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研究与实践(通用17篇)

时间:2024-02-22 17:59:01 作者:紫薇儿

范文是从大量实践中筛选出的精华之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些范文范本来自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优秀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写作水平。

依法治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同心同德地完成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确保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是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南京要站在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其中,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依法治市,是“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可靠保障。在新的形势下,市委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继续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促进我市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法治的轨道健康发展,必须对依法治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的、理性的回顾、分析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率作用,在领导全市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实践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一、依法治市的成效和经验(一)依法治市的概念和地位所谓依法治市,是指在中央所确定的依法治国的宏观框架内,认真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区域性的民主法治建设,依照体现人民群众意志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生活,实现城市的法治化,推进城市的现代化,意味着要实现法律对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调整和整合,法律成为社会的基本调整、控制和统治手段,成为人们行为的基本依据和评价尺度,成为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基本“工具”。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城市,处于长江三角洲,是区域性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国最有前途和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从加快我市富民强市,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来看,要不断推进城市的政治文明,提升城市文明的格次,使城市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市不动摇。深化依法治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路径;是加快经济发展、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内在要求;是保证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客观需要。我市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实践和经验表明,改革愈深入,经济愈发展,政治愈文明,社会愈进步,愈是需要深化依法治市,创造稳定有序、和谐安全、诚信文明的法治环境。(二)依法治市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南京是司法部确定的省会城市依法治市的试点城市。自1991年2月市委作出《关于全面开展依法治市的决定》以来,在各级党委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依靠全社会的参与,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谋划新思路、构建新机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推进依法治市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依法运行和健康、协调发展。1、立法工作取得较大进展,逐步走向规范化、民主化。我市在坚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不断加快地方立法步伐。推进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使立法运行机制更趋规范,立法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十二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了38部地方性法规,市政府制定了340余件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对全市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修订和补充,及时修改和废止了一批不符合wto规则要求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配套,为全市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2、法制宣传教育取得新的成绩,良好的法制氛围基本形成。普法教育是依法治市的基础。通过实施三个“五年”普法规划,我市95%以上的普法对象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学法用法活动,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中,一是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坚持把普及宪法和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同时,结合阶段性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家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先后编印发放了多种法律法规学习材料,共计发行120多万册,保证了广大干部群众学法有教材。二是注重对象的层次性。从1994年开始,连续五年对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等重点对象共42万多人次进行了学法测试。以后,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开设了法制教育课,逐步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课堂化。同时,我市还以外地建筑队伍为突破口,对全市40多万暂住人口分批进行了法制教育。三是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在利用各类学校、党政校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都开办了法制宣传教育的专版和栏目,达到了“报刊有文、电台有声、荧屏有像”,全市基本形成了立体型法制教育格局,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的风气日渐浓厚,依法治市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3、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显著,行政行为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市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市逐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我们抓住《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同时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评议考核制、违法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并层层签定责任书,加强行政系统的自律和监督。下半年,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将党政机关的职能、办事规定、办事程序、办事标准、承诺制度以及投诉举报途径向社会公开。积极实施了政府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取消了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审批项目。通过大力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行政机关的工作作风得到了进一步转变,行政机关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决策、依法办事能力得到了提高,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4、公正司法水平进一步提高,法律权威得到有效维护。各级司法机关认真履行审判和法律监督职能,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司法公正为目标,积极推行审务公开和检务公开,加大司法改革力度。全市法院系统全面推行审判长选任制和实行合议庭成员资格制,建立了科学的审判工作运作机制;全市检察院系统全面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完善了侦查、批捕、起诉各办案环节的工作规程和工作要求,形成了执法办案的内部监督体系,促进了检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同时着力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有了明显进步,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不断提高,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保持了社会的持续稳定,维护了法律的尊严。5、依法治理步伐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各区县按照依法治市的总体要求,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推进依法治区县工作。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城市社区,开展依法治社区。注重理顺政府与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变政府对自治组织的领导为指导、帮助和服务,保障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决定权;在农村,开展依法治村。实行“民主议事”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在工厂,开展依法治厂。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在学校,开展依法治校。规范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收费行为,维护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全市广泛开展“向人民学习、为人民办事、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活动,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困难,并请人民群众评议、监督党政机关,有序参与管理经济、社会事务,逐步发展基层民主政治。6、形成了多层次、多层面的监督格局,执法监督实效进一步提高。全市逐步形成了党的机关监督、权力机关法律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党外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等各个层次和层面的监督网络,保证依法治市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市政府于1994年制定了《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规定》;市人大常委会于制定了《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司法工作条例》,把监督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各级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政协和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也都进行了有效的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新闻单位选择人民群众关心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使法律的有效实施得到可靠保证。7、整治市场经济秩序取得初步成效,树立了良好的城市信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信誉经济。我们把树立城市信誉作为依法治市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通过企业、行业依法治理,树立市场主体“重合同、守信用”观念。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市企业法制建设的意见》,召开了全市国有企业法制建设工作会议,推广了金陵石化、南钢、普天、新百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法制建设的做法。二是严厉打击经济领域中的不法行为。加大了查处制假贩假、虚假出资、抽逃资本、欺诈等违法行为的力度,开展了医药、保健食品、广告、房地产、文化市场、农资市场的专项整治,净化市场。三是切实维护投资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了消费者三级投诉举报网络,涌现了湖南路“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一条街”、中央商场“全国无假冒伪劣商品商店”和“全国最佳信誉企业”等一批先进典型。8、法律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全市法律服务机构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层次不断提升,业务范围覆盖了经济建设、社会事务和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为我市改革发展、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重点,如南京禄口机场、沪宁高速公路、长江二桥、宁启铁路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服务,并成功办理了大量企业改组、改制、联合、兼并、上市融资等法律事务。十年来,全市律师共办理各类案件30余万件,担任常年法律顾问2292家;公证机构办证65.8万件;基层法律服务所办理各类案件10万余件。法律援助和“148”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和扩展,仲裁、审计等法律中介服务机构,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三)依法治市的基本经验十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依法治市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主要是:1、坚持党委总揽、各方参与,形成依法治市工作整体合力。我市的依法治市工作始终坚持由市委统一领导。由市委书记亲自担任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组长,每年的市委全委会都对依法治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并坚持常抓不懈。各级党委都把依法治市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党委决策、人大和“一府两院”履行职能、政协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格局,依法治市工作逐步深入。实践证明,只要各级党委切实加强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依法治市工作就能形成整体合力,不断拓宽领域,向纵深推进。2、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持依法治市工作生机和活力。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实行依法管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自开始,我市连续实施了两个“三年面貌大变”城市建设规划,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00多亿元,在道路、公用事业、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方面,建成骨干项目200多个。我们提出城市建设与依法管理同步的思路,以管理实现城市环境的根本改变。形成了城市规划审批、建设资金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机制,提高了城市管理法制化水平。实践证明,坚持依法治市工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市的工作大局服务,就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和旺盛的活力。3、坚持依靠群众、执法为民,赢得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市工作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依法治市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多年来,我市针对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市场经济秩序、社会治安管理、环境保护、部门和行业作风等问题,依法进行专项治理,妥善处理新旧体制交替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依法减轻农民负担,依法拆迁补偿安置,依法解决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下岗分流问题,及时调处民间纠纷,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良好反响。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市的主体,顺从民意,遵从民愿,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就能从根本上调动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依法治市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4、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依法治市工作整体推进。依法治市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又要立足实际,理清思路,找准重点,循序渐进地向前推进。近年来,我市以推行执法责任制、实行政务公开、审务公开和检务公开,以及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同时,针对区域、行业、基层依法治理三个层次,采取抓好典型、以点带面的方法,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专门印发《关于对依法治市联系单位实施指导的工作意见》,并组成8个由一名市领导任组长的依法治市联系单位指导小组,分别对依法治区等14个不同类型的联系单位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促进了依法治市工作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法治市工作就能稳步推进,深入发展。5、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法治市工作不断赢得新发展、开创新境界。我市依法治市工作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创新。近年来,依法治市致力于工作实践创新,在坚持抓领导干部学法为龙头,营造浓厚的城市法治氛围;坚持依法行政,推进司法公正;坚持立法为民,强化政法监督;坚持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推进人民民主等方面创出了许多新颖的做法,使我市依法治市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同时致力于理论创新,从市领导到一般干部,从专家学者到从事依法治理实践的工作者都对依法治市工作进行理性思考,并联系分管或本职工作撰写依法治理的理论文章,使我市的依法治市工作从实践走向理性,从理论又付诸实践。实践表明,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动摇,依法治市工作就能不断拓展新思路,谋划新举措,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全面铺开,从2003年秋季开始,武威市凉州区和部分县重点中小学也全面启用新的教材,新的课程标准也发放到每位教师手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全面打好基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接受新课程对我们每位的挑战,是当前的主要学习任务。

在基础教育的新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从生活世界中自主选择主题并对主题进行主动探索的过程。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构成,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之际,研究性学习以其日益凸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价值倍受人们的关注。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根据教育部,各有关师范大学对研究性学习的阐述为参考,谈点自己浅显的认识,请全体老师们指正:

近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逐步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呢?这需要一种很好的媒介,或者手段去实现,而研究性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有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落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此上海市教科所于1998年组成课题组开展研究,并于1999年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阐述了研究的思路和框架。此后上海市教委着手进行了“研究型活动课程”的研究和教材编写工作,首先为高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供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指导,1999年10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上海介绍了近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认识,得到了肯定。2000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规定研究性学习于本年度秋季在十个省市的普通高中试行,首先在发达地区逐步展开试点,真正的“课程”还未开设,同时初级中学和小学开展并试点。从2002年秋季开始,全国所有的高中都将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那么在2003年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在我们初中和小学也将逐步进行,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学习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那么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学生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研究性学习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现有的学科课程有着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优点是它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缺点是各科之间缺少联系,脱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学生通过学科课程的学习,虽然能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但由于各学科之间的分隔,使各学科之间很难建立联系,很难建立各学科和周围世界的联系,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是为了弥补这一缺点,把学到知识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最终服务于实践。

依法治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四

近日,市依法治市各成员单位集中签订了依法治市工作目标责任书,就落实领导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突出法治成效、创造特色亮点、完成其他任务、强化奖惩措施等六个方面的目标责任进行了签字承诺。

目标责任书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加强对依法治市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强化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行推进依法治市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年度推进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大力推进依法执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公正司法;要努力打造2-3个具有本地本部门特色的`依法治理工作亮点,力争在中央、盛市有影响、受好评;对推进和创新依法治市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实、举措不力、未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通报,约谈主要负责人,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依法治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四

