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通用12篇)

时间:2023-10-14 08:16:46 作者:念青松 2023年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通用12篇)

众志成城,志在必达。如何建立良好的团队沟通的标语。下面是一些团队标语的创意设计方案,供大家共享。

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关键词:诗歌带入情境抒发情感仿写教育

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享受诗一般的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过程。我国文化源远流长,诗歌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引诗入课堂,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因为诗歌的润泽而显得更加精彩。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恰当地运用诗歌这一元素,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巧用诗歌,带入情境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课的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无疑,创设一个精彩的情境是必不可少的。《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并不急着带孩子们去学习古诗,而是先引导他们背诵以前学过的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这一导入唤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学习热情,在诵读这些古诗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已经把春天的美景印在了脑海中,并渐入诗境。这就为教学《村居》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

巧用诗歌,不仅能为课堂教学创设一个精彩的情境,还能帮助孩子们对诗人的生平、人品等有个大致的了解。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人如其文”就是这个道理。

陈毅同志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在他横戈跃马、奋斗不息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的诗歌。他的诗是革命的诗,读他的诗你会感受到一种从心底喷薄而出的感人至深的力量。在教学他的《青松》时,如何让学生透过字面意思去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深意,就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这课时,考虑到孩子对陈毅同志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没有感性的认识和了解,缺乏情感上的共鸣,我着重介绍了陈毅的生平,并引入了一些他写的.诗,如《题西山红叶》、《红梅》等,让孩子们不仅对陈毅的个性、风格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而且在诵读中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品诗悟境,浮想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佳作,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创作,这些艺术形象无不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语文课程独特的人文性,呼唤我们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敲开学生心灵的门扉。诗歌的语言或像高山流水,清脆悦耳;或如百鸟齐鸣,婉转动听;或似战鼓催征,高昂激越,用这样的语言去碰撞孩子的思维、激荡他们的心灵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云房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此外,天空中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教育的上佳之选。为了结合这一主题,我配乐朗诵了一首优美的小诗——《给一片纯净的蓝天》:是谁把你/洗得那样明净/多像弟弟脸上/水汪汪的眼睛/是谁替你/打扮得如此美丽/为你宽广的胸膛/披上了蓝蓝的纱衣……在诗歌美妙的旋律中,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得到了升华,大家都说这么美丽的环境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瞧,诗歌的用处是如此神奇,“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已经在不经意间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心里。

三、仿写诗歌,抒发情感

把诗歌创作带入语文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改以往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勤动脑,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并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使学生在诗歌创作中受到美的熏陶。

《水乡歌》是一首结构整齐的小诗,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分三个小节,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往复,琅琅上口。而且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有着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因此,在教学完全诗之后,我引导孩子们,我们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歌多,其他的也很多,同时出示大量的图片,让孩子们仿照诗歌的形式,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自己也来当当小诗人。大家的兴致都很高:“水乡什么多?/鱼多。/千条鱼,万条鱼,/小鱼一群又一群,/处处都是大鲤鱼。”“水乡什么多?/楼多。/千座房,万栋楼,/建满湖岸建满堤,/处处楼房映清波。”在创作小诗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他们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了美,用自己的笔去歌颂了美。诗是培养趣味最好的媒介,记得曾有人说过:“能欣赏诗的人不但对于其他文学形式可有正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诗歌,拥有了自己灵魂的栖息地,诗歌也是我们语文的宠儿,她让语文天地更加广阔深邃,诗化的语文,必定是暗香浮动、无限幽香。

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我们必须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相应的变革,利用赏识教育来提高学生积极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使得学生的思想得到相应的解放,乐意配合教师的工作,改变原本落后的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赏识教育的意义

