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课说课稿子 小学一年级音乐说课稿音的强弱(优质5篇)

时间:2023-09-30 19:56:07 作者:紫薇儿 一年级音乐课说课稿子 小学一年级音乐说课稿音的强弱(优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音乐课说课稿子篇一

执教:南头小学郁芳

教学重难点:对力度变化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目的:学习音的强弱,通过听、唱、做、练等感受力度变化,懂得音乐中强弱变化的作用。

教材分析:“音的强弱”这一课是音乐八个要素之一“力度”的第一次出现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从大自然寻找强弱不同的声音。用具有度对比的乐曲欣赏导入音乐。

教具:1、钢琴2、投影仪3、电脑4、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并师生互相问好。

(用唱歌形式互相问好)

2、复习歌曲《铃、板、锣、鼓》,并请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3、新课:结和教材11页图示,让学生回答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强、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弱?

1)放鞭炮。强2)说悄悄话。弱

4、看多媒体课件听辩二首乐曲;

1)《摇篮曲》

2)《大刀进行曲》哪首乐曲表现的声音强、哪首乐曲的声音弱?

生答:1)声音弱2)声音强。

教师总结:我们在大自然听的声音有强有弱,音乐中的音也有强有弱。

5、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听火车由远处驶来,又渐渐远去的声音。

提问:火车由远处驶来时声音的强弱是怎样的,火车渐渐去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火车驶来时声音是由渐渐到强的,火车远去的声音是由强渐渐弱的。)

板书:---音乐要渐渐强起来。

(力度记号:渐强)

---音乐要渐渐弱下来。

(力度记号:渐弱)

6、让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强弱变化的声音。

如:飞机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汽车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7、用这两个记号拍以下节奏。

1)请同学用拍以下节奏××××××

2)请同学用拍这个节奏××××××

3)再请同学们用拍××××××

(渐强)(渐弱)

教师给予评价并示范正确的拍法。

8、通过语言练习。

教师读:小河流水生:××××按读四遍,

哗啦啦啦

可边读边拍手,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做出渐强渐弱,控制音量。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词,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力度的变化。

如:一生问:小雨小雨,一生答:滴嗒滴嗒;

××××××××

9、通过音色对比练习。

用打击乐器铃、板、锣、鼓按“””的变化敲出以下节奏

四二拍××|××|×××|××××|×××‖

10、模唱练习:(用声音感受和表现力度的变化,又达到练声的目的)

师唱:四二拍5313|5―|

火车开来啦

生唱:55|5-|55|5―|5―||

呜呜呜呜呜呜

(4、5小节上有连音线和记号)

5432|1―|11|1―|11|1-|1-||

火车开走了呜呜呜呜呜呜

(6、7小节上有连音线和记号)

11、课堂小结:(由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个什么新的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表示渐强表示渐弱

教师总结:这节课通过唱、读、拍、奏等不同方式的力度变化的体检,使同学们对音乐渐强、渐弱的变化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表现能力。

12、布置作业,下课,用唱歌的形式师生再见,听音乐离开。

1.小学音乐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一年级音乐课说课稿子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快乐的一天》和《其多列》,使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教学重难点:

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导入。结合“放牧”主题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已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2、聆听《其多列》: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3、聆听《快乐的一天》:

(1)听前,引导学生谈上学第一天的感受。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4)复听时,让学生自由想象,创编动作表现没段音乐的内容,鼓励学生编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音乐课说课稿子篇三

一、说教学内容:

这堂课我运用的是小学一年级(人教版)的教材,主要内容是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二、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主要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体验音的强弱,并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其次是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这堂课的重点就是感受音的强弱,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理歌曲。

四、说教法学法: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

在本节课中,我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具体做法有:

1、律动体验:上课铃一响起,在没进入教室之前,我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强弱对比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律动进教室。目的一是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感受到音的强弱,二是基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爱模仿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后面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作准备。

2、问好体验:我一反常态,采用两次师生问好,第一次强,第二次弱,为了更好地导入新课。

3、游戏体验:我抓住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玩律动游戏感受音的强弱,训练学生灵活的反应能力。

