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钢琴演奏技巧论文(实用8篇)

时间:2023-10-12 12:07:06 作者:灵魂曲 最新浅谈钢琴演奏技巧论文(实用8篇)

范本是写作的好帮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实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我们为大家挑选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论文篇一

音乐教学论文:培养学生钢琴演奏中的音乐素养

四川省隆昌县幼儿师范学校 赵 艳

【摘 要】如何在幼师班中有效地进行钢琴教学,特别是对于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其培养为适合幼儿园教学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是幼师琴法教学改革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应针对幼师钢琴教学的特点,抓好基础教学,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便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素养 乐感 音乐表现力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脑体结合的活动过程。在一瞬间,将乐谱上的东西通过视觉反映到脑海,大脑马上会指挥手指在键盘上弹奏,耳朵还同时对演奏的声音进行检查,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一个学习音乐的人,不具备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机械地弹奏和歌唱的机器人,他就无法去理解音乐、懂得音乐、表现音乐。所以,培养音乐素养是为了全面提高学员的音乐综合素质,并且以此促进学员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

一、基本技能的训练

1.识谱训练。识谱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完整、高效地视奏程度适合的乐曲。我们要让学生在表演的状态下弹奏钢琴,而不是来回重复地进行简单练习。在教弹一首新曲子时,一些视奏技巧好的学生能以惊人的效率来迅速完成你所教的新课。而一些识谱和视奏能力差的学生,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弹奏时的吃力。实际上,学生在弹奏时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乐谱和键盘。进一步说,读谱和弹奏都是识谱训练中的重要方面,不能有所偏废。片面地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2.学生的基本技术训练。钢琴的技巧有很多,我以音阶、琶音的训练为例:第一个音是弹下去;弹后面的音时手指应提前做好触键准备,指端与键面不能过近。大指触键要独立,在移位时依赖手腕转移力量。在弹奏中,大指要寻求独立触键的空间,而手腕要有意的配合手指,自如、灵活地为手指提供最佳触键的位置,通过练习,找到手腕合理的动作状态。两种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时要慢练,渐渐地就可加快速度。

下面特别说一下“慢练”:

著名钢琴家雅科夫・弗莱尔认为:“慢速弹奏法犹如钟表匠手中的放大镜,它可以使练习一部作品的音乐家更仔细地看和听他们所弹的音乐,并能深入浸润作品中的每个细节和组成部分之中,从而完全知道并掌握这部作品。”因此,在初学一首曲子时,必须分手练、慢练。有的学生练琴经常不动脑筋,纯粹是机械般的弹奏,在练习一个难的乐段时表现更为明显。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有时需要演奏者很慢地弹奏一首乐曲,以便巩固对某一部分的记忆。慢奏同样能帮助演奏者检查音符的准确性及句法:慢速弹奏时,如同看到慢放的电影一样,你能看到每一个细节,并同时加强了记忆,更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曲式与和声的组合等。慢练是钢琴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一种科学的练琴方法。

二、乐感的培养

1.乐感的内涵。钢琴学习中的乐感培养是激发演奏灵感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良好的乐感,演奏出的音乐就会平淡无奇。乐感其实就是在对音乐的体验中表现出来的强弱处理。

2.让学生课内课外多听好的作品。我们要让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听不同的曲子。现在网络很方便,随时可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曲目――当然,也可购买碟子。钢琴是敲击发声的乐器,不擅长于歌唱性的发声,但钢琴又必须解决歌唱性的问题。多听歌唱家的演唱和弦乐演奏可以帮助我们增强乐感。像歌唱家一样地思考和感觉是很重要的。听力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所谓“聆听”,就是精神高度集中地用心去听,听时要充满对音乐的追求与想象,努力分辨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音乐内容的要求。可在弹琴时将自己弹奏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感受,找出问题。(论文范文 )此外,还应重视视唱练耳课。这样能更全面、系统地提高听力水平,对弹琴大有益处。有机会的话,要多看现场演唱、演奏的音乐会,因为钢琴是表演艺术。舞台表演更能加深乐曲的感染力,特别是在指挥家富于变化和激情的手势下带动出的绚丽音乐,更能深深打动人的心灵,提高观看者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上获奖的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教授指出:“学习钢琴只是一种手段,学到音乐知识、理解音乐、热爱音乐、表现音乐才是根本。”其实,在钢琴练习与表演中,呼吸的作用同样重要。合理处理好作品乐句,安排好音乐中的呼吸有利于音乐极富感情的表达,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乐句气息的重要性,解决好演奏时呼吸与乐曲的吻合。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语气,有句子的长短,无论是活泼、欢快,还是婉转、优美、如歌的乐曲,都需要表现一定的内容,即使是简单的几个音也不是没有意思的。有的声音坚定有力,有的轻快、跳跃……乐句也有肯定及疑问等多种语气。当学生懂得这些以后,就会从他所弹奏的乐曲中找到这些感觉并尽力去表现出来。例如:弹《解放军进行曲》时,联想到队伍前进,就要弹得有精神、节奏鲜明,就不会慢吞吞、软弱无力地弹一些音符。弹不同风格的曲子,就要表现不同的意境,因此必须避免机械练习,毫无要求。

