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城镇化 城镇化试点工作方案

时间:2023-08-08 15:50:11 作者:WJ王杰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方案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完成城镇化 城镇化试点工作方案篇一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 年)》(中发〔2015〕4号)、《关于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的分工方案》(中办发〔2015〕7号)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 委、中央编办、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 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5〕1229号),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试点申报工作。发展改革委会同上述 部门和有关专家对申报地区的试点工作方案进行了综合评审,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原则同意各试点地区 报送的试点工作方案。为扎实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改革试点的先遣队作用,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寻找规律、凝聚共识,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制度创新、试点先行。着力破除现行体制机制的束缚阻碍,探索形成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体制新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中央统筹、地方为主。中央政府统筹试点内容,赋予试点地区先行先试政策,试点地区按照试点要求,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出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路径。 坚持综合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地区既要统筹兼顾重点试点任务,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本地区亟需突破的发展和改革瓶颈,通过综合和分类的改革的结合,率先试验,强力推进,务求实效。

坚持定期评估、总结推广。实行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年度评估报告制度,总结试点经验,完善试点内容,以点带面,梯次推进,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及时推广试点成功经验。

二、试点范围和时间

(一)试点地区。综合考虑申报地区的工作基础和试点工作方案,兼顾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城市(镇),确定在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开展试点。

(二)试点时间。2015年底前开始试点,并根据情况不断完善方案,到2017年各试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8—2020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

三、试点主要任务

(一)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要求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标准,并向社会公 布。建立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 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在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 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建立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分担机制。

资产负债表,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依据城市规划 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融资规划,针对不同项目性质设计差别化融资模式与偿债机制。理顺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放宽准入,完善监管,制定企 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三)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具体试点工作按中央批准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实施。

(四)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按照城市设置与简化行政机构联动原则,在符合行政区划合理调整的前提下,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地 方进行撤镇设市设区试点,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积极借鉴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的改革试点的经验,探索更加精干、高效的组织构架和行政体制。推进扩权强 镇改革,促进这些镇更好地吸纳人口、增强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创新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人文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富有 特色的改革探索。

四、配套政策

加强部门间政策协同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率先在试点地区落地。

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转移支付时要考虑常住人口因素。

省级政府举债使用方向要向试点地区倾斜。国家开发银行发挥金融支持作用,运用信贷等多种手段积极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建设。鼓励公共基金、保险资金等参与自身具有稳定收益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改造、产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等相关政策,适度向试点地区倾斜。对具备条件的行政区划调整事项,按法定程序报国务院审批。

五、组织实施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人民银行、银监会、标准委等共同推进试点工作,统筹研究重大问题,协调重大政策,指导各地试点实践。

各试点地区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依据批复的试点工作方案要点完善试点方案,健全试点工作机制,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推进试点工作。

(二)监测评估。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跟踪监督,开展年度评估考核,建立试点动态淘汰机制。各试点地区要及时总结试点经验,确保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任务和目标。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6月11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产业发展为动力,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以加快试点县城和试点镇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科学规划城镇规模和布局,优化城镇功能,增强城镇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以点带面,示范引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布局优化、生态良好、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使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二)优化布局,集约高效。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控制城镇乡村开发建设边界,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三)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动在全市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建设运营模式。

(四)文化传承,突出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区域差异性,展示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各具特色的城镇风貌。

(五)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城镇化建设。

(六)四化同步,统筹发展。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七)改革创新,有序推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凝聚各方共识,实现重点突破,总结推广经验,扎实有序推进。

三、试点范围

试点县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区域建制镇和集镇;试点镇以镇区为重点,兼顾试点村,辐射带动区域其它行政村。

(一)试点县:武山县

(二)试点镇:

1.工业带动型:甘谷县六峰镇、秦州区皂郊镇、张家川县恭门镇

2.现代农业型:甘谷县磐安镇、秦州区天水镇、清水县红堡镇

3.商贸物流型:麦积区甘泉镇、秦安县莲花镇

4.生态旅游型:秦安县陇城镇、麦积区麦积镇

(三)试点村:秦州区皂郊镇皂郊村、下寨子村,天水镇天水村、焦李村,麦积区甘泉镇玉兰村、甘江村,麦积镇麦积村、红崖村,秦安县陇城镇娲皇村、略阳村,莲花镇莲花村、桑川村,甘谷县磐安镇十甲坪村、西街村,六峰镇六峰村、新庄村,清水县红堡镇崔刘村、贾湾村,张家川县恭门镇恭门村、付川村。

四、发展目标

按照试点县、试点镇村自身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完成《天水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评价指标表》所确定的发展目标(详见附件)。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消除,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

(一)试点县: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县域城镇体系布局结构合理,城镇功能基本完善,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均住宅、公共绿地面积大幅增加,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自然景观和优秀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强劲,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

(二)试点镇: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有较大提升;镇域村庄布局合理,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优秀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村镇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突破,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镇域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三)试点村: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支撑农民稳定增收的机制基本形成。主导产业收益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本县区平均水平30%以上。编制有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布局合理,建筑特色鲜明,建有休闲娱乐广场,村落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长效保洁制度得到落实。巷道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通电率达100%,垃圾集中收集率达100%;农户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洁净新能源比例大幅提高。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村庄公共服务便利,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网点等公益设施健全,广播、电视、宽带及远程教育网入村覆盖率达100%,农村困难群众救助实现全覆盖。村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村民遵守村规民约,乡风健康文明,邻里关系和谐,社会治安良好,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五、主要任务

(一)统筹城乡规划,促进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产业集聚、村镇分布、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空间。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和基础性作用,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统筹协调发展,做好城乡统筹发展的顶层设计,提高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和约束性。

