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我与地坛(优质20篇)

时间:2023-11-06 22:16:13 作者:薇儿 高中语文课本我与地坛(优质20篇)

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层次和风格的写作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写作,每个人都需要一些范文范本来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我们不断进步。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

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分为:初中部分(50篇)和高中部分(14篇),合计64篇。古诗词填空属于高考送分题,大家一定要把送分题全部拿到手。你要记住一个道理:提高一分,干掉一千!一分往往决定你是二本还是一本,你是专科还是本科!每年的'高考语文古诗词填空题题目和答案都在本篇日志中,赶紧背吧!

1、孔子语录。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更多。

我与地坛高中语文

读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书后,我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无论有多少困难折磨,我们都应该勇于去面对,因为有许多人或事在引导我们走向美好未来,我们应该怀着一份感恩的心感谢他们。

一个正直热血澎湃年龄,突然双腿瘫痪,这是一个怎样的打击,无论任何人都接受不了,都会一蹶不振。对于史铁生来说也是一样,他的脾气开始变得越来越坏,经常发脾气,总是逃进这个破败的地坛。他在逃避,他在恐惧,他开始脱离这个社会。

地坛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启示的地方。慢慢的,似乎地坛在启示他对是生与死的考虑,地坛中那些微小的动植物周而复始的生存,启发了他大自然的规律。在无数次的与地坛的接触中,他由对生命失去信心转向选择生存下去。地坛在无形中引导着史铁生走向生活。在别人看来是一个荒芜的园子,但是他却看看出了他的不衰败,使得史铁生以豁达开朗的态度去对待生与死。

地坛给了史铁生以生的启示,使他坚定了对生活的信念,具备了顽强生活下去的精神,慢慢地将自己与地坛联系在一起,使他不再混沌,对生活充满信心。

同时,一个默默的在身后支持他,鼓励她的母亲,也在只因他了解生存的意义。

他在瘫痪后,独自一个人跑到地坛,让母亲草了多少的心。母亲一边操持家务,一边还无私的奉献自己毫不张扬的爱。而他却冷淡的对待母亲,从未对自己关心的无微不至的母亲想过,后来直至母亲去世后才明白母亲。

母亲坚强而苦难的一生,勇于面对人生的不幸,也指导了史铁生对生活坚强的态度和勇于直面不幸的人生。

地坛和母亲成为他以后生活的方向指针,他们指引着,启示着史铁生勇于面对苦难,坚强生活下去,勇于奔向生活的信念。如果没有地坛与母亲,史铁生可能永远混沌下去,不能自拔。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又何尝不需要怀着这份感恩的心,看待身边的事物,他们是我们生活的方向标,无私的启迪我们,无私的爱护我们,无私的奉献一切。史铁生让我们明白,我们应该珍惜一切,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

1、古诗文填空。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古诗文填空。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4)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

(5)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古诗文填空。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而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古诗文填空。

(1)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的是,在学生思维有阻碍的时候加以开导,在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启发。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_____________,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5、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主张通过宣传教化来实行王道的几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6、古诗文填空。

(1)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遥襟甫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

(5)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7、古诗文填空。

(1)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3)子曰:“_____________,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_____________,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4)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于嗟女兮,_____________!(《诗经·氓》)。

(5)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8、古诗文填空。

(1)盘盘焉,囷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__________,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杜甫《阁夜》)。

9、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上出重霄;________________,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2)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杜甫《登高》一诗中既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又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余褋兮澧浦。(屈原《湘夫人》)。

10、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余于仆碑,________________,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_________,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罔薜荔兮为帷,_________。_________,疏石兰兮为芳。(屈原《湘夫人》)。

11、古诗文填空。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___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2、古诗文填空。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声声慢》“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描绘了冷清凄凉的景象;《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明媚中有几分落寞。

(4)朝避猛虎,____________,磨牙吮血,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13、古诗文填空。

(1)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搴汀洲兮杜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逍遥兮容与。(屈原《湘夫人》)。

14、古诗文填空。

(1)子曰:“________?我欲仁,________!”(《论语·述而》)。

(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__”,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___”。

(3)倩何人唤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田园将芜胡不归?_______________,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5)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杜甫《蜀相》)。

参考答案:

1、(1)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2)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

(3)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4)靡室劳矣靡有朝矣。

(5)巫山巫峡气萧森塞上风云接地阴。

2、(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抱明月而长终。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

4、(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

(3)开琼筵以坐花不有佳咏。

(4)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5、(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6、(1)何枝可依。

(2)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

(3)别有幽愁暗恨生以手抚膺坐长叹。

(4)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

(5)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逝者如斯夫。

7、(1)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2)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

(3)德之不修不善不能改。

(4)无食桑葚无与士耽。

(5)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

8、(1)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何年初照人。

(3)海客谈瀛洲云霞明灭或可睹。

(4)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

(5)天涯霜雪霁寒宵三峡星河影动摇。

9、(1)层峦耸翠飞阁流丹。

(2)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故不积跬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捐余袂兮江中。

10、(1)银瓶乍破水浆迸曲终收拨当心画。

(2)猿猱欲度愁攀援百步九折萦岩峦。

(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何可胜道也哉。

(4)虽趣舍万殊暂行于己。

(5)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

11、(1)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越陌度阡契阔谈拔擢宠命优渥。

(5)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12、(1)素月出东岭荡荡空中景。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梧桐更兼细雨烟光凝而暮山紫。

(4)夕避长蛇杀人如麻。

(5)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13、(1)幽咽泉流冰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

(2)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4)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

(5)将以遗兮运者时不可兮骤得。

14、(1)仁远乎哉斯仁至矣。

(2)焚百家之言多于南亩之农夫。

(3)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4)既自以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