三、依法治市的评价标准一定的评价标准是衡量依法治市工作成败得失的准则。依法治市工作开展得好不好、人民满意不满意都可把评价标准作为衡量的尺度。以往的依法治市工作无论是在规划的制定中,还是在依法治市的实际运作中,都没有明确地提出这一问题。这样导致的后果可能是依法治市工作缺乏科学的统一的尺度,缺乏成熟的理性规划与运作。(一)确立评价标准的意义确立评价标准,一是有利于依法治市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依法治市工作是在市委的统一领导、督促、协调下进行的,市委推进依法治市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社会和经济的整体进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依赖于市委对依法治市工作有一个清晰的整体的把握,而评价标准的确立能够帮助我们从全局来理解和把握依法治市工作,帮助我们依据确定的标准来制定规划、实施规划和最终检验规划。二是有利于依法治市工作的实际运作。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处于依法治市工作的第一线,是依法治市工作的最关键的实施主体之一。明确了评价标准,有利于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以既定的标准来衡量、检验自己的个人行为和公务行为,提高依法治市工作的效率,降低行为失范的比例,使微观行为与宏观决策相统一。三是有利于对依法治市工作的监督。市委提出继续推进依法治市的宏观战略之后,各部门积极运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也不排除存在问题。评价标准的确立,可以为广大范围内的的监督者提供一个客观的监督标准,对照实际状况和标准,找出存在的问题,鞭策权力机关、政府机关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二)确立评价标准的方法可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标准是依法治市的理想的评价标准。要达到这样的理想结果,在确立评价标准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论。首先,要用系统性的观点来确立评价标准。依法治市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领域,主体涉及到各机关、团体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过程涉及到立法、执法、司法和监督、救济等各环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确立评价标准之时理应综合考虑各个内容、各个主体和各个环节,而不是仅从法律的内部来寻找标准。相反,衡量依法治市的成绩好坏,法律本身不宜作为对象,应从外部寻找评价依法治市得失的依据,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与法治的契合程度来确定依法治市工作的成与败、得与失。其次,要坚持阶段性的观点。依法治市是一个新生事物,从市委第一次正式做出依法治市的宏观决策开始到今天已有十余年的时间。尽管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依法治市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依法治市的渐进性,依法治市整体上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处于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因此,确立评价标准要注意当前依法治市工作所处的特殊阶段,要认识到依法治市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背景,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性,认识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再次,要坚持地域性和可作性的观点。依法治市是区域的法律治理,不同的区域尽管有着普遍的共性,但也存在着特殊的个性。特殊的个性包括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条件、历史传承等。可作性要求在确立标准时,要注意标准是否能够为人们所直接认知,是否具有可比较性,是否能够概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系统。(三)依法治市评价标准初探依法治市工作的好坏得失最终还是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为依归的。人民的满意度高是依法治市的最终目标。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看法的分歧存在,所有的人满意只能是一个梦想。综合目前所认知的各种基本要素,我们把依法治市的评价标准初步抽象为安全、诚信和有序。这三者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成为一个联系密切具有相依性与相关性的标准体系。对组合每一个标准体系的若干子标准和具体指标,需要做仔细地分析、研讨。目前,只能对该标准体系进行概括的、大致的描述:1、安全评价依法治市的第一个标准是安全。安全是一个城市生存与发展的首要目标,也是每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终极需求。用安全来衡量依法治市的成果是科学性与系统性、阶段性、区域性、可作性的统一。安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是社会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当代中国的最高利益。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政治稳定,从整体上讲是指一国政治系统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稳定的政权体系、合理的政治体制和有序的政治运行机制三个不同层次。城市区域的政治稳定,是在国家宏观指导和制约下的局部稳定,具有相对性、局限性,但同时局部的稳定状况也对国家大局的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它也是至关重要的。政治要稳定,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权威的确立,“必须先存在权威”。一个政府必须先有权威,然后才谈得上对权威的限制。当然,权威的确立依赖于法制的规范和保障。二是政治文化的持续性,即保持政治生活基本价值的稳定性,是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认识、态度和情感的一致性。三是通过改革现状,摆脱不稳定因素,真正建立稳定的秩序。有序而合理的改革措施正是维护稳定的最有效的力量。其中,尤其是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第二,经济安全。狭义地讲,经济安全是区域的根本经济利益在不受伤害条件下正常运行的态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安全指的是一个城市有能力经济抵御国内外各种波动、摩擦、侵袭的状态。在国际、国内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竞争的时候,经济安全成为地区利益的主要内容,表现为区域经济贸易方面利益的获得与维护。经济安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有形、无形的若干产业、企业及种种形式分布于国内、国际。经济安全不以明确的地域为依托,其目标是维护区域有形、无形的经济利益,并寻求更大的经济贸易利益。二是经济安全自身具有多层次性,在全球化条件下,企业行业经济安全与区域经济安全更紧密结合地交织在一起,互相既不可分又有矛盾。经济安全有赖于企业整体的经济安全,但国力提高和经济繁荣是通过竞争得来,竞争的加剧使很多企业倒闭。三是实现和提高持久的经济竞争力,就要融入经济全球化,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这是实现经济安全的重要选择。同时,善于抓住机遇,获得宝贵的发展时间,争取良好的发展空间,也是维护经济安全的客观要求。第三,生态安全。它是城市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治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和载体,具有整体性、不可逆性、长期性的特点。城市生态安全一是防止由于城市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二是防止环境问题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从而影响社会稳定。从总体上讲,城市生态安全的指标有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程度、乡土生态环境系统或生物多样化程度、城市防护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城市绿地面积及分布状况、城市土壤质量状况、城市湿地系统及连续性程度、水资源污染状况和水资源丰富与短缺程度、河道的人工或自然形态的比例、湖泊退化程度和人工清淤状况、空气污染指数、无机动车“绿色”通道的里程与分布、公园数量及开放程度等。第四,生活安宁。生活安宁纵向上指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期间内的幸福安逸的状态,横向上包括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的工作生活、娱乐生活舒适稳定,心理愉悦的状态。生活安宁与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和生态的保护密不可分,生活安宁程度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稳定成正比。生活安宁一要有一个稳定的连续的政策、法律环境,只有稳定连续的政策、法律的存在才能使得居民生活在稳定的预期之中,才不会有突然的变化对居民产生的强烈冲击。二要有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保障来降低居民日后生活、工作中的风险。三是要及时打击违法犯罪,解决经济上、生活上的纠纷,维护居民的正当权益。四是要有一个公正的发展环境,为每一个个体提供平等的创造空间。五是要有一个现代的、便捷的硬件体系,为社会每个角落的居民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在目前的状态下,城市治安安全为社会公众更为关注。据有关研究,对城市治安安全影响较大的有危害城市治安秩序的主要破坏力指标、维护城市治安秩序的控制力指标以及公众安全感这一主观社会指标。2、诚信诚信是规范、制度、人品三者的有机统一,规范是诚信的基本内涵,制度是诚信的发展内涵,人品是诚信的本质内涵。建设诚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社会信用主体的共同努力。诚信包括以下四个指标:第一,与同类城市相比引进外资的数量。虽然引进外资的多少与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人才资源、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相联系,但一个城市引进外资数量的多寡,反映了投资者对这个城市投资环境的信心,尤其是对所在城市政府、企业和市民守信、守法、守诚状况的信心。所以一般情况是,引进外资数量多,城市诚信度高;引进外资数量少,城市诚信度低。第二,城市人文环境的优越与否。人文环境的程度高低反映了该城市市民素质的高低,它与市民的心理、行为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人文环境优越,政府官员和市民的行为很少越轨,可以很容易地预见到会如何行为、不会如何行为。而人文环境较低的城市,政府官员和市民的行为往往更容易失范,失去可预测性、可计算性。第三,司法机关的公正审判程度。司法机关的公正审判是城市诚信的.另一个指标。是否公正审判反映了该城市对法律的遵守情况,对经济的长远发展目标的追求。一般情况是,公正审判程度高,城市诚信度高;公正审判程度低,城市诚信度低。公正审判程度的高低可以通过案件上诉率、再审率、错案追究率和媒体曝光度综合权衡。第四,公众满意度。公众密切接触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对城市的诚信状况有一定的发言权。同时,还要考虑到外地居民的评价,才能更准确地反映满意度。所以,公众满意度是从本市市民和其他地区居民的抽样调查中所获得。公众满意度高,城市诚信度高;公众满意度低,城市诚信度低。3.有序有序表现为一种良好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文化秩序。政治生活的有序主要包括规范的政治参与主体、规范的政治参与行为、规范的政治权利分配和规范的政治权力监督。规范的政治参与主体包括所有的公民、社会团体、组织和党委部门、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政协,这些参与主体都是法律所规定了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法律主体。规范的政治参与行为是指参与主体在参与政治生活过程中通过法定的渠道或者其他途径如媒体等参与政治生活,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它与过激的参与、非理性的参与、参与的非均衡性、参与的脱离实际性等适成对照。规范的政治权利分配主要是各政治参与主体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这一权利如何分配、按什么原则分配,这实际上涉及到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的内容。规范的政治权力监督指政治参与主体能够通过一定的渠道来监督政治决策行为,就政治决策的可能影响发表自己的观点。总之,政治生活的有序是一种参与的有序,是“法治化”的参与。经济领域的有序是当前的重点。在继续推进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社会的转型和法制的滞后使得经济领域出现了失范现象,亟待规范。经济领域的有序包括规范宏观经济指导部门、规范市场主体资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市场主体监督等方面。规范宏观经济指导部门包括进一步明确宏观经济部门的职责权限,规范它们的依法行政行为,防止宏观经济指导部门插手企业实际事务。规范市场主体资格指规范市场参加者的统一入市条件,制定严格资格审查、核查和监控制度。规范市场市场主体行为包括对市场参加者的交易行为、披露信息行为、宣传行为、履约行为等进行规范,尤其是对市场主体的欺诈、垄断、不正当竞争、环境污染、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进行整顿。规范市场主体的监督是指各市场监管主体应严格依法监管,既要依法行政,又要杜绝不作为现象。总之,经济领域的有序是一种“法治”下的有序。文化生活的有序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它包括文化生产的有序、文化宣传的有序和文化流通消费领域的有序。文化生产的有序涉及到教育机构及其行为的规范、各网站、电视、报纸的运作、言论等行为的规范。文化宣传的有序包括党委宣传机构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与规范、政府和学校作为宣传主体的行为的规范、媒体宣传地位的确立与规范等。文化流通消费领域的有序涉及到文化市场的有序进入和竞争,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使用、转让等。文化生活的有序是一种“政策与法治并举”下的有序。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

5、组织作用。每周的小组组织一次研讨,促使小组活动能经常化、序列化,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对教师和学校都提出了挑战。

(1)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2)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

(3)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分科走向跨学科。

以上是挑战,但也是机遇,在教师被学生选择的同时,教师也在选择学生,从而师生一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另外教师也从个人孤军奋战,到与其它教师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教师的生存空间也无形中扩大了许多。从这一点上说,我们应该以一种欣喜、轻松的心态走进研究性学习。

针对挑战,做为我们教师应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呢?