1.高标准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优化城镇、村庄功能布局,强化区域主导功能,引导产业、商务、行政、文化、体育、居住、公共安全、生态等功能合理分布,提高城镇空间利用率,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城镇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镇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积极开展试点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试点工作。2015年10月底前要完成武山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武山县城和全部试点镇总体规划修编,试点村总体规划编制,实现试点镇村规划全覆盖,年底前完成规划评审审批。2015年10月底前武山县县城和全部建制镇、试点镇实现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并在年底前完成评审审批。

城镇、武山县滩歌镇、麦积区麦积镇等要注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在旧城镇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在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原有城镇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试点镇、村申报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和中国传统村落。

3.建立监督机制,健全管理体系。创新城镇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管理执法,把城镇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城镇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社会治安、环境管理等信息系统,积极推广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城镇运转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类预警、预防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城镇经济社会安全、正常运行。按建成区面积合理确定城镇管理公益性岗位,建立城镇管理综合执法队伍,2015年底各试点镇要设置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乡镇建设管理员,全面落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提高规划执行能力。

(二)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大力推动城镇公共交通、电力、供水、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1.加快推进城乡路网建设。建成洛门至礼县、张川至恭门火车站、麦积至甘谷等二级公路和天水至十堰高速公路,完成国道310线改道、麦积山大道改造、甘谷南滨河路东延等工程,加快颖川新城、三阳川新区路网建设,大力发展城乡公共交通,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到2015年底前武山县实现全部乡镇通客运班车,试点镇基本实现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到2016年底,武山县实现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试点镇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公路。

2.加强城乡供电、供热、供水、通讯等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电网,提高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出台农村公共用电管理与财政补贴政策。加强城镇供热、供气设施建设,提高覆盖率和供应保障效率。加快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农村网络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城乡信息化水平。加快实施城镇供水设施提质改造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到2016年底前武山县和试点镇农村居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以上,完善磐安镇供热管网,建成六峰镇等集中供热工程。

3.加快城乡防洪、消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治、公路安全保障、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推进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构建覆盖城乡的防灾抗灾设施体系。

4.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和试点镇住房建设力度,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积极探索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居住问题的机制和办法,将长期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推动形成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传承文化原则,积极推进试点镇村住房建设,要把农村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迁村并点等项目相结合,推进新型镇村社区建设。

5.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度,确保城镇居民就地享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统筹生产力布局,强化产业支撑。坚持以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支撑新型城镇化,营造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试点县和镇要根据城镇和乡村不同发展特点和消费需求,立足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城乡产业布局,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特色产业。

1.全力发展试点县县域经济。武山县要按照建设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陇东南区域性物流中心、西北重要的蔬菜产销基地、全省优质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全省新型建材工业基地、全省旅游工艺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省品牌劳务输转基地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壮大以建材业、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做大做强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2.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皂郊镇、磐安镇等要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培育壮大相关产业配套企业,努力打造十亿元级产业集群;到2016年底,磐安工业园区总产值达到10亿元。恭门镇要加快建设张家川县东部工业园区,落实好废旧蓄电池回收利用等项目,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现代农业推进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把果品、蔬菜打造成亿元主导产业,建设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创办一批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农业科学发展示范点,带动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加工、销售、服务方向转变,形成分工合理、产业对接、城乡联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4.积极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甘泉镇、莲花镇、磐安镇、红堡镇、天水镇等要加快城镇商业圈建设步伐,着力提升城镇商贸、物流、信息、房地产和社会化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贸易集散地和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不断增强城镇发展活力。

5.着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陇城镇、麦积镇、甘泉镇、滩歌镇、洛门镇等要深入挖掘整合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以女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杜甫文化、石窟文化、民俗风情等为内涵的文化旅游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

(四)统筹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公共事业,合理配置城乡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武山县和试点镇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1.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武山县城和试点镇镇区落户限制,在武山县域和试点镇镇域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差别,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允许进城落户农民按政策规定保留其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草)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继续享受各项惠农政策。加快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计生、税务等信息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

2.加强城镇社区综合办公服务场所和学校、医院、幼儿园、社区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根据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优化社区便民服务网络,打造便捷生活服务圈,增强公共服务配套功能。2015年底前基本建成配套完善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3.注重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在学校布局、标准化学校建设、师资力量配置等方面向试点县和试点镇倾斜,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力度,逐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4.统筹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武山县图书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和各试点镇休闲健身广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质。

5.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城乡统筹管理和医疗保险城乡统一管理。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社区倾斜,推进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到2016年底前武山县至少要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完成与服务人口相配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试点镇卫生院房屋和设备配套建设,每个试点村建成一所标准化卫生室。

6.逐步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之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之间、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保证城乡各类人群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顺畅进行,扩大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推进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一体化。

7.积极发展多层的养老服务,开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多种形式,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的融合发展。逐步建立并完善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

8.建立统一开放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就业的合理流动和公平竞争。通过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促进有技能的农村劳动力与产业集中区、园区企业的有效衔接,引导农村剩余劳力的有序转移。逐步建立城乡务工人员同工同酬机制。

9.探索行政区优化设置。探索在武山县县城实行城市管理体制,撤销镇级行政建制,改设街道办事处;在符合条件的乡探索实行乡改镇。

满足城镇化建设用地需求。

1.加快农村耕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及房屋勘界、确权工作。力争2015年底武山县和试点镇基本完成登记颁证,依法加强对农村居民宅基地等物权的保护,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按照节约、集约土地的原则,制定出台土地转换配套政策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办法,激活城镇郊区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加大土地整理及复垦力度,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合理开发利用城镇地下空间,发展地下停车、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仓储等设施,切实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

3.认真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依法依规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和农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民适度集中连片建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减少村庄闲散居住点。

4.完善土地使用权管理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规范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和征地安置行为。研究制定农民对承包地、林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等管理办法。2015年底前在武山县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所),形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使用权、农民房屋所有权、农业知识产权等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机制。制定出台试点镇土地收益主要用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

5.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对武山县城、试点镇周边村庄规划相对合理、宅基地产权清晰的地方,开展农村居民宅基地置换商品房、农民公寓房或货币补偿试点。