通过赏识教育使得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身的优势。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主观情绪体验,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及文学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来讲是必经之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标准的普通话与学生进行交流,必须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鼓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特长,在掌握学生优势的前提下,促进他们努力学习语文学科,从而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扬,使缺点得到不断补充。赏识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赏识教育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语文课堂中展现出来,充分地体现出高尚的教师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探究的乐趣,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使学生对于语文课堂产生兴趣。除此之外,赏识教育的存在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受到教师赏识的学生也会变得越发积极,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展现给老师和同学们。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赏识教育的主要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赏识教育的主要策略包括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时刻灌输赏识教育。小学生都是通过口语表达来阐述自身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于文章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锻炼学生口语的模块不断增多,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口语练习,加强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不断地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在日常的沟通中提升自信,并且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乐于与教师交流自己内心的情况,变成有自信、有内涵的人。第二,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文中进行赏识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对于文章的重要情感得到相应的体现。阅读课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表达,对于文本的内容有自身的想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观点表述,然后利用赏识教育对学生所做的回答进行相关评价,让学生在文章中分角色进行阅读训练,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增加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第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赏识教育中知觉的转换,站在学生的立场,结合学生的生活特点及性质,整合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真正做到联系学生的生活,然后加以配合和赏识教育,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得到正确的方向。除此之外,教师必须以公正的标准对学生所做的回答进行指导,学生在成长阶段,必须转化自身的矛盾,面对孩子的'诉说,教师一定要认真听取,不要产生厌烦的情绪,学生在表达自身的意思后,对学生的回答先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至于学生回答错误的部分,教师要明确相关观点,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四,赏识教育必须联合学校和家长共同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误以为赏识教育只出现在课堂上,这是大错特错的。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与家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小活动,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家长对孩子的赏识,使他们学习更多的事情。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安排描写关于植物的作文,作文中必须出现爸妈对孩子的辅导意见,因此,学生对于植物不了解的地方要问家长,而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懂就问的精神。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安排实质性的作文,例如,第一次给妈妈洗脚、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扫地这样的文章,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学生一定会得到家长的夸奖和表扬,不断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在学校和家长不断的配合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不断提高,他们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巧妙合理地运用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各种成绩进行肯定的回答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加深对于各种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转换自己的角度,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学好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也是密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做相关的家务事,学习某种良好的品德,从而得到家长的赞赏和表扬,促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综合提高他们对语文的综合素养,为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2]徐磊.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促进[j].科教文汇(中旬刊),(02):170+174.

[3]邱怀英.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87.

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摘要:小学教育中应该重点注意加强对学生兴趣的的培养,并且要把兴趣的培养始终放在首要位置,教师要科学有效的安排教学方法和训练的力度,从而让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

关键词:学习书法;培养兴趣爱好;科学方法;持之以恒

作为艺术性、技术性很强的小学书法教学,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内许多学校已开始重视书法教育的开展,常常给学生开设书法“第二课堂”;也有家长利用假期带着孩子拜师学艺,使孩子进入学习书法行列。但书法基础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有许多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常常会因缺乏兴趣加之文化课学习紧张等因素而中途停止。因此,不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长都应加强对孩子学习书法兴趣的培养。

1、用名贴欣赏、参观书展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现代社会里,文化艺术品已成为人们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美化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让学生多看书法作品和书展;如在假期有书展活动,家长也要多为孩子创造机会去观摩学习。这对丰富学生思想、提高学生识别作品质量的能力,激发他们对书法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在欣赏展览中提出的褒贬观点,教师或家长要加以引导、鼓励,耐心地同孩子达成共识,让少儿从中明白自己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差距等。

2、以书法艺术为人类所创造的价值来激发学习兴趣

书法艺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仅可以用币值的多少来衡量,还可以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做的贡献来衡量。教师或家长可以在课外搜集一些名家故事,如东汉名将班超。少时家贫,为侍奉母亲,在官府里以找写书来获取报酬;再如《王献之练字》、《颜真卿为国殉职》等;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书画家上街宣传、开展书画义卖捐赠活动,甚至把家藏的名家字画捐献给国家,为灾区人民恢复生产、生活,创建家园献爱心,也为国家排忧解难。总之,以书写取值或开展书法创作捐赠等活动是历代如此,屡见不鲜,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贡献。青少年对书法家的仰慕,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行,同时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避免学生一味地写,教师不断地订正的这种枯燥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我当小老师”这样的活动来增加学习书法的兴趣。让学生去评定其他同学的作业是否整齐干净、单个字的结构是否合理、笔画书写是否准确,然后教师进行最后小结。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在写字方面有那些不足、别人的字有那些优点。还可定期举办班级优秀作业展,选一些好作品供大家观摩。