观念指导行动。教师不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就很难担当培养新型人才的重任。当前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现代课程论》、《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课程设计与组织》,《素质教育手册》等。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研究性学习是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的一种学习,科学研究要求新求变,所以教师要增强这种意识。我们讲课要比昨天有新的突破,问题要比昨天的思路更新,语言要比昨天更吸引人,表情要比昨天更使人愿意接受,姿态要比昨天更自然,与学生的关系要比昨天更融洽。这种求新求变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学生会产生很好的影响。

如前所述,研究性学习类似于科学研究,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研究的更多的是教法和学法,这显然还不够,还需研究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查找研究资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从茫茫书海中找到很多有用的书,并搞取到有用的资料决非易事,所以要了解资料检索的一般程序。(a选择好检索工具书;b确定检索途径;c建立检索方法;d利用检索工具书提供的线索进行查找,并用条目去索取该文献,e阅读文献,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另外还有一些科研方法也需要教师了解和掌握:如怎样选择研究课题?怎样写专题报告?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怎样分析课题研究的信息?怎样设计调查问卷?课题研究的思维方法是什么?怎样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等。这些都是在研究性学习中要用到的方法,教师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才能指导到位。

四个方面)。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开放式的学习,所以选题范围没有任何限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天文地理选题范围广,综合性强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1)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

(3)要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加强这两方面知识的学习。

(4)要了解新的科技文化知识,这对指导研究性学习是必要的。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讲为中心,存在着严重浪费学生时间的现象。如本来三五分钟就看明白的东西,教师偏要讲上十几分钟,重复、乏味的讲解占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时间。所以,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抛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装的旧式教法,用诱思探究式等先进的教法取而代之。

课堂上应当以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动,并在适当时候互换角色,形成互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师巧妙的设疑和适当的点拨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来完成。少留机械重复等难、偏、怪作业,多留精心选择的,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应用价值的好题,在此基础上向高层次发展,把现在课堂上的学科教学变成研究性课程学习,让学生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去学习学科知识,每位教师应当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己,展示自已才能的极好机会,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介绍结束,耽误大家时间,谢谢!

1、学校学生明星崇拜的原因探究。

2、武威职中校园规划的演变。

3、凉州旧城改造与故建设保护的调查。

4、现行热水器的缺点与未来热水器的展望。

5、电脑与生活。

6、公共交通与个人。

7、森林的保护。

8、报纸是怎样做成的?

9、人为什么要吸烟?

10、关于武威市白色污染的调查。

6

页,当前第。

6

1

2

3

4

5

6

王华祥素描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我怀着对艺术的憧憬,走进了“飞地艺术坊”,去感悟“飞地”的绘画艺术和教学理念。经王华祥老师和罗江老师的指导,我逐步领悟到“飞地”素描的真谛,对王华祥老师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达芬奇说过,素描是构成油画、雕刻、建筑以及其他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并且是一切科学的根。

他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当代创新型美术人才。他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员创新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观察的方法。创新是艺术家生存之本。思考,通俗地讲就是想或者想象。绘画的思考,就是人们通过无形的思维来创作有形物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作者的思维一旦进入无尽的想象中,就不再受到束缚,而会在无尽的时空自由地翱翔。思考的过程取决于作者的“情”“意”。这里讲的“情”,就是作者的感受和风格个性;而“意”就是作者进行创作的思想和心智。“飞地”的教学理念就是因材施教,让每个学员有自己的特点,作品有自己的风格,不要千篇一律,不要束缚自己的想象力,更不要束缚自己的画笔。它强调创新才是艺术之道,鼓励学生有想法,纵容他们“背叛”,向“个性化和创新”方向发展。观察,也就是看。观察分为两种,一种是触觉式观察,一种是视觉式观察。触觉式观察很像手的触摸,绘画中边缘线锐利,所有部分都可以画得清晰可见。视觉式观察方式像照相机,人的眼睛构造本来就如同照相机,焦距可以调虚调实,视觉式观察会对明暗、光影、虚实、空间、距离更敏感。“飞地”是触觉式观察,要睁大眼睛看形体,眯起眼睛看明暗;能看到才能画出来,没有看到就画不出来;学会用眼睛和画笔一起看,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如果画法不对,什么看法也就不对;看法与画法是相互作用的。

艺术史上有两个大事件,那就是发现了线和发现了明暗,进而创造了平面绘画和立体绘画。当明暗与形体形成对应关系,或者当明暗等于形体时候,就逼真地反映了形体。众所周知,明暗发展的历程是按照结构明暗(文艺复兴时期)—形体明暗(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时期)—抽象明暗(印象派、抽象派等)—细节明暗(超写实主义)的顺序发展过来的。“飞地”的教学体系与之不同,王华祥老师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创建了“五步训练法”,即“抽象明暗—空间明暗—结构明暗—细节明暗”的教学体系。

1.“抽象明暗”实践方法

即从调子出发,眯起眼睛看关系和色调。首先要仔细观察,即眯起眼睛认真看,要发现亮部和暗部,感觉到什么就画什么。要求边线模糊,逐渐在各个暗部和亮部加一个色层。画面要有四个色层,即中黑、浅黑、浅灰、白,逐渐加色,使亮部出现高光,有最佳的色序和最佳的色距,使画面逐渐产生体感、光感、空间感。最后在保证6个色层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色调,要让形体浑圆厚重。概括地说,抽象明暗的观察方法,就是抛开形体、结构、空间、细节,只看明暗,建立起色序和色距的比较观念。通过“抽象明暗”的训练,学员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判断的明暗能力。此阶段训练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当两个颜色非常接近时,只加不减,不用橡皮;观察要从大到小,从明到暗。

2.“形体明暗”实践方法

即从形体出发,眯起眼睛看,重点转移到单元形体的块面。“形体明暗”训练共分为三个阶段:大形体—中形体—小形体。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形体观察和表现思路是:左—中—右,上—中—下,以从形体到空间的方法往下走,眯起眼睛,在看色调时侧重于看形体。画形体时,为了让形体显得结实,用笔一定要按同一方向,只要朝向准确,用笔要放松,亮部的形体要敢画尽力画,要主动处理高光与浅灰,以及浅灰与中灰的形体朝向之间的转折。随着形体明暗观察的深入,物象的体积感不断增强,画面会由影像真实过渡到形体真实。形体明暗训练要注意的是:交界线向亮部过渡时要添加灰色(深灰),这样会比较厚实。好看的形体既要结实又要厚实,也就是既圆又方,圆中有方,方中有圆。要把握形体不同朝面的'特征、形体之间的空间感以及结构线特征。

3.“空间明暗”实践方法

所谓空间明暗,就是在不同空间形体明暗的变化。空间有客观和主观之分。空间明暗的观察方法是,看前顾后或看后顾前,画面的主角可以放在画面空间的任何位置。虚实是表达空间的手段之一,包括明暗虚实和结构虚实。一般是亮部实、暗部虚,形体不可以虚,但结构就可以虚。“空间明暗”的训练,要比对不同距离的形体、轮廓、明暗交界线等。形体塑造的虚实也表达了真实空间的关系,前实后虚,近清晰远模糊,这是符合视觉规律的。空间还要靠强弱来表达,前面的对比强,后面的对比弱;同样颜色的物体,近处的看起来深些,远处的看起来淡些。

4.“结构明暗”实践方法

“结构明暗”的观察是指轮廓线、投影线、转折线、生理结构线、运动结构线和空间感的观察与表现。在“结构明暗”的训练中,结构是第一位的,结构要求一定要主动,要像放大镜一样观察对象,从物体面的转折和穿插关系、空间关系入手,只要有凹凸起伏就要把其结构画出来。不能认为看不见的线就不用画出来,也不能以为看得见的地方就应该加强,要在比较中加强而不是孤立。结构的形重要,但是结构的明暗更重要。

5.“细节明暗”实践方法

“细节明暗”也是绘画造型的最后环节。它的技术与前面一样,要忘记明暗,要画出每一个小形体的转折。每个细节都要画,要舍得画,要用放大镜一样去看对象,每一轮的深入要互相协调,第一步深入什么程度,就决定了后面跟进的深入程度。

新诗进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人的安全”有着不同的界定和理解形式。詹妮弗·利宁和山姆·阿里认为,“人的安全”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其主要衡量指标可概括为:可持续家园、建设性社会家庭网络、承认历史并积极把握未来。阿斯特里·苏尔克认为,“人的安全”的中心任务是保护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三类:战争和内部冲突的受害者、勉强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并处于社会经济最底层的人们、自然灾害的受害者。undp将“人的安全”广义地定义为“免于恐惧的自由和免于匮乏的自由”。《人类发展报告》认为,除非人们能够在安全的条件下从事其日常生活,否则这个世界永远也不会有和平。该报告指出,“人的安全”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第一,免于饥荒、疾病、压迫等慢性威胁;第二,免于家庭、工作和社区等日常生活场所中的危害性和突发性干扰。该报告将“人的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分为七大部分:经济安全(基本收入有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供应充足)、健康安全(相对免于疾病和传染)、环境安全(能够获得清洁水源、清新空气和未退化的耕地)、人身安全(免遭人身暴力和威胁)、共同体安全(文化身份安全)和政治安全(基本人权和自由得到保护)。

并归纳出“人的安全”的四大本质特征:(1)“人的安全”是普世性的,国家不论强弱,人民无论贫富,都受到“人的安全”的影响;(2)“人的安全”的组成部分是互相依存的,当世界某地人们的安全受到威胁时,所有国家均有可能卷入其中;(3)早期预防强于事后干预;(4)“人的安全”以人为中心。“人的安全网络”将“人的安全”定义为,“一个人道的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享有免于恐惧和免于匮乏的自由,享有发展其个人潜能的同等机会……‘人的安全’在本质上意味着人们的权利、安全甚至生命都免遭众多的威胁……人的安全和人的发展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促进,并为彼此形成一种建设性的环境。”20,“人的安全委员会”在题为《现在的人的安全:保护人民并赋予他们权利》的报告中,将“人的安全”定义为:“通过增强人的自由和人的实现,来保护所有人生活的精髓。‘人的安全’意味着保护重要的自由———作为生活的要素的自由。它意味着启动加强人的力量和精神的进程。它意味着创建政治的、社会的、环境的、经济的、军事的和文化的体制,使其一道构筑有利于人们生活和尊严的结构。”根据委员会的界定,“人的安全”的目的是“以增强人的自由和人的实现的方式,来保护所有人生活中的至关重要的核心。”

