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业薪酬调研提纲 石油企业人才管理调研报告(汇总5篇)

时间:2023-09-26 08:31:07 作者:JQ文豪 最新企业薪酬调研提纲 石油企业人才管理调研报告(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企业薪酬调研提纲篇一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全县人才工作现状,总结成功经验,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全县人才强县战略深入实施,为加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按照县委主要领导安排,由县委办牵头,组织部、人社局参与,5月下旬集中利用4天时间,深入教育局、卫生局、农牧局、工信局等19个单位和中台、百里等4个乡镇,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走访了解等形式,对全县人才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人才队伍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人才1173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六支人才队伍中,党政人才1913人,占人才总量的16.3%;专业技术人才3557人,占人才总量的30.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37人,占人才总量的1.2%;高技能人才335人,占人才总量的2.9%;农村实用人才5684人,占人才总量的48.4%;社会工作人才105人,占人才总量的0.9%。具体结构如表1所示。

从全县人才现状分析,目前党政人才相对比较充足,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所占比重仍明显偏低,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农牧、林业、水务、文体等行业的的专业技术人才还相当缺乏。全县人才总量小,且人才内部结构不合理,这些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近年来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三二一六”发展战略和“五化”目标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党政齐抓重人才,人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了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不断优化人才工作思路,讨论制定了《xx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xx—20xx年)》,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人才工作提供了指南。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科技人才包抓产业示范点等制度,创优了人才工作环境,加大了各类人才培养、选拔力度,使全县人才工作呈现出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整合资源育人才,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人才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加紧培养的思路,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拓宽培训渠道,狠抓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一是建成了体系健全的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改善了县委党校的办学条件,配套建成了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学网络c级站和公务员信息化培训中心,完成了县职业中学向职业中专的升级改造,全县13个乡镇和18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在浙江温州、山东潍坊创建了赴外培训基地,初步形成了内外结合、县乡村三级承接的人才培训网络。二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人才教育培训活动。整合涉农部门的农民培训项目和资金,统一对全县5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和农民技术员、种养大户进行了一次轮训。连续举办了8期“县委大课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参训人员达4800余人次。社保、农牧、扶贫、妇联等单位依托项目支撑,开展引导性就业培训和家政、缝纫、电焊、地方风味小吃等专业短期培训,累计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3.66万人,全县有442名农民技术员获得农民培训绿色证书。三是加大了各类人才的赴外培训力度。连续6年组织乡镇负责人和牛、果、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村支部书记及部分农户代表共计1630人(次)分别赴山东潍坊、浙江温州、内蒙、新疆及省内的敦煌、天水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和培训,选派287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乡村组织赴外培训1.28万人(次),教育、卫生系统分别遴选了50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临床医师在兰州、广州等地开展了为期2个多月的实地培训,赴外培训已成为培养实用人才的主要渠道。

(三)多措并举引人才,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取“考、招、聘、援”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从20xx年开始,先后8年从兰州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农业大学等院校为教育、卫生、林业等系统引进专业人才104名,优化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20xx年以来,全县累计登记接收本科毕业生980名,考录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187名、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14名,分配“三支一扶”服务生76名、进村(社区)人员114名、大学生“村官”19名,组织97名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岗前实习。同时,将农村从事种植、养殖、运输、建筑等行业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以及农村经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民间“能工巧匠”等纳入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范围,充实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主导产业开发人才库。高薪聘请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21人,组建了“农村产业发展专家服务团”。整合教育、卫生、科技、农牧等单位人才资源,建立了人才资源档案库,并及时更新,定期维护,为各项事业的发展积蓄了较为充足的人才力量。

(四)公平公正用人才,人才创业热情不断提高。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在“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中成效比较明显。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工作机制,20xx年换届以来,共提拔使用党政领导干部186名,交流187名。先后3次公开推荐、差额选xx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13名,乡镇党政正职4名。按照“三考三化”方式,一次性公开选拔和公开提名推荐80后乡镇副科级干部20名,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搭建了快车道。按照“双推双考”方式,储备县管科级后备干部227名,择优提拔使用122名。确立了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及党群机关“凡进必考”用人制度,近五年,共为县委各部门及群团组织招考综合素质好的工作人员70名。特别是今年5月份,县上选拔了137名年轻优秀干部到村任职,在提升大学生村干部自身能力素质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的作用日趋突出。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20xx年以来先后对15个中学(学区)校长、6个乡镇卫生院院长和30个中层管理职位实行了竞争上岗,在全县34所学校推行了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了教师聘用制考核、绩效工资考核、骨干教师培养、挂职锻炼和交流任职等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自专业领域积极发挥特长,近两年申报各类科技成果32项,其中市级科技成果22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围绕果、畜、菜等主导产业发展,培养建立了一支能吃苦、善实践、会管理的实用人才队伍,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创优环境留人才,人才工作氛围日趋浓厚。各级关心重视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从20xx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作为县级人才开发专项经费,支持人才工作。制订出台了《xx县优秀人才评选管理办法(试行)》,20xx年在全县范围内评选表彰了15名县级优秀人才,两年内每人每月享受优秀人才津贴300元,同时组织为优秀人才进行了体检。为业绩突出的100名困难教师优先分配了经济适用房指标,有效调动了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0xx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了“皇甫谧杯”实用人才技能大赛,表彰奖励优秀技能人才220名,向市上推荐领军人才17名,人才培养开发、评价选拔和激励保障机制初步建立。结合“双联”行动,鼓励支持党政事业单位人才走出机关,下到农村生产一线,开展结对帮扶和技术指导,提供信息服务,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县科技、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在审批、办证等方面支持扶持乡土人才发展产业,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提供科技信息。县农牧、金融等部门开通了“科技支农热线”,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农业部门在种子、技术、农用物资等方面积极提供优质服务,为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广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全社会初步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按照“三二一六”战略思路和“五化”目标任务,全县人才工作与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和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总量偏少,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截止20xx年底,全县人才总量仅占总人口数的5.1%,略高于全省4.27%和全市4.1%的水平,远低于全国8.96%的平均水平。从行业分布来看,教育、卫生、农牧系统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尤其煤电化工、文化旅游、针灸养生、城建工程、商贸流通、交通设计、法律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教育系统,按照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实际看,教师总量相对不足,一些学科教师相当缺乏。按照最新课程设置标准,全县英语学科尚缺专业教师99人,体育学科尚缺专业教师111人,音乐学科尚缺专业教师27人,美术学科尚缺专业教师31人;语文、数学等专业教师也相对不足。灵台一中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要求,师生比例应为1:13,而目前只有256名专任教师,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还缺30-40名。大部分基层学校和农村边远山区缺乏音、体、美专业教师,很多乡村学校语文、数学教师兼任音体美和英语教学任务,不专业、不规范的问题非常突出。基层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专业教师缺乏问题更为严重,许多基层幼儿园甚至没有一名专业教师。县职业中专作为我县的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开设的矿山机电、护理、电焊、数控等专业,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有的专业没有一名专业教师,到了无法开设的境地;电焊、数控等专业教师多为其他专业教师转聘而来,护理专业教师一般为县医院xx县皇甫谧中医院外聘教师,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卫生系统,普遍存在医疗骨干人才短缺和断档的现象,既缺少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又缺少临床业务骨干,尤其是乡镇卫生院人才严重短缺,普遍缺乏公共卫生、药剂、放射、检验等专业人员。从万人拥有执业医师数来看,全县有执业医师286人,万人仅有执业医师12.4人,均低于全国18.6人、全省16.4人、全市13.5人的平均水平;从万人拥有注册护士来看,全县有执业护士231人,万人仅拥有护士10.04人,均低于全国18.6人、全省15.1人和全市12.3人的平均水平;全县医护比为1:0.73,远低于国家配置标准1:2的要求。通过分析,全县尚需执业医师198人,执业护士270人,影像26人,检验23人,麻醉6人,针灸推拿22人。农牧系统,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全县农、林、水、牧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9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5.5%。作为农业大县,农业专业人才总量偏少,很难满足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林果、畜牧、蔬菜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对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土专家”、“田秀才”比较少。全县共有农业人口20.8万人,农村实用人才仅5684人,只占全县农村人口的2.7%。他们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种田、养殖的好把式,有一部分人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和新技术比较快,对农村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还是沿用传统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由于我县企业发展总体程度低,一方面紧缺人才引进难,另一方面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流失严重,产品研发、营销、财会、文秘、机电工程方面人才短缺,尤其是产品研发人才和一线综合人才缺乏,导致企业创新不足,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多数一线员工要么没有专业知识,要么不精通生产技术。大部分企业员工学历偏低、年龄老化,专业技能达不到生产要求,不能完全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商品化大生产的要求。如皇甫谧制药厂,仅有专业技术人员5人,大输液生产线投入运营后,若没有合格的生产车间操作人员和药理药性检测化验专业人员,后面的gmp达标验收和投产运营就很难进行。云翔面业目前技术人员大多为下岗工人,年龄普遍偏大,加之年轻人员招不来,来了留不住,以前招收的3名专业技术人员都相继离开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断层比较严重。其他行业,煤电化工、文化旅游、针灸养生、城建工程、商贸流通、交通设计、法律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且现有人才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我县煤炭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高层次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一大瓶颈。譬如,县交通局每年实施的项目达20项以上,投资总额都在3千万元以上,但桥梁设计、道路施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仅有6名,质检类人才奇缺,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综合分析,造成我县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的原因可归为三点:一是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工资待遇低,缺乏吸引力,人才来的少,走的多;二是人才使用层次低,高层次人才“用不上”,来不了,留不住;三是受编制限制,人才容量小,造成人才就业难,出现了培养超前,就业滞后的现象。