(5)隔叶黄鹂空好音。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我与地坛》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自读和老师指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一定程度上能有所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1、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以及其苦难的感悟。

2、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

3、理解地坛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

2、作者传达怎样的复杂感受。

3、反复诵读文章、讨论与指导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自读课)。

学生活动设计:

预习:

1、阅读《我与地坛》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2、质疑,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朗读精选的部分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音乐《命运交响曲》,此曲洋溢着一种抗争命运、抗争苦难的激情。贝多芬也正因此顽强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这堂课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叙述抗争命运挑战艰辛的文章《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多媒体,作者像)

二、本文标题是《我与地坛》,但是文章仅仅写了我、地坛吗?(还写了母亲,多媒体)现在请同学们搜寻文章,迅速找出文中第一次把“我”、“地坛”、“母亲”三者联系在一起的句子。

第二部分的开头一句: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多媒体显示)

三、朗读、分析、评价

(一)第一部分

1.“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作者是“跑”着去地坛的吗?文章中如何叙说的?

(“它等待我出生……双腿”)

2.“独自”去地坛时,作者可不是挂着这般灿烂的笑容,找出文中描写第一次去地坛的

句子。(“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自己的身影”)当时他的内心感受怎样?找出关键词句。

(“失魂落魄”、“看见自己的影子”———百无聊赖,孤独,颓废,残废自伤)

3.于是我们常常能在地坛,夕阳下,月光下,看到那个凄惨伤感的身影,找一找“总是”4.作者“总是”到地坛去,这说明地坛与作者之间一定有着什么灵犀相通之处。作者由憔悴自怜、萎靡颓废走向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地坛又起了什么作用呢?先找一找地坛的特点,概括。(荒芜,不衰败,坦然)

朗读写“荒芜”的句子:“四百多年来……自在坦荡”分析作者对这种环境的情感。

可是“不衰败”,依旧有生机,朗读写“不衰败”的句子:“蜂儿……片刻不息”,渺小卑微的生物尚且活得很好,这又告诉我们什么?(生命来到世界就是一种美丽,活,义无反顾)

作者笔下的地坛历经四百多年的变化,虽然昔日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但她以顽强的生命力依然宁静地存留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荒芜但不衰败”的事实,对于一个曾为生死问题苦苦思索的残疾青年来说,肯定有所启示。(生是一个不可辩驳的问题;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换句话说,应该考虑的只有怎样好好活下去的问题。死,既然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必然降临的事,那么,生,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苦难的角色同样要有人去扮演,于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濒于崩溃而顽强自救的灵魂。卡夫卡认为幸福就是把痛苦成功地变做快乐,史铁生虽然还不到这种地步,但他至少已经扼制住了死神,并且让痛苦停止呻吟!)

(显然不是。当一个人能够豁达地面对死亡时,能够以平静的心态看待和谈论死亡的时候,他当然就获得了坚强活下去的自信。他的实际行动也告诉读者,他相信的是自己与不幸的顽强抗争,他相信的是自己的不懈拼搏。)

故园历久而弥坚的活力正是激励作者勇敢面对不幸,采取积极人生态度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于是“眼前的一切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了”,地坛陪伴他度过最艰难的岁月,在死生间进行彻底的思考和痛苦的选择,使“我”走出了阴影,坦然面对生活,摆脱了那颓废、消极、残废自伤的心境,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他“决定活”下来了。所以作者说:“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上述分析通过学生读议展开,教师适为点拨,注重学生感受)

第二部分

配乐读2-3段,深沉而凝重的话语。

(2)母亲又是怎样对待这个难题?没有退缩、没有消极的对待、更没有放弃,而是“承担”这“苦难”,坚毅地走下去,母亲希望直到儿子找到一条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默默地支持着儿子,宽慰着儿子。(细节:“曾经有过……”)

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位“疼爱”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而且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

(3)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生存的启示:要坚强地承受苦难,要坚忍的生活下去。而这正给作者“怎样活”递了一把钥匙。(速读课文,找出下文中写出母亲给我“影响”的一句。)“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幺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光阴的流逝,在我的印象中愈鲜明深刻。”

(4)再让我们去感受母亲的痛苦,母亲的坚忍,母爱的伟大!读“现在……”(音乐:满文军《懂你》)

(5)母亲给我的启示,母爱的深沉与温馨,作者更多是在“现在我才想起”,“我不知道……”失去后才倍觉珍惜,母亲走过的焦灼的路让我怀念,于是拿起了笔纪念母亲,纪念一种精神一份崇高。可见,这里不仅写出了母亲这一辈子给了我生存的启示,同时也是一首献给母亲的赞歌。回报母亲,并不要很多,只是别让等待太多,文中那一段“文稿”朗读。

四.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为理想而活,为爱我的人而活,也为母亲的骄傲而活等等。

作者经历了深重的苦难,经历了这般近乎致命的打击后,才悟出这样一个非常深刻的对待生命的道理。有句话这么说“只有经历痛苦,人才能变得深刻;只有经历痛苦,人生才变得辉煌;只有经历痛苦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但我想每个人不希望自己灾难降临,所以我又想问同学们:你是如何看待“苦难”的?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坎坷的?作业:以“感悟生活”为话题,课后作文。

板书:

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母亲:疼爱,理解儿子

(注定)活得最苦

意志坚韧

作者:设想

生存的启示

生,不再可以辩驳

决定活

死,不必急于求成

怎样活承受苦难,坚忍生活

《我与地坛》高中语文教案

2、学习本文表达思想内容的方法。

3、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死和生活的态度

一课时

课前听音乐。说出音乐名和作曲者?

