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优质19篇)

时间:2023-12-27 11:04:42 作者:薇儿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心撰写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早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学生

早期教育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也是家长们最关注的一个方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关于早期教育的心得和体会。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早期教育的体会和总结。

首先,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早期教育不仅涉及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乎他们的品格和人生观。我们经常听说“人的一生是在0-6岁决定的”,这句话道出了早期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处于最敏感的时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发展都处于高峰期。因此,好的早期教育可以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具备坚强的学习能力和优秀的品格。

其次,早期教育需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在过去,我们往往认为早期教育只是学习基础知识,如语言、数学和科学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开始意识到早期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除了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感情和品德。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适应。

此外,早期教育需要注重孩子个体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特点。因此,在早期教育中,我们不能一刀切地对待所有孩子,而是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这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也可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自我认同。

最后,早期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早期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家庭和社会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机构,父母应该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支持。社会也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好的早期教育能够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并强调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在早期教育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早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学生

第一段:引言(总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是指从婴幼儿期到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活动。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人生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早期教育都应该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素养、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着手。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教育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教育环境是影响孩子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观察和实践,我发现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方面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在教室里,我们可以布置丰富多彩的墙贴、摆放课程相关的工具和玩具,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此外,创造积极的非竞争性氛围,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阶段,也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第三段: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习惯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早期教育开始,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我们可以教孩子们养成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任务和课程的习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为他们以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段:积极引导的重要性。

作为早期教育者,我们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与孩子们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全面关注孩子的需求和兴趣,积极引导他们发展潜能。例如,在幼儿园,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活动,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段:家长与教育者的合作。

早期教育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教育者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有利条件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可以做好宣传和沟通工作,让家长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协调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为孩子的早期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结尾:

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而教育者的角色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良好的习惯、积极引导孩子以及与家长的合作,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平台。希望在未来的早期教育工作中,我们能够不断总结和改进,为孩子们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早年的教育中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早期教育入学心得体会总结

早期教育入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家长和学校在这一时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一年来的经历,我深感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下面,我将从自身体会谈谈我对早期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段:意义与重要性。

早期教育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孩子终身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迅猛,对外界刺激和教育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因此,早期教育可以对孩子的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早期教育,孩子可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观念和有序的思维方式,为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段:个人成长体验。

进入早期教育后,我发现自己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逐渐克服了一些困难,并且在许多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首先,我学会了独立生活的基本技能,如穿衣、洗脸、刷牙等。这对于提高我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非常有帮助。其次,我收获了良好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在与同学共同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再次,老师们引导我们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如按时上床睡觉、按时吃饭等,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良好的习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第四段: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在早期教育中,家长和学校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陪伴和教导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和特长发展,并积极与学校的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学校也应该注重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有家长和学校密切合作,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五段:展望与总结。

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感谢老师们的教导和同学们的陪伴,我在这一年中成长了许多。现在,我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与人合作、遵守规则,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未来,我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的经历和体会,我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争取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亲自体验到更多的早期教育培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早期教育入学心得体会总结

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而入学则是早期教育的首要环节。我作为一位家长,亲身经历了孩子进入学前教育的过程,对于早期教育入学有着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以下将结合个人经历,对早期教育入学进行总结和思考。

第二段:进入学前教育的准备。

在孩子进入学前教育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是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机构。我通过实地考察和咨询了解到,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要选择符合自己教育理念的机构,并与孩子的性格特点相匹配。其次是约定目标和规划,明确入学后的期望和期限,为孩子的入学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段: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早期教育入学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不仅仅是为了以后升学而学习知识。我认识到,早期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因此,在入学时,我注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是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的选择。我发现,最有效的教育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让他们享受学习的过程,培养内在的学习动力。

第四段:与教师和同学的相处。

教师和同学是影响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孩子入学后,我与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变化,及时了解到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与教师一起制定解决方案。此外,我也鼓励孩子与同学互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意识。通过与同学的相处,孩子不仅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同时也获得了友谊和快乐。

第五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于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从孩子进入学前教育的第一天起,就在家中为她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布置书桌和阅读角落,提供各类教育玩具等。我也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锻炼她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性。同时,我也注重孩子的休息和睡眠,营造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使孩子精力充沛地面对学习。

总结:

通过孩子的早期教育入学经历,我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孩子进入学前教育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教育机构,并明确目标和规划。在入学过程中,我们要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与教师和同学的良好相处,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可缺少。只有在这样的综合环境下,我们的孩子才能从小扬长避短,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总论,首先,福禄培尔从自身信奉的哲学观出发提出了他的教育观。他指出教育的作用就要顺应人的本性去激发和推动它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上帝的精神并加以发展。其次,他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从这一原则出发,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并注重他们的个性的发展,同时,他还提出了人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并强调人的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连续性。第二章幼儿时期的人。福禄培尔从婴儿期的发展与抚育和幼儿期的发展与教育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他指出婴儿期既是一个吸吮期也是一个抚育期,对婴儿来说,尤为关键的是其身体感官以及四肢的运用。第三章少年期的人。福禄培尔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少年期的发展与教育和家庭生活对儿童的影响,他认为少年期是使外在的东西内化为自身拥有东西的渴望,这种渴望可能通过游戏得到满足,然而,能充分满足这种渴望的乃是他们的家庭生活,对少年期的儿童来说的家庭生活是其生活的楷模,会对他的生活产生强烈的影响,父母应当让儿童学会分担家庭中的事务,不应拒绝孩子帮助做事的自发要求,而应加以支持和肯定,让其自然良性的发展,另外,他认为儿童的情感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第四章学生期的人。福禄培尔从学校的性质和目的,教学内容学校与家庭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述。第五章整体的概观与结论。福禄培尔指出,由于我们过多地错误压制儿童身上的多方面的精神倾向,因此,极为有害地干预了儿童的本性,尤其要认识到,在儿童的发展和教育中被耽误和被忽视的东西往是无法挽回的,为此他强调,我们应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身上灵性的普遍形成上,放在真正人性的形成和发展上。

总而言之,《人的教育》一书是论述儿童时期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系统地构建了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尽管我们并不赞成他的唯心主议思想,但他主张教育应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发展的教育,重视儿童积极的活动,重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以及强调早期教育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家庭教育的作用,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上教育的连续性等观点,不仅对当时德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那种机制的和机械刻板的教育方法具有革命意义,而且对当下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具有启发意义。

早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学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是指在婴幼儿期,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对孩子进行全面、系统、有计划的培养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在实践中我深感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我总结出一些关于早期教育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早期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孩子在成长的早期阶段,身心发展迅速,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欲望。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认知、语言、情感、社交等各方面的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利用故事、游戏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语言和想象能力;通过美术、音乐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同时,我们鼓励孩子们多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其次,早期教育要注重兴趣和潜能的培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潜能,而早期教育应该是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潜能的过程。孩子们在与家庭和学校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和活动。我们要通过仔细观察和了解,找到孩子们的兴趣点,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机会供他们发挥。例如,发现孩子对音乐感兴趣,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学习乐器或参与音乐活动;如果发现孩子热爱运动,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多参与体育锻炼和团队活动。通过培养兴趣,我们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再次,早期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独立性和自信心是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早期教育中,引导孩子们尝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和自主思维的能力。例如,在生活中,我们鼓励孩子们自己穿衣、整理书包等简单的事情;在学习中,我们鼓励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思考答案,并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让他们在未来面临各种问题时能够勇敢应对。

此外,早期教育应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学校则是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基地。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早期教育成功的关键。家长应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进展,以便家庭和学校能够共同配合,共同引导孩子的成长。同时,学校应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传授早期教育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这样的家校合作模式能够使孩子得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教育。

最后,早期教育要注重情感的培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投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对家庭和学校的归属感和依恋感,以及对师长和同伴的情感交流能力。在早期教育中,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关注,建立起和谐、温暖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关心他人、分享快乐和悲伤,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意识。这样,孩子能够在欢乐和友爱的氛围中成长,从小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

总而言之,早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兴趣潜能;同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并且,要与家庭和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孩子;最后,要注重情感的培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相信通过早期教育的努力,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幼儿知觉心得体会总结

随着孩子的成长,幼儿开始在探索、观察和体验世界中建构对事物的知觉。他们通过感觉器官和感知系统来感知、辨别和理解外部世界,从而形成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幼儿的知觉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他们建立对事物的概念和理解,还对于幼儿的内外协调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以幼儿知觉的不同领域来总结体会。

第一段:视觉知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视觉知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视觉感知到外部世界的事物,进一步认识它们。在经历了摔跤、站起、行走等过程后,幼儿的视觉系统逐渐发展并提升自己的视觉能力,进而辨认出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在我观察幼儿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于色彩的喜爱、形状的辨识以及能够察觉到细微的差别,并且在观察中能够准确地将所看到的事物与以前的经验进行联系。

第二段:听觉知觉。

除了视觉知觉,幼儿的听觉知觉同样对于他们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听觉感知到声音和语言,进一步理解和交流。在幼儿园的课堂上,我发现幼儿对于声音的敏感度非常高,能够清晰地听到老师和同学的语言,还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且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身体。这些都表明他们的听觉系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声音并理解其中的信息。