(二)人才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从我县人才分布状况分析,人才行业分布不尽合理,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一是党政人才多,专业技术人才少。全县目前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比为1:1.84,表象上看专业技术人才占比例较大,但从深层次分析,各乡镇、各部门党政人才都比较充裕,党政人才岗位基本都有人理事,有人干事,而且好多岗位重叠,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存在人多不管事、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断档的问题却普遍存在,好多有建设任务的部门(比如交通、水利、规划等部门),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几项工作任务,从设计、预算、施工,到最后的决算验收,都是一人承包,工作量大,而且监督制约机制也不健全。二是传统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全县现有人才队伍中高学历、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少,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初级人才占绝大多数,专业素养偏低,能力不足,缺乏创新力。同时,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自主培养、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能力不强,缺乏科研成果。部分党政人才理论水平与科学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需要不相适应,自身素质与时代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是低层次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不到人才总量的30%,并且第一学历为本科以上的人员少,在职函授毕业的第二学历人员较多。从党政人才队伍来看,科级干部中,35岁以上、第一学历为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63.6%;从专业技术人才来看,目前有高级职称的146名,占4.1%,中级职称的1008名,占28.3%,初级职称的1849名,占52%,未评职称的554名,占15.6%,初级职称人数占比大,高层次人才比例严重偏低。四是文教卫生行业人才相对多,其他行业的人才总量少。目前,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88.2%,而其他行业处于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特别是畜牧、交通、水利、林果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有些单位技术人员本来就很短缺,提拔后既承担领导管理职能,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疲于应付的现象。

(三)机制不够健全,人才难引进易流失。我县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等方面的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富余与人才奇缺问题并存。。一些专业技术部门如县农技中心36名工作人员中,非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三分之二,且一半以上人员年龄在50岁左右,平均年龄达到46.5岁,非专业人员占岗又占编,富余人员出不去,急缺人才进不来。调研中发现,农业、畜牧等部门多年未引进人才,补充的人员多是退伍军人,专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导致人才出现断层危机。对高层次人才缺乏政策倾斜,没有稳定的人才引进体制,岗位聘任制还没有真正落实,事业单位没有高薪聘请高层次人才的标准或先例。同时,乡镇人才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工作环境相对比较辛苦,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现象异常突出。近三年来,市上共审批我县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计划128人,实际引进56人,人才引进率仅43.8%,主要原因是省市人才引进的政策门槛比较高,同时县域经济总量小、创业条件差、待遇比较低,导致高层次人才引不来。

(四)人才工作环境不够宽松,人才缺乏与人才浪费并存。一是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一些部门和单位作为人才使用的主体,不能深刻认识人才的重要性,论资排辈、官本位等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导致对人才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存在着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的现象,对真正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才不能做到“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导致部分人才对发展环境、成长空间不满,挫伤了干事激情。二是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全县绝大多数人才的工资待遇只与职务级别或专业技术职称直接挂钩,与干得多和干得少没有关系,与贡献大小没有关系,且单位领导有“鞭打快牛”的思想,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重,而在推荐提拔使用、外出考察培训、落实报酬待遇、评优选先时,大部分看资历、看职称,致使一部分人才消极应付、混资历,不安心本职工作。三是政策环境不够宽松。一方面,受编制等政策限制,有岗无编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教育系统,现有正式在职教职工2627名,而市上最新下达给我县教育系统的教职工编制数为2030名,有597名在职教职工有岗无编。另一方面,县上没有出台具体可行的改善有突出贡献人才生活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人才引进时,部分人才有生活方面如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社保、职称等方面的顾虑,在同等待遇下,这些紧缺人才更愿意到交通便利、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去。个别人才引进后,受“官本位”思想影响,向往进“官场”,在具体工作中脱离专业岗位,造成了人才的隐性流失和浪费。

四、下一步人才工作的战略考虑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是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全县“三二一六”发展战略和“五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切实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四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整优化人才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和分布结构,统筹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围绕牛果菜、煤电、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开发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在增加人才总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布局,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人才总量中的比重,从而提升相关产业开发水平。

