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论文(优质17篇)

时间:2023-12-22 21:27:42 作者:FS文字使者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阅读这些教学反思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师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创新,为教育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

回顾这一学年的工作,我心中经常在反思,我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做好了什么?有了这些追问,使我的工作更有意义。在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中我也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本着总结经验,进行反思,弥补不足的思想,对自己本学期的专业发展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教学方面一丝不苟在本学期我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观念,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内容,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教材,广泛阅读大量参考资料,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书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成集,提高教学水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每节课都给学生一个精彩,一个惊喜,一个深刻的收获和一个学习人生上的启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力争在每一节课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并坚持做课件,保证堂堂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活动,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提高了自己在教学中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能力和理念。学习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坚持学习,认真落实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钻研新课标和教材,课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备好切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每一堂课,结合新课程、新理念选择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精讲多练,面向全体学生。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并及时反馈批改情况,并在班上进行集体更正。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教法、新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的需要。

三、存在的不足与解决措施由于自己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所以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专业理论学习不够;有时只局限于学生认知的成长而忽视了情意的发展;在课堂上“放”后不能较好的“收”等。在下一学期里更加深入学习,使自己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不断完善。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培训,同时珍惜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培训中务实、求真,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从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弥补自身不足,更进一步提高自身具有的能力和素养,为教育事业发挥一名教师应有的作用。

四、集体合作精成所致每一学期为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优化课堂教学,学校都进行了校本课堂研讨课,每一次的研讨课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的学习机会。在本学期一年四班刘宏老师参加了我区的教学大赛,在刘老师一次次的试讲后,所有语文组的教师都能集思广益,弥补本节课的不足,每个难点必究,每节课必精研细磨,大家团结协作,在工作中不断探究教学思想,进行教学策划,使我在这个过程不断积累和成长。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知识再探论文

论文摘要: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教学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由此提出教学模式的建构需要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作为建构教学模式的基础;讨论教学模式的层次关系及结构;探究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方法:演绎法、归纳法、综合法,给出应用归纳法和综合法建构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及其目标导向模式和情境整合模式实例。通过教学模式的建构,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它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严重脱节问题,进行教学模式的建构也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形式之一。由于信息技术更新迅速,信息技术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也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建构恰当的教学模式,以便创新性地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同时通过亲自进行建模实践和应用,可加速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掌握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探索和建构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文章仅就建构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学模式的层次关系及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方法等进行探讨,今后还将探究应用系统科学建构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基础。

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和技术平台,它们在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起到三足鼎立的作用。

1.教育理念。

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主要是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强调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信息技术课程理念是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个性化发展。在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过程中,素质教育理念从宏观上引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建构,而信息技术课程理念从微观上指导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2.教育理论。

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首先应当有坚实的教育理论作为基础,而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心理、教育评价、教育测量、教育传播、教学设计等方面。其中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起主要作用。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革命,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关键理论基础[n}由于在众多教学理论中,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因此特别有利于学习者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进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中如“webquest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随机访问教学法”等建构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成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建构的关键性理论基础。而在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时,何克抗教授指出:适当提倡建购主义还是必要的―但是必须注意,我们应该倡导的不是乔纳森鼓吹的那种建立在主观主义认识论和片面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极端建构主义,而是建立在“主客观统一”认识论和“主导一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型建构主义(z]。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多元和整合性的,不能一强调操作性就一味崇尚行为主义,强调学生为中心就纯粹推崇建构主义,走极端会使教学走向偏离的方向。在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灵活应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此外,多元智能理论在建模中的应用可促进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需求的发展。所以,应该建构不同风格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教学和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3.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建构不仅需要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作为基础,还需要相关的教育技术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否则信息技术教学就成为无米之炊。但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涉及的技术包括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两个部分。物化技术是指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现实任务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如仪器、视听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及其软件等。智能技术是指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现实任务中所使用的知识、策略、方法和技巧(3]。智能技术中的方法还包括科学方法,如系统科学方法,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及其原理把教学模式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建构,能获得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由此,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建构应该充分利用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作为建模的技术支持,形成正确的技术应用观和方法论,从而建构出更加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就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开发而形成的一个典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的层次及结构。

1.教学模式的层次。

教学模式的分类有多种,如美国师范教育专家乔伊斯和韦尔()按照依据的不同理论把众多教学模式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个性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行为控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同样可以在三个层次上研究:其一,普遍的教学模式;其二,特殊的教学模式;其三,个别的教学模式[4]所以,我们认为从教学模式的层次考虑,可将教学模式分为普遍教学模式、特殊教学模式和个别教学模式三个层次。启发教学模式、主体一主导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等都是普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模式等学科教学模式属于特殊教学模式,也称为学科教学模式;从具体的学科教学实例(如一堂课或几堂课)去建立的教学模式属于个别教学模式。

这三个层次模式关系密切,互相包含、互相转化。特殊模式介于个别模式和普遍模式之间,一方面,研究“教学实例”可以建构“个别模式”,从同类的多个“教学实例”的研究,可以应用归纳法建构学科教学模式,如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究理论知识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等;另一方面,从普遍教学模式出发,可以应用演绎法建构学科教学模式。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可以尝试推广成为普遍教学模式。换句话说,特殊教学模式是三者相互转化的中介。

2.教学模式的结构c})。

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结构,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结构一般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1)理论基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某一教学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因此,教学模式应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体现一定的价值取向。

(2)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即能够在学习者身上产生何种效果。以知识、能力、态度等不同侧重方面为核心目标的不同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产生不同的实质性影响。

(3)操作程序。指教学活动的环节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当然这种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4)实现条件。指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模式发挥效用所需要的辅助性支持。实现条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有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还有对教学材料、教学媒体和教学时空的要求等。

(5)评价.由于每种模式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教学目标,因此,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时,应使模式包含以上五个要素,使其具有结构完整性。

三、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方法。

1.演绎法。

演绎法是从一般性前提得出特殊性结论的过程,是一种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应用演绎法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指依据建构教学模式的基础(理念、理论和技术)设计课程(或单元等)结构,最后形成模式。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分析研究,建构出基于该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假设,再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对其假设进行验证,若假设成立,则可推演出可能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但要注意的是可能未必可行,还是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检验其是否有效和优越。

(2)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有意义地建构知识结构,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和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学习的内在动机。

(3)操作程序:见模式图1,。

(4)实现条件。问题设计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能启发高级思维。教师能为学生有意义地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创建相关的学习支架。此外,信息技术平台支持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5)评价。采用电子学档式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学生信息、学习记录、学习依据、学习成果及学习反思五大类的信息。

2.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根据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对象及其属性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的推论方法。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应用归纳法建构信息技术个别模式的方法,即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实例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抽象出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使所归纳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成立。若不能用教学理论进行解释,则需要找出原因,如果能用新的相关理论进行解释,其模式还是可行的。应用归纳法建模的步骤:。

(1)根据自己或优秀教师成功的课例,抽象出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2)对教学过程根据教学模式的结构对各要素及各环节和各个侧面作全面分析,并进行简化和抽象,准确概括出各操作环节。

(3)找出该课例教学的关键词,取一个恰当的模式名称。

(4)在教学中实施,应用建模理论对其进行反思和修改,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进行归纳总结而形成了“目标导向模式”(图2),该模式操作性强,而且便于检测评价其学习效果。目标导向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对比较松散的材料进行组合。当实现了目标时,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当碰到问题时,督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演示实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创设教学情境,确定和呈现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进人学习角色。确定目标是目标导向模式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归纳成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目标表述的技术可采用马杰()的行为目标及格兰伦(nd)提出的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理论与技术。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参见笔者的信息技术教学论一书。

该模式的结构特点是:。

(1)理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教学观,以教学目标为主线,依据杜威的`“做中学”教育理论及目标导向评价理论。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自学能力,操作实践能力。

(3)操作程序:见模式图2,。

4)实现条件:目标设计是关键,计算机技术是支持学生学习的平台。

(5)评价:以目标作为评价学生活动的核心和依据,可根据目标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或达标练习。

3.缘合法。

归纳法和演绎法在应用上并不矛盾,有些问题可采用前者,有些则采用后者。而更多情况是将两者结合,还可将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互相借鉴、互相移植和互相启发,从而创建新教学模式。

例如,应用借鉴法建构教学模式,应明确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和信息技术教学特点,依据相关的教学理论,借鉴已有的教学模式(可能是多种教学模式)进行综合,创建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建构时首先要分析和研究所应用模式的理论和结构要素,建模时不能照搬,而是在应用中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有所创新。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需要解决的教学任务,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分析该任务,概括出此项任务的基本特征和实现它所需要的基本教学过程。

(2)分析该教学过程中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即分析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理论其关系则不同,如传统教学理论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则是权威与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学以教师中心。而现代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等。

(3)依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4)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确定教学环节。

(5)确定模式的名称。

(6)实践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该模式,并根据出现的问题而不断调整、修改和改进。

下面是笔者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而探索总结出来的“情境整合模式”。该模式是在分析和研究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探究和协作能力,从而达到意义建构知识的目的,借鉴其问题设计的方法,使其问题情境化,然后引领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学习。在学生进人探究学习前,呈现学生范例,使学生在网络探究学习中不至于迷失而发生学习偏离。小组探究后全班讨论,这时使用的是头脑风基式的讨论方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共享智慧的成果,最后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整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性质、规律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即意义建构。最后学生将学习过程制作成演示文稿汇报交流并进行评价,同时把报告上传到网上展示交流。其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关键。模式图见图3。

该模式的结构特点是:。

1)理论基础:以学为中心,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问题情境,应用抛锚式、探究式、支架式、合作式、头脑风暴式方法等进行学习。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协作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即通过网络查找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负责任地使用信息。同时提高学生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操作程序:见模式图30。

(4)实现条件: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同时也应该包含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的封闭式问题,问题尽量情景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网络是支持学生探究的一个技术平台。此外,学习时间不少于4个学时。

(5)观察和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及参与学习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汇报演示文稿进行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四、结语。