4、色彩体验:我尝试着运用一种让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新的教法,不限定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想像、去创造,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示音的强弱,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5、生活链接:让学生说说生活当中,身边发现的声音有哪些是有强有弱的,目的在于我们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本身,而应该能延伸到课外,联系到生活。

6、找强弱: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7、唱歌曲体验:这是本课的难点之处。如何让学生把学会的强弱知识迁移到音乐课的核心部分——歌曲中来是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拍打着有强有弱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之后再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易于接受,也能更好地演展。

最后就是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一年级音乐课说课稿子篇四

《小小雨点》是上海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春雨沙沙”,讲述的是在春雨的滋润下,万物复苏的景象。《小小雨点》是一首很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歌词以拟人的手法向孩子们渗透了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富有寓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理想情操教育。本歌曲是be大调的,全曲是由四个乐句组成,其中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完全相同,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除了末落不同外,其它小节完全相同,整首歌的旋律始终映衬着一种轻巧活泼的情绪,学好《小小雨点》,对学习下首歌《小树快长大》做好铺垫。

2、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目标。)

(1)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并懂得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

(2)学生能正确的说出沙锤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为歌曲创造歌词,提高即兴创造能力。

3、说重点、难点

重点:能演唱《小小雨点》和沙锤演奏。

难点:即兴创编歌词。

4、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电子琴、沙锤、歌页

二、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确定了本课的教法:

1、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

2、示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以自己为展示对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3、体验教学法: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调动学生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较活泼、好动、好玩,根据这些特点,本课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激趣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孩子们的全身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把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教学中有规律的“动”,实现玩中学,乐中学。

四、说教学过程

(我准备从六个环节来讲)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1、插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师生一起律动踩着节奏点进教室,学生围坐成一圈。(创造这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伴随着动感而富有节奏的音乐,学生完整而充分聆听音乐作品并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同时也融洽了师生关系。)

2、老师启发性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进来的时候一直在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注意观察,讨论图上都画些什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语言来描绘出美丽的奏景象。教师适时引出新课题并出示歌页。)

第二环节:发声练习

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如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直观形象进行教学,使学生最终达到情意的表现,在发声练习中,我采用了《我学小动物叫》的练习曲,教师唱前半句,小朋友唱后半句,要求声音干脆。例如:

1234|5-|53|1-:||

老师:小猫怎样叫(学生)喵喵喵

小鸭怎样叫嘎嘎嘎

这样练习,不用过多的理论讲解,学生就会把小猫、小鸡、小鸭……各种声音来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第三个环节:节奏游戏

xx|xx|xxxx|xxx|x-||

高兴高兴高高兴兴我真高兴

为了加强节奏的训练,我以《抢座位》的游戏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五只椅子,六只写有一小节节奏的头饰,让六人戴上头饰,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排队绕着椅子走,当音乐停止时立即抢座位坐下,没抢到座位者,要求他指挥全班同学依次拍打出五人头饰上的节奏,然后退了游戏,另请一人戴上头饰,继续游戏。这样的游戏教学,改变了以往陈旧、枯燥的教学形式,使教学过程变得十分生动活泼,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的乐趣,可以使其更好地感受和体验音乐节奏,培养了丰富的节奏。

第四环节:学唱新歌

在学习本歌曲时,我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听一听,播放录音《小小雨点》,让学生有整体感知整首歌曲的韵律,引发学习歌曲的欲望。

2.唱一唱,教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模仿雨点“沙沙沙沙”的声音来哼唱旋律。

4.引导学生体验歌词的情绪,教师启发性提问:“下雨了,小花、小鱼的心情是怎样?如果你是它们会怎么样呢?你们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表现出来吧!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呢”。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歌唱。

5.引导学生分角色歌唱。你们想当谁呢?(由学生自愿担任角色教师当小雨点,小雨点落在花园里,花朵就要唱起歌、跳起舞;落在鱼池里,鱼儿们也要唱起歌欢迎小雨点的到来。

这样化难为易,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使孩子们始终处在兴奋,积极的状态下学习新歌,在情境中,孩子们完全没有学曲、记词的压力,完全是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自主的学会了歌曲,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环节:认识沙锤,引导学生自制沙锤,为新歌伴奏

