段,体会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方法:圈点批注,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指导朗读:读出“一株、大”

2、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

(枝上又生根,根上又生枝)。

出示图片,形成了独木成林的景观,所以作者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体会“卧”字,带着你的感受读)所以作者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5、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读了这句话有疑问吗?(为什么说有“生命在颤动?)。

6、借助平时的生活感受,小组交流。

(预设:可能是风吹的树叶在动,可能是小鸟在动。)。

(是树叶在动,是生命在动,也是作者的心在动,所以他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六、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已有500年的历史了,它之所以这样美丽,不仅是因为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还有天马村的人对它的爱护,天马村的人视这棵树为神树,视这些鸟为神鸟,多少年来人们用这种最淳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这棵树,所以,人们一直拥有这“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八、1让我们用同样地方法看看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3、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我们人类也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才会有这“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案

1、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教师正音:一拨兴奋。

3、生字教学。

1:榕树,白茫茫。

(1)什么是白茫茫?

(2)一般来形容什么?

(3)你能来说一句话吗?

(4)课文中又是形容什么的呢?课件出示: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4、生字教学2:船桨、空暇。

(1)辨析字形:暇与瑕。

(2)辨析字义:暇与瑕。

(3)语境理解:应接不暇——。

5、生字教学3:耀眼。

(1)认识偏旁:耀。

(2)理解字义:什么样的光?

(3)右半部:羽。

(4)练习书写:耀。

6、完成学习报告单。

[辨课: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块的形式出现,针对性强,教师指导也很扎实。]。

1、梳理写作思路: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2、分清段落:树——鸟。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修改报告单第一栏。

4、梳理学生的质疑问题。

1、老师读课文第1——6自然段,学生想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自读想像加深体会。

3、交流:作者哪些词句为我们展示了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1)……真是一株大树!

(2)教师范读,强调“一株”,为什么?(板书:一株大树)。

(3)这株大树到底有多大呢?教师出示图片,生惊叹。

(4)感情朗读。

(5)“株”能否改成“棵”?

4、学习第8自然段,交流报告单:你读出了什么?

(1)绿、生命力强。

(2)理解:一簇——(板书:枝繁叶茂生命力强)。

(3)感情朗读,读出逻辑重音。

(4)这时你想说什么?(生机勃勃)。

(5)玩味“颤动”一词的妙用。

(6)感情朗读。

(7)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画出第一句,思考与下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8)出示视频,教师范读。

(9)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大榕树。

(10)反复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1)这美丽的背后蕴含着什么?(生命力、顽强、茂盛、独特的美)。

(12)这鸟的天堂里为什么没有一只鸟?

[辨课:品词析句,披文入情,这是传统语文的精髓。教者运用得当,效果较好。]。

1、这里的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2、结合学习报告单,再读重点段落,想想作者哪些词句为我们展示了鸟的特点?

3、板书:群鸟飞舞。从大的,小的,黑的,白的,你又看出了什么呢?(教师小结作家语言的简练。)。

4、玩味几个“有的”,体会到什么呢?(板书:自由快乐)。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思考又写了什么?(板书:叫声好听)。

6、作者为什么要单独写画眉鸟呢?(作者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7、自由解答学习报告单中的疑惑。重点解决: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快乐自由安全的地方)。

8、布置作业:

(1)修改学习报告单中的二三四项内容,下节课交流。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鸟的天堂》教案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情为之动容。

课文语言质朴,动静结合,美不胜收,观察有序,笔法细腻,易读易记,情感真挚,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而且语言浅显,学生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

以读为本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本节课我想用最简单的朗读、感悟的方法来教学本课,抓住关键的词语咀嚼、品味、赏析升华,让学生在课堂有滋有味地读,无拘无束的表达感受。

1.认读本课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第8自然段。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鸟的天堂”傍晚和早晨不同的特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榕树的大和“鸟的天堂”的热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难点

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师:本课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一、问题导入

