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精选8篇)

时间:2023-10-16 04:08:30 作者:GZ才子 最新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精选8篇)

当我们在重要场合向大家发表致辞时,可以借此机会对所有的听众表示感谢,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尊重。在致辞中,要注意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比和夸张等,以增强表达的力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脍炙人口的致辞致谢,感受其中的感激和情感。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的例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考点分析: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专家建议

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合作、课件演示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表格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在体检中有一项是称体重,你们还记得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班同学的体重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1.1你能简单地说一说同学们的体重情况吗?

1.2你怎么看出来的?(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2.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2.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2.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二

学习目标:

1、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以及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熟悉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体重,一块画有未填数据的单式统计表的.小黑板

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课件出示课本106页插图)问: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们知道自己现在的体重吗?能告诉我吗?(学生自由回答)

(1)讨论选取收集以上数据的最佳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上统计表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师:你们知道你们现在和一年级时比较,同学们的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当学生说不清楚时)教师课件出示一年级时同学们的体重情况统计表。(具体数量课前填好)

2、学生各自算一算,同桌互相说一说现在和一年级时的体重变化情况。

3、指名说说。

4、师:你们有没有觉得在两张表格上比较不大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两张相关联的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的方法。

5、同桌合作试着完成课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并回答后面的问题。教师在黑板上画课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

7、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分析统计表,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课本108页的做一做。(根据实际情况把题中的一班改为别的班)

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成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都由学生来完成。

四、总结评价

五、课外作业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三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八第4~6题。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四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们喜欢学校的大课间吗?喜欢放学在家的时光吗?这些课余时间你都喜欢什么活动呢?(学生谈自己的爱好)

2、猜测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项?

学生猜测,意见不统一,引出主题————统计解决问题

二、探索新知

(一)复习与铺垫

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是全班一起举手还是男女分开举手?)

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二)观察对比

1、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项目相同、对象数据不同)

2、制造问题:两张表格放在一起提问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3、两张表这样放比较数据是不是有些麻烦,那你可以试着把两个表合并成一个表呢?

4、小组试着讨论一下,怎样把两个表合并为一个表。

5、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课件演示过程。

(三)完善认知,揭题

1、出示合并后的统计表(提问,包含哪几项内容)

2、比较: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学生齐读)

(四)体验复式计表的优点

1、学生对照着单式统计表把数据填入课本37页的复式统计表中。

2、完成课本中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这样的表叫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四、巩固练习

1、课本38页第一题。

2、课本38页第二题。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几个合成一个

优点:有利于数据的观察,对比,分析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特点(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并能初步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相关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学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你们对条形统计图还有印象吗?(学生回顾,个别汇报,教师适时点拔)

师:顺势课件出示主题图1,让学生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统计意识,为新课学习作铺垫。

二、教学折线统计图

1、开门见山,揭示新课。(课件出示主题2)

师: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统计图,我们还可以这样画。(学生观察,感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通过设疑追问,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过程之中。

2、学生经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课件演示,出示要求: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教师组织汇报,交流。强调:(1)、横轴、纵轴分别表示年份和数量。(2)、先描点,再连线。

3、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组织交流、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板书: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经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在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再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两种统计图的异同点,深化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4、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课件出示主题图3,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师出示要求: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强调描点要认真仔细。(教师巡视,个别点拔)

组织汇报,交流。要求同桌先互换书本作业,集体订正。个别交流:绘制折线统计图容易出现的错误。

集体交流:观察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同桌交流,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多少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从经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到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画法,需要一个过程。本环节设计的学生互换作业,交流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特别是纠错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都有较好的效果。

5、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件出示“某地2004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表”,据表制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个别汇报。(就第三小题,同桌合作完成,不同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合理的问题和答案予以肯定。)

(2)、出示“北京市非典疫情新增确诊病例统计图”,师边介绍边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感受。组织学生观察并回答“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个别汇报,教师适时点拔。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使学生感知统计的现实作用,另一方面巩固了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历史和德育教育。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补充小结)

四、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资料链接] 网上下载“北京市非典疫情新增确诊病例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八

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2、对表头的认识以及复式统计表中横栏、纵栏所表示的内容的认识。

教学准备:

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兴趣小组标签、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2、学生自由回答统计的方法。(站起来数一数、举手、写票等)

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用站起来数一数的方法来统计吧!

3、完成统计表。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情况完成统计表吗?(个别学生回答)

4、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答师小结:进行体育锻炼及不挑食教育:胖的小朋友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瘦的呢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一日三餐吃饱吃好,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

师:这张是我们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学生比较)

2、师:你们都找到了答案了吗?但是刚才在比较的时候,我看到我们同学一会看这张,一会看那张,感觉如何?(麻烦、两张表格看起来不方便)

3、制作复式统计表。

(1)师:老师也觉得很不方便,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后得出: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2)先让学生自己同桌之间试一试,然后让生演示各种合并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上下一移,把范围这行重合这种方法最好。(能这样演示最好,不能的话教师帮助学生一起完成。)

(3)师:这样合并以后你能看出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了吗?

这样合并后和刚才比较哪个简单呢?(这样简单)

4、完善复式统计表,揭示课题

(1)师:这样合并以后,还有些问题,就是我们有两条数据了,不知道哪条是一年级,哪条是二年级了,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对刚才合并的统计表稍微做些改动,(在两张统计表上改一改),老师已经制作了一张新的统计表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2)师:第一格我们称为表头,里面有些什么呢?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呢?

(教师对横栏、纵栏及表中的内容作简要的介绍。)

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

(3)我们已经认识了复式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两张单式统计表的数据完成手中的复式统计表吧。

5、观察、分析统计表

(2)比较起来感觉如何?(生答)

师:的确如此,复式统计表在分析和比较多个数据时,更加简单和方便。

板书:优点:便于比较和分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介绍: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有计算机小组、篮球小组、舞蹈小组、田径小组。你想参加哪个小组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统计吧。

2、活动要求:

(1)现在老师先选出每个兴趣小组的小组长拿好标签,你想参加哪个兴趣小组就站到哪一组,但是要按顺序排好队伍。

(2)请每个兴趣小组的.小组长统计好自己小组有多少位同学。

教师边把兴趣小组标签贴在黑板上的同时边让组长说一说自己组的人数,学生完成手中的统计表。

3、根据完成的复式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最多,一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最少。

(2)我们班参加篮球小组的人比一班参加篮球小组的()人。

(3)一班参加人数最多的兴趣小组比我们班参加人数最少的兴趣小组多()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谁来解决他刚才提出的问题呢?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的例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考点分析: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专家建议

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合作、课件演示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表格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在体检中有一项是称体重,你们还记得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班同学的体重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1.1你能简单地说一说同学们的体重情况吗?

1.2你怎么看出来的?(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2.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2.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2.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