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华南虎的说课设计及反思 华南虎教学设计(汇总8篇)

时间:2023-10-16 07:40:37 作者:温柔雨 2023年华南虎的说课设计及反思 华南虎教学设计(汇总8篇)

平等、尊重、谦虚、礼貌是文明礼仪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应当时刻牢记。爱护公共设施和他人财物,不随意破坏或侵犯他人的利益。文明礼仪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提升和幸福生活的关键。以下是一些相关文献和研究,供大家参考。

华南虎的说课设计及反思篇一

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一课时

一、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诗歌。

三、整体感知课文: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当时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选自《梦游人说诗》)1973年6月,我(牛汉)第一次去桂林时,写了一首《华南虎》,连我自己事先也没有料到竟然写了一首大煞桂林风景的老虎诗。老虎,按它的气质与形象,很难与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但是,我却以愤激的情绪写了一只体态并不出众的虎。有生以来,我多次见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这只华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齐齐哈尔见过一只囚放铁笼不久、狂吼不已的东北虎,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没有动过写虎的念头。前面说过,我的气质不是喜欢写壮美的事物吗?为什么没有写狂吼如雷的东北虎?一般说,我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应还不算迟钝,但让我冷静地剖析我当时的感应,使之理论化,确没有这个本领。我只能尽量真实地写下当时形成诗的经过。

冷静地想想,1973年的当时,我如在另一个地方,遇到老虎,不见得能写出这首《华南虎》。桂林动物园的这只虎,给我的灵魂以震惊的是它的那几只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还有墙上带血的抓痕,一下子把我点爆了起来。当时,我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绝大部分学员都已回京或分配到别的城市,我是属于少数不能入京的“分子”之一。不待说,情绪是异常沉重的。那天,桂林的天气燠热难当。我和两位同伴坐在几棵夹竹桃树阴下一条石凳上休息。桂林的夹竹桃不是盆栽,它是高大的树,有三四丈高,满树粉红的花朵,发出了我熟悉的甜甜的气味,否则真难相信它就是夹竹桃。对面是桂林动物园,由于无聊,我们走进园内。炎炎如火的阳光,蒸烤着一个个铁笼,里面大半是蟒、蛇,还有几只猴。在最后一排铁笼里,我们看到了这只华南虎。正如我在诗里写到的那样,它四肢伸开,沉沉地睡着(?)。我看到血淋淋的爪子,破碎的,没有爪尖,最初我还没有悟过来,我记得有人告诉过我,动物园的老虎,牙齿、趾爪都要剪掉或锯掉。这只虎,就用四只破碎的趾爪,愤怒地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痕,远远望去像一幅绝命诗似的版画。我立在铁笼外好久好久,我想看看虎的眼睛。人的眼睛是灵魂的窗子;虎的眼睛也应当是灵魂的窗子。但它始终没有转过脸来。这四只虎爪已经足够使我的灵魂感到惭愧。我想,从遥远的长江南岸来桂林,原只是想在大自然无邪的怀抱中解脱一下,现在我居然还作为一个观众,有兴趣来欣赏被囚禁的老虎。我没有老虎那不驯的气魄,不但自惭形秽,而且觉得心灵卑劣,于是,匆匆离开。我并没有听到虎啸,但期待着1951年在嫩江岸上听到过的东北虎那样的怒吼。我从来没有听过比虎啸更凄厉的更洪亮的声音,我即使再悲愤,拼出全生命的血气,也吼不出如此强劲的声音。

四、初探课文:

1、课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

这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山林。

2、这时一只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的华南虎?它的个性有哪些诗句可以表现?勾画出来。

华南虎高傲不羁,虽身陷囹圄,骨子里却涌动着威严,反抗压迫、威逼、囚禁它的人们,追求自由独立。

3、对华南虎,“观众”和“我”各持什么态度?你对“我”和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观众”这是一个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在诗中他们只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是冷漠、愚昧、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我”也和其他人一样,隔着铁栅栏来“观赏”华南虎。但是,“我”毕竟良知未泯,从老虎“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现世众生的人格堕落。“我终于明白”,“我羞愧”,“我”“离开”,“我”“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这声音来自“我”的灵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灵魂的觉醒。