学生回答,《命运》贝多芬

简介贝多芬:

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上已丧失听力。《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

历史上象贝多芬这样勇敢抗争不公平的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其中一个。

二、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加入中国作协。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等。其中 《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品”。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

三、阅读品析第一部分

“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1、 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古园的?

明确:在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地时候。

3、“我一下子理解了它的意图”,这“意图”指什么?

明确:生命的暗示

4、“理解了地坛的意图”的作者眼中的地坛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荒芜并不衰败。“蜂儿、蝉蜕、蚂蚁、瓢虫、露水”全都是弱小的意象,课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的法则生存着,这显然也给了作者以启示,为了逃避来到这园子的作者是真真实实感受到了生命的涌动的。

5、课文中象这样蕴涵着对生命理解的景物描写还有什么地方?如何理解?

明确:六个譬如。

肆意雕琢 不能改变

身体残疾 精神不变

7、如何理解地坛和作者之间的关系?

明确:

三、 阅读品析第二部分

1、 分组概括母亲的形象

明确:并不是直接表现,而是通过自己心灵的对话,自问自思从我理解母亲对我的爱展开。反复写表明对母亲的深深的歉意,自己痛彻心肺的悔恨与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文章更加动人。也更自然。

3、作者与作家朋友谈到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时,认为朋友的想法过于 简单天真了,联系作者发表第一篇小说后的想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通过对比突出母爱的伟大,突出了母亲苦难的命运,也加深了作者痛楚、自咎、思念的情感。

4、诵读第五段。这些苍凉的文字来自心灵深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写不出这样凝重苍凉的文字的,也永远感受不到在那苍茫的底色下汩汩滚动的热流。

明确:母亲的爱、母亲的意志、母亲的命运、母亲的苦难,让我明白了生存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也让我在逆境中更坚强。

6、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思考,在最后一段有一句形象的表述,请集体朗读。

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五、结束

高中语文必修二《我与地坛》教案

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2、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

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奥斯维辛。(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奥斯维辛集中营: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展示)。

三、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按新闻的导语、背景、主体、结语几方面概括一下这篇新闻的内容。

提示:一、导语:布热金卡阳光明媚但曾是人间地狱(1~3)。

二、背景:引入奥斯维辛背景材料介绍奥斯维辛可怕的历史(4~6)。

三、主体:随参观者脚步而行(7~15)。

四、结语:再次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6)。

2、这篇新闻有没有写到有关奥斯维辛新的事件呢?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提示:本新闻并没有写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新的事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3、既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作者还要去报道?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是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奥斯维辛虽然是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但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和窒息,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4、那么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5、找出本新闻描述参观者行动、神态的语句,体验他们的心中感受。

四、精读课文。

提示:不协调的事物叠合在一起。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的强烈愤懑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

1.结构上:首尾呼应,显得文章首尾连贯,浑然一体。

2.写法上:以乐景衬哀情。

3.内容上:突出文章主题,表达出了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

提示: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4.为什么对于参观者来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提示:作祷告,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杀人者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的,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写法指导。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5.从分析艺术手法入手。

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

五、深层分析。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与我们常见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比较的方面一般报道《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时效性最新发生时效性不强。

报道内容已发生的事件个人感受。

情感倾向客观个人情感浓厚。

2、这篇新闻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成为新闻史佳作?

(1)突破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原则。

(2)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

(3)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

六、拓展延伸。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火烧南京城7周之久,遇难者达30万以上。

(图片展示)。

尽管遗忘的诱惑是巨大的,但我们绝不能屈服,牢记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施罗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4、《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5、《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6、《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7、《鹊桥仙》。

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桂枝香·金陵怀古》。

北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9、《滕王阁序》。

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10、《屈原列传》。

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

(4)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0.古诗文填空。

(1)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3)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4)鹿门月照开烟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21.古诗文填空。

(1)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2)《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故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__________,举杯断绝歌路难。__________?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5)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2.古诗文填空。

(1)呦呦鹿鸣,_________________。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千载琵琶作胡语,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一)》)。

(4)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子曰:“无欲速,______________。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路》)。

23.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老当益壮,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于是舍人相与谏曰:“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__________,恐惧殊甚。……”(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4.古诗文填空。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3)关山难越,____________?萍水相逢,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君子之风》)。

25.古诗文填空。

(1)“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_________。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孟子·寡人于国也》)。

(3)天之苍苍,________?其远而所至极邪?________,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6.古诗文填空。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5)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7.古诗文填空。

(1)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谨而信,__________。(《论语·学而》)。

(2)或百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四美具,二难并。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5)世人皆浊,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屈原《渔父》)。

28.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假舟楫者,________,而绝江河。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5)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课本作文高中语文课本作文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司马迁《屈原列传》)。

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司马迁《屈原列传》)。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庭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不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9)均无贫,和无寡,安列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10)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无过矣。(《荀子.劝学》)。

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4)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贾谊《过秦论》)。

1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1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17)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18)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潜《归去来兮辞》)。

19)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潜《归去来兮辞》)。

20)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高中语文课本作文

从考完最后一门学科的那一刹那起,预示着暑假的开始!整个五年级画上了句号。一学期的辛苦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长达两个月的假期,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了!然而,事情总是那么不尽人意,努力了一学期,就是为了迎接这最后一次的考试,语文和英语很棒!只可惜……数学!当听到自己成绩的那一刻,当看到卷子的那一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了!一学期的希望破灭了!悲痛欲绝,真的好伤心!有些欲哭无泪了。

春风拂面,第一次感到是那么可怕!仿佛耳边传来阵阵嘲笑的私语。太阳热的耀眼,好像真的想把人类吞灭,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了!我伸出手,却怎么也不能挽回,我张开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我小声哭,却什么也做不到!时钟在不停的转动,伤心的泪儿谁来擦?时间一分一秒,一分一秒的滴落,而我,只有在不断的自责,不断的伤心罢了!除了自责与伤心还能做些什么那?一切都成了定局,已经化为历史,不能再有任何改变了!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在失败中成长,在绝望中进步,在哭泣中坚强……。

