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3篇)

时间:2023-12-28 19:24:15 作者:雁落霞

只有通过总结,我们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将这些经验传承下去。这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写作的探讨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见解。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有了一些了解,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所以有必要进行改革,所谓改革,我认为就是要越改越好,越改越完善。新课程改革对现有的教育模式以及旧观念等都有许多突破,更符合和适应时代的发展。

上海市委统战部秘书长徐海鹰在报告中说:我们的教育应该鼓励冒尖和允许落后。;而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就这个方面还是不够完善的。比如说,高考考生必须每一科都优秀才能考上大学,只要有一科或者两科落后,就有可被关在大学的大门外。而我们的学生,有许多是在某一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如语文特别好,或者数学非常拔尖,这样的学生,往往因为总分不高而错失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有的甚至因此而退学,这样势必会流失很多人才,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毕竟人的精力有限,而我们钻研和以后工作的`专业也是很专一的。如果能在这方面进行完善,让在某方面有优势的学生也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会更好。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设计好的教学情境,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题型,实现现代教学技术与数学的整合等,可以充分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进人最佳思维状态,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首先都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要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分工和组合,在小组内部责任要确定到每个学生;其次要注意调控,按照最近发展区原理,循序渐进,通过设置分级学习目标,让师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要有作为,开展有效地讨论。

当今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信息渗透于有意义的情境之中的时候,当创设隐喻和类比的时候,当给学习者提供能够使其产生与其个人相关联的问题的机会的时候,学习者就能够进行理想的学习。赫尔巴特等也提出,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然后再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决自己认识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问题解决活动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人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高中数学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我们强调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们认为,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能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教师要注意的是,要从教学目标和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忌牵强附会。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我们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包括概念形成、结论的寻找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改变那种忽视这一过程,过分强调应用的状况,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有意设计创新性的新题型,改造旧题型,使练习、测试与培养开放思维相结合。另外还要注意将数学学习与现实世界、学生的数学现实相联系,不过早进人封闭性的演绎推理,在重视数学知识产生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质量也势在必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数学的整合,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十分突出的优点,如声、文、图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在这样一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因而大大增加了课时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再感到单调枯燥,相反会越来越有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们的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教学实践,我认为要真正实现新课程目标,教师要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首先,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

1、要从教学的管理者、强制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

2、要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3、要从课堂的垄断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

4、要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人格魅力,做受欢迎的数学教师。

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魅力,是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个人成熟的并能够感染和教育学生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教师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教师的善良和慈爱;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与信任;教师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热爱与忠诚以及对生活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正如《师德启思路》中谈到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做到:师心美、师表端、师风正、师志坚、师学勤、师业精、师能强、师品高、师纪严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

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咨询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

另外,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引导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她是否真正地去关心与爱护学生。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上。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她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她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决定着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较高的人文修养有利于教师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使她们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拥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拥有较高的人文修养的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种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方面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教师的影响就能更多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既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和要求,也是教师人格的基本要求和精华。优秀的教师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最后,重视情感因素,促进课堂教学。

课堂上,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场”。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要在课堂中运用愉悦性原则。愉悦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利用有趣的教学材料,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在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到充分的快感和乐趣。课堂教学中运用愉悦性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注重师德修养,以身作则。发挥师表的影响力;热爱学生,做到和蔼可亲,发挥情绪感染力和课堂的吸引力;排除干扰,控制消极影响,教学管理民主化,营造健康的人际关系,优化学习环境。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教师用爱心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减轻了学生心理上的负担,学习将变得轻松愉快。

2、努力塑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师生、生生互动加强了,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3、爱学生,科学评价学生。

把科学的评价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它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和导向功能,以实现学评同步,教评结合,以评导学,以评促学的教学策略。

4、改进命题方式,改变学生学科成绩计算方法。

要致力于如何使自己的课程教学更有趣、有效、有用,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智慧。一个有教学智慧的老师就是有“传道”这种追求的人。一个好的老师要具备良好的精神气质、高雅、睿智、亲和自信且富有激情。他良好的气质像春风化雨般地熏陶着学生,使学生得到浅移默化,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会对学生构成影响。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成长,完善自己。要不断学习。教师学习可通过拜师、培训与研修讲课,听课等多渠道进行。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造,教学反思是使教师总结、反思、改进、创造的有效方法。教师需要学习,教师现有的知识与技能远远不能紧跟时代形势,要想做一位领导信任、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教师,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补钙”,才能不断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通过学习实践,结合自身实际,或体验成功,或反思失败。新理念与追求,在运用过程中得到彰显与落实、实践与反思,交流与探究,互动与创新。

总之,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体验成长,感悟成长,获取教育的真谛。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评价,踏上自主学习、终生学习之路,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优秀的教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九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对新课改加强认识,热情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