报告认为,尽管发展关注于实现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但“人的安全”更多地涉及“威胁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尊严的情况”。该概念也非常关注对自由的保护,并赋予对个人的赋权以显著的价值。“人的安全”概念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一个二元的政策框架:基于保护和赋权这两个相互强化的支柱。运用这个框架可提供一个全面的路径,将自上而下的规则、程序和机构———包括建立早期预警机制、良治和社会保护文件,与自下而上的关注———参与程序支持个人和社会在确定和行使其基本自由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起来。其结果是,“人的安全”不仅推动一个政策框架,使人民得到保护和赋权,并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以积极地防止和化解不安全的影响;而且有助于通过形成公众交往,促进地方所有制,并加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以在一个社会的各种行为者之间建立一个社会契约。

二、关于“人的安全”的早期实践。

“人的安全”主要是在以下一些国家的倡导与实践下兴起的。加拿大加拿大政府认为,“人的安全”意味着人们的权利、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免于普遍威胁,并从外交政策方面确定了五大重点任务以促进人的安全:保护平民、支持和平运动、预防冲突、治理和责任、公共安全。在外交、外贸部部长洛伍德·阿克斯沃兹看来,从本质上说,(人类安全)就是建立在一个全球性社会的努力,在这个社会中,个人的安全成为国际社会优先考虑的中心问题;而国际人权标准和法治也得到发展,并被编织成一个保护个人的和谐的网络。日本日本政府认为,“人的安全”可以定义为维护个人的尊严和生命,只有当个人对其生活有充足的`自信来免于恐惧和匮乏的威胁时,“人的安全”才可能得到保障。京都大学教授松下和夫指出,“人的安全”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补充,是日本发展援助政策的核心,也是日本政府多个政策文件中的核心概念。日本在推动“人的安全”方面一直很积极,如任命绪方贞子为日本国际合作厅厅长,投资10亿美元建立“人类安全发展基金”,并发起成立“人的安全委员会”等。芬兰芬兰利用其在年担任欧盟主席国的机会推出了马德里报告。除了在政治和安全委员会里开展“人的安全”的游说之外,芬兰也采取了可行的措施,比如就欧洲安全与防备政策行动,对平民和军人开展“人的安全”的训练。

三、结论。

安全有人的安全(如防止任意拘留)、社会的安全(如提供粮食安全这类基本需要)和国际的安全(如生活在安全的国际秩序中的权利),它与现有的人权是相联系的。“安全的政策必须更紧密地与促进人权、民主和发展的战略相结合。人权、人道主义法和难民法构成了一个规范的框架,人的安全就建筑在此之上。”“人的安全”概念的提出,并不是要贬低国家作为“人的安全”的保障者角色的重要性,而是要根据变化的形势梳理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它并不意味着与传统安全的对立,如“人的安全委员会”在年的报告中所言:“人的安全是对国家安全的补充。”它的提出表明,随着冷战的结束,人们对于非传统安全的关注力度加大;人类安全观的着眼点落到了“人”自身上,关注“人的安全”恰恰也是非传统安全观的核心所在。

对于人们和社会面临的脆弱性日益增大和相互依存而言,“人的安全”是一条可行的路径。这种相互关联的环境要求各国将个人的生存、生活和尊严视为其安全的重要基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没有安全时实现发展,在没有发展或不尊重人权时获得安全。而作为对于“人的安全”概念的主要异议,有以下三点:第一,这一概念过于宽泛,因而缺乏作为政策制定工具的分析意义或效用;第二,这一概念的使用可能是弊大于利,它与传统的安全概念相比,带有浓厚的道德说教特征,是不现实和无法实现的;第三,这一概念忽略了国家在安全保障方面的作用。对比联合国和欧盟的经验,表明欧盟可以成为实施和领导“人的安全”议程的合适场所。迄今为止,欧盟已成功地将该概念作为超国家外交政策的一个可行的战略描述:它的发起者富有影响力,并在其成员国中得到广泛而即便不是一致的接受。但是,来自二者的经验与教训表明:在机制化地纳入该概念和在安全的用语及实践中实现有益的转变之间,存在着不可逆转的关联。

依法治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四

20xx年,在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年初部署的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结合单位自身职能定位,坚持以依法治市为核心,以普法教育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医保基金监管为重点,以行政执法为手段,不断推进我局医疗保障各项工作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确保了全市医疗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现将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建立机构、依法决策,夯实依法治市工作基础。

(一)建立相关法治机构。

我局于20xx年1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5月上旬正式公布“三定方案”。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我局高度重视依法治市工作,多次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涉及我市医疗保障领域的法治工作,期间为了做到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案件审理过程的透明度,于5月份通过成立了以刁仁昌局长为主任,王善坤副局长为副主任,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委员会,进一步保证行政案件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完善法治工作机制。

组建以来,我局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法治工作机制,建立和落实了法律顾问制度,由我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处具体经办,聘请了地方律所3名法律业务经验丰富的律师担任我局的法律顾问,制定了《南京市医疗保障局法律顾问工作任务书》,明确了我局的法治审核工作规则和流程。同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决策后评估等各项程序规定和工作机制。

(三)完善法治考核机制。

依照20xx年依法治市工作清单,我局做了进一步梳理,把工作落实到了每一个处室和每一位工作人员,把依法治市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与局对处室及各分局等下属单位的年度考核相结合,层层分解,项项落实,有效杜绝了工作表面化,形式化。做到了领导主抓、责任到人、任务明确、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奖罚分明,为全市医疗保障依法行政工作夯实了基础。

(四)建立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按照《南京市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计划》,我局按要求和程序逐步推进建立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局门户网站公布我局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人员及行政权力事项清单,逐步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集中购买执法记录仪分发各行政执法部门,推行文字、音像记录,加强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做到执法全过程记录。依据相关法规规章制定公布了《南京市医疗保障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

二、周密部署、明确任务,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按照20xx年年初部署的依法治市工作要点,我局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明确了任务,积极推进法治工作开展。

(一)严格依法决策。

积极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凡是我局涉及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都明确要求法规部门先行审核把关,确保依法决策施行,同时严格发文管理,对不签署审核意见的文件不予印发、不予存档,落实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规范性文件按程序征求意见研究通过,成立以来行政决策合法率100%。

(二)严格行政执法。

一是提升执法人员能力水平。9月中旬,我局安排了规划财务和法规处、基金监督处及基层工作处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省局组织的4天依法行政培训,系统学习了社保基金相关法律法规及打击欺诈骗保行政执法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积极组织我局43名执法人员参加市司法局组织全市新领证执法人员培训考试,按照程序和要求申请了我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及办理医疗保障行政执法证和监督证。同时为了确保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集中组织全市医疗保障执法人员学习了医保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性文件,邀请医保执法专家及局法律顾问讲解了行政执法程序、举报办理规程、行政复议机制、诉讼案例实务分析及注意事项,研究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我市医疗保障执法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有效提升了执法水平。

二是加强医保行政检查。按照今年医保基金专项治理方案要求,我局会同市医保中心利用6月中旬至8月中旬近2个月时间,分三个工作组对全市129家定点医疗机构实施现场稽查。重点检查了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虚记多记药品、诊疗项目和耗材费用,诊断升级和不合理诊疗及低标准诱导住院、挂床住院等行为。

三是做好两法衔接工作。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社会保险欺诈案件查处和移送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xx〕14号)要求,我们将今年查办的3起欺诈骗取医保基金案件按程序要求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并报送检查机关备案,做到确保我市医疗保障基金安全,切实维护参保人员权益。

(三)依法接受行政监督。

我局梳理认领了行政监管事项清单7项,编制了行政检查事项清单1项,将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及开展如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等专项活动通过局官方网站面向社会进行公布,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活动进程,严格依法接受社会监督,取得良好效果。

三、具体筹划、多措并举,高标准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工作。

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我们制定了《南京市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年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打击欺诈骗保集中宣传月活动,高标准启动开展了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行动。

(一)开展打击欺诈骗保集中宣传月活动。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医疗保障局的决策部署,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坚决打击欺诈骗保行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我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活动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六个一”:

一个宣讲活动,对经办机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以及部分重点零售药店召开了推进会;

一项服务活动,走进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和街道社区开展了相关宣传。

(二)认真开展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治理百日活动。

一是制定本市检查方案。

按照省局《关于开展全省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治理百日活动的通知》(苏医保发〔20xx〕67号)文件要求,成立了我市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制定我市百日活动实施方案以及开展交叉检查工作的通知。召开全市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百日活动抽查工作动员会议,对检查人员进行培训。

二是探索引入第三方监管。

根据“七查七对”工作要求,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引入第三方监管,成立五个检查小组,检查组成员由市医保局、市、区医保经办机构、各医保分局、第三方保险公司(提供医学和财务背景专业人员)抽调人员组成,每组7人,集中2周时间对25家定点医疗机构(5家三级,20家二级)和30家单体定点零售药店开展现场检查。

三是创新检查方式。

现场检查前,制定检查手册,规范检查流程。按照“七查七对”的检查要求,围绕管理制度、医疗、进销存、耗材等重点内容分别针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制定了检查手册,细化检查事项,明确检查标准和方法,规范检查流程。五个检查小组坚持统一检查要求、统一检查文书、统一检查标准、统一检查方法和统一汇总口径的“五统一原则”,确保检查工作有序推进。实地检查时,制定检查计划,分组有序进行。每个检查组又分为“制度组”、“医疗组”和“进销存组”三个小组,通过查看文件、系统查询数据比对、抽查1-2个病区核对住院情况、随机抽取病历现场查看后带回由专家进一步审核等方式,开展现场检查核实。

(三)落实举报奖励制度。

四、20xx年工作重点。

我们将围绕20xx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机制、狠抓落实,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一)全面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

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理念,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按照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进行决策。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机制,及时掌握决策执行情况、评估决策执行效果。

(二)加强医保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行政执法人员配备,充实人员力量,加强对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特别是医保基金监管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按司法局通知要求在省平台录入我局执法人员信息,统一办理医疗保障行政执法证,完善执法流程,进一步提高队伍执法水平,高度重视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三)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法治意识。