(二)重视教育培养,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健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和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素质。一要抓培训。组织部门牵头,要着力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机制,大力提升党政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人社部门牵头,加强与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和华能、中水、酒钢等知名国企的合作联系,举办诸如煤电产业、制药造纸、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专题培训班,每年定向培训一批不少于200人的具有战略眼光、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大教师、医护人员培训力度,在巩固现有人才培养“50人”计划成果的基础上,每年组织赴外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00人以上。农牧部门要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整合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等项目资金,大规模、分层次开展果农和养殖户标准化实用技术培训,培训面达到90%以上;要积极采取函授与面授结合、长训与短训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辅导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学习培训与推广服务结合等有效形式,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科技带头人。宣教口部门要抓紧培养一支100人以上的文化创意、演艺制作、旅游管理、高级导游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实现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体培训计划如表3所示:

二要强教育。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下大气力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各类教育事业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设一批与地域文化特色相匹配、与就业市场相对接的示范专业,加大县内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实施对口行业“结亲联姻”工程,形成教育系统与知名院校、卫生系统与知名医院、煤电行业与省煤炭学校等高等院校、畜牧及苹果产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农业高等院校联姻,大力培养一批紧缺专门人才。三要重实践。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结合“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积极探索实践成才的新模式、新方式,组织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教师进课堂、医生去临床、企业人才进车间、农业人才到田地,让各类人才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重大工程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锻炼提高、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特别要重视抓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压担子,搭梯子,引导青年人才到条件艰苦、矛盾突出的地方,到重大项目、关键岗位上经受考验、积累经验、成长提高,形成人才队伍的梯次储备。

(三)紧贴发展需要,多举措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人才,是解决高层次人才匮乏,优化现有人才队伍结构最现实、最快捷的途径。一要放宽视野引人才。放眼省内外,坚持“五湖四海”,从更宽的范围引进人才,积极联系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紧抓住东部产业组团转移的有利时机,采取“产业引进”、“项目引进”、“课题引进”,以及技术指导、兼职兼薪、委托经营等灵活多样的'引才方式,不拘一格引进人才。二要优化机制引人才。切实落实党管人才要求,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改变目前由人社部门牵头引进人才的局面,由县级分管领导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统筹,人社局(人才中心)配合,教育、卫生、农牧、林业等有关部门每年根据实际提出计划,确定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专门招引人才,每年引进不少于2次。同时,要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引进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人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三要制定政策引人才。引才的关键是“引心”。县委人才办要着手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县人社局要尽快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配套引进人才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职称评聘、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办法;教育部门要完善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的优惠政策,住建部门完善引进人才住房保障的优惠政策,齐心协力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吸引更多人才来灵安家落户、创新创业。四要紧贴需求引人才。坚持“需要什么、就引进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围绕产业开发,加快引进煤电化、牛果产业(尤其是苹果矮化定植技术)、旅游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方面急需紧缺人才;围绕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大力引进文化系统播音主持、新闻采写、广告策划、广播电视维护;教育系统幼师专业、学前教育、音乐美术类、高中语数外专业教师;卫生系统针灸推拿、映像、检验、临床医学、麻醉等高精尖急需人才和领军人才;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关于针灸养生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围绕壮大提升现代服务业,多层次引进现代物流、资本运作、金融服务、电子信息等方面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围绕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加快引进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方面急需的高级人才;围绕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引进社会慈善、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近三年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初步计划如表4所示:

五要通过招商引人才。围绕牛、果、菜等主导产业发展、煤炭资源深度开发、皇甫谧针灸养生基地建设等,积极引进一批农产品保鲜储藏及精深加工企业、煤炭洗选贮存货运物流等配套企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企业,把企业作为人才就业创业的平台,把招商引资作为引进人才的有效载体,通过招商引资“引智增智”,促使项目资金投入与人才引进齐头并进,形成“引进一个龙头或知名企业,带动培养一支专业人才团队”的机制和通过招商引人才、借助人才兴产业、做大产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引资和引才“双赢”,促进人才与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融合式发展。

(四)着眼服务大局,统筹使用好各类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贵在知人善用。要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作用。一要知人善任。要根据人才特性多样化的特点,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打破常规选用人才。组织人社部门要对现有各级各类人才按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进行归门别类,三年内调整到对口部门或岗位工作,对考录、聘用的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按专业分配工作岗位,切实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专、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要敢用善用。县直各人才使用主体单位和主管部门要打破人才使用的条条框框,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及时发现人才,大胆使用各类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用好人才。要大胆使用群众公认的党政领导人才、市场公认的经营管理人才、学术界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压担子,交任务,让其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三要匡正导向。人社、教育、卫生和农口部门要在人才的聘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分配等方面,破除平均主义、论资排辈、感情照顾等传统观念,树立“唯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靠贡献拿报酬,凭本事坐位子”的导向,对贡献突出的各类人才压担子、给位子,及时调整空谈误事、庸懒散浮、工作打不开局面者,激励各类人才大胆干事创业,争创一流业绩。

(五)推进改革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的关键在体制机制,活力来自改革创新。必须把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优化环境作为人才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

一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各人才主管部门要分行业类别制定各自的人才评价办法,改变论资历、看文凭、重奖项的习惯做法,把人才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主要业绩、群众口碑及其技术推广、科研成果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为最基本的衡量标准,加快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人才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和田间地头,在实践中锻炼,在一线上建功。

二要创新人才选任机制。组织部门要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开发和考核管理制度,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六重”用人导向,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构建开放式、竞争性的人才选拔机制,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让各方面人才都有用武之地。人社部门要建立一套适应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特点的选聘办法,积极探索依靠市场机制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把优秀人才优先配置到重要行业、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关键部门中去,真正使那些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走上经营管理岗位,最大限度地给予人才以创新、发展的空间。

三要创新人才交流机制。健全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公平竞争、人才自主择业的流动配置机制,加大对各类基层人才的政策倾斜力度,采取特殊措施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生产一线流动。坚持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大力开展“人才帮扶”主题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和生产一线的技术创新能力。组织部、人社局要积极引入“动态管理,定期考核,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机制,积极实施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和问责制、政府公务员辞职制和淘汰制,建立和完善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对在一个岗位或职位上工作较长时间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轮岗交流,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

四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人社局要制定专门的《人才激励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和激励保障机制,推行以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为基础的多元分配制度,使一流人才得到一流待遇、一流贡献得到一流报酬。探索建立包括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在内的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不断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使人才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荣誉和待遇。