(六)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居村镇。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生态空间,建立低碳、生态、绿色产业体系,推进村镇绿色发展,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1.加强村镇绿化和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积极推动城镇公园绿地、居住绿地、休闲绿地、单位绿地、风景林地等绿地建设,大力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矿山植被修复等生态工程,加强森林保护,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到2016年,武山县城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25%、30%和6平方米以上,试点镇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平均达到18%、20%和4平方米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2.全面实施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武山县要编制完成大气、地表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修订完善城区噪声环境功能区划,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县城环境质量优良。各试点镇要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控污染企业落户。

3.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结合当地实际完善“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试点镇要积极争取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项目,建成莲花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等设施,到2016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达到50%以上,村庄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90%,试点镇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4.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通过实施废旧农膜回收、尾菜处理、秸秆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治理等工程,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循环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5.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百村示范、千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的要求,以310国道、天定高速、庄天二级公路沿线“三条示范长廊”为重点,在20个示范村率先突破,深入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2015年,全市建成省级示范村15个,市级示范村25个、整洁村300个;在武山县建成10个县级示范村和40个整洁村。到2016年,全市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50%以上的村庄达到环境整洁,卫生改厕率达到90%以上。

六、实施步骤

试点期限为2015年至2016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5年):开展试点,打好基础。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综合配套改革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重点任务、工作步骤及主要保障措施;建立试点工作推进机制。

制等方面的改革,完善城镇住房、道路、给排水、绿化、市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旅游、防灾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增强城镇综合功能和人口、产业吸纳能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把试点县和试点镇初步建成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第三阶段(2016年):基础提升,效果明显。改革继续深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试点县和试点镇功能基本齐全。在对试点县和试点镇综合考评的基础上,召开全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总结大会,交流推广试点工作经验。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政策措施、协调重大问题、监督检查工作落实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区和有试点任务的建制镇政府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切实负起主体责任,确保城镇化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围绕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细化支持政策。各县区政府要依据本实施方案抓紧制定本县区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方案,并报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加大资金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城镇化试点工作,各县区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城镇化试点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城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城镇化建设资金投入联席会议制度。市级专项资金分配依据年度综合考评结果,分等次确定补助标准,在次年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下达。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按现行资金渠道优先支持城镇化试点,对列入试点县、镇试点方案的符合资金支持方向的项目予以重点倾斜。各县区政府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强化宣传引导。全市各级政府和宣传等部门要大力宣传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好经验、新举措和先进典型,使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广泛参与的共同行动,为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市新型城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建立考评机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具体指导,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试点工作正常开展。市政府将试点工作纳入对县区、建制镇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每年对各试点县、镇进行一次综合考评,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县区政府绩效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

完成城镇化 城镇化试点工作方案篇二

各位领导:

一、我县城镇化及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xx县总幅员面积6980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14个乡、16个国有农林牧渔场,其中,镇区幅员面积1897平方公里,镇区建成区面积28.4平方公里,镇区规划区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其中城镇人口15万,城镇化率为27%。2015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6亿元,同比增长10.1%;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2.1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7.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亿元,增长3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000元和5605元,增长13.8%和5.7%。镇区生产总值达到76亿元,约占全县三分之一,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6亿元,约占二分之一,可以说,镇域经济对全县经济发展助推作用非常明显。

二、对城镇化的认识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的载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催 1

化剂”。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加速农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创造条件。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

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以我县为例,前郭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3%,这样典型的农业大县,如果不推进城镇化进程,就谈不上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更谈不上统筹城乡发展。因此,推进城镇化十分必要。

同志们:

今天的全县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是在我县城镇建设几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的形势下召开的,非常及时,意义深远,对于指导全县今后一段较长时间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刚才,崇边同志就成立阳东县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出台《阳东县县城建设管理规定》、《325国道阳东段两侧规划建设管理规定》作了说明;定伟同志作了主题报告,对全县的城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全面的部署。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采取具体措施,齐心协力加快推进全县的城镇化建设工作。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正视现状,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几年来,我县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加强了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了各级领导的城镇化意识;二是加强了城镇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了城镇化的总体水平;三是加强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了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四是加强了利用民资和县外资金的力度,提高了经营城市的多元化投入程度;五是加强了行政区域调整,提高了城镇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当前城镇化发展要求、同城镇化建设搞得好的兄弟县(区)相比,我县城镇化建设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城积聚人口少,居住区建设密度高,容积率低,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县城缺少中心亮点,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二是城镇规模较小,全县只有东城、合山、东平三个中心镇镇区人口超过万人,其他8个镇镇区人口基本上不超过5000人,小的仅有1000多人。三是城镇区的总体规划落后于开发建设,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和专业人才的短缺,开发建设带着规划走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管理不到位,存在短期行为,乱搭乱建和乱摆乱卖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五是建设资金紧缺,制约了城镇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六是经营城市的渠道还比较狭窄,房地产开发等的良性竞争程度不高。

通过客观评价我县城镇化建设的成绩和不足,更有利于我们对阳东今后几年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尤其是我县正经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县城镇化进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目前,我县已开始进入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主动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阳东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跟上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且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可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吸引和聚集更广范围的生产要素,为增强全县的综合实力构筑新的平台,提升阳东的发展竞争力,为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强大的依托。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阳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近些年来,我县的经济社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环境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出路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通过完善各地城镇功能,发挥好城镇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生产力集聚效应,推动落后乡镇实现跨越发展,促进全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城镇化“解放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把过多的农村人口加快转移到城镇,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此缩小城乡差距;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城市在社会文明进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城镇化的水平越高,人的文明程度越高;人的文明程度越高,反过来又能促进城镇化的水平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条件要求越来越高。生活在城镇里的人们,都希望城里的生活设施更好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更丰富一些,配套服务业的水平更高一些。特别是生活在贫困农村的人们,都希望在城里有份工作,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发展的水平,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体现以人为本,才能更广泛地聚集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进步。

