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读书心得 名著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精选6篇)

时间:2023-10-01 10:09:12 作者:影墨 世界名著读书心得 名著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精选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界名著读书心得篇一

一直以来我偏爱看一些死去的人写的东西,我觉得这些书或散问或笔记至少经过时间的筛选,到现在都能存在就是一个证据。所以较少看现代的,在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下有幸阅读了《平凡的世界》后,虽谈不上荡气回肠,却令我呆呆地思考了半天。平凡的世界,是的,我们的人生可能很平凡,我们的世界也可能很平凡,不平凡,不简单的,是人,是我们自己。

路遥用深厚的基础,描绘了多个人物的性格,不失客观地书写了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下各种小人物闪烁的人性光芒,我无心去理会别的,使我震撼的,是孙家两兄弟,和他们的恋人,农村与城市双重撞击下的各种美德。

无疑少安与少平如果在同样的环境下,读一样多年的书,他们的各方面几乎是惊人的相似的。但是命不由人,少安13岁就开始了当时看来永无止境的苦力活,而少平在大哥的帮助下读完高中,就是因为读完高中!他们的人生观在几乎相同的时候又几乎完全不相同!少平追求的是一种理想,他与钱财无关,与前途无关,只是一种美好的梦想,只是不甘心一辈子与土地依伴的心理,这是我的理解,因为我自己正处在这样的挣扎。路遥写得如此深刻,写得如此真实,身为80后,不看平凡的世界,实在是一种遗憾。这句话可能有广告的嫌疑,呵呵。

少安是一种比较老成的性格,这是由于他身为兄长的一种天性。当了老大,血液里总有一种照顾小弟小妹们的情感,我家族的大伯当年也是如此,少安!就象我父亲的义弟,我的叔叔,他们这类人,勤勤恳恳,不怕苦吃,只为了家里的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至于自己,无所谓。

他们可以说是自私的,因为他们只为了家人,亲人。他们却是伟大的,因为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年代已经很难寻找。少安面对爱情时的退缩,胆怯,可以说是理智的选择,虽说贫富悬殊已不是问题,可是要看你悬殊到如何的境界。我不可以想象润叶可以象秀莲一样下地干火,烧砖,磨满手老茧,整天灰头土脸,少安如果与润叶结婚,幸福的期限不会超过一年。

这本书里的人物形象无数,辉煌的人物性格也是缤纷至极,让人恨不得一个一个地读到骨子里去。强烈推荐。特别是少安与少平,或许能让我们懂得,人,为什么活着。

世界名著读书心得篇二

《平凡的世界》,这书名实在是起得太好了,有一种洗尽铅华,尘埃落尽的感觉,是一个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的人,在经受了各种苦难的折磨之后,回头再望来时路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一种宽容。想当初选择读这本书,也是被这书名所吸引。

而现在,《平》让我从空中回到了地面,知道了脚踏实地,知道了平凡中的伟大。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将从此成为一个收起锋芒的中庸的人,我是一个手中有着大把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处在我这样的一个年纪,应该是努力奋发的,应该像少平那样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再想路遥写作这本书,也不是在他的年轻岁月,而是在经历了大起大落的40多岁。

我想读了《平》,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但愿自己在今后的人生岁月中,不管是失意落魄,还是辉煌兴奋的时候,都能够想起路遥,想起《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它的内容如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几十年的时光,在路遥笔下铺展开来,没有一点的矫柔造作,没有一点为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给我们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内蕴丰富的生活图景。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

从孙少平,到孙少安;以及田晓霞,田润叶;少平的师傅以及师娘,少安的山西老婆。还有那个山村里面所有的人际关系,世故的,淳朴的,农村特有的风情和地域色彩。里面包容了路遥太多的写作功底和技巧。他对农村的热爱,对中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赞扬,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显现。他崇尚艰苦奋斗,坚信承受苦难是成功的必然。他不忘记歌颂中国农民那一颗质朴的心,敢于拼搏,敢于吃苦的精神。不忽视属于农民的那种特有的爱情传达方式,以及由于文化差距而引起内在素养不同而造成的爱情悲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世界就是农民的世界。而路遥,用敏锐的眼光注意到了这点,取材于中国西北部一个普通的农村,然后,在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中展开整个故事情节。用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小世界折射出整个中国,整个人类的平凡的世界。