孩子们,根据你们的理解,告诉老师,“天堂”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没有烦恼,自由快乐的地方。)那根据你们对生活的观察,鸟的天堂一般会在哪个地方呢?(树林里。)是啊,树林是鸟的天堂。好,今天我们将学习文学大师巴金先生所写的《鸟的天堂》,一起来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查,整体感知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2.画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三、揭题,学生自悟

1.“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休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鸟的天堂教案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谈话法。

: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2课时。

:课件。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书:鸟的天堂)

3、读题、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大屏幕出示句子)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大屏幕出示句子)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1、 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大屏幕出示句子)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

鸟的天堂教案

1、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自制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 谈话。

1、 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 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 按照要求读书。

1、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 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 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 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 谈自己读的感受。

3、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 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 学习生字

1、 指名读词读字。

2、 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 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 “鸟的天堂”。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天堂教案

(一)检查预习。

1、小组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小组检查生字词语认读。

3、读得正确流利的组长画星。

4、教师检查预习,看看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出示课件)。

5、读得很好,那么这些词语你有不理解的吗?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一边听一边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

2、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课文第6、7、8段的有关段落。

(三)品读课文,感受特点。

1、认真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天堂里生活的?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生汇报。

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2、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四)看图片指导朗读。

过渡:是啊,正因为这棵枝干茂盛的大榕树,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同时,这里的人们与鸟儿和谐相处,所以,这里成为了鸟的天堂。

那小鸟在这里怎样生活的?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体会到的?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再回到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

再次指导读6、7、8自然段。

(五)交流朗读感悟。

过渡:是呀,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好?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读一读你自己喜欢的部分。

指导感情朗读,并且体会领悟作者在表达中饱含的感情。

(2)走近作家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六)拓展阅读。

田汉。

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

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

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

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这首诗,是著名的剧作家田汉同志1962年到新会,游览鸟的天堂时即兴而作。

(七)巩固检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对大榕树的称呼。

2、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相关范文推荐
  • 12-07 新学期振奋精神的演讲稿(实用21篇)
    演讲稿范文的结尾要有一个有力的总结,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激发其思考和行动。阅读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触发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 12-07 学习雷锋践行核心价值观演讲稿(实用22篇)
    通过学习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学习总结实例,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亲爱的同学
  • 12-07 区体育局年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模板14篇)
    通过每月一次的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值得参考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总结时
  • 12-07 渐凉的天气三年级(实用20篇)
    优秀作文不仅具有准确的语法和拼写,还需要有丰富的词汇和句型运用。优秀的作文注重感情表达,通过独特的写作手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下面是一些写作高手的范文,值得我
  • 12-07 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字(专业15篇)
    优秀作文应当注重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以提升整体的文章质量。以下是一些获奖的优秀作文,它们在语言、文采和观点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今天我读了尼尔斯的鹅,我一边想一边
  • 12-07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优秀18篇)
    单位的文化建设对于员工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好的单位文化可以有效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发展。以下是一些单位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取得的显著成效,可以为大家提供
  • 12-07 我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小学五年级(通用17篇)
    优秀作文是在一片灵感的海洋中诞生的,它如一束清香的花朵,让人陶醉其中。这里有一些优秀作文的摘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写作思路和灵感。我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我喜欢
  • 12-07 三年级有趣的课余生活大全(17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对主题的深入思考和精彩表达,展现出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独特的观点。接下来是一些我精选的优秀作文,借此展示写作的魅力和力量。今天放学后,完成了作业还
  • 12-07 借物喻人二年级(实用17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扎实的写作功底和独特的观点来吸引读者的作文。不妨阅读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它们涉及各个领域的话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一年一度的梅花争放斗艳
  • 12-07 煤矿公司人员辞职报告(实用22篇)
    辞职报告是一种向公司提出离职申请并表达辞职原因的书面材料。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写一份完整的辞职报告,不妨看看以下范文,说不定会有帮助。尊敬的公司领导:您好!回顾这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