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经典著作读后感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优秀5篇)

时间:2023-10-08 15:55:59 作者:薇儿 列宁经典著作读后感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优秀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列宁经典著作读后感篇一

一部《安娜·卡列宁娜》读完了,引起了我们心灵的震撼。上流社会贵族夫人安娜不甘于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奋力追求自身向往的爱情,最后在现实的“车轮”中撞的头破血流。安娜死亡的壮烈场面久久在我们的眼前挥之不去。

爱情是什么?在当今这个社会中,我们唾手可得。而在安娜生活的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却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任意得到。安娜在抚养她长大的姑妈的撮合、怂恿下,在还没有尝到爱情滋味的情况下,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卡列宁。卡列宁一个官僚,长期的官僚生活使他虚伪、呆板、木讷,同时,他也将这种官僚作风带到了生活当中。安娜厌烦,但却没有想到怎样改变它,她以为生活就会按照这样的轨道进行下去。没有想到,生活总会有许多的插曲。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她遇见了伏伦斯基,伏伦斯基对她一见钟情,从此穷追不舍。久而久之,安娜陷入了他的这种大献殷勤中,而且越陷越深。经过安娜的难产、伏伦斯基的自杀,他们终于踏上了私奔的道路。我们以为,从此他们就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如王子与公主一般。而现实却不是这样,托尔斯泰忠实地坚持着现实主义。生活的琐碎,安娜一如既往的坚持,让伏伦斯基觉得透不过来气,渐渐地不想回家、迟回家,在一次又一次地争吵中,他变的冷淡。安娜对伏伦斯基的“威逼”,她痛苦挣扎……最后选择了躺在火车的车轮下。

关于列文,他的生活是作者描写的农村生活。对于自己主要的事业——经营农业,他想到了很多,他觉得劳动者是农业中的重要因素,必须重视这个因素。所以,实际中,他想到了承包经营分红制,以使改变农民贫困的状态,理论上,他写关于农业生产中劳动者这一重要因素的书,他想将自己的农业办的有声有色。然而,他得到不到农民们的支持。农业之外的生活,哥哥的死亡,妻子分娩的疼痛,他的无助的孤独、恐慌……这一切,让他对自己提出了疑问。苦苦的追寻,时时刻刻的思考,终于在菲多尔的话中得到了启发。

这部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两条线索,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

关于安娜与伏伦斯基的爱情悲剧。

安娜是封建道德与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她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妇女,她反叛的是她赖以生存的整个上流社会。而伏伦斯基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他还是要在那个社会生存下去。安娜敢于向社会挑战,而他是怎样也不敢彻底这么做的。这是他们不能结合根本原因。安娜的丈夫卡列宁虚伪而冷酷,他最感到痛苦的不是妻子的不贞,而是妻子不肯把这种感情掩饰起来,而使他的名誉、地位受损。他以家庭责任和宗教道德为盾牌,来折磨、威逼安娜,并拒绝同安娜离婚,这不仅仅是对婚姻的背叛者的惩罚,更是封建道德的维护者对叛逆者的惩罚。

再者,人总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人的一切行为举动总不可能彻底背离现实,如果说彻底背离现实,那将与现实格格不入,最终是要被现实淘汰掉的。所谓的自由总是要有个限度,有个范围,如果不顾那个限度、范围以及社会中规定的准则等等,追求完全的自由,那么最终也将撞的个粉身碎骨。

最后,再美好的爱情也不能背离现实生活,它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安娜追求混混烈烈、纯碎的爱情,而忘记了生活中琐碎的细节。在安娜与伏伦斯基的争吵中,我们有太多复杂的感受。夫妻争吵是在所难免的,而在这对夫妻的争吵中,我们看到那不可融合的矛盾。可以说,他们只适合谈恋爱,而不适合作为夫妻的共同体生活在一起。在平凡的夫妻生活中,总是会遇到或多或少的磕磕碰碰,一般情况下,他们解决矛盾的办法都是双方做出让步,理解、包容、原谅……彼此,让矛盾消除。但是在这对夫妻中,矛盾似乎不可调和。安娜爱伏伦斯基,但是,她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她只能坚持自己的主见。伏伦斯基,他是现实中的男人,除了爱情,他还想要一份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交际圈子,有自己的人脉,在这种事业上达到成功,获得成就感。生活本就是丰富多彩的,伏伦斯基的选择多方面,而安娜只执着于她选择的爱情,整日为情所困。虽然她也在看书,获得知识,但是她做这些完全是为伏伦斯基的所从事的事业提供理论支持。再者,她是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她存有本身认识的局限性,没有想到利用这些知识让自己强大,而只是一味地想和伏伦斯基一起你浓我浓、缠缠绵绵。安娜要求的爱情太感性、太完美、太不切合实际,这是伏伦斯基是给不了的,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任何男人给不了的。这就注定了这场爱情要以悲剧收场。

