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通用11篇)

时间:2023-10-15 18:20:41 作者:雨中梧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通用11篇)

总结范文是对某一特定主题下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文字材料。在写总结范文时,要注重事实和数据的支撑,尽量用具体的案例或实例来说明问题。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思路。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篇一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篇二

1、档案卡的制作可根据学生的喜好,不规定颜色、形状、大小。

2、本次活动只是围绕同学之间的互相认识进行,不存在比较学生好坏的性质。

3、活动结束后,可以把卡纸收集起来张贴于教室。

4、此活动可以5-6人的小组开展,也可以全班进行。

5、此活动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虽说小学的几年生活,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项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减少矛盾和误会。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篇三

师:相传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手里的.一块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氏璧。那么,这个绝世珍宝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这里边蕴含着一个凄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氏献璧》吧!板书课题齐读。

过渡:那第一次献璧的情形是怎样的?

1、学习第一次献璧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想想卞和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献璧的?(高兴、信心,满心欢喜)指导朗读。

卞和满心欢喜地去献璧,结果却被鉴定为(这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师:此时的卞和,心情又是怎样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急切)请你用急切的心情来读一读卞和说的话。(指名读,男女生读) 师:卞和的急切解释顶撞了厉王,厉王大怒,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失去了左脚的卞和,心情是怎样的?(失望、伤心、难受)为什么? 过渡:虽然失去了左脚的卞和伤心、失望、难受,但是他没有改变献璧的决心。

2、学习第二次献璧。

师:于是在武王登上王位后他又去献璧,玉匠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玉匠不屑地说:“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

师:“不屑”是什么意思?谁能带着不屑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 师:就是玉匠这不屑的一句话让卞和失去了右脚。

师:失去了双脚的卞和,(生接读: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

他想:(生接读: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

3、学习第三次献璧。

师:请你默读课文5、6、7自然段,思考: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句子: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

指名读这句话,找出表示卞和动作的词。

师:请你做一做“捧”的动作。将“捧”换成“拿”可以吗?为什么?师: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该怎么读呢?请你来读一读。

师:描写卞和神态的词语是哪个呢?(痛哭)“痛哭”说明卞和哭得怎样?(哭得十分伤心、伤心到了极点)那哪些词句表现了他伤心到了极点?(一连、直、三天三夜)

师:是啊,他是多么地伤心啊!直哭得(生接读: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那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这个句子呢?(指名读句子) 过渡:读到这,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卞和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吧。 课件出示: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师:谁会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你能告诉我这一句话的意思吗?没关系,老师给一点提示,你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谁找到了?(生读)这是卞和说的话。

课件出示: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师:现在你知道卞和悲伤的原因了吗?(生答)那坚贞之士指的是谁呢?(卞和)

师:孩子们,你们认为,这句话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伤心)请你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引读:是啊,事实被扭曲,是比砍去双脚更令人痛心的事啊!卞和悲伤地说:(生读)

师引读:忠贞被诬蔑,受到侮辱和残害,内心的痛苦无人诉说,卞和无比悲怆地回答:(生读)

师引读:双脚被砍,内心早已被割碎,心痛不已的卞和,泣不成声地回答:(生读)

师:(课件出示)文王听到了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经过仔细打磨,玉匠把一块温润澄净的美玉呈献上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于是,文王下令将这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师:卞和冒着生命危险三次献璧,他的故事确实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赞扬卞和这种可贵的精神吗?(永不放弃、坚持不懈、忠心耿耿、坚贞)

师:卞和献出的仅仅是一块玉吗?还有什么?(忠贞)这也是人最宝贵的品质啊!

课件出示:

卞和献出的不只是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他献出是更是自己的_______。

师:学到这儿,课文中的那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有话想对他说吗? 指名同学说一说。

1、收集带有“玉”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2、同学间互相推荐有关和氏璧的故事读一读。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篇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理解词语五个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继续学习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所给答案中确定课文重点,并且说出理由。

4.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课外书资料补充交流。

教学重点:

确定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方?