以上讨论的建构教学模式方法是教师建构教学模式的微观方法,在大方法上可以应用层次转换法即根据普遍教学模式、特殊教学模式和个别教学模式这三个层次模式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创生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是建构教学模式的精髓,而建构教学模式需要以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和技术作为建构教学模式的基础,还需要遵循建模原则,诸如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和效率原则等,其中简约性是建模中的要点,因为教学模式的结构和操作体系多以精练的语言,象征的图形和明确的符号来概括和表达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不是特定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经验,而是在其形成过程中,应反映核心与本质,因此教学模式应主体突出,具有简明的框架,表述应简洁。

此外,由于教学模式由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五大要素组成,所以教学模式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由以上五个要素组成的系统,那么研究教学模式的建构也可以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对教学模式系统、功能、要素及其环境进行研究,把握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系,从而创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挥最优效能。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已从尊重教师职业地位和权利的初级阶段,进入到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它包含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提升工作能力的所有活动。教师专业发展强调终身学习和成长。本文就中美教师专业发展的比较分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20世纪末,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在美国国内引发一场关于教育质量的激烈争论,进而掀起了以“重建学习体系”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浪潮,奏响了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序曲。人们呼吁重新认识教师职业,重建教师教育体系,并通过提高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质量,促进教师职业向专业化发展。

此后在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上发表题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世纪的教师》的报告提出,教师是教改成功的核心和关键,必须使教师职业成为与医生、建筑师、律师等职业一样名副其实的“专门职业”,并提出“无限的熟练教师”概念。

美国教师教育协会从1992年起,每年以一定的主题发表《教师教育年鉴》,用来评估和推进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他们认为课程创立不在于学位,而在于不断创新的学习标准和实践标准。

(二)美国成功教师的标准。

在美国,教师是专业人员,建立有全国教师联盟,美国教师联盟教师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成功教师的标准如下。

1.对学生及其学习尽职尽责。

他们致力于使知识容易被每个学生接受,对学生一视同仁,同时又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他们根据对学生兴趣、能力、技能、知识、家庭环境和同伴关系的观察和了解,在尊重个体、文化、宗教和种族差异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实践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自尊、守法的公民责任及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了解其所教学科及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知识。

充分理解其所授学科及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并与实践相结合。他们掌握一系列教学技术,创造多种教学途径,确保有纪律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他们注重发展学生自身的批判和分析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设定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社会交往的规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系统地思考实践,从实践中总结学习。

成功的教师具有教养者的风范,他们努力在学生中成为美德的榜样(如耐心、诚实、正直、尊重多样性、重视文化差别),也是智力发展先决条件之能力的榜样(如推断能力、多种角度看问题能力、创造和冒险能力、保持一种实验性和问题解决取向的能力)。同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批判和审视自己的实践,调整教学,扩展技能和知识,注重学习过程和实际效果。

4.学习共同体的成员。

成功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课程开发与其他人员合作,以促进学校整体发展与提高。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立法形式说明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相应学历标准。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社会职业归为8类,其中教师属专业技术人员类。

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依然是传统的,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发展计划的草拟,均将教师排除在外。在教育决策者和部分专业发展者眼里,教师先天不足,不具备当前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要求的素质,需要由外来专家设计理想教师的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应具备的知识或技能,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补救。这种专业发展思路崇拜专家的学术权威,它最关心的是将那些所谓必需的“知识”、“技能”等各项素养通过培训方式让教师获得。所以教育改革通常采取由点及面、分层推进的策略,即首先挑选骨干,将其培训为改革目标期待的教师模型,通过这些骨干,进而影响辐射到其他普通教师身上,从而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我国每年都在评选优秀教师,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像美国教师联盟教师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成功教师标准,只有一些不成系统却被公认的标准。

优秀教师应有敬业精神和明确的主体意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成为“一种专门职业”,使得教师从以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脚学术层面上,使教师工作获得了“生命力和尊严”。

优秀教师应具有明确的研究意识,体现在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优秀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自身的批判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教师应具备信息素养,即把信息作为产生知识的原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过程,升华为新思维、新知识。

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高校相对较少,大学入学竞争非常激烈。同时,由于“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应付升学考试比较有效,所以不少学校采纳。这种教育模式是一种竞争性的选择模式。而美国教育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合作定向模式,其大学入学率高,基础教育课程较轻,学业评价重点放在地区性的平时考查上,学校有条件安排更多的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活动。无论是竞争性的选择,还是合作定向模式,都将直接影响中美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及教育目标的实现。

从课程结构选择性来看:美国在中学阶段实行选修制,设置学术性、中间性、职业性的选修课,初、高中选修课占总课时比例各为1/3、1/2;现阶段我国课程结构比较单一。从教学内容的现实性看,美国重经济、技术及实践性知识,特别重视创造力的培养;我国重学术取向,与实践、时代及乡土实际脱节。

根据我国现状和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经验,结合世界上先进国家的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趋势,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摆在我国教育者面前的,是教师专业发展正式代替课程改革,所以多出版一些教育方面的刊物,如美国教育研究会的年鉴和《教育研究评论》,每期都以一定篇幅的文章讨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不要限于入行时的学位,关键要建立教师不断学习和总结机制。教师的知识可分两类: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开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比灌输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模仿教学技艺更重要。

教师职业应有进行质量监督的专业团体,引导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建立可操作性的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对每一位教师的评估,不仅限于理论知识提高和科研的立项,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

总之,深入开展教育改革,一定要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第一位。作为教师,应该用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知识再探论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理论上,大学教师应该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前列,特别是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或范式。但事实上,传统观念认为大学教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高等教育专业分化是必然趋势,已经无须再刻意强调其专业发展。台湾教育学者陈碧祥认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大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并且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自我反思和研究,在个人能力和水平得到发展的同时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的学术文化,从而使整体的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数量指标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逐渐呈现出来。要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发展,必须要找到合适的理论和实践道路来探讨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意识到,为提升教学质量,必须重视与教学有关的学术,即教学学术。美国卡耐基教育基金会主席博耶在《学术水平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一文中提出,学术水平包括四个各不相同而又相互重叠的领域:发现的学术水平;综合的学术水平;应用的学术水平;教学的学术水平。博耶认为有一种通过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这种学术就是教学学术概念的初始。在对教学学术进行研究的同时,应进一步对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作研究,以保证大学教师通过教学学术来实现好的教学,在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二、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传统观念认为,一个教师只要其科研能力强就是一个好教师。因此,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聘用和选拔时,往往只注重教师的科研能力,忽视甚至冷落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当前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创造性教学能力缺失、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弱等现状,这些都将制约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以大学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因此发展的成败与否都直接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主观意识与主观能动性。但是研究过程中发现,个别教师对于专业发展的内涵十分模糊,这样必然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通过一项调查显示,给学生们上过课的教师中,有60%的学生认为他们有一半以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也已经跟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式,内容比较偏旧,这一结果特别是在理工农医等院校比较突出。很多教师对于本学科知识和其他教育学科知识的掌握力度不够,他们不注重积累经验和知识;虽然有些教师的专业知识比较丰厚,但是其教学内容却比较陈旧,学生不能从也那里学到更多的内容,这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知识的更新,而且他们所教的知识也不能很好地与教学实践联系在一起,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大学教师的高学历化已经成为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往往这些高知人群更容易产生一种意识,表现为:不能够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认为自己的学历就代表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愿意接受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等。他们片面地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学历和知识,而他们已经具备了高学历就没有发展的必要,因此大大打折了他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大学在评定教师资格的过程中,只注重对教师的科研项目、论文等方面的规定,他们认为只有科研能力强、成果多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基于这种原因,很多教师都把精力放在了科研和论文的写作上,从而忽视了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更谈不上对教学的反思和研究了。殊不知,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生成教学学术性的根基。在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关于大学教学的研究也是相当少的,通过期刊网的查询,关于大学教学的研究仅为数十篇。上面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教学的发展。大学教师对自身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他们认为,教师的教育实践只能靠自我的悟性与经验的积累。但操作性的实践只能使教师的教学、教育能力在浅层上发展,缺乏理性的反思与审视,缺少科研的有效支持。他们不懂得在教学情景中主动提出问题,去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去合作探究、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以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更不懂得从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生成新的问题,深入研究。由于大多数教师对教学本身缺少兴趣,所以使得教师对于教学和教学方面的研究就相对较少,因而取得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成果就不高。多数教师因为对教学的忽视,所以使得自己对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等缺少实证性的总结,从而写不出相关的与教学有关的著作,更谈不上对教学方面的奖励。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部分教师渐渐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为:知识面比较狭窄,只掌握本学科知识或结构比较单一,对于教学的意识不强,这些都将制约着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我国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学术意识、自主意识,教学科研不平衡,教学能力不高等。因此,要想树立正确的教学培训观就得提升教师的教学学术,增强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的意识,提高教师教学学术培训的力度。我们要重视对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在职培训。在课堂讲课的同时,对青年教师要配合运用教学研讨、教学指导等方式。高校可以聘请优秀的教学理论工作者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来对青年教师进行理论和方法和指导,为他们发展教学学术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高校可以举办学科教学研讨会,集中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所有教师,就各自在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作出讨论和交流,这有助于青年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从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大学教学质量。许多中老年教师的教学被认为是优秀的.,但教学效果好并不意味着他们有高水平的教学学术。他们虽然有很高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但大部分教师还不能在较高层次上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甚至不会撰写教学研究论著。因此,对中老年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有利于促进教学学术的发展。具体措施有:首先要扩充更新他们的知识,使他们既了解本专业本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又能让他们掌握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从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要培养他们在教学学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博耶认为,教学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呈现出来,而其所呈现的形式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能力、水平、分析、反思等方面呈现出来。鼓励中老年教师对前人创立的理论中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修正,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理论,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理论解决出现的新问题。通过培训来促使中老年教师意识到教学学术的重要性,从而使其专业全面发展和提升。

