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教学经验总结(优质16篇)

时间:2023-11-06 06:38:18 作者:笔砚 教育信息化教学经验总结(优质16篇)

8.总结范文是一个反映我们自身进步和成长的重要文档,也是衡量我们学习和工作表现的标准。请看下面的总结范文,以了解如何总结一次活动的组织和筹备工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向。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论文

我向来以为,语文学习的最佳手段,不在于传授,而在于熏陶。

记得林语堂先生曾经讲到过师徒相授的动人场面:面对学养深厚的老师,学生只需坐在教师面前,彼此不发一言,学生静静地从老师的言行中去体悟为人治学的道理,这种不言之教,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可以看做教育教学的至高境界。禅宗推崇顿悟,因为深奥的体悟来自灵魂最深处,言语都不便于表达,故刘禹锡云:常恨言语浅,不及人意深。六祖慧能之所以接过袈裟,就是源于他超人的悟性。他虽然大字不识,仅为一烧火僧,但心境空明,直抵佛性,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了他。庄子借轮扁之口说,圣人之言皆糟粕,言语出口则言语已死,思想的内核突破了语言层面。这样说来似乎有点玄,难道语文的学习也像释道哲学这般吗?当然,没有必要把语文学习看得玄奥高深,但事虽不同,理却同,我们很容易找到其中的相通之处。百年以来,人们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出现前所未有的探究热情,在中西互融的开阔的视野下,对语文学科规律的研究取得了更为深入的进展。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语文教育的低效状态依然持续,语文教育方面长期存留的很多症结仍然存留着,特别是越来越盛行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大多与语文自身的规律背道而驰,对语文教育构成极大的伤害,这种状态加重了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忧虑,很多有志者期望语文教育能迎来新的转机。

如何改变语文教育的现状,如何提高语文教育的效率,我以为必须尊重语文自身的规律,强调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区别,语文教育应在熏陶渐染上做文章,发挥语言文字的熏陶功能。张志公先生有言:十多年的语文学习经历,就是熏也熏好了。但事实鲜有让人满意的,为什么我们总难获取满意的学习效果?百年以来,欧风美雨裹挟而来,中国现代语文有了新的面目。先进的教育理念,新鲜的教育方式,对汉语言的传授有了很好的启发作用。在语文教育技能层面上,语文学界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厘清了不少历史上含混模糊的认识。但是,不可否认,语文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重术轻道的倾向,技术至上主导了语文教育的方向。而对于语文自身规律尤其是汉语言文字的规律的研究却受到冷落,很多人在技能的层面上纠缠不休,总有人期望用自然科学的机械方式,总结出多少步、多少法、多少程序,企望顺利地驾驭语文这匹“野马”。然而事实证明,此路不通。语文与自然科学的明显区别,在于它的多义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简明言之,就是它的非科学性。期望用什么公式定理来约束它,最终会显得无能为力、苍白倦怠。几十年来,多少人“发现”的、“发明”的、“创造”的这样那样的法术,被无情地证明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因为它们共同的弱点是属于术的层面的研究,距离真正的语文之道尚存距离。庄子有云:吾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学好语文,关键不在于方法技能的传授,虽然方法自有方法的存在价值,关键在于我们能创设什么样的环境,我们能带给受教育者什么样的心灵感染。如果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是最适合自学的,这就是有些学生的语文素养常置教师或学校教育于尴尬境地的原因。那个听课很专心、学习很卖力的同学不一定能把语文学习好;那个上课的时候你看来有点心不在焉却能在课后大量读书的人,语文素质却高人一筹。语文的功夫无穷尽,课堂的传授太有限。我们必须重视语文环境的创设。环境于人的影响润物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或煦暖或滋润着心灵。在一个良好的语文环境中,任何人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有的人还会来一个脱胎换骨。

审视我们周围的实际,可以说急功近利是影响语文环境创设的最大障碍。很多时候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总期望一夜之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或者如俗语所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这太天真,语文教育者不可能是魔术师。要知道,语文学科是最最速成不得的,它与急功近利几乎是天生的冤家。总是急咻咻的样子,今天吃下了肉,就希望明天腮上长出一块肉来,除了是病态,还能是什么?营养学家认为,一般说来,在田野里生长周期长的食物营养价值总会更高些,为什么?说穿了,不为别的,就是阳光是不可省却的。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保持一个从容的心态,维护一个合理的过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我不相信语文教育会没有成效。有些人为了获取分数,突击完成,加班加点,即使有一点暂得之利,过后也会很快地被证明于语文素质的提高于事无补。还有的做法,更趋恶劣,近似杀鸡取卵,只要一时的分数,学生兴趣的破坏、学习过程的荒谬,似乎都不关我的事体。朝深里说,这有违职业道德。教师不是马路警察,不能只管一段,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学习的热情,这很重要。为了区区分数,把语文榨干汁水,把语文五马分尸,把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降至冰点,这样的事情不是已经很普遍了吗?急功近利,害人不浅啊!