有针对性、经常性、多渠道的全方面加强对全局干部的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学法用法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营造自觉遵守与执行法律的良好氛围,为依法行政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实践研究任务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综合性、边缘性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研究任务。人际关系心理学的任务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其自身的理论任务。虽然,人际关系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有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只有很短的历史。因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和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看到,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文化、历史现象,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会对人际关系作出不同的解释,同时,人际关系心理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学科,具有开创性,因而我们的研究任务也是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一摄取一中国化”的途径(林崇德、俞国良,1994,1996),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这里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探讨,如中国人际关系的构成基础、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中国人际关系冲突的方式和表现,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根本任务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将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社会现实生活服务,为目前的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最终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服务。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人与人在交往活动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矛盾、冲突和障碍,此时就需要按照正确的原则、方法加以最适当的处理,以保证个体心情愉快,心理健康,有效地适应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2.有效调整人际关系。

这里涉及个体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个人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在面临人际冲突时,尤其是涉及利益冲突和心理冲突时,如何有效地加以调适,人们的素质和能力就在其中发生着作用,并进一步影响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群体工作效率。人际关系的调适是一门艺术。

3.不断改善人际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体面临的人际环境是稳定的,要形成彼此尊重、互相支持、团结融洽、互相协作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有意识地进行适应和改善。群体领导要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使个体面临的人际环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4.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使个体生活在平等、民主、尊重、自由和宽松的氛围中,并在其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和发展一种符合社会要求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所在。

此外,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还在于纠正现实社会中某些畸形和错误的人际关系,积极应对和减少人际冲突、人际内耗,进而增强群体凝聚力,用科学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处理、调整和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古代文学课程研究式教学理论与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作者主要讲述了自己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探索:一是注重学生对作品的诵读;二是以解读培养学生感受作品的能力;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四是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学遗产,是珍贵的民族文化精品。学科内容综合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教学难度极大。然而,在教授这门课时,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教学模式基本还是因袭传统。课堂上,教师凭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唱着“独角戏”,从文学史到作品选,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色,滔滔不绝,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久而生厌。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学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当下,涵盖了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的国学复兴热再次兴起,对文学遗产中思想底蕴的发掘和继承使学生有了学习古代文学的浓厚兴趣。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古代文学情结”,调动其学习古代文学的热情,并使之产生持久的动力,是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的。我在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工作的几年间,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学生对作品的诵读,培养其对作品的感悟能力。

每学期开始,我都规定一些阅读和背诵的篇目,认真地抽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将其作为考核学生平时成绩的内容之一。诵读,可以加深对文学意象的感悟,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进而较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它可以将学生“带回”千百年前,让他们的现代生活、情感与理念与古人的生活、情感与理念相融合,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体验产生共鸣,进而获得美的享受。如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通过诵读,体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意象所渲染出的深秋傍晚的荒凉气氛,体味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让学生对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有深刻的感悟。诵读,可以充分体悟诗歌的语言美。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美的情感,通过朗读活动,可以使之渗透于学生的心灵。吟咏朗读除了可以感悟文章的真谛,还可以使人在不经意之间对朗读时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对学生来说,言语内容美与形式美对他们的思维活动的影响是不容易被察觉的,但却是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强大力量。因而,在让学生感知言语内容美与体悟言语形式美的过程中,要尽力诱发其审美情感,提高其朗读的感染力,使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诵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丰富他们多彩的生活。

二、以创造性的解读,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文本解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一个审美的过程。好的解读,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使其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与作者进行对话,从而逐渐养成感受作品、感受自己、感受生命的能力,这是古代文学教学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欣赏这支曲子的情景下,我让学生讨论:苏轼的这首词千百年后为什么还会令我们感动不已?是表达了苏轼思想的苦闷,还是反映了他出世和入世的人生矛盾,抑或表现了苏轼对人间生活的热爱?通过讨论,学生明白,这些说法自有其道理,但仅仅这样理解显然是不够的。它的动人之处在于,一是揭示了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生存困境:人生的缺陷(痛苦、不如意)是绝对的,我们不能指望人生和世界完美无缺,只能在绝对的缺陷中寻求相对的完满;二是苏轼以博大的胸怀对人们发出深情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互相关怀和抚慰。因此,苏轼这一美好的祝福,才始终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这样的解读,诠释了作品的内在价值,拉近了古代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取得了育化心灵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可以说这是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所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解读过程中,启发学生把心沉到古代文学的.文化背景中去,触摸作家思想感情的脉搏,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文化背景角度切入去鉴赏诗文,同时引发学生对文化现象的思索。这是非常重要的。讲陶渊明,我告诉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的进步,这种文化现象几乎已经消失,但作为一种人格,后人对陶渊明又非常推崇;作为一种观念,它还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现代人,你将怎样看待陶渊明的隐逸呢?有的学生认为,陶渊明抛弃做官而归隐田园,表明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价值取向,这种人格是高尚的。有的则认为,陶渊明的这种隐逸人格不值得歌颂,这种人格是有缺陷的。如果我们面对黑暗和邪恶都不闻不问、装聋作哑的话,我们这个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呢?还有的说,陶渊明在归隐中心灵得到了安顿,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这对与我们现代人来说,应该有所启示。假日之际,人们总想离开城市的喧嚣,到野外感受山水之美,让浮躁的心灵得到净化,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却越来越糟糕。尽管观点不一,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把作品的阐释、作家的评析与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拉近了学生与古人的距离,提高了他们的鉴赏水平。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鉴于此,我开始尝试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改变以课本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强硬灌输为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借鉴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辩论法。经常拿出一些在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在正式讨论之前,我也做了大量的预备工作:事先布置好讨论的题目,让他们围绕自己的观点去查资料,并选出各自的代表发言人,非常类似于现在的辩论赛;我也要尽可能多收集资料,猜测学生会运用哪些论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并模拟他们争论的情景,以便作必要的调解和补充。每学期我搞两三次这样的讨论。如在讲“先秦文学”中诸子思想时,涉及一个非常复杂的“人性”问题,孟子主张“人性善”,而另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则认为“人性恶”。讨论之前,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多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有理有据。事后学生自己说,这次讨论逼着他们看了很多理论书籍,提高了自己的思辩能力。

比较法。古代文学中很多问题可以说至今尚无定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诸家之说介绍给学生,并组织他们对多种答案及多种思路进行比较选择,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例如,学习王维的山水诗,要求学生搜集、整理唐以前,以及初唐、盛唐时期有关知识分子对山水的关注的资料,从比较分析中鉴赏王维对中国山水诗的贡献。又如在讲到“楚汉之争”这段历史时,我要求大家对导致这场战争的两个主要人物——刘邦和项羽进行详细比较,刘邦作为一个无赖何以夺得天下,项羽既然是一个英雄为何却走向末路?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来总结两人的得与失,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了这段历史。还可以通过古典文学的现代改编问题,思考古代文学的经典性所在。如搜集一些根据古诗词改编的流行歌曲,像《别亦难》、《新鸳鸯蝴蝶梦》、《在水一方》、《寂寞沙洲冷》等在课堂上欣赏,让学生去寻找原文,从而思考古典文学历久弥新的原因,激发他们学习古代文学的热情。

四、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代文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传统的教学模式,但长此以往,教学难免单调,因此,有必要通过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调节。在种种探索性改革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是实施起来最方便快捷,且行之有效的办法。

音响媒体方面,可以运用便于携带的mp3加小音箱。课堂上通过欣赏相关的音乐,加强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如在讲授李煜的《浪淘沙》一词时,先让学生欣赏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把他们带进一个哀伤、凄凉的意境,然后对作品进行解读,从而使他们对这首词表现的李煜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在讲解《史记·项羽本纪》时,可以让学生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使学生对楚汉战争的形势、人物个性有更直观、丰富的了解。

声像媒体方面,包括对电视、dvd、电脑、投影仪等的运用。如在讲授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古典名着改编的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加引人入胜。

将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古典文学教学中,不但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深度,给教和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在课件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料,诸如作者家世、生平、思想、学术研究动态等,并突出教学重点。尤其是在诗词教学中,将讲读篇目演示在屏幕上,再配以音乐、画面、朗读、前人的评论等,教师再加上一些疏通与点拨,便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古代文学永远不会像今日的某些时尚潮流一样红极一时,但也不会像昨日的某些流行概念一样成为“明日黄花”。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引导学生进入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殿堂,使他们体味到古典文学的永恒馨香,将是对学生精神完善的莫大帮助,而不仅仅是满足于学生对局部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阎续瑞.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

2、张嘉林.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毛义玲.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j].文学教育,2007,(10).

古代文学课程研究式教学理论与实践论文

摘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高等院校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则是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论述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入手,分析了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及其效果评价,从而对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索。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特别是近10多年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之后,目前已经从量的扩展转向质的提升,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通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要实现上述转变,其基础工作是抓好本科教学,其核心工作是要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各地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推进质量提升工程,而在本科教学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加强学生素质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渠道,尤其是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更是其中的一大难点。本文即通过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并对其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新的全面提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一、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主要特点。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直接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进行体验、感悟与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种教育思想和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不应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该通过不断的积极实践建构自己新的知识和经验。它注重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努力帮助学生投身到与他们将来需要有关的、各种有一定难度的真实任务或解决难题的社会活动中去。基于这种建构主义理论的项目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即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具有多元智力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强项和优势,要给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相同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采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且能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项目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创造学习环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多元智力,使学生各自的智力潜能都能够得到开发和互补。

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项目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种能力为目的,而不是把获得知识作为学习唯一重要目标,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三是学生主要通过参与项目来获取知识和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传授的系统知识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反而是通过项目的参与实现的。四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动合作探究,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沟通与团队合作,鼓励学生相互扬长补短,全面提升各种能力。五是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是唯一评估学生学习的标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参与程度、进步等方面都成为评估的项目。

二、项目式教学引入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本科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在过去精英教育阶段,人们所重视的是研究性人才,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需求主要是应用性人才,特别是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凸现,不少本科院校也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口号,凡是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性能力的实验,实习和实践等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加强。但是,必须指出,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学校相比,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毕竟是不一样的,即便同样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也会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高职高专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的应用性人才,而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综合型的应用性人才。所以,对于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学生不仅要增强其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还必须具备“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理论思维和创新研究的能力,应该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正因为如此,专业理论对于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来说,只要了解够用就可以了,但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专业理论的学习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重要的。

在我国目前的本科教育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往往都是比较偏重的,其学分和学时、师生教学精力的投入和教学资源的占用都占据了人才培养计划中相当大的比重。于是,在适应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不断推进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中,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中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以传授现有的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知识点的传授进行的。三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四是以标准化测验为主要评估手段,并以这种标准化测验的成绩作为学生各种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其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则相对较差,这与目前本科院校要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定位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引入项目式教学模式正是为了适应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这一需要。所以,项目式教学的应用与实施就成为了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合理选择和有效途径。