2.教师自身自觉采取提升教学学术的措施,促进其专业发展。

首先,教师自身要增强提升教学学术的意识。没有教学,就不是一所大学;没有以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和基础,就不是一所意义完整的大学。大学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和对教学学术的理解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因此,大学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把培养学生作为己任,让自己乐在教学之中。教师应意识到教学是学术的组成部分,研究和发展教学学术是做好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只有接受教学学术观念,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增强其教学学术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教学知识。作为一名专业领域的教师,应努力把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向,并且需要不懈的积累的追求。教师的立业之本是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的学科基础是教育科学。教师应着重学习一些教育学知识,这样才能对教学的分析、判断、决策有基本的依据与参照,才能科学地整合、发现、应用知识,从而高水平地传授知识,形成教学学术。另外,还要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钻研专业理论和教学理论,促进其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再次,教师自身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作为一门学术离不开对其自身的研究。教学研究是教师把教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为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主动进行的探究,它允许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考察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回答教学中的问题,更新教学手段,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等。教师教学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探究、整合和应用教学知识的过程,是教师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理论的过程。

3.加强教学研究制度。

教学在大学职能中是居于基础和中心地位的。教学作为知识传播的手段,是与科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想研究教学,就要探究合理的,有规律的以及有效的传递知识的学术,即教学学术。大学教师要发展教学学术、提高教学水平,必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教师对教学进行的相关研究,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念和行为,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方法,教学途径等的探究。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教学进行研究和整合,促进教师成为教学学术型教师的这么一个过程。首先,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加强教学学术研究。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教学学术的研究者,通过对自己亲身上课的体验、观摩其他教师上课、阅读教育理论书籍等形式,善于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以文字记载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教学历程,不断分析和研究教学,从而提高其教学学术的水平。其次,鼓励教师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研究与交流。博耶认为,“我们在学术方面所急需的,是要让学者们努力建设一个知识分子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并不局限于课堂,它还存在于咖啡厅和会议室。”他还提出,当教师把自己的所得所想与同行间进行交流时,同行会对其进行评价和批评,通过这些评价和批评就能强化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这时的教学就变成了教学学术。在对教学学术的理解和发展过程中,每个教师对于教学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而通过彼此间的合作研究与交流,可以使教师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从而对教学学术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师间进行教学研究的形式有:教师可以与学科或教育领域的专家共同设计教学、研究教学与改进教学;建立以学校为单位的教师发展中心,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发展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知识;高校可派出部分教师到其他高校听课、调研,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实现教学思想和经验的提升;高校也可以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既包括各专业学科教师之间,也包括各院系内部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探讨和交流教学方法,营造教学研究的实践氛围等,总之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再次,强化教研室和高等教育研究所在教学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教研室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但目前大学教研室成为排课、制订专业培养方案等的一些事务性工作的场所。而高等教育研究所在不同类型的大学地位是有所区别的,大多数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所配备的人员不足。为了改善教研室和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不利局面,必须强化教研室在教学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让教师通过现场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对教学的内容、方法与手段进行全面的研究与交流,使教师在开展教学学术研究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学术水平。大学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投入,使高等教育研究在学校发展、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中与教学有关的制度、学校对教学的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增强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参考文献。

[3]时伟.大学教学的学术性及其强化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5).

[4]曲铁华,冯茁.基于学术物质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论[j].教育研究,(1).

[5]王建华.大学教师发展——“教学学术”的维度[j].现代大学教育,2007(2):1-5.

[6]马香莲.“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重建[j].继续教育研究,(12).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

社会在变革,时代在发展,教育事业也应和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地得到发展。在这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成为影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理应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理念,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快步疾行,从而适应时代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那么,中小学教师如何才能达成专业发展目标,适应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呢?笔者拟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作简要的论述。

一、坚定专业信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艰辛的。如果没有坚定的专业信念支撑,就有可能产生因长期从教带来的倦怠心理,也就可能减弱甚至泯灭专业发展的愿望,理应丰富多彩的教学工作就会演变成枯燥乏味的“苦差使”,教师本人也就会沦为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的“教书匠”。这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就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首要任务就是坚定专业发展信念,教师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的修炼,并在现有基础上不断谋求新的突破,把追求进入更高境界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自觉行动。

加强职业道德的修炼,关键是把平凡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一生追求的生活方式,对教育事业充满着一片挚爱之情,具有乐于奉献、甘于吃苦的可贵精神。“做一个老师,如果你热爱你的事业的话,那么吃苦也是享受”,对这些教师来说,选择讲台就意味着放弃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也就意味着无止境的付出和牺牲。只有当教师把教育工作当作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谋生的手段时,他就可以产生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摆脱任何挫折、痛苦和懊悔等的困扰,排除名利思想和虚无、浮躁情绪等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且能甘之如饴,乐在其中。这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具有的一种职业意识,是坚定专业信念,并对现实自我的自觉超越的一种积极心态。

加强职业道德修炼,教师还应当充分体现“师之范”的精神,教师要以丰富的人类文化为依托,以促进学生和教师自身素质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趋美向善,修身正己,探理求知,奉献示范”,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和职业精神引领学生,做到既学而不厌、诲之不倦,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这样,才能坚定并升华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念。

二、拓展专业视野。

教师在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丰富自身的识见,从而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

1.教师应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和专业教育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一方面,教师要非常敏感地及时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变化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使自己不断充实新的专业知识,为从事专业教育创设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教师应特别关注和掌握专业教育的新动向、新理念。教师既要了解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又要了解并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新成果。教师只有不断地拓展专业视野,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教育的方法、特点以及客观规律,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从而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2.教师应努力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只懂些专业知识而缺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常识,因此讲起课来思路狭窄,思维展延受阻,有时甚至捉襟见肘,令学生大为失望。这实际上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瓶颈”。众所周知,现代科学发展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呈现出多元、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如果教育工作者视野狭窄,对之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怎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呢?又怎能培育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呢?因此,作为自觉追求专业发展的教师,应高度重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将它看成自己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它作为更新知识结构、拓展专业视野、提升自我素养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三、发展专业情意。

专业情意,是自我专业发展的主观需要和能动意识,主要表现在对专业的自觉反思和创新。因此,要走专业发展之路,必须不断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专业创新意识,勇于挑战自我,在自我反思中实现自我创新。

对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反思,是不断改进和优化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专业发展,进而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反思”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重大作用予以特别的关注。美国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将“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列为制定教师专业化考量指标之一。而在我国,教师的反思也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策略。它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自身的教育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以及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情状进行再认识,从而把握实践情境下具体教育问题的本质,以获取教育的全新体验和领悟。一般来说,教师反思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一是我为什么做我所做的,二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三是我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四是如何能进一步做好。通过这种反思,就能有效地生成教育创意,提升实践智能,不断追求自身教育行为的合理性,促成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快速提升。

倡导专业创新精神,这既是教育保持持久活力和竞争力,又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必由之路,也是当前倡导的创新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人生观”,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二是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内容应引入时代活水,关注世界发展动态,体现时代性、开放性与全面性特点;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要倡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变单向传输为双向互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四是教育评估方法的创新,要打破传统教育中形式单一的评估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这些专业创新举措,充分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意。

四、提升专业水平。

专业发展是无止境的。而专业水平又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因此,教师除了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以外,还特别要加大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力度。课堂,是整个语文教学系统中的无数的交汇点。课堂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教育质量。因此,教师应自觉地参与相关学科组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教师的相应交流、合作研讨中做到智慧共融。比如:教师们可以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通过比较揣摩,体悟“异构”课堂教学的优劣,从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师们还可以尝试进行“主题磨课”方式,围绕某一教学任务,集体备课,探讨教法,引成较合理的教学设计并付之实践,然后再分析课堂教学实际,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形成新的教学设计,再付之实践。如此反复,定能“磨”出新意,“磨”出能力,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要有效地提升专业水平,我们要在反复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念的更新,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师的教学方法向启发诱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向合作探究转变,教学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同时,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行新课程条件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要倡导教师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入手,积极构建自主预习互动讨论教师引领探究发现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要抓知识传授,更要抓能力的发展,对学生思维开拓进行有效的引领;二是开展有效教学的课堂达标研究。要以“创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坚持在常态中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着眼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引领,为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的发展创造空间,为学生有效的自主性学习导航;三是进行自能学习导引策略研究。现代教育要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就必须努力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努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建构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以上三方面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毛荣富:在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大会上的报告实践、探索、创新》。

2王宝祥、亲凤冈:《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与修养》,中国和平出版社,

3郑慧琦、胡兴宏:《教师成为研究者》,上海教育出版社,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

摘要:近年来,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学型人才,而且要求“教师即研究者”。在这一要求中,反思性教学是推动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在现实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旨在从英语课堂教学合理性的几个方面探讨英语教师如何做好课后反思,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中学英语教师;教师自身专业。

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因此在教学反思中把握四个“注重”。

一、注重反思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反思自己在现实教学中是否将三维目标流于形式或名不副实,或标签化。中学英语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课程“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动力系统,只有夯实语言知识,情感目标才有坚实的基础。同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要求加强人文教育并培养跨文化意识,教师利用英语文本可以对口语交际、文化意识、策略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了解我国文化和西方国家的一些差异,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注重反思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共同讨论、合作探究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及其创新的能力。通过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学生作业或试题的分析反馈来衡量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适时修改和调整教学实际方案,通过反思改进,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不断提升,教师自身也获得进步和发展。

三、注重反思教学工具。

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很重要,英语课上常用的工具有录音机、挂图、单词卡片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课堂,如,在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模块4unit10money“amaterialworld”这个话题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各种钱币展示出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这会起到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效果,但也要避免出现滥用教学工具,使教具只是一种形式、一种装饰、一种累赘。因此教师应该反思教具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四、注重反思教学评价。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有两种意义。(1)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如,学生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预先设计也可以是课堂随机的教学。(2)教师自己或他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可以通过自我反思、课堂录像、课例分析等手段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诊断。可以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形式进行反思。如果将这两种教学评价方式相互结合,融入一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既要探讨解决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问题,又要对教育理论和实践有一种创新的态度。教师首先要“学会教学”,通过反思发现问题,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自身发展,成为高效教师。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武继红。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初探[j]。外语界,.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

要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这就需要从教师发展的各个环节做起。一是承担教师培养任务的高校要系统培养、严格筛选,从源头上对语文教师进行把控,坚决不让没有教师意识与教师潜力或不具备教育先进理念的人进入教师队伍。如对教师的准入,必须招聘中文专业的学生,并具备完整的学科知识与相应的基本素质。

2.2转变语文教师评价的内容与措施。

我们可以继续把教师评价作为实现学校管理目标与实现科学化的有效措施,但要改变为由重结果,改为重过程,由关心教师的教师的行为结果改为关心教师的价值观和人格,尊重教师的探索、理解教师的行为、爱护教师的科研之心,从而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改进自己的工作,把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教育科研上来,努力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或成为教师发展的一个平台。

教师要想实现专业化发展,必须要靠自己的内驱因素,来促成对自己的发展,而对于外资的条件,有则利用,无则不强求,积极的在新的背景下进行课改的探索与研究,让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更上一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加大自己的阅读量,对古今中外的名著要熟悉,做到心中有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就把“熟知学科内容并且样样有余”作为教师教育素养的第一要素,并说:“达到这种程度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校长要为教师提供时间!”