列文看到农民的贫困,向农民建议合伙经营各种农业,他梦想“以富裕来代替贫困,以利害的一致来代替互相敌视。总之,在他看来,这将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但是极其伟大的革命,先从我们一个县的小范围开始,然后扩展到全省,然后全世界。”但是列文这个美妙的“不流血的革命”首先在他自己的村子就处处碰壁,农民对他的计划毫无兴趣,这使列文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绝望;在个人生活上,他经历了爱情上的迷恋、挫折、失望到婚后的快乐、焦虑、猜忌、痛苦,经历了哥哥的死亡,最后在“为上帝,为灵魂而活”的信条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这部作品,作者采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卡列宁从安然平静的的家庭生活忽然陷入妻子与他人私通的尴尬境地后,他内心世界的复杂;伏伦斯基一旦与安娜相遇,他整个生活、事业、前程、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变化;列文追求吉蒂失败,到最终求婚成功,又结婚成家、生儿育子的过程中,他力图把他的农场办的出类拔萃,而又处处遇到种种和自理理想想左的困难并极力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在他冥思苦想,探索人生真谛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复杂的内心活动;吉蒂从她最初迷恋伏伦斯基到她成为列文爱妻的艰难经历中所体验的心理发展等等。

伏伦斯基在安娜的生活中的出现给她的心灵世界带来了震荡,随着他们感情的发展,安娜的心理状态出现种种复杂的变化。她体验过当偷偷当一个情人的甜蜜和紧张,品尝过生私生子的痛苦和与死神相见的恐怖,经受过忏悔、认罪、再反悔、再决心私奔的挣扎,享受过与伏伦斯基相伴出国一起旅行的幸福舒畅……到后来,她陷入死路一条的绝望中,不得不投身在火车车轮下。而在她临死前的那一段时间里,她的心理状态达到了空前复杂的程度。

安娜临死以前反常心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猜测、怀疑和误解。这时,她不信任何人。她怀疑伏伦斯基和索罗金娜幽会,怀疑对她真心关爱的朵丽和吉蒂看不起她;她的思想行为处处走向极端,觉得她“从来没有像恨伏伦斯基这样恨过任何人”,决心要用死来报复他,一会儿跟她大吵大闹,一会儿又低三下四地向他认错;她突然有了许多错觉,一会儿好像看见了儿子谢辽沙,一会儿好像伏伦斯基在亲吻她,一会儿又听见伏伦斯基在说粗鲁的话;她忽然梦见一个小老头儿在敲打一块铁板;她莫名其妙地恐惧,不敢一个人待在家里;她竟会忘记自己梳过头发没有,忘记自己身在什么地方;她茫然不知所措,烦躁不安,胡思乱想;她忽然想起她十七岁时跟姑妈去朝拜三圣修道院的情景;她一反常态,满怀恶意地对待别人,故意在吉蒂面前说:“你丈夫找过我,我非常喜欢他”,并且明知自己是不怀好意;她忽然热衷于梳妆打扮,心想只要打扮得漂亮了,伏伦斯基就不会丢弃她;她一会儿决心去死,一会儿又自言自语说:“不啊,怎么都行,只要能或者!”……安娜就是在这样的混乱心理状态和自我误导下一步步走向那火车车轮下的。

安娜儿子谢辽沙思念母亲的心理描写,朵丽回忆自己少女生活的心理描写,科兹内舍夫和瓦莲卡在树林中散步时,两人欲言又止,终好事难成的那段独特的恋爱心理的描写等等。

读完这部作品,我们似乎发现对于安娜的描写,篇幅没有那么多,那么长。其实,书中真正的主人公是安娜,所有人物的言行和行动,无不直接或间接与安娜有关。作者通过安娜与伏伦斯基这个人物的关系写出了安娜命运和遭遇的主要情节,这是伏伦斯基这个形象在这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卡列宁这个形象在这部作品中和伏伦斯基一道起着为安娜形象的展开布置环境的作用。吉蒂美丽温柔、天真善良,即使有点平庸和浅薄,也讨人喜欢。托尔斯泰醉心的“家庭的主题”在安娜身上没有展现出现,倒是由她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她体现的毕竟是一个狭小的世界。与安娜相比,如果她是一只玲珑的金丝雀,安娜便是一只端庄高贵的天鹅——那鸟中之王。吉蒂形象的一个任务是作为安娜形象的陪衬,吉蒂陪衬安娜,瓦莲卡陪衬吉蒂,与吉蒂的光彩照人相比,瓦莲卡是一朵失去青春和生命活力的褪了色的小花。朵丽不由自主地羡慕安娜所享受到的爱情,她去看望安娜途中在马车上的那一段自思自叹,说明了安娜勇敢追求幸福的的行动在社会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列宁经典著作读后感篇二