高中语文课本诗词经典名句赏析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氓》)。

首句以桑叶未落时的美丽起兴,又把这美丽比作女子年轻的容颜;后两句把女子沉醉于爱情比作鸠鸟贪食桑椹,形象地表现了这一行为的悲剧性与危险性。

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以鸠鸟在河畔欢快地鸣叫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

3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雎》)。

以采摘荇菜起兴。并把获得女子芳心、与心爱女子交好,比作采摘荇菜一样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用蒹葭之状起兴,营造了一种苍凉迷茫的氛围,引起下文对芳踪飘忽的伊人的追寻。

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乐景写哀,用春色的美丽反衬征人内心的离别之痛;今日回家“雨雪霏霏”之景更和昔日出征之景对照鲜明,反映战争带来的伤痛。

6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眦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香草,比喻高尚的品德;用采摘佩戴这些香草的行为,比喻诗人加强自身的修养。

7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踏。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用赋的手法,极力铺陈渲染了兰芝辞行之前梳妆的场面,表现她的美丽与自尊。

8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以鸟兽依恋故园的画面比喻游子对家人的依恋,也暗含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9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诗人如高山大海般宽广的胸怀,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自我期许,表现诗人礼贤下士、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10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以笼中鸟依恋旧林、池中鱼思念故渊自比,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1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时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用五岳、赤城、天台这些高大的事物,从侧面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峻巍峨。

12 但见悲鸟号枯木,雄飞呼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对“悲鸟”、“子规”等意象的描绘,渲染孤身攀登蜀道的凄凉氛围,为主旋律的再次响起做铺垫。

1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用黄河东流不回比喻韶华易逝,以黄河水流的壮阔永恒反衬自己生命的渺小短暂。

14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写残缺的“山中月”、破碎的“水中影”,寓情于景,抒发自己对故人的眷恋之情和想见而不得的遗憾。

15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各城闻笛》)。

作者在客居洛阳的夜里,听到具有惜别怀远之意的“折柳”曲,触景生情,引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16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月”、“捣衣声”、“秋风”三者交织成立体的秋夜图,使主人公触景生情,引发怀念远在玉关的征人的深情。

17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诗人不写自己身困长安、生死未卜的处境,也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妻子,而是神驰千里,虚笔推想妻子望月思人忧心忡忡,伉俪深情感人肺腑。

18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双照”既感伤“今夜”的“独看”,又回忆往昔的“同看”,更虚笔预想未来的团聚,“何时”流露出热切期望。

19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因国破而悲怆感伤,移情于景,设置了花似溅泪、鸟若惊心的哀伤画面。

20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描写庭院草色碧绿、黄鹂隔叶啼鸣的欢快场景,“自”、“空”中透出悲情,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内心的感伤及武侯身后的寂寞。

21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描绘江碧鸟白、山青花红的美好春光,以乐景写哀,反衬思归不得的伤感。

22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描写微风吹拂的江岸细草和孤独停泊的月夜小舟,寓情于景,暗喻诗人渺小无助的境况,传达孤苦寂寞的情怀。

高中语文课本中常见常考的文学常识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装在套子里的人》: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名剧作家,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

3、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

4、《归去来兮辞》:辞:赋得一种。

陶渊明:东晋诗人。

5、《滕王阁序》:选自《王子安集》。

王勃:初唐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6、《逍遥游》: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思想家。

7、《陈情表》:表——古代臣下呈给皇帝的一种文书。

李密:晋代文学家。

8、朱光潜:现代文学家,文艺理论家。

9、钱钟书:现代文学家,代表作:《围城》。

高中语文必修二《我与地坛》教案

一、说教材、学情:

1、关于教材:

《我与地坛》(节选)选自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一个大专题“珍爱生命”下的第一个子专题“精神支柱”,它隶属“文本研读”的范畴,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步入高一下半学期之后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须教材打破以往以文体为依据组合单元教学的体式,着重凸显文本中的精神价值对学生的影响,就《我与地坛》而言,它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珍爱生命”这个大主题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课文节选了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的前两节,第一节写地坛,写自己在遭遇人生变故后在地坛中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其中的景色描写直捣作者对生死的解读;第二节写母亲,写自己在地坛中对母亲的追思与痛悔,作者用“我”与母亲之间的细节及议论性语言放大了悲伤的力量,直击学生的内心深处;而连接一、二两节的则是藏在“我”与地坛背后的一只眼睛,那就是母亲的眼睛。

2、关于学生:

十五、六岁的学生正值青春最美的季节,关于生活和命运、苦难和坎坷、生和死,他们尚且处于一种似懂非懂自以为懂其实又不甚懂得的状态;而在初中阶段,他们已经学习过有关生命话题的文章,也积累了散文阅读的一般知识和能力,基本能够熟练地掌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散文写作特点,而关键在于“景为什么能够成为情的依凭所在?”即就是说,学生在解读《我与地坛》时,可能会对地坛为什么能给予作者生命的启示这里形成阅读障碍,由此导致学习难点,也因此也形成了我的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视情况而定,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这堂课得到或多或少的感动与感悟。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由浅入深的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尤其加深对多音字的记忆;

(2)课文第一节,品味景物描写的语言特点以及景物背后蕴含的情感脉络。

(3)课文第二节,体会作者对母亲态度的变化,并在变化中感受作者与母亲之间浓烈而复杂的爱。

2、教学重点:由于课文一、二两节在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所以(1)第一节,重在析景——通过对景色的赏析,让学生明白地坛能够给作者带来生命启示的原因。

