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日教案设计人教版大全(19篇)

时间:2023-11-07 22:03:12 作者:紫衣梦 月日教案设计人教版大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合理安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用数学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在三年级上册中,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让学生直观认识四边形,其中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生已经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平行四边形通过活动知道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变相等这一特征。而梯形是第一次出现。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而抽象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分析四边形内在的关系。

我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我力图体现以下理念:

一、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

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听、记忆背诵接受而来的知识,理解较肤浅也易遗忘。而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东西理解深刻、印象久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

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研究,我本着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方法,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的主题图,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序探究,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在汇报和补充的过程中,逐步把知识点完善起来,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考虑到梯形的特征比较简单,而且把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探究比较重复累赘,就在判断中使学生产生矛盾,通过争论中得出梯形的特征和定义。

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课始,我选取了与学生生活最贴近的材料——校园,让学生在校园里找熟悉的四边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资源来源于生活。

课末,我让学生思考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用处,截取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视频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

第四单元:年月日

教学反思:

困惑:在课堂中有无必有无必要在课堂中花大量的时间游戏巩固大小月?要想熟练记住大小月,尤其是本课的游戏,不仅仅比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更考察学生的反应速度。所以游戏中很多学生都缺少思考的时间。

建议:这个游戏学生非常感兴趣,但数学课不应提倡为玩、乐而游戏,需要留个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可以在老师出月份后,给学生先思考的几秒时间,再活动。这样可尽量避免学生左顾右盼的现象。

作业反馈:学生大多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还有较多的孩子连国庆节、劳动节、教师节是哪一天都不知道。以前七天的长假都白玩了。

认识平年、闰年。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了这样两点:一是以学生熟悉的、典型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过生日是儿童喜欢的活动。教学中,通过帮小明在年历卡上找弟弟生日的活动,引发思维冲突,促使学生主动地比较和的年历,找出不同点,有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自主地解决问题。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时的设计,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地进行两次探究活动,使观察、比较、思考、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学生在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反馈:学生的作业完成得较好,但学生对年、月、日理解得还比较模糊,不会运用。

24时计时法。

教学反思:

1、导入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在课开始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然后猜猜我喜欢的电视节目,然后抛出问题,问: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开始播放的,有的说是晚上7时,有的说的19时,然后让学生讨论晚上7时和19时的关系,引出24时计时法。这样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积极性。为学习接下去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2、设置启示性的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在学生初步接触24时计时法后,教师设置了一系列富有启示性的问题:如出示19时后问学生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计时法;为什么用这样的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等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把学生学习的权利真正的交给了学生。

3、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24时。

在学生了解了24时计时法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24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24时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度过这一天吧。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时针继续移动)天渐渐的亮了,这时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这样边演示边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了24时(一天)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

作业反馈:学生的作业不是很理想,错在两处地方较多,一是用24时计时法时用上时段词。二是上午不用变的,也将它加上12,进行变换,还得进行强调说明。

求经过时间。

教学反思:时间单元的知识虽然已经全部完成,但是本单元的教学工作远远不能结束。计算和年月日的应用仍是学习的大难题,错误率非常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值得刻不容缓地思考。

作业反馈:学生对退位与跨日计算比较难理解,出错比较多。尤其是又跨日又退位的。让学生借助线段帮助突破。另外学生读题能力不理想,一碰到叙述性强的题目就不自信,不确定。这方面需要加强训练!

用数学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

3.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体验与同伴交流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是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算理和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做以下安排:

1.迁移类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数学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谈话引入发现问题”时,充分发挥示意图的作用,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讲授新课做好准备。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课堂上突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设置学生操作、讨论、试说、试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揭示算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从中体会与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愉悦。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像力是创造的灵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力。例如,第4道练习题,教师只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探求结果的可能性。一题多问,让学生从各种设想出发进行探究,不拘于一种形式,不限于一种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发现问题。

1.创设情境。

电脑显示红花榜:

(学生们都很有兴趣,注意观察红花榜。)。

2.引导观察,发现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观察,自由发言:

小雪多,小磊少。

小雪有12朵,小磊有8朵,小华有9朵……。

师:你根据这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

小雪比小磊多几朵?

小雪比小华多几朵?

小磊比小雪少几朵?

……。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师: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会解答吗?你想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与难易情况来选择答题。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订正。)。

生a:12+8=20(朵)。

生b:12-8=4(朵)。

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因为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

生c:12-9=3(朵)。

生d:12-8=4(朵)。

师:同学们,根据d的口答,你想对他提出些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

你为什么用减法?

我同意他的方法。

生d可能回答:因为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所以用减法……)。

2.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师:咦,老师从这些题里发现两个问题。

教师指着板书b和d,问:为什么“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的算式,都是“12-8=4(朵)”?“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用“12-8=4(朵)”来解答,是对还是错呢?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来解答这两个问题吗?可以四人小组来讨论一下,还可以借助学具,通过摆红花来想一想。

教师巡视,给个别组适当提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结合学具边摆边商量,推选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

生a:“12-8=4(朵)”这个答案是对的。

生b:因为“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意思一样,所以算法也一样,都用“12-8=4(朵)”。

……。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还有一些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有没有信心?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73页“做一做”。

电脑示图: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基本练习加以巩固新知。】。

2.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二第1题。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跳跳绳,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各跳了多少下?电脑示图:

师:电脑博士给我们出了两道题。

(1)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2)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师:你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读题后,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对比练习,加深“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的关系。】。

3.选择题(教科书第74页第3题)。

电脑示图:

师:你能根据算式选择正确的问题吗?(加大难度)。

算式:44-40=4(盆)。

(学生独立思考后,选择答案,并集体订正。)。

问题:一共有多少盆?

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

菊花比月季多多少盆?

还剩多少盆?

4.教科书第75页第5题。

电脑显示:

李平家养的家禽。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

鸭比鹅多几只?