总之,钢琴演奏需要乐感与适当的技巧相结合,以情带声,融声以情。音乐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技术是基础,音乐表现是最终方向。钢琴教师的全部工作,实际是培养学生很有激情地演奏作品、表现音乐,要通过演奏把情感表达出来,做到人琴合一。我们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学生,把握钢琴教学的变化与规律,才能使钢琴教学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也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广仁、莫蕴慧主编:《钢琴艺术》

2.周彦:《人声与钢琴的完美艺术》,中国音乐学院学报,01期

3.代百生:《钢琴教与学的心理训练》[j],钢琴艺术,(3)

4.曹静:《钢琴弹奏技巧与音乐表现间的关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0期

5.曹云:《浅议幼师钢琴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学),05期

6.李远彬:《论钢琴教学中音乐感觉培养的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08期

7.林振纲:《论钢琴学习(一)》[j],北京:钢琴艺术,(10)

8.陈海龙:《论钢琴乐感与演奏灵感的培养》,《黄河之声》,3期

9.陆晨曦:《如何强化学生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新课程研究,期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论文篇二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艺术类院校的教育机制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完善,笔者认为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工作着手。

1.音乐学习环境多元化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好的学习环境和帮助。幼儿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初始阶段,幼儿教师的素养会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应从源头抓起。首先,要深刻的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自身素养的同时,还需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机会,带领学生深入到幼儿教育机构,真实的体验幼儿教育的全过程,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教学风范,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遵循身正为师的道德标准,在教学中发挥出人格魅力,同时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艺术展、欣赏音乐会等高雅艺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艺术审美为核心,突出教育的示范性,从而为我国幼儿教育培养更多出色优秀的幼儿教师。

2.音乐教育内容实用化

艺术教育是一种可以使人终身受益的教育,艺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养,这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创造能力,从而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目前,重音乐技能训练、轻音乐技能实训是艺术院校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在声乐、钢琴等音乐技能课程教学中,过于重视演奏基础系统化训练和演奏技巧的高度,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音乐技能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与现实中的幼儿教学实践相脱节。在学前教育中不可否认系统演奏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但是针对学前专业特点,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基础,应在学前专业教育中加大学生技能实训,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幼儿教育的需求,加强学生弹唱能力、视唱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学生的实际表演与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出理论教学的支撑作用。

3.音乐理论知识广泛化

艺术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艺术美学和音乐欣赏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有些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所以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独孤立的讲解某个单一的理论知识,而要将所有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任何一种音乐形式的发生都离不开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的相互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典型优秀的艺术作用,将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知性表述等元素融合起来,实现音乐理论知识的广泛化,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形成永久性认知。

4.音乐教育格局大众化

在艺术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感叹现在的学生个性化太强,太难教,多数学生唯独情有独钟于流行音乐,对于教学内容学习兴趣不高。我们不能否认大家都喜欢流行音乐,比如流行歌曲《时间都去哪了》,歌词中述说了岁月流转中的种种故事,歌词句句戳中每个人的心扉,将父母恩表述的淋漓尽致,多少人听的热泪盈眶,这也体现出了艺术中的真善美。因此,在教学中类似这样的好作品应积极的利用,通过优秀的作品使学生学会有表达的弹唱、有感情的歌唱,对音乐进行深层次的解析,感受并领悟到音乐作品中的那种艺术美。由此不难看出,大众化发展路线是适合学前音乐专业教学格局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够积极的学习和参与,从而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目的。

二、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素养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研究学习的前提,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应重视起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出音乐教育功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唱歌听歌,而要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中,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达到高水平。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论文篇三

【摘要】本文主要以分析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为重点进行阐述,从钢琴基本练习、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为学生日后全面发展日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钢琴教学;演奏能力;培养