“我”良知未泯,从华南虎身上我感到一种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灵魂被震撼而觉醒。

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它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5、为什么“我”认为“观众”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他们卑微,即便是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在他们看来,老虎“悲愤”的抗争,显得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风餐露宿要强得多?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精神的独立,往往被众生当成洪水猛兽,“两道铁栅栏”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懦弱的心理。

小结: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与之相对的是禁锢自由、代表邪恶的铁笼。通过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五、深层研讨:

1.《华南虎》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应如何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2.“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华南虎的说课设计及反思篇二

《华南虎》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三篇阅读教材。

指导思想: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学生主体、老师主导,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材分析:本课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诗创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在桂林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但在“我”的眼中,这不仅仅是一只通常意义上的老虎,而是另一个“我”。那“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破碎的牙齿”“铁笼”都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境遇:当时在干校的绝大部分学员都已回京或分配到别的城市,而自己是属于少数不能入京的“分子”之一,心情异常沉重。正如作者所说:这只虎与我当时的境遇是何其相似啊!而“灰灰的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则深深震撼了“我”,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发自“我”的灵魂深处,诗人借虎喻人,全诗赞扬的是华南虎,表现的却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学情分析:我担任七年级(3、4)两班的语文教学,共有学生98人。根据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本班学情比较了解,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优等生约占10%,这部分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丰富的课内外知识,课堂反应迅速,理解和接受能力强,在学习上常有“吃不饱”的现象;中等生65%,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较差,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但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各种作业,基本能跟上教学步骤的需要,学习上处于“刚吃好”的状态;还有25%的学困生,学习基础差、习惯差,总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成绩很不理想,学习上有“吃不了”的现状。

知识目标

1、背诵诗歌。

2、了解“华南虎”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整体把握诗歌形象的能力。

2、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体会意境,理解诗作蕴含的感情及社会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培养学生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把握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

1、诵读法:这是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的重要方法。本首诗歌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和丰富的内涵。以诵读带动全诗的学习,从而深入理解“华南虎”的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鉴赏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即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诗句,了解诗中众多形象所表现的深层含义,进而把握形象和主题的关系。

1、制作ppt课件。

2、学生预习:熟读诗歌;搜集并整理作者相关知识;查资料书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一课时

充分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深层研讨,把握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鲁迅的“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引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家及背景简介。(学生交流,老师明确)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是“七月派”的重要成员。“文革”期间,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主要作品有:《华南虎》、《半棵树》《掉念一棵枫树》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本事写于1973年6月,人们的精神自由受到严重束缚的十年动乱时期。

2、听课文录音,感知华南虎的形象。“华南虎是一只______的老虎。”(鼓励学生谈出个人感受)

三、合作交流,深入学习。

一形象探究: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学生自由回答)

2、这只华南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补充;代表汇报,集体小结)

3、对华南虎,“我”和观众的态度有何不同?你对“我”和观众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只要扣紧课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二理解主题:

品读诗歌最后一小节,思考:

1、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联系诗歌写作背景理解).

2、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作者在这里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了什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鼓励学生谈出个人感受)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诗人以被囚禁在笼中、失去自由还饱受摧残嘲弄的华南虎形象为象征,表现了自己及同类人在艰难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你能说说诗中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吗?

2、请同学们诵读课本p213页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一诗,试比较它和《华南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困厄中坚毅不屈的华南虎给了诗人的灵魂以震撼。的确,追求不屈服、不苟活的亮丽人生,是诗人的思索,其实也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人生追求的方向。同学们,在悲怆和困顿中成就的,是伟岸,是卓绝。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就让我们以强者的姿态告白人生,告白自我吧!