总之,加快城镇化建设是阳东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推动力,是增强阳东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争当粤西县域经济排头兵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阳东-社会文明进步的大战略。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从我县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紧紧抓住当前我县城镇化发展势头强劲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阳东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二、立足可持续发展,走好经营城市的城镇化建设道路

近些年来,我县在推进城镇化方面进行了各种探索,其中开放城门经营城市对加快发展最为行之有效,在聚人、聚物和聚财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此,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立足可持续发展,把经营城市作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产业来抓,树立 “市场化经营城市”的新理念,按照“超前规划,多元投资,完善设施”的思路,采取适合我县实际的新举措,加快我县的城镇化建设步伐。

旺商、旺游、旺娱(乐)的新景象。政府要逐步退出城建市场,不再当“运动员”,而是一心一意当好“裁判员”。二要完善土地资本运营政策。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的原则,对经营性用地严格执行招标、拍卖、挂牌的出让政策,规范土地使用程序,确保城镇土地垄断升值,以获取较高额的城镇土地收益,反哺城镇建设。要采取公共交通、公园绿地、大型基础设施、文教区、规划等导向开发模式,提高土地出让价格,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政府对土地使用的变更要严格把关,对从工业地变为商业用地的、行政用地和公共用地变为商住用地的要收取土地价差。当前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急于将土地过快低价抛出市场,或将土地捆-绑出让,要为今后的城镇发展储备好土地资源。

为中心,建成以海洋渔业、水产养殖、水产品深加工、滨海旅游业、核电服务业为主的东部沿海组团城镇群。要把北部的红丰、塘坪、大八作为一个系统的群体来规划,以红丰为中心,建成以效益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木材深加工等为主的北部山区组团城镇群。

重点项目建设。对于这些项目的开发建设,各方面要大力配合和支持,把这些重大项目作为我们阳东城镇化建设的拳头产品来树立好和推介好,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重点项目周边地段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从而推进全县的城镇化建设深入发展。此外,合山和东平镇要争取省对省级中心镇的扶持,加快镇区的改造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红丰镇要加快推进镇区的开发建设,尽快建成行政和商业中心。

(四)加强管理,促进城镇化建设和谐发展。城镇的管理水平体现着城镇的文明程度。如果一个城镇管理水平低,到处脏乱差,治安不好,这个城镇就没有吸引力和聚集力。因此,要以卫生、整洁、文明、有序为核心,大力抓好城镇管理。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和机制。解决好由于临设机构多、多头指挥导致城镇建设尤其是工业园区开发管理工作难以统筹的问题;建设中业务指导与管理一体化造成的职能交叉导致的管理力度不到位的问题。积极探索并抓好城镇综合执法,加强居委会的城镇微观管理职能,提高城镇管理运作的效能。要进一步改进管理工作。严密防控改变土地用途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重拳治理违章乱搭乱建现象,妥善治理乱摆乱卖行为,大力整顿城镇“脏、乱、差”现象,切实搞好城镇卫生,构筑良好的城镇治安网络,大力创建安全文明小区。要建强管理队伍。加紧对现有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等的业务培训,适当引进技术型管理人才,加强县一级管理队伍,健全配备镇一级管理人员,切实解决好城镇化管理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加快推进城镇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组织好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通力合作,拧成一股劲,为全县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一要强化领导,形成合力。县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好指导作用,研究协调处理全县城镇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镇要把城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目标任务,研究工作方法,明确工作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切实加强对本地城镇化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县属各部门要各尽其责,顾全大局,积极支持城镇化,自觉参与城镇化,努力推进城镇化。二要严格考核,加强督查。今年出台的县对镇的实绩考核方案,将城镇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该项考核的工作小组要按照考核方案对各镇的城镇化进行严格考核。各镇要以考核的内容为指导,充分调动干部群众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办、县府办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督促整改。三要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以科学的领导方法,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类指导,增强城镇化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坚决反对虚报浮夸、急功近利等不良作风,不搞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扎扎实实地推进城镇化的各项工作。县属职能部门和各镇要完善服务机制,调优力量,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优质服务。

同志们,推进城镇化事关我县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的全局,是我县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工作部署。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为加快推进我县城镇化进程,建设和谐阳东而努力奋斗!

完成城镇化 城镇化试点工作方案篇三

一、相关理论

城镇化的逻辑起点是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这三大要素的“流动能力”引起城镇规模经济、专业化、交通运输、市场贸易的变化,进而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的空间地理分布形态。要素流动最终呈现的形式是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居住方式的四个转变。

二、调查方法与程序

我们首先预想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能面临的财政支出、土地产权及产业形成问题,并制作出问卷,然后对白水镇新镇容、西长村以及闵家新村的经验和实际做法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调查,发现可取的经验并分析成功的原因,而后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分别对这种新型城镇化模式地提出了设想和个人建议。

三、现状与背景

(一)白水镇经济地理现状:白水镇位于汨罗境内东南部,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50个村民小组,共7556户,总人口36176人,其中农业人口30062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镇域有河名白水江,源出玉池乡白鹤洞,由东南向西北流经镇域,注入湘江,白水镇因其而得名。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建设宜居小镇、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榜上有名。住建部此次公布第二批示范名单,共确定全国45个镇为宜居小镇示范、61个村为宜居村庄示范。宜居村庄示范要求田园宜居、村庄宜居和生活宜居。

(二)西长村:距汨罗市区15公里,村域面积4.25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农户407户,全村共1642人,人均年收入达13100元。西长村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全村森林绿化率、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有珍贵树木800亩,油茶林800亩,苗圃200亩、垂钓中心50亩、休闲娱乐场地50亩,果蔬基地250亩,休闲娱乐产业50亩,是湖湘地区珍贵苗木种植、销售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西长村采取村村联办的方式建有小学和幼儿园,还即将与湘雅医院共建养老山庄,成立了农房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村属农房安全进行评级评价,对危房进行改造升级。近年来,该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星级园区”“ 湖南省农村新型集中社区建设试点村”等荣誉。