一、基本训练

1.听觉训练。不管是歌唱的音乐还是演奏的音乐,皆是通过听觉感受的。若是学生只重视技术或是单一的模仿,是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为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听觉训练便是把音乐调整成从无到有的听觉,在明朗条件下开展。听觉训练中,不单单只是辨别声音那么简单。还包含学生心理性能训练,实际就是让学生通过大脑进行训练。基于此,钢琴演奏过程中可以说听觉训练是不可或缺的,需受到高度重视。在日常练习中时常利用耳朵去辨别作品,弹奏、研究钢琴作品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听力能力,还能为学生日后学习更加有深度的钢琴曲做铺垫。2.读谱。在钢琴基本练习过程中读谱是最为简单的,也是一件音乐作品完成的基本因素。视觉认识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寻找、输入信息。在演奏钢琴时需利用眼睛去观察自己的手型、手指等,其能将信息及时的提供给大脑,进而判断弹奏错误。可以说,钢琴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演奏钢琴时,学生需要眼、耳、口、脑、脚协同应用,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牢牢注意这一点,分步指导学生。3.手指练习。第一,高抬指为基本的按键动作,其常利用在抒情曲与哈农的弹奏中,基础动作为手指抬高,之后下落,要保证手指放轻松。端正坐姿,双臂自然垂落,手腕要放轻松,整套动作都以轻松为主,身体一定不能僵硬。高抬指动作需缓慢弹奏,此种方式有助于手指放松,但是着重注意的是保证手腕平稳;第二,高抬指练习方法。若想高效完成高抬指弹奏法需从基础高抬指入手。这便要求学生在弹奏中先高高抬起一个手指,其余手指紧贴琴键。手指在触碰琴键时一定要保证轻松,这是主要为了练习手指的独立性;第三,钢琴技巧练习。可以说,钢琴是一个十分奇妙的乐器,其能够同时演奏多个声部,要求学生手脑同用,具有较强的肢体协调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联系复杂的钢琴曲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首先,学生一定要认真练,此种练法虽然会耗费诸多时间,但是能够起到良好效果,学生在熟悉节奏与音型的问题中,无形的提升了自身演奏能力,慢练过程为一种减负大脑的过程,逐渐提升速度,直到恢复最初的速度。

二、素养培养

1.消除紧张情绪,保持冷静。若想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依据个人情况利用下述方式:首先,通过深呼吸将一些干扰因素消除掉,对自己的情绪进行严格控制,基础动作为,保证双腿直立,双臂下垂,紧密双眼,不去想任何事情,去听空气的声音,之后深呼吸,这个动作一定要慢,尽可能让自己的全身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直到心情平复,如此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处于最放松也是最佳的状态下;其次,切入在意别人的看法,最好转移自身目光,减少烦躁的情绪,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体会音乐带来的魅力,将演奏之前的紧张情绪变成开心与兴奋,若想让压抑的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能够通过休息片刻或是展开四肢运动的方式。2.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若想熟练且全面的掌握钢琴弹奏技巧一定要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基本功训练力度,如果学生的钢筋技术不强,学生便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钢琴演奏上,就会十分担心出错问题,进而致使学生产生紧张心理。只有在日常练习中形成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更加专注的演奏,消除一些紧张情绪。为此,在日常练习中一定要有所针对,对于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反复训练,熟练的演奏技巧为学生流畅演奏的关键点,如此才会减轻内心压力。3.调整好心态。做到钢琴面前,学生需将板凳调整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若是在不合适的状态下演奏,一定会使演奏效果受到影响,在实际演奏中,演奏速度是由演奏者的心态决定的,学生在弹奏钱可以深呼吸,让心态趋于平稳,缓解演奏压力,在实际演奏中,学生还需对自己的呼吸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均匀呼吸,如此才能让肌肉放轻松,保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能力的提高不能只把中心放在演上,需要通过规范且合理的额学习,外加学生对音乐的深入认识,如此才会将钢琴演奏的魅力展现出,进而为提高学习钢琴演奏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论文篇四

在现代中小学素质教育中,音乐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音乐教育可培养学生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是听觉、时间、情感上的艺术,同时,它又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寓教于乐,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体验,通过每一首乐曲,每一个音符传递到学生心中,好的音乐每一次的聆听都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收获,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断巩固和加深。正是由于音乐的这种特点,注定了“多听”是学习音乐的好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听力的训练,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对于中学的音乐课来说,听力训练主演是培养听辨听想的能力,两者不是独立的,它们可以同时进行,两种能力同时培养。

一、听辨能力的训练

听辨能力是指学生听辨高音、节奏等技巧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熟悉音阶,感觉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唱音阶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高,每堂课都让学生唱一唱音阶,唱唱“doremi”提高了对音符的感受力。

当然唱音阶只是听辨训练的一个开端,由连贯的音阶练习逐渐过渡到跳跃式的单音练习,开始要弹一些跳跃小的单音,让学生多听多唱,根据标准音与音阶的`模唱说出具体的音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逐渐过渡到让学生听辨旋律。在实际教学当中学生对单音训练掌握较快,而对听辨旋律则较为吃力,因为听辨旋律包括听辨音符时值、节拍、节奏的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如何突破这一关呢?通过教学,我摸索出听辨旋律要从整体出发,对整个旋律有全面、完整的了解,分清旋律中的结构,逐个句的听辨。不管是音符还是节拍、节奏都要一项一项的突破,切忌盲目的全听、全记,造成“贪多嚼不烂”的现象。