项目式教学最初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是儿童教育和中学教育领域,后来逐渐在高等教育中得到推广。在我国的高职高专学校和本科院校中的一些工科、医科和商科等应用性专业都有程度不同的应用,但在本科院校的很多学科专业教学特别是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则很少。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也许与人们对项目含义的理解有关。在很多人看来,项目式教学中的项目就是指借助各种相关资源,在一定时限内成功地制作某种有形的作品或者将某种作品推销给客户的努力过程。但实际上项目式教学中的项目也是管理学科中项目在教学领域中的延伸发展和具体运用,指的是学生自己计划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它可以是有形的物体作品,也可以是无形的看法或方案。这种教学模式的真正内核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一定成果解决实际问题。鉴于这种理解,我们完全有理由把项目式教学这种模式推广应用于本科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课程教学之中。因为在理论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地利用各种相关资源对现实世界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论并有效运用理论,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项目式教学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项目式教学可以有两种实施方式:一种是完全项目式教学,即对课程全部教学内容重新整合,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教学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另一种是部分项目式教学,即对课程的原有教学内容按照其自身特性和教学需要进行分类设计和调整重组,部分内容仍由教师讲授为主,部分内容则通过项目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相比之下,后一种方式更运用于大多数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因为有些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深奥,单靠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易完全理解掌握,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其教学资源和学生能力等方面也会有程度不同的局限,也将对项目式教学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产生制约和影响。

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项目式教学与应用性专业课程的项目式教学相比,在实施流程上大同小异,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即明确研究范围、组建项目团队、确定项目选题、拟订实施计划、利用相关资源、分工合作研讨、完成项目成果、展示汇报成果、全面考核评价。但本科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式教学的成果一般都是研究性报告或论文。由于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所以要保证本科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式教学的质量,关键是如何有效激发并持续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上:

第一,项目选题。这是本科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式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般来说,项目选题需要两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依据课程内容和教学需要来划定可供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和自由发挥思想的大致范围,并依据课程教学的目的提出项目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所划定的大致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能力、学习风格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个性特点进行自主选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料又具有学科交叉性、前沿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作为教学项目,便于学生更加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项目教学的内容。但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宜把某个项目选题强加给学生进行“命题作文”,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项目教学中展示其智力强项,增强其智力弱项,全面提升其多元智力。在项目选题这一环节,教师担当的是指导者角色,要确保学生的项目选题能够符合课程的教学目的,并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学生担当的是实施者角色,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个性特点,以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保证项目学习的可持续性和项目成果的质量。

第二,合作研究。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可以是灵活多样的,但它应该与项目教学的内容相适应,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项目式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性教学模式,这种特性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项目式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项目往往都是需要在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现实中的某些问题,通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实例,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最后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制订项目研究计划,广泛查阅和充分利用各种相关信息资源,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且,这种研究通常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因而,项目式教学一大特点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要开展合作研究。学生在确定项目选题同时就要组建项目团队,拟订研究计划,分工合作研讨。项目团队的组建一般以4—5人为宜,应注重团队成员在知识、能力、个性乃至性别等方面的搭配,强调学生在项目团队中的参与热情。正是通过项目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及其在学科知识方面的融会贯通和在智力才能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才能创新思维,建构起自己新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综合性的多元智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十分重要。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又要讲求教师的主导性,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和指导。

第三,考核评价。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何保证在项目式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切实达到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在项目式教学中有一种新的考核评价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概括为纵向性的过程管理和横向性的全面评价两个方面。所谓过程管理,就是不仅仅要关注最终的研究成果,也要考察项目团队的研究计划及其实施情况,团队成员的分工任务及其完成情况,每个项目教学中实施步骤都要求有文字记录并赋予一定的考核分值。所谓全面评估,就是在考核内容上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项目选题的创新程度、查阅利用相关信息资源的能力、掌握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展示成果的课件制作能力、团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等多个项目。在考核方式上包括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成员互评以及团队整体与成员个人表现评价等多种视角。当然,在项目式教学过程管理和全面评估中要避免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搭便车”,不劳而获的现象。教师充当的管理者角色十分重要,教师要及时了解动态,发现问题,调控纠偏,最后在全面综合各方面情况基础上对学生项目式教学的成绩作出结论,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和重大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会有理想的效果。

四、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效果评价。

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被证明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湖州师范学院在诸如《世界通史》、《西方哲学史》、《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国际关系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广告学》、《管理学》等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程度不同地实施过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对上述这些课程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任课教师的了解反映,师生普遍认为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成效是主要的,也是明显的,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最令人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学生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项目式教学则让学生在较大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能力、学习风格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个性特点自主选定项目,而且将抽象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生动的实践结合起来,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切实解决现实问题。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前目标明确,学习中动力充足,学习后成就感较强。相对来说,项目式教学在有效激发并持续保持学生学习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成效比较明显。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目前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也都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际操作时往往是普遍存在教师单独自导自演的状况,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不大,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而项目式教学则突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项目的实施者,项目的完成主要是学生自主实施的结果,教师只是扮演了引导、指导和管理的角色,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其三,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的综合素质。目前,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忽视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缺乏独立思考进行创新思维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较少学生能够把书本上和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而项目式教学中学生要完成项目任务,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都会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学生需要广泛查阅和充分利用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料,依据相关的专业理论,运用专业的研究方法,通过分工合作,反复研讨,形成最终成果,并用课堂演讲等形式加以展示。在此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训练的确凸现了实践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其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目前,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在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上强调学生间个体的竞争性,忽视学生间团队的合作性,这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不相吻合。而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这不仅是由于学生各自的多元智力存在差异,在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时需要优势互补、协同合作,而且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这对于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培养和教育来说,其意义尤为重要。

虽然项目式教学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实施成效明显,但其广泛推行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认真对待加以克服,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项目选题与学生兴趣的问题。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大多适用的是部分项目式教学,可以在教师集中讲授课程的专业知识后再开展项目式教学,也可以在教师部分讲授的同时选取若干个比较重要又比较适合的章节内容开展项目式教学。但无论如何,当学生在划定范围内自主地进行项目选题时,教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和指导,既要保证项目选题符合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项目教学的可持续推进。

其二,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问题。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耗费时间较长,投入精力较多,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一般不宜在大一或大四学生中实施,前者缺乏学习的基础,后者缺乏学习的耐性,要保证项目式教学的质量,既要控制项目实施的数量,更要注意项目实施的质量。要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管理,由于项目团队数量较多,其项目选题又各不相同,这对于指导教师的力量和能力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需要有更多的指导教师的人力和精力的投入。如果任凭学生顺其自然,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则项目教学的成效会大打折扣。

其三,实施条件与考核评价的问题。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需要师生教学双方都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一般适于在小班规模中实施,而且课时量要有一定的保证。教室座位可以移动便于分组讨论,多媒体设备可供学生进行演讲展示、论辩讨论,项目团队的活动都要有文字记录,每个项目团队及其成员的项目成绩最终是通过对过程的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得出的,但这些实施条件未必都能充分具备,这种考核评价又显得比较繁杂。所以,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有效实施项目式教学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

总而言之,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其尝试结果表明,成效是明显的,但难度也是存在的。要提升这种项目式教学的质量,改善其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美)sallybetman著,夏惠贤等译.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钟启泉.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

[6]王林发.研究型教师培养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10,(8):105—109.

[7]刘育东.我国项目学习研究:问题与趋势[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7):182—187.

[8]王应解.在本科教学中引入项目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9):47—50.

[9]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4):9—11.

[10]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11):105—109.

军事理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军事理论是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基础,是促进军队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化战争理论和战斗力的重要支撑。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习近平强军思想,提高官兵的军事理论素养和实战能力,各级军队组织了一系列军事理论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官兵们通过学习、研究、实践,深刻认识到军事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和互相促进的重要作用。

军事理论作为“理论武器”,对军队实战化训练、战争决策和战略规划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军事理论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学习和研究各种军事理论文献,如《联合战争指挥学》、《军事思想史》等,进一步提高了对军事综合实力的认识,增强了对未来战争形态和自身发展路径的把握。同时,在军事理论的实践中,我们也深刻领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切实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对实际动态的指导和应对决策。

社会实践是锻炼军人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通过与社会各界进行交流和协作,使军人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和满足人民军队的要求。在军事理论社会实践中,我们有机地结合了军事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深入了解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掌握了各种现代科技和通信设备等的应用特点,提高了练兵备战的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军事理论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军事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小单位行动和作战过程的重要性,深刻领会了战争决策中的时序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同时,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也加深了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国家安全防御的综合素质。

第五段:总结。

在新时代,军事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是全军必须践行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加强针对未来战争发展的战略思维和战略规划,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同时,我们还需要依托各种军事科技手段,加强战术和装备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素质,确保我军在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中奋勇前行。

古代文学课程研究式教学理论与实践论文

宋代的朱熹说:“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答吕子约》)清代的王夫之也说:“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尚书引义》)意思就是“离开行必然不能获得真知。”“知”是“行”的结果,对“行”具有指导作用,但必须回到“行”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高,“行”是“知”的源泉,“知”“行”合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代文学教学之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表现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学生的发展与所学内容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联系。近些年来,尽管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开始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对于技能性、技术性课程而言,实践教学不在话下,但是像古代文学这样的人文类课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发挥课程的实践性,论者大多语与不详。要使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对古代文学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必须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察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以及古代文学课程实践的情况,古代文学教学主要有观察实践、阅读实践、赏析实践、表达实践、教学实践以及人文实践等六大环节。这些环节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古代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是观察实践。观察是人类最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那些具有突出才能的人都是观察能力特别强的人。高职院校古代文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善于观察,向他人学习。

古代文学的观察实践主要有以下一些:一是教师课堂上的授课,这种授课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如何学习古代文学,怎样分析作家作品,如何将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等等,如果是学习的有心人,完全可以从教师的言行当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二是聆听讲座,无论是本系教师、本校教师还是外校专家的讲座,必定是讲者关于某个主题的研究或者整理的成果,不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讲者的学识、水平,而且还能从中窥见讲者的研究方法、表达方式、分析方法等等,不清楚的地方还能与讲者面对面近距离地对话与交流;三是影视观摩,这里观摩的影视都是由古代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最大的特点是可视性、形象性,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形象地接触到部分古代文学作品,但是影视本身已经包含了编剧、导演的理解,学生在观摩时更多的也是在接受一种现成的结论,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四是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既可以是把中小学教师请到高校做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公开课,也可以是学生到中小学去具体观摩教师的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主要是观察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处理教学突发事件,如何有效使用教学语言等等。无论何种观察实践,教师事先都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讲清观察的角度,怎样得出观察的结论,如何利用观察的结果等等。第二是阅读实践。阅读是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果连作品内容都不甚了了,那么古代文学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肯定都是在做无用功,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了。阅读是古代汉语所学内容的实践,也是自己多年所学习的阅读方法的`实践。

