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3-09-25 21:21:55 作者:温柔雨 最新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点难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1)做书上第80页“练习十五”第1题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99-68×238-[2.44×(8.5-5)]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a、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b、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再算();

c、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再算()。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18+35×18(25+35)×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篇二

例1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知识点本身内容不复杂:本课的重点是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以及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学生已经通过读题知道了主要信息,可直接让学生列式,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理解题意。展示分步算式的时候,中间的过程算出的是什么?可以出示一下“还剩下的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式的含义。书写脱式计算时,学生会有困难,最好用综合算式与脱式的对比,来发现书写的格式。最后得出:计算顺序不变,只是格式不一样。

还是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导致部分孩子法则理解发生了歧义,给出了明确表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而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为“先算加,再算减”或“先算乘,再算除”,不会算除了,可能就想到减了。

1、通过课件直观演示算理。

2、通过分步与综合算式的对比体验运算顺序。

导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练习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加减或乘除的一些运算方法。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尝试探究,明确算理。

教学例1,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

1、从这幅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探索方法。

(1)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呢?

(2)还有更简便的书写方法吗?

3、教师讲解两步综合算式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1)边出示边阐述书写格式规范。

(2)鼓励学生大胆总结运算顺序。

总结运算顺序:一道题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4、计算15÷3×5。

(1)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2)要求学生按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

(3)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口算。

6×9=5430÷5=6

4×7=2831-7=24

32÷4=845+8=53

2、把下面各题中的两道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6×7=42

42÷3=14

(2)15+9=24

24-8=16

答:(1)6×7÷3=14

(2)15+9-8=16

3、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写出改正过程。

=5×

=9+4

=13

(2)56÷7×2

=8×2

=16

4、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布置作业。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篇三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学习已接近尾声。本单元学习主要涉及到4个知识点: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两部混合运算以及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习混合运算时,主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的习惯。教学中前松后紧,加大练习的量,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就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例题呈现的是简单的`购物场景,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并且坚持让学生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有利于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整理和复习时,先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本单元知识点。从作业反馈看,效果还不错。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篇四

教案说明:

教学内容: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九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从而使运算简便.

(2)认识并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几种简算形式.

(3)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运算定律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在篇子上,学生集体练习)

(1)0.3+1.4+0.7+0.6

(2)1.25×52×0.8

(3)5-1.42-0.58

(4)36×2.5

(5)8.3×8+8×4.2

订正口算.(请学生叙述是怎样计算的)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小数四则运算中的使用.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其使用方法.

二、判断下列各题能否进行简算.

(1)0.35+0.65×0.3+0.7

(2)6.3+3.7÷0.25×4

(3)10.5×4.2×5.8×10.5

(4)3.14-1.25+0.75

(5)3.28×2.7+7.3×3.82

小结:在使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前,既要注意数字特征又要注意符号特征.

三、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在篇子上,学生进行练习)

(1)3.46×5.4+4.6×3.46

(2)0.48+0.25×1.22×4

(3)18.65-3.4×2-9.6÷3

(4)3.7×6.3+2.7×3.7

师:(1)请学生在篇子上完成下列练习.

(2)(通过直投)请学生叙述计算方法.

(3)请学生讨论总结这几道题的简算特点.

小结:简算有多种使用情况,审题和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四、选择你认为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1)0.7×0.3÷0.7×0.3

a.原式=(0.7×0.3)÷(0.7×0.3)=1

b.原式=0.21÷0.7×0.3=0.3×0.3=0.09

c.原式=0.7÷0.7×0.3×0.3=1×0.3×0.3=0.09

(2)7.6×2.7+7.2×(11-3.4)

a.原式=20.52+7.2×7.6=20.52+54.72=75.24

=7.6×10-7.6×0.1=76-0.76=75.24

(3)4.8×5.2+7.3×4.8

b.原式=4.8×(5.2+7.3)=4.8×1.25=(4+0.8)×12.5

=4×12.5+0.8×12.5=50+10=60

五、下面各题能否进行简算:(学生讨论研究)

(1)36×0.42+6.4×4.2

(2)7.5×45+2.5×17

板书:创造性简算

六、小结:

师:(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七、板书设计: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p35、3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题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

(2)综合:123+154

(可能还有):(12+15)(3+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123+154

=36+154=36+60

=36+60=96(元)

=96(元)

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5、结合两题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

802+764

2406-217

45-2034

51-363+25

指名板演再结合具体问题交流。

2、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题略)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说出原因吗?

2530+2520

84040-40040

25(30+20)

(840-400)40

第一组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来说,或是结合具体问题来举例说明。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读题后让学生解释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和求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3、(第6题)比较两小题,说说两题的联系。

4、把这3道联系实际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