这是一个认识问题,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如果落后于新课程改革思想理念,那么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一切都是空谈。什么是新课程改革?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是满头雾水,到底什么是新课改谁也说不出一个头道来,综合各种对新课改的释义也只能归纳出一个模糊的概念即:通过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教育教学真正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它讲究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某种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情况,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其不适应的地方。过去的教学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应试,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脚之所以能忘记,恰恰说明鞋之合脚;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生长时,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就会意想不到地被激活。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并不鲜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当提供适合学生教育环境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要转变角色,走进新角色。我们教师就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和领路人,由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指导者和拓荒人。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被知识牵着鼻子走。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反思自我,营造维持他们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制约课改的进行,今天的学生不再是几年前的学生了,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往往超越了我们成年人。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以满足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要求,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当中,要让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知识。因此,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维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以保证双方的协调发展。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新课程改革也将全面展开,为了新课改的需求,也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我积极参加了这次远程培训。悉心听取了各位老师的精彩的视频讲解,感触颇多,也使我对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对此次远程培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1.“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

用“标准”代替“大纲”,这决不是一个名称上的变化,它更反应了课程理念的转变。“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规定针对的教师。而“课标”是一种基本的、共同的标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再作规定,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某门课程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制定的只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要求。

2.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帮助者,要求教师只起画龙点睛、引导启发者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着力体现四个课程理念:提高数学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我觉得有以下一些方面值得注意:

(1)以问题为主线,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在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善于质疑,并且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性学习。

(2)设计情景式数学教学。情景式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情景共鸣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

(3)积极设计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它是指把数学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获益很多。作为新课改形式下的教师,我要不断砖研业务,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素养,力争在新课改中快速成长。

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素养,力争在新课改中快速成长。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今年,我们利用假期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培训,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进一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及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此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的学情是推进教师教情的。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的两堂课要注重学生的思、做、说、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地位,老师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课堂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大胆的想象,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入到教材中去感悟和品味内容。通过引导使学生形成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和交流。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要加强,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的研究课堂调控艺术。

随着高中课改试验的深入,广大教师对课标内涵的理解及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成熟,“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科学、高效地使用教材,恰当处理好“用”与“教”的关系,已成为教师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教材不再束缚学生思维、禁锢教师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舍、补充教学内容,变更教学顺序,更换呈现方式。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无论是内容结构的建立、素材与案例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还是内容呈现方式的确定,都以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参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宗旨。教学中应充分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表现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教学方法的改变及评价方法的变化等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对教师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即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开放、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只有加强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才能正确选定研究课题。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总之,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把我的几点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

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我逐渐受了新的教学思想,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改革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进展。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一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在各级各类的教学观摩活动上,经常可以看到这么一种现象,提出一个问题后,马上进行小组讨论,一下子,教室里乱得像一锅粥,有的小组只有组长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其余同学充当观众,有的小组大家争着发言,缺少交流。这时,学困生乘机搞小动作。然后学生开始汇报,说自己认为是怎么样、怎么样的。

反思:其一,在现行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几乎每课必不可少,并且不少课上多次安排合作学习,教师对学生合作要达到的目标并不明确,随意性很大。表面上看,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但是一味地强调合作,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缺乏自主性。其二,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不少的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更多的是放任自流,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相倾听。从学生汇报发言中的“我认为怎么样”而不是“我们组认为怎么样”不难看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对策:首先,合作应该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其实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是受到一定外在条件的限制,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或是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感到需要与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的时候开展,因此,我们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选用合适的内容,提出具有思考性的、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在学生意见不同时,学生思考困难时,和答案多样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其次,开展小组合作应该做到“三合”。一是合理分组,小组成员的划分上,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体现成员之间的互补性,使每个小组都能均衡开展学习,并使成员定时流动,以保持新鲜感和竞争性。二是合理分工,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合理分配角色,并且实行轮换制。特别是组长的'角色,应该让每个成员分别担当,可以使学生在担当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最终促进成员间的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发展。三是合作交流,小组内的不同做法,不同意见,应该有交流、沟通、融合并形成一致看法的过程。它是一种生生碰撞,相互交流的互动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学习的兴趣,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合作学习中,只要学生地位平等,可以畅所欲言,自身的才能就能得到充分展示,积极性得到充分提高。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学会互相倾听、交流、补充和纠正,达到互相帮助、学生互相合作的目的。真正把小组合作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发展创新思维,并自觉担负起学习责任,在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回顾十年来课程改革的历程,我认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就谈谈课改十年来我的一点体会。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与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听了这么优秀的课、收获很多。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知识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教师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师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即解放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在过去的课堂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总之,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下面把我的几点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勉:。

一、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

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我逐渐受了新的教学思想,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改革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一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我国正面临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新课程它打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层次的核心目标,新课程培养出来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新课程对教师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十几年的寒窗苦换来的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学生将来怎样生活在社会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课程改革后一定会培育出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现在小学生接触新事物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个教育极速变革的时代,知识的吸收,应该有更合理科学的引导,大胆的尝试,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模式,裹足不前。无论对与错,不尝识永远是错,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犯罪。我们肯定一切变革的勇气和胆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改,我的感触颇深,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老师真的轻松了吗?