真正要提高素养就在于创设一个语文学习的环境,这样说,语文学习就是件任重道远的事了。学校、家庭、社会,有必要共同构筑一个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当然,这样说,并不是为推脱学校教育的责任,也没有理由削弱学校的主阵地功能,学校的语文教育仍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家庭对社会的要求总是很微弱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并不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我们的主要发挥作用的地方还是学校。在语文环境的创设上,学校教育是最不可或缺的。

由于应试教育狂风劲吹,不得不承认,学校语文教育的环境越来越值得忧虑。大量繁复的各学科作业把学生的时间、精力挤压到极限。读书,准确地说,读课外书,已经是一件看起来非常奢侈的事情。于漪老师曾经语带无奈地说,语文的地位在学校里已经不是什么小三子了,它应该是小四子、小五子了。在学校管理者、在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它是当仁不让的弱势学科。曾经有人戏言,如果说理化生史地政属中学基础学科,那么,数学是基础的基础,语文又是数学的基础,那语文对一般的基础学科而言,就属于姥姥级了。可“姥姥”又怎么样,现在不是倚老卖老的时代了。在时间的分配上,不要想着与强势学科比如数学外语甚至物理化学一争高下。这是考试格局所决定的,因为语文实在不如人家能“贡献”分数,分数面前只能气短,这是语文教师的最大尴尬,是语文教师心中共同的痛。不提分数也罢,一提分数就憋死英雄汉。提倡读书,尽管有理,但是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倡导,基本上等同风过耳。况且,语文教学本身又存在很多误区,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又不见读书的影子,只知道在习题堆里打滚,语文课上充满了简单机械的重复,严重背离语文教学规律的事情频频出现。本来还有的一点语文学习兴趣被消磨到趋近于零的程度,如果不是还有最后一个手段――考试,更不知学生该如何“作践”语文。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好地反思,除了考试,我们善待自己的职业了吗?没有办法改变的现不多说,但我们有必要作出自己的努力,使语文本身产生魅力,去吸引更多的学生。

鉴于这种状态,创设一个相对理想的语文环境,变得尤为急切,尤为重要。不要目光只盯着考试,不要以为我只对分数负责。学校的最大功能是育人,我们应该对育人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语文教育功用无穷,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它的作用需要很长的周期。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总该有理想的色彩,有一种诗意的成分,有一种彼岸的追寻。想想看,在一个人的青少年时光中,如果没有这样的因子,它的人生航船如何定向,如何获取动力,又如何在遇到风浪时保持一颗静定的心。理科的知识更多的是给予获取有形财富的手段,与精神的深厚关系不大。如果我们听任目前学校教育现状的蔓延,的确,从近期看,不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即使学生在语文分数上有点影响,焉知他们不能在其他学科上获取更大的补偿?语文更多的是关于未来的,如果今天失去阵地的坚守,自动宣告语文教育的缺席,这将是对学生的将来成长的莫大失职。

语文教育难为,但并非不可为。抓住课堂主阵地是创设环境的核心。培养大语文的意识,改变陈腐落后的做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引取生活之水浇灌,这些都属于语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能徜徉于语言文字的密林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获取诗情,浸润心灵,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妙与灵动,让灵魂与世界上最高贵的灵魂相交流。每年每月每天每时,感受着语文的魅力和魔力,那么,素养的提升,境界的提高,还会是值得忧虑的事吗?让空气中弥漫语文的因子,让土壤里生长出文学的叶芽,这也许近于语文教育的理想状态吧。当然,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纠正语文学习的错误观念,把读书当做最重要的手段,把生活看做语文学习的源泉,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不可能学不好语文。这里面天地自宽,大有可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给中学生开列过一份必读书目,说出来不知是让我们羡慕,还是让我们惭愧,那份书单上包括一百七十五部世界文学名著。对照我们的中学生阅读,教育部开设的三十部文学名著的阅读还是形同虚设。引导学生读书,是创设语文学习环境的重中之重。创设环境,还包括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没有课堂教育是不行的,但仅有课堂显然是不够的,大语文观的树立至为重要。这牵涉到学生视野的开阔。有一句已经被引用得烂熟的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非常有理的。陆游告诫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们应当告诫学生说:要学好语文,必须在课外下功夫。引导读书,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走得出,进得来,利用多种渠道,发挥熏陶作用。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音乐会博物馆大剧院,让一切的一切都发挥语文学习的效用,让语文素养在潜滋暗长中提升。在这诸多环节中,课外阅读显得尤其重要。语文素养大部分是读出来的,这是在历史长河中被反复证明了的。

当然,创设环境,我们还会遇到一个挑战,那是提升教师自身阅读素质,这是一切措施实施的关键。曾经有过无数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很多人把自己语文学习的经历与老师关联在一起。教师引导兴趣,兴趣开阔视野,视野提升素质,素质影响一生。在诸多环节中,首先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抛开此一点,再好的理想似乎也难以实现。多少有为之士,曾经陶醉地讲到他们少年时代遇到的良师,这奠定了他们人生的根基。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太高太高,值得人付出一生去追求。有时我坐在别人的课堂里听课,我曾无数次地设想,如果我真的是一名学生,我会喜欢这个老师吗?他的视野、他的言语,能传达出语文的魅力吗?他的举止里有一种深厚的人文积淀吗?也许其他学科对此不太关注,语文教师往教室里一站,本身就是语文教科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切就包裹在其中了。

无数的事实证明,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没有足够的吸纳、悟性、灵感、创造力,_切都是靠不住的。在语言文字的环境中游弋,是铁树也能开花,是古莲也能发芽。没有天生学不会语文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为之创设一个良好乃至理想的语文环境。语文本身魅力无穷,趣味无穷,只要我们能做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多按语文的规律做事,少一点功利的心态,多一点从容的心境,相信语文教育会有着美好的未来。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怎样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受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信息技术随之出现,被逐渐引进了课堂教学中,和以往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较而言,其占据的优势更大,它可以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局限性,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从中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语文本身是一门语言,它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性学科。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还在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比较注重于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死背硬记,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落后,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无法全面的掌握知识点。我国人口规模较多,在选拔人才等环节中,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只能够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应试教育氛围明显。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最为关注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的好坏,仅仅评价分数和成绩来判断,不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自身思想理念有了明显转变,它们对学生全面发展方向加大了关注程度。