鹅比鸭少几只?

鸡比鸭多几只?

鹅比鸡少几只?

……。

学生根据问题列算式:

30-20=10(只)。

30-20=10(只)。

45-30=15(只)。

45-20=25(只)。

……。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索精神。】。

第四单元:年月日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学会制人选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引起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受到国情教育。

(二)教学指导。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及制作的一般步骤。

1.教学统计表时,启发学生在原来的统计表中增加一栏内容(百分数)就可以看出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

2.教学统计图时,应比较详细地介绍制作的一般步骤,边讲解边制作。教学例2时,应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3.注意指导学生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案。

1、统计表。

第一课时。

课题: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70~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含有百分数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会计算合计中的百分数;进定步学会制复式统计表。

2.加深对百分数在统计中的作用的理解,能运用百分数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绘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

说说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2.新授。

(1)导入新授。

我们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

东山村村办企业收入统计表3月制。

全村总收入其中村办企业收藏。

合计。

750万420万。

875万542.5万。

1800万1449万。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回答:

1)每年全村总收入和其中村办企业收各是多少?

2)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个年度中村办企业中村办企业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先讨论,再回答)。

(3)教师说明:只要在这个统计表中再增加一栏,依次填上每年村办企业收入占体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就可以了。教师边讲边在原统计表在右边增加一栏,就成为例1的第二个统计表了。(见教材页)。

(4)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第二个统计表,并提问:

1)1992年全村收入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2)1992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3)1992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4)1992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

(5)强调。

1)计算百分数时,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

2)合计这一行的百分数要用三年村办企业收入的合计数占三年总收入的百分比。

(6)新授小结。

在填写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时,先看清表中的要求,想好怎样计算问题的百分数,然后再填。

3.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52页“做一做”

4.全课总结。

提问学生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内容?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统计表的练习。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

2.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

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

(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

(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

(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

4.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

5.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

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

6.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作业(补充)。

(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

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1993年1月。

项目。

件数。

季度计划产量实际产量完成计划的百分数。

合计。

第一季度8000125%。

第二季度12000120%。

第三季度100012500。

第四季度18200140%。

(2)填表。根据统计要求将下表填写完整。

东方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合计男生女生各年级女生占男姓人数的百分数。

总计280。

低年级9047。

中年级8036。

高年级52。

用数学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概念略。举例:《上邪》《战城南》。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对话鉴赏略)。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对话鉴赏略)。

三、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见二)。

2、铺陈排比的手法;。

3、起兴和尾声。

四、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

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

五、本文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同情)。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没有约束)。

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罚)。

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交接(与运输有关的)。

六、归纳“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参见有关资料与练习。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2、课后练习二三题;。

3、《知识与能力训练》。

八、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设计理念。

本着积极践行“5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此教学设计旨在“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分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反馈测评三个大的模块,教学流程力求完整呈现导学、自学、互学、展示、测评五个板块。

合理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自主学习,愉快交流,获取知识。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四组第16课,围绕着单元主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展开,讲述了几个小伙伴之间互比本领,主人公小柱子开始丢了面子,于是下决心苦练绝招,最后在不懈努力下出奇制胜,获得小伙伴们称赞的故事。课文充满着童心童趣,人物形象鲜明,正是这一阶段孩子的真实写照,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逐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个性活跃,自强,好胜,极其希望获取知识和认可的阶段,容易对自己身边的事情产生好奇心,通过引导,很容易激发浓厚的兴趣。具备一定的自学与互学能力,能借助拼音朗读课文,通过交流简单的了解文章大意。

四、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读“憋、腮、攥”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3、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4、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大意,知道各个小伙伴都有什么绝招,绝招是怎么获得的。

教学难点:1、通过了解和评价每个小伙伴的绝招,分析小领子的绝招为什么引起大家的赞叹,从中体会小柱子的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

2、从绝招的评比中,体会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六、教学准备。

制作简单课件。

七、教学流程。

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学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师生问答引入课题。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指导自学方法。

2、自学提示告诉学生们要从哪里去学,要怎么学,起到指导作用。

自学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1、出示评价标准,可以合理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提示学习要点。

展示1、课件出示“我最喜欢___”

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位人物,并说出理由。

1、通过对人物的对比,体会各个人物,特别是小柱子的人物特征,从对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测评2、课件出示“我有也绝招”

创设情境:假如“我”也是小伙伴中的一员,在下一次比赛中,“我们”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1、通过学生想象下一次比赛的情境,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中“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就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2、通过这一环节将本课与接下来的“教你学一招”口语交际联系起来。

八、板书设计。

16*绝招。

人物绝招怎么得到的。

九、教学反思。

《绝招》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讲的是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第一次输了,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自练习绝招。结果,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学通,因此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是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积极践行“5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力求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授课时严格划分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测评三个板块,精心设计导学、自学、互学、展示、测评五个学习阶段,真正让课堂回归学生手中。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没有网络资源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尽自己最大努力制作了简单的演示文稿来配合教学的实施,每一张演示文稿,就是一个教学板块的呈现,每一张演示文稿,也是一个学习要素的提示。

首先利用上节课的数学课,结合课文中小柱子的绝招--心算,再配合课文插图的展示,通过对话导入本课的课题,很快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听到孩子们响亮的回答声,我知道这节课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然后是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自学后出示“我会读”和“我会填”进行自学效果评估,并由评估结果决定下一步的互学进度。经过实际的课堂验证,我觉得在课前的阅读提示中有一部分和自学提示有重叠部分,一部分内容可以在学生完成自学测评后通过交流归纳出来会更好,直接给出稍显突兀。

学生的互学和展示是“535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点,在这里我创设了两个比较容易调动气氛的情境:“我会评”和“我最希望是___”,通过交流评价对于文中人物和他们绝招的看法,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和绝招,使学生在互动探究中体会到童年的乐趣,以及绝招的来之不易。本环节有一处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在小评委投票环节耗费的时间比预设的要多出了几分钟,稍显拖沓。