四、白水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90 年,由于临近火车站等区位优势,周边几个城镇的人口集中商品批发,物流,贸易等活动,同时当时的乡镇企业经济,诸如纺织厂,氮肥化工厂等具有一定效益。

第二阶段: 1990—2004 年,改革开放后,镇国有企业受到沿海产品和技术冲击,其间年均增长率急剧下滑,最终企业全部倒闭,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困境,教师、乡镇政府职员工资无法支付。

第三阶段: 2015—2015年,镇领导班子换届给白水镇提供了新的发展转机,镇政府坚持规划引领思想,已经编制完成2012-2020年近期发展规划和2021-2030年远期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宜居开放型城镇形态,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的策略。

白水镇发展的路径可能出现诺瑟姆所谓的“s”道路,即城镇化率在30%之前,是小马拉大车,走得很慢; 城镇化增长率从30% 会城镇规模迅速扩大。

五、白水城镇化策略与发展

(1)地理区位优势或距离缩短

地理区位或距离是指商品、服务、劳动力、资本、信息和知识穿越空间的难度程度:对于商品和服务贸易所谓“距离”,最关键的含义是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贸易活动的时间和交易成本,就小城镇而言,大城市之间外围城市具备被产业辐射的优势。此外,沿海港口、河流水运、铁路交通枢纽位置特别重要,白水镇就具备这样的区位优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均跨镇而过,同时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又是其天生的自然条件。此外镇政府还进一步通过完善本地基建投资来减少交易成本和通勤时间,具体做法是:硬化道路、场坪4.6万平方米,喷涂交通标志1200平方米,安装监控22处,改造电网8000米,架设路灯480盏等。

(2)密度的提高

白水镇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国防科大外场训练基地入驻,通过该基地科研活动、后勤供给、学术会议等拉动当地的消费,逐步形成要素集聚机制,促进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地域集聚,使得规模经济的效应越明显,生产集中到一个地方的动力就越强,从而实现生产密度的提升;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也是市场潜在需求最大的地方,贸易更容易实现。

(3)开放度的增加

开放度的提高是要打破对商品、服务、资本和知识跨地区流通的限制性因素,对白水镇而言最容易着手的就是引导社会资本流入本地。首先,政府主动出面与在外地经商本籍人士沟通,寓外乡友回乡投资,比如,建设西长村就是由徐伟平。杨建伟、戴海波三个本地老板牵头,村组群众以土地入股模式。依靠广大民众强烈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欲望,发展民营经济和“草根经济”;打破人口流动的界限,吸引外镇人口定居买房。

有限度的政府公共职能对于以上三个条件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但这个“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即需要更好地让市场力量得以发挥,让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更加畅通,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 决定城市增长的不再是本地的资源禀赋, 而是城市本身集聚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能力。

六、白水镇具体措施

(1)财政收入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通过土地挂牌新建商品房,吸引周边镇或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置业。2015年镇总财政收入3500万元,其中一半地税收入、土地出让收入近1000万元左右,其他地方税种年800-900万元,转移收入420万。

(2)成立城镇自治委员会,该成员由本地有影响力人士构成。建立规范的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整治方案,成立环境管理小组,聘请保洁员日产日清,每户门前有垃圾箱,道路两边摆放垃圾桶1000多个,统一制作门店招牌600余块,建设了新的3个绿化广场或公园。

(3)树立西长村、闵家巷村示范村榜样,以基础社会建设为抓手,以文明屋场创建带动整个西长村发展,建立西长生态农业科技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如鸡鸭野外放养养殖,提高附加值。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珍稀树木花草为龙头提高乡村观光农业的档次。闵家新村接待中心为基础的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开始启动,辅助以民俗建设和筹建高级疗养院。。

(4)西长村土地流转3000亩,农民入股农业公司,获得收益分成。同时引进了农林综合开发公司湖南青果公司,与种植珍稀林木花草,包括红豆杉,竹柏,罗汉松,日本樱花,美国红枫,紫薇,红叶石楠。

(5)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六、白水镇的困境与思考

(一)从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白水镇还是没有摆脱土地财政的漩涡,尤其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房地产市场进入转型调整期,这种投融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担忧的。

(二)不管是新型城镇化还是农村社区建设,土地问题是核心问题。全省、甚至全县的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没有看到有重大突破,自下而上地推动土地政策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的路径是受阻的。

(三)“半城镇化”或“不完全城镇化”仍然是白水镇没有摆脱的困境,大量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离开祖辈耕种土地到外地或县城务工获取收入来源,他们在白水城镇购置住宅仅仅为了方便小孩就近读书,其社会保障、认同感和归属感都处于非常初级阶段。

(四)无产业支撑的过度城镇化受外界经济环境影响极容易变为“空城”,而且白水镇存在产业结构雷同, 特色产业不明显, 主导产业不突出等现象。城镇长期繁荣发展与产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以美国旧金山附近的`小城镇帕洛阿尔托为例, 该镇是一个只有5. 6 万人的小城镇, 在发展过程中, 依托毗邻斯坦福大学的优势, 发展包括电子、软件和生物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 成为世界上最充满活力的小城镇之一。

(五)对回流劳动力缺乏具体政策或做法,这次人口回流历史转型格局值得关注。人口回流过去20多年,流动人口从内陆走向沿海,目前基于中国已经到来的老龄化、中国特有的人口流动方式(与国外不同,中国的人口流动是以单个劳动力为单位,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可以预计,未来20年,跨省流动人口将减少,省内、市内和县内人口流动将增加。2015年以后,人口回流的趋势开始变得明显,初步判断,这将是中国新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在空间地理的重新流动和配置,也将显著影响中国未来的城镇化格局。