3.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的秘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容、奇特、变幻、温润、平衡、絮语、强劲、浮力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览死海有哪些收获?

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5.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品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5---9自然段,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汇报

a“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b“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儿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1)体会a句时,抓住“托浮”说明浮力大,“像托浮着一片树叶”作者采用既比喻又拟人的写作手法。

(2)指学生朗读、齐读。

(3)体会b句时,采用老师引读,学生边想象边朗读。

(4)再次指名朗读、师生配合朗读。

(5)假若是你,躺在这温润的死海上,你会听到……感觉到……看到……

(6)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7)指名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

(8)如果你在淡水里游泳时被水呛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9)全班齐读第9自然段。

三、小结及拓展

1.我有跟随作者游玩了死海,现在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讨论。

(2)点学生说。

板书设计:

躺在波浪上看书

/轻轻涌动像彩虹\\

(死海)奇乐

\\含盐量高浮力大/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篇五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篇六

1.教小:今天我学了形声字,知道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个部分成。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生字表中的汉字。

2.作业:

1)把生字表中的形声字根据6个结构类型进行归类。

2)汉字家族中还有象形字、会意字等汉字造字方法,大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篇七

1.出示:“盯、鹂、竿、裂”四个字,说说这四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1)师:“盯”:“目”(形旁),“丁”(声旁),“目”表示“盯”的意义与眼睛有关,“丁”表示读音。

2)指名分别说出其他三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2.观察这四个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

1)指名说。

2)教师总结“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

3)齐读。

3.讲解“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1)出示“闷”字,指名读。

2)说说“闷”字的意思。

3)指名说它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总结出“内形外声”。

4.同法学习“阁”,总结出“外形内声”。

5.教师小结形声字的六个结构类型。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篇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材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分朗读,让学生自己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及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四、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篇九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蔡桓公”等词语。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1、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导入新课

师:hello,howareyoutoday?

生:(自由回答)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寓言故事,来看看故事里的病人生病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课件呈现课题并板书:扁鹊治病师引入“扁鹊”一词的介绍以及扁鹊的真名秦越人的介绍。

二、自读自悟,读悟文章主要内容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这篇课文,大概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回顾上次课学习的课文中的生词,生齐读)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师生一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感悟故事情节

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

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思考从文中的“站了一会”“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能得到什么启发?(扁鹊医术高明)。

师:作为医生,都有给病人记录病情的习惯,现在就让我们来扮演扁鹊,一起为蔡桓公记录病情。完成第一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二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三张扁鹊专用诊笺。

讨论:扁鹊三番五次的劝说,可蔡桓公还是不听,由此可见,蔡桓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五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四张扁鹊专用诊笺。

师:一个劲儿劝蔡桓公治病的扁鹊,现在却掉头就跑,这是为什么呀?

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四、回顾课文,领悟文章主旨

1、回顾课文,梳理情节病在皮肤热水敷烫病在皮肉扎针病在肠胃服汤药病在骨髓无药可救

师:认真观察蔡桓公病情的发展,你有什么发现?

(病情越来越严重,治病的方法越来越困难)

2、思考:该寓言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成语:“讳疾忌医”与“讳疾忌医”的学习。讳疾忌医[解释]讳:忌讳。

疾:疾病。原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的缺点和错误。防微杜渐[解释]防:提防,防止;微: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

比喻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五、小组交流,拓展想象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篇十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唱一唱这首歌。

2、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准备: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可以制作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向往。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生范读课文

4、学生质疑

5、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边读课文边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学习生字

本文出现了两个生字,教学时注意字型的写法,可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字。如:奖浆愉偷,通过换部首,使学生区分行近字;浆的右上角是夕,不要多写一点。

补充词语:迎面愉快欢乐幸福安排。

注意:凉爽的爽的写法。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篇十一

《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利用童话的手法讲述了两只小蟋蟀在玩耍时有一只不小心被牛吞进肚子里。另一只利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故事。这篇课文将科学知识与童话融为一体,贴近生活,语言生动,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吸引读者。

关注文本:本文特别应该关注的就是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而这个路线就是本篇文章所要讲明的一个科学知识:反刍。

关注结构:课文按故事发展“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

段)写两只蟋蟀玩耍时的情景。第二部分(7-19

段)写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第三部分(20-21

段)写红头脱离危险后的情形。

关注表达:拟人的表达手法是童话不可缺少的因素。本课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比较多。通过朗读感受两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另外,本课从孩子们熟知的事物着手,素材贴近生活,让读者有亲切之感。

关注实践:心理描写和童话的丰富想象是本课的重要特点。所以,阅读本课,

既要边读对话边感受两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又要边讲边演,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

【教学目标】

1.