反馈测评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围绕着引入第四组课文的口语交际来进行,学生讨论“如果自己也是小伙伴中的一员,在下一次比赛中,要展示什么绝招呢?”。这一环节突出了由课文延伸出去的理念,而学生们的表现也非常活跃,话音刚落,他们就迫不及待的交流起了自己的“绝招”,这样接下来的口语交际和习作都得到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这节课课堂结构鲜明,对于学生的评价和反馈比较积极和及时。不足之处是时间上的处理还有待加强,对于放手给学生去总结还有些底气不足。

2014/4/23。

第四单元:年月日

四、作业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0×312×4。

200×3120×4。

2000×31200×4。

350x32500x3教。

教学内容整理复习设计者陈晓宏。

课时第11课时(总11课时)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前段时间学习的相关乘法知识得到整理和系统化。并能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练习题,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改进建议。

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

2.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1、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

2、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整理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

二、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口算下面各题:

20×4200×4。

50×3500×3。

14×2140×2。

1000×5800×6。

6×30320×3。

让学生横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课本第3题。口算并说说计算方法。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前段时间学习的相关乘法知识得到整理和系统化。

三、课堂练习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

2.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5题。

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1、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

3、独立列式计算。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反思:这两周我们学习的都是乘法的笔算,反思这两周的教学我认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如学习例3和例4时,我让学生先预习,预习要求是这样提的:1、先读课本,要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认真阅读。2、寻找图中的信息,并根据有关的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4、怎样计算?如果有问题可以请教家长。课堂中我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回忆昨晚的预习情况,并做好汇报工作。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他们进行讲解,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孩子思路清晰,口齿伶俐,讲的头头是道,令人佩服。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其中缘由,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及时讲解,重点讲明算理,让所有的学生知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都要进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或三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并且逐步完善板书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练习中还准备了挑战题,但因为是家常课,所以处理为机动,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6.4.1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

2.记住每个月和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重点:记住每个月的天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

不同年份的年历、自学感悟、制月历的表格。

(师生谈话并出示地震和奥运会图片)。

(生述)。

(生述)。

同学们说了许多,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这节课我们详细研究一下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年月日)。

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年历,下面我们对它进行仔细观察并独立完成自学感悟表上提出的问题。(生观察并独立完成)。

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生述师板书)。

预设:

生:一年有12个月。

生:1、3、5、7、8、10、12月每个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

师:你观察的是哪一年的年历?

生:xx年的。

师:谁观察的不是xx年的?(生举手)。

师:那你们发现哪些月有31天?哪些月有30天?和他说的是不是一样?

生:一样。

(师随即介绍大月和小月)。

生:2月有28天。

生:2月有29天。

生:有些年2月有28天,有些年2月有29天。

(师介绍平年和闰年)。

生:一年有365天。

师:你是怎么列式的?

师:算出一年有365天的同学都是这样列式的吗?

生:31乖7再加上30乖4再加28等于365天。

师: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

生:不是。还有366天。

师:因为平年闰年2月天数不同,所以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也不同。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师:我们做个举手游戏:听到大有举左手,听到小月举右手。(师生共做)。

师:我发现总有出错的同学,谁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很快记住每个月的天数?

生:拳头法。(生并做介绍)。

师:书上也介绍了这种方法,和你说的是不是一样?打开课本48页,看谁看得最认真。

(生看)。

师:会数了吗?

(师生共同看大屏幕数一次)。

师: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儿歌法。

师:(师课件出示)每人读三次,看谁先读完。

师:“腊”是什么意思?“三十一天永不差”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检测一下大家对刚才内容的理解。

(课件出示练习)。

(课件出示1984---1994年二月天数统计表)。

师:同学们,从这个表中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每相邻的4年中有一个闰年。

师:平年和闰年为什么会这样有规律地出现?

(出示小资料并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师:根据这一规律,有人发现平年和闰年的出现与4有这样的关系:(课件出示1984----1994年年份除以4的算式)。

师:通过这些算式看谁能找到平年和闰年的秘密?

生: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这一年就是平年,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这一年就是闰年。

(课件出示练习:)。

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我们怎么判断?

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187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19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在学生对19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应如何判断产生分歧时,教师课件出示小资料让学生明白19xx年是一种特殊情况)。

一、咱们班有没有xx年出生的同学?今年几岁了?一共过了几个生日?

可是我外甥也是xx年出生的,奇怪的是到现在他才只过了2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

二、(课件出示xx年前半年的年历)。

(师生讨论,讨论后学生亲自制作,做完后看着自己制作的年历回答以下问题)。

(1)   看看xx年5月19日是星期几?

aieiui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认识新字:阳,左右结构。左边是“阝”,右边是“日”字,代表太阳。

二、初读课文。

1、听师范读(配乐),听了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自读。

三、学习生字。

1、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个)。

3、师示生字卡片,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四、朗读指导。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五、写字指导。

1、认识新笔画竖提和竖折,进行区分,书写。

1、出示生字“也、长、山、出”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些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山”字第一笔是“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出”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也应写在竖中线上。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些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7、展示学生作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游戏:找朋友。(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开火车读全文。

二、披文入情,合作探究。

1、引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样读?

2、太阳出来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都有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汇报。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3)你见过锦缎吗?(出示课件和锦缎,让学生说说感觉。)。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4、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5、阳光这么可爱,请你捉点阳光保存下来。(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6、朗读指导。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等)。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7、背诵指导。

(1)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

(2)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8、小结: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时间、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的成长!

9、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自由练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口头组词。

(3)你还认识哪些“日”字旁的字?

三、梳理拓展,总结延伸。

通过《阳光》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对阳光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同学们回去画一幅。

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表现阳光的美好。

《母鸡》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母鸡》是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教学目标:

1、认识“怨、抗”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

要求: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思考:

(1)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2)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2、反馈交流并板书。

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

3、学习1-3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三、升华主题。

(1)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2)最后一段改成“我不再讨厌母鸡了”行吗?为什么?

