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不见了活动反思 小班语言不见了教案及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24 16:16:16 作者:字海 小班不见了活动反思 小班语言不见了教案及反思(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班不见了活动反思篇一

1、感知溶解现象。

2、把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活动发展思维,激发求知欲。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对溶解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1、每人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1、出示一杯清水,白糖,观察白糖放进水里的变化?

2、又拿出一杯清水,小石子,小石子放进水里的`变化?

什么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

1、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选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

3、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

科学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戏性的内容。整个活动的步骤比较清晰,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强,操作过程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进而发展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激发求知欲。在整个活动进行中,幼儿自己发现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每位幼儿一个杯子,只能做一次实验,减少了幼儿的操作次数,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小班不见了活动反思篇二

小班幼儿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通过幼儿期科学教育活动萌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好奇心,积累科学经验,掌握一些初步的科学方法与技能。在幼儿的身边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现象和知识经验。如:“什么不见了”这一活动作为小班的幼儿,也是经常见到的,但幼儿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这种现象。此活动提供给幼儿实践操作的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地去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如: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什么是溶解现象,同时,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可以被水溶解、有些物品是不可以被水溶解的,在观察溶解过程中,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能初步记录实验结果,乐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2)幼儿的操作材料:果珍、沙子,透明水杯(幼儿人数2倍)、搅拌棒(幼儿人数2倍)、笑、哭脸、抹布(每组2个)。

2.经验准备:

(1)有玩过沙子的经验。

(2)知道糖和果珍的味道。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师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观察与实验的兴趣。

1.出示白糖、果珍、沙子,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认识实验材料,猜测实验结果。

(1)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这是什么?

(2)把白糖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

2.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并提问:

“杯中还有白糖吗?白糖去哪了?”

(2)尝试以笑脸、哭脸标记,记录猜测实验结果。

3.教师小结:白糖放进水里,通过搅拌白糖会消失不见,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二、幼儿用果珍进行溶解实验、并尝试记录。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交待实验步骤。

(1)幼儿猜测果珍放进水里会怎样,并记录。

(2)师幼共同操作。并提问:

“杯中还有果珍吗?果珍去哪了?”

(3)教师做简单的总结,并让幼儿尝试记录。

三、幼儿用沙子进行溶解实验、并尝试记录。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1)幼儿猜测沙子放进水里会怎样,并记录。

(2)幼儿回顾操作要求。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个别幼儿,并提问:

“杯中还有沙子吗?沙子去哪了?

(2)教师做简单的总结,并让幼儿尝试记录。

四、延伸活动

园内延伸:

(1)总结“溶解”现象,并鼓励幼儿在科学探索区,继续探索溶解的现象。

园外延伸:

(1)鼓励幼儿走进家里的厨房,与父母共同探索溶解的现象。

【活动反思】

活动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孩子具备一定的经验,能够准备的预测白糖的溶解现象。出示果珍时,幼儿进行猜测,果珍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开始猜想,并带着问题和教师共同动手操作。此次活动我通过三次实验,通过感知不同材料在水里的一些现象,每次实验层层递进,教师有尺度的放手,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幼儿。本次的操作很成功,整个活动幼儿很喜欢,也很轻松,活动目的基本达到。

小班不见了活动反思篇三

1.喜欢听故事,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知道一些小动物要冬眠的常识。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制作动画片《小熊不见了》。

1.设置悬念,引起幼儿欣赏动画片的兴趣。

幼儿自由讨论小熊去哪里了。

2.欣赏动画片,了解小熊究竟去哪里了。

提问:小熊去哪里了?小松鼠蓬蓬找到他了吗?

3.再次欣赏动画片,知道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提问:故事里小松鼠蓬蓬除了去找小熊的,还去找谁啦?

故事里还有谁?还有谁也不见了?找到不见了的小蛇克克和小刺猬贝贝了吗?

怎么办呢,几个小伙伴去找谁问的?

嘟嘟、克克、贝贝为什么都不见了,知道答案了吗?