第三段:触觉知觉。

触觉知觉对于幼儿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幼儿通过触摸感知到事物的质地和温度,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它们。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幼儿非常喜欢接触和触摸不同的材料和物体,他们会用手指轻轻地抚摸、拧动和按压,以获得不同的触感反馈。他们还会通过触摸的方式来感知事物的温度,比如冷热、柔软和坚硬等。这些触觉的体验有助于他们对于物体的感知,并且对于日后发展握物、写字和进行其他感觉运动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嗅觉和味觉知觉。

另外两个不容忽视的知觉领域是嗅觉和味觉。幼儿通过嗅觉和味觉感知食物和环境中的味道,进一步了解它们。当我在帮助幼儿园里的老师室准备上水果时,幼儿们总是抢先一步通过嗅觉辨识出不同的水果,并且在尝试食物时能够品尝到其中的细微差别。他们对于水果的味道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够分辨出甜、酸、苦和咸等不同的味道。这些嗅觉和味觉的体验使幼儿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食物和环境,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饮食偏好和饮食选择。

第五段:综合感觉整合。

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感觉系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整合的。幼儿通过整合不同感觉的信息,进一步理解和感知世界。我曾观察到幼儿在玩耍过程中将视觉、听觉和触觉整合在一起,例如他们会通过观察和听觉感知到小球的轨迹,然后用手触摸小球并握住它。这种整合的感觉体验使幼儿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事物的属性,并且在探索和学习中更加自如地运用各种感觉。

综上所述,幼儿的知觉对于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感知体验,幼儿能够更好地建立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内外协调和日常生活能力。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幼儿知觉的培养和引导,让他们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并通过感知来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

早期教育理论心得体会总结

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而早期教育理论则是指导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早期教育理论,了解儿童发展规律和学习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接触早期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悟到了儿童心理的奥妙和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段:儿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理论是早期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石。在孩子的早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了解儿童发展规律对于我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非常重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适合的学习机会和任务,鼓励他们探索和思考。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则指出儿童早期经验对于个性的塑造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尽量提供积极、稳定和丰富的环境给予儿童健康成长。

第三段:教育方法与策略。

了解到儿童的发展特点后,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法和策略。蒙台梭利教育法告诉我们,儿童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地选择和操作教具。而在教育过程中,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则告诉我们,社会互动和合作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并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第四段:家庭教育角色。

除了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之外,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引导者,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爱、关心和照顾,同时,父母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正如巴尔迪亚的“重要他人”的理论指出,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五段:结尾。

通过对早期教育理论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了解儿童发展规律、使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及积极参与家庭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只有站在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并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心、积极向上的人。早期教育理论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去了解和应用,更需要家长去理解和实践,帮助孩子在早年建立良好的成长基础。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早期教育理论,将其付诸实践,让孩子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早期教育理论心得体会总结

早期教育是指对儿童从出生到六岁时期的教育和培养,这一阶段被认为是儿童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早期教育理论,我参加了一次与早期教育相关的学术研讨会,通过与专家学者的交流和学习,我对早期教育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早期教育被广泛认为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迅速发育,他们开始探索和理解世界,形成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在这个时期,优质的早期教育可以提供给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正面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社交技能、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这些都是儿童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石。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儿童的学习上,更体现在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早期教育理论众多,每一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限制。其中,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强调通过自由的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正面管教理论强调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通过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来培养儿童的正面行为;情感教育理论强调情感的重要性,通过营造温暖、关怀和支持的环境来培养儿童的情商。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应用,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

第三段: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儿童提供稳定、温暖和安全的环境,培养他们的情感和道德价值观。家庭教育也是儿童学习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需要注重父母的学习和成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段:实践中的挑战与解决办法。

实践过程中,早期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资源问题、人员素质问题和学校家长合作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例如,政府应加大对早期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学校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家长和学校应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早期教育的良好氛围,才能保障早期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第五段:个人的成长与体会。

参与早期教育的学习和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不断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早期教育服务。我也要与家长合作,加强家庭教育,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我还要与同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早期教育的新理念和方法,推动早期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总结:

通过参与早期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我的认识得到了深化,我明白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了解了不同理论的特点与应用,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思考了早期教育中的挑战和解决办法。我相信,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才能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早期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个关键时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

总结幼儿教师心得体会

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位温暖关爱的幼儿教师来引导他们成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收获,也经历了许多挑战。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在从事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到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这些技能是我们工作成功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能学到如何与家长、同事以及社会机构进行交流,以及如何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等方面的技能。总之,持续学习是我们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段:对孩子们的耐心和尊重。

与幼儿相处需要耐心和尊重。学龄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与成年人不同,因此,我们需要花时间去了解他们。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需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真正地倾听他们的话,并尊重他们的思想和感受。同时,在处理冲突或教育问题时,我们也需要保持耐心和耐心。对孩子的耐心和尊重不仅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与学生间关系,而且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四段:塑造课堂文化。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积极并鼓励探究的课堂文化,来为儿童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尝试新事物,教育他们不要害怕失败。同时,我们应该设法有效地利用班级时间,以创造最优惠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第五段:与家长进行积极互动。

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合作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尽可能与家长建立沟通渠道,并让他们了解我们在学生学习和发展方面的工作和成就。我们可以通过反馈书籍、每月通讯或定期的家长会议等方式与家长进行联系。让家长看到我们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会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工作价值,同时,也会有助于对孩子的教育项目进行更好的落实。

结论。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并掌握新的技能,并将耐心和尊重作为与学生交流的基本原则。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地构建课堂文化,和家长们建立积极互动,以营造一个有温度的教育环境。虽然这里我只分享了一些个人的经验,但是我相信这些也将是所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共同的宝贵心得体会。抱着爱和耐心,我们一定能够把幼儿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幼儿中暑心得体会总结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特别是对于那些年幼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对高温天气的适应能力较差,很容易发生中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孩子的家长和保育员,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幼儿中暑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应对。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作为幼儿中心的一名保育员,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下面将就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幼儿中暑的症状,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幼儿中暑的症状包括面色潮红、微热、烦躁不安、渴望大量饮水、皮肤湿冷等。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保育员和家长们应该立即将孩子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并帮助孩子补充水分,可以使用湿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和手脚等散热部位,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散热不畅。

其次,在预防幼儿中暑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日常饮食和穿着。夏季气温高,汗液的蒸发会带走人体表面的热量,因此,孩子们应该多饮水以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可以给孩子准备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如西瓜、苹果等,这样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口感需求,又能够帮助补充水分和营养。此外,在穿着方面,要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排汗的轻薄服装。尽量避免让孩子穿浓密的衣物和暗色衣物,这样容易造成孩子体温过高,进而引发中暑。

再次,要加强对于幼儿中暑的防范意识。作为保育员和家长,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气温变化,及时提醒孩子们注意防暑的措施。在户外活动时,应该避免在高温时段和高温环境下进行。选择凉爽通风的地方进行活动,并保持适度的水分补充。此外,我们还要定期对孩子们的体温进行监测,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户外活动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中暑的发生。

最后,急救措施同样重要。在幼儿中暑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并迅速将孩子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可使用扇子或空调等散热设备,帮助孩子降温。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在孩子的额头和腋下等处敷上湿毛巾,促进散热。若孩子出现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生的帮助。

总之,幼儿中暑是夏季气温高的一个常见问题,家长和保育员们要加强对于幼儿中暑的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这包括了解症状、注意饮食和穿着、加强监测和及时的急救措施等。只有通过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防暑意识和应对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们,让他们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的夏季。

幼儿中暑心得体会总结

在炎炎夏日里,当太阳高悬头顶,气温节节攀升,中暑成为幼儿园防护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经过这段时间的日常工作中,我对幼儿中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中暑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造成的身体热量过高,导致机体的正常调节功能受到损害。幼儿中暑的表现有头晕、晕倒、出虚汗、皮肤潮红等。有些幼儿还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因此,了解这些中暑的表现,可以及时发现幼儿中暑的迹象,从而采取及时正确的救助措施,避免出现不可预料的事故。

其次,加强幼儿的防暑措施。在高温天气中,幼儿园需要加强防暑工作,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一方面要保持室内通风,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饮食,确保幼儿身体充满水分和能量,另一方面要减少室外活动时间,避开高温时段,避免在太阳下暴晒。同时,幼儿要穿着透风、宽松、轻薄的衣物,尽量避免外出时暴露在烈日下。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幼儿中暑。

再次,加强监测和观察。在夏季,幼儿中暑的风险增加,因此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的监测和观察。每个班级都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测,发现幼儿中暑的症状,要及时报告园长和医务人员。同时,其他教师也要密切观察幼儿的表现,发现不适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这样能保证中暑幼儿得到及时的救助和治疗,减少事故的发生。

最后,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防范幼儿中暑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职责,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因此,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的防范中暑的意识。教师要学习有关中暑的知识,了解中暑的危害性,掌握中暑的应急处理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幼儿中暑的关键时刻,举手之劳,挽救住一颗颗幼小的生命。