认识“咱、偷”等

10

个生字,读准“答、应”等

3

个多音字,会写“旅、

咱”等

13

个字,会写“旅行

要好”等

18

个词语。

2.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

认识“咱、偷”等

10

个生字,读准“答、应”等

3

个多音字,会写“旅、

咱”等

13

个字,会写“旅行

要好”等

18

个词语。

2.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

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难点】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策略】

识字板块可借助形声字的规律、归类识字法等来帮助认读。写字板块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结构特点,再进一步关注关键笔画,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阅读理解板块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想象画面的方式,感受表达的效果。在给出一部分难懂词语的基础上,学生再有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咱、偷”等

10

个生字,读准“答、应”等

3

个多音字,会写“旅、

咱”等

13

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

18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按课文故事发展的顺序分段。

【教学过程】

1

如果要出去旅行,你会选择去哪里?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我想去新疆,吃那里的哈密瓜、葡萄干。

预设:我想去延安,看看宝塔山,再到附近看看黄河壶口瀑布。

……

2.

揭示课题:有位特殊的朋友,它的旅行经历可谓是处处惊险。它去了哪里?

发生了什么?它到底怎么样了?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

板书并齐读课题:(板书: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4.

因为出现在课题中,所以我们来介绍第一个会写的字:旅。

5.

介绍本文的体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用惊险的旅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提出默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自读。2.学习字词。

同学们课文读得非常认真。字词过关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

(1)先带音读两遍,再去掉拼音读,然后组成词读。指名读、一条龙读。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2023年团员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大全5篇)
    自我总结是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年度总结是对个人成长和经历的总结,以下是一些精心筛选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团员年度
  • 10-15 大学生饭店打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寒假饭店社会实践报告(大全9篇)
    实习心得是对实习期间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解决思路的总结。在这里,我整理了一些同学们的军训心得,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大学生饭店打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 10-15 国培研修体会与感悟(优质15篇)
    通过致辞致谢,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传达自己的思想和心情,展示自己的修养和能力。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提升致辞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 10-15 教师压力管理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实习心得是对实习期间所接触到的行业和专业的深入了解和认识,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定位提供有力的支持。以下是一些学习心得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教师压力管理的心得体
  • 10-15 2023年快递员辞职报告书(汇总8篇)
    辞职报告是对过去工作经验和职业发展的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精选了一些行业内的整改报告样本,让大家了解一下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整改报告。快递
  • 10-15 读科学家的故事心得体会(优秀8篇)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可以从同事和学生的反馈中获得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进行改进。以下是一些实习生们撰写的实习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地进行实习和职业发展。读
  • 10-15 最新农村三八节领导致辞(精选8篇)
    文明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关爱的最基本表现,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和践行。作为一名家长,如何教育孩子遵守文明礼仪?这是每个家庭都需要注意的问题。借鉴下面的文明礼仪
  • 10-15 全国道德模范心得体会(通用8篇)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或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工作心得范文三]全国道德模范心得体会篇一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时刻守望
  • 10-15 2023年销售助理实习心得体会销售助理心得(精选9篇)
    军训心得是对军事素养、爱国情怀和国防观念的培养与反思,能够增强我们的国家意识和使命感。学会学习,不断进步销售助理实习心得体会销售助理心得篇一作为一名大三学生,我
  • 10-15 班主任高二下学期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模板17篇)
    党委党支部工作计划是指党委党支部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具体规划和安排的计划,它是组织、指导党支部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南。团委团支部工作计划范文五: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