二、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书法基础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讲究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1、学习书法不能搞速成

针对家长都希望孩子早点学和早出成果这一心理,有不少培训机构为了赚钱,开办了与书法相关的各种“速成函授”、“速成班”、“速成讲座”等等,有的厂家还推出了“书法魔具”,并在报纸、电台大做广告,让很多家长上当受骗。

书法基本功的训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决定的。刘江在《中国书法教育的奠基者——陆维钊先生的书法教育思想初探》一文中曾提及“他(指陆维钊)在《书法欣赏=》的提纲中,将书法开始阶段是文学发展,逐渐衍化为书法艺术分为三个阶段:即符号明确能看懂意思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求美观,即整齐、匀称、统一,以达到更好的宣传交际效果;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再加工、艺术因素更丰富,可比之为有生命的东西的姿态、活动、精神、品性的美。”

2、学书法应以楷书为范本,先从临摹人手

学生学习书法从何种书体人手?对这一问题,自晋代始是没有什么异议的,都是从楷书人手。只是在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先学楷书,有的说先学隶书,还有的说可以先学行书。明代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学规矩老不如少,思运则少不如老。”少儿学书法就是要学规矩,先学楷书。因为楷书是汉字由隶书演变转化而来的,又是行书与草书的根基,而且楷书笔法规范、严整,实用性很强。

经过长期的楷书练习,学生会感到乏味、疲劳而失去信心,这时教师可适当讲解行书,让学生变换练习,不断地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状态来调节其情绪,做到以楷为主,楷行结合,不但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对楷书的用笔打下良好的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篇四

那红色的指示灯亮起的时候,仍有呼啸而过的车辆,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的一次放纵,也许会有鲜活的生命在刹那间消逝,也许是自己,也许是同车的伙伴,也许是无辜的路人,为了争抢这短短的几秒钟,在他们的脑海中想过吗?这几秒钟的代价将是什么,流泪的将不止他一个人,还有自己的父母,孩子,亲人,朋友,和他相守一生的.人,他有想过吗?!当然,这样的悲剧有时不止涉及一个家庭,也许会连累几个甚至更多。

闯红灯的代价是巨大的,那么酒后驾车呢,当酒气熏天的时候,求求你,别拉开车门,别将汽车发动,当你晕晕乎乎在马路上驰骋时,被酒精刺激后的油门会失控,方向盘会飘移,你的座驾随时会变成可怕的死神,充塞于你驶过的道路,紧紧勒住你生命的咽喉,勒得你喘不过气来,勒的你疲劳至极,生命的绝唱,也终将会响起……同样,将危及的又将是你或是和你擦肩而过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篇五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进行古诗教学,开辟了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都是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教学媒体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教学媒体,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教学《枫桥夜泊》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整个教室回荡着音乐,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教室,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注视着我。此刻,我饱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许多作品虽然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首唐诗并结识他们的作者。”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朗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2]

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篇六

小学语文课本中文章都是经过学者的研究和讨论而添加的,每一篇课文都抒发着不同的情感,是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体现,而阅读课的本质往往就在于情感的表达。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赏识,当然教师也需要选择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优秀文章,然后主要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比如《匹诺曹》《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通过其中思想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另外,阅读课也是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获得应有的自信,比如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的小组进行文章的朗读,给予优秀的小组加分鼓励,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在人物对话比较多的文章中则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阅读训练,揣摩每个角色的说话语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联系生活,然后将赏识的话语与掌声送给学生,这样就会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更加喜欢语文的学习。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学生情绪的引导者,赏识教育能够作为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一个桥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把握赏识教育的界线,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不能过于夸张也不能过于消极,使学生能够获得积极的、正确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拥有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质量。