生活本身就是无数庸常琐事堆砌而成,所以,世界本身就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通篇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家庭的成长历程。没有戏剧化的情节,同样没有传奇性的故事,全部都是按照生活的常理发展的,让读者觉得真实,觉得可信,给人美感的同时,给人以激励,给人以震撼,直写到人的灵魂深处去。

人物的刻画也极其独到。注重人物的现实性。比如,孙少安,是个耿直,质朴的农村男子,他善良,能吃苦,有责任心,同时血气方刚,真心地爱着润叶。但是,却因为他身为农家,而润叶却受过高等教育,所以,他在润叶面前表现出退缩,爱,却没有勇气,爱,却自卑。这样的心理矛盾,路遥刻画得细致入微,尤其逼真。同样,也很符合现实状况以及现实心理。他,最终错过了润叶。但是,同样,因为他的小农意识的局限,他娶了山西姑娘以后,生活便代替了爱情,一切平淡了,生活便是真实的生活了。

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无不让人惋惜。那么好一个姑娘,受过良好教育,活泼,勇于追求,热爱生活,爱着孙少平。却最终生命赋予她只有那么短短的二十几年。后来,少平和师傅的妻子结合。一切都很平淡,没有轰轰烈烈,故事的深刻性,我们却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它在我们心里烙上了深深的烙印。

中间还有太多农村世故人情的描写,同样非常现实与逼真,向我们展示了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农民特有的心理。

另外。路遥取材于农村,但是,写的故事并不是单纯的农村。还有城镇。写的是生活在农村的人以及城镇的人,还有这些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着实是一本太好太好的书。当然,自己感受才最具有说服力。里面还有太多的蕴涵丰富的内容,等待大家去挖掘。

厚厚的一本《平凡的世界》我已经读过三遍,但每次都会带给我新的震撼与感动,因为我看到的是世间的真情,平凡但是真挚,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

在每个人的童年,父亲,可能都有一个高大的形象。是啊!几乎每个父亲都是家庭的顶梁柱,可是谁又能想到在父亲慈祥的笑容背后又有多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但是孙少安知道。“他父亲在他面前抱住头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见刚强的父亲在他面前流泪。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将要和学校的大门永远地告别了。他多么不情愿啊!他理解父亲的痛苦——爸爸也不愿意断送他的前程……就这样,他参加了全县升初中的统一考试。在全县几千名考生中,他名列第三被录取了。他的学生生涯随着这张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也就完全终结了!”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少安为了弟弟妹妹、为了那个家牺牲的太多太多,他没日没夜的忙碌着,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那个家,似乎从来都没有为自己“自私”一下,他是一个多么有情有意的人啊!

但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制约,少安的爱人,注定是甘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踏踏实实无怨的,学识多寡已非必要,耐劳勤快确是根本。所以润叶,那个勇敢而又脆弱的女孩最美好的爱情只能因为少安的抉择而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有曾经的付出,曾经的美好回忆,但终究总是一段宝贵的财富,总是她心灵难得的一段慰籍和甜蜜。但无论如何,润叶最终是臣服在世俗的压力下了,虽然有些许的愤恨和睚眦必报的态势,也曾洁身自好过一段日子,偏偏她碰到的是和她一样固执的李向前,正是因为他们的固执,他们的结局只能那样。

少平是作者重墨渲染的对象,也是我最佩服的角色。他是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端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奋进,不卑不亢的学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以尊严慰灵魂,总是深有自尊情素孩子的必然选择。在我的生活中就有着像少平一样的典型,正是他们的精神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与力量,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从平凡中来,归附于平凡中去,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于农田、城市工地,还有煤烟四起的地下坑道中。也许,不平凡的点点滴滴,就润化在平凡的滴滴点点之中。