(2)不要偏执,即是说我们不能拿一门学科的知识或思维进行衡量所有的事情,要从多角度、多学科的思维角度去审视,去品味,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通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须经过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受教育的中国人。”

(3)要制定自己相对完备的专业发展规划,当然这里所说的规划只是个人的成长计划,不是点点到秒的硬性规定,而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求,规划只是体现着一定的执着性而已。

(4)变“被动”备课为“主动”备课,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李杏保、顾黄初先生在《泛论高师“中学语文教育”课程结构》一文中说:“从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毕业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执教者对教材钻研得透、理解得深,在教课的时候就能够引导得“法”,启发到“点”,讲述中肯,而且“章法”上也有条不紊、连贯圆活;反之,执教者自己对教材理解不透,备课笔记上写得都是从教学参考资料上抄来的现成结论,那么,即使把“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背得滚瓜烂熟,也难以致用,勉强用上又终究别扭生硬,得不到满意的效果”。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

摘要: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要在明确影响其因素的情况下,让高中语文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制定并执行完备的个人成长计划,改变过去对教师的评价制度等来实现。

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关系着高中语文教学教育方向与发展趋向。因为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通过教学预设对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进行干预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途径进行探索与总结。

1.1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根本因素。

所谓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问题的基本看法与根本观点。教师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理念上的战略性方向,看似与教学无关,实际上对我们的教学确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与作用。而现实中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缺少进取意识,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与价值等认识模糊。从而导致缺乏发展意识,在教学上表现为“今日似明日”的静态发展状态,久而久之出现了教育观念滞后,缺少主动性的发展,行为计划性差等,最终沦为“忙碌”的普通教师。

1.2教师评价制度―――语文教师面对的客观导向因素。

教育管理部门为了实现管理的目标,往往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向,也间接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当然这所有教师遇到的共性问题。比如为了彰显本地的教学成绩,往往是看当地的高考成绩,说白了就是高考分数的获得,教育管理部门为了获得这种光鲜的成绩,往往直接把通过高考人数与教师的收入挂钩,如很多地方还存在着高考奖金,这种奖金的发放就是高考指标完成程度如何,名牌大学完成程度如何。这样的教师评价对教师本人的教育观念、育人的目标都起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这种教育评价不从教师评价的全过程着眼、不从学生的情感获得与个性发展出发,而更多地停留在对教师量化的教学成果出发,对教师进行评价、选拔、甄别、鉴定,影响了教师的教育目标方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应具备的所有因素都是教师所具备的,教师自我发展规划也即个人的努力就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定因素。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完备与开放的知识结构,还要有完备人格心理结构及其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所赋予教师角色的时代要求、完成历史任务。但实际教学中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有着天壤之别,正如专家所说,这就是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如:有的教师写教案、备课是为了上级检查,写论文、做研究是为了评职称。长期下来形成的不同教师素质现状与发展能力是有较大差距的。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论文

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了解专业最新研究动态,具备承担教学工作的条件;他们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敢于接受挑战,工作量多的青年教师一个学期可达到400多课时;他们熟悉计算机各种应用软件,能制作新颖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跟学生的年龄差距小,思想活跃,易于沟通,担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都有较好的工作效果。然而,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讲授时容易照本宣科。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生产现场的实际认识,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深刻,只能生硬讲授书本知识。语言乏味,使课堂气氛沉闷。如《高电压技术》课程的“雷电及防雷设备”内容,很多描述雷电放电过程的专业术语,有关避雷针、避雷线保护范围的繁杂计算公式,毫无感性认识的避雷器类型、结构,照课本宣讲只能使学生注意力分散,认识模糊。第二,课程内容上取舍不当。在经过课程设置方面的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时数相应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准确把握知识重点,又想为学生多讲授些课程内容,容易形成重点知识讲解不深入,难点剖析不透彻的授课习惯。如《输电杆塔设计》课程的“杆塔标准荷载的计算方法”内容,如果不重点强调计算的目的,不从设计和应用的角度讲工程选择,解释参数物理意义,就会陷入各种繁琐的载荷、张力计算公式中,学生得不到要领,老师也讲得很累。第三,教学手段上缺乏技巧。随着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使课堂上有了由声、光、形、色、动等直接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产生作用的情景,节省了课堂的板书时间,大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然而,对有大量公式加作图推导的工科课程,多媒体只能是辅助教学,即它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补充手段,用于辅助教师的教学和辅助学生的学习。青年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不针对课程内容做改变,不关注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做调整。有的甚至坐在讲台电脑前,眼睛盯着控制屏,只顾手握鼠标点击,大大减少了与学生的交流,几乎没有形体语言,更谈不上与学生互动。过大的、高强度的信息量使学生眼花缭乱,什么都看到了,但可能什么也没有接收。长时间的观看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较昏暗的观看环境也容易使学生打盹或昏昏欲睡。第四,教学过程中不懂因材施教。目前一个教学班级有五十个以上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事实,只强调完成教学任务,照搬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而不关注学生能否接受、消化授课内容,时间一长,课堂教学就演变成了学生看不懂的教师的独角戏。

二、教学能力培养与实践。

针对青年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及授课指导,在组织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培养与实践。

(一)强调道德素养,训练职业技能。

古往今来,对教师这一职业都具有双重的要求,即“教书育人”。因此,首先要让青年教师懂得,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而且也是学生行为的榜样、示范者。强调道德素养,就是要求青年教师讲“三心”:爱心、责任心、感恩的心。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大学时期是学生从离开父母、家庭,到学习独立生活、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所有学生,无论是机智的还是愚钝的,无论来自家庭条件好的城市还是家庭条件差的农村,无论是顺从听话的还是逆反个性的,他们都需要得到平等的爱与尊重。用爱心对待学生,就是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子弟,在学生存疑惑时作适时的引导,在学生遇困难时作适量的给予,在学生犯混沌时作适合的敲打;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获得成长。责任心是驱使我们干好教学工作的源动力,也是建立教师威信的基础。对工作负责,才能不畏辛勤,恪尽职守,对学生负责,才能严格管理,言传身教,对学校负责,才能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感恩的心能使我们宁静、淡泊,不惟物欲,不计名利,于细微中发现丰富,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训练职业技能,我们要求青年教师过“三关”:仪态关、语言关、板书关。站在讲台上,教师的仪态,即仪表、神态和动作,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第一信息。仪表大方,衣着整洁、精神抖擞的教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好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能带给学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管理;而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借助特殊的手势,也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板书是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符号、图形等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教学行为,板书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及时提取在课堂上突然产生的教学信息,能制造教学停顿,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板书还是一个微型教案,长时间留在黑板上不仅便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更便于学生记忆。

(二)实行传帮带,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

教研室为每个青年教师指定一名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帮助。第一,引导青年教师严格遵守教学制度。系里对每个教学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制度与教学规范。例如担任一门课程理论教学,要准备教学大纲、教案、课程讲义、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材料;要具备任务书、授课计划、学生考勤登记、平时成绩登记、考试试卷、考试成绩登记、试卷分析、课程教学总结等教学文件。这些看似繁琐的教学制度,能帮助青年教师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也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第二,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求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课中不会客、不接打手机,课堂讲授内容应与课程内容相关;在课程第一次授课时,向学生明确宣布课时安排和考核方法;考试命题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考核知识点分布合理,考核重点与教学重点相吻合,不出偏题怪题;课程实验项目教师须预先试做,并完成试做报告。第三,指导青年教师准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并不是纯粹的教材中的文字叙述或讲解,而是经过加工处理,重新组织的.内容。在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上有三个方面需要考虑:一是了解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联系,二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呈现方式,三是如何补充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相关内容或实例。第四,启发青年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手段的运用重在体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五,带动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教研活动,培养创新意识首先从自身做起,有了创新意识的教师,才会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三)开展三结合活动,形成专业教学团队。

独立性曾是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教师集准备教案、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多项工作于一身,以独立课程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培养,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问题被忽视。随着学生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教学系统变得非常复杂,仅凭个人的力量很难驾驭。我们组建以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实行集体工作日制度,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项目为平台,通过听课、说课等教学环节,探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课程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使基本概念、基本计算等内容的讲授更具连贯性、一致性;以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目的,进行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和技能互补,不断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四)加强自我教育,追求可持续发展。

作为老师,如果缺乏思考,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沉浸在备课、上课、批作业、辅导学生这些烦琐的机械劳动中不能自拔,等到工作多年后就会发现:专业发展了,学生进步了,学校壮大了,而自己还是在原地踏步走,没有获得自身的成长。青年教师是学科专业的未来,是学校的未来,他们自身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专业乃至学校的发展。如何搞好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呢?可持续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知识观、学习观,转变自己在知识传递方面的角色态度和行为方式,塑造新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念。因此,首先是通过自我学习,建立终身教育观念,具备内在发展的素质和理念。其次是通过教学、学习实践,逐步获得精深的专业知识,形成高度的专业敏感性和洞察力。系里有意识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培训,每年按计划指派青年教师到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发电厂等专业对口单位进行工作锻炼,通过积累现场工作经验,了解专业理论的实际应用,同时培养良好的社会化合作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成果和体会。