点拨:作者不仅仅赞颂母鸡,更赞颂了普天下所有的母亲。“不敢”体现了作者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

四、比较写法。

2、交流:(1)结构清晰,善于运用总分段。

(2)情感上《母鸡》是先讨厌后喜欢。《猫》是一向喜欢。

(3)都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动物的特点。

(4)语言生活化、口语化。

五、总结。

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作者对它由讨厌到喜欢、敬佩。作者不仅仅赞颂母鸡,更赞颂了普天下所有的母亲。

六、作业。

阅读选读课文《麻雀》,体会麻雀的爱子之心。

板书设计。

16母鸡。

特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感情:讨厌喜欢敬佩。

《五花山》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五花山》这篇课文五个自然段,层次清楚,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结尾回扣课题,中间分春、夏、秋季节描写。三个段落都是先总写颜色,再通过“看到的,联想到的”具体描述,但联想具体在高段才涉及,《月光曲》一文就是重点品评联想。要突出三年级学段特点,最后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之美;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五花山颜色丰富之美,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学习先写看到的,后写想到的写段方法,并仿写片段;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读关键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五花山之美。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学习先写看到的,后写想到的写段方法,并仿写片段。

教学第四自然段时,重点在朗读,通过学生读,老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理解朗读,配乐朗读和积累背诵,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五花山秋天之美,学会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使原本普通的景色变得灵动丰富起来,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在前几次试讲时,我让学生自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轮读,读的形式多,次数多,但只停留在了表面,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不知道如何通过评价去指导学生的朗读。学生没有投入进去,不能很好地去体会,感受课文带给我们的语言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因此在最后上课前,我反复的斟琢老师的'评价语言,怎样的引导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和领悟,真正的知道如何朗读。

描写“杏黄色”的这一句,我帮学生创设情境,让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就来到了这片杏黄色的树林,满树杏黄的叶子,这一片像杏,那一片像梨,满树的叶子就像是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你看到了这片杏黄色的树林吗?”让学生在朗读中把画面感读出来,让学生体会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的心情无比的喜悦,读这一句时,就要读出高兴,喜悦之情来。

描写“火红色”这一句,我对同学们说:让我们试着把这片火红的树林读活起来!

描写“紫红紫红”这一句,我让学生重点理解“紫红紫红”,一个紫红不够,还得两个紫红。

描写“金黄色”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读给我们带来温暖的感觉,抓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不是一丝丝阳光,也不是许多的阳光,而是“所有的”阳光。

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读,我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悟,读中去品。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文本带给我们的那种自然美。学生读的也是津津有味。

但是整堂课的教学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几次试教,都超时了,因为学生没有充分读书,要在一节课里完成这些教学任务,难;仿写,学生语言贫乏。而正式赛课的班级,和我配合得非常顺,几乎一问就到位,很快就顺利地走完教程,发现还有7分钟。其实课堂有许多生成的资源,我都没有加以利用。总担心教学设计完不成,担心超出备课设计,自己无法驾驭。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没有顺学而导。

2、如检测学生词语的朗读情况,第一位就读的非常正确,我就没有再进行教学了。也许正好叫到一位好学生,但她的预习情况不能代表全体。这里的检测还可以请一组同学轮读词语,大家都读对了,才能判断,所以最少都要检查2、3位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3、再如“梳理文脉”这个教学环节,如果再有个学生“自读各段,画出这段写了什么?”的学生学习过程再交流,更务实。

4、“品读第四自然段”这一过程,八次朗读,后六次朗读的细节就程式化了,没有融入教学,不扎实。

5、另作为语文老师,普通话一直是我的硬伤。

虽然从教十多年,但这是第一次参加比赛,结果也不令人满意。课后想想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其实本来可以这样可以那样,但过了就没有机会了,要珍惜。另指导朗读也一直是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很困惑很棘手的地方,通过这次的比赛,让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方面也学到了一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花山》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感受五花山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1、感受五花山美丽,表达对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大自然。

2、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教学用具:有关五花山的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众多的名山大川,你见过哪些怎么样的大山?

不同的季节会有怎么样不同的景色吗?

这节课我们走进五花山,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配乐播放图片)。

板书课题:五花山。

喜欢五花山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二、走近五花山。

请小朋友们放声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课文描写了大山哪些不同季节的景色?

3、此山为何取名五花山?

交流成果。

1、出示树叶和词语。

银杏叶枫叶白杨叶黄栌叶。

读一读,说一说你认识的树叶。

它们是什么颜色?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说说为何取名“五花山”。

三、走进五花山。

1、感受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谁愿意读这句话)。

小结:春天的山真美呀,一切就像刚出生的小娃娃,淡淡的,嫩嫩的。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出示句子。这又是什么时候的山?

谈理由,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

理解:绿油彩、染绿了(出示图)出示油画颜料。

指导朗读。

山绿得是这样的美,这样的心旷神怡。

2、感受秋天的五花山。

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写出了五花山的“五颜六色”?

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你看到了哪些不同的颜色?

用笔在文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依次用“--”划出表示色彩的词。

指名回答,

金黄色。

火红色。

紫红紫红。

翠绿。

找出这些颜色所含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3、教师引读。

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杏黄色---远远望去……。

火红色---风一吹……。

紫红紫红--跟剧场里……。

翠绿----只有松柏不怕……。

在熟读的基础上,课件欣赏秋天的五花山。

那么多的颜色,你还会用哪个词来形容它的颜色呢?