新课改课上,有时候一节课下来老师说不了几句话,有时候也就是一两句,与以前的课堂相比老师的教学任务轻了,但是老师们真的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提纲包括: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难点、预习过程、预习方法、拓展提升等由于教师备课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二、学生们真的是“疯”了吗?

新课改课上的学生们再也不是安分守己、各就各位的小绵羊,他们有的或者站着,或者斜靠在桌子上,有的干脆直接走到黑板前手舞足蹈,滔滔不绝说个不停,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学生“疯”了?不是的。学生们上课形态各异,干什么的都有,好像很散乱,但他们都围绕着学习目标而动,精力集中,所以神并不散。相信学生,相信我们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让学生去亲自经历知识,获取知识,而不要我们教师再一味的去灌输给孩子们知识。当然这还要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全员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们先“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参与每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力争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动中学”、“容量大”、“落到实”、“高效率”、“快节奏”、“收获多”。

三、创新离不开双基的落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展示课上不论是语文课堂上学生自创的诗歌,小品的表演,还是数学课上体现出来的积极的思维,敏捷的答辩,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夯实基础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任何地方都是学习的天地,我们可以利用黑板、地板、墙壁等等让学生写、算。有布置就一定要有检查,有反馈,可以发动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来帮助老师检查,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师不要再只靠自己单干,要相信并培养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特别是小组长的带动和管理作用。落实“兵练兵,兵强兵”,使更多学生有提高的机会。

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每个人都动起来。

1、每一个小组中,都有好学生也都有许多较差的学生.其中还有这样许多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没问题但是就是不敢或者是不愿意在班内表现自己.针对这种情况可由组长选出最活跃的和最不活跃的学生各一个.几天下来,效果不错.因为他们也都意识到,这样的确能让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

2、善于激励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及时的肯定是让他们动起来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最可怕的是讽刺挖苦。如果一位同学的发言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教师当堂予以明确的否定,并表示出对该生的不满,甚至让他难堪,那么这位同学将永远不会在你的课堂上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也就是说因为你的一句话或一种态度或者是一个表情,都能影响该生的这一节课或者这一门学科.

3、要有耐心。

没有比学生更坚强的意志,是不能让他们动起来的。关键时刻必须挺得住。当学生不想开口或不习惯开口的时候,当学生停停顿顿、结结巴巴地读句子和课文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之后剩下的就是启发和等待了。只要问题适当、时间充分、善于启发,学生很快就会奋起而参与。这时候教学就开始轻松愉快了。

课改的大潮涌动着,我们也努力去做一个好的弄潮儿吧!尽管比较艰难,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误区之一:课改是“作秀”,是“赶时髦”

误区之二:“穿新鞋走旧路”

课改大潮滚滚而来,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一线的教师,在课改的冲击下,许多教师奋勇搏击,争做弄潮儿,涌现出了许多的名家大师,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将课改看作是教学手段的变革,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完全抛弃了新的教育理念,只是采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大容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客气地说,这是穿着现代化信息技术这双“新鞋”,走的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旧路”。我们必须承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了操作多媒体的“导演”作用,而让学生“进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研究性学习,只不过是在应接不暇、眼花潦乱的多种媒体变换使用中,让学生看到了其实应该是显而易见却非要搞得复杂化的不同表现形式,这些表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感官,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一来,课程改革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

总之,我们对课程改革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毫不犹豫地走出“误区”,抓住课改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一)更新观念,立志做“研究型与学习型”教师。

第一:打破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育理念。

此次课改的中心就是促使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发展,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全面发展出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建立起立体的目标框架: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交流、分享、相互激励与碰撞中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在头脑中自动生成知识,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走向,促使学生树立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发展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第三:注重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发挥集体的力量,汇聚集体的智慧,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新课程有许多新内容、新目标、新理念、新教法,同时它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政治、经济、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等其他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时空跨度大。这些都给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带来了挑战。所以,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实施课程改革难度确实很大,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汇聚集体的智慧,建立集体备课制度。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课改过程中,大家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携手进步,在团队的一致努力下,一齐发展、一齐提高。

(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积极投身课改。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传统的教师泛泛而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还应该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要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另外,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本身应举止庄重、文雅。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多用礼貌用语。教师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我们在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时听到几个频率较高的词语:新课程意识、评价方式的转变、要给学生减负增效......