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青年教师自身的能力特点,我们还举行每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在教学课件制作的内容和手段、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互动性等各方面进行努力钻研,全方位提高教学技能。通过一系列的培养实践,青年教师对专业教学工作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他们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水平和自身素养都得到提高,在全校举行的青年教师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较好成绩。我们深刻认识到,青年教师是学科、专业的未来,也是学校的未来。只有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晓芳陈玮单位:邵阳学院电气工程系。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

摘要: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成为国际教育改革中的焦点问题。本文从教育叙事中的反思、同伴互助间的反思及利用《学科教学创新的课堂分析系统》中的反思工具来探讨高效能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的途径并结合信息化教育对完善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内涵做浅陋的见解。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叙事;学科教学创新;课堂分析系统。

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是推进优质教育的重心,而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有赖于教师是如何进行反思的。教育叙事、同伴互助的反思对教师内部结构的不断完善具有一定的作用,利用“学科教学创新的课堂分析系统”进行反思更突显教育全面性、系统性。该系统切合了我国实际的当代课堂教学理论、策略和方法,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自我诊断、反思与评价的平台,更好的实现教师基于日常课堂实践中的专业发展。教师对自身实践和同伴互助的持续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真谛。而要得到持续的、终身的专业发展,在信息化已经成为助推教育变革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的今天,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已迫在眉睫。

教育叙事指凭借记忆或再现用叙事的.语言将立足于日常教学中的实践表述出来的一种方式。教育叙事不仅仅是事件的实录,更是对过往经历的一种演绎、理解、注释的过程,是敞开心扉,是分享经历,是共同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把自己的理论置于实践的参照下,接受实践的检验,让承载着教育经验的理论得到启发和提升,从而使理论和实践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完善。

教育叙事的表现模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尤其在信息化成为助推教育变革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的今天,除了用“案例”的形式记录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博客”这个全球化、个性化、数字化的交流平台。在“博客”中根据教师对自己日常教学生活的描述和分析,可以与广大的群体进行深度的交流,达到深度的反思,以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化成长。

二、通过团队间的同伴互助来实现自我持续的专业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自我反思是自省常新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教师个人的主观因素从而教师个人的反思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因此,国际领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同伴互助”的概念,提倡教师要共同工作,共同反思,彼此学习和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同伴互助为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在学校环境中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是智慧的实践者,通过同伴间的互相观课和指导是一种有利于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伴互助强调基于教学实践平等的原则上通过同伴间的对话、沟通、反思和实践的形式集合大家的智慧,在共同的反思与参与中自我改进以获得教师专业的追求、专业的探索、专业的发展。

三、利用课堂分析系统帮助教师反思以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学科教学创新的课堂分析系统》在国内的研究开发中属于首创,在国际研究界也极少有对这一领域的系统开发。该系统的应用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有效的认知工具,通过系统的反思,能准确的处理如何矫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能建立对后进生帮助的策略,不断在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学观与学习观。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此系统,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不断审视自己的职业情感和教学素养。这样一套辨析教学效能的分析系统,是教师自我和共同反思的工具,更加切实地帮助了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的自我持续的专业发展。《学科教学创新的课堂分析系统》是在对本土学科教育研究经验上的提炼,因此它更加切合我国本土的教育,符合本土教师的教育水平。通过对课堂的监控,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自我诊断,教师可以更好地来反思反观自己的教学效果,从中找到可取的经验与教训,在实践和反思的结合中重新组建已有的理论,把新生的理论再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它的可行性,如此不断地循环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措施,它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能升华为智慧,才能昭示隐藏在实践中的价值,才能使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并使之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实现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之时,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对持续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内涵: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素质,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养。

四、信息化教育需要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完善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内涵。

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信息化时代,给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信息时代不仅要求学生获得所需的知识,更要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方法,新的教育思潮与信息技术的不断整合要求教育要现代化、要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师的信息化专业知能发展是关键因素,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知能的重要基础。

何谓信息化素养?它是一个动态且发展的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因此目前我们只能期待透过现象捕捉到些本质。信息化素养主要是指对信息的敏锐性、对信息的主动猎取性、对信息的主动接纳性、对信息的即时处理性、对信息的情感性和较强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导航者。有高水平的信息化素养能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自如地用好信息技术,能更容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否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成败。因此我们要不断跟随信息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不断完善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的内涵,以登上教育变革的舞台。

参考文献。

[1]丁纲.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

[2]任友群.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反思型幼儿教师发展实践论文

园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园本课程对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通过园本课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要从园本课程的角度出发,努力探究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建立并完善幼儿园教研管理机制。

1.以园为基,建立教研机制。

首先,幼儿园应加强幼儿教师人员配置,做好统筹规划,确保人力资源配置合理、高效。幼儿园应建立园本课程科研小组,并形成以园长为首,以教研组为核心,以优秀骨干教师为基础的高效人力资源体系,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和明确的教育目和园本课程开发目标,使教师等人力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在实现专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园本课程建设水平。其次,建立并完善教研机制,为园本课程的实施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幼儿园可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园本培训,包括专题式培训、参与式研讨培训、案例分析式培训等,通过一系列教研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此外,幼儿园还可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包括课题研究、教学比武和各类技能大赛等,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2.以研为实,倡导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也是决定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学反思水平师。基于教学反思的重要价值,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反思活动,从而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依据。幼儿园可利用例会开展教育活动,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与其他幼儿教师分享,与此同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有效反思,并在反思中改进自我,重建教育生活。幼儿园还可以通过教学日志的形式进行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反思,如采用录音笔、观看优秀课程等形式,为幼儿教师答疑解惑,不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二、更新观念、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

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一种根植于教师思想内部的`、可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产生影响的思想观念。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环节。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错误认知,重视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将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教研能力的提升,坚持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反思的教学过程,不断提升幼教专业能力。

2.促进专业知识提升。

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途径较多,包括阅读书籍、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主动进行教学反思等。书籍是幼儿教师丰富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渠道。幼儿教师应在工作之余,多阅读一些学前教育方面的专刊、书籍,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等,更全面及时地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为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术交流会议是幼儿教师提升专业知识的必要途径之一,通过学术交流会议,幼儿教师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并通过观察和自身实践,不断进行反思,通过总结,使自己得到提升。幼儿教师应在幼儿园的工作中认真观察、主动调研、不断参与各种讲座和培训,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反思,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日后教学。

3.多途径发展专业能力。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生活组织、教学活动设计和激励评价,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应巧妙设计,积极参与,亲自动手,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生活组织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将各种问题梳理、总结,凝练成自身的经验,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应积极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尽可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在激励评价中,幼儿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并对其学习、活动等情况进行及时点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注重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幼儿教师参与培训是提高其专业能力、丰富教育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拓展视野,还能够通过教育培训与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沟通、交流,获得相关专业人士的指点与支持,进而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参加教学竞赛是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竞赛,如歌舞比赛、绘画比赛、手工大赛等,提升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参加教学示范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竞赛中不断增长的知识、提升的能力,可为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根据自身实际特点与幼儿发展需求自行设计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这一研究活动只有在幼儿园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合作的基础上方可顺利实现。幼儿教师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教学问题进行总结,并将其提炼为教育观念,用这些教育观念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通过不断的转换,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刍议》论文

教师职业从随意化、经验化,走向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历程。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没有优质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好的教育,因此要使新课程改革成功,必须拥有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现实需要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教师的专业化,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把教学视为专业,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西方学者埃利奥认为,教师与医生、律师、神甫一样是“伟大的传统专业”。视教师为“专业人员”,教师首先要有“角色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语文教师专业角色定位需有新的认识。

(一)教师是知识文化的建构者。

过去教师角色定位为“知识的传播者”,韩愈《师说》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典型的观点。教师当然要传授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知识,但是更应该懂得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性。随着科学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知识以不可预计的速度开始膨胀,我们的时代成了真正“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知识传播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跟上本专业学术的进展,占据时代的学术前沿,主动建构文化知识。过去、现在、将来,不学无术的教师永远无法立足于讲台。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三)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课程意识”,特别是缺乏“课程资源意识”,把教材当作“唯一”资源,只“教教材”而不知“用教材教”,不知利用“教材”以外的其他资源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成为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走“开放性”的大语文教育道路。

(四)教师是学生人格的影响者。

“新课程改革”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不但要传授知识、培养智能,而且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我们的教育,不但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发展他们的“非智力”;我们的教育不但要完成认知目标,而且还要达成情意目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有特殊的育人功能,“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个性,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五)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主要建设者。本次“新课程改革”不仅意味着课程内容的更新、教材的完善,更为重要的是意味着理想的“学校文化”的创造。由于在学校中,教师“平等中首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对学校、对学生深刻、深远的影响。教育部“课改专家组”组长钟启泉说:“教师即课程,教师即学校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更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态度和蔼、作风民主、品德高尚,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1.明确教育理念,热爱本职工作。

教师的教育信念反映了教师对于教育活动的目的、价值、原则和方法的基本看法,直接或间接决定、指引或调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专业理想,教师才能将教育视为快乐的事业并全力以赴;只有对所从事的工作深入了解,才能更准确、更灵活地把握教育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只有对祖国语言文字有深切的爱,语文教师才会对语言文字宝库中无数瑰丽璀璨的名著佳作心向往之,才会有钻劲,才会有持久的内驱力。

2.树立“热爱学生,育人如育子”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学生自主的学服务的过程,没有学生自主的学,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因此,语文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努力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自觉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

3.积极践行终身学习的教育意识。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它是被世界各国政府当作一个政策目标而加以肯定和实施的教育方针,是强制性和自觉性相统一的一种教育制度。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学生。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信息和方法咨询,如果没有与时代相适应的知识储备,没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一名专业化的语文教师。

(二)优化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未来教师间的竞争首先是所教专业知识的竞争。作为一名专业人员的语文教师,其成长的重要途径就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获得。教师的综合素质结构也越来越强调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面。语文教师所应完善的知识体系依次包括教育理论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及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1.教育理论知识的获得和发展。