(六)应该借鉴和吸引“重庆地票”的经验,加快土地改革的步伐。重庆地票是一种权利凭证,将闲置、废弃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复垦并经过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所产生的可交易和转让的用地指标。通过交易购得的“地票”,可以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等量城镇建设用地,并在“落地”时冲抵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通过“地票”交易,外出务工的农民把老家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基本用地转化为一笔可观的收入,在城镇购房或租房、消费,帮助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本实现价值。

如果存在这样的猜想:白水镇的开发商是否能买入白水镇某其它行政村的地票,将其用于白水镇郊区土地开发?如果能实现顺畅交易过程中,白水镇建设土地“占补平衡”仍然能够得以保持,增加了建设用地但整体耕地并没有减少。同时又能为白水镇其它村民闲置的土地提供的收益机会,又能扩大镇区面积及人口规模,加剧进一步集聚。

完成城镇化 城镇化试点工作方案篇四

一、我县城镇化及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县总幅员面积6980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14个乡、16个国有农林牧渔场,其中,镇区幅员面积1897平方公里,镇区建成区面积28。4平方公里,镇区规划区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其中城镇人口15万,城镇化率为27%。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6亿元,同比增长10。1%;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2。1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7。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亿元,增长3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000元和5605元,增长13。8%和5。7%。镇区生产总值达到76亿元,约占全县三分之一,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6亿元,约占二分之一,可以说,镇域经济对全县经济发展助推作用非常明显。

二、对城镇化的认识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的载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催化剂”。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加速农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创造条件。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

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以我县为例,前郭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3%,这样典型的农业大县,如果不推进城镇化进程,就谈不上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更谈不上统筹城乡发展。因此,推进城镇化十分必要。

从实践中感到,推进城镇化应把握三个重点:一是坚持以县城为重点。就我省而言,推进城镇化的重点仍然在县城,由于我省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底子薄,加之投资能力有限,推进城镇化不能一刀切,应当集中优势财力建设产业基础好、辐射面大、带动力强的城镇。从城镇化发展规律看,吸引农民进城的主要因素是就业和创业。目前,县城吸纳产业和要素的能力强于一般乡镇,主要工业集中区和重点企业都在县城及周边,更利于就业和创业。从公共服务条件看,无论从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县城都优于其他乡镇,对农民和外来投资者而言县城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核心区域。因此,在当前投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推进城镇化应当先把县城武装起来,发挥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二是支持区域性中心镇的发展。所谓区域性中心镇是指距离大城市和县城较远,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区域性中心,这样的乡镇在产业和区位上对周边地区都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例如我县的查干花镇,距离县城100公里,发展畜牧业、商贸物流业的基础较好。几年来,我们重点加大了这个镇的投入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牧业小区、培育区域性市场、加大商业开发等措施,吸引人气、聚集商气。从实践看,这个镇不仅外观发生了变化,而且产业集聚功能开始发挥,对周边乡镇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三是要强化小城镇产业支撑。所谓城镇必须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支撑,只有具备产业基础才能吸纳生产要素,聚集人口,否则就是基础设施再完善也是空架子。我县的长山镇经济总量在全省乡镇中位居前列,主要依托镇内大唐长山热电厂、中化长山化肥农药集团有限公司两户中省直企业以及长山工业园区建设的一批工业企业,使长山镇的城镇产业支撑更加明显,产业聚集能力逐步增强。我县的乌兰图嘎镇是以天然气加工利用为主要产业支撑的乡镇。目前,乌兰图嘎工业园区内有以天然气为燃料或原料的化工企业4户。对于这样产业集聚明显,发展潜力较强的小城镇,我们将继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走资源整合、要素集聚、人口集中的集约化建设之路。