田小霞的出现,给了少平的生活更加丰富的内容。关于她的章节,我都会一遍又一遍的通读因为有他出现的时候,总会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有了她,我们的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还是幸福的。而她的牺牲,却把那缕阳光多走了,少平的悲痛与彷徨让我再次潸然泪下,田小霞是少平的一个梦,破碎但深情、酣畅却桎跛的梦。她的牺牲,让我认识到这就是生活,它是残酷的,天有不测之风云,就算再好的人,上天也不会100%的保证她的生命会有不测。

掩卷深思,真正的爱情究竟是什么?孙少平与田小霞的爱情给了我极大震撼,那是真正跨越了一切界限的两颗心灵的交汇,彼此的吸引与爱慕。而正是他们的勇气才没有重蹈润叶与少安的覆辙。我相信那就是真正的爱情。

那么少安和润叶呢?他们服从了命运的安排,最终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与一个自己不曾爱过的人过起了柴米油盐的日子,他们相互扶持,紧紧依靠直到老去。还有润叶和李向前、润生和郝红梅、孙兰花和王满银,他们都是被生活拉在了一起,也许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的感情不像现在都有些青春偶像剧中所演的那样轰轰烈烈,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彼此都从对方那里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写到这里,我已明了,所谓的真正的爱情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幸福的感觉,而幸福可以有许多中表现,可以有许多种载体,但最重要的是要被感觉到。也许那些青春偶像剧中所演的有些夸张的情节只是我们对所谓的“真爱”幻想太多而产生的错觉。虽然不排除这世界上的确有如此的恋爱,但绝大多数的爱情,发生在我们头上的爱情故事,却都如白雪一般平淡无奇,而这才算是真正的爱情,也就是真爱才对吧!

纵观《平凡的世界》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情意,有亲情、友情、爱情。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润生与红梅的爱情,少平与金秀的爱情,润叶与福堂的亲情,晓霞与福军的亲情,李向前与李登之的亲情,少平与金波的友情,少平与师傅的友情,润叶与晓霞的友情……《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语是:亲爱的。亲爱的大地,亲爱的双水村,亲爱的父亲,亲爱的弟弟,亲爱的朋友,……总之,所有人世间的真情都在这里一一的展现。

我想起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

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无论是阳光下,还是风雨里,都可以闪耀出一种读之即在的光荣了。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西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林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不会在留存,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眼看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尽管时光荏苒,但现在的黄土高原的外貌依然如故,这里仍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如路遥所讲述的那样:情满人间。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们啊!看看你们的周围,父母千里之外的一个电话、成功时朋友的一声祝贺、失落时爱人的一句安慰,让我们重新把这些爱的片断品尝、珍藏,不仅作为美好的回忆,更是作为内心的一份宝藏。这亲情、友情、爱情一起织成了一张温暖人心的爱的网,时时刻刻给我们温情与力量。

因为有爱,世界变得美丽!

掩卷深思,心中浮浮沉沉,颇有感叹世事苍桑,人海茫茫之情,正象路遥在后记中写道

“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我想他做到了。

世界名著读书心得篇三

《父与子》描写的是父与子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巴扎罗父与子夫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的年轻一代——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老一代人。当然,在对待年轻人的态度上,父辈中的人们态度各有不同,尼古拉比较温和,希望理解子辈,想跟上时代,只是不太成功。巴威尔则固执己见,信奉贵族自由主义,对年轻人的反叛耿耿于怀。父与子的冲突在广义上表现为巴威尔和巴扎罗夫之间的对立,由此,在巴扎罗夫身上塑造了时代“新人”的形象。父亲的最大成功就是儿子超过了自己。

人生的路上多了一个同伴,也多了一个挚友。父亲从此再不孤独,父子俩一同匆匆赶路,一同去走人生之路。这是一条或许曲折或许平坦的人生之路。当父亲有了困难时,第一个想起的是儿子,当儿子有了困难时,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自己的父亲。儿子小时父亲是他的呵护神,儿子大时父亲是他的智囊和参谋;儿子小时是父亲的开心果,儿子大时是父亲的顶梁柱。