教育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其中,教育学的知识会启发你怎样提高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心理学的知识会帮助你提高思考艺术性问题的质量。由于语文学科的发展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因此,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更多的是体现在怎么去教的问题上。语文教师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教育和心理学知识,才能正确认识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从而根据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

2.牢固掌握语文专业知识。

语文学科是一门多科性、交叉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它的专业知识涉及多种学科如语用学、语音学、修辞学、词汇学等方面的内容,这就决定了专业化的语文教师除了要掌握高等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语文教师而专门设立的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的知识外,还要学习怎样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怎样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并会善于总结自己的课堂实践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3.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语文教学的内容几乎涉及所有知识领域,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专业化对高素质语文教师的要求也体现在文言文教学、教材、诗歌等多方面的内容之中。作为一名高素质的`语文教师不仅应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应具备广博的历史、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使之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厚积薄发,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三)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化语文教师不仅在知识结构上有所要求,在能力结构上特别是专业技能上也应有所具备。教师专业能力应包括一般能力和教师专业特殊能力两方面。现代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1.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教育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可能在教学安排上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涉及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要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原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以及风格,对教授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和设计,并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材和媒介,使课堂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更有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下,尝试构建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情景,启发问题;组织学习,展开活动;交往实践,共享成功;多元评价,互动发展;作业延伸,拓展积累。

2.完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育能力层面的终极目的是言语表现。一口准确、流利、简练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上,语文教师更应比其他学科教师具备更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它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母语积累和语言交际能力,善于正确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母语进行语言交流活动,在培育学生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现代化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利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工具的能力;是识别获取、评价判断、加工处理、生成创造、参与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终生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态度、方法和能力。当代信息化的环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会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整合到课程里面去,从而创造出最适合学生的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专业化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必须具备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重视教师本身能力的提高,重视教师教育理念的明确、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我们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不断反思,才能实现自己专业的发展。

反思型幼儿教师发展实践论文

在我的所学的工业设计专业中,实践也是犹为重要的,在工业设计的实际操作中,实践性设计可以引导设计者有方向性、目的性、前瞻性地面对设计,进而展开设计。

1、实践性设计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设计方式,它强调的是设计中的理性与科学性.

在设计中,实践性设计强调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可生产性、市场的可行性,即设计必须能够生产出来,能够卖得出去。它往往以产品原有的造型、功能为基础,以现有的生产技术为支撑,探究的是产品现有或新增功能的合理性,优化性,它沿用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从十分理性的角度面对设计,展开设计。l952年,捷克工业艺术学院雕塑家、工业设计师克瓦尔设计了一款剪刀,该设计引发了一场设h-观念的变革。他运用了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人体工程学原理,将有关人手的尺度及使用频率等人体工程学理论运用于剪刀设计,奠定了剪刀设计的原型,进而为世人所效仿、应用。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的拉姆斯极力倡导的“良好造型”设计理念,淡化了设计中的偶然与随意成分,追求的是理性设计道路,即实践性设计方式。这种科学而严谨的设计理念造就了德国设计冷峻、理智的面孔,许多诸如布劳恩这样的世界知名的大公司采纳并将这一设计理念实际应用于生产中,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一举奠定了德国设计在世界上的显赫位置。

3、实践性设计的前提基础是基于对现有产品的认知、使用习惯及大众群体针对产品从其本能和个人的文化背景、民族等诸多因素出发的期望值(期望它的造型,色彩、功能等),这些因素使得设计从其开始之初面对的便是新产品造型与人群对于该产品的习惯认知间的冲突,新功能与原有功能如何结合,现有生产设备、技术条件等如此种种的因素、问题。如此多的内在与外在因素使得设计更多的是一种“外科手术”式的调整、重组、整合、优化的`过程,是一种基于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的原有造型风格、固有观念与新设计思想之间的碰撞、冲突的过程。其中产品原有的造新风格与特色必然得到特定意义上的保留与体现,是秉承以往设计理念的积极意义上的延续与发展。英国的劳斯莱斯房车,作为一款顶级房车,是上流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融入其中的技术含量随着时代、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更新、完善,但汽车的整体造型风格与设计理念却得到了倍加用心的保留,汽车的前水箱冷却罩的方正、大气、冷峻、秩序感十足的造型及上方的小天使形象一直保留到今天,形成的便是人们认同的劳斯莱斯作为顶级房车的印象。德国的奔驰、宝马等款汽车都在不同程度上沿用着此种设计理念。新设计思想的体现是在原有造型风格的基础上展现的,表层上是商家通过其品牌效应,保证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深一层便是商家善于利用大众对于品牌形象的认知心理,降低了设计的风险性。该种做法在保持了产品原有的风格与特色的前提下,又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原有的设计理念得到延续与发展,产品的更新与换代有了贯穿其中的共同理念要素。

4、实践性设计能够唤起设计师对生产技术的认识与重视,扩展对现有产品造型、功能的认知深度,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产品的造型、功能如何与人们的认知、使用习惯关系密切,同现有的生产加工技术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产加工技术是产品新造型、新功能得以实施的物质基础与保障,是现实设计中必须面临、解决的主要问题。倘若设计师没有一个起码的生产技术常识与认知心理,出现的设计极有可能是建筑在“沙丘”之上,何谈付诸实施了11949年,有史以来设计得“最漂亮”的飞机之一,世界首架喷气客机hehavillandcomet试飞。当时,它的造型设计似乎无懈可击。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具有特别意义,这种“漂亮”的飞机几次发生飞行事故。调查发现客机的窗孔呈四方形,方形的直角转角处会聚积起巨大的应力,引发裂纹,可以导致空难。这里讨论的并非是否应由设计师来承担全部责任,但至少应该引起设计师的警惕,加强自身的生产技术知识,提高设计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实践性设计的特殊性与前提首先是要求设计师对产品现有的造型、功能及其加工技术有一个全面认识,同时设计师必须考虑如何将新设计结合于现有的造型、功能、生产技术等。实践性设计的前提及实施办法决定了该种设计必然把生产技术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认知与体会,客观上使设计得以应用实施,主观上也造就了设计师的全方位设计思想。实践性设计中,产品原有的造型风格与功能特色在被借鉴、发展的同时也无形中禁锢了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新设计理念的进发,极容易出现只做表面文章,隔靴搔痒的设计来,未能有效地触及实质人类理性思维的有限性、局限性会导致设计师对技术和约定俗成的事物在利用和控制上的失当,容易为其左右。

实践性设计的前提是以产品原始、现有的造型风格为基础展开的,实际功能性的事物往往是新设计的制约条件。大众人群包括设计师自身本能地带着对现有产品的认知、使用习惯及对产品新赋予功能的理解与期望心理去面对设计,对该类型产品的感观认识所打下的烙印将或多或少地束缚着新设计思维、理念的出现。这种对待事物的习惯认知心理,惯性经常是实践性设计无法冲破的樊笼与障碍。出现的设计必然是一些“亲兄弟姊妹”,是无个性设计产生的渊源之一。布劳恩公司设计的电吹风,原本是个成功案例,“枪”般的造型,有充分的人机、习惯心理的理性分析作基础。但可怕的是其设计风格被无数次地抄袭,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人们呼唤个性化设计,不愿看到的是撕掉标签便无法得知其“姓名”的同一化产品,这与原本有着绚丽的色彩、造型,变化万千的大自然不和谐,也与有着丰富情感世界与思想的人类自身背道而驰。

结语。

就设计师自身而言,实践性设计的理性、严谨性往往使设计师的感性与灵感受到抑制,有一种无法跳出与超越现实框架的无奈与烦恼“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迪尔若特:《超越科学和反科学的设计哲理》),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设计是独创性的,类似于感性的艺术活动;另一方面,它又是条理性的,类似于理性的科学活动。设计的这种双重特点决定了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光有理性的一面。灵感的火花被一个个固有的概念、观念无情的熄灭,就形式论形式,就功能论功能的设计是其必然结果。设计师迷失在原有产品的思想迷宫里,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产品,认识设计,体会设计。

反思型幼儿教师发展实践论文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过程。影响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内在因素主要表现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及在专业自我发展的心态和体验。首先,幼儿教师缺乏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我发展的意识是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很多幼儿教师缺失对职业的认同和深刻认识,未能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观念。其次,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还受自我发展的能力因素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挑战,教师要有目的、有自觉的去发展专业能力。再次,是心态因素。很多幼儿教师由于外在压力状况,感觉焦虑、乏倦,失去了激情。好的心态能有积极情绪,能主动困难,保持对工作的激情。最后,缺乏及时自我体验。有了想法和激情,不去主动体验,积极开展行动,自我发展难以得到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除了自我能动性外,还需外部条件作为支持,主要表现为国家、社会、幼儿园、家庭四个方面。首先,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由于幼儿教师社会福利整体待遇偏低,而且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专业化保障力度不够,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其次,社会整体对幼师职业的评价和看法也会影响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评价低会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影响工作的实践投入。再次,是幼儿园教师自我发展的文化氛围和管理措施。不同于中小学教师,它既强调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注重保育能力,工作要求细致、专心,在这种工作情况下,很难有所突破。

唤醒自我发展的意识,走向自主。要唤醒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首先对自身的职业要有认同感和使命感,转变自我发展的态度。把幼儿的发展与学习作为一份使命和责任。其次,要不断转换观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等,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幼儿教师在自我发展的过程,因主客观因素影响,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教师有时因此产生焦虑感。良好积极的心态对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师需要不断体验探索,切实将自我发展落到实处。要想在专业发展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不可缺少的。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主要指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的一种回顾、检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相关能力所做出的思考。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要取得进步,离不开教师持续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反思与评价。反思自我发展的行为,找出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加以改正才能取得不断进步。只有通过及时、深刻、反复的自我反思,很多有益经验才会真正内化到幼儿教师的认知结构和专业实践中。对此,师傅、园长和资深教师要在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进行帮助和指导,以提高幼儿教师自我反思的敏感性和有效性。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使徒弟通过对师傅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师傅的具体指导,逐渐体悟实践性知识并不断掌握专业技能和智慧的培养模式。