完成城镇化 城镇化试点工作方案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最大风险就是城乡矛盾的内化中国走向现代化,有一个绝对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通过现代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消灭城乡差别。但是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繁荣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城乡二元化和城乡矛盾并没有真正得到真正解决,而是转化为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内部矛盾,我把它叫做城乡矛盾的内化。拉美和东亚一些国家,已有这样的典型案例。2006年我在研究中国农村就业转移问题时就发现,中国城镇化发展也出现了城乡矛盾内化的某些迹象。1996年到2003年,正是国内城市化快速扩张和大量占用农民耕地的高潮时期,耕地面积从19.51亿亩急剧减少到18.51亿亩,7年中减少了1亿亩耕地,平均每年减少1429万亩,7年耕地面积下降水平为 5.125%,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耕地面积下降最快的时期,但正是在这个时间段(19962003),农业部门的就业比例却始终保持在49%―50%的水平,变动差率在10.9之间,几乎可以小到不计。当时我的感觉是,这样发展下去不得了。城市化把大量农村土地拿走了,代价仅仅是不成比例地接受少量城市户籍市民,继续留在农村就业的人群比仍然相对较高,出现了两个极不对称,即城市化占用耕地的增长和农村就业转移增长的比例极不对称,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吸纳稳定居民的比例极不对称。后来,又有人提出了土地城市化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问题。以1980年到2010年为例,城市区域面积从5000平方公里上升为4.6万平方公里,面积增加了9.2倍,城镇化率为49.95%,同期城镇常住人口从1.9140万增加到6.7113亿,增加了3.5倍,其中户籍人口只有4.5792亿人,人口城市化率只有43.15%,有2.1321亿人没有成为市民。两个极不对称继续发展,也可以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让中国城市化率达到很高水平(比如75%―80%);
让农业产值和农民人口比例大大减少,从而在形式上消灭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别。但是,一切问题都不会得到真正解决。城乡二元化结构和城乡差别的矛盾,将会转化为城市体系内部的种种矛盾,例如城市人群贫富分化加大加剧的矛盾,城市户籍市民和大量非户籍就业人群的利益矛盾,政府管理差别和社会公平公正的矛盾,大城市人口过度拥挤和超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等等。由此,在中国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基本结束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面临一种非常纠结的状况。那时,城市土地无论在商用、住宅还是工业用地方面的进一步扩张,都会继续创造巨大产值,城市建设与城市繁荣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中国经济总量肯定上一个大台阶。与此同时,大量失地农民只有少部分真正融入市民社会,大部分成为不稳定的城市最低收入人群,以及仍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就业者。这时,如果我们执政党还要继续坚持公正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针,在已经没有大量土地资源和公有制土地红利使用殆尽的情况下,斡旋余地将十分有限,成本和难度会非常之大。由于城镇化过程中对土地资源及其收益的不平等分配,失地农民损失巨大,城乡矛盾内化的社会矛盾一定会更加复杂、更加深刻、更加尖锐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很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样子了。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国内已经出现的城乡矛盾内化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扩大的迹象。二、新一轮国内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同农民市民化逆向而动目前有一种很通行的观点,认为未来城镇化发展可以产生40万亿元的投入拉动,成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强大杠杆。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但我认为如果真有40万亿元的话,怎么投入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不同的投入投入领域、投入结构、投入方向,会给城镇化的发展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从农民市民化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对未来城镇化投入问题的思路。这个报告不是抽象计算40万亿元的宏观经济账,比如未来 30%左右的城市化率可以创造多少土地收入、新增消费、税收总量、融资规模,最终能够增加多少gdp总量等等,而是测算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配套上,需要为农民市民化投入的成本。该报告提出国内农民市民化的平均成本为10万元,进入中等城市的农民家庭配套成本50万元,大城市将超过100万元,总计未来20年大约需要投入40万亿50万亿。按照我的理解,为农民市民化进行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配套的城镇化发展,实际上提出了一种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即能够充分容纳和实现农民市民化的城镇化发展方式。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分析方式。从理论合理性的意义上估算,未来20年农民市民化的数额相当巨大,首先需要把现有无城市户籍的 2亿多农民工转为市民,之后按照合理的农业就业人口比例,还应把近2亿人转入城镇就业、生活,这样粗算下来就有近4亿农民需要转为城市市民。要实现和容纳这4亿人的农民市民化,让这4亿人在城市和城镇中宜居、宜业、宜养,就必须在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架构中,有能够让他们充分就业的行业领域,有大量适合他们货币购买力的住房,有足以容纳他们子弟充分接受教育的学校,有能够满足为他们服务的医疗和其他基础设施等等,还要有一个适应他们收入水平的城市生活成本门槛。很显然,要满足这些要求,已经不是搞几项工程和几个投入预算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而是涉及中国未来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发展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表现出来的种种情况,我认为非常不适合农民市民化的转变,更不要说数量如此庞大的农民市民化的转变了。美国学者诺色姆曾提出城市化进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率低于 30%为初始阶段,30%后是加速阶段,70%即达到成熟阶段。城市化三阶段理论是否对中国适用,尚待验证,但他把城市化发展进行阶段性分析的方法,很值得借鉴。根据我们的观察,改革开放后的国内城镇化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城市外延规模扩张为特征,在城市土地扩张带动下,推动大规模城市改造、大规模住房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大多数城市已进入该阶段尾声。第二个阶段,许多城市开始选择向高端化发展,在高端基础实施、高端产业行业和高端投资领域,进行全面规划、全面动员、全面投入。应当看到,中国出现城市高端化发展态势,既有发展阶段提升需求的客观背景,也有政府行政偏好的驱动。后者的作用非常强势、非常有效,在缺乏必要约束时还常常导致城市高端化发展走向极端,甚至扭曲。例如许多城市的住房和住宅社区建设越来越高档化、贵族化,城市公共设施越来越追求气派、豪华,动辄就是国际一流。城建豪华之风的典型案例就是争建摩天大楼。据统计,2011年中国摩天大楼有1000多座,正在准备建设的也有1000多座,远超美国的436座和阿联酋的50座。在国内经济发展排名很靠后的贵阳市,也要规划建设17座摩天大楼;
几乎没有知名度的广西某市,正在雄心勃勃地规划建设全国第一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高度为528米。初步计算,5年后全国新建摩天大楼可能超过1000座,以每座50亿元计算,投资总额将超过数5万亿元。这样的所谓城市高端化发展,可能不是个别案例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是少数行政官员追求的目标而是大多数政府在新一轮城市化发展中争相攀比、追求的东西。如此下去,前文所讲的农民市民化的城镇化发展,就只有理论概念和模式的意义了。更值得研究的是,现在国内许多城市都在推行以产业高端发展进行人口调控,办法是以业控人,立足把大量低端产业及其就业人群淘汰出去。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公开向农民市民化挑战了。三、现有大、中、小城市的发展环境都不是农民市民化的归宿长期以来,理论界普遍认为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市民的最大障碍是城乡户籍制度,提出只要放开严格的户籍管理就能改变现状。我历来不认同这个观点,至少在北京、上海、广州一类大城市,这个观点与事实不符。实际情况是,在这样的大城市里实现农民市民化,最大、最重要的障碍并不是户籍,而是生活成本的高昂和社会保障的短缺。下面仅以两个典型事例说明问题。第一,从住房问题看。从2004―2011年,国内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元∕平方米)增长92.83%,平均每年价格增长11.60%,大致8年翻一番,其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价年增水平高于16%,大致6年翻一番。在中央政府的严格调控下,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从2012年11月开始,房价水平又大幅反弹,许多大中城市已接近两位数字。据有关部门调查,农民工在城镇的住房,52%为用人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47%为租住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或城近郊区的农民住房,自购住房的比重不足1%。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农民工比重不足3%。2010年农民工月租房成本平均为421元,占月平均工资的1/4。现在中央政府正在大力实施保障房建设工程,3200万套保障房以四口之家计算可容纳近1.2亿人,但这个保障房工程基本上没有农民市民化的份额,更不要说可能有上亿人的规模了。第二,从社会保障问题看。最近 8年来城市企业退休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提高,2012年已从月人均700多元提高到1700元,年收入达到 20400元,这就为全面参加社会保障项目提供了基本条件。相比之下,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农民工2011年底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比重仅为16.4%,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仅为18.6%,参加工伤保险的仅为 27%,参加失业保险的仅为9.4%。如此低的参保水平,主要受制于低收入水平的制约。以武汉市为例,一个农民工如参加城镇各项社会保险,用人企业每月需为其缴纳516元,农民工本人每月缴纳166元(占其本人月工资的12%),合计为每月682元,每年为8184元。在平均月收入只有1383元的条件下,农民工怎么会有全面参保的积极性呢。很显然,大城市决不是数亿中国农民工的归宿。在高昂的居民生活成本面前,即使给农民工一个户口本,绝大多数人也很难在大城市找到自己长久的安身立命之处。怎么办呢?要实现农民市民化的转变,剩下的选择就只有一个中小城市,特别是生活成本较低的小城市。这是我一直看好的数亿中国农民工的最终归宿。但是,深入调查研究就会发现,这个看似合乎逻辑的选择路径,实际上也并不一定走得通。近几年来国内中小城市的发展,也出现了向高端化发展的倾向。据国内一家研究机构统计,全国有 600多个城市正在雄心勃勃地计划走向世界,在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0多个正在全面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约占全部地级市的 90%左右。这种城镇化发展方向的选择,显然并没有大量容纳农民工的考量。在小城镇就业也并不容易,无产业则无就业,现在各类产业都主要聚集在大城市和大城市群周围,大多数小城镇的产业聚集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市民化的就业要求。说到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就更大,目前我国还有 20%的小城镇无集中供水,86%的小城镇无污水处理设施,小城镇的人均市政公用设施投入仅为城市的 20%。再看小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无论是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还是公共文化设施,都远远无法同大中城市相比。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下,无法设想国内的小城镇能够承当起农民市民化的历史任务。建议下一步城镇化的发展节奏可以考虑放慢一些。不要急于在未来1520年时间里,把中国最后20%30%左右的城镇化空间填平。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涉及产业布局结构、公共产品布局结构、大中小城镇布局结构和国家基础设施布局结构等综合统筹。如果城镇化土地扩张速度过快、规模过大,系统配套长期严重滞后,在土地城镇化率达到75%80%之后,就很可能出现各种城镇化的扭曲现象,那个时候再进行全面调整,成本会非常之高,难度会非常之大。建议中央决策机构的顶层设计,不但要统筹全局、系统谋划,还要特别注意突出重点、把握节奏,不能简单制定时间表之类的东西,更要警惕政府主导的运动式、强制式城镇化。

