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 第五六单元复习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1篇)

时间:2023-10-12 20:08:23 作者:飞雪 2023年五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 第五六单元复习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1篇)

答谢词能够让我们真诚地向别人表达我们的感谢和赞美。在写答谢词时,我们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得答谢词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经典的答谢词,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五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篇一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谈话激趣,走近古诗。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

2、贺知章写了一首《咏柳》,大家会背吗?(齐背),诗中的“剪刀”可以换成“菜刀”吗?(学生说说理由,教师用“推敲”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典故引导学生体味诗歌语言的精炼及韵味)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3、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4、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

课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焚”,描红。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

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预设)

(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焚烧)

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1、讨论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

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

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

四、三读古诗,升华情感。

1、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2、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出示于谦生平事迹)了解于谦生平事迹及当时时代背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1)(出示)于谦: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关心百姓,深受人民爱戴。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景仰吗?齐读全诗,读出景仰之情。

(2)(出示)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此时,于谦后悔了吗?他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吗?引读第3、4两句。

(3)(出示)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为他呼冤。

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于谦的一生正像他诗中写的一样:(引读全诗)。

3、这样的古诗就叫言志诗,诵读古诗,并试着默写。

五、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小结古诗意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深化对古诗及诗人的认识。

2、补充阅读于谦的《入京》以及郑燮的《竹石》。

六、板书设计

石灰吟

千锤万击不怕磨练

烈火焚烧清白留世不畏艰险

粉骨碎身勇于献身

五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篇二

老爸是个实在人,周末,经常带着我和老妈去商场购物。可是,每一次,老爸都成功地逃单,让我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一次,到商场门口,我和老妈先下车,进商场购物,老爸去停车。过了一会儿,爸爸来了,陪着我们精挑细选了一大筐东西。正准备买单,不迟不早,老爸的电话响了,他走到一边去接电话,只好由老妈买单了。

买好单,爸爸的电话也打完了。他主动跑过来:“买单了,我来提吧。”我打趣说:“买单的时候,你的电话就响了,是不是故意的呀?”老妈配合我:“就是。”老爸不生气,一脸笑:“不是啊。”

又是一次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又相约去嘉荣超市。我们一起逛啊逛,挑啊挑,买啊买,眼看就要买单了,老爸一脸痛苦的样子:“呀,不好了,肚子不舒服,我要上个洗手间。”我很警惕,提醒老妈说:“老爸不会又逃单吧。”“很有可能!”老妈坚决同意我的判断。

果不其然,等老妈买好单,老爸就回来了。我一点儿都不客气:“老爸,你又成功逃单了。”他哈哈一笑:“芸芸,你冤枉老爸了。”“下次出来购物,我就盯着你,看你怎么逃单?”老爸脾气极好:“哈哈哈!下次不会逃单了。”

五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篇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数学的简洁美。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学生浏览主题图,然后齐唱字母歌。

师:我们都知道,上英语课要用到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字母?并说说它表示的意义。

师:在生活中要用到字母,在数学中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前面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完成书第73页的表格。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实际上,用字母表示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作用。

2、(多媒体课件出示青蛙图)

师:1只青蛙是几条腿呢?

生:4条腿。

师:想想2只、3只、4只、5只青蛙分别有多少条腿?

生:2只青蛙有24条腿,3只青蛙有34条腿

(多媒体出示一大群青蛙)

师:这些青蛙有多少条腿呢?

生:这么多青蛙,多得数都数不清。

师:这些青蛙的数量是确定的吗?

生:不能确定,用字母x来表示,这些青蛙有x4条腿。

师:这里的x可以表示哪些数呢?