1.理念素养。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教育观和理性信念。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幼儿教师的理念素养不仅要有教育观念,还应有对文化的理性信念。当前我国由于区域差别大,城乡经济发展状况悬殊,家庭情况和社会声望程度不一,家庭成员民族和知识结构的多元,幼儿的文化背景千差万别,所以,幼儿教师应有一种警觉和敏感的态度,始终清醒地意识到幼儿及其家庭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家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摒弃文化刻板和歧视等偏见心理,幼儿教师要树立公平的文化观。面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幼儿,教师应坚信每个幼儿都有自身学习和发展的潜能,教师要对所有幼儿都应抱有相同、且较高的期待,保证不因民族、宗教、家庭经济、身体、性别或能力差异等而排斥和忽视幼儿,幼儿教师要树立平等的儿童观。幼儿教师应淡化权威意识,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平等中的首席”,给予每个幼儿平等的师幼互动和参与活动的机会;消解自身的话语权威,认真听取不同文化主体的声音,公平处理一日生活中的多元文化问题,对幼儿表现进行合理和民主的评价,建立民主的教育观。2.知识素养。知识素养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在多元文化视域中,教育对象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环境多元,需教师有各种相关知识来了解和适应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鉴于此,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就不能仅局限于“学科基础+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且需要多元的复合结构。幼儿教师应具有多元结构的知识素养,了解有关文化的基本知识。如,文化本身的特征、作用及发展过程的知识;与文化相关的学科知识;多元文化的内涵、核心要求和主要概念等。习得关于国家、族群、特定文化团体的历史文化知识。包括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一些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和地区本土的文化特色和行为方式等。掌握特殊个体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说,特殊幼儿价值观和行为等特征,以及影响特殊个体身心发展的家庭和种族文化背景等。3.情意素养。情意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教育是以人格互染和心灵感召的方式与教育对象发生知识和情感互动的过程。早期教育尤其要关注儿童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教育是一种提倡平等、尊重差异的“大爱”式教育。每个孩子都有内在学习的需要和潜能,是独特的发展个体。所以,人文关怀的情意素养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教师必备素质,多元文化视域中的幼儿教师应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关怀并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家长和同事。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应对社会公共生活持积极心态,超越个人私利,深切关怀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并对幼儿成长抱有敬业奉献的精神。幼儿教师应凸显对处境不利幼儿的关怀,结合相关文化知识和教学手段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并施以情感上的特殊关怀。

四.加强管理中的情感激励。

以“人”为本的情感激励理念使幼儿园的管理模式逐步向“柔性管理”转变。情感激励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关怀驱动。情感激励蕴藏着情感关怀的无形力量,可以凝聚和鼓舞幼儿教师的士气。快乐而真诚的情感互动,可以引发幼儿教师和领导在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激发幼儿教师内部潜在的工作动机,将领导关怀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内部情感动力,从而实现情感的关怀驱动。园长的关注和激发能促进幼儿教师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园长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人物,其作用不仅体现在行政和管理层面,更渗透在其和教师个人日常交往的点滴之中,很多时候,园长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副赞叹的表情都可能成为新教师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依据。情感激励的关键在于唤起和维持幼儿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情感激励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内在潜能的充分挖掘,则有助于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构建富有激情的幼儿园文化和谐的幼儿园文化能给幼儿教师一种无形的力量,犹如每个家庭对家庭成员所具有的特殊力量一样,是一种源自于内心深处的强烈归属感和吸引力,是一种真实情感的吸引和满足。它可以使全体幼儿教师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此,幼儿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理念,构建富有激情的幼儿园文化,重视幼儿园文化的整体设计、积淀和传承,用文化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品位,提高文化的育人功能,把幼儿园建设成有人文关怀、师生共享的情感家园,使幼儿教师切身感受到自身生命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以自觉、自愿的快乐心态去实现自身专业的主动发展。当然,文化的构建要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和先导,幼儿教师的行为,使幼儿园成为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教育园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以教研文化为重点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制度来引导、规范幼儿机构,以人文精神教化全体教师。

立足区域资源,培养幼儿教师的文化敏感性。职后培训要结合地区特色,将幼儿园所在地区的已有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多元文化资源库,组织教师进行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组织精通民族文化的民间资深人士,与教育专家共同开发教师教育和培训课程,或邀请他们作为培训者参与到“国培”“省培”等培训中,提升幼儿教师对多元文化资源的应用能力。立足幼儿园实际,滋养反思、合作的教师文化。在幼儿教师准入考核时,应有意吸纳多元文化背景的教师,如外教、民族艺术老师和体能男教师等,丰富幼儿园教师结构;要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塑造开放和多元的班级文化;要鼓励教师从不同视角看问题,形成批判性反思与合作的教师文化,鼓励教师对文化不公现象进行批判,使其在行动中主动修正偏见,变革观念;要进行民主管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制度保障,保证教师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持续学习。立足教师实际,引导幼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并付诸行动。培养教师应面向所有在职的幼儿教师,要考虑到其身心特点和经验差异,考虑影响其多元文化意识的相关因素,结合多元文化实际体验,调动教师积极情感。培训形式应以主动参与式案例研讨为主,鼓励幼儿教师主动参与,积极评课、讨论与反思,将行动研究与反思相结合,增强幼儿教师的施教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其勇,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走向与特征[j]现代中小学教育,.(08)。

[2]郑益乐,情感激励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缺位、失位与归位[j]教育评论,(06)。

[3]刘艳金,生命哲学视域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路径重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01)。

个人知识理论视角下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的发展论文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是教师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具备反思意识,它要求教师要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改进教学实践行为,增长教学智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学专业上不断发展,并应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终身自我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表现为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量的累积,还表现为教师对自身和其所从职业的认知的成熟和深化,能够逐步建立起一种由专业自我、主观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所组成的个性化的素质体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将不断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准,从而获得持续发展。

(一)教学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由教师所教学科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所组成的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一般称之为教学专业化。其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在高校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只是书本上的教学理论知识,还未用于教学实践,其仅是前人的教学经验而已,还未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理论。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学以致用,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升华;另外,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经验在不停升华,任何教师都必须不断地更新已有的教学知识,充实已有的教学实践。

然而,从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来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是更注重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即从教学专业化转化为教师专业化。其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它更依赖于在教学过程长期跌打滚翻积累的教学经验,体现了教师劳动中的创造性成分;教师的专业品质比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更抽象,但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常常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对自身发展基本态度。这一转变,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同时也将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从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主转化为提倡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及品质的提高,当然,两者是互相联系、共同促进的。教学专业化是基础和前提,教师专业化是对前者的升华和提高,良好的学科专业知识能使教师更有精力来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优秀的专业品质则能更好地促使教师掌握更多有价值的专业知识。

(二)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期间经历着职前与职后教育两个阶段。按照有效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的培养过程对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机构中,高师院校承担了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任务,而教育学院系统则将重点放在对教师职后的培训。这样一方面使教师职前教育远离教育现场,而教学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难以在大学中进行有效传递;另一方面使教师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师范大学投人较多,培训机构获得的资源偏少,教学水平相对低下。因此,导致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严重分离的现象,极大地阻碍和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都应该在教师专业生涯的所有阶段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教师培养的连贯性和互补性。职前教师教育应能够使未来教师具备他们今后整个专业生涯中完成许多教学专业任务所必须的大多数或全部的能力,以获得持久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所有知识结构和态度。职后教师教育要着重于提高教师学历;着重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职业适应性,培养骨干教师;着重于学习新理论、研究新问题,培养教育教学专家。巨‘口真正实现教育思想,教学管理、内容和方法上的一体化。

从有效教学的内涵来看,它是一套极具实践性的教学理论,主要强调教师的职后发展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发展。由此可见,在研究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必须看到两者的相互交融性,它们是相伴而行,相随而生的。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教学有效与否、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必要条件,它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被验证、被激活,从而转化为有效教学的现实因素。另外,教学的双边性、反馈性决定了教学的进步既是学生的发展,又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可谓“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其教学日益“有效”的过程,教学的“有效”程度则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最全面、最客观、最精确的权衡尺度。围绕有效教学,本文从教师个人和学校两个层面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一)教师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1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终身学习的概念里,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能为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提供全程的教育支撑。教师的职业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职业,教师应树立这种思想,以应对时代发展的要求,求得专业水平的提高。有效教学理论的提出为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观念指明了方向,在此理念下,教师要树立新“三观”。一是新师生观,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潜能的发现和开发者,是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是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的伙伴。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二是新教学观,即教师要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工作要回归生活、联系生活,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化发展趋势;三是新评价观,即实行发展性评价,基本特征是多元化,包括标准的多元性、主体的多样性、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手段与方法的多样性等等。

2教师要增强对日常教育实践的反思。

当前,我国理论色彩较浓的教育教学研究并不适合作为专业发展主体的一线教师,教师要树立起“专家”形象,必须重视自身的成长过程及其身处其中的日常教育实践,充分挖掘日常教育生活中所蕴藏的丰富的研究素材,并形成自身的教学理论,达到掌握策略,改进行为,增长智慧的目的。一是培养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养成研究的学术自觉。中小学教师研究日常实践工作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从教育事件中提炼主题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对当下教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变得十分迟钝和冷漠,更难以具备对教育教学事件加以诊释的能力。教师养成发现自身所处的教育环境中的问题的敏锐性,并逐渐养成一种研究问题的自觉,对于中小学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研究能力,有重要意义。川二是善于把自己带人实践研究的情境,省思教学效果。情境决定行为,有效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而情境则与镶嵌在其中的知识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应该是教师的实践经验与真实的教育情境之间持续互动的过程。教师必须融人研究情境,从中获取“原生态”的现场资料,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问题,探寻教学工作对学生发展的意义。通过对教学资料、素材的整理、分析、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握教育教学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三是注重整理研究成果,促进成果系统化。中小学教师应努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形成文字,对自己教育教学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并从中锻炼和提高发现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创新思维、文字表达等能力,从而养成专家型教师的素质。这要求中小学教师及时地把自己对“教学感悟”的感情、体验、认识、见解、遗憾写下来,由片断到长篇,由零散到系统。这样的文字也许不会阐述得很严密、全面、深刻,但由于基于事实,是来自于教育实践中活生生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它往往是形象逼真、简明易懂的。四是积极做好成果转化,提升专业水平。中小学教师从事日常实践研究,其研究成果能使教师在深层的文化结构上提升自己的专业视野,使其由客体成为主体,能理性地、富有创意地对待自身的教育活动,并改造以往不恰当的教学习惯与行为。在此过程中,教师从教学研究的边缘逐渐走向了中心,提升了专业水平。

