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与养生论文大全(16篇)

时间:2024-02-22 01:17:04 作者:笔尘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要点。下面是一些范文范本的实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写作技巧。

中医养生和饮食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入中医养生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中医养生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医养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预防疾病、保持健康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对于现代人来说,尤其是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的都市人群来说,学习中医养生并将其应用于日常饮食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饮食调理与中医药搭配,我们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延缓衰老进程,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第二段:传统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00字)。

中医养生注重平衡和调理。根据中医理论,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包括“阴阳调和”、“平衡调理”以及“因地制宜”。这些原则在平时的饮食中可以具体体现。例如,不同季节应选择适宜的食材,以满足人体在不同季节的需求;同时,在饮食过程中也要注意五味平衡,合理搭配饮食,并注重食物的烹调方法。另外,中医还强调身体的调理,在日常养生中,适当的按摩、针灸和草药熏蒸等方法,都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中医养生在饮食方面有着广泛的实践。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药膳食疗来调理身体。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选择不同的药材和食物,以达到身体的调理功效。例如,炖鸡汤可以补充肌肤营养,黑豆与黑米粥则有助于补血。其次,中医还注重饮食的节制。保持饮食的适度,避免暴饮暴食,有利于防止肠胃病的发生。最后,中医还强调饮食的个性化。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合理搭配饮食,才能达到最佳的保健效果。

在中医养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饮食的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首先,避免暴饮暴食。这样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容易引发肠胃疾病。其次,我们要避免长时间过度食用某些食物,以免造成体质不平衡。再次,要注意寒凉与火候。根据体质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适宜的烹调方法,例如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第五段:结尾总结中医养生的实践和意义(200字)。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在饮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实践。通过学习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进程,提高生活质量。中医养生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把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通过健康的饮食来维护身心的健康。中医养生的智慧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的价值,并不断探索和发展。

传统中医饮食养生的特点

平补法:是指应用性质平和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普通人群中身体偏虚的人群。此法多采用大多数谷类、豆类、大多数的蔬菜水果及禽蛋肉乳等食物。这些食物不寒不热、性质平和、滋补气血且有阴阳双补的作用,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清补法:是指应用性质偏凉或具有泻实作用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偏于实热体质的人群,或在夏秋季采用。本法采用的多为小米、萝卜、冬瓜、西瓜、梨等偏于寒凉的食物,这些食物有清热通便、促进胃肠蠕动、增强吸收功能、泻中求补、祛实补虚等作用。

温补法:是指应用温热性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因阳气虚弱且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的人群,宜在冬春季采用。羊肉、狗肉、河虾、海虾、大枣、龙眼肉等偏温的食物具有温补肾阳,御寒增暖,增强性功能等作用,都是温补法可以选取的食物。

4峻补法:是指应用补益作用较强,显效较快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体虚而需要尽快进补的人群,但应注意体质、季节、病情等条件适当进补。峻补法常常选用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鹿肉、动物肾脏、甲鱼、龟肉、鳟鱼、黄花鱼、巴鱼等。

5饮食养生的3个禁忌,饮食禁忌,俗称“忌口”,是指在饮食中要禁止或忌用那些与机体不相宜的饮食或不合理的饮食搭配。一般认为,饮食养生有如下三个禁忌:

忌生冷:大量地生食蔬菜和水果,虽然能够获得较多的维生素,但易伤脾胃,特别是对脾胃虚寒者不利。

忌油腻:过多食用荤油、肥肉、油煎食品,易引起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

忌粘滑:过多食用糯米、大麦等食品,易引起消化不良。

传统中医饮食养生的特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神农氏尝百草的滋味、水泉的甘苦,开拓了我国远古人找寻和认识药物与食物长期实践光辉的食养一页。

儒家自我国商代伊尹、西周食医和孔孟倡导“食性”以来,历代儒医对食养多有所继承和发展。

在五千年社会历史变革的长河中,虽难免不受佛、道等宗教文化的某些影响,但也逐渐形成了儒家食养的若干风格和原则,其特点大致可概括为四点。

一、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先食疗、后药饵。

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此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盖此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有的不太习惯,三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

食宜细嚼缓咽,忌虎咽狼吞;宜善选食和节制饮食,对腐败、腻油、荤腥、粘硬难消、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以轻清甜淡食物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食宜熟软,老人更直。

传统中医饮食养生的特点

传统的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体系有诸多优势和特点,包含食养与食疗。她是在中国古代所特有的、丰富且睿智的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它孕育于中国文化母体,基源于日常饮食,来自生活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并形成了她独到的饮食养生理论体系和操作实践经验及规范。建构现代饮食养生新体系,应注重从传统中充分汲取营养。故在此重点讨论传统中医饮食养生的学术特点,以资借鉴。

1整体观念为重。

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与联系性。饮食养生非常重视人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联系性及相应的协调性。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机体的各个组织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饮食活动既可以影响整个机体的生理病理,又可以协调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整体观念是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医饮食养生中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人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等各个方面。

1.1人是有机的整体人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各个脏器组织或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这些不同的功能又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以维持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这也决定着机体的整体统一性。

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俯,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五脏是代表着整个机体的五个功能系统,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五个系统之中。人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体的有机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这种五脏一体观有其深刻的哲学根基和坚实的科学依据。

在生理上,脏腑和皮肉脉筋骨等形体组织以及口鼻舌眼、前后阴等五官九窍之间就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它们共同完成着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在发生病变时,脏腑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组织或器官;体表、组织器官有变化,也通过经络,干扰所属的脏腑;脏与脏、脏与腑之间也通过经络的联系而相互影响。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养肝清肝的食物明目养睛,用清心泻小肠火的食物保健口舌,以宣肺的食物保护皮肤鼻腔,以补肾的方法养益头发和耳窍等,就是因为通过长期的外在观察,使中医学总结出了诸如“肝经上行连目系,肝开窍于目”“心和小肠相络属,心开窍于舌”“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肾主藏精,其华在发,开窍于耳”等的相关理论,并有诸食养食疗之实践。

1.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机体,使机体相应地产生反应。这类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