1.2应用案例。

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教育信息环境下开展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为了更好理解这一观点,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展开论述。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咏鹅》为例,首先,可以使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模拟描述,然后配上中国的古典音乐,对整首诗展开配音。在课堂上播放这一课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中的画面更加理解其中的意思,从而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在教育信息化环境教学,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另外,从信息技术来看,将智慧教学方式引进课堂教学中去,可以起到良好的反馈作用,对于智慧课堂而言,需要教师对相关概念加以理解,将作用发挥到最大,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寻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置场景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的`讲解知识。

在实施小学教育过程中,主要的教育对象是对事物认知能力具备一定局限性的小学生,对于此项阶段学生的语文教育工作,要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工作,引进多媒体教育方法,不管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是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的语文教育长时间以来都是教育阶段的重点内容,加大语文能力的培养力度,不仅决定了学生文字理解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对于后期学习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通过引进信息化技术,可以为小学生语文教育提供全新的发展方向,效果明显。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高校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侧重探讨了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关途径,即借鉴叙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利用教育博客和网络教育论坛积极开展网络教研。

一、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部分。信息能力指恰当选择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的采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发布信息以及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川。它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时代要求。

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完全有能力从各种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中获取大量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不再是无知者,渊博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权威地位以及话语权的资本。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便捷性第一次弱化了教师在传统教育意义上作为知识传播者的功能。平等对话、多向交流逐渐成为教学常态。高校教师只有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及时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学养,把握信息化环境下专业结构的新内涵与新转变,并且以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吸纳各学科的知识与理念,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知识的创造与开发,把学科最新成果特别是自身的最新研究过程与成果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专业深度与广度并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包括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的整合等,达到信息化环境下教学与研究相长的理想境界。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应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学识以及自己经过长期的学科训练而形成的方法,并且能借助信息技术去指导大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甄别、处理与加工,培养大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并且激发大学生的探索研究精神、批判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具有很高智慧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甚至是学生成才的设计者。教师自我的人生价值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地实现。这又会激励教师更自觉、更主动地投人教育事业。这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高校教师在有组织的、系统培训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信息化环境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高校教师谋求自主培养、自主发展在当前来说会是一条很好的发展出路。当然对于不具备一定信息能力的部分高校教师来说在开始时会是艰难的,但就像计算机不是全学会了才能开始操作使用,而是往往在不断地犯错误中学会使用计算机一样,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适合走“做中学”之路的,也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逐渐提高信息素养。总之,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教师应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具有终身学习和研究能力并自主发展的智慧型教师。

二、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网络教研。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能力是习得的性能,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在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中,“反思范式”正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高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反思,教师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是应对能力发展艰难的较有效的方法。目前中小学教师比较广泛采用的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是两种非常强调反思的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对高校教师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1)叙事研究法。在教学中的叙事研究法指教师通过记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情况、教学事件来反思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的教学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与blog(博客)相结合,恰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掀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条:第一,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研究过程;第二,通过合作研究,提出和解决教育问题;第三,以叙事研究的方式表达出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公开讨论。现代信息技术在这些方面都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2.在网络教研中可采用的技术形式。

(1)教育博客。教育博客对高校教师个人来说可以作为开展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的电子记录本,可以随心所欲地、有详有略地自主记录教学中发生的教学故事、教学事件并进行教学反思。和传统纸质记录本相比高校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管理教育博客中的内容,比如增添、更新、分类、保存、备份、共享等。另外,教育博客依托网络技术具有的共享性、互动性也是传统纸质记录本望尘莫及的,可以很方便地与他人或群体开展合作研究。

(2)网络教育论坛。网络教育论坛可以帮助教师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变成话题、专题,及时地展开讨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活动以及叙事研究、行动研究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目前网络教育论坛形式非常多样,比如有的以独立主题出现,有的分布在综合类教育网站中或在具体络课程特别是精品课程中,有的由个人自发主持,有的由官方组织机构主持,等等。高校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教育论坛参与交流、讨论,甚至可以参与论坛的创立,成为论坛主持人。

此外,聊天室和qq群也可有效开展教学研究。

3.网络教研的主要优势。

(1)网络教研能更好地突破时空的限制。一般来说,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随时进行教学研究。这种自由性、自主性对高校教师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容易持续激发高校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网络教研能更好地融合个人研究与群体研究。每一位高校教师所涉及的教学和研究领域都有所区别,从这个角度看高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是非常个性化的。目前利用教育博客开展网络教研能极好满足高校教师个人研究的需求。同时,高校教学研究也必须开展群体研究。从这点上说,网络教研与行动研究的精神是一致的,行动研究更理想的方式是一种群体的反思,或者说,是基于教师个体反思的合作性研究。这种合作研究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校外研究者之间保持主题式的对话关系。在网络上,群体研究的参与人员范围可以很广,只要对某一主题的研究感兴趣并有基本的上网能力都能参与,不仅教师、教研人员能参与、更值得称道的是家长和学生以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员都能参与,其中学生家长就可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有些当然还是教育行业的。本来教育就是我们人类非常复杂的活动,对它的研究更是复杂和艰巨,能够较原来更方便地集中各行各业的人员参与研究,创造出头脑风暴的情境,极大地激发出群体的集体智慧是网络技术为我们21世纪的教育事业描绘出的美妙愿景。

目前的教育博客、网络教育论坛都能为群体研究提供极佳的技术支撑,特别是网络上的参与人员可以白由决定是否出示真实身份,比较容易跨越教师间资历深浅的障碍,消融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其他成员间的隔阂,一定程度上抛却了日常生活中或传统教研形式中受习俗与权威控制的交流方式,从而容易实现平等的交流、对话、探讨,能较自然地组建出学习共同体或研究共同体。这类共同体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在群体研究、合作研究中造就出独特的网络教研文化,促进网络教研走向更高层次,使得网络教研不仅仅是网络和教研的简单结合,发挥它辅助叙事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功能,而且是会最终成为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的新型教研形式。平等、民主、对话、协商、合作的网络教研文化将很好地改变高校教师个体性劳动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在网络教研文化的引领下高校教师会更自觉地、主动地开展教研,教学研究会自然而然地成为高校教师生命价值须臾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论文