3教师要注重开展反思性教学。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把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等作为认识或意识的对象,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判,并考虑、选择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和科学性对策的过程。它是教师为实现有效教学的有意识努力的过程,同时它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的反思包括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和对“有效性”教学的质疑,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既包括教学行为计划进行反思,也包括对教学行为进行现场反思,还包括对行为结果进行反思,从而增加有效的教学行为,进而促进有效教学成为现实。反思通过将研究纳人教学活动中,经验不断上升为实践智慧,将“他人的理论”与“自我的理论”相链接,构筑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成为教师成长之源。

(二)学校倡导有效教学的良好环境氛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和保障。

教师任职的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本人成长发展尤其是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中人们往往过多地注重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教育,忽略了教师任职的学校,从而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要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任职学校的助推作用。

1学校要确立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同步推进的办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了正的理念,才会有成功的实践。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影响有效教学的直接因素。由此可见,有效教学、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三者是互为因果,紧密联系的。因此,学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同样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场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除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应该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有一效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2学校要明确课堂教学是教师发展的主战场。

过去人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通过送出去进修学习的方式进行,但这种学习培训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通过培训学到的知识,与个体当前的、现实的工作、生活情境与需要关联较少,缺乏个体特定场景中特定心理体验的融人和个体内心深处精神的渗透,因此它没有真正转化为个体内在心智模式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造就了现实中口是“行”非的教师群体,其实践中的表现就是,教师“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的分裂。相反,校内课堂教学内容是鲜活的,富有特定的情景变化,教师可以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为自己积累足够的教学经验,并可将理论下放到实际情境中,产生出自身的特色教学,发挥出教学水平。由此可见,学校必须充分重视课堂这一师生共同成长的主战场。它对于教师而言,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对于学生而言,它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的成长。

3深入开展校本研训,加快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校本研训是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教学实践为目的的培训。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教学实践,而有效的校本研训对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促进教师合作与交流,创造性地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以“教学效益至上”的有效教学理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校本研训的途径,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增长教师的教学智慧,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同步发展。

根据有效教学的理论内涵,学校在推进校本研训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应构建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机制,组织好引导好全体教师对日常教学问题的研究工作,让教师的研究放在校内,放在自己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二是处理好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学校既要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师个人反思制度,又要探索教师之间、教师与校内教研组之间的互助互动式反思途径。同时在寻求专家帮助时,要把立足点放在专家指导上,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而不是强调主体作用,只有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才能激发教育创新的活力。三是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校本研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学校一定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来推进校本研训的工作,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有利于教学效益。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自主探索、不断反思、渐进提高的过程,有其客观规律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广大教师要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和教学效率,就必须自觉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和学生共同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

反思型幼儿教师发展实践论文

申继亮,刘加霞认为教学反思的含义: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对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2因此,我们可以从此定义中看出教学反思要求教学主体主动的、审慎的、积极的、持续的、深入的去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一、强化反思意识。

舍恩理论证明,既然人们不可能在每种情况下都重新设计自身的行动,那么,个人必须掌握一种能在任何情况都有效的行动理论,而这种行动理论来自目的明确的个人意识。人们的行动理论存在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名义理论,即人们宣称自己的行为所遵循的支撑理论,通常是以一种固定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甚至自己也信以为然,这即是反思意识的培养;第二种则是应用理论,即人们实际运用的行动理论,这只有通过观察人们的实际行动才能够推断出来,此即是对反思意识的良好运用。笔者认为,关于反思意识的强化,莫过于投入自主性,增强责任感,二者相辅相成,能共同作用于意识。

1.自主性。

幼儿园与教师践行教学反思之初,便是名义理论向行动理论逐渐演化的体现,由自治转变至他治,而此过程稍有偏差即能导致两者的相互对立,不一致性,这就是缺乏自主性意识,承诺与行动相悖,而成功的教学反思就是要使得教师意识到这种不一致的差距。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去促成这种转变的正确性,一致性,扮演教学反思的真正主导者,收效方能明显。

2.责任心。

人们的任何行动都是经过设计的,习惯的力量非常巨大,要想改变人们的习惯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大部分人很少会去思考自己的应用理论是什么,所以,当要求人们去想一想自己的应用理论时,不仅不合乎常理,也有违人们一直以来所熟悉的行为模式。可以想到的是,如果人们缺乏对某件事情的责任感,便不能在长期的践行中形成习惯并一路坚持。教师应明确自身教学目标,以创造良好的教学质量为己任,辅之合理的奖惩机制,培养自身对教学反思的责任心。这样接下来就可以思考改善和发展它们的能力,剔除阻碍这些能力可持续发展对的因素。责任感可以帮助组织中的成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以何种推理为基础来行动的,使员工之间的互动沟通更有效率,组织的运行管理更有成效。

二、提升反思能力。

提升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目标主体回归到教师本身,此时仅仅依靠之前所提到的幼儿园外部制度刺激已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自身还需要有足够的提升意愿及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谋求优化。

1.端品行,重实践。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模范不端,则不模不范矣。教师提升教学反思能力的第一步,是立人,只有拥有良好的德行,才能在后续的工作中充当学生楷模,从根本上做到教书育人。自古云人品不立,则自知不足以为师,为师者不可不重自身的.道德节操,上行下效,尤其对心智尚在发展塑性时期的幼儿学生,做到了德行一致,在教学实践中展露德行,才可谈反思能力的提升,才可谈教育的成功。

2.深挖掘,精储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书本、大纲、教育理念的“传道者”,将最基础的素养授予潺潺学步中的幼儿,能于平淡无奇的点点滴滴发现新的视角,新的变化,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精而广的世界,才称得上成功的教学。视角和变化的求新,不仅要求教师能够顺利将教学任务当中的知识授予学生,更注重激发教师自身对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不惟立言制行,不盲从权威,不一叶障目,随时检点,“传道中”随时充电,丰富自己的素养和储备,如此,才能真正升华自身的反思能力。

3.疑经验,纠偏差。

管理学讲究将工作的实际执行结果与之前的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这就是所谓的反馈控制,又称成果控制,是对既定的目标或期望值加以调整和影响的行为。

三、总结。

教师切不可经验主义,一切盲从以往个人甚至他人的经验成果,实际教学成果与过往经验时时对比,找出两者反映出的偏差和不匹配,及时调整,重建经验,使其“迎合”当下目标值,为下一步的工作实施总结新的经验。

作者:柳月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s]..。

[2]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0).。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计划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希望自己能在理论的熏陶与实践经验的浸润中成熟起来。虽然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多年了,但从没有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为自己确立一个明确的专业成长目标,总认为学校安排工作埋头干就可以了,所以,自我认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不够理想,也越来越感到知识的欠缺。为努力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特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争取在本学期教科研水平有大的提高,学习做比较容易的课件。教学中用激励性的评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在培训中成长。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优质的培训资源,我要利用培训、听课的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特别是认真学习优秀教师在课堂中语言的运用。关注他们的'激励性评语,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改变空洞的表扬和无效果的批评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堂课争取有一个亮点,要逐渐完成从一个合格型教师向特长型教师的转变,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实现目标。

2、在学习中成长。

(1)精读书籍,积极反思。

利用每周三的集体阅读时间和业余时间大量阅读书籍,做好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的素养不断提高。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每周阅读两篇教育教学文章,每月通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学期精读一本著作,并让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摘录自学笔记并写相应的反思。争取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

(2)专业引领,注重实效。

充分利用教研组每周的集体研讨时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观看学校配备的名师视频和观摩本学校的优秀教师的课堂,自觉的吸纳新理念,摒弃旧观念。理论的学习,交流的碰撞,为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改变自己打下基础,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责任和角色,懂得把专家的理念变成课堂的实践。学习微机有关知识,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中。

3、在反思中成长。

没有反思就不会有成长,为此我想反思应陪伴我每一天。

通过组织现场观摩或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相互交流、探讨,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发现问题,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愿望。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模仿、学习,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为了检验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技能。我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给自己展示的舞台,为教学研究提供载体。争取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 12-22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和目标(实用16篇)
    教研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它能够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接下来是一些教研实践的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
  • 12-22 小班体验活动方案大全(14篇)
    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可以提前预见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批来自优秀活动策划者的活动方案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 12-22 工厂安全员年度工作总结大全(17篇)
    安全工作总结应该包括对各项安全制度和流程的评估,以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了满足大家写安全工作总结的需求,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安全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 12-22 高校法务工作计划(汇总15篇)
    工作计划书的编写可以促使我们对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进而提高工作的专注度和自信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12-22 教师开学工作计划初中(专业14篇)
    教师工作计划是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制定的一种工作规划。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教师工作计划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
  • 12-22 画课后教师反思感想(汇总23篇)
    范文是一种具有指导作用的文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学习如何写作。范文范本是作者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思考所写成的精品作品。1、教师的教学语言设计得非常精练,特
  • 12-22 七年级语文秋词教案(优秀18篇)
    教学工作计划也应该注重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定期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下面是一份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欢
  • 12-22 初中课堂观察报告(专业20篇)
    报告的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格式,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报告的内容。通过阅读报告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各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和问题解决方法。一、观察缘由。课堂提问是师
  • 12-22 闭学式讲话稿心得大全(18篇)
    在各种重要的公共活动中,讲话稿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讲话稿范文包括政治演讲、学术演讲、庆典致辞等各类场合的范例。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光阴似箭,新年后开学的
  • 12-22 学美术心得(精选19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学习和成长的态度。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就上午的三个绘本教学活动谈谈我的想法: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