儿子小的时候,眼中的父亲是天下最能的人,是英雄;等儿子长大了,眼中的父亲总是那么传统,很保守。等儿子快老时,才发现原来父亲是那么英明,自己有很多不如父亲的地方。世俗的眼光总归是世俗的眼光:三十岁之前看父敬子,而三十岁之后是看子敬父。父亲有父亲的优势,有经验,老道;儿子有儿子的优点,有朝气,创新。

父亲的成功不一定是儿子的成功,而儿子的成功就是父亲的成功,父亲的最大成功就是有一个超过自己的儿子。每一个做父亲的都是在自己父亲的陪伴下,走完自己的前半生;而自己的后半生则是在自己的儿子陪伴子,这是一条永不间断的人类繁衍的链条。家族是这样发展,民族是这样振兴,人类是这样生息。

儿子总是在父亲的陪同下走好他的前半生,父亲总是在儿子的陪同下走完他的后半生。当父亲做成功了一件事,人们会说:“那是由于父亲的经验丰富,”当儿子做成功了一件事情,人们还会说“那是由于后生可畏,年轻有为”。如果父亲做失败了一件事情,人们会说:“那是廉颇老矣。”如果儿子做失败了一件事情,人们会说:“还太年轻,不成熟所至。”

人生的旅途总是要伴随着成熟和稚嫩、欢乐和懊恼、成功和失败,之所以这样才使得人生更加神秘和丰富多彩。

其实,父与子原本就是一个人,儿子是父亲的裂变,儿子是做父亲没有做完的事情的委托人。儿子会为有一个成功的父亲而自豪,父亲会为有一个成功的儿子而骄傲!

世界名著读书心得篇四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好运,但命运是不确定的,没有人能控制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现在。

《平凡的世界》中,我亲眼见证了命运的起伏。有些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没有任何预兆。正如书中所说:“没有永远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悲伤。”的确,任何幸福和悲伤都只会持续一段时间,就像一朵花会盛开也会枯萎,并且一直延续下去。但是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枯萎。也许只是阳光普照,转眼间却被夜风吹得四分五裂。清晨再看,只有几片花瓣在独自摇曳。生活中不确定的因素太多,让明天没有遗憾的方法就是把握今天。

现在提倡做长远打算,反对急功近利,这是对的。然而,在制定长期计划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目前的情况。今天比明天更重要。只有抓住今天的人,才能更好地利用明天。在为未来做准备的同时,也要关注今天的发展。

在当今信息发达、资源共享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有可能一落千丈。李嘉诚说:“如果一切都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我的命运会有什么不同?生活中充满了很多“如果”,转折点比比皆是,往往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为命运没有给我选择的机会,我成就了今天的我。”我们不应该为失去的机会而悲伤,也不应该盲目地等待未来的机会。相反,我们应该着眼于现在,努力发现和创造机会,尽管“转折点比比皆是”,但是能把握住“转折点”的人却少之有少。

命运无常,把握当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成天担忧未来,今天你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明天的好坏,只有抓住今天的人,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世界名著读书心得篇五

在这个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十分棒的好书,它就是《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是本世界名著,它讲述的是发生在19世纪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翁奥利弗·特威斯特是一个孤儿,他出生在济贫院,出生不久他的妈妈就死了。之后,他被当作一件物品一样被送来送去,受尽折磨,直到最终遇到一位善良的布朗洛老先生,这位先生收留了他,从此过上了好的生活。这个结果很完美,可是过程却是很凄惨。我真的不明白在他那瘦弱的身躯下有着如此坚持不懈的精神;也不明白他在饥饿、悲伤、孤独、痛苦下有这样顽强斗争的意志;更不明白他在尊严受到严重摧残下仍屹立不倒的原因。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可怜的奥利弗在已经失去亲人的痛苦下,受了这么多折磨。真不明白在他瘦弱的身体下,有着怎样的意志,能使他坚持不懈,使他在饥饿、寒冷、孤独下顽强斗争,向完美的生活前进。