五要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强化县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调整充实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委抓政策、抓规划,政府抓投入、抓保障,组织部门抓协调、抓落实。构建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牵头抓总、县人社局(人才中心)和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大人才工作格局,统筹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政策制定、重大工作部署、重点工程推进、重要问题协调等,关心人才的学习和生活,满腔热情地为各类人才当好“后勤部长”,使他们安心工作、专心创业、顺心发展、舒心生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多种类型的人才中介机构,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推介活动,为人才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搭建平台,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进一步完善人才信息库,健全人事代理、企业用工登记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统一有序、功能健全、开放灵活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创业事迹,弘扬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树立一批典型和样板,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气,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人才调研报告范文》

企业薪酬调研提纲篇二

**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三峡移民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注意到以万州为库区中心的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为加快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移民库区的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工业兴万、富民强区”的发展战略,为此,必须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区抓住三峡移民契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夯实产业基础,工业企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结构相对合理,实力不断增强,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在人才资源开发、培育、使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同时,也应清醒的看到,我区工业企业与重庆主城区相比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与近邻涪陵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万州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要实现工业兴万、富民强区的目标,必须抓住人才这个关键,明确人才工作目标,以构建七个人才工作平台为主要举措,努力建成以优秀经营管理者、技术(学术)领军人、优秀营销人才和技术能人等四支队伍为核心的企业人才大军。

正确认识我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了解建设企业人才高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建设一支适应经济发展、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实现工业兴万、富民强区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此,通过对我区企业比较广泛的调研,并对毗邻地区的学习借鉴,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在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选任、激励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区已逐步建成一支由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营销队伍和高级技工四类人才组成的企业人才队伍,并已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企业人才队伍的年龄、文化、专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后备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整体素质有一定提高,实力有所增强,为全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我区企业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1.总体数量。到底,我区规模以上企业现有职工约42700

人,其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总量约4180人,占职工总数的9.78%。在各类人才中,经营管理人才736人,占职工总数的1.72%;专业技术人才1156人,占职工总数的2.7%;营销人才495人,占职工总数1.16%;技能人才1793人,占职工总数的4.19%。

2.年龄结构。全区企业4180名各类人才中,30岁及以下438

4.职称构成。在约2500名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高级技术职称138人,约占上述人员的5.5%;中级职称408人,占16.3%,初级技术职称1954人,占78.2%。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高、中、初职称的结构比例为1:3:14。目前尚无职称的主要是中专以下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共1680人,约占人才总量的40.2%。

(二)、我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成效

我区抓住三峡移民搬迁的历史机遇,对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产权结构、产品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调整和改革,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区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积极而又深入的探索,在人才资源开发、培育、使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并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

1.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逐步渗透至全社会,初步形成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良好的成长和工作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不断加剧,促使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人才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为:一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资源是各类生产要素中的第一资源的观念。重庆飞亚实业公司(重庆昊元生物产业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把人才资源的开发、使用、培训已经摆上重要位置,纳入企业重大发展规划和日常管理之中,像抓经营一样抓人才工作,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人才工作。重庆飞亚实业公司在对企业现有员工积极进行培训努力提高能力的同时,多种渠道搭建平台广招优秀人才加入公司,,在该公司新的工资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为吸引优秀人才,采用了“新人新政策,老人老政策”的过渡性措施,率先对员工的工资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公司的薪酬水平在招聘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两年多来,重庆飞亚实业公司通过学校招聘、社会招聘等各种形式,共招聘各类大中专毕业生、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等共100余人,试用合格50多人,对这批员工,公司在各项政策以及后勤保障上都予以倾斜,例如:公司将招待所开辟为单身宿舍;对住家较远的提供交通(住房)补贴。现在这批新员工,尤其是部分拥有工作经验的成熟员工已经逐渐成长为企业各条战线上的主力。该公司大专以上学历员工比例由204月的12%上升到现在的20%以上。二是初步形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共识。不少企业开始摒弃学历即人才的传统观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高度重视员工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学习创新能力。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新的人才标准衡量,认为本公司人才队伍已占全体职工的35%。该公司高度重视各类人才的开发和使用,对各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较为畅通的晋升渠道,除了大力引进营销、财务人才外,也十分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和操作技术能人的引进和培养,每年中秋、春节定期举办联谊会,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区外优秀人才加强交流、增进感情,用事业发展、感情和适当薪酬待遇吸引了5名业内高级专业人才加盟该公司的发展;通过“技术比武”等多种手段,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对企业忠诚的高级技工,如该公司高级技工熊继国参加重庆市“车工技能大赛”获得全市第一名。对那些优秀的技术能手,每年由董事长、总经理亲自带队到北京、上海参加产品展览大会,这既是对技术能手的一种褒奖,又为技术能手提供了与客户直接交流的平台,为产品的不断创新和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企业把关心、重视人才培育放在和生产经营、企业兴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州港口集团等企业形成了共识,认为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讲是为了人,只有有了好的.员工,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

经过精心培育与呵护,**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类人才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竞相迸发活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批的中青年骨干进入了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绝大部分经营管理者已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和专业职称,知识面得到拓宽,基本掌握了任职所需的经营管理知识,其中一部分有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多个单位工作的经历。经营管理者参与市场竞争,面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危机意识和兼容意识,具有能正确对待不同观点和意见的胸怀;在决策能力、市场开发能力、人才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公关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经营策略能力、领导艺术等方面也都有了较大提高。

2.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对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的选择任用制度上,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任。企业领导体制从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逐步转变为厂长负责制,并逐步推行聘任制,从“行政干部系列”的管理制度中分离出来;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实行了公开选聘,如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精通财务和融资的副总经理,通过层层把关,优选了一名重大毕业的mba学员,使公司的融资与财务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二是部分企业深入推进以全员劳动合同为基础的改革,构建“能进能出”的劳动用工制度。重庆索特集团、重庆万光电源、等公司与员工按照“平等自愿、双向选择、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确立劳动关系:对公司原有的老职工按照国家规定依法管理;对新进员工一般签订1年期的劳动合同(含试用期),合同期满后,公司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和生产经营需要,决定是否续签劳动合同;通过自愿办理提前离岗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分流企业富余人员。三是在企业内部打破经营管理者的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推行以“公开竞聘、量化考核”为主体的改革,构建“能上能下”人事制度。鱼泉榨菜有限责任公司、万州运输总公司等部分企业为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各级员工尤其是中层岗位实施了竞聘上岗,有的企业还对生产车间部分管理和生产岗位开展了岗位竞聘,通过竞聘,增强了员工的竞争意识,让员工认识到岗位来之不易,强化了员工爱岗敬业、主动学习的精神。