总之,幼儿中暑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不容忽视。只有加强对中暑的了解,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我相信,通过不断总结和改进工作,我们能在幼儿中暑预防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

幼儿入职心得体会总结

幼儿园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欢声笑语的地方,这个学期我有幸到当地某幼儿园实习。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习了很多关于幼儿教育的知识和技巧,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以下是我对这段经历的总结和体会。

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我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前,在我的印象中,教育主要是老师对于学生知识点的传授和演示。但是在幼儿园,我发现老师更多的是引导和帮助幼儿获得各种经验和技能。幼儿的学习是通过玩耍和互动来完善的,这会让幼儿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感受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非常注重师德师风的培养和推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态度和言行,在职业上充满热情和责任心。这一点触动了我,让我认识到一个老师的形象和品质对于幼儿的影响有多么的关键。

了解到教育的针对性。

每个幼儿的性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这意味着在教育进行时针对性是非常重要的。透过实习经历,我明白到如何通过观察和理解幼儿的特点来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计划。虽然这需要一些额外的努力和时间,但它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参与了多种不同的课外活动,如唱歌、跳舞甚至剪纸,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挥最大的潜力和快乐。通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老师为他们创造的真正温馨和融洽的教育环境,这对培养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是相当重要的。

和家长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和家长的交流和合作,我认识到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当结合教育学校的资源和力量,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合作可以提供一个更加多元化和充实的教育体验,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结论。

总之,我从这段幼儿园实习经历中收获了许多,它不仅让我了解到幼儿的特点和情感,也让我明白到作为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这些收获和体验对于我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幼儿中暑心得体会总结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夏季正式来临,中暑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幼儿,他们的身体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中暑的影响。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提高对中暑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中暑以及它的症状。中暑是指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失调,导致体温过高,引起一系列症状的现象。通常,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嗜睡、乏力、恶心、呕吐、脱水和过度疲劳等。幼儿由于发育尚不完全,无法很好地调节体温,因此更容易受到中暑的影响。在幼儿中暑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及时帮助他们降温,并保持他们的安全和舒适。

其次,为了预防幼儿中暑,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控制室内温度,保证通风。在炎热的夏季,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同样会升高。我们应确保室内通风畅通,通过开启窗户或空调来降低室内温度。其次,注意补充水分。幼儿出汗较多,容易脱水,因此我们要适时地给他们补充水分,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此外,户外活动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待在户外。最后,注意幼儿的着装。夏季可以选择凉爽、透气的衣物,尽量避免让幼儿暴露在阳光下。

在处理幼儿中暑时,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措施。如果幼儿出现中暑的症状,要迅速将其转移到阴凉处,并松开其衣领和腰带,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其次,用湿毛巾或海绵对幼儿的额头、脖子和手脚进行冷敷,以帮助降温。另外,及时给幼儿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以用含盐、含糖的凉开水或运动饮料来恢复体力和水分。如果幼儿的症状没有改善,我们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向医生咨询求助。

此外,加强健康教育也是预防幼儿中暑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通过绘本、游戏和教育片来向幼儿传授热射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让幼儿了解中暑的危害,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同时,要加强家长和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中暑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只有通过全社会、全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预防幼儿中暑。

最后,我认为在工作中要注重细节,才能更好地保护幼儿免受中暑的伤害。比如,我们要在户外活动或运动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备足水、备好防晒用品等。在幼儿起床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服和尿布,保持干燥。在户外活动时,务必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如果发现症状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总之,只有时刻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做好预防和处理工作,才能确保他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季。

通过以上的总结,我认识到幼儿中暑的威胁,并学会了一些预防和处理的方法。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健康问题,努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中暑问题,共同为幼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家庭幼儿早期教育心得体会

亲爱的小宝宝的家长们:

您好!做为一个早期教育的工作者,做为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我常常反省自己,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头三年,我做对了吗?在我的引导下,她能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吗,她的专注力有没有被破坏?她的学习能力强吗?遇到困难她是退缩不前还是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她能始终保持自信、健康的心灵吗?也许我提的这些问题你们都不在意,有人会问我:你能让我的孩子三岁时背一百首唐诗儿歌吗?能让三岁的孩子从1数到1000吗?能让三岁的孩子认几千个汉字吗?老实告诉大家,不能,我不能。

我还是准妈妈时,也曾盲目热衷于了解幼儿识字法、背圆周率后一千位数等有关神童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后来随着对各种不同体系教育理论的逐步了解,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实践逐步展开后,才知道世上的神童不多见,常见的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大部分所谓的神童都只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样往往违背了人的内在成长规律,孩子将失去其他方面发展的机会。清华学子用硫酸泼伤狗熊的事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是:现代的孩子智商都不低,情商的同步培育才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到健康、快乐的人生。

所以现在我只有一个目的: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智商和情商全面发展的孩子。推己及人,我想,每一个普通的家庭所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的合格的公民。如果大部分家庭能够达成目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大方、善良勇敢、内心快乐,有爱心的人,打下这样的人格基础,进入小学、中学,对于学校里的那些知识性的学习是完全没问题的。

下面就我自己的体会给大家分享一下现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多数父母的误区:

一、不知道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当成不乖的行为斥责孩子,违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隐患。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时爱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抠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与手的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候常常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快乐,这样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

注意1: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行为!

注意2: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块饼掰掉一点给孩子,孩子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成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对圆的感觉。

其他各个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现,比如五六岁时有一个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让孩子顺利自然地渡过,才会保持健康的心态。这些内容家长可参考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书中有详细的论述,此书家庭必备家长必读。

二、错把知识灌输当早教,总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人们常说三岁以前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是让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心理成长才是早教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灵是一生幸福的源泉。这个时期溺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让他吃独食,为他包办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轻易地提前地满足他物质的需要,而忽略他内心的感受等等,这种重物质满足轻精神滋养的方式,只能培养出一个不健康不独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对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认为我在瞎说,这个说法在我刚刚接触之初也不理解,我经历了整整两年,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举个例子:当客人和小宝宝打招呼时,孩子没有回应,成人通常出于礼貌和面子,都会督促说“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应该叫阿姨呀,你这孩子就是这样”等等,这样做就是教,教就会给孩子压力。如果一边教还一边指责,那更是折磨孩子。我们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气回应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见!”“谢谢奶奶,我吃过了。”等等。这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手指灵活的孩子大约18个月就可以开始练习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长都会说:“错了错了,左右错了。”左右错了?以小宝宝的能力来说,是没有对错的,告诉他错了会给他压力,我们说话的口气会让她紧张:什么事,妈妈干吗口气这么不好?只要平静地告诉孩子:“两只鞋交换一下”。这是把正确的做法告诉他,这样就行了,不要去“教:这是左边,那是右边(孩子大脑很简单,接受正确的指令就行了,太复杂他接受不了。)”据我的经验,一两个月的提示之后,孩子就会穿鞋,而且左右不会错。

操作玩具时,也只要示范,“宝宝,看妈妈做”,妈妈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反复调整反复操作,不要打扰他,不要在他发生一点点错误的时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错了错了,不是这样做”。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内化的机会。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没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就是在我们的教当中失去的。孩子们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我们破坏掉!我们应该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调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评。足够的爱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万不要用学步车!一定要让孩子爬行!

学步车对宝宝的健康有百害而无一益。学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掌握技巧保持身体平衡,学步车不需要这么“麻烦”,轻轻松松稍一触碰即可溜出很远,这使得孩子难以克服心理障碍适应自已学走路这个辛苦的过程。所以用了学步车的孩子更慢学会走路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种情况是:用了学步车的孩子脚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费很长时间让宝宝学习整个脚掌着地。用了学步车,孩子爬行的机会大大减少。很多老人常常很得意“我的孙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们不知道,人类一定要经过爬行发育才健康。没有爬行的孩子,身体协调性不好,影响生活和运动。前庭神经发育不良,影响未来的阅读、写作,也会阻碍语言的发展。

四、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是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

点点吓到了是吗”,这是共情,表示我们理解他,接受他的悲伤是调整他的情绪的开始。

第二句话一定要说“妈妈知道你不开心(这很重要)”,这样一说他会很快开心起来的,第三句话是“妈妈爱你,妈妈理解你”。最后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觉呼出去效果更好。如果您学会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泪还挂在脸上就跑开找小伙伴去了。(这个方法我屡试不爽,非常见效,别人常笑我,毕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让你一哄就好。其实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产生的效果。)我们在养育小男孩时最经常说“男孩子,哭什么!”“羞羞,男孩子还哭!”男孩子在儿童时期释放他的悲伤情绪时,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长大后,他有悲伤也不知道如何释放,喜爱也不懂表达,所以让丈夫说声爱你有多难,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也就是说这样的男孩成年进入婚姻之后,他一定无法与妻子进行良好地沟通,将影响婚姻品质。请各位爸爸妈妈想想,如果您的儿子未来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还会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吗?请无条件地接受他的悲伤!男孩哭泣不是丢面子的事!