戏剧作为一种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着不可多得的艺术魅力,她如一阵细雨滋润情感,也如一泓清泉提升精神、净化灵魂。因此,戏剧不仅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有崇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我们应该摒弃戏剧无用的观点,着眼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开发,努力创造一种新型的戏剧教学模式。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为我们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基于这种全新指导思想与新型课堂模式的构建,我提出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视频资料增强对戏剧文学的审美认识。

高中课本中的.戏剧是以戏剧文学即剧本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要真正理解一个剧本的主题,就要把握戏剧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大都是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共同探讨分析对剧中语言进行揣摩想象,进行试读表演,从而对人物形象有一个归结,形成自我认识。而在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我们完全可以在上述过程完结后,再利用视频资料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认识。

二、充分利用网络搜索拓展对戏剧文学的审美认识。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剧文学以其独有的魅力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课标》强调:要通过了解戏剧常识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而传统教学往往是老师给学生进行一些相关拓展,可课堂时间以及老师的相关知识都是有限的,因此老师所做的相关拓展也是有限的,学生对一个剧本延伸出来的历史、社会、人生的了解也会是肤浅的、片面的。而在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网络搜索,来拓展知识面,丰富认识。例如,《茶馆》反映了从清末、明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那么学完《茶馆》后就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这三个历史时期中国所发生的其它历史事件,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的状况,从而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又如《茶馆》的语言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地方色彩,课后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一些这方面的相关资料,有助于学生把握《茶馆》的语言特色,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从而理解作品主题。也可以让学生搜索一些老北京特色的东西,如胡同、炸酱面等,从而拓展自己的审美情怀。

三、充分利用网络论坛激发对戏剧文学的审美品评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戏剧”的课程目标中写到:学习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戏剧艺术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鉴赏完一个剧本后,老师布置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写一篇评论,写完之后,师生互作交流,或者一个班级的学生互作交流。这样交流的对象、范围很有限,学生很难从中获得丰富的启示,这很难达到新课标所强调的教学目标。而在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生完全可以将自己所写的评论发表在网络上相关的论坛内,那样,关注这篇评论的人就不仅仅是自己的同学和老师了,众多不同文化层次的网友做出的评论、提出的建议一定会是非常丰富的,或许还会有专业的研究人员做一些点评,这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写戏剧评论,表达自己独特见解和新颖感受的兴趣,这也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以上几点只是信息技术对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审美开发的一些作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戏剧教学课程的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论文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优化的学习情境。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

3、强调“合作学习”与团队合作。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4、强调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的发展,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教学环境变化,从而引起教学活动的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很多,如目前各地探索试验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拾荒式”教学设计以及许多一线教师自己创造的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等。无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怎样,信息化教学设计关注的基本点是:

1、基于国家课程标准。

2、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

我从小学到高中也看过不少教案,但是印象中那些内容都是很简单的。其实,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如今所提到的“教学设计”与过去的”教案“已不可同日而语。随着教学中所需要的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和教学方式愈加趋向多样化,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具体和繁复。从皮连生的那段话中也可以知道,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是越来越突出,并且,教学设计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不能胡乱设计,每一堂课之前,都要根据内容、目标、重点、难点设计一套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的展开,不仅要看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备课,推测学生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

由于这个内容是理论课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我们这些准教师也是最实用的,因而蒋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格外详细。

首先是概念的解析: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教学设计其的组成要素大致包含:学习内容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制定、学习目标阐明、教学媒体选择和运用、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等。

简述了教学设计的含义和重要性后,蒋老师着重讲解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这一核心问题。

其中最让我耳目一新的是“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这一内容。在这里老师介绍了我过去闻所未闻的“abcd”编写法,即:a(audience)――主体,b(behavior)――行为,c(condition)――行为的条件,d(degree)――行为的标准。老师还担心我们看不懂,所以举了很多例子。就我个人的理解和总结,教学目标尽量不要阐述得太笼统太抽象,采用以上方法可以编写成:“让a人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运用c材料或者方法,去做b事,达到d的具体效果”。这一下子点醒了我,我之前学习写教学设计时也习惯用一些大而化之的语言,包括我上网参考的很多案例,大部分人写的都比较笼统,这大概就是很多教案千篇一律没有亮点的原因吧。

讲解完前面这些基础的内容,接下来就是直接引导整个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学策略”了。这个环节有三大要素,即教学准备(导入)、教学主体阶段、总结强化。其实,从我第一次接触到教学设计之始,就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为什么每一份教学设计一定会有“导入”部分,如果没有可不可以?导入部分好像多半是以图片、视音频等多媒体方式展现,而且时间可能不方便控制,如果学生的注意力过多集中在这里,会不会收不住心而影响之后的听课效果?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再加上我个人的思考,我这个问题我大致有了自己的答案:过去,在多媒体教学还没那么普及的时候,中学教师可以仅仅凭一份简单的教案,一套教了一届又一届、熟得不能再熟了的知识体系来给学生传授知识,那时也许根本不需要任何的课前导入,因为不仅仅是老师,学生每天面对的也大多是课本的文字,他们的认知习惯已经适应了这种教材论述体系的层层推进,只要有课本和笔记在手,老师无论讲什么内容都可以强迫自己背下来。而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环境信息化的今天,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林林总总,我们已经习惯了以网络的形式去了解世界和与人交流,我们对图片视音频这类直观信息的偏好度似乎也远远超出了抽象的文字。且不说这样的现象是喜是忧,它终归是这个社会的现实。而面对这个现实,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认知习惯、学习需要出发,以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有基础的内容进行课程导入,确保以后的教学进程能步步深入,顺利进行。所以,课堂导入还是很重要的,倘若实在没有,或许也无伤根基,但有了无疑锦上添花。至于导入的形式,我认为也不一定局限于多媒体展示,也可以以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进行导入;至于导入的时间,尽量控制在5分钟左右,效果应该比较理想。

除此之外,对我触动很大的还有对“教学评价”的新认识。过去认为评价只是教学过程后附带的板块,甚至有时是表面工程,应付应付就过去了。但现在想来,将心比心,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每个人在付出努力的同时,都希望其他人对我们的努力在态度上有所回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自我诊断、自我调控,更重要的是有了激励自己继续学习的动力!