生活本来就是音乐的源泉,通过孩子们细心观察和发现,引导他们利用生活中的废品通过实践自制沙锤。例如:用矿泉水瓶、玻璃瓶里面装上沙子,再加上一些装饰品,废品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漂亮的沙锤。能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模拟营造下雨的意境,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例如:分组伴奏、师生合奏、男女合奏等。(这个环节体现了课标的理念之一“合作”在音乐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思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创造力)

第六环节:创编歌词

学会歌曲后,我启发性提问:“春雨的到来,除了花儿、鱼儿都很高兴以外,还有谁会更高兴呢!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歌词创编,每小组6个人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并以绘画、舞歌唱等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用动作来现出音乐欢快的情绪。用音乐启迪美的想象力、使他们受到美德熏陶,并诱发学生展开思维展现自我,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享受音乐的乐趣,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教师课堂小结:教师启发性提问,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我们应该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

学生们和老师随着音乐唱着自编的歌曲结束教学。这样的方式首尾照应,学生带着满足而又愉快的心情离开教室。

附:板书

小小雨点

练习曲:1234|5-|53|1-:||

老师:小猫怎样叫(生)喵喵喵

挂图节奏练习:

xx|xx|xxxx|xxx|x-||

高兴高兴高高兴兴我真高兴

创编歌词:

小小雨点小小雨点沙沙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小雨点小小雨点沙沙沙沙沙

落在??

小学一年级音乐说课稿《音的强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一年级音乐课说课稿子篇五

教学重难点:对力度变化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目的:学习音的强弱,通过听、唱、做、练等感受力度变化,懂得音乐中强弱变化的作用。

教材分析:“音的强弱”这一课是音乐八个要素之一“力度”的第一次出现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从大自然寻找强弱不同的声音。用具有度对比的乐曲欣赏导入音乐。

教具:1、钢琴2、投影仪3、电脑4、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并师生互相问好。

(用唱歌形式互相问好)

2、复习歌曲《铃、板、锣、鼓》,并请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3、新课:结和教材11页图示,让学生回答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强、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弱?

1)放鞭炮。强2)说悄悄话。弱

4、看多媒体课件听辩二首乐曲;

1)《摇篮曲》

2)《大刀进行曲》哪首乐曲表现的声音强、哪首乐曲的声音弱?

生答:1)声音弱2)声音强。

教师总结:我们在大自然听的声音有强有弱,音乐中的音也有强有弱。

5、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听火车由远处驶来,又渐渐远去的声音。

提问:火车由远处驶来时声音的强弱是怎样的,火车渐渐去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火车驶来时声音是由渐渐到强的,火车远去的声音是由强渐渐弱的。)

板书:---音乐要渐渐强起来。

(力度记号:渐强)

---音乐要渐渐弱下来。

(力度记号:渐弱)

6、让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强弱变化的声音。

如:飞机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汽车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7、用这两个记号拍以下节奏。

1)请同学用拍以下节奏××××××

2)请同学用拍这个节奏××××××

3)再请同学们用拍××××××

(渐强)(渐弱)

教师给予评价并示范正确的拍法。

8、通过语言练习。

教师读:小河流水生:××××按读四遍,

哗啦啦啦

可边读边拍手,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做出渐强渐弱,控制音量。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词,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力度的变化。

如:一生问:小雨小雨,一生答:滴嗒滴嗒;

××××××××

9、通过音色对比练习。

用打击乐器铃、板、锣、鼓按“”和“”的变化敲出以下节奏

四二拍××|××|×××|××××|×××‖

10、模唱练习:(用声音感受和表现力度的变化,又达到练声的.目的)

师唱:四二拍5313|5―|

火车开来啦

生唱:55|5-|55|5―|5―||

呜呜呜呜呜呜

(4、5小节上有连音线和记号)

5432|1―|11|1―|11|1-|1-||

火车开走了呜呜呜呜呜呜

(6、7小节上有连音线和记号)

11、课堂小结:(由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个什么新的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表示渐强表示渐弱

教师总结:这节课通过唱、读、拍、奏等不同方式的力度变化的体检,使同学们对音乐渐强、渐弱的变化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表现能力。

12、布置作业,下课,用唱歌的形式师生再见,听音乐离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