几个月的婴儿一旦啼哭我们常常口中应叨着“来啦来啦”就十万火急地冲过去,这样不好,孩子会养成控制大人的心理。应该用轻松而平缓的语调说:“饿了是吗?妈妈来了”;一旦孩子挣扎哭闹拒绝某件事就用妥协的声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实应该用平缓的口气说:“好,现在不要,我们等会儿再......(做某件事)”。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可以用哭闹控制大人,可以随心所欲。许多时候教育方法的实施要善于观察总结,而不是一以概之。

五、为什么两至三岁的孩子越制止他越爱打人,因为攻击行为是大部分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

两岁多至三周岁时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现打人的现象,成人千万不要说“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使得孩子认为这个动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发反复出现打人动作。

大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热衷于用口、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会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

“你让开别挡着我”“你不要弄我的东西”,但是话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抢夺过来了。

有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爸爸***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给他贴上标签“你是个坏孩子会打人”,只要不强化,在他打人时,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致歉,及时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让他继续出现攻击行为,平静地离开。同时,及时调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予他充分的安慰。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是百分之百没有用的。

同时被冲击到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负了,很多孩子是通过肢体冲撞来交往的,要理解对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问题。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会使得孩子养成受气包的性格,会一辈子都受人欺负。回家也别向家里人诉说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么的,这些都使得孩子觉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让别人不喜欢,这样会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正确的做法是,接受对方家长的道歉,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们家宝宝玩(可以根据情况换个字眼),你们俩握握手吧。”

三周岁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时,如果还打人,就要深层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时在他每一次攻击别人时,告诉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负面的信息加进去。只要孩子出现负面的行为,第一原则,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强化!

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些能产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让行为后果变得毫无意义,他自然就放弃了。

六、我们何以把孩子当成马戏团演员?成人所不欲,勿施于童。

许多家庭家里来客人时,就招呼孩子:来来来,唱首歌,跳个舞。这是极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这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所有的注意力用于取悦别人,成年后,一旦别人不认可他,就会使他遭遇巨大打击,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内在的能力。

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目光与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绍之后问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师(阿姨),非常高兴认识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而且记住第一次见面千万不要随意触碰孩子,这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修养!如果有人这样对你的孩子,千万不要因为面子,甚至帮着别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对,他就是不爱说话!”“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快回答叔叔。”“他就是这样胆小”等等。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置于这样不开心的境地,你要让他外向活泼是很难的。所以经常有家长反应说,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子。孩子受到足够的尊重,他的表现才会内外如一。

爸爸妈妈您愿意别人嘲笑你吗?不愿意对吧?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说出让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例如一个孩子说:“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后又故意问这孩子“你是穿着衣服洗澡?”这不明摆着搞乱孩子的思维吗?许多家庭常常对孩子开这种玩笑。不要随便戏弄孩子,面对别人对我的孩子的戏弄,我常常毫不客气地予以拒绝:对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欢开这种玩笑。在孩子和面子之间,我们理应选择孩子。

七、我们常常不知不觉间传递了许多负面的、消极的信息给孩子!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诉说孩子的种种“劣迹”。比如很多妈妈常常在客人面前说,“他就是这样胆小!”“他就是不爱吃饭!”这样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为这样的人。他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达成结果:他一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爱吃饭。语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装作偷偷说给别人听,但又让孩子听到:“你知道吗,我们宝宝今天玩秋千时表现特别勇敢!”“你知道吗,我家宝宝今天自己吃了满满一碗饭。”这样会在孩子心里传递一个信息:“啊?妈妈说我勇敢?是吗?嗯,我明天还会更勇敢的!”“啊,妈妈这么高兴,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这就是积极的暗示,能直达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巨大。不要威胁孩子“再吵闹,妈妈不要你了。”这是最大的威胁,最深的恐惧。因为幼小的孩子离开家庭,他是无法生存的。妈妈对孩子的语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开始。正确的说法是:“请安静,妈妈爱你!”其它让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会伤害他的话都不能说。特别强调:坚决杜绝说以下的这些话:“不要吵,再吵警察来了。”“再闹,医生来打针了。”“快睡,大灰狼来了。”如果你不这样威胁你的孩子,他外出时就会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万不要和孩子开恶意的玩笑“你妈妈不要你了,她不来接你了”。对孩子说这样话的人,你一定要让孩子远离他,这种玩笑话十分恶劣,对孩子的安全感的构建极为不利。

八、一个奶话连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语言教育不当的结果。

不说奶话,例如“脚脚”“鞋鞋”“吃饭饭”,甚至自编些别人听不懂的嗲语。自出生起,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语法正确,发音标准的母语。主要抚养者与婴儿对话时要用夸张的口形、清晰的声音、缓慢的速度,例如:“宝-宝-睡-醒-了”。切忌说奶话,否则到了四五岁时仍然口齿不清。孩子能一次性学好标准的发音,为什么要让他多学一次奶话?浪费时间、精力、神经信息储存区。

许多孩子到了两岁多还分不清你我他,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结果。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称代词,一周岁之后妈妈和宝宝交流时就应该采用人称代词,以便孩子模仿。应该多说:“我倒水给你喝,”而少说“妈妈倒水给宝宝喝。”孩子说:“宝宝的”成人应该跟着说“是的,是你的。”当孩子说错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那当下孩子会被笑懵的,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九、不要对孩子说“听话”,让孩子愉快地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到心中,成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们的尊重时,他就会开始遵守我们给他设定的规矩,也就是说他将学会有智慧地顺从他人,这时候纪律的曙光就出现了,规则就内化了。内化的规则将伴随孩子终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这个内化的规则。

十、如何处理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抢夺玩具的问题。

从小宝宝们一开始交往,就应该确立一个原则,谁的玩具谁就有决定权,成人不能强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给别的宝宝,也不能诱劝他让给别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游戏器械,谁先拿到或是谁先开始玩,他就有权决定继续玩还是离开,其他宝宝必须等待。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会哭闹,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气说:“我们要学会等待!”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暂时离开。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成人千万不要说他“你就是小气”、“小气包”等等。不断地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他永远学不会分享。孩子清楚他对自己的物品拥有自主权,之后才谈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强行给别的孩子,那么就意味着你告诉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抢别人的玩具,所以无论何种情况,规则必须是统一的。正常在三岁之后,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给别人玩,自己还是可以把它要回来的,这样他就乐于分享了。三岁之前千万不要急着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的品质。

十一、两岁以内的孩子长时间看电视有极大的危害!

近日来我们中心咨询的孩子中,发现某些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滞后。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他们家庭的生活习惯大都是:不管什么时间总是开着电视机,让孩子从小长时间地看电视节目,主要抚养者与孩子极少进行语言交流,同时也极少带孩子外出参与社交。

来自美国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看电视使脑部细胞处于半睡眠状态。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提倡少看电视不看电视。根据世界著名的儿童教育家皮亚杰的理论,两岁以前的孩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要通过移动、操作、嗅、触摸、重复等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充分地感知环境及物品,然后将信息存入大脑以发展认知。盯着电视屏幕视觉的发育是不良的,对视力有极大的破坏,其他各种感官的功能更是发展不起来,将极大地阻碍孩子的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发展。这样的孩子很难与外界交流,反映迟钝。

电视,切记!切记!稍大一点之后妈妈要陪同一起看电视,以便筛查过滤,以免孩子接受不良信息。家里应规定在固定时间观看固定节目。

十二、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千万不要反打过去。

有一阵,因为忙中心的事,我和我家丫头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有一天,我回到家吃完饭,斜靠在床上正在看一份材料。小家伙一声不响爬到我身边,伸手狠狠地在我脸上抓了一把,顿时我的皮肤一阵火辣辣。呆了一下,一把搂过她,心中愧疚不已,我问她:“是不是想和妈妈玩。”她点点头。我放下工作搂着她不断亲她,告诉她妈妈爱你,一边流下泪来。

亲爱的家长们,如果身处那样的情景,您会怎么处理?我想大部分的家长会狠狠地训斥孩子:“你怎么可以抓伤妈妈?”抓起小家伙的手拍打几下也是正常的反应。你们一定奇怪,孩子抓伤我,我怎么反倒伤心愧疚而不是生气呢?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攻击行为发出的信息是:妈妈你别忙了,我要你爱我。哪个孩子不需要母爱,尤其是小宝宝,母亲几乎就是她的天她的一切!好不容易盼到妈妈回家,却不理她,到了家还忙工作的事,她不能接受。她要引起我的注意,只是不知道用适当的方式。那时她才两岁多,无法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我掉眼泪是因为,本意从事东方爱婴早教工作是为了孩子,没想到伤害最大的却是她。所以,请各位家长一定要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意思,理解孩子,爱孩子。孩子总有捣蛋烦人的时候,再好的性子难免责骂孩子,甚至打几下也是有的。请大家观察一下,孩子受到母亲打骂时,是不是总是委屈地哭着扑向***怀抱?我所观察的每个孩子几乎都是这样(如果孩子已经不再扑向***怀抱,说明他已经被拒绝太多太多次了)。

我常常看到一些妈妈使劲推开孩子:“走开,我不要你,这么不听话(这么不乖)!”亲爱的妈妈们,您知道这对孩子是多大的伤害吗?孩子是不能打的,当您打了孩子,那当下孩子会认为您不爱他了,他非常害怕这一点,于是扑向您的怀抱想求证:“妈妈,您真的不爱我了吗?”“您虽然打我,但是我还是爱您,我害怕您不爱我!”当您知道孩子这一动作背后的信息,还会推开他吗?请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拒绝!请蹲下身子抱住孩子:“对不起,妈妈不该打你,但是......,希望你理解......”