六、作业

1、熟读诗歌。

2、请写一篇《华南虎》读后感,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华南虎

牛汉

观众:冷漠无情、愚昧无聊、人格堕落、市侩可笑

老虎:高傲不羁、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勇敢抗争

“我”:良知未泯、深有感悟、超越苦难、奋然前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在深深的思忖一个问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将运用怎样的教育理念,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实实在在的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既不能上成说教式的政治课,又不能上成单是知识传授的训练课。原先,在上课的理念上曾遵循12个字,也是平日上课与听课的心得之悟,我觉得一堂语文课应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融融。”当上完这节课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想,给它充加了八个字,那便是“沉思默默,感受深深”。我想这20个字将成为我今后施教的座右铭,也会让这样的语文教学观落实到今后的语文课堂之中。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兴味盎然、丰富多彩,充满文学的气息。也让语文的味道更加的浓郁隽永。同时,让批注式自学和随笔杂谈式练笔与博览群书有机结合,让课外量的积累推进课内质的飞跃!

华南虎的说课设计及反思篇三

时间:2005年5月25日下午第一节      地点:07级1班教室

授课教师:          授课内容:七年级(下)28课《华南虎》

教学目标 :

2. 学习和积累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从理解诗歌的形象入手进而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布玩具。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找与老虎有关的成语。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研讨

1.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写了哪些形象。

2.朗读,说说华南虎的形象。

(1) 华南虎的外形特征。

(2) 华南虎的内心活动有哪些?

(3) 说说写华南虎的句子中哪些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4) 小结华南虎的性格特征。

3. 分组讨论:铁笼、铁栅栏、观众的形象。

4. 小结:指出象征手法及本诗的意义。

三、总结。

四、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

28华南虎

牛汉

华南虎        观众               我

向往自由、勇于抗争     无耻、卑微、冷漠      良知未泯

表现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华南虎的说课设计及反思篇四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重点分析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8、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华南虎的说课设计及反思篇五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一课时

一)、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教师范读诗歌。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生自己揣摩诗歌情感,大声朗读诗歌。

2、说说对整首诗的理解。

1、《华南虎》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以下选自《梦游人说诗》)1973年6月,我(牛汉)第一次去桂林时,写了一首《华南虎》,连我自己事先也没有料到竟然写了一首大煞桂林风景的老虎诗。老虎,按它的气质与形象,很难与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但是,我却以愤激的情绪写了一只体态并不出众的虎。有生以来,我多次见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这只华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齐齐哈尔见过一只囚放铁笼不久、狂吼不已的东北虎,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没有动过写虎的念头。前面说过,我的气质不是喜欢写壮美的事物吗?为什么没有写狂吼如雷的东北虎?一般说,我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应还不算迟钝,但让我冷静地剖析我当时的感应,使之理论化,确没有这个本领。我只能尽量真实地写下当时形成诗的经过。

2、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五)、深层探究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8、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华南虎的说课设计及反思篇六

1、能从诗人观察思考的视角入手,从诗句的实写和虚写中,感悟诗句背后华南虎形象的象征意义。

2、能在不同文体、类似题材的诗文的比较阅读中,深层思考自由与生命的内涵。

素来生性刚烈威猛、笑傲山林的华南虎,却也被囚禁于狭小的铁笼,供人赏玩。我们在参观动物园时,何曾触动于类似情景?我们是否该随同摩肩接踵的看客一样,观之赏之,嬉之笑之而已?诗人的思绪走向,对我们或许是一种启示。

熟练地、带着强烈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我”的情感倾向和华南虎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以一个游客的身份,从何处实写老虎,从何处虚写老虎,进而提出问题,集中归纳:

1、在诗中,“我”实际看见、听见的是什么?

2、在诗中,“我”实际并没有看见听见可又仿佛“看见”“听见”的是什么?

3、第1、2题所写内容有什么区别?从实写走向虚写,你觉得有道理吗?

4、虚实之中,你觉得是否有一种真实的存在?如有,它是什么?