自然界的季节气候的变化,昼夜晨昏的运转,地方区域的不同,都对人的机体产生不同影响。如自然界一年中有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等的季节气候^生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顺应性的变化,机体受这些影响,也随之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也影响着病变过程。某些慢性病,如痹证、哮喘等,往往在气候剧变或季节更替之时引起发作或病情加重。昼夜的变化,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是白天病情较轻,夜晚较重,所谓旦慧、日安、夕加、夜甚。

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也影响着人的各项生理活动。各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所以每个季节有不同的多发病、流行病,如春季多温病,夏秋季多痢疾、腹泻、疟疾,冬季多伤寒等。地理环境不同,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某些地方性疾病,更是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有鉴于此,饮食养生强调:要根据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因时因地调整饮食。

1.3饮食是协调整体的重要因素饮食是协调机体自身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界统一性的重要因素。饮食对人的作用是整体综合的作用,饮食养生十分注重饮食对人的整体作用,这是饮食养生的重要特点。合理的饮食也是协调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重要因素。《素问。六节藏象论》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之所生,莫不以饮食,饮食是人与自然接触最为密切的因素。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在不断寻求能适合身心健康的饮食内容和方式。对于自然界中有些不能改变或不易改变的因素,人们尽量从饮食中去寻求有利因素以弥补其不足。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区方域的差异,是不能改变的,尽管有些可以避之有时,但最终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饮食养生则提出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饮食观点,用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素问·六元纪大论》艮据四时气候变化提出“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的进食原则,即当季节寒凉的时候则避免食用过寒的食物,当气候温热的时候则避免食用辛热之饮食。

另外,人们发现某些地域的多发病与这些地区的特殊饮食有关,如《素问。异法方宜论》对东南中西北五方之人因饮食之殊而产生各种特殊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作了较详细的阐述:“东方之域……鱼池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美其食。鱼者使人中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这从病理上反证了饮食可协调机体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故合理地进行饮食营养,常可有效地促使机体与自然保持和谐,并避免一些病理性偏颇的发生与发展。

2饮食调养为本。

摄取营养,获得物质能量,从而补偿消耗,维持生命。故《灵枢。五味》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111可见,中医学非常强调欲保持康寿,应以重视饮食调养为本。

2.1养生当谨和五味,食饮有节饮食有五味之别,欲借饮食调养身体促进康寿,首先应注重五味调养。根据五味的不同特点及五味对身心功能的不同效应,合理调配,讲究饮食五味的多样化,食谱的广杂且合理,营养的丰富和全面。《素问。生气通天论》即强调:“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如能谨和五味,合理饮食营养,遵循自然规律,便可“长有天命”,尽享天年。

食饮有节也是饮食调养的重要原则之一。这涉及摄食行为的诸多方面,包括饮食有常,摄食有规律,不偏嗜某物某味,注重摄食行为卫生、合理等。众所周知,儒家文化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的显学。儒家之核心,便是强调中和、中庸、中节,这不仅渗透进了人的行为举止、处事待人,同时也顽强地体现在日常的饮食与摄食行为等。食饮有节,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体现。谨和五味,饮食有节,可以说是饮食养生诸多原则中最精炼的概括。

2.2口腹之欲,漀饪之邪,皆为内伤病因饮食具有两重性,谨和五味,饮食有节,可以促进健康,増进营养;若失其偏颇,失其节制,或饮食不洁,又可以致病,即使某些富有营养的食物,食之不当,亦可反为其害。《内经》即有“膏粱厚味,足生大疔”之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就称:“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121并把这种饮食之害称作为“繫妊之邪”,亦即属于可以致病的邪气之一。

从《内经》时期起,医家一贯强调饮食因素是重要的内伤病因,几乎所有的急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在慢性内伤性疾病的发生过程及病理性体质的演变过程中,饮食失常这类内伤病因,都可以起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时至今日,这一情况不仅未能得以明显改善,而且还有加剧之势。因此,饮食营养因素必须引起人们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3辨体辨证施食。

辨体、辨证施食是饮食养生针对不同个体的生理、病理特点,有效进行食养与食疗的基本原则,也是饮食养生对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它是饮食养生的重要特点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生理特性概括。人群中的个体,在其生长壮老己过程中,由于受天时地理人事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及个体自身的遗传和年龄性别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个体在机体结构、机能和代谢等各方面的特殊性。所以,不同的人体质类型可能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体质特点。这种特殊性包含了机体的正气之盛衰,脏腑功能之偏颇,身心机能是否协调稳定等,从而体现出个体抗邪能力之强弱,并决定个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或处于某种亚健康状态。

所谓辨体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人的一般身体信息数据,借助中医理论进行分析,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体质类型。施食,则是根据辨“体”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养方法。辨体是决定具体食养方案的前提和依据,施食则是实施该饮食养生方案的`具体手段和方法。辨体施食是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饮食养生施予膳食的保健效果直接取决于辨体的正确与否。辨体首先着眼于体(体质类型)的分析,然后才能正确地施食。例如高年肾虚,可见腰酸膝软、听力减退、阳事减弱等现象,此为老年之人肾中精气逐渐减退的正常生理表现。但是由于个体内在因素的差异和所处环境或条件的不同,又常表现为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两种迥异的体质类型。只有把高年肾虚所表现的“体”是属于阴虚还是属于阳虚辨别清楚,才能确定当滋补肾阴还是温补肾阳,从而给予正确的饮食调养之法。而这方面的饮食调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3.2辨证施食“证”,亦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特性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等,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单一的症状能更全面、深刻、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食,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疗方案。同样,辨证是决定食疗方案的前提和依据施食则是实施该食疗方案以治疗疾病的手段方法之一。辨证施食是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

作为指导饮食治疗的基本法则,由于它能辩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因此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在辨证施食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膳”或“异病同膳”的方法来处理。所谓同病异膳,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就不同,因而食疗方法也不一样。还是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生的季节不同,食治方法也不一样。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湿邪气,故在食疗时必须用一些芳香化湿类的食物,以祛暑湿。这与其他季节感冒的食疗方法就明显不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食疗,这就是“异病同膳”。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就都可以用升提中气的食疗方法。由此可见,饮食治疗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相同的病机,可用基本相同的食疗方法;不同的病机,就必须用不同的食疗方法。所谓“证同膳亦同,证异膳亦异”,实质上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选用不同的食疗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施食的实质。