就古代文学而言,阅读实践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浅层阅读,追求读通、读懂,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要弄清楚,整个作品是什么意思,表达的是什么主题,使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要大致知道;二是中层阅读,追求对作品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引导学生读“情”悟“理”,“涵咏体会”,体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情感上的升华;三是深层阅读,是在对作品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入“化”的境界,获得思想智慧的启迪,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感染,得到语言表达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借鉴,成为自身文学素质的组成部分。对于经典作品,不仅能够达到读懂、理解,更重要地是要能够背诵,做到张口即诵。第三是赏析实践,主要就是鉴赏分析,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文艺理论的具体运用。古代文学中优秀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对作品的鉴赏就是要发现和甄别古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思想美、情操美、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等,而这些美存在于栩栩如生的形象、情景交融的意境、健康向上的情趣、优美动人的形式之中[1]。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建立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识别标准,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分析和鉴赏密不可分,鉴赏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赏析实践不仅要对作品本省进行鉴赏,还要联系作品出现的年代与作者的身世背景、创作理想和创作风格对其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进一步的欣赏美文,陶冶性情,抚慰心灵,善待人生。第四是表达实践。观察、阅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表达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表达实践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实践。口头表达实践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故事复述、师生问答、课堂讨论、专题辩论、读书报告会等。

故事复述主要是培养学生抓住故事要点的能力和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这种实践形式在教学中应用时间长(小学已经开始),在大学教学中不常用。师生问答是最为基本的口头表达实践,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正确回答,或者给出合乎情理地分析,再进一步,学生能够在师生问答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课堂讨论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有两种形式:临时小组讨论和正式小组讨论,临时小组讨论就是根据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临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小组推荐代表报告讨论结果;而正式小组讨论是事先就布置讨论的问题,划分好学生小组,由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资料查阅,课下组织讨论,上课由小组代表报告讨论结果。专题辩论主要根据教学需要设定,先根据辩题把全班分成正反双方,由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推选主持人一名,推荐正反辩手各四名,按辩论赛的组织程序组织辩论,组织专题辩论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和团结协作意识。读书报告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向读书报告会,由教师事先公布阅读篇目,规定好时间,由学生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一种是非定向读书报告会,由学生自行确定阅读篇目,并在约定的时间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这两种读书报告会的参与人员最为广泛,报告人既可以事先确定,也可以临时确定。书面表达实践有两种类型:一是研究论文,包括专题论文、学期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二是创作尝试,包括诗词创作尝试,小说创作尝试,剧本创作尝试。

专题小论文一般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如讲《三国演义》,要求学生写统计报告:第一,统计曹操的笑、刘备的哭,写出具体回目、事件过程;第二,叙述西蜀“五虎上将”的一生事迹,写出具体回目、主要事件;第三,统计三国主要战事的谋略、得失关键。第五是教学实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基础教育所需要的教育者,教学能力就是合格师范生必备的能力,教学实践是一种综合实践,它基本上可以包括以上所有的实践。教学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试讲;二是试教;三是实习。试讲中,学生面对的是自己大学的老师和同学,这种教学带有模拟性质,主要是实战前的演练,其目的是让老师和同学帮助即将实习的学生在出校门前进一步地查漏补缺。试教就是尝试教学,是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尝试。实习生到了实习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听课,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就需要走上讲台,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将自己所有学习和掌握的古代文学的教学技能技巧进行展示和练习。实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经过指导老师的引领,慢慢地自己逐渐熟悉了各种技能技巧,而且开始得心应手地加以应用。第六是人文素质实践。人文素质的核心是思想道德素质、情感素质、心理素质。古代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文素质因素,我们通过阅读实践、赏析实践,已经能够与正确地理解这些素质,并且能够对这些素质进行恰当的分析,也能把这些素质正确地表达出来。但是,即使学生在这个层面上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人文素质没有与学生本人发生联系,没有对学生有所影响。

而且这些实践活动大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截然分开的,我们这里将其分开,纯粹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古代文学教学在开展这些实践活动的时候一是要考虑实践的整体性,要做到通盘考虑,合理安排,比如各个实践环节开展的形式、开展的次数都要考虑进来;二是要注意实践的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决定的,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三是每一次实践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要看实践目的、教学目的是否完全实现,要看各个环节是否顺利,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而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古代文学课程研究式教学理论与实践论文

运筹学是为优化业务活动决策提供定量依据的应用科学,是大学许多专业开设的必修课,提高运筹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运筹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还存在一定程度制约能力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了改革运筹学教学,有必要梳理当前运筹学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运筹学实践式教学的必要性。

1.重理论,轻应用。

运用运筹学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步是将现实问题做出合适的定义。以往,无论是教材和教学均将教学重点集中在了运筹学模型、算法及其原理上。实际上仅有数学模型是不够的。忽略了培养运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深陷于复杂繁琐的计算而不善于对所用的模型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2.教学方式老化。

目前运筹学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灌输式。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做笔记,这样往往导致教学过于繁琐,进度偏慢,使得本来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种是多媒体教学,但大多数的课件还是照搬教材内容,加上多媒体上课节奏较快,如果还是按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更差。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缺乏面向实际问题的教学与实践。

运筹学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强,这就需要教学有的放矢。笔者曾经问卷调查过多名学生的学习运筹学的体会,最常见的回答是“会做一些习题,但是不知道有什么用”,甚至许多学生在学了运筹学之后,认为运筹学没有实用价值。这说明学生即使掌握了运筹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可是还是没有运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原因在于,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运筹思维以及应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实际上,“讲授模型并不等价于讲授建模[1]”。一些教师简单地将运筹学视为数学,偏重于讲授数学理论与解题技巧,缺少足够的面向实际案例和项目的教学,导致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偏弱,特别是面向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相当不足。运筹学是许多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因此开展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相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这也成为运筹学的教学改革的动机。

“实践”字面上具有实行、履行之意。《宋史·理宗纪》提到“…真见实践,深探圣域,千载绝学,始有指归”;实际上,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而运筹学的发源和发展就是出于实践的需要[2-3]。可以说,实践既是运筹学发展的目的,也是运筹学教学的目的。

实践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提出的。传统“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板书和其他媒体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其弊端广受诟病。实践式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利用情境、协作、实际再现、会话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面向实践探索知识、应用知识,教师担任实践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及其作用与“填鸭式”教学截然不同,甚至发生了翻转。运筹学的实践式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改变“运筹学是数学”的教学观念,建立运筹学建模艺术理念。

由于运筹学模型时一种数学模型,因此许多人(包括许多运筹学专任教师)认为,运筹学的运用总是要根植于数学的分析计算。因此侧重于各种运筹学模型的求解方法授课。然而在建立运筹学数学建模过程中,认识被研究对象运行过程是建模的源头,只有通过恰当的数学定义才能由现实问题转换到数学问题,才有建立运筹学模型的可能。正如morris指出的,除了模型求解,问题定义、模型构造、模型验证及解决方案实施等主要步骤,运筹学建模更多的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理论[1]。因此,运筹学教学应将教学重心放在如何建立运筹学模型上,纵观国内外优秀的运筹学课程与教材[3-4],无不如此。

2.改变“大量做题”的教学观念,构建问题探索式教学理念。

许多学生甚至是教师认为,只要记住了运筹学中相关概念与算法,能够正确解出运筹学习题就算合格完成教学任务。适当的做题是有必要的,它有助于理解运筹学模型及求解方。但是,运筹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运筹思维,提高应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大量做题能提高运筹学解题技巧,但本质上属于对老问题的陈法套用,难以帮助学生应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通过营造面向实际问题的探索式氛围,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假设、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检验结论的过程。

3.改变“满堂灌”式的单向授课方式,建立对话式的教学模式。

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式教学氛围。要改变“满堂灌”式的单向授课过程,鼓励学生直接而主动地表达运筹学学习中的困惑,通过引导与启发形成学生主动提问题、主动交互式的对话教学模式。这需要鼓励学生提问、老师设置问题来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此,作者准备了大量的产生运筹学各分支萌芽的各种现实需求的历史材料,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再现当初某些运筹学分支的提出背景,让学生身历其境地面对当时的困难,向学生提问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生相互提问和交流,使学生自己得出教材上各种运筹学模型的思想和数学表达。在這一过程中,笔者将问题交给学生,邀请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地思考、参与并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辩论,并协助学生用数学语言写出运筹学模型。

三、运筹学实践式教学方法与效果分析。

实践式的运筹学教学就是让学生体验运筹学知识诞生、应用的过程。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在以下5个步骤去备课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1.面向实际问题创造实践教学环境。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相关的模型和方法源自于实际问题。一般来讲,只要有亲身实践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并牢固掌握。由此,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身历其境的经历和体验实际问题,笔者准备了各种类型的案例材料来加深学习。

(1)多媒体案例,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合适的案例,采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案例背景。例如,作者搜集整理了相关冷战期间美国空军的纪录片,再现了战斗机机队规划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的背景。

(2)实地踏勘调查体验,带领学生直接在现场介绍现实的生产与服务是如何运作的背景。例如,作者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参观港口货物装卸流程,采用现场向学生介绍船舶装货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动态规划的背景及应用。

(3)当事人现身说法,邀请企业界人事介绍企业中的成本核算、库存管理等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对偶价格、企业资源分配以及库存模型等内容在现实中的应用背景。

2.面向实践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

运筹学初学者面向实际的研究对象(例如企业仓储、医院就诊流程)时,往往被纷繁的表象所困扰,往往存在感性、片面或次要性的认识,难以把握实际研究对象的主要矛盾及运作规律。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理性思考,挖掘出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及主要影响因素。例如,笔者带领学生在考察本地的馒头铺,引导学生发现馒头生产与销售既包括运筹学的营养配方问题,又包括了单周期/多周期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问题,还包括了类似于原油精炼的问题,这些问题纠结在一起,使得学生不仅难以区分馒头生产与销售究竟属于什么问题,同时难以即刻确定应当考虑或忽略哪些因素。这些困难只有在实践运筹学时才能遇到,此时教师需要由表及里的,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3.面向实践的运筹学模型抽象。