4.小结:在冬天,有一些小动物要避开寒冷,躲在洞里睡觉,直到春天才醒来,我们不要打扰他们喔。

在语言区提供头饰,供幼儿分角色表演。

1.喜欢看动画片,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的大致情节。

2.知道小熊、小蛇、小刺猬他们要在冬天睡觉。

[附)故事

小熊不见啦

冬天来了,森林里下了好大的一场雪。清早,小松鼠蓬蓬兴高采烈地去找小熊嘟嘟。“嘟嘟,我们一起去堆雪人吧!”咦,小熊家静悄悄的,小熊哪里去了?“我去问花蛇克克吧。”哇!克克也不见了。蓬蓬赶紧四处找。这时,小兔跳跳从对面走过来,“蓬蓬,你看见小刺猬贝贝了吗?他不见了。”“我正在找嘟嘟和克克,他们也不见了。”“糟糕了,糟糕了”小狐狸吉吉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小青蛙呱呱不见啦!”“哎,他们会去哪儿呢?他们会不会被妖怪抓走啊?”三个小伙伴难过得快要哭了。现在,谁也没有心情堆雪人了。“我们去问问小狗哥哥吧,也许他知道。”可小狗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不过,猫头鹰大叔一定知道。”于是,几个小伙伴找到猫头鹰大叔。猫头鹰大叔听了他们的'话,哈哈大笑起来,“傻孩子,小熊他们没有被妖怪抓走,他们正躲在洞里睡觉哪,这叫‘冬眠’。”“他们为什么要冬眠呀?”“你们看”,猫头鹰大叔翻开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说,“因为他们都是害怕寒冷的动物,所以要躲在洞里睡觉,好避开冬天的寒冷。”几个小伙伴听了猫头鹰大叔的话,明白了小熊他们为什么在冬天都不见了。吉吉说:“我们为所有冬眠的小伙伴们堆个大雪人吧!”嘟嘟、克克、呱呱……他们都梦见小伙伴们在为他们堆大雪人呢!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小班不见了活动反思篇四

按照原教材上的流程,先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再了解垃圾的分类,这样的活动环节是颠倒了,感觉思路不清晰,来回重复地讲,很罗嗦,所以做了相应的.修改。而且在目标中增加了一个活动难点,即特殊垃圾(电池)的处理方法,这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有了这一点,使整个活动更完整了。

1、活动内容来自幼儿生活,所以在课前教师可以留意幼儿扔垃圾的情况,如有乱扔现象及时以照片形式记录下来,在第一环节就可展示了,这样从幼儿身边挖掘出来的教育素材对幼儿来说更有教育价值和说服力。

2、作为大班幼儿对垃圾的分类并不陌生,这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教师时刻都有提醒,而且也是有实际行动的,所以纯粹垃圾分类,并不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因此就加深了解,增加了对有害垃圾的认识,其实“电池”在幼儿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也会遇到用完电的情况,所以了解有害垃圾处理的方法很有必要,不可疏漏。

3、类似这种环保的教学活动,都不是上完课就结束了,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继续督促幼儿的行为,时刻提醒大家注意环保,让大家都意识到环保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每人一点小环保,对整个地球来说就是一件大环保了,教师还可利用餐前餐后时间引导幼儿观看地球哪些地方严重污染,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为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出一份力,添一份绿。

小班不见了活动反思篇五

一 操作材料的介绍欠缺

本次活动中运用到的操作材料特别丰富,有奶粉、味精、盐、糖、菜籽、毛豆、彩虹糖、沙子等,其中像菜籽等操作材料并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幼儿都不认识这些事物。在导入活动中,教师向幼儿介绍了大部分的操作材料,为下面的环节作好铺垫。但幼儿材料过于丰富,教师未将所有的材料都介绍一遍,导致幼儿在交流讨论中中不知道是自己放的.是什么材料。如果教师向幼儿介绍所有的操作材料,在时间上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看来在实验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减少操作材料,可以选取几种特征比较明显的材料,让幼儿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带有明显特征的,幼儿也比较容易理解。

二 语言不够严谨

科学活动是具严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它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做为幼儿教师,即使你向幼儿传递的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哪怕是一个词汇,也必须是准确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也提到了“融化”这个概念,如:盐放到水里看不见了,我们就说它“溶解”了。冰放到水里不见了,我们就说它“融化“了。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溶解是一种物体和另一种物体可以混合在一起”的概念,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幼儿感知这个现象。我们的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活动中幼儿也能初步知道那些有明显特征的物体是能够溶解的,但不能很准确地用“溶解”这个词来说。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溶解,并让幼儿尝试用“溶解‘这个词来表述。教师在解释实验现象时,语言必须简练,易懂。让幼儿容易接受,不能过于繁琐。

三 知识的迁移不够

一次操作结束后,教师让幼儿互相交流讨论,幼儿也知道了哪些东西放到水里是不可以溶解的,哪些动西放到水里是可以溶解的。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与生活。教师小结后应该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想想在日常生活中还看过哪些东西放到水里是可以溶解的。幼儿的回答出现了局限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扩展思维,联系更多的事物。这个活动中,联系实际生活,实验结果的知识迁移还不够。可以引导幼儿把溶解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联系起来。

我感觉到要上好一个活动,选材很重要,材料的投放和环境的创设也很重要,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只要教师掌握了幼儿的兴趣点、年龄特征、知识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比起教师生硬将知识塞给幼儿要好得多,而且教师组织活动也相对会轻松些,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

相关范文推荐
  • 09-24 个人年终总结报告(通用5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
  • 09-24 最新电大行政管理专科调查报告(精选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
  • 09-24 最新幼儿园大班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教案 大班健康活动教案(模板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
  • 09-24 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教学计划(大全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 09-24 2023年学校教师工会冬至活动方案(精选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
  • 09-24 2023年安全活动独自在家反思 安全培训培训活动心得体会(优秀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 09-24 最新音乐活动赛马教案反思(汇总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
  • 09-24 2023年农村实践报告 农村社会实践报告(模板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 09-24 最新森林报读后感(优秀7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森林报读后
  • 09-24 最新情况说明书格式(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