这样,学生对于听辨旋律可以系统地、有方向地练习,掌握起来比较轻松,同时老师做好必要的检验,强化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辨能力会很大提高。

二、听想能力的训练

1、听想音乐的结构。

听音乐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聆听乐曲的喜怒哀乐,抓住音乐的主旋律,跟随主题音乐进行全面的分析。在这里分析作品结构就像语文中的分层次一样,只不过分析作品是根据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来区分的。

如《彝族舞曲》它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犷强悍的节奏,描绘了彝族山寨迷人的夜色和青年人舞蹈欢乐地场面。欣赏时,首先要让学生整体上聆听一遍,对照课文中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注意音乐情绪转变了几次,每一次的变化都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边听边随时做一下记录,整体欣赏完以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出大多数的意见。然后再次聆听,这次教师分段讲解乐曲的情绪,学生边听笔。最后经过讨论作品的结构就出来了“a+b+a”的三部曲式。

2、听想音乐的神韵。

再如《春江花月夜》,听到这部作品题目可让学生先思考乐曲所表现的时间、地点及表现的情感。如果你来表现这个题目,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情绪速度?让学生自己构思一番。然后利用幻灯,展示一副与题目相符的山水画,同时播放音乐。随着音乐的变化,而换以不同的画面,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等到乐曲结束时,学生都感到了好像身临其境似的,深深感受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伟大,把江南春夜描绘的如此栩栩如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配以《春江花月夜》诗词的朗诵,以音带情,以情带声,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学生不由自主地随音乐哼唱或打拍。通过以上听、看、诵、赏的手段,调动学生感官欣赏与感情欣赏,使情感体验达到高潮。

当然听想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乐曲,它也可以是歌曲。让学生欣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并让学生讨论音乐的演奏风格、技巧,增强学生的听力。

综上所述,音乐中听力的训练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加强了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增强了对音乐语言的敏感性,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打下了一个坚实而有效的基础。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论文篇五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门艺术,它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现今,音乐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可见它的重要性。对于专业学习音乐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音乐基本分为两大类,即音乐表演与音乐理论,音乐表演的科目繁多,比如器乐表演,包含有钢琴、古筝、小提琴等等的表演。还有声乐表演,包含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等。音乐表演能更完美的表现音乐情感,我们通过动听的歌唱、打动人心的演奏,将乐曲完美的展现给听众,直至人心,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同的演奏者、歌唱家给观众不同的音乐美感,音乐就是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在音乐中,音乐理论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它不像音乐表演那样被大家熟知,不能很直观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可是学好音乐理论对于钢琴教学与演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好音乐是需要全面的、细致的学习,而不是只学好钢琴表演就可以了,就足够了,那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音乐理论作为基础来巩固钢琴教学与演奏。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学生弹奏钢琴,一开始就教基本演奏技法,而不教授基础乐理知识的话,学生的钢琴技艺是得不到很好的提升的,钢琴表演是需要音乐理论知识作为强大的基础的,所以先教授简单的理论知识可以起到学习钢琴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理论当中包含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作品分析、中西方音乐史等科目,乐理是所有理论学科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它主要讲述的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怎么样记谱、识谱、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乐理的学习需要学生们熟悉教材里面的定义,多做习题,掌握做题方法。另外,理论的学习还包括相对复杂的科目,如和声、作品分析、复调、配器法、旋律等内容。有些人认为,和声、作品分析等学科的学习只是针对作曲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不需要涉及,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所有的音乐专业学生,都应该详细的、全面的学习各科理论知识,不是只学好简单的乐理知识就足够了。要由浅入深的系统地学习。

一、提高钢琴演奏水平的关键,是要掌握熟练的钢琴演奏技巧和扎实的音乐理论基a知识

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首要任务,是钢琴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的学生都只认为把钢琴弹好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用学习,只要把谱子当中的音符弹下来,不管谱子里面其他的记号和标记,认为曲作者写这些都毫无意义,导致弹出来的曲子空洞没有艺术性,忽视里面的细节部分,这样的演奏怎么可能打动人心呢?所以,学好音乐理论知识真的很重要,要让学生重视起来,细致的看谱子弹琴,把谱子里面的记号和标记准确的弹出来,表达曲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离不开实践,理论要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不能只有实践而没有表演,或者只有表演没有实践,二者缺一不可。学习音乐没有捷径可言,我们要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成为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但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我现在所教的高中艺术学生不重视理论课的学习,大多数的孩子认为只需要学好自己的声乐、器乐专业就可以了,对于音乐理论知识可学可不学,或者直接在要高考前突击学习就可以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岂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好的,突击学习几个月,效果很差,既影响理论考试的成绩,也影响表演类专业的学习。作为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如果理论知识欠缺,教学内容就会很局限,学生们的知识面会很窄,了解的也不全面。要想完美的呈现一首钢琴作品,不仅要求演奏者要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更应该具备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作为专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才能指导学生去演奏更多更丰富的作品,使学生对自己演奏的每一首作品都能了解和掌握。音乐欣赏课其实也很重要,应该在高中课程中增大音乐欣赏课的比重,让学生多多感受音乐的魅力,了解作者作曲时候的想法。下面具体介绍钢琴演奏过程中可以用到的关键性音乐理论知识和方法。