(2)第二节,重在内省——通过文本中母亲的“眼睛”读懂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并从作者与母亲的故事中走出来,去反窥自己,对母亲对生活内省于心。

三、说教学过程: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我安排了两课时来完成《我与地坛》的讲解。第一课时,以地坛中景色描写为线索;第二节,以母亲的“看”为线索。下面我将重点谈一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

我想通过“角色扮演”和“诵读涵咏”的方法,让学生在有声的情感中身临其境的去观赏地坛中的景色,并从自身出发设身处地去理解作者对生命和生存的感悟。我具体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导入:

首先,我用多媒体投射两张史铁生的照片,让学生去看,去观察照片中的时间、环境和史铁生的姿态与表情。

之后,角色扮演——我是记者,学生们都是史铁生,一部分学生是照片1中的史铁生,另一部分学生是照片2中的史铁生。然后开始模拟采访,我会提出问题:“请问您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您希望二十年后您的生活是怎样的?”

——我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打破上课之处的沉闷与紧张;并且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可以以自己的视角去靠近史铁生的人生,对作者的遭遇和承受,去假想去体会。如此不仅可以直接拉近他们与作者和文本的距离,而且很直观的激发了学生对作者人生经历的同情与好奇,直逼生死的主题;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隐喻了他们自身的幸运与幸福。

最后,由我总结,介绍作者生平,交代史铁生在遭遇不幸的前后,在生活和思想上的变化,同时提出疑问:是谁让这个终年与轮椅为伴,与疾病厮守的人笑得如此灿烂?或许我们可以从《我与地坛》中找到答案。

2、研读课文,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

这是第一课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分四步走:

(1)一读全文,奠基调,点重点。

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一、二两节,标自然段、留意生字词、并简单概括一二节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的语言(平实而舒缓)和情感基调(压抑悲恸)。

之后,我会和学生一起通字词,特别强调多音字“剥、捋、隽、熨”。

再由学生自己概括课文两节的主要内容(一:我与地坛;二:我与母亲),我再简单的点出:在我与地坛的后面有一只眼睛,那是母亲的眼睛。

这一步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知,初步去感受课文平实而舒缓的语言所营造出的那种压抑又略带悲痛和希望的情感基调。在有了初步感知和整体把握后走第二步:

(2)二读部分,赏景色,抓线索。

由学生自己自由的读第一部分,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思考:我与地坛的关系。——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第一节,意在引导学生去关注我与地坛之间的缘分和宿命。

之后,全班齐读第一段第一句话“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紧接着我再读这句话,我会重读“好”、“小说”、“都”、“实际”,意在强调地坛对“我”的重要性,让学生马上关注作者对地坛的描写。

接着由学生分组讨论:我和地坛的缘分表现在哪?——通过这个所谓的“缘分”很自然的引出后面对地坛景色的描写;同时在他们的讨论中我能够了解学生对这个缘分的理解,或许会有新的想法和认识的生成。

(3)三读景色,寻变化,悟缘分。

这一步就是析景,是第二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首先,找同学有感情的大声读第三段,并说说第三段为我们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地坛。我会点出,在“剥蚀、淡褪、坍圮、散落”背后的“愈见苍幽”和“茂盛”,意在引导学生意识到,与废弃荒芜同在的还有那“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

之后,再找同学读第三段,沉淀我与地坛相遇之初的情感,明确:家与地坛的近,让这个曾经无比辉煌而此时荒芜冷落的园子,迎来了一个在最狂妄的年龄上残了双腿的年轻人,可谓惺惺相惜。

——学生对第三段的景色和情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我希望能够让他们自己去悟我与地坛的相识之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自己去体会景色中饱含的生命迹象,聆听生命竞相生长而发出的声响。我再点出,第五段,作者实际是放大了对微小生物的描写,用地坛中不常被人关注,但依旧鲜活的生命,去感化和鼓励自己,让自己努力做到残疾但不颓废。

最后一景儿——第七段六个譬如,我先读,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放空一切,去听去想,听过之后说说自己的感觉。之后,我点出:“默坐”、“呆想”之后,耳边的嘈杂、纷乱的思绪尽可抛诸脑后,所有的风雨所有的跋涉,即便艰辛甚至痛苦,也都是一种强大的释放,是生命重归零度的返璞。

再让全班齐读,用齐读的力度带起学生们内心的悸动和震撼,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感受那种来自生命中苦痛的力量,捕捉风雨中若有若无的彩虹。在分别赏析了三处景色之后,进行第四步:

(4)四读全景,析语言,沉思想。

再把第一节从头到尾读一遍,出声的读,将地坛中三处景色描写串起来,我会提醒学生,让他们注意第七段第一句话“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以此明确,作者用大量笔墨写地坛中的景色,实则是在写自己那时那刻无处释放的感情,借我在地坛中的所观来诉说我在逆境中的所想,对生、死的感悟也就自然的流于其间。

最后,反问学生,作者何以在地坛中重拾活的信念,重燃生的希望?——这个问题是在回应初读第一节的那个思考“我与地坛之间的缘分是什么?”,在了解了景色和思想的变化之后,沿着作者在地坛中走过的路,去找作者的心路。此时,学生已经可以自己概括出我与地坛之间的缘分——距离的相近和精神的趋同,给我与地坛的相遇、相识、相知增添了一种缘分和宿命的味道。

走到这儿,文本研读这个环节就进行的差不多了,对于地坛中景色的变化及其中所饱含的作者的心路历程,学生已经能够了然于心了。在此基础上,就要让他们从文本中走出来,低头看自己。

3、总结文本,反观自己,升华情感。

我希望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沉淀这一节课所讲过的,关于文本的语言,关于地坛的景色,关于作者的感悟等等,继而再一次引发一种深度的,关于疾病与苦难,关于生命与生存的思考和讨论,由学生们各抒己见,我也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第一课时,我想告诉他们:当我们抱怨生活不如张三李四的时候,要想到,就命运而言修道公平;当我们因各种无法逃避的事端而遭受苦难的时候,要明白,正是苦难增加了生命的厚度,赋予生命悲壮凝重的色彩;当我们心中的苦闷与痛楚无处安放的时候,要看到,爱我们的人正默默地陪在我们身边,为我们遮挡窗外更大的风雨。

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作业:

4、作业:你在地坛中无意的碰到了史铁生,你想对他说?