五彩缤纷。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五花山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五彩缤纷,什么是多姿多彩,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美不胜收。

请全体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吧。

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练习。

五、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五花山何止这几种颜色呢,说说还有什么颜色?(生答随机指导写法)。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蔚蓝色,仿佛--(成了无边无际的大海)。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粉红色,仿佛--(天上的七仙女下了凡)。

……。

1、生开始仿写。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评价。

2、展示写话。

3、小结:

走进五花山,仿佛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置身山中,红彤彤的枫叶把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映得通红,似红霞缭绕,无数的小白桦轻松地挺立在柔媚的秋光下,片片小叶闪着鹅黄色,杨树身上的斑纹犹如小孩眼睛,黑黑亮亮,纯洁无瑕。小松鼠在林中跳跃,美丽的飞龙时常掠过树梢,梅花鹿、黑熊、野猪、狍子也多有出没,更多的小生灵在林中或飞舞或爬行,发出各种声音,很是热闹。天人合一,忘我之情自在外溢。

六、朗读最后一段结束本课。

板书:

绿

金黄色。

五花山火红色。

紫红紫红。

翠绿。

《天地人》教案教学设计

3、在学习、游戏过程中,学会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习、友好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你、我、他”3个生字;

2、对识字感兴趣,乐于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宝宝。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时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2、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的画面,带领学生拍手有节奏的读童谣。

4、互动活动。老师请两名同学上讲台,同学先作自我介绍,老师用手势分别指自己,其中一个同学和另外一个同学,引导学生用“你是______,我是______,他是_____,我们都是某某学校某某班级的学生的句式说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你我他说话,在句式的引导下说完一句话,同时也创设一年级刚入学的小朋友自我介绍的机会。

5、然后,用同样的句式在小组内交流表达。

(二)学习“你我他”

1、教师板书“你我他”,学生认读。

2、相机指导“你”字,引导学生认识单人旁,左右结构。从“你”的学习迁移到也表示人的“他”字,与“地”偏旁进行对比,根据意思识记汉字,最后学习“我”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偏旁,学习迁移学习的方法,从而巩固认识汉字的方法。

3、巩固你我他的训练:通过开火车轮读,同桌读,小组读等方法检验学生的生字认读掌握情况。

(三)课中操:大家看幻灯片起立唱一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在歌唱中巩固生字“你我”。

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生活的人。

《五花山》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1、读通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小作者家乡的美。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五花山的美。

2、从美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在感受五花山美的同时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3、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训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出示表示颜色的词语(2)五花山的春、夏、秋的图片进行欣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

2、还知道有哪些描写山的词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出的课文。

4、对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仿佛看到了这是一座怎样的山?二.初步感知课文。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1、轻声有感情朗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看看文中的五花山是怎样的。

2、回想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

3、课文最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4、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找找在这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用“ ̄ ̄”划出来。

5、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美美地读一读。(出示课件)。

6、在这些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就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美美地读一读。

7、分别指导朗读这些句子,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可打乱顺序指导)(1)表示金黄色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师:读了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金色的阳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纱)师:对,就带着这样的美再去读一读这句?(请一位学生读)。

(2)表示杏黄色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师:是呀,秋天的五花山不仅美丽,而且还到处都充满了丰收的景象,还有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喜悦的心情。

师:同学们你们尽情地想象一下,山上哪些东西会象熟透的杏和梨。师:在你们读这一句时,你们发现了吗这是用了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师:你们在看课外书时有没有积累过这样的比喻句?(3)表示火红色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师:很好,树林跳舞,火苗跳跃,作者不仅把树林比喻成了火苗,还把树林和火苗当作了人来写,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老师这儿也有这样的几句话。(出示课件)。

(4)表示紫红的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句子。

8、这么美的文字,大家想读吗?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在这几句话里有一个共同的词是什么?提出“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词来造句,进行语言y这b的训练。

9、大自然真神奇,让我们走进多彩世界,感受自然自在,我们一起去欣赏这神奇美丽的五花山。欣赏五花山的图片。(出示课件,生边欣赏师边朗诵:多么美的五花山,落叶松的金黄,枫叶的红,红松的绿,好像一枝大自然的神笔在大地上作的一幅艳丽的水彩画。)。

10、是呀!五颜六色的五花山多么美呀!优美的句子多么令人神往,使人陶醉,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这份美。(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师生共读)。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五花山就是这些颜色吗?从哪里知道?

2、齐读最后一段。(学习省略号,作者还省略了哪些颜色呢?谁来补充?)。

四、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体会春、夏、的五花山的颜色的不同和相同。

二、三自然段。

2、他们共同的颜色都是绿色,那么它们绿的相同吗?哪不同?

3、我们通过朗读来区分这不同的绿。

4、我们来看看春夏这两个季节绿的到底如何不同?(出示课件,欣赏这两种不同的绿)。

5、五花山不仅秋天美丽,而且春天和夏天也别有风味,我们一起把春、夏、秋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6、生齐读二———四自然段,再次感受这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总结。

1、读到这老师想写一句话送给大家:淡妆浓抹皆是绿,五颜六色总关情。

2、请大家带着赞叹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五花山》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1、正确、流利,第一文库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朗读,体会文本语言之美。

2、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五花山颜色丰富之美。

【教学重难点】。

品读关键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五花山的美。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你所见到过的山是怎样的。

(高大的,绿绿的,雄伟的,险峻的??)。

2、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浏览一座非常美丽奇妙的山,它叫五花山。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浏览之前,你想知道些什么?

(位置?名字的由来?长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通读顺课文,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碰到喜欢的句子多读几次。(2)边读边感受,五花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五花山是座怎样的山?你用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印象吗?

三、字词引入句子篇章。

1、冒、嫩嫩的。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嫩字?什么东西可以说是嫩嫩的?

2)词语放入句子,出示春天的句子。

文中说什么是嫩嫩的?芽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嫩嫩的冒感受芽儿的鲜嫩可爱,不知不觉地探出了脑袋)。

春天的五花山有怎样的色彩?板书:淡绿嫩黄。

3)指导朗读,女孩子齐读(轻轻地,温柔的')。

2、绿油彩、染。

1)提示:染读第三声。绿油彩是什么?