(一)乐理基础

乐理是一门系统地专业基础课,是教学生如何识谱、识别音程、和弦、调式的`一门科目,是所有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如果想要钢琴弹好,势必要把乐理学好,掌握最基础的乐理知识,能够识别钢琴乐谱中的表情记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等,能够准确弹出钢琴乐谱中的和弦,知道和弦的结构,有感情的弹出作品。这些都需要乐理知识作为基础。这样弹出来的曲子才是完整的、准确的、有情感的作品,否则是无味的、空洞的、缺少内涵的作品。学生们应该通过学习乐理知识为之后要学习的和声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们应该重视起来,要将理论学习与钢琴演奏学习同步进行,不分伯仲,全面的细致的学习,相辅相成才能事半功倍。

(二)和声基础

和声相对于乐理课程来说,学习难度有所增加。在钢琴伴奏中,和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伴奏的音响效果和表现力,应该根据不同的作品来配和声,要正确的处理和弦变化、掌握节奏与色彩性。(这里的节奏、和弦应在乐理课程中就应该十分了解和熟悉了,所以乐理与和声学紧密相连,学生们都要学好这些课程)。和声写作规则很严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灵活掌握,做到活学活用。因此,学好和声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和声学也是一门较复杂、难学的课程,需要学生们认真学习。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并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为钢琴演奏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多演奏、多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二者完美的结合,达到最佳演奏效果。

(三)视唱练耳基础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科之一,与乐理并称高考音乐理论小三科,十分重要。需要学生们达到快速识谱,准确唱出谱子中的音符与节奏等要求,还要求学生将谱子完整的唱出来,不能唱的断断续续,不连贯不完整,在教师指导下,独立、积极地进行识谱练习。视唱需要学生们大量地唱谱子,熟悉谱子当中的音符、旋律和节奏,能够通过练习最终快速准确的唱出谱子,练习视唱时,需要由浅入深的练习,一点一点地积累,不要急于求成,要由量变最终达到质变!练耳目的是要学生达到听着曲子可以快速准确地写出音符、节奏与旋律,培养学生的乐感,通过对大量的音乐片段、音乐主题的旋律视唱,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素材与资料,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完整唱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演奏、演唱水平,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学好视唱练耳可以促进演奏、演唱能力的提高。对音乐表演专业很有帮助,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一首乐谱表面看起来是孤立的、静止的存在,但是它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活灵活现的个体,我们需要对不同的演奏方法进行处理,比如说强弱、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处理。所以说,视唱练耳的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各种音乐风格的作品。一切音乐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脱离了理论,就不能深入音乐,不能表达音乐的内涵,钢琴演奏不能“照抄照搬”、一成不变,要灵活运用,还要有自己的思想与创新。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还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将自己w到的知识与经验很好的传承给学生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上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我们了解更多更广泛的音乐作品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二、音乐理论在钢琴教学和演奏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钢琴综合能力是弹好钢琴的关键。同时还要培养演奏者的即兴演奏能力,即兴演奏能力需要学生们大量地练习各种风格的作品,掌握好的和声编配,学好乐理、和声等课程。总之,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集各种音乐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努力,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是很重要的,钢琴技巧是通过机械练习来再现乐谱内容的,要生动、灵活的再现,而且还要仔细、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和声是钢琴演奏中的骨架。传统的大、小调和声所使用的和弦,是按三度叠置的原则结合起来的。作为一种历史风格,大、小调和声曾盛行于欧洲巴洛克至浪漫主义阶段的音乐实践,和声学比较难学,学生们应该以乐理、视唱练耳作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学习。平时弹奏作品时应该懂得积累,多了解和留意作品中和声的出现与走向。

