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节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汇总8篇)

时间:2023-10-16 01:18:36 作者:GZ才子 最新春节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汇总8篇)

青春是一个人结交朋友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时期,我们应该主动地与他人交往,拓展自己的圈子。青春写作要注重个性化的风格,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个人特色,不墨守成规。这是一份关于青春旅行目的地的推荐,让你的青春充满了美好和探索的经历。

春节中国传统文化篇一

炮竹声声辞旧岁。在阵阵鞭炮声中,猪年到来了。在外为了家,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了一年的人们,难道他们不想家吗?陈星一曲《望故乡》的歌,唱出了这些客居他乡的人们的心声!在这美好的时刻,他们也归来了,与父母一同过新年。

“曾经的我,总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美丽。生活很自由,很潇洒,不受约束。可是,没有见过,哪能知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艰难啊?”“苍天永远都是那么公平!决不会偏袒任何人的。在大人的眼中,我们这一代是何等的幸福啊!”“对呀,我们确实是幸运的一代,但我们也是很可怜的一代。”“社会赐予我们大好的学习机遇,却让我们在就业问题上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既无学历,又无特长的人,只能够从事既繁重,待遇又低的工作。由此而演绎出的苦、泪、血的故事,有谁听,有谁知、有谁怜?再多的苦,再多的泪也能往肚里咽。

“在两年前,我作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出去打工挣钱。让我白白地浪费了两年宝贵的学习时间,错过了继续提高、深造的机会。今天,我有了一个来之不易的机遇,重新步入了学校。我应当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努力用功,让自己将来走上较理想的工作岗位。

他们还告诉我:“无论你在外多委屈,你都不能够流泪,你只能坚强,因为没有人会相信泪水,流泪只能证明你无能。生活是不会同情弱者的!”

当我离开他们家时,他们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今天,你既然有在校读书的这种机会就要努力把握住,否则等到像我们这样时,则为时晚矣!”

春节中国传统文化篇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它是古老而又异常隆重的节日。

在民间它还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头上有两个触角,十分可怕,也喜欢伤害人的命。“年”深居在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吞食牧畜,伤害人。

古时候人们为了避免伤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驱赶“年”,人们就以放鞭炮、点蜡烛、挂灯笼、灯火通明,就给“年”吓跑了。这种节日越传广,就成了此刻隆重的节日。

直到此刻,没当过年,人们还会经过其它的各种方式庆祝如:放鞭炮、贴对联、放烟花、看春节晚会节目丰富多彩、守岁吃饺子。

大年初一,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和大人一齐兴高采烈地一家一家地串门拜年。看见小孩大人还给红包。有的亲人太远,就经过打电话表示拜年、祝贺。

春节是一个古老而又隆重的节日,它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欢乐,我们小朋友都喜欢过春节。

谢谢大家!

春节中国传统文化篇三

大年三十这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外婆家吃年夜饭,要过年了,我非常得开心,因为今天外公外婆要给我压岁钱。

到了外婆家,我们先把我写的春联贴到大门上。妈妈先把横批“一帆风顺”帖在大门最上面的中间,然后我把第一句对联“安定清平世”贴好,再贴中间大大的“福”字,最后把“祥和幸福家”贴上。

贴完春联后,我们就开始吃年夜饭了。今天吃饭的人可真多呀,有阿太、外婆、外公、小阿公、小阿婆、舅舅、舅妈、小舅舅、还有哥哥和我,真是大团圆啊。今天的年夜饭可真丰富啊,有美味的炒年糕,有香喷喷的牛排,有新鲜的鱼虾,有金黄的春卷,有鲜美的.鸡肉,还有团团圆圆的汤圆,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年夜饭,我们还一起看了春节联欢晚会呢!我们还去放了烟花!

春节真是开心热闹的节日啊!