3.在调动企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多层面、多方向、多形式的探索。既重视物质激励和利益驱动,又重视经营制度建设,同时能解放思想,从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入手,由传统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发展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更重要的是重视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统一,使讲理想,讲奉献,艰苦奋斗,共同富裕的新观念,逐渐成为企业各类人才的基本思想道德基础。如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实行年薪制,每年由区委区政府召开重点企业表彰大会,对优秀经营管理者既给予隆重表彰,由从财政资金中挤出资金予以物资奖励。部分企业对营销系统人员实行以销售业绩和货款回笼挂钩提成的目标考核工资制度;对科技人员(主要是产品研发人员)逐步推行“一票到底”的奖励提成制度,即新产品投放市场,收入超过盈亏平衡点后,可实行销售收入提成奖励制度和4年利润比例提成制,或期权激励等办法;对行管系统采用了岗位评估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工资级序表”,实行岗位工资制。上述措施,充分调动了企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4.在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监督、约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法律法规方面,按照《企业法》、《公司法》、《劳动法》、《国有企业财产监管条例》等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约束;从组织制度方面,既强调党组织的监督保证,又重视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还有纪检监察部门的专业监督;财务管理方面强化了审计制度,包括阶段审计、离任审计等。所有这些制度与措施,加上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形成了一些成形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我区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客观上培育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有优良作风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

5.初步建成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培训体系,培训出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区委党校为主阵地,以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有计划地组织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理论培训,切实解决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问题。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书记、工会主席、纪检干部、后备干部共400多人进行了轮训,思想政治水平、组织领导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二是强化素质建设,着力增强经营管理者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2月,区委与重大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举办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班,并从财政资金中挤出100万元用于培养首期100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通过2年多的刻苦学习和精心培养,这批学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并将所学知识及新的管理理念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推进了企业的管理、技术、产品创新和市场的拓展,尤其是在振兴我区工业经济中,不少学员肩挑大梁,勇于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组织部门的认真考察和选拔,有68名学员相继走上了企业的高层管理岗位,有4名学员分别担任了万光电源、飞亚实业、江东机械、运输总公司等区属重点企业的法人代表,有效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强化结构调整,多渠道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注入后备力量。从开始,区委本着全方位锻炼干部和为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有计划地先后选派了38名事业心强,有发展潜力,具有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耐劳的优秀党政、事业单位干部到挂职培养;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党政、事业单位干部离岗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先后有14人踊跃离开机关跨入了商海,为企业输进了新鲜血液。每年还以优惠的政策和待遇吸引和选择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来我区企业工作,并结合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重点培养锻炼,搞好传帮带,让他们尽快成为推动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如重庆索特集团,先后吸引和接受了300多名重点院校的大学毕业生,经过3至5年的实践锻炼,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技术骨干。四是强化企业自主培训。不少企业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员工参加继续学习和学历教育,如港口集团、昊元集团等企业从起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培训中心签订培训合同,成为其会员单位,积极把各个专业、各个层面的员工送出去学习。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万州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其他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的提高速度严重滞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明显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偏小不成规模。目前万州规模以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人才队伍只有2852人,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人才队伍仅有1328人,还远没有形成规模,总量的不足致我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差强人意。

2.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一是文化程度较低。从统计数据来看,在我区工业企业人才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仅占54.2%。这一数字与发达国家和地区8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相比,显得十分落后;二是专业知识较窄。较低的文化素质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缺乏所需领域较宽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我区经济体制尚处于转轨阶段,企业各类人才队伍的原有知识结构在转轨后明显缺乏效用。这种状况在国有企业这种非学习型组织表现更加突出。三是经营管理能力较弱。文化程度处于低层次,知识结构陈旧,其产生结果必然是经营管理能力低下,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大多数经营管理者尚处于经验管理和直觉管理阶段。四是从业年龄较大。统计标明,我区规模以上的企业人才在40岁以上的有2156人,占51.6%,30岁以下的438人,仅占10.5%,年龄结构偏老化。如万州建筑总公司、三峡水资源开发公司等企业因为人才后继乏人,不得不继续反聘留用已经退休的总工程师。五是高端(拔尖)人才奇缺。在企业各类人才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能够起到学术(技术)领军人物作用的拔尖人才十分奇缺,这是我区企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重要体现之一。

3.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企业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领导素养和个性特质与所在岗位不相适应,与产业发生错位,造成了企业人才队伍的人才浪费。二是在高、中、初级三类专业技术人才中,国际上认为三者科学之比为1:2:2.5,而我区实际为1:3:14,反映出我区专业技术人才中构成比例不够合理,高级人才所占比重偏小。三是高级技术工人紧缺现象凸现。我区企业特别是机械设备装配工、焊工、机修钳工、数控铣工及高级食品检验工,严重短缺且青黄不接,并呈现老龄化趋势,高级技工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65%以上。

4.民营企业创业活力不足。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开放多元化,与国际惯例接轨。封闭保守和小富即安的狭隘意识压抑了我区许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创业活力,不少民营企业仍是家族式管理,拒绝外来资本的参与,产权形式和经营方式封闭落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小富即安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像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把企业经营发展、扩大资本当作一种成就感,超越了金钱本身的意义。

5.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择机制的推进和建立相对落后。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多头管理、行业分界、部门所有、难以流动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突破“按行政官员的要求考核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路,以致造成能上不能下,条块分割,横向流动难的局面。从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整体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者队伍数量不足,高素质的不多,人才资源开发不力,渠道单一,视野狭窄,尚未形成有一定规模和比较规范的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

6.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机制不健全。在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国企经营者积极性方面,缺乏配套的改革试验与系统的制度建设。在精神激励方面,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和奉献精神,在许多情况下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认可,其合法权益和人格地位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障。企业经营管理者关于改进宏观经济调控和组织经济运行的意见,不能及时反映到区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在物质激励方面,除了少数国有重点企业实行年薪制外,对国企经营者的分配方式,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资制度的延续,经营者收入与其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不对应,与经营的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挂钩。在管理上,缺乏有利于一大批职业化企业家脱颖而出的政策和环境。

7.约束制度尚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向道成现象”、“五十九岁现象”在我区的国有企业中应不完全是偶然现象,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党内监督不到位,党委的同志由于担心越位,影响生产经营决策中心的权威,往往协作多,监督少,或者只是在生产经营的社会政治大方向上把把关,对具体的经营决策的运作了解不多,致使客观上导致了一言堂的情形;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些监督制度规范的内容比较原则、抽象,弹性较大,缺乏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监督体制不规范,有时决策者、执行者又是监督者,自我监督从思想政治方面是可行的,但就制度而言是不妥的;纪检监察工作滞后,财务审计不能防微杜渐,往往是发生问题才去监察审计;实现群众监督缺乏可操作性,从理论上群众是主人翁,但在实际中群众很难有制度化的权力去让他们行使监督等。

原因浅析:

1.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价值取向将大批社会精英集中到党政机关,致使企业人才队伍来源较窄。在充分肯定我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的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质上只是刚刚起步,尤其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建设还相当滞后,因为在传统的体制下,我们一直是把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完全做为党政干部来看待,完全按照党政干部的要求来选拔、培养、管理、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度时期,给企业定级别,对经营管理有方、经济效益显著者,奖励职级,或者直接提拔担任行政官员。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大批社会精英都涌向党政机关。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匮乏、青黄不接,另一方面,党政机关积压了大批优秀人才,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浪费,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党政干部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共性,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建设不能完全背离开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原则,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自身的特殊性明显地凸现出来,充分考虑这种特殊性并正确地纳入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轨道,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一个基本前提。