十三、不能让孩子跟保姆或爷爷奶奶睡觉,孩子一定要跟妈妈睡。

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最佳时期是出生到两岁。错过这个时期,孩子终身与父母不亲近。在我们中心常常看到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从出生开始就让保姆带着孩子睡。我严肃地告诉这些父母,你们虽然生了这个孩子,但不花时间精力去照顾他,这个孩子就不是你的,是这个保姆的了。再次警告各位工作很忙、事业发达的年轻父母:再辛苦也得自已抚养孩子,最低限度是,白天交给保姆,晚上一定要保证自己带他睡觉!睡前保证亲子互动一个小时,最低限度!完全交给老人,也不行!老人只能是协助抚养!

大家听说过一个名词叫“亲生后母”现象吗?多少家庭因为没有和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长大后亲子关系紧张,酿造出多少家庭悲剧!

为了让你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引起你们的重视,告诉你们一个涉及我个人隐私的情况:我本人就是从小由奶奶带大,直到十多岁才和母亲有些接触。我因为终身未曾得到充沛的母爱而痛苦不已!这份痛苦深深地影响着我的身心健康,我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治疗这个伤口!

年幼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做错什么,才得不到母爱。但事实上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没有意识母爱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得不到母爱的孩子特别不听话,在青春叛逆期,总是时时和母亲作对,其实内心深处是对母爱的深深渴望。我没有得到充沛的母爱产生的恐惧投射到我孩子的心灵上,使得她在三岁前几乎无时无刻不粘着我,象袋鼠一样挂在我身上。我没责怪她怎么这么粘人,因为是我有问题,我有恐惧,我和已故母亲的功课没有做完(想对这个问题有更深了解的朋友可以与我进行个别探讨)。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母爱缺失造成的痛苦常常影响深远,甚至一代影响一代。

前绝对不会离开孩子的。如果我们没有条件辞职回家照顾孩子,至少保证晚上带孩子睡觉!切记切记!

不要借用欧美国家的父母与婴儿分房而睡的习惯,有调查资料表明,他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中国的妈妈把孩子搂在怀里睡是培育孩子安全感、建立自信心的最好方式。

十四、外国人看到中国的家庭教育情况,常常感叹: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管。

在小区里追着孩子喂饭,已经是中国城市中的一道风景了。孩子天生是有饥饿感的,我们的孩子从来没饿过,他怎么可能愿意吃东西呢?许多家庭向我咨询喂饭的问题。我只有一个办法:让他知道饿的感觉!而且一定要坚持!每天定时定点吃饭,关掉电视(绝不妥协)。离开饭桌代表就餐结束,不要劝食,大人示范把饭吃得津津有味,引起孩子的兴趣。让稍大一点的孩子参与到准备食物的过程中,培养他对食物的喜爱。吃饭追着吃,边吃边玩,是错误的做法!不该纵容的时候就不能纵容!

我曾在清源山的天池边上看到一对外国夫妻带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娃娃在水里玩。这个小娃娃整个身子都光着,在天池边上玩水玩沙(这可还尚未入夏呀),他不断地把泥巴往漏水风车里装,一会儿就堵住出水口,那个可爱的小风车出不了水了,他妈妈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把泥沙倒掉在水里清洗好,让孩子继续玩,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夫妻俩安静地等待,让孩子尽兴地玩。他们一家三口的那种真正的和谐、放松、自然,深深地感动了我。玩完了,他们把光着身子的孩子整个放到冰冷的天池水中冲洗泥巴时,小娃娃已经打喷嚏流鼻涕了,旁观的人惊呼了起来,那对父母没有任何惊讶的表情,依然继续他们的动作,我不禁哑然失笑:什么时候我也能学到这么放松就好了。

试问我们的家长,如果孩子一次又一次把出水口堵住,是不是早就火冒三丈了:“怎么不好好玩,这个口不能倒泥巴,会堵住的,知道了没有?”“哎呀,我跟你说多少遍了,你怎么还是不听?”我这样推测不会错吧?那个小风车的口不堵了,孩子的思路就该被我们堵住了!我们什么时候能学会象这对外国夫妻一样接受孩子的一切行为,只要无关重大原则,只要没有巨大的破坏性行为,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该纵容的时候就得纵容!

一周岁多的孩子又是爬又是走,翻箱倒柜到处捣蛋,确实让人受不了。如果我们知道,他每时每刻都是通过各种运动来发展他相应的能力,我们还会阻止他吗?内定的那个老天爷给他设定的生命密码告诉他,你动手吧、你动脚吧、你爬高吧、你抠这个小洞洞吧,这可以发展你的某种能力,于是他就一刻不停地动啊动,一次次地失败,一次次地重复,一次比一次进步,这个过程能力就发展了,我们唯一应该做的是做好保护工作。

越控制孩子越爱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把这股动的能量尽情地发泄完,就象是洪水只可泄不可堵是同一个道理。这时该纵容的就得纵容!象那对外国父母那样微笑地放松地看着我们的孩子,让他们自由地探索吧!

但是有的家长说,让他尽情发泄,会把家掀翻的。那就试试吧,保证不会的,他发泄完就会安静下来。当然这个发泄期长短因孩子而异,有长有短,就看家长的耐性了。

我们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从小就被扼杀掉,所以建国近60年了,却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的得主,在国际上,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是一个耻辱!

十五、培养宝宝的专注力从满足他的口腔敏感期开始!

孩子学习能力高低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专注力。现在的父母非常苦恼,常常听家长们诉说自己的孩子没有专注力。事实上是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就以孩子吃饭不专心这件事为例,请问哪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不认真吃奶的?每当宝宝饿了的时候就使劲吸乳汁,常常吃得满头大汗,因为乳汁是孩子需要的。到了给孩子喂辅食、主食时,父母保证做到给孩子吃他想吃的东西吗?没有,给的往往是大人认为应该吃的,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殊的口味需求,成人常常不顾孩子的反抗,强迫喂食。在这样的一次次冲突中,孩子对食物的专注力被破坏,许多家庭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在我们中心来过一个宝宝,在家里吃手吃一切东西时被爸爸妈妈坚决制止,认为很脏。他才八个多月,正是处在口腔敏感期,什么都往嘴巴里塞,正是这个阶段的明显特征,非常正常。为了让他的爸爸妈妈更清楚用口腔探索对于他来说是多么重要,我决定现场解决这个问题。

我拿了一个玩具递给他,玩具上有很多铃铛,是这个小宝宝从来没有用嘴感知过的东西,抓到手里后毫不犹豫就往嘴里送,妈妈很紧张,我摆摆手表示没事。只见小宝宝专注、认真地逐个“品尝”铃铛,脸上的表情非常投入非常认真,神态安静而又满足。我想,他这时候贮存到大脑里的信息应该是:“这是什么,圆圆的,有点冰凉,一个一个的,我再啃啃看,咦,怎么这么硬”。当然,小宝宝的大脑还没有语言系统,但我想他已经把这么多种不同的感觉信息存入大脑了。这样他的认知就发展了,如果我们同时把语音匹配给他,在他咬东西时,告诉他:硬的,这是硬的,软的,这是软的。这样,就促进了他语言的发展。

大约过了十分钟,他妈妈把这个玩具拿走,他没有哭,而是一脸的满足感。他妈妈说,平常看到他往嘴里送东西就制止,他就大喊大叫,非常生气。我说,是啊,如果让你到了美丽的景区黄山,却把你的眼睛用布蒙起来,不让你看,你会不会大喊大叫很生气?他的爸爸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孩子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探索器官是口腔!就象成人用眼睛欣赏美丽的风景一样。我继续告诉他妈妈,所有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都不能打扰,这样专注力就会被培养起来。反之,孩子的专注力将遭到破坏。孩子专注力不好错不在孩子,罪魁祸首是家长!十六、尽量不要把未满三周岁的孩子送进幼托机构。

本来要结束这个话题了,来了一个家长,咨询的情况又是一个常见的例子,我就再加上这个话题吧,这是每个家庭都会遇上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入园,什么时间最好。根据家长们前来咨询了解到的情况,把未满三周岁的孩子送入幼托机构弊大国家规定三周岁上幼儿园,六周岁上小学,这个规定是基于科学的人性化的基础上设置的。三岁的孩子刚刚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进入集体生活。三岁以前的孩子是无法告诉家长一个小时前发生了什么事,老师的态度怎样,是否和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等。当孩子不能倾诉自己的遭遇时,就无法渲泄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积累,对健康人格的构建是非常不利的。