这个作业可大可小,意在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们在课下继续沉淀,继续读,深化他们对课文第一节的理解,并且能够自由的说自由的写。

赏析高中语文课本中爱情诗歌的意象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歌二: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三: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歌四:楚辞·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诗歌五:琴曲歌辞。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诗歌六: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高中语文课本作文

从前有个小男孩叫罗卡,他从小丧父丧母,只好在地主家当小童工。地主对他十分刻薄,每天让他从早到晚为地主的几头骆驼洗澡,还要他拉骆驼在草地上吃草,整天伺候那几头骆驼,只要有一点没做好,就不让他吃饭。

有一天,罗卡照例带骆驼去喝水是遇到了一位仙女,那个仙女看到他衣服又破又烂,而且看起来几天没吃饭了,便变成一位老婆婆去探察他的生活情况和他的心灵善不善良。老婆婆走到罗卡面前,说:“孩子,能给我一点水喝吗?我太渴了!”罗卡晃晃自己的水壶,还有最后一点点水了。罗卡把水递给老婆婆,说:“婆婆,您喝水吧!”老婆婆又说:“孩子,我的肚子好饿啊,有没有东西吃呢?”罗卡摸摸自己的口袋,只有最后半块饼了,罗卡把饼递给老婆婆说:“婆婆,您吃吧!”

就这样,经过多次的试探,仙女发现这个小孩十分善良可爱。老婆婆又问:“孩子,如果你有很多的钱,你会做什么?”罗卡想了想,说:“我要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仙女非常高兴,给了罗卡很多钱,从此罗卡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但是他仍然很善良,帮助了很多的人!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15常考文化常识梳理

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2.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3.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4.执事:办事的官员,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9.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10.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

11.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高中语文课本作文

1、《廉颇蔺相如列传》:

1、尽管后世对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各种议论,但不可否认,蔺相如只身入强秦,完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没有过人的胆识,怎可成功?(可用于“胆识”等话题)。

2、忍让并非懦弱,并非无能,而恰恰是自信、坚强和识大体的表现。以蔺相如后来“位在廉颇之右”的官职,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已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最后得到“将相和”的可喜结局。这故事,实在很值得一再提到的。(可用于“团结合作”“忍让”等话题)。

2、《苏武传》素材运用举隅:

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材料加工: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节选)。

话题2: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材料加工:苏子卿在贝加尔湖湖畔。他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独立在苍茫无际的西伯利亚荒原当中,有雪潮一样的羊群在他背后。他在孟春的黄昏时分,待要归返穹庐,背景中贝加尔湖上的冰涛,与天际的白云波连山竖。

他向着东行,遥遥地望南翘首:眼阵中含蓄着无限的悲哀,又好像燃着希望一缕。他只相信自己,只相信自己的祖国。

他的心里只有大汉。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他谁的话都不听,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他自己。

一个野花烂漫的碧绿的大平原,平原中立着一个持杖的女人,背后也涌着一群归羊。那是苏武归国后的风光,他的弃妻,他的群羊无恙;可那牧羊女人的眼中,那含蓄的是悲愤?还是凄凉?(《女神》节选)。

话题3:心灵的选择材料加工: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200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与永恒拔河》节选)。

话题4:自尊与他尊材料加工:《苏武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同被单于抓获后,面对单于的诱惑和威逼,苏武选择了精忠报国,而张胜最终选择了投降。以常理推断,对苏武的宁死不屈和拒不投降,凶残的单于不可能不杀他。但正是由于苏武的这种节操,却赢得了单于的尊敬和历史上的美名。而张胜、李陵乃至卫律,则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事实上,历史上由于自尊而获得他尊的例子不胜枚举。(《苏武的尊严》节选)。

话题5:道德与名节材料加工:中国人历来看重道德与名节。旧时高洁的文人即使在百般困顿之中,依旧保持"人淡似菊"的操守。古代烈女被市井泼皮碰碰手臂,竟然利刃断手,以致留下烈节牌坊。汉代苏武被迫牧羊,在冰天雪地中"渴饮雪,饥吞毡",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时穷节乃现,一一垂青史”。所有这些,都留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佳话。(《道德与名节》节选)。

话题6:信念材料加工: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员参与了匈奴人的叛乱而被扣留。在危难之中,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决心,决不"屈节辱命"。面对卫律始而威胁,既而利诱,最终又以断水绝粮相逼等手段的逼迫,他从容处之。在受审时,他甚至以自刎来避免受辱。后来的审讯中,卫律当场"剑斩虞常"以此胁迫汉使,副使张胜在此情况下投降了,而苏武面对卫律之剑,岿然不动。卫律又以富贵劝诱,苏武则直言怒斥,更以两国安危责之。在匈奴将他置于冻饿之境时,苏武仍然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还是"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的使者。匈奴又派故人李陵来劝降,企图打消他对汉朝的眷恋之情,苏武不作正面的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的大义自剖心迹,反倒使李陵感到羞愧,无言以对。(《信念》节选)。

话题7:选择材料加工:悠悠岁月,历尽多少冷暖:滚滚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但伟人之风永存。

那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吧!苏武选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发扬了华夏文明的优良品德。这样的选择崇高、无私!