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篇七

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各个学校领域,而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在辽海出版社第三册《头饰》一课中,我先作这样的启示: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人物吗?然后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的人物头饰出场,并邀请同学们参加游戏活动,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

2、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应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合理地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要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注意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我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篇八

一、要把反馈集中于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教师每个学期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寻求一种高效低耗的方式,把这些范文中的一些信息直接地传递给学生。在教授中,教师会针对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课堂“大问题”。通过这个课堂“大问题”,提供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使他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体悟课文中心。如第一课《老师领进门》中的教学目标四“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解决这一教学目标在教案中的“大问题”为“是怎样领进门的?”等。

二、要把反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

1.课始反馈期

课始反馈期是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时期,为整堂课或作铺垫、或作补充。例如上三年级《牛顿在暴风雨中》这课的初始阶段,我播放了一段关于暴风雨的媒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暴风雨的猛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有了想说的愿望,于是,就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此环节学生反馈得充分,不仅能积累了一些描写暴风雨的词语,而且也为下个教学环节体悟牛顿在暴风雨中勇敢地实验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二期课改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涉及的面是相当广泛的,所以在课始,教师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认知水平、情感基础等,然后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反馈,是学习新知所必须充分考虑的。

2.整体反馈期

整体反馈期也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认知过程。有经验的老师会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课中,教师接收处理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所反馈的信息,就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整体认知的情况,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3.感悟反馈期

这个反馈期是学生深入感悟课文中心时,所要完成的对问题的解答、感情朗读、讨论辩论等课堂任务,而产生的有效的反馈互动的过程。其中教师是通过学生的答问、辩论、表演、表情等接受反馈信息,学生通过教师小结、导读、追问、启发等接受反馈信息,学生间通过欣赏、鼓励、补充、竞赛等互相接受反馈信息,三者加以综合,课堂就呈现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信息传递、反馈互动,从而把课文中心理解更深,感悟更透。

4.聚点反馈期

这里的“点”特指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这个时期的反馈也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所接受的反馈信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合理地渗透语文课程所特有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这样的训练要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语文课的始终,对它们掌握度的反馈就显得特别重要。聚点反馈期尽管在课堂成不规则分布,根据课文特点随机形成,其重要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5.总结反馈期

这个反馈期,主要出现在课末,是教师对课文学习的一个总结,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在概括,可以是对课文中心的再提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这个反馈期的反馈主体是教师,也可能转变角色,让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价等,也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

三、要把反馈落实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

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在许多场合都提出语文课要重视语言的表达,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语与口头语,这是学好汉语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是语文课的灵魂,所以师生在课堂中对于语言表达的随机反馈是最主要的。

1.教师要做的就是从“字-—词—句—段—篇”这个语言训练的逻辑层次入手,理清语言训练的一些要点。

2.要把这些训练点的教授合理地穿插进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依托语文书中的课文找到范例进行学习。

3.要抓住时机,设计反馈练习

(1)即时反馈。也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换题进行训练。即时反馈更有效的策略是不脱离原有文本,根据课文原有内容再设计反馈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要会运用不同的反馈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童话类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把学生引入情境。

当然,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反馈信息中发现学生思维中的灵感性、求异性、发散性和想象性。要抓住学生的个性思维捕捉生成,加以反馈,可以调动学生更积极的思维,体验更多的情感。最后不能遗漏的是,学生的积极思维与情感,需要教师有激励性的.反馈语言。

五、要把反馈面向于更多的学生中

就个体反馈而言,可以从学生思维的速度和正确率中捕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捕捉整体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与存在的问题,且可以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所以反馈的信息需要教师去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加以解决。其实,作为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课堂的错误反馈往往出现在后进生中。他们往往是教师忽视的群体,怎样办?缺乏对于后进生的学情的反馈,其实是一种较为失败的课堂反馈。所以,我们针对后进生要寻求一些有效的反馈策略。