生: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也可以表示100,也可以表示1000。

师:这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它表示了青蛙只数与青蛙腿的关系,不管是多少只青蛙,只要把它的只数代到这个式子里,就可以求出这些青蛙有多少条腿了。在这样的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也有一些特殊的写法,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3、探究字母和数相乘、字母和字母相乘的简便记法。学生看书73页后交流。

五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篇四

我们祖国的文字历史悠久。我们平时看书、写作、读报、写信都离不开汉字。它们非常神奇、有趣。许多字都蕴藏着有趣的小故事。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几个“字谜”:有眼看不见,有心记不住。我冥思苦想,突然恍然大悟,有眼看不见不就是“盲”字吗?有心记不住就是“忘”字,“盲”和“忘”都有一个“亡”字,答案不就是“亡”吗?“从上看,一天干,从下看,干一天。”同学们都在仔细地想着,“我知道是什么!”一位同学站了起来:“应该是‘旱’字”

汉字实在是太有趣了。

接下来,老师说:“在汉字王国里,有一些汉字,它们是很像的,为了让我们辨别它们,想一想如果一个字见到另一个与它相像的字,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老师在黑板上写到:日对曰说什么?我们疑惑不解,有同学举起手来了,“日对曰说:‘前几天,我锻炼了许久,现在发现你比我胖了,也比我矮了许多哟!’曰回答道:‘前段时间买了减肥药,可能是假货,没有一点效果。’”同学们受到了启发哄堂大笑。

汉字真的.是太神奇了,我们应该多了解我们中国的汉字文化。

五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篇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74页例3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周长、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方法,能熟练地记忆用字母表示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并能用这些公式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一些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a、a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请同学们用前面学习的知识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本刚出的卡通书预计每本x元,每本童话书比每本卡通书贵12元。

x+12表示,5x表示();

如果每本卡通书定价为9元,每本童话书应该定价为()元;

如果每本卡通书定价为6元,买4本同样的卡通书要()元,买3本同样的童话书要()元。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填。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的计算公式,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用字母表示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教学例3

(多媒体课件出示正方体)

师:能说一说我们学习过的正方体的底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吗?

生:正方形的底面积=棱长棱长,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师:这个公式字太多,写起来比较麻烦,如果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公式,就比较简单明了。但是用字母来表示正方体的底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与用字母表示数有些不一样,在几何图形中哪个字母表示什么是规定了的,这样便于大家都知道这个字母公式的意思。比如在正方体中,就约定俗成地用s来表示正方体的底面积,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

(多媒体课件在正方形棱长上标a)

学生讨论后回答:s=aa。

师:能解释你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吗?

学生回答

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s=aa

师:这里aa还可以写成a,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来,和老师一起读一遍。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怎样用字母表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了吗?

生:s=a。

学生讨论后回答:v=aaa或v=aaa。

师: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吗?

学生回答略。

师:这里的aaa可以写作a,读作a的三次方或者a的立方。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一读。

师:你能说说正方体的体积还可以怎么表示吗?

生:v=a。

三、巩固测评

课件出示75页试一试,学生完成后交流。

四、拓展总结

作业:练习二十一4-6题。

说一说2a、3a、a、a各表示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二)

s=a

v=aaa或v=aaav=a

五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会根据平移次数推算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探索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规律

1、拓展延伸出示例2,理解图意

指名说说(1)浴室的一面墙长有8格,宽有6格;(2)理解问题

2、你准备怎样来贴瓷砖,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明确方法:可以从左上角开始有次序地进行平移,可以向右平移,也可以向左平移。

3、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思考:你是沿着什么方向贴的?平移了几次?有几种贴法?

4、交流汇报,引导思考:

(1)沿着这面墙的长贴一行有多少种贴法?(平移6次,可以有7种贴法)沿着这面墙的宽贴一列有多少种贴法?(平移4次,可以有5种贴法)

(2)一共有多少种贴法呢?(5×7=35种)

你是怎么想的?(就是求5个7或7个5是多少)

5、小结:我们发现沿着长贴有7种贴法,沿着宽贴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7×5=35种贴法。

二、运用规律

1、完成“试一试”

(1)你能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完成这道题吗?出示“试一试”这个图形你会把它平移吗?小组讨论,明确可以把“凸”字形看作长方形。

(2)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独立思考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3)交流,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沿着长有6种贴法,沿着长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6×5=30种贴法)