2)词语放入句子,出示夏天的句子。

3)指导朗读,男孩子齐读(绿的气势逼人)。

4)师总结:不管是春天淡淡的绿,还是夏天浓浓的绿,都让人赏心悦目,这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3、杏黄、熟透、紫绒幕布。

1)提示:以杏黄巩固园地知识(鹅黄、湖蓝、火红等)。

熟是一个多音字,在口语中念(shou),在这里念(shu)。

紫绒幕布这个词语的确很难读,因为它由好几部分组成。意思是紫色的,用绒布做成的布帘。

2)词语放入句子,出示秋天的句子。

3)秋天的五花山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四、细读秋色。

2、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一: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东西的颜色是杏黄色?

看到杏黄色,就想到了――(丰收)作者用到了联想。

引读(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丰收的喜悦)。

预设二: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预设三:翠绿――写出松柏不畏严寒。能读出坚定的语气吗?

紫红紫红――注意重复紫红这个词,颜色浓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朗读展示。

3、运用朗读方法,自学其他几句并交流。

4、如此多的颜色,用文中的一个词说是“五颜六色”

5、如此令人陶醉,读第六自然段,揭示五花山的名字由来。拓展延伸作者及其家乡的五花山。

五、拓展。

六、结课。

五花山的宜人景致让我们流连忘返,希望五花山的美留在你的心里,生活中处处点点的美也伴随你的周围。

七、板书(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

春来淡绿嫩黄。

夏至绿意浓浓五彩缤纷。

秋到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冬临冰天雪地。

《母鸡》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自主认读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领悟文章写法,感受语言特色,课外扩展阅读。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母亲。

情感与态度:1.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母爱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

2.感受母鸡的特点,感悟母爱的伟大。

【学习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法学法】教法:对比;引导、体发、拓展。

学法:感悟、体会、讨论、交流、抒发。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谈话】谈谈你所了解的小动物给你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前三篇课文都是写小动物,两篇写“鹅”,一篇写“猫”。它们的作者是谁?是的,《鹅》的作者是由丰子恺,叶、诺索夫两个不同的人写;老舍先生的“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热爱生活的他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先生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一、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字字过目,句句入心),要求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识生字。“怨、抗、侮、绩、凄、慈、辛”

二、初步感知课文,明白作者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你从哪看出来?)。

出示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2、读完这两个句子,你有疑惑吗?指名说。还有想问的吗?

3、反馈:

三、把握整体结构,深入领会课文,感受母鸡特点。

(一)感知母鸡特点,明白讨厌原因。

2、随机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反馈一:叫声心烦。

(1)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呀,这叫声多烦呀。齐读,读出我们对他的讨厌。

教师小结:母鸡的叫声让人心烦,所以让作者讨厌。还有原因吗?

反馈二:欺软怕硬、心狠手辣或暗箭伤人。

(2)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点拔:这只母鸡面对高大的公鸡,从不反抗,可是它却要去欺侮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欺负忠厚老实的鸭子。)。

反馈三:好表现或爱炫耀。

(3)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他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她吵得受不了。

3、正是这只母鸡让人心烦、欺软怕硬、爱炫耀,所以作者对它心生讨厌。请三段中任意选择一段看看能否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指名一个)。

(二)体会作者对母鸡尊敬之情。

过渡:如此让老舍先生讨厌的母鸡,等到它有了鸡雏之后,为什么不敢再讨厌它了?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1、感知母鸡的特点,明白不讨厌母鸡的直接原因。

其实课文中有一段话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指名说。出示第9段。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请同学们再读第9段。看作者用了哪些词来是评价母鸡的。把这些词语圈圈读读。指名说。(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小结:是呀!这是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

请你从课文5至8自然段,重点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细细地品读,说说你从文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相关的词语可以圈一圈,并想一想你的理由)待会儿咱们来交流。

指名学生交流:你选择了是哪个自然段。出示段落。

(1):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负责)从文中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

还有同学想说吗?师:从“挺着脖儿、立刻警戒、挺着身儿、咕咕地警告”这些词语我们体会到了勇敢、负责、辛苦的鸡妈妈。现在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还有哪些情况它立刻警戒起来。(教师口述情境,学生使终说这些词语。)。

小结:这只母鸡,不论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多么负责、勇敢呀!一齐读。

(2)还有选择别的自然段吗?再请一个同学来交流。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他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他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连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师:是啊!多么善良的母亲,多么伟大的母爱啊!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好好感受这位善良、负责的鸡妈妈。(齐读)。

(3)还有选择别的自然段吗?

出示: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师:课文第8节又写到母鸡的叫声。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是怎么叫的。来读一读。(课件再次出示第一自然段)。

现在这叫声更尖锐,更凄惨,难道这叫声不会叫人心烦吗?为什么?(因为它现在是鸡妈妈了,这叫声是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它放声啼叫,是为了把主人叫醒,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可以救自己的孩子。)是呀,这叫声里饱含着一位母亲的良苦用心呀!怎么会让人心烦呢!

(4)还有选择别的自然段吗?再请一个同学来交流。

出示:“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他们挤在他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母鸡的什么?(辛苦)你从文中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一天不知教多少次),猜猜看,一天教多少次。你猜?你来猜?多辛苦、多累呀。还体会到了什么?(慈爱)。

同学们,如果这些小鸡雏能开口说话,她会想对鸡妈妈说些什么?