中医学强调,饮食保健首先须注重脾胃功能的调理保护。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饮食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健康长寿的保证。中医学认为,所有的饮食营养,均有赖于脾胃功能的消化、吸收与转化。这又称作“脾胃运化”。只有脾胃运化健旺,才能接受饮食物并将其转化为精微,输送到周身百骸而营养五脏六腑,从而发挥对机体的营养与保健作用。如果饮食不当,首先伤害的是脾胃,脾胃既伤,再讲究饮食营养亦无益。故有“脾胃一伤,百病由生”之经典名言。养生当以脾胃为先。

当今临床,又有多少健康问题源自饮食营养?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过剩、营养失衡。因此,人们重新开始考虑饮食养生问题,国务院颁布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国食物和营养发展纲要》等文件。从开始又先后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3项技术标准。因此,探讨中医饮食养生的学术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中医养生和饮食心得体会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使身体保持健康。而饮食在中医养生中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适当的饮食可以起到养生的作用。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医养生和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并形成了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中医养生重视阴阳平衡的观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中医养生认为,人体凡事都有阴阳之分,阴阳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基础。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此外,中医养生也强调要合理安排运动和休闲,根据气候变化调整饮食,以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这些观念让我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足,不仅注重身体的养生,也要注重心理的调节。

其次,饮食在中医养生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中医养生提倡饮食调养,认为“药食同源”,即许多常见的食物具有药物的功效。例如,生姜可以驱寒湿,柠檬可以解毒,绿茶可以清肝明目。在饮食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来选择不同的食物,达到养生的效果。比如,我平时容易感到疲劳,就多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花生等;如果感到焦虑不安,就多吃一些具有镇定作用的食物,如黄鳝、香蕉等。通过调整饮食,我发现身体状况得到了改善,更加舒适和健康。

再次,中医养生强调的养生四季饮食概念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中医认为,春季宜“顺气生发”,夏季宜“养阴清热”,秋季宜“润燥润肺”,冬季宜“祛寒补肾”。我注意到不同的季节对人体的影响不同,而合理地调整饮食可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比如,在春季我会多吃一些有助于消除湿气的食物,如山药、茭白等;在夏季我会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海带等。通过根据季节调整饮食,我发现自己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状态更加稳定。

最后,中医养生和饮食让我明白了“以餐食为主”的养生观念的重要性。中医认为,食物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和搭配,还要注重食物的质量和烹饪方式。我发现,食材的新鲜和健康对健康至关重要。尽量选择无污染的有机食材,避免过多的油炸和腌制食品,注重清蒸和水煮以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这些改变让我感到身体变得更加轻盈和有活力,也让我明白了养生与饮食的紧密关系。

总之,中医养生和饮食在实践中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收获。通过注意阴阳平衡、合理调整饮食、根据季节变化调养身体、注重食材质量和烹饪方式,我感受到身体和心理状态的改善。只有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态,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所以,我将继续秉承中医养生的理念,注重个体的差异和需求,通过合理的饮食和养生方式,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健康!

中医养生和饮食心得体会

中医养生和饮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以维护人体的平衡和健康为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养生和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健康的积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采取一些养生方法,有助于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以下将从养生观念、饮食结构、健康方案和心灵调整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医养生和饮食心得。

首先,了解中医养生的观念是关键。中医养生强调调整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和调养来维护人体健康。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我明白了养生的一些基本原则。例如,中医重视平衡饮食,强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的搭配,以及荤素搭配的均衡。此外,按照中医的观念,人体的阳气需要适当的调理和增强,因此饮食也应该有寒热相济、阴阳调和的原则。

其次,合理的饮食结构是中医养生的关键。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非常注重五味的平衡和食物的荤素搭配。传统的中餐一般包含粗粮、主食、蔬菜、荤菜和汤羹等五个方面,这样有助于提供全面的营养。此外,根据季节的不同,饮食的结构也会有所调整。在冬季,人们更倾向于食用温补食物,如热汤、炖肉等,以增强体力和抵抗寒冷。而在夏季,则更需要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瓜果等,以帮助身体降温和消除湿气。

第三,制定健康的养生方案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医理论,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可以针对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从而更好地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例如,根据我的体质和需求,我制定了自己的养生方案。我每天早晨醒来后,首先进行一些简单的体操活动,从而唤醒身体。接着,我会喝一杯混合蜂蜜和柠檬汁的温水,以帮助消化和排除体内毒素。此外,我还会按照季节调整食谱,增加适当的锻炼和休息时间,以确保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最后,心灵的调整与中医养生和饮食同样重要。中医养生不仅仅关注物质层面的健康,更关注心灵层面的平衡和稳定。通过一些心灵调整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提高整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我推崇中医理论中的“静”和“虚”观念,通过冥想、休息和思考,来调整和治愈内心的伤痛。此外,我也喜欢参与一些艺术和文化活动,如音乐会、书画展等,以增添乐趣和充实个人生活。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和饮食对于个人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理解中医养生的观念、调整饮食结构、制定健康方案和进行心灵调整,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地利用中医养生和饮食资源,以实现自身健康的目标。总之,中医养生和饮食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

传统的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体系有诸多优势和特点,包含食养与食疗。她是在中国古代所特有的、丰富且睿智的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它孕育于中国文化母体,基源于日常饮食,来自生活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并形成了她独到的饮食养生理论体系和操作实践经验及规范。建构现代饮食养生新体系,应注重从传统中充分汲取营养。故在此重点讨论传统中医饮食养生的学术特点,以资借鉴。

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与联系性。饮食养生非常重视人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联系性及相应的协调性。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机体的各个组织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饮食活动既可以影响整个机体的生理病理,又可以协调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整体观念是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医饮食养生中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人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等各个方面。

1.1人是有机的整体人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各个脏器组织或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这些不同的功能又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以维持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这也决定着机体的整体统一性。

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俯,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五脏是代表着整个机体的五个功能系统,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五个系统之中。人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体的有机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这种五脏一体观有其深刻的哲学根基和坚实的科学依据。