2、完成练一练

小军打算在阳台上的一面墙上贴花砖,请你算一算,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的过程。

3、完成p59第3题

(1)仔细审题后,动手框一框,并算一算5个数的和。

(2)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小结: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就等于中间的数乘5。

独立思考后解答。

(4)一共可以框出多少个不同的和?独立思考后同桌说说,学生解答后再组织交流思考过程。

4、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质疑。

五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篇七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理解这条线索的真正意义;从桃园主人没有出现,却只写了狗和猫中理解文章的主旨。

对文中“线索”的理解

一、题目入手,初度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信任》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对课题是怎样理解的?

(3)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二、围绕线索,深切领悟

1、公路边的“桃子自采三里路”是如何引导作者招待桃园的?

3、公路边的公式把人们引向什么样的地方?

4、桃林中出现了一张纸、狗和猫,桃园主人没有出现,你怎样理解?

[通过学生长谈,使学生认识到,信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需要监督的行为。]

三、提炼中心,悟情明理

1、桃林主人不在,看到纸条上的字时,作者会怎样想?假如是你,又会怎样想?

2、付款时,你怎样理解“我”和丈夫的对话?

3、你如何理解信任和被信任这个问题?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过不被别人信任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如何才能做到心人与被信任。

[信任与被信任是相互的,在信任别人的前提下,也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五、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

1、文章是怎样叙述的?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的叙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作业

缩写《信任》

五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篇八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了解一些生活中最新出现的词汇。

2、让学生通过诵读掌握一些表示说话时的情态的词语,积累以备用。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即兴演讲。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丁大勇和爸爸看电视时,爸爸对大勇的“劲歌劲舞”这个词表示不理解。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什么是新词儿?

(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说新词出现的原因。

(4)引导学生小结: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新的词汇层出不穷,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学习。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它们的意思。(2)学生试说这些新词儿的意思。(3)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思考准备。(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知道的新词儿。

(3)总结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说出这些词语的特点。(4)同座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的大概用法和使用的语言环境)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与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读。(2)用其中的一些词语模拟一个语言环境,说一段话。

(3)集体齐背,指名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月光启蒙》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体,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3)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3)学生再次练写。

五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篇九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1、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1课时

方法指导: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来想象诗的意境意、体会诗的主旨。

2、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来赏析“明月之诗”,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

3、学会对关于明月进行美的想象和描写。

5、诵读、默写故事是积累古诗的重要方法。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1、我会读这首诗:

2、我会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美景: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我要补充的是:

“__”字用得好,好在:

“__”句写得好,表达了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六)诵读此诗,比赛默写

五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篇十

本次习作是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什么巨变。如,环境、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变化。首先要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巨大变化;然后进行梳理,列习作提纲;再根据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写具体;最后互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修改习作。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环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2、梳理想象到的场景或事件,仿照例子列习作提纲。(重点)

3、按照提纲,分段叙述,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重点)

4、互相提出修改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范文。

学生准备:采访了解家乡二十年来的历史和变化,思考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1课时。

一、新旧对比,激发兴趣

1、激趣: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照片,请看——(课件出示二十年前的家乡照片。)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老师二十年前的家乡。那时候,房子是土坯房,路是烂泥路,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课件出示现在的家乡照片。)这是现在的我的家乡,看,变化多大啊!

2、过渡:你的家乡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的采访活动谈谈自己家乡的变化。

3、导入: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也在变,瞧,我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漂亮了,现在的楼房也越来越高了。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未普及呢,而现在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二十年的变化可真大啊!(课件出示问题。)再过二十年呢?我们的家乡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习作。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将二十年来家乡的变化资料展示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角色,同时逐步、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启心路,大胆想象。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引导学生审题,从题目中的“二十年后”,知道这次要写的是一篇想象作文。

2、过渡:同学们,《二十年后的家乡》究竟应该写些什么呢?(板书:写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习作要求。

设计意图:小学生写想象作文往往感到茫然,要么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要么是想象不合情理、不切实际。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选材,并且使学生明白要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而不是胡编乱造。

三、举例指导,启发想象

2、教师以“街道”的变化为例,指导学生展开想象。

(1)现在的街道给你什么感觉?怎么形容?