怕您不要我。”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孩子其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在童年时自身极少得到母爱,或者没有生活在他(她)的父母身边。从科学的角度说,爸爸或妈妈内心深处对母爱的深深渴望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孩子。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这是有关潜意识的问题,父母自身安全感不够,孩子也没有安全感。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尽量满足孩子对母爱的渴求,充分地满足之后他才会放心大胆地探索外部的世界,走向独立。孩子的心理只有成长到能和妈妈自然分离时,才能送入幼托机构。孩子没准备好的时候,想把他推开,他反倒粘得越紧或者更胆小,这个过程不能急,只能等待。每个孩子的个体不同,千万不要说“别人的孩子一岁多就能上托儿所,你怎么这么大还粘着妈妈。”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

当孩子初到幼托机构时,撕心裂肺的痛哭被大家认为是正常的,甚至教育工作者也视这为正常的,常常安慰家长:没事,过几天就好了。请问家长和那些冷漠的教育工作者:如果突然把你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一群陌生的人,你会安之若泰吗?我们尚且不舒服,何况两三岁的孩子,他们有多深的恐惧和痛苦啊!如果处在这样痛苦的境地的孩子不被理解,没有得到安慰,只一味地要求“不要哭”,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这种痛苦的经历深植到他的潜意识当中,将影响到成年后的性格。在北京上海一些幼儿园允许家长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陪园几天,等孩子适应了再独自上学。如果幼儿园没有这个条件,让孩子进入早教机构上亲子课程也是一种很好的过渡方式。总之,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一哭两三个小时,就表明孩子没准备好,应该马上带回家,如果无视孩子的痛苦和反抗(这就是一种反抗)而继续下去,后患无穷!

就不够,入园时不到两周岁,心理适应能力不足以应付环境变化带来的痛苦,以至留下心理阴影。

当孩子伤痛的记忆再次被唤起的时候,千万不要制止她,不让她哭会失去渲泄不良情绪的机会。这时候,一定要紧紧地搂着孩子,接受她的悲伤。抚慰她,她在疗伤、修复,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当她的哭声稍弱时,妈妈要共情:“妈妈知道你很不喜欢去那个幼儿园,妈妈知道那里的老师很陌生,也许还会批评你。”“妈妈不在你身边,你很害怕。”她听到后会“哇”地一声哭得更厉害,没关系,继续抚慰她,千万不要认为她的哭声太大声别人听见会烦,而打断她。继续使用第四点提到的方法抚慰孩子,为她疗伤,伤口只有得到抚慰才能愈合,无视伤口的存在一昧地叫孩子不要哭是绝对错误的做法。

十七、分离焦虑的处理。

入托的问题衍生出分离焦虑的话题,不良的告别方式将延长孩子的分离焦虑期。抚养人和孩子分离时,绝对不能偷偷地离开。我所知道的一个例子是,母亲害怕分离时孩子哭泣,每次离开时都偷偷地跑掉,结果孩子到了六周岁半时,仍然不能正常和母亲告别。后来因为一些事件,最后导致孩子患上儿童精神疾病。正确的告别方法是:平静地和孩子告别,大人不要受孩子情绪感染,大人如果表现出万分不舍,过于认同孩子的悲伤情况就会导致孩子更害怕分离。平静地说:宝宝,再见!妈妈两个小时后回来。然后,马上离开,不要让孩子抓住***衣服,另一个家人要抱紧孩子抚慰孩子,允许他哭。

每一次分离孩子总是哭得非常惨烈,常常让妈妈怀疑正面告别的做法是否正确。这样的分离,我和我的孩子在两岁十个月前几乎天天经历,甚至我将之形容为生离死别。孩子之所以有这样深的分离焦虑是因为她认知的局限性,她认为事物不在眼前就是消失了,妈妈暂时离开她也认为是消失了。只有妈妈不断地离开―出现―再离开―再出现,通过经验的反复累积,帮助孩子认识到,分离是暂时的,妈妈一定会回来陪她的,她就安心了。所以,当我的孩子终于能和我平静地告别时,我真象卸下什么重担似的,同时意识到我的孩子认知提高了,长大了。平静地告别是基于已经和孩子说清楚妈妈要去做什么事,请他在家等待。不能毫无征兆地突然说走就走,孩子不能接受这种突然地分离,更不能欺骗孩子。我这里提到的是孩子和妈妈分离之后,仍然由家人照看而不是送孩子进幼托机构的分离。如果想让孩子的分离焦虑期尽量缩短,在七八个月起就应该进行客体永久性的练习。

我刚刚参加了一个父母课堂的讲座,听讲座的父母的孩子大多十二三岁,正处在青春叛逆期,迷恋网络游戏,学习不自觉、叛逆、不接受父母的建议、爱攀比,坏毛病一大堆,令父母万分头疼,不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孩子0-6岁时家庭教养不当造成的,叛逆期的任何说教只能治标而不治本,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清理孩子0-6岁成长过程中留下的心理创伤。看到那些父母痛苦的表情,我想告诉孩子还年幼的父母,0-6岁的教养最重要,早一天接受健康正确的教育理念,孩子早一天受益,父母少一些烦恼!

各位家长,您希望您的孩子具有如下品质吗?大方自信、独立性好、意志坚强(自觉)、学习习惯好、专注力强、社交能力强。各位爸爸妈妈,如果能遵从我提出的如上建议实施教养,您的孩子就会具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否则到了十几岁出现问题已经来不及,那时候父母对孩子几乎没有影响力。

日本在战后能迅速崛起是和他们的早期教育、全职妈妈、参与爸爸分不开的。正如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所说的“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里,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里。”母亲与孩子的联系是最紧密的,母亲应该是最懂孩子的,希望更多的母亲开始学习人性化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除了以上列举出的一些教育误区之外,还有许多教养方式,例如:孩子为什么爱玩沙玩水,应不应该象外国小孩那样三四岁还包纸尿裤,国际母乳协会提倡母乳喂养到自然断奶有没有道理等问题,我们的认识一直有误。关于孩子的撒谎、偷钱等行为,我们的处理方法也不正确。在此无法细谈,在本中心的父母课堂中,我将一一展开与家长们探讨。欢迎爸爸妈妈们前来参加,一起探讨育儿之道。

幼儿军营心得体会总结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希望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教育资源,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参与幼儿军营,则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机会。如今,笔者将分享我参与幼儿军营的心得体会和对于幼儿军营的总结。

首先,幼儿军营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成长环境。在军营的集体生活中,孩子们要遵守严格的纪律和规矩,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在军营中,孩子们需要按时起床、集合、进餐等等,这种有规律的生活让他们更加懂得自觉和组织能力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其次,在幼儿军营中,孩子们可以通过军事训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孩子们会参加各种军事训练活动,如军体拓展、队列训练、军事竞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考验了孩子们的体力、耐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孩子们都深刻体会到:只有在团结协作的前提下,才能完成一项任务的同时获取成功。

第三,幼儿军营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成长平台。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孩子们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在这些困难面前,孩子们需要学会坚持和克服,不轻易退缩。通过克服困难,他们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和勇气,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只有面对困难并且努力去克服,才能获得成长和进步。

第四,幼儿军营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在军营中,孩子们需要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的伙伴们共同生活、学习及玩耍。通过这种多样化的交流,孩子们不仅学会尊重和包容,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包容心和欣赏他人的能力。

最后,幼儿军营使孩子们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成长。在幼儿军营中,孩子们会经历许多平时无法接触到的新事物和新环境。他们会接触到各种军事常识,了解到军人的生活和职责,增强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同时,他们也会通过军事竞赛和训练活动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才能,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总之,参与幼儿军营对孩子们的成长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遵守纪律,培养团队合作、锻炼意志,认识自我和他人,快速成长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身心素质。因此,家长们应该积极关注幼儿军营,给孩子更多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收获更多,收获不仅仅是技能上的提升,更是一份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成人的启迪。

总结幼儿学期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我的大学时光离不开幼儿园实习的陪伴。在这过去的几年中,我通过亲身的实践,深刻地领悟到什么是幼儿,什么是幼儿教育,以及今后从事这个职业的责任与挑战。以下就是我对幼儿学期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第一段:从“看”到“听”,提升敏感度。

作为一名幼儿园实习生,我首先发现自己的观察能力在与孩子相处的初期很重要。早期儿童的沟通方式并不像成年人一样,他们通过肢体语言,音调、表情、姿势等来表达内心想法。因此,对幼儿的观察不仅仅是看到孩子们的行为,更是通过细心观察,感受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同时,我逐渐意识到聆听和倾听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了解孩子们对一件事的真实感受,我们就可以在教育中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拓展认知和情感发展。

第二段:多元化教学及教育案例。

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也觉得越来越不难理解为什么幼儿教育的工作者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及教育案例进行多元化的研究。教性格,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创造力等,都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更新的方法,同时带动更多的教育者与我们一起践行。总的来说,幼儿老师的角色不仅包含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中每天输送给孩子们的价值信息。对于所要教授的内容,我们教师需要尽可能地灵活地应用方式以便能够让孩子们很好地理解和接受。