教育信息化教学学习感想与收获

教育信息化技能我都能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实际应用和操作,但是大都是在懂行同事的指导辅助下完成的。接下来就跟着本站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教育信息化教学学习感想与收获吧。

又到期末了,这学期,老师为我们上了两门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法》和《教育研究方法》。现在反思一下《信息技术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教与学。

对于“教学法”,我们除了学习必要的理论,主要还进行了两次实践:每位同学都亲历了一次“说课”和一次“试教”;课堂上我们也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

在“说课”时,同学们都能清楚明白的说出要教的内容,也运用了一些教学法。而我在说课时,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同时对比其它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经验。我认为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说课”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两点: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

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

(二)在采用“任务驱动”发的时候要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

1、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

2、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3、实用性,任务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电子报刊等)。

4、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在“试教”的过程中,我结合了见习时的经念,把“建构主义”和“戴尔经念之塔”理论应用在课堂上。我想,构建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学法”的辅助。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认识计算机》的“试教”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形象教学法。

对于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大家都怀着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是用来干什么的,想亲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将学生引入趣味的计算机世界。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浓,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比喻教学法。

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三、操作实践法。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对某一方法、步骤反复实践从而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

领会。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先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接下去就让学生作相应的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以增加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兴趣激励法。

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式真正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相长。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的结合点,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业务水平,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知识,努力设计和探索信息技术的模式,创设出更加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教育以素质为本的特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看的见,又能听的见,还能动手操作。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有机整合也必能进一步促进现代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实施应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这里所谓“主动”,是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地位和态度;这里所谓“合作”,是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所以,“探究”是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而且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

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学习,结合自己日常信息技术教学,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具体如下: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看的见,又能听的见,还能动手操作。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实现以下教学目标:其一、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其二、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其三、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其四、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其五、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在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今天的信息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学会高效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如何交流信息,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思路加深理解。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论文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另外,在学校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改革的具有重大意义。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课题。但是,因为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学校要积极寻找解决之法。

1.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弊端。

1.1教育观念落后。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水平突飞猛进,教育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展缓慢,教师对小学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在教育管理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观念,严重制约着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在素质教育体制下,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陛,更无法开展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所以我国的教育水平仍然处于低层次。

1.2学校不够重视。

大部分小学都没有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学校规划中,学校制定的发展规划,仅仅是以技术层面为主导,却没有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育规划不够了解,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执行力度,从而出现校园信息化落后和水平低的`现象。另外,学校在室性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缺少教学经验丰富和信息能力强的教师。虽然学校对小学教师进行了硬件知识培训,却忽略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和软件知识的培训,因此无法实现与高新科技的对接。

1.3缺乏信息资源。

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存在着软件建设落后、软硬件不配套和信息资源匮乏等问题,很多学校的信息设施就只有电脑和多媒体,没有根据新课改理念建立教育资源信息库,严重阻碍了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同时,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相对来说比较少,软硬件设施无法配套,导致科学技术无法转化成教育资源,网络设施也只是作为领导参观考核的对象,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摆设。

2.新课改视阈下提升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2.1运用现代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加强课程整合:学校应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大新科技与学科建设的整合力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质的教学方案。同时,网络发展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约了越多,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学校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展现出他们的独特个性。(2)继续深化教育: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培训也开始利用网络进行。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探索知识,这也逐渐成为现代发展的发展趋势。利用网络可以让学习变得开放,学生也可以提出更多想要了解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探求知识,最终实现解疑答惑的目的。

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新的教育发展阶段,需要对此进行不断的探索,才能顺利解决其中的问题。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正处于火热阶段,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高新教育技术的应用也改变了教育管理方式。因此,学校需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1)协调各项教育资源:学校在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学会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从多种渠道获取教育信息化资源,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调。在投入硬件设施的同时,学校也要大力引进软件设施,实现两者的均衡发展。同时,学校还要制定规章制度,并建立教育资源信息库,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2)教师要积极转化角色:要想让我国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适应社会发展,政府需要给予制度上的支持,不断健全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并增加教学设施投入,加快建设数字化校园。同时,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新课程,颠覆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让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2.3完善配套制度。

(1)健全教育信息化评价体制:要想提升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就要根据小学实际情况制定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对信息化建设中的一切行为进行规范化,从而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法律法规可以为教育管理信息化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所以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教育信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2)完善教育管理体制:随着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学校要对管理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定位,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和教育方式,并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体制,让教师成为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实施者,确保教育活动和教育信息化的向前发展。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的出现改变了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方式,所以学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发展要求,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学校要积极更新教师的管理思想,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完善教学软件的管理,从而促进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学变革和创新心得体会精选_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他们的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更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自由而富有创新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在这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活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

一名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根本上是因为他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形成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反映,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而且,教师的教学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没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也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品质的学生。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论文

2.1拓宽档案管理工作思路。

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加快观念的转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加快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系统,进一步拓宽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档案进行优化升级,构建档案数据库,并及时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更新,从而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这不信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而且能够促进档案工作的有序发展,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搭建科学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为从前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撑和信息资源,而且有利于实现档案的分类管理和处理,降低档案风险,为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提升档案信息管理质量。