(2)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通过街道的样子、街道的栏杆、街道边的植物、街道边的建筑、街道的夜景等方面说。

3、继续启发,拓宽学生思维:还有哪些变化呢?

(1)小组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变化。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通过“追问”“补充”的形式,引导学生围绕情节说具体,使自己的想象更丰满。(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具体”的想象。)

设计意图:教学这篇作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务。本环节着重从此入手,通过举例引导,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后面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四、列出提纲,理清思路

2、讨论交流:如何列好提纲。

3、交流总结,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仿照编写提纲。

4、集体交流,适当修改,教师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之前列提纲具有重要作用。“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提纲,就好比盖房子有了一个框架,墙怎么砌都不会歪倒了。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以便能写出好的文章。

五、动笔写作,完成初稿

1、根据编写的提纲,自主写作,独立完成作文。

2、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做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教师的巡视就是要对遇到困难的同学进行启发指导,帮助他们遣词用句,把作文写得生动具体。

六、展示作文,交流评点

1、自查自改:文章写完后,朗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得更完美。

2、邻座交流:与同桌或邻座交流作文,提出建议。

3、小组评议:大家把作文交流一下,看看谁的习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谁的习作富有个性,推荐优秀习作在全班交流。

4、全班点评:小组评议,每组都评出优秀习作。展示佳作,共同评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在交流中聆听,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分享。通过交流,提修改建议,思考如何写作,如何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另外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写作能力。

五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篇十一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后再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附:具体解释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00;

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

相关范文推荐
  • 10-12 最新创新的励志诗歌有哪些 创新的励志诗歌(优质8篇)
    5.企业标语需要与企业的产品、服务定位相匹配,能够吸引目标客户并建立深刻的印象。突出产品优势,增强竞争力。下面是一些成功企业运用的标语范例,供参考借鉴。创新的励
  • 10-12 个人整改工作方案 个人工作整改方案(精选8篇)
    年会策划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主题,以便整个活动具有统一的主线和氛围。看看其他公司的年会策划方案,或许可以给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创意。个人整改工作方案篇一高污染
  • 10-12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二语文备课组上学工作总结(模板8篇)
    在学期工作计划中,我们可以列出具体的目标和计划,以便更好地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发展。下面是一份经过精心策划的工作计划书,通过这个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作计划书的
  • 10-12 2023年写一句宣传保护动物的标语(模板19篇)
    我打算向领导请示一下,听听他的建议。请示的内容应该围绕着实际问题展开,避免提出过于抽象或不切实际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请示范文,供大家参考。写一句宣传保
  • 10-12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大全8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篇一生:默读课文第四段师:现在你对重担是怎样理解的?生:赡养老人生:抚养子女生:生活的压力生:母亲是家庭的顶梁柱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
  • 10-12 最新质数和合数数学教案设计意图(优质8篇)
    高二教案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的蓝图,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化。这里有一些小班教案的实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质数和合数数学教案设计意图篇一考点:
  • 10-12 红楼梦的心得感悟(精选11篇)
    工作心得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工作态度,提升个人在职场的竞争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在撰写工作心得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
  • 10-12 工作的反思与感悟 教学工作反思(优秀11篇)
    致辞致谢是一种在特定场合表达感激和赞美之情的辞令,它可以为我们传递美好的祝福和真挚的情感。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想向大家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和衷心的祝福。在致辞致谢
  • 10-12 汛期应急预案演练(优秀10篇)
    发言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来传递思想和观点的文稿,它具有总结、说明、感谢、呼吁等多种功能,是重要的沟通工具。还应该注意发言稿的时间把控,避免过长或过短,以便更好地
  • 10-12 工作励志语录经典短句子英文(大全11篇)
    感恩是一种责任,让我们关心和关爱他人,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在写感恩文章时,我们应该注重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以下是一些关于感恩的网友故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