在生理上,脏腑和皮肉脉筋骨等形体组织以及口鼻舌眼、前后阴等五官九窍之间就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它们共同完成着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在发生病变时,脏腑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组织或器官;体表、组织器官有变化,也通过经络,干扰所属的脏腑;脏与脏、脏与腑之间也通过经络的联系而相互影响。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养肝清肝的食物明目养睛,用清心泻小肠火的食物保健口舌,以宣肺的食物保护皮肤鼻腔,以补肾的方法养益头发和耳窍等,就是因为通过长期的外在观察,使中医学总结出了诸如“肝经上行连目系,肝开窍于目”“心和小肠相络属,心开窍于舌”“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肾主藏精,其华在发,开窍于耳”等的相关理论,并有诸食养食疗之实践。

1.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机体,使机体相应地产生反应。这类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

自然界的季节气候的变化,昼夜晨昏的运转,地方区域的不同,都对人的机体产生不同影响。如自然界一年中有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等的季节气候^生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顺应性的变化,机体受这些影响,也随之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也影响着病变过程。某些慢性病,如痹证、哮喘等,往往在气候剧变或季节更替之时引起发作或病情加重。昼夜的变化,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是白天病情较轻,夜晚较重,所谓旦慧、日安、夕加、夜甚。

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也影响着人的各项生理活动。各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所以每个季节有不同的多发病、流行病,如春季多温病,夏秋季多痢疾、腹泻、疟疾,冬季多伤寒等。地理环境不同,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某些地方性疾病,更是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有鉴于此,饮食养生强调:要根据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因时因地调整饮食。

1.3饮食是协调整体的重要因素饮食是协调机体自身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界统一性的重要因素。饮食对人的作用是整体综合的作用,饮食养生十分注重饮食对人的整体作用,这是饮食养生的重要特点。合理的饮食也是协调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重要因素。《素问。六节藏象论》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之所生,莫不以饮食,饮食是人与自然接触最为密切的因素。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在不断寻求能适合身心健康的饮食内容和方式。对于自然界中有些不能改变或不易改变的因素,人们尽量从饮食中去寻求有利因素以弥补其不足。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区方域的差异,是不能改变的,尽管有些可以避之有时,但最终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饮食养生则提出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饮食观点,用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素问·六元纪大论》艮据四时气候变化提出“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的进食原则,即当季节寒凉的时候则避免食用过寒的食物,当气候温热的时候则避免食用辛热之饮食。

另外,人们发现某些地域的多发病与这些地区的特殊饮食有关,如《素问。异法方宜论》对东南中西北五方之人因饮食之殊而产生各种特殊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作了较详细的阐述:“东方之域……鱼池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美其食。鱼者使人中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这从病理上反证了饮食可协调机体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故合理地进行饮食营养,常可有效地促使机体与自然保持和谐,并避免一些病理性偏颇的发生与发展。

摄取营养,获得物质能量,从而补偿消耗,维持生命。故《灵枢。五味》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111可见,中医学非常强调欲保持康寿,应以重视饮食调养为本。

2.1养生当谨和五味,食饮有节饮食有五味之别,欲借饮食调养身体促进康寿,首先应注重五味调养。根据五味的不同特点及五味对身心功能的不同效应,合理调配,讲究饮食五味的多样化,食谱的广杂且合理,营养的丰富和全面。《素问。生气通天论》即强调:“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如能谨和五味,合理饮食营养,遵循自然规律,便可“长有天命”,尽享天年。

食饮有节也是饮食调养的重要原则之一。这涉及摄食行为的诸多方面,包括饮食有常,摄食有规律,不偏嗜某物某味,注重摄食行为卫生、合理等。众所周知,儒家文化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的'显学。儒家之核心,便是强调中和、中庸、中节,这不仅渗透进了人的行为举止、处事待人,同时也顽强地体现在日常的饮食与摄食行为等。食饮有节,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体现。谨和五味,饮食有节,可以说是饮食养生诸多原则中最精炼的概括。

2.2口腹之欲,漀饪之邪,皆为内伤病因饮食具有两重性,谨和五味,饮食有节,可以促进健康,増进营养;若失其偏颇,失其节制,或饮食不洁,又可以致病,即使某些富有营养的食物,食之不当,亦可反为其害。《内经》即有“膏粱厚味,足生大疔”之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就称:“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121并把这种饮食之害称作为“繫妊之邪”,亦即属于可以致病的邪气之一。

从《内经》时期起,医家一贯强调饮食因素是重要的内伤病因,几乎所有的急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在慢性内伤性疾病的发生过程及病理性体质的演变过程中,饮食失常这类内伤病因,都可以起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时至今日,这一情况不仅未能得以明显改善,而且还有加剧之势。因此,饮食营养因素必须引起人们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辨体、辨证施食是饮食养生针对不同个体的生理、病理特点,有效进行食养与食疗的基本原则,也是饮食养生对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它是饮食养生的重要特点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生理特性概括。人群中的个体,在其生长壮老己过程中,由于受天时地理人事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及个体自身的遗传和年龄性别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个体在机体结构、机能和代谢等各方面的特殊性。所以,不同的人体质类型可能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体质特点。这种特殊性包含了机体的正气之盛衰,脏腑功能之偏颇,身心机能是否协调稳定等,从而体现出个体抗邪能力之强弱,并决定个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或处于某种亚健康状态。

所谓辨体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人的一般身体信息数据,借助中医理论进行分析,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体质类型。施食,则是根据辨“体”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养方法。辨体是决定具体食养方案的前提和依据,施食则是实施该饮食养生方案的具体手段和方法。辨体施食是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饮食养生施予膳食的保健效果直接取决于辨体的正确与否。辨体首先着眼于体(体质类型)的分析,然后才能正确地施食。例如高年肾虚,可见腰酸膝软、听力减退、阳事减弱等现象,此为老年之人肾中精气逐渐减退的正常生理表现。但是由于个体内在因素的差异和所处环境或条件的不同,又常表现为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两种迥异的体质类型。只有把高年肾虚所表现的“体”是属于阴虚还是属于阳虚辨别清楚,才能确定当滋补肾阴还是温补肾阳,从而给予正确的饮食调养之法。而这方面的饮食调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3.2辨证施食“证”,亦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特性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等,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单一的症状能更全面、深刻、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食,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疗方案。同样,辨证是决定食疗方案的前提和依据施食则是实施该食疗方案以治疗疾病的手段方法之一。辨证施食是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