结合上述问题,自主朗读课文,思考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再在小组内或请教老师,解决疑难问题,自主进行修正。

问题解决参考:

1、“我”实际看见的是:老虎安详的背姿,悠悠拂动的尾巴,健壮的腿,破碎凝血的趾爪,墙壁上血淋淋的沟壑。

听见的是:人群的叽叽喳喳,观众的厉声呵斥和苦苦劝诱。(没有听见老虎的声响,反衬出老虎对人群举动的蔑视,以无声的举动展现自己高贵的灵魂。)

2、“我”实际并没有看见可又仿佛“看见”的是:火焰似的斑纹,火焰似的眼睛。

并没有听见可又仿佛“听见”的是: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

3、实写的老虎让人看不见它的面目、眼睛,听不见它的咆哮(而这些最能彰显老虎的力量与威严),显得沉稳、安详。

虚写的老虎(最后一节)让“我”“看见”了,也让“我”“听见”了,“我”在“我”的想象世界中“见”到了老虎的本来面目。

从实写到虚写,是作者根据实际所见所闻(老虎安详的背姿,以及其它的肢体语言)作出的合理推想,是根据老虎在笼中的身体存在姿态而揣摩出的精神存在状态,符合逻辑。

4、不论是在虚写中还是实写中,一直真实存在的是老虎“不羁的灵魂”。正因为老虎有一颗不肯屈辱的高贵的灵魂,一种不甘命运摆布的顽强的生命意志,一种对独立人格、自由与尊严的极度渴求。

老虎如此,其它动物呢?请阅读下文,并思考文后问题。

一件小事的震动

[美]索尔·贝娄著小玉译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很热。我住处的前面有一群孩子正在起劲地捉那些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使我想起了我小时侯的一件往事。

那时候我住在南卡罗来纳州,12岁的我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关到笼子里玩,乐此不疲。我家住在树林边上,每到黄昏很多画眉鸟回到林中休息和唱歌,那歌声悦耳动听,没有一件人间的什么乐器能奏出这么优美的乐曲。我当机立断,决心捉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个人唱歌。

果然我成功了。那鸟先是不安地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的恐惧。后来就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我听着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声,兴高采烈,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我发现有一只成年的画眉在专心致志地喂小画眉,不用说这定是小画眉的母亲,果然在她的呵护下,小画眉一口一口地吃了很多类似梅子的东西。我高兴极了,因为由它自己的母亲来照料,肯定比我这个外人要好多了,真不错,我竟找到了一个免费的保姆。

次日,我又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我大惊失色的是,小鸟竟已经死了,怎么会呢?小鸟难道不是得到了最精心的照料了吗?我对此迷惑不解。

后来著名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找到一个机会,把事情说给他听。他听后做了解释。他说,当一只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之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这话犹如雷鸣似的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竟是这样的深刻。从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关进鸟笼,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这样。

1、你如何看待华南虎和笼中小画眉各自的处境?

3、在自由与生命之间,你觉得什么最重要?请你替已经死去的小画眉鸟说一说心里话。

华南虎的说课设计及反思篇七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1、《华南虎》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8、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华南虎的说课设计及反思篇八

1.知识和技能: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坚持阅读的个性体验,要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诗歌创作的象征手法,及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2.过程和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诗歌的象征意义去思考一代知识分子在特殊时期的生存状态,并且鼓舞自己在人生的困境中永不低头。

联系创作背景理解对诗歌进行解读。

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共同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华南虎,牛汉),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规律: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理解的角度可能有差异,其实一切文艺欣赏皆如此,自古以来我们就提倡这种阅读观念。对于这首诗歌,老师就鼓励你们说出自己的见解。

首先请同学们出声自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教师下去巡查指导)

学习诗歌,读好诗歌首先要理解,理解了才能读进自己的感情,所以首先来谈一谈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

1.先从内容上谈整体印象。

2.再细致地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对于“华南虎”形象的理解。

3.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自己所结合的诗句进行朗读。

4.教师针对同学们的发言,做出总结。

……(同学发言)

总结:不管老虎当时在想什么,他的安详和悠然绝不是向人类的一种屈服,决不是和人类的合作,他没有沦落成一个为他的敌人表演的小丑,他活他自己。老虎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他固守着的是灵魂的高贵,精神的自由。(点出虎的形象意义的核心)

(此处学生的理解没有涉及到诗歌的创作背景,很有可能是表面化的,停留在对虎的解读。)

作者对虎的遭遇同情,感到痛心,他希望看到虎坚强不屈地继续反抗下去,相信精神的自由终究会战胜世俗的卑劣。

1.读完第二节、第四节诗。问:如果作者是一只被囚禁的虎,他会像老虎这样做吗?(此问题将对虎的解读由动物的层面深入到人的精神层面)

结论:作者也会像这只华南虎一样去奋争,不会屈服。那么诗歌就不是单纯在写一只华南虎的生活,而是有人的影子。含有象征。

2.华南虎象征什么样的人?