1.要注意整体反馈。包括齐声朗读,在答题板上的对于标准题的答案选择,对于练习题的学生间互相批阅等反馈形式,可以了解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抽样反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反馈策略,针对某一个较难问题,请后进生回答,如果他能回答出来,也意味着班中的极大部分学生也能回答出来。针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请一个优秀生回答,如果他也回答不出,教师就应该换种提问方式,或在提问之前做一些知识上的铺垫,或者干脆放弃原有问题,另辟蹊径。

3.分散反馈。利用学生间的差异,使后进生在优秀生的指导下进行一帮一的反馈,最终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篇九

[内容提要]

现代自然课堂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又动脑,并凭着志趣在课后进行后续研究,本文谈了在教学《压缩空气》一课中,应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技术擦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胆量等方面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明确研究目标。

二、化解难点,形成知识体系。

三、抛砖引玉,培养创新精神。

现代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技术辅助自然教学,能使教师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下面,我就谈一谈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技术在《压缩空气》一课中的运用。

一、激发兴趣,明确研究目标

这是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培养创新兴趣、创新意识的阶段,也是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启蒙内容。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决定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活动。他们易为内容新颖、方式方法独特、活动变化多样且变化激烈的事物所吸引,产生兴趣,同时,自己也会因事物、环境的新奇而产生独到的想法,别出心裁的见解!

《压缩空气》这一课中培养能力的知识载体有1、空气可以被压缩;2、压缩空气具有弹性。这些知识点的内容是新颖的.,它与固体的压缩与弹性有相似点,但更抽象,更能以理解。所以在教学引入的方式方法上,必须从他们喜闻乐见的现象出发,引出疑点,激发探究欲望。

本课开头,我利用录像资料,播放一位叔叔骑瘪轮胎的自行车,费力而难以前行,然后叔叔用气筒打气。发出冲气时“哧哧”的声音,轮胎气充足后,转动轻巧而有力,这样通过熟悉的、直观的轮胎形状的变化,充气时形象的声音,进而让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这时,同学们思维异常活跃,纷纷想到了体育课上打篮球,气充足时拍起来轻松、弹性好,而且落地有声;当没有气时,费力而弹不起来。还有顶气球活动:饱气球用头轻轻一顶就蹦得很高,而瘪气球用力顶还直往下掉。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录像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将日常生活中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再现于课堂,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整理了头脑中原有的信息知识,进而又明确了研究目标,进入迫切想解疑的心理状态,为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也为后文的创新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意识状态。

二、化解难点,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习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也会影响学习信心,降低学习热情。

[1][2]

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篇十

交通安全常常被人们忽略,其实交通安全就在我们的身边。尤其是针对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

那是一个阴晴天,我和妈妈在大街上走着。路上几个骑自行车的`初中生进入了我和妈妈的视线。我看见他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看起来很开心似的。他们一边骑自行车,一边顾着聊天。他们骑到一个十字路口,不遵守交通规则,还当红绿灯是个杂物,不管你红灯还是绿灯也照样冲,这种冲红灯的行为为他们增添了几分安全隐患。

还有一次,我正坐着爸爸的小轿车上学。我看见一位叔叔为了自己孩子的上学,就冲红灯,超车,横冲直撞。虽然这位叔叔没有遇上什么交通事故,但我也深深的领悟到“生命宝贵”的意思。

我突然记起一首交通绕口令:“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停一停。”

在平时的生活中,就算有什么急事或比赛,我都会不停地提醒爸爸不要冲红灯。有时候爸爸应酬很晚才回家,我常常也会叮嘱他,喝酒后不能开车,如果爸爸不听,我就会罗嗦地跟爸爸说起酒后开车的危害,使爸爸一次一次地清醒过来,然后他又会自觉坐出租车回家。

让我们一起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我们的家园没有任何交通隐患,没有一丝的交通烦恼!

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一

“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热爱自然。有收集对子和对对于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霞”的认识及“秀“的书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激趣导入:今天,我想去美丽的大自然中走一走,小朋友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呢?那就出发吧!