第三段:学习之余,还需要多关注园外的信息。

童心未泯的孩子们会观察我们,他们学会了从我们身上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必须具有极强的联想与思考能力。我们的思路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教育课堂上,还要拓展到校外的社会文化活动,以及深入到幼儿身边,见微知著。通过阅读、实践和实习,我们可以对孩子在成长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找到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第四段:多方面掌握时间管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可能不仅局限于像以前那样,时间只是单纯地等待和利用。对于教育者来说,时间成为了一种复杂的资源,我们需要替孩子们规划好时间线,协助他们学会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同时,我们也需要梳理出各个知识点的基本理论,有效的进行总结和归纳,以策略化地安排我们的教育工作。时间对每个个体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不能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中错过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第五段:结语。

幼儿学期的实践教育给了我生命中最难忘的经历与感受。在实习期间,我意识到幼儿教育从来不只是一个过程,它本身就是动态的、类型复杂的、硕大的体系。我希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积极创新和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争取为幼儿做出更多的贡献。最后,我想对每一个搜索我的心得体会的读者说一声“谢谢”!希望能够帮助你沟通、认识和了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助教总结心得体会

幼儿教育是一个非常特殊和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不仅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对孩子未来的成功有决定性作用。幼儿园是让孩子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地方,而在这里,幼儿助教作为园所中的一份子,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本文将探讨幼儿助教的角色和职责以及个人在实践中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幼儿助教的角色和职责。

幼儿助教的职责和角色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帮助老师管理教室、照顾幼儿、为幼儿提供教育支持。具体来说,幼儿助教需要协助老师放学、吃饭、上厕所、换衣服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时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他们所需的支持和安慰,刺激、倡导他们的学习兴趣,协助老师实施教学计划等。此外,幼儿助教还要参与对于孩子人格、道德、心理成长的培养,并参与幼儿园的组织和活动。

第三段:个人在实践中的体会和心得。

在实践中,我感到作为幼儿助教最重要的责任之一是确保孩子们舒适、安全、满意、知足和感到重要。孩子们需要得到我们的专注和关注,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其中,享受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此外,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协调好与幼儿的年龄差和心理沟通,不要过于严苛或过慷慨,以及将重心放在难以发展的孩子和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身上,以使其能够持续发展和成长。

幼儿助教职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前景,因为幼儿教育是大家热衷的方向之一,也是未来社会的关键。因此,如果想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所发展,那么幼儿教育领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事实证明,许多幼儿助教在职业生涯中成为了优秀的幼儿教师,他们以自己对幼儿教育的深入理解和揣测为基础,将自己的技能和经验转化为实践中的知识。

第五段:总结。

幼儿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幼儿助教担负着相关的责任和角色。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幼儿助教需要承担许多重要的任务,包括照顾孩子、管理教室等方面,在实践中还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他们所需的支持和鼓励。此外,如果选择幼儿教育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那么有许多的职业机会等待着你。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幼儿助教职业的重要性,为其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家庭幼儿早期教育心得体会

亲爱的小宝宝的家长们:

您好!做为一个早期教育的工作者,做为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我常常反省自己,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头三年,我做对了吗?在我的引导下,她能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吗,她的专注力有没有被破坏?她的学习能力强吗?遇到困难她是退缩不前还是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她能始终保持自信、健康的心灵吗?也许我提的这些问题你们都不在意,有人会问我:你能让我的孩子三岁时背一百首唐诗儿歌吗?能让三岁的孩子从1数到1000吗?能让三岁的孩子认几千个汉字吗?老实告诉大家,不能,我不能。

我还是准妈妈时,也曾盲目热衷于了解幼儿识字法、背圆周率后一千位数等有关神童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后来随着对各种不同体系教育理论的逐步了解,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实践逐步展开后,才知道世上的神童不多见,常见的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大部分所谓的神童都只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样往往违背了人的内在成长规律,孩子将失去其他方面发展的机会。清华学子用硫酸泼伤狗熊的事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是:现代的孩子智商都不低,情商的同步培育才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到健康、快乐的人生。

所以现在我只有一个目的: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智商和情商全面发展的孩子。推己及人,我想,每一个普通的家庭所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的合格的公民。如果大部分家庭能够达成目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大方、善良勇敢、内心快乐,有爱心的人,打下这样的人格基础,进入小学、中学,对于学校里的那些知识性的学习是完全没问题的。

下面就我自己的体会给大家分享一下现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多数父母的误区:

一、不知道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当成不乖的行为斥责孩子,违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隐患。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时爱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抠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与手的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候常常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顺利渡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现特别明显时不要和他较真顺着他即可。这个时间差不多要三四个月(视孩子情况不同而定)。之后寻找到适当的机会,即别的孩子与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时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给你玩,你高兴吗?”当他点头时再告诉他“你把玩具分给别人玩,他们也很高兴”。就此可以打住,别马上强迫孩子。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让他尝试把玩具分给别的孩子,通过练习他知道玩具是属于他的,分给别人玩之后还是会要得回来,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快乐,这样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

注意1: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行为!

注意2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块饼掰掉一点给孩子,孩子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成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对圆的感觉。

其他各个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现,比如五六岁时有一个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让孩子顺利自然地渡过,才会保持健康的心态。这些内容家长可参考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书中有详细的论述,此书家庭必备家长必读。

二、错把知识灌输当早教,总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人们常说三岁以前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是让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心理成长才是早教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灵是一生幸福的源泉。这个时期溺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让他吃独食,为他包办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轻易地提前地满足他物质的需要,而忽略他内心的感受等等,这种重物质满足轻精神滋养的方式,只能培养出一个不健康不独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对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认为我在瞎说,这个说法在我刚刚接触之初也不理解,我经历了整整两年,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举个例子:当客人和小宝宝打招呼时,孩子没有回应,成人通常出于礼貌和面子,都会督促说“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应该叫阿姨呀,你这孩子就是这样”等等,这样做就是教,教就会给孩子压力。如果一边教还一边指责,那更是折磨孩子。我们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气回应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见!”“谢谢奶奶,我吃过了。”等等。这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手指灵活的孩子大约18个月就可以开始练习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长都会说:“错了错了,左右错了。”左右错了?以小宝宝的能力来说,是没有对错的,告诉他错了会给他压力,我们说话的口气会让她紧张:什么事,妈妈干吗口气这么不好?只要平静地告诉孩子:“两只鞋交换一下”。这是把正确的做法告诉他,这样就行了,不要去“教:这是左边,那是右边(孩子大脑很简单,接受正确的指令就行了,太复杂他接受不了。)”据我的经验,一两个月的提示之后,孩子就会穿鞋,而且左右不会错。

操作玩具时,也只要示范,“宝宝,看妈妈做”,妈妈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反复调整反复操作,不要打扰他,不要在他发生一点点错误的时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错了错了,不是这样做”。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内化的机会。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没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就是在我们的教当中失去的。孩子们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我们破坏掉!我们应该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调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评。足够的爱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万不要用学步车!一定要让孩子爬行!

学步车对宝宝的健康有百害而无一益。学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掌握技巧保持身体平衡,学步车不需要这么“麻烦”,轻轻松松稍一触碰即可溜出很远,这使得孩子难以克服心理障碍适应自已学走路这个辛苦的过程。所以用了学步车的孩子更慢学会走路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种情况是:用了学步车的孩子脚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费很长时间让宝宝学习整个脚掌着地。用了学步车,孩子爬行的机会大大减少。很多老人常常很得意“我的孙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们不知道,人类一定要经过爬行发育才健康。没有爬行的孩子,身体协调性不好,影响生活和运动。前庭神经发育不良,影响未来的阅读、写作,也会阻碍语言的发展。

四、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是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

喜、怒、哀、乐、恐惧等都是老天赋于人类的正常的情绪表现。我们成年人总是喜欢高兴的事,对于啼哭常常觉得很烦。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们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说不要哭,不要哭”,这是非常大的错误。哭是他内心矛盾和冲突的释放,不是坏事,成人只要轻轻地拥抱他,抚摸着他的后背第一句话说“哦,宝贝,妈妈知道(刚才发生的什么事),你非常难过,妈妈理解你”“哦,宝贝,妈妈知道你摔疼了,还有一点点吓到了是吗”,这是共情,表示我们理解他,接受他的悲伤是调整他的情绪的开始。

第二句话一定要说“妈妈知道你不开心(这很重要)”,这样一说他会很快开心起来的,第三句话是“妈妈爱你,妈妈理解你”。最后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觉呼出去效果更好。如果您学会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泪还挂在脸上就跑开找小伙伴去了。(这个方法我屡试不爽,非常见效,别人常笑我,毕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让你一哄就好。其实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产生的效果。)。

我们在养育小男孩时最经常说“男孩子,哭什么!”“羞羞,男孩子还哭!”男孩子在儿童时期释放他的悲伤情绪时,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长大后,他有悲伤也不知道如何释放,喜爱也不懂表达,所以让丈夫说声爱你有多难,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也就是说这样的男孩成年进入婚姻之后,他一定无法与妻子进行良好地沟通,将影响婚姻品质。请各位爸爸妈妈想想,如果您的儿子未来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还会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吗?请无条件地接受他的悲伤!男孩哭泣不是丢面子的事!