完成城镇化 城镇化试点工作方案篇六

一是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发展先导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生态文化旅游型”小城镇的定位,坚持农民建房向城镇规划区、中心村和聚居点集中的原则,按照规划建设完成了团结村、凉华村等新型村庄的建设;二是紧抓马东公路改建机遇,将场镇对岸何家坝河滩争取为弃渣填埋场,待公路建设完工后,原本低洼的河滩将与现有建筑用地连片,经住建局同意,规划调整为城镇建设用地,新增储备用地100亩;三是严格土地审批程序,坚持先批后建的原则,打击违法乱建2户。

一是对房屋的建设严格按原则、按程序办理。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严把审批关,严格农民建房审批管理。农村私人建房审批实行村建、国土、执法等部门人员的例会审核制度,集体讨论、联合把关,积极协调处理建房过程的各种纠纷矛盾,在规范建房审批程序,公开、公正推进审批工作的同时,在不违反总规的前提,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建房需求,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审批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了发现隐患有处理,有跟踪督查。

三是以全县工程建设领域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为契机,加大了全镇乡在建房屋的巡查、处罚力度,加大对违章建筑的打击和处罚力度,集中力量清理和整治已建成的违法违章建筑,严格把关公路两边退让管理。四是联合各部门组建场镇秩序管理综合执法队,负责对场镇规范性整顿,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基本保证了街道交通畅通。

三是项目完工后,及时组织验收组按规定按规范会同施工方进行竣工验收。过去已实施项目,要按县委、政府要求,及时报送审计结算资料;四是做好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完成马(鹿)东(河口)公路改建征地181.4亩,房屋拆迁户已有两户签订了拆迁协议。

20xx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截流增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实现了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净化、规范化,从而促进我镇的城镇化建设,与去年相比城镇化率提高近3%。今年以来,我镇的集镇道路工程先后完成了新场镇、老场镇的改造提升,维修了人行道、完善了地下水网;配置了垃圾箱,切实做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定时清运,改善了场镇的卫生环境,镇容得到了整洁,赢得了居民的称赞;加大集镇及新村点亮化、美化力度,全年新栽、补栽路旁绿化树500颗,新增绿化面积800平方米,增设路灯20只;通过大力实施人饮工程,解决了高山群众饮水难题;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增强了集镇对周边辐射和集聚能力,提高了吸纳农民变居民的承载能力。

完成了跃进、团结美丽新村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调整了产业结构,改善了人居环境。加快高山及外来户入住居民聚居点,繁荣了新村的经济,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了由农村人员向集镇人口的转移,不断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

为促进城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田茂杰任组长,镇长刘斌、镇人大主席罗传友为副组长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抽调了精干力量充实了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人员,加强了城镇化建设强有力的领导,做好了我镇村镇建设统计报表和其他业务工作。

相关范文推荐
  • 08-08 自我鉴定好 自我鉴定大学生自我鉴定公务员自我鉴定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 08-08 医药简历自我评价 简历自我评价简历自我评价个人简历自我评价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 08-08 劳动实践周个人劳动小结 劳动周个人小结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 08-08 党员辅导员自我鉴定 高校辅导员工作自我鉴定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 08-08 汽修专业自我鉴定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 08-08 业务技术方面自我鉴定 施工员业务技术自我鉴定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业务技术方面
  • 08-08 自我鉴定大一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 08-08 护理专业自我鉴定简历 护理专业自我鉴定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
  • 08-09 学校的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演讲稿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模
  • 08-08 中专自我鉴定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