丰富的理论知识能有效提高钢琴演奏水平。音乐理论知识顾名思义是指音乐专业的技能理论知识,要强调的是音乐史论这门学科,它在理论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们理解中的音乐史的学习只需要死记硬背,记住年代和作者即可,但其实只知道这些内容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们通过对作品作者的了解,更深层次的去挖掘内在的音乐内涵。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程也不能够被忽视,音乐欣赏课会帮助我们提高音乐辨别和鉴别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奏、演唱或给学生进行各种示范演示、指导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效提高钢琴演奏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视奏的要求很高,是需要强大的理论做基础,是把乐谱转化为演奏的一种行为。它要求演奏者看到谱子里面的音型、节奏就要马上的进行快速转换,这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以,对键盘位置要很熟悉,而且要掌握作品的背景及音乐风格。视奏能力的高低,对熟练掌握每首乐曲的演奏进度、对拓展演奏曲目的数量、演奏范围,拓展艺术视野,有直接的关联。视奏能力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练习兴趣,钢琴学习进度的快与慢,上课质量的好与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不要一味的硬性要求学生去练琴,更应该培养他们浓厚的演奏兴趣,让他们真正的热爱弹琴,而不是应付了事。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可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之,音乐理论在钢琴教学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想要培养一个全面的钢琴演奏家,势必要将理论知识与钢琴演奏并重,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要想达到演奏的作品内容完整丰富、打动人心,演奏技术与基本功一定要过硬,不能顾此失彼,要把二者很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注重钢琴演奏技术的培养,也不忘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很好地去培养学生们的理解作品的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们更有热情地去演奏,达到忘我的投入,反复练习,理解性地练习,不是盲目地去练习,正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最终达到准确的表达和传递音乐内容。真正做到音乐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行,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与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郁正民。现代音乐课程论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司徒壁春,陈郎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刘庆刚。钢琴的演奏与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6]李超,李丽华,郝伟智。西方钢琴史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论文篇六

民族钢琴作品是国家钢琴艺术生命之根。我们不仅希望加强中国的民族文化,也希望把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推向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目前中国的钢琴教育依然以西方钢琴教学体系为主。西方钢琴艺术与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仍起着主导作用,这与我们所期望的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体系要求不相适应。一位作曲家说:现在那么多中国钢琴曲还未被好好演奏和推广,何必再创作新作品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这与现在存在的消极对待教学、演奏与推广中华民族钢琴曲的倾向有一定的关系,只有改变这种倾向,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大道才会畅通。

现代音乐教学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而且也是音乐文化的传承人。在钢琴音乐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理所应当有其相应的位置。中国的钢琴音乐,从民族性的音韵提炼,到钢琴的音响的发挥,要大量创作出中国人所接受所欢迎的好作品来,形成中国自己的钢琴学派。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环境越来越好,中国的钢琴教育者要以继承和发扬中国钢琴音乐为己任,秉承教学相长、踏实苦干的精神。经过努力,使中国钢琴音乐演奏和教学乃至整个钢琴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一、培养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意识

我们不应拒绝任何先进的文化,但在吸收西方钢琴音乐的精华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们自己民族的特点,做到“洋为中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影响着整个世界。反过来,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作为钢琴音乐,起源于欧洲,那里有积淀深厚的钢琴音乐底蕴,当然被视为是“正宗”。我们没有理由闭门造车,相反要以谦逊的态度认真研究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钢琴热象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我们自己民族的创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钢琴创作作品也多了起来。然而,所谓“正宗”的,绝大部分都是国外作品,就连专业院校的课本中国作品也很少,这是我们的现状。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呼吁民族钢琴音乐的觉醒。我们完全可以把一系列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列入教育课程中,加强学生民族音乐意识的培养。

二、中国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借鉴西洋钢琴教学体系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中把中国钢琴作品纳入教学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中国作品,更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提高整体文化意识。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学生继承我国优秀音乐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各高师院校要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和比赛,举办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更要鼓励教师个人举办“中国作品独奏会”,展现和推广中国钢琴曲,弘扬中国钢琴音乐成果。钢琴音乐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需要用心钻研这个课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高师音乐教师是中国作品的传授者,应注意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加强对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征及作品要领的分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需要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得以继承和巩固。

三、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空前活跃,在题材的开拓和技法的创新诸方面,思路越来越宽。很多作曲家一直坚持在中国调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和声的革新与试验;上世纪80年代后,更多的作曲家则立足于新风格的大胆探索,追求新的音响结构:还有一些作曲家选择性地使用各种无调性变体手法——或者直接运用12音技法写作,或者变化使用12音技法;更有一些人则自己独创技法体系,使理性的思考与创作实践同步进行,产生了不少风格狂放不羁的钢琴音乐作品。音乐艺术哲学观和钢琴曲风格开始摆脱了单一模式而进入了多元化的年代,一批批颇具新意的钢琴作品问世。可以说基本反映出中国钢琴作曲家的创作趋势——不同于以前任何时期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作现状。