档案信息化建设部门应该重视档案信息管理质量,优化档案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电子档案受到广泛关注,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可以应用电子档案提升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通过网络建设与计算机管理两个系统的开发,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质量。同时,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必须要将档案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提升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提高其经济效益。除了可以为社会提供经济服务之外,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3制定完善的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在重视工程档案信息管理,主要因为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档案的行程具有多元化特征,无论是工程项目确立还是项目的改革,都需要档案建立的行程,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一方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难易程度的分析,确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目的,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学习与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认真参与到软件开发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档案工程管理软件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提升工程信息共享水平,创造有利于档案管理的条件,发挥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2.4建立完善档案信息化技术和资金保障体系。

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离不开技术支撑和软件、硬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化、网络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档案馆建设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档案信息化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平台建设,数字化转换、数据库的建设,都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随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既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还要加强技术支持,推动档案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打造档案信息网络共享平台。

2.5积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档案的存储和网络化平台建设,特别是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并构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平台,实现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存储、利用等各个流程的网络化,保证电子档案信息入口的通畅性,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6构筑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档案事业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新形势下国家信息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建立健全档案建设、管理和应用等各个环节涉及档案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建立档案数据备份和应对突发灾难的档案数据恢复机制,增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档案部门为了能够更好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而且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也并不是某一个部门及单纯依靠几个技术人员即能够实现的,其需要档案人员及各部门的有效参与和积极配合,打造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从而更好的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为档案管理现代化和网络化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杨志联.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3):48.

[3]李晓琳,王艳华.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5):58.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学变革和创新心得体会精选_

学习目标:

1、2、弄清楚三个名词(翻转课堂、微课程、慕课)搞明白两个疑问。

(1)微课程有用吗?(2)微课程能为我们所用吗?

3、明确一种意识: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变革是必然发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翻转课堂: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自主学习基本模式:课程开发-课前学习-课堂内化-测试与反馈-研讨总结。

翻转课堂不是什么?

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是视频取代教师。不是在线课程。不是学生无序学习。

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翻转课堂是什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有如下几个鲜明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的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萨尔曼汗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常常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反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边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的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境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过去是老师喂什么吃什么,现在是可以自己选菜做菜。

微课:指学习者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微课之“四微”

1.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2.微课“微课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3.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4.微课“效微步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2.教学内容较少:相较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这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体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成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必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产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的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pc、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导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体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形知识”、“默会知识”等高价思维的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迁移和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是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得得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所以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易于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等)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无生上课”活动,授课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微课的十大特征。

碎片化与全面性。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也可以画外音。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和技能点。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6.教学设计精致。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10.配套相关资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微课的分类。

1.按课堂讲授方法分类: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或进程分类: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微课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要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在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平台。

慕课。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的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具有分享和写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开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

m:maive,大规模的,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课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o: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要一个邮箱,就可以注册参与。

o: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c:course,课程。

慕课的主要特点:

1.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大规模的,才是典型的mooc.2.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称之为mooc。

3.网络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不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免费或者花更少的钱享受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教育信息化环境中《月球之谜》课堂教学设计

现在正处在全球信息化的大潮流中,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下面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中《月球之谜》课堂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师准备:分组卡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学习网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50分钟

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诗词网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3、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登入主题网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特别关注人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历程。

小组活动:按照形状相同的规律划分小组,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按照颜色分组到别的小组讨论,了解别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组,修改本组的观点,红色留下负责解释本组的想法,全班汇报交流。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每次上过类似今天这种情况的网络课,总是引发很多的思考和争议,许多人关心的总是他与语文课的关系,把脱离语文教学目标和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强有力的驳斥论据,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认为我是不是脱离了目标,在走俏啊?在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体现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多元智能学习,最终实现融合性学习,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形成为最有力的说明!

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这个主题活动,我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3、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4、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学生经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在设计“科学进步=探索+…+…”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两次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赛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精彩有价值,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传染病毒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到别的小组吸取经验,回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表达、倾听、再思维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逐渐建立了数字校园,尤其是最近几年校园局域网的建立,硬件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络资源库的完善。当前,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连接进了各个教室中,教育教学软件的初步形成,使师生之间可以共享数字化资源,在信息化环境背景下,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因此,可以全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改进工作,探索新的创新方式。在以往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讲解方式,将大量的知识点传输给学生,此种方式不具备合理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信息环境下,教师角色发生了一定转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而教师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扮演指导者。

2.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呈现全面性发展方向。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应多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期间,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到最高,以此培养学生主观学习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比如,以《嫦娥奔月》课本教学为例子,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然后,在这一视频故事氛围中,学生会对其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学生在提升兴趣的基础上自主朗读课文,从一定程度加深对内容的认识,最后,通过开展自主学习,不仅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同时还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这对于课堂学习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能够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确保课堂教学课堂稳定开展,以此实现学生呈现全面化发展方向。

2.3利用信息化搭建自学平台。

学习能够体现出学习人员对知识的一种渴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仅需要探索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还要利用原有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教学期间,教师应当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帮助学生建立自学平台,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学习氛围,让它们能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此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自学平台中,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建议或者不同的想法,通过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质量。

3结语。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这对于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万军,刘庚.浅谈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19).

[3]谢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4).