2.万州重农轻商和政企不分的传统使企业人才队伍土壤浅薄而贫瘠。万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使万州长期以来将人们束缚在土地上,以农业而自立自豪,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更是政企不分,成为行政机关的补充和延伸。民营企业再次走上历史前台,只有一二十年的时间。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生长的土壤浅薄而贫瘠。

3.体制转轨不到位。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的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改革进程慢,磨合周期长,适应企业人才成长的新体制和机制远未形成。

用人机制承袭了党政事业单位任用干部的传统,仍以上级组织任命为主,没有将党管干部原则与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很好的结合起来;企业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输入与输出渠道不畅,部分善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党政机关干部到企业工作机会太少,而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的人才交流也不多,没有完全形成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环境和氛围。

三、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到前,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从企业组织形式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看,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形式。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公司制企业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确定国家(所有者)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建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将企业资产的控制权和经营权从政府手中转移到企业经理手中,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而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出现的企业,是以法人的组织形式出现的。对于一个法人组织来说,法人机构的运行和职能的履行都必须通过法人代表来推动和实施。而法人代表是企业家的主体或主要部分。因此,培育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群体,建立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迫切需要

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必须注重我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切实解决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从调研考察来看,企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万州要在参与地区之间的竞争中,发挥后发优势,必须从着眼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既要为万州工业经济发展培养一批了解国际通行经济规则,掌握国际经济、法律、贸易等方面知识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又要培养一大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还要培养一大批营销人才和技术熟练、爱岗敬业的高级技工。只有抓住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我们才能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趋利避害,赢得主动;才能推进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步伐。

3、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激活区域经济的正确选择

区域经济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缺少企业家”。就万州而言,能否有效激活区域经济,国有企业改革成败是其关键,总结十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可以将国有企业改革宏观上成败,企业微观上兴衰存亡归结为两个基本问题的解决:一是体制问题,二是人的素质问题。体制改革十几年来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到位,但是人的素质问题,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问题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据对全区10多家亏损国有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80%以上的企业亏损是由于人才匮乏,尤其是经营管理者管理不善造成的。经营管理者水平的高低,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成为搞活国有企业的最为迫切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国企改革解困的关键时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我区工业基础薄弱、资本短缺、技术落后,但最为缺乏的还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只有培养造就出一大批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外经外贸知识的职业企业经营管理者,才能适应经济大循环的需要,才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才能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才能激活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政策措施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和重庆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万州努力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工作中心,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企业人才队伍。

总体目标:实施“5152”工程,即:力争5年内培养选拔10名高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者、500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营销人才、名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二)政策措施

努力构建七个人才工作平台,在建立健全育人识人机制、用人机制、人才评价流转机制、激励监督约束机制和启动市场需求等方面狠下功夫,为企业人才队伍的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

――教育培养

构建培养平台,在企业人才规模与层次上求突破。

1.继续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结合我区的盐气化工、建材、食品、制药、轻纺机电等五大支柱产业发展,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以联合办学、进修交流等形式,构建人才教育培养网络,定向培养人才,缓解紧缺的需求。区国资委继续承办好区委与重大联合举办的第二期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班,为万州培养“本土企业家”,区人才交流中心每年输送3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培训。

2.抓好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养。围绕万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各种课题,区国资委、经委每年各举办一次较高层次的论坛、学术沙龙或专家会诊等活动。每年选派20名企业经营管理者到对口支援省市的先进企业学习考察。加快实施高级人才培养工程,区国资委、经委、人事局在三年内将所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轮训一次,重点加强专业知识、科学技术、外经外贸、电子商务、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以及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能力的培训,大力培养复合型、专业型的高层次拔尖人才。区国资委每年对国有出资企业在岗副职以上领导人员组织3至5次专题培训。

3.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培训。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机构培训、网上教育、远程教育、专题讲座等途径,大力开展自主培训,在三年内,所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将全体职工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岗位培训。企业每年选送1―3名爱岗敬业职工到各类院校深造。

4.加强企业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一职选一”或“一职选二”的方式挑选企业领导后备人才,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者后备人才库。每年选拔20名左右40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思想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跟踪管理,交任务、压担子,促其更快成才。

――引进交流

构建流动平台,吸引高端人才来万工作。

1.坚持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来万工作。凡愿意来万工作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除了在家属安置工作、子女就业和上学、医疗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外,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根据其完成目标情况予以奖励。凡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愿意到万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作的,免费为其供提一套三室二厅的高档住宅,工作5年以上的,房屋产权归其所有,博士研究生(含具有高级职称的优秀人才)工作满5年以上的,另为其提供10万元安家费。

2.建立企业人才“绿色通道”。对企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实行柔性流动方式,不求所在,不求所有,只求所用,满足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重点项目紧缺性人才、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继续加强三峡水利博士后工作站和其他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努力将其办成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学科带头人等复合型人才的集聚地、培养地、扩散地,每年为万州企业输送5名以上优秀人才。工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为载体,每年吸引50―100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园区企业工作。重点企业每年接受10―20名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其他企业接受3―5名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

――选拔任用

构建成长平台,让优秀的企业人才脱颖而出。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大力推进公开选拔和民主推选,实施三项制度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委任制。区国资委组织有关部门对所有国有出资企业班子建设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建立考察档案,根据企业班子建设的需要,进行调整和充实。二是实行聘任任期制。即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实行聘任制,每三年为一任期,根据任期内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然后决定是否继续聘任。从开始,国有出资企业实行聘任任期制。鼓励和引导其他企业实行聘任任期制。三是探索建立企业法人组阁制。在选好配强企业一把手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企业法人组建班子的制度。今年选择1―2户规模以上的国有出资企业进行试点,以后再逐步推广。

――评价考核

构建考核平台,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

一是建立人才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其经营决策能力、市场应变能力、诚信守法表现,以及经营效果,重在市场认可和出资人认可。二是认真考评。由区国资委牵头,其他部门协同配合,结合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责任制,每年对国有出资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一次考评。三是斗硬奖惩。对第一年没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企业领导班子成员黄牌警告,对第二年没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主要领导降职降级,对第三年仍没完成目标任务的,企业主要领导不再聘任。