中国钢琴的作曲界,在打破了“民歌加和声”的创作思维框框之后,又越过了热衷写作单纯改编曲阶段,开始走上了独立创作的钢琴音乐发展历程。使作品在现代音响的基础上不仅体现出浓厚的民族韵味,还显示出表达多样民族韵味的优越性。但在总体上,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于时代性和民族性相融合的一种追求,体现出技术性与标题性相结合的一种创作立意,体现出朝着音乐创作的“可听”、“可用”性方面贴近的趋向。从此,中国钢琴音乐的新作品,已开始了量与质的升华。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方面比钢琴教育和钢琴演奏取得的显著成绩较显薄弱,应努力改善创作钢琴音乐的环境和条件,认真演奏和推广。只有这样,发展中国钢琴艺术的大道才能畅通。作为中国钢琴教育者要努力弘扬自己民族的优秀钢琴曲,做一个中国钢琴音乐坚定不移的宣传者。要繁荣中华钢琴音乐,创作、演奏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形成钢琴表演艺术的统一体。

四、新世纪以来钢琴教学研究的总结和思考

近年来,通过对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的简要梳理,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研究有如下特点:在研究内容上,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相对集中在教学改革、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集体课形式等课题,紧贴时代信息和教育改革的步伐,对于促进高师的钢琴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中国作品在教学中的研究以及基础教学的研究等方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都远远不够。在研究方向上,这一时期的研究已经开始倾向基础音乐教育、社会基础音乐教育的方向,但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在研究的方法上。较多采用经验总结法,实用可行,但是较少运用实证方法,有的研究缺乏可信的数据,论据不够充分,说服力不够强。在研究视角上,缺少研究国外高师钢琴教学的对比研究。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新的视角对高师钢琴教学的研究比较薄弱,而从美学、哲学以及文化学角度来进行的研究更少,学术深度有待加强。

对未来的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笔者作出如下思考与建议:改革教学研究观念,强化高师钢琴教学研究,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为社会钢琴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关注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基础钢琴教育的发展,开放研究的领域。强化高师钢琴教材教法的理论研究,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对现代突飞猛进变化发展中的高师钢琴教学法作出理论解释。研究应有前瞻性,避免停留在经验性介绍式研究的层面。

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已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研究的趋势。加强高师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研究和总结,为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师钢琴教材的编写奠定理论基础,为钢琴教学提供实践依据。高师钢琴教学研究要树立多元文化音乐观,拓展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比如拓展国外高师钢琴教学的对比研究,联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的交叉研究,从而使钢琴教学研究在更深的层面上获得新的价值取向。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高师钢琴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将更加有力地推进高师钢琴教学向前发展。

中国钢琴艺术事业无疑将有一个持久稳定的发展和繁荣时期。中国钢琴教育如果始终能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国原有的钢琴教育的良好传统——它的核心是教学相长、踏实敬业的风气,在中国钢琴教育现已拥有的广阔和优越的发展空间里,中国钢琴演奏、教学和作曲等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整个钢琴艺术事业的发展都必将会再次迎来新的飞跃。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论文篇七

摘要:钢琴教学课程属于大学中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学员掌握程度与自身的心理因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演奏者的现场发挥也与心理因素密切相连。在大学钢琴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技巧的培训,而忽视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如果忽视了心理素质的训练,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挥水平达不到舞台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钢琴课程之中如何进行心理训练以及如何培养心理素质强的表演者,以供大学钢琴教学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钢琴教学;钢琴演奏;心理训练

一、大学钢琴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大学钢琴教学不同于普通的音乐类课程,进行钢琴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备高超的表演技巧,还要具备理论知识储备,根据学生的需求,选取正确的教法,对于钢琴教师来说,需要教会学生演奏的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演奏过程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会运用恰当的心理训练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培养学生强大的心理素质,这样不仅对演奏效果有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大学钢琴教学之中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显得非常必要。

二、影响学生演奏心理的主要情形

(一)演出时的焦虑

在钢琴课程当中,学生往往只重视演奏的技巧,而忽视了曲谱的背记,学生对曲谱的掌握需要一个熟悉的程序,如果在不掌握曲谱的情况下进行演奏,就可能以为曲谱生疏而产生焦虑心理,从而无法正常演奏,因此,想要具备稳定的演奏心理,就应当在平时练习当中熟悉曲谱,充分准备好进行随时演出,只有如此才不会因为焦虑而影响发挥。

(二)对自身能力缺少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演奏技巧,掌握演奏的经验,同时还应当培养出演奏的欲望和演奏的兴趣,只有培养了爱好,才能克服表演的心理障碍,最终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在训练的过程之中,学生应当掌握降低心理压力的办法,同时通过不断练习提升自身实力,获得演奏信心。在教学比赛以及社会表演当中,学生应当试图表现出较强的心理素质,在表演中获得成就感。如果学生的表演经验不足,则有可能因为心虚而产生紧张感,因此要想获得较好的演出效果,在实际的表演之中,就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表演技巧,同时学会情绪控制的具体方法,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在课程中进行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