教育信息化的心得体会

林藩老师以凝练的语言语重心长地诉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找到心安的感觉,要对自己负责,因为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对他人和事业负责,要把使命当成终身伴侣。同时他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一个全新的视觉——片段教学。他告诉我们片段教学的内容是节选完整一堂课的片段内容或部分内容,形式是面对评委或老师没有学生,过程是节选内容的完整环节而不是部分环节。相信对我们以后的岗位练兵、教学技能竞赛、职称竞聘乃至专业化发展会起到重要的的指导作用。

鲍道宏老师以默的语言和生动的互动的形式引导我们了解了“多元解读”与“教学引导的关系,让我们认识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科学灵活地处理好“放”与“收,做到“个性解读”与“价值引导”相结合,尊重文本,超越文本,在多种对话中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听了鲍老师的讲座,给我深深的感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积极夯实文化底蕴,才能在课堂上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王少莹老师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广阔而美丽的童话世界,让我们欲摆不能。王老师的讲座唤醒了我们的童话意识,不,应该说唤醒了我们的童心,引领我们小心的守护儿童世界同时,坚守住自己的精神世界。做一个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人。

林莘老师的讲座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只有优美生动的姿态;没有理论阐述的乏味,只有大量鲜活的资料洋溢的趣味;展示的不仅仅是一场讲座的内容,而是林老师立体的、精彩的、幸福的教育人生。林老师告诉我们要唱好语文教学的“九字经”、练好习作的“六项功”、抓牢“四项训练”,让语文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渗透深深的人文性,不要“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

张依芳老师的讲座抓住了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目标缺失、虚化、泛化的问题。面对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我们一定要牢记张老师这句话:“课堂教学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因为只有目标明确了,我们才会自觉地、准确地描述目标并在目标的关照下选择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发展。

专家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的培训让我们学到了新的知识,收获满满;。今天的我们通过反思,认识到了新的不足,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明天,我们将努力学习,改变旧观念,开拓新视野,努力钻研,真正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相信这次培训播下的知识的种子、智慧的种子、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种子一定会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北中学)。

我校是省级“鼎师英语”课题研究实验学校。两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重点探讨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深深体会到了网络教学给我们传统教学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变化。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当好课堂的管理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如,教师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使用了各种方法、创造了各种条件,确保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目标实现、提高教学效益;如何有效利用“鼎师英语”网络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等问题。

二、如何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活动、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评价的设计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包括最新颖教学的设计、制作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何时使用“鼎师英语”等方面的问题。

三、如何优化教师的辅助教学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利用电子白板和鼎师的优质资源;如何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和鼎师的学情统计;课外怎样布置家庭作业;如何进行作文指导和评估等。我们重点关注教师在处理这些事件过程中的方法,教师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鼎师英语在家庭作业和作文的`设计方面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四、如何优化学生主动学、愿意学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包括怎样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家庭作业的设计、如何实现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鼎师英语”从实际出发,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五、教学结果的反思以有效的教学行为转变为评估点,也就是说,我们要抽出时间来反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使它适应学生的各种要求,然后再看学生有没有进步。对课堂和课外随时出现的与师生关系有关的突发事件,及时地记录并做好反思,这让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行为已经从只注重教师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回顾研究之路,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实施策略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转变。过去的“满堂灌”,老师讲教案、背教案,变成了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并充分利用鼎师资源,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学习内容;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谐,学生喜欢鼎师的英语作业,鼎师网上统计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学生喜欢做,老师愿意使用。

2.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充分利用“鼎师英语”网络平台,课内外师生互动增加了,联系更加紧密;学生也乐于与教师分享学习成果,教师也愿意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网络平台,健康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参考文献: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在21世纪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信息化时代里,如何立足实际,切实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尤为关键。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立足实际,切实做好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刻不容缓。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以“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现状与特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就具体的建设途径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途径。

1引言。

最近几年以来,高等院校对于农业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建设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事实上,这种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可以说是对农学技术类教学资源的积累与丰富。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的就是,对于高职类院校来说,起步相对较晚,底子比较薄,尤其是在信息化教育和农业基础的建设上更是滞后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职院校农学类信息依然在沿用着传统管理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尽快开创农学类信息资源建设的崭新局面可以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难题。由此可见,加快推进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进程刻不容缓。

2关于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途径的研究与分析。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俩看,高职院校农学类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资金的缺乏,专业人才的缺失、信息化水平不高、标准化程度不强,而且信息的开放与共享程度都比较低。另外就是农学类信息资源有自身的特点,就是可以重复使用,是可以共享的,是可以再生的,是具有针对性的,是具有专业性的,是不容易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便于同其它资源进行整合的。要想真正做好高职院校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笔者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首先就是要充分依托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查到个体所需要的各种专业资源,例如农业技术信息教育网站,数字化的书刊以及专业应用软件和精品课程等。可以说,在网络上有着丰富的资源,而且是可供免费使用的,只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依托农业信息技术的实时动态变化,科学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就可以了。

其次就是农学类信息人员与专业教师做好自主资源的开发。农学类信息人员以及专业教师对于自主类资源的开发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就是对电子课件、课程的教学方案、专业的数据与视频图片资料的利用等;第二个方面就是对国内外相关信息与实时动态的收集等;第三个方面就是专业农业信息资源网站的开发,一旦开发成功,那么师生就可以直接获取资源,例如专家网或者是数据库的建立等;第四个方面就是要切实做好对于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做好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设计,主要目的就是不仅仅便于农业信息技术的掌握,同时能够将其合理应用于教学,最终实现对于信息资源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

第三就是对传统信息资源的改进与利用。

一些传统搞得信息资源是同样具有价值的,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合理改进的话,同样能够发挥积极的效用,例如教学光盘以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素材等。再一个就是对于已经实现的,并且对于农业生产已经能够发挥指导作用的应用系统进行适当改进,就可以实现农业信息的自动收集、分类归纳以及信息发布等;通过专业知识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的有机结合,形成更加高效的、更加智能的多媒体数据库,发挥更为积极的效用等。