其实,每次一听到这些词的时候,我就在思考:我们的做法上符合这些吗?这里我就讲两个方面的问题,和同行们探讨,更恳请大家对我见解的批评与斧正。

1.我们来谈谈减负增效的问题。

其实减负增效不应该只说是对学生,一定要对教师是一样的做到才能够真正做到。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新课改,那么,我们是不是已经做到减负增效了呢?对学生来说,首先从课程学科的设置来看:在课改之前,高一的新生只有8个学科,就是没有生物学科,其实就是在课改前,学生想真正将8个学科都学好已经不容易了。当然我还是发现,高一的学生的确将8个学科都学得较好的,这不仅要学生有较高的智慧,更要有相当好的方法。然而,新课改之后,学生的学科变成了9科。不少的学生真的就是照顾了这科无法照顾其他学科。我所遇到的学生,无论他又多优秀,都给我的答案大同小异:总感时间紧,每天就在不断的赶作业。其次从每个学科的内容设置来看,我是教数学的,我这里就以数学学科为例来加以说明。数学课改前的第一学期的内容就是三章:《集合》、《函数》、《数列》。至少我们作为一个教师,总还感觉到:这些内容能够在一学期中可以完成的。然而在课改以后,第一学期的数学内容明显增加了,内容有:《集合》、《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四章内容,当然还要感谢市教科所的领导们非常了解情况,为大家减轻负担,把《三角变换》没有列入全市期末统考的范围。同时在函数部分还新增加了《幂函数》的内容。在其次是四川的高考在命题上怎么命?没有谁能够明确的告知的事情。所以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就还是新瓶装老酒、穿新鞋走老路。在课堂上、课后的作业指导上,没有真正贯彻课改的理念和意识。从这样的一些层面分析:所谓课改的减负问题还真成了有的老师说的减负就是加正的了。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在减负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呢?首先,改变自己的理念,当然理念不是说改就改的,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和时间。正如北京十一学校的特级教师王春易的“讲和不讲”的问题一样。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和改变,我们的学生不能象成七那样,讲不讲都没关系。教师理念要慢慢改。我们面对的学生在初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群体。初中教师那一种填鸭式教学没有改变,就会影响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换句话说:中学的课程改革是一个整体,只是改变高中教师的理念是不现实的。

其次,高中教师在不能改变更多的现实的情况下,应该做到的,还是要多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解读》,从中找到改变课堂的要素,尤其要找的是:我们再教学中要如何操作,才能够体现我们的课改的真正精髓。

再次,教师们要发扬合作与团结精神。真正做到充分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活动中不仅要多进行理论的学习,同时还要做到集体认真研究课本,对教学起好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第四,对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的研究,教师要洞察高考的方向和趋势。不仅在备课组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现出来,同时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还要不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搞清楚每一堂课中的,讲、如何讲、讲多少等的问题。这就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在指导学生时,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2.谈谈评价方式。

在教师的教书育人过程中,不要以为教给学生多记得几个公式,多记得几个结论,这个老师的水平就要高。对教师的评价能不能看学生的发展潜力?教师的教书育人中,重点可能还应该是育人。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再见了我的小学老师(优质15篇)
    优秀作文不仅能够简洁明了地阐述问题,还能够展现作者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推荐一些获奖作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和潜力。几年过去了,波浪明
  • 12-28 小学近视防控活动方案(优秀18篇)
    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可以提高活动的效果,使参与者有更好的体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成功活动方案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视力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十
  • 12-28 看师德启思录的心得体会(专业18篇)
    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示例文本二】通过实践和总结,我发现自身在团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
  • 12-28 预防结核病心得体会大全(23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考的过程,通过回顾过去的经历,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样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 12-28 测绘实习心得体会(热门17篇)
    实习心得体会是在实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进行反思和总结。接下来是一些从实习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通过测绘实习,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
  • 12-28 辞职报告日期(热门17篇)
    辞职报告是我对这个公司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它我可以表达我的离职原因和对公司的感谢之情。如果你正处于辞职的考虑中,不妨先看一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辞职报
  • 12-28 社会保险财务工作总结(优秀19篇)
    财务工作总结是财务部门对自身工作进行自我检视和反思的机会。下面是几个优秀的财务工作总结样本,大家可以借鉴一下。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处的精心指
  • 12-28 打扫校园卫生心得体会(热门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帮助他人更好地面对类似的问题和挑战。这里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上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 12-28 代表运动员发言稿范文(21篇)
    发言稿是在特定场合上做口头表达的一种书面准备稿,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为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思路。发言稿的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
  • 12-28 国旗下讲话元旦主持词(实用21篇)
    国旗下是一个象征国家的力量、团结和自豪的标志,它在每个国家的重要场合和重要地点都会被高高升起。在国旗下,人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体现着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以下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