浩浩天地,朗朗乾坤,多少仁人志士留芳百世,虽死犹荣。他们或是崇高无私,或是明智无悔,或是崇高质朴。正是他们所做出的无上光荣的选择,使得我们的民族摺焰生辉,使华夏文明万古流芳。

历史选择了苏武,苏武选择了崇高无私,选择了明智,选择了质朴。那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历史的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引领着后来者在暗夜里找寻生命的座标,勇往直前而不迷失。(《无尚的选择》节选)。

话题8:坚持材料加工:当苏武牧羊于北海时,单于派降将李陵到北海劝说苏武投降。李陵说:"单于诚心诚意等待您归顺,看来永远不会让您回大汉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有谁知道您对朝廷的忠义呢?"李陵历数苏武出使匈奴以后一家的悲惨遭遇(大哥和弟弟被迫自杀,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不知去向),妄图动摇苏武归汉的决心。但是,苏武却坚定地说:"我平时就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就是挨刀斧、下汤锅,也是甘心乐意的。"他始终不受诱惑,为后人所颂仰。(《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使者》节选)。

3、《归去来兮辞》: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不管你到了天涯海角,家都使你魂牵梦绕。当年,陶县令摆脱了官场的束缚,急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可用于“家”“亲情”等话题)。

4、《滕王阁序》:勇于并善于表现自己,是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一项素质。无必要的谦虚反而是虚伪和懦弱的行为。毛遂自荐,成就了大业;王勃路经腾王阁,毫不推辞,一挥而就,写下了四座惊叹的美文《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些精彩的语句,使得他在文学史中占有光辉的一席。(可用于“表现自己”“勇气”“勇气与才气”等话题)。

5、《陈情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使对方信服。李密是前朝遗臣,拒任当朝的官,是会皇帝猜疑的,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写得入理入清,如“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孝心。(可用于“情与理”“说话艺术”等话题)。

猜你感兴趣的:

语文课文《我与地坛》教案【】

1、理解地坛、母亲对“我”的影响,即三者间的关系。

2、情感熏陶,深入体会作者关于生死、亲情等复杂难言的感受。

紧扣教材,以分析景物描写和母亲的人物形象为主线,以情感熏陶为载体,积极调动学生生活中的情感积累和感性认识,引领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

1、地坛里的景物给作者生存的启发(该怎样活下去?)。

2、作者读懂了母亲的活法(面对苦难人生的态度)。

1、阅读《读本》中其余五部分。

2、播放电视散文。

3、印发讲义:人生就是与困境周旋(《读者》2001年第21期)。

4、网上查阅关于作者的资料、作品及评价文章。

一课时。

一、导入。

创设氛围,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cd、vcd、磁带均可)。由“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引出同样与厄运抗争并成为生活强者的本文作者——史铁生。

二、简介作者。

生平、作品及余秋雨的评价(我必须仰望史铁生这样的作家,还有那些真正在沙漠中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探索的旅行者。)。

三、展示学习目标。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作者对生死的感悟是和一个特殊的环境连在一起的,这就是地坛(板书)。分析开头关于地坛的景物描写部分。明确特点:荒芜冷落(板书),抓住“剥蚀”、“淡褪”、“坍圮”、“散落”等特殊语序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继而把握作者此时的精神状态:失魂落魄(板书)。

(二)、作者为什么“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对园子有了新的认识即意外的收获,找关键句。朗读、分析第五节的景物描写,其中的小动物及露水草木虽然生命卑微,但仍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这充满生机(板书)的环境给作者启示:要活下去,要珍爱生命(板书)。

(三)、生存还是毁灭,作者“终于弄明白了”(朗读:一个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那怎样活,地坛继续充当着作者的精神导师。分析第七节的景物描写,落日、雨燕等给作者的启示:热烈勇敢有希望的活下去。

(四)、小结:精神家园(板书)。

五、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史铁生在地坛作了长期的呆想,最终参悟了人生的意义,完成了思想上的涅磐。然而,这结果,可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作者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他母亲(板书)的伴行。

思考讨论作者写了怎样一位母亲。

围绕理解儿子(毫不张扬的爱)、不幸(艰难的命运)、坚强(坚忍的意志)等几方面分析。

找出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举止或作法。(3、8节)。

(二)、写母亲为表达感激忏悔之情,更重要的是作者读懂了母亲对苦难人生(板书)的态度:勇于承担(板书)。母亲面对人生苦难的这种活法给作者(板书)的影响和启发至关重要:生命航标(板书)。

多媒体播放满文军演唱的《懂你》。

(三)、明确母亲、地坛与我的关系。作者成功时,母亲却去世了。有感情地诵读第七节,四个“又是”表达了物是人非的至痛。

(四)、以毕淑敏《提醒幸福》中的一段话做结。

五、课余练笔。

围绕生命或母爱谈自己的认识感受,文体不限,700字左右。

走进。

失魂落魄荒芜冷落。

地坛(精神家园)。

启发。

珍爱生命生机盎然。

活法。

苦难人生承担。

母亲(生命航标)。

启发。

直面。

作者。

高中语文课本诗词经典名句赏析

1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描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江流、灿烂的星月这些雄浑阔大的景象,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飘泊无依的孤苦形象和颠簸劳累的凄怆心情。

2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用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等意象渲染悲凉的气氛,寓情于景,并用哀猿、回鸟自比,寄予了孤苦无依、徘徊无助的伤感之情。