3.诗歌中其他象征体的分析。“铁笼”“栅栏”“水泥墙壁”“山林”“火焰”(由学生找学生分析,不全面教师再做补充)

1.介绍诗人资料和创此诗创作背景。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每首诗都应该写明创作的时间,这对了解诗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也就是说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我们看诗歌的写作时间,是1973年,那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诗意的年代。(引导学生阅读的深入和细致,从诗附带的创作时间谈起)

介绍诗人资料以及创作背景。

是借老虎的精神来象征自己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人格的固守。

3.启发:这只老虎仅仅象征了诗人自己吗?

象征了当时深受迫害处于困境中的无数有良知没放弃人格和尊严的知识分子。

4.讨论:“我终于明白了”作者明白了什么?(对“我”形象的解读,对诗歌内涵的进一步理解)

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气氛、政治气氛中,自由是乞求不来的,只有争取,那么争取不来的只有超越,像老虎一样超越了肉体而固守精神上的自由,虽然孤独但不会堕落。这种俯视、蔑视现实中芸芸众生的高贵,只有经历磨难的纯粹的知识分子才会写出这样的文艺作品,这是发自他们灵魂深处的声音,是超越了时代,超越了现实的精神的大自由!所以他们是生活的强者!(板书)

5.探讨诗歌的现实意义。

6.带着理解;朗读诗歌。(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出声读诗歌,解决字词障碍。

学生发言,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中间可能有不同的声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学生发言。

指名学生朗读诗歌。

自谈理解。要结合诗句。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相关范文推荐
  • 10-16 最新学会感恩高中 高中生感恩节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优质8篇)
    人生是一条没有回头路的道路,我们要勇敢地向前迈进,不留遗憾。设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思考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生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会感恩
  • 10-16 最新中班语言教案顽皮的小雨滴(精选8篇)
    这份教案的编写是为了促进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二教案的案例,供教师们学习和借鉴,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教学创新思
  • 10-16 总经理的辞职报告才有利(优质17篇)
    通过撰写报告范文,我们可以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呈现相关信息。请大家参考下面的报告范文,以便更好地理解如何写一篇优秀的报告:总经理的辞职报告才有利篇一尊敬的领导:您
  • 10-16 2023年求职面试技巧 求职面试心得(通用5篇)
    征文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让我们的声音被听到、被认可。写征文时,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提升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下是一些有趣的征文范文,希望
  • 10-16 2023年结婚送红包祝福语格式 结婚红包祝福语格式集锦(通用8篇)
    范文是写作研究和探索的重要素材,通过深入分析范文,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秘密和规律。怎样通过对范文范本的钻研和模仿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和创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 10-16 清明节温馨问候语(大全8篇)
    公益项目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科技手段,更好地传递公益信息,拓展公益影响力。如何参与公益活动,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公益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
  • 10-16 店铺转租合同 店铺转租合同协议书个人(优秀8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规定工作内容和待遇的约定。下面是一些运输合同的典型范本,供大家进行借鉴和修改。店铺转租合同篇一把自己闲置的店铺转租给别人时,需
  • 10-16 2023年毕业生工作自我介绍信 毕业生自我介绍信(大全10篇)
    运动会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来宣传吧!编写运动会宣传语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使其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的运动会宣传案例,希望能帮到大家
  • 10-16 2023年中班冬至的创意美术教案反思(大全8篇)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每节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以下是经过实际教学验证的二年级教案,供您参考。中班冬至的创意美术教案反思篇一1、对朗
  • 10-16 最新公司年会主持稿子(通用9篇)
    条据书信是一种规范的书面表达方式,它准确、清晰地呈现出需要传达的信息和要求。在撰写条据书信时,可以参考一些范文或样例,了解优秀书信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小编为大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