一个伟大的作家比上帝多干了一件事——将命运的密码破译、交付给读者。

丈夫是足以影响国家前途的政治家,她也算是贵族。这样一个地位显赫与容貌美丽相结合的家庭,内部的情感免不了呈疏离状态。她的情感外泄只是迟早的事。

她性格奔放,情感炽热,一旦卷入自己参与制造的恋情漩涡,便由漩涡主宰了一切。不能说交际圈尖锐露骨的舆论压力没有作用,不能说血浓于情深爱的儿子没有作用。当时间让恋情由炽烈归于平淡琐碎,舆论压力与骨肉亲情显现出不容小觑的力量,与情感的失落一起撕扯着她孤独无依的心。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宁娜选择卧轨自杀是她生命的凄美的谢幕。如何改变安娜的命运?也许要从源头修改密码——让爱情成为婚姻的主角。错误时候绽放的'爱情之花最需提防,那是色彩炫目的毒蘑菇。

列宁经典著作读后感篇三

安娜是俄国上流社会的迷人贵妇,这种贤妻良母类的女人,让人感到1种慈祥的安宁。但是,她接下来与渥伦斯基邂逅之后的事情,以及她最后走的极端,让人感到深深怜悯。

她是1个懦弱的,一直在劝慰自己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过错,是1种没有羞耻感的人。在社交界,她是1种美丽的,慈祥的,任何人都喜欢的形象,可是,当她疯狂之后,为爱情所忙碌,以名誉和儿女为代价的这种行为,让人困惑和不解。

在这场与列文、吉蒂、卡列宁、渥伦斯基等人的多角恋与各自婚姻的爱情的对比下,安娜无疑是可怜的,她选择独自承担了无望爱情的全部后果。列文无疑是成功的。他在婚姻的道路上,窘迫,失落过。但是经过蜕变,与自己心爱之人喜结良缘,并接有了1个可爱的孩子,米佳。而安娜与渥伦斯基婚外情,是最让人所不齿的。他们有了在自己罪恶的结合下的牺牲品:女儿安妮。

其实,最后害死安娜的,不是别人,是安娜自己。她走上了条极端的路,没有自制力其实是种可怕的东西。嘴上说着,我可以压抑一切的感情,可是心中却不这么想。

是安娜的心口不一害了自己。明明是来促成渥伦斯基与吉蒂的婚事,却将自己搭了进去。表面上,压抑着,那真实,又是什么?因为自己成为了导火索,所以引发了后来的一切。渥伦斯基的逐渐冷淡和抛弃,卡列宁的渐渐折磨、后来的卡尔塔索夫夫人的公开羞辱以及文章最后她的卧轨自杀。一切的前因后果,都在于此,都在于她的不安于本分,心中的自制力不高。这是一场悲剧,由她亲手导演,演员最后全部走光之后,又由她自己,最后终结。

这部以死亡而收场的戏剧性悲剧,却成就了安娜·卡列宁娜的形象。这种对自己婚姻不贞,背叛家庭,抛弃自己的儿子,又担心被自己的儿子看不起的女人,是被世人所厌恶和不耻的。私通在上流社会并不少见,可是少见的是,安娜·卡列宁娜的勇于承认,虽然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被上流社会抛弃。

但是,在这种列夫·托尔斯泰近乎苛刻的描写下,安娜·卡列宁娜的缺点,也正是她的闪光点所在。这突出了1个叛逆的女人,和敢于与现实社会对抗的形象。

这句话有褒有贬吧,可是谁又去管她呢?在婚姻中,上流社会对待不贞夫妻的惩罚是不同的,而丈夫近乎变态的宽恕,对安娜产生了1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无形的压抑感。安娜在别人眼里是怯懦的,但是,她的真正的形象,却是光辉的,作为1个对比人物,她最后的往铁轨上的一卧,成就了她的勇敢,反叛的精神女性。也许正如现在的人所说:自杀的人,是勇敢的,因为,很少有人有勇气去自杀。

“真不愧是个卑贱的女人,连选择的死法都是那么卑贱。”公爵夫人鄙视的说。其实我认为不然,她并没有权利去评判,真正的评论权,是掌握在当事人的手中。

安娜·卡列宁娜,总体来说,是1个怯弱而又勇敢的人。可以说,最后的卧轨,不是她的本意,她想要站起来,却无能为力。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中外名著读后感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列宁经典著作读后感篇四

列宁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和事业,将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他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走向复兴的壮丽诗篇。