运筹学模型本质上是现实问题的理论抽象[4]。为了从现实问题抽象出运筹学的理论,有必要引导学生抽象与归纳现实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面向各种现实案例,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和讨论,让学生层层抽丝剥茧,挖掘出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及主要影响因素,尝试利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各种现实案例,由学生归纳出运筹学模型。而讲解运筹学习题是无法替代上述的学习过程的。例如,企业中各个部门管理者真正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哪些是大问题,这需要进行深入调查、思考之后才有可能提出优化的目标。不接触实际工作及其从业者实际上是无法切身体会的。针对医院门诊分部,笔者引导学生从顾客-服务角度思考,便将其抽象为排队服务系统,而从顾客在各种医疗设备(ct、x光机、b超等)与收费台的移动角度,便将其抽象为最大流网络系统。通过引导学生对同一对象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理解了不同的观察与思考角度,将形成不同的运筹学模型,从实际中使得学生真正理解运筹学建模是艺术。

4.面向實践的运筹学成果验证。

运筹学的理论成果依赖于实践的检验。有必要让学生经历运筹学解决方案的验证过程,并理解解决方案的应用前提与限制条件。经过运筹学优化的数学结果不仅需要“翻译”成为可供实践的方案,还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推行优化的方案,其中后者更为困难。为了将运筹学模型及求解结果用于改善生产与服务环节,笔者在课程设计环节寻找了一些小型的项目,并让学生根据结果去游说相关部门去实施。例如,学生通过利用排队论模型,理论上改进学校食堂打饭流程将能减少顾客排队长度和等待时间。但是学生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制作了专门便于食堂管理方与职工理解的图文材料,专门论证为什么优化打饭流程能够提高食堂的运行效率,并定量给出了前后的对比效果。通过面向实践的运筹学成果验证,打破了以往求得运筹学习题结果即可的状况,大大拓展了运筹学结果检验的工作外延,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运筹学不仅要掌握数学建模能力,还要掌握表达和推广解决方案的能力。

5.强化面向实践的课程设计。

为了有效提高和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真刀真枪”的运筹学课程设计必不可少。为此,笔者通过日常的商业、生活、生产和科研、interface等杂志挖掘了面向实际问题的课程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基本上都需要深入的实地调查,需要计算机编程处理数据或程序。由于课程设计工作量很大,笔者让学生组建课题小组,在学期一开始即将课程设计题目分发给各小组,使他们尽可能早的开展调研,各小组经过上述的2、3和4流程的研究分析来完成各自的课题,并按照要求撰写课题报告,公开汇报课题成果。另外,运筹学成绩的考核侧重于课程设计,其分值占课程成绩的60%。

四、结论与改革建议。

初步的教学效果表明,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实践式的运筹学教学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最大程度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革新了运筹学的教学观念,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强化了学生应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者所在院校开展了2年的运筹学实践式教学,在很多方面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还需要下大力气改进,结合教学成功经验和教训,以下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

1.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各个运筹学分支相关联的实际问题,设计运筹学模型提出的背景与应用条件,组织学生课外调研和课上讨论,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定期开展课外运筹学实际问题专题调研和研究,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建立运筹学模型,编制求解算法,撰写学习论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2.多方面考核学生成绩,强化解决运筹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改革以往一次性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采用多个考核内容的综合计分方法。为此将运筹学课程设计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大头(比如60%),在课程设计中由包括了课程设计报告写作成绩、ppt宣讲表现、小组贡献、与业主沟通等方面,严格按照实际项目咨询来走完课程设计的流程。另外期终考试将被弱化,其成绩计40%,考试期间允许学生翻阅教材和参考书,考试内容强化运筹学建模,适当弱化模型的求解,但是适当加强运筹学定理的证明,引导学生从“题海”和背记转变为注重理解和创新。

3.丰富案例教学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运筹学的实践式教学的基础在于各类可供实践教学的案例信息资源。为此,教师需要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到工厂、商业公司、医院等实地考察学习,让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能接受考验。此外,还需要不断丰富课堂实践教学资源,包括收集种类齐全、难度适中的教学案例与相关的图形、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才能让运筹学课程教学有声有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探析的论文

《礼记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学生对教师的信服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学生对教师的信服程度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及其投入情况,其中情感的投入则最为关键。首先,面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大潮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思想已经渗透到我国的各个领域,高校也不例外。在这种环境下一名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的政治信仰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拷问。试想,如果一名丧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去讲授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必然难以对自己讲授的内容投入感情,而只把课堂教学当成自己谋生或谋利的一个手段,那么这种脱离了信仰和情感的讲授方式不仅不能感染学生,甚至会让学生觉得虚伪和厌恶,甚至动摇学生的政治信仰。其次,某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把理论知识讲全、讲透,就完成了任务。殊不知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应当经常与学生交流,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对学生来说都会产生一种情绪体验。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忽略与学生课堂尤其是课后的情感交流,学生有感情的困惑、生活的困难、社会交往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导致学生产生情绪、情感的变化,也造成师生间缺乏情感基础,从而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正确有效的引导,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感教育就是要突出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如果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植入情感教育,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一)运用情感教育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对人类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感教育,把原理和概念寓于情中,能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本着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当下的原则,关注学生目前的情感指向、关注热点,进行有针对性教学,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和这些热点问题、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自身生动鲜活的事例把道理讲清讲透,真正做到以理服人。同时,我们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思想动态,及时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解决生活的困境、解答思想和情感上的困惑,使学生了解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单纯讲授枯燥的理论,更可以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自己身心健康发展,这是一种科学的、高级的思考方式,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门学科。

(二)运用情感教育塑造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

情感是具有感染力的,情感因素是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中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的启迪作用,又要重视情感的激励作用。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令其感动,首先教师就要感动,用自己的热情把情感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此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深刻体会对先进人物的敬佩,对于社会丑陋现象的厌恶等情感,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运用情感教育,善用情感教育,以此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于人和事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引导学生感悟真、善、美、假、恶、丑,从而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使其健康成长。

(三)运用情感教育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前文所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应成为学生们的“导师”,这双重角色要求教师应当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样才能热爱所教课程,感染所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理直气壮的引导学生。通过授课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发展的如此繁荣和富强,为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逐步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我们更有责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教师还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与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能平等的开展互动和交流,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使自己成为学生可信任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与学生实现情感共鸣。如此,学生会因为和教师的思想感情贴近,而乐于接受所讲的道理,从而由于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而喜欢这门学科。密切的师生关系自然能营造出温馨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以情感教育促进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当中的作用只是其重要价值的一个侧面,而以此为出发点做好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才是其意义所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着情感教育的要求,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当好学生的“导师”。

(一)教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

爱是一个触碰心灵的过程,也是情感教育的首要因素。教育工作应始终充满爱,并让学生懂得爱、体会到被爱,并且做到关爱同学、关爱老师,这就触及到了教育的灵魂,达到了教育目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主动地关心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继续进取,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生活,情感情况,并经常与辅导员沟通,交换学生信息,便于辅导员在奖学金评定、先进评选、党员发展等涉及到学生权利的方面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而以真诚的关心、关爱,触及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

大学期间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心态不平衡、不自信,知行不统一,他们更希望得到家人、教师和社会的尊重、理解和关怀。尊重人可以给人极大的精神鼓舞,激发人的正总283期83能量。教师应该把尊重学生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以愉快的心情、和蔼的态度去教学,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处理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与管理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这是发挥思想教育实效的基础。

(三)教师要信任学生。

信任,是处理好人际交往、情感的重要纽带;信任是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的金钥匙;信任是教育、培养、帮助也是激励。我们不能轻易给学生定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以自信,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潜能,要着重思考如何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避免学生失去信念、失去勇气、失去前进的方向;信任学生,就可以使学生鼓起勇气,勇于正视自我、勇于面对和战胜困难,信任是学生提高造就自我的精神动因。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学生终究要离开学校教师与父母而自立于社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努力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欲望,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契机,而不必包办一切,事必躬亲,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留有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学生才能真正的成才、成人。

(四)教师要理解学生。

学生远离家人,身心又未完全发展成熟,对理解的需求尤为重要。理解可以给师生情感交流架构一座桥梁,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法宝。当学生受到好评、取得好成绩时,要给予学生真诚的祝贺和鼓励,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适时地给予理解、帮助、安慰、鼓舞,与学生分担挫折,使学生心里得到慰藉,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仅是讲课的教员,教师的体贴与关爱就在身边,将会使学生增加幸福感。综上所述,情感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法宝,更是我们当好人生“导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完善独立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力武器。

新诗进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会计环境是会计理论与实务赖以产生、存在、发展的客观社会环境。

影响会计及会计理论的会计环境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科学水平、法律、社会、文化教育等内容,作为影响会计的社会环境整体,其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会计环境对会计可以是综合性的几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可以是某一方面因素的影响。

会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体现为相互影响的关系。

会计环境的不断改善,必然会促使会计在各个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理论影响。

相关范文推荐
  • 02-22 最新以学增智的公安民警学习心得(热门16篇)
    学习心得是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份学习心得集锦,希望能给正在学习的同学们带来一些帮助和鼓励。通过电视、媒体报刊等方面一系列反
  • 02-22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15篇)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职业领域。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与职业规划相关的文章和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职业
  • 02-22 总结个人能力提升(优质18篇)
    在个人总结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现自己的成长潜能,为未来的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总结的意义越来越重要,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
  • 02-22 幼儿园营销的心得体会大全(16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升能力。下面是一份对自我成长和进步的心得体会,作者通过对自身经验的
  • 02-22 房产比例协议书(汇总17篇)
    合同协议旨在确保合作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按照规定履行各自的义务。掌握了合同协议的写作技巧后,可以参考以下范文进行撰写。甲方:乙方:甲方在拥有1处,建筑面积平方米,水
  • 02-22 停发工资通知(优秀13篇)
    在写通知时,需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信息准确完整,以便被收件人迅速理解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果你有更好的通知范文可以分享,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定期更新并分享给更多
  • 02-22 教育评价学心得体会(优质18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对于自己学习或工作的整体认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下是一些收集起来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 02-22 少年时代心得体会及收获(优秀19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让大家在阅读中汲取经验和灵感。“叮铃铃……下课后,语文老师
  • 02-22 供餐合同协议书(优质19篇)
    对于商业交易而言,合同协议是确保交易双方权益平等、明确交易内容的基础性文件。如果你对合同协议的格式和内容有疑问,可以参考以下范例进行参考。为加快荒山开发,改善生
  • 02-22 中特听课心得体会(实用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汲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方式。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个人的成长和感悟,非常值得一读。听了这么多优秀的课例,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