作为指导饮食治疗的基本法则,由于它能辩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因此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在辨证施食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膳”或“异病同膳”的方法来处理。所谓同病异膳,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就不同,因而食疗方法也不一样。还是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生的季节不同,食治方法也不一样。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湿邪气,故在食疗时必须用一些芳香化湿类的食物,以祛暑湿。这与其他季节感冒的食疗方法就明显不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食疗,这就是“异病同膳”。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就都可以用升提中气的食疗方法。由此可见,饮食治疗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相同的病机,可用基本相同的食疗方法;不同的病机,就必须用不同的食疗方法。所谓“证同膳亦同,证异膳亦异”,实质上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选用不同的食疗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施食的实质。

中医学强调,饮食保健首先须注重脾胃功能的调理保护。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饮食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健康长寿的保证。中医学认为,所有的饮食营养,均有赖于脾胃功能的消化、吸收与转化。这又称作“脾胃运化”。只有脾胃运化健旺,才能接受饮食物并将其转化为精微,输送到周身百骸而营养五脏六腑,从而发挥对机体的营养与保健作用。如果饮食不当,首先伤害的是脾胃,脾胃既伤,再讲究饮食营养亦无益。故有“脾胃一伤,百病由生”之经典名言。养生当以脾胃为先。

当今临床,又有多少健康问题源自饮食营养?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过剩、营养失衡。因此,人们重新开始考虑饮食养生问题,国务院颁布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国食物和营养发展纲要》等文件。从1997年开始又先后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3项技术标准。因此,探讨中医饮食养生的学术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

养生,又称摄生,是保养身体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包括精神、运动、功法、饮食等方面。所谓“自古名医多长寿”历代名医们在养生保健方面,都有自身独特的经验。其中,饮食养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养生方法。因为饮食是人体补充营养、维持生命的一个基本手段,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源泉,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也就是提倡在日常饮食中进行饮食养生,对身体进行调养。因此在中医理论中,饮食养生是早已有之。

中医的饮食养生与中华文明的饮食文化是共生共存的。在夏朝时期,就已开始有了酿酒工艺,而商王汤的宰相伊尹所制作的具有治疗功效的汤液,成为了中医汤剂的鼻袓。

春秋战国时期,饮食在养生保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十二病方》中,应用的近250种药物中就包括了谷、菜、果、禽、兽、鱼、虫等食物。《内经?藏气法时论》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以补益精气。”明确对药物(毒药)和食物的功用做出了区分,对于日常饮食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进行了分类,形成了类似于今天营养金字塔的饮食养生指导方案。

汉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饮食学专著《神农食经》,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神农黄帝食禁》共七卷,可惜早已失传。在其他医学著作中也有很多关于饮食养生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50余种药用食物。

随着饮食养生的逐渐发展,到了晋隋时期,葛洪的〈(肘后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都出现了用动物内脏辅助治疗相关疾病的“以脏补脏”的篇章。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养老食方”其弟子孟说在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著有《补养方》,收入食药治法138条。

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在医药卫生、养生保健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宋代官方出版的方剂专书《太平圣惠方》中也收载了许多摄生保健的内容,尤其注意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方法,如记述了各种药粥、药酒等。金元时期,许多著名的养生家和医家,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见解。刘元素重在养气,张子和祛邪扶正,李东垣注重调理脾胃,朱丹溪强调阴气保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养生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养生学在宋元时期最大的发展是对老年医学的充实和发展以及食养学的进一步发展。

元朝太医忽思慧,用汉文编写了《饮膳正要》,书中有养生避忌、妊娠食忌、饮酒避忌、服药食忌、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等专门章节,共载药膳菜肴94种,它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也是一部饮食养生的重要的著作。

明清时期,随着养生学的进一步发展,饮食养生的理论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饮食治疗的书籍。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就是这一类书籍的代表。

可见,饮食养生的源远流长,甚至早于中医学理论而出现,当人类懂得用火煮熟食物开始,就已经开始了饮食养生经验的积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中医饮食养生已经蓬勃发展。

2.1饮食有节饮食有节是饮食养生的基本要求。“节”有两个含义,一是节制,即不可过饱过饥,二是节律,即进食时间要有节律,不可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免损伤脾胃。

绝大多数的名老中医在提到养生经验时,都提到饮食有节,尤其在老年阶段,脾胃虚弱,更要注意顾护脾胃。名老中医王乐善2认为,一旦脾胃受伤,气血生化不足,抵抗力下降,必然会生病,而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最容易文伤脾胃认因,此要想长寿能力就有限注意饮是有养价值高的食物,过食之则伤肠胃,进而损及脾肾。因此,日常生活必须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进食太过,才能保养正气,预防病菌侵入。

2.2谨和五味谨和五味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饮食养生观点。所谓五味是通过五味入五脏,泛指食物的各种性味。谨和五味即是强调饮食必须多样化,不可偏嗜,才能营养均衡。《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提至ij:“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可见,谨和五味对于身体气血、腠理、筋骨都要重要的意义。名老中医谢昌仁2将自己的饮食养生方法归纳为“五步”: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甜、四不过肥、五不偏食。可见,谨和五味是重要的饮食养生的原则。

2.3寒温适度寒温适度有指食物的温度和性味两重意思。《灵枢?师传》提到:“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至邪僻也。”说明饮食要寒温中适,才能够更好地为脾胃化生水谷精微提供一个好的前提条件。

首先,在饮食过程中,过烫或者过凉的食物温度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口腔、食道、胃的表面黏膜都会受到损害。其次,食物的性味过于温热或寒凉,对于人体脾胃是一个不良刺激。过于寒凉的食物,容易使脾胃运化失司,出现完谷不化,过于温热的食物,容易使脾胃火旺,灼伤阴液,都是对脾胃和身体的损害,更是养生的大忌。

2.4清淡饮食《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指出:“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是说过食肥甘厚腻的食物容易引起痈疽疮疡等疾病。经常过食酒肉、油腻、煎炸、辛辣之品,能助湿生痰,助热生风,诱发疾病。因而,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明确提出:“莫嗜膏粱,淡食为最”[3]。古往今来的长寿者,基本上关于饮食的经验,都提到了清淡饮食。清淡饮食不等于素食或者偏嗜,只是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避免过多食用肥甘厚腻之品。秦亮甫2老中医坚持清淡饮食,以容易消化的软食为主,极少进食油腻、煎炸等坚硬、肥腻的食物。荤素搭配,素的占60%,荤的占40%。