――激励保护

传,并在太白路、白岩路、高笋塘等主要繁华街道张挂其宣传画像,宣传业绩,弘扬其创业、创新精神,形成崇尚企业人才职业、重视企业人才价值的社会氛围。区级以上劳模和优秀工作者原则上向企业人才倾斜。吸收2―5名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者进入政府议事咨询机构。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四好班子”的评选表彰活动。二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经营管理者和优秀人才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其他优秀人才予以重奖。鼓励企业经营管理者持大股或经营管理层控股;研究探索股票期权或模拟股权等奖励方式,使经营者和优秀人才自身受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紧密结合,防止和避免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及优秀人才的流失。规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的职位消费,合理解决他们的福利和待遇问题。亏损企业可以实行按扭亏比例奖励或利润增量分成等办法进行分配。三是完善保护保障体系。每年区财政划拨专项资金,由区国资委组织区属重点企业和增长型企业的优秀人才进行健康检查和疗养。探索建立企业人才风险投资担保体系和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尽力解决企业人才的后顾之忧。

――监督约束

构建监督平台,确保企业人才的顺利成长。

强化六项监督,一是廉政监督。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重大情况报告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任职回避制度、群众举报问题回复制度等。二是产权监督。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形成不同利益主体和权利主体的相互制衡机制。推行经营管理者承诺签约上岗制度,健全资产经营责任制度。强化市场约束,委托中介机构对经营管理者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建立职业信誉记录,为出资人选人用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三是审计监督。制定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公司制改造的企业,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的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四是党内监督。企业党组织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发现企业决策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时,应及时提出意见直至向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党组织报告。五是职工监督。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六是监事会监督。从今年起,由区政府向国有出资企业派出3个监事会办事处,每个监事会办事处负责监督5―6家企业,实施对国有出资企业的有效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保障投入

构建服务平台,切实提升为企业人才服务的水平和功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增强抓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常抓不懈。二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责任制。国资委作出规划,制定方案,加强考评,狠抓落实。各企业根据发展战略,认真研究人才需求数量、素质和结构,科学制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规划,做好人才选拔、引进、培养、使用和储备等工作。三是建立企业人才投入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企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和表彰奖励。企业要按照工资总额的2%提取教育培训经费。鼓励企业人才自费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四是加强督查工作。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每年要对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考核,确保国有出资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薪酬调研提纲篇三

在当前全球经济化社会进程日益加快的过程和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油田企业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主体力量,做出了它自己的卓越贡献,目前,油田企业面临着改革与发展,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积极推进油田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是摆在油田企业领导面前一个相当严峻的课题。油田企业不能安于现状,要根据中央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实际出发,全面创新,使企业更快更好地与经济市场化大趋势相适应,增强企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在油田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要以扩大资源、扩展市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目标,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入手,全力推进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积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努力转换经营机制,着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一、坚持“四项建设”方针,正确应对企业的改革发展

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等“四项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1、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好的领导班子要重点加强油田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做到讲政治、讲团结、讲正气、讲纪律,努力建设一支求真务实、作风正派、开拓进取、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锐意改革。

2、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才培养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选人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培训长效机制,努力建设好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员工“三支人才队伍”。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正确的经营理念确定之后,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应将凝聚人心、增强团队精神做为第一要务,努力提高油田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紧紧围绕企业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中心任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注重以各类形式凝聚员工提升人气,使油田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要始终把观念更新放在企业改革发展的首位,要善于运用形势和政策的变化,用企业改革和中发展目标凝聚人心,提升人气。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员工凝聚力

企业文化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不断培育的结果。在企业文化的培育上,公司坚持靠企业发展得人心,靠真情实意感人心,靠丰富活动乐人心,靠榜样力量聚人心。把企业文化建设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精心打造具有独特气质的企业精神文化。在企业内部,人本管理是最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明确严格、量化到位的各项管理目标,也是对员工最现实的“寓教于管”的激励方式。寓教于管,就是将企业一个时期的大目标,量化到每个主管领导、每个职能部门、各个岗位、具体到每一个员工身上,通过目标分解产生比、学、赶、帮、超的激励效应,使职工在完成自身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进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在选人用人上以目标说话,根据企业生产和发展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对各层管理人员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先定指标后定人,不接任务就换人,对事不对人。在绩效考核分配方面,用目标衡量,每个员工的月薪收入都与数字化的考核指标紧密相联,做到了公正、公开、透明。始终坚持用清醒的头脑认识人,用领导的表率带动人,用透明的制度约束人,用丰富的活动激励人,用解决实际困难温暖人的浓厚氛围。企业各个岗位有目标,干部身上有压力,职工心中有动力。营造一个“政策激励人,岗位造就人”,有利于人才成长、多做奉献的宽松环境。让企业职工深刻认识到工作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学习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等观念。

4、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要坚持发挥油田企业党组织的作用,用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既是组织者、考核者,又是具体的参与者、实践者。在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中,也实现了自身的多项创新:工作思路上,由简单被动服从型向主动适应进取型转变;工作内容上,由单纯的思想教育型向知识含量高、有岗位特点与经营管理融合的综合教育型转变;工作载体上由单一向综合转变。

二、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维护好企业职工利益

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目标。作为油气资源型企业,坚持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以改革统揽全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油藏经营理念,按照储量、产量、投资、效益“四统一”的原则,突出效益勘探、效益开发、效益科技,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提高老油田开发水平;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总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开拓市场,优化市场,优选项目,加强管理,实现增量增效;必须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和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向安全要效益,以安全保效益,确保油田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油田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有效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基本原则。把效益观念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建立起讲效益、创效益的生产经营运行机制,保证以效益为中心落到实处。确保经济效益和职工生活质量同步提高,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力措施。既要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国家经济建设多作贡献,还要千方百计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让职工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企业薪酬调研提纲篇四

天津市晟嘉培训中心,成立于2003年8月,目前在市内六区和北辰区已拥有18个校区,每年培训学员5万余人次,是天津地区权威的课外教育培优机构。

晟嘉以满足家长需求为基础,立足学生发展为目标,探索快乐教育的全新模式,追求学生爱戴与家长信赖的高度统一,为广大家长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晟嘉以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为课程顾问,以市区教研员、天津培优教育的骨干教师为教学核心,为广大学员提供了一套由多方专家名师心血凝聚而成的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极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教材。

晟嘉一直秉持做人要真,做事要实,做教育要立足于孩子未来的办学方针,依靠高质量的教学,已为众多莘莘学子开启了通往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希望之门,让他们体验到学习之美,成功之乐!晟嘉将秉承“学正、学勤、求实、求新”的校训,让每一名晟嘉学员做“更好的自己”。

晟嘉特色:

坚持一周双课——一周双课是晟嘉独有的教学特色。如果每周只有2小时的教学时间,孩子们很容易忘记所学知识,而家长又面临着如何辅导孩子复习所学知识的问题。所以晚课的设置,既避免了一周一课的遗忘问题,还解决了一次课上3个小时的疲惫问题,更能让孩子学得轻松,记得牢固,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倡导快乐教育——晟嘉在天津最先提出“快乐教育”的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乐中去学,在学中寻乐,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双中心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做到快乐和成绩和谐统一。