1990年由中央编译局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弗·伊·列宁画传》,以及由中央编译局编、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列宁画传》大型精装本,此次《列宁画传》(纪念版)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重庆出版集团出版。《列宁画传》(纪念版)编委会团队汇集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老中青三代经典著作翻译工作者,大部分同志参与了20版的编辑工作,有同志甚至还参与了1990年版的编辑工作,年龄最大的同志已献身翻译事业近70年,这是一群不辱使命、创建功业而又默默奉献的群体。《列宁画传》(纪念版)的编辑出版,将在经典文献编译事业的历史长卷中写下他们的功劳。其次,它也是一部结构严谨叙事轻快的故事书。画传共九个章节,可归纳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列宁童年、中学时代以及早期革命活动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关于列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关于巩固苏俄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第四部分是关于列宁著作和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内容。画传以“丰富确凿的史实、完整合理的结构、简洁流畅的表述和生动活泼的形式”,生动展现了领袖列宁、学者列宁、战士列宁的风采,将列宁的童年、少年、青年、理论创作、革命实践、社会主义建设等片断整体性展现出来。再者,它是一部中外名作与稀见影像交汇呈现伟人生平的鉴赏书。画传共收录中外名家创作的美术作品90多件,其中前苏联艺术家创作的油画、素描、雕塑70多件,中国艺术家创作的油画、国画、素描、水粉画、雕塑20多件,艺术再现了列宁从事革命活动和理论创作的光辉历程。收录列宁各时期相关的珍贵影像420多幅,相关珍贵文献220多件,真实呈现了列宁童年和中学时代的优裕、幸福,大学和革命时期的坚毅、刚强,保卫苏维埃政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稳健、自信的形象。然后,它还是一部激励青年践行理想的教科书。列宁“坚如磐石的信念”“万难不屈的意志”“真诚笃厚的品性”,通过画传两条线索表现出来,一条是列宁的革命实践活动,另一条是列宁的理论创作活动。列宁的革命实践活动造就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列宁的理论创作活动体现在它艰苦卓绝的年代里系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哲学的贫困》《反杜林论》等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俄国革命、经济、社会状况,用理论指导革命斗争和实践活动。青年时期是人生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通过学习画传,有助于滋养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

最后,它是一部充满中国情怀体现当下的宣教书。画传还专门介绍了列宁对中国革命的关注,阐述了列宁的思想理论在中国的影响。

苏维埃政权的旅俄华侨和对赴俄报道苏俄建设的中国记者等关爱有加。列宁还十分重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革命活动,派人来中国指导工作,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列宁的思想理论深刻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提供了不竭的理论源泉。总之,《列宁画传》(纪念版)是一部权威性、思想性、艺术性、大众性的作品,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和“让理论为亿万人民所了解所接受”的要求,努力担当起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崇高使命。

列宁经典著作读后感篇五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让我难忘的书,书名叫列宁的故事。

想必大家对列宁这个人的名字并不陌生,大家都知道列宁是俄国人。列宁领导人民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开创了人类使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也永远成为了我心目中最值得敬仰的人,我记得列宁说过的一句话;要想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他的意思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像走路一样。你说,我要徒步去欧洲旅行。你打理好行囊。可就是不出家门。那你什么时候才能到欧洲。就是这个意思。读了这本书我也要像列宁一样,做一个有理想和有抱负的人。

我看了列宁童年的3个故事。第一个是《玻璃瓶》讲的是列宁去姑姑家,和小朋友做游戏时不小心把姑姑家的玻璃瓶摔破了,列宁跟着小朋友说不是他摔破的。回到家列宁总感到难受,就主动给妈妈讲,并写信向姑姑承认了错误。第二个是《赛跑滑雪……》,列宁从小就爱锻炼身体,他经常和姐姐、妹妹、小朋友玩赛跑、爬树、捉迷藏、滑雪等游戏,把身体锻炼得结结实实的。第三个《摘樱桃》,列宁经常帮妈妈到果园里浇水,妈妈到果园里浇水,妈妈告诉他们不能摘树上没有成熟的果子吃,列宁很听话,和小朋友们只拣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果子,到6月20日爸爸生日时,妈妈让大家摘树上的'樱桃。看完后,我被童年的列宁的行为所感动,也要像列宁那样做诚实的孩子,敢于承认错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做一名学生。

相关范文推荐
  • 10-08 最新三十六计的读后感(精选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
  • 10-08 童年读后感插图(大全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
  • 10-08 最新信念的读后感受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模板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
  • 10-08 最新挑战者读后感(优质6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 10-08 冰块镜子的读后感(实用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
  • 10-08 2023年论语礼仪篇的读后感 论语先进篇读后感心得体会(优秀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
  • 10-08 红楼读后感初中 红楼梦读后感个人感悟(精选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 10-08 最新草房读后感(汇总7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
  • 10-08 最新聊斋志读后感 聊斋志异读后感暑假聊斋志异读后感(精选6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 10-08 左耳读后感(模板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