一日三餐是日常生活所必需。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保健意识,饮食养生是养生保健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方便可行的方法之一。饮食养生自上古已有之,自《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以降,各类医书、养生学著作都有详细论述,其基本原则饮食有节、谨和五味、寒温适度、清淡饮食更是历代医家身体力行的养生措施,所以才出现了‘‘自古名医多长寿”的说法。

传统中医饮食养生的特点

不同季节的饮食禁忌即根据不同季节适当选用寒凉、温热、平和等不同类型的食物。如夏季天气炎热,不宜食用辣椒、肉桂等辛热食品,还要适当限制温性的肉类摄入量以免助阳动火;冬季天气寒冷,应忌用寒凉类的食物。

不同体质的饮食禁忌即根据人体的不同体质适当选择食物。如体质健壮者,不宜过多食用膏粱(肥肉和细粮)厚味及辛辣之品。体质虚弱者,少些食用寒凉的蔬菜水果等。因阳虚而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者,而应忌用田螺、蟹肉等寒凉之品。阴虚而有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等症状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而忌用辛辣生热及温热之品。

不同疾病的饮食禁忌即根据所患疾病的性质适当地选用食品。如热性疾病,忌用辛热食品,如羊肉、狗肉、辣椒、花椒等。患有疮痈肿毒者,应禁食鱼虾类食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医饮食养生之道中医饮食养生之道有哪些

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同时,冬季也是进补的最好时机,以达到保阴潜阳的良好功效。

四季养生之道不可逆,我们应当遵循和顺应自然的规律,合理地调配饮食以达到四季不同的养生目标。人的身体既可强壮也可脆弱,关键就在于我们花费多少精力去调理和保护。其实要想达到养生的目的需要注重许多细节,这也许是与我们的喜好和习惯相悖的,但却是保护身体的唯一途径。例如夏季少食冰饮以免过寒伤脾胃,这样看似简单的细节在炎热的当下我们却往往很难控制,但要意识到这是有损健康的举动,都应该为了长远的身体健康尽量做出改变。

根据五脏六腑的不同需求来划分。红滋心。红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非常有益处,如红苹果、山楂、红枣、西瓜、胡萝卜等。青养肝。青色食品包括绿色蔬菜和水果等,维生素含量高,对于清理肠胃、促进肝脏的排毒是十分有效的。黄益脾。如南瓜、柑橘、香蕉、黄豆、玉米等黄色食品,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促进排毒,延缓器官衰老。白润肺。白色食品如牛奶、豆腐、冬瓜、竹笋、山药等,对于养肺的功效是显著的。黑补肾。黑豆、黑芝麻、桑葚、紫菜、黑木耳、茄子等黑色食品都能为肾脏的健康出一份力。

大暑的中医养生及饮食禁忌

第一步:洁面乳、卸妆油(如果没有化妆,这一步骤可以省去)。

功效:洁面乳或卸妆油能有效溶走化妆品或高度防晒霜。

用法:用干的手取适量洁面乳或卸妆油,在干的面上轻轻按摩,然后用水冲洗干净或用纸巾抹走。

洁面乳:在干或湿的面上按摩,然后用水冲洗或用面纸抹干净。

注意:如使用一次未能将污垢洁净,可以重覆使用直至感觉干净。干性或敏感性肌肤不必使用凝胶、泡沫或粉末,只用洁面乳直至感觉干净就可以。

第二步:洁面凝胶、洁面泡沫、洁面粉末。

功效:作为第二次洁面程序,去除过多死皮、污垢、留在面上的卸妆油或洁面乳残积、清理毛孔。

用法:加水起泡后,在湿的面上轻轻按摩,然后用水冲洗干。

注意:洁面乳适合干性或敏感性肌肤。凝胶、泡沫或粉末适合油性、混合性及中性肌肤。

第三步:爽肤水。

功效:收细毛孔、平衡肌肤酸碱度、为肌肤保湿。如倒在化妆棉上轻拭,可抹走多余死皮。

用法:可倒在化妆棉上轻拭面部,或用手将爽肤水轻拍面上。

注意:所有肌肤都需要这个步骤,敏感肌肤则最好避免使用化妆棉。

第四步:面膜(早上护肤这一步骤可以省去)。

功效:作为面部深层护理的程序,可以每天使用作密集护理,或每星期使用两至三次。

用法:将凝胶或乳霜面膜涂在洁净的脸上,十至十五分钟后用水冲干净。片装面膜同样在洁面后使用,敷在面上十五分钟后撕走,使用后可以选择将精华轻轻按摩到面上直至吸收,或用清水冲洗。

第五步:眼部精华素、眼部凝胶、眼霜。

功效:眼部肌肤是全身最薄的肌肤,因此需要特别小心护理,不要将面霜当眼霜涂,因为可能会引起敏感或油脂粒。

用法:首先使用眼部精华,再加上眼部凝胶或眼霜,用第四只手指沾一粒米大的份量,轻按在双眼周围。

注意:眼霜通常减淡皱纹、眼部凝胶通常减淡黑眼圈或改善浮肿,涂眼霜时不要用力擦眼睛,以免皱纹产生。

第六步:精华素。

功效:美白、抗衰老、保湿、控油…各种各样的精华素能满足不同的肌肤需要,浓缩的有效成份能有效改善肌肤问题,清爽的凝胶或液体加速肌肤吸收。

用法:整面涂均或只集中在需要部位涂上,轻拍以助精华液吸收,除了眼部精华液,否则别把普通面部精华液涂在眼部。

第七步:保湿霜。

功效:晚上是肌肤修复受损细胞的黄金时间,跟日霜比较,晚霜通常都比较滋润,在湿度较低(如冷气环境)的地方提供保护,防止水份流失,令肌肤看起来更年轻更幼滑。

用法:洁面爽肤及涂上精华素后使用。

1。精神调养。

大暑时节,天气酷热,人们易出现心烦意乱,急躁焦虑,无精打采,精神不集中等情形,有人称之为“精神中暑”。因此,要做好精神调养,谨守“静心养生”的原则。所谓“心静自然凉”,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气恼怒,可多想轻松愉快的人或事,也可多参加钓鱼、绘画、书法等活动,可以达到安定神志、调养心气的作用。