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描绘“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等肃杀而壮阔的画面,用乐景写哀,以自然的宏大永恒,反衬诗人韶光已逝却壮志未酬的悲苦之情。

4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选取“片云”、“孤月”两个意象自比,“片云”和自己一样漂泊,“夜月”和自己一样孤独,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孤苦无助的悲凉之情。

5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

设取暗淡夕阳、瑟瑟秋风等暗喻暮年悲苦的意象,以哀景写乐,反衬诗人处境艰难而壮心不已的情怀。

6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写洞庭湖将广袤的吴楚大地一裂为二,日月星辰仿佛漂浮其上。用乐景写哀,以洞庭湖磅礴壮丽的景象,反衬诗人漂泊无依、颠连无告的凄凉之情。

7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天无尘、明月孤寂的景象,使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人生短暂、江月永恒的遐思冥想。

8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先描写月照松间、泉流石上的画面。渲染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雅的山间月夜图;“浣女”、“渔舟”的出场,更以人物的喧闹反衬山林的宁静。

9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幽怨呜咽的笛声,触发征人的思乡之愁;虚笔推想妻子的“金闺万里愁”,夫妻的感情更显浓厚。

10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选取“青海”、“雪山”、“孤城”等意象,描绘一幅悲壮而迷蒙暗淡的景象,寓情于景,蕴含着征人戍边的艰苦、孤寂和重任在肩的使命感。

11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见到暗含惜别怀远之意的陌头杨柳。触景生情,勾起了对在远方征战的丈夫的思念与对当初鼓励丈夫求取功名的追悔。

1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以源远流长的黄河和高达万仞的山峰为孤城铺设背景,衬托边城的偏远孤寂,渲染边塞雄浑苍凉的氛围。

13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选取“枫叶”、“荻花”、“江月”等意象,描绘一幅暗淡、萧瑟的秋夜图,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即将与朋友分离的凄凉、愁苦之情。

14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通过对听众寂静无言和江心秋月的描写,烘托琵琶曲的艺术魅力,留给读者涵泳回味的空间。

15 黄埃散漫风萧索旌旗无光日色薄(白居易《长恨歌》)。

以“黄埃”“风”、“日色”等意象,描绘灰暗、萧瑟的画面,寓情于景,表达唐玄宗对杨贵妃离世的痛惜。

16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基于对贵妃离世的痛惜之情,移情于景,设置月色、铃声也仿佛为此“伤心”、“断肠”的哀伤画面。

17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唐玄宗回返长安,’再次见到“如面芙蓉”、“如眉柳”的美景,不禁触景生情泪流满面,勾起了物是人非、佳人不再的感伤之情。

18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以山“在”、潮“回”的不变,反衬六朝古都繁华逝去已为“空城:’的沧桑巨变,清冷寥落的画面中,蕴含着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

19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选取当年车水马龙的乌雀桥和豪门聚居的乌衣巷,描绘其如今却野草遍布、夕阳斜照的荒凉画面,现在的荒凉与曾经的繁盛形成鲜明的反差,寓情于景,传达出沧海桑田、盛袭无常的深沉感慨。

20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描绘箜篌的音响效果,侧面烘托了乐曲的魅力和李凭琴艺的高超;“老”、“瘦”更反衬出箜篌的魔力之大。

2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清明”的特殊时节和“雨纷纷”的凄清环境,使行人触景生情,引发远行思乡的伤感情怀。

22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写“银烛秋光冷画屏”、“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凄清环境和“扑流萤”、“坐看星”的无聊举动,寓情于景,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抒发了女主人公的寂寞、哀怨之情。

相关范文推荐
  • 11-06 象棋协会成立申请书(通用20篇)
    更多申请书通常需要展示我们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项目成果等,因此,在编写过程中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和证明文件。鉴于每个人的申请目标和情况不同,范文只是作为参考,
  • 11-06 金融为民工作方案(优质21篇)
    在制定工作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任务的性质、目标的具体要求以及可行的执行策略。制定一个高效的工作方案是工作成功的关键之一。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工作方案范文,供大家
  • 11-06 承包土地怎样签合同(模板16篇)
    承包合同是一种约定,用于确保工程或项目按照双方协商的条件和要求进行。一份优秀的承包合同样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编写自己的合同。发包方:东辽县泉太镇新农村村民委员会
  • 11-06 社区六一创意活动方案(通用15篇)
    活动方案是对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它能够提前规划活动各个环节,使活动更加有序和有效。活动方案是一个详细记录活动内容、目标和流程的计划,它可以提供清晰的指导和组
  • 11-06 比赛动员讲话稿(优质19篇)
    讲话稿的目的是让听众理解并记住核心信息,因此需要突出主题,言之有物。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成功的演讲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各位领导、老师
  • 11-06 门面房租房协议书(汇总16篇)
    租房是一种常见的居住方式,人们可以通过支付租金来使用他人的房屋。通过以下租房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成功租房的经验和技巧。乙方(承租方)______。甲方将位于
  • 11-06 六年级第一学期工作计划(热门17篇)
    一个好的学期工作计划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让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更加有序和高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期工作计划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
  • 11-06 老师我想您读书心得(模板18篇)
    10、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总结自己的阅读经验,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和习惯。请大家阅读以下读书心得范文,并思考其中的观点和写作技巧。最近听了一位教授的报告,说现
  • 11-06 信访科长述职述廉报告(通用12篇)
    述廉报告是对廉政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的一种文书形式,能够及时反映出党员干部的廉政表现和廉政建设的成效。以下是一些党员干部整理的述廉报告,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廉政
  • 11-06 村委会贫困证明高中生(实用13篇)
    编写贫困申请书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困境,思考解决的方式和可能的出路。通过阅读下面的贫困申请书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贫困问题,并思考如何改善贫困家庭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