强调小班教学——晟嘉在天津率先强调小班化教学,严格控制各年级各班的班容量,以保证每个班的教学质量,,真正的做到为家长、为学生着想。

检验培训成果——晟嘉为了测试学员培训效果,考评教师教学成果,通常在每期课结课时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结课测试,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给孩子以正向激励。

定期家长学校——晟嘉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和教育动态;揭示教育真相;传授教育方法;沟通孩子的教学情况。

晟嘉优势:

理念:以满足家长需求为基础,立足学生发展为目标,探索快乐教育的全新模式,1

追求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和谐统一。

师资:以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为课程顾问,以侯秉琛、程晟等名师为教研组,以市区教研员、中小学的骨干教师为教学核心。

教材:是由多方专家名师的心血凝聚而成的,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极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教材体系。

教风:教学风格轻松、幽默、富有激情,善于通过举例深入浅出给学生讲授知识,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乐于与学生和家长沟通。许多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家长心中的巨匠。

成果:晟嘉通过多年的努力,众多的学生在国际、国内的各种比赛中获奖,已经成为天津市优秀生成长的摇篮,许多学生已经步入国内外高等学府。

校区:晟嘉在天津市内六区均有校区。家长可以根据居住地选择校区就近入学,解决家长因为路途远的接送问题。

管理:晟嘉坚持人性化管理,强调满足家长的需求是我们的目标,晟嘉在不断地完善着出勤管理、课堂纪律规范、作业判阅和家长沟通措施等多项服务,尽最大能力让所有学生和家长满意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

企业薪酬调研提纲篇五

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巴州国税局: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问题的调研通知》(所便函?2011?59号)要求,按照州局所得税科的安排,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对调研内容进行了调查核实,现将调研内容报告如下:

一、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基本做法。

1、夯实基础管理。从四个方面狠抓基础工作,有效地推进企业所得税精细化管理。一是注重户籍清理。与工商部门配合,掌握新办企业登记情况,通过强化管户巡查,摸清户籍底数、企业基本信息和税源分布状况,使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有条不紊。二是强化分类管理。根据企业规模大小、财务核算状况以及纳税意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征收方式和监控办法,严格分类征管,确保了所得税的征收面和征收率。三是加强核定征收。从本地实际出发,修订完善了本局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统一了核定征收的标准,规范了核定征收的程序,实行了公开透明的核定办法。四是规范政策管理。加强政策宣传,开展政策辅导,依法及时审批、备案企业所得税相关事项,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找日常征管中的薄弱环节,促进了税收征管。二是加强重点企业税源监控。将影响我县所得税收入的金融和地产两个重点行业纳入本局重点税源监控范围,重点指导企业的申报入库工作,加强政策辅导,确保收入的稳步增加。

3、完善汇算清缴。按照总局“转移主体、明确责任、做好服务、强化检查”的汇算清缴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纳税人自行申报的法律责任。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倡导人性化服务,加大向纳税人进行政策宣传及年度纳税申报填报的辅导力度,切实做到了纳税申报辅导到位,税收政策落实到位,征管行为规范到位,从而确保了汇算清缴质量逐年稳步提升,汇算清缴面达100%。

4、强化队伍建设。为加强所得税管理,强化队伍建设.由综合业务科牵头,成立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组。其次是组织开展政策学习,加大了培训力度。除了对本局业务人员的培训外,还组织企业财务人员进行所得税相关业务培训。并且向企业财务人员开放政策业务资询电话,方便纳税人了解所得税相关政策。

二、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具体项目的优化和完善。

重点税源户和大额亏损户,由分管副局长亲自参加实地审核。通过层层把关,落实责任,源头控管,提高企业所得税申报的质量。

2、完善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的方式方法。一是严格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对于企业财务核算不健全,会计科目设臵不完整等一律采取核定征收的方法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加强“银行存款”和“现金”账户的管理,要求企业按照财务制度设臵和管理“银行存款”和“现金”科目,控制现金交易量,杜绝企业坐支现金和资金体外循环;三是加强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管理,尤其对亏损企业,更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的税收政策规定。

3、不断拓展纳税评估的深度和广度。对各季度申报亏损企业、零低税额申报企业要在年度申报前逐户评估,在实施评估的过程中,采取灵活机动评估方法,不仅就某一预警指标分析而分析,而是将不同预警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多时段综合分析,同时辅以投入产出法、实地盘存法、耗电量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实施深度评估,达到增收降亏效果。

三、岗位设臵、职能分工、管理权限和工作流程的优化。

还要精通企业财务制度,把税收政策和财务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我局把所有业务骨干都充实到所得税管理的队伍中来,主要从申报征收,日常管理,评估检查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管理。日常管理是税收管理人员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做好企业所得税规范化管理的关键,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所得税的管理质量,决定着企业所得税的及时足额入库,因此,管理人员一是要切实加强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建立重点税源档案。二是对每月经营报表按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析对比,对同行业、同规模的企业经营成果出入较大的要及时地进行重点调查。三是对每个行业通过对典型业户的跟踪找出企业经营规律,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数据。四是对企业提出或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如企业在经营中人为调控利润,至使税款不能均衡入库等。总之只有加强日常管理,才能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四、重点行业、重点事项的管理建议。

告和报表。其次,明确各税源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纳税能力等基本情况的信息收集、分析、调查反馈和落实工作;按行业、分户建立规范的重点税源企业档案;按月度、季度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收入出现或将要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分析原因,并将各类分析结果存入该企业档案;按年对本辖区重点税源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税收情况进行相关经济指标和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弹性分析、行业分析,并将相关分析报告存入企业档案。

2、做好企业所得税收入分析工作。按照州局要求认真开展月度所得税收入分析。规定税源管理部门结合本辖区重点税源企业的有关情况,对所控管的重点税源企业月度入库的企业所得税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减幅较大的及时分析成因,并于月度结束后的次月2日前将《企业所得税收入分析表》报综合业务科,并要求上报材料既要有具体的数据也要有客观详实的文字说明。

3、狠抓工作落实。明确要求各税源管理部门注意收集企业的财务报表、所得税申报表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充分了解企业的情况,并利用历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数据,对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实现税款、减免税款、入库税款等情况,特别是企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监督企业将应入库的税款及时入库。

五、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其它建议。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调研报告》

相关范文推荐
  • 09-26 2023年苏教版四上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方案(模板6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
  • 09-26 最新高三数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精选6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 09-26 2023年申报标兵事迹材料(模板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
  • 09-26 最新幼儿园小班第六周周计划本周重点(汇总9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09-26 2023年小学图书室管理计划方案(通用5篇)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
  • 09-26 2023年幼儿园庆五一升旗活动方案设计(优质8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
  • 09-26 最新公司保安辞职报告(大全7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小编为大
  • 09-26 最新地产项目计划书 房地产工作计划(模板8篇)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计划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 09-26 2023年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实用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
  • 09-26 2023年画杨挑教学反思 画杨桃教学反思(大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