2。起居调养。

大暑节气,天气炎热,此时要注意防暑,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老人及体质虚弱者,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门,汗出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汗出后受凉感冒。同时,室内要注意通风,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10摄氏度,避免汗出后直对风扇或空调吹风,以免感冒。

另一方面,大暑天气炎热,人们容易感到疲倦,此时要注意睡好子午觉,适当午睡半小时,以保持精力充沛。

3。运动调养。

大暑正处于“三伏天”,天气炎热,此时宜少运动或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锦、太极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凉的公园、河边、林荫道旁进行,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运动过后要补充水分,但应避免运动后进食冷饮,否则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4。饮食调养。

大暑不但天气炎热,而且雷电、暴雨多,此时人们容易受暑湿影响出现腹胀、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此时饮食宜清淡多样化,以补气健脾、消暑生津为主,可多食绿豆、黄瓜、苦瓜、莲藕、鸭肉、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圆、桃子、黄皮、芦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

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饮食养生论文范文饮食文化与养生论文

通常我们所说的主食是指米、面、杂粮等,副食是指肉、蛋、菜等食物。主食和副食二者缺一不可。

有人提倡多食肉少吃粮,这不符合养生之道。有人要减肥,只吃主食,不吃副食,结果却适得其反,多余的淀粉在体内会分解成葡萄糖,并转化为脂肪储藏起来。有人觉得主食没有营养,不吃正餐,饮食无常,零食不断。这些都不符合饮食养生的要求。

2、细粮与粗粮的比例是4:6。

吃粗粮成了近年来的一种新时尚。很多人喜欢吃粗粮,认为它营养价值高、入口感觉好,而且对牙齿、面部肌肉等都比较有益。

可是,粗粮虽好,也不宜多吃。因为其中含有过多的食物纤维,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还会损害到人体的生殖能力。日常饮食,细粮与粗粮的比例控制在4:6最健康。

3、酸性与碱性。

事实上,食物的酸碱性并不是由我们的味觉决定的,而是与它的矿物质含量有关。

所以水果中通常吃起来酸酸的,如柠檬、杨桃,然而它却是碱性食物:又如米饭,面类并无显著的味觉反应,可是为酸性食物。若以日常食物分类,大部份动物性食物,属酸性食物,如鱼类、肉类、贝类。此外,大多数谷类、部份坚果类亦属于酸性食物。

4、小火与大火。

多吃用小火(焖、炖、热、煨)烹调的食物,少吃用大火(炸、爆、烧)做的食物。

5、寒与热。

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之别。营养专家建议,寒者以热补、热者以寒补的平衡膳食,如果破坏了这种平衡必然伤身,维持这种平衡才能延年益寿。

比如:夏天炎热,喝碗清凉解暑的绿豆汤;冬天寒冷,就喝红小豆汤;吃寒性的螃蟹一定要吃些姜末,吃完还要喝杯红糖姜汤;冬天吃涮羊肉,一定要搭配些凉性的白菜、豆腐、粉丝等。

6、饥与饱。

不可过饥过饱,过饥则伤肠,过饱则伤胃。科学饮食,对保护脏器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长期饥饱不均,不仅影响胃肠功能,日久还会得慢性消化道疾病。因此,若要身体安,三分饥与寒。

7、荤与素。

荤与素二者的合理搭配,可以让人既饱口福,又不致于因吃动物性食物过多,而增加血液和心脏的负担。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这样的膳食结构比较利于长寿。

8、干与稀。

每餐饮食都应该有干有稀,有的人图省事只吃干食,不仅影响肠胃吸收效果,也易引起营养成分比例失调。当然餐餐吃稀的,也不是良好习惯。营养专家建议,胖人先稀后干,瘦人先干后稀。

9、品种与数量。

每天进食的食物品种越多越好,但是数量上要适当控制。

10、酸甜与苦辣。

多吃苦辣食物,少吃酸甜食物。

中医饮食养生之道中医饮食养生之道有哪些

主料:糯米(适量)。

调料:红蓝草(红色)(适量),干黄花(黄色)(适量),紫苋菜(梅红色)(适量),糯米原色(白色)(适量),黑豆汁(黑色)(适量)。

做法:

1、准备所有材料,将黄花洗净放入已盛有清水的砂锅内煮开提取黄色染汁。

2、将黄色染汁沥渣倒出备用。

3、将红蓝草(紫色)洗净放入已盛有清水的砂锅内煮开提取紫色染汁。

4、将紫色染汁沥渣倒出备用。

5、将红蓝草(红色)洗净放入已盛有清水的砂锅内煮开提取红色染汁。

6、将红色染汁沥渣倒出备用。

7、将洗净的糯米分别倒在各染汁碗内,白色为糯米原色放入清水内泡,放冰箱内隔夜泡一晚。分别泡了紫色(红蓝草)、黄色(干黄花)、红色(红蓝草)、黑色(黑豆汁)、梅红色(紫苋菜汁)、白色(糯米原色)。

8、将糯米里的各染汁水倒出沥干水份待用。

9、依次将染好色的糯米放入已铺有蒸沙布的竹匾内。

10、起锅放入适量清水,将装有糯米的竹匾架在蒸架上,加盖蒸煮至糯米软糯即可。

这样做出来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五彩斑斓、晶莹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润柔软、醇正平和,味道富有植物清香,吃起来令人回味无穷,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红兰草有生血作用,栀子有清热凉血作用,用枫叶煮成的青粳饭,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

饮食养生论文范文饮食文化与养生论文

黄豆芽是大豆在水中浸泡发芽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自身酶的作用下,大豆中蛋白质结构变得疏松,蛋白质的消化率和生物效价提高,维生素b1、b2、c的含量以及水溶性纤维素量增加,成为理想的高营养蔬菜。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无根豆芽多数是以激素和化肥催发的,无根豆芽是国家食品卫生管理部门明文禁止销售和食用的蔬菜之一,豆芽看起来肥胖鲜嫩,但有一股难闻的化肥味,甚至可能含有激素,千万不要食用。