春节中国传统文化篇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又迎来了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长沙的每一条街道都充盈着欢欣愉悦的氛围。年味是什么?我感觉到了,它存在于每一个角落。

年味中夹杂着许多的味道,它如一个绚丽的调色板,调出了世上最美好的色彩。在我看来,兴味、美味、情味对于我而言,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兴味

即将迎接新年,又有谁不高兴呢?新年的到来,意味着人们可以忘却发生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去迎接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令我最欢乐的时光便是大年三十的夜晚了。这一天是春节的前一天,又叫“除夕”,在这一个夜晚,我们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相互赠与红包,共同守岁等。每收到一个色彩靚眼的红包,我都会在心底高兴一番,然后怀揣着美好的期望,期盼在新的一年里不断进步。

春节联欢晚会将近尾声之际,我们都忍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在门口前坪上一起放了一串响炮。在被炮声“吓”得捂上耳朵的同时,我感受到了无比的愉悦与快乐,甚至索性跳了起来,不时的尖叫一声,眼睛瞪得大大的,以表示内心欢喜。

美味

在过年前几日,我便期待着年夜饭中丰富的美食。为此,爷爷还专门为我买了牙签肉和卤鸡翅。在前一天晚上,他准备了我爱吃的冻肉,甚至还为此忙得大汗淋漓。我走进厨房,站了几分钟,都觉得热得受不了,何况爷爷就这样待了一个小时!第二天除夕晚上的年夜饭中,我如愿吃到了冰凉爽口的冻肉,不知为何,我竟尝到了些许的苦涩。

不过,我还是将爷爷的拿手菜——红萝卜丝、糖醋排骨吃得一干二净,我不能不说真的特别好吃,称得上“顶级美味”。

情味

爷爷做的菜的美味在任何地方都是吃不到的。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在每个菜中都可以感受到无私的亲情和在背后不辞辛劳的准备与努力。家人们在年夜饭上从来都是乐呵呵的,即使之前有什么矛盾,在年夜饭上,都会忘得一干二净。为什么呢?因为这浓浓的情味呀!

尝尽这些年味,我也应开始计划好将来的这新的一年,让我的人生不留遗憾。我爱这年味!

谢谢大家!

春节中国传统文化篇五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大家新春好!

今天是20__年12月31日,今天不是一个平凡的星期五,是20__年最后的一天,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这是和同学们在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元旦,是我们初中生涯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联欢会。同学们一同努力走过这三年,一同为我们的四班创造着欢声笑语。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既然我们有幸走到一起参加这场宴席,那就让我们吃好这顿饭。这场宴席,可能有酸甜、有苦辣。马上我们就要离开这餐桌,赶赴下一场宴席,没人知道自己下一场宴席在哪,可这饭我们不得不吃。今后同学们可能品尝着不同的食品,有鲍鱼燕窝、也有白菜清汤。

人生就像是一场淘汰赛,总有人会被刷掉,学习也是如此。再过六个月,我们将迎来我们人生的第一座大山——中考。虽然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是面临这座大山,我们可能很难寻到其他捷径,有些同学怀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挖这座山挖了三年,他们可能会很轻松地就跨了过这去,也有些同学可能会选择其他的人生路线。可无论你是跨过这座山、还是选择了绕开,我们都会在人生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无论怎样,我都希望同学们能有一个理想、有一个目标,有这么一个目标,我们就有一个奔头,就有不懈努力的动力。在未来我们步入这个人心隔肚皮的社会后,一定会很怀念现在无忧无虑的中学生活、怀念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欢声笑语。到那时,你要记得,你在初中时有过一个梦想,无论这个梦想是如此的高远还是非常的现实,最起码你梦想过。现在社会上很多的创业者,因为工作上遭受了挫折,就不再坚持自己曾经拥有过的梦想,而是一味地抱怨没有遇到合适机会、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这些人早已忘记自己坚持过的梦想,一直是朝钱看,随命走,他们过着枯燥的每一天、浪费着平凡的每一年。成功不会去寻找任何人,天上不会掉下大披萨,只有不懈的努力,不放弃的精神才能将我们引向成功,而对梦想的执着更使我们加快了迈向成功的步伐。

今后人生的路上,大家不一定都能顺心如意地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可能你现在的梦想是以后坐宝马,可说不准以后你只能卖宝马,这时怎么办?如果真有这一天,你也不应气馁,你应该看到的是宝马就在你面前,努力的多少决定了你什么时候能开上这宝马,所以说,对工作的热爱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和为什么法国人能酿出甘甜的葡萄酒、而美国人能做出好吃的曲奇饼是一个道理。美国的曲奇饼之所以那么受人喜爱,只因为其倾注了点心师的感情。点心师把曲奇饼当成他们的孩子一样,对它们细心呵护,丝毫不敢马虎,所以做出来的曲奇饼是如此美味。工作也是这样,热爱你所从事的工作,你不仅会感到其中的乐趣、也会使你朝着成功迈进了一步。

讲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做了怎样的选择,都能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坚持努力不放弃,并且要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家庭。在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已不算什么了,所以有些同学不要认为不能上一所好大学就一定没有好人生,坚持梦想、热爱生活才是拥有幸福人生的关键。希望在十年后,能看到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更希望他们,不要忘记我们的四班,不要忘记这个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地方!