是呀引读:“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

2、情感升华,感受母鸡就是母亲,明白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真正原因。

小结:现在你明白老舍先生不敢再讨厌她的背后,是作者对这只鸡母亲的敬重。因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四、引导学生扩展阅读,感受母爱。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位鸡妈妈,让我们来看看她。

(插入文章《母鸡的爱》)这只鸡妈妈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母鸡的爱。

母亲跟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母爱的力量真是无坚不摧。

那年鬼子进村扫荡,母亲和村人一起向村外的山洞躲去。在山洞里,母亲突然想起家中还有一只老母鸡和8只小鸡没有随身带入山洞。母亲感到一阵心疼,老母鸡在鬼子的炮火轰炸下或许能逃走,8只小鸡是怎么也没有能力逃走的,它们才刚学会走路。母亲想跑回村里,把老母鸡和8只小鸡捉来山洞,可是鬼子已经浩浩荡荡地开进村了。鬼子扫荡了半天,没有什么收获,便离开了村子。

母亲急匆匆地回到家里。在一个烧毁的草垛旁发现了那只老母鸡,已经死了。它半蹲着伏在地上,两只翅膀大大地张开着,背上的鸡毛被火烧得精光,露出烧焦的皮肤。而8只小鸡却不见了踪影。母亲走到老母鸡的身旁,用一根木棍拨了拨母鸡,母鸡翻转了过来。母亲一下子惊呆了,8只小鸡从母鸡的翅膀下“叽叽”地叫着跑了出来。

原来母鸡在大火烧来之时,用它自己的翅膀为8只小鸡撑起了生命伞。

2、延伸:让人讨厌的母鸡,因为做了鸡妈妈而让人陡生敬意,本来可以活下来的的老母鸡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被烧焦。这就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同学们,老师为大家讲两个故事。

之一,讲在亚美尼亚大地震中,一对被埋在瓦砾中长达八天的母女奇迹般获救。人们感到惊奇的是,在阴冷,无水和没有食物的八天中,只有三岁的幼女是怎样活下来的?原来是她的母亲咬破手指,让孩子吸食自己的鲜血得以不死。

之二,是讲越南战争中一群平民在枪林弹雨中狂奔逃命。一粒子弹射中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没有象其它人一样扑到而死,而是慢慢蹲下去结束了生命。拍下这组镜头的美国记者流着眼泪对刘墉说:她是怕压着抱着的孩子,才忍着不死,蹲了下去.....

3、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

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4、你们的母亲也都是英雄。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敬意读读这一段话吧!

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可爱的儿女。她伟大,因为她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相机板书:

一向讨厌母鸡无病呻吟。

(1-3)自然段欺软怕硬(浅薄媚俗的母鸡)讨厌。

母拼命炫耀。

鸡母亲。

负责慈爱。

勇敢辛苦。

不敢再讨厌母鸡尊敬。

(4-10自然段)母爱。

aieiui

教学目标:

1、认识“商、场、包、奶”等12个生字,会写“巾、牙、尺、毛”四个生字。认识二个偏旁“女、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购物的人们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

商品、ppt、生字卡片课前布置学生去自选商场买东西,把商品包装收集起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去过自选商场吗?(板书:商场)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地方?这是超市,也叫--自选商场(出示课题)。

2、指名读;“商场”都是翘舌音(用折叠词卡出示)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这两个字?齐读。

3、自选商场和别的商场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自选”并解释;读准“自”平舌音)。

4、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词语。

昨天,沈老师去了一趟自选商场,买了许多东西,想知道我买了什么吗?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翻到92页,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认读带拼音的词语(按书中顺序出示)。

指名认读;齐读,并适时点拨。

教学“奶”女字旁,找跟独体字女的区别(一横变成一提)在哪些字中见过女字旁。

教学“笔”竹字头,为什么?(出示毛笔图,笔杆是竹子,笔头是毛)。

毛巾:“巾”前鼻音。

洗衣粉:“粉”前鼻音。

尺子:翘舌音。

作业本:“作”平舌音“本”前鼻音。

火腿肠:“肠”翘舌音。

3、去掉拼音读(指名分行读)。

4、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分类。

1、为了人们买东西方便,自选商场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分类陈放的,老师这个货架上的商品你能帮忙分分类吗?(请一个小朋友分类)。

(准备词卡)。

2、为什么这么分?(吃的;日用品;学习用品)。

3、同意吗?出示类别名称。

a)食品类生活用品类学习用品类。

b)男女生朗读不同类的商品。

4、小朋友们你们看,自选商场里有食品类的、生活用品类的东西,学习用品类的东西,还有那些种类的东西啊?(自由回答,总结出示图片:服装类、劳动工具类……)。

5、商场里不仅有我们分类的东西,还有那么多别的类型的东西,自选商场里的东西--出示: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

a)谁来读读这句话?正音“东西”的“西”是轻声。(出示词卡)。

自选商场的东西也可以叫商品。

b停顿: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

c)指导朗读,重点“真”“多”。(评价语:老师觉得你的朗读里自选商场里的东西还不够多,能再试试吗?……)。

6、用刚才读过的词语说话: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有(),有(),还有()。

7、齐读第一句话。

四、巩固生字。

1,其实老师还买了好多东西呢!出示商标,如:黑妹牙膏(要涉及到本课的生字)。

2、写生字:毛巾。

仔细观察,“毛“,看看横中线上是哪笔?老师示范,强调平撇,竖弯钩要长,超出横。

仔细观察,“巾”,形象记忆,先写好毛巾架(第1、2笔),再把毛巾挂上去(悬针竖),老师示范,强调左右均等。

四、板书设计。

自选商场的东西真多。

面包牛奶火腿肠。

牙膏毛巾洗衣粉。

铅笔尺子作业本。

《猫》

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者分析1.学生基础较好,过讨论,适当的引导就能很好的学完本课。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悟自己真实的承载着原始的和力量无穷的生命源泉。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片、声响和学生的行为参与来激发学生的多种官能,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品味作品和感悟生命。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看“安塞腰鼓”的图片,学生能初步激昂、亢奋、雄浑,人茫茫一片,声茫茫一片的忘我场面。

2.借助感官的初步体会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3.借助背景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主题的基础上激活自己的生命。

教学资源投影仪、安塞腰鼓的图片,影像资料和制成的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1.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闭上双眼,让后播放一小节萨克斯轻音乐,听完后马上播放安塞腰鼓的影像。

教学活动21.谈感受。

1)完后让同学们谈谈听完萨克斯和看完安塞腰鼓影像有什么感受?