2、出示投影,师描述引入情景:清晨,层层薄雾。悠静的森林中传来清脆的鸟叫声。太阳升起来了,朝霞满天,大自然揭开了美丽的面纱。蓝天碧野,山清水秀,树木成林,鸟语花香,蝶飞蜂舞……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轮夕阳挂在天边。

3、走在大自然中,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学生说,教师随机出示词语(生字注音):[晨雾、白霜、朝霞、夕阳、蜜蜂、蝴蝶、李树、杨树、蓝天碧野、万紫千红、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自主识字

1、过渡:同学们说得真棒!这些词,你会读吗?

2、展示读词:读一读,认识哪个读哪个,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词的。

3、认读词语。

a、自由读词。

b、指名读词。

c、正音(重点指导:朝、蜂、紫)。

d、交流读词:根据大家提的几点建议,请你们再读读。和同桌组成学习伙伴,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如果同桌读得好,你就表扬他;如果同桌读时有困难,请你帮助他。

e、齐读。

4、识记生字。

a、自主识字:这些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

来记住它们?‘

b、小组合作识字:小脑袋凑到一起,和小组成员讨论讨论。评评谁的识字方法最好。

c、全班交流。

d、游戏巩固:同学们都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到相应的生字,然后读出来。

师:带有雨字头的字。生:雾、霜、霞。

师:带有虫字旁的字。生:蝶、蜂。

师:含有“木”的宇。生:霜、蝶、李、杨。

e、检查识字情况: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认读。

读文感悟

1、过渡:有一篇课文把这些词进行了有趣的组合,想不想读一读?

2、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用彩色笔涂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齐读。

4、引导发现课文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

a、读了以后,你有什么发现?

b、小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课文中这种有趣的组合,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叫做对对子。

5、师生交叉读:老师读前半句,你对后半句,好吗?(读完一遍后,再交换读。第二遍边拍手边读。)

6、生生交叉读:现在可以下位找你的好朋友来玩对对子,玩的时候也可以拍拍手。:

7、扩展活动:

a、读《同步练习》t4、5。

b、学着课文中的样子,也出对子让小伙伴对一对

8、齐读全文。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全班交流,找共同点:观察要写的字,说说有什么发现?

2、重点指导写“和”、“秀”。

a、自主观察,注意间架结构。

b、生提示重点笔画,并范写。

c、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d、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e、继续练写。

实践活动

在文中挑选几个你喜欢的词,写到大纸上,然后为它配上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1、在情境中理解词语

a、展示挂图,内容是美丽的大自然。

c、指名上台贴。大家评评他贴对了没有。

d、看着图读一读词语。

2、在情境中积累词语

a、交代活动内容:上节课后,同学们都选了喜欢的词,配上了图画。现在就拿出自己的作品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b、指名上台展示。

c、把自己的作品贴在教室里,下课后和你的好朋友交流。

3、在情境中运用词语。

带着情感朗读课文

1、过渡:从小朋友的赞美中,看得出你们真的是很喜欢大自然。那就带着喜欢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吧。

2、齐读。

活动

1、过渡:刚才我们说了、画了、读了大自然,现在还要我们来唱一唱。

2、学生随音乐唱《小鸟小鸟》。

练习写字

上节课写的字还记得吗?再写几个,看看是不是有了进步?

实践活动

1、搜集生活中的对子,和同学们交流。

12、和爸爸妈妈做对对子的游戏。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课文原文

云对雾,

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

朝霞对夕阳。

花对草,

蝶对蜂。

蓝天对碧野,

万紫对千红。

桃对李,

柳对杨。

山青对水秀,

鸟语对花香。

小学课堂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二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写作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称为“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7-9年级)才称为“写作”.因此,小学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从“写话”到“习作”的过程。根据《语文标准》写作的“教学建议”精神,我个人认为,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和信心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作文也不例外,老师要把激发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和信心放在重要和首要位置。尤其是小学阶段,不要让学生对写话、习作产生畏惧感,而要让他们有话可写,有话敢写。