几个月的婴儿一旦啼哭我们常常口中应叨着“来啦来啦”就十万火急地冲过去,这样不好,孩子会养成控制大人的心理。应该用轻松而平缓的语调说:“饿了是吗?妈妈来了”;一旦孩子挣扎哭闹拒绝某件事就用妥协的声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实应该用平缓的口气说:“好,现在不要,我们等会儿再做某件事”。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可以用哭闹控制大人,可以随心所欲。

许多时候教育方法的实施要善于观察总结,而不是一以概之。

五、为什么两至三岁的孩子越制止他越爱打人,因为攻击行为是大部分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

两岁多至三周岁时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现打人的现象,成人千万不要说“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使得孩子认为这个动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发反复出现打人动作。

大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热衷于用口、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会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还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方法。当他的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达“你让开别挡着我”“你不要弄我的东西”,但是话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抢夺过来了。

有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给他贴上标签“你是个坏孩子会打人”,只要不强化,在他打人时,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致歉,及时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让他继续出现攻击行为,平静地离开。同时,及时调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予他充分的安慰。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是百分之百没有用的。

同时被冲击到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负了,很多孩子是通过肢体冲撞来交往的,要理解对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问题。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会使得孩子养成受气包的性格,会一辈子都受人欺负。回家也别向家里人诉说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么的,这些都使得孩子觉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让别人不喜欢,这样会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正确的做法是,接受对方家长的道歉,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们家宝宝玩(可以根据情况换个字眼),你们俩握握手吧。”

三周岁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时,如果还打人,就要深层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时在他每一次攻击别人时,告诉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负面的信息加进去。只要孩子出现负面的行为,第一原则,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强化!

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些能产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让行为后果变得毫无意义,他自然就放弃了。

六、我们何以把孩子当成马戏团演员?成人所不欲,勿施于童。

许多家庭家里来客人时,就招呼孩子:来来来,唱首歌,跳个舞。这是极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这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所有的注意力用于取悦别人,成年后,一旦别人不认可他,就会使他遭遇巨大打击,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内在的能力。

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目光与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绍之后问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师(阿姨),非常高兴认识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而且记住第一次见面千万不要随意触碰孩子,这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修养!如果有人这样对你的孩子,千万不要因为面子,甚至帮着别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对,他就是不爱说话!”“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快回答叔叔。”“他就是这样胆小”等等。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置于这样不开心的境地,你要让他外向活泼是很难的。所以经常有家长反应说,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子。孩子受到足够的尊重,他的表现才会内外如一。

爸爸妈妈您愿意别人嘲笑你吗?不愿意对吧?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说出让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例如一个孩子说:“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后又故意问这孩子“你是穿着衣服洗澡?”这不明摆着搞乱孩子的思维吗?许多家庭常常对孩子开这种玩笑。不要随便戏弄孩子,面对别人对我的孩子的戏弄,我常常毫不客气地予以拒绝:对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欢开这种玩笑。在孩子和面子之间,我们理应选择孩子。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诉说孩子的种种“劣迹”。比如很多妈妈常常在客人面前说,“他就是这样胆小!”“他就是不爱吃饭!”这样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为这样的人。他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达成结果:他一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爱吃饭。语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装作偷偷说给别人听,但又让孩子听到:“你知道吗,我们宝宝今天玩秋千时表现特别勇敢!”“你知道吗,我家宝宝今天自己吃了满满一碗饭。”这样会在孩子心里传递一个信息:“啊?妈妈说我勇敢?是吗?嗯,我明天还会更勇敢的!”“啊,妈妈这么高兴,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这就是积极的暗示,能直达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巨大。

不要威胁孩子“再吵闹,妈妈不要你了。”这是最大的威胁,最深的恐惧。因为幼小的孩子离开家庭,他是无法生存的。妈妈对孩子的语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开始。正确的说法是:“请安静,妈妈爱你!”其它让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会伤害他的话都不能说。

特别强调:坚决杜绝说以下的这些话:“不要吵,再吵警察来了。”“再闹,医生来打针了。”“快睡,大灰狼来了。”如果你不这样威胁你的孩子,他外出时就会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万不要和孩子开恶意的玩笑“你妈妈不要你了,她不来接你了”。对孩子说这样话的人,你一定要让孩子远离他,这种玩笑话十分恶劣,对孩子的安全感的构建极为不利。

八、一个奶话连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语言教育不当的结果。

不说奶话,例如“脚脚”“鞋鞋”“吃饭饭”,甚至自编些别人听不懂的嗲语。自出生起,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语法正确,发音标准的母语。主要抚养者与婴儿对话时要用夸张的口形、清晰的声音、缓慢的速度,例如:“宝-宝-睡-醒-了”。切忌说奶话,否则到了四五岁时仍然口齿不清。孩子能一次性学好标准的发音,为什么要让他多学一次奶话?浪费时间、精力、神经信息储存区。

许多孩子到了两岁多还分不清你我他,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结果。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称代词,一周岁之后妈妈和宝宝交流时就应该采用人称代词,以便孩子模仿。应该多说:“我倒水给你喝,”而少说“妈妈倒水给宝宝喝。”孩子说:“宝宝的”成人应该跟着说“是的,是你的。”当孩子说错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那当下孩子会被笑懵的,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九、不要对孩子说“听话”,让孩子愉快地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到心中,成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深植于他们心中的是,我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上帝会看见的。所以德国的地铁站口是没有检票员的,国外许多超市是自行过磅计价的,国际上无条件退货是通行做法。而我们从小被别人监督着长大,小时候在家听爸爸妈妈的,时时被提醒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上了学,听老师的,遵守这个遵守那个,孩子从来就没有机会自行判断,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应自发地遵守的规则。冲击规则是孩子在试探我们的底线,其实就是遵守规则的开始,我们要宽容地对待,提醒他“你忘了什么?”,而不是批评他,给他压力。(“你怎么忘了”也不能说,“怎么”这两个字会对孩子形成压力,有责备的意思。)。

同时,我们应当充分地尊重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当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得到我们的尊重时,他就会开始遵守我们给他设定的规矩,也就是说他将学会有智慧地顺从他人,这时候纪律的曙光就出现了,规则就内化了。内化的规则将伴随孩子终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这个内化的规则。

十、如何处理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抢夺玩具的问题。

从小宝宝们一开始交往,就应该确立一个原则,谁的玩具谁就有决定权,成人不能强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给别的宝宝,也不能诱劝他让给别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游戏器械,谁先拿到或是谁先开始玩,他就有权决定继续玩还是离开,其他宝宝必须等待。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会哭闹,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气说:“我们要学会等待!”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暂时离开。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成人千万不要说他“你就是小气”“小气包”等等。不断地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他永远学不会分享。孩子清楚他对自己的物品拥有自主权,之后才谈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强行给别的孩子,那么就意味着你告诉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抢别人的玩具,所以无论何种情况,规则必须是统一的。正常在三岁之后,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给别人玩,自己还是可以把它要回来的,这样他就乐于分享了。三岁之前千万不要急着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的品质。

相关范文推荐
  • 12-27 高校教师自查报告(优质18篇)
    自查报告是对自身工作、学习或生活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阅读这些自查报告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在撰写自查报告时的思路和方法。1、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 12-27 大班小朋友国旗下讲话稿元旦大全(20篇)
    国旗下讲话稿是传递正义声音和呼吁社会改革的有效手段,我们有责任撰写一篇有影响力的讲话稿。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国旗下讲话稿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演讲有所帮助。
  • 12-27 圣诞活动方案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
    幼儿园教案的实施需要灵活性,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灵感。
  • 12-27 教师师德反思总结(汇总12篇)
    通过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师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
  • 12-27 幼儿园后勤工作总结汇报(通用21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调整,以适应幼儿园教育的需求和变化。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幼儿园工作总结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 12-27 变废为宝活动方案中班(汇总17篇)
    一个好的活动方案要考虑到活动目的、内容、时间、场地等各个方面。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用的活动方案模板,方便大家制定自己的方案。(出示图1:扔塑料瓶)。(
  • 12-27 学会感恩父母的演讲稿小学生范文(16篇)
    小学生演讲稿是培养孩子们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任务。请大家看一下下面这些小学生演讲稿范文,每一个都充满了孩子们的智慧和独特的见解
  • 12-27 学校团委工作年度总结范文(15篇)
    通过撰写总结范文,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在写总结时,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通过总结我发现了自己在表达和沟通能力上的不
  • 12-27 低碳环保方案设计(精选18篇)
    环保工作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以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小编整理了一些环保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环保写作方面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我们家以前非常浪费水电。
  • 12-27 辞职申请书两页大全(12篇)
    编写辞职申请书时,要注意言辞委婉、逻辑清晰,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以下是一些辞职申请书的经典模板,帮助大家写出完美的辞职申请书。___总:十分感谢您在我人生最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