最令我感动的是奥利弗遇到强盗集团的那段经历。奥利费在路上走上了七天七夜,饥饿难忍,疲倦不堪。他遇到杰克一个小偷。杰克把奥利弗带到了贼窝,小偷们想把奥利弗训练成一个小偷。但奥利弗受尽折磨也不愿意,逃了出来。读到这,我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他仅有10岁,可他的坚强、勇敢、正义是我们难以相比的!奥利弗承受着痛苦,宁愿过着流浪的生活,也不愿意成为一个小偷。他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向往,是支持他前进的力量。

与奥利弗相比较,我们生活的多幸福,可还是不满足,常常抱怨生活。在目标追求上,只是一遇到小小的困难,就放弃了,缺少意志力。此刻,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孩子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正和饥饿、孤独、寒冷作战。我们要珍惜现有学习条件,刻苦读书学习,让自我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本事去帮忙这些孩子,让他们和我们一样拥有灿烂阳光般的完美生活。

拦路虎!

世界名著读书心得篇六

《终身教育引论》是这次我读的书。读着这本书总是让我有一种惊叹的感觉。其中他阐明了终身教育的概念,集中讲述了终身教育思想。他的观点得到许多西方国家的赞同,被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书写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可其中作者朗格朗对于现代社会的一些认识,社会对人的挑战以及由此教育应该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帮助人更好地谋求美好生活,都让我觉得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实现。书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因此而要对整个从儿童时期开始的教育进行系统改造的想法,依然是我们现在追求的一个目标。

以下使该书中一些打动我的文字和段落,摘录如下:

“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个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是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研究,通过实习培训,人才会有更大的潜在可能性去有效地、应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由各类中小学和大学所提供的基础训练,并没有使儿童和青少年为成年后所承担的义务和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重要和迫切的事情是在单纯的智力活动这个狭窄范围以外,大幅度地扩展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必须为基础训练提出新的目标,必须制定、保持和发展判断能力、思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并且保持和发展属于每个人的、往往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损害的独特表现方式。……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在个性发展的完整概念中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力图不用先验的方法去向人们灌输现成的、陈腐的文化;我们深信,教育工作者对其他任何一个人、特别是成人能提供的帮助就是给他以工具,将他置于一种环境,使他能够依靠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自己的日常经验、斗争、成功和挫折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独立思考,并逐步地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使个性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现。”

“如果一个成人对自己的教育失去了兴趣,如果他除例外情况以外总是对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没有热情,那就是由于他在易受影响的年龄即青少年时期没有从提供给他或强加给他的教育中发现他所需要和期望得到的东西。……考虑整个教育,考虑教育个阶段的连续性和相互关系。当我们说到终身教育的时候,我们脑子中始终考虑的就是教育过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从长远来说,实现更美好的生活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在于建立一个彻里彻外地渗透着终身教育原则的社会,在于实施一种与社会的进步和成就紧密相联的教育。”

书中的语句总带给我一种温暖,让我觉得教育的美好,它对人类福祉的关怀。同时,又有一种悲伤,因为,时至今日,我们中的许多人依然接受着错误的、失败的教育。

书中说目前在大中小学进行的教育是基于对个性的一种短视的认识:获得知识的能力被放到比情感、社交、审美、身体诸方面发展都重要的地位上,没有考虑到个性的差异,那些不符合模式的学生也就同发展低于正常水平的学生一样成了不受重视的边缘人物。选拔的需要压倒了训练的要求。正是现代教育的写照,我们为了考试为了上大学而学习,对结果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学习的本质。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未来的成人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接受变革和各种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险活动,适应社会习俗、道德观念和理论学说的迅速变化。” 说明了学习的主要是让我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去适应以后的生活。

教育是对人的“长远利益的关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更是一种生存的必要准备。因此,在面对社会对人的诸多挑战时,教育应该成为帮助人们应对挑战、更好生活的手段,这就与现存的不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教育体系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可以说,终身教育不是简单地进行成人教育,它的实现有赖于整个基础教育体系进行相应的变革。它是一个整体的、连续的、系统的教育思想。

为了教育能更好地为人类的生活谋求幸福而努力将是以后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