本来想与大家共唱一首难忘今宵,可现在还没到夜晚,这一年还有值得珍惜的6个小时,希望大家不仅能难忘今宵,也能难忘今朝。

春节中国传统文化篇六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据说,为了纪念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人们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在门口插艾草、吃粽子、包香包。

记得在我上学之前,家在农村。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着从田埂上,水沟里撤回来的艾草,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淡淡的粽子的丝香中。上学之后,跟随父母来到安口镇,门口的艾草得花钱去买。市场上有香甜可口的红枣粽子,松软糯香的豆沙粽子......包装精美,应有尽有。街道两旁还挂着各种各样清香扑鼻的香包。

我喜欢吃妈妈包的粽子。所以,妈妈一大早就买回了碧绿的芦叶,雪白的糯米,玛瑙般的红枣。我们全家在妈妈的`指导下兴高采烈的开始包粽子,我也不示弱,拿起芦叶卷成一个小小的漏斗作文,然后装进红枣和糯米,并用一根细细地绳子扎起来。不一会儿,包出了一个完美的红枣糯米粽子。粽子煮熟了,吃着热气腾腾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文档为doc格式

春节中国传统文化篇七

1、十五夜观灯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除夜长安客舍

作者: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3、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5、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6、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7、观灯乐行

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8、桂州腊夜

作者: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9、中秋月

作者: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0、正月十五夜

作者: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1、社日

作者: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2、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3、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作者: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14、中秋对月

作者: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15、客中除夕

作者: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16、元日感怀

作者: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17、守岁

作者: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18、和端午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9、拜年

作者: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0、《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21、《采桑子·重阳》

现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2、《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23、《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樊忱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

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

秋风词更远,窃拚乐康哉。

24、《旅中过重阳》

唐·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

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25、《重阳日寄韦舍人》

唐·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26、《重阳日至峡道》

唐·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27、《重阳阻雨》

唐·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28、《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

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29、《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30、《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31、《旅中重阳》

唐·司空图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

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32、《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

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

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

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33、《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

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3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35、《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6、《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7、《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38、《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9、《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0、《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41、《采桑子·重阳》

现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42、《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43、《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樊忱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

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

秋风词更远,窃拚乐康哉。

44、《旅中过重阳》

唐·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

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45、《重阳日寄韦舍人》

唐·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46、《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47、《除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未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48、《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9、《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0、《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1、《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粲新。

53、《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4、《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业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5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6、《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57、《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58、《日咏盆中菊》

清代·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59、《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60、《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61、《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62、《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3、《已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64、《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65、《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66、《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67、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68、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69、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70、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71、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72、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74、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75、节令门·端阳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76、端午行

叶适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

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77、澡兰香·淮安重午

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78、端午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79、端午日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80、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春节中国传统文化篇八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大诗人和政治家屈原而创建的,当年爱国诗人屈原因不忍见国家论亡而投泪罗江自尽。而泪罗江里面,有很多鱼,人民为了不让鱼虾咬屈原先生,有人击鼓把鱼吓跑,有人用竹叶包糯米投入江中喂鱼初中作文,这样鱼儿就不会咬屈原先生了。

于是每年的这个时节渐渐流传了“端午节”赛龙舟和包粽子的习俗。在我的家乡,

每年都有龙舟赛,那场面可热闹了,真是人山人海呀。

我家里,每年这个时候,有很多美味的'食物,有绿豆糕,咸鸭蛋,还有很多馅的粽子,有红豆粽子.蜜枣粽子…....还有很多重粽子,今年的“端午节”快到了,奶奶又有给我们全家准备这些好吃的事物。

安庆市华三小二(1)班金喜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