教学活动31.师生交流。

师:那么大家能不能找几个词语来概括安塞腰鼓场面的特点?

生:粗犷、雄浑、恢弘、磅礴等。

师:那么同学去朗读的时候能够让听众听出这些特点来吗?同学们自己尝试地朗读一下,一定要能打动听众。

教学活动41.朗读表演。

1)分角色朗读;

2)放朗读的录音;

3)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与录音对比后慢慢体会,揣摩作品的意蕴。

教学活动51.学生交流。

体会揣摩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所得:作者情感,作品深意等。

教学活动61.大家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

1)是为了给我们展现激越的力量。

2)是为了歌颂黄土高原的阳刚之美。

3)歌颂承载原始生命的黄土高原。

师:同学很有见解,再请同学们看一看作者的创作时间,想一想我们国家当时的背景。

2.多媒体展示背景:

2)播放改革开放时人们极富激情做事的图片。

同学们畅所欲言。

3.师生共同总结:

祖国改革开放不久,以前的一切束缚、羁绊、闭塞都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于是人们的生命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那种场面火热朝天、干劲十足,生活本就不好的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原始生命力量挥洒得淋漓尽致!安塞腰鼓正是当时新中国新时期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这就让我们知道了人之所以为人,就因为我们有着原始生命的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有生之年并为之奋斗!

教学活动71.全班同学共同释放自己生命激情。

全班起立,共同高喊:我能行,我能成功!喊三次,一次比一次声音高,

最后一次使出浑身的力量喊出来。

教学活动8作业。

下去写一份释放自己生命力量的计划书。

龙向启。

《五花山》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本着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成为语文课的主旋律,通过朗读细细品味句子,使文本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这样既培养学生敏锐的语音感,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言语素养。

以读促悟,引导学生享受审美乐趣,着重抓住文章的重点段描写秋天的段落,通过媒体展示,启发想像,动手摸摸等各种形式结合不通形式不通层次地读,引导学生体会五花山的五彩斑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五花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并仿写片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去过什么地方旅游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当学生说到山的时候,教师乘机引导到五花山。)。

揭题:五花山。

齐读课题。

二、引入五花山,学生自由读文,了解内容,理清脉落。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两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走进“五颜六色”的五花山,畅谈美。

1、了解春、夏两季五花山的颜色。

同学们,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课文写了五花山拿几个季节?师相机板书:春、夏、秋。

出示描写五花山春天的句子,指名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春天。(绿中透黄)。

出示描写五花山夏天的句子,指名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夏天。(绿意浓浓)。

女生读春天、男生读夏天。

2、感受五花山秋季的五彩缤纷。

过渡:同学们,春天的五花山是绿中透黄,夏天的五花山是绿意浓浓,那么秋天的五花山还是绿色的吗?出示(秋天的五花山文字)。

自由读。

你感受到了美吗?你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指名学生说说,并有感情地朗读该句子。

一起把五花山的秋天读一读幻灯片上把有的树叶等词语换成不同的颜色。师读有的树叶,学生接下去读。

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秋天(五彩缤纷)。

3、欣赏图片,合理想象。

让我们随着图片来感受这五花山的秋天吧!

出示图片并配上音乐。

第一张图片教师说:有的树叶就象。

第二张图片请学生说。

以次类推,让学生用有的树叶就像。

然后把六张图片合在一张幻灯片上,中间打上有的树叶有的。

还有的。

让学生说。

四、合理想象,写下美文。

过渡:秋去冬来,转眼间,五花山的冬天来临了,(出示一张冬天的图片)请你展开想象说说五花山的冬天。

先指名学生说。

然后让学生写下来,开头是:冬天,五花山。

(写一句、二句均可)。

然后交流。

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冬天。并板书(冰天雪地)。

同学们,我们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首小诗,齐读板书。

五花山。

春来绿中透黄。

夏至绿意浓浓。

秋到五彩缤纷。

冬临冰天雪地。

延伸:

相关范文推荐
  • 11-07 计划生育培训心得体会(热门17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在培训结束后,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梳理和总结。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和学习。我是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 11-07 门窗制作合同(汇总21篇)
    在合同协议中,双方应明确约定交付日期、价格、商品品质等关键条款。下面是一些值得注意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
  • 11-07 中学生中华魂演讲稿一等奖范文(17篇)
    演讲稿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培养领导力和沟通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精选中学生演讲稿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演讲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领导、同
  • 11-07 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成功心得体会(实用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北京时间9月17日
  • 11-07 教研员师德标兵事迹材料(汇总21篇)
    事迹材料是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行为、成就和经验进行记录、总结和评价的一种重要信息素材。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批不同领域的优秀事迹材料,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和借
  • 11-07 走进新课程(通用21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它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写作思路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感谢在我们翘首
  • 11-07 养护工作计划表(通用22篇)
    工作计划表还可以帮助我们追踪和评估工作的进展和成果。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编制的工作计划表分享,他们的经验对我们制定工作计划表很有借鉴意义。一、消极式的工作(救火
  • 11-07 春节联谊活动主持词大全(21篇)
    主持词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听众进入主题,烘托气氛,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我们接下来请我们的团队成员进行一场精彩的游戏互动环节,让我们一起享受游戏的乐趣。秦:又是一年迎新
  • 11-07 小班腊八粥教案(精选18篇)
    教案的编写还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需要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支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 11-07 火锅店开业庆典活动策划方案(专业20篇)
    策划方案的编写也需要进行团队协作,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和专长。看看下面这些策划方案的案例,它们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1、以剪彩揭幕典礼为主线,通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