(一)帮助学生放松心情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演奏时的心理调控能力就应当营造一个和谐的课程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心情放松,在课堂教学之中,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演奏的方法,要求学生记牢曲谱,掌握扎实的演奏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钢琴表演的信心。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应当注重学生乐感的培养,让学生喜欢上钢琴演奏,给予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定期进行教学表演,让学生进行演奏。钢琴表演技巧的掌握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循序渐进。在钢琴课程之中,尽量为学生选取钢琴名曲,让学生了解钢琴名家的练习过程,给学生讲授演出时出现意外后具体的应对方法。同时,要让学生掌握钢琴的表演历史,了解钢琴与其他表演手法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掌握钢琴的音律,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逐渐爱上钢琴表演,增强钢琴演奏时的自信。

(二)培养良好的演奏心态

首先应当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只有掌握了演奏的技巧方法在舞台上才不会发挥失误,如果演奏者的水平不足,则演奏过程中可能因为心虚而影响演出的正常进行,影响发挥水准。对于表演者来说,如果无法掌握表演技能,则尽管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无法在舞台上正常发挥,因此在日常的课程中,首先应当让学生对钢琴表演技巧深入学习,获得演奏的经验,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表演的技能。同时,在教学当中还应当传授演奏的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在实际演出时克服紧张感,教会学生提升应变能力,加强学生演奏的信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掌握不同曲目的演奏技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基础,帮助学生制定演出曲目,教会学生如何调控心情,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克服演出紧张情绪,在实际表演之时不再紧张或不安。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心理调控能力

让学生摆脱演出畏难情绪,实质增强表演技能,就需要为学生创造多种演出机会,让学生在自我调控中学会把握自己的心理,学生应当学会如何进行自我调控,同时学生还应当自我探索自身的演出心理。在教学之后,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在适当的情形下,举办各类音乐表演会,让学生走上舞台。同时,也应当进行社会表演,让学生在各种类型的演出舞台上积累经验,提升演奏实际中的调控技能。

四、结语

大学钢琴教学区别于其他的音乐课程,钢琴演奏技巧需要通过逐步积累达到提升,通过训练逐步积累心理素质方面的控制经验,形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掌握正确的心理调控技巧,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演奏技术之外,演奏之时的心理也是关系效果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只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就能提升学生在舞台表演之时的演出效果。

参考文献:

[1]丁玲.钢琴教学中公开演奏心理素质的培养[j].音乐时空,,(10):178+154.

[3]李松珊,李涛.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的演奏心理紧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9):198.

[5]韩东珺.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基本技术训练教学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论文篇八

一、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校有统一的规定规范教学进度,主要由教师进行授课,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被动学习的对象,这种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同等位置的,师生的关系应该变为互助关系。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新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大脑中的认知进行加工和改造才能被学生真正理解。因此,学生不应该被动的接受外界灌输的信息,而应该在自己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吸取新的知识。建构主义转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教师不再是讲述书本知识,而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在为学生创建学习环境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以致到最后让学生自由的获取知识,全面构筑学生的认知结构。动画专业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来领悟所学习的知识。因此,对学生的基本功要求很高,课程的作业量也很大。但是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很好,领悟力很强,一点即通;但也有部分学生是高考前临时学习的绘画,其基础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薄弱。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动画教学中应该实施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获取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由主要地位转变为辅助地位,在给学生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研究,包括动画的基本概念、绘制技法、制作流程等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逐步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引导者和帮助者,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的形式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知识,这样就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营造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二、营造丰富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情境教学,学习者利用自身原有的知识,进入一定的情境后,借助同伴或老师的协同合作,利用外界信息资源达到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更好的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一理论为动画专业的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教师上课应该利用丰富多彩的资源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通过赏析动画作品、探究影片的幕后技术与创作理念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性循环的学习情境。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创建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良好的动画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对动画的理解与感悟能力,提高和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动画的审美体验,让学生从了解动画逐步过度到热爱动画。学生在制作动画时不仅仅要掌握动画技法和动画原理,还要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出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因此,在动画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动画情境,用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凸显动画专业的特色。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不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现对动画艺术性与技术性的意义建构。

三、建立协同合作的课堂形式

传统的教育观点以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中的协同合作是很好的知识建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对知识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题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创作思想,使整个群体共同完成对所研究课题的意义建构。动画作品的创作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每个成员相互协作,每个人都应该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在团队里的作用,使动画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质量。因此,协同合作的课堂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们多进行模拟练习,体会预备动作、重心的转移等动作变化,让他们在调动作时有切身经历;同时可以多开设表演课,让大家相互表演,并且仔细的观察表演者,掌握表演方法,使动画影片在合情理的情况下生动感人。通过协同合作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从交流中发现各自的不足,吸取其他同学的优点,让整个群体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四、小结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当代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大范围在高校进行应用,动画专业也不例外。教师根据动画专业的特性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有效的把建构主义理论融入教学设计中,对培养自主学习、创新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显著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