黄豆芽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青少年可多食,孕妇多食对缓解妊娠性高血压和产后便秘有一定效果;。

2.虚寒尿多者慎内服。

黄豆芽食疗作用:

黄豆芽味甘、性凉,入脾、大肠经;。

具有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祛黑痣、治疣赘、润肌肤的功效;。

对脾胃湿热、大便秘结、寻常疣、高血脂有食疗作用。

二、黑豆。

黑豆是各种豆类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比猪腿肉多一倍还有余。它含有的脂肪主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人体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占50%,还有磷脂、大豆黄酮、生物素,所以吃黑豆没有引起高血脂之虞,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中医认为,黑豆性平味甘,有润肠补血的功能。

黑大豆炒熟后,热性大,多食者易上火,故不宜多食。黑豆叶可治血淋,种皮养血疏风。

黑豆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2.小儿不宜多食。

黑豆食疗作用:

黑豆性平、味甘;归脾、肾经;。

用于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痉挛、产后风疼、口噤、痈肿疮毒,可解药毒,制风热而止盗汗,乌发黑发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

黑豆食物相克:本草经集注记载有:“黑豆恶五参、龙胆”。黑豆忌与蓖麻子、厚朴同食。

中医饮食养生知识有哪些中医饮食养生知识

中医是什么呢?中医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疾病理论和知识,这种知识经过漫长岁月的反复探究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体系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在炎黄时代就已经开始有相关的记载和研究了。比如对后世影响极大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都对后世的中医养生知识的形成影响巨大。

中医理论的基础是阴阳五行论,在这里人们将人体当作形气神的统一体,所以中医养生知识里面也比较注重形气神的培养与健康,一切中医养生知识都离不开养形、养气、养神。

中医养生知识中比较注重脏腑的功能,认为要调理身体首先要将脏腑功能维持在较高水平。那么中医养生知识中的脏腑指的是什么呢?脏腑指的是人的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五脏和六腑还形成了表里关系,比如:肝与胆;心与小肠;脾和胃;肺和大肠;肾和膀胱。了解这些脏腑的表里关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根本,下面我将分别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知识中脏腑这一部分。

中医饮食养生知识有哪些中医饮食养生知识

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萝卜出了地,郎中没注意。

人说苦瓜苦,我说苦瓜甜。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

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腿。

多喝凉白开,健康自然来。

白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

饮了空腹茶,疾病身外爬。

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

尽量少喝酒,病魔绕道走。

饭后一支烟,害处大无边。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养生三字经:

冠心病,吃银杏。吃鲜橙,防卒中。

乌龙茶,减肥佳。身材秀,吃土豆。

气血虚,吃荔枝。葡萄甜,补血源。

要润肤,樱桃补。常吃枣,不显老。

燕麦汤,皮肤光。食蜂蜜,皮肤细。

萝卜汤,治胃胀。红薯蒸,大便通。

洋葱好,防流脑。枇杷果,治咳嗽。

银耳烩,能清肺。椰子果,清肝火。

吃苦瓜,胃火下。柿子霜,治舌疮。

吃西柚,防血稠。吃洋葱,脑路通。

吃大蒜,降血脂。蘑菇餐,防血栓。

吃鲜姜,血脂康。木耳菜,降脂快。

菊花茶,降血压。吃辣椒,消脂肪。

吃芝麻,养头发。要安神,吃枣仁。

吃芒果,呕吐止。吃胡椒,祛风湿。

吃山药,益补脾。吃百合,益补肺。

要健脑,吃核桃。吃苹果,益补肾。

吃葡萄,补肝肾。吃鲜桃,益五脏。

清晨起,莫慌忙,伸伸懒腰再起床。

床边坐,别着急,半分钟后再站起。

温开水,喝半杯,血脉通畅最宝贵。

大小便,要排空,清肠排毒垃圾清。

吃早餐,很重要,宜早更要营养好。

日出后,晨练宜,空气新鲜利身体。

指梳头,干洗脸,头脑清醒驻容颜。

洗洗鼻,揉揉眼,远离感冒和花眼。

齿常叩,舌常转,生津开胃齿固坚。

保健穴,常按摩,健身祛病好处多。

大步走,小步跑,一天万步比较好。

循渐进,持之恒,常年坚持必然灵。

戒吸烟,限喝酒,心胸开阔不发愁。

午饭后,睡一觉,自我调节减疲劳。

晚餐少,宜清淡,有利健康和睡眠。

晚饭后,散散步,身心放松舒睡眠。

睡觉前,泡泡脚,按摩涌泉胜吃药。

重健康,在心理,心理健康数第一。

有爱心,要牢记,淡泊人生有意义。

葆青春,养天年,合家幸福到永远。

相关范文推荐
  • 02-22 供水个人工作总结(优质17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每个月结束时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项任务,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月工作总结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
  • 02-22 银行国际业务部工作总结(优秀17篇)
    通过撰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提高工作效率。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精选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霎间又来到了年尾
  • 02-22 建筑专业暑假实践报告(优秀18篇)
    通过实践报告的撰写,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行自我评估,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实践报告样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
  • 02-22 SQE个人发展计划书大全(24篇)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范本,有助于我们规范用词、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成为大家写作路上的一个参照点,让我们一起进步。我是一名小学教
  • 02-22 团课心得体会(汇总1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接下来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节团课,我感触颇深。恍然明白原先仰望
  • 02-22 街道清理工作总结(精选13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反思工具,通过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未来的工作计划。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
  • 02-22 社会稳定维护策略分享范文(19篇)
    范文范本的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丰富我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为了保证我校维稳建设工作,
  • 02-22 中国人寿保险工作报告(实用15篇)
    作为一份书面材料,工作报告的写作应清晰明了,语言简练,能够准确传达我们的工作内容和成果。这些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工作报告,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写作技
  • 02-22 村支部书记问题和不足的改进措施大全(12篇)
    范文范本是学习和提高自己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写作或表达的标准和要求。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相信这些范文对于大家提高写作
  • 02-22 带病工作承诺书(专业20篇)
    范文范本是提供给读者的一种指导,帮助他们通过参考范例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颁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