第四就是要做好资源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如果能够对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分类以及信息的加工进行合理、有效处理的话,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源的浪费,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如果能够把农业知识、农业技术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等进行信息化的整理,那么就可以真正完成共享性数据库的建设,从而实现更加广泛和快捷的应用。如果能够以此为有力的依托,对现有的各种农学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建设的话,那么就可以形成农业信息资源的保障体系,这种体系是一体化的,是高校的,是建立在对各种类型农业信息整合与开发基础之上的。第五就是合理的信息政策和组织管理。对于信息资源平台的开发与利用要想不断加强,要想保证各种信息资源的合理运转,要想保证有足够的资源为师生所使用,那么合理的信息政策和组织管理是尤为重要的。为此,学校可以立足自身的实际,制定合理的信息建设规划,从而切实做好对信息行为的规范等。

3结语。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原因,尤其是在理念以及资金、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限制和滞后,可以说对于农学类信息化教学可以说尚且处于艰难的起步和摸索阶段,也并没有形成规模。但是,为了长远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克服各种障碍与困难,加快推动农学类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2]潘穗雄,邹应贵.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3):7-9.

促进教育信息化在高中教学管理中应用的建

金融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指管理者在进行金融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利用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通过发掘各种信息和资源,探究使金融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具体方法,从而使金融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经济效益获得增加。信息化对实现金融企业的经济全球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能够促进金融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能够加强对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

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让金融企业的决策人员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全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进行准确的掌握,明确了解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状况,发现细节中存在的问题,发掘微小处具备的优势。然后,决策者可以对突发事件实现全面的观察,能够更加及时的采取有效对策予以应对和解决。这样一来,决策人员就能够从全局操控整个企业的运行,并促进了相关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从而推动金融企业顺利运营。

(二)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随着如今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大部分的金融企业都建立了外地的子公司,这就更需要信息化的管理和支持。一般来说,跨区域的经营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因此,信息化就成为一个必要选择。通过信息化,可以将不同地区的'企业和部门连为一体,为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做好资源的配置工作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改善了以往因地域原因阻碍金融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弊端,保证了整个企业处于管理者的掌握之中。

(三)能够提高金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今天,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成了评价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各个企业在人才、市场、科技方面的竞争愈发激烈,因此,信息化管理就成为金融企业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金融企业要想更快的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转变管理模式,使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管理理念落后。

如今,大部分的金融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还延续着陈旧的管理理念,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只关心企业的盈利和收入,却没有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样一来,就导致入不敷出的情况常常出现。另外,管理人员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时,并没有重视信息化的运用,而是坚持陈旧、粗放的管理模式,在扩大收益方面,也仅仅依靠增加资本的方式来追求经济利益,没有做好资源的优化工作。

(二)信息化平台落后。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快捷和高质量的服务成为人们的基本要求,因此,大部分企业采用了能够提供多项服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统一消费、支付以及送货上门等服务,基本满足了人们对服务的要求。然而,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并没有建立起来,使系统之间的信息很难达到同步,所得数据不精确,而且企业经营管理不具备强大的信息基础,无法保证信息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

我国的金融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面临着人才缺失的问题,任职的经济管理人员,常常是一人兼有多个职位,这样虽然能够使劳动成本减少,却严重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目前我国有些金融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进行产品的改造时有效的利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有些重点企业在生产的自动化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还有大多数的大中型金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落后,并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金融企业要想让信息化管理真正显示出自身的优势,就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实现组织从上而下、从内到外的协调性。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让金融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承担起应有的职责。还要重视财务和会计部门的建设,从而使金融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对企业的投资和运营状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分析。

(二)建立先进的信息化平台。

要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阶层的工作人员进行意识上的强化,并且进行信息化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先进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对企业经济管理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让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财务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把握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基本走向。这样一来,管理人员就能够对企业的经济走向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满足市场需求。

经济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的优劣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信息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另外,还要重视经济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建设,对于信息化工作的流程、要求、工作内容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的管理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要让经济管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就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培养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综合素质,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建立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使金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灵娜,信息化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1).

[3]梁钟元.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企业研究,2013(22).

[4]司晋华.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6).

相关范文推荐
  • 11-06 大学申请干部申请书(模板15篇)
    不论是职场发展还是学术研究,更多申请书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个人目标。这些申请书范文经过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并且在实际申请中获得了
  • 11-06 创业时代心得体会(专业15篇)
    写心得体会能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以下是一些年轻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对于成长和人生的思考和总结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共鸣和反思。
  • 11-06 年终聚会主持词大全(18篇)
    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相聚在这里,共同度过这个令人期待的时刻。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主持词,这些范文可以给你提供一些选择和参考。尊敬的各位老师、老同学们:
  • 11-06 调查水质的调查报告(专业22篇)
    调查报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问题所在,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和决策的依据。通过阅读范文,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行业中的问题和挑战,为自己的调查提供思路和方法。
  • 11-06 单位消防安全承诺书(热门23篇)
    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和付出,他们是单位的重要资本和资源。接下来是一些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案例分析。为确保消防安全,严防火灾事故发生,我单
  • 11-06 建设工程合同管辖(热门17篇)
    建设工程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工作和生产的需求,提升社会发展的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工程验收标准和程序,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 11-06 听书记讲党课的心得(模板23篇)
    党课是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提高党员的党性觉悟和服务意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党课学习参考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进入新时代,在党和国家事
  • 11-06 小学生写红楼梦读后感(模板17篇)
    读后感的写作可以促使小学生思考与生活、与自己有关的问题,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思考意识。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生的读后感作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 11-06 重阳节教师主持词(优秀24篇)
    在座的各位,非常感谢你们今天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活动。下面是一些关于主持礼仪的范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甲:是您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美
  • 11-06 门卫假期安全责任书(专业16篇)
    岗位职责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各层级间的密切合作和有效沟通。请看以下范文,它们展示了不同岗位职责履行者的成功经验。1.严格遵守24小时巡逻值班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