1.让学生有话可写。指导学生写话、习作,关键要解决“写什么”这一问题,有了写作素材,学生不会为无话可写而发愁,不会写假话、空话、套话。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何培养学生有话可写,老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老师要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人、事、物、景,从而积累习作素材。例如:前段时间那场突来的雷阵雨,我就引导学生细心观看。我先指导学生看天色,听声音;然后指导他们看雨,“你们看雨像什么?对面的房子有什么变化?听到了什么声音?”接着要学生观察操场,放学路上的变化。事后,我组织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谈论这场雨。写话时,我让学生用几句话描写一下这场雷阵雨。有个学生写道:“放学路上,嫩绿的禾苗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我好像看到无数的解放军战士在狂风暴雨中守卫祖国的边疆。”其余学生也都写得很真实生动。我把写得好的推荐到校广播站播放,让他们获得习作成就感,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累习作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学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实践,去亲自感受现实生活,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组织学生爬山,带领学生做市场调查,开展猜谜语、叠衣物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动眼、动脑、动口、动情,使其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们写话、习作时有话可写,有感可发,真正做到“要我写”为“我要写”.

(3)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领域。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品味课内阅读,更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吸取精华,将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片断摘在自己的“聚宝箱”里。平时多看看,写时多用用。使课内阅读与习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拓宽习作思路,丰富习作词汇,使其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快感,从而意识到写话,习作并不难。

2.学生有话敢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限制,习作时难免语言单调,内容乏味,结果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又被老师挑出了许多毛病,产生畏惧情绪,认为习作高深莫测,抹杀了习作的积极性。老师应尽量做到“好话多说,坏话好说”,及时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只要说得好,用得恰当,点得正确,都应该肯定或表扬,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使其愿意习作,热爱习作。

二、重视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标准》特别重视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第一学段的目标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21世纪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要培养可持续发展,有个性,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从中小学教育抓起,特别要从小学教育抓起。因为小学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期。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想说什么说什么,想怎么样说就怎么样说,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坚持“有话必说,无话不说,心口如一,不说谎话”的作文原则,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展个性,做真人。当然,说真话,展个性的作文,可能会碰到表露错误思想趋向的作文,对于幼稚的小学生来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老师首先应该对他们真实的表达表示肯定,甚至表扬;然后从思想上正面引导,使学生的精神家园不歪斜。

2、敢想,培养有创意的表达。敢想包括想象、联想、幻想,甚至所谓的“想入非非”.老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习作的空间,少写命题作文,使他们解放头脑,大胆想象,创造新的.内容。例如要学生写想象作文,可以写梦境,写童话,也可以出些新颖别致的想象作文题《假如时间停止了》、《二十年后的……》、《如果地球不转了》、《假如我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等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对新奇而合理的想象要大力表扬,宣读,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其获得成就感。其实作文主题的选择好比我们逛街买衣服。服装城越大,挑选的机会就多,就越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服装。让学生自己挑选习作的主题,充分发挥其想象和创意,走向作文的成功之路。

3.感触生活,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陶行知指出:“创新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知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威力。”他主张学生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事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为发展创新能力打好基础。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作文实践活动,富作文训练于生活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为培养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淡化形式,自由表达,放开学生作文手脚

淡化形式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情达意地泼洒写作内容,张扬独特个性。学生动笔之前,如果先给他个框框--硬性地规定写作内容,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习作就不是学生自由倾吐的乐事,而成为应付教师的苦事。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文本习作训练内容的同时,应允许并鼓励学生依照单元的训练重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一定要“有意义”、“记忆深刻”.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在笔下表现出来。另外,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心里想什么,笔下就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在纸上”(著名文学家冰心语录),切莫引导学生说那些没有真情实感、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特别是不要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远离现实的所谓“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宰,成为习作的主人。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从“写话”到“习作”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重视个性发展,放开学生作文手脚,才能取得作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倪高武:学生个性发展的载体[j],中华民族教育,2006(2)。

[2]黄惠蓉:小学习作教学点滴谈[j],基础教育参考,2008(12)。

[3]杨史:如何进行想象习